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分子生物学复习要点 完整版

合集下载

《分子生物学》复习题解答【2010级生物科学(师范)版】

《分子生物学》复习题解答【2010级生物科学(师范)版】

质粒,如酵母和植物。 ④ 原核生物的DNA位于细胞的中央,称为类核。
真核生物有细胞核,DNA序列压缩为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 ⑤ 真核基因组都是由DNA序列组成,原核基因组还有可能由RNA组成,
如RNA病毒。
5、转位因子的特点。 (1)结构特点:在转位因子的两端,存在末端重复序列(TIR),在转 位过程中至关重要。 (2)结构特点:绝大多数转位因子含有开放阅读框架(ORF),它可能 编码转座酶,促进转位因子的转位。 (3)结构特点:受体DNA上很短的一段靶序列,由于转位因子的插入,靶序
靶位点连接。最后,填补插入位点两侧的单链区。 (4)分析比较细菌转座子的结构与特点? 答:1974年,随着发现与抗生素抗性有关的基因可以在质粒与细菌的染色
5、简述拓扑异构酶的概念、分类、特点及作用机理。 (1)概念:在真核、原核生物中发现有催化双螺旋DNA的超螺旋化或者回
到松弛态的酶类,即负责DNA拓扑异构体的超螺旋与松弛态相互 间的转化,反应都与链的切断——缝合机制相关。 (2)分类:I型拓扑异构酶,II型拓扑异构酶。 (3)特点:既能水解,又能连接磷酸二酯键。 (4)作用机理: ① Ⅰ型拓扑异构酶不需要ATP的能量而催化异构体化,作为反应的中间 产物,在原核生物来说是游离型的5′-OH末端扣3′-磷酸末端与酶形成 共价键,而真核生物是3′-OH末端5′-磷酸末端与酶形成共价键。此酯 键中所贮存的能量,可能在切断端的再结合上起着作用。 ② 在Ⅱ型拓扑异构酶中,DNA促旋酶可单独催化闭环状DNA产生超螺 旋,这是独特的。其它二个型的酶,除可使超螺旋松弛也需要ATP的 能量外,还可催化促旋酶的催化反应。
7、熔解温度(Tm)
Tm是指DNA的热变性过程中,260nm处的紫外吸收值的增加量达到 最大增量的一半时的温度。 8、拓扑异构酶 拓扑异构酶是指在真核、原核生物中发现有催化双螺旋DNA的超螺旋 化或者回到松弛态的酶类,即负责DNA拓扑异构体的超螺旋与松弛态 相互间的转化,反应都与链的切断——缝合机制相关。 9、双螺旋呼吸作用 双链DNA中配对碱基的氢键不断处于断裂和再生状态之中,特别是稳 定性相对较低的富含A-T的区段,在微观上,常会发生瞬间的单链泡 状结构,这种现象称双螺旋的呼吸作用。 10、镜像重复 镜像重复由反方向完全相同的两个序列组成的重复序列。

医学分子生物学复习重点

医学分子生物学复习重点

分子生物学需要掌握的重点一、DNA、RNA、蛋白质、质粒、基因、端粒、聚合酶、密码子、突变、变性的概念或结构、性质及特点;二、复制、转录、逆转录、翻译、加工修饰、靶向输送的主要过程及特点;三、癌基因的概念、原癌基因产物的类型及细胞定位、癌基因活化致癌的主要机制;四、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原理、主要步骤、酶学及特点;五、基因表及其调控的原理、主要过程或步骤,乳糖操纵子的正、负调节机制;六、常用的基因诊断及基因治疗技术;七、基因克隆、基因诊断、基因治疗、管家基因、抑癌基因、Klenow片段、核蛋白体、限制性内切核酸酶、人类基因组计划、原位杂交的概念;八、双脱氧末端终止法DNA测序、重组DNA技术的主要步骤;九、结构基因、顺式作用元件、启动子、遗传密码、反式作用因子、氨基酰-tRNA、基因组文库、DNA多态性、转位因子、探针、Tm值、DNA微阵列、DNA甲基化的概念、性质;十、核酸分子杂交的主要类型、PCR的主要步骤及引物设计;十一、DNA、RNA及多肽链的合成方向;十二、真核细胞转染的基本方法;十三、细胞周期的主要调控点;十四、DNA损伤及修复的主要类型和机制;十五、基因文库筛选的主要方法及原理。

名词解释●质粒——是细菌细胞内携带的染色体外的DNA分子,是共价闭合的环状DNA分子,能独立进行复制。

质粒只有在宿主细胞内才能够完成自己的复制。

●基因——指贮存有功能的蛋白质多肽链或RNA序列及表达这些信息所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是核酸分子中贮存遗传信息的遗传单位。

●癌基因——是细胞内控制细胞生长和分化的基因,具有潜在的诱导细胞恶性转化的特性,它的结构异常或表达异常,可以引起细胞癌变。

●基因克隆——是指把一个生物体的遗传信息(基因片段)转入另一个生物体内进行无性繁殖,得到一群完全相同的基因片段,又称DNA克隆。

●抑癌基因——是指存在于正常细胞内的一大类可抑制细胞生长并具有潜在抑癌作用的基因,当这类基因在发生突变、缺失或失活时可引起细胞恶性转化而导致肿瘤发生。

分子生物学笔记完全版

分子生物学笔记完全版

分子生物学笔记第一章基因的结构第一节基因和基因组一、基因(gene)是合成一种功能蛋白或RNA分子所必须的全部DNA序列.一个典型的真核基因包括①编码序列—外显子(exon)②插入外显子之间的非编码序列—内合子(intron)③5'-端和3'-端非翻译区(UTR)④调控序列(可位于上述三种序列中)绝大多数真核基因是断裂基因(split-gene),外显子不连续。

二、基因组(genome)一特定生物体的整套(单倍体)遗传物质的总和,基因组的大小用全部DNA的碱基对总数表示。

人基因组3X1 09(30亿bp),共编码约10万个基因。

每种真核生物的单倍体基因组中的全部DNA量称为C值,与进化的复杂性并不一致(C-value Paradox)。

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 HGP)基因组学(genomics),结构基因组学(structural genomics)和功能基因组学(functional genomics)。

蛋白质组(proteome)和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第二节真核生物基因组一、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特点:,①真核基因组DNA在细胞核内处于以核小体为基本单位的染色体结构中.②真核基因组中,编码序列只占整个基因组的很小部分(2—3%),二、真核基因组中DNA序列的分类?(一)高度重复序列(重复次数>lO5)卫星DNA(Satellite DNA)(二)中度重复序列1.中度重复序列的特点①重复单位序列相似,但不完全一样,②散在分布于基因组中.③序列的长度和拷贝数非常不均一,④中度重复序列一般具有种属特异性,可作为DNA标记.⑤中度重复序列可能是转座元件(返座子),2.中度重复序列的分类①长散在重复序列(long interspersed repeated segments.) LINES②短散在重复序列(Short interspersed repeated segments) SINESSINES:长度<500bp,拷贝数>105.如人Alu序列LINEs:长度>1000bp(可达7Kb),拷贝数104-105,如人LINEl(三)单拷贝序列(Unique Sequence)包括大多数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和基因间间隔序列,三、基因家族(gene family)一组功能相似且核苷酸序列具有同源性的基因.可能由某一共同祖先基因(ancestral gene)经重复(duplication)和突变产生。

(完整版)分子生物学期末复习.doc

(完整版)分子生物学期末复习.doc

(完整版)分子生物学期末复习.doc第一讲染色体与DNA一染色体(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1DNA作为遗传物质的优点:储存遗传信息量大;碱基互补,双螺旋结构使遗传稳定;核糖2′ -OH脱氢使在水中稳定性大于RNA;可以突变以进化,方便修复以稳定遗传2真核细胞染色体特点:①分子结构相对稳定;②能够自我复制,使亲子代之间保持连续性;③能够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整个生命过程;④能够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3 染色体蛋白主要分为组蛋白和非组蛋白两类。

真核细胞的染色体中, DNA与组蛋白的质量比约为 1:14组蛋白是染色体的结构蛋白,分为H1、H2A、H2B、H3及H4五种,与DNA共同组成核小体。

组蛋白含有大量的赖氨酸和精氨酸,其中 H3、H4富含精氨酸, H1富含赖氨酸。

H2A、H2B介于两者之间。

5 组蛋白具有如下特性:①进化上的极端保守性(不同种生物组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十分相似)②无组织特异性(只有鸟类、鱼类及两栖类红细胞染色体不含H1而带有 H5)③ 肽链上氨基酸分布的不对称性(碱性氨基酸集中分布在N端的半条链上,而大部分疏水基团都分布在C端。

碱性的半条链易与DNA的负电荷区结合,而另外半条链与其他组蛋白、非组蛋白结合)④存在较普遍的修饰作用(如甲基化、乙基化、磷酸化及ADP核糖基化等。

修饰作用只发生在细胞周期的特定时间和组蛋白的特定位点上)二DNA1 真核细胞基因组的最大特点是它含有大量的重复序列2 C值反常现象:①所谓 C值,通常是指一种生物单倍体基因组DNA的总量②同类生物不同种属之间DNA总量变化很大。

从编码每类生物所需的DNA量的最低值看,生物细胞中的C值具有从低等生物到高等生物逐渐增加的趋势。

3 真核细胞DNA序列可被分为3类:①不重复序列(它占DNA 总量的 10%~80%。

不重复序列长约750~ 2 000bp ,相当于一个结构基因的长度)②中度重复序列(各种rRNA、 tRNA以及某些结构基因如组蛋白基因等都属于这一类)③高度重复序列—卫星 DNA(只存在于真核生物中,占基因组的 10%~60%,由 6~100个碱基组成)三染色体与核小体1 染色质 DNA的 Tm值比自由 DNA高,说明在染色质中DNA极可能与蛋白质分子相互作用2 在染色质状态下,由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催化的DNA 复制和转录活性大大低于在自由DNA 中的反应3 DNA片段均为 200bp基本单位的倍数,核小体是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由~200 bpDNA和组蛋白八聚体(由 H2A、H2B、 H3、 H4各两个分子生成)组成四级压缩:第一级(DNA+组蛋白→核小体)第二级(核小体→螺线管)第三级(螺线体→超螺旋)第四级(超螺线体→染色体)4 原核生物基因组原核生物的基因组很小,大多只有一条染色体,且 DNA含量少主要是单拷贝基因整个染色体 DNA几乎全部由功能基因与调控序列所组成;几乎每个基因序列都与它所编码的蛋白质序列呈线性对应状态。

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

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1.1 分子生物学:研究核酸、蛋白质等所有生物大分子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重要性、规律性和相互关系的科学。

1.2 分子生物学三条基本原理:(1)构成生物体各类有机大分子的单体在不同生物中都是相同的;(2)生物体内一切有机大分子的构成都遵循相同规律;(3)某一特定生物体所拥有的核酸及蛋白质分子决定它的属性。

1.3 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四个研究方向:(1)重组DNA技术(基因工程);(2)基因表达调控研究;(3)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研究(结构分子研究);(4)基因组、功能基因组与生物信息学研究。

第二章染色体与DNA2.1 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2.1.1 染色体上蛋白质主要包括组蛋白和非组蛋白组蛋白(含有大量碱性AA:Lys、Arg):H1、H2A、H2B、H3、H4组蛋白特性:(1)进化上的极端保守性(2)无组织特异性(3)肽端上氨基酸分布的不对称性(4)组蛋白的修饰作用(5)富含Lys的组蛋白H5非组蛋白分类:HMG蛋白(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DNA结合蛋白、A24非组蛋白2.1.2 真核细胞DNA序列分为以下三类:不重复序列、中度重复序列(重复次数为10~104)、高度重复序列(仅发现真核)。

C值:通常是指一种生物体单倍体基因组DNA的总量,以每细胞内的皮克(pg)数表示。

C值反常现象:也称C值谬论,指C指往往与种系的进化复杂性不一致的现象,及基因组大小与遗传复杂性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某些较低等的生物C值却很大,如一些两栖类物种的C值甚至比哺乳动物还大。

2.1.3 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结构特点总结归纳如下:(1)真核基因组庞大,一般远大于原核基因组(2)真核基因组中存在大量的重复序列(3)真核基因组的大部分为非编码序列,占基因组序列的90%,该特点是真核生物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最主要的区别(4)真核基因组的转录产物为单顺反子(5)真核基因是断裂基因,有内含子结构(6)真核基因组中存在大量顺式作用元件,包括启动子、增强子、沉默子等(7)真核基因组中存在大量的DNA多态性。

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

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1、分子生物学定义: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从而阐明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主要指遗传信息的传递(复制)、保持(损伤和修复)、基因的表达(转录和翻译)与调控。

2、Crick提出中心法则(P463)第二章1、染色体的结构和组成原核生物:●一般只有一条大染色体且大都带有单拷贝基因,除少数基因外(如rRNA基因)是以多拷贝形式存在。

●整个染色体DNA几乎全部由功能基因和调控序列所组成。

●几乎每个基因序列都与它所编码蛋白质序列呈线性对应关系。

真核生物:真核生物染色体中DNA相对分子质量一般大大超过原核生物,并结合有大量的蛋白质,结构非常复杂。

其具体组成成分为:组蛋白、非组蛋白、DNA。

2、组蛋白一般特性:进化上的保守性(不同种生物组蛋白的氨基酸组成是十分相似的。

对稳定真核生物的染色体结构起着重要的作用);无组织特异性;肽链氨基酸分布的不对称性(碱性氨基酸集中分布在N端的半条链上。

例如,N端的半条链上净电荷为+16,C端只有+3,大部分疏水基团都分布在C端);H5组蛋白的特殊性:富含赖氨酸(24%);组蛋白的可修饰性(包括甲基化、乙基化、磷酸化)。

3、变性:DNA双链的氢键断裂,最后完全变成单链的过程称为变性。

增色效应:在变性过程中,260nm紫外线吸收值先缓慢上升,当达到某一温度时骤然上升,称为增色效应。

4、复性:热变性的DNA缓慢冷却,单链恢复成双链。

减色效应:随着DNA的复性, 260nm紫外线吸收值降低的现象。

5、融解温度(Tm ):变性过程紫外线吸收值增加的中点称为融解温度。

生理条件下为85-95℃6、C值反常现象:C值是一种生物的单倍体基因组DNA的总量,一般情况,真核生物C 值是随着生物进化而增加,高等生物的C值一般大于低等生物,但是某些两栖类C值大于哺乳动物,这种现象叫C值反常现象。

7、核小体是由H2A、H2B、H3、H4各两个分子生成的八聚体和由大约200bpDNA组成的。

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精选全文

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复制叉:复制时,双链DNA要解开成两股链分别进行,所以,这个复制起点呈现叉子的形式,被称为复制叉。

复制子:单独复制的一个DNA单元被称为一个复制子,是一个可移动的单位。

一个复制子在任何一个细胞周期只复制一次。

Klenow片段:用枯草杆菌蛋白酶处理大肠杆菌DNA聚合酶而从全酶中除去5’-3’外切酶活性的肽段后的大片段肽段。

外切酶:是一类能从多核苷酸链的一端开始按序催化水解3、5-磷酸二酯键,降解核苷酸的酶。

内切酶:是一种能催化多核苷酸的链断裂的酶,只对脱氧核糖核酸内一定碱基序列中某一定位置发生作用,把这位置的链切开。

前导链:在DNA复制过程中,与复制叉运动方向相同,以5'-3'方向连续合成的链。

冈崎片段:在DNA复制过程中,前导链连续合成,而滞后链只能是断续的合成5’-3’的多个短片段,这些不连续的片段称为冈崎片段。

端粒:是真核生物线性基因组DNA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它是一段DNA序列和蛋白质形成的复合体。

端粒酶:是负责染色体末端(端粒)复制,是由 RNA 和蛋白质组成的核糖核蛋白.其中的 RNA 成分是端粒复制的模板.(因此端粒是逆转录酶) 作用:维持端粒长度.DNA复制参与的酶和蛋白:拓扑异构酶,解链酶,单链结合蛋白(SSB蛋白),引发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

线性DNA末端复制方式:1)环化;2)末端形成发卡结构;3)某些蛋白质的启动。

DNA修复的方式:错配修复,切除修复,重组修复,DNA直接修复,SOS反应。

AP位点:所有细胞中都带有不同类型、能识别受损核酸位点的糖苷水解酶,它能特异性切除受损核苷酸上的N-β糖苷键,在DNA链上形成去嘌呤或去嘧啶位点,统称为AP位点。

AP修复:DNA分子中一旦产生了AP位点,AP核酸内切酶就会把受损核苷酸的糖苷-磷酸键切开,并移去包括AP位点核苷酸在内的小片段DNA,由DNA聚合酶Ⅰ合成新的片段,最终由DNA连接酶把两者连成新的被修复的DNA链。

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全

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全

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全1. 概述- 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体分子层面结构和功能的科学领域。

- 分子生物学主要关注DNA、RNA、蛋白质等生物分子的合成、结构和功能。

2. DNA- DNA是遗传物质,储存了生物体的遗传信息。

- DNA由核苷酸组成,包括脱氧核糖核苷酸和四种碱基: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和鳕嘧啶。

- DNA的双螺旋结构由两条互补链以螺旋形式相互缠绕而成。

3. RNA- RNA在细胞中起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 RNA由核苷酸组成,包括核糖核苷酸和四种碱基:腺嘌呤、鸟嘌呤、尿嘧啶和胞嘧啶。

- RNA分为多种类型,包括mRNA、tRNA和rRNA等。

4. 蛋白质合成- 蛋白质合成是通过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完成的。

- 转录是将DNA转录成mRNA的过程。

- 翻译是将mRNA翻译成蛋白质的过程。

5. 基因调控- 基因调控是控制基因表达水平的过程。

- 基因调控包括转录因子的结合、DNA甲基化和染色质重塑等。

6. 克隆技术- 克隆技术是复制生物体基因或DNA序列的方法。

- 主要克隆技术包括限制性内切酶切割、聚合酶链式反应和DNA串联。

7. PCR- PCR是一种通过体外扩增DNA片段的技术。

- PCR包括三个步骤:变性、退火和延伸。

8. 分子遗传学- 分子遗传学研究基因在遗传传递中的分子机制。

- 分子遗传学主要研究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基因表达等。

9. DNA测序- DNA测序是确定DNA序列的方法。

- DNA测序技术包括Sanger测序和高通量测序等。

10. 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是利用DNA技术修改或转移基因的技术。

- 基因工程在农业、医药和生物学研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上是关于分子生物学的简要复习资料,希望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

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

分⼦⽣物学复习资料第⼀章1、分⼦⽣物学定义:从分⼦⽔平研究⽣物⼤分⼦的结构与功能从⽽阐明⽣命现象本质的科学,主要指遗传信息的传递(复制)、保持(损伤和修复)、基因的表达(转录和翻译)与调控。

2、Crick提出中⼼法则(P463)第⼆章1、染⾊体的结构和组成原核⽣物:●⼀般只有⼀条⼤染⾊体且⼤都带有单拷贝基因,除少数基因外(如rRNA基因)是以多拷贝形式存在。

●整个染⾊体DNA⼏乎全部由功能基因和调控序列所组成。

●⼏乎每个基因序列都与它所编码蛋⽩质序列呈线性对应关系。

真核⽣物:真核⽣物染⾊体中DNA相对分⼦质量⼀般⼤⼤超过原核⽣物,并结合有⼤量的蛋⽩质,结构⾮常复杂。

其具体组成成分为:组蛋⽩、⾮组蛋⽩、DNA。

2、组蛋⽩⼀般特性:进化上的保守性(不同种⽣物组蛋⽩的氨基酸组成是⼗分相似的。

对稳定真核⽣物的染⾊体结构起着重要的作⽤);⽆组织特异性;肽链氨基酸分布的不对称性(碱性氨基酸集中分布在N端的半条链上。

例如,N端的半条链上净电荷为+16,C端只有+3,⼤部分疏⽔基团都分布在C端);H5组蛋⽩的特殊性:富含赖氨酸(24%);组蛋⽩的可修饰性(包括甲基化、⼄基化、磷酸化)。

3、变性:DNA双链的氢键断裂,最后完全变成单链的过程称为变性。

增⾊效应:在变性过程中,260nm紫外线吸收值先缓慢上升,当达到某⼀温度时骤然上升,称为增⾊效应。

4、复性:热变性的DNA缓慢冷却,单链恢复成双链。

减⾊效应:随着DNA的复性, 260nm紫外线吸收值降低的现象。

5、融解温度(Tm ):变性过程紫外线吸收值增加的中点称为融解温度。

⽣理条件下为85-95℃6、C值反常现象:C值是⼀种⽣物的单倍体基因组DNA的总量,⼀般情况,真核⽣物C值是随着⽣物进化⽽增加,⾼等⽣物的C值⼀般⼤于低等⽣物,但是某些两栖类C值⼤于哺乳动物,这种现象叫C值反常现象。

7、核⼩体是由H2A、H2B、H3、H4各两个分⼦⽣成的⼋聚体和由⼤约200bpDNA组成的。

2010年分子生物学复习要点完整版

2010年分子生物学复习要点完整版

2010年分⼦⽣物学复习要点完整版第⼀章:绪论1、分⼦⽣物学狭义和⼴义概念⼴义概念: 在分⼦⽔平上研究⽣命现象的科学,涵盖了分⼦遗传学和⽣物化学等学科的研究内容。

狭义概念: 研究核酸和蛋⽩质等⽣物⼤分⼦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重要性、规律性和相互关系的科学,主要研究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及基因的活动。

2、分⼦⽣物学作为所有⽣命物质的共性学科所遵循的三⼤原则:1)构成⽣物⼤分⼦的单体是相同的(共同的核酸语⾔(Nt)——ATGC ,共同的蛋⽩质语⾔(aa)——20种氨基酸)2)⽣物遗传信息的表达的中⼼法则相同(中⼼法则:转录翻译DNA RNA 蛋⽩质)反转录3)⽣物⼤分⼦单体的排列(核苷酸,氨基酸)个性--决定了⽣物性状的差异和个性特征。

⾼级结构⽣物⼤分⼦之间的互作3、⽣物学的三⼤发现:DNA 双螺旋结构的揭⽰、遗传密码⼦的破译以及信使RNA 的发现,奠定了DNA-RNA-蛋⽩质三者之间关系的基础。

第⼆章:基因概念的演变与发展1、遗传学家摩尔根根据对果蝇的遗传试验提出了基因是:基因像念珠(bead )⼀样孤⽴地呈线状⼀样排列在染⾊体上,是具有特定功能、能独⽴发⽣突变和交换的、“三位⼀体”的、最⼩的遗传单位。

2、科学家们通过对噬菌体突变体与表型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提出了顺反⼦理论:顺反⼦是基因的同义词,认为基因是⼀个具有特定功能的、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最⼩遗传单位。

在⼀个基因内可以发⽣突变、重组(交换)。

3、DNA是遗传的主要物质,它以两种⽅式携带遗传信息。

1)以中⼼法则为基础的结构基因遗传信息。

2)调控基因选择性表达的遗传信息,通过特地个DNA序列与特定的蛋⽩质或核酸的相互作⽤,开启或关闭某些基因的表达。

4、DNA作为遗传物质的优点:1)贮存遗传信息⼤;2)双螺旋结构稳定,利于复制,便于转录;3)可以突变,以求不断地进化,⽅便修复以求稳定遗传;4)核糖2’-OH脱氧,使DNA在⽔中的稳定性⾼于RNA。

5、RNA分⼦与DNA分⼦在结构上的主要差异在:1)核苷中的核糖为2’⾮脱氧的OH基。

分子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

分子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

分子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总2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分子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检疫1111班考试题型:1、单项选择(1分/题,共50题);2、多项选择(分/题,共10题);3、名词解释(2分/题,共5题);4、问答题(共15分,4题);5、论述题(共10分,1题)第二章基因与基因组一、基因的概念(一)基因概念的发展1、孟德尔:一个因子决定一种性状。

2、摩尔根:性状单位,突变单位和交换单位。

3、顺反子:功能单位,决定一条多肽链的表达4、操纵子:基因表达调控单元(原核)•结构基因、调节基因(可表达)•控制基因(启动基因和操纵基因)(二)现代基因概念的发展1、重叠基因:一个基因包含或部分包含另一基因2、断裂基因:内部含间隔区,即由外显子和内含子互相间隔组成的嵌合体3、跳跃基因:转座元件,可移动遗传元件4、假基因:拟基因,没有功能,序列与功能基因相似。

(三)基因的分子生物学定义是编码多肽链或RNA的DNA片段,包括编码序列:外显子(exon)、插入序列:内含子(intron)、侧翼序列:含有调控序列(四)基因组基因组:一个细胞或病毒的全部遗传信息二、病毒基因组1、病毒基因组核酸的类型(7种)双链DNA(dsDNA)病毒;单链DNA(ssDNA)病毒;双链RNA(dsRNA)病毒;单链正链RNA病毒;单链正链RNA病毒;逆转录RNA病毒;逆转录DNA病毒2、病毒基因组的特点•一种核酸,DNA/RNA ,线性或环形•大小相差很大;•一般为单拷贝;•一条或几条核酸链;•连续或间隔;•编码序列大于90%;•相关基因往往丛集形成一个功能单位或转录单元;•有重叠基因。

三、原核生物基因组1、原核生物基因组特点(1)一般由一条环状双链DNA分子组成;(2)通常只有一个DNA复制起点;(3)结构基因大多组成操纵子;(4)编码序列不重叠(5)没有内含子(6)编码序列(结构基因)在基因组中所占比例较大,基因密度非常高(非编码—调控序列)(7)结构基因多为单拷贝,rRNA基因为多拷贝;(8)有编码同工酶的同基因(isogene)(9)转座现象:插入序列和转座子等(10)具有多种功能识别区域(往往具有特殊的序列,并且含有反向重复序列。

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绝对重点

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绝对重点

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第一版)一名词解释1 Southern blot / Northern blot— DNA斑迹法/ RNA转移吸印技术。

是为了检测待检基因或其表达产物的性质和数量(基因拷贝数)常用的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二者均属于印迹转移杂交术,所不同的是前者用于检测DNA样品;后者用于检测RNA样品。

2 cis-acting element / trans-acting factor— 顺式作用元件/ 反式作用因子。

均为真核生物基因中的转录调控序列。

顺式作用元件是与结构基因表达调控相关、能被基因调控蛋白特异性识别和结合的特定DNA序列,包括启动子和上游启动子元件、增强子、反应元件和poly (A)加尾信号。

反式作用因子是能与顺式作用元件特异性结合、对基因表达的转录起始过程有调控作用的蛋白质因子,如RNA聚合酶、转录因子、转录激活因子、抑制因子。

3VNTR / STR — 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 / 短串联重复。

均为非编码区的串联重复序列。

前者也叫高度可变的小卫星DNA,重复单位约9~24bp,重复次数变化大,变化高度多态性;后者也叫微卫星DNA,重复单位约2~6 bp,重复次数约10~60次,总长度通常小于150bp 。

(参考第7题)4 viral oncogene / cellular oncogene — 病毒癌基因 / 细胞癌基因。

病毒癌基因指存在于逆转录病毒中、体外能使细胞转化、体内能导致肿瘤发生的基因;细胞癌基因也叫原癌基因,指存在于细胞内,与病毒癌基因同源的基因序列。

正常情况下不激活,与细胞增殖相关,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须的,在进化上高等保守。

当原癌基因的结构或调控区发生变异,基因产物增多或活性增强时,使细胞过度增殖,从而形成肿瘤。

5 ORF / UTR— 开放阅读框/ 非翻译区。

均指在mRNA中的核苷酸序列。

前者是特定蛋白质多肽链的序列信息,从起始密码子开始到终止密码子结束,决定蛋白质分子的一级功能;后者是位于前者的5'端上游和3'端下游的、没有编码功能的序列,主要参与翻译起始调控,为前者的多肽链序列信息转变为多肽链所必需。

分子生物学复习总结

分子生物学复习总结

分子生物学复习总结第一篇:分子生物学复习总结分子生物学一.绪论1.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DNA重组技术;2)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3)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研究;4)基因组、功能基因组与生物信息学研究。

P112.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三大理论和两大技术保证:1)40年代确定了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即基因的分子载体是DNA而不是蛋白质,解决了遗传的物质基础问题;2)50年代提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和半保留复制机制,解决了基因的自我复制和世代交替问题;3)50年代末至60年代,相继提出了“中心法则”和操纵子学说,成功地破译了遗传密码,充分认识了遗传信息的流动和表达。

两大技术保证:1)DNA的体外切割和连接;2)DNA的核苷酸序列分析技术。

二.染色体与DNA3.核小体是由H2A、H2B、H3、H4各两个分子生成的八聚体和由大约200bpDNA组成的。

八聚体在中间,DNA分子盘绕在外,而H1则是在核小体的外面。

每个核小体只有一个H1。

核小体的形成是染色体中DNA压缩的第一个阶段。

4.原核生物DNA的主要特征:1)原核生物中一般只有一条染色体,且大都带有单拷贝基因,只有少数基因(如rRNA基因)是以多拷贝形式存在的;2)整个染色体DNA几乎全部由功能基因与调控序列所组成;3)几乎每个基因序列都与它所编码的蛋白质序列成线性对应状态。

5.真核细胞染色体具有如下特征:1)分子结构相对稳定;2)能够自我复制,使亲、子代之间保持连续性;3)能够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整个生命过程;4)能够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6.染色体上的蛋白质包括组蛋白和非组蛋白。

组蛋白是染色体的结构蛋白,它与DNA形成核小体。

7.组蛋白具有如下特性:1)进化上的极端保守性;2)无组织特异性;3)肽链上氨基酸分布的不对称性,碱性氨基酸集中分布在N端的半条链上;4)组蛋白的修饰作用,包括甲基化、乙酰化、磷酸化及ADP核糖基化等;5)富含赖氨酸的组蛋白H5,H5的磷酸化在蛋白质的失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完整版)分子生物学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分子生物学知识点归纳

分子生物学1.DNA的一级结构:指DNA分子中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2.DNA的二级结构:指两条DNA单链形成的双螺旋结构、三股螺旋结构以及四股螺旋结构。

3.DNA的三级结构:双链DNA进一步扭曲盘旋形成的超螺旋结构。

4.DNA的甲基化:DNA的一级结构中,有一些碱基可以通过加上一个甲基而被修饰,称为DNA的甲基化。

甲基化修饰在原核生物DNA中多为对一些酶切位点的修饰,其作用是对自身DNA产生保护作用。

真核生物中的DNA甲基化则在基因表达调控中有重要作用。

真核生物DNA中,几乎所有的甲基化都发生于二核苷酸序列5’-CG-3’的C上,即5’-mCG-3’.5.CG岛:基因组DNA中大部分CG二核苷酸是高度甲基化的,但有些成簇的、稳定的非甲基化的CG小片段,称为CG岛,存在于整个基因组中。

“CG”岛特点是G+C含量高以及大部分CG二核苷酸缺乏甲基化。

6.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要点:(1)DNA是反向平行的互补双链结构。

(2)DNA双链是右手螺旋结构。

螺旋每旋转一周包含了10对碱基,螺距为3.4nm. DNA 双链说形成的螺旋直径为2 nm。

每个碱基旋转角度为36度。

DNA双螺旋分子表面存在一个大沟和一个小沟,目前认为这些沟状结构与蛋白质和DNA间的识别有关。

(3)疏水力和氢键维系DNA双螺旋结构的稳定。

DNA双链结构的稳定横向依靠两条链互补碱基间的氢键维系,纵向则靠碱基平面间的疏水性堆积力维持。

7.核小体的组成:染色质的基本组成单位被称为核小体,由DNA和5种组蛋白H1,H2A,H2B,H3和H4共同构成。

各两分子的H2A,H2B,H3和H4共同构成八聚体的核心组蛋白,DNA双螺旋缠绕在这一核心上形成核小体的核心颗粒。

核小体的核心颗粒之间再由DNA和组蛋白H1构成的连接区连接起来形成串珠样结构。

8.顺反子(Cistron):由结构基因转录生成的RNA序列亦称为顺反子。

9.单顺反子(monocistron):真核生物的一个结构基因与相应的调控区组成一个完整的基因,即一个表达单位,转录物为一个单顺反子。

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终结版

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终结版

1.1 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①分子生物学---广义: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现象,或用分子的术语描述生物现象的学科。

狭义:核酸与蛋白质水平上研究基因的复制,基因的表达(包括RNA转录、蛋白质翻译),基因表达的调控以及基因的突变与交换的分子机制。

②序列假说:核酸片段的特异性,完全由其碱基序列决定,而且这种序列是一种蛋白质氨基酸的密码③中心法则:DNA的遗传信息经RNA一旦进入蛋白质,也就不可能再行输出。

④三大原则:Ⅰ、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单体是相同的;Ⅱ、生物大分子单体的排列决定了不同生物性状的差异和个体特征;Ⅲ、所有生物遗传信息表达的中心法则是相同的⑤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内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特点和规律,并通过这些规律认识生命现象的一门科学。

1.2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简史①细胞学说:(1)以下3点是必修一上的内容:a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

b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c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2)以下7点是百度到的内容:a.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单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b.所有细胞在结构和组成上基本相似;c.新细胞是由已存在的细胞分裂而来;d. 生物的疾病是因为其细胞机能失常;e.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f 生物体是通过细胞的活动来反映其功能的;g. 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他自己的生命,又对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②正向遗传学:在不知道基因化学本质的前提下,仅依靠表型突变体在世代间的传递规律来研究基因的特征和染色体上的位置,描述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的改变,分析它们对生物形态和生理特征所产生的效应。

③反向遗传学:通过转基因办法来确定某一基因的功能。

④George Beadle和Edward Tatum提出“一个基因一个酶”假说Avery围绕肺炎链球菌的成就第一个动摇了“基因是蛋白质”的理念,为“DNA是遗传物质”的理论建立奠定了基础Chargaff 法则:A+C=T+GNirenberg在一周内破解了第一个遗传密码:UUU——苯丙氨酸Jacob和Monod发现乳糖操纵子模型Pardee,Jacob,Monod命名的“Pa-Ja-Mo”实验结果证明:基因通过一种RNA严格地控制着蛋白质的合成。

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doc

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doc

1:操纵子:在细菌基因组中,编码一组在功能上相关的蛋白质的几个结构基因,与共同的控制位点组成一个基因表达的协同单位,称为操纵子。

操纵基因:是操纵子中的控制基因,是阻遏蛋白的结合部位。

2:阻遏蛋白:是负调控系统中由调节基因编码的调节蛋白。

3:RNA病毒:基因组的是核酸是RNA的病毒。

病毒是最简单的生物,外壳蛋白包裹着里面的遗传物质核酸。

4:诱导物:诱导(induction)--可诱导基因在特定环境信号刺激下表达增强的过程。

在可诱导的操纵子中产生诱导作用的小分子物质就叫做诱导物(inducer)。

例如大肠杆菌的乳糖操纵子。

5:Tm(melting temperature):是使DNA双螺旋链解开一半时的温度。

DNA Tm 一般在70—85℃之间。

6:重叠基因:一段核酸序列可以编码多于一个多肽链。

7:内含子:在编码区能够编码蛋白质的序列。

8:外显子:在编码区不能够编码蛋白质的序列。

9:DNA损伤(DNA damage):是指在生物体生命过程中DNA双螺旋结构发生的任何改变。

10:DNA的转座,或称移位(transposition),是由可移位因子(transposable element)介导的遗传物质重排现象。

11:转座:从DNA到DNA的转移过程称转座。

12:反转座:从DNA到RNA再到DNA的转移过程叫反转座。

后者为经RNA介导的转座过程。

反转座仅发生于真核生物中。

13:转录( transcription ):是在DNA指导的RNA聚合酶催化下,按照碱基配对的原则,以四种NTP为原料,合成一条与DNA互补的RNA链的过程。

14:启动子:是RNA聚合酶特异性识别和结合的DNA序列。

15:终止子(terminator) :能提供转录终止信号的DNA序列称为终止子。

16:顺式作用元件(cis—acting element)是指对基因表达有调节活性的DNA序列,其活性只影响与其自身同处在一个DNA分子上的基因17:反式作用因子:与顺式作用元件相互作用的蛋白因子就称为反式作用因子(转录因子)。

《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docx

《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docx

分子生物学“95%疾病产生的原因源自基因的无序表达。

”分子生物学的意义,就是消除疾病。

第一章绪论分子生物学研究:核酸、蛋白质等所有生物大分子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重要性、规律性和相互关系的科学。

1861年,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揭示遗传的物质性(性状表征)1909年,Wilhelm Ludvig Johannsen使用"基因"代表遗传学最基本单位。

1910年,Morgan (美)通过果蝇实验证明:基因遗传性状分离,基因连锁交换现象。

1928年,Griffith (英)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0年后,Avery (美)证明DNA分子是遗传信息的有效载体。

即标记核昔酸,%标记氨基酸。

噬菌体侵染过程:1尾端吸附,2 DNA注入,3利用细菌生命过程合成自身物质,4合成新 DNA和蛋白质,并组装为新子代噬菌体,5细菌裂解,噬菌体释放。

1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脫氧核糖核昔酸的双螺旋膜型。

1958年,Crick提出中心法则。

基因表达调控主要表现:信号转导、转录因子、RNA剪辑。

基因组:人体全部基因总和。

蛋白组:人体全部蛋白总和基因组计划:人体全部基因序列测序。

蛋口组计划(后基因组计划):鉴定基因产物和功能。

第二章染色体与DNA真核细胞染色体蛋白质组成:组蛋片(染色体结构蛋白,组成核小体)、非组蛋白(RNA聚合酶、肌动蛋白、肌球蛋白、微管蛋白)组蛋白特点:1进化上的极端保守性。

2无组织特异性。

3肽链上氨基酸分布不对称。

4具有修饰作用:甲基化、磷酸化5富含赖氨酸的组蛋白H5真核生物基因组DNA分类:1不重复序列:结构基因基本为单拷贝基因2中都重复序列:3髙度重复序列:只在真核生物内出现,不转录。

包含:卫星DNA.反相重叠序列(互补序列重复)、较攵杂单位的重攵(灵长类特有)DNA包装步骤:1核小体的组成:组蛋白+200bp DNAo•核小体组蛋白:H2A S H2B、出、出各两分子生成的八聚体,并伴有Hi在核小体在外边, 直径lOnmo2将200bp的DNA分子(2nm)缠绕在核小体外,从68nm压缩到10nm中,压缩率1/73六个核小体形成一个螺线管,压缩率1/6,直径30血4螺线管形成超螺线管,压缩率1/40,直径4000nni5超螺线管形成染色单体,压缩率1/5原核生物基因组特点:1结构简单2存在转录单元3有重壳基因DNA的一级结构:四种核昔酸的连接排列顺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1、 分子生物学狭义和广义概念广义概念: 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 涵盖了分子遗传学和生物化学等学科的研究内容。

狭义概念: 研究核酸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重要性、规律性和相互关系的科学,主要研究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及基因的活动。

2、 分子生物学作为所有生命物质的共性学科所遵循的三大原则:1)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单体是相同的(共同的核酸语言(Nt)——ATGC ,共同的蛋白质语言(aa)——20种氨基酸)2)生物遗传信息的表达的中心法则相同(中心法则:转录 翻译DNA RNA 蛋白质 )反转录3)生物大分子单体的排列(核苷酸,氨基酸) 个性--决定了生物性状的差异和个性特征。

高级结构 生物大分子之间的互作3、生物学的三大发现:DNA 双螺旋结构的揭示、遗传密码子的破译以及信使RNA 的发现,奠定了DNA-RNA-蛋白质三者之间关系的基础。

第二章:基因概念的演变与发展1、遗传学家摩尔根根据对果蝇的遗传试验提出了基因是:基因像念珠(bead )一样孤立地呈线状一样排列在染色体上,是具有特定功能、能独立发生突变和交换的、“三位一体”的、最小的遗传单位。

2、科学家们通过对噬菌体突变体与表型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提出了顺反子理论:顺反子是基因的同义词,认为基因是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最小遗传单位。

在一个基因内可以发生突变、重组(交换)。

3、DNA是遗传的主要物质,它以两种方式携带遗传信息。

1)以中心法则为基础的结构基因遗传信息。

2)调控基因选择性表达的遗传信息,通过特地个DNA序列与特定的蛋白质或核酸的相互作用,开启或关闭某些基因的表达。

4、DNA作为遗传物质的优点:1)贮存遗传信息大;2)双螺旋结构稳定,利于复制,便于转录;3)可以突变,以求不断地进化,方便修复以求稳定遗传;4)核糖2’-OH脱氧,使DNA在水中的稳定性高于RNA。

5、RNA分子与DNA分子在结构上的主要差异在:1)核苷中的核糖为2’非脱氧的OH基。

2)碱基中没有T,只有U。

3)RNA分子多为单链分子。

4)RNA分子的化学稳定性差,易发生降解。

5)在以DNA为主要遗传物质的生物中,DNA分子链长,数目少,而RNA分子链短,数目多。

DNA双链的特点:1)每一条单链具有5ˊ→3ˊ极性,两条单链极性相反,反向平行。

2)两条单链之间以氢键相互作用。

3)B-螺旋右手螺旋。

4)存在大沟与小沟。

6、DNA双螺旋大沟的具有比较重要的生物学功能:1)碱基顶部基团裸露在DNA大沟内。

2)蛋白质因子与DNA特异结合依赖于氨基酸与DNA间的氢键的形成。

3)蛋白质因子沿大沟与DNA形成专一性结合的机率与多样性高于沿小沟的结合。

4)大沟的空间更有利于与蛋白质的结合7、影响双螺旋结构稳定性的因素:氢键、磷酸酯键,生理条件下。

Na离子可有效地屏蔽两条主链上磷酸基团的静电排斥力,碱基堆积力。

氢键和磷酸酯键是促使DNA趋于稳定的主要因素,碱基堆积力包括疏水作用和范德华作用力。

补充:碱基对之间的挤压,抵御可以使DNA分子的内能增加,碱基间有序状态的变化破坏,氢键作用力被减弱8、DNA的变性与复性:两条单链间氢键的断裂和重新形成。

d.s.DNA →s.s.DNA溶液粘性降低,沉降速度加快 d.s.DNA→s.s.DNA 260nm处吸光度值上升增色效应(Hyperchromycity): 当进行DNA热变性研究时,温度升高单链状态的DNA分子不断增加而表现出A260值递增的效应被定义为碱基的增色效应. 9、变性温度:DNA双链在一定的温度下变成单链,将开始变性的温度至完全变性的温度的平均值称为DNA的变性温度。

变性温度与以下因素有关:1)DNA分子的碱基组成和排列方式。

2)对于较大的DNA分子,片段长短对Tm值的影响较小。

较小的DNA分子(小于100 bp),片段较短的Tm值小。

(即DNA分子的大小)3)变性剂的影响,通常有机溶剂分子,破环DNA分子的氢键,使Tm值降低。

4)随着盐浓度的增加,Tm值增加。

5)溶液的PH值。

过酸或过碱的环境,均导致Tm值降低。

10、DNA的复性:DNA在适当条件下,二条互补链全部或部分恢复到天然双螺旋结构的现象11、影响DNA复性过程的因素:1)阳离子浓度,0.18~0.2Mol/LNa+可消除poly-dNt间的静电斥力,促进配对。

2)复性反应的温度,Tm=25℃可消除S.S. DNA分子内的错误局部配对和二级结构。

3)S.S. DNA分子的长度,S.S. DNA分子越长,扩散速度越慢,复性越慢,S.S. DNA分子越短,扩散速度越快,复性越快。

4)S.S. DNA分子的初始浓度,复性开始是互补单链DNA的浓度(C0)越高,在碰撞过程中找到另一条单链的概率就越高,复性的速度就越快。

5)DNA分子中核苷酸的排列或核苷酸的复杂性,重复排列序列的DNA分子较随机排列的复性速度更快。

12、在不同的生理条件下,DNA可能采取不同的二级结构形式,除了典型的B-DNA结构类型外,尚有A-DNA,Z-DNA。

它们与B-DNA的主要区别是,没有明显的大沟与小沟。

Z-DNA区的基因通常是不表达的。

13、除了正常的DNA双螺旋,在基因组中的DNA还有可能呈现三股螺旋和四股螺旋状态。

三股螺旋DNA可能是分子内、分子间和平行三股螺旋。

三股螺旋DNA具有的生物学意义:1)是阻止了调节蛋白与DNA序列的结合,关闭基因的表达。

与重组交换有关。

2)可作为分子剪刀,定点切割DNA;3)可能与RNA形成三股螺旋,是RNA参与基因表条调控的机制之一。

14、尽管到目前为止,尚未在体内发现四股螺旋,但根据真核生物着丝粒区和染色体末端序列的特点,均有形成四股螺旋的可能。

所以他们可能具有比较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如维持线性染色体末端的稳定性,与染色体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有关等)。

15、C值与C值悖论::在每一种生物中其单倍体基因组的DNA总量是特异的,被称为C值(CValue)。

C值和生物结构或组成的复杂性不一致的现象称为C值悖论。

16 、重叠基因:共有同一段DNA序列的两个或多个基因。

17、重复基因:基因组中拷贝数不止一份的基因。

18、间隔基因(断裂基因),断裂基因概念的相对性,生物学意义。

P63-64内含子也可编码蛋白,外显子不一定编码氨基酸序列,有些真核基因如组蛋白基因和酵母中多数基因不是断裂基因。

断裂基因:就是基因的编码序列在DNA分子上是不连续的,为不编码的序列所隔开。

编码的序列称为外显子(exon),不编码的序列称为内含子(intron)。

内含子也可编码蛋白,外显子不一定编码氨基酸序列,有些真核基因如组蛋白基因和酵母中多数基因不是断裂基因。

生物学意义:1)有利于生物遗传的相对稳定;2)增加变异概率,有利于生物的进化;3)扩大生物体的遗传信息储量;4)利用内含子进行代谢调节19、转座子以及转座的概念,转座因子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区别转座子:在基因组中可以移动的一段DNA序列。

转座: 一个转座子从基因组的一个位置转移到另一位置的过程。

转座因子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区别:1.转座过程不依赖于供体位点和靶位点间序列的同源性,转座是属于不依赖rec 酶的非同源重组过程。

2.转座插入的靶位点并非完全随机,它不仅具有对核苷酸重复序列的位点偏爱性,即表现插入热点的专一性,而且具有在特定的区域内可随机插入所表现的区域优先性。

3.某些转座因子(Tn3)对同类转座因子的插入序列具有排他性(免疫性)。

4.转座事件发生后,靶序列在转座因子两侧会形成正向重复。

5.原核生物中的转座事件具有极性突变效应,当转座因子插入到某个操纵子中时,不但能使被插入的结构基因的功能丧失,还会使操纵子中位于靶位点下游的基因表达水平下降。

6.转座因子的切除与转座将产生复杂的遗传学效应。

20、真核生物中剪贴式转座子和反转录转座子区别?剪贴式的转座因子由自主型转座因子和非自主型转座因子,自主型转座因子具有自我调控切除和转座的能力,可以引起被插入的突变基因产生自主型的回复突变,形成不稳定的易变等位基因和自主型的易变基因。

而非自主型转座因子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转座因子,因其编码转座酶的基因发生缺失所得,必须要给转座酶才能被动转座,插入位点的突变基因发生回复突变也必须具有转座酶的前提下才能完成。

反转录因子从DNA到RNA再到DNA的转移过程,反转录DNA被转录成RNA 后经反转录酶的作用形成cDNA,然后在整合到染色体上,插入位点同样会产生短的靶DNA序列的正向重复。

21、假基因的概念:基因组中存在的一段与正常基因非常相似但不能表达的DNA 序列第三章:DNA复制1、DNA 复制,复制子、复制体概念DNA 复制:亲代双链DNA分子在DNA聚合酶等相关酶的作用下,分别以每条单链DNA为模板,聚合与模板链碱基可以互补的游离的单磷酸脱氧核糖核苷酸dNTP,合成两条与亲代DNA分子完全相同的子带双链DNA分子的过程。

复制子:从复制起点到复制终点的DNA区段称为一个复制子。

复制体:在复制叉处装备并执行复制功能的多酶复合体。

2、DNA 复制的特点是半保留半不连续,沿5ˊ→3ˊ方向延伸。

DNA复制沿5ˊ→3ˊ方向延伸是长期进化的结果,从能量与电荷等角度可揭示DNA复制为什么沿5ˊ→3ˊ方向进行。

电荷:如果DNA链的延伸方向是3ˊ→5ˊ,则新生DNA单链的5ˊ端必须带有三个磷酸基团才能与dNTP的3ˊ—OH发生聚合反应,显然dNTP所具有的强烈负电荷与新生DNA链5ˊ末端三磷酸的强烈负电荷之间的静电斥力,即使在生理岩溶度下,这种斥力也难以屏障,从而既影响了末端核苷酸与模板链的配对,又严重的阻止了dNTP向DNA链5ˊ末端的靠近。

能量:如果DNA链的延伸方向是3ˊ→5ˊ,当DNA复制中发生错误聚合,需要进行校正时,必须先对错误聚合的dNMP进行切除,随后还要动用其他酶系统添加两个磷酸基团,形成三磷酸末端后,才能保证下一次聚合反应的进行,这种费时、耗能的复制体系对生物的进化是一种劣势。

3、复制原点(复制起点):DNA分子中能独立进行复制的最小功能单位。

4、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在DNA复制特点(1)原核生物一般只有一个复制子,而真核生物具有多个复制子。

(2)原核生物DNA复制,不需要等待一个复制子复制完成后,再进行下一轮复制;真核生物的每个复制子在一个一包周期中,只能复制一次。

(3)真核生物整个基因组复制子的多少,随着细胞、组织和发育状态有关。

(4)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DNA的复制都是双方向的。

5、DNA聚合酶不能发动子链DNA的复制起始,需要RNA引物。

DNA复制的起始必须先期合成一段引物分子,通过M13噬菌体的复制过程受到RNA聚合酶抑制剂利福平抑制的实验,研究表明无论是原核生物还是真核生物,大多数的引物分子是一段长度不等的,一般为10个核苷酸左右的RNA分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