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工程硕士计算机技术领域(085211
工程硕士计算机技术领域(085211)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第一章学位授予基本要求第一部分学科概况和主要学科专业方向一.学科概况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本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
硕士生应成为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计算机技术领域涉及的相关技术包括但不限于:微处理器设计、嵌入式系统及应用、多核技术、计算机网络与通讯,网络安全、软件工程、数据采集与处理、数据库、信息检索、信息管理系统、多媒体、计算机游戏、自然语言处理、人工智能、互联网与物联网、机器人技术等。
进入21世纪,随着世界新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并促进了如通信、数学、物理、化学、天文、生物、制药、航天、地学、遥感、交通、医学、经济、金融、管理等诸多学科和行业的进步,在推动原始创新、促进学科交叉与结合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是信息社会的主要推动力量,成为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现代文明赖以生存的重要科学与技术领域之一。
未来,计算机系统将进一步向着更便捷、更高效、更智能、人机交互更友好的方向发展。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通信科学与技术的融合与渗透将大大加速信息化进程,新计算原理、新型元器件和系统结构的发展将大大提高计算机系统的效能;以智能化、集成化、自动化、并行化、开放化为标志的计算机软件新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提高软件生产效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21世纪必将取得更大的进步,为开拓人类的认知空间提供更强大的手段与条件,并对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学科专业方向本专业围绕计算机发展所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发挥与电子信息技术学科交叉优势,研究方向包括:1)网络空间安全2)计算机视觉3)软件工程4)计算机网络5)智能信息处理第二部分硕士学位授予标准一.获本专业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遵纪守法,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诚实守信,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杜绝抄袭与剽窃、伪造与篡改等学术不端行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12 授工学学位)一、培养目标1.在本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和初步写作。
2.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创新求实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德,具备独立从事本学科的科学研究能力。
3.可胜任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和工程技术工作以及科技管理工作。
4.合格者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二、主要研究方向1.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1)海量存储系统与云存储服务(2)高性能计算与云计算技术(3)多媒体计算与网络(4)多核与虚拟化技术(5)新型存储技术与器件(6)嵌入式系统与SoC设计2.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1)现代数据库理论与技术(2)高性能软件关键技术(3)并行分布式及高性能计算(4)软件工程方法与技术(5)移动实时计算(6)计算辅助设计3.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1)并行计算与分布式处理及应用(2)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3)人工智能与知识工程(4)智能控制与嵌入式系统(5)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6)多媒体信息处理(包括生物信息技术)4.信息安全专业(1)密码理论与技术(2)计算机网络安全(3)信息系统安全(4)鉴别与授权管理(5)信息对抗(6)可信计算三、学习年限全日制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为3年。
四、学分要求与分配总学分要求≥36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要求≥24学分,研究环节要求≥12学分,具体学分分配如下表:总学分≥36学分修课学分≥24学分其中,全英语课程≥2学分,国际水平课程≥2学分校级公共必修课程≥5学分,其中:中国特色理论与实践2学分;辩证法概论1学分;硕士一外2学分;校级公共选修课程≥1学分:人文类或理工类或其它类1学分六、研究环节与学位论文1.严格执行学校硕士研究生培养方面的相关规定。
2.每位研究生至少阅读与论文课题相关的外文文献10篇以上,国内文献20篇以上,并提交综述报告。
3.必须至少参与并完成一项科研项目(分配任务),提交源码及相关文档。
计算机技术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5404授予工程硕士学位
计算机技术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5404授予工程硕士学位)一、培养目标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 .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学风严谨,具有实事求是、不断追求新知、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 .掌握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等方面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任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 .熟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研究前沿和发展现状,具有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及较好的外语听说和科技论文写作能力。
4 .具有专业知识获取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及沟通能力,能在电力、金融、教育等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科学研究及应用方面的工作。
二、研究方向1 .智能信息处理及电力应用2 .电力物联网与信息安全3 .分布式计算与电力大数据挖掘4 .计算机视觉与图像理解三、学习年限与时间分配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为全脱产学习3年,包括课程学习(]年)、专业实践(0.5年)和学位论文(1.5年)等培养环节,各培养环节根据需求可交叉进行。
四、培养方式与组织管理1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采用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以工程能力培养为导向,采用导师组指导制,指导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全过程。
导师组包括来自培养单位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丰富指导经验的教师,以及来自企业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专家。
2 .指导教师应按专业培养方案要求,在正式确定指导关系后两周内,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结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经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批后报研究生院备案。
3 .导师在研究生攻读学位期间,应以高度的责任心,严格要求、认真指导、全面关心学生成长,特别应注意在各个环节上培养研究生严谨、诚实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硕士生培养方案与选课
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硕士生培养方案与选课博士、硕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课程部分)制定介绍博士、硕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的制定对研究生培养的每个阶段都能起到指导作用,是研究生教学、实践、调研、选题、论文撰写各项工作安排的依据。
研究生新生人学后,导师要根据研究生的具体情况,确定该生的研究方向,并针对该生的课程学习、文献阅读、开题报告、课题研究、撰写学位论文直至完成论文答辩等阶段性任务,依照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制定的培养方案要求,师生共同制订出研究生个人的培养计划。
个人培养计划应以达到学科、专业培养目标为原则,体现因材施教。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硕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授工学学位)1)培养目标1、在本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和初步写作。
2、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创新求实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德,具备独立从事本学科的科学研究能力。
3、可胜任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和工程技术工作以及科技管理工作。
4、合格者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2)学习年限硕士生实行以两年为基础的弹性制学制,学习年限一般为2.5年。
3)学分要求与分配一览表总学分要求≥34学分,其中学位要求课程学分要求≥22学分,研究环节要求≥12学分,具体学分分配如下表:说明:非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本科生要补修2门大学本科主干课程。
若有高级程序设计员、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合格证书,计算机专业辅修证书,计算机双学位证书或在大学本科期间选修5门以上计算机专业课程且成绩合格者,可凭原件(交复印件)办理免修手续。
不符合免修条件的硕士生,需要在读硕期间参加高程或计算机等级三级考试,并拿到合格证书。
否则,视为未完成培养计划,不得参加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4)、课程选课按照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制定的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选择其中的一些课程学习,以达到课程学分要求。
1、公共必修课程:自然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第一外国语(英语)、人文类或理工类或其它类。
计算机应用技术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计算机应用技术工程硕士培养方案前言计算机应用技术工程硕士(Master of Engineering in Computer Application Technology)是一门应用技术类的硕士学位。
该专业旨在培养具备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文档将介绍计算机应用技术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的总体目标、课程设置以及毕业要求。
1. 培养目标计算机应用技术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应用技术领域研究与开发能力强、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
具体的培养目标如下:1.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理论基础,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领域的前沿知识;2.培养学生具备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综合研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3.培养学生在计算机应用技术领域中能够进行创新研究与开发工作;4.培养学生具备在工程实践和团队合作中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5.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能力。
2. 课程设置计算机应用技术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2.1 专业核心课程•计算机应用技术导论•软件工程•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计算机图形学•分布式计算系统•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2.2 选修课程•网络安全与信息隐藏技术•多媒体技术与应用•并行计算与并行程序设计•自然语言处理•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无线网络与移动计算•智能信息处理•信息检索与搜索引擎•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2.3 实践环节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方案还设置了以下实践环节: - 实验课程:通过实验课程,学生将学习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实习项目:学生将参与企业或研究机构的实际项目,从而获得工程实践经验。
- 毕业设计:学生将完成一项具有一定难度和创新性的毕业设计项目,展示所学知识和能力。
3. 毕业要求为了保证培养目标的达成,计算机应用技术工程硕士培养方案还设定了以下毕业要求:1.学术研究能力:学生应具备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能够撰写学术论文等学术研究成果。
计算机技术专业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河南师范大学
计算机技术专业研究生(工程硕士)培养方案(085211)一、培养目标计算机技术领域重点研究如何扩展计算机系统的功能和发挥计算机系统在各学科、各类工程、人类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
计算机技术是信息社会中的核心技术,也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技术之一。
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面向企事业单位对计算机技术人才的需求,培养高层次实用型、复合型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工程管理人才。
具体要求是:1、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计算机领域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很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具备运用先进的工程化方法、技术和工具从事数据分析、软件设计、系统开发和维护等工作的能力,以及工程项目的组织与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
3、掌握一门外语,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和撰写外语资料的能力和进行国际化交流的能力。
二、学习方式及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三、培养方式采用课程学习、校外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课程设置厚基础理论、重实际应用、博前沿知识,着重突出专业实践类课程和工程实践类课程。
校外专业实践是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鼓励研究生到企业实习,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校外专业实践安排在第三学期,实践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学期。
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
硕士生的培养,采取以导师为主、导师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培养采用系统理论学习、进行科学研究、参加学术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办法。
既要使硕士生牢固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又要培养硕士生具有从事科学研究、高校教学工作的能力。
长沙理工大学计算机技术与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长沙理工大学计算机技术与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领域代码:430112领域名称:计算机技术(Computer Technology)、软件工程根据国务院学位办《关于制定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学位办[1999]7号)及我校有关在职人员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管理规定制定本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培养计算机技术工程领域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掌握计算机学科的基础理论以及相关应用领域的基本专业知识,掌握解决计算机应用的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具有独立担负计算机应用工程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具有从事计算机应用项目或产品的研制与开发能力。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熟练地阅读相关工程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1、培养方式1)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实行双导师制,课程阶段实行学分制。
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
2)学位论文由校内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导师与工矿企业或工程部门内经单位推荐的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联合指导。
来自企业的导师由学校按程序办理聘任手续。
2、学习年限工程硕士生的学制一般为二年半至三年,最长不超过五年。
攻读学位期间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一般应不少于二年。
工程硕士生的论文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和答辩等环节原则上应在校内完成。
3、学分要求:工程硕士生应获得总的学分不少于32学分。
(1)学位课程(不少于19学分)其中含:①自然辩证法2学分②英语5学分(基础部分4学分、专业部分1学分)③数学2学分④专业基础和专业类课程不少于10学分(2)非学位课程(不少于12学分)(3)必修环节(1学分)学科前沿讲座(不少于2次)1学分三、课程设置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四、学位论文1.论文选题应直接来自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技术项目或工程管理项目的规划或研究,可以是工程设计与实施,可以是新设备或新产品的研制和开发,可以是技术攻关或应用基础性研究专题。
(085211)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计算机技术(085211)】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专业领域简介
计算机技术领域涉及计算机系统结构、网络技术、数据库与数据挖掘、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图形与图像等,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行业信息化技术等。
计算机技术及其应用就是利用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和网络技术为其他领域的需要或者可能的需要提供服务的技术。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领域涵盖工业、农业、国防、经济、管理、文化、新闻传媒等社会领域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包括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和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
毕业生适合于从事计算机网络、Web工程、人工智能、多媒体通信系统和知识发现等研究领域或工程技术领域的工作。
三、研究方向
1.计算机应用与技术
2.计算机信息管理
3.行业信息化技术(教育、电子、金融、农业等)
4.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
四、学习年限
学制年。
研究生在校学习时间最少为2年,最长不超过年。
五、学分要求和课程设置
本专业研究生至少必须修满36学分,包括课程学分和必修环节学分。
其中学位课不低于10学分;学术报告2学分,专业实践6学分,实践时间不少于半年。
六、培养方式、考核方式及要求和学位论文要求
参见《江南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该方案从2013级研究生开始执行,解释权属物联网工程学院。
苏州大学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苏州大学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符合职业特点的、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高层次的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
基本要求是: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对于软件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要求掌握软件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备运用先进的工程化方法、技术和工具从事软件分析、开发、维护等工作的能力,以及工程项目的组织与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成为适合软件产业发展要求的高级软件工程开发与研究、软件项目管理技术人才,或软件项目经理、软件企业管理人才。
3、对于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研究生要求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必要的从事软、硬件系统分析与设计的能力;了解本门学科的发展现状和动向;具有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作风,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4、掌握一门外语,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和撰写外语资料的能力和进行国际化交流的能力。
5、具有健康的身心。
二、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培养方式采用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讲授与讨论、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指导教师或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基本方法,加强实践环节的培养。
在需要和可能的前提下,可采取与企业等实际单位进行联合培养的方式。
要突出软件工程、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的应用性强的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工程硕士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教学方式可以采用课堂讲授、研讨、模拟训练、现场实践和社会调查等多种方式,尤其要重视和加强案例教学。
学习年限为2-5年三、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课程学习是研究生掌握较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宽广的专业知识、具备职业要求的知识结构的主要环节。
课程分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选修课)两类,必修课和选修课学分的具体要求详见课程设臵。
课程学分不少于28学分,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
中科大 计算机硕士培养方案
中科大计算机硕士培养方案作为中国科技领域的顶尖学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简称中科大)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具有极高的声誉。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科大计算机硕士培养方案,帮助有志于在该领域深造的学子们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习道路。
一、培养目标中科大计算机硕士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养、扎实理论基础、宽广专业视野、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层次计算机专业人才。
毕业生能够在科研、教育、企业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国家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课程设置1.公共基础课:包括政治、英语、数学等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专业基础课: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算法设计与分析、数据结构与算法等课程,为学生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
3.专业选修课:涵盖人工智能、大数据、网络安全、软件工程、图形学等多个领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课程。
4.实践环节:包括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论文等,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培养环节1.学术交流:鼓励学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研讨会,拓宽学术视野,提高学术水平。
2.实践能力培养:通过课程设计、实习等环节,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锻炼自己的技术能力。
3.创新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申请专利,参加创新竞赛等。
4.国际化培养:提供海外交流、实习、联合培养等项目,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水平,拓宽国际视野。
四、就业方向中科大计算机硕士毕业生可在科研机构、高等教育机构、企业等领域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的研究、开发、管理等工作。
主要就业方向包括:1.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领域。
2.软件开发、系统架构、网络安全等方向。
3.科研机构、高校教师、企事业单位技术部门等。
五、毕业要求1.完成规定的学分。
2.通过毕业论文答辩。
3.符合学校规定的其他毕业要求。
总结:中科大计算机硕士培养方案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宽广的专业视野、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硕士研究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培养方案
硕士研究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理论与方法,具有创新意识、较强科研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素质和能力:(1)深厚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知识和系统掌握计算机系统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等核心专业课程的能力;(2)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前沿知识,具备较强的科研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3)具备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问题分析、系统设计、软件开发和工程管理的能力;(4)具备良好的专业道德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感。
二、培养要求1.课程学习(1)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等核心课程;(2)学习课外专业相关的前沿知识和技术,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新兴技术;(3)强化对软件工程、系统集成、项目管理等实践技能的学习,培养实际工程应用能力。
2.科研训练(1)积极参与科研项目,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和论文撰写技能;(2)参加学术交流,培养科学研究和学术论文阅读能力;(3)完成科研论文,掌握科学研究成果的整理和表达能力。
3.实习实训(1)参与校内外企业或科研院所的实习实训项目,掌握企业需求分析、系统设计、软件开发等实际应用能力;(2)参与科研团队或工程项目,积累工程实践经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综合素质(1)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2)注重专业道德修养,培养责任心和职业操守。
5.毕业要求(1)完成所有培养计划和课程学习,取得《硕士研究生学位证书》;(2)完成科研训练,发表至少一篇学术论文或完成科研项目,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3)通过实习实训,取得实习单位给出的实习鉴定报告;(4)综合素质评价合格,没有违纪违规记录。
三、培养模式1.学术学位研究生采用导师制培养模式,导师负责学术指导和管理学生的学术生活。
2.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行导师制和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校内导师和校外企业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学校和企业共同负责学生的实习实训安排。
计算机应用技术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通过理论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 决实际工程问题。
实践教学
实验课程
设置丰富的实验课程,提高学生 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加 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项目实践
组织学生进行实际项目开发,培 养其团队协作和项目管理能力,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06
就业前景与职业发展
就业领域
软件开发与维护
从事各类软件的设计、开发、测试和维护工 作。
网络安全与防御
负责网络安全系统的设计、部署和维护,保 障企业信息安全。
数据分析与挖掘
利用数据分析工具对大量数据进行处理、分 析和挖掘,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持。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研究和应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提升 企业智能化水平。
论文应符合学术规范和要求,文献综述应全面、客观、准确,实验结果应 真实可靠,分析应深入透彻。
论文答辩
01
答辩应由至少3名具有相关领 域学术背景和丰富实践经验的 专家组成答辩委员会。
02
答辩过程中,学生应能够清晰 地阐述论文内容、研究方法和 实验结果,并能够回答答辩委 员会提出的问题。
03
答辩委员会应根据学生的表现 进行评价和打分,为学生提供 有益的反馈和建议。
校企合作
建立校企合作机制
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 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和实习计划等。
引入企业资源
邀请企业专家授课、提供实践机会和实习岗位,让 学生接触实际项目和业界前沿技术。
促进产学研合作
与企业合作开展科研项目、技术研发和成果 转化,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为学生提供 更多的实践和就业机会。
03
强调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 素质的提高。
华科工程硕士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工程硕士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 研究生培养方案工程硕士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代码: 085211 ,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一、培养目标1. 培养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严谨科学态度和敬业精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
2. 掌握计算机领域坚实的基础知识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计算机领域的基本研究方法与技能,具备一定的研究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具有较强的计算机系统分析、设计及实现能力;3. 掌握并能熟练运用一门外国语;4. 培养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5. 可胜任计算机领域的相关的工作。
二、主要研究方向1. 复杂软件设计与实现;2.并行分布式计算理论与技术;3. 多核、虚拟化技术及云计算技术;4.现代存储理论与技术;5. 智能控制与嵌入式系统;6.信息安全理论与技术;7. 软件工程方法与技术; 8.多媒体计算技术;9. 数据管理与数据工程; 10.人工智能与知识工程。
11. 大数据技术三、学习年限与培养方式计算机技术专业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生产实习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课程设置体现厚基础理论、重实际应用、强系统工程能力、博前沿知识,着重突出专业实践类课程和工程实践类课程。
专业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两年。
四、学分要求与分配总学分要求≥37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要求≥19学分,研究环节要求≥18学分,具体学分分配如下表:总学分 ≥37学分修课 学 分 ≥19学分校级公共课程≥7学分,其中:英语2学分,思政类2、数学3专业领域基础课≥3学分(必修)专业选修课≥6 学分实践教学(实验、设计、调查分析)≥3 学分补修课程、任选课程只计成绩,不计学分研 究环 节 ≥18学分专业课程实习实践(含报告) 4 实践环节≥4学分 专业实训(含报告) 4专业综合实习实践(含报告) 4 必修开(选)题报告 1 必修论文中期进展报告 1 必修专业学位论文 8 必修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类别 课程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时 学分 季节 开课单位备注学位课程≥18学分 公共课程≥ 7学分411.500 第一外国语(英语) 32 2 秋 外语学院 必修408.6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秋 马院 011.700 应用高等工程数学48 3 秋 数学学院 专业 领域 基础课≥3学分 210.501 高级计算机系统结构32 2 秋 计算机学院210.502 现代计算机网络32 2 秋 计算机学院210.503 并行处理 32 2 秋 计算机学院 210.554 现代数据管理理论与技术(必修) 32 2 秋 计算机学院 210.555 多媒体基础32 2 秋 计算机学院 210.557 密码学与访问控制32 2 秋 计算机学院 专业 选修课 限定选修≥6学分方向任选一210.562 大型信息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32 2 秋 计算机学院 210.563数据集成与服务技术(必修) 32 2 秋 计算机学院 210.564大数据技术 32 2 秋 计算机学院 210.565嵌入式多媒体系统软件设计与优化 32 2 秋 计算机学院 210.566数据中心技术 32 2 秋 计算机学院 210.567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与应用 32 2 秋 计算机学院 210.568搜索引擎原理与实践 32 2 秋 计算机学院 210.569Hadoop/MapReduce 编程模型与应用 32 2 秋 计算机学院 210.570 移动互联网络安全技术 32 2 秋 计算机学院 210.571软件逆向分析技术及应用 32 2 秋 计算机学院 210.572 基于GPU 的程序设计32 2 秋 计算机学院 210.522数据库安全理论与技术(实验室开) 32 2 秋 计算机学院 210.527 分布式系统与中间件 32 2 秋 计算机学院 210.581 深度学习 32 2 秋 计算机学院 210.533 项目管理32 2 秋 计算机学院 210.573研究方向的技术讲座或研究进展课程(必修) 1 计算机学院 210.574 参加学术讲座或学术报告(必修)1 计算机学院实践教学(实验、设计、调查分析) ≥3学分 210.575实验 2 计算机学院 二选一(必选) 210.576 设计 2 计算机学院 210.577项目或工程的调查分析报告 1 计算机学院 二选一 (必选) 210.578 行业(专业)发展报告 1 计算机学院 非学补修课 210.579 计算机组成原理322计算机学院 本科非计算位课 程210.580 数据结构 32 2 计算机学院机类的硕士生必修实践研究环节≥18学分 650.705 专业课程实习实践(含报告) 4 二选一(必选)计算机学院 实践环节必修学分≥4 650.706 专业实训(含报告) 4 计算机学院650.707 专业综合实习(含报告) 4 计算机学院 必修 650.708 开(选)题报告 1 计算机学院 必修 650.709 论文中期进展报告(硕) 1 计算机学院 必修 650.710 专业学位论文(硕) 8 计算机学院 必修六、实践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描述研究方向的技术讲座或研究进展课程,指的是学生在一定范围内,就其研究方向的某一个问题就其研究结果做学术报告,分析国内外发展的现状,给出可能的解决方向,并尽可能地给出自己较为详细的解决方案,并回答质询的问题。
08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培养方案
08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培养方案08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如下:一、培养目标1. 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2. 能够适应科学进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本学科的现代实验方法和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 在科学研究或专门工程技术工作中具有一定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4. 将来可望成为学科带头人、技术负责人和行政领导人。
二、研究方向1. 计算机智能接口2. 中文信息处理与自然语言理解3. 企业智能计算4. 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5. 可穿戴计算机技术6. 生物信息技术7. 数据库系统8. 多智能体机器人技术9. 人工智能与信息处理三、课程学习及论文工作时间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年限为二年。
实行学分制,以课内18学时为1学分,研究生在答辩之前须修完不少于36学分(包括必修环节学分)。
四、培养方式1. 严格执行培养方案,采用导师负责、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因材施教培养研究生。
2. 发挥导师、研究生两方面的积极性,研究生自学与导师指导相结合。
3. 坚持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工作并重。
课程讲授采用启发式、讨论式。
理论课学习、科学研究、工程实践相结合,加强研究生实践能力的训练,培养计算机技术与行业技术相结合的能力。
4. 充分发挥导师作用。
成立导师组,会同有关教学系、学生管理部门对研究生的思想教育、学业与生活、科研工作等进行全面管理,保证培养质量。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同学校的培养方案可能有所不同,建议查询具体学校的官网或咨询相关人员获取更多信息。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机技术专硕培养方案
计算机学院专业领域名称:计算机技术专业领域代码:085211一、培养目旳培养适应国家建设需要旳、热爱祖国、遵纪遵法、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严谨科学态度和敬业精神旳计算机技术人才,通过硕士阶段旳学习,较全面掌握计算机技术学科旳基础知识和理论,理解有关领域旳研究动态。
能在某一专业领域内从事教学、科研与开发工作。
二、专业设置及研究方向本专业领域旳研究方向包括:1. 软件工程与软件系统架构2. 分布式与并行计算3. 计算虚拟化与云计算4. 计算机图形学与CAD5. 计算机图像与视频处理6. 数字化建模与仿真7. 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8. 计算机感知与智能计算9. 智能系统与机器人学10.嵌入式系统11.物联网技术12.计算机网络理论与技术13.信息安全理论及应用三、学习年限本专业领域学制为2.5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一般为1年,参与专业实践、科研、撰写学位论文和论文答辩旳时间为1.5年。
四、培养方式与原则1、学习各环节旳设置与安排及学分规定(1)课程学习时间为2学期。
课程设置由学位课、非学位课和必修环节构成。
学位课包括公共学位课、专业基础学位课、专业必修学位课三类;非学位课包括专业选修课和全校公共选修课两类。
硕士硕士在课程学习阶段至少应修满25学分,其中学位课17学分,非学位课5学分,必修环节3学分,但一般不超过28学分。
(2) 本学科容许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在本学科培养方案内多选修专业必修课,所修学分可以计算作本学科培养方案选修课(含专业选修课和全校公选课)学分。
(3)本学科容许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跨学科(含跨专硕、学硕类型,跨不一样学院旳学科)选修专业基础学位课、专业必修学位课、专业选修课,所修学分可以计算作本学科培养方案选修课(含专业选修课和全校公选课)学分。
(4)根据学科发展与社会对人才培养规定,可以对培养计划内部分课程进行调整,建立开放性、动态性课程内容改革机制,如课程模块化教育改革、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等,充足体现前沿把握、社会参与、学创研用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1 . 学科、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类别:工程硕士
类别代码:0852
专业领域:计算机技术
领域代码:085211
(1)培养目标
本学位点旨在培养计算机技术工程领域的应用型、复合型及高层次的工程技术人才。
本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围绕两个目标展开。
一方面,面向湖北省及其它地区,立足行业应用信息系统、企业计算、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等三个方向,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计算机专门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另一方面,通过与湖北省及其周边区域的税务、政府信息部门、油田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建立战略性合作关系,面向其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为企业按需定制培养面向行业应用的计算机应用开发、计算机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2)培养规格
①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②掌握计算机领域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很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具备从事计算机技术相关职业的职业技能。
③具备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相关知识及专业技能,独立从事行业相关的计算机应用的能力,达到相应部门和行业的任职要求。
④掌握一门外语,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和撰写外语资料的能力。
2.专业领域与研究方向
本工程硕士学位点所属专业领域为计算机技术领域,其研究方向及简介如表1所示:
表1 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研究方向简况表
3.学制和培养方式
(1)学制
湖北大学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
全日制学制为3年,非全日制学习年限为3-4年。
原则上第1、2学期进行课程学习,第3-5学期进行工程实践锻炼,且深入企业实习实践时间不得少于1年,并按学校规定时间完成毕业论文(设计)。
(2)培养方式
本领域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在培养方式上围绕“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展开,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①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与职业性紧密结合,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侧重于对研究生工程或管理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强调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学位授予反映专业领域的特点和对高层次人才在专门技术工作能力和学术能力上的要求。
②实施“导师团队集体培养制”。
研究生导师团队是由校内学科相近或交叉或承担共同项目的研究生导师组成的小组。
研究生在导师团队的共同指导下从事科学研究和专业实践活动。
导师与研究生之间、导师与导师之间、研究生与研究生之间通过定期的团队学术交流,加强沟通与合作。
③采用项目驱动教学、实行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联合培养,强调项目教学与探索式学习。
对综合性、实践性强的知识主要采用实践教学、实际项目大作业等形式实施“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的项
目驱动教学方法,并积极引进企业中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具有高级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校外导师对学生的项目实践进行实质性指导,促进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中开展主动学习、探究式学习和协作学习。
在教学中通过强化项目实践、理论与实践联系来完成专业知识学习,以及个人与职业技能、团队协作人际沟通能力和工程能力等培养的多重教学目标。
4.课程设置和学分
(1)学分要求
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为32学分,其中课程学分最低要求26学分,实习实践学分要求6学分。
学分分配总体方案如表2所示:
表2 学分分配表
本课程设置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行业应用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与就业竞争能力为重点,使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的同时增长实际工作经验,缩短就业适应期限,最终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2)课程设置
根据全国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文件,结合湖北大学本专业领域的培养要求,制定如下课程设置表,如表3所示:
表3 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硕士课程设置表
5.实习实践环节
实习实践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充分的、高质量的实习实践是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
围绕计算机技术某个研究方向的内涵进行企业实习实践,达到加深对专业内涵理解的目的。
学生实习实践时间不得少于12个月,需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实践与项目研发,可在校外实践基地、合作企业完成。
实习期间学生须提交实习实践报告,校内外导师对学生实习实践进行全过程的管理、服务和质量评价,确保企业实习实践效果。
顺利通过实习实践环节,可获得6学分。
6.毕业论文(设计)
毕业论文(设计)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运用学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过程,它应在校内外双导师及导师团队共同指导下独立完成。
具体要求如下:(1)选题与开题
在双导师及导师团队指导下,研究生于第4学期完成论文选题工作。
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来源于应用课题或企业的实际技术问题及
方案,须结合个人企业实习实践内容和专业研究方向,体现综合运用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确保具备科学性、创新性、可行性及其工程应用价值。
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设计方案、工程设计项目或技术改进项目,可以是技术攻关研究专题,可以是相关计算机应用系统的研制与开发、或产品开发、案例分析等。
整个选题工作由校外导师参与把关。
在第5学期初,研究生依据选题检索并阅读中外文资料(其中,外文资料应在50%以上),撰写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中应明确本课题可预见到的工程价值、技术特色或创新点。
开题评议小组成员3-5名,均应具有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其中1-2名应同时是专业实践领域的专家。
开题报告经评议小组评议通过后,研究生方能正式开始毕业论文(设计)工作。
(2)正文撰写阶段
研究生独立完成自己的硕士毕业论文(设计)。
毕业论文(设计)应有具体的实验研究和验证结果,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以及一定的创造性和较强的工程实践性。
毕业论文(设计)字数,可根据不同专业方向特点和选题,灵活确定。
毕业论文(设计)的书写要求文理通顺、逻辑严谨。
毕业论文(设计)经校内外导师及导师团队审核通过后,方可开始送审;毕业论文(设计)评阅人中,应有相关行业实践领域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3)论文答辩
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工作按《湖北大学研究生手册》的有关条款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创新性”和“实践性”是评定优、良成绩的重要依据。
在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时,研究生必须现场向答辩委员会演示自己所完成工作。
若毕业论文(设计)相关计算机应用系统的研制与开发、或产品开发、案例分析等,则必须提供产品使用说明书及其企业应用报告等材料。
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委员会成员中,须有相关行业实践领域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7.学位授予
为保证工程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每位工程硕士研究生在论文答辩前,需要达到如下要求:
(1)本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和学分,成绩合格,并完成专业课程实习实践,获得学分;同时完成项目或工程的调查分析报告和行业(专业)发展报告的撰写;
(2)完成企业实习实践活动,时间不得少于12个月,并要求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实践与项目研发,并通过校外兼职导师的考核;
(3)完成与企业实习实践紧密相关的毕业论文(设计)书写工作,通过论文答辩,经过学位审议委员会的评审,提交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