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对策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对策研究
摘要: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和个别采访等方式对桂林三高校259名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深入调研,总结了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关键词:大学生;党员;质量;对策
为进一步改进大学生党建工作,提高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笔者对桂林三高校259名大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进行了调研,以深入了解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实际状况,总结和反思近年来高校在提高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工作中的经验和不足,为更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实高效的对策提供决策依据。
一、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总体状况
笔者主要采取抽样调查、座谈会和个别采访等方式对桂林三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现状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分析。向三高校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发出《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调查问卷》270份,收回有效问卷25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5.9%。从本次调研结果看,近年来桂林三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的总体质量较好,调查中认为质量较低的仅占4.2%。具体表现为:
(一)大部分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对党的认同度较高
调研结果显示:85.8%的被调查者是因为认同党的宗旨才申请入党的,只有14.2的人选择“随大流”或“其他”;100%的人认为自己身边的党员在学习、工作或生活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模范带头作用,1/3的人认为党员在班风学风建设中的作用很大。
(二)大部分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对党员发展程序的满意度较高100%的被调查者都对高校党员发展的基本程序了解较多,其中37.5%的人非常了解,这部分人中以党员居多;91.5%的人认为大学生党员“发展流程有序”;95.8%的人认为党支部对大学生党员发展情况经过了公示,且对反映上来的情况进行了认真核查。
(三)大部分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对党支部的信任度较高
70%以上的被调查者经常参加高校的党支部活动,62.5%的人认为周围学生党员参加党支部活动的态度比较积极。在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上,83.3%的人认为党支部坚持了党员发展标准,基本上做到了公开、公正、公平。
二、影响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问题
与此同时,本次调研中也反映出一些值得密切关注和发人深省的问题,而且某些问题还表现得比较突出,亟待采取有效对策加以解决。
(一)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理想信念不够坚定
在召开座谈会和个别采访时发现不少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
谈起理论来头头是道,但当问到“怎样在实践中贯彻党的指导思想”、“如何为人民服务”的问题时就讲不出所以然来。在问卷调查中发现半数以上的人认为预备党员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集体的事态度消极,做事原则性不强,对同学中的不良现象不劝阻、不教育,甚至自己还沾染一些不良现象,在关键时刻不能挺身而出”,理想信念没有化为实际行动。
(二)某些党员发展制度缺乏创新,实施效果不够好
调查数据显示:只有不到半数的人认为团组织推优“比较公平”;
54.2%的人认为党校“培训形式单一”;只有4.2%的人是通过培养联系人了解党员发展程序的,50%的人认为培养联系人与入党积极分子联系较少是高校党员发展工作不严格的主要表现;41.7%的人认为党支部“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不充分”,有16.7%的人认为在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民主渠道不畅通”。
(三)缺乏社会实践锻炼,模范带头作用不明显
在调查中发现,70.8%的人认为目前影响学生党员整体形象的主要因素是“实践能力差”或“服务意识差”;有66.7%的人认为身边的党员作用发挥得一般,这就意味着有不少党员尚未发挥出应有的模范带头作用或作用不明显。
调查发现的问题是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问题的
缩影。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势必严重影响大学生党员发展的质量,弱化高校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针对目前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高校党务工作者应高度重视,深刻反思我们的大学生党建工作,积极行动起来,采取具有创新性的对策,着力提高大学生党员质量,这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各高校党组织面临的重大课题。
三、提高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对策
(一)理论联系实际,实施理想信念教育
在大学生中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保证大
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关键环节。而理论联系实际,实施理想信念教育是解决此问题的有效对策。而实施理想信念教育的重点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引导他们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筑大学生的精神支柱,逐步使其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感性和理性两方面树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理想信念。
具体办法是:从大学生入学到毕业,依据普通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正式党员等不同阶段的情况,针对学生思想、学习、行为等方面的问题,以学习党的基本理论为主导,以课堂学习和实践锻炼为载体,以二者有机结合为有效方式贯彻到全部的培养教育过程。只有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切身感到党的理论“有用、管用”,学生才会自觉地学习和运用这些理论,进而坚定理想信念。与此同时,各阶段都要进行严格考核,如实记录培养对象的思想、学习和能力的变化,建立档案,进行跟踪培养,以便将其表现作为发展的重要依据,为提高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二)创新党员发展制度,实施全程质量管理
质量是大学生党员发展的生命,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是质量的保证。而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不断创新,否则僵化的制度难以适应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新形势、新变化。只有不断创新党员发展制度,把握好各个环节,才能对党员发展实施全程质量管理。
1.改革党校培训制度。培训形式要灵活多样,改变单一理论培训的枯燥乏味,增加实践考核在党校考试中的比重。可采取公益服务、参观考察、知识竞答、时事分析、主题征文、校园网络、广播电视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培训形式,增强吸引力,不断提高入党积极分子和新党员的理论素养,提高其政治敏锐性和辨别力,逐渐端正其入党动机。
2.健全培养联系人定期汇报制度。从调研结果看,不少高校在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中,虽然确定了培养联系人,但其作用发挥得不够,大多流于形式。健全培养联系人定期汇报制度可促使培养联系人加强与培养对象的联系,全面考察其优缺点,不至于在支部大会上“不提或极少提其缺点”。
3.完善入党答辩制度。入党答辩制度包括发展对象预审答辩制和接收新党员答辩制。其主要做法是在预备党员入党前由党支部委员组织,党内外人员共同参与,以答辩的形式,对预备党员的入党动机、入党条件等进行全面考核,广大师生公开监督,而后将答辩结果作为能否进入后续入党环节的依据。这是在党员发展中畅通民主渠道、征求群众意见、增强考察结论可信度、促使发展对象自觉提高素质的有效途径[1]。但在答辩准备工作中要做好思想动员,讲清实行公开答辩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充分调动广大党员、积极分子和普通同学的积极性,答辩流程尽量简化,答辩后做好总结,使答辩真正起作用,不致流于形式。
4.创新入党公示制度。入党公示制度是发扬民主,接受监督,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