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控制理论--第三章 3 能观性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A
−1 ⎤T ⎦
CT
=
⎡⎣C (sI
−
)A −1
B
⎤T ⎦
= GT (s)
○4 互为对偶的系统能控能观性的关系
定理:互为对偶的二系统{A,B,C}、{ A, B,C },当系统{A,B,C}状态完全
能控(完全能观)时,系统{ A, B,C }状态完全能观(完全能控)。 证:设{A,B,C}状态完全能控,即 rank[s]=rank[B AB … An-1B]=n
13
第三章 线性系统的结构特性
在零极点对消时,系统并非一定是不能控或不能观测的。 下面,从两个角度来研究利用传递函数阵来判断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性,即: z 利用传递短阵中的行或列向量的线性相关性来作判据 z 利用传递矩阵零极点对消来作判据。
单输入—单输出线性定常系统能控和能观到的充分必要条件是:系统传递函 数没有零极点对消,或传递函数不可约,或传递函数的极点等于短阵 A 的特征值。
二、多输入—多输出系统 对于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利用其传递矩阵的特征来判断系统的能控性和能
观测性,要比单输入—单输出系统复杂得多。因为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传递阵存
只有当 rank[V ] = n 时,存在唯一的最小二乘解:
X (0) = [V TV ]−1V T β , β 据(0, t)Y (t) 的测量值求出。
即此时从Y (t) → X (0) 是最小二乘意义下的。
4
第三章 线性系统的结构特性
例 3-15 试判别能观标准型实现的能观性。
⎡0 0
⎢ ⎢
1
⎡C ⎤ ⎡BT ⎤
⎢
∵V
=
⎢C A ⎢
⎥ ⎥ ⎥
=
⎢ ⎢
BT
⎢
AT
⎥
⎥ ⎥
=
⎡⎣ B
AB
⎢
⎥⎢
⎥
⎢⎣C
n−1
A
⎥ ⎦
⎢⎣BT AT n−1 ⎥⎦
An −1 B ⎤⎦T
10
第三章 线性系统的结构特性
∴ rank[V ]=rank[ ST ]=rank[S]=n ∴{ A, B,C }状态完全能观。 反之亦成立。 ○5 对偶原理的意义: 现代控制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利用对偶原理,可使系统的能控(观) 性研究转化为对偶系统的能观(控)性的研究。从而沟通了最优控制与最优 估计之间的内在联系。
J2
⎢
⎣
⎤
⎥
⎥ ⎥
X
+
BU
,Y
=
CX
J
n
⎥ ⎦
中,和每个约当块 Ji (i = 1,2, , k) 的首行相对应的C 阵中的那些相应列,其每列 元素不全为零。
若两个约当块有相同特征值,上述结论不成立;若想要上述结论成立,则需
要对应的C 阵中相应列是线性独立的。
综上可知,能观标准型实现一定能观;能观,则通过线性非奇异变换一定能 化成能观标准型实现。能控标准型实现一定能控;能控,则通过线性非奇异变换 一定能化成能控标准型实现。线性非奇异变换不改变系统的能控能观性。
程,视状态变量的选择而定。 当 bi ≠ 0 , ci ≠ 0 时(i=1,2,…,n),系统状态既能控又能观测。这时由
动态方程导出的传通函数,不存在零极点对消现象。 第二种情况:A 阵具有重特征值。将动态方程中的 A、b、c 表示如下:
12
第三章 线性系统的结构特性
显然,上述情况造成式(3.111)中 ci1biσi = 0 ,(i=1,2.…,n),此时传递 函数中必存在零极点对消的现象。综合上述两种情况的分析,对单输入—单输出 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测性的判据,结论如下:
若系统在区间 [t0,t1]上的每一状态 X (t0 ) 均能观,则称系统在 [t0,t1]上完全
能观。
若根据 [t0,t1]上的输入U (t) 和输出Y (t) 提供的信息足以确定 X (t1) ,则称系
统具有能构性。
讨论: ① 能观与能测量是不同的概念,比如状态变量不一定能测量,但它可能能 观。 ②由输出信息确定其以前的状态,称为能观;由输出信息确定其以后的状态, 称为能构。在线性定常连续系统中,能观性与能构性是等价的。 ○3 能控性:U → X ;能观性:Y → X 。 例 3-18 试判别图 3-18 所示电路系统的能观性
Y (t) = β0b0 (t) + β1b1 (t) + + β b n−1 n−1 (t)
∵ 可以证明 b0 (t),b1 (t), bn−1 (t) 是线性独立的(参见 [日]须田信英,
《自动控制中的矩阵理论》,科学出版社,1979 年 9 月,PP.253-254)。
∴ β0 , βn−1 这几个标量是由观测Y (t) 唯一确定的常数。
5.系统的可控、可观性与传递函数(矩阵)的关系
描述系统内部结构特性的能控性和能观测性,与描述系统外部特性的传递函 数(矩阵)之间,是存在内在关系的。指示这种内在关系,可用来判断系统的能控 性和能观测性。这是一种在 s 城内的判据。
前面已述,线性系统总可以通过线性交换化为特征值规范型。为了简便起见, 下面给出的系统都是特征值规范型。
4.线性系统能控性与能观性的对偶关系 线性系统能控性与能观性不是两个独立的概念,在定义、概念和判据形式上,
两者有很多相似之处,有一种内在的联系。 ○1 对偶系统定义: 对于线性定常连续系统{A,B,C}和{ A, B,C },若
A = AT B = CT C = BT 则称此二系统为对偶系统。 ○2 互为对偶的系统有相同的特征方程:
n−1
∑ Y (t)凯-哈定理 b j (t)CA j X (0) j=0
(2)
〔1〕 SO 系统时: 即 C1×n 。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3
第三章 线性系统的结构特性
此时,下列的几个量都是标量: β0 = CX (0), β1 = CAX (0), β n−1 = CAn−1 X (0)
(3) → (2) :
(3)
从系统的状态方程可知,系统既不完全能控(在 u 的作用下,x1=x2)、又不
完全能观。其既不完全能控又不完全能观部分为上部分。
2.能观性判据之一 (1)定理(能观性判据):线性定常连续系统{A,B,C}状态完全能观的充要条件是
⎡C ⎤
⎢ 其能观性矩阵V = ⎢
CA
⎥ ⎥
⎢⎥
满秩,即 rank[V ] = n 。
以上三种情况都使 cibi =0,(i=1,2,…,n),此时传递函数中必存在零极 点对消的现象。也就是说,由状态方程表示出的 n 阶系统,但其传递函数的分母
11
第三章 线性系统的结构特性
阶次却小于 n。 因此,当由动态方程导出的传递函数存在零极点对消时,该系统或是能控不
能观、或是能观不能控、或是不能控不能观,三者必居其一。 当由可约的传递函数列写其实现方式时,也可列写出以上三种类型的动态方
但是,对于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由于其能控性矩阵和能观性矩阵中 n 个线 性无关向量的选择可以不同,即不是唯一的,所以其能控标准型和能观标准型也 不是唯一的。
6
第三章 线性系统的结构特性
3.能观性判据之二 判别系统{ A 、C }状态能观性的另一种方法是利用线性非奇异变换将 A 阵对
角化或约当化,然后根据变换后的 C 阵来判别系统的能观性。 (1)定理:线性非奇异变换不改变系统的能观性。 (2)定理:设线性定常连续系统{ A 、 C }的特征值各不相等,则其状态能观
∫ Y (t) 来求解
X (t0 ) 与据 Y (t) − C
t t0
e A(t−τ ) Bu(τ )dτ
来求解
X (t0 ) 是完全等价的。这就
是说,系统的能观性可看作只涉及 X (t) 和Y (t) 而与 u(t)无关。所以,讨论能观
性问题时,只用到 A、C 阵,系统可用{A,C}表示。
又因为所讨论系统是线性定常的,不失一般性,可以假设 t0 = 0 ,这样,问 题就变成了由方程:Y (t) = Ce At X (0) 来确定 X (0) 。
⎢⎣CA
n−1
⎥ ⎦
nl×n
证明:
∫ ∵ X (t) = e A(t−t0 ) X (t0 ) +
t e A(t−τ ) Bu(τ )dτ
t0
∫ ∴Y (t)
=
Ce A(t−t0 ) X (t0 ) + C
t e A(t−τ ) Bu(τ )dτ
t0
(1)
我们研究的目的是从输入 u(t)和输出 y(t)把状态 X (t0 ) 确定出来。因 u(t) 是给定函数,(1)式右边中的积分部分是与Y (t) 维数相同的已知函数,所以仅据
第三章 线性系统的结构特性
3.3 系统的能观性
实际中常常遇到系统的状态变量不能直接测量的问题。能否根据系统的输出 (输出一般均可直接测量)把这些状态变量的值计算出来,这即能观测性问题。 在现代控制理论中,这个问题很重要。若通过系统的输出可以计算出系统状态变 量的值,则尽管系统状态不能直接测得,但可把计算出的值进行反馈,从而实现 优良的控制效果;否则,只能由输出变量进行反馈,难以获得最优的效果。 1.能观性定义
0
解:因为 A = ⎢ 0 1
⎢
⎢
⎢⎣ 0 0
所以,能观性矩阵为
0 − a1 ⎤
0
−
a2
⎥ ⎥
0
−
a3
⎥ ⎥
, C = [0
⎥
1 − an ⎥⎦ n×n
0 1]1×n
⎡C ⎤
⎡0
⎢
V
=
⎢ ⎢
CA
⎥ ⎥ ⎥
⎢ =⎢
⎢
⎢⎣CA
n−1
⎥ ⎦
nl×n
⎢⎣1
1⎤ ⎥ ⎥ ⎥ ⎥ ⎦ n×n
系统的能观性矩阵V 为下三角阵。因为 V = 1 ,所以 rank[V ] = n 。即能观标
例 3-16 判别下列各系统的状态能观性。
8
第三章 线性系统的结构特性 9
第三章 线性系统的结构特性
解: (1) C1=0,不能观,x1 不能观。 (2) 能观 (3) 不能观。因为特征值相等而能化为对角阵,且 C1、C2 相关。 (4) 不能观。因为特征值相等而能化为约当阵,且 C1、C3 相关 (5) 不能观。因为 J1 首行对应的 C 的列元素全为零。 (6) 能观
的充要条件是系统经线性非奇异变换后的对角标准型运动方程
7
第三章 线性系统的结构特性
⎡λ1
X
=
⎢ ⎢
⎢⎣ 0
0⎤
⎥ ⎥
X
+
BU
λn ⎥⎦
Y = CX 的矩阵C 中不包含元素全为零的列。
注意,当 A 阵含有重特征值,且仍能对角化时,上述结论不成立。在单输出
系统中,更有结论:即使C 中不含 0 元素,{A,C }也是不能观的;在 MO 系统中,
设线性定常连续系统的动态方程为
⎧X = AX + BU
⎨ ⎩Y
=
CX
+
DU
能观性定义:系统的状态 X 0 ≠ 0 被称为在区间 [t0,t1] 上能观的( T = t1 − t0
为有限时间) ,如果在 [t0,t1]上的输入U (t) 和输出Y (t) 提供的信息足以确定 X 0 。 否则,称状态 X 0 在区间 [t0,t1]上不能观。
1
第三章 线性系统的结构特性
图 3-18
例 3-18 系统的状态图如图 3-19 所示,试判别其能控、能观性。 图 3-19
2
第三章 线性系统的结构特性
系统的状态方程为:
⎧ ⎪X ⎨
=
⎡−1 ⎢⎣ 0
0⎤ −1⎥⎦
X
+
⎡1⎤ ⎢⎣1⎥⎦
u
⎪ ⎩
y = [0 1] X
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G(s) = Y = 1 U s +1
若重根λ对应的C 中各列独力,则系统能观。 (3)定理:设 n 维系统{ A 、C }有重特征值为:λ1为m1重根,…,λk为mk 重
k
∑ 根, mi = n ;且当 i ≠ j 时,有 λi ≠ λ j 。则系统状态完全能观的充要条件是在 i=1
系统经线性非奇异变换后的约当标准形
⎡J1
⎢
X
=
⎢ ⎢
∴方程(3)实际上代表 n 个方程,其矩阵形式为: β = VX (0)
⎡ β0 ⎤ ⎡ C ⎤
⎢ ⎢
β1
⎥⎢ ⎥=⎢
CA
⎥ ⎥
⎢ ⎥⎢ ⎥
X (0)
⎢⎣β
n
−1
⎥ ⎦
⎢⎣CA
n−1
⎥ ⎦
n×n
(4)
∴ X (0) 有唯一解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rank[V ] = n .
〔2〕 MO 时:即 Cl×n 。 此时(4)式是 nl 个方程,n 个未知数。当测量值Y (t) 有误差时,无解。
λI − A = λI − AT = λI − A = 0
○3 互为对偶的系统的传递矩阵互为转置:
G (s) = C (sI − )A −1 B
( ) ( ) G ( s) = C sI − A −1 B = BT sI − AT −1 CT
=
BT
⎡⎣( sI
) −
A
T
⎤ ⎦
−1
C
T
=
BT
⎡⎣( sI
准型实现一定是状态完全能观的。
(2)定理:SISO 线性定常连续系统如果状态能观,则存在一个非奇异变换矩阵 Tn×n,使x = Tx ,可将系统变为能观标准型。
5
第三章 线性系统的结构特性
单输入、单输出系统的能控标准型和能观标准型是唯一的。这是因为其能控 性矩阵 S 和能观性矩阵 V 都只有唯一的一组 n 个线性无关的向量,由它们的线性 组合可导出两组基,变换矩阵 Q 和 T 分别由这两组基构成,而能控标准型和能观 标准型则是在这两组基下系统所具有的两种标准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