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概论与茶艺实训-第七章第二节泡茶技艺与规范
《茶文化概论与茶艺实训》实训技能考核评分表-玻璃杯绿茶茶艺表演

品茶
(1)玻璃杯的拿法
(2)品茶的手法
10
(1)单手拿杯,扣2分
(2)表演欠美观,表情平淡,扣2分
合计
100
《茶文化概论与茶艺实训》技能考核评分记录表
项目:玻璃杯绿茶茶艺表演专业:班级:
序号
考核内容
考核要点
配分
评分标准
扣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
仪表及礼仪
(1)坐姿身直,腿并拢
(2)注重礼仪表现
(3)仪表端庄
10
(1)坐姿身欠直,扣2分;(女)腿脚张开,扣1分;目低视,仪容欠自如,扣2分
(4)洁具顺序错乱,扣2分
4
赏茶
(1)茶荷的拿法
(2)赏茶的技法
5
(1)茶荷拿法错误,扣2分
(2)赏茶欠正确,欠美观,扣1分
5
投茶
(1)茶匙的拿法和展示
(2)茶荷的拿法
(3)投茶的姿态
10
(1)茶匙拿法不当、展示欠美观,扣2分
(2)茶荷拿法欠正确,扣1分
(3)投茶不连续、欠美观,扣2分
6
注水
(1)注水上下起伏3次,动作连续、有节奏感
(2)不注重礼貌用语,扣1分
(3)仪表欠端庄,扣2分
2
备具
(1)选择茶具正确、快捷
(2)茶具摆放适当、有序
10
(1)未能正确选择所需茶具,扣1分(每个茶具)
(2)茶具位置摆放错误,扣1分(每个茶具)
3
洁具
(1)洁具的手法
(2)洁具的顺序
茶艺的概念、分类与内容以及泡茶技艺的流程

茶艺的概念、分类与内容以及泡茶技艺的流程一、茶艺的概念“茶艺”这一词出现的时间并不长,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中国内地流行,过去和它词意相似的就是“茶道”。
“茶艺”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界定。
广义的茶艺,是研究茶叶的生产、制造、经营、饮用的方法和探讨茶叶原理,以达到物质和精神享受的学问。
狭义的茶艺,是研究如何泡好一壶茶的技艺和如何享受一杯茶的艺术。
它包含了四层涵义:第一,科学地冲泡好一杯茶。
茶汤是茶艺创作者的作品之一,也是茶艺的落脚点。
习茶者在充分认识茶叶本身的品质特征的前提下,综合运用泡茶技术与技巧,充分表达茶叶的色、香、味、形等特点。
第二,茶艺演示是美的展示过程。
茶艺是一门综合艺术。
凡艺术都具有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审美特性。
茶艺集中、浓缩了沏茶的形象美,又比沏茶更具有形而上的审美特性。
茶艺是创作者审美理想的结晶,是美的创造的结果。
它不仅以美感人,更以情动人,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享受。
茶艺之美包括形而下之美与形而上之美两部分。
形而下之美,即茶、水、器、品茗环境、仪容、礼仪、动作等。
形而上之美,即真、和、静、雅、壮、逸、古等审美意蕴。
第三,茶艺内蕴思想与灵魂。
茶艺是有思想和灵魂的,茶艺的思想和灵魂贯穿于整个茶艺创作过程中。
茶艺演示者的动作、礼仪、思维活动和心理状态等,处处体现茶艺的思想和灵魂。
第四,茶艺是情感的表达。
茶艺是创作者的情感表达。
任何一个艺术作品都是创作者的本性和情感的流露。
行茶过程中,习茶者身随意转,意随心转,一碗茶汤盛装着创作者的心意。
二、茶艺的分类与内容茶艺的分类:按时间分类,茶艺可分为古代茶艺和现代茶艺。
按形式分类,茶艺可分为表演茶艺和生活茶艺。
按地域分类,茶艺可分为民俗茶艺和民族茶艺。
从社会阶层的角度,茶艺可分为宫廷茶艺、官府茶艺和寺庙茶艺等。
从茶类的角度,茶艺可分为绿茶茶艺、红茶茶艺、乌龙茶茶艺等。
茶艺的具体内容:茶艺的具体内容包含了技艺、礼法和道三个部分。
技艺是指茶艺的技巧和工艺,包括茶艺表演的流程、动作要领、讲解的内容,茶叶色、香、味、形的欣赏,茶具的欣赏与收藏等内容,这是茶艺的核心部分。
《茶道与茶艺》实训指导书

《茶道与茶艺》实训指导书第一部分实训任务书一、实训目的《茶道与茶艺》实训学习是本课程的时间教学环节中的关键组成部分,目的在于让学生对于茶叶鉴别、茶叶品饮、茶叶销售、茶叶市场现状的有更直观的接触和了解,藉此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及现代茶文化、茶知识、茶品饮的理解和运用,提升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与个人素养,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二、实训记录与注意事项在课堂及实训室学习部分,学生们已经学习了茶文化的发展、茶叶生产知识、各茶类特征及品鉴等内容。
因此,在实训期间,学生依照实训内容,在规定的场地和时间内完成各个项目任务。
在实训阶段,必须全程在规定实训场所进行实训,无故不到者,按旷课计算,并扣除相应成绩。
实训成果主要通过该实训报告体现,文档最终以纸质档的形式进行保留,作为对学生实训成绩考核的依据。
实训期间以教师带领、团队分组方式进行,可互相监督、互相讨论、团队协作。
三、评分内容与标准评分标准主要根据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评定:1.茶叶市场考察调研实训(6个学时)1)了解茶叶市场的产品分布状态,了解各大知名茶业品牌与茶具品牌名称、定位人群、茶品特色,对目前重庆茶叶市场销售状况能形成一定的观点和看法;2)基本了解茶叶市场的产品分布状态,知道一些知名茶业品牌与茶具品牌名称、定位人群、茶品特色,对目前重庆茶叶市场销售状况较为模糊;3)不了解茶叶市场的产品分布状态,不太了解各大知名茶业品牌与茶具品牌名称、定位人群、茶品特色,对目前重庆茶叶市场销售状况不清楚。
四、时间限制时间:本实训内容为课内部分实训,共计6个学时提交日期:结课前提交内容:纸质档实训报告书第二部分实训内容一、茶叶市场调研实训1)实训目的通过本节实训能够让同学掌握重庆茶叶市场茶叶与茶器类别、品牌分布与销售、消费特征等情况。
2)实训内容:描述茶叶市场的产品分布状态,列举3-5个知名茶叶品牌与茶具品牌名称、特色,对目前重庆茶叶市场销售状况发表自己的看法,并附本人在茶叶市场调研的图片一张。
茶文化概论与茶艺实训-第七章实训模块(2)茶叶的识别

实践目标:通过对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绿茶的颜色、香味、性质等特性。
实践内容:绿茶类属不发酵茶。
这类茶的茶叶颜色是翠绿色,泡出来的茶汤是绿黄色,因此称为“绿茶”。
例如,雨花茶、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等。
颜色:碧绿、翠绿或黄绿,久置或与热空气接触易变色。
原料:嫩芽、嫩叶,不适合久置。
香味:清新的绿豆香或者板栗香,味清淡微苦。
性质:富含叶绿素、维生素C(一般每100克绿茶中含量可高达IO0毫克~250毫克,高级龙井茶含量可达360毫克以上,比柠檬、柑橘等水果含量还高。
茶性较寒凉,咖啡碱、茶碱含量较多,较易刺激神经。
实践准备:各类具有代表性的绿茶实践形式:实操训练实践课时:2课时实践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对所展示绿茶的茶叶品性进行了解。
实践效果:要通过实训,使学生了解各掌握绿茶品鉴方法和中国具有代表性的绿茶品种,并运用到工作中去。
实训项目二认识红茶实践目标:通过对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红茶的颜色、香味、汤色和性质等特性。
实践内容:红茶类属全发酵茶(发酵度:100%)。
红茶通常是碎片状,但条形的红茶也不少。
因为,它的颜色是深红色,泡出来的茶汤又呈朱红色,所以叫“红茶”。
英文却把它称做 Black Tea ,意思是黑茶,确实外国人喝的红茶颜色较深,呈暗红色。
例如,祁门红茶、滇红、宜红等。
颜色:暗红色。
原料:大叶、中叶、小叶都有,一般是颗粒、碎型和条型。
香味:麦芽糖香、焦糖香,滋味浓厚略带涩味。
性质:温和,维生素C较绿茶少。
因咖啡碱、茶碱较少,兴奋神经效能较低。
茶肴:适合爆香、炒、炸,可人菜。
实践准备:各类具有代表性的红茶实践形式:实操训练实践课时:1课时实践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对所展示红茶的茶叶品性进行了解。
实践效果:要通过实训,使学生了解各掌握红茶品鉴方法和中国具有代表性的红茶品种,并运用到工作中去。
实践目标:通过对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黄茶的颜色、香味、汤色和性质等特性。
实践内容:黄茶类属部分发酵茶(发酵度:10%)。
茶道与茶艺课程教学大纲(可编辑修改word版)

《茶道与茶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适用专业:文化产业管理课程开出单位:文化传播学院课程的类型与性质:专业选修课总学分:2总学时:36理论授课学时:24实验实训学时:12参考教材:杨文、李捷.中国茶艺基础教程.旅游教育出版社,2013.先修课程:无考核方式:考查。
平时成绩由考勤、平时作业 1、平时作业 2 三部分组成,占总成绩的 3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 70%。
二、课程简介《茶道与茶艺》是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专业选修课,共 36 学时。
课程主要介绍茶叶的基础知识、茶具的鉴赏与选择、茶叶的冲泡、茶叶的选购与贮存、饮茶与品茶、中外茶文化比较、茶与养生等方面内容,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茶道、茶艺与茶文化的相关知识。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茶叶冲泡技艺,培养茶艺美学意识和茶道礼仪,培养其相当于初、中级茶艺师的技能。
1.本章教学目标:作为本课程的开篇,通过为学生讲授中国茶的魅力,即中国茶的魅力在于“六美”——茶叶之美、茶汤之美、茶具之美、茶人之美、茶技之美、茶境之美,激发学生对茶艺课的兴趣,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2.本章教学基本要求了解:茶境之美、茶具之美、茶汤之美理解:茶人之美、茶技之美、茶叶之美掌握:中国茶的魅力3.本章教学重点:中国茶的魅力在于“六美”——茶叶之美、茶汤之美、茶具之美、茶人之美、茶技之美、茶境之美。
4.本章教学难点:茶境之美、茶具之美、茶汤之美。
5.本章实验(训)项目统计:无6.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节:茶叶之美(一)绿茶之美清新淡雅(二)红茶之美温馨柔和(三)青茶之美馥郁香醇(四)白茶之美纯洁平和(五)黄茶之美高贵典雅(六)黑茶(普洱)之美睿智厚重第二节:茶汤之美——水为茶之母(一)上善若水(二)水之品格(三)水与茶第三节:茶具之美——器为茶之父(一)紫砂之美方非一式,圆不一相(二)瓷器之美多姿多态,素彩皆宜(三)金属之美华丽高贵,溢彩流光(四)玻璃之美清澈透亮,冰清玉洁(五)竹木之美纯朴自然,野趣盎然第四节:茶人之美(一)外在之美:形体美、仪态美(二)内在之美:神韵美、心灵美第五节:茶技之美(一)顺茶性(二)合茶道(三)有文化(四)有神韵第六节:茶境之美(一)环境(二)人境(三)心境(四)意境第一章:认识茶树学时数:2 学时1.本章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茶树栽培,理解茶树的起源,掌握茶树的形态特征、茶树的生理特性和我国茶区的分布,为后续更好的认识茶叶,学习茶技打下基础。
茶道与茶艺课程教学大纲

《茶道与茶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适用专业:文化产业管理课程开出单位:文化传播学院课程的类型与性质:专业选修课总学分:2总学时:36理论授课学时:24实验实训学时:12参考教材:杨文、李捷.中国茶艺基础教程.旅游教育出版社,2013.先修课程:无考核方式:考查。
平时成绩由考勤、平时作业1、平时作业2三部分组成,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
二、课程简介《茶道与茶艺》是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专业选修课,共36学时。
课程主要介绍茶叶的基础知识、茶具的鉴赏与选择、茶叶的冲泡、茶叶的选购与贮存、饮茶与品茶、中外茶文化比较、茶与养生等方面内容,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茶道、茶艺与茶文化的相关知识。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茶叶冲泡技艺,培养茶艺美学意识和茶道礼仪,培养其相当于初、中级茶艺师的技能。
三、教学内容1.本章教学目标:作为本课程的开篇,通过为学生讲授中国茶的魅力,即中国茶的魅力在于“六美”——茶叶之美、茶汤之美、茶具之美、茶人之美、茶技之美、茶境之美,激发学生对茶艺课的兴趣,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2.本章教学基本要求了解:茶境之美、茶具之美、茶汤之美理解:茶人之美、茶技之美、茶叶之美掌握:中国茶的魅力3.本章教学重点:中国茶的魅力在于“六美”——茶叶之美、茶汤之美、茶具之美、茶人之美、茶技之美、茶境之美。
4.本章教学难点:茶境之美、茶具之美、茶汤之美。
5.本章实验(训)项目统计:无6.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节:茶叶之美(一)绿茶之美清新淡雅(二)红茶之美温馨柔和(三)青茶之美馥郁香醇(四)白茶之美纯洁平和(五)黄茶之美高贵典雅(六)黑茶(普洱)之美睿智厚重第二节:茶汤之美——水为茶之母(一)上善若水(二)水之品格(三)水与茶第三节:茶具之美——器为茶之父(一)紫砂之美方非一式,圆不一相(二)瓷器之美多姿多态,素彩皆宜(三)金属之美华丽高贵,溢彩流光(四)玻璃之美清澈透亮,冰清玉洁(五)竹木之美纯朴自然,野趣盎然第四节:茶人之美(一)外在之美:形体美、仪态美(二)内在之美:神韵美、心灵美第五节:茶技之美(一)顺茶性(二)合茶道(三)有文化(四)有神韵第六节:茶境之美(一)环境(二)人境(三)心境(四)意境第一章:认识茶树学时数:2学时1.本章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茶树栽培,理解茶树的起源,掌握茶树的形态特征、茶树的生理特性和我国茶区的分布,为后续更好的认识茶叶,学习茶技打下基础。
茶文化概论与茶艺实训-第七章实训模块(3)泡茶的基本技法与操作规范

实训项目一泡茶基本技法与操作规范实践目标:掌握各式壶的提拿方法、拿杯、翻杯、温壶;洗杯、温盖碗、茶叶的量取与投放。
知识目标:掌握鹈鹕、拿杯、翻杯、温壶等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茶具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泡茶基本技法的传承和创新能力。
实践内容:一、提壶(一)所需物品大型壶、中型壶、小型壶。
(二)提壶基本手法侧提壶、握把壶(三)提壶基本要求选择各式规格、种类的壶,且壶的质量、大小合乎标准。
不同种类的壶需要不同的操作手法来提壶。
学习提壶时,壶中需注满热水。
(四)提壶操作规范侧提壶:1.净手并检查壶的规格和质量2.大型侧提壶需要双手提3.中性侧提壶的提拿应该单手操作4.小型侧提壶在提壶时,应注意食指前伸呈弓形压住壶盖的盖钮或其基部,然后单手提壶握把壶:右手大拇指按住盖钮或盖一侧,其余四指握壶把提壶提梁壶:小型提梁壶用右手除中指外四指握住偏右侧的提梁,中指抵住壶盖提壶。
大中型提梁壶用五指平握提梁部位或托提二、握杯(一)所需物品玻璃杯、有柄杯、盖碗、闻香杯、品茗杯、公道杯。
(二)翻杯、握杯基本要求选择各式材质、种类的茶杯,且茶杯的质量、大小合乎标准。
不同种类的茶杯需要不同的操作手法来握取。
学习握杯时,杯中需要注入七分满的热水。
(三)操作规范(1)玻璃杯(2)盖碗(3)闻香杯握法1.右手虎口分开,手指虚拢成握空心拳状,将闻香杯直握于拳心2.左手斜搭于右手外侧上方闻香3.也可双手掌心相对虚拢作合十状,将闻香杯捧在两手间闻香(4)品茗杯握法1.右手虎口分开,大拇指、食指握杯两侧,中指抵住杯底,无名指及小指则自然弯曲,称“三龙护鼎法”2.女士握杯,右手虎口分开,大拇指、中指握杯两侧,无名指抵住杯底,食指及小指则自然弯曲,可以将食指与小指微外翘呈兰花指状3.左手指尖可托住杯底(5)公道杯(有柄杯)1.右手食指、中指勾住杯把2.右手拇指与食指相搭,按住杯把,无名指、小拇指自然弯曲3.右手自然握空心拳,拿起公道杯三、温杯洁具(一)所需物品玻璃杯、紫砂壶、盖碗、大茶杯、小茶杯、公道杯、滤网、茶巾、水盂、茶盘或茶船。
《茶艺师》第七课绿茶的冲泡

CHAPTER绿茶的起源与传播绿茶的起源绿茶起源于中国,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茶类之一,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绿茶的传播随着中国文化的传播和茶马古道的开通,绿茶逐渐传播到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区,并受到广泛欢迎。
绿茶的种类与特点种类绿茶种类繁多,包括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信阳毛尖等。
特点绿茶具有“三绿”的特点,即干茶绿、茶汤绿、叶底绿。
其口感清爽鲜美,香气清幽高雅,富含茶多酚、氨基酸等营养成分。
绿茶的产地与采摘产地绿茶产地广泛,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四川等省份。
采摘绿茶采摘时间以春季为主,此时茶叶嫩度适中,品质最佳。
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要求芽叶完整、新鲜、匀净。
CHAPTER透明玻璃杯或盖碗,方便观察茶叶在水中的变化。
主泡器辅助器具用水选择茶盘、随手泡、茶荷、茶巾、茶匙、茶漏等。
纯净水或山泉水,避免使用自来水,以保证茶汤品质。
030201泡茶器具的选择与准备绿茶的投茶量与水温控制投茶量根据茶叶种类和泡茶器具大小而定,一般玻璃杯冲泡绿茶,茶叶用量在3-5克之间。
水温控制绿茶冲泡水温以80-85℃为宜,过高会破坏茶叶中的维生素C和茶多酚等营养成分,过低则无法充分提取茶叶中的有效成分。
注水将80-85℃的开水沿着杯壁缓缓注入,避免直接冲击茶叶。
温杯洁具将开水倒入玻璃杯中进行温杯,同时清洁茶具。
投茶将适量绿茶投入玻璃杯中。
赏茶舞观察茶叶在水中翻滚、舒展的姿态,欣赏其美妙的茶舞。
品饮待茶汤凉至适口温度时,细细品味其鲜爽、清香的滋味。
绿茶的冲泡方法与步骤CHAPTER新茶色泽清澈透明,陈茶浑浊;新茶色泽绿润,陈茶灰黄。
绿茶色泽清香型绿茶香气清纯,浓香型绿茶香气浓郁,各有特色。
绿茶香气通过干嗅和湿嗅两种方法,干嗅即闻干茶香气,湿嗅是冲泡后闻杯盖香气和叶底香气。
香气鉴别绿茶滋味鲜爽、醇厚、回甘等,不同绿茶呈现不同滋味特点。
口感表现顺滑、爽口、生津等,优质绿茶口感丰富多变。
品味方法细细品味茶汤,感受其在口腔中的变化,分辨优劣。
《茶文化概论与茶艺实训》实训技能考核评分记录表

(3)坐姿身欠直,扣1分;目低视,仪容欠自如,扣0.5分
(4)不注重礼貌用语,扣1分
(5)仪表欠端庄,扣1分
2
茗茶品质因子介绍及推介
(1)茗茶五项品质因子介绍全面
(2)名茶推介注重技巧
15
(1)五项品质因子介绍含糊不清,欠推介,扣6分
(2)五项品质因子介绍基本清楚,欠推介,扣4分
(2)选罐装茶艺术
10
(1)未能正确选择所需茗茶,尚能装罐,扣6分
(2)犹疑的选到所用茗茶,选罐装茶尚艺术,扣4分
(3)正确快捷选到所需茗茶,选罐装茶尚艺术,扣2分
5
茶具艺术配套
(1)茶具配套齐全
(2)茶具配套艺术
5
(1)茶具配套有错乱,不利索,扣3分
(2)茶具配套齐全,色泽、大小欠艺术,扣2分
(3)茶具配套齐全,色泽、大小尚艺术,扣1分
(2)表演姿态造型显艺术感,表情平淡,扣6分
(3)表情姿态造型尚美观,仪容表情尚自如,扣3分
10
考核时间
50min
5
在表中序号为2~6项考核,每项超过1 min 以上,扣1分
合计
100
否定项:表中序号为1~7项的考核,每项在宣布开始后,超过2 min 考生仍不能正常开展考试的,终止其该项考试,该项记为“0”分;考生所用时间不足该项规定时间的1/3的,该项记为“0”分
时间规定:准备出场时间5 min ;1~3项分别为4 min ;4~6项分别为6 min ;7~9项同时进行,为15 min。
(3)能不中断的完成,出错一次,扣4分
8
茶艺表演操作节奏
表演操作快慢、起伏有明显的节奏感
茶文化概论与茶艺(全套课件)

茶文化概论与茶艺(全套课件)茶艺茶艺1教材与参考书目中国纺织出版社周爱东郭雅敏茶艺赏析? 中国农业出版社陈文华著中国茶文化学浙江摄影出版社姚国坤著茶文化概论科学出版社饶雪梅李俊茶艺服务实训高等教育出版社周作明主编茶艺金盾出版社江用文童启庆茶艺师? 浙江摄影出版社裘纪平茶经图说中国茶艺网、中国茶文化网、福建茶叶2 第一章茶文化概述[ 教学要点 ]中国用茶的源流、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中国茶艺的形成与发展、中国茶艺精神的传播[ 教学时数 ]6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华茶史第二节茶文化的基本涵义与内容第三节茶艺人员的礼仪要求[ 任务要求 ]领会:中国茶文化的历史,茶文化的传播3识记:茶艺的定义,中国茶艺的类型思考:茶文化与茶艺、茶道的关系?茶道茶艺茶文化茶俗4第一节中华茶史一、茶文化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反映了中国饮食观中最基本的也是最核心的观念,“民以食为天”。
1.传说时期:茶叶从发现到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物品,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神农本草》在讲到茶叶的发现时称:“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这里的“荼”是茶的古体字之一。
事实上,茶也确实具有解毒的功效,它最初就是作为药用的。
距今4000-5000年的原始社会人们对茶的利用以药用为主。
视频资料链接:5////0>.ab72-55a103bfc827.shtml? 2.萌芽时期:茶被当作一种文明健康的饮料,饮茶的习俗逐渐传播开来,大约是在秦统一中国之后。
那时茶叶原产地之一的巴蜀地区(今四川一带)的饮茶习俗开始传至中原,饮茶之风逐渐兴起。
这种传播和兴起,是从南向北逐渐递进。
《华阳国志.巴志》中有记载说,3000年前的巴蜀国已有种植茶树,并进贡周天子。
先秦至魏晋南北朝,茶以食用、药用居多。
《说文解字》:“荼,苦荼也。
”“茗,荼芽也。
”东汉《神农食经》:“荼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
”《华佗食论》:“苦荼久食,益思意。
茶艺基础(项目七)掌握黄茶、白茶的冲泡技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掌握白茶的冲泡
任务二:掌握白茶的冲泡
★ 了解白茶及其特点。★ 了解白茶的分类及制作工艺。★ 学会冲泡白茶。
任务二:掌握白茶的冲泡
一、白茶的特点
二、白茶的制作工艺
任务二:掌握白茶的冲泡
(一)采摘
根据茶树生长情况及生产所需,选择玉白色一芽一、二叶,嫩芽跟嫩叶都绒毛满挂、大小均匀的芽叶进行采摘。必须早采、嫩采、勤采、轻采轻放。
三、黄茶的分类→ (三)黄大茶
任务一:掌握黄茶的冲泡
皖西黄大茶又名霍山黄大茶,是中国名茶之一,其香气扑鼻,浓郁芬芳,被誉为“天下第一香”。皖西黄大茶主产于安徽霍山、金寨、六安、岳西等地,其中以霍山县的火化坪、漫水河,金寨县燕子河一带所产的品质最佳。皖西黄大茶成品茶外形梗壮叶肥,叶片成条;色泽油润,金黄显褐;冲泡后,汤色和叶底黄中带褐,清亮有光泽;滋味浓厚醇和,具有高嫩的焦香味(俗称“锅巴香”)。
感谢聆听 批评指导
四、白茶的冲泡
任务二:掌握白茶的冲泡
(4)冲泡。将适度的开水沿盖碗边沿缓缓注入杯中,浸润茶叶。注意水流一定要低,且不能对着茶叶冲,即不能“冲破胆”。(5)洗杯。在茶汤静置,等待出汤时,将品茗杯一一冲洗。(6)出汤。将茶汤倒入公道杯中。等茶汁沥干后,放好盖碗,盖子可稍微打开,以便使茶叶通气。五泡之后,每一泡的浸泡时间可以根据口感多泡几秒钟。(7)分茶入杯。将公道杯中的茶汤依次倒入品茗杯中,手法要平、稳、快。(8)奉茶。恭敬地请客人品茶。
茶文化概论与茶艺实训-第七章实训模块(1)行茶礼仪

实践目标:通过对本章节的学习,了解正确的站姿、坐姿、走姿等服务姿态是提供良好服务的重要环节,掌握正确的服务姿态的基本要求,培养茶艺人员具备优美的服务姿态。
实践内容:1.站姿优美而典雅的站姿,是体现茶艺服务人员自身素养的一个方面,是体现服务人员仪表美的起点和基础。
站姿的基本要求是:站立时直立站好,从正面看,两脚脚跟相靠,脚尖开度在45-60度。
身体重心线应在两脚中间向上穿过脊柱及头部,双腿并拢直立、挺胸、收腹、梗颈。
双肩平正,自然放松,双手自然交叉于腹前,双目平视前方,嘴微闭,面带笑容。
2.坐姿由于茶艺工作内容所决定,茶艺人员在工作中经常要为客人沏泡各种茶,有时需要坐着进行,因此工作人员良好的坐姿也显得尤为重要。
正确的坐姿是:做茶时,挺胸、收腹、头正肩平,肩部不能因为操作动作的改变而左右倾斜。
双腿并拢。
双手不操作时,平放在操作台上,面部表情轻松愉悦,自始至终面带微笑。
3. 走姿人的走姿是一种动态的美,茶艺人员在工作时经常处于行走的状态中。
每个服务员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在生活中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行走姿态,或多或少地影响了人体的动态美感。
因此,要通过对工作人员的正规训练,使他们掌握正确优美的走姿,并运用到工作中去。
走姿的基本方法和要求是:上身正直,目光平视,面带微笑;肩部放松,手臂自然前后摆动,手指自然弯屈;行走时身体重心稍向前倾,腹部和臀部要向上提,由大腿带动小腿向前迈进;行走线迹为直线。
步速和步幅也是行走姿态的重要要求,由于茶艺馆工作的性质所决定,服务员在行走时要保持一定的步速,不要过急,否则会给客人不安静、急躁的感觉。
步幅是每一步前后脚之间的距离30,一般不要求步幅过大,否则会给客人带来不舒服的感觉。
总之,正确的站姿、坐姿、走姿是提供良好服务的一个重要环节和基础,也是使客人在品茶的同时,得到感观享受的一个重要方面。
实践准备:实操场地实践形式:实操训练实践课时:2课时实践指导: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茶艺服务姿态训练,教师示范,学生反复练习。
茶文化概论与茶艺实训的内容介绍

茶文化概论与茶艺实训的内容介绍《茶文化概论与茶艺实训》分上、下两篇。
上篇注重茶文化基础知识的学习,下篇侧重实用技能的训练。
全书内容包括茶文化历史、茶类知识、茶具鉴赏、择茶用水、茶与健康、茶道的形成与表现、茶与文学艺术、茶的沏泡艺术等。
内容充实,知识面宽,实用性强,适用于旅游酒店管理类、人文管理类、茶艺专业及茶艺爱好者学习,也可作为茶艺师职业资格培训考试用书。
茶叶的冲泡工艺包括三个要素:第一是茶叶的量,第二是泡茶的温度,第三是冲泡的时间。
三者之一是不可或缺的。
只有掌握这种方法,我们才能沏出好茶。
绿茶富含维生素c,上等绿茶均采摘细嫩的芽头炒制,所以沏泡绿茶选择水温的原则不宜太高。
名优绿茶用水温度在75℃左右,普通绿茶温度以80-90℃为宜。
水与茶叶的交融时间不宜太长,因为维生素c在沸水中5分钟即全部被破坏。
沏泡绿茶宜选用玻璃杯或者盖碗,根据不同品种的茶叶确定合适的水温并选择冲泡方法。
正确沏泡绿茶的方法是“冲”。
绿茶一般冲泡三遍后茶汁已尽。
乌龙茶是一种大叶半发酵茶,所以冲泡时水温应为100℃。
水和茶的混合时间适中,应该使用一个小的厚壁球形罐。
先用沸水烫茶壶,然后放入适量茶叶,在100℃沸水中冲泡,上下加大注水量,使茶卷与水充分混合,去除泡沫,盖上茶壶盖,然后倒入沸水保持高温。
大约1分钟后倒出茶汤。
红茶为全发酵茶,所以沏泡原则、方法与乌龙茶大致相同。
宜用厚壁小口高壶,这样的壶易于蕴香。
且沸水停留在壶中时间可稍长于乌龙茶,使茶汤香郁味滋,厚馥鲜爽。
水和茶的量与茶的饮用方法有关。
名茶与高档茶的比例一般为50%∶ 1.普通红茶和绿茶、花茶的比例为75:1;碎红茶饮用时需要牛奶,冷却时需要冰块,因此茶汁需要加厚,也就是50%∶ 1.乌龙茶的冲泡比例为25:1。
由于其浓度较高,通常适合在小杯中啜饮。
一、高级绿茶、敞口厚底玻璃杯与80℃水的选配沏泡以西湖龙井或婺源明美为例。
选择几种常见的茶具:①陶瓷小茶壶;② 紫砂茶壶;③敞口厚底玻璃杯;④ 小口长杯啤酒杯;⑤盖碗茶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玻璃杯冲泡名优绿茶的基本程序及规范
• 备器:准备好冲泡绿茶使用的茶具和辅助用具。 • 赏茶:用茶匙将茶叶罐中绿茶轻轻拨入茶荷供宾客观
赏。 • 洁具:玻璃杯依次排开注入1/3杯开水,逐一旋转杯身
用于温杯洗杯,左手轻托杯底,右手转动杯身后将开 水倒入水盂。 • 置茶:用茶匙将茶荷中绿茶轻轻拨入玻璃杯中,每杯 3g茶叶。 • 温润泡: 用内旋法将热水壶中开水沿玻璃杯内壁慢慢 注入杯子约1/4的容量。温润泡时间应掌握在15秒以内。 • 冲泡:用凤凰三点头方法提壶高冲,使茶叶上下翻滚, 开水应注入七分满。 • 奉茶:右手轻握杯身,左手托杯底,双手将茶奉送到 宾客面前,做出“请”的手势,邀请来宾品茶。
14
第一道 净器 —— 冰心去凡尘
❖ 茶是至清至洁,天涵地育的灵物,泡茶要求所用 的器皿也必需至清至洁。
❖ “冰心去凡尘”,即用 ❖ 开水再烫洗一遍本来 ❖ 已是干净的玻璃杯, ❖ 做到茶杯冰清玉洁, ❖ 一尘不染。
农业技术工程系 茶叶教研室
15
第二道 鉴赏茶叶 —— 叶嘉酬宾
❖ 我们为大家提供的 是名优绿茶银针茶 ,形似银针,满身 银毫,毫中隐翠, 为绿茶中的上品, 得到大家的喜爱。
➢ 煮水候汤 ❖冲泡绿茶要求水温在80~85℃,应将水烧好再 注入到玻璃壶中凉汤备用。
➢ 温杯洁具 ❖选用完好无色无花纹透明玻璃杯或盖碗。
二、操作技能
➢ 所需物品
❖玻璃杯、玻璃提梁壶或随手泡(煮水器)、水 盂、名优绿茶10克、茶叶罐、茶荷、茶匙、茶 巾、茶盘。
➢ 基本手法与姿势
❖握杯手势是右手虎口分开,握住茶杯基部,女 士可微翘起兰花指,再用左手指尖轻托杯底。
❖ 泡茶技艺:科学、合理、熟练、艺术
❖ 环境:自然环境、心境
❖ 人:和、雅
❖ 古人总结泡茶经验:泉水不甘不点,茶具不洁不点,
客人不雅不点。
2
净器
投茶
冲泡
洗茶
分茶
闻香
品茶
二、绿茶冲泡技艺
学习目标: 1. 掌握绿茶冲泡基本流程和一般技法。 2. 熟练掌握玻璃杯和盖碗冲泡绿茶的基本方法。 3. 具备中高级茶艺师茶艺服务能力和操作技能。
➢ 基本要求
• 无色透明玻璃杯
• 用开水烫洗茶杯 (温杯)
• 用80~85℃水温冲泡 • 每杯投茶量3g,冲泡时间应在3分钟,5分钟内
饮用
• 玻璃杯冲泡绿茶适用“上投法”、“中投法” 的置茶方法,盖碗冲泡可选用“中投法”、 “下投法”的置茶方法
• 冲泡绿茶注水量一般到七分满为宜
• 一般绿茶可续水2~3次
19
茶舞:
❖ 杯中的热水如春波荡 漾,在开水的浸泡下 ,茶芽慢慢地舒展开 来,尖尖的叶芽如枪 ,展开的叶片如旗。
❖ 在品茶之前,仔细观 察欣赏茶芽在清碧澄 净的茶水中,千姿百 态的舞姿,水波晃动 ,好象茶芽又恢复了 生命一般。
农业技术工程系 茶叶教研室
20
第六道 敬茶 —— 敬奉香茗
❖ 银针茶,色绿,香高味鲜醇。我们为你献上 一杯银针茶,以茶为媒,传达我们对朋友的 情谊。
❖ “甘露润莲心”即在 冲泡前先向杯中注入 少许热水,起到润泽 茶芽,利于茶叶内含 成分均匀泡出的作用 。
农业技术工程系 茶叶教研室
18
第五道 冲泡 —— 凤凰三点头
❖ 冲泡绿茶时讲究高 冲水,在冲水时水 壶有节奏地三起三 落,好比是凤凰在 向嘉宾们再三点头 致意,也表示我们 对客人的敬意。
农业技术工程系 茶叶教研室
第二节 泡茶技艺与规范
❖ 一、泡茶基本要素 ❖ 二、绿茶的冲泡技艺 ❖ 三、红茶的冲泡技艺 ❖ 四、乌龙茶的冲泡技艺 ❖ 五、黑茶冲泡技艺 ❖ 六、花茶冲泡技艺
1
一、泡茶基本要素
❖ 水质、水温:首选天然净洁的山泉水
❖ 茶具:简洁、实用、美观(瓷器茶具、紫砂壶、玻 璃杯)
❖ 茶叶:品质好,等级高,有机茶
绿茶茶艺:备器、温杯、冲泡、奉茶
➢ 课后习题与实践
1.冲泡绿茶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2.名优绿茶和大宗绿茶冲泡水温是多少? 3.如何用玻璃杯冲泡绿茶? 4.请按操作规范的要求动手实践用玻璃杯冲泡名优绿茶。
(一)名优绿茶——玻璃杯泡法
龙井茶冲泡
龙井茶品质四绝: ❖ 色绿、香郁、味甘、形美
农业技术工程系 茶叶教研室
16
第三道 投茶 —— 清宫迎佳人
❖ 苏东坡有诗云:“戏 作小诗君勿笑,从来 佳茗似佳人。”他把 茶比喻成让人一见倾 心的绝代佳人。“清 官迎佳人”即用茶匙 把茶叶投入冰清玉洁 的玻璃杯中。
农业技术工程系 茶叶教研室
17
第四道 润茶 —— 甘露润莲心
❖ 好的绿茶外观嫩如莲 心,清代乾隆皇帝把 茶叶称为“润心莲” 。
• 温杯的手法是左手平放在茶巾上,右手四指与拇指 分别握住开水壶壶把两侧,将开水壶提高后向下倾斜 45°,使开水沿玻璃杯内壁按逆时针方向注入。当开 水注入玻璃杯1/3时慢慢降低开水壶提壶高度,提腕 断水,双手配合端起玻璃杯使其慢慢旋转起到洗杯温 杯的作用。 • 高冲水的手法是右手提开水壶,壶嘴向下倾斜约 45°,使开水沿玻璃杯内壁按逆时针方向注入。随即 提高开水壶,连续三次上下提壶冲水称为“凤凰三点 头”,其目的是使茶叶随水翻滚,尽快舒展。
程序:
❖ 1.净器 —— 冰心去凡尘 ❖ 2.鉴赏茶叶 —— 叶嘉酬宾 ❖ 3.投茶 —— 清宫迎佳人 ❖ 4.润茶 —— 甘露润莲心 ❖ 5.泡茶——凤凰三点头 ❖ 6.敬茶 —— 敬奉香茗 ❖ 7.闻香——精神享受 ❖ 8.品茶 —— 慧心悟茶 ❖ 9.回味——啜苦励志 ❖ 10.谢茶——功德圆满 ❖ 11. 收具 —— 淡中品至味
绿茶
一、准备工作
➢ 茶叶质量检查 ❖ 以西湖龙井为例,干茶要求外形匀整,扁平光滑、
挺秀,色泽翠绿,香气清新,茶叶干燥,无异味, 密封性好。
➢ 备器 ❖ 冲泡绿茶需要的茶具有:名优绿茶(西湖龙井)10
克、竹制(木质)茶盘、无色透明中型玻璃茶杯三 只、茶叶罐、白瓷茶荷、茶匙、玻璃提梁壶(煮水 器)、水盂、茶巾。
农业技术工程系 茶叶教研室来自21第七道 闻香——精神享受
❖ 我们称之为“杯里清香浮清趣”。 ❖ 闻香,是三品绿茶的第二品,品绿茶讲究“未尝甘
露味,先闻圣妙香”。
农业技术工程系 茶叶教研室
22
闻香时“三才杯”的天、地、人不可分离,应用左 手端起杯托,右手轻轻地将杯盖掀开一条缝,从缝 隙中去闻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