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传统风貌村镇调研及保护策略研究-演示文件-
昆明乐居老村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现状调查研究
昆明乐居老村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现状调查研究作者:叶惠珠李海荣南月慧潘汝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年第16期[摘要]昆明乐居老村为彝族传统村落,具有“一颗印”建筑文化,火把节、花脸节等民俗文化,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效益价值。
但其现状却陷入空心毁坏,保护发展工作进展缓慢的境地。
基于此,本文在对乐居老村保护发展现状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其保护和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二线四面”“二度四体”的乐居老村保护发展建议。
主张保护发展策略应提高民众意识,尊重民意,强化各利益主体参与,重视各群体利益关系,协调各专业、产业关系,提出关联紧密、综合性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乐居老村[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A乐居老村位于昆明市西北郊,西山区团结街道办事处龙潭社区;龙潭社区处于盆地,周围群山环绕,乐居老村位于盆地玉案山脉主峰西北处的山坡上,于高处俯瞰周边区域(图1)。
村落距离团结街道办事处仅3公里,距离昆明市区25km,交通便利。
村落依山而建,沿等高线分层布置,依山就势,建筑形成或整齐规矩的布局或自由有机的穿插布局,形成典型的山地聚落景观。
村落规划用地面积21.49公顷,村庄占地10.59亩,海拔2200米,村民200余户,近1000人,以彝族为主,为彝族传统村落,距今600多年历史,2013年入选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独特的聚落环境、就地取材利用土、木、石、瓦、草、灰等材料创造的“一颗印”建筑,典型的彝族民族文化特点及悠久的村落历史铸就了村落的不凡之处。
但因各种原因,村落居民早已搬迁到山脚新村,而对于老村,现今却深陷空巢及衰败困境,如何保护和发展该村落不仅是课题研究的重点也是推进实际工作亟需解决的问题。
1 乐居老村研究现状根据相关文献,国内尤其是省内对乐居老村的研究主要从空心村的形成及村落保护更新、村落文化及民族语言保护、村落旅游发展、村落聚落和村落建筑文化等角度开展,其中,研究村落“一颗印”建筑文化和探讨村落更新旅游发展的居多。
昆明乐居老村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现状调查研究
-216-城乡建设与发展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年第29卷第16期(总第444期)乐居老村位于昆明市西北郊,西山区团结街道办事处龙潭社区;龙潭社区处于盆地,周围群山环绕,乐居老村位于盆地玉案山脉主峰西北处的山坡上,于高处俯瞰周边区域(图1)。
村落距离团结街道办事处仅3公里,距离昆明市区25km,交通便利。
村落依山而建,沿等高线分层布置,依山就势,建筑形成或整齐规矩的布局或自由有机的穿插布局,形成典型的山地聚落景观。
图1 乐居老村村落规划用地面积21.49公顷,村庄占地10.59亩,海拔2200米,村民200余户,近1000人,以彝族为主,为彝族传统村落,距今600多年历史,2013年入选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独特的聚落环境、就地取材利用土、木、石、瓦、草、灰等材料创造的“一颗印”建筑,典型的彝族民族文化特点及悠久的村落历史铸就了村落的不凡之处。
但因各种原因,村落居民早已搬迁到山脚新村,而对于老村,现今却深陷空巢及衰败困境,如何保护和发展该村落不仅是课题研究的重点也是推进实际工作亟需解决的问题。
1 乐居老村研究现状根据相关文献,国内尤其是省内对乐居老村的研究主要从空心村的形成及村落保护更新、村落文化及民族语言保护、村落旅游发展、村落聚落和村落建筑文化等角度开展,其中,研究村落“一颗印”建筑文化和探讨村落更新旅游发展的居多。
如张睿等人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指出乐居老村空心村形成的经济原因是村民收入增加,产业结构转型,就业结构发生变化等;社会原因则是老的住房无法满足现代居住、婚嫁、交通等需求。
并提出发挥该村苹果之乡的第一产业优势,合理利用采矿业第二产业,发挥农家乐第三产业的带动作用来探讨该村的发展之路。
而刘亚美等人则从村落聚落、一颗印建筑文化等角度探讨村落的价值和意义,并提出主动性保护、整体性保护、动态性保护,及从民俗文化活动、村寨文化体验、生态农业园旅游三方面提出发展的策略。
纵观研究文献都从某个角度对乐居老村的保护或发展提出相关策略及建议,在理论方面为乐居老村的保护发展提供了依据,对实际工作也起到一定的参考及借鉴作用,多数研究针对的是某一具体专业领域。
昆明海晏村古建筑调研报告
昆明海晏村古建筑调研报告昆明海晏村位于昆明市盘龙区,是一处保存完整的古建筑聚落。
该聚落建于明代,历经数百年的风雨洗礼,至今仍然保留着许多精美的古建筑和传统文化。
为了深入了解该村的历史和文化,我们进行了一次详细的调研。
首先,村庄的整体布局十分有序,道路纵横交错,房屋错落有致。
这与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规划理念相符,以水为中心,四面街巷环绕,形成了独特的“凤凰街”、“龙凤街”等道路,为整个村庄增加了浓厚的历史气息。
其次,村内有众多的古建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万化楼”。
这座建筑建于明代,是一座三层木质建筑。
建筑采用了典型的中国古代建筑结构,以榫卯连接,无一颗钉子,完全凸显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湛工艺。
此外,村内还有一座古老的寺庙,名为“天心寺”。
寺庙建筑风格典雅,庙宇宽敞明亮,殿宇之间有精美的廊道相连,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寺庙内有古色古香的佛像和壁画,展示了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
此次调研还发现,在海晏村的古建筑中,有一种叫做“纳西拖轮”(To-lun)的特殊建筑。
这种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屋顶上覆盖着石板,形状独特,十分稳固,能够防雨防雪。
研究发现,这种建筑是纳西族特有的建筑风格,反映了纳西族人民勤劳智慧的一面。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问题。
由于年代久远,一些古建筑受到了自然风化和人为破坏的影响。
建筑的木结构、石雕、壁画等已经出现了老化、脱落的现象。
同时,古建筑周围的环境也存在一定的破坏,杂草丛生、垃圾遗弃等问题比较突出。
综上所述,昆明海晏村是一处保存完整的古建筑聚落,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通过进行调研,我们深入了解了这座村庄的历史渊源、建筑风格,并发现了存在的问题。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大整治力度,保护好这片宝贵的历史遗产。
同时,给予村民相应的政策支持,使他们有动力参与保护工作,共同守护这片珍贵的文化瑰宝。
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PPT演示课件
四、传统村落的保护体系
(一)传统村落的概念
2012年12月12日,建设部、文化部和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的指 导意见》。同月,联合公布《第一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名单》,计646 处。
2013年8月5日,又公布《第二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名单》,计915处。目前,山西 省共拥有两批70处《中国传统村落》。我省正在启动《省级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管理办法》。
(二)传统村落的构成要素
3、非物质文化遗产要素 (1)有突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有明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3)有非物质文化遗产; (4)无非物质文化遗产。
18
四、传统村落的保护体系
(三)传统村落的指标体系 1、村落传统建筑评价指标体系 2、村落选址和格局评价指标体系 3、非物质文化遗产评价指标体系
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
第一讲 传统村落的保护体系 第二讲 历史文化名镇(村)的保护体系 第三讲 基于发展的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体系
主讲人 王金平 太原理工大学建筑系 教 授
1
第一讲 传统村落的保护体系
一、聚落与建筑遗产的类型 二、文化遗产是什么 三、为什么要保护文化遗产 四、传统村落的保护体系
2
一、聚落与建筑遗产的类型
历史文化名城
聚落遗产
聚落与建 筑遗产
历史文化街区 历史文化名镇村
传统村落
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遗产
历史建筑
登录的不可移动文物
国家级 省级
世界遗产
全国重点 省级
市县级
3
二、文化遗产是什么
(一)文化遗产的类型
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物质文化遗产
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 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 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 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
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昆明市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昆明市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2.06.10•【字号】昆政办〔2022〕25号•【施行日期】2022.06.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昆明市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开发(度假)区管委会,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管委会,各直属机构,市属企业:《昆明市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2年6月10日昆明市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传统村落改造好、保护好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发〔2021〕1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指导意见》(云政办发〔2020〕28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昆明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保护优先、发展利用,规划引领、分类施策,活态传承、突出特色,政府主导、村民主体,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科学指导、加强督导六项原则,为昆明市悠久文化和地域特色的传承和延续提供保障,提高传统村落基础设施水平,有效保护传统村落历史环境和传统建筑风貌,推动人民群众居住生活条件显著改善。
争取到2025年,基本建立适应新时代需求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长效机制,基本形成全社会参与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良好态势,创建一批具有引领、示范、带动作用的传统村落。
到2030年,全面建立适应新时代需求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长效机制,充分彰显传统村落的文化内涵、民族特色和生态价值。
二、重点任务(一)有效保护1. 健全机制,规划引领。
建立健全全市传统村落分级保护体系和市、县两级名录保护机制。
对已经纳入国家名录的20个传统村落进行重点保护,其余有条件的传统村落做好申报储备工作。
昆明特色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方案文本
昆明特色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方案文本昆明市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城市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为了保护这座城市的历史遗产和文化传统,昆明市政府制定了一项关于特色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方案。
本文将通过对该方案的解读和分析,探讨昆明市如何保护和发展其特色传统村落。
1. 规划方案背景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多元文化的城市,昆明市有着众多的传统村落。
这些村落保存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对于昆明市乃至整个云南省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这些传统村落面临被拆除和破坏的危险。
为了保护这些村落,昆明市政府于2018年制定了一项特色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方案。
2. 规划方案内容(1)保护和修复传统建筑规划方案的核心是保护和修复传统建筑。
这些传统建筑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是昆明市的重要文化遗产。
为了保护这些建筑,规划方案将制定相应的政策,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对这些建筑进行修缮和保养。
(2)改造传统村落环境传统村落的环境对于文化传承和旅游开发都具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规划方案将改造传统村落的环境,提升其整体形象和品质。
这包括改善道路、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并建设公共设施,如博物馆、展览馆等,以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务。
(3)促进文化旅游发展传统村落是昆明市最具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之一。
规划方案将促进传统村落的开发和运营,推动其成为昆明市文化旅游的重要品牌。
这包括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增加旅游商品种类,开展特色文化活动等。
(4)推广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昆明市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规划方案将推广传统文化,加强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保护,提高公众文化素质和文化自觉性。
3. 实施效果和建议规划方案的实施有效地保护了昆明市的传统村落,落实了让生态文明成为“昆明品牌”的目标。
但同时,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比如,规划方案的实施过程中面临着资金和技术支持的不足,导致实施效果不尽如人意。
此外,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规划方案的宣传和推广,让更多人了解到昆明市的传统村落及其文化遗产。
传统村落环境格局、街巷空间及建筑风貌保护发展对策研究——以云南武定县万德村为例
59传统村落环境格局、街巷空间及建筑风貌保护发展对策研究——以云南武定县万德村为例姜 淼1,康佳意2(1. 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北京 100044;2.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云南 昆明 650228)摘 要: 传统村落的环境格局、街巷空间及建筑风貌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规划研究的重点。
文章以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村落万德村为例,基于村落环境格局、街巷空间、建筑风貌特征,通过实地深入调研,分析其现状特征及问题,提出相应保护发展对策,希望对传统村落规划工作有所启示。
关键词:传统村落;环境格局;街巷空间;建筑风貌;保护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志码:AResearch on the Countermeasures of the Protection andDevelopment of the Environmental Street Space and Architectural Style and Features——Taking Yunnan Wande Traditional Village as an ExampleJIANG Miao 1, KANG Jiayi 2(1.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Beijing 100044, China; 2. Yunnan Design Institute Group, Kunming Yunnan 650228, China)Abstract: The environmental pattern, street space and architectural style and features are the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the traditional village, also the focus of the research. Taking the Wande research project as the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features and problems of the environmental pattern, street space and architectural style. It also discusses the countermeasures of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intended to enlighten researcher on this study in the traditional village planning work.Keywords: traditional village; environmental pattern; street space; architectural style and features; countermeasures of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作者简介:姜淼(1993-),男,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规划。
浅析大研古镇传统建筑风貌保护和资源开发的和谐发展
浅析大研古镇传统建筑风貌保护和资源开发的和谐发展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云南昆明651701摘要:目前,乡村振兴政策在如火如荼的进行,许多的古镇古村得以开发利用,但是在开发过程中存在许多的问题,也遇到了许多的难题,主要是对古镇建筑风貌的保护,就是要做到既开发又保护,而且还要避免同质化,要促进开发与利用和谐发展。
本文就对大研古镇传统建筑风貌保护和资源开发的和谐发展进行探究,希望分析得出保护与开发和谐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古镇建筑;保护与开发;因地制宜;和谐发展一、大研古镇概况大研古镇即一般说的丽江古城,位于丽江坝子中部,北依象山、金虹山,面积3.8平方公里,始建于南宋末年,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罕见的保留了宋元以来历史风貌的少数民族古城。
古城布局错落有致,既有山城风貌,又富于水乡韵味[1]。
民居建筑既融合了汉、白、彝、藏的民族精华,又有纳西文化的独特风采。
发源于城北象山脚下的玉泉河水分三股入城后,又分成无数支流,穿街绕巷,流布全城,形成“家家流水,户户垂柳”的诗意景象。
古城被誉为“高原姑苏城”、“东方威尼斯”。
二、大研古镇在保护与开发方面的成功经验(一)文化保护与开发方面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大研古镇兼顾了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开创了为人称道的“丽江模式”。
在旅游发展中始终致力于民居建筑、民族文化、民间工艺、民风民俗等有形文化和无形文化的保护[2]。
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标准,并依此对民居进行保护和修缮,拆除与古城风貌不协调的砖混建筑;鼓励经商者经营具有地方民族文化特色的商品,支持丽江本土文化人从事民族文化传承,收回政府直管公房铺面,集中用于古城传统文化挖掘、整理和保护,对东巴纸书、打铜工艺等民间工艺保护给予资金扶持。
(二)品牌创建方面大研古镇自始至终实施精品名牌战略,打好世界文化遗产金字招牌,打牢以文化特色创品牌的基础,通过文化与旅游的高度结合,形成了古城、《纳西古乐》、《丽水金沙》等特色文旅游精品。
基于乡村振兴视角下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策略研究——以东川区八角地村为例
· 82 ·
DOI:10.16675/14-1065/f.2022.10.025
山西农经 / 2022 年 10 期
基于乡村振兴视角下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策略研究
— ——以东川区八角地村为例
□ 袁 西 1,张后增 2
(1.昆明学院, 云南 昆明 650214;2.昆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云南 昆明 650000 )
第二,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鼓励家庭农场主 实地观摩和学习体验示范农场的创业成功历程,了解 如何在资源约束下进行“即兴创作”,利用地缘、亲缘 优势,洞察和挖掘现有资源、要素的潜在价值,实施有 效的拼凑策略,打破惯性思维,尝试开发客户需求,进 行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在县域范围内营造创业创新 氛围,引导家庭农场之间交流合作,鼓励同纬度农场 横向联合, 在政府支持下共同打造区域特色农产品, 创建区域农产品品牌,促进家庭农场和区域农业整体
4 结束语
以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八角地村为例,结合大量
现场研究工作,
(下转第 88 页)
· 88 ·
山西农经 / 2022 年 10 期
农场资金压力。 3.2 提升主体创业特质,健全培训体系
长三角地区的家庭农场主大部分由返乡农民工、 本地农民群体组成,创业能力不足,现代化经营理念 较差,迫切需要提升该群体的创业特质。
中共昆明市委、昆明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中共昆明市委、昆明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昆明市委员会,昆明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12.27•【字号】昆通[2013]20号•【施行日期】2013.12.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机关工作正文中共昆明市委、昆明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昆通〔2013〕20号)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各国家级、省级开发(度假)园区,市委和市级国家机关各部委办局,各人民团体,市属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关于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实施意见》已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同意,现予印发,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昆明市委昆明市人民政府2013年12月27日关于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实施意见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实施“幸福乡村”建设工程,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加快建设美好幸福新昆明、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以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为着力点,以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以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农民生活水平和村庄品质,实现美丽乡村建设“村村优美、户户整洁、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目标。
(二)工作目标按照“山水田园一幅画、城镇村落一体化”的城乡发展新格局要求,全面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为重点,建设规划科学形态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和谐美,宜居宜业宜游的“三清四美三宜”美丽乡村。
云南乡村风貌整治实施方案
云南乡村风貌整治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云南是一个自然风光秀丽、人文历史悠久的地方,乡村风貌自然也是别具特色。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乡村地区的风貌逐渐受到破坏,出现了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倒乱排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乡村环境的整体形象。
因此,云南乡村风貌整治实施方案的制定显得尤为重要。
二、整治目标1. 保护乡村自然风貌,保留乡村原生态特色;2. 提升乡村环境品质,打造宜居宜游的乡村风情;3. 弘扬乡村文化,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4. 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三、整治措施1. 制定乡村风貌保护规划,明确保护范围和保护措施;2. 加强乡村建设管理,严格控制乱搭乱建现象;3. 推动农村环境整治,清理乱堆乱放垃圾和废弃物;4. 开展乡村文化宣传教育,增强乡村文化自信;5. 发展乡村旅游业,吸引游客,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四、实施保障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乡村风貌整治工作领导小组;2. 完善政策法规,建立健全乡村风貌保护长效机制;3. 加大投入力度,筹措资金支持乡村风貌整治工作;4. 强化监督检查,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际效果。
五、预期效果经过乡村风貌整治实施方案的全面落实,预计将实现以下效果:1. 乡村自然风貌得到有效保护,原生态特色得以保留;2. 乡村环境品质明显提升,成为宜居宜游的乡村风情;3. 乡村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体验;4. 乡村经济得到发展,农民收入水平有所提高。
六、结语云南乡村风貌整治实施方案的制定,旨在保护和提升乡村风貌,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希望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打造出更加美丽宜居的乡村风景,为云南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PPT演示课件
四、传统村落的保护体系
(一)传统村落的概念 (二)传统村落的构成要素 (三)传统村落的指标体系 (四)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规划
12
四、传统村落的保护体系
(一)传统村落的概念
传统村落是指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 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 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
2012年4月16日,为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在中 央文史馆成立60周年座谈会上,关于“古村落的 保护就是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对于物质遗产、 非物质遗产以及传统文化的保护”的讲话精神和 加强保护工作的指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 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开展传统村落调查。 2012年8月22日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印发《传统村 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试行)》,从村落传统建 筑评价、村落选址和格局评价、村落承载的非物 质文化遗产评价三个指标体系对传统村落进行评 价和认定。 2012年8月27日,四部局联合印发了 《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成立传统村落保护 和发展专家委员会及工作组的通知》。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列入本
级财政预算。国家用于文物保护的财政拨款
随着财政收入增长而增加。国有博物馆、纪
念馆、文物保护单位等的事业性收入,专门
用于文物保护,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侵占、
挪用。国家鼓励通过捐赠等方式设立文物保
护社会基金,专门用于文物保护,任何单位
或者个人不得侵占、挪用。
10
三、为什么要保护文化遗产
(四)文化传承、领导重视、群众呼声
2014年04月25日,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 国家文物局、财政部下发《关于切实加强中 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建村 [2014]61号 )。指出“以党的十八大、十 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 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 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精神,遵循科 学规划、整体保护、传承发展、注重民生、 稳步推进、重在管理的方针,加强传统村落 保护,改善人居环境,实现传统村落的可持 续发展”。
浅析昆明官渡古镇古建筑的保护规划策略
浅析昆明官渡古镇古建筑的保护规划策略摘要:从古至今,中国古代文化上下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在任何一个领悟方面都是博大精深的,无论是各种技术在全世界都是非常先进的,在农业种植上,在工具使用上都处于世界前列,同样,在造房技术上同样如此,保留至今的古建筑在我国非常多,很多建筑的结构样式,以及其做工的技术甚至已经超过了现代的造房技术,简单的说就是如今社会也是很难或者无法造出一些能和古代建筑相比较的木结构建筑的。
在我看来,古代建筑还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拥有着不可替代,不可或缺,无比的重要性,我们最为熟悉的古代建筑就是皇宫大殿了,身边的人也都大部分都认识以前的宫殿,同时宫殿建筑则是我国古代建筑文化中最经典的表现,也是最瑰丽的奇葩了。
关键词:古镇保护;设施现状;开发思考一、我国古建筑现状背景根据一些文献资料所统计,我国资料统计的现存的相对完整,比较完善的古代木结构建筑就有相当多了,在这八万多处中,其中主要以木质为主建造的古代建筑就占三分一分以上多了。
南北气候差异导致,我国古建筑集中分布在南北东西都是有差异的,在地域分布上,南方多于北方,这也是因为我国南方气候湿热,森林分布较为密集,木材获得方便,同时因为气候湿热,木质结构建筑容易通风透气,比较其他材质的建筑能有很好的生活表现。
黄河附近的北方地区有的木质古建筑又只是集中在古代皇宫所在地的山西、河南、北京等省份地区,源于我国古代各王朝皇宫布局主要集中于这些省份,在长江西南的南方地区的木结构古建筑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云南、贵州、南方湖南等省份。
在国家大量资料的分布显示来看,我国古建筑的开发保护使用过程中要面临许多问题,主要面临的是火灾风险、水体浸蚀风险、化学物质腐蚀,虫蛀风险及人为不小心的破坏风险等等。
下面分析面临的风险。
1.火灾风险火灾风险也就是木结构起火的危害,相比其他的一些风险比较突出,这是有一些原因的,与我国古建筑主要特点密不可分。
第一就是是我国古建筑材料主要是大量采用木质,木结构具有较高易燃性。
调查研究昆明老建筑风格与保护
课题:调查研究昆明老建筑的风格和保护小组长:欧艳组员:李喆、毕瑞、余晗、张航晨、李建娜、刘翰耀时间:7月20日—8月3日指导老师:曹艳老师调查研究昆明老建筑的风格和保护摘要:昆明的老建筑是老昆明人根据昆明的自然地理条件、人文风俗建造的民居。
它土生土长,反映了一个特定的地域、特定时期人们所具有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它产业于民众的生活,崇尚实用性和功能性,与民问习俗相结合,成为我们了解昆明历史和文化的场所。
然而近年来,随着一哄而起的旧城改造,老建筑的破坏已成为中国城市建设者最短见的城市行为,昆明的一些老建筑也遭受到永难修复的破坏。
历史的载体不是在教科书中,而是在有质感、有形体、有生命痕迹的城市里。
本文从昆明老建筑的历史、现状及改造背景、为什么要保护和怎样保护老建筑和传统民居、保护老建筑的难点等几个方面对关于现代城市建设中保护老建筑的问题做了一些思考。
一、昆明老建筑的历史、现状和改造背景昆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以今天的正义路、威远街为中心,建筑亭、台、寺庙,井然有序。
到了清代,昆明的街道以大青石条铺砌成,下有排水沟,纵横交错,排列有序。
当时著名的街道有三坊十八铺或二十四铺。
昆明周围有城墙,形成一个每边长度约一公里的正方形。
城门上有四层木结构的楼阁,共四层瓦顶。
东西南三面城墙都接郊区,其中南门外郊区最大,沿着通往蒙自和个旧的商业大道延伸一公里多。
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全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就有331项(包含一些老街区、老房子),这成为昆明历史文化的优势和特色所在。
由于这次的调研和考察,使我又仔细地看了一些昆明二三十年前的老照片,并寻访了几条老街。
稍微年长一点的老昆明人都清楚地记得当时昆明就是各种风格的老房子掩映下的一座古城。
有明清时期的“一颗印”、“走马转角楼”、金马碧鸡坊、近日楼东寺塔、西寺塔.......用万国建筑博物馆来形容昆明一点都不为过,它们点缀着昆明城,真正是美仑美奂,可以说是高贵、典雅、简约、实用。
乡村风貌提升调研报告
乡村风貌提升调研报告一、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乡村风貌的保护与提升逐渐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乡村不仅是自然环境的载体,也是历史文化的传承空间。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乡村风貌的现状,分析其提升需求,并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研目的1. 了解乡村自然环境、建筑风格、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现状。
2. 分析乡村风貌提升的需求和潜在问题。
3. 挖掘乡村风貌提升的成功案例。
4. 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和措施。
三、调研方法1. 文献研究:查阅相关政策文件、学术论文等资料。
2. 实地调查:通过访谈、问卷、拍照等方式收集数据。
3. 案例分析:对成功提升乡村风貌的案例进行深入剖析。
四、乡村现状分析1. 自然环境:乡村自然环境优美,但存在一定程度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
2. 建筑风格:传统建筑风格保存较好,但也存在部分现代建筑与传统风貌不协调的现象。
3. 历史文化:乡村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但传承力度不够,部分文化遗产面临消失的风险。
五、风貌提升需求评估1. 生态保护:加强生态修复,提升乡村生态环境质量。
2. 建筑风格统一:保持传统建筑风格,对不协调的现代建筑进行改造。
3. 历史文化传承: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增强乡村文化自信。
4. 公共设施完善:提升乡村公共设施水平,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六、成功案例研究通过对若干成功提升乡村风貌的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其成功经验,为其他乡村提供借鉴。
七、政策建议与措施1. 制定乡村风貌提升规划,明确目标与任务。
2. 加强生态保护,完善环境治理措施。
3. 保护传统建筑风格,统一乡村景观风貌。
4. 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
5. 完善公共设施建设,提升乡村居民生活品质。
6. 加强政策引导与资金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7.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对乡村风貌提升的认识与参与度。
传统村落空间格局特征与保护研究——以昆明市乐居村为例
传统村落保护与更新2021年11月第18卷总第408期传统村落空间格局特征与保护研究——以昆明市乐居村为例何孝凡,苟雨君,陈 桔(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云南昆明 650504)摘要:在当下历史遗产保护的浪潮中,形式各异的保护手法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导致传统村落的环境秩序急剧变化。
本研究通过对昆明市乐居村空间格局进行解读,对这一问题形成的复杂认识,结合罗杰•特兰西克(Roger Transick)提出的场所理论,研判传统村落在空间格局保护上存在的问题:①空间肌理破损;②村落风貌遗失;③村落文化消逝。
基于以上内容,从肌理织补、空间环境治理、软硬环境和谐、村落风貌建设、弹性留白等方面提出保护、优化传统村落空间格局的建议。
关键词:传统村落;空间格局;建筑肌理;乐居村[中图分类号]TU9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892/ki.csjz.2021.31.05Study on the Spatial Pattern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and Its Protection—— A Case of Leju Village in KunmingHe Xiaofan, Gou Yujun, Chen Ju(Faculty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unming Yunnan 650504, China)Abstract: In the current wave of historical heritage protection, different forms of protection techniques spring up, leading to a sharp change in the environmental order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Through the interpretation on the spatial pattern of Leju Village in Kunming, this paper forms a complex understanding on this problem. Combined with the theory of place put forward by Roger Transick, this paper studi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tection of the spatial pattern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①the loss of the spatial texture; ②the loss of the village style; ③ the disappearance of the village culture. Based on research above, it is proposed to optimize and protect the space pattern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from the aspects of texture weaving, space environment management, harmony of soft and hard environment, village style construction, and elastic whitening, and so on. Key words: traditional villages; spatial pattern; architectural texture; Leju Village 1引言当前我国乡村规划设计工作由于规划缺乏合理性、脱离实际、效仿城市盲目跟风、对传统文化的误读等,导致建设过程中出现许多缺乏活力、尺度失衡、空间失序等问题[1],闲置的河岸、残余的空地、孤立的邻里、无序的公园空间等形成了“消极空间”,不利于土地集约,难以满足居民对生活品质的追求[2],同时也易形成犯罪人员集聚的不安全场所。
传统村落特色建筑风貌保护传承探究
传统村落特⾊建筑风貌保护传承探究龙源期刊⽹ /doc/b35580817.html传统村落特⾊建筑风貌保护传承探究作者:⼑媛媛来源:《西部论丛》2019年第19期摘要:中国历史⽂化博⼤精深、渊源流传,是多个民族融合的国家。
传统村落是云南区域历史⽂化的中流砥柱,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化底蕴、⽣活智慧、历史记忆,但伴随着城镇化进程,但渐渐地⼈们忽视了对当代传统村落的保护和传统村落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
本论⽂在总结当前传统村落保护与传承发展体现的诸多问题的基础上,选取昆明市官渡古镇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
分析昆明市官渡古镇传统村落中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从⽽促进传统村落⽂化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官渡古镇传统村落传统⽂化⽂化内涵保护研究背景:“传统村落”是地区不可再⽣的⽂化遗产,原现代⼈的精神家园和⼼灵净⼟,传统村落是中国⽂化内容和精神的媒介,通过传统村落的研究,也许我们可更加理解与透视传统村落的传承与发展。
我们知道对于传统村落的研究分为⾮物质性和物质性。
在⾮物质性上,⾸先要探究的是传统村落的孕育。
从历史路线出发,在古代的商道、防线上,出于贸易、出于防御形成的物质中转站,是村落;有的是少数民族的混杂,因为不同的地区历史迁徙,汇聚于此,同时适应当地的⾃然风貌构成了这个村落;还有的是富甲⼀⽅的游⼦返乡,加上当地村儒共同构造了传统村落。
我们可以看出,传统村落的形成是离不开⼤的⼈⽂事件和⾃然条件的。
它反应出的是我们这个民族适应⾃然的“天⼈合⼀”和“顺势⽽为”。
同样我们可以看出⾃然环境和⾃然⽂化会让⼀个村落中的民族展现出多姿多彩的⽂化底蕴。
所以传统村落的研究对传统村落的发展,保护与传承有积极的作⽤。
本论⽂选取昆明市官渡古镇为选题背景,通过查阅资料、调研取证、现场采访等进⾏分析,进⼀步探索昆明官渡古镇传统村落传承与发展之路。
从传统村落保护与传承出发点进⼀步深⼊分析官渡古镇传统村落在政策落实中⾯临的现实困境和保护传承发展的思考。
传统村落建筑风貌的数字化保护方法研究
传统村落建筑风貌的数字化保护方法研究
梁静;汤茗喆
【期刊名称】《低温建筑技术》
【年(卷),期】2022(44)2
【摘要】以解决传统村落建筑风貌信息采集与管理难题、完善保护方法体系为目标,以基于多视角图像的三维重建与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为核心,制定传统村落数字化
保护的技术路线,并提出信息保护与管理、修复信息记录、场地预布置的保护方法。
该研究有助于提高信息记录的准确性与多类别信息间的关联性,完善保护体系与工
作流程。
【总页数】6页(P34-38)
【作者】梁静;汤茗喆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41.5
【相关文献】
1.传统村落环境格局、街巷空间及建筑风貌保护发展对策研究——以云南武定县万德村为例
2.传统村落环境格局、街巷空间及建筑风貌保护发展对策研究——以云
南武定县万德村为例3.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关中传统村落民居建筑风貌保护策略研究——以大寨村为例4.漳州南溪流域传统村落红砖建筑现状与修复保护方法研究5.传统村落民居建筑风貌特征与保护发展策略研究
——以隆盛庄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糯黑村民居建筑风貌与保护发展
糯黑村民居建筑风貌与保护发展发布时间:2021-10-18T07:09:47.975Z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5月15期作者:倪新月[导读] 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彝族聚居的重要地区,撒尼作为彝族特殊的分支,受撒尼文化、地理环境的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
倪新月昆明城市学院云南昆明 650106摘要: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彝族聚居的重要地区,撒尼作为彝族特殊的分支,受撒尼文化、地理环境的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
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糯黑村是一个典型的彝族撒尼村寨,本文以糯黑村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采取文献研究、半结构化访谈及实地调研等方法,对村落概况、村落整体风貌特征、撒尼民居风貌特征等进行深入了解,总结糯黑村保护与发展中面临的困境,并从村落发展和民居建筑保护两个层面提出发展策略,以期为类似的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彝族撒尼;传统村落;民居特征;策略;少数民族传统村落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人民重要的生产生活区域,蕴含着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是我国民族大融合的象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艺术价值及研究价值。
经其民族文化影响下形成的村落空间格局及建筑形态体现了我国多元的建筑文化,彰显了少数民族的地域性与民族性,故而对于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保护意义重大,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优化保护措施、更新发展策略也将是必然的。
一、糯黑村概况1.1区位条件糯黑村又名“石头寨”,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圭山镇西边,始建于清中期,曾是泸西至昆明的马帮古驿道。
糯黑村于2014年入选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国土面积为27.16km2,与穿镇而过的九石阿公路直连,距镇政府所在地4km,距县城32km,交通便利。
1.2地理环境糯黑村处于岩溶喀斯特地貌发育区,为石灰岩地貌,其海拔1985m,年平均气温13.40℃,附近的群山多为石山。
二、村落整体风貌特征2.1村落格局糯黑村作为典型的彝族撒尼传统村落,因势成居,整体布局以寨前水塘为中心呈现环形放射状,形成如今村落的主体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完成全部调查村镇的基础档案表136份 • 完成各县区代表性村镇的调查分报告21份
分析传统风貌村镇的价值特色及保 存现状,建立适用的价值评估体系
• 分析村镇的聚落类型、建筑特色及其他价值构成要素 • 建立适合于昆明市域传统风貌村镇的评价指标体系 • 建立适用于昆明市域传统风貌村镇的评级认定标准
从全域的角度,提出昆明市传统风 貌村镇整体保护管理和发展的建议
2、拥有一定历史文化要素遗存(物质层面)
• 该村镇选址与周边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共生,具有地域典型代表性; • 村镇整体保留着较完整的传统格局和较好的历史风貌;指村镇的功能构成、
空间布局、街巷体系特色鲜明,体现传统文化或符合传统生产和生活需要, 整体保存良好; • 村镇内的传统建筑集中连片分布; • 传统建筑在建筑风格、建筑形体、功能布局、空间组织,建筑材料、建造 工艺等各方面,能够体现本地区或本民族建筑文化的特色。 • 历史环境要素丰富,能够集中反映某一历史阶段历史时期的特色风貌;
演示顺序
1.设定基本条件 2.筛选调查对象 3.明确调查内容 4.重点村镇报告
1调 查 篇
2评 价 篇
3策 略 篇
1 调查篇设定基本条件
1、具有一定社会历史文化价值(非物质层面)
• 该村镇历史上曾是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或军事要地; • 曾经发生过重要的历史事件,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 其传统产业或历史上建设的重大工程对本地区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 • 是本地区少数民族代表性的文化集中地。
• 市域范围内有三台山、拱王山、梁王山三大山脉。河流、 湖泊众多,分别属于属金沙江(长江)、南盘江(珠江) 水系和元江(红河)水系。
• 昆明市域大部分地区为北亚热带气候;低热河谷为中亚 热带气候;山地为温带季风气候。
研究背景
• 背景二
• 滇池畔的昆明地区是古滇文化的 发源地,也是中原王朝统辖西南 边陲最早设立治所的地区,有着 2000多年建城历史,形成了发达 的城镇空间体系和驿路交通网络。
理论模式下调查村镇选定流程示意
西山区 团结街道办事处 章白村
西山区 碧鸡街道办事处 古莲村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 柯渡镇 丹桂村
1 调查篇筛选调查对象调查名单及过程
• 调查名单
• 初选调查名单274个,最终调查村镇136个。 • 各区县数量:西山区9个、呈贡区2个、五华区1
个、官渡区3个、阳宗海园区1个、嵩明县7个、 东川区11个、晋宁县23个、富民县15个、宜良县 13、石林彝族自治县9个、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 10、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15个、安宁市11个。
• 提出适合于昆明市传统风貌村镇的保护管理的策略 • 提出适合于昆明市传统风貌村镇的保护发展的建议
最终成果:昆明市传统风貌村镇调查及保护策略研究总报告
2013.10 中期汇报 评审意见
研究背景
• 背景一
• 昆明市域内地形地貌丰富,高山和平坝之 间,小气候复杂多变。传统村落为适应多 变的地形和气候,形成了多样的布局类型 和建筑特征。但通往这些村落的现状交通 十分不便
研究背景
• 背景三
• 少数民族众多。由于地形复杂,呈“大 杂居小聚集”的分布特征。其中,彝族 人口最多,集中分布于市域北部,各区 县也有零散分布;人口第二多的是苗族, 集中分布在嵩明县西部山区;再次是回 族,零散分布在市域各区县。
• 少数民族有着的语言、艺术和宗教信仰。 其村落的布局与民居建筑的特征都与其 民族的独特文化有紧密关联。
云南省昆明市域传统风貌村镇调查 及保护策略研究(终期汇报)
云南省昆明市规划局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汇报时间 2014年9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进程回顾
• 自2012年底至2014年9月,已经推进快2年; • 组织过两次历时较长的调查,共调研136个传统风貌村镇; • 期间,进行过初期沟通和中期汇报; • 目前,项目进入最终成果汇报阶段。
魏晋——昆明(晋宁)
云南行政中心变迁过程示意
唐宋——大理
元明清——昆明
• 传统村落分布其间,是这一体系 最末端的组成部分,承担多种不 可或缺的历史职能。
• 包括:日常生活生产物资供应型村落,古代 驿路、商路沿线服务型村落、古代采矿区周 边的聚落等类型。
清代昆明府周边的山水形胜及城镇布局
康熙《云南府志》
2012.12 初步沟通
2013.3
第一次调查
2013.10 中期汇报
2014.3
第二次调查
2014.9 终期汇报
前期准备 资料收集
意见汇总
第一次调查 远郊区县
成果总结
意见汇总
第二次调查 昆明、嵩明
基础资料总结 完成调查报告
最终成果
会议纪要——工作重点(目标成果)
• 重点(目标)
• 成果
通过调查,掌握昆明市域传统风貌 村镇的数量、分布,以及保存情况
职能地位 历史事件 传统产业 文化典型
村镇选址格局
村镇总体风貌
建筑整体分布 建筑单体价值 环境要素价值
1 调查篇筛选调查对象筛选方法
基本方法:理论结合实际
理论——依据方志舆图、既有研究成果、 申报文件,以及对卫星图片中村镇肌理判 读等方法,提出初选名单,再请地方工作 人员进行删选,形成调查名单。
实际——在调查过程中,很多村镇与前期 研究不符,或临时发现保存较好的村镇, 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修正和增补调查名单。
• 基本数据
• 规模(占地、人数) • 产业(主导、特色产业) • 人居环境现状(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等)
• 村镇特色
• 村落选址 • 总体格局 • 街巷肌理 • 建筑特色 • 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民俗活动
• 调查照片
• 彝族为本地土著民族,支系繁多,有自己的语言文 字、历法;音乐、舞蹈、漆绘、刺绣、银饰、雕刻 等艺术颇富民族特色。苗族最富特色的民族活动是 苗族山花节。回族是元代时随蒙古军队入滇。
研究背景——研究工作思路
思路
筛选重点 实地调查
制定标准 价值评估
分析问题 提出建议
1调 查 篇
2评 价 篇
3策 略 篇
• 调查过程
• 2013年初,第一次调查(远郊区县)
• 分南北两组,北组调查东川、禄劝、寻甸、富民五区县;南组 调查安宁、晋宁、宜良、石林四市县。
• 2014年初,第二次调查(市区和嵩明县)
• 昆明市西山、五华、呈贡、官渡四区及嵩明县。
1 调查篇明确调查内容村镇调查档案表
村镇调查档案表,包括三方面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