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专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形势政策考题与答案
1、第一专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题目:党的十八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试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与总任务。
(1)内涵: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立足基本国情;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2)总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正确认识我国当今社会所处的历史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是我们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总依据。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阶段性特征日益明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特征与30多年前比有很大变化,但这并不影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判断。
(3)总布局:五位一体。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深入,生态文明建设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的位臵,从而把总体布局进一步扩展为五位一体,有利于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更加完善。
(4)总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再创中华民族新的辉煌,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以来,中华民族一切有志之士的共同理想和矢志不渝追求的目标。
我们党经过长期的艰苦探索,找到了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样一条正确的道路。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因而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成为我们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任务。
2、第二专题:当前经济形势及热点问题分析题目:1、2013年我国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总体要求是什么?(1)总体要求2012年12月15、16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要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主题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稳中求进,开拓创新,扎实开局,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加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活力和动力,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第五专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和政治建设
1、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 必须调整经济结构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新型 工业化道路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A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经 济 和 政 治 建 设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农、林、牧、 副、渔业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3、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经 济 和 政 治 建 设
⑴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
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82):我国非公有 制经济刚恢复和起步,力量非常弱小,基 本没什么地位可言,理论界的共识是可以 利用其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⑵ 非公有制经济存在、发展的必要性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经 济 和 政 治 建 设
A、生产力发展总水平低、层次多、
不平衡决定了非公有制经济有其存在 和发展的物质条件。 B、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决 定其有存在和发展的必要。
C、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2、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建 设 中 国 特 色 社领域看,市场经济中的 资源配臵是通过市场完成的,而市场 配臵资源又主要是通过生产要素的价 格波动来实现的。 B、从分配领域看,市场经济中的 收入在社会成员中的初次分配是借助 于商品交换方式实现的。
“关注社会公平, 缩小贫富差距“是 2005年群众最关注 的热点问题之一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专题四第3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专题四第3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测试要求】1.了解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2.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
【知识梳理】一、邓小平理论的发展历程1、背景“文革”后,中国人民迫切希望中国能够迅速摆脱困境。
党中央的一些领导人提出“两个凡是”,继续“左”的错误,中国处于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时期。
2、形成过程形成(1)1978年12月邓小平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提出解放思想和改革经济体制的任务,成为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
(2)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上来,并作出实行的战略决策。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
标志着的逐步形成和发展。
发展(1)1982年中共“十二大”:首次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2)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十三大首次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
成熟并形成体系(1)南方谈话:1992年春,邓小平在南方各地巡视,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回答了“”这个根本问题。
——“南方谈话”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为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2)中共十四大:明确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确立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正式形成1997年中共十五大:首次提出和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更加鲜明简洁的科学概念,并把它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标志着邓小平理论正式形成。
◆知识拓展: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内容判断实践的标准——“三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于、是否有利于;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计划与市场关系——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 ;(由此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 是硬道理, 是第一生产力;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第二单元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复习课件】高一政治(统编版必修1+必修2)
考点1 我国的经济发展
考点梳理
(2)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的要求:实现区域良性互动、城乡融合发展、陆 海统筹整体优化,培育和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加强区域优势互补,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实施 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①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 原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 要求: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
② 重要性:只有形成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才能更好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赢得国际竞争主动,为其他领域现代 化提供有力支撑,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打下坚实而强大的物 质基础。
③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 展阶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解析】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确立了新发展理念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
创新发展注重解决的是发展不平衡问题。
【解析】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或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 问题。
开放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解析】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协调发展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
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坚持可持续发展,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要顺应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 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 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坚持共享发展,要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坚持全民共 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
高考历史复习专题04第3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易错易混
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3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易错易混主标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易错易混点副标题:用“火眼金睛”识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易错易混点关键词:十一届三中全会、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难度:3重要程度:近年高考对本节内容考查所占比例较少,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偶尔也会在主观题某一小问中出现内容:一.易错易混点【易错题1】(2015·武汉高三调研)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下列选择中,属于邓小平理论中“吸收和借鉴”表现的是( )A.“一五”计划工业化方针 B.和平赎买的改造政策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错误答案】D【错因分析】形成错因是结合材料理清邓小平理论的相关内容。
错误地认为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导致选D。
【正确解答】“一五”计划工业化方针属于毛泽东经济理论,故A项错误;“和平赎买的改造政策”属于三大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故B项错误;邓小平在20世纪90年代针对中国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吸收和借鉴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故C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属于对内改革,没有吸收和借鉴国外的经验,故D 项错误。
【易错题2】(浙江省2015届高三第二次五校联考文综试题)2.中共在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有两次飞跃。
第一次飞跃找到了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第二次飞跃找到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对以上材料认识不正确的是( )①道路内容相同②领导力量相同③面临的社会矛盾相同④依靠力量相同A.②④ 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错误答案】B【错因分析】形成错因是没有正确区分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异同。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学以致用
A
A
A.三大改造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国营企业改革
头脑风暴 经济建设的探索与失误(1956-1966)
1.中共“八大”关于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如何论断的?依据是什么?
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先进的工业国的要 求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 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 人民需要的矛盾。其基本依据是:社会主义制度 在我国基本确立。
知识线索
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
经济恢复:(1949-1952年) 过渡时期 (1949-1956年) 一五计划:(1953-1957年) 三大改造:(1953-1956年) 中共八大(1956年)
重点
探索时期 (1956-1966年)
两个运动(1958年)
重点、 难点
三年困难:(1959年-1961年) 经济好转:(1962—1966年)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高分= 基础知识 + 做题技能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19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对内—— 改革经济体制
发 展 历 程
1949-1976 1978-今
20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对外——开放
文化大革命,持续十年之久。 即:1966年-1976年 1、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践踏; 2、科学研究与文化教育遭到严重破坏; 3、国民经济建设速度被严重延缓。 4、扩大了我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
中国20世纪50~70年代末粮食产量变化
单位:亿斤
6000
6411
4800 4000 3900 3278 2200 3400 2870 3400
2023主题教育第四专题研讨材料
2023主题教育第四专题研讨材料摘要:一、引言二、主题教育的背景与意义三、第四专题研讨的主要内容四、研讨材料的具体分析五、总结与展望正文:一、引言在新时代下,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高全体党员干部的政治觉悟和理论素养,我国开展了主题教育。
2023 年主题教育第四专题研讨材料旨在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明确任务、把握要求,推动主题教育深入开展。
二、主题教育的背景与意义主题教育是加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国家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主题教育,可以增强党员干部的“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发展。
三、第四专题研讨的主要内容2023 年主题教育第四专题研讨材料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发展布局等方面展开,旨在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握新时代我国发展的重大任务和战略方向。
四、研讨材料的具体分析1.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研讨材料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全面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
2.战略布局:研讨材料深入解读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布局,包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等。
3.发展布局:研讨材料详细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布局,包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等。
五、总结与展望2023 年主题教育第四专题研讨材料为广大党员干部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内容,对于推动主题教育深入开展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PPT课件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 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相结合的市场经济。计划和市场 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 长处。把发展市场经济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 结合起来,既可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又可以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
第六讲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现阶段按劳分配的特点
第一 按劳分配的“劳”还不是直接的社会劳动, 而只是以企业为单位的局部劳动的一部分。
按劳分配还不能按照统一的标准在全社会范 第二 围内实行,而只能在局部范围内实行。
第三
按劳分配还不能按照劳动者实际提供的劳动
量来计算,而只能按照社会承认的劳动量来 计量。
第六讲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多种不同的分配形式:
一是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二是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
三是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如科技 发明、创造、信息、专利等参与分配。
第六讲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的途径 取缔非法收入 整顿不合理收入 调节过高收入 完善个人所得税制
第六讲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
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 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是 经济手段。
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 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着 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 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资料生产是人 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生活的生 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 精神生活的过程。一个社会的物质基础, 是指一定社会经济制度赖以建立的生产力 条件。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讲稿
C股份制成为公有制主要实现形式的制度安排
a股份制成为主要实现形式的原因在于,国有制企业制度安排的特殊性和股份制
企业制度安排的有效性。
b国有企业制度安排的特殊性(不仅仅表现在所有制性质的差别上,还表现在承
担的职能上,即经济职能、社会职能、调控工具)--要求国有企业数量不能太多, 分布行业不能过宽—要求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 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承担特殊职能; 其他行业的和领域的国有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在市场公平竞争中优胜 劣汰)。
二、社会主义理论的方法论P4-12
1.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方法论比较
(1)西方主流经济学——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在资源稀缺性假设前 提下,研究一个社会是如何配置稀缺资源的,它主要涉及人们如何 作出决策、如何相互交易和整体经济如何运行等问题,它遵循的是 个体主义成本收益分析方法。
(2)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从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出发,认为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特定生产方式之下的社会生产关系,而不是物 的关系,其逻辑起点是社会人,不是经济人,并在社会人基础上形 成整体主义分析方法。
(3)直面现实的经济学分析方法要求摆脱传统政治经济学重规范轻实证、重 定性轻定量、重演绎轻归纳、重结论轻证明的轨迹,实现经济方法论的创新。 (重实证、重计量、重观点证明)
三、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1.新变化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观念 (1)实践背景;(2)理论背景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研究领域 既要研究经济制度(包括分配制度),又要研究经济运 行 4.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研究范围P6 (1)生产关系(经济制度); (2)资源配置(社会主义经济运行); (3)在揭示资源配置规律的过程中剖析经济关系。
单元四专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单元四专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命题:高一A段赵文宾时间:2018.04.23 编号:5【单元概述】新中国成立后,基于中国的国情并借鉴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同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20世纪50年代,在经济建设中,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经济建设取得辉煌成就。
【主要概念】社会主义改造、农业合作化运动、农业生产合作社、公私合营、中共八大、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三面红旗”、“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三年经济困难”、“八字方针”、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计划经济体制、“南方谈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特区、外向型经济、对外开放格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单元检测】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要求。
1.据商业部1954年12月发出的《关于目前牛羊市场情况和毛猪生产问题的通报》反映:第四季度以来,许多地区牛羊上市量骤增,收购计划大大超过,且有许多母牛、乳牛、小牛、小猪,仔猪价格也随着下跌,这种情况几乎在全国各大城市均有发现。
热河省出现大量宰杀耕牛,山西北部牲口向绥远倒流,四川农民养猪数字大减。
上述材料反映了:()A.牲畜生产相对过剩B. 农业合作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C.农业合作化中出现了操之过急现象,导致生产力遭到破坏D.当时农村在进行人民公社化运动2.新中国成立后,陈云说:“现在有些资本家有这样的想法:政府搞重工业,他们搞轻工业,政府搞原料工业,他们搞制造工业,包袱都要你背,他们赚钱。
我们当然不能这么办。
”为此,人民政府:()A.没收官僚资本主义企业B.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当务之急C.实施国家资本主义政策D.强调经济建设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3.土地改革以后,少数农户上升为富裕中农,个别的已成为新富农,土地集中和雇工现象开始出现,党内不少同志产生忧虑,担心农民自发走向资本主义。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各单元情况
面对经济全球化 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综合探究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 础和准则 政治生活:有序参与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 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 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 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 综合探究 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 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 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
系观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 展观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 质与核心
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
进步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第十二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在文化生活中选择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综合探究 感悟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 生活处处有哲学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哲学的基本问题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 精华 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综合探究 走进哲学 问辩人生 世界的物质性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意识的本质 意识的作用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综合探究 求真务实 与时俱进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ofrualdinkgwtesc,pbyhm
2(必 修) 政治 生活
为人民服务 的政府
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 义民主政治
第四单元 当代国际社
会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思想 政治 3(必 修) 文化 生活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
创新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
民族精神
第四课 我国政府受人民
的监督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 第六课 我国的政党制度
新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4_专题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
迁移训练1 1985年8月28日,邓小平在会见津巴布韦 总理穆加贝时,曾对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作过评价。他说: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 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 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1)新经济政策实施前后,列宁对市场与社会主义关系 的认识有何变化?
(二)题眼突破 复习此部分内容,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 么样”三个方面进行。如图:
是什么(基本框架)
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
为什么(必要性)
怎么样(主要任务)
例2 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形式。其中, 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方 面有独到的魔力。但是在一些领域和方面,这只“看不见的 手”也有调节的盲点,如对于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看不见 的手”是一根失灵的杠杆,需要运用“看得见的手”来调节。
4.邓小平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意义 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邓小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明确界定了计划经济与市场,都是经 济手段。这就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说,消除 了人们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的思想束缚,促进了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
(2)简述邓小平对市场与社会主义关系认识的创新及其 意义。
答案 (1)实施新经济政策前,列宁把商品货币看作社 会主义社会的对立物,主张消灭商品经济,由政府直接控制 商业。实施新经济政策后,列宁提出共产党人要学会经商, 由国家调节商业。不过,列宁仍把这些变化当成解决困难的 一种权宜之计。
(2)①邓小平认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 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②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 主义,消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社会基本制度范畴 的思想束缚,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选择奠定了理 论基础,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专题 (PPT 74张)
1、对所有制效率的不同分析思路
•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分析思路: • 一是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分析所有 制效率,以是否符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为标准,分析论证它是否具有高效率; • 二是从所有制与人们经济利益关系分析所有 制效率,以是否能够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利 益关系为标准,分析论证它是否具有高效率。
引
言:从数据看中国经济发展(1)
• 201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 GDP )达 到47.2万亿元,扣除价格因素,比2002年 增长1.5倍。经济总量居世界位数稳步提升, 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特别是国 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经济成为带动 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中国经济总量 占世界的份额由2002年的4.4%提高到 2011年的10%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 献率超过20%。
引 言:从数据看中国经济发展(2)
• 《华尔街日报》(20121018):“一系列 失败的收购案正加剧美中紧张关系”。最 近的豪客比奇拒绝中企收购案、美国总统 奥巴马拒绝中国三一重工在美企业建造风 电场、中国企业华为和中兴遭美国国会 “间谍”指控,都有“威胁美国国家安全” 的背景,“这让中国企业觉得,美国外国 投资委员会在抵制一切中国投资”。 • 美国针对中国大企业的阻击已经上升他们 的国家战略。
引 言:从数据看中国经济发展(1) • 2011年,我国人均GDP达到35083元, 扣除价格因素,比2002年增长1.4倍, 年均增长10.1%,按照平均汇率折算, 我国人均GDP 由2002年的1135美元 上升至2011年的5432美元。
引 言:从数据看中国经济发展(1) • 从2003年到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 年均实际增长10.7%,其中有6年实现 了10%以上的增长速度。这一时期的 年均增速不仅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 3.9%的年均增速,而且高于改革开放 以来9.9%的年均增速。
毛概第一专题
第一专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第一专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及其理论成果
1、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产生与基本含义
社会经济条件 理论来源 出生证明 基本含义
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 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第一专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第一专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及其理论成果
在世纪之交,西方媒体一条重要新 闻耐人寻味。英国广播公司在国际互联 网上进行‚千年伟人‛的评选活动,最 后结果是马克思排在第一位。为什么马 克思会当选‚千年伟人‛呢?为什么发 达的西方国家也会再次掀起研究马克思 主义的热潮呢?
第一专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及其理论成果
那是因为马克思以他特有的人格、 学识、预见和思想魅力赢得了世界,21 世纪的西方出现的‚回到马克思‛现象, 既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又表 征了当今时代需要马克思主义,就像自 然科学需要爱因斯坦的理论一样。
第一专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第一专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及其理论成果
1、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产生与基本含义
社会经济条件 理论来源 出生证明 基本含义
在经济上,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逐步 暴露出来。在政治上,随着无产阶级的 发展壮大,无产阶级和长长久久的矛盾 也日益尖锐起来。
第一专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及其理论成果
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人民处在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 迫之下。
签订《南京条约》
第一专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及其理论成果
第一专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及其理论成果
第一专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及其理论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与实践引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结果,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创造。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与实践不断深化,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本文将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与实践展开讨论,重点探究了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成就与挑战。
一、经济领域的探索与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核心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中国积极借鉴国际经验,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发展道路。
首先,通过改革开放,引入市场机制,打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激发了经济的发展活力。
其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注重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再次,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最后,加强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然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经济领域也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存在,城乡差距、地区发展差异等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另一方面,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也亟待解决。
为此,中国政府不断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政治领域的探索与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模式的核心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制度的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保证了人民的民主权利和利益,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首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坚强的政治核心。
其次,中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原则,为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再次,中国积极探索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立健全了参与决策和监督的机制。
最后,中国坚持依法治国,加强法治建设,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然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面临政治改革的挑战。
政府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上仍有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
同时,加强政府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推动政府的廉洁与权力监督,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大纲一、课程设置的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是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必修课,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设置调整的必要性1、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深入推进,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关键时期,时代和实践发展要求对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设置进行适当调整2、从2005年开始,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作了调整,新的教学内容与现行研究生阶段教学内容有交叉重复。
构建与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相衔接的、完整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具有必要性3、为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培养方式进行了改革,对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相应提出了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调整研究生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内容的新要求三、课程设置调整的原则1、课程的导向性——坚持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贴近研究生思想实际、学习实际和生活实际,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2、课程的层次性——着力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体系,形成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基本内容相衔接、层次有区别的课程设置和教学体系3、课程的实效性——紧密联系研究生思想实际和学校教学实际,合理设置和安排有关课四、“教学大纲”编写的基本思路1、以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为背景2、“分专题”研究和介绍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重大问题(1)“把握重点、专题深入” 方式:把握重点问题,有选择地讲授每一讲中主要内容和突出问题(2)“问题切入,专题结合” 方式:从一定问题切入,把不同讲中的相关内容结合在一起,组合成不同的教学模块,以适合有不同理论需要的研究生选择(3)“逐次递进,专题拓展” 方式:由“概述”的相关内容切入,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中,深化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理解,获得新的理论认识和实践真谛(4)“问题发掘,专题融汇”方式:明确问题,从对问题的分析中导出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视野和视角,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知与行融汇一体,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中的重大问题作出深入的探索和研究(5)“整体为先,专题为主”:首先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整体问题,“分专题” 才能有深厚的社会历史背景、才能有深邃的理论支撑、才能有深广的实践依托,对“导论”和“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的透彻理解和把握,是“分专题” 的基本前提3、与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衔接, 实现螺旋式上升状态的“步步高”4、进一步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五、“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导论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4、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意义和方法✧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1、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2、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重要战略机遇期3、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概述2、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3、中国的经济发展4、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中国对外开放✧第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概述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3、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第四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概述2、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3、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4、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第五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概述2、保障和改善民生3、统筹协调社会利益关系4、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第六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概述2、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4、中国应对全球气候问题的主张✧第七讲中国共产党的建设1、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概述2、党的建设面临的新课题新考验3、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第八讲当代中国与世界1、当今世界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2、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的历史性变化3、中国的国际战略与对外方针政策4、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导论教学基本要求✧认识和把握当代中国的主题。
第四专题 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1+238 ) 2011年
5、形 成中国 特色社 会主义 的法规 成果
三、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与挑 战
• 1、当前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 十二五规划提出: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为目标,改革攻坚,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 1)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
• 通过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以健全民 主制度; 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 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保障人民的知情 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新时期,党提出了“没有民主就没有 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的著 名论断,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 展道路。
•
• 2、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 度 •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 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的基本目标。 • 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 通过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 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 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 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 治制度
• 如今文革远离人们视野,淡忘了,封建思想的影响 在中国又根深蒂固,会阻碍政改和扭曲民主、自由、 人权观念; • 富二代、官二代们的负面作用与影响,社会分配的 不公会让人们产生严重的社会不公平思想: • 腐败的横行、党和政府官员执政失误,会加剧仇富、 仇官情绪; • 政府官员的作风的粗暴、漂浮以及官僚主义、形式 主义的盛行,会促进民众对政府的非暴力不合作; • 而西方普世价值的不断扩张,国内外敌对势力的西 化、分化、弱化国与党的图谋,会破坏社会主义的 价值观,破坏主流媒体与传统教育中关于社会主义 优越资本主义的宣传。
•
——郑华淦《温家宝为何说“政改不成功,文革或重来”?》 2012年03月15日09:41 来源:人民网―强国社区
专题四 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专题四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专题四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议题四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实现共同富裕一:时政热点聚焦资料一:第十八届中共中央第三次全体会议于11月9日至12, 2022日在北京举行。
全会指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现状)要坚定不移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
要坚定不移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
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中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国家政策。
)材料二: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指出:增强各类所有制经济活力。
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在金融、石油、电力、铁路、电信、资源开发、公用事业等领域,向非国有资本推出一批投资项目。
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
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
(2021年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进一步强调了国家毫不动摇的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材料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为了使全体人民的利益越来越公平,必须加快社会事业的改革,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要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确保社会稳定有序。
(让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坚持共同富裕之路。
)材料四: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指出:统筹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政府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让全体人民过上好日子。
要坚持建机制、补短板、兜底线,保障群众基本生活。
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努力缩小收入差距;推进养老保险、社会救助制度;建设推进社会救助制度改革;继续提高城乡低保水平;全面实施临时救助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50-1978
1979-1994
20C90S
-“你儿子在那边很可怜,两三天才能 吃到一顿米饭”
-“什么?两三天就能吃到一顿米饭? 童工“象白菜般在东莞买卖”
凉山童工的“草样年华”
希望工程大眼睛女孩:苏明娟
---“就缺陈胜吴广了”
-某县领导过节时下乡看望农民, 问他们还缺什么,农民答曰
过渡时期总路线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 线和总任务,是要在 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 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 主义工业化,并逐步 实现国家对农业、对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 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道路:和平赎买 途径:国家资本主义 步骤、形式:
初级形式:委托加工、 计划定货、统购包销、 经销代销 高级形式:个别企业 的公私合营、全行业 1956年1月10日,荣毅仁(左三)陪 同毛泽东参观上海申新纺织厂。 的公私合营。
计划经济
定义:以行政手段 为主来配臵资源就 是计划经济 苏联:“不是灭亡, 就是加大马力前进” 计划经济的弊端显 露 中国: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的形成和发展
1978-1992,“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 (十二大)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十二届 三中全会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十三大) 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南巡、十四 大) 1993,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标志 形成 十五大到十六大,初步建立 2003,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内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 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
返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道路:
合作化 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
步骤、形式:
原则:
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 家帮助
农业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的基础
提供粮食 支持工业发展
第二节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专题
一、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 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动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 保护民族工商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 用和平赎买的办法,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 义改造(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第二节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专题
• • • • 原料 市场 资金积累 劳动力
“三农”问题的解决,是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内容
提出
总体要求P211
主要问题及解决方略 “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 农民问题 收入问题
素质问题
农村问题 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加快户籍制度 改革 农业问题 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
采用和平赎买办法的依据
理论依据:
• 马克思主义关于和平赎买的理论 • 苏联的实践
现实依据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与民族资本主义的两 面性
个体经济
非 公 有 制 经 济
私营经济
中外合资
外资经济
中外合作 外商独资
混合所有制经济(私有部分)
十五大
基本经济 制度
十三大
十二大
必要的有益 的补充
必要补充
第三节 三农问题专题
2006年国务院一号 文件 《关于推进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的 若干意见》,对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作了全面部署。
新 农 村 建 设 的 总 体 要 求
生产发展 生活宽裕 乡风文明 村容整洁 管理民主
协 调 全 面 发 展
“剪刀差”
1950---1978年的29年中,政府通过工农业剪刀差提取农业 1979---1994年的16年中,政府大约提取农业剩余净值 20世纪90年代,每年“剪刀差”绝对额都在1000 剩余净额为4500亿元,平均每年从农业部门流出的资金净额 12986亿元,平均每年从农业部门流出的资金净额达811亿元; 亿以上。 达155亿元;
--1948《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革命的对象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 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 革命的主要敌人,就是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 官僚资本主义。
详
革命的动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 力,是工人阶级、农 民阶级、城市小资产 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而根本的动力是工人 和农民。
详
革命的领导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 导权,掌握在无产阶 级手中,其领导要通 过其政党来实现。
十六届四中全会:“两 个趋向”
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 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 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 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 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 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当前,我国总体 上已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十六届五中全会
在提出“十一五” 规划的建议中, 明确提出了“建 设社会主义新农 村”的目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
内涵二:计划与市场对经 济活动的调节,有各自的优 势和缺陷。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
内涵三:市场经济与社会 主义结合后必须体现社会主 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第一,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 第三,在国家宏观调控上,以 第二,在分配制度上,实行按 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 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和归宿,更好地发挥两种手段的优 的制度。 势。
乡 村
78-84年 16%
04-10年 12.5% 3.23
比 2.57 1.8 率
2.20 2.79 3.24 3.21 3.36
从资源分配的具体情况看,城乡之间的不平等 随处可见,如1998以来,中国实行积极的财政 政策,增发长期国债,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投 资。但用于农业(不包括林业、水利)的份额 很低。1998-2001年,中央安排国债资金5100 亿元,其中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为56亿元, 占1.1%,仅能满足同期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 的10%左右。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对比表
1978 1984 1990 2000 2003 2004 2008 2010 2011
城 343 镇
134
639
355
1510 6280 8472 9422 15781 19109
686 2253 2622 2936 4761 85-03年 4.1% 5919
23979
6977 10-11年 17.9% 3.13
内涵
实质
旧民主主 义革命时 期
新民主主 义革命时 期
新民主主义 社会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840年 1919年 1949年 1956年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 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属于 社会主义体系。
建国之初: 20-30年
1952年: 10-15年 实际三 年完成 过渡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 确立
确立依据 公有制的组成 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 公有制与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2.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3.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 展(见第二节)Fra bibliotek市场经济
定义:以市场为主 来配臵资源就是市 场经济 亚当•斯密《国富 论》“看不见的手” 三次经济大萧条 有宏观调控的市场 经济:罗斯福新政 “渐进的社会主义”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1848.4,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
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保护农业生产
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 主义国家所有
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
质
保护民族工商业
让民族工商业在不能操纵国计民生的范围内获
得发展的便利
文化纲领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 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 的文化
二、改革开放初期
个、私经济的发展是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发展 的重要动力
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 非公有制经济的组成、作用和发展现状 • 鼓励、支持、引导:
– 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 – 2005年,《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 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非公36条》) » 非禁即入 国民待遇
第四专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第四专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经济建设
第一节 现阶段中国的经济体制 和基本经济制度 第二节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专题 第三节 三农问题专题 第四节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 发展 第五节 科学发展观
第一节 现阶段中国的经济体制 和基本经济制度
第一节
现阶段中国的经济体制 和基本经济制度
三、发展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和基本纲领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革命的对象
革命的动力 革命的领导
详
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政治纲领 经济纲领 文化纲领
详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无产阶级领导的 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 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 资本主义的革命,这就 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 命,这就是中国共产党 在当前历史阶段的总路 线和总政策。”
领导:无产阶级的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
的领导 民族的:反对“国粹主义”和“全盘西 化” 科学的: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文 化复古主义” 返 大众的:文化为90%以上的工农大众服 务
过渡时期总路线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