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科技大学非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方案及专业介绍
动力工程领域非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动力工程领域非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领域代码:085206 授予工程硕士学位)一、培养目标动力工程领域非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主要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培养具有实践创新能力、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学位获得者应具备:1.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服务国家和人民的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 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向,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3. 掌握动力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
在该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具有实事求是、认真严谨的科学作风。
4. 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顺利阅读本领域国内外科技资料和文献。
5. 身体健康。
二、专业方向1. 大型发电机组优化运行2. 能源转换的安全与节能3. 清洁燃烧及环境污染控制4. 新能源开发与利用5. 核电与动力工程6. 制冷及空调工程7. 设备监理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1.非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行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为主,企业导师为辅。
采用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学位论文工作的培养方式,三部分内容可以相互交叉进行。
2.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为3-5年。
3.一般采取周末或集中学习的方式,可适当通过产学研统筹的方式进行。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课程学习和专业实践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少于24学分。
包括公共课程、基础理论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技术专题类课程、职业素质课程、必修环节和选修课。
设置工程案例、职业资格、工程伦理、管理类、创新创业、知识产权类课程。
学士阶段非本专业的硕士生应补修由导师指定的若干本专业学士阶段主干课程。
补修课程不计入总学分。
具体课程设置见附表。
五、专业实践要求专业实践是重要的教学环节,面向行业领域进行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
工程专硕培养方案
工程专硕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工程专硕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广泛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较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在工程领域从事高级技术研究、技术开发和技术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1.具有较扎实的数理化基础和较广泛的专业知识;2.具有较强的实验能力、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3.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4.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和团队合作能力;5.具有一定的科研素养和科研能力。
三、培养内容1.学术课程教学:包括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2.科研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包括科研课题选择、科研实践、科研能力培养等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3.技术管理与实践能力培养:包括技术管理、技术创新、工程实践等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工程管理能力和实践能力;4.综合素质拓展:包括心理素质培养、团队合作培养、人际交往能力拓展等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四、培养方式1、导师制培养:每位学生配备一名导师,负责学生的学术指导、科研指导、技术指导和思想指导;2、课程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课程教学和科研实践、技术实践相结合,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能力相结合;3、个性化培养: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专业方向和发展目标,制订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做到培养方案与学生特点相匹配。
五、培养计划1.第一学期:学习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了解课题方向,选择导师;2.第二学期:继续学习专业课程,开始进行科研实践和技术实践;3.第三学期:进行科研课题的选题和实施,深入研究专业方向;4.第四学期:完成科研课题并进行实践报告,准备毕业设计。
六、培养成果1.学术文章发表:要求学生在培养期间至少发表一篇学术文章,掌握科研方法和写作能力;2.技术成果转化:要求学生在培养期间参与一项工程项目,掌握技术应用和管理能力;3.综合素质提升:要求学生在培养期间参与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提升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意识。
西安科技大学工程硕士招生简章
2011年在职人员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招生简章为了满足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要,适应我国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对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和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批准,2011年我校在以下17个工程领域面向全国招收工程技术人员和工程管理人员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一、招生单位:西安科技大学(代码10704)二、招生领域1、机械工程(430102)2、仪器仪表工程(430104)3、材料工程(430105)4、电气工程(430108)5、电子与通信工程(430109)6、控制工程(430111)7、计算机技术(430112)8、软件工程(430113)9、建筑与土木工程(430114)10、测绘工程(430116)11、化学工程(430117)12、地质工程(430118)13、矿业工程(430119)14、安全工程(430125)15、环境工程(430130)16、工业工程(430137)17、项目管理(430140)三、报考条件1、在职工程技术、工程管理人员,或在学校从事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教学的教师。
2、2008年7月31日前获得学士学位,或2007年7月31日前获得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
报考电子与通信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等领域的考生不受年限限制。
3、身体健康。
四、报名时间及程序采用网上报名与现场确认相结合的方式。
1、网上报名:考生在7月1日至14日期间登录“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按要求提交报名信息和上传本人电子照片。
考生网上报名成功后,打印报名系统生成的《2011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报名登记表》在7月15日至18 日期间到各省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指定的现场确认点确认报名信息。
2、现场确认:考生须持规定的身份证件(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或护照)至现场确认点,由工作人员核验,通过第二代居民身份证鉴别仪验证报名信息,并拷贝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内数码照片文件(持护照者除外),本人在报名系统打印生成的《2011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报名登记表》上签字确认。
西安科技大学研究生培养计划
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
学号
研究生姓名
导师姓名
学科门类工学
学科专业结构工程
所在学院建工学院
入学年月2012.09
填表日期2012.09.13
研究生学院编
填表说明
一、研究生培养计划是研究生培养工作中进行教学安排、教学检查、质量评估等的重要依据。
研究生毕业后,将装入本人档案和存入科技档案室,请认真填写。
二、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一般安排在第一学年内完成。
三、硕士研究生所选学位课程及名称应以本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目录”为准,不得随意增减或更改。
选修课根据培养需要可在全校范围内跨学科选修硕士研究生课程。
四、硕士研究生应按照所在学科门类规定修满相应学分,其中学位课16~19学分,必修课3学分,其余为选修课所占学分。
必修课包括体育和教学实践与科研实践,学分为3学分。
同时应在人文类课程(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文学名著赏析、法理学)中任选一门必修(不计入总学分)。
五、本培养计划一式四份,研究生导师、研究生、学院、研究生学院各执一份。
为了便于新生入学后的教学安排,培养计划中的“课程学习计划”部分须于招生当年6月30日前完成并提交研究生学院。
六、本培养计划由研究生导师负责填写,字迹要端正、清楚,用钢笔填写或打印。
课程学习计划
科研实践计划与选题报告
审核意见。
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方案(3篇)
第1篇一、培养目标工程专业硕士(简称“工程硕士”)培养方案旨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创新能力,能在工程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规格1. 政治素质: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2. 业务能力:- 掌握本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 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能够运用现代工程技术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具备良好的工程管理和组织协调能力。
3. 外语能力:具备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能够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进行国际交流。
4. 科研能力: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能够撰写学术论文,参与科研项目。
5. 综合素质: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较强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身心健康。
三、培养方案(一)课程设置1. 公共课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想政治理论- 大学英语- 体育2. 专业基础课程:- 工程力学- 材料力学- 热力学- 电路- 计算机基础- 数据结构3. 专业核心课程:- 本专业核心课程,如结构设计、控制理论、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等。
4. 选修课程:- 根据学生兴趣和未来发展方向,选择相关课程,如工程经济学、项目管理、知识产权等。
5. 实践环节:- 课程设计- 毕业论文(设计)- 实习- 企业实践(二)教学环节1. 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实践教学:通过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实习、企业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 科研训练:鼓励学生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4. 国际交流:组织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短期交流项目等,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学位授予1. 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成绩合格;2. 通过学位论文答辩;3. 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4版)
14
论文答辩
在答辩时间前 7天 将学位论文送达答 辩委员会成员审阅
答辩须在校内公开进行。国家法定节日及寒暑假期间不安排答辩。决 议采取不记名投票方式,经全体成员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方为通过。答 辩通过后研究生须按照专家意见对论文进行修改,经导师审核签字后 方可签字印刷。
论文答辩通过后,及时完成归档工作和学位申请有关信息填报(涉密论
2 注册管理 按规定时间注册
研究生在校期间要按规定到所在学院办理注册手续。不能如期注册 者,应当履行暂缓注册手续。未按学校规定缴纳培养费或者其他不符 合注册条件的不予注册。
3 课程学习 第一学年内完成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所选课程应符合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的要求。
4
确定导师
第二学期结束前确 研究生与校内导师进行双向选择确定校内导师;根据工作要求和研究
3
机械工程 (领域代码 085201)
(MechanicalEngineering)
一、领域简介 机械工程是将机械工程学、电子学、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等有机融合而形 成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机械工程在国民经济各领域尤其是工业界应用广泛,对生 产力的发展起着重大促进作用,学科交叉融合也促进了学科本身的进步。 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侧重于机械工程应用,在机电系统控制及自 动化、先进控制技术及应用、流体传动控制与疏浚技术、机电 CAD/CAM技术、状 态监测与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与虚拟技术、材料加工工程、工业设计等方面具 有广泛的研究领域。 本领域涉及机械设计、制造、试验、使用、维修等基础理论、技术和方法。并与 材料工程、动力工程、电气工程、电子与信息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工业设 计工程等领域及力学学科密切相关。 二、培养目标 培养机械工程领域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实践能力强,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 题能力的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具体要求为: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行业道德 和敬业精神,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掌握机械工程领域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及管理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 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独立进行分析与集成、研究与开发、管理与决 策等方面的能力,具有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了解和掌握本领域 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特别重视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培养。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写 作能力。 4.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三、学习年限与培养方式 学习年限 2~3年,最长不超过 5年。采取进校不离岗、不脱产的学习方式。 采用课程学习与专业实践相结合,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联合指导的培养方式。
西安科技大学研究生培养计划 (样表)
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
学号201201035
研究生姓名张剑
导师姓名卫晓君
学科门类法学
学科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所在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入学年月2012年9月
填表日期2012年9月
研究生学院编
填表说明
一、研究生培养计划是研究生培养工作中进行教学安排、教学检查、质量评估等的重要依据。
研究生毕业后,将装入本人档案和存入科技档案室,请认真填写。
二、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一般安排在第一学年内完成。
三、硕士研究生所选学位课程及名称应以本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目录”为准,不得随意增减或更改。
选修课根据培养需要可在全校范围内跨学科选修硕士研究生课程。
四、硕士研究生应按照所在学科门类规定修满相应学分,其中学位课16~19学分,必修课3学分,其余为选修课所占学分。
必修课包括体育和教学实践与科研实践,学分为3学分。
同时应在人文类课程(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文学名著赏析、法理学)中任选一门必修(不计入总学分)。
五、本培养计划一式四份,研究生导师、研究生、学院、研究生学院各执一份。
为了便于新生入学后的教学安排,培养计划中的“课程学习计划”部分须于招生当年6月30日前完成并提交研究生学院。
六、本培养计划由研究生导师负责填写,字迹要端正、清楚,用钢笔填写或打印。
课程学习计划
科研实践计划与选题报告
审核意见。
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根据培养方向,设置以下专业课程:
(1)建筑工程与管理方向(6学分)
(2)电子信息工程方向(6学分)
(3)机械设计与制造方向(6学分)
(4)能源与环境工程方向(6学分)
3.实践环节:共计8学分。
(1)实践课程(4学分)
(2)实践项目(2学分)
(3)实习(2学分)
4.学位论文:共计10学分。
5.质量保障: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
六、毕业与学位授予
1.毕业条件: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2.学位授予:符合学校学位授予条件,授予工程专业硕士学位。
七、附则
1.本方案适用于全日制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
2.本方案未尽事宜,按照学校相关规章制度执行。
3.本方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有修改,以最新版本为准。
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第1篇
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一、背景
为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工程专业人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研究生教育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工程专业硕士教育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培养方案。
二、培养目标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
2.掌握宽广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能独立从事工程技术研究或项目管理。
4.具有良好的国际视野,能适应全球化背景下的工程领域竞争与合作。
5.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终身学习能力。
三、培养要求
1.学位要求:完成规定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西安科技大学非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方案及专业介绍剖析
非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研究生学院制2013年6月1.培养要求1.1西安科技大学关于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规定为了确保我校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以及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关于制订在职攻读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的规定,特制定本规定。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侧重于工程应用,主要是为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我校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必须认真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重点加强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在所从事的工程领域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
具有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合作精神和较强的交流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资料,并有一定的写作能力。
二、招生对象1.凡获得学士学位后具有三年及以上工程实践经验,年龄一般在45岁以下的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人员,经所在单位选拔推荐,均有资格报考。
2.报考人员须参加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入学考试。
全国联考的考试科目为:外语、数学;我校组织的考试科目为:专业基础、专业综合。
3.根据考试成绩,择优录取。
三、学习年限工程硕士研究生从入学到获得工程硕士学位的期限一般为3~5年,其中课程学习一般应在前两年内完成。
攻读学位期间在学校本部学习的时间累计不得少于6个月。
四、培养方式1.充分发挥学校、单位和求学人员三方面的积极性,采取联合培养的方式,且与教学条件较好、在职人员较集中的骨干企业建立联合培养基地。
非全日制工程硕士电气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非全日制工程硕士电气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17级专用)一、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电气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 政治思想能够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遵纪守法,团结协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具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理想。
2.业务素质要求面向电气工程实际,采取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掌握电气工程领域的相关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
在电气工程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分析、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以及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
3.外国语要求掌握1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研究方向根据电气工程领域特点,结合培养目标定位与本校优势特色,制定了面向电网企业、新能源企业、智能用电企业培养输配电与供用电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5个研究方向。
1.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主要研究包括配电网运行与控制技术、配电网自动化、电能质量监测与扰动抑制、电网广域量测及广域控制、电力系统数字仿真,户用风光电源及微电网技术,配电网规划与需求侧管理方法。
2.电机控制与智能电器主要研究包括运动控制系统、电机的矢量控制、直接转矩控制、无速度传感器控制及智能控制;智能电器的信号检测与控制、智能电器的可靠性与电磁兼容、智能电器的应用。
3.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主要研究电力传动及其自动控制系统、特种电源技术、电力电子电路的拓扑变换与应用、电力电子装置与系统、电磁兼容技术、电能变换与控制、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等。
4. 电工新技术及其应用主要研究包括生物电磁学、无损检测技术、电力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电力网络故障智能监测与诊断方法及技术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研究生学院制2013年6月1.培养要求1.1西安科技大学关于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规定为了确保我校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以及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关于制订在职攻读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的规定,特制定本规定。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侧重于工程应用,主要是为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我校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必须认真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重点加强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在所从事的工程领域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
具有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合作精神和较强的交流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资料,并有一定的写作能力。
二、招生对象1.凡获得学士学位后具有三年及以上工程实践经验,年龄一般在45岁以下的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人员,经所在单位选拔推荐,均有资格报考。
2.报考人员须参加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入学考试。
全国联考的考试科目为:外语、数学;我校组织的考试科目为:专业基础、专业综合。
3.根据考试成绩,择优录取。
三、学习年限工程硕士研究生从入学到获得工程硕士学位的期限一般为3~5年,其中课程学习一般应在前两年内完成。
攻读学位期间在学校本部学习的时间累计不得少于6个月。
四、培养方式1.充分发挥学校、单位和求学人员三方面的积极性,采取联合培养的方式,且与教学条件较好、在职人员较集中的骨干企业建立联合培养基地。
2.采取理论学习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法,在培养方案规定的框架内,课程和教学内容的安排尽可能紧密结合不同企业和部门的需求,论文选题直接来源于企业生产技术或科研攻关课题。
3.工程硕士生的培养采取双导师制,即由我校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研究生导师和学员所在单位的专家共同担任。
我校的导师聘为正导师,学员所在单位的专家聘为副导师。
导师应以高度的责任心,教书育人,严格要求,保证培养质量。
工程硕士生所在单位的导师由我校聘任并发给工程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聘书。
导师应根据培养计划督促学生的课程学习,指导论文选题、文献查阅、调研、科学研究、工程实践、学位论文撰写和答辩。
4.在职人员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全部采取委托培养方式,我校与被录取考生所在单位或被录取考生本人签订委托培养合同。
五、课程设置为保证工程硕士生既具有坚实的应用理论基础,又具有较宽的专业知识及管理知识,达到培养目标提出的要求,工程硕士课程设置由公共学位课程、专业学位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其它选修课程四部分组成,课程设置及内容应满足:1.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应根据所在领域硕士研究生培养要求和企业实际需求按工程领域设置。
2.课程设置强调拓宽知识面,除了必修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外,还要必修现代企业管理、现代经济管理、计算机等学科的专业知识。
3.课程内容强调应用基础理论及应用技术,外语强调专业资料翻译,数学强调工程计算方法,专业学位课采取由各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开设多次讲座的方式,达到拓宽知识及更新知识的目的。
4.工程硕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所修课程的总学分应达到32学分,其中学位课21学分,选修课11学分。
5.课程设置框架及必修环节:(1)必修课程(21学分)①政治理论2学分②外国语(含基础部分和专业部分)5学分③基础理论类课程4学分④专业基础和专业类课程10学分(2)选修课程11学分计算机应用类课程经济、管理、法律和环境保护类课程行业发展概论类课程相关学科课程(3)必修环节①开题报告②论文工作中期报告六、成绩考核对学位课必须进行考试,考试可采取笔试或笔试加口试的方式,笔试部分可闭卷或开卷进行,考试成绩按百分制评定。
对选修课一般进行考查,可采取笔试或完成大作业、读书报告等形式进行,笔试部分一般应开卷进行,考查成绩按“合格”或“不合格”评定。
七、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1.论文形式(1)工程设计(2)研究论文2.论文选题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
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策划项目、工程设计项目或技术改造项目,可以是技术攻关研究专题,可以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可以是新技术的消化吸收、应用和推广。
论文选题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开题报告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是整个学位论文顺利进行的必要基础,是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环节。
工程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和学员所在单位应对开题报告给予充分的重视。
开题报告一般应在学员完成课程学习后的六个月内完成。
可在学校或学员所在单位进行开题报告工作。
选题报告执行《西安科技大学关于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规定》。
4.中期检查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工作由有关学院和学员所在单位共同组织3~5人的专家组进行。
每位学员应向检查组汇报学位论文进展情况。
中期检查的主要内容为:论文工作是否按开题报告预定的内容及进度要求进行;已完成的研究内容及结果;目前存在的或预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论文按时完成的可能性。
对存在问题较严重的(如论文选题不当,或工作进行中遇到很大困难者),其指导教师及兼职导师应商议调整方案,做出适当处理,使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工作得以正常进行。
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工作一般在学员开题报告通过后一年左右的时间进行,地点在学校或学员所在单位均可。
《西安科技大学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期检查报告表》附后。
5.论文撰写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撰写,要求资料可靠、理论正确、数据准确、论证清晰、条理清楚、文字简练。
论文撰写执行《西安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规范》。
6、论文预答辩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设计)完成后应由该工程领域所在学院负责组织预答辩。
在预答辩中必须严格审查论文(设计)选题的意义、学位论文(设计)的工作量、学术或技术水平、应用价值。
对预答辩中提出的问题,学位申请者要进行修改与补充,经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同意,方可组织评阅,凡未经过预答辩者,不得进行论文(设计)评阅与答辫。
论文预答辩执行《西安科技大学工程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规定》。
7、论文评阅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设计)评阅人为两名,学校一名,工矿企业或工程建设部门一名。
两名评阅人均应具有高级专业职称,且熟悉论文(设计)内容。
两名评阅人同意答辩时,方可组织答辩。
否则学位申请者应对论文进行修改,重新提出申请。
8、论文答辩申请者经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同意,研究生学院审核,校学位委员会主席签字批准后方可进行论文答辩。
答辩委员会由5~7名具有副教授级以上职称的专家组成,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有来自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的专家。
论文答辩程序为:(1)答辩委员会主席公布答辩会开始。
宣布答辩委员会组成及秘书名单;(2)研究生作论文报告(硕士论文45分钟,博士论文60分钟);(3)答辩委员向研究生提出问题,研究生回答问题;(4)休会。
此期间主席召开答辩委员会会议。
指导教师介绍研究生政治表现,学位课程考试成绩,论文工作等情况,主席或指定其他人员宣读论文评阅意见等。
经委员讨论后,进行不记名投票,作出决议;(5)主席宣布答辩委员会决议;(6)结束。
9、学位授予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修完全部课程,且成绩合格,通过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其论文经工程领域所在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通过,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后,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2.领域简介及课程设置2.1电气工程领域(430108)一、领域简介电气工程主要研究工程领域电能的生产、传输及其使用全过程中,电力系统安全、可靠、经济的运行,各类电气设备和系统的设计、制造、运行、检修和控制等相关方面的工程技术。
电气工程领域通过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检测技术和控制技术的结合,形成新型电工技术与设备。
电气工程领域与控制工程、机械工程、仪器仪表工程、材料工程、动力工程等工程领域均有紧密的联系。
该领域学院具有较强的教学和科研力量,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论文发表近百篇,有良好的教学和科研环境,设有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实验室、高电压技术实验室、供电安全实验室和继电保护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10个。
本学科与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及控制技术等领域联系紧密,并且注重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已形成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配网自动化、电力系统运行、电路网络理论、供电安全等特色明显的研究方向。
在多年的教学和科研实践中,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的教学科研队伍,在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电网运行及供电安全技术方面具有较强的科研团队,承担一批纵向和横向项目,同时服务西部电力行业,研究并推广应用供电安全监控系统和供电安全隔离与保护装置,解决了企业的工程实际问题,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且多项成果已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有的已达到学科领域的发展前沿。
该领域培养具有电气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知识以及基本的管理知识,掌握解决设计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独立承担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的能力,具有独立解决在电能生产、传输、分配、控制、检修、保护及使用过程中的工程实际问题,从事各类电气新设备的开发设计、研制以及设备运行与维护更新的能力,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熟练运用计算机等先进工具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专门人才。
二、主要研究方向1、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2、供电安全技术;3、电能质量分析;4、电工新理论;5、电力系统运行。
电气工程领域主要学位课程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