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的新辅助化疗
大肠癌化疗方案
大肠癌化疗方案引言:大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发现和治疗对治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化疗作为治疗大肠癌的主要手段之一,在提高患者生存率和改善生活质量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大肠癌化疗方案的不同类型和常用药物,以及可能的副作用和对策。
一、手术前化疗:手术前化疗也被称为新辅助化疗,主要通过药物治疗来缩小肿瘤的大小,使肿瘤更容易被手术切除。
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氟尿嘧啶(5-FU)和奥沙利铂(Oxaliplatin)。
这种化疗方案的优势在于能够减小手术范围,提高手术切除的彻底性,并且预示着更好的预后。
二、手术后化疗:手术后化疗也称为辅助化疗,主要是在手术后通过化疗药物来减小肿瘤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5-FU和卡培他滨(Capecitabine)。
手术后化疗往往持续数个月,可以减少术后肿瘤再生长的概率。
三、化疗联合放疗:化疗联合放疗是指在进行放疗的同时进行化疗。
这种方案通常用于肿瘤较大、局部晚期或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
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5-FU和Capecitabine。
通过联合放疗,可以在减小肿瘤体积的同时通过化疗药物杀灭癌细胞。
四、靶向治疗:除了传统的化疗药物外,靶向治疗也在大肠癌的治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靶向治疗通过针对癌细胞的特定分子靶点来阻断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常用的靶向治疗药物包括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和西妥昔单抗(Cetuximab)。
这些药物可以抑制肿瘤的血管生成和癌细胞的增殖、扩散。
靶向治疗通常与化疗联合使用,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五、常见副作用和对策:化疗在治疗大肠癌的过程中,常常会产生一些副作用。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脱发、乏力和免疫功能下降等。
对于这些副作用,患者和医护人员需要密切配合,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减轻不适。
对于恶心和呕吐,可以通过口服或静脉给药抗恶心药物来缓解症状。
脱发问题则需要积极寻找护发方法,如佩戴假发或头巾等。
乏力可以通过适量的休息和饮食调理来缓解,避免过度劳累和体力活动过度。
结直肠癌的新辅助化疗概述
结直肠癌的新辅助化疗概述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上升,手术治疗是其首选治疗方案,但多数病例就诊时已为进展期肿瘤。
因此20世纪80年代以来,术前新辅助化疗逐渐应用于临床,并表现出较好的疗效,加之新的化疗药物及分子靶向药物的应用,大大改善了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为结直肠癌的治疗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就结直肠癌新辅助化疗的研究进展做以综述。
标签:结直肠癌;新辅助化疗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已跃居常见肿瘤第3位,全球每年新发病例近1 20万,死亡人数达60万[1,2]。
据报道,有25%的结直肠癌患者就诊时已为中晚期,超过25%的患者第一次根治术后将复发或转移。
尽管近年来结直肠癌的治疗得到长足发展,但是IIIC期及Ⅳ期结直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仍不超过50%,Ⅳ期更是低于10%[3]。
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是指对结直肠癌患者在手术之前给予全身化疗,已作为结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1989年,Wilke[4]等报道了新辅助化疗在进展期胃癌患者中的应用。
随着大规模的研究和临床应用,目前新辅助化疗已应用于多种肿瘤,并取得肯定疗效,成为综合治疗重要的组成部分。
1新辅助化疗的概念新辅助治疗(neoadjuvant therapy)是指针对局部晚期的结直肠癌患者或伴同时性肝转移的患者术前采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C)、新辅助放疗(neoadjuvant radiotherapy)和新辅助放化疗(neo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
NC是其中最常用的一种,可以不同程度地减轻肿瘤负荷,降低肿瘤临床分期。
因此,近年来NC在结直肠癌中的应用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2新辅助化疗的可行性新辅助化疗的作用原理:①减低肿瘤负荷,降低肿瘤分期,使不能切除的肿瘤变为可以切除,提高治愈性、手术切除率[5];②控制微小及潜在的转移灶,减少术中播散及术后转移复发,清除肝内的微小转移灶[6];③防止术后肿瘤血供改变以致影响化疗效果,效果优于术后;④可使手术时肿瘤细胞增殖能力处于最低状态,减少术中癌细胞医源性播散;⑤在化疗敏感性试验中,有助于了解肿瘤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有利于术后化疗药物的选择,以指导制定术后治疗计划,并可协助判断预后[7];⑥对于伴有肝转移的患者,使不可切除的患者变为可切除,并且减少肝脏的切除范围,最大限度的保留肝体积[8]。
大肠癌辅助化疗新进展
39 ・ 0Biblioteka 医学 综 述 20 0 8年 1 O月第 l 第 2 4卷 O期
Mei lR cptlt, c 0 8 V 11 N .0 dc eai aeO t 0 , o.4。 o2 a u 2
大肠 癌 辅 助化 疗 新 进展
王 涛 ( 综述)张锡 朋 ( , 审校)
( 津 市 人 民 医 院 肛 肠 二 科 , 津 30 9 ) 天 天 0 1 1
早 期治 愈性手 术 的开 展 , 直肠 癌 的复发 率 、 死 率 应 用 无病 生存 期作 为 总 生 存期 的一 个 替代 终 点 。希 结 病 仍 相 当高 。近 年 新 的化 疗 药 物 及 化 疔 方 案 的 出现 , 及 针 对微 小转 移 灶 的有 效 化疗 方 面 已经做 了大量 的
出 了新 的贡 献 。现就 大肠 癌 辅 助 化疗 新 进展 方 面予
工作 , 为大肠 癌 患 者延 长 生 存 期 及 提 高 生 存 质 量 做 5 F / V 两 组 患 者 无 病 生 存 期 无 显 著 差 异 , 于 此 一U L 基
c , x lp ai n t , ih c n b s d i i g e c mb n t n a d moe u a a g td t e a y n a o a i lt a d e c wh c a e u e n sn l , o i a i n l c lr tr e e h rp . n o
中图分类号 :7 0 5 R3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62 8 ( 0 8 2 —0 00 10 -0 4 20 )03 9 -4
摘要 : 大肠癌 包括 结肠癌和直肠癌 以及肛管癌 等, 是临床上 比较 常见的恶性 肿瘤之 一。尽管早 期 治愈性手术的开展 , 结直肠癌 的复发率、 病死率仍相 当高。化疗是 治疗 大肠癌 的一种重要 的辅助 治疗手段 , 新的化疗药物如卡 陪他滨 、 伊立替康 及分子靶向治疗 药物单用 、 联合 应用 改善 了大肠癌患
直肠癌肝转移术前新辅助化疗
直肠癌肝转移术前新辅助化疗直肠癌肝转移术前化疗可分为两类:无法手术切除的直肠癌肝转移,术前新辅助化疗可使10%~20%的患者转化为可手术切除;对于可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术前新辅助化疗可使3年无复发生存率提高9.2%。
研究表明,术前新辅助化疗疗程越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越高。
Karoui等报告,术前辅助化疗周期数超过6个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4%,而<6个周期的患者发生率为19%。
Aloia 等的研究发现,术前化疗周期数超过12个周期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延长。
新辅助化疗可引起严重的肝损害。
奥沙利铂主要引起肝窦状隙扩张。
Nakano等的研究表明,与化疗周期数<6个的患者相比,术前奥沙利铂双周方案化疗周期数≥6个的患者发生窦状隙扩张的风险显着增加(RR=3.19)。
而有肝窦状隙扩张的患者术后Ⅲ/Ⅳ度并发症的发生率显着高于无扩张者(40% vs. 6.3%,P=0.026),且住院时间延长(17.0±1.8 vs 10.9±0.9天,P=0.006)。
伊立替康可引起脂肪性肝炎。
Jean-Nicolas等的研究中,发生脂肪性肝炎的患者术后出现肝衰竭的风险显着增加,术后90天内的死亡率可高达14.7%,远远高于无脂肪性肝炎的1.6%。
因此,一般建议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术前新辅助化疗周期数不超过6个(双周方案),时间不超过3个月。
需要强调的是,直肠癌肝转移术前化疗的目的不是追求完全缓解(CR),而是在缩小肿瘤提高切除率的前提下,尽可能保证所有病灶的完全可切除性。
结直肠癌肝转移全身化疗的CR率很低,一般不超过5%,但一些患者可出现部分肝转移灶的消失。
Benoist 等的研究表明,临床影像学检查完全消失的肝转移灶病例中,只有17%获得病理CR,30.3%在术中可见肉眼残存,因CR后无法定位切除的病灶中,1年内73%的患者原位复发。
研究提示,为了达到根治的目的,对于每一个肝转移灶均应尽可能争取手术切除。
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
0 6 患者生活质量:评估患者在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副作用和并发症
腹泻:放疗可能导致肠道功 能紊乱,引起腹泻
放射性肠炎:放疗可能导致 肠道炎症,引起腹痛、腹泻
等症状
放射性膀胱炎:放疗可能导 致膀胱炎症,引起尿频、尿
急等症状
皮肤反应:放疗可能导致皮 肤红肿、瘙痒等症状
骨髓抑制:化疗可能导致骨 髓抑制,引起白细胞、红细
放化疗联合治疗方案的优化:如同步放化疗、序贯放化 疗等,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复发风险
个体化治疗方案的优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 性化的放化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副作用
联合治疗方案探索
1
放化疗与靶向治疗相结合:提高治疗 效果,降低副作用
2
放化疗与免疫治疗相结合:提高免疫结合:通过基因 编辑技术,提高放化疗的疗效
4
放化疗与其他治疗方法相结合:探索 新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01
优化放化疗方案: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放化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02
加强患者心理辅导:通过心理干预,减轻患者心理压力,提高治疗依从性
03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通过营养支持、疼痛管理等措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2
治疗方案设计
01
确定放化疗的适应 症和禁忌症
04
制定放化疗的副作 用预防和处理措施
02
制定放化疗的剂量 和疗程
05
制定放化疗的疗效 评估和随访计划
03
确定放化疗的联合 方案和顺序
放疗技术选择
01
放疗技术: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立体定向放疗等
02
放疗剂量:根据肿瘤大小、位置、分期等因素确定放疗剂量
新辅助化疗总结汇报
新辅助化疗总结汇报新辅助化疗是一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治疗方法,用于治疗多种恶性肿瘤。
通过在手术前或放疗前进行化疗,可以有效缩小肿瘤的体积,降低术前及放疗的难度,并提高预后。
本文将就新辅助化疗的意义、适应症、具体方法和临床效果进行总结和汇报。
新辅助化疗的意义:新辅助化疗主要通过在手术前或放疗前进行化疗,缩小肿瘤体积,以便更好地进行手术或放疗。
通过新辅助化疗的手段,我们可以将原本无法手术的肿瘤转变为可切除的肿瘤,极大地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同时,新辅助化疗还可以减少手术中的出血量,降低手术的难度和风险。
此外,新辅助化疗还可以消灭肿瘤的微转移,降低复发和远处转移的风险,提高预后。
新辅助化疗的适应症:新辅助化疗适用于多种恶性肿瘤,如乳腺癌、头颈部肿瘤、肺癌、食管癌、直肠癌等。
具体的适应症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肿瘤类型和手术可行性来判断。
一般来说,适合新辅助化疗的患者是具有手术条件但肿瘤过大或者转移较明显的患者。
新辅助化疗的具体方法:新辅助化疗的具体方法包括化疗药物的选择、剂量的确定和疗程的安排。
常用的化疗药物有顺铂、紫杉醇、多西他赛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我们可以选择单药治疗或联合化疗。
剂量的确定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以及肿瘤的特点来判断,剂量过大可能导致药物的毒副作用增加,剂量过小可能无法达到治疗效果。
疗程的安排也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来决定,通常为2-6个疗程。
新辅助化疗的临床效果:新辅助化疗可以显著缩小肿瘤的体积,提高手术切除率。
许多研究表明,接受新辅助化疗的患者手术切除率明显高于仅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
此外,新辅助化疗还可以消灭肿瘤的微转移,降低复发和远处转移的风险,提高预后。
临床研究显示,接受新辅助化疗的患者相比仅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生存期延长,疾病缓解率提高。
虽然新辅助化疗可能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脱发等,但通过合理的药物选择和剂量调整,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综上所述,新辅助化疗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肠癌化疗标准治疗方案
一、引言肠癌,又称大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环境污染等因素,肠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化疗是治疗肠癌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将介绍肠癌化疗的标准治疗方案。
二、化疗适应症1. 新辅助化疗:适用于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肠癌患者,术前进行化疗以缩小肿瘤,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复发风险。
2. 辅助化疗:适用于术后肿瘤残留或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通过化疗消灭残余癌细胞,降低复发风险。
3. 持续化疗:适用于复发或转移性肠癌患者,通过化疗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
三、化疗药物及方案1. 单药化疗:常用的单药化疗药物包括5-氟尿嘧啶(5-FU)、奥沙利铂(Oxaliplatin)、伊立替康(Irinotecan)等。
2. 联合化疗:常用的联合化疗方案包括以下几种:(1)FOLFOX方案:5-FU、亚叶酸钙(Leucovorin)和奥沙利铂的联合方案,适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
(2)FOLFIRI方案:5-FU、亚叶酸钙和伊立替康的联合方案,适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
(3)FOLFIRI-X方案:FOLFIRI方案联合雷替曲塞(Raltitrexed),适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
(4)CAPOX方案:奥沙利铂、亚叶酸钙和5-FU的联合方案,适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
四、化疗方案选择及调整1. 根据患者病情、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化疗方案。
2. 首次化疗后,根据肿瘤反应和患者耐受情况调整化疗方案。
3. 如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及时调整化疗药物剂量或停药。
五、化疗注意事项1. 化疗前:告知患者化疗的副作用,做好心理准备;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评估患者身体状况。
2. 化疗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及时调整化疗药物剂量;注意观察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骨髓抑制等,并采取相应措施。
3. 化疗结束后: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监测化疗效果;继续观察不良反应,如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及时就诊。
新辅助放化疗在直肠癌中的应用价值
近 2 年 , 肠 癌 治疗 有 了很 大 进 步 , 期 直 肠 5 直 早
癌 5 生存 率 达 8 %以上 , 年 0 晚期 患 者 预 后也 有 明显
示, 中晚期 直肠 癌 单一 手术 局部 复 发率 为 2% ,年 5 5 生存 率为 4%一 0 ; 长程 放疗 或长 程 同步放 化疗 0 5% 加 后 复 发 率 降 至 1%~ 5 , 期 生 存 率 达 5 % 0 1% 长 0 6%。 如使 用 以 5 F 0 - U为 主 的方 案 , 存 率 会 提 高 生 1%~5 。 因而 , 19 年 始 , C 即 推 荐 对 T 0 1% 自 90 NI 3 和/ N 阳性 的直肠 癌患 者采 用放化 联合 治疗 , 为 或 成 标 准治 疗模 式 。法 国 Te (97) 比较 术后 同步 vi 19 也 t 放 化疗 和 单纯 手 术 , 出与 G S 7 7 和 N C G 9 得 T G 5 1 C T 7/ 4/1 75 相似 的结 论 , 因而术 后 同步放 化疗 在 欧洲也 广
明显 增 加 。 欧洲 E R C 22 临床 实 验 将 lO l O T 29 1 l 例
1 术前 同步 放 化疗 的价 值 . 2
因为 晚 期 头 颈部 鳞
癌 同步放 化 疗 可提 高 5 生存 率 6 8 人 们在 直 年 %~ %,
一
步 放 化 疗 较 术 后 同步 放 化 疗 更 佳 。N A B 一 3 S B PR 0 和德 国 C OAR /I一 4 机 临床 实验 『’ 比较 了 A / OA O 9 随 6】 _, 新 辅 助 同步放 化 疗 和术 后 辅助 同步放 化疗 , 结果 显
肠癌(新)辅助化疗进展
60 T2-T3 Capecitabine
pCR% 19 34 29 25 37 28.3
1 Rodel C, et al.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03; 21: 3098-3104. 2 Valentini V, et al. Proc Am Soc Clin Oncol. 2002;21: 151A. 3 Aschele C, et al. Proc Am Soc Clin Oncol. 2002; 21: 132A. 4 Mitchel EP, et al. Proc Am Soc Clin Oncol. 2003; 22: 262A,.
Yu BM, et al.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Surgery. 2005;25(5):270-2
结肠癌的辅助治疗
静脉推注5-FU/LV曾经是III期 结肠癌的标准辅助治疗
DFS (%)
OS (%)
Study
Regimens
Patients 5-FU/LV Control 5-FU/LV Control
5'-DFCR CyD
5'-DFUR
5'-DFUR 胸苷磷酸化酶 (TP)
5-FU
5'-DFCR = 5’-脱氧-5-氟胞嘧啶核苷; 5'-DFUR = 5-脱氧-5氟嘧啶; CyD =胞嘧啶脱氨酶; CE =羧酸脂酶
卡培他滨治疗结直肠癌理论基础
卡培他滨是口服, 肿瘤内激活的氟尿嘧啶氨基甲酸酯 1 卡培他滨已经成为晚期结直肠癌的一线治疗药物 NCCN指南推荐卡培他滨为结直肠癌单药一线治疗药物 10例患者中有9例更愿意口服治疗2 门诊患者口服化疗,方便患者过正常的生活 卡培他滨一线治疗较5-FU/LV静脉给药治疗反应更好,安
新辅助化疗对大肠癌免疫功能的影响
中国医药指南21 年 6月第8 第1 期 G i f hn Mein, n 2 1,o. N . 00 卷 8 ue Ci do a d i J e 00V1 , o1 ceu 8 8
[] 康廷 国. 1 中药鉴 定学[ . 京: MI 北 中国 中医药 出版社 , 0 : 3 2 3 3. 0 3 【 黄兆 胜. 学 [ . 京: 民卫 生 出版社, 0 :5. 2 ] 中药 M】 北 人 2 2 7 0 2
药业 , 0 ,22: . 2 31 () 5 0 7
6 -0 0 8  ̄水提 ,静 置至清液到沉 淀完全析 出,除杂后后 测定 多糖的含
量 ,结果 发现 山楂叶粗品多糖K 的得率为2 %。汤树 良等 对各产地 S . 4
的山楂药材,利用sl e y h l t PR y1 仃— id eR 。 I m S e Wa r 柱,乙腈-. 0 %醋酸水 ,柱 5 温4  ̄ 0 C,进行梯度洗脱 ,以紫外波长35m观察,建立指纹图谱,为不 5n
[】 郭绮 丽, 清 . 叶的研究 进展 [ . 医药, 0 , (2: . 3 吕武 山楂 J 传统 ] 2 71 2) 0 0 6 6
[] 宋 学龄 , 芝. 4 王美 山植 的化学 成分 与 临床应 用【】 肃 中医,07 J. 甘 2 0,
2 (0: . 01 ) 7 4
同植物来源的 山楂药材 的鉴别提供发实验依据 。
O—ha os lVie i ndVie n i Ch n s wt on a n r mn y tx n a txi n i e eHa h r Le fa d
应 的显微特 征和山楂总黄酮的薄层斑点 ;采用薄层扫描 法对 熊果酸进 行 了检测 ,含量 为01- . g ,有 良 的线性关系 ,回收率 9. . 0 9g 2 5 好 7% 7 谢东 用H L 复方 山楂 颗粒 中橙皮苷 的含量 ,以Ko il 。 PC rms 色 iC 柱为
新辅助放化疗治疗大肠癌41例疗效观察
收治 Ⅲ 一Ⅳ期 大肠 癌 患者 8 2例 , 5 男 5例 , 女 2 7例 , 年龄 4 2—8 3岁 , 均 5 平 5岁 。4 2—5 O岁 者
处理 。随访 截止 日期 为 2 1 02年 2月 8 日。统 计 分析 临床 症状 和实验 室检查 项 目的改 善情 况 。
15 统 计学 方法 .
咸 宁学 院学报 ( 医学版 )0 2年第 2 第 4期 (or Xan g ne i( eil cne) 21 6卷 J n o i i irt Md aSi cs] u a f n n U v sy l c e
无统计学 意义 ( 0 0 ) 具有 可 比性 。 P> .5 ,
31 3
手 术组 ( A组 ) 和单 纯手术 组 ( B组 ) 4 例 , 各 1 两组
2 1 近期 疗效评 定 . 至少 2个 月后参加 疗 效 评定 。A 组 4 例 中 , l
C R6例 ,R 2 P 8例 ,D 5例 , D 2例 , 效 率 为 S P 1 C P 8例 ,D 1 S 6 例 ,D6例 , P 有效 率为 4 .% 。两 组有 效 率 比较 , 63
i er a p mi g l uvy J . ada i f eya :Jeie ooia sre[ ] JP ei r h d v s 1 d l e tC l
H ah 2 o ,3 12 :9 el ,o 74 (/ )2 t
( 收稿 日期 :0 20 -6 2 1-50 )
ifc in a d r c re twh e e  ̄t ma i hl r n u d r ne t n e u i n e z / h n c i e n e o ' d
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下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是最 常见的原因, 支原体、 衣原体等非病毒性感染引起的 毛细支气管炎也较常见。其 主要病变在终末端气道-
肠癌的几种化疗方案
肠癌的几种化疗方案引言: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上升。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肠癌患者的生存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化疗作为肠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够有效地控制肿瘤的生长和蔓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肠癌化疗方案,以帮助患者和其家属更好地了解和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
一、 5-氟尿嘧啶(5-FU)方案5-氟尿嘧啶是最经典的肠癌化疗药物之一,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它通过抑制肿瘤细胞DNA的合成和脱氧核糖核酸酶的活性,从而干扰肿瘤细胞的正常生长和分裂。
5-FU主要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如白蛋白结合型卡铂等,以提高化疗效果。
5-FU方案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相对较小的特点,适用于不同肠癌分期的患者。
二、顺铂方案顺铂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实体瘤治疗的抗肿瘤药物,也可以用于肠癌的化疗。
顺铂通过干扰肿瘤细胞DNA的交联作用,抑制癌细胞的增殖。
同时,顺铂还能够增加其他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敏感性,提高疗效。
顺铂方案常常与5-FU或其他药物相结合,通常适用于晚期肠癌的治疗,能够有效地缓解症状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三、抗血管生成药物方案抗血管生成药物在肠癌的化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肿瘤生长需要血管导入营养和氧气,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可以有效地控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在肠癌化疗中常用的抗血管生成药物包括贝伐单抗、舒尼替尼等。
这些药物通过靶向肿瘤血管的生长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从而阻断肿瘤的血液供应。
抗血管生成药物方案可以单独使用或与化疗药物联合使用。
四、靶向治疗方案靶向治疗是近年来肠癌治疗的重要突破之一。
它通过选择性地作用于肿瘤细胞的特定分子靶点,实现精准治疗。
靶向治疗方案常用的药物包括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药物、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药物等。
这些药物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蔓延,并且副作用相对较小。
靶向治疗方案适用于某些特定的肠癌亚型,如KRAS突变型和HER2过表达型。
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等待观察策略
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等待观察策略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对于患者来说,早期诊断和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随着医疗技术和治疗方法的不断进步,直肠癌的新辅助放化疗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放化疗后等待观察策略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等待观察策略展开讨论。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的基本原理和作用。
新辅助放化疗是指在手术前给予患者放射治疗和化学药物治疗,主要目的是缩小肿瘤体积,减少术后复发率,并提高手术切除的可行性。
新辅助放化疗可以减小肿瘤的边缘,使手术更容易进行,同时也可以消灭微转移瘤,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然而,在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患者是否应该立即进行手术还是采用等待观察策略,这是一个争议较大的问题。
支持立即手术的观点认为,通过立即手术可以完全切除肿瘤,避免肿瘤进一步扩散和转移的风险。
另一方面,支持等待观察策略的观点认为,新辅助放化疗后,部分患者肿瘤完全消失,手术可能导致不必要的创伤,同时等待观察策略也可以作为一种监测肿瘤复发的方法。
对于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达成明确的共识。
但是,根据一些研究和临床实践,将患者进行分层管理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即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性地采用立即手术或等待观察策略。
首先,对于那些肿瘤体积较小、没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可以考虑立即手术。
这类患者肿瘤较小,手术切除风险相对较低。
此外,虽然新辅助放化疗后肿瘤体积可能有所缩小,但肿瘤的残余细胞仍然可能存在,如果不进行手术切除,可能会增加复发的风险。
其次,对于那些肿瘤较大、淋巴结转移明显的患者,可以选择等待观察策略。
这类患者经过新辅助放化疗后,肿瘤可能已经得到较好的缩小,此时进行手术可能会导致较大的手术创伤,甚至可能无法完全切除肿瘤。
等待观察策略可以继续监测肿瘤的变化,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治疗。
此外,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医疗资源的限制,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例如,在资源受限的地方,可以考虑采用等待观察策略,减少手术的负担,而在资源较充足的地方,可以优先选择立即手术。
大肠癌术后辅助化疗
家庭心理医生
I I 缶 床 医学
大 肠 癌 术 后 辅 助 化 疗
康 文 莉 ( 黑龙江省农垦 总局 总 医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 5 0 0 8 8 )
摘要 : 目的: 探 讨大肠癌化 学治疗 的疗 效。方法 : 对3 6例 大肠 癌 患者给 予联合 化 疗 治疗资料 进行 分析 。结 果 : P R1 7例 , S D 1 4 例, P D 5例 , 总有效 率 4 7 . 6 % 。出现 恶心、 呕吐等 消化道反 应 , 经对症 治疗均于 2~ 4 d内缓解 。结论 : 大肠癌治疗 以手术为主 , 化疗 主要 用于术后 辅助 治疗和晚期病人姑 息性治疗。通过化 疗发挥最佳 的杀灭肿瘤细胞 的生物 学效应 , 提 高治愈 率, 减少复发 。
关 键 词 :大肠 癌 ; 化 疗
【 中图分类号 】 R 7 3 5 . 3
【 文献标 识码 】 B
【 文章编号 】 1 6 7 2— 8 6 0 2 ( 2 0 1 4 ) 0 3— 0 0 4 9— 0 1
大肠 癌临床症状 纷 繁复 杂 , 早期 又 十分 隐匿 , 因此 , 早 期诊 动脉灌 注化疗是恶性肿瘤综 合治 疗的重要 手段之 一。正确选 择 断较难 , 临床上 以大 便 习惯 改变 、 腹痛、 贫 血为 主要 症状 。很多 靶血 管 , 是动 脉灌 注 化疗 成功 的关 键 。经 皮股 动脉 插管 至肠 系 病例发现 时已属晚期 , 治疗 效果差 , 病 死率较 高 。化 学治疗 多用 膜下 动脉近端 , 行血 管造 影 以明 确 载瘤 肠 段 血管 分 布 , 用 5~ 于进展期 有转移的大肠癌 , 作为一 种辅助 治疗措 施 , 主要用 于术 F U1 g 、 丝裂霉 素 1 2 m g做选 择性 肠系 膜下 动脉 及直 肠上 动脉 灌 。动脉灌 注化疗 的优点 : 使 肿瘤 供血 动脉 内注人 高 浓 前或术 中 , 以利肿瘤 的切除 , 减 少癌肿 扩散 的机会 ; 对 D u k e s C期 注 给药 J 结肠癌术后做 辅助 性化 疗 ; 晚期病 例姑 息 治疗 。选 取 2 0 1 2年 6 度化疗药 物 , 使其 痉 挛 、 收缩 、 甚至 闭塞 细小血 管 , 使 癌巢坏 死 , 月 ~ 2 0 1 3年 6月收治 的大肠 癌患者 3 6例化学治疗分析如 下。 缩小 ; 手术 中出血 减少 , 且 术 中见肿 瘤 坏死 主要 出现 在边缘 区, 1 临床 资 料 与周 围组织分 界较 清楚 , 少 有致 密粘 连 , 有利 于完 整切 除肿 瘤 ; 1 . 1 一般资料 : 本组收治的 3 6例大肠癌患者 , 其 中男 1 6例, 灌注化疗药 物刺激局部瘤组织 引起大量 细胞浸 润及纤维 组织增 加强对肿瘤 的抑制 作用 , 防止癌 细胞 扩散 和转 移 , 减少 癌细 女2 o例 ; 年龄 3 3 ~ 8 2 岁, 平均 5 8岁 , 病程 0 . 5- 2年。乳头状腺癌 1 7 生 ,
晚期大肠癌化学治疗的新进展
晚期大肠癌化学治疗的新进展大约19%的大肠癌(大肠癌CRC)患者确诊时已发生转移,这部分患者的5年生存率比较低,仅约10%。
多年以来,氟脲嘧啶(5-Fu)一直是晚期大肠癌CRC化疗的主要药物,但是总生存获益并不多,加上亚叶酸钙(CF)也仅轻微地延长晚期大肠癌CRC的生存期。
新的细胞毒药物如伊立替康(CPT一n)和奥沙利铂(L一OHP),及靶向治疗药物如贝伐单抗(BEV)和西妥昔单抗(C25)较大地提高了晚期大肠癌CRC的治疗效果、中位生存期可从最好支持治疗(BSC)的6一8个月延长到联合化疗的20个月以上,再加上靶向药物则可达30个月以上。
1化疗的地位和作用既往有2项荟萃分析结果肯定了5-FU/CF在延长晚期大肠癌CRC至进展时间(TTP)和生存期(OS)上的重要作用。
2007年Golfinopoulos等系统回顾1967一207年间242项有关晚期大肠癌化疗的随机试验,对其中37项试验进行荟萃分析,包括47个死亡资料(13785例患者)和48个疾病进展资料(15158例患者)。
与单用5-FU/CF相比,加上CPT一11+BEV降低晚期大肠癌CRC的死亡风险最为显著,风险率(HR)为0.60,加CPT一11+L一OHP为0.72,加L一OHP+BEV为0,72,单加BEV为0.78,单加L一OHP为0.87。
对进展风险的降低,加上CPT一n+BEV 降低更为明显,HR仅为0.41,加CPT一11+L一OHP为0.53,加LOHP+BEV为0.46,单加BEV为0.56,单加L一OHP为0.64,加CPY一11+C225为0.62,单加CPT 一1为0.73。
二、三线治疗的疗效与一线治疗相似。
与单用5-F可CF预期存活1年相比,加CPT一11+BEv的绝对生存获益为8个月,加L一OHP+BEV或CPT 一11+L一OHP为4.7个月,单加CPT一11或L一OHP为1一1.8个月。
这一结果进一步证实,化疗可以显著降低晚期大肠癌CRC的死亡风险和进展风险,延长患者的05。
新辅助化疗对大肠癌免疫功能的影响
中 图 分 类 号 : 7 5 3 R 3.4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 6 2 9 5 ( 0 0 1 9 10 1 7—4 5 2 1 )00 9—2
大 多 数化 疗 药 物 对 机 体 免 疫 系统 存 在 一 定 的影 响 , 些 化 有 疗 药 物本 身就 是 免 疫 抑 制 剂 。研 究 表 明 , 肿瘤 的发 生 发 展 与 机
降, 而术 前 化 疗 , 新 辅 助 化 疗 , 大 多数 化 疗 药 物 会 抑 制 机 体 即 其
的 免 疫 功 能 , 疗 可 以 减 少 肿 瘤 的 负 荷 , 而 缓 解 肿 瘤 细 胞 直 化 从
制 , 中包 括 细 胞 免 疫 和 体 液 免 疫 功 能 ] 其 。抗 肿 瘤 免 疫 是 以 细 胞 免 疫 为 主 , 中具 有 免 疫 记 忆 功 能 的 主 要 是 T细 胞 , C 4 其 其 D 与 C 8比值 是 反 应 机 体 免 疫 紊 乱 的 敏 感 指 标 , D 当机 体 免 疫 功 能 抑 制 时 C 4水 平 下 降 , D D C 8水 平 上 升 , D C 4与 C D8比值 下 降 , 肿 瘤 患 者 自身 产 生 的体 液 免 疫 抗 肿 瘤 抗 体 , 要 是 作 为 而 主
1 恶 性 肿 瘤 患 者 的 免 疫 功 能 变 化
大 肠 癌 患 者 免 疫 功 能 的状 况 对 判 断 其 治疗 效 果 及 预 后 有 重 要 参 考 价 值 】细 胞 免 疫 的 作 用 意 义 更 大 。 由 于 大 肠 癌 患 ,
者 普 遍 存 在 免 疫 抑 制 , 血 清 中存 在 抑 制 淋 巴细 胞 分 化 增 殖 的 其 免 疫 抑 制 因 子 , 巴细 胞 表 面 C 4阳性 抗 原 明 显 减 少 , 血 清 淋 D 与 中肿 瘤 细 胞 产 生 的 P 2 免 疫 抑 制 酸 性 蛋 白 (A 等 异 常 增 GE 、 I P)
大肠癌新辅助化疗138例临床观察
中图分 类号 : 7 4 R 1
文 献标识 码 : B
0 1 0 — 9 9 2 1 )0 0 0 — 1 胎儿 泌尿 系统畸 形为 主 , 肾缺 失 、 如 肾发 育不 全 、 尿管或 尿道梗 输
膜早 破 , 羊水 外流 。
羊水过 少对 围产儿 的影 响 : 水过 少 围产儿 发生率 和死亡 率 羊 明显 升高 。羊水 过少 如发 生在 早期 妊娠 , 胎膜 与 胎体黏 连造成 胎 儿畸 形 , 至胎体 短 缺 : 发生 在 中晚期 , 宫外 压力直 接作用 于 甚 如 子 胎儿 , 引起胎 肌 肉骨 骼畸 形 ( 如斜 颈 、 曲背 、 手足 畸形 等 ) 。现 已证 实, 妊娠 晚期 吸人 羊水 有助 胎 肺膨 胀 及 发育 , 水过 少可 导致 胎 羊 儿肺 发 育不 全 ; 分娩 时 , 在 由于羊 水 过少 使羊 水 囊扩 张宫 颈作 用 减弱 , 时羊水对 产 道的 润滑 作用 减 弱 , 同 可使 宫缩 不协 调 , 颈扩 宫 张 慢 , 儿下 降 阻 力 增 加 , 产 程 延长 , 儿宫 内窘 迫 发 生率 增 胎 使 胎 加 , 宫 产率增加 。可 见羊 水过 少是 胎儿死 亡 的重要危 险因素 。 剖 处理 : 根据胎 儿有 无 畸形 和孕 周 大小选 择治 疗方案 及分 娩方 2 结 果 式 。①羊水 过 少合并 胎儿 畸形 , 经 确诊 , 一 尽早 终止妊 娠 , 选利 多 分娩 方式 : 组 1 例 , 宫产 7 例 占 4 . %, 1 围产 凡诺 尔引 产术 。 羊水 过少 合并 正 常胎儿则 选择 终止妊娠 。 本 4 6 剖 8 63 无 例 4 ② 妊娠 儿 死亡 ; 阴道分娩 8 例 占 5 . %, 4例 围产 儿死 亡 。对 照组 剖 已足月 , 合并胎 盘 功能 不 良 , 儿窘 迫 , 膜 时羊水 污染估 计短 8 36 有 6 若 胎 破 宫 产 4 例 占 2 . 阴道分 娩 1 2 占 7 . 无 围产儿 死亡 。 2 5 %, 6 2 例 7 %, 4 时 间 内不 能结束 分娩 , 尤其 对 初产 妇 , 以剖 宫为 宜 , 能显 著 降低围 3 讨 论 产儿 死亡 率 。 胎儿 贮备 力 尚好 , 明显 宫 内缺氧 , 工破膜后 密切 无 人 由于 B超 问世 后 , 断羊 水 量有 了客观 的依 据 , 水 过少 的 观察 产程 进展 , 诊 羊 连续 监测 治 心变 化 , 察羊 水性 状 , 观 以待分娩 。妊 检 出率 较前 明显 提高 , 本县 人 民 医院羊 水 过 少发 生率 为 3 %, . 与 娠 未 足月 , 肺不 成熟 , 行 增加 羊 水量 期 待治 疗 , 8 胎 应 延长 孕周 ; 经 教科 书报道近 似 。 羊 膜 腔灌 注液 体解 除 脐 带受 压 , 能使 胎 心变 异减 速 发生 率 、 羊水 羊 水过 少 的常见 原 因 : 羊水 过 少 主要 与 羊水 产 生 、 少或 羊 污 染率及 剖宫 产率 降低 , 围产 儿成活 率 。 减 提高 羊膜 腔灌注方 法 : 常 水吸收 、 漏增 加有关 。部分 羊水 过 少原 因不 明。①胎 儿畸形 : 规 消 毒腹 部皮 肤 ,在 B超 引导 下 行 羊膜 腔 穿刺 ,以每分 钟 1 外 以 0 1m 速度 输入 。 5l 陕西佳县 人民 医院( 120 790 ) 参 考文 献 一 陕西 佳县妇幼 保健站 ( 120 790 ) 21 年 8 1 00 月 2日收稿 f i杰. 产科 学 第 七版 北京 : 1- 妇 ] f 人民卫生 出版社 ,0 8 11 8 19 2 0 ,: - 2 .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肠癌的新辅助化疗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大肠癌的发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均呈上升趋势,在我国年增长率高达4.2%且趋于年轻化,已高居恶性肿瘤的第三位并大有赶超胃癌的趋势。
当前手术、放疗和化疗是治疗大肠癌的三大支柱,对早期大肠癌单纯手术也许已足够,但由于肿瘤起病隐匿,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往往已属晚期,失去了手术彻底根治的机会[1],这就是五年生存率始终徘徊在50%左右的主要原因。
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 NACT)是指在恶性肿瘤局部治疗前给予的化疗,又称为诱导化疗。
从1982年Frei提出此概念以来,NACT已成为众多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20世纪80年代新辅助化疗应用于大肠癌的综合治疗领域,晚期大肠癌的治疗效果得以改善。
现综述近年来新辅助化疗(主要是术前化疗)在大肠癌中的研究进展。
1 大肠癌新辅助化疗的意义[2,3]
(1)减小肿瘤的负荷,降低原发肿瘤的分期,增加手术切除的可能性[4~5]。
从Bismuth等的报道中看到,在原判断为不能切除的肝转移330例中,采用OXA+5-FU/LV的新辅助化疗后,53例(16%)转为可切除,而且切除病例的术后五年生存率达40%,与最初能行切除手术的病例完全一样[6]。
术前化学药物是起始治疗,这时肿瘤耐药性较低,化学药物治疗可有效地杀灭处于增殖周期的癌细胞,使肿瘤体积缩小;同时可减轻组织的反应性水肿,减小肿瘤与周围组织的侵犯、粘连,有利于提高手术切除率。
在低位直肠癌中,尤其对T3、T4期病变采用新辅助化疗,增加了保肛手术成功率,改善术后生活质量。
(2)防止或延缓转移[7]。
肿瘤是全身性疾病,据统计,60%的患者在确诊时已发生转移,单纯手术切除难以清除微小亚临床转移,而这正是术后复发转移的根源,术前化疗对原发癌灶及潜在转移灶均发挥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复发的危险性。
(3)灭活肿瘤,减少术中瘤细胞脱落。
手术操作造成的医源性种植转移,也是术后复发的原因之一,术前化疗使这些游离的癌细胞受到杀伤,使其生物学活性受到抑制,不易种植繁衍。
(4)大肠癌切除术后,由于患者营养状况较差或种种术后并发症常延误了最佳化疗时机,而新辅助化疗在第一时间杀伤肿瘤细胞,不给其喘息的机会。
(5)术后由于手术野粘连瘢痕和血供方面的因素,常规化疗难以在原肿瘤区域达到有效浓度,使化疗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6)有报道认为大肠癌切除术后其手术野会诱导产生促癌细胞生长的刺激因子,诱导癌细胞形成具有抗化疗药物特性的克隆,在实验模型中发现,通过术前化疗,抑制此类增生刺激因子的产生。
(7)利用可以评价的肿瘤,进行一次体内药敏试验,通过术后病理检查准确了解癌细胞对化疗药物敏感程度,为术后辅助化疗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
如果患者术前未做新辅助化疗,
便没有了可评价的病灶,医生无法知道术后辅助化疗的效果,即便是公认的经典方案,也只能在日后根据有无复发转移和通过计算无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的长短才能评定。
2 大肠癌新辅助化疗的原则与注意事项
(1)局部晚期、复发和远处转移的大肠癌患者应选择行新辅助化疗。
(2)新辅助化疗时应选用治疗复发转移大肠癌较为成功的、见效快、疗效高的方案,化疗1~3周期。
(3)新辅助化疗应选择对心、肝、肾及骨髓造血功能影响较小的方案,不耽误手术时机。
(4)对术前化疗的疗效应当按照RECIST标准,认真评价。
其中病理改变是较好的一种评价方法,经化疗后有效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肿瘤细胞核固缩、碎裂;胞浆凝固、坏死;间质炎细胞浸润、水肿、纤维化等[8]。
(5)在术前化疗后,手术切除的范围不应该减小,病变切除的范围取决于原发肿瘤在化疗前的大小和位置,即使在化疗后已完全缓解,切除的范围也必须根据新辅助化疗前肿瘤的位置和大小来定,对于淋巴结清扫术也应根据这个原则。
3 大肠癌新辅助化疗的进展
大肠癌新辅助化疗的起步较晚,自20世纪80年代末始应用于临床。
5-氟脲嘧啶(5-FU)作为唯一有效的药物,其单药有效率不高,仅为15%。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5-FU/LV联合应用成为大肠癌辅助治疗的首选方案,但新辅助化疗的逐步进展有赖于新的有效的化疗药物的不断出现[9]:依利替康(CPT-11)是喜树碱的水溶性半合成衍生物,能特异性DNA拓朴异构酶[10,11],Douillard 等研究显示,5-FU+LV+CPT-11方案组有效率为41%,中位生存期17.4个月;卡培他滨是新一代5-FU的口服剂型,能够模拟持续静脉滴注5-FU的效果,且在Ⅲ期临床试验中,其疗效不但可以与5-FU+LV媲美,有效率更高(24.8%),毒副反应更轻,使用更方便,是一个高效、方便、安全的化疗药物[12];奥沙利铂是第三代铂类,优点在于肾毒性、骨髓抑制相对轻微,与DNA结合速度快,在欧洲和日本的Ⅰ、Ⅱ期临床研究表明,单药治疗大肠癌有效率为20%,与5-FU+LV联合,有效率为32%~58%[13-16];随着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研究的不断深入,分子靶向治疗必将是新辅助化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表[17]列举了几种近年来应用较多、疗效较好的大肠癌新辅助化疗方案,以供参考:
大肠癌新辅助化疗方案
方案药物剂量时
间周期
A) L-OHP 130mg/m2静滴h0~h2 第1
天 21天
LV 200mg/m2静滴h0~h2 第1~5天
5-FU 300mg/m2静滴h2~h6 第1~5
天 14天
B) CPT-11 180 mg/m2静滴h2 第1天
LV 200 mg/m2静滴h2~h4 第1天
5-FU 2500mg静滴h4~h44 第1~2天
C) CPT-11 60 mg/m2静滴h2 第1、8、15
天 28天
Xeloda 1000 mg/m2每天2次口服第1~14天
D) L-OHP 130 mg/m2静滴h0~h2 第1
天21天
Xeloda 1000 mg/m2每天2次口服第1~14天
4 结语
新辅助化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化疗方法,对于结直肠癌综合治疗的积极意义已被大多数学者认可,随着化疗新药的不断推出,加之新技术、新疗法不断应用于临床,新辅助化疗必将在综合治疗大肠癌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大肠癌耐药性较高,使新辅助化疗产生了局限性,如何逆转其耐药现象将是我们要解决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