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九十年代小说
《九十年代小说》课件
九十年代小说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人物形象,通过对人物命 运的刻画,深入挖掘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九十年代小说的社会价值
社会批判
九十年代小说对当时的社会现象进行 了深刻的批判,揭示了社会不公、腐 败等问题,引发了人们对社会现实的 思考。
文化传承
九十年代小说在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传统文 化的挖掘和反思,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和进步。
代表作品
特点
这些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 性的复杂,语言风格独特,受到读者 喜爱。
贾平凹的《废都》、余华的《活着》 、王朔的《爱你就像爱生命》等。
九十年代小说的繁荣
繁荣表现
九十年代小说呈现出百花齐放的 局面,各种题材和风格的作品涌
现。
代表作品
苏童的《红粉》、阿城的《棋王》 、刘震云的《手机》等。
九十年代小说对当
05
代文学的影响
九十年代小说对当代文学的启示
启示一
文学应关注现实,反映时代变迁。
启示二
文学创作应注重个体经验和内心世界的表达。
启示三
文学应追求创新和突破,不断探索新的表现形式 和手法。
九十年代小说对当代文学的推动
推动一
九十年代小说促进了当代文学的多元化发展。
推动二
九十年代小说推动了当代文学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白鹿原》
总结词
展现中国北方农村传统社会结构和生 活方式的史诗性作品
详细描述
陈忠实的《白鹿原》通过对白鹿原上 两个家族的几代人的命运变迁的描绘 ,反映了中国北方农村在历史变迁中 的社会矛盾和传统文化的影响。
《平凡的世界》
总结词
展现中国农村改革和普通人奋斗历程的现实主义小说
新写实小说
这天晚上吃饭,老婆用微波炉烤了半只鸡,又让 小林喝了一瓶啤酒。啤酒喝下小林头有些发晕满 身变大。这时小林对老婆说,其实这世界上的事 情也很简单,只要弄明白一个道理,按道理办事, 生活就像流水,一天天过下去,也蛮舒服。这天 夜里,他睡得很死,半夜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 睡觉,上边盖着一堆鸡毛,下边铺着许多人掉下 的皮屑,柔软舒服,度年如日。又梦见黑压压无 边无际人群向前涌动,又变成一队队祈雨的蚂蚁。
他们吧!”
三、艺术特征(重点)
创作特征概括:
陈晓明 观点, 教材第 178页
陈骏涛: 生活原生 态,人物 深层意识, 叙述态度 变化。
王干:还原 生活本相 , 从情感的零 度开始写作, 作家与读者 的共同作业。
季红真:个体人 生现实境域视角, 注重人性深度, 回归故事,消解 性格。
(一)关注人类生存本相
二、女性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强烈的无处 (一)女人也是人(五四至80年代) 不在的性别 意识
忽视性别差异, 女性人物雄化
(二)女人就是女人(90年代)
以女性性别身份为荣成为写作时尚
(三)女人和个人相互支撑(世纪之交)
女人比男人更具有个人性
三、“新女性小说”两种不同的创作倾向:
(教材第 181—183 页)
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品,它还原生活本原,以
“生活流”的叙事为我们展现了小林的琐
碎家庭生活。买豆腐、换单位、辞保姆、
买“爱国菜”、卖板鸭、上班、入托、偷
水等等等等,一件件鸡毛蒜皮的事情反映出
社会普遍的混世哲学。
《一地鸡毛》所论的混世哲学,其实是一种 吃人哲学。反复阅读,我们就会发现现代都 市生活给人们带来的无奈。人们像蚂蚁一 样,过着庸常的生活,在庸常的生活中堕落麻 木。“哀莫大于心死”,可是,文本在无奈中 却没有透露出悲哀。这样的生存状态和心 死有什么两样。小说的混世哲学是怎样蚕 食人的精神的呢?
繁花故事简介内容
繁花故事简介内容
以下是关于繁花故事简介的内容。
《繁花》是一部中国现代都市小说,作者是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金宇澄。
该书通过讲述一群生活在上海市井的人们,展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到新世纪初上海城市的变迁、人际关系和市民生活的画卷。
故事主要围绕着主人公阿宝、沪生、小毛等人的生活展开。
他们经历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时代变迁,面临着各种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道德沦丧、婚姻出轨等。
然而,他们在困境中依然努力寻求生活的真谛,守护着人性的光辉。
《繁花》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丰富的市井风情,赢得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
这部作品不仅展示了上海这座城市的繁华与衰落,更深刻地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和人们的精神风貌。
。
18.九十年代小说
就在他们对生活满是憧憬的时候,更大的变故随之
而来。农民运动失败,黑娃出逃,打破了田小娥原
本平静、幸福的生活,开始了她的最为悲惨的人生
命 ,任人宰割。她求鹿子霖救黑娃,却遭鹿子霖哄骗
运 ,迫使以肉体相报,不仅心灵上遭到了侮辱,身体 的 上也遭到残害。后来她又被鹿子霖利用成为白、鹿 转 折 两家明争暗斗报复的工具,导致了白孝文的堕落和
作者简介
陈忠实其人
陈忠实(1942-),出生于西安市东郊灞 桥区西蒋村,1962年毕业于西安市第34中, 担任过农村中小学教师。1965年开始创作, 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2年成为陕西 作协的专业作家,后任陕西省作协主席。文革 后发表中篇小说9部,短篇小说80余篇,屡获 多项文学奖。1993年6月北京人民出版社印 行的50万字的《白鹿原》,获得第四届矛盾 文学奖,4个月之内,销行6版40万册,成为 90年代最引人瞩目的长篇小说。
朱先生
朱先生是旧式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他满腹经纶, 刚正不阿,也乐天知命,旁人纷纷投共投国,他只 想修县志以赠后人,晚年更是仙风道骨,能窥天机。 他一生以做学问为生,以做学问为荣,安贫乐道, 却不是归隐山林的修士,在日本鬼子入侵中华大地 时他也能拍案而起,愤而反抗;时势平静之后,又 再埋首书堆,以绵薄之力为一片土地一方人记录风 土人情,无欲无求,不争不斗。朱先生是最令人敬 佩的人物,他不为五斗米而折腰,威武不能屈,富 贵不能淫。
。
而就在此时黑娃 的出现唤醒了田小娥这座沉睡 的火山。两人不顾一切的走到一起,此时田小娥 被压抑的情感被彻底的释放,在妥协中开始了命 绝 运的抗争。然而这一切是不被允许的,所以小娥 处 遭休、黑娃被辞,田秀才因觉得女儿败坏门风, 逢 将她扫地出门。这时黑娃上门求亲,顺顺利利的 生 娶了田小娥,一切看似这么顺其自然,对于田小 的 娥来说可谓是绝处逢生,然而命运就是会如此, 反 造化弄人,岂会料到日后命运更是不堪。 抗
九十年代文学作品
九十年代文学作品一级标题:九十年代文学作品的背景在九十年代,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经济改革的推进、市场经济的兴起、社会转型的加速,都对人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同时,互联网的普及、外国文化的渗透,也给中国的文学创作带来了新的影响。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九十年代的文学作品展现出独特的风貌和特点。
二级标题:社会变革与九十年代文学作品三级标题:对家庭和婚姻的思考九十年代文学作品对家庭和婚姻的思考呈现出多样化的观点。
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家庭结构和传统价值观发生了变化,家庭问题成为文学创作的焦点之一。
九十年代的文学作品中出现了许多对传统婚姻模式的质疑和反思。
作家们开始关注个体的情感需求和自由选择的权利。
他们以深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婚姻中的矛盾、不合理和束缚,并试图呼吁人们摆脱传统观念的禁锢,追求真实的幸福。
三级标题:对城市生活的描绘九十年代是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的时期,文学作品中对城市生活的描绘成为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
在这些文学作品中,城市被描述为现代都市化进程中的缩影。
作家们通过对城市景观、人物命运以及社会关系的描写,展示了城市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他们同时也表达了对快速城市化所带来的问题和副作用的关切,关注社会底层人群的生存状态和心理困境。
三级标题:对个体命运的呈现在九十年代,中国社会的沧桑变革使得个体命运的变迁成为作家们关注的核心主题之一。
他们试图通过对个体命运的呈现来反映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不公。
文学作品中,作家们以生动的笔触刻画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
这些人物或是为了追求自由而艰难挣扎,或是在社会变革中被边缘化,或是为了自己的梦想孤军奋战。
他们的命运成为了整个社会变革的缩影,引起了人们对社会公平与正义的思考。
二级标题:九十年代文学作品的创作风格三级标题:真实主义的复兴九十年代文学作品的一个明显特点是真实主义的复兴。
作家们试图通过真实地刻画社会生活并揭示社会问题,来重新描述自己对时代的理解和思考。
当代社会中的家庭伦理问题——《平凡的世界》感悟
当代社会中的家庭伦理问题——《平凡的世界》感悟《平凡的世界》是由中国作家路遥创作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一部长篇小说,该作品以寻求家庭伦理解决之道为主题,通过生动的人物形象描绘了当代社会中家庭伦理问题的严峻现实。
本文将通过分析小说中的情节和主要人物,探讨当代社会中的家庭伦理问题,并思考如何从中汲取智慧。
首先,小说通过展现主人公孙少平的家庭生活,反映了当代社会中家庭伦理问题的普遍性。
孙少平来自一个贫苦的农村家庭,父亲在他年幼时因为一场冤案被错判入狱。
这个家庭因为贫困和父亲的不在而面临生活的困境,孙少平的母亲更是不断奔波于村里的各种工作中。
在这样的环境下,孙少平对父母的缺失感和无助感逐渐增强,也逐渐迷失了自己的方向。
其次,小说中刻画的各类家庭伦理问题围绕着三个主要家庭展开。
其中,孙少平的姐姐孙少安和他的妻子冯丽丽的家庭问题尤为突出。
冯丽丽为了生活改嫁了一个富有的农村商人,然而她在婚后却遭受了丈夫家庭暴力和婆婆的欺负。
这种家庭不和谐的局面,使得冯丽丽的幸福感和家庭安定感完全被剥夺了。
与此同时,孙少安也因为一夜之间失去了工作和家庭,面临着重大的生活困境。
这些家庭问题的发生,揭示了当代社会中家庭伦理问题的普遍性和尖锐性。
小说还通过刻画主人公孙少平与刘小曼之间的爱情故事,深入探讨了家庭伦理问题中的性别问题。
孙少平在与刘小曼的相处中渐渐发现了传统家庭伦理观念对于女性的束缚和压迫。
刘小曼虽然才华横溢,但由于她是一个女性,她的才能无法在家庭中得到充分的发展,这让孙少平产生了对传统性别观念的怀疑。
这一点从小说中孙少平对于刘小曼的关心和尊重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对于当代社会中家庭伦理问题的解决,小说也提供了一些重要思考。
首先,小说通过主人公孙少平的奋斗和努力,强调了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支持和包容的重要性。
在孙少平遇到各种困境时,家人的支持和鼓励成为他坚持向前的动力。
这也启示我们,在面对家庭伦理问题时,家庭成员之间的默契和沟通是至关重要的。
悲悯与救赎——简论余华九十年代的三部长篇小说
悲悯与救赎——简论余华九十年代的三部长篇小说静宁考生:王淑梅[文献综述]作为一位先锋浪潮中的风云人物,80年代中后期步入文坛的余华似乎从一开始便赢得了评论界的广泛关注。
这种关注的热情并未随着90年代初先锋的式微而有所减弱。
相反,以《活着》为标志的余华小说的整体变异,又使转型成为一个话题而为评论界所津津乐道。
尽管自1995年的《许三观卖血记》以来,余华小说经历了近十年的创作停滞,但在此期间,余华却因其小说在海外的发行,并屡获国际大奖而名声大噪,由此而激发评论界一股余华研究热潮。
综观整个余华的评论史,近十年的创作停滞并未削减评论界的研究热情,相反,创作与评论的非同步性,使得一个整体的余华得以完整地显现,并为研究者的深入思考创造契机。
这也是1996年以来余华研究开始摆脱早期印象式,作品点评式评论倾向,而进入多角度的学术性研究阶段的重要原因。
总的看来,近十年的研究大体上是从作家思想,作品主题,形式研究,形象分析以及比较研究五方面展开的。
与余华《在细雨中呼喊》、《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三部长篇小说相关的研究成果主要有:陈晓明《胜过父法:绝望的心理自传——评余华〈呼喊与细雨〉》,郜元宝《余华创作中的苦难意识》,何鲤《论余华的叙事循环》,吴义勤《告别“虚伪的形式”》,夏中义、富华《苦难中的温情与温情地受难》,张清华《文学的减法——论余华》,洪治纲《悲悯的力量》等。
[关键词]苦难悲悯救赎九十年代以来,余华创作的《在细雨中呼喊》、《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三部长篇小说,充分显示了作者小说风格的形成和成熟。
在主题上也与其八十年代的作品有较为明显的变化:从先前的哲学化命运思考向情感化生命体恤的转变,从冷静的理性立场向感性的人道立场的转变。
因此,在这三部长篇小说中,以往的暴力主题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悲悯与救赎主题,而这种充满人道主义色彩的悲悯情怀的确立,主要源于余华对苦难的特殊关注。
一、《细雨中呼喊》:以回忆缓解苦难在《细雨中呼喊》这篇小说中,余华一改以前那种暴戾、血腥的话语特征,节奏变得舒缓、忧伤起来,如同题目中的两个意象——“细雨”和“呼喊”,前者是温和的,后者是尖锐的。
文本的快乐——后结构主义视角下的九十年代中国小说
文本的快乐——后结构主义视角下的九十年代中国小说【内容提要】本文试图以罗兰·巴特“快乐文本/极乐文本”的后结构主义理论作为视角,切入九十年代中国小说的话语范畴,以部分当时的文坛热点小说如“新写实小说”、清代毓历史小说、《废都》、《上海宝贝》、《图画》等为例,析离出九十年代三类典型的“快乐文本”小说,即“怡然自得”的小说、“愈堕落,愈快乐”的小说、“沉醉的快乐”的小说——对它们进行文学解构,揭开喧器的外表之下有限的话语结构和软弱的精神基质,努力分析了它们的来龙云脉、现实处境和不同的文学价值,并把他们同九十年代为数不多的“极乐文本”小说予以比较,最后得出结论:在影视等科技文化消费品日甚一日的当代,只有积极开拓人类内在精神价值的“极乐文本”才是纯文本文学之出路。
【关键词】快乐文本极乐文本既有文化框架双重妥协导言福科曾经说,任何历史都是一种话语方式对其他可能存在的话语方式的遮蔽[1]。
文学史也不该例外——即使不捏造史科,对“真实”史料的选取也足以对其他的史料造成遮蔽;而一种表述方式显然会对另一种表述方式造成遮蔽——所以,虽然我的表述也许并不比各大名家的更出色,但也算是一种不同的视角吧。
在这里,我借用了法国先哲罗兰·巴特[2]的一对后结构主义概念:快乐文本/极乐文本。
在《文本的快乐》一书中,巴特设想有两种阅读文本时的愉悦感——快乐和极乐。
这两种愉悦感既同读者阅读经验,也同文本的状况有关,他说:“快乐的文本就是那种符合、满足、准许欣快的文本;是来自文化并和文化没有决裂的文本,和舒适的阅读实践相联系的文本。
极乐的文本是把一种失落强加于人的文本,它使读者感到不舒服(可能达到某种厌烦的程度),扰乱读者历史的、心理的各种假设,破坏它的趣味、价值观、记忆等等的一贯性,结读者和语言的关系造成危机。
”[3]我们可以这样归纳:1、“快乐”是阅读感受与读者所处的文化之间融洽的状态,读者不会在阅读中经受某种阅读习惯上、情感上、思想上的煎熬,而是轻松地完成阅读,并感受到一般能够感受到的情感;2、反之,“快乐”是阅读时读者会感到煎熬的,但也正是这种痛苦的经历,可以使读者对自己所处的既有文化及其生存状态有更深的体悟,在痛苦之后归于沉静,有一种新生的“快乐”。
重述、戏说与怀旧:20世纪90年代的流行历史小说与大众文化的历史想象
重述、戏说与怀旧:20世纪90年代的流行历史小说与大众文化的历史想象赵秋阳【摘要】历史与怀旧小说是20世纪90年代流行小说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类别:一是重述的历史,以二月河、唐明浩和以《还珠格格》等为代表的戏说历史;二是以上海怀旧类小说,使小资情调渐成时代风尚;三是知青怀旧类小说,使曾经被叙述为苦难的历史成为审美对象.历史小说的流行,是90年代多元文化语境的结果,也是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文化显现.【期刊名称】《绵阳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37)004【总页数】6页(P104-109)【关键词】历史小说;流行小说;大众文化;戏说历史;重述历史;怀旧【作者】赵秋阳【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四川成都 61006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4一、重述的历史:帝王将相重新登台20世纪90年代(以下简写为90年代)是一个丰富多元的时代,没有哪一种潮流能够做到“一家独大”,即使是在性话语最盛的90年代末期,也没有某一种话语方式能够成为主流。
90年代是一个多主流话语的时代,特别是在流行小说领域,多种话语方式颉颃互竞,共同建构了90年代的流行文化形态。
历史怀旧话语是其中重要的一维,这类小说的流行,使90年代流行文化向深度沉潜。
从20世纪80年代(以下简写为80年代)后期开始,二月河陆续推出他的“帝王系列”历史小说《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
起初几年,这几部小说并未大量流行,但随着整套小说陆续出齐,加上这些小说被陆续拍摄成电视连续剧扩大了影响,二月河便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字,而历史剧、古装剧也成为90年代电视剧市场的突出亮点。
帝王系列小说大气磅礴,篇幅巨大,历史与虚构交错,既尊重历史事实,又强调可读性,很好地照顾了正史与野史、真实与虚构的关系。
专攻清史的历史学家杨启樵评价《雍正皇帝》时说:“著作颇读了一些清史资料,以文学笔触阐明历史,显得有根有据,并非杜撰。
第九章.新潮小说——八九十年代小说
洪峰是这一时期“先锋派小说”的另一个重镇。 1986年发表的《奔丧》描写了面对死亡时人们 复杂的心理,从深层意识的角度对人性进行细 致入微的体察,由此达到对生命与死亡的全新 认识,其文化和哲学意味十分明显。其创作主 题为“借纸笔以悟死生,以看清人 的处境,以不断追问那个俗而又 俗却万古难灭的问题——生之意 义”。另有如《瀚海》和《极地之 侧》等。
3.发展期(20世纪90年代)
1989年前后,随着新时期文学的某种转变,先锋 小说的本体形态也随之转化,先锋小说阵营在此 时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分化。其中,一些作家继续 把文本实验作为自己创作的主要兴趣和旨归,另 一些作家则对自己的创作观念进行了一定调整, 更多的注意文本所要面对的现实生活,使得他们 的创作具有了更加开放的状态和开阔的视野。
余华的创作
余华在80年代中、后期的小说创作是当时先锋派小说 的高峰之一,至90年代,余华在长篇小说领域为先锋小 说的发展贡献尤巨。从《呼喊与细雨》、《活着》到 《许三观卖血记》,他在小说艺术上的探索逐步深入与 推进,小说形式也逐渐走向成熟。 此时,余华的作品已经与此前的先 锋派作品有了很大的不同,不再专 注于形式实验,而是将重心转向了 对现实人生的深沉与博大的思考。
2.新历史主义长篇小说
八九十年代重要的新历史主义长篇小说主要有格非的 《敌人》、《边缘》,苏童的《米》、《城北地带》、 《我的帝王生涯》,叶兆言的《花影》、《1937年的爱 情》,以及由苏童、格非、北村、赵玫、须兰五人同时 创作的同题小说《武则天》等。 这些长篇小说以较大的规模和更加深入的视角,致力于 探究历史的“真相”和人物在具体的历史情境中的命运, 体现了作家们对人性和人类存在境遇的重新思考与进行 文本化归纳的倾向,即“将纵向历史共时化,把历史压 缩抽取为文化、人性与生存的内容”。 通过特定的历史情境表现民族的传统文化与人性的丰富 内涵,这是80年代中、后期新历史主义小说大体一致的 倾向。表现在这些小说中的历史是小说家们某种“历史 想像”的产物,他们也在这种“想像历史”的活动中努 力表达着自己所理解的真实的历史。
九十年代初中语文课本的经典回忆
3、背影:作者朱自清。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回忆的是1917年父亲送作者去北平读书的往事。
4、短文两篇:《散步》作者:莫怀戚。选自1985年8月2日《中国青年报》。
《金黄的大斗笠》作者:高风。选自1986年6月1日《南京日报》。
15、记一辆纺车:作者吴伯萧。
16、我的小桃树:作者贾平凹。
17、散文两篇《成功的秘诀》作者茨威格;《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作者莫泊桑。
18、短文三则:《爱莲说》作者周敦颐,《陋室铭》作者刘禹锡《伤仲永》作者王安石
19、怀疑与学问:作者顾颉刚。
20、短论两则:《论<基本属实>》《偃旗息鼓和圆满结束》
21、发问的精神:作者启凡
33、古代诗歌五首:《敕勒川》,《石壕吏》,《秋浦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钱塘湖春行》。
初中语文课本第三册
第三册
1、中国石拱桥:作者茅以升。
2、北京立交桥:作者刘宗明。
3、短文两篇:《吴门桥》作者碧野。《母亲架设的桥》作者水上勉。
4、巴黎的桥:作者张祝基。作者时任人民日报驻法国记者。
5、短文两篇:死海不死。《统筹方法》作者华罗庚。
1、我的老师:作者魏巍。写于1956年9月,是作者应《教师报》之约而写的。
2、挺进报:作者罗广斌等。节选自人物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
3、山的那一边:作者陆芸芸。陆芸芸是著名编剧陆柱国的女儿,记者。作品散文集《兔子长大以后》。本文节选自1988年12月2日《人民日报》。
4、刘胡兰慷慨就义:是一篇新闻稿。出自新华社晋绥一九四七年二月七日电。
29、天上的街市:作者郭沫若。选自《郭沫若选集》。本文是作家1921年10月创作的一首现代诗。
成长如蜕——九十年代成长小说研究的开题报告
成长如蜕——九十年代成长小说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九十年代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文艺作品,其中包括许多经典的成长小说。
这些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个成长故事,通过描述主人公的成长过程,揭示了一个个社会问题和人生哲理。
这些小说在当时取得了极大的反响和影响力,成为了九十年代文学的一部分。
然而,至今这些小说还没有得到系统的研究和探讨,因此,对九十年代成长小说进行研究和分析,比较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通过对九十年代成长小说的研究和分析,一方面可以探讨当时社会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状态,另一方面可以揭示小说家的人生观、艺术观和思想倾向。
具体地说,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1.探讨九十年代中国文学的发展变化,以及文学与社会的关系。
2.研究九十年代成长小说的艺术特点和风格,分析它们的叙事手法和表现方法。
3.通过研究主人公的成长过程,揭示小说家对社会问题和人生哲理的关注和思考,分析他们的文化和价值观。
4.研究这些小说的影响力和意义,在当时和今日的文学史上的地位。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本文拟采用文献研究、归纳分析等方法,对九十年代成长小说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探讨,具体步骤如下:1.确定研究对象:选择若干九十年代具有典型意义的成长小说作为研究对象,包括但不限于:《红楼梦》、《兄弟》、《平凡的世界》、《人生》、《南方有乔木》、《活着》等。
2.收集文献资料:通过图书馆查询、网络检索、内容分析等方法,收集相关的研究文献和资料,进行深入的阅读和分析。
3.论文结构设计:以研究对象作为主要线索,设计论文结构,确定研究方法和思路。
4.细化论文章节:按照论文结构,细化各个章节的内容,考虑论文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5.撰写论文:在对文献资料和研究对象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论文撰写,做到论证严密、推理清晰、观点明确。
四、论文预期成果本文旨在系统研究和探讨九十年代成长小说的艺术特点和社会意义,具体预期成果如下:1.揭示九十年代中国文学的主要特点和发展变化。
九十年代最有影响力的十部作品
九十年代最有影响力的十部作品由上海市作协和《文汇报》联合发起组织的全国百名评论家推荐90年代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作品活动,已推选出最有影响力的十部作品,现分别给予点评。
《长恨歌》(王安忆著) 张志忠:上海市民精神的镂刻,小说叙述方式的试验何镇邦:9 0年代长篇小说“婉约派”代表作吴秉杰:生活哲学与从弱者出发的历史意识李星:人性深刻内涵的哀婉叙述扬杨:开启了当代都市怀旧小说的先河施战军:上海里弄的佳人故事《白鹿原》(陈忠实著) 王纪人:史诗式作品张志忠:对民族文化与现代历史的独到思考李星:传统农业家族最完备的文本何镇邦:代表着现实主义艺术的一个高度《马桥词典》(韩少功著) 吴秉杰:历史与意识形态的双重探索贺绍俊:对民间文化的语言性开拓邹平:独到的叙事视角和语言王鸿生:对方言的存在性呈现马以鑫:人物与历史的独特表现《许三观卖血记》(余华著) 王纪人:向通俗靠扰的先锋文学洪治钢:以迅速、质朴、温情的方式表绝望潘凯雄:温馨地直面苦难,耐人寻味张志忠:在单纯与反复的叙述中展示民众的善良与牺牲《九月寓言》(张炜著) 邹平:对城市化进程的现代寓言洪治纲:诗性的残酷,但又不绝望魏心宏:用传统文化救中国的立场与众不同《心灵史》(张承志著) 樊星:优秀的理想主义之作贺绍俊:偏激的却是反抗世俗的悲悯之心《文化苦旅》(余秋雨著) 张志忠:学者眼光、历史情怀、文学品位毛时安:一本书使一个人成为商业品牌《活着》(余华著) 李星:深刻体味中国老百姓的生存状况邹平:最富有悲悯的人道关怀精神《我与地坛》(史铁生著) 毛时安: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务虚笔记》(史铁生著) 贺绍俊:具有个性的内心沉思樊星:优秀的哲理小说王鸿生:以个人之思承担了历史《许三观卖血记》(余华著) 王纪人:向通俗靠扰的先锋文学洪治钢:以迅速、质朴、温情的方式表绝望潘凯雄:温馨地直面苦难,耐人寻味张志忠:在单纯与反复的叙述中展示民众的善良与牺牲许三观卖血记》(余华著) 王纪人:向通俗靠扰的先锋文学洪治钢:以迅速、质朴、温情的方式表绝望潘凯雄:温馨地直面苦难,耐人寻味张志忠:在单纯与反复的叙述中展示民众的善良与牺牲《活着》(余华著) 李星:深刻体味中国老百姓的生存状况邹平:最富有悲悯的人道关怀精神。
怀旧九十年代:当年流传很广的十本通俗小说,至今念念不忘
怀旧九十年代:当年流传很广的十本通俗小说,至今念念不忘时间到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国的出版业呈现出雨后春笋般的发展势头,尤其是通俗小说得到了报复式的普及,武侠、言情、侦探等等小说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今天,对九十年代流传很广的通俗小说予以回顾,聊以为对当年的怀旧,并对那些念念不忘的小说一诉相思之苦。
第一种:玉娇龙玉娇龙原本是旧派武侠小说作家王度庐所作的武侠小说《卧虎藏龙》的女主人公,大约是八十年代,一个叫聂云岚的人改写了这部小说,并且以玉娇龙为书名。
《玉娇龙》这部小说最开始发表于湖北的《今古传奇》杂志,发表之后引发了极大地轰动,可以说这一本书将《今古传奇》这个杂志推上了发行量的巅峰。
这部《玉娇龙》主要讲述了九门提督之女玉娇龙与武林盗贼罗小虎之间的恩恩怨怨,颇具可读性,所以一经出版就得到了风行一时。
这本小说还曾经在电台上播出过,听众的反响也极为强烈。
第二种:津门大侠霍元甲这同样是一本在电台上播送过的武林传奇小说,作者是冯育楠。
这部小说与电视剧《大侠霍元甲》有着极大的不同,相对而言纪实式的描写更多,武林传奇的色彩有所减弱,但是在当年还是赢得了听众和读者的欢迎。
当年由于电视剧的影响,非常认真地看这本书,打算找出赵倩男和陈真,事实是,这本书里没有这两个电视剧中的人物。
总体上这本书似乎有跟风之嫌,因为电视剧《大侠霍元甲》大火,这本书也随之推出,从另一个角度向读者普及了一下精武英雄霍元甲的经历。
第三种:燕子李三传奇这本小说后来改编成了电视剧,作者是与冯育楠同在天津的作家柳溪。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通俗小说普及力度之大超乎想象,尤其是武侠小说通过各种渠道流入市场,柳溪大约是见猎心喜,也转身投入到这本小说的创作之中。
这本小说的文笔非常不错,情节也很曲折动人,不过与当时正宗的武侠小说相比,还是缺少变化,缺少大的突破。
燕子李三的故事版本很多,这一版相对平实,但当年的受欢迎程度却不弱。
第四种:白衣侠女电影图片《白衣侠女》是辽宁作家王占军的作品,据网上评价他是打破武侠小说创作“沉寂”的“先驱者”。
第十三章九十年代小说
2、现实主义冲击波小说的特点与局限 ①这类小说表现最多的是国有企业生存的艰难。而国有企 业的艰难最突出的表现在企业工人的生存窘迫上,而其 中最尖锐的就是企业工人的失业下岗问题。 ②在表现国有企业世纪末艰难的同时,一些作家试图找到 解决或克服这种艰难的办法,并且不无天真地在作品中 开出自己的药方:“分享艰难”。 ③“分享艰难”主题小说中的人物明显的性格分裂性。作 者借助种种容忍与谅解、无奈与心安理得的情绪渲染, 使这些人物——基层政府或国有企业的领导人,完成了 对自己道德形象的包装。他们在使用各种包庇纵容、拉 拢腐蚀等不正当手段帮助自己渡过难关的同时,又以正 面形象出现,比如有着强烈的道德自律感和自我牺牲精 神,为企业解决困难而绞尽脑汁、东奔西走。
第十三章九十年代小说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90年代小说概述 新写实小说 刘震云等 新历史小说 陈忠实等 女性写作 王安忆 陈染等 转型期先锋小说 余华等 文化道德小说 张承志等 其他
第一节
90年代小说概述
一、90年代小说创作的特征: ——多元并存,多向发展 1、普遍放弃对形而上价值的执着追求,转向对现 实生存场景、生存状态和生存体验的展示。 2、在群体性写作氛围中注重对个人经验、个体特 征的呈现,形成小说个体化艺术特征。 3、寻求各种艺术样式、文学体裁、艺术手法的融 会贯通,体现出较自觉的文本意识。 4、民间的发现和传统审美趣味的回归。
②小说成功塑造了一批性格饱满、富有历史文化内涵的人 物形象,如白嘉轩、鹿子霖、黑娃、田小娥、白孝文等。 作品注重描写人物的复杂性,不但写出了他们的理性行 为,而且探索了他们包括性、暴力、死亡意识在内的隐 秘的潜意识世界。小说着意从文化视觉刻画人物,在文 化性格的塑造上尤见功力,特别是白嘉轩塑造得最成功。 ③在突出人物的文化品格的同时,小说有意识地淡化了人 物的阶级身份在政治倾向和人生道路上所起的作用。 ④小说在表现艺术上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作家创造性将 现实情节同原始文化、神话传说、寓言故事融会在一起, 卓有成效地营造出一种亦真亦幻、深邃神秘、富有象征 意味的艺术效果,从而在总体上满足了作品对于史诗性 和文化省思的文学诉求。
白鹿原文献综述
白鹿原文献综述《白鹿原》是著名作家陈忠实先生的长篇小说,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经典之作。
小说以九十年代河东白鹿原上一个富裕村落里几个家族之间激烈的地盘争夺为主线,描述了当时社会上各个阶层的生活、思想和价值观念,呈现了一个真实、复杂、多元的社会面貌。
本文将就《白鹿原》的文化、人物、情节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更深入地了解这个经典之作。
一、文化维度1. 土地文化《白鹿原》以土地作为小说的重要背景和题材之一,体现了中国农村社会的土地观念和日常经验。
小说通过对这片富饶的土地的描写,勾勒出白鹿原上不同阶层人们的生活状态和价值观念。
2. 宗法文化小说中的家族制度和宗法思想是这个社会的一大特点。
小说中的各个家族内部都有严格的等级和制度,而且这些制度在现代化进程中也仍然占有一定的地位。
3. 土风文化小说中的白鹿原地区保留了一些传统的土风文化,如社火活动、乡土戏剧等,凸显了中国农村社会文化的丰富性和多元性。
4. 宗教文化小说中存在多种宗教信仰和习俗,如道教、佛教、阴阳术数等。
这些信仰和习俗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二、人物维度1. 赵家堡人物重要人物:赵家福、赵家铁、赵家班赵家堡是《白鹿原》中一个重要的家族,家族之间的斗争是小说核心情节之一。
赵家福、赵家铁、赵家班等人物在小说中均具有重要的地位,并塑造了不同性格和价值观的形象。
2. 酸儒派人物重要人物:巧儿、香玉酸儒派是《白鹿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是以海子为代表的思想家族。
巧儿、香玉这两个女性人物是酸儒派的代表人物,她们的塑造体现了小说中对自由、平等、人性的追求。
3. 界河村人物重要人物:高嘉兴、周朝旭、孟凡贵界河村是一个位于白鹿原边缘的山村。
界河村的人物形象性格特别鲜明,有着强烈的地方色彩。
高嘉兴、周朝旭、孟凡贵等人物在小说中的表现也很出色,具有一定的人物深度和魅力。
三、情节维度1. 土地的争夺小说以白鹿原上的地盘争夺为主线,通过富裕村落之间的斗争展现了中国农村社会中土地的重要性和争夺。
90年代最有影响力的书籍推荐
90年代最有影响力的书籍推荐90年代最有影响力的书籍1、《活着》余华作家出版社《活着》是一部充满血泪的小说。
余华通过一位中国农民的苦难生活讲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讲述了眼泪的丰富和宽广;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活着》这部小说荣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最高奖项(1998年),台湾《中国时报》10本好书奖(1994年),香港“博益”15本好书奖(1990年);并入选香港《亚洲周刊》评选的“20世纪中文小说百年百强”;入选中国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九十年代最有影响的10部作品”。
2、《许三观卖血记》余华作家出版社法国《读书》杂志在评论《许三观卖血记》时说道:这是一部精妙绝伦的小说,是朴实简洁和内涵意蕴深远的完美结合。
本书入选韩国《中央日报》评选的“100部必读书”(20xx年)、中国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20世纪90年代最有影响的10部作品”。
3、《长恨歌》王安忆南海出版社《长恨歌》:一部堪称近年来罕见的作品:一个女人四十年的情与爱,被一枝细腻而绚烂的笔写得哀婉动人,跌宕起伏。
一切都是万种风情的,而其中蔓延的水样的时间因素,更是让人有不胜低回之感,让人感觉那种无奈的缠绵在时间中慢慢的逝去和轮回!4、《白鹿原》陈忠实长江文艺出版社《白鹿原》:这是一部渭河平原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一轴中国农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
主人公六娶六丧,神秘的序曲预示着不祥。
一个家庭两代子孙,为争夺白鹿原的统治代代争斗不已,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话剧:巧取风水地,恶施美人计,孝子为匪,亲翁杀媳,兄弟相煎,情人反目......5、《马桥词典》韩少功安徽文艺出版社《马桥词典》是当代著名作家韩少功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以词典的形式搜集了中国南方一个小村寨里流行的方言,集录了湖南汨罗县马桥人日常用词,计115个词条。
小说笔法独特,以这些词条为引子,从纯词典的形式迅速过渡为一个个故事,以叙事者下乡当知青的年代为主体,讲述了古往今来一个个丰富生动的故事,向上追溯到各个历史时期的生活片段,向下也延伸到改革开放以后,着重讲的是70年代马桥乡的各色人物与风俗情景,引人入胜,回味无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破开》:无性别歧视的女子协会。我与殒楠……同性之
恋。心理与梦交融,独白与幻觉、对话。
女性小说之二
林白:全方位地、感性地敞开了女性的经验世 界,体现对女性身体和意识的特殊敏感和激情
《守望空心岁月》《回廊之椅》《子弹穿过苹果》 《瓶中之水》《同心爱者不能分手》一个人的战争意
味着一个巴掌拍自己,一面墙自己挡住自己,一朵花自己毁 灭自己。一个人的战争意味着一个女人自己嫁给自己。 《一个人的战争》多米与朱凉:——自传色彩,对多米 女性意识和欲望的立体解剖是中国女性主义写作的范例。
陈忠实《白鹿原》(《当代》 1992.6,93.1 )
一、历史:白鹿两家,白鹿原上(仁义)白鹿村,凸现了 历史的丰富、神秘甚至荒诞的一面。把历史融注到老百姓 具体、感性的生存状态和生命方式中;二、人物:白嘉轩、 白崇文、鹿子霖、田小娥;三、家族史构架和文化风俗史 的描绘。
附 “1978——1998大众读书生活变迁调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 心国情研究室受中央电视台 “读书时间”栏目委托,对1978年以来中国 公众的读书生活及历史变迁进行的调查研究。调查范围虽然限于北京,但 调查结果被认为对全国出版业有参考价值 。 调查者根据被访者所列举书目进行综合统计,统计结果是:在1985—— 1989年期间,对个人影响最大的书籍居前3位的依次是:《红楼梦》、 “金庸作品”、《水浒传》,“新时期”小说中,入选的唯一作品是《平 凡的世界》(第17位)。在1990——1992年期间,居前3位的依次是 《读者文摘》杂志、“金庸作品”、《红楼梦》,共有5部“新时期”小 说榜上有名,分别是《平凡的世界》(第13位)、“贾平凹作品”(第 16位)、《穆斯林的葬礼》(第19位)、《白鹿原》(第24位)、《曼 哈顿的中国女人》(第28位)。在1993——1998年期间,居前3位的依 次是“经济学书籍”、《中国可以说不》、《读书》杂志,《平凡的世界》 的位置明显上升到第7位,其他被列举的“新时期”小说有:《曾国藩》 (第17位)、《白鹿原》(第29位)、《穆斯林的葬礼》(第30位)、 “王朔作品”(第37位)、“贾平凹作品”(第39位)。 在此基础上,评选出“到现在为止对被访者影响最大的书”,前3位 分别是《红楼梦》、《三国演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平凡的世 界》排在第6位,在调查公布的前28部作品中,没有其他的“新时期”以 来当代小说入选。
亲历为素材,对面对死亡的当事者及其身边人的内心进行了 探索,十分精彩。 “新体验小说”的代表作)《红处方》
《血玲珑》 卫慧、棉棉、安妮宝贝……
其他作品
路遥《平凡的世界》1986
1975年到1985年期间北方农村的变迁史 细节的逼真:孙少安办砖场、孙少平求学打工(个人); 传统信仰:聪明、勤劳、善良的人最终会丰衣足食、出人 头地、光宗耀祖,好人得助、真挚爱情(润叶、田晓霞等 高干女儿“七仙女式的爱情” ) 黄金时期的黄金信仰。
现实主义冲击波作品
刘醒龙《分享艰难》镇委书记孔太平,面对财政资金紧张、工资、教 师、个体户、泥石流、勾心斗角等问题的处理……《凤凰琴》 关仁山《大雪无乡》《九月还乡》:乡村经济在转型期艰难挣
扎的现实困境
何申的《信访办主任》 张继《黄坡秋景》 张宏森《车间主任》 范小青《百日阳光》 王跃文《国画》
女性小说之一
网络文学
新生代小说
朱文
《去赵国的邯郸》《傍晚光线下的一百二十个人物 》《关 于一九九0年的月亮 》《弯腰吃草》《五毛钱的旅程 》《我 爱美元》《小羊皮钮扣》 无聊与躁动
邱华栋
都市青年、外省青年 《正午的供词》《环境戏剧人》“城市是什么?城市是一个盲目自
信的大胖子。城市永远都糊里糊涂而且睡眼惺忪。城市就象是一块肿瘤 一样地膨胀着,可是他们包括我为什么都要冲到这该死的城市中消失 呢? ” ,《公关人》、《时装人》、《钟表人》、《别墅 推销员》《直销人》物质占有欲成了最强烈的支配力量。
女性小说之二
陈染:指向女性个体独特的经验世界,用女性 个人的体验方式来命名自我和存在
《沙漏街卜语》《嘴唇里的阳光》《在禁中守望》 《无处告别》《潜性逸事》《与往事干杯》语言空灵
幽闭诗意隐晦,黛二小姐
《私人生活》倪拗拗,孤僻、敏感、执拗,完全沉溺于内
心生活,对任何公共意识都持憎恶和彻底拒绝的态度,“一 个残缺的时代里的残缺的人”。非伦理化的同性之爱,大量 的独白自赏,对躯体和器官的感受……(T老师,禾寡妇, 偷窥,床、镜子)
《我与父辈》
“从此,记住了他们(知青)在村里的不劳而获和偷鸡摸狗, 记住了他们在我们乡村如度假一样的生活。不太明白,我 们乡村本就田少粮少,革命、时代和伟人为何还要派这些 城里的孩子,到这儿祸害乡村的人们。也就盼着他们赶快 离开,回到他们家里,让城市乡村,两相疏离,彼此平静, 相安无事。”
刘恒
《伏羲伏羲》《狗日的粮食》 《白涡》《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教育诗》 《苍河白日梦》(长篇) 农村、原始欲望、现代主义心理分析
铁凝、王安忆 迟子建
《雾月牛栏》《逆行精灵》《向着白夜旅行》《伪满洲国》 等 长篇《越过云层的晴朗》,中篇《世界上所有的夜晚》 (2002)“我想把脸上涂上厚厚的泥巴,不让人看到我的哀伤。” 《额尔古纳河右岸》二十多万字的篇幅讲述鄂温克的一个 部落近一百年的历史 ;萨满教、驯鹿部落、古老生活方式 的消失。 风格的转变、家园意识、和萧红异同、萨满教文化
九十年代小说
总体情况
一、潮流衰减。主题的多元化,对宏大叙事的怀 疑。 二、长篇小说热。成熟的标志,商品化的文学市 场。 三、约定俗成的分类
新历史小说:不再是重大的历史事件,而是个人或家族的命运或历
史,历史往往被处理为一系列的暴力事件。
现实主义冲击波、新生代(晚生代写作)、女性写作 新写实的发展、新状态、新体验小说的概念
徐坤:解构性写作,对男性话语中心提出质疑
《白话》《斯人》《狗日的足球》《厨房》《女 娲》、《招安招安招甚鸟安》等,以特有的调侃反 讽进行解构。
新生代小说
韩东
迄今为止,我写了十二个中篇。具体地说,我写了几个无聊 的城市青年、两个猥琐的男人和一个无辜的女人、一个卑微 的怀春少女、一个苦难的文人及他的死亡、一个垂危的病人 及她的死、一对绝望的恋人、一场无意义的骚乱、一个痛苦 的单恋者、一个死囚、一只微不足道的动物、一个丧失名誉 与前途的人、一个婚姻的失败者和一个精神胜利的单身汉。 可见我的人物皆是穷途末路者,身份卑微,精神痛苦。我以 为得意的人是特别乏味的。 (2002年,《我的中篇小说》) 《障碍》《三人行》《下放地》《我们的身体》《房子与风 景》《同窗共读》《交叉跑动》《我的柏拉图》《花花传奇》 《母狗》《西天上》《掘地三尺》 《扎根》
其他新生代小说家
鲁羊、何顿、东西、张旻、刁斗、刘继明、 述平、王彪、等。
阎连科
《两程故里》《夏日落》 “耙耧山系列”《耙耧天歌》《年月日》《日光流年》 《受活》等 《为人民服务》《风雅颂》(杨科,妻子赵茹萍与副校长
பைடு நூலகம்
杨广智偷情,他的解决方式是,跪下来求。大战沙尘暴 、《诗 经》课在精神病院获得礼遇、在家乡的摸顶 、天堂街上与一帮 小姐共度春节 、杀人与荒淫的诗经古城)
《教授》
新生代小说
毕飞宇
短篇《是谁在深夜说话》交织着两条线索:“我”和妓女
的故事、修复明城墙的故事。所谓修城墙,说白了就是历史 阐释。 “它像一个盗贼,洗劫一空之后布置了一个现场。这 个现场之所以可恶,是它把疑点指向了一群无辜的人。 ”
《哺乳期的女人》 、《地球上的王家庄》中篇小说 《上海往事》被改编成电影《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 《雨天的棉花糖》、《青衣》(徐帆、傅彪演,“主 人公筱燕秋,老板、丈夫、徒弟)、《玉米》(获第三届 鲁迅文学奖);长篇小说《平原》、《推拿》 权力文化(“人在人上”的鬼文化)、农村女性
唐韧、黎超然、吕欣于1998年进行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调查” 。它是针对茅盾文学奖前4届20部获奖作品的接受情 况所进行的一项全面调查,调查范围集中在广西地区,收回 有效问卷的470位读者中,大部分是在校文科学生(354 位),也有从事记者、编辑、大中学教师、图书管理、会计、 工程师、行政管理等工作的人员,年龄在30岁以下的读者占 绝大多数(369位)。 调查结果表明,在20 部获奖作品中,读者购买最多的是 《平凡的世界》(占读者总数的30%),读者最喜欢的作品 也是《平凡的世界》,324位回答该问题的读者中,有145人 将之列为第一喜欢的作品, 列它为“最差作品”的仅1人。 而《白鹿原》的知名度虽最高,但只有20人将它列为“第一 喜欢的作品”,却有21人将它列为“最差作品”。
尤凤伟 须兰、北村《卓玛的爱情》《聒噪者说》等 朱苏进《醉太平》《射天狼》《凝眸》(80年 代前期连续两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绝望中诞 生》——和平时期军人生活的思考
女作家
池莉:《烦恼人生》《你是一条河》《冷也 好热也好活着就好》《太阳出世》《预谋杀 人》《你以为你是谁》《小姐你早》《来来 往往》《怀念声名狼藉的日子》 毕淑敏:《预约死亡》(以作者在临终关怀医院的
四、人文精神大讨论、断裂行动等事件
现实主义冲击波(主旋律)
90年代中期的河北“三驾马车”:谈歌、何申、关仁
山
作品
谈歌的《大厂》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中的尴尬处境 《天下荒年》1995 “大跃进”前后中国农村精神状况的备
忘录:小说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情节,它只是拼接了几个关 键性的人物,并由他们引出各自的悲剧性故事——因为与上 司争夺一个女人而舍冤自杀的父亲;被誉为“泥腿子县太 爷”,却使全县饿死人数居地区首位的大伯;因为乱搞女人 而被枪毙的有功之臣曹汉;宁可让孩子饿死也不偷吃公家红 薯的杜二娘;带领群众打开公社粮库赈灾,引来杀身之祸的 干部志河;为了侈水库,活活累死在工地上的袁娘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