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禀赋分析的空间特色规划研究

合集下载

西乡县“撤县设市”发展战略研究

西乡县“撤县设市”发展战略研究

西乡县“撤县设市”发展战略研究摘要:本研究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通过调查研究西乡县周边县市的经济现状、资源禀赋、城市特色、产业特点、发展需求,结合西乡县本地发展阶段和特点,并针对存在问题、风险挑战和未来趋势。

以新型城镇化、国土空间规划为背景,系统总结分析西乡周边县群协同发展的现实基础、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西乡县“撤县设市”的方法举措、实施步骤和对策建议。

关键词:撤县设市;空间融合;战略构想。

一、研究背景撤县设市主要是一个现实问题,它曾在我国行政区划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随着党的大会文件中对撤县设市政策的解冻,这就意味着很有可能会变成现实,西乡县也不例外。

因此,有必要通过一个规范的研究,对撤县设市的标准条件要求、发展目标、发展战略、支撑体系、主要举措、重点指标任务等做一番研究梳理。

二、研究意义与指导思想本研究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通过调查研究西乡县及周边县市的经济现状、资源禀赋、城市特色、产业特点、发展需求,结合西乡县本地发展阶段和特点,并针对存在问题、风险挑战和未来趋势。

着力提升“一乡两区三城”发展定位,加快建设汉中副中心城市,确保“十四五”期间人口、经济、资源环境与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等指标达到撤县设市指标要求,顺利实现“撤县设市”目标。

三、研究思路3.1 加强全县交通互通。

构建立体交通网络,提升道路通达水平,发挥城区的集聚和扩散功能,为全县经济发展、商贸物产业转移和人员往来提供交通便利。

3.2 提升基础设施水平。

坚持优化提升、适度超前的原则,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互联、互通、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增强基础设施发展的支撑保障。

3.3 强化生态环境治理。

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把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摆在重要位置,加强生态空间保护,推动环境治理,夯实绿色发展生态本底,努力建设绿色美丽西乡。

3.4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政策实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公共服务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浙江省三大城市群创新能力的空间差异分析

浙江省三大城市群创新能力的空间差异分析

浙江省三大城市群创新能力的空间差异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浙江省作为我国的经济强省,拥有着发达的制造业和先进的科技产业,特别是三大城市群——杭州、宁波、温州,在浙江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创新能力成为衡量一个城市发展水平和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对浙江省三大城市群的创新能力进行空间差异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全球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不同城市之间的创新能力差异导致了资源配置、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差异。

了解三大城市群的创新能力水平及其空间差异,有助于深入挖掘各城市的优势和劣势,为制定相应的政策和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对浙江省三大城市群创新能力的空间差异进行分析,有助于把握浙江省城市发展的整体状况,为促进不同城市之间的协同发展提供参考。

对三大城市群创新能力的研究,还可以为浙江省乃至全国其他城市提供借鉴与启示,推动中国城市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浙江省作为全国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之一,其三大城市群在经济发展与创新方面具有重要地位,深入分析其创新能力空间差异对于推动全省经济创新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通过对三大城市群创新能力空间差异的研究,有助于揭示不同城市在创新领域的优势和劣势,为政府部门提供科学依据,指导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对于企业来说,了解三大城市群创新能力的差异性,有助于确定合适的落脚点和战略方向,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本研究还有助于深化对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的认识,探究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建议。

对浙江省三大城市群创新能力空间差异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推动作用。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主要是为了深入探讨浙江省三大城市群的创新能力空间差异,通过量化评估和比较分析,找出影响创新能力差异的因素,进而提出有效的政策建议。

本研究旨在为相关部门和决策者提供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三大城市群的创新发展现状,指导未来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促进各城市群之间的协同发展。

省域视角下城乡空间特色塑造方法探索——以《江苏省城乡空间特色

省域视角下城乡空间特色塑造方法探索——以《江苏省城乡空间特色
周岚 张鑑
ZHOU Lan;ZHANG Jian
■ 中图分类号:TU984 ■ 文献标识码:A ■ DOI:10.12049/j.urp.201902006 ■ 文章编号:2096-3025(2019)
02-0049-10
作者信息
周 岚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 长,研究员级高级规划师
张 鑑 江苏省城市规划研究会理事 长,研究员级高级规划师
省域视角下城乡空间特色塑造方法探索
—以《江苏省城乡空间特色战略规划》为例
Exploration on the Method of Building Urban and Rural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vincial Level: A Case Study on “Strategic Planning for Urban and Rural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Jiangsu”
Abstract The crisis of urban and rural characteristics is one of the key issues of common concern around the world. After more than 40 years of rapid urbanization, th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 China are gradually disappearing. In recent years, our government has put forward many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 protection of urban and r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focus of academic research has also changed greatly, which is embodied in the extension from material space protection to spatial cultural connotation mining, from small-scale to macro-scale urban and rural space, and from the protection of bottom-line to the promotion of guidance and building. In this context, Jiangsu has carried out thematic research and planning practi国共同关注的重点议题,经历了四十余年快速 城镇化,我国城乡空间特色也在逐渐消弭。近年来,我国政府多次提出了对城乡 特色保护的新要求,学界对其研究的重点也发生了较大转变,具体表现在从物质 空间保护延伸到空间文化内涵挖掘、从小尺度空间拓展到宏观尺度的城乡空间以 及从底线特色保护提升为主动引导塑造。在此背景下,江苏省陆续开展了专题研 究、规划实践工作,对城乡空间特色塑造进行了多类型、多层次探索。本文以《江 苏省城乡空间特色战略规划》为案例支撑,在深入分析省域资源禀赋基础上,从 省域层面提出了“一个核心、两个整合,一个体系、三大行动”的城乡空间特色塑 造框架,并从资源价值识别、特色管控体系、规划有效传导等方面提出了较为系统、 易操作的规划策略。 关 键 词 省域空间特色,特色管控体系,实施传导机制,特色发展

《巅峰智业——总体城市设计与特色规划方法分析》

《巅峰智业——总体城市设计与特色规划方法分析》

《巅峰智业——总体城市设计与特色规划方法分析》总体设计目标是构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城市景观网络;延续城市空间轴线;营造现代城市风貌。

结合重点地区建设,形成高品质的公共空间和城市环境,坚持低碳经济、智慧城市、幸福生活的城市发展理念。

大力推进战略性基础设施、战略性主导产业、战略性发展平台实现重大突破。

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提升城市生态文明水平、核心竞争力、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率先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州,将广州建成广东省宜居城乡的“首善之区”和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全面实现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

自然生态景观系统,保护白云山、珠江水系,构建良好的自然景观系统;保护山体、水系和植被,加强对滨水、植被景观风貌特色的引导,形成连续性、开放性、景观性的自然景观界面,轴线景观系统,传统景观轴线:严格保护从越秀山到海珠广场的传统城市轴线,及其周边历史地段,现代景观轴线:提升燕岭公园-天河体育中心-珠江新城-员村地区-万亩果园的现代城市轴线,珠江生态文化轴线:严格控制珠江两岸城市开发,强化滨水景观带建设,形成兼具连续性、共享性、开放性和景观性的生态文化轴线。

地标节点,保护镇海楼、中山纪念堂、中山纪念碑等传统地标;营造珠江新城、白云新城、广州塔、南沙港、挂绿湖等新城市地标,凸显城市空间特色与可识别性。

在全国层面,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分工合作与竞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在泛珠江三角洲层面,加强区域合作,拓展腹地,成为广东服务泛珠江三角洲的集聚辐射中心。

在珠江三角洲层面,深化粤港澳合作,携领珠三角一体化发展。

在广佛肇经济圈层面,加快广佛肇经济圈建设,重点推进广佛同城化发展。

第二篇:巅峰智业——城市设计与城市发展案例分析巅峰智业——城市设计与城市发展案例分析所谓城市设计,是指规划工作者通过对城市的历史人文、环境风貌、地区特色、产业和社会发展、建筑功能和形态等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使人、建筑、环境的关系实现最优化,为市民塑造一个良好的、有秩序的、和谐的城市环境和城市生活。

城市产业布局规划合理布局城市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城市产业布局规划合理布局城市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城市产业布局规划合理布局城市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城市产业的布局规划,合理的布局城市产业结构对于促进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全球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城市产业布局的合理性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将探讨城市产业布局规划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合理布局城市产业结构来促进经济发展。

一、城市产业布局规划的重要性城市产业布局规划是指根据城市的资源禀赋、经济特色和发展目标,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管理,将不同产业的空间分布进行合理安排的过程。

城市产业布局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城市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质量。

首先,合理的城市产业布局可以充分发挥各城市的优势和特色产业,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不同城市具备不同的资源和产业基础,通过合理布局,可以利用资源优势,形成产业集群,实现优势互补,推动产业协同发展。

其次,合理的城市产业布局有利于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高城市的功能和品质。

城市产业的布局是城市空间结构的基础,合理的产业布局可以避免过度集中和过度分散的问题,提高城市的功能和生活质量。

再次,合理的城市产业布局能够推动城市经济的创新和转型升级。

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可以形成良好的创新环境,吸引创新要素集聚,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

最后,合理的城市产业布局对于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产业的布局可以影响城市的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影响力,通过合理布局,可以提高城市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加强城市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

二、合理布局城市产业结构的原则在进行城市产业布局时,需要遵循一些原则,以确保布局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首先,充分发挥城市的资源禀赋和经济特色。

不同城市具备不同的资源和产业基础,需要根据城市的禀赋和特色来确定产业的布局,充分发挥城市的优势。

其次,注重产业的协同发展。

合理的城市产业布局需要注重产业之间的互动和协同,形成产业链和价值链,实现产业的互补和融合发展。

再次,突出产业的创新和转型升级。

合理布局的城市产业应当注重创新和转型升级,通过引导和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探讨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探讨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探讨作者:康雅丽李佩兰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22年第26期摘要:国土空间规划,是针对一定区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在空间与时间层面作出的相关安排。

从国家层面分析,国土空间规划为促进国家空间发展的一大指南,同时也是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能够为相关开发保护建设活动提供有效保障依据。

而对于城市规划来说,则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尤为重要的一环,通过合理科学的城市规划方案,可使城市发展建设更加规范,并使城市规划建设项目的合理布局得到有效保证。

文章在对城市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城市规划具体思路策略,希望以此全面提升现代城市规划工作的效率及质量。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城市规划;概念;思路策略近年来,在社会经济稳步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城市建设事业发展迅速。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与此同时,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当中,涵盖了城市规划的布局、安排。

为了全面提升国土空间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则需做到合理布局城市规划方案,规范科学安排城市规划方案等。

并且,还需要结合现状问题,梳理清楚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关系,解决城市规划现存问题等。

总体而言,从现代城市规划工作质量成果提升角度考虑,本文围绕“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城市规划”进行分析探讨的价值意义显著。

一、城市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的相关内容分析(一)城市规划的兴起城市规划学与地理学等相关学科比较,发展时间相对更短。

从西方发达国家层面分析,为了对存在的“城市病”进行治理,着力开始了城市规划学的研究。

与此同时,在工业革命时代背景下,城市人口急剧增加,且随着工业机器的普及应用,使城市环境受到严重影响,比如:空气污染、交通堵塞等,均对城市发展造成了不同程度上的阻碍。

在此背景下,1909年诞生了首部规划法,并且此规划法的颁布及应用,为城市规划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我国来看,城市规划学在20世纪初形成,到了1953年,中共中央针对工业城市规划工作作出了明确的指示,并在3年后(1956年)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当中,对城市规划工作开展的必要性给出了充分的阐释及明确。

基于地域文脉传承的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及发展研究——以江南药镇为例

基于地域文脉传承的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及发展研究——以江南药镇为例

基于地域文脉传承的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及发展研究——以江南药镇为例□ 马巧敏[摘 要] 地域文脉传承是城镇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前途与重要途径。

基于地域文脉传承的角度,分析了特色小镇目前存在的现实问题,并以江南药镇为例,系统梳理地域文脉特征,甄别文化特质及内涵。

围绕江南药镇独有的药文化特质,提出构建健康产业、养生旅游、市场营销三个层面的发展理念及策略,以期释放江南药镇的内在动能,带动药镇全新发展,进而探索特色小镇建设的一种新型模式。

[关键词] 地域文脉;特色小镇;江南药镇;文化特质;发展策略1 引言浙江省拥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作为产业大省,集镇众多。

浙江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全省建设一批聚焦产业,具有独特文化内涵和旅游功能的特色小镇,通过新的资源组合方式、新的规划建设方式、新的产业生成方式、新的文化呈现方式成为浙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空间,并把特色小镇的建设和培育作为在新常态下推动浙江省经济转型升级的一项战略举措[1]。

然而,目前较多的小镇存在规划不合理、基础配套不完善、城镇人文场所建设不足等缺陷,小镇的空间布局与整体风貌伴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以及旅游产业的开发,历史原真性逐渐消失,小镇特色的传统文化以及地域文脉也随之缺失,难以形成清晰的“城镇文化”。

而城镇的文脉却承载着地域本身的历史和文化,反映着地域历史发展的脉络,展示着不同历史时期的城镇风貌特色[2]。

特色小镇作为一种文化形态的标志,它的诞生与发展,也是一种文化的形成与发展[3]。

没有了丰富文化内涵的经济大省是缺乏吸引力的,而同样缺乏文化融合以及地域文脉传承的小镇建设发展也是缺乏持续后续力的。

基于这一现实,本文尝试从城市规划以及产业经济学的角度,对特色小镇进行发展分析,以江南药镇为例,探讨地域文脉传承在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及发展中的价值所在。

立足于地域文脉传承原则,提炼符合特色小镇优化的发展理念和规划策略,以提升特色小镇的产业格局、小镇风貌及场所精神。

城市经济开发区产业布局规划研究

城市经济开发区产业布局规划研究

城市经济开发区产业布局规划研究摘要:城市经济开发区作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引擎,在推动当地产业发展、吸引投资、提升就业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致力于对城市经济开发区产业布局规划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了经济开发区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原则;提出了优化产业布局、提升经济开发区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的建议,以期为经济开发区的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的规划和指导。

关键词:城市经济开发区;产业布局;规划引言:城市经济开发区产业布局规划直接影响到经济开发区的发展方向、经济结构优化以及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产业布局规划作为指导经济开发区发展的重要战略,对其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不仅影响着产业发展的方向,也是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基础和关键。

有效的规划能够使经济开发区更加有序、高效地发展,提升其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性。

一、城市经济开发区产业布局规划原则(一)壮大产业,集聚发展原则依托区域内具有竞争力和潜力的产业,通过集聚产业资源、引导产业集群发展,实现经济规模效益最大化。

这一原则旨在培育区域性特色优势产业,推动相关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区域内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影响力[1]。

(二)优化环境,开放发展原则优化环境,开放发展原则侧重于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包括优质的基础设施、高效的行政管理、便利的政策支持等。

通过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开放的市场条件,吸引国内外优秀企业和项目进驻,促进技术创新和经济合作,推动经济开发区的开放式发展。

(三)绿色集约,可持续发展原则绿色集约,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通过推进绿色生产、节能减排,鼓励清洁生产技术和环保型产业,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循环利用,确保经济开发区的发展更具有可持续性。

(四)突出特色,协调发展原则突出特色,协调发展原则强调发挥区域内的特色优势,注重培育和发展具有区域性特色的产业,构建产业发展亮点和品牌。

基于资源环境禀赋与压力的城市综合承载力研究_以大连市为例_汪自书

基于资源环境禀赋与压力的城市综合承载力研究_以大连市为例_汪自书

3
3. 1
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分析
单要素承载力 根据研究区 2011 年资源环境单要素承载力计算结果, 金州新区及以南地区 ( 含: 中山、 西岗、 沙河口、 其中西 甘井子和金州新区、 保税区、 高新园区 ) 水、 土资源超载较为普遍, 资源承载力接近或为 0 ( 表 2 ) , 岗、 沙河口和金州新区、 甘井子区大气环境承载力为 0 ; 大连新兴发展区域中, 普湾新区大气环境承载力较 , , 低 长兴岛临港工业区和花园口经济区资源环境现状承载力较好 无明显短板约束; 北三市和长海县除瓦 房店市资源环境要素承载力相对较高 。 2020 年, 研究区内除普湾新区、 金州新区和长兴岛临港工业区外, 大气环境和水环境承载力整体提升 , 、 。 , 较为显著 而水资源 土地资源承载力仍然则处于下降状态 其中 金州以南地区水资源、 土地资源仍然接 近或为 0 , 资源供给压力仍然长期存在; 而普湾新区、 长兴岛临港工业区和花园口经济区等水 、 土资源承载 力也有下降趋势, 反映出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对区域资源供给的需求逐步加大 。
研究区综合承载力计算结果tablecomprehensivecarryingcapacity行政区2011207西岗区170沙河口区243甘井子区255旅顺口区409金州新区158保税区494高新园区350普湾新区382长兴岛临港工业区373花园口经济区293瓦房店市381普兰店市422庄河市336长海县研究区资源环境短板汇总分析tablenaturalresourcesenvironmentlimitations行政区大气环境水环境水资源土地资源中山区长兴岛临港工业区花园口经济区普兰店市庄河市长海县综合承载力变化及影响机制分析伴随大连市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资源环境效率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区资源环境压力有望得到彻底缓解部分城市新区和工业园区的资源环境压力可能继续增大但不会对区域的生态环境产生根本影响全市综合承载力水平继续保持提升趋势

国土空间规划下的生态空间发展研究王欢

国土空间规划下的生态空间发展研究王欢

国土空间规划下的生态空间发展研究王欢发布时间:2023-06-15T10:06:49.000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3年7期作者:王欢[导读] 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土地属于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的综合体,集中了全自然要素。

土地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资源,人类以及自然的历史变迁均和土地生态环境和开发利用密切相关。

本文将简单介绍土地生态利用和生态空间的基本概念,系统论述国土改革背景下的土地生态空间发展前景,并综合探讨土地生态空间问题应对策略。

基于此,对国土空间规划下的生态空间发展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伊宁市城市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新疆伊犁州伊宁市 835000摘要: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土地属于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的综合体,集中了全自然要素。

土地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资源,人类以及自然的历史变迁均和土地生态环境和开发利用密切相关。

本文将简单介绍土地生态利用和生态空间的基本概念,系统论述国土改革背景下的土地生态空间发展前景,并综合探讨土地生态空间问题应对策略。

基于此,对国土空间规划下的生态空间发展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空间;发展;土地生态环境引言从分层级的视角出发,结合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特点来考虑管控价值观选择与管控力度的差异性。

战略层面空间管控边界的划定逻辑注重战略性与政策引导,而实施层面则更加侧重地方需求与环境约束的考虑与衡量。

因此在“分层级”这个变量因素的“干扰”下,从战略层面到实施层面,管控价值观选择与管控力度逐步呈现出面向实施的特色化、精准化、差异化的特点。

地方层面的空间管制边界应在强调空间资源约束与保护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资源的多元性及因地制宜的逻辑关系,未来才能拟定更精准、能协调、可实施的空间管控策略来满足空间管控边界的科学管控要求。

1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的意义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有效开展对于资源保护也有着非常显著的成效和价值。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上看,在城市发展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用地变得越发紧缺,资源紧缺。

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的战略研究

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的战略研究

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的战略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国土空间规划已经成为了我国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

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对整个国土空间进行合理布局和优化配置的战略性规划,其目的是为了实现经济发展、资源保障、生态环境保护和人民生活改善的目标。

而在新时期,为了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土空间规划也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战略研究和创新。

一、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的背景在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所面临的背景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和生态环境的脆弱性等因素。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对于国土资源的需求和配置都发生了较大变化。

国土空间规划需要更加科学地规划国土资源的利用和配置,以适应新的经济发展形势。

我国土地资源的有限性也成为了国土空间规划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和农村土地的城市化事件,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问题日益突出。

国土空间规划需要更加注重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

在新时期,生态环境保护也成为了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内容。

我国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和城市化进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需要国土空间规划更加关注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

在面对新时期的国土空间规划背景和挑战时,国土空间规划需要进行战略研究,以更好地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

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的战略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展开:1. 宏观层面的国土空间布局战略研究:国土空间规划的宏观层面布局战略研究是国土空间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

国土空间的布局应该充分考虑国家发展的需求和战略定位,合理规划国土空间的开发利用布局,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2. 区域层面的国土空间优化配置战略研究:国土空间规划需要在区域层面进行优化配置的战略研究。

在区域规划中,需要考虑区域内部的资源禀赋和发展需求,优化配置区域内的土地资源和空间布局,推动区域内产业和城镇的发展。

3. 城乡居民生活空间战略研究:国土空间规划也需要对城乡居民生活空间进行战略研究。

城市群国土空间功能均衡发展研究——以京津冀地区为例

城市群国土空间功能均衡发展研究——以京津冀地区为例

第37卷 第7期2023年7月Vol.37 No.7Jul.,2023中国土地科学China Land Science 21世纪以来,为应对全球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过载的压力,联合国提出了2030可持发展目标并成为各国转型发展的共识[1]。

此后,可持续发展目标引发了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策略、技术和机制的深刻变革,更加强调自然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系统的协调发展[2]。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极大地促进了国土空间开发和利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也随之发生变化[3]。

不可持续的国土空间开发方式仍然制约着空间高质量转型与发展,大量耕地被挤占[4],严重的土地利用冲突引发区域空间失衡[5]、城乡差距加剧[6]、自然生态损害[7]等负面效应。

迈进“人的城镇化”时代之后,通过功能协调的空间治理解决空间失衡逐渐成为国土空间发展新方向。

区域间禀赋和要素差异产生了地域空间的非均衡性,是国土空间非均衡发展的前提条件。

空间均衡包括区域生态、经济和社会的综合性均衡发展,是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追求的空间“帕累托最优”发展模 式[8]。

平衡要素供需、减小城乡和区域间差距、优化空间匹配等空间均衡发展的研究主题备受关注[9]。

国外国土空间均衡发展的理论探索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尤其是伴随大伦敦区域规划、欧洲大陆国土规划等重大规划实践变革,跨尺度、综合性的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现代化思潮不断发展[10]。

但人口和产业集聚产生的空间非均匀性客观存在,使俱乐部收敛难以实 现[11]。

为推动区域非均衡发展达到均衡状态,均衡发展理论与国土空间开发实践相结合,核心是建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优化空间结构和布局,保持空间功能相对均衡,维系城镇空间集聚开发、农业规模生产和生态系统完整稳定,同时支持空间高效利用与均衡发展的新形态[12]。

土地利用作为国土空间功能有机联系的纽带,是空间均衡研究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13]。

围绕内涵界定、均衡模型构建[14]、均衡态势分析[15]、空间均衡配收稿日期:2023-03-12;修稿日期:2023-04-11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1AZD04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2077433);中国人民大学2022年度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资助计划项目。

地理空间溢出、禀赋条件差异与区域贫困集聚——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

地理空间溢出、禀赋条件差异与区域贫困集聚——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
是 导致 区域贫 困发 生的重 要原 因 ,而在 传统 的经 济学 分 析 中 ,总 是 忽视 贫 困的 空 间 相 关特性 。 空 间贫 困理论 主要研 究贫 困的空 间分 布 ,以及 空 间地 理 因素对贫 困形 成 的影 响 ,
并建立贫 困空间地 图。R u p a s i n g h a 与G o e t z( 2 0 0 3 ) 以美国县域数据为样本 ,构建
调查 ,采 用 F G T指 数方 法对贫 困及 集聚 程度进 行测 量 ,并建 立 多元 逻 辑 回归模 型 分
析 城 市贫 困决定 因素 ,实证 研究发 现 :低 收入 邻 里 的贫 困集聚 度 最 高 ,制度 保 障 与
中 图 分 类 号 :C 9 2 2 ;F 2 0 7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0 2—9 7 5 3( 2 0 1 3 )0 6— 0 0 1 3—1 1
1 引 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改革 开放 以来 ,随着经 济 的高速 增 长 与 扶贫 政 策 的 实施 ,中 国政 府 的减 贫 成就 极 为 显著 。按 照 官方 贫 困标 准 计 算 ,我 国农 村 贫 困率 从 1 9 8 1年 的 1 8 . 5 % 下 降 到 2 0 1 0年 的 2 . 8 % ,农村 贫 困人 口数 量从 1 . 5 2亿 下 降 到 2 6 8 8万 。然 而 ,伴 随 着 经济
杜辉和潘泽江 ( 2 0 0 9 ) 研究发现我国贫 困人 口分布呈现 出 “ 块状” 的地理空
间格局 ,并 提 出了基 于 区域 协调 发展 、 以地理 区域 为扶 贫 单 元、 整体 推 进 的全 方位 扶贫 开发模 式 。何 深静 与刘 玉婷 等 ( 2 0 1 0 ) 基 于 我 国 6大 城市 2 0 0 7年 大规 模 住 户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研究——以鹤壁市为例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研究——以鹤壁市为例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研究——以鹤壁市为例摘要:以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科学评价土地适宜性和优化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对保障生态安全、资源安全、粮食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是独立评价且有各自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本文以河南省鹤壁市为研究对象,选取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生态、环境、灾害、区位和矿产资源 8 个单项资源环境要素评价,综合分析影响土地生产力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运用多因子综合权重叠加模型及GIS技术对土地做出适宜性分析,得到该区域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研判未来变化趋势和重大风险,提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应对策略,更好的支撑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适宜性资源环境承载能力1、评价区域概况鹤壁市位于河南省北部,太行山东麓向华北平原过渡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阶梯式变化,西北部山地、中部丘陵地、东部平原和东南部泊洼地分别占全市总面积的15.2%、29.6%、52.8%、2.4%。

土地利用地域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地带性,土地总面积2140.44平方公里,类型多样,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湿地、裸土地、裸岩石砾地等均有分布。

属海河流域卫河水系,主要河流有淇河、卫河、羑河、汤河等,拥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渠和盘石头水库、夺丰水库等多座大、中、小型水库,在保障和调节生产生活生态用水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

但全市水资源短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35853万m3,人均水资源量216m3,仅为河南省人均水资源量的58.4%。

2020年全市总人口156.60万人,城镇化率60.98%,地区生产总值980.97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26万元。

2评价过程2.1研究思路综合考虑评价数据以30m×30m栅格为基本单元进行分项评价,按照评价对象和尺度差异遴选评价指标,分别开展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生态、环境、灾害、区位和矿产资源的单项资源环境要素评价。

城市特色塑造与规划控制引导——以珠海市情侣北路南段规划实践为例

城市特色塑造与规划控制引导——以珠海市情侣北路南段规划实践为例

城市特色塑造与规划控制引导———以珠海市情侣北路(南段)规划实践为例向守乾 彭延生 陶小兰(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广东珠海,519002)【摘要】城市形象的形成,城市特色的塑造,应充分发掘城市的个性魅力,创造城市的个性特征。

本文在总结现状情侣路沿线城市景象的基础上,从塑造城市个性形象入手,根据情侣北路(南段)规划实践,尝试以空间布局为基础,初步探讨城市特色塑造与规划控制引导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规划控制引导城市建设,从而建立独有的城市特色形象,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关键词】城市特色;控制引导;珠海;情侣北路城市特色反映出城市间的异质性,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魅力所在,同时也是城市规划控制和引导的核心要素。

一个独具特色的城市,会拥有其他城市所没有的发展机遇,也将提升自身的向心力、影响力和竞争力。

珠海,位于珠江出海口的西岸,北接中山、江门,南邻澳门,是珠三角中心城市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凭借着城市经济的迅猛发展、优良的自然禀赋和环境优势,通过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控制引导,从规划布局、城市公共空间、建筑风格及城市色彩等方面塑造出别具特色的文化内涵和城市魅力,已形成情侣路为品牌代表的亚热带海滨旅游城市。

笔者认为,要塑造特色鲜明的城市形象,需要对城市资源进行系统研究、策划和整合,突出个性才能塑造出品格独特的城市形象,才能使城市更具有竞争力。

基于此,珠海市情侣北路(南段)规划设计从塑造城市个性入手,以空间布局为基础,以城市设计为手段,进行了有益的实践。

1 城市特色概念城市特色是城市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明显区别于其它城市的个性特征,是该城市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社会、经济和环境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以当时所能达到的文明手段,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所创造的有别于其它城市的场所和非场所成果的综合表现[1]。

城市特色包含城市内涵及其外在表现两个方面:城市内涵,是指城市性质、产业结构、经济特点、传统文化以及民俗风情等,是城市发展的内因;城市内涵的外在表现即体型环境,它是一个城市活力与形象的外部载体,是体现城市特色最直接的外在表现,包含城市的总体空间格局、天际轮廓线及建筑风格等[2]。

基于资源禀赋的乡村景观规划策略初探

基于资源禀赋的乡村景观规划策略初探

基于资源禀赋的乡村景观规划策略初探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景观规划成为实现“农村美”的重要手段。

重视乡村景观建设,打造美丽乡村,助推乡村振兴,必须基于乡村资源禀赋,结合资源特色,强化人与自然共生理念,保护和传承乡土文化传统,克服乡村规划的“城市病”,合理规划布局,科学认识和把握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将经济发展与资源的合理利用有机融合起来,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才能真正实现农村“生态宜居”的目标。

标签:乡村景观规划;资源禀赋;乡村振兴乡村景观规划是以乡村原始资源为依托,通过科学合理的布局规划,保护乡村景观和地方文化特色,改善和恢复乡村良好的生态环境,营造美好的乡村生活环境、生产环境和生态环境,同时挖掘乡村景观资源的经济价值,这不仅维护乡村传统景观风貌,而且有利于提升乡村人们的生活品质。

从乡村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传统经验影响下形成的乡村,往往结合了当地的原生环境和风俗习惯,采取适应地域特征的建设方式,从而表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但存在随意性。

而当今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新农村建设,由于盲目复制、照搬照抄又产生了同质化问题,究其原因是缺乏科学规划,忽视对乡村自身特色与发展条件的考量。

因此,美丽乡村建设需要顺应自然环境,考虑民族地域特点、展现独特优势。

特色乡村规划的实质是通过规划设计的手段,突出地域特色,并使其成为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1.加强乡村景观规划的必要性1.1乡村景观规划是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不断改革和发展,在物质生活逐步改善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越来越强烈。

乡村也已不是落后的代名词,也不仅是农业生产之地,更代表着一种与城市截然不同的生态环境与文化氛围。

因此,着力于人居环境改善的乡村景观规划是乡村环境整治与优化的重要途径,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必然要求,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

1.2乡村景观规划是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十分重视城市景观规划和设计,但相比较而言,乡村景观建设还比较滞后。

空间规划,引领城市均衡发展

空间规划,引领城市均衡发展

研究探索《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于近日发布。

从城市总体规划到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转变,回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如何消除空间的负外部性。

以往的规划对空间负外部性考虑不足负外部性也称外部成本或外部不经济,是指个体或企业的行为影响了他人、企业或全社会,使之支付额外的成本,却无法使后者得到相应补偿的现象。

在空间经济学中,某些类型的生产、消费或经济活动在一定空间上对周围主体造成额外的损失或受益,但这些机会成本或利益的影响无法透过市场价格反映出来,就形成了空间的外部性。

空间的负外部性,也就是特定空间内的活动使得周边空间遭受不利影响却不予以补偿的现象。

城市总体规划中对城市土地用途的安排,可能直接或间接地造成空间的外部性,其中的空间负外部性大都会影响地方的生态环境及区域气候,且往往伴随着社会不公。

在我国40余年的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大多数城市的规划收益显著,城镇化地区的物质设施水平整体大幅提升。

但是,生存环境品质却并未完全同步提升,环境污染、生态降级、交通拥堵等问题局部持续恶化。

对此,化工、制造、采掘乃至农业等各项产业活动的负外部性固然难辞其咎,但是规划中过量的规划人口预测,以此为基础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划定,以及对所规划土地的使用功能、使用规中心城区这两个层次之间,落实同一管控要素的认知体系贯通、重要管控要素的系统衔接和全域全要素的规划统筹管理。

从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战略部署和总体格局,到土地使用和空间布局的细化优化,都有利于减少以往规划管理割裂某些要素而引发的空间负外部性。

再者,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是全生命周期规划,市域国土空间的保护、开发、利用、修复和各类建设都要遵循这一行动纲领。

全生命周期规划决定了规划必须对其结果全程负责,这可以有效地遏制部分城市以不正当竞争从空间负外部性中局部获益的冲动,促使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更加科学精准。

规划设计机构需转换发展理念规划中消除空间负外部性的价值基础,在于理解和寻求科学的发展观。

城市群与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策略及其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

城市群与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策略及其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

城市群与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策略及其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城市群与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策略,强调了生态空间保护、绿色发展与低碳转型以及循环经济与资源节约的重要性。

通过国内外典型案例的启示,探讨了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功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规划目标与实施策略。

文章还分析了当前城市群与都市圈发展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文章强调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优化空间布局与资源配置、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以及加强政策引导与支持等未来发展趋势。

这些策略和建议对于推动城市群与都市圈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录第一章引言 (1)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二、研究目的和方法 (1)三、论文结构概述 (2)第二章城市群与都市圈概述 (3)一、城市群与都市圈定义及特点 (3)二、国内外城市群与都市圈发展现状 (4)三、城市群与都市圈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5)第三章国土空间规划策略 (5)一、国土空间规划原则与目标 (5)二、城市群国土空间规划策略 (6)三、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策略 (7)第四章区域协调发展影响分析 (8)一、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 (8)二、推动人口合理分布和城市化进程 (9)三、提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和可持续性 (10)第五章案例分析与实践探索 (10)一、国内外典型案例介绍及启示 (10)二、本地城市群与都市圈发展规划实践 (11)三、面临的挑战和解决对策 (12)第六章结论与展望 (13)一、研究结论总结 (13)二、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和建议 (14)第一章引言一、研究背景与意义在全球化和工业化的双重推动下,城市化进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

这一过程中,城市群和都市圈以其独特的聚集效应和辐射能力,逐步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

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作为引领城市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它不仅涉及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更关系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区域发展空间规划与优化策略研究

区域发展空间规划与优化策略研究

区域发展空间规划与优化策略研究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各地区都在积极探索有效的区域发展空间规划与优化策略,以促进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区域发展空间规划涉及到对一定范围内的土地利用、人口分布、产业结构等方面进行整体谋划和优化配置,旨在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规划目标、规划原则、规划方法等方面探讨区域发展空间规划与优化策略。

一、规划目标区域发展空间规划与优化策略的目标是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经济目标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社会目标是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公共服务设施的均衡分布。

环境目标是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适应能力。

二、规划原则1. 综合性原则:要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平衡和协调。

2. 可持续发展原则: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3. 空间优化原则:根据城市发展阶段和发展方向,合理划分功能区域,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4. 均衡发展原则:追求区域间的均衡发展,提高区域间的协同效应。

5. 公众参与原则:鼓励公众参与规划过程,增强规划的民主、公正性和公众认同度。

三、规划方法1. 综合评价法:通过评估区域资源禀赋、环境状况、产业结构、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现状和潜力,为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2. 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借助GIS技术对区域内的地理空间信息进行快速获取、分析和决策,提高规划的精确度。

3. 空间模型和模拟仿真:通过空间模型和模拟仿真技术,研究区域内不同规划方案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 分区与规模控制:根据区域的特点和发展需求,划分不同功能区域,并制定合理的规模控制政策,以避免过度集中或过度分散。

5. 智慧城市技术:利用先进的信息和通信技术,构建智慧城市系统,提高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效率,优化区域发展空间布局。

四、优化策略1. 产业结构优化:根据区域的产业基础和发展需求,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降低传统产业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城市禀赋分析的空间特色规划研究
摘要:一个城市特殊的自然条件、历史渊源和功能定位,造就了它今时今日的整体空间格局,我们将这些称为“城市特色禀赋”。

城市特色禀赋落影在空间上,造就了“城市空间特色资源”。

“城市空间特色”通过这些“城市空间特色资源”表现出来。

关键词:城市空间;空间特色;特色分析;
Abstract: a city of special natural conditions, historical origin and function positioning, it created a pattern of today’s overall space today, we call this “the city characteristic endowment”. Characteristics of city endowment shadow in space, created a “city space of characteristic resources”. “City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represented by the “city space characteristics of resources.”.
Keywords: city spac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前言
本研究从城市的自然禀赋、历史禀赋、功能禀赋三个方面提取武汉城市空间特色资源,通过查阅资料及调查分析,总结出以“江、河、湖、田”为主要地形地貌要素的自然禀赋,以“盘龙城、古琴台、黄鹤楼、汉正街、江汉路”等典型历史空间为代表的各时期武汉的历史禀赋,以“工业基地、科教基地、交通枢纽、商贸金融中心”为主导城市功能的功能禀赋,并基于禀赋分析,划定武汉市空间特色意图区,予以针对性的规划管理。

一、多视角的武汉城市空间特色调查研究
1.1 公众认知调查
从认知和社会维度等视角探寻武汉的城市空间特色,集中体现了我们以维度为视角、以认识论为理论基础的研究特点。

因为不同对象对“城市空间特色”有着不同认识和不同需求,所以将调研对象进行划分,主要分为专业人士和非专业人士。

我们在武汉市主城区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咨询的方法,发放问卷1455份。

后期通过“审查资料-统计分析-深入研究”三个阶段,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对调研数据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及解读。

通过公众认知调研,可以了解市民对武汉城市空间特色的直接认识和潜在价值取向。

这不仅使我们对公众有关城市空间特色的各方面态度和倾向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也为城市规划的具体管理提供了很多参考依据。

1.2 历次规划对武汉城市空间特色的影响分析
每个城市都有各自的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的发展、功能的演化深受城市总体规划的影响,城市空间特色也不例外。

历次城市总体规划对武汉城市空间特色的影响研究主要从时间、功能、形态等维度对武汉城市总体规划及相关规划进行了剖析,突出了城市空间特色的历史性,分别从对城市功能结构特色、自然景观特色和对历史文化特色的影响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

1.3 国内外相关案例比较
国内外相关案例通过比较城市间的相似性来论证其可比性,通过自然、历史、功能禀赋进行全面比较,通过对城市空间特色塑造某一方面的单点聚焦,比较得出武汉在该方面的特色与问题,进而寻求具体对策。

二、城市空间特色提炼
2.1 总体定性
城市空间特色具有整体性,集中反映一个城市空间特色的总体特征。

仿照人的“筋-骨—肉—肤”,对照以空间的“精神—骨架—肌理—风貌”概括起来,武汉城市空间特色大致可归结为:
筋——雅俗兼容、多元开放的空间精神
骨——三镇鼎立、分合有致的空间骨架
肉——江湖纵横、水绿交融的空间肌理
肤——楚风汉韵、古今辉映的空间风貌
2.2 分层定位
城市空间特色具有层次性,要真正建设有特色的城市空间,必须将空间特色的研究成果落实到具体的物质空间层面,即要进行城市空间特色的分层定位。

仿照城市密度分区、地价分区等空间分区方法,对各个控规单元的空间特色逐一分析与评定,主要分自然特色资源、历史特色资源、现代特色资源三类,每类中又分为A与B两级。

2.3 武汉城市空间特色分区划定
2.3.1 宏观分析
宏观层面提出“空间特色集合体”概念,包含以下三方面内容的特色空间:空间上体现聚集性、要素上体现综合性、要素上体现系统性。

共提炼了环两江四岸集合体、环东湖集合体及环汉阳六湖集合体。

2.3.2 中观划片
对各个控规单元的空间特色逐一评价,而后按照不同级别予以分区,通过赋权重——赋分——评级的方式最终确定武汉城市空间特色分区的六个等级。

2.3.3 空间特色分区及特色意图区划定
根据武汉城市空间的实际情况,将空间特色符号分为两大类:建构物符号和公共空间符号。

基于这两大分类,又将微观空间特色符号分为八个子系统。

在武汉城市空间特色分层定位研究确定的六级空间特色区域基础上,结合武汉城市总体规划及相关专项研究,共选取空间特色资源分布较为集中,能够鲜明表现武汉城市空间特色的的分区共计53片,并将这53片根据其特色重要性,划分为3个层级,即一级空间特色分区、二级空间特色分区、三级空间特色分区。

一级空间特色分区在空间特色展示上具有决定性和控制性的作用;二级空间特色分区代表了城市的整体空间特色水平;三级空间特色分区指具有一定地域标识意义的特色区域。

在进一步对空间特色分区的研究中,结合各特色分区内的特色要素分布情况,按照“指导控制性详细规划、特色要素充分展现、特色要素差异展现”的原则,在一级空间特色分区及二级空间特色分区内,控制特色要素及周边区域为特色意图区,共34片。

特色意图区是城市空间特色规划管理及城市设计重点区域。

三、特色意图区规划设计与规划管理模式
3.1 武汉市空间特色构成与设计体系
在目前的城市规划体系中,城市空间特色主要是通过城市设计的编制及实施得以体现。

城市空间特色规划是城市设计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城市设计中有关城市特色构成的一个专项。

城市空间特色研究应结合武汉市城市规划编制计划同步进行,成果研究内容与同阶段的城市规划相衔接。

3.2 武汉市空间特色规划管理
(1) 空间特色分区可根据需要编制专项城市设计,或在控规导则的编制中进行城市设计专项研究;一级特色意图区应在控规细则编制之前,开展专项的城市设计编制工作,设计成果应纳入后续控规细则中;二级特色意图区应在控制性详细规划或在建设过程中进行城市设计引导。

(2) 在建设用地规划管理阶段,一级特色意图区内的建设用地的规划设计条件中需明确提出用地的城市空间特色塑造及控制要求。

(3) 在建设工程管理阶段,对一级特色意图区内报建方案,应进行前期审查,对报建方案是否满足规划设计条件要求、所在重要地段整体城市设计要求、日照分析、交通组织与评估等方面进行规划咨询,建立项目审查准入门槛。

一级特色意图区内的报建方案应建立专家咨询制度,对报建方案的空间结构与布局、建筑形态、建筑色彩等方面进行专家咨询,咨询意见作为报建方案审批的技术参考依据。

四、结束语
明晰武汉市主城区内能彰显城市空间特色的区域,划分出重要的特色空间分区和特色意图区,在规划编制、规划管理和具体建设行为中加强城市空间特色的控制与引导,对特色意图区内的项目进行精细管理,是武汉市打造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举措,并已收到良好成效,武汉的城市性格和特色得到了有效彰显。

参考文献
1.郝凌子;城市绿地开放空空间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4年
2.银周妮;王宁;向振华;论城市公共空间景观层面的引导和控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2期
3.宗世英;[公共艺术在城市发展中的价值[J];长春大学学报;2010年07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