《阿房宫赋》导学案

合集下载

阿房宫赋学案(精选3篇)

阿房宫赋学案(精选3篇)

阿房宫赋学案(精选3篇)阿房宫赋学案篇1《阿房宫赋》·学案学习目的一、了解杜牧赋体散文的比方、铺排手法和借古讽今的风格。

二、理解“华、兀、构、缦、霁、杳、逦迤、纷奢、锱铢、负、庾、举、族”等词语。

三、背诵全文,归纳多义词“夫之、而”的义项。

学法指津一、本文为课内阅读课文,但文字较深,自读有较大难度,学习时应留意老师提示或讲解。

二、本文在写作方面有很多值得留意的地方,如炼字的精当、详略的相宜、比拟的写法,用韵、不堆砌典故等。

学习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要点一、解题。

二、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自读第一、二段。

学习步骤一、解题1.阿房宫赋杜牧2.“赋”,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

关于赋的特点,《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文,体物写志也。

”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铺采文,指赋的形貌。

与“诗言志”的传统相比较,赋的特点首先在于“体物”,即摹写事物。

赋在内容上既然要通过“体物”以‘“写志”,在艺术表现上就必定注意铺陈,形容事物的外象和内理。

由于注意铺叙和形容,在语言上就不免要使用华美的词藻,着上绚丽的颜色。

这也就是“铺采文”的意思。

另外,赋也很讲究审韵的美,它把散文的章法、句式与诗歌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借助于长短错落的句子、敏捷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调式,形成一种自由而又谨严、流淌而又凝滞的文体。

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受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各个阶段。

本文为文赋。

3.阿房宫是秦始皇在渭南营造的宫殿,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动工不到两年,秦始皇死,秦二世胡亥连续修建,还未完成,即于公元前206年被项羽烧毁。

从今,阿房宫的兴亡就同秦王朝的兴亡联系在一起,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

杜牧也加入到这一传统的谈论中来。

本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这时的唐王朝已是大厦将倾,摇摇欲坠。

唐敬宗李湛年少即位,好游猎,分声色,大兴土木,不理朝政。

杜牧写这篇赋意在借古讽今,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阅历,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的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

《阿房宫赋》导学案

《阿房宫赋》导学案
(8)多于南亩之农夫 于:比。南亩:田间。
(9)多于周身之帛缕 周:全。帛缕:借代衣物。
(10)戍卒叫,函谷举 举:被攻占。
(11)翻译:“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明确:把宝鼎视为铁锅,把美玉看作石头,把黄金视同土块,把珍珠看成石子,随地丢弃,秦人看着这些宝物并不怎么爱惜。
(5)第12-13句:用夸张、衬托的手法,借写歌舞的冷暖来陪衬它的宏大宽广。
4、小结:作者从阿房宫兴建的时代背景、总体规模,布局精巧、构造奇美复杂情况,从宫中的歌舞之盛等角度来写出了雄伟壮丽阿房宫。
这一节,作者由远及近,由外及内逐一介绍了阿房宫之奇观,叙述中时有前后照应之妙笔,如写楼阁“各抱地势均力敌”就与前方“骊山冯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这一广阔背景相连。叙述中时有贴切生动之比喻,如“长桥卧波”,“复道行空”,用笔经济,形象生动。叙述中也间有动态描写,像定“二川”,写歌舞,状声摹形,引人入胜。加上大量排比、对偶句式的运用,使文句音节铿锵,并有音韵之美。
2、重点字词疏通:
(1)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收藏、经营:动词作名词,金玉珍珠。
(2)齐楚之精英 精英:出类拔萃的人。
(3)金块珠砾 块、砾:名词作动词,当土块、当石子。
(4)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心:心意,意愿。
(5)秦爱纷奢 纷:多,繁华。
(6)人亦念其家 念:顾念。
(7)奈何取之尽锱铢 奈何:怎么,为什么。
歌台暖响 “响”动词→名词 歌声
3、内容分析:作者如何描写阿房宫建筑?
(1)前四个3字句:写出秦始皇一统天下的豪迈气概,也写出阿房宫兴建营造的非同凡响。(兴建背景)
(2)第2句:从全景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总体规模)
(3)第3-4句:写阿房宫依山水而建,突出它利用自然,巧夺天工的气派。(布局精巧)

《阿房宫赋》导学案及答案

《阿房宫赋》导学案及答案

《阿房宫赋》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并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和作用,掌握“一”“爱”“取”“毕”“辞”“独”“族”“焉”“而”“夫”等实词和虚词的多种用法,培养朗读、背诵的能力。

2、学习本文善于从多种角度,具体、生动、细致地描写艺术形象,并在此基础上议论的写作特色。

体会本篇的铺排手法,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

3、通过作者对秦亡原因的阐释,了解本文作者借古讽今、讽时刺世的写作目的,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必然导致覆亡的道理。

预习案一、知识链接1、作者:杜牧(803-852年),字牧之,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人称他“樊川先生”、“杜樊川”。

杜牧工诗、赋、文、辞,而以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是晚唐著名作家。

他的诗意境清新,风格豪健俊爽,在晚唐轻浮艳丽的文坛上独树一帜。

后人因称他为“小杜”,以继杜甫;又因和李商隐齐名,被称为“小李杜”。

他的散文以议论见长,气势纵横,敢于论列军国大事,指陈时弊,具有较强的现实性,继承了韩、柳派古文家的优良传统。

他的古文颇多针贬时事的作品,他对“赋”这种文体的发展,也有着卓越的贡献。

唐宋古文运动兴起,一些文人用古文的写作方法作赋,使之由骈骊趋向散文化,称为“文赋”以区别于六朝的“骈赋”和唐代用来科考取士的“律赋”。

杜牧的这篇《阿房宫赋》就是这样的作品之一,历来被人们视为“文赋”的初期典范之作。

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

2、阿房宫:早在兼并六国的过程中,秦始皇在攻灭一国之后,即令绘制该国宫殿的图样,在咸阳北阪及泾水、渭水流域,逐一仿照修建了各国宫殿。

全国统一后,他又进一步加以扩建,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宫殿群。

但他并不以此为满足,从公元212年(秦始皇三十五年),一座规模更为宏伟的朝宫在渭南破土动工了。

动工不到两年,秦始皇死,秦二世胡亥继续修建,远末完成,即于公元前206年被项羽烧毁。

完成的这一部分,就是被历代文人墨客所倾倒的阿房宫。

阿房宫赋 教案(7篇)

阿房宫赋 教案(7篇)

阿房宫赋教案(优秀7篇)阿房宫赋教案篇一导标显示屏幕1.学习理解本文“文赋”的文体特点及所运用的“赋”的表现手法;2.学习借鉴本文借古讽今,叙议结合的构思和写作特点;3.积累掌握“一”“爱”“取”“毕”“辞”“独”“族”“焉”“而”“夫”等实词和虚词的多种用法;4.背诵课文。

导学点拨窗口【探海导航】赋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杜牧的这篇《阿房宫赋》是传诵千古的名篇。

学习时,可参照课文注解和查找资料,先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加深对这篇赋讽喻现实的思想意义的认识;通过对本文赋体特点的认识将这篇“赋”和本单元学过的其他三篇“古文”作一些比较,掌握赋在描写、叙事、议论等方面的铺陈排比、想象夸张、正反述说的特点,为熟读背诵打下基础。

本文在写作方面还有许多值得注意的地方,如炼字的精当、详略的适宜、比拟的写法,用韵、不堆砌典故等,要结合字词的理解和句法的分析,把握本文的写作特点。

词语方面要重点辨析一、爱、取、族、霁、杳、妍、焉、而、夫等的意义和用法。

认真做一做后面的跟踪试题。

【思路结构】文章的主旨在于借古讽今。

要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秦王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向唐的最高统治者发出警告。

因此,一开始先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极写阿房宫的非凡气势,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接着写阿房宫里的望皇帝幸临的美人和弃掷逶迤的珍宝,揭露秦朝统治者奢侈的生活,下文的议论设下埋伏。

作完了这些必要的叙述和描写后,再由描写转为议论,指出阿房宫兴建及秦人奢淫的生活与秦国灭亡的内在因果关系,显示出作这篇赋文的本意。

最后再以慨叹作结,总结六国和秦灭亡的历史教训,向当朝统治者发生警告。

结构图:原因第一段(叙):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的建筑第二段(叙):穷奢极欲、挥霍无度的生活结果------第三段(议):失掉民心,迅速灭亡借鉴------第四段(议):爱民保国,免踏覆辙【疑难指津】·本文在描写和议论中是如何运用“赋”的表现手法的?所谓赋的表现手法就是铺陈排比,言尽意致。

《阿房宫赋》导学案

《阿房宫赋》导学案

《阿房宫赋》导学案《阿房宫赋》导学案《阿房宫赋》导学案第一课时课前预习导学案(答案见教学设计)一、预习目标1、掌握词语读音:骊山缦回囷囷初霁媵嫱剽掠鼎铛俪迤锱铢栏槛2、画出文言知识点,并结合工具书解决。

二、预习内容1、词语注音:骊山缦回囷囷初霁媵嫱剽掠鼎铛俪迤锱铢栏槛2、作者及背景。

三、提出疑惑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课文善用丰富的想象、对偶、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方法的特点,并明确它们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2)、掌握“一、爱、取、族”等实词的用法,培养朗读、背诵的能力。

2、能力目标C 一词多义(见课后练习)D 特殊句式:1、戍卒叫,函谷举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3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4 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

5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探究二:学生反复读,尝试背诵。

三、反思总结。

结合字典,总结本文的文言现象。

四、课堂检测背诵全文课后练习与提高一词多义积累爱:1、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爱。

)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爱护。

)3、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

)4、晋陶渊明独爱菊(喜欢。

)一:1、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2、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数词。

)3、黄鹤一去不复返(一旦。

)4、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全,都。

)5、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专一。

)6、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一体。

)取: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夺取。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提取。

)3、今入关,财物无所取(拿。

)4、留取丹心照汗青(着,助词。

)。

《阿房宫赋》导学案

《阿房宫赋》导学案

阿房宫赋导学案一、概述《阿房宫赋》是西汉早期文学家杜牧所作的一篇辞赋,形式上为七绝,全篇共达294字。

该篇辞赋描写了秦朝著名帝王秦始皇所建立的阿房宫,是为当时最珍贵的皇家宫殿之一。

杜牧通过丰富、生动的描述,把宫殿里顶级的雕花纹样、奢华的装饰手段与宏伟的气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充分展现出了其求知、解释、描写历史文化内涵等方面的意义。

二、《阿房宫赋》的写作背景“阿房宫”是秦始皇为了纪念自己的生平事迹,而专门建立的一座规模宏大的宫殿。

杜牧所生活的朝代是唐朝,大约在1500年后的唐朝才又重建。

杜牧当时的生活环境中,处处都有历史文化之影响。

那时候的文学感性追求更为强烈,诗词和辞赋等多种文学体裁,都需要在追求艺术有实际知识性的基础上创作和发展。

在这种背景下,杜牧写下了这篇赋。

他在吸烟、病痛留下的沉思和困境中,以傲岸的姿态生生不息地奋斗,创造出了这篇精妙、经典的辞赋。

三、《阿房宫赋》的儒、道、墨三家文化内涵杜牧的《阿房宫赋》为我们展现出了历史中儒、道、墨三家文化的重要内容。

杜对文章的赞美,既有徐娘半老的几多哀愁忆旧,又有宏伟的放眼未来,还有儒、道、墨三家文化的融合。

儒家文化内涵在文中,杜牧以“天心”之类的名词,表示对智慧、气魄、志向的认可和敬畏,也是对孔子、孟子等古代儒家思想的讴歌。

儒家注重“仁爱”,”和平“,他们希望人与人之间相处融洽,是特别重视个体的成长,而不是单纯的崇尚权威。

这种观点在《阿房宫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道家文化内涵在文章中,杜牧强调了自然之道,对人的生死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表现出了无限的思考和感受。

他以直白的语言描述自己对于大自然、天地万物的感悟。

同时,他也表达了与道家思想非常相似的思想,主张以自然规律为准绳,摒弃权威、追求自由。

墨家文化内涵墨家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主张以“兼爱”,反对音乐、礼仪等型式上的形式主义。

墨家对儒家的“仁爱”进行批判,主张事实是真正的标准和价值体系。

在《阿房宫赋》中,杜牧反映出墨家思想的元素,强调不要追求虚无缥缈的东西,而要正确地认识事物本质,直面社会客观视角。

(完整版)全面细致的阿房宫赋导学案+答案

(完整版)全面细致的阿房宫赋导学案+答案

《阿房宫赋》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并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 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

【知识链接】1、知人论世: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著名诗人、文学家,唐宰相杜佑之孙。

文宗太和二年(828)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文人耿介,不屑逢迎。

曾为宣州、扬州等府署幕僚。

回京后,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睦等州刺史,官终中书舍人。

杜牧年少时即有经邦济世的远大抱负,犹喜论政治、军旅之事,主张固边、削藩,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人称其有“王佐之才”。

文学上主张“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兵卫”,强调文章形式要为内容服务。

文、赋、诗皆工,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李白和杜甫称“老李杜”)。

2、“赋”作为文学体制,起源于楚辞,至荀况始有定名,它出现于战国后期,到汉代才形成。

关于赋的特点,《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指通过摹写事物来达到抒发情志的目的。

“铺采摛文”指在语言上要使用华美的词藻。

另外,赋也很讲究声韵的美,它把散文的章法、句式与诗歌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借助于长短错落的句子、灵活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调式,形成一种自由而又谨严、流动而又凝滞的文体,既适合于散文式的铺陈事理,又能保存一定的诗意。

【课前预习】给划线的字注音阿房宫()廊腰缦回()囷囷焉()蜂房水涡()媵嫱()梳晓鬟()剽掠()鼎铛玉石()逦迤()锱铢()架梁之椽()庾之粟粒()横槛()不霁()何虹妃嫔()尽态极妍()管弦呕()哑()梳理文章第一二段重点词语解释(1)六王毕,四海一()(2)盘盘焉,囷囷焉()(3)不霁何虹()(4)绿云扰扰,梳晓鬟也()(5)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 )(6)而气候不齐()(7)杳不知其所之也()(8)雷霆乍惊()词类活用(1)六王毕,四海一 ( )(2)北构而西折:()(3)廊腰缦回 ( )(4)檐牙高啄 ( )(5)蜂房水涡:()(6)未云何龙:()(7)不霁何虹:()(8)辇来于秦 ( )(9)朝歌夜弦 ( )(10)鼎铛玉石 ( )(11)金块珠砾 ( )古今异义(1)直走咸阳(2)钩心斗角(3)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4)明星荧荧,开妆镜也(5)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文本分析】1阅读第一段根据提示用文中语句填空阿房宫建造历史背景:()阿房宫面积之大地域之广:()阿房宫楼阁之高:()阿房宫楼台之多:()人们进入阿房宫内部的感受:()2作者描写阿房宫建筑运用了:()手法3概括第一段内容a细写阿房宫的:()b用一两个词概括阿房宫建筑的特点:()阅读第二段“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完整word版)《阿房宫赋》导学案(附注评译)

(完整word版)《阿房宫赋》导学案(附注评译)

《阿房宫赋》导学案【学习目标】1。

理解并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

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

3。

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学习鉴古讽今的手法。

【学习重点难点】1。

理解并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2.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

【课时安排】四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了解作者:1、杜牧介绍:唐才子传杜牧辛文房牧,字牧之,京兆人也。

善属文。

大和二年韦筹榜(韦筹榜:该榜的状元是韦筹,称韦筹榜。

)进士,与厉玄同年。

初未第,来东都,时主司侍郎为崔郾,太学博士吴武陵策蹇(策蹇:骑跛足驴。

)进谒曰:“侍郎以峻德伟望,为明君选才,仆敢不薄施尘露。

向偶见文士十数辈,扬眉抵(dǐ)掌,共读一卷文书,览之,乃进士杜牧《阿房宫赋》。

其人,王佐才也.”因出卷,搢笏(缙jìn笏:把笏插在腰带上。

)朗诵之。

郾大加赏。

曰:“请公与状头!”郾曰:“已得人矣。

”曰:“不得,即请第五人。

更否,则请以赋见还!”辞容激厉。

郾曰:“诸生多言牧疏旷,不拘细行,然敬依所教,不敢易也。

”后又举贤良方正科。

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

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

拜侍御史,累迁左补阙,历黄、池、睦三州刺史,以考功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

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龊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

兵法戎机,平昔尽意.尝以从兄悰更历将相,而已困踬(zhì)不振,怏怏难平。

卒年五十,临死自写墓志,多焚所为文章。

诗情毫迈,语率惊人。

识者以拟杜甫,故称“大杜"“小杜"以别之.后人评牧诗,如铜丸走坂,骏马注坡,谓圆快奋急也。

牧美容姿,好歌舞,风情颇张,不能自遏。

时淮南称繁盛,不减京华,且多名妓绝色,牧恣心赏,牛相收街吏报杜书记平安帖子至盈箧。

后以御史分司洛阳,时李司徒闲居,家妓为当时第一,宴朝士,以牧风宪(风纪法度),不敢邀。

牧因遣讽李使召己,既至,曰:“闻有紫云者,妙歌舞,孰是?”即赠诗曰:“华堂今日绮筵开,谁唤分司御史来。

2023最新版-《阿房宫赋》教案优秀6篇

2023最新版-《阿房宫赋》教案优秀6篇

《阿房宫赋》教案优秀6篇课文《阿房宫赋》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语文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具有初步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阿房宫赋》为晚唐文赋,赋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

赋讲究铺陈和声韵,而本文不但有华美的语言、和谐的声律,还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是古文中一篇文质兼美的好文章,在韵文发展史上起到里程碑的作用,在本单元中有极高的欣赏价值。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课文善用丰富的想象、对偶、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方法的特点,并明确它们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2)掌握“一、爱、取、族”等实词的用法,培养朗读、背诵的能力。

2、能力目标学习本文善于从多种角度,具体、生动、细致地描写艺术形象,并在此基础上议论的写作特色。

3、德育目标通过作者对秦亡原因的阐释,了解本文作者借古讽今、讽时刺世的写作目的,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必然导致覆亡的道理。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作者写作本文的背景和目的何在?本文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的?2、作者写《阿房宫赋》,是为了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讽谕朝政。

但为什么写阿房宫被焚,却说“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这里作者流露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难点:作者描写阿房宫建筑的宏伟壮丽,仅用了一百多字,却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

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阿房宫的建筑的?为什么会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四、学情分析高一学生经过上学期的文言文学习,基本上能够阅读一些浅显的文言文,在本文的教学上,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

教师讲解一些文中重要知识点,让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并让学生感知文章的语言美,了解赋的特点。

五、教学方法1、研读法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预习学案;预习时遇到的问题。

2、老师准备:课前预习学案,了解学生预习情况。

《阿房宫赋》导学案(第一课时)

《阿房宫赋》导学案(第一课时)

阿房宫赋导学案(第一课时)
一、导言
《阿房宫赋》是中国唐代文学家杜牧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歌,反映了秦始皇修建阿房宫的过程,并从诗人杜牧的角度来描写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物产、人文等方面,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本次课程主要介绍《阿房宫赋》的历史背景、文本解读和艺术感悟等方面。

二、历史背景
1.秦朝时期
2.阿房宫的兴建
3.赋作背景
三、文本解读
《阿房宫赋》描写了建设阿房宫的工程壮举和宫殿之美景,融入了诗人的抒情和哲思,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1.诗歌形式的特点
2.描述阿房宫建造的过程
3.论述了自然界的各种景色
四、艺术感悟
《阿房宫赋》对于唐代文学的发展和文艺复兴的推动具有重要意义,其具有历史、文化和艺术的价值。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深入了解我们民族优秀文学作品之一的精髓,提高我们的历史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

五、总结
《阿房宫赋》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珍品,课程深入探讨了其历史背景、文本解读和艺术感悟等方面,对于我们对古典文学和文化的理解都有着深刻的启发和帮助。

参考文献
•杜牧《阿房宫赋》
•《文言文阅读导论》(译注本),张定惠、孙喜芳,商务印书馆,ISBN-13: 9787100140776
后记
上述内容以Markdown文本格式输出,具体效果使用Markdown渲染工具进行查看。

本文档仅作为课程学习参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阿房宫赋》导学案

《阿房宫赋》导学案

《阿房宫赋》导学案3.26-3.29《阿房宫赋》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赋”的文体特点;掌握重要文言词语;把握词语的活用现象及文言句式。

2.把握文章的描写、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手法;领会作者借古讽今的现实意义;把握文章主旨。

3.认识封建统治阶级荒淫奢侈、鱼肉百姓的罪恶;以史为鉴,增强忧患意识,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学习重点:掌握文言知识及背诵课文。

学习难点:明确本文运用想像、夸张等多种方法具体描写阿房宫这一艺术形象,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加强了深度的写作特色。

学时安排:4学时第一二学时日期:3. 26-3.27 编号:33-34班级:实验班执笔人:陈丹审核人:袁庆东学习目标:1.了解“赋”的文体特点;掌握重要文言词语;把握词语的活用现象及文言句式。

2.背诵文章。

3.完成前两段赏析(第一学时)第二学时完成三四段赏析并体会赋的语言特点学习过程:一、预习:1.仔细阅读第二教材66页关于“赋”的常识,了解文章写作背景,回顾作者。

2.根据书下注释及下面的词语点拨,试翻译全文,圈出难点句子。

【补充】:“阿房宫”的“阿房”旧读“婀旁”(为ēpáng)。

为什么叫“阿房”?一说是地名或山名,遗址在今西安的西南;一说因宫殿的“四阿”(屋盖四角弯曲处)造得宽阔得名,“房”同“旁”,宽广的意思。

但据《史记》记载,似以前说为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对“阿房宫”的记载是很简略的,大意是:秦始皇以咸阳城小人多,旧建宫廷不够大,决定在渭水以南的上林苑中兴建大规模的宫殿。

首先是在阿房修建前殿,东西五百步(一步六尺),南北五十丈,殿上可坐万人,殿下可建五丈旗,周边驰道修成阁道,直抵终南山,山巅是高耸的宫阙(宫殿正门),再从宫阙兴修复道(上下两层的通道),渡过渭水,直达咸阳。

这一巨大工程,直到秦代灭亡都没完成。

杜牧的《阿房宫赋》就得在上述记载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写成的。

作“赋”时他仅23岁,作“赋”的目的是借秦亡的教训来规谏唐敬宗。

《阿房宫赋》导学案 学生版

《阿房宫赋》导学案 学生版

阿房宫赋导学案编写:审核:学校: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深情诵读,疏通和落实本文的重点文言字词及知识点。

2、品味语言,理解和学习本文中的比喻、夸张等艺术手法及写作特色3、把握文意,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喻的目的。

【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夸张,掌握常用实词、虚词用法与重点句子翻译。

难点:结合时代背景,了解作者借古讽今、讽时刺世的写作目的。

学习借古讽今、讽时刺世的写作方法,能运用类比联想与比喻联想。

【学习过程】一、预习新课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通过知人论世,理解本篇文章。

二、导学基础知识(一)历史背景:本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

这时的唐王朝,藩镇割据,拥兵自重,宦官专权,民不聊生。

唐敬宗李湛年少即位,好游乐,务声色,大兴土木,不理朝政。

本文就是作者23岁时有感于时政而写的。

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这篇赋体散文,借古讽今,通过描述阿房宫的兴建及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王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阐述了天下兴亡的道理,向唐朝统治者提出了警示,表达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

(二)作者简介:杜牧(808-852),字牧之,晚唐著名文学家,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

后世因称他“杜樊川”。

杜牧于唐文宗太和二年(828年)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后历任许多官职。

他所生活的晚唐,藩镇拥兵,宦官专权,民不聊生,《阿房宫赋》就是他二十三岁时有感于时政而写的。

他的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其名句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三)字词:【一词多义】1.一六王毕,四海一.()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黄鹤一.去不复返()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过秦论》)2.爱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使秦复爱.六国之人()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3.取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我所欲也》)4.族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土大夫之族.()(《师说》)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族.庖月更刀()(《庖丁解牛》)5.焉盘盘焉.,困困焉.()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师说》)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6.使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使.秦复爱六国之人()两国交兵,不斩来使.()(《官场现形记》)7.举戍卒叫,函谷举.()杀人如不能举.()(《鸿门宴》)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鸿门宴》)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陈涉世家》)众议举.宠为督()(《出师表》)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古今异义】1.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古义:今义:)2.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古义:今义:)3.韩魏之经营..(古义:今义:)4.齐楚之精英..(古义:今义:)5.明星..荧荧(古义:今义:)6.可怜..焦土(古义:今义:)7.隔离..天日(古义:今义:)8.直走.咸阳(古义:今义:)【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未云.何龙.(;)不霁何虹.()朝歌.夜弦.(;)族.秦者秦也()2.名词作状语骊山北.构而西.折(;)廊腰.缦回()蜂房水涡....(;)辇.来于秦()3.动词作名词燕赵之收藏..()4.意动用法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鼎.铛玉.石,金.块珠.砾(鼎.:;玉.:;金.:;珠.:)5.数词作动词六王毕,四海一.()6.形容词作动词可怜焦土..()【特殊句式】1.灭六国者六国也(句,)2.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句,)3.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句,)4.秦人不暇自哀(句,)5.戍卒叫,函谷举(句,)6.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句,)7.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句,)8.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句,)9.谁得而族灭也(句,)三、学习课文1、赏析首句“毕”“一”“兀”“出”这四个字的精妙之处。

《阿房宫赋》导学案

《阿房宫赋》导学案

《阿房宫赋》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本文的思想意义,认识秦亡的历史教训。

2、掌握“辞”、“序”、“记”的文体特点。

3、积累部分实词、虚词及句式。

重点:1、思想意义。

2、写作特点。

难点:思想意义的现实认识。

预习交流一、背景介绍(见学案)二、关于作者: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诗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别墅中,世称杜樊川。

他的作品多为针砭时弊之作,咏史吊古之作。

三、有关文体知识(见学案)四、字词积累(见学案)五、朗读指导(见学案)六、整体感知(见学案)合作探究一、解题(见学案)二、内容理解(见学案)三、写作特点(见学案)四、关于辞赋中的“序”(见学案)五、关于“记”(见学案)六、关于本文的句式变化(见学案)七、关于本文的用字(见学案)八、关于本文的语言特点(见学案)九、关于本文的修辞手法(见学案)十、关于本文的思想内容(见学案)十一、关于秦亡的原因(见学案)1、体会苏轼的豁达情怀。

2、领悟作者的思想内涵,提高文化素养。

3、熟读并背诵全文。

【学习重点】1、理解作者的思想内涵。

2、体会苏轼的豁达情怀。

【学习难点】1、苏轼“状难写之境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写法对我们写作的启示。

2、本文所包含的看问题要有宏观意识、高远境界的哲理。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壬戌()举酒属客()横槊()江渚()渔樵()扁舟()蜉蝣()沧海一粟()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3)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4)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5)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6)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7)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8)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9)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10)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阿房宫赋导学案及参考答案

阿房宫赋导学案及参考答案

《阿房宫赋》导学案一、课前预习1、作者简介:杜牧字牧之,唐京兆万年人。

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他“杜樊川”,晚唐时期杰出诗人,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著名的“文赋”和古文大家。

古文方面,多为针砭时事的作品。

在“赋”这种文体由骈骊趋向散文化的进程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阿房宫赋》,历来被人们视为“文赋”的开先河之作,典范之作。

2、写作背景杜牧所处的时代,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异常尖锐,而藩镇、吐番、南诏等纷纷入侵,更加重了人民的痛苦,大唐帝国已处于崩溃的前夕。

穆宗李恒以沉溺声色送命,接替他的敬宗李湛,荒淫更甚,好游猎,务声色,大兴土木,不理朝政。

对于这一切,杜牧是愤慨而又痛心,他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敬宗的年号)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3、解题“阿房宫”的“阿房”旧读“ēpáng”,阿房是地名或山名,遗址在今西安的西南。

阿房宫,秦始皇营造的宫殿。

规模宏大,奢华壮观。

传说后被项羽烧毁。

从此阿房宫的兴亡就同秦王朝的兴亡联系在一起,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

4、赋:关于赋的特点《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chī摛文,体物写志也。

”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铺采chī摛文指赋的形貌。

(1)在形式上多用对偶、排比、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用华丽的辞藻描写事物。

(2)在内容上多采用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的手法。

5、字音:缦回不霁何虹妃嫔媵嫱焚椒兰辘辘杳不知尽态极妍摽掠鼎铛逦迤锱铢架梁之椽在庾之粟粒横槛呕哑参差6、解释下列词语意思:六王毕隔离天日钩心斗角骊山北构而西折气候不齐辇来于秦朝歌夜弦燕赵之收藏齐楚之精英鼎铛玉石,金块珠砾韩魏之经营可怜焦土后人哀之而不鉴之族秦者秦也二、梳理文章内容,概括每段大意1、第一段铺叙2、第二段铺叙3、第三段对比4、第四段总结三、学习课文,分析内容:1、阅读第一段,根据提示用文中语句填空(1)阿房宫赋建造的历史背景,。

(2),写阿房宫占地之广,建筑之高,是一种的写法。

《阿房宫赋》导学案

《阿房宫赋》导学案

《阿房宫赋》导学案以下是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跟大家分享的《阿房宫赋》导学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的学习这篇课文。

【学习目标】:1.认识封建统治者荒淫奢侈、鱼肉百姓的罪恶,理解秦王朝自取灭亡的道理。

2.了解作者杜牧和“赋”的文章体裁特点,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

3.识记和理解“毕、兀、构、缦、霁、杳、逦迤、纷奢、负、庾、举、族、念、哀”等文言词语,了解文中词语活用的现象和文言句式。

4.背诵课文,归纳本课文言现象。

【学习过程】:课前预习:相关知识一、关于作者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其文、赋、诗皆工,尤擅长七绝。

他的诗歌词采清丽,情调爽朗,韵味隽永,又能反映社会现实,在晚唐诗坛上独树一帜,创作成就极高,人们将他和杜甫相比,人称“小杜”,以示区别于杜甫,是享有盛名的文学家。

他二十六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官终中书舍人。

因他晚年住在长安城南其祖父留下来的樊川别墅,而自号樊川,所以他的作品集称为《樊川文集》。

二、杜牧作《阿房宫赋》的背景与目的杜牧生活在晚唐,藩镇拥兵,宦官专权,民不聊生。

皇帝(唐敬宗李湛)十六岁即位后却不理朝政,追求声色犬马,大兴土木,游宴无度。

作为一个正直而又忧国忧民的封建文人,杜牧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因感于时政写下《阿(ē)房宫赋》。

他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赋文表面上写秦始皇营造阿房宫,穷奢极欲,自取灭亡,实则借古讽今,规劝唐敬宗要吸取历史教训,不可重蹈秦亡的覆辙。

三、秦始皇为什么兴建阿房宫秦始皇是个残暴的剥削者、统治者。

他兴建阿房宫虽然包括着个人享受的欲望,但首先是为地主阶级的既得权益着想。

《史记•秦始皇本记》记载:“三十五年,除道,道九源,抵云阳,堑山堙谷,直通之。

于是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吾闻周文王都丰,武王都镐,丰镐之间帝王之都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房宫赋》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并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

3、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学习鉴古讽今的手法。

知识链接1、作者介绍:杜牧(803-852年),字牧之,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人称他“樊川先生”、“杜樊川”。

杜牧工诗、赋、文、辞,而以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是晚唐著名作家。

他的诗意境清新,风格豪健俊爽,在晚唐轻浮艳丽的文坛上独树一帜。

后人因称他为“小杜”,以继杜甫;又因和李商隐齐名,被称为“小李杜”。

他的散文以议论见长,气势纵横,敢于论列军国大事,指陈时弊,具有较强的现实性,继承了韩、柳派古文家的优良传统。

他的古文颇多针贬时事的作品,他对“赋”这种文体的发展,也有着卓越的贡献。

唐宋古文运动兴起,一些文人用古文的写作方法作赋,使之由骈骊趋向散文化,称为“文赋”以区别于六朝的“骈赋”和唐代用来科考取士的“律赋”。

杜牧的这篇《阿房宫赋》就是这样的作品之一,历来被人们视为“文赋”的初期典范之作。

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

2、阿房宫:早在兼并六国的过程中,秦始皇在攻灭一国之后,即令绘制该国宫殿的图样,在咸阳北阪及泾水、渭水流域,逐一仿照修建了各国宫殿。

全国统一后,他又进一步加以扩建,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宫殿群。

但他并不以此为满足,从公元212年(秦始皇三十五年),一座规模更为宏伟的朝宫在渭南破土动工了。

动工不到两年,秦始皇死,秦二世胡亥继续修建,远末完成,即于公元前206年被项羽烧毁。

完成的这一部分,就是被历代文人墨客所倾倒的阿房宫。

它又名阿城,只是朝宫的前殿,因其地地名为“阿房村”,所以后人以“阿房宫”称之。

这座宫殿规制极为宏大:东西宽五百步,南北长五十丈,其上可坐万人,其下可以竖立五丈的大旗。

据《三辅黄图》:“始皇广其宫,规恢三百余里。

”它和已建成的其他离宫别馆,楼堂亭阁,弥山跨谷,逶迤相属,工程之浩大,可谓前无古人。

而仅仅六年之后,随着不可一世的秦帝国的破灭,壮阔恢宏的阿房宫也被焚毁,从此,阿房宫的兴灭就同秦王朝的兴亡联系在一起,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

诗人杜牧也加入到这一传统的议论中来,《阿房宫赋》便是他的一篇“发言”。

3、文体简介赋:在古典文学中,诗、词、歌、赋并称。

赋是由《诗经》《楚辞》发展而来,前者是赋的远源,后者是赋的近源。

赋大体上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等几个发展阶段。

在晚唐时的古文运动的影响下,赋又发展为“文赋”,它句式参差,押韵比较随便,重视清新流畅,杜牧的《阿房宫赋》就是一篇文赋。

至于赋的作用,班固说:“或以抒下怀而通讽喻,或以宣上德而尽忠孝。

”也就是说,赋的作用是用来表达人民的愿望,讽喻政宁。

在特点上,刘勰说过:“赋,铺采文也。

”借景抒情,铺叙风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托物言志,卒章显志,以寄讽喻之意是它的写作特点。

杜牧的《阿房宫赋》是在《史记》记载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写成的。

作“赋”时他仅23岁,作“赋”的目的是借秦亡的教训来规谏唐敬宗。

敬宗李湛16岁时继位为君,一为君就大兴土木,游宴无度,不视朝政,沉溺声色,在位3年就被宦官杀害,可见这篇“赋”在当时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课前预习1、给加点的字注音廊腰缦回()囷囷焉()蜂房水涡()媵嫱()()梳晓鬟()剽掠()鼎铛玉石()逦迤()()锱铢()()架梁之椽()庾之粟粒()横槛()不霁()何虹妃嫔()管弦呕()哑()2、自读课文,整理本文的结构层次。

杜牧名句积累1、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2、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3、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秋夕》4、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寄扬州韩绰判官》5、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第二课时自主学习梳理文章第一二段,解释重点词语(1)六王毕,四海一()(2)盘盘焉,囷囷焉()(3)不霁何虹()(4)奈何取之尽锱铢 ( ) ()(5)而气候不齐()()(6)杳不知其所之也()()(7)雷霆乍惊()词类活用(1)六王毕,四海一 ( )(2)北构而西折: ( )(3)廊腰缦回 ( )(4)檐牙高啄 ( )(5)蜂房水涡:( )(6)未云何龙: ( )(7)不霁何虹: ( )(8)辇来于秦 ( )(9)朝歌夜弦 ( )(10)鼎铛玉石 ( ) ( )(11)金块珠砾 ( )古今异义(1)直走咸阳 ( )(2)钩心斗角( )(3)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 )(4)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 )(5)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 )合作探究1、阅读第一段根据提示用文中语句填空阿房宫建造历史背景:阿房宫面积之大地域之广:阿房宫楼阁之高:阿房宫楼台之多:人们进入阿房宫内部的感受:2、作者描写阿房宫建筑运用了哪些手法:第三课时自主学习梳理文章第三四段,解释重点词语(1)一人之心,万人之心()(2)秦爱纷奢()(3)人亦念其家()(4)奈何取之尽锱铢()(5)多于南亩之农夫()(6)戍卒叫,函谷举()(7)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8)使六国各爱其人。

则足以拒秦()(9)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10)谁得而族灭()(11)秦人不暇自哀()(1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合作探究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问:用连贯的句式,用手法;展现了秦王朝 ,同时也指明秦灭亡的原因。

2、“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注意加点字的意思)问:作者设计了两个,兼论六国和秦的灭亡,灭亡的共同原因:3、根据文意“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①哀之;后人②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③而复哀后人④也”,问:(1)、句中四处“后人”之所指是:()A.①②相同,都指秦以后的人;③是指当时的唐朝人(如杜牧);④是指秦人;B.①②④相同,都是指秦以后唐以前的人;③是指唐以后的人;C.①③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②④相同,都是指唐以后的人;D.①④相同,都是指唐人(如杜牧),②③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

(2)、这句话表明作者的写作意图在于:4、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极力描写阿房宫的?这样描写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第四课时文言知识整理一、一词多义(1)一①六王毕,四海一()②楚人一炬,可怜焦土()③黄鹤一去不复返()④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⑤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⑥合从缔交,相与为一()⑦一鼓作气()(2)爱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④向使三国各爱其地()(3)取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③今入关,财物无所取()④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4)族①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②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③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5)使①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②使六国各爱其人()③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④人皆得以隶使之()⑤两军交战,不斩来使()二、虚词(1)焉①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②或师焉,或不焉()③且焉置土石()④焉用亡郑以陪邻()⑤积土成山,风雨兴焉()⑥犹且从师而问焉()(2)而:①骊山北构而西折()②不敢言而敢怒()③谁得而族灭也()④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⑤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3)夫①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②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③予观夫巴陵胜状()④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三、古今异义1、钩心斗角古今2、明星古今3、经营古今4、精英古今5、可怜古今6、气候古今四、词类活用(一)名词用作动词1、辇来于秦2、朝歌夜弦3、鼎铛玉石4、金块珠砾5、楚人一炬6、族秦者秦也(二)名词用作状语1、骊山北构而西折2、廊腰缦回,檐牙高啄3、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4、辞楼下殿,辇来于秦5、鼎铛玉石,金块珠砾(三)数词用作动词 : 六王毕,四海一(四)名词作动词:1、复道行空,不霁何虹2、长桥卧波,未云何龙3、朝歌夜弦,为秦宫人4、楚人一炬,可怜焦土5、鼎铛玉石,金块珠砾(五) 动词作名词: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六) 动词意动用法: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五、文言句式(一)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3、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二)1、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2、秦人不暇自哀(三)1、戍卒叫,函谷举。

参考答案《阿房宫赋》导学案(第一课时)分析:全文四段可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由外到内,由楼阁建筑到人物活动,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极写宫中生活荒淫奢靡。

第1段: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

第2段:铺叙统治者生活的荒淫、奢靡。

第二部分(第3、4段)议论分析,指出“秦爱纷奢”不恤民力自然会导致灭亡的命运,规劝唐敬宗李湛勿蹈秦王朝之覆辙。

第3段:指出秦必亡之命运。

第4段:讽谏唐王李湛勿蹈秦皇覆辙。

(第二课时)重点词语解释(1)六王毕,四海一(统一)(2)盘盘焉,囷囷焉(相当于“然”……的样子)(3)不霁何虹(雨过天晴)(4)绿云扰扰,梳晓鬟也(纷乱的样子古代女子环形的髻)(5)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夺取)(6)而气候不齐(齐,相同。

)(7)杳不知其所之也(到…..去)(8)雷霆乍惊(乍:突然)词类活用(1)六王毕,四海一 (数词用作动词,统一)(2)北构而西折:(北、西名——状向北向西)(3)廊腰缦回 (名——状,像人腰)(4)檐牙高啄 (名——状,像鸟嘴)(5)蜂房水涡:(蜂房,水涡,名——状,像蜂房,像水涡。

)(6)未云何龙:(云、龙、名——动,出现之出现龙。

)(7)不霁何虹:(虹名——动,出现彩虹。

)(8)辇来于秦 (名作状语,乘坐辇车)(9)朝歌夜弦 (名词作动词,歌唱;奏乐)(10)鼎铛玉石 (名词用作动词,把鼎当做;把玉当做)(11)金块珠砾 (名词用作动词,把金当做;把珠当做)古今异义(1)直走咸阳古义:跑今义:行(2)钩心斗角古义: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常用来比喻用尽心思,明争暗斗。

(3)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古义:雨雪晴阴今义:一个地区的气象状况(4)明星荧荧,开妆镜也古:明亮的星光;今:指行业中做出成绩,出名的人。

(5)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古义:金玉珠宝今义:筹划并管理(企业等)古义:金玉珠宝今义:精华,也指出类拔萃的人文本分析1阅读第一段根据提示用文中语句填空阿房宫建造历史背景:(六王毕,四海一)阿房宫面积之大地域之广:(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