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的工厂化栽培

合集下载

工厂化香菇种植方法

工厂化香菇种植方法

工厂化香菇种植方法香菇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其种植方式主要包括:straw bag法, 浆状物培养法和木屑培养法。

1. Straw bag法:(1) 原料准备: 首先需要准备好有机质基底,如稻草、秸秆等。

将这些材料进行加工,如切碎成适当的长度,然后用沸水进行消毒处理,以杀死潜在的病菌和杂草种子。

(2) 润湿基底: 将处理好的材料放在大容器中,然后倒入足够的水,直至其充分浸湿,但不要有水分滴下。

(3) 接种香菇菌种: 在润湿的基底中加入香菇菌种,均匀分布在整个基底上。

(4) 包装: 将接种好菌种的基底放在编织袋中,并用绳子扎紧袋口,以防止水分蒸发和病菌侵入。

(5) 培养: 在温度适宜的环境下,将包装好的袋子放在菌棚中,进行培养。

香菇菌丝会在一段时间内逐渐覆盖整个基底,形成菌包。

(6) 孵化: 菌包孵化期一般为10-15天,菌丝覆盖基底后,需要继续保持一定的湿度和适宜的温度,促进菌丝的生长。

(7) 出菇: 在菌包孵化期结束后,可以移至更适合培养的环境中,如菌棚,进行出菇。

为了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可以对菌包进行适时的喷水和通风等措施。

一般出菇期为7-10天,人工摘取成熟的香菇。

2. 浆状物培养法:(1) 培养液准备: 首先需要准备好培养香菇的浆状物培养液。

常用的浆状物包括玉米糖浆、米糊、豆粉等。

将这些材料加入适量的水中,搅拌均匀,使其形成浆状。

(2) 润湿培养物: 将培养液倒入培养容器中,使其充分润湿。

(3) 接种菌种:在润湿的培养液中加入香菇菌种,并充分混合。

(4) 培养: 将接种好菌种的培养液容器放在适宜的环境中,如温度在15-25摄氏度,湿度适宜等。

香菇菌丝会在一段时间内逐渐生长扩散。

(5) 孵化: 菌丝生长扩散后,需要继续保持适当的湿度和温度,促进菌丝的生长。

孵化期一般为10-15天。

(6) 出菇: 在孵化期结束后,移至更适合出菇的环境中,如菌棚。

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进行出菇。

出菇期一般为7-10天,需要及时采摘成熟的香菇。

双孢蘑菇工厂化栽培流程和关键技术

双孢蘑菇工厂化栽培流程和关键技术

双孢蘑菇工厂化栽培流程和关键技术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双孢蘑菇工厂化栽培的全面解析与关键步骤双孢蘑菇,因其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受到了全球消费者的喜爱。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1.食用菌工厂化设施栽培的定义食用菌工厂化设施栽培,实际上就是封闭式工厂化周年栽培。

利用制泠或加热设备和自然气候抗衡,实现“空龄效应”。

“空”指空间,“龄”指时间。

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在单位土地面积内,利用设施、设备创造出适合不同菌类不同发育阶段的环境,进行立体、规模、反季节周年栽培。

其目的是提高周年复种指数,提高设施和设备的使用效率,提高资金周转使用率,在短时间内获得可观经济效益的一种新型的、集现代农业企业化管理的栽培方法。

2.工厂化设施栽培是社会发展的要求长期以来,食用菌栽培均为季节性传统小农手工作坊式栽培。

菇农必须承担自然灾害、市场价格变化、技术失误、误购入劣质菌种等诸多风险,出售的仅是初级产品,无多大的利润空间。

他们所获得的效益,只不过是比简单出卖劳力稍强些。

现代农业生产是逐步向“精品农业”发展。

食用菌工厂化设施栽培属于“精品农业”范畴,生产的产品主要是反季节品种,消费对象是超市、酒楼、宾馆,面对着的是中高档消费群体。

为了保证连续周年供应,只能走工厂化设施栽培的道路。

同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农副产品极丰富的社会里,百姓对品质要求逐步提高,只有品质才能够激发起民众的购买欲望。

近几年随着老百姓生活的提高、节奏加快,日益提高营养、保健意识,导致对小包装的需求日益增加。

所谓的品质,不再停留在简单鲜菇的外观形态上,而是在内在的质量上,表现在其风味和口感上,显的尤其重要,特别是绝对不能有农药残留。

熟料栽培,原来就不存在喷农药事情,只不过各地传统小农手工作坊式栽培,只注意到栽培产量,连最起码的防虫网都舍不得投入,往往忽视物理防治为先的原则,简陋生产,粗放管理,追求的仅是短期的经济效益,造成病虫害的日益严重。

导致减产。

因此,季节性传统小农手工作坊式栽培,所生产出来的鲜菇没有标准可言,已不能够适合市场对品质日益苛刻的要求。

目前政府提倡外向型农业,但为了打破“绿色壁垒”,也必须进行无公害食用菌生产,才谈的上和国际接轨。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实施方案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实施方案
选择适应市场需求和当地资源 条件的食用菌品种,并制备高 质量的菌种,以保证生产的成 功和稳定。
培养基质准备
根据不同食用菌品种的需求, 配制适合的培养基质,并控制 添加剂的种类和用量,以保证 食用菌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出菇管理
控制出菇室的各项环境参数, 如温度、湿度、光照和空气流 通等,以保证食用菌的正常生 长和发育,并提高产量和质量 。
栽培设施选址与布局
选址
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交通 便利、无污染源的地方。
布局
根据生产流程和工艺要求进行合 理布局,如分区布置、合理安排 人流和物流等。
04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技术
栽培品种选择
80%
适应性
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土壤等自然 条件的品种,以确保其生长和产 量的稳定性。
100%
市场需求
考虑选择当前市场热销或具有潜 在需求的品种,以增加销售渠道 和经济效益。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实施方案
汇报人:
2023-11-30

CONTENCT

• 背景介绍 • 实施方案概述 •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设施 •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技术 •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成本控制 •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市场销售 •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前景展望与风险
评估
01
背景介绍
食用菌产业现状
食用菌产量的全球趋势
采收与销售
根据市场需求和产品标准,采 收成熟的食用菌,并进行清洗 、分级和包装等处理,最后销 售给消费者或加工企业。
实施方案特点
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
采用先进的机械设备和智能化控制系统,实现食 用菌工厂化栽培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
节能环保
采用循环利用水资源、合理利用废弃物等方法, 实现节能减排和质和口感,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口碑。

工厂化种植双孢菇工艺技术方案-双孢菇

工厂化种植双孢菇工艺技术方案-双孢菇

工厂化种植双孢菇工艺技术方案6.1主要技术方案总体思路1、在人为条件下进行工厂化周年生产。

2、筛选出适合我地材料的培养基配方。

3、通过对不同材料的栽培料配方的含水量、PH值、持水性、透气性、灭菌时间、接种量的大小、菌丝萌发的快慢、接种成功率和产量的高低等,形成科学的生产技术。

4、对菇房内影响菇类生长的各种温度、光照、气温、湿度等条件进行控制,以实现高产稳产。

5、实现双孢菇堆料工厂化生产技术的成果转化,研究实际生产条件下的各项参数指标,并进行示范性推广。

6.2工艺技术及工艺流程1、工厂化生产双孢菇堆料工厂化堆制培养料就是按照双孢蘑菇培养料制备工艺要求,利用机械化设备及发酵隧道,在室内完成培养料的前发酵和后发酵的培养料堆制方法,工艺流程为:原料收集(秸杆、牛粪)一机器研磨一发酵一掺合一包装堆制培养料的全过程需要25天左右,建堆时间在播种前期5天进行。

培养成料堆制选在地平、不存水、无污染、有水源的地方;建堆前2-3天,将麦秸或秸秆浸水后捞出,逐层均匀撒入石灰粉,再将麦秸堆成长方形大堆,逐层踏实,同时将牛粪土预湿;建堆时先在堆料场上铺一层湿好的麦秸,厚薄15—20cm,然后再在麦秸上撒一层粪,共计10-12层,从第二层开始适量加水,分四次进行翻堆,第一次在建堆后的第七天进行,以后每次间隔5-6天,每次翻堆严格按技术要求进行。

其优点(1):劳动强度低,栽培双孢蘑菇菇农不需要自己堆制培养料,可以直接向堆肥厂购买;(2)受天气影响小;(3)培养料的质量好,产量高;(4)培养料成熟度好、发酵度均匀、培养料疏松、含水均匀,无厌气、无氨气等不良气体;(5)经济效益高,菇农采购工厂化堆料价格比手工堆制培养料降低成本30%左右。

2、双孢菇示范性种植双孢菇是一种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菇类蔬菜,其种植的关键在于堆料的生产,传统的堆料生产费时费力,且成熟度不易控制,从而对双孢菇的产量和质量造成极大影响,是目前双孢菇种植推广的主要技术瓶颈。

金针菇工厂化种植关键技术

金针菇工厂化种植关键技术

金针菇工厂化种植关键技术1.背景金针菇是一种高度营养的食用菌,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以及对食品安全的要求,金针菇的市场需求日益增加。

传统的金针菇种植模式以农家小作坊为主,收益有限,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工厂化种植则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进一步推动金针菇产业的发展。

本文将介绍金针菇工厂化种植的关键技术。

2.土壤条件金针菇的生产需要选用优质耕地,土质疏松肥沃、富有机质、水分充足,地下水位于土壤深度1.5米以内的土地。

同时,土壤的pH值应控制在6.0-7.0之间,以利于金针菇的生长发育和高产。

3.菌种选用选择优质金针菇幼体,经过无菌处理后进行培养。

培养室的温度控制在25-28℃,湿度控制在70%-80%之间,通风不宜过大。

更换光照强度适中的光源,可以提供光合作用所需的光能,有利于菌丝的生长。

4.基质制备金针菇的培养基质通常以玉米秸秆、麦秸、稻草等为主,再加上适量的蘑菇渣、菜籽饼等有机物质。

在基质制备过程中,要注意消毒杀菌,保证无害菌和病原菌的存在。

另外,基质的湿度也需要严格控制,过高会导致霉菌的大量繁殖,过低又会阻碍菌株的生长发育。

5.菌种接种菌株的培育好后,需要将其接种到基质中。

将培育好的金针菇菌丝均匀地撒到基质上,然后再将基质盖好,处置区域内的温湿度要求如上。

接种后,逐渐增大通风、降低湿度、提高温度,以刺激金针菇的生长。

6.环境调控金针菇的生长与环境密切相关。

在培育过程中,需要控制气温、湿度、通风、环境污染等条件。

适宜的气温为20-25℃,相对湿度不得低于70%,通风量要根据基质的含水量和空气中氧气含量进行控制。

同时,要定期清理环境卫生,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7.施肥管理金针菇生长需要充足的营养,因此在培育过程中需要进行适时适量的施肥。

一般情况下可采用有机肥和复合肥,调整肥料中的氮、磷、钾比例,提高肥料利用率。

8.采摘处理金针菇的采收时间一般在菌盖平展,菌质细嫩,带有星点的时候。

金针菇工厂化栽培技术

金针菇工厂化栽培技术

金针菇工厂化栽培技术金针菇工厂化栽培主要是反季节栽培,其实际意义就是为了提高栽培者的经济效益。

为了获得优质高产的金针菇,就必须遵循金针菇生长的规律,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

一、制冷设备(日产250kg金针菇所需设备为例)1、接种室。

30㎡,3P空调一台。

2、培养室。

90㎡,10P制泠机组一台。

3、催蕾室。

60㎡,7.5P制泠机组一台。

4、抑制室。

60㎡,7.5P制泠机组一台。

5、出菇室。

100㎡,10P制泠机组一台。

以上温室上下四周都需要安装7-10cm泡沫彩钢板保温以便于消毒清洗,培养室、催蕾室、抑制室等用木材或不锈钢制成5-7层培养架,宽0.8m,长视温室而定,层距0.4m,架距0.5m。

出菇室制成4层培养架,宽0.8m,层距0.5-0.6m,架距0.5m,这样能充分利用制冷设备。

温室上方中间各安一台轴流式风机,内连接分风桶,下方平地面前后或左右每隔一米开一个直经0.2m的孔。

二、常规设备拌料机、装袋机、灭菌灶、周转筐等三、原材料棉籽壳、石膏粉、白糖、石灰、玉米粉、菜籽饼、折角袋、橡筋、大颈圈等四、栽培技术1、培养料配方(%)棉籽壳77、石膏粉1、白糖1、石灰2-3、玉米粉18、菜籽饼5 (没有菜籽饼可增加同量玉米粉)。

石灰气温低时少用,气温高时多用。

含水量65%。

2、拌料装袋(23cm*30cm折角袋 1000袋计算)称取(公斤)棉籽壳640、石膏粉18、白糖18、石灰54、玉米粉125、菜籽饼45、水1080,将原料拌均匀及时装袋,套上大颈圈,中间打孔插入直经2cmPVC管双层报纸橡筋封口,灭菌温度达100℃保持12小时,闷锅6-8小时及时搬入接种室冷却。

3、接种料温度降至30℃内,先将接种室连同菌袋喷洒克霉灵消毒,30分钟后接种,去掉封口报纸,拔出PVC管,将菌种拔入孔中并盖满料面,再双层报纸橡筋封口,接种完成后及时搬入培养室。

4、菌丝培养培养室温度16-18℃,每天换气2次,每次30-60分钟。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可研报告5篇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可研报告5篇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可研报告5篇第一篇: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可研报告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示范项目(一期)第一章总论一、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示范项目2、建设单位:3、项目建设性质:新建4、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建培养房900平方米,培养架3000平方米。

购制冷机25台,锅炉1台,灭菌锅4个,接种箱20台,以及装袋机、搅拌机、粉碎机等生产设备。

年产杏鲍茹24万公斤,草茹9万公斤。

5、建设总投资:项目建设总投资205.5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92.2万元,流动资金投资13.3万元。

资金来源渠道为:拟申请财政拔款150万元,建设单位自筹55.50万元。

6、经济效益:投产后年销售收入255万元,年利润78.68万元,缴纳所得税后年净利润52.72万元。

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33.37%,财务净现值218.91%(IC=10%),投资回收期3.89年,投资净利润率38.29%。

项目经济效益好,抗风险能力强。

二、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近年来,全球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速度很快,每年以7-10%的速度增长,而我国年增长速度更是高达20%左右,并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

由于食用菌尤其是食药兼用的菌类具有高蛋白、低脂肪、高维生素、低热量的特点,含有丰富的无机盐类和可食性纤维素,富含氨基酸、真菌多糖、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对提高人体免疫力、防癌抗癌、抗衰老等具有明显的食疗价值。

食用菌不但营养丰富,而且味道鲜美。

它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倡导的二十一世纪天然、营养、健康的保健食品要求,因而倍受人们的青睐。

食用菌作为国际公认的健康食品,在国内外市场极为畅销,每吨售价达4000—10000元人民币,价格看好,效益可观。

有人预测21世纪的食品重点是保健食品和功能食品,而食用菌正是保健食品的佼佼者,它无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

目前发达国家年人均占有蘑菇量已达20公斤,而我国仅5公斤。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科学膳食意识的不断提高,食用菌市场发展潜力很大。

工厂化食用菌种植技术

工厂化食用菌种植技术

工厂化食用菌种植技术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特点,也就是工厂化生产可以周年、规模化生产,产量高,质量好,效率高,而且不受自然条件的影响,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工厂化食用菌种植技术,一起来看看。

工厂化食用菌种植技术一、温度:为了满足食用菌在反季节种植对温度的需求,常投入大量的电费开支对食用菌的生长环境进行降温,所以种植环境的保温情况直接影响电费的开支多少。

有的投资商处于对前期投入资金的考虑采用的保温层的厚度和密度都达不到保温的要求,对建厂前期来说节约了开支,但无休止的制冷费却消耗了大量的资金。

二、湿度:工厂化种植都是利用制冷机降温,在降温的过程中也除掉了空气中的水分,所以出菇车间的空气湿度要远低于蘑菇生长对空气湿度的要求,为了增湿只能多次大量上水使菇体的生长和质量都受到影响,本人通过多年的经验积累解决了空气湿度难以控制的弊端,能使出菇车间的空气湿度永远保持在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

三、通风:通风也是影响温度的一个主要环节,车间温度的高低很大的程度就是受通风的影响,所以处理好通风和温度的关系非常重要。

大家都知道在外间温度低时进行通风可以减少对车间温度的影响,这是一种方法。

但是这种方法的弊端是通风的时间受限制,尤其到7、8月份早晚温度相差不大采用这种方法意义就不大了。

采用热交换式通风设施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使车间的温度无论在什么时候通风都能保持相对的稳定,从而可以减少通风带来的温度骤变对菇体的影响。

四、光照:根据种植品种的不同车间采用何种光照方式至关重要,对于光线要求不严的品种采用日光灯照射合理调节光源的位置和光的亮度就可以了。

但是对于光照强的品种必须采用多个光源,过多的光源给各种操作带来难度的同时也增加了不安全因素,所以对于光线要求较强的品种宜采用采光板进行采光,这样即解决了过多的灯给出菇车间的操作造成的不便也解决了灯光给出菇车间带来的热量问题,也很安全。

食用菌工厂化种植的优点食用菌栽培技术栽培原料主要为农业废弃物,产品收获后的培养基又可作为绿色有机肥还田,使农业废弃物实现循环利用,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菌菇工厂化生产流程

菌菇工厂化生产流程

菌菇工厂化生产流程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日益关注,菌菇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菌菇工厂化生产成为了一种常见的生产方式。

本文将介绍菌菇工厂化生产的流程。

一、原料准备菌菇的原料主要包括菌菇菌种、培养基和基质。

首先,需要选择优质的菌种,如平菇、香菇等。

接着,根据菌种的特性和要求,配制合适的培养基,如麦麸、玉米粉等。

最后,选择适宜的基质,如木屑、稻草等。

二、菌种培养将选好的菌种接种到培养基上,并进行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控制,促进菌种的生长和繁殖。

通常,菌种培养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以避免杂菌的污染。

三、基质处理将选好的基质进行消毒处理,以杀死其中的有害微生物。

消毒处理可以通过高温蒸汽、紫外线照射等方式进行。

处理后的基质需保持适宜的湿度和通气性。

四、接种和培养将培养好的菌种接种到处理好的基质上,使菌丝生长扩散。

在培养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以促进菌菇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菌菇的培养周期通常为数周至数月不等。

五、环境控制菌菇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较为严格,需要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

通常,菌菇的生长温度在15℃-25℃之间,湿度在80%-90%之间,光照需保持一定的亮度。

因此,在菌菇工厂中,需要安装相应的温湿度调节设备和光照设备,以满足菌菇的生长需求。

六、病虫害防治菌菇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害,影响产量和质量。

因此,需要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常用的防治方法包括合理施用杀虫剂、定期清洁和消毒设施、隔离病虫源等。

七、收获和包装当菌菇生长到一定大小和成熟度时,可进行收获。

收获后,需要进行清洗、分类和包装。

清洗时,要注意保持菌菇的完整性和卫生。

分类时,将不同品种或规格的菌菇分别装箱。

包装时,选择适宜的包装材料,并标明产品的产地、规格、保质期等信息。

八、产品销售菌菇生产完成后,将产品上市销售。

销售渠道可以通过批发市场、超市、电商平台等多种方式进行。

同时,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喜好,开发新品种和加工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工厂化栽培双孢菇空调蘑菇房的主要特点

工厂化栽培双孢菇空调蘑菇房的主要特点

工厂化栽培双孢菇空调蘑菇房的主要特点双孢菇的栽培方式正由传统的顺季节栽培向工厂化周年栽培发展。

特别是近两年,由于政府的大力扶持,工厂化栽培双孢菇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但由于我国全面推广工厂化栽培双孢菇技术还处于初级阶段,技术人员的水平良莠不齐。

在工厂化栽培双孢菇项目设计时,由于对工厂化栽培双孢菇的技术原理、工艺流程及设施、设备掌握得不够全面,导致项目设计有一定缺陷,特别是空调蘑菇房设计出现的问题比较多,在蘑菇房的结构、空调装置的选型等方面设计的不合理,都较大地影响栽培的效果和产能。

本人结合几年来设计、施工及栽培的经验,对空调蘑菇房设计的基本要点简介归纳如下,仅供参考。

空调蘑菇房的主要特点:一、空调蘑菇房与传统栽培的蘑菇(棚)房区别比较1、通风方式和栽培工艺不同。

传统蘑菇房用传统工艺栽培是靠自然通风,料层比较薄,一般在10-15厘米,风量、风温都不能精确控制,一批料单产大约在8-15Kg/m2。

空调蘑菇房用现代栽培工艺是控制通风,进入蘑菇房的室外空气都要经过净化过滤,风量、风温、湿度及CO2浓度都是根据栽培工艺要求严格控制,一批料单产大约在20-30Kg/m2。

2、栽培周期不同。

传统蘑菇房每年只能在温度适宜的季节出菇,空调蘑菇房可以四季出菇,每年可以栽培四到八个周期,其中通过第二次发酵隧道发酵的培养料每年可以栽培六个周期。

传统栽培追求的是每批料的产量,工厂化栽培的空调蘑菇房在追求每批料高产的同时还要追求一个蘑菇房全年的产能。

空调蘑菇房只有在每平方米栽培床架全年产量达到120Kg/m2/年以上时才能获得较好的效益。

二、空调蘑菇房与其它菌类空调出菇房区别比较1、空调蘑菇房要经过高温蒸汽消毒,湿度较大,对蘑菇房的保温材料和空调设备要求较高。

2、空调蘑菇房出菇时CO2浓度不能太高,需要大量通风。

双孢蘑菇品种W192工厂化二次发酵栽培技术

双孢蘑菇品种W192工厂化二次发酵栽培技术

双孢蘑菇品种W192工厂化二次发酵栽培技术1.环境选择1.1地址选择建棚地点应坐北朝南,有相应的堆料场和符合标准的水电供应,上风向无工业污染源。

厂址应距离居民区、垃圾场500m以外;离畜牧场、医院等污染单位1000m以外,符合NY/T5333-2006《无公害食品食用菌生产技术规程》要求。

1.2用水标准必须符合GB5794-1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若抽取地下水做生产用水的应符合GB5084-1992《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1.3覆土要求采用草炭土原土,pH值≤6,含氮量≤1%,灰分小于5%,持水力80%~90%,添加轻质碳酸钙进行搅拌调整pH 值为7~7.5。

通过搅拌保持覆土理化性能一致,形成粗糙块状的质地,具有良好的团粒结构性,可采用甲醛进行覆土消毒,灭杀覆土中的病原菌及孢子、害虫及卵。

1.4菇房菇房采用钢制结构,以泡沫夹心彩钢板或挤塑夹心彩钢板作为墙面建造。

菇房大小根据投资、地形环境、风向进行设计建造。

采用食用菌专用环境调节设备进行温度及湿度调节,在菇床通道设置通风管,利用通风管进行通风降温。

设置排风口,并在排风口安置防虫网。

菇房前后设置房门,靠近外部通道房门为进出料通道,靠近内部通道房内则为人员采菇及操作房门。

菇房配置自来水管道以及蒸汽熏蒸所需管道,墙壁及房顶配置照明日光灯或LED灯进行采光。

1.5菌床菌床宽度1.3~1.4m,通道宽度60~80cm。

菇床层数以5~6层为宜,底层离地面20cm,层间高60~65cm,顶层距房顶1.2~1.5m。

控制系统菇房环境控系统必须采用变频风机,同时包含加热系统、降温系统、除湿系统、增湿系统、自动控制新风联动系统,以及相对应的传感采集器。

传感采集器要求各项指标精度准确,误差范围不超过±5%。

2.材料准备2.1原材料选择工厂化栽培原料以小麦秆,稻草秸秆,鸡粪,豆粕、花生粕,尿素、硫酸铵等铵肥、石膏,轻质碳酸钙等为主,其中麦秆要求明亮的金黄色,无霉变腐败、纯正干净,含水量在15%以下,含氮量在0.5%~0.7%之间,秸秆长20~35cm,无麦壳或少麦壳。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原理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原理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原理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原理
食用菌是一种营养丰富、具有药用价值的食品,其生产过程需要严格控制环境条件和培养基配方。

为了实现大规模、高效率的生产,采用工厂化生产方式已成为当前食用菌行业的主流趋势。

1. 原材料准备
首先,需要准备适宜的基质作为食用菌的培养基。

常见的基质有玉米秸秆、稻草、木屑等。

这些基质要进行消毒处理,以杀灭其中可能存在的细菌和真菌。

2. 菌种接种
接下来,在消毒后的基质中接种适宜的菌种。

不同种类的食用菌对环境条件有不同的要求,比如温度、湿度、氧气含量等。

因此,在接种之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合适的培养条件。

3. 培养过程控制
在整个培养过程中,需要对环境条件进行严格控制。

温度通常在20℃-30℃之间,湿度要保持在70%-80%左右,氧气含量也要适当控制。

此外,还需要定期进行通风、消毒等操作,以保持培养环境的清洁和
卫生。

4. 收获和加工
当食用菌长到一定大小时,就可以进行收获了。

不同种类的食用菌收
获时间不同,一般在菌盖完全展开之前进行。

收获后需要进行清洗、
去皮、切片等加工处理,以便于销售和食用。

总之,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需要严格控制培养环境条件和基质配方,以
确保菌体的生长和发育。

在整个生产过程中需要注意卫生和安全问题,并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高效率、高品质的食
用菌生产。

猴头菇工厂化栽培技术

猴头菇工厂化栽培技术

猴头菇工厂化栽培技术猴头菇(Hericiumerinaceus),又名猴蘑、对脸蘑等,由于其子实体表面长有毛绒装菌刺,远看像金丝猴头而得名,是“山珍海味”中的上八珍之一。

猴头菇活性成分包括多糖、低聚糖、猴头菌素、腺苷、漆酶、猴头菇酮、氨基酸等,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抗肿瘤、抗衰老、降血脂等功效,可用于治疗胃溃疡、胃窦炎等胃部疾病,对胃粘膜上皮的再生和修复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一种优良的食药两用真菌,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本文针对多种不同出菇模式开展栽培实验,探索最适合猴头菇工厂化栽培的出菇模式,为猴头菇工厂化栽培企业提供参考。

1.制包工艺1.1拌料与装袋工序根据“木屑30%、玉米芯16%、棉籽壳22%、麸皮15%、米糠10%、玉米粉5%、石膏2%”的配方,将原材料加入搅拌机后先干拌10min,再加水调节含水量至65%,加水后继续搅拌30min可进入装袋工序。

使用立式双冲压自动装袋机装袋,塑料袋规格为对折径17.5cm,装料高度为20cm,装料后料面紧贴塑料袋,存有空隙会导致猴头菇原基形成。

1.2灭菌与冷却工序利用全自动高压蒸汽灭菌器灭菌,维持121℃、2h,灭菌前需要彻底排除冷空气,灭菌过程中要定时排除冷凝水,保证彻底杀灭菌包中的杂菌。

灭菌结束后将灭菌锅前后门都打开一条缝隙,利用冷却室的正压洁净空气把灭菌锅内的蒸汽和热量排出。

蒸汽排除完毕后,将菌包拉入冷却室进行空调强制冷却。

1.3接种工序菌包中心温度低于24℃后可以在接种流水线上接种,接种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尽量缩短打开菌包塑料盖的时间,避免杂菌污染。

1.4培养管理接种完毕后,将菌包移入培养室培养,培养室温度为23~25℃,相对湿度为65~70%,CO2浓度<4000μL/L,避光。

培养过程中需每日监测菌包中心温度、菌包之间温度及室内空气温度,需保证菌包中心温度不超过26℃,通过监测多个位置菌包之间温度来判断培养室环境条件均匀程度,如差异较大,则加大内循环风量,尽量使所有菌包处于较为一致的培养条件下。

[秀珍菇工厂化种植方法]秀珍菇种植

[秀珍菇工厂化种植方法]秀珍菇种植

[秀珍菇工厂化种植方法]秀珍菇种植秀珍菇工厂化种植方法一、因地制宜,开发新资源,利用新原料、提高秀珍菇产业的经济效益秀珍菇是一种木腐菌,对纤维素、木质素具有较强的分解能力。

因此适宜栽培秀珍菇的原料很广泛,如阔叶树木屑、棉籽壳、稻草、麦秸、甘蔗渣等均可,其中棉籽壳为最适宜的原料。

新鲜的松杉木屑因含油脂性酚类物质,会抑制菌丝生长,不能直接用于栽培秀珍菇,需在自然条件下堆放6个月以后使用。

秸秆原料需粉碎成粉状后使用。

此外,多种原料混合配制的栽培产量比单一原料的产量高。

另外由于秀珍菇为喜氮真菌,培养料的C/N比一般掌握在20:1~30:1。

因此,麸皮、米糠等有机氮源是必不可少的辅助添加料。

目前,我县秀珍菇的培养料配方主要采用以下两个:(1)棉籽壳30%、粗木屑21%、细木屑30%、麦皮15%、石灰1.5%、轻质碳酸钙1.5%、红糖1%;(2)棉籽壳20%、粗木屑20%、细木屑36%、麦皮20%、石灰1.5%、轻质碳酸钙1.5%、红糖1%。

采用这两个配方,我县秀珍菇产量平稳。

要想实现我县秀珍菇的高产高效,借鉴一些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同行们的研究成果是完全必要的。

广西农业外资项目管理中心宋月家等人的研究发现:沼渣含有丰富的有机质、腐殖酸、粗蛋白、氮、磷、钾以及各种矿物质,具有质地疏松,酸碱度适中的特点。

将沼渣用于秀珍菇的栽培,可较好地发挥其营养优势,对增加产量效果显著,还可以提高秀珍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多糖含量,提高了秀珍菇药食两用的营养保健价值。

目前,我县农村用户普遍用沼气,沼渣容易获得,在秀珍菇的基本培养配方中加入沼渣具有取材广泛、技术简单、成本低的特点,但不同原料发酵的沼渣营养成分相差较大,通过实践指导我县秀珍菇农户根据具体沼渣原料调整用量,沼渣将在提高我县秀珍菇栽培效益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随着产业的迅猛发展,我县食用菌生产受到了原料短缺问题的严重制约,寻找新的原料代替杂木屑迫在眉睫。

我县生产秀珍菇自然条件优越,除了有丰富的林业资源外,野草贮存量也非常大,大力研发野草代料栽培秀珍菇技术将为我县秀珍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工厂化蘑菇种植技术

工厂化蘑菇种植技术

工厂化蘑菇种植技术工厂化蘑菇生产是提供适宜蘑菇生长环境、阶段处理来完成周年生产的过程, 集智能化、自动化、机械化、规模化于一体的栽培方式。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工厂化蘑菇种植技术,一起来看看。

工厂化蘑菇种植技术1.拌料装料将猪厩肥与含草量很高的马厩粪以2:1的比例混合,然后按每吨料加50千克石膏混合,含水量应保持在78~80%。

用装料机把料装进一个木框里,木框搁于托板上,托板将来就是槽底。

每个槽装入大约11吨培养料(392㎏/㎡),料厚度0.8米。

在装料期间,把传感电极安放到培养料中,并把它联接到菇房后部机房内的遥控记录仪上。

拌料装槽需要4~5天。

2.前、后发酵这个阶段需10~12天。

装槽结束后,在槽的框架上盖一泡沫聚乙烯塑料盖。

然后用鼓风机鼓风,促使培养料内的空气循环流动,料温均匀上升。

在此期间主要是进行空气循环而很少输入新鲜空气,料温达到70~80℃关掉鼓风机,24~36小时之后料温开始下降。

然后,使温度维持在45~49℃约8小时,必要时可输入新鲜空气,决不能让培养料恢复高温。

待培养料冷却到25℃时即可播种,此时掀去泡沫塑料盖。

在前发酵和后发酵期间,始终保持空气自下向上穿过培养料。

3.播种发菌该过程需要12~14天。

播种是把菌种埋入30厘米深的培养料内,而更多的菌种是混入培养料表层。

播种量大约为料重的0.3%。

从这时期起直到出料,一直要借助鼓风机使空气自上向下穿过培养料。

播种后料温控制在20~26℃。

4.覆土催菇此过程为19~21天。

由于深槽栽培法的出菇期比常规栽培法长,覆土厚5厘米。

菇房初期的气温维持在20~22℃,菌丝上土后通风降温,气温在16~18℃。

菇房内空气的CO2含量不能超过0.06%。

5.出菇管利出菇期为8~9个星期。

管理上的目的是限制每一潮菇每星期的出菇量不超过10㎏/㎡,以保持出菇五个星期之后仍有明显的菇潮。

工厂化蘑菇种植特点和发展趋势①生产专门化。

如菌种生产、堆肥生产、栽培生产分别由专业公司和菇场完成,菇场只是购进二次发酵成熟的堆肥甚至发好菌的堆肥直接上架栽培,产出的鲜菇销售给蘑菇配送中心。

海鲜菇工厂化栽培示范项目

海鲜菇工厂化栽培示范项目

海鲜菇工厂化栽培示范项目项目背景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消费水平的提升,海鲜菇的市场需求量不断增长。

然而,传统的海鲜菇栽培方式存在诸多问题,比如人工投入大,环境无法控制等。

针对这些问题,海鲜菇工厂化栽培技术应运而生。

该技术通过现代化管理手段,实现了海鲜菇的高效、稳定产出,同时减少了人力投入,保障了生产质量。

本文将介绍海鲜菇工厂化栽培示范项目的设计和实施。

项目设计地点选择海鲜菇工厂化栽培需要的环境条件较严格,因此在选址时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

首先,工厂应位于广阔、阳光充足、适宜通风的地区。

其次,应考虑交通便利性、电力供应、消防安全等方面。

最后,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工厂建筑的耐久性和美观度。

设备选购海鲜菇工厂化栽培需要一系列专业化设备。

工作人员应根据生产规模的大小选择相应数量的生产设备,如蒸煮设备、灭菌设备、气体发生器等。

此外,还需要考虑设备的制造质量、品牌信誉度等因素。

附加设施在工厂化栽培的生产环节中,还需要配备一些辅助设施。

比如,生产过程中需要用到的化学品和药品需要相应的储存设备。

还需要配置一些办公设施,以便管理人员能够有效地督导生产进度和质量。

项目实施生产流程在工厂化栽培的生产流程中,每个生产环节都需要高效且准确地管理。

首先,生产人员需要进行前期的菌种培养和发酵。

之后,通过蒸煮和灭菌等手段处理菌床,将菌种埋入菌床中进行生长。

此后,需要进行适时的加水、通风、控制CO2等环节,以便促进菌株的健康成长。

最后,通过采摘、包装等环节,完成整个生产过程。

管理体系在工厂化栽培环节中,管理体系也非常重要。

首先,需要建立完整的资料管理系统,将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详细记录。

其次,通过大数据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数据分析,为后期的生产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最后,在人员管理方面,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员管理制度,激发员工工作热情,提高生产效率。

项目效益收益分析海鲜菇工厂化栽培能够实现高效、稳定的产出。

在实行工厂化栽培模式后,不仅生产效率大大提升,而且生产质量也得到了保障。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知识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知识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知识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知识一、什么叫食用菌工厂化栽培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是最具现代农业特征的产业化工业生产方式,其采用工业化的技术手段,在相对可控的环境(温、光、气、湿)设施条件下,组织高效率的机械化、自动化作业,实现食用菌的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标准化、周年化生产。

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起步较晚,至今在国内还没有形成较为明确、较为统一的食用菌工厂化定义,但相对较完整的定义为: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在单位土地面积内,采用现代工业设施和人工模拟的食用菌生态环境技术,创造出适合不同菌类不同发育阶段的环境,进行立体、规模、全天候周年栽培,逐步实现生产操作的机械化、生产环境调控智能化,以达到不受季节限制的周年化、产品质量标准化的一种生产模式。

其目的就是提高全年食用菌复种次数(一般自然栽培全年1~2次,工厂化栽培全年都可进行),提高设备设施的使用效率,提高资金周转使用率,从而使传统的食用菌生产方式升级为一种新型的、高效优质的、集现代农业工业化管理为一体的先进生产方式,进而实现食用菌产业现代化。

在国外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起步较早,1947年荷兰在控温、控湿和控制通风条件下,栽培双孢菇获得成功,由此开创了世界草腐菌工厂化栽培的先河,之后美国、德国、意大利、法国、波兰等国也相继实现了双孢菇的工厂化生产,并得到迅猛发展。

1965年日本长野县创建了第一个金针菇的工厂化瓶栽生产基地并获得成功,由此开创了世界木腐菌工厂化栽培的先河。

韩国在日本的基础上开始了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尝试,近年来已迅猛发展成一个新型产业。

欧美、日本、韩国等国家发展至今,食用菌工厂化产业已被公众誉为“蘑菇工业”,在专业化生产方面发展十分完备,分工十分明确,规模效益也十分惊人,如日本长野最大的金针菇工厂化生产厂每天产量可高达30 t,生产实现了全程自动化。

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台湾省首先引进日本栽培模式,开始了金针菇的工厂化生产,促进了我国木腐菌工厂化的栽培,同时期山东九发食用菌股份有限公司从美国引进了双孢蘑菇工业化自动生产线,促进了我国草腐菌工厂化的栽培。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都需要哪些设备?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都需要哪些设备?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都需要哪些设备?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和传统方式生产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应用了大量的设备,这些设备都是不同的工厂生产的,食用菌生产者首先要了解这些设备的用途和基本常识,再根据生产工艺将这些完全不同的设备合理的组合起来,这样才能建设出一条合理高效的生产线。

1、食用菌袋栽生产线不同品种的菌袋规格不一样,装袋生产线的区别主要就在于装袋机的不同,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最近几年中国食用菌袋栽生产线设备自动化程度大幅度提高,基本可以实现自动套袋、自动套环、自动盖盖、自动接种、自动上下架等。

2、食用菌瓶栽生产线食用菌瓶栽生产线自动化程度非常高,在可以选择的情况下建议要选择瓶栽方式,瓶栽生产线的规格主要在于使用培养瓶的大小,瓶栽生产线设备主要来自韩国和日本,这几年瓶栽生产线的价格下降了很多,但这部分投资占整个瓶栽工厂整体投资的比重并不大。

3、菌种生产设备这部分的设备比较繁杂,小型灭菌锅、超净工作台、试验台、显微镜等,如果是液体菌种工艺还需要有气源系统、发酵罐等,菌种是食用菌生产的重中之重,小编建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菌种生产设备尽量选择中等以上水平的品牌和厂家。

4、灭菌锅因为灭菌时间长的原因,现在很少使用常压灭菌锅的了,高压灭菌锅分为圆锅和方锅两种,圆锅的特点是比较节能,而方锅的特点是方便进出,大型食用菌工厂一般都选用方形灭菌器,方形灭菌器本身不能加热,需要配备蒸汽锅炉。

5、净化工程净化,已经成为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离不开的步骤了,冷却室、接种室、菌种室等都必须采用净化工程,这是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核心,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净化,还在用大量的药物熏蒸,还能称之为食用菌工厂化吗?6、制冷设备制冷设备是用来降低培养室或者出菇房温度的,以达到为食用菌生长提供最合适温度的目的,特别是一些低温出菇的食用菌品种,如金针菇、杏鲍菇等对制冷设备的要求就更高,制冷设备分为单机组和中央空调,现在新建大型食用菌工厂一般都采用中央空调的制冷模式,在节能上有明显优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蘑菇的工厂化栽培在欧美各国,蘑菇栽培已经实现工厂化生产。

其特点和发展趋势为:①生产专门化。

如菌种生产、堆肥生产、栽培生产分别由专业公司和菇场完成,菇场只是购进二次发酵成熟的堆肥甚至发好菌的堆肥直接上架栽培,产出的鲜菇销售给蘑菇配送中心。

②科学研究紧密结合生产。

蘑菇研究项目一般由公司或菇场资助,主要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

例如要求蘑菇品种高产、优质、耐贮藏、菇潮明显而利于机割等。

③防治病虫害以蒸汽消毒、黑光灯诱杀等物理方法为主,很少或不用化学农药。

④蘑菇产品以超市鲜销为主,这是近年乃至今后的消费趋势。

此外,欧美人单纯食用蘑菇的习惯逐渐改变,对平菇、香菇、滑菇等色泽各异的不同品种也喜欢起来,2003年德国超市的鲜货价格(欧元/㎏)为:蘑菇2.4;平菇2.7;香菇5.2。

⑤家庭花园种菇。

这如同养花种草,已逐渐成为市民的一种休闲时尚或文化。

德国GAMU研究所为适应这种社会需求,出售多种色泽及品种的平菇、香菇菌棒或段木,爱好者埋种于自家花园,可长时间观赏并采食。

欧美国家高度专业化的蘑菇生产方式,尽管不全部适合于我国国情,但借鉴吸收发达国家数百年来发展成功的蘑菇工业化生产技术,是提高我国蘑菇生产水平的捷径。

为此,本章重点介绍国外的蘑菇生产方式和技术,其中许多图表数据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第一节蘑菇工厂与分区生产蘑菇的工厂化生产需要较大的投资,例如建设一座日产1吨鲜菇的空调化菇场至少需要投入五十万美元,场地约需要6500平方米,其基本设施如图7-1。

图7-1 蘑菇工厂的基本设施平面图(1)覆土消毒室;(2)发菌隧道;(3)空调控制室;(4)发酵隧道;(5)走廊;(6)出菇箱;(7)燃油锅炉;(8)接种、覆土作业线;(9)翻堆机;(10)堆肥;(11)预湿场;(12)1~16,出菇室在工厂化的蘑菇栽培中,堆肥的二次发酵、发菌、出菇三个阶段在同一室中完成为单区制,一个栽培周期84天,每年栽培4.3次;二次发酵与覆土之前的发菌在隧道内进行,覆土后催菇及出菇在出菇室中进行的为双区制,一个栽培周期63天,每年栽培5.7次;而三区制又单设了覆土之后的发菌催菇室,出菇室仅供出菇之用,一个栽培周期42天,每年栽培8.6次。

单、双、三区制的特点参见表7-1与表7-2。

表7-1 蘑菇工厂化栽培单、双、三区制的比较项目单区制双、三区制建筑费用后发酵与出菇在同一室内进行,温度差异大(15~60℃),要求保温隔热,建筑费用较高仅后发酵用的隧道室达60℃,发菌室、出菇室在25~15℃范围内,建筑费用较低栽培规模适于小规模生产,1室即可完成栽培生产最小规模:杀菌隧道1间,发菌室2间,栽培室8间生产计划各出菇室装料、后发酵、发菌、出菇等操作互不影响各阶段操作须在各区室依次移动,一区有误则影响全局栽培次数因后发酵需要7~8天,每室1年仅栽培4.3次双区制出菇室1年栽培5.7次,三区制可达8次以上设备投资菇床固定。

装料、出料用机械,接种、覆土、喷水、采菇用人工,设备投资较小菇箱移动。

装料、出料、接种、覆土、甚至采菇均用机械装置,设备投资较大从表7-1中的比较可以看出,单区制生产投资较少,适于小菇场;而双区制及三区制生产投资较大,适于较大规模的菇场。

在蘑菇多区制生产设施中,最值得投资的是发酵隧道,利用其不但可以进行高质量的堆肥后发酵,而且还可以进行高效率的集中式大堆发菌,不占用出菇室发菌,因而栽培周期由1年4.3次增加到5.7次~8次(表7-2),大大提高了设施利用率。

在蘑菇工厂化栽培中,堆肥的前发酵一般要进行14~18天,由于不占用出菇室,因此不计入栽培周期。

表7-2 各区制栽培周期与年栽培次数作业内容单区制双区制三区制二次发酵7天隧道隧道接种发菌14天隧道隧道覆土催菇19天19天催菇室出菇天数41天41天41天清床杀菌3天3天1天栽培周期84天63天42天年栽培次数4.3次5.7次8.6次注:隧道及催菇室的占用天数不计入栽培周期一、单区制栽培一个有12间菇房的单区制小菇场,如果生产程序安排的紧凑合理,一年52个星期中的每个星期都有1间菇房采菇,产品可以周年均衡上市。

单区制大多采用床架式栽培,菇床上的堆肥一般厚约20厘米,标准投料量为含水68%左右的湿料100㎏/㎡。

二次发酵在55℃~58℃的温度条件下进行7天左右;接种后的发菌在23℃~25℃、湿度85~90%、通风供氧等条件正常的情况下需要14天;覆土后先经23℃左右发菌上土,再降温至16℃催菇,这个程序约需19天;然后是40余天的出菇期,在管理正常的情况下,每7天出一潮菇,在6~7个星期的采菇期内采6潮菇,每平方米采收切根蘑菇19.3千克(表7-3、图7-2及图版35)。

统计数据表明,在出菇期的前4个星期内,即头4潮菇的产菇量占总产量的87%;而后2个星期采收的5~6潮菇,仅占蘑菇总产量的13%。

因此,多数菇场为提高出菇室的周转利用率,宁肯放弃4~6潮菇。

表7-3 每周期6潮菇的产量(㎏/㎡)潮次产菇累积产量%1 5.0 5.0 262 6.0 11.0 313 3.4 14.4 184 2.4 16.8 125 1.5 18.3 86 1.0 19.3 5图7-2 1周期采收六潮菇的产量分布图单区制小菇场一般具有铺料、压实、播种、覆土、喷水等所需的机器设备。

在这样的生产条件下,一家拥有2400㎡(200㎡×12间)的小菇场仅用2~3人(1名菇场主、2名工人或家人)。

200平方米出菇面积的1间菇房,从堆肥装床到采菇后的清理残料杀菌,即1个生产周期需要480个工时(图7-3,表7-4),其中采菇用工340个工时,约占总用工量的70%。

通常200平方米栽培面积产菇总量为3800㎏(19㎏/㎡),需要1名固定的采菇工人,在出菇高峰期(第1~2潮菇)还要增雇临时工。

图7-3 单区制蘑菇工厂1个生产周期的用工分配表7-4 一个栽培周期所需工时操作工序工时数机械装床15播种20覆土20生长期管理75*采菇(11㎏/小时)340清废料和杀菌10合计480注:*采摘直径3㎝蘑菇的效率二、双、三区制栽培(一)双区制栽培堆肥的二次发酵(7天)与覆土前的发菌(14天)都在隧道内集中进行,因而不计入出菇室占用周期。

发满菌的堆肥经由传送带铺入出菇室的菇床(或菇箱),同时完成覆土。

蘑菇工厂的生产流水线如图7-4所示。

双区制栽培整个出菇周期从覆土到出完菇约用63天左右,每个菇房1年可循环装床出菇5.7次。

在1个出菇周期内,一般采收3~4潮蘑菇。

图7-4 蘑菇工厂的生产流水线示意图(二)三区制栽培采用菇箱,比双区制占用出菇室的时间节省了19天,即菇箱覆土后的发菌与催菇另辟一区而不占用出菇室,出菇室只供采菇期占用40天左右,全年360天完成8.6个周期。

例如,澳大利亚Campbell公司位于Mernda 的菇场有36间出菇室,为保证每个星期都采摘蘑菇,每隔6星期接种6间出菇室。

每室叠放550个菇箱(2㎡/箱),出菇面积为1100㎡,平均单产切根菇27㎏/㎡。

每星期产出165吨蘑菇,平均每天产菇近24吨。

其运作程序如下:堆肥↓专业堆肥场提供装箱↓每箱(2㎡)装200㎏堆肥后发酵↓隧道内,55~60℃,7天接种↓隧道内,25℃,14天覆土↓催菇室,25℃,19天出菇↓出菇室,15℃,41天清料消毒(1天)美国Sylvan食品公司也采用三区制生产蘑菇,该公司在美洲和欧洲共有6个商业栽培中心,其中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菇场。

值得一提的是菇场采用出菇期缩短7天的蘑菇品种,因而其出菇室1年可完成10个栽培周期。

1个周期1㎡平均产带根鲜菇26~32㎏:第一潮产菇12~14kg/米2,很密;第二潮9~11kg/米2,质量最好;第三潮5~7kg/米2,质量好坏不等。

虽还能产第四潮菇,但因产量迅速下降,为提高设施利用率,一般放弃管理,准备接收下一轮菇箱。

三、袋式与块式栽培袋式或块式栽培起源于爱尔兰,是双区制生产的一种变型方式,早期用于山洞、人防工程等非专建的出菇场所。

据报道(Staunton,1989),爱尔兰的蘑菇产业在20世纪80年代发展十分迅速,从1980年到1987年,蘑菇年产量由6800吨增加到21700吨。

这种快速发展主要是发展塑料大棚袋式栽培的成果,即栽培模式由原来少数大菇场的木架床式栽培,发展成大批小菇场塑料大棚袋式栽培,由专业堆肥场为小菇场提供接好种的袋装堆肥。

这种堆肥被装到坚固的塑料编织袋里,每袋约装堆肥25千克,当堆肥发好菌即把袋边翻卷,覆土6~8星期后产菇5~7千克/袋。

有的菇场采用块式栽培,即堆肥播种发菌14天后压成大块,采用能收缩的塑料薄膜包装(参见图? )。

荷兰一家堆肥企业用这种方法每周大约生产菌块200吨,卖给蘑菇栽培者去出菇。

这种方法也在意大利、法国及西班牙等国发展起来,实现了蘑菇生产的分工和专业化。

当时爱尔兰全国约有329家小菇场,计有1294座塑料大棚。

大棚规格为33.5×6.5米(217㎡),钢架结构内衬白色塑料薄膜,中间为12.5厘米厚的玻璃纤维隔热层,外盖厚黑色塑料膜。

安装在塑料大棚内的通风设备为装在进口处的一个带过滤器的活动风幕,以调节新鲜空气和循环空气。

另有4~5只风扇,装在棚顶的塑料导管上。

风扇最大风速为4000米3/小时,足够20吨堆肥发菌的需要,以免在需要降低空气温度时风量不够。

过滤器和风幕位置对空气流入量有影响,过滤器可明显地减少空气进入量。

大棚平面大约可放800只塑料袋(均重25千克),总料重约为20吨,蘑菇产率200~250千克/吨料,菇质上乘,成本低廉,很具市场竞争优势。

爱尔兰的都柏林肯色列研究中心,对塑料大棚袋式栽培进行了较细致的研究,主要内容如下:(一)方法1.菌种普通的商品白色双孢蘑菇杂交种。

2.塑料袋塑料编织袋,规格为2种:1.O5×0.56米、1.08×0.66米,栽培面积分别为0.1㎡和0.14㎡。

3.堆肥接过菌种的堆肥来自专业堆肥场。

堆肥A是合成料、结构疏松,密度低;堆肥B是以马粪为基料,密度较高。

松密度为8个样品的平均值,以克/升干物质表示。

4.覆土覆土材料均为中性的水藓泥炭。

5.栽培塑料大棚袋式及包块栽培。

6.统计随机区组划分,产量为6个星期的采菇量,换算成接种时单位面积堆肥重(吨)所产的蘑菇(千克)。

(二)结果1.腐熟度和装料量对产量的影响0.1㎡和0.14㎡出菇面积的2种不同规格的塑料袋,装堆肥A分别为20、23、25千克,其产菇量无显著差异。

腐熟度较低的堆肥A产量(303千克/吨料)高于腐熟度较高的堆肥B(2l1千克/吨料)。

对堆肥A来说,增加装料量对产量无影响,而堆肥B增加装料量则会减产。

其原因可能是腐熟度较高的堆肥透气较差。

2.接种时间对产量的影响堆肥接种后,用可收缩的塑料薄膜包成0.5O×0.33(0.165㎡)、厚25㎝的料块,每块料重18千克(相当于1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