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专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对比表
1978 1984 1990 2000 2003 2004 2008 2010 2011
城 343 镇
134
639
355
1510 6280 8472 9422 15781 19109
686 2253 2622 2936 4761 85-03年 4.1% 5919
23979
6977 10-11年 17.9% 3.13
二、改革开放初期
个、私经济的发展是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发展 的重要动力
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 非公有制经济的组成、作用和发展现状 • 鼓励、支持、引导:
– 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 – 2005年,《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 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非公36条》) » 非禁即入 国民待遇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 确立

确立依据 公有制的组成 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 公有制与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2.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3.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 展(见第二节)
市场经济
定义:以市场为主 来配臵资源就是市 场经济 亚当•斯密《国富 论》“看不见的手” 三次经济大萧条 有宏观调控的市场 经济:罗斯福新政 “渐进的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
内涵二:计划与市场对经 济活动的调节,有各自的优 势和缺陷。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
内涵三:市场经济与社会 主义结合后必须体现社会主 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第一,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 第三,在国家宏观调控上,以 第二,在分配制度上,实行按 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 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和归宿,更好地发挥两种手段的优 的制度。 势。
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 度
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
改革开放前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和基本 特征

内涵 基本特征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基本经济制度
用10-15年 时间完成过渡
1953年: 现在开始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 政治特点
经济特点:多元的经济结构
五种经济成分并存: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
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 义经济
政治特点:多元的政治形态

国体:四个阶级联合专政 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阶级关系:三种基本阶级力量 主要矛盾:两条道路、两大阶级

2006年国务院一号 文件 《关于推进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的 若干意见》,对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作了全面部署。

新 农 村 建 设 的 总 体 要 求
生产发展 生活宽裕 乡风文明 村容整洁 管理民主
协 调 全 面 发 展
“剪刀差”
1950---1978年的29年中,政府通过工农业剪刀差提取农业 1979---1994年的16年中,政府大约提取农业剩余净值 20世纪90年代,每年“剪刀差”绝对额都在1000 剩余净额为4500亿元,平均每年从农业部门流出的资金净额 12986亿元,平均每年从农业部门流出的资金净额达811亿元; 亿以上。 达155亿元;
内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 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道路:

合作化 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
步骤、形式:

原则:

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 家帮助
农业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的基础

提供粮食 支持工业发展
十六届四中全会:“两 个趋向”
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 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 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 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 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 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当前,我国总体 上已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十六届五中全会
在提出“十一五” 规划的建议中, 明确提出了“建 设社会主义新农 村”的目标。
第二节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专题
一、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 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动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 保护民族工商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 用和平赎买的办法,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 义改造(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第二节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专题
--1948《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革命的对象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 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 革命的主要敌人,就是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 官僚资本主义。

革命的动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 力,是工人阶级、农 民阶级、城市小资产 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而根本的动力是工人 和农民。

革命的领导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 导权,掌握在无产阶 级手中,其领导要通 过其政党来实现。
三、发展时期

三农问题的重要性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十七届三中全会(“新土改”)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道路的依据及其内容
必要性

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内无民主,外无独立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农村是敌人统治的薄弱环节
可能性

根本原因: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大国 群众基础:大革命的遗留影响 客观条件: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 主观条件:相当力量红军的正式存在
为什么说“三农问题”是中国革命、 改革和发展阶段的根本问题?
第三节
一、革命时期

三农问题专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 农民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最根本动力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 取政权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二、改革开放初期

改革也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农村改革的成功,奠定了其它一切改革的基础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1848.4,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
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保护农业生产
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 主义国家所有
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
源自文库

保护民族工商业
让民族工商业在不能操纵国计民生的范围内获
得发展的便利
文化纲领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 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 的文化
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革命的性质:新民主 主义革命;革命的前 途:过渡到社会主义。

政治纲领
国体:
定义: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问题 内容: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人民民 主专政
政体:
定义:是指政权构成的形式问题,表现
为国家权力的分配方式。 内容: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经济纲领
采用和平赎买办法的依据
理论依据:
• 马克思主义关于和平赎买的理论 • 苏联的实践
现实依据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与民族资本主义的两 面性
个体经济
非 公 有 制 经 济
私营经济
中外合资
外资经济
中外合作 外商独资
混合所有制经济(私有部分)
十五大
基本经济 制度
十三大
十二大
必要的有益 的补充
必要补充
第三节 三农问题专题
第四专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第四专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经济建设
第一节 现阶段中国的经济体制 和基本经济制度 第二节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专题 第三节 三农问题专题 第四节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 发展 第五节 科学发展观
第一节 现阶段中国的经济体制 和基本经济制度
第一节
现阶段中国的经济体制 和基本经济制度
乡 村
78-84年 16%
04-10年 12.5% 3.23
比 2.57 1.8 率
2.20 2.79 3.24 3.21 3.36
从资源分配的具体情况看,城乡之间的不平等 随处可见,如1998以来,中国实行积极的财政 政策,增发长期国债,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投 资。但用于农业(不包括林业、水利)的份额 很低。1998-2001年,中央安排国债资金5100 亿元,其中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为56亿元, 占1.1%,仅能满足同期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 的10%左右。
内涵

实质

旧民主主 义革命时 期
新民主主 义革命时 期
新民主主义 社会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840年 1919年 1949年 1956年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 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属于 社会主义体系。
建国之初: 20-30年
1952年: 10-15年 实际三 年完成 过渡
1950-1978
1979-1994
20C90S
-“你儿子在那边很可怜,两三天才能 吃到一顿米饭”
-“什么?两三天就能吃到一顿米饭? 童工“象白菜般在东莞买卖”
凉山童工的“草样年华”
希望工程大眼睛女孩:苏明娟
---“就缺陈胜吴广了”
-某县领导过节时下乡看望农民, 问他们还缺什么,农民答曰
• • • • 原料 市场 资金积累 劳动力
“三农”问题的解决,是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内容
提出
总体要求P211
主要问题及解决方略 “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 农民问题 收入问题
素质问题
农村问题 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加快户籍制度 改革 农业问题 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
领导:无产阶级的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
的领导 民族的:反对“国粹主义”和“全盘西 化” 科学的: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文 化复古主义” 返 大众的:文化为90%以上的工农大众服 务
过渡时期总路线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性质 经济、政治特点
1953.12,“一化三改造”-“一体两翼” 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唯一经济 基础
过渡时期总路线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 线和总任务,是要在 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 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 主义工业化,并逐步 实现国家对农业、对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 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道路:和平赎买 途径:国家资本主义 步骤、形式:


初级形式:委托加工、 计划定货、统购包销、 经销代销 高级形式:个别企业 的公私合营、全行业 1956年1月10日,荣毅仁(左三)陪 同毛泽东参观上海申新纺织厂。 的公私合营。
“计划多一点还是 市场多一点,不是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 义的本质区别。计 划经济不等于社会 主义,资本主义也 有计划;市场经济 也不等于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 济手段。”
1992年春,邓小平南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
内涵一:计划与市场都是 经济手段,而不标识两种社 会制度的本质属性。
计划经济
定义:以行政手段 为主来配臵资源就 是计划经济 苏联:“不是灭亡, 就是加大马力前进” 计划经济的弊端显 露 中国: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的形成和发展
1978-1992,“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 (十二大)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十二届 三中全会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十三大) 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南巡、十四 大) 1993,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标志 形成 十五大到十六大,初步建立 2003,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三、发展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和基本纲领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革命的对象
革命的动力 革命的领导

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政治纲领 经济纲领 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无产阶级领导的 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 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 资本主义的革命,这就 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 命,这就是中国共产党 在当前历史阶段的总路 线和总政策。”
国有经济
公 有 制 经 济
集体经济
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 成分和集体成分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表现在: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 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 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 用。
(摘自十五大报告)
公有制与公有制的 实现形式:

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公有制的实现形 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 化。
第二节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专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