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工作面顶板控制与方法
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
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确保矿井生产安全,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矿井所有采煤工作面的顶板管理工作。
第三条顶板管理工作必须遵守国家和地方煤矿安全规定,并按照本制度要求进行操作。
第四条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包括顶板支护、预警监测、预控预警、喷射锚杆预支护和顶板下沉治理等内容。
第五条顶板管理工作要加强技术培训和考核,提高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安全意识。
第六条顶板管理工作应实行全员参与、层层负责、分类管理的原则,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第七条顶板管理工作应强化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整改,并追究责任。
第二章顶板支护管理第八条顶板支护是采煤工作面控制顶板下沉和防止顶板事故发生的关键工作。
第九条顶板支护必须按照设计方案进行,严禁私自变更和减少支护装置的数量。
第十条顶板支护应确保支护装置的牢固性和稳定性,定期检查和维护支护设备。
第十一条顶板支护的材料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并进行质量检验。
第十二条顶板支护工作要做好记录,包括支护装置的安装情况、检查维护情况和更换情况等。
第十三条顶板支护工作要定期组织技术交流和经验总结,提高支护工作水平。
第十四条顶板支护工作中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第三章预警监测管理第十五条预警监测是对顶板下沉、位移和破坏的监测工作,目的是提前预警,防止顶板事故发生。
第十六条采煤工作面应设置合理的预警监测点,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七条预警设备和仪器要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
第十八条预警监测数据要及时上报,并做好记录和分析,制定相应的处置措施。
第十九条预警监测数据异常的,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和处置,确保矿井安全。
第四章预控预警管理第二十条预控预警是在顶板下沉和破坏前,通过工作面支护调整来控制顶板运动和防止事故发生。
第二十一条采煤工作面支护要根据顶板运动的预警数据,及时进行调整和加固。
采煤工作面顶板控制方法范本
采煤工作面顶板控制方法范本一、概述在采煤工作面的顶板控制中,有效的控制方法是确保矿床的安全稳定开采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一种高效的采煤工作面顶板控制方法。
二、顶板控制方法1. 采用技术手段采煤工作面使用技术手段来控制顶板的运动,可以有效地减少顶板失稳的风险。
这些技术手段包括:- 锚杆支护:在采煤工作面的顶板上设置锚杆,通过锚杆的固定来支撑顶板,增强其稳定性。
- 桩帽支护:在顶板上设置桩帽,通过桩帽的支撑作用来控制顶板的运动。
- 岩层注浆:在采煤工作面的顶板岩层中注入浆液,增强岩石的粘结力,提高其承载能力。
2. 加强巷道支护在采煤工作面周围的巷道中,加强支护是一种有效的顶板控制方法。
加强巷道支护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 加大支柱的密度:增加巷道中支柱的数量和密度,提高巷道支护的稳定性。
- 使用刮板输送机:在巷道中使用刮板输送机,能够减小巷道开挖导致的顶板塌落风险。
- 加强支护材料的使用:选择合适的支护材料,如钢筋网片、锚杆等,提高巷道支护的强度和稳定性。
3. 监测顶板运动对采煤工作面的顶板运动进行实时监测,是一种重要的顶板控制方法。
通过监测顶板的变形和运动情况,可以及时预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避免顶板失稳,保障矿井的安全运营。
监测顶板运动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定期进行测量:定期对顶板进行测量,记录其变形和运动情况。
- 使用传感器监测:在采煤工作面顶板上安装传感器,实时监测顶板的运动情况。
- 分析监测数据:对监测到的顶板运动数据进行分析,预测顶板的失稳风险,及时采取措施。
三、顶板控制实施方案基于以上的顶板控制方法,可以制定以下顶板控制实施方案:1. 采用锚杆支护在采煤工作面的顶板上设置锚杆,通过锚杆的固定来支撑顶板,增强其稳定性。
采用足够数量的锚杆,并在顶板岩层中设置锚杆的合适位置,以达到最佳的支护效果。
2. 加强巷道支护增加巷道中支柱的数量和密度,提高巷道支护的稳定性。
选择合适的支护材料,并确保支柱的正确安装和固定。
采煤工作面支护设计与顶板管理
采煤工作面支护设计与顶板管理简介在煤矿采煤工作面的运营过程中,支护设计和顶板管理是确保工作面安全、高效运营的关键方面。
本文将介绍采煤工作面支护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及高效进行顶板管理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采煤工作面支护设计基本原则采煤工作面的支护设计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安全性:支护设计必须保证工作面的安全运营,防止冒顶和事故的发生。
2.稳定性:支护结构要具有足够的稳定性,能够抵抗工作面的巨大压力和冲击力。
3.经济性:支护设计应考虑成本因素,尽量降低支护材料和人力资源的浪费。
4.可行性:支护设计要在实际操作中可行,符合现场条件和要求。
设计流程采煤工作面支护设计通常遵循以下流程:1.收集资料:包括煤矿地质勘探报告、采煤工艺流程、采煤机技术参数等相关资料。
2.安全评价:对工作面的地质条件、瓦斯含量、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等进行评估,确定支护设计的安全要求。
3.选择支护方式:根据评估结果和工作面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支护方式,如钢支撑、锚杆支护等。
4.设计支护方案:根据选择的支护方式设计具体的支护方案,包括支架间距、支架高度、支架类型等。
5.优化设计:根据实际情况对支护方案进行优化,包括调整支架布置、加强支架位置的支护等。
6.完善设计:绘制支护设计图纸,标明支架布置、支架参数等详细信息。
7.施工实施: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保证支护的正确安装和调整。
顶板管理顶板管理是指对工作面上方地质体进行监测、预测和防治的一系列措施。
它的目的是保护采煤工作面的安全稳定运营,防止冒顶事故的发生。
监测预测1.定期检查:对工作面的顶板进行定期检查,发现潜在的冒顶隐患,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2.记录测量:记录和测量顶板的不同指标,如位移、裂缝、应力等,以便及时监测顶板的稳定性。
3.预测模型:根据顶板的监测结果建立预测模型,预测顶板的变形和运动,为冒顶防治提供依据。
防治措施1.合理支护:采用合理的支护方式和设计方案,保证工作面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及预防冒顶事故安全措施
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及预防冒顶事故安全
措施
1、依据本矿实际状况特制定以下措施。
2、掘进巷道加强修理工作,保证巷道畅通平安。
支护材料必需符合作业规程规定,支护间距保持在0.8--1.0M,仔细搞好背帮接顶。
3、仔细搞好敲帮问顶,准时处理松脱危岩。
4、巷道交叉口必需架设台棚支护,台棚支护间距不得超过0.6M,并仔细搞好背帮接顶。
5、回采工作面必需按规定支护,准时回柱放顶。
6、回采工作面必需有备用支护材料,平安出口高度符合规程规定,上下平安出口联接巷20M必需加固支护。
回柱时必需有专人观查顶板。
回采工作面不准分段回柱,只能按由下而上、由里向外进行回柱。
回柱人员不能站在无支护的顶板下面操作。
7、回采工作面保持煤壁、支护直,准时架设木垛及密集支柱。
加快回采工作面的推动速度,按正规循环作业。
8、加强平安巡回检查,仔细搞好敲帮问顶。
9、采掘工作面必需严格支护工程质量。
10、回采工作面只能实行两采一准制工作制度。
- 1 -。
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5篇)
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一、为进一步加强顶板管理工作,杜绝顶板事故的发生,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依据《煤矿安全规程》、《回采操作规程》、《掘进操作规程》及上级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规定。
我公司井下采掘工作面和拆除、安装工作面及在用巷道都必须严格按照本规定,做好顶板管理工作。
二、管理机构及主要职责1、为确保本规定的严格执行,公司成立顶板管理领导组,负责组织、协调顶板管理的各项工作,检查、落实、考核本规定的执行情况。
组长:总工程师副组长:分管副总工程师成员:生产技术部、安全监察部、通风队主管以上人员,各采掘队队长2、生产技术部负责全公司巷道支护设计及顶板支护管理工作,负责采掘工作面地质构造的预测预报、探放水及顶板岩性取芯鉴定工作。
3、生产技术部技术组负责井下巷道支护及矿压的监督管理,同时,贯彻执行公司和上级技术主管部门有关巷道支护设计、规定,并结合我公司实际,指导施工巷道各类作业规程、补充措施的编制工作,监督检查其执行情况,协调解决执行中的支护问题。
4、安全监察部负责监督检查顶板管理措施的贯彻执行,并组织各业务部门定期进行检查,对顶板事故进行分析和责任认定。
第二章、顶板检测分析制度为掌握矿压的基本规律,加强采煤工作面支护质量管理,强化质量标准化意识,突出支护质量是采掘工作面安全生产的保证,杜绝支护事故的发生,综合分析矿山顶板控制问题,建立健全顶板动态监测、分析和处理责任制,特制定制度如下:1、监测组织成立以副总工程师为组长,生产部技术主管为副组长,综采队队长及带班队长为成员的支护质量领导小组。
成立以综采队技术主为组长,安全班长和质量验收员为成员的支护质量监测执行小组。
由采煤队主管技术员抽调和培训测压人员组建测压组,对工作面支护质量进行监测。
特殊条件下由总工程组织召开支护质量会议,研究因顶板岩层变化加强支护管理的措施,并提出改善支护方式的建议,监督支护质量的班监工作,采煤队主管技术员对支护质量监测资料进行收集汇总。
煤业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
煤业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工作,杜绝顶板事故的发生,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依据《煤矿安全规程》、《操作规程》及公司有关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井下采掘工作面和拆除、安装工作面及在用巷道都必须严格按照本制度,做好顶板管理工作。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属煤业矿井的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工作。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顶板管理是指对采掘工作面顶板进行预测预报、支护设计、施工管理、验收评价等工作,确保顶板安全稳定的全过程。
第四条公司所属煤业矿井应建立健全顶板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制定具体的管理措施,并严格执行。
第五条公司所属煤业矿井应加强顶板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顶板管理水平,确保顶板安全。
第六条公司所属煤业矿井应定期对顶板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确保顶板安全。
第二章职能界定第七条技术部负责巷道支护设计及技术管理工作,负责采掘工作面地质构造的预测预报、顶板岩性分析工作。
结合我矿实际,指导施工单位作业规程、技术措施的编制工作,协调解决执行中的支护问题。
第八条安全监察部负责监督检查顶板管理措施的贯彻执行,并组织各业务部门定期进行检查,对顶板事故进行分析和责任认定。
第九条施工单位负责施工范围内的顶板巡查、管理工作。
第三章支护设计第十条技术部在巷道支护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地质条件、围岩稳定性、使用设备等因素,合理选择支护形式和参数。
第十一条支护设计应包括支护形式、材料、参数、施工工艺等内容,并应经过技术部审核批准。
第十二条支护设计应根据施工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支护效果。
第四章施工管理第十三条施工单位应按照支护设计进行施工,确保支护质量。
第十四条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顶板巡查制度,定期对顶板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十五条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顶板事故应急预案,提高应对顶板事故的能力。
第五章验收评价第十六条巷道施工完毕后,应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准设备撤除。
综采工作面顶板管理专项措施
:为了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生产方针,进一步加强综采工作面的顶板管理工作,规范现场管理,提高工程质量和技术管理水平,杜绝顶板事故的发生,实现我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发展,根据矿有关规定,结合我队的实际情况,特编写顶板管理专项措施如下:1、技术员和跟班验收员要做好周期来压预测和矿压观测记录等工作。
2、工作面顶板初次、周期来压时,工作面支架初撑力不低于24Mpa,回风巷、运输巷及端头支护所有单体支柱初撑力不低于12Mpa。
3、初次、周期来压期间,必须加强观察工作面中部支架、两端头支柱的初撑力及支架状态,确保整体支护强度,预防冒顶.4、加强运输巷、回风巷顶板离层仪的观测,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
5、超前支护 20m 内浮现片帮大或者顶板破碎时,应及时打点柱支护,必要时加密棚梁打柱支护,超前支护以外应及时补打锚杆支护.6、当工作面局部地段片帮超过 0。
6m 时,可超前采煤机移架及时支护顶板;在顶板破碎的地段,为了有效地防止顶板冒落、控制煤壁片帮,要带压移架。
7、必须保证泵站压力达到 31。
5MP,支架初撑达到额定值的 80%以上。
8、保证支架各供、回液管路完好无破损,严禁浮现“跑、冒、滴、漏”或者“阀组串液”等现象。
9、初次放顶、周期来压期间必须严格控制采高 ,采高不超过1.70m。
10、必须保证支架支撑立柱各安全阀完好,不泄压不窜液,且安全阀工作阻力与支架工作阻力相匹配。
11、割煤与移架工作必须配合作业,当拉架速度跟不上割煤速度时,必须停机等待,避免长期大面积空顶。
12、初次放顶、周期来压期间,移架工作必须由单人作业。
严禁多架同时前移,而浮现大面积空顶。
13、移架后必须将支架升紧,且顶梁与顶板接触后,必须给支架持续送液 3-5 秒,从而保证支撑有力.14、端头工每班支、回柱前,必须先进行敲帮问顶,如有离层、片帮,及时进行处理,并认真清理好退路,确认安全可靠后,方可作业。
采煤工作面的顶板支护
采煤工作面的顶板支护是指在煤矿开采过程中,为了保护采煤工作面的顶板稳定,防止顶板事故发生,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采煤工作面的顶板条件。
采煤工作面顶板是指煤矿工作面上方的那一层岩石或者煤层,也称为顶板。
顶板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矿工的安全和采煤工作的持续进行。
煤矿工作面顶板的稳定性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影响:1. 上覆岩层的性质:上覆岩层的强度、倾角、厚度等都会对顶板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强度大、厚度足够的岩层能够很好地承载顶板,保持稳定。
2. 下伏岩层的性质:下伏岩层的强度、断裂状况等也会对顶板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如果下伏岩层存在严重的断裂和滑移状况,会增加顶板的变形和破坏的风险。
3. 采动方式:不同的采动方式对顶板的稳定性影响也不同。
常见的采动方式包括普采、综采、掘进等。
不同的采动方式会对顶板的应力分布和变形特征产生差异,进而影响顶板的稳定性。
为了保障采煤工作面的顶板稳定,通常采取以下一系列的顶板支护措施:1. 安装支架:在采煤工作面上方,通过支架来支撑和加固顶板。
支架可以分为两类:卸压型支架和保护型支架。
卸压型支架主要通过减轻岩层对煤壁的压力来保护煤层的完整性;而保护型支架则通过提供足够的支撑力来防止顶板下沉和坍塌。
2. 增加支柱密度:增加支柱的密度可以提高支柱的整体强度和刚度,减小支柱间的位移,从而增加顶板的稳定性。
3. 喷浆加固:通过注浆技术将高强度的水泥浆液注入岩层或者煤层中,形成坚固的注浆体,从而增加地质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4. 改良岩层工作面:对于存在不稳定岩性的地层,可以采取改良措施。
例如,在岩层的表面喷涂加固材料,修复现有的裂隙和缺陷,提高顶板的稳定性。
除了以上几种支护措施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辅助措施也可以用于增强顶板的稳定性。
例如,利用地面的压裂水平井,对顶板进行局部增强,防止顶板的大面积破坏;利用地下开挖技术,削弱下伏岩层和顶板的连续性,降低顶板的应力;采用先采后支的方式,减小采煤过程中对顶板的冲击和变形等。
煤矿近距离煤层开采顶板控制措施
煤矿近距离煤层开采顶板控制措施1.确定合理的煤层掘进高度和工作面长度:煤层掘进高度是指炮进工作面底板与顶板之间的距离。
在煤层掘进过程中,需要确保掘进高度合理,既能保证煤层的稳定,又能提高煤的采出率。
通常情况下,掘进高度不宜大于煤层厚度的2/3,否则容易引起顶板松动、冒顶等安全灾害。
2.利用矿山压力实现近距离煤层开采:在煤层开采过程中,利用矿山的自重压力可以有效地控制顶板的稳定。
通过合理的掘进方式和工作面的布置,使采煤工作面与采空区形成一定的压力差,利用采空区的支撑作用来控制顶板的运动。
这种方法可以降低顶板下沉的幅度,减少顶板移动对采煤工作面的影响。
3.采用合理的支护措施:为了确保工作面的稳定和安全,需要采取合理的支护措施。
常用的支护措施包括锚杆支护、控制漏岩带、喷浆支护等。
锚杆支护能够提高顶板的受力能力,控制漏岩带的出现,喷浆支护可以增强顶板的承载能力。
通过这些支护措施的应用,可以减少煤层掘进过程中顶板的变形和破坏。
4.注意顶板的动态监测:为了及时掌握顶板的变形和运动情况,需要对采场的顶板进行动态监测。
常用的监测手段包括测绘法、遥感技术、地震监测等。
通过对顶板的动态监测,可以及时发现顶板的异常变形和运动,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5.加强瓦斯抽放和通风管理:瓦斯抽放和通风工作在近距离煤层开采中尤为重要。
煤层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瓦斯需要及时抽放,避免瓦斯积聚引发爆炸事故。
同时,通过合理的通风管理,可以改善工作面的质量和温度,减少顶板的变形和松动。
总之,煤矿近距离煤层开采顶板控制措施是确保矿山安全和高效生产的重要手段。
通过合理的采煤高度、矿山压力利用、支护措施应用、顶板动态监测和瓦斯抽放等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地控制顶板的变形和运动,确保煤层开采的安全和高效。
工作面顶板管理措施
工作面顶板管理措施随着煤炭开采的不断深入,煤矿工作面的通风、支护等问题越来越复杂,工作面顶板的安全管理也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介绍工作面顶板管理措施及其标准化要求。
1.工作面顶板管理措施1.顶板巡视。
煤矿应每班派人对各工作面的顶板进行巡视,以及时发现和处理顶板的异常情况。
巡视时要仔细观察顶板的裂缝、煤岩错动等情况。
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向领导报告并按照要求采取相应措施。
2.顶板支护。
根据不同的工作面煤层条件,选用相应的支护材料和支护方式,确保顶板的稳定性。
同时,对于特殊情况的工作面,应及时调整采煤、支护等措施,提高顶板的稳定性。
3.顶板松动预防。
应注意控制采煤速度、避免过度开采和刀顶问题,防止顶板破坏和松动。
对于已经出现了顶板松动的工作面,应及时采取顶板加固、支护加强等措施,以提高工作面的安全稳定性。
4.避雷针安装。
避雷针是煤矿顶板管理中的一种重要措施。
通过设置避雷针,能够有效的保护顶板安全,防止雷电等自然灾害对煤矿工作面顶板的危害。
2.标准化要求针对工作面顶板管理的重要性,国家制定出了许多标准化要求。
1.煤矿安全规程中要求,每班必须对各工作面顶板进行巡视,及时发现和处理顶板的异常情况。
发现工作面存在顶板松动的情况时,必须及时上报煤矿领导,并严格按照要求执行支护方案,确保工作面顶板的稳定性。
2.煤矿行业标准要求,煤矿必须建立起完善的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和检测机制。
顶板巡视、支护加固、避雷针安装等管理措施,要按照标准化要求执行,并定期进行安全评估和检测。
3.行业标准化管理中要求,煤矿必须严格遵守各项规程和标准化要求,完善工作面顶板管理和安全生产监督机制,确保工作面的安全稳定,维护煤炭行业的安全生产。
3.总结工作面顶板管理是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加强巡视、支护加固、顶板松动预防和避雷针安装等管理措施,并严格按照标准化要求执行,能够有效的提高工作面的安全稳定性,确保煤炭行业的安全生产。
采煤方法与采煤工作面顶板控制
采煤方法与采煤工作面顶板控制采煤方法:采煤工艺与回采巷道布置及其在时间上、空间上的相互配合。
采煤方法实质上包括采煤系统和采煤工艺两大部分。
采煤系统是指采区巷道布置方式、掘进和采煤顺序的合理安排,以及由采区供电系统、通风系统、运输系统、排水系统等共同构成完整的采煤系统。
采煤工作面:进行采煤作业的场所。
也叫回采工作面,简称采场或工作面。
煤壁:直接进行休掘的煤层暴露面。
采高:采煤工作面煤层被直接采出的厚度。
长壁工作面:长度一般在50米以上的采煤工作面。
短壁工作面:长度在50米以下的。
整层开采:一次采出煤层全厚的开采方式。
采煤方法:目前世界主要产煤国家使用的采煤方法,总的划分为壁式和柱式两大类。
采煤工艺:采煤工作面各工序所用方法、设备及其在时间、空间上的相互配合。
也叫回采工艺。
目前普遍使用的采煤工艺有四种:1、爆破采煤工艺2、普通机械化采煤工艺3、综合机械化采4、水力采煤工艺。
其中,综合机械化采煤是用机械方法破煤和装煤、输送机运煤和液压支架支护的采煤工艺。
采煤工艺由五个工序组成:1、破煤2、装煤3、运煤4、大,而且对支架产生压力,通常称顶板压力。
单体液压支柱的组成:顶盖、活柱、油缸、三用阀和手把。
自然平等拱:采掘空间上方岩层破坏后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拱形结构。
当煤岩体出现空间后,顶板失去支撑,如不加以支护就会下沉,产生裂隙变形。
随之裂隙不断扩大,顶板岩石呈块松动而垮落下来。
如果空间不再扩大,顶板岩石不再垮落量,就形成相对稳定的拱形状态。
矿山压力的采煤工作面有哪些显现:1、顶板下沉,产生裂隙,发生局部冒落或大面积冒顶。
2、工作面内的支架变形、折断或使立柱插入底板岩石内。
3、在倾角较大的采煤工作面中,发生底板鼓起、滑动等现象。
4、工作面的煤壁片帮,滑落,或煤岩被压出来等现象。
采煤工作面控顶空间的支架一般承受的压力:随着采煤工作面的推进,垮落的顶板岩石碎块充填采空区。
因破碎的岩块间有许多空隙,其体积膨胀,压实后增大5%,20%,所以能将较硬的基本顶托住或缓冲其压力,形成相对的稳定状态。
煤业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
煤业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
以确保矿井安全生产为目标,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 工作面开拓和开采前要进行顶板预测,确定工作面顶板稳定性评级,制定相应的支护方案。
2. 工作面开采过程中,需进行定期顶板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顶板的稳定。
3. 工作面采取适当的支护技术,包括锚杆、螺栓、网片等支护设施,确保顶板的稳定。
4. 工作面地质构造复杂的地段,加强支护设施的使用,如矩形闸板、采空区支护等。
5. 工作面采取合理的透水措施,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
6. 工作面顶板出现严重塌方、煤与顶板分离等情况时,要立即停采并采取应急措施,保证人员安全。
7. 工作面顶板管理要建立健全的责任制,每个岗位要明确职责,做好交接班工作。
8. 工作面顶板管理要加强人员培训和安全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9. 工作面顶板管理要建立完善的记录和档案,便于管理和事故调查分析。
10. 工作面顶板管理要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与协调,及时汇报工作面顶板的情况,保证工作面的安全。
以上为煤业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的一些内容,具体的制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煤业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模版
煤业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模版一、概述本制度旨在规范煤业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确保工作面顶板的安全稳定,保障生产安全。
本制度适用于煤矿生产中的工作面顶板管理。
二、定义1. 工作面顶板:指矿井工作面上方的岩层,包括煤层和顶板煤壁。
2. 顶板管理:指对工作面顶板的监测、评价、支护和维护等工作。
三、监测与评价1. 工作面顶板监测:每个工作面应配备顶板监测系统,监测参数包括顶板位移、顶板压力、顶板应变等。
2. 评价标准: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矿山实际情况,制定工作面顶板稳定性评价标准,并定期进行评估。
四、支护与维护1. 支护原则:采用合理的支护措施,确保工作面顶板的安全稳定。
选择支护方式应根据顶板性质、岩层条件、留设煤柱等因素综合考虑。
2. 支护要求:支护材料应符合国家标准,支护设备应正常工作,支护设施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完好有效。
3. 检查与维护:定期对工作面顶板支护设施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确保其功能正常。
五、应急措施1. 提前预警:利用顶板监测系统提前预警工作面顶板异常情况,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2. 应急预案:制定工作面顶板应急预案,包括疏散逃生、紧急支护、抢险排水等措施,并定期组织演练。
3. 应急应对:在发生工作面顶板事故时,迅速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抢修,确保事故得到及时控制和处理。
六、培训与教育1. 岗前培训:对从事工作面顶板管理工作的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包括操作顶板监测系统、应急救援等内容。
2. 定期培训:定期组织培训,提高工作面顶板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
3. 安全教育:加强对煤矿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和紧急情况下的应对能力。
七、监督与检查1. 监督机构:煤矿公司应设立监督部门,对工作面顶板管理进行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日常检查:定期对工作面顶板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包括顶板监测设备、支护设施、演练情况等。
3. 现场检查:随机进行现场检查,核实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理。
采煤工作面的顶板管理
采煤工作面的顶板管理对于煤矿生产的安全和高效运行至关重要。
顶板管理的目标是确保工作面顶板的稳定性,防止顶板事故的发生,并提高采煤效率。
本文将针对工作面顶板管理的重要性、常见的顶板管理措施以及优化顶板管理的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一、工作面顶板管理的重要性1.安全性:工作面顶板的稳定性对煤矿生产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不稳定的顶板可能导致顶板事故的发生,造成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甚至对整个采煤工作面的运行造成影响。
因此,科学合理地管理和控制工作面顶板的稳定性是保证煤矿生产安全的重要前提。
2.高效性:工作面顶板的管理直接关系到采煤工作面的生产效率。
稳定的顶板可以为采煤机顺利开采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避免由于顶板松动或坍塌导致的采煤中断。
合理的顶板管理还可以减少顶板支护的工作量,节约矿工的劳动力和物力成本。
二、常见的顶板管理措施1.强化观测:通过对工作面顶板进行定期观测,及时发现顶板的变异和异常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观测内容主要包括顶板的下沉、裂缝和煤层剥离等情况的监测,可以通过安装测量仪器或派遣专业人员进行观测。
2.合理的支护设计:根据工作面地质条件和采煤工艺要求,制定合理的顶板支护方案。
顶板支护主要包括锚杆支护、钢架支护和缆索支护等方式。
不同地质条件和采煤工艺对支护方案的要求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支护方式。
3.及时处理问题:发现顶板问题后,要及时处理,不能懈怠。
对于顶板下沉、裂缝等问题,可以通过加强支护和加固措施来解决。
对于顶板煤层剥离的情况,可以采取胶结剂注浆、预裂爆破等方式处理。
4.科学的瓦斯抽放:在采煤作业过程中,要科学合理地进行瓦斯抽放,减少瓦斯积聚对顶板稳定性的影响。
通过合理地布置抽放孔,及时清除瓦斯,保持工作面瓦斯浓度在安全范围内。
5.顶板监测技术的应用:利用现代化的顶板监测技术,如岩石应力监测、地表位移监测等,可以实时了解顶板的变化情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三、优化顶板管理的方法1.完善的管理体制:建立完善的顶板管理制度,明确各级责任、权限和义务。
采煤工作面坚硬顶板控制技术
采煤工作面坚硬顶板问题
研究意义
开展采煤工作面坚硬顶板控制技术研 究,对于提高煤炭开采效率、保障安 全生产、促进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具 有重要意义。
在煤炭开采过程中,采煤工作面坚硬 顶板控制是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 。
国内外研究现状
01
国外研究现状
影响因素
采煤方法、采高、推进速度等是影响坚硬顶板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例如,采用长壁采煤法时,随着工作面的推进 ,坚硬顶板的悬露面积逐渐增大,容易出现应力集中和冒落现象。同时,采高的增加也会加剧坚硬顶板的破断和 冒落风险。
03
采煤工作面坚硬顶板控制 技术方法
强制放顶技术
技术原理
通过人工强制方法,将采煤工作面的坚硬顶板断裂,使顶板在一定 范围内垮落,以减小工作面顶板悬露面积,减轻顶板压力。
实例二
采煤工作面概况
介绍该采煤工作面的地质条件、开采方法、顶板岩性等基本情况。
控制技术应用过程
详细描述坚硬顶板控制技术的具体应用过程,包括技术选择、参数 设计、施工流程等。
应用效果分析
通过对比分析应用控制技术前后的顶板冒落情况、采煤效率、安全 隐患等指标,评估控制技术的应用效果。
实例三
创新背景
分析传统坚硬顶板控制技术的局限性, 提出创新实践的必要性。
根据工作面的具体情况,选择合 适的控制技术方法进行组合应用 。例如,可以先采用高压注水软 化技术降低顶板的强度和硬度, 然后再采用强制放顶技术或深孔 预裂爆破技术使顶板垮落。
适用范围
适用于各种复杂条件下的采煤工 作面坚硬顶板控制,可根据实际 情况灵活调整控制方案。
04
采煤工作面坚硬顶板控制 技术应用实例
采煤工作面顶板控制方法
采煤工作面顶板控制方法是煤矿生产管理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顶板控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采煤工作面的安全和高效进行。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采煤工作面顶板控制方法。
1. 预拱法:采煤工作面的顶板控制方法之一是采用预拱法。
预拱法是指在采煤工作面前方的巷道中设置一定数量的预支架,形成临时的拱形结构,以支撑顶板。
预拱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能够有效地控制顶板的移动,减少顶板的变形和破坏。
采用预拱法可以减少顶板的下沉和断裂,保证采煤工作面的安全和稳定进行。
2. 支架法:另一种常见的顶板控制方法是采用支架法。
支架法是指在采煤工作面上设置一定数量的支架,以支撑和稳定顶板。
支架法通过设置合理的支架密度和支架排布方式来控制顶板的移位和下沉,防止顶板破坏。
支架法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容易操作,适用于各种采煤工作面的顶板控制。
3. 预裂法:预裂法是一种主动控制顶板的方法。
预裂法可以在采煤工作面前方的巷道中预先进行爆破作业,通过爆破产生的应力和位移来调节顶板的移动和下沉。
预裂法的优点是能够主动控制顶板的移动,减少顶板下沉和断裂的风险。
同时,预裂法也能够提高采煤效率,减少能耗和环境污染。
4. 撑拱法:撑拱法是一种利用基坑和支柱互相支撑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在采煤工作面前方的巷道中设置撑拱体系,将基坑和支柱进行连接,形成稳定的拱形结构。
撑拱法的优点是能够有效地控制顶板的移动和下沉,保证采煤工作面的安全和稳定进行。
综上所述,采煤工作面顶板控制方法有预拱法、支架法、预裂法和撑拱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不同的技术手段和操作方式来控制顶板的移动和下沉,保证采煤工作面的安全和高效进行。
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顶板控制方法,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来确保控制效果。
采煤工作面顶板控制与方法
采煤工作面顶板控制与方法一、顶板控制的目的顶板控制的目的是保持工作面顶板稳定,减少岩爆事故的发生,提高工作效率。
二、顶板控制的方法1.预拱法预拱法是指通过预先设置预支护结构,对工作面顶板进行控制。
常见的预拱方法有设置木柱、矮墩和拱形支架等。
预拱法可以大大增加顶板的稳定性,减少岩爆事故的发生。
但是预拱法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和物力,并且预支护结构需要及时更换和调整,增加了采煤工作面的难度和风险。
2.高位钻孔颓塌法高位钻孔颓塌法是指在顶板上方钻孔,并向下引导顶板部分破碎和颓塌,从而减少岩体间的内应力,降低岩爆的风险。
高位钻孔颓塌法可以通过控制颓塌的范围和时间,使顶板在控制范围内进行颓塌,避免大面积的岩爆。
但是高位钻孔颓塌法需要钻孔设备和操作技术的支持,同时需要监测顶板的变形和颓塌情况,增加了工作面的开采成本和难度。
3.微震速预报法微震速预报法是指通过监测岩体的微震速度和微震振幅,判断岩体的稳定性,并进行相应的措施。
微震速预报法可以提前预警岩体的不稳定性,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加固和支护。
但是微震速预报法需要精确的监测设备和数据分析,同时需要专业人员对监测数据进行解读和预警,增加了工作面的管理难度和成本。
4.煤柱保留法煤柱保留法是指在采煤过程中保留一定宽度的煤柱,作为顶板的支撑。
煤柱保留法可以有效的控制顶板的稳定性,减少岩爆事故的发生。
但是煤柱保留法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标准进行保留,同时需要及时补充和更换煤柱,增加了采煤过程的难度和风险。
三、顶板控制的注意事项1.顶板控制的方法应根据工作面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不能盲目使用。
2.顶板控制的方法需要采用综合手段,结合地质条件、采煤工艺和设备技术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3.顶板控制的方法需要进行有效的监测和预警,及时调整和补充措施。
4.顶板控制的方法需要专业人员进行设计和施工,确保其安全有效。
综上所述,采煤工作面顶板控制是保障采煤工作面安全和高效的重要环节。
合理选择和运用顶板控制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岩爆事故的发生,提高采煤工作面的稳定性和工作效率。
采煤工作面顶板控制方法(三篇)
采煤工作面顶板控制方法按工作面顶板冒落范围和伤亡人数,将工作面顶板事故分为局部冒顶和大型冒顶两类;局部冒顶一般是由于已遭受一定程度破坏的直接顶未被及时支护或支架未能充分发挥作用、甚至失效而造成的。
受原生、地质构造、采动等影响,直接顶中会产生许多交错的裂隙,使直接顶的连续性遭受一定程度的破坏,这样,一旦支护不及时或支架失去作用,局部范围内的岩块就可能会冒落而发生局部冒顶。
一般把直接位于煤层上方的一层或几层性质相近的岩层称为直接顶。
在煤层与直接顶之间有时存在厚度极薄、随采随冒的岩层称为伪顶。
大型冒顶多发生在直接顶初次垮落、基本顶初次来压及周围来压期间或者发生在坚硬难冒的厚层顶板大面积跨落时。
这是由于在上述情况下,支架在垂直层面方向和平行层面方向受力都比平时大得多,此时如果支架的支撑能力不足或支架稳定性不好,就容易被压垮或推垮而导致大型冒顶。
按冒顶的力学原因,将工作面顶板事故分为漏垮型、压垮型、推跨型及综合型冒顶四大类。
漏垮型冒顶是因已破碎的顶板没有得到有效防护受重力作用冒落而导致冒顶;压垮型冒顶是由垂直层面方向的顶板力压坏工作面支架而导致的冒顶;推垮型冒顶是由平行于层面方向的顶板力推倒工作面支架而导致的冒顶;综合型冒顶则是由二种或二种以上力学原因而导致的冒顶。
二、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防治的主要措施1、支架性能应与煤层顶板、倾角等开采条件相适应支架性能适应煤层顶板、倾角等开采条件对防止工作面顶板事故是至关重要,否则就不会取得良好的支护效果,甚至导致严重的冒顶。
支架的性能应具备支、护、稳三个方面,即:支得起、护得好、稳得住。
所谓支得起就是要求支架具有一定支撑力,又具有一定的可缩性,从而保证支架能撑得住来自直接顶和基本顶来压时所施加的压力,不致因支架被压垮而导致冒顶;所谓护得好既是要求支架能及时有效的防护好已破碎得知界定,不致因碎岩下漏而导致冒顶;所谓稳得住就是要求支架具备抵抗沿层面方向推力的能力,不致因推倒支架而导致冒顶。
综采工作面顶板管理措施
综采工作面顶板管理措施一、加强顶板的检测1.定期对工作面顶板进行检测,发现问题及时修复。
2.使用雷达、红外线、超声波等专业设备进行顶板的无损检测,及时了解顶板的状况,防止顶板失稳及坍塌。
二、加强顶板的支护1.选用合适的支护材料,如锚杆、钢板支撑等,提高顶板的稳定性。
2.加强支护措施的密实度,确保支护材料与顶板紧密贴合,避免弯曲或产生空隙。
3.增设支护设施,如支护墙、支架等,提高综采工作面顶板的稳定性。
三、加强灾害监测1.建立有效的顶板灾害监测系统,实时监测顶板的变形、裂缝及温度变化等。
2.设置报警装置,一旦发现顶板存在异常情况,及时进行报警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四、加强顶板的加固和修复1.针对发现的顶板问题,及时进行加固和修复。
比如,在有裂缝的地方设置钢架或注浆,增强顶板的承载能力。
2.加强对采煤工作面附近区域的排水和防水工作,防止水分渗入顶板,造成顶板松散。
五、加强管理措施1.建立健全的顶板管理制度,明确顶板管理的责任和工作流程。
2.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确保他们能够正确操作和使用顶板管理设备。
3.定期组织顶板管理专项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
六、加强信息共享与交流1.建立顶板管理信息共享平台,及时将各矿井的顶板管理经验和技术成果进行分享。
2.建立顶板管理技术研究与交流机制,举办研讨会、学术交流等活动,提高顶板管理的技术水平。
七、加强事故分析和总结1.对发生的顶板事故进行深入分析,总结事故原因和教训,并及时向全体工作人员进行通报和警示。
2.加强对顶板事故的攻关和技术研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总之,综采工作面顶板管理的措施要从检测、支护、灾害监测、加固和修复、管理、信息共享与交流以及事故分析和总结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旨在保障工作面顶板的安全稳定,为煤矿综采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授课计划授课日期:授课地点:授课人:课程: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有关工作面顶板的基本概念,进一步增强人员顶板支护和管理水平,加强安全生产作业。
重点难点:1、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2、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类型、易发生的地点及措施;课内外作业:1、初次来压的定义和特点。
2、什么是周期来压?3、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的基本特征。
4、冒顶预兆有哪些?授课内容:一、顶板的基本概念1、顶板及划分顶板:位于煤层上面的岩层,称为顶板。
煤层按自然层位分为:(1)伪顶:直接位于煤层之上,一般为薄层炭质页岩等软弱层组成,厚度在0.3~0.5m以下,极易冒落。
(2)直接顶:直接位于煤层或伪顶之上的一层或数层岩层,常有泥质页岩、页岩、砂质泥岩组成,厚度不等,并随回柱垮落。
(3)老顶:通常位于直接顶之上的厚而坚硬的岩层,常由砂岩、石灰岩、砂砾岩等组成,回柱后可悬露大面积而不冒落。
按直接顶岩层的稳定性及老顶来压强度的顶板分类:(1)不稳定顶板(又称破碎顶板):指直接顶是松软易垮落的漏顶的岩层。
用数字序号ⅰ表示。
(2)中等稳定顶板:直接顶中有裂隙但比较完整,工作面推进一定距离后,悬露顶板板才会冒落。
用数字序号ⅱ表示。
(3)稳定顶板:直接顶为强度较大的岩层,分层厚,无明显节理裂隙,工作面向前推进后顶板并不冒落,回柱放顶时,需要做人工强制放顶。
用数字序号ⅲ表示。
(4)坚硬顶板:顶板完整,很少有裂隙,回柱放顶后,顶板能大面积悬露不垮落。
这种工作面的顶板必须采取深孔爆破,高压注水等特殊的放顶方法。
用数字序号ⅳ表示。
按老顶来压强度的强弱可将顶板分为四级:(1)不明显,用数字序号ⅰ表示;(2)明显,用数字序号ⅱ表示;(3)强烈,用数字序号ⅲ表示;(4)极强烈,用数字序号ⅳ表示。
二、、矿山压力与显现矿山压力:在未采动的岩体内,岩石处于原始应力状态,当在岩体内进行采掘工程后,必然会引起围岩中应力的重新分布,达到新的平衡,这种压力重新分布及其对围岩的作用过程称作矿山压力。
矿山压力显现:在矿山压力作用下造成的围岩变形破坏,煤壁片帮、支架受载变形、煤的压出、冲击地压、以及煤与沼气突出等现象,称为矿山压力显现。
矿山压力的衡量指标:(1)顶板下沉量:一般是指煤壁处裸露的顶板到采空区边缘的顶板移近量,以mm计,在缓倾斜工作面由于顶板下沉量一般情况下远比底膨量大,因而称做顶板下沉量。
(2)顶板下沉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的顶底板移近量,一般以mm/h计,它表示顶板活动的剧烈程度。
(3)支柱载荷:随着顶板下沉,采煤工作面支柱受载也逐渐增加,一般可以用肉眼观察到柱帽的变形和破坏,剧烈时可以观察到支柱的变形和折损。
具体数值可用测力计或压力表测得,支柱所受载荷用kn/m表示。
影响回采工作面矿山压力的主要因素(1)采高与控顶距:它的变化直接影响着顶板压力及顶板下沉量,采高、控顶距越小,顶板下沉量越小,顶板也就比较稳定。
(2)工作面推进度:加快工作面推进度,在一定情况下,能减少顶板下沉量,但推进速度增长到一定后,顶板下沉量将不会有显著改变。
(3)开采深度:开采深度在600m至800m时,深度对矿山压力没有明显影响,但随着开采学度的增加,煤壁内的支撑压力将加大,可能迫使支架的工作载荷增加。
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的基本特征采煤工作面初次来压后,随着工作面的向前推进,顶底板岩层受到破坏,一般顶板岩层受到破坏严重,根据岩层破坏特征可以将岩层分为三部分:冒落带:岩块成不规则垮落,岩体破碎系数为1.3~1.5左右。
裂隙带:在冒落带之上,此处岩层虽已断裂,但仍能整齐排列。
弯曲下沉带:裂隙带之上直到地表的岩层,这部分岩层裂隙更少。
冒落带矸石对裂隙带岩层起支撑作用,从而可减缓裂隙带岩层的挠曲程度。
3、初次来压、周期来压初次来压与初次来压步距:采煤工作面从切眼开始推进,一般情况下,伪顶随采随放顶随冒落,直接顶也会随回采放顶回柱而垮落,而老顶只是在悬露面积大时,才发生剧烈下沉和垮落。
称作初次来压步距。
初次来压的特点:由于老顶的剧烈活动,迫使工作面顶板下沉量和下沉速度急剧增加。
(2)老顶的活动和顶板下沉的急剧增加,使支架受力猛增,顶板破碎并出现平行煤壁裂缝,甚至出现工作面顶板台阶下沉。
(3)因老顶悬露垮度增大,煤壁内的压力过于集中,会使煤壁片帮破坏范围扩大,加上老顶断裂时顶板急剧下沉,会进一步将煤壁压碎,而大面积片帮,严重时片帮深度可达0.6m至0.8m。
采煤工作面周期来压与周期来压步距周期来压:老顶初次来压以后,顶板压力减少,但随着采煤工作面的推进,悬顶面积逐渐增大,到一定跨度时,又发生弯曲下沉、折断和垮落,顶板压力也显著增加,这种垮落是有规律和周期性发生,故而叫周期来压。
两次来压的距离叫周期来压步距。
周期来压步距一般为初次来压步距的1/4至1/2。
三、采煤工艺方面的基本概念1、初撑力:支柱或支架在泵站额定压力作用下,对顶板的支撑力叫初撑力。
2、工作阻力:支柱或支架在顶板压力作用下,使支柱下腔的压力增高到安全阀开启压力时,支柱或支架对顶板的支撑力叫工作阻力。
3、支柱的迎山角与迎山距:支柱的轴线和煤层顶底板法线的夹角称支柱迎山角,支柱顶部由煤层顶底板法线向上偏移的距离叫迎山距。
4、放顶:采用全部垮落法时,使顶板自行垮落(或强制垮落)的过程叫放顶。
5、回柱:撤除放顶区内的支柱或支架叫回柱。
6、放顶步距:工作面沿走向一次放顶的宽度叫放顶步距。
最大控顶距:放顶前工作面沿走向的最大宽度叫最大控顶距。
7、最小控顶距:放顶后工作面沿走向的最小宽度叫最小控顶距。
8、最大控顶距等于最小控顶距与放顶步距之和。
9、采煤工作面中工作空间支护和采空去处理工作的总称叫工作面顶板控制。
顶板控制的方法有垮落法、充填法、缓慢下沉法和煤柱支撑法。
四、支护技术1、采区巷道矿压控制基本方法和途径(1)巷道保护,是指为了使围岩应力与岩体强度保持较适应的关系,以便预防巷道失稳或有效地减轻矿压危害而采取的各种技术措施,如选用有利于巷道稳定的断面形状,在巷道设计和掘进时就为预期的巷道缩小量预留备用断面,将巷道布置在坚硬岩层中或应力降低区等。
(2)巷道支护,一般指借助于安设各种矿山支架去预防巷道围岩产生过度变形和防止巷道冒顶、片帮,以保证巷道正常使用。
(3)巷道维护,是指对已进行过支护的巷道,为了改善已恶化的维护状况和恢复其稳定性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如巷道扩帮、起底、补柱、更换损坏的支架构件甚至重新支护等。
2、巷道支护原理(1)巷道支架与围岩相互作用和共同承载原理合理利用巷道的围岩的自承力;合理选择支架工作点;提高围岩自承能力;选择合理的支护方式与参数。
(2)减轻巷道压力的的途径巷道布置在应力降低区;巷道布置在比较稳定的岩层中;巷道围岩卸压。
(3)综采工作面支护方式综采工作面支护包括工作面支护,工作面端头支护和超前支护。
综采工作面工作面支护:采用液压支架进行支护,液压支架只要是支护工作面顶板、切顶、挡矸、护壁和推移刮板输送机。
一般破碎顶板选择掩护式支架,稳定顶板选择支撑掩护式支架,坚硬顶版选择支撑式支架或支撑掩护式支架,支架的形式根据顶板情况决定。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两柱掩护式支架被广泛使用。
支架支护分为及时支护、滞后支护、超前支护和“带压移架”。
及时支护是在采煤机割煤后先移支架,再移刮板输送机,多在顶板破碎时采用;滞后支护是在采煤机割煤后先移刮板输送机,再移支架,因此顶板暴露时间较长,一般用于顶板岩石不易冒落的工作面;超前支护是指当煤壁发生片帮,不等采煤机采煤支架就向前移动,使煤壁片帮后的顶板得到提前支护,一般煤壁片帮严重时采用;“带压移架”是同时打开降柱及移架手把,及时调整降柱手把,使破碎矸石滑向采空区,移架到规定步距后立即升柱,一般在过断层、空巷、顶板破碎带及压力大时使用。
工作面上下端头支护:工作面上下端头支护必须按要求支护,一般由单体支柱进行支护,且单体柱的支护方式、排距和步距必须根据顶板情况在作业规程中注明。
超前支护:回采工作面超前支护长度,石炭系综采放顶煤工作面不小于50米,其他回采面不小于20米;超前支护一般采用单体柱和花边型钢梁进行支护。
五、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类型、易发生的地点及措施(一)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分类及特点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从力源上看有压垮、漏冒、推垮三种基本类型。
回采工作面采煤后,不同物理性质的顶板岩层都要对回采工作面支架有垂直于层面方向的或大或小的顶板力,如果支架支不起这个顶板力,就会发生压垮型冒顶。
依据岩层的强度、分层厚度和岩层内裂隙情况宏观上可以把直接在煤层上面的顶板分为松软的、中等稳定的和坚硬的三类。
对中等稳定以下,尤其是松软的直接顶板,采煤后如果支架护不住碎顶,就会发生漏冒型冒顶。
此外,直接顶板岩层还可能施加给支架以沿层面方向的推力,支架的稳定性不好,受推力时稳不住,就会发生推垮型冒顶。
从一次冒落的顶板范围及伤亡人员多少分,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按照冒顶范围和严重程度可分为局部冒顶和大型冒顶两大类。
1、局部冒顶事故局部冒顶是指范围不大、伤亡人数不多(每次死亡1-2人)的冒顶。
常发生在靠煤壁附近、采煤工作面两端以及放顶线附近。
大型冒顶是指冒顶范围较大、伤亡人数较多(每次死亡3人及3人以上)的冒顶。
它包括两端来压时的压垮型冒顶、厚层难冒落的大面积冒顶、直接顶导致的压垮型冒顶、复合顶板推垮型冒顶、金属网下推垮型冒顶、大块游离顶板旋转推垮型冒顶和采空区冒矸冲入采煤工作面的推垮型冒顶等。
局部冒顶事故的特点,一是范围较小,每次伤亡人数不多(1-2人)。
冒顶事故发生地点大多是在有人工作的部位。
这类事故的原因是已破坏的顶板失去依托而造成的,其触发原因一部分是采煤工作(包括破煤、装煤等)过程中,未能及时支护已露出的破碎顶板;另一部分是回柱操作过程中发生的局部冒落事故。
2、大面积切顶垮面事故这类事故的特点是面积大,来势凶猛,后果严重,不仅严重影响生产,往往会导致重大人身伤亡。
事故原因是直接顶和老顶大面积运动造成。
由直接顶运动所造成的垮面事故,就其作用力的始动方向又可分为两大类:(1)推垮型事故。
包括走向推进工作面常发生的倾向推垮型事故和倾斜推进工作面容易发生的向采空区方向推垮型事故。
层的层面方向产生较大的推力,推倒失稳的支架造成垮面事故。
(2)压垮型事故。
包括向煤壁方向压垮和向采区方向压垮型事故。
这类事故主要是由于垂直于顶底方向的作用力压断、压弯阻拉力不足的支架或将支架压入抗压强度低板而造成的。
由老顶运动所造成的垮面事故,就其作用力的性质和始动方向不同也可分为两类:(1)冲击推垮型事故。
事故的特点是开始运动的老顶首先将其作用力施加于靠近煤壁处已离层的直接顶上,造成煤壁片塌和顶板下切,紧接着高速运动的老顶把直接顶推垮,(2)压垮型事故。
这类事故发生在支柱的工作面。
可缩性很少的木支柱由于不能抵抗老顶的压力,在老顶的下沉过程中依次被折断,结果导致剩余支柱的支护强度不足以平稳直接顶的作用力而被全部压断,造成垮面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