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赛奖励管理办法
劳动竞赛奖励办法方案
劳动竞赛奖励办法方案劳动竞赛奖励办法方案一、前言劳动竞赛是一种常见的激励措施,它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促进团队协作,提高生产效率。
然而,如何设置劳动竞赛的奖励办法,是一个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本文将提供一种劳动竞赛奖励办法的方案,以帮助企业进行科学合理的奖励设置。
二、奖励办法的设计原则在设计劳动竞赛的奖励办法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公平公正:奖励办法应确保每个参与者在公平的竞争环境中获得公正的评价和奖励。
任何形式的不公平和偏向都会破坏竞赛的公信力。
2. 激励鼓励:奖励办法应具有激励员工的作用,能够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奖励既可以是物质奖励,也可以是精神奖励,既要满足员工的经济需求,也要满足他们的个人成长和发展需求。
3. 灵活多样:奖励办法应灵活多样,能够适应不同岗位和参赛者的特点。
不同的岗位和个人所面临的工作环境和要求不同,因此,奖励办法也应有所差异。
4. 持续改进:奖励办法应不断进行完善和改进。
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奖励办法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三、奖励方式的选择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和参赛项目的特点,可以选择以下几种常见的奖励方式:1. 物质奖励:包括奖金、奖品、旅游等具体的实物或金钱奖励。
这种奖励方式可以直接满足员工的经济需求,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2. 荣誉奖励:包括荣誉证书、奖牌、名誉称号等非物质奖励。
这种奖励方式可以肯定员工的优秀表现,提升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 发展机会:包括晋升、培训和学习机会等。
这种奖励方式可以帮助员工拓展职业发展道路,增加他们的知识和技能,提升个人价值。
四、奖励标准的确定在确定奖励标准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业绩贡献:参赛者在竞赛中所取得的业绩贡献是评定奖励的重要指标。
可以根据产量、销售额、效益等实际数据来评定。
2. 质量效果:参赛者在竞赛中所取得的质量效果是评定奖励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可以根据产品质量、客户满意度等指标进行评定。
学科竞赛获奖与表彰管理规定
学科竞赛获奖与表彰管理规定一、总则学科竞赛是对参与者在学科学习和研究方面所取得的优异成绩进行评比和表彰的一项重要活动。
为规范学科竞赛获奖与表彰工作,确保公平公正,提高参与者积极性,特制定本管理规定。
二、参与者资格1. 参与者必须为学校在籍学生,依法依规注册参赛。
2. 参与者须符合各项学科竞赛的参赛资格要求,包括学科知识储备、年级要求等。
三、获奖标准1. 学科竞赛获奖标准将根据各项竞赛的要求和难度系数综合评定,以确保公正评比。
2. 获奖结果将按照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和参与奖进行评定。
四、表彰方式1. 获奖者将获得学校颁发的获奖证书和奖状,并在学校内部进行公示。
2. 优秀奖和参与奖将颁发获奖证书,鼓励参与者继续努力。
五、获奖奖励1. 一等奖:奖励金额1000元及荣誉证书。
2. 二等奖:奖励金额800元及荣誉证书。
3. 三等奖:奖励金额500元及荣誉证书。
4. 优秀奖:具体奖励金额和形式视学校经费和条件而定。
5. 参与奖:提供参与奖证书以及鼓励性的奖励。
6. 特别奖励:根据特定竞赛项目和成绩,视情况进行奖励,并公示表彰。
六、表彰程序1. 学科竞赛评奖委员会将组织评委对参与者的作品进行评定、筛选和排序,并确定获奖名单。
2. 根据获奖名单,学校将组织颁奖典礼,并邀请有关领导、教师和家长参加。
3. 获奖名单将进行公示,并向学校相关部门备案。
七、违纪处理1. 参与者如发现有作弊行为,一经查实,将取消竞赛资格,并通报相关部门。
2. 参与者如有不当言行或其他不符合比赛规定的行为,将被给予相应处罚。
八、附则1. 本管理规定的解释权归学校所有,如有疑义或需要修改,将进行相应调整,并向参与者及家长进行通报。
2. 参与者在获奖后,可在个人简历或其他适当场合进行表彰展示。
学科竞赛的获奖与表彰管理规定的制定,旨在规范竞赛活动的进行,确保公平公正,激励参与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通过这一制度,学校将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机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中专体育艺术竞赛奖励办法
中专体育艺术竞赛奖励办法
根据不同的比赛项目和等级设定不同的奖励形式和金额。
一般来说,中专体育艺术竞赛奖励办法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个人奖励:根据个人在比赛中的成绩和表现,设置个人奖励。
例如,根据参赛选手在比赛中获得的名次进行奖金发放,第一名奖励更多,第二名奖励适中,第三名奖励较少。
2. 团体奖励:根据团体在比赛中的成绩和表现,设置团体奖励。
例如,根据参赛团队在比赛中获得的总积分进行奖金发放,积分更高的团队奖励更多。
3. 特别奖励:对于在比赛中表现特别出色的个人或团队,可以设置特别奖励。
例如,对于破纪录、创造历史性成绩或表演出色的参赛选手,可以给予额外的奖金或奖品。
4. 技能奖励:对于在比赛中展现出特殊技能的参赛选手,可以给予相应的技能奖励。
例如,对于在艺术比赛中展现出独特才华的选手,可以给予艺术相关奖励。
5. 证书或奖章:除了奖金以外,参赛选手还可以获得比赛证书或奖章,以表彰他们在比赛中的表现和成绩。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中专体育艺术竞赛奖励办法可以根据比赛的规模、资金情况和组织机构的要求进行调整和制定。
同时,应该建立公正公平的评选机制,确保奖励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第 1 页共 1 页。
教导处学科竞赛管理及奖励方案
教导处学科竞赛管理及奖励方案一、学科竞赛管理方案(一)组织形式1.校级竞赛:团委或教导处牵头,相关学科组织参赛。
2.市级、区级竞赛:教导处统筹,相关学科组织参赛。
3.省级、全国级竞赛:教导处牵头,相关学科组织参赛。
(二)选手选拔1.校级竞赛:各学科自行组织,选取班级内表现优秀的学生参赛。
2.市级、区级竞赛:教导处通知各学科参与,学科组织选拔本校内表现优秀的学生参赛。
3.省级、全国级竞赛:教导处会同学科组织选拔本校内表现优秀的学生参赛,为了保证选拔的学生素质和能力,需进行考核和筛选。
(三)竞赛指导1.教材复习:教师要引导学生查漏补缺,整理笔记,提高基础知识掌握。
2.技巧训练:教师要根据竞赛内容,引导学生加强技巧训练,提高操作技能。
3.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加强理论应用能力。
(四)考试方式1.笔试:对理论知识进行考核。
2.实践操作:对技能水平进行考核。
3.综合评估:对综合素质进行评估。
(五)竞赛管理1.公开公正:竞赛评委应公正评选,保证竞赛活动的公正性。
2.安全保障:竞赛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学校要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
3.奖惩管理: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对违规者进行严格处罚。
二、奖励方案(一)校级竞赛1.个人奖励(1)一等奖:发放奖学金,并在荣誉墙上张贴照片;(2)二等奖:发放荣誉证书,并在荣誉墙上张贴照片;(3)三等奖:发放荣誉证书,并在荣誉墙上张贴照片。
2.集体奖励(1)团体奖:颁发集体荣誉证书,并在荣誉墙上张贴照片。
(二)市级、区级竞赛1.个人奖励(1)一等奖:发放奖学金,并在荣誉墙上张贴照片;(2)二等奖:发放荣誉证书,并在荣誉墙上张贴照片;(3)三等奖:发放荣誉证书,并在荣誉墙上张贴照片。
2.集体奖励(1)团体奖:颁发集体荣誉证书,并在校报上刊登。
(三)省级、全国级竞赛1.个人奖励(1)一等奖:发放奖学金,并在荣誉墙上张贴照片;(2)二等奖:发放荣誉证书,并在荣誉墙上张贴照片;(3)三等奖:发放荣誉证书,并在荣誉墙上张贴照片。
劳动竞赛奖励办法
劳动竞赛奖励办法劳动竞赛活动是在工作单位中广泛开展的一项激励机制,通过竞赛的方式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工作效率和团队合作精神。
为了使劳动竞赛活动更有实际意义和吸引力,合理的奖励办法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就劳动竞赛奖励办法进行探讨。
一、奖励形式1.物质奖励:物质奖励是指以实物或金钱等形式给予的奖励。
例如:奖金、礼品、家电等。
物质奖励能够直接满足员工的物质需求,更容易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2.荣誉奖励:荣誉奖励是指以名誉、荣誉等形式给予的奖励。
例如:奖状、荣誉证书、奖牌等。
荣誉奖励能够提升员工的社会地位和自尊心,增强其对工作的认同感。
3.职业发展机会:职业发展机会是指通过劳动竞赛为员工提供晋升、培训等发展机会。
例如:晋升岗位、提供培训机会等。
职业发展机会能够激发员工学习和进步的动力,提高其对工作的投入程度。
二、奖励标准1.根据成绩评定:根据员工在劳动竞赛活动中的成绩和贡献程度来确定奖励标准。
可以根据完成任务的数量、质量、效益等指标进行评定,并根据评定结果给予不同等级的奖励。
2.根据奖项设置:根据劳动竞赛活动的规模和目的设置不同的奖项,如最佳团队奖、个人突出贡献奖、最佳创新奖等。
每个奖项可以设置不同的奖励标准,以便更好地激发员工的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
3.根据特殊贡献:对于那些在劳动竞赛活动中做出特殊贡献的员工,可以给予额外的奖励。
例如,组织者、推动者等。
这样可以鼓励员工主动参与和组织劳动竞赛活动,提高其责任感和创造力。
三、奖励程序1.公平公正:在劳动竞赛活动中,奖励应该公平、公正。
评选委员会由多个人组成,包括管理人员、员工代表等,避免个人偏好影响评选结果。
2.公开透明:奖励的评选过程应该公开透明,让参与者、观察者了解评选的标准和流程。
可以通过公示、公开评审等方式来确保公开透明。
3.及时发放:在确定奖励的成绩后,应及时发放奖励。
延迟奖励的发放可能会降低员工的积极性和满意度。
同时,及时发放奖励也能够更好地激发其他员工的参与和投入。
大学运动队竞赛成绩奖励办法
大学运动队竞赛成绩奖励办法一、前言大学生活除了学习知识之外,参加体育运动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大学生活中,许多学生都加入了学校的体育运动队,并积极参与各种运动训练和竞赛。
然而,很多学生对于竞赛成绩奖励并不是很清楚,也不知道如何评定自己在比赛中所取得的成绩所得到的奖励。
因此,本文将就大学运动队竞赛成绩奖励办法进行具体的阐述,帮助各位学生更好地了解竞赛成绩奖励规定,并能够更加有效地参与运动竞赛,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
二、竞赛成绩评定标准1. 运动员参加校内赛事所取得的成绩以代表学校参加的赛事项目得分为基础,并酌情考虑参赛选手人数、对手水平等因素,由竞赛组委会综合评定,确认个人最终成绩。
2. 运动员参加校外赛事产生的分数以比赛组委会确认的成绩为依据,根据比赛分数和成绩等级不同,所得到的奖励也不同。
三、竞赛成绩奖励规定1. 校内比赛(1) 个人项目获得前3名的运动员将获得优秀奖。
(2) 团体项目获得前3名的队伍将获得优秀奖,并按照队员人数分配奖励金额。
(3) 突出表现奖:指在比赛中表现非常出色,给对手带来很大压力,且根据比赛规则成绩不能获得前三名的个人运动员,将获得突出表现奖。
(4) 精神奖:指在比赛中表现精神饱满,不畏困难,不怕失败,激励队友的一种表现。
有两种情况可以获得精神奖:一是获得个人成绩中未获得前3名但在体能、战斗力、表现力等方面突出的运动员;二是获得团体成绩中未获得前3名但为团队取得较好表现的队员。
2. 校外比赛(1) 个人项目获得前3名的运动员将获得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一等奖:奖金500元,证书1份。
二等奖:奖金300元,证书1份。
三等奖:奖金200元,证书1份。
(2) 团体项目获得前3名的队伍将获得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一等奖:奖金3000元,证书1份。
二等奖:奖金2000元,证书1份。
三等奖:奖金1000元,证书1份。
(3) 突出表现奖:指在比赛中表现非常出色,给对手带来很大压力,且根据比赛规则成绩不能获得前三名的个人运动员,将获得突出表现奖。
大学学生体育竞赛奖励办法
xx大学学生体育竞赛奖励办法体育运动训练与竞赛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水平,扩大学校社会影响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有效促动校内体育发展,带动群众性体育活动和锻炼热情的抓手。
为了激励学生参加体育运动训练与竞赛的积极性,根据我校实际制订本奖励办法。
一、奖励实施范围(一)本办法奖励学生包括:高水平运动队招生的学生(以下简称“高招学生”)和普通招生学生(以下简称“普招学生”)。
(二)本办法奖励竞赛是指由体育部组织实施的项目,包括全国大学生(单项)体育比赛、全国中医药院校传统体育运动会、浙江省大学生运动会和省大学生(单项)体育比赛等不同级别比赛,以及校级体育运动会。
二、经费奖励标准(一)竞赛获奖奖励标准。
学生代表学校参加省级及以上不同级别比赛,根据竞赛规程获得奖励名次,按获奖名次分别给予奖励。
具体奖励标准见下表。
学生获省级及以上体育比赛名次的奖励标准(元/分)(二)打破记录奖励标准。
学生在校内外参加田径等体育项目比赛中,打破校级、省级(大学生赛事)和全国(大学生赛事)记录者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500元、5000元和10000元人民币。
三、学分与综合素质测评奖励标准(一)在全国学生运动会、全国大学生(单项)体育比赛与全国中医药院校传统运动会中获得个人单项前三名或集体球类前八名的主力(排名前60%)队员,浙江省大学生体育比赛个人单项第一名或集体球类前三名的主力(排名前60%)队员,当学年可申请免修1门选修课程,以70分计(参加相同体育项目比赛获奖的只计一次);在当学年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能力素质模块中加1分。
(二)在全国学生运动会、全国大学生(单项)体育比赛与全国中医药院校传统运动会中获得个人单项第四至第八名或集体球类前八名的非主力(排名后40%)队员,浙江省大学生体育比赛个人单项第二至第三名或集体球类第四至第八名的主力(排名前60%)队员,在当学年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能力素质模块中加0.5分。
河南理工大学“挑战杯”大学生系列课外科技学术竞赛管理与奖励办法
河南理工大学“挑战杯”大学生系列课外科技学术竞赛管理与奖励办法管理与奖励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调动广大师生参与课外科技学术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营造良好的校园学术氛围,鼓励教师与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挑战杯”大学生系列课外科技学术竞赛(下列简称“挑战杯”竞赛)包含:“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与“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分别分为校级、省级、国家级三个层次。
校级“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每逢偶数年举办一届,校级“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每逢奇数年举办一届(对应的省级、国家级“挑战杯”大学生系列课外科技学术竞赛在其第二年举行)。
第三条“挑战杯”大学生系列课外科技学术竞赛由校团委主办,科技处、教务处、人事处、学生处、研究生处、工程训练中心协办,院(系)具体组织实施。
第四条“挑战杯”大学生系列课外科技学术竞赛的宗旨是崇尚科学、勤奋学习、勇于实践、锐意创新、迎接挑战。
第五条“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与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大类。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限本、专科生。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与学术论文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六个学科。
科技发明制作类分为A、B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者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
“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作品分为产品类与概念产品、服务类两大类。
第六条“挑战杯”大学生系列课外科技学术竞赛的基本程序是以院(系)为单位组织作品参赛,学校聘请专家评出具有较高学术理论水平、具有较高实际应用价值与创新意义的优秀作品,给予相应的奖励。
第二章组织机构第七条学校成立“挑战杯”大学生系列课外科技学术竞赛组织委员会(下列简称“组委会”)。
组委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校团委,具体负责竞赛的组织管理工作。
学科竞赛管理及奖励方案
学科竞赛管理及奖励方案为了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学习兴趣,培养尖子生的争优意识,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活动,要力争我校在各级各类竞赛中有一定数量的学生获奖和提升获奖等级。
为了规范我校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组织和管理,保障竞赛活动正常有序地进行,达到竞赛目标,保护和鼓励教师辅导的积极性,特制订本方案。
一、竞赛组织与管理学科竞赛工作由教学处主抓,学科部具体落实。
1、参加上级组织的学科竞赛,学科主任提出辅导或集训方案。
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辅导教师:原则上采取导师制,依学科特点确定1—2名辅导教师。
(2)培训对象:选相对固定的学科苗子作为集训对象,集训对象由辅导教师选定后,其科任教师和班主任应给予大力支持,不得从中阻扰。
(3)拟出集训方法和选定教材。
(4)计划辅导(练习)课时数。
(5)写明集训内容提要及日程安排。
2、以上方案交教学处。
3、集训课以授课为主,练习安排在课余进行。
4、参加集训的老师、学生从开始确定,原则上不予变动。
5、辅导必须抢时间,争进度,要质量,平时要认真作好辅导安排。
二、辅导及参赛经费:1、教师辅导津贴:每周贰至叁次,每次1—2课时,每课时20元,按辅导教案计算。
教学处负责登记。
2、赛前强化训练阶段每周辅导课时经教科处批准可适当增加课时,津贴办法同上。
3、任何人不得私自向学生收取辅导费;必要的资料请示学校批准后由学生自费购买。
4、教师辅导用书,也可征得学校同意后,自己购买,凭发票到学校报帐(根据竞赛级别的需要100—300元不等)。
竞赛结束后交学校统一保管。
5、外出参赛费用:领队教师旅差费由学校报销,参赛学生只报销往返车费。
三、学科竞赛奖是指由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学生进行的竞赛奖励。
非教育部门组织的学科竞赛经学校批准后参加,由学校进行适当奖励。
1、竞赛师生同奖,省三等奖及以上学生开始设奖。
2、个人参加刊物或社团体组织的竞赛,学校对获奖者进行表扬,并在年度考核时适当加分。
3、同人同项竞赛,若多级获奖,只奖最高级别,不重复给奖。
烟台市重大体育竞赛奖励办法
烟台市重大体育竞赛奖励办法为进一步提高我校学生体育运动技能水平,调动广大教练员(教师)和运动员(学生)在训练、竞赛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运动员、教练员在重大体育赛事中创造优异成绩,为校争光。
根据《衢州职业技术学院运动训练与竞赛管理办法(试行)》相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特制订本奖励办法:一、奖励对象代表学校在相应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的运动员和教练员。
二、奖励赛事1.由国家、省体育主管单位或教育主管单位主办的体育赛事。
2.列入学校年度竞赛计划且经学校认定的职业素养类国家级A类B类或省级A类B类体育赛事。
三、奖励类别与标准(一)运动员奖1.奖励标准(单位:元/人)2.运动员在同一比赛中获得不同项目名次,可以累积奖励。
3.运动员破省田径锦标赛记录奖励3000元,破省大学生运动会记录奖励8000元。
在同一赛事中,破不同项目记录可以累积奖励,多次破同一项目记录只奖励一次。
4.操舞类打分项目,以最终得分排名予以奖励。
(二)教练员奖1.奖励标准(单位:元/人)2.每项赛事原则上最多允许两名教练员参赛,每名教练员最多可以申报两项奖励。
(三)团队奖1.奖励标准(单位:元/队)2.参加国家级、省级A类赛事的集体项目在获得个人奖励的同时,可以获得团队奖。
(集体项目特指篮球、排球、足球和田径团体)3.团队奖包括教练员奖励和运动员奖励,奖金按照4:6比例进行分配。
(三)其他1.根据赛事需求需开展赛前集训的,由教练员提出申请经学校同意,每名教练员可享受60课时训练补助,运动员在假期进行集训的,可享受20元/人/天,累积最高不得超过400元/人的训练补助,具体执行参照教务处文件。
2.各代表队在赛后两周内,将比赛成绩册、秩序册、比赛总结以及体育竞赛奖励申请表(见附件)报公共体育部审核,教务处审批。
3.运动员奖励直接发放到学生指定银行账户,教练员奖励根据学校实际建卡使用或以等量课时进行发放。
四、校内体育竞赛奖励,有公共体育部根据竞赛计划及竞赛规程进行设定。
学校学科竞赛奖励管理制度
学校学科竞赛奖励管理制度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类学科竞赛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科竞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科能力和综合素质。
然而,学校学科竞赛奖励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实施也成为学校教育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展开回答,讨论学校学科竞赛奖励管理制度的意义、内容和改进方法。
一、制度的意义学校学科竞赛奖励管理制度对于学生和学校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对于学生而言,学科竞赛奖励可以是他们付出努力的回报,激发他们参与竞赛的积极性。
奖励制度可以鼓励学生更加投入学科竞赛,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和技能。
其次,学科竞赛奖励管理制度也有助于提高学校教育质量。
通过设立奖项,学校可以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参与竞赛,并借此提升学科教学水平。
奖励制度还能激发教师的创新活力,促进教师间的学科交流与竞争,使得学校的整体实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奖励的内容和形式学校学科竞赛奖励的内容应该多样化,注重综合评价。
除了对竞赛获奖学生进行物质奖励外,还可以设置学术帮助、学校荣誉、学习资源等方面的奖励。
例如,可以邀请获奖者参加特殊研究项目、提供免费学习资料、为获奖学生设立学术辅导班等等。
奖励的形式也可以有多种方式。
学校可以对竞赛获奖学生进行公开表彰,如学术交流会或学科成果展示,以展示获奖学生的成就。
同时,个人奖和集体奖的设立也是必要的,既能激发学生个体的学习热情,也能促进班级或学校集体的进步。
三、奖励管理的原则在学科竞赛奖励管理中,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首先,公平公正是最重要的原则。
奖励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成绩和付出的努力来评价,避免因个人因素干扰公正评价结果。
其次,适度适量也是重要的原则。
奖励的数量与质量应该有限制,避免过分追求奖励,形成功利心理。
同时,奖励的形式和内容也应符合学科竞赛的性质,注重培养学科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奖励管理的流程学科竞赛奖励管理制度需要明确的流程和程序。
首先,应该明确奖励的评选标准和评审委员会的组成,保证评选的公正性和专业性。
知识竞赛奖励方案
知识竞赛奖励方案
—、奖励类别
本次知识竞塞将设立以下奖项类别:
1.个人奖:参赛选手个人成绩排名前三的选手,分别获得金、银、铜奖。
2.团队奖:参赛团队总成绩排名前五的团队,分别获得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
3.优秀组织奖:为组织工作出色的单位或个人颁发的奖项。
二、奖励标准
1.个人奖:金奖1名,奖金500元;银奖2名,奖金300元/人;铜奖3名,奖金200元/人。
2.团队奖:一等奖1名,奖金1000元;二等奖2名,奖金800元/队;三等奖3名,奖金500元/队;优秀奖5名,奖金300元/队。
3.优秀组织奖:奖金500元。
三、奖励办法
1.个人奖和团队奖的奖励将在竞赛结束后颁发,优秀组织奖将在竞赛过程中根据组织工作表现进行评定和颁发。
2.获得个人奖和团队奖的选手或团队,应在竞赛结束后前往组委会领取奖金。
优秀组织奖将由组委会直接颁发给获奖单位或个人。
3.若选手或团队同时获得多个奖项,将按照最高奖项进行颁发,其他奖项不再重复颁发。
4.奖金将通过银行转账方式发放给获奖选手或团队,请务必提供准确的收款信息。
四、奖励时间
本次知识竞赛的奖励将在竞赛结束后一周内颁发完毕。
具体时间安排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请关注后续通知。
五、其他细节
1.获奖选手或团队应保持良好的形象和行为举止,如有不当行为将影响奖项的颁发。
2.若发现作弊等行为,组委会有权取消其参赛资格及已获得的奖项。
3.本奖励方案最终解释权归组委会所有。
如有疑问或需要协助,请联系组委会工作人员。
学生学科竞赛奖励办法
学生学科竞赛奖励办法学科竞赛是提高学生学科素养、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学生学科竞赛中,学生通过不断努力和挑战自我,展现出杰出的才能和成就。
为了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学科竞赛,学校需要设计一套有效的奖励办法,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本文将分为12个小节,探讨学生学科竞赛奖励办法。
一、设置优秀表彰对于在学科竞赛中表现出色的学生,学校可以设置优秀表彰。
可以在学校墙壁上设立一个“优秀表彰榜”,将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的名字和获奖情况公布于上,并在每个学期末进行更新。
这样可以激励全体学生为上榜而努力,培养学生们的竞争意识。
二、颁发奖状和证书学校可以定期颁发奖状和证书给在学科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
这不仅是对学生努力的认可,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学校可以通过评选制度或者老师的推荐来确定获奖学生,确保公平性和客观性。
三、提供资金支持学习一门学科需要购买相关教材、参加培训班等,而学生学科竞赛又需要更多的实践和训练。
为了鼓励学生进行学科竞赛,学校可以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
可以设置奖学金或津贴制度,给予学生一定的经济补助,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学科竞赛。
四、提供学分加分学校可以将学生在学科竞赛中取得的成绩与学分挂钩,为学生提供学分加分机会。
通过设定一定的加分标准,可以鼓励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学科竞赛,同时提高学生对学科竞赛的重视程度。
五、组织学生交流分享学校可以组织学生交流分享会,让学生把学科竞赛的成果和经验分享给其他同学。
这将促使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和竞争,激发他们对学科竞赛的兴趣。
学校还可以邀请一些成功的学科竞赛获奖者来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心得,鼓励学生更加努力。
六、开设特色课程为了培养学生学科竞赛的能力,学校可以开设一些特色课程。
通过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他们在学科竞赛中的竞争力。
这些特色课程可以是选修课或者课外辅导班,包括提供学科竞赛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七、举办学科竞赛学校可以举办校内学科竞赛,激发学生对学科竞赛的兴趣。
2024职业技术学院技能竞赛获奖奖励办法
2024职业技术学院技能竞赛获奖奖励办法
1. 奖金奖励:根据比赛的成绩和奖项等级,设立相应的奖金奖励。
一等奖将获得较高的奖金,二等奖获得较低的奖金,三等奖获得一定的奖金。
奖金金额将根据学校的经济状况和竞赛的重要性进行调整。
2. 荣誉称号:对于获得一等奖的学生或团队,将颁发荣誉称号并记录在学校的荣誉榜上,以充分表彰他们的努力和成就。
3. 学术论文发表:对于在竞赛中获得一等奖的学生,学校将提供机会将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学院的学术期刊或相关领域的学术会议上,以展示他们的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
4. 优先推荐就业:对于在竞赛中获得一等奖的学生,学校将提供优先推荐就业的机会,将他们的优秀成绩和技能优势向企事业单位推荐,帮助他们获得理想的就业机会。
5. 学习资源支持:学校将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支持,包括图书馆、实验室、研究基金等,以激励获奖学生继续深造和研究,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知识水平。
6. 赴国内外交流学习机会:对于竞赛中获得一等奖的学生,学校将提供赴国内外知名高校或企事业单位进行交流学习的机会,以扩大他们的视野和学习经验,培养他们的国际竞争力。
以上是一些可能的奖励办法,具体奖励内容和方式还需根据学校的具体要求和竞赛情况进行制定和调整。
第 1 页共 1 页。
竞赛奖金管理方案
竞赛奖金管理方案引言随着竞赛越来越受青年们的欢迎,竞赛奖金的发放和管理成为了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
而且,一些竞赛组织者对于奖金的管理不善,导致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奖金不公、奖金发放不及时等。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提出一些竞赛奖金的管理方案,以提高奖金管理的水平。
竞赛奖金的管理原则竞赛奖金的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公平公正:奖金的发放应该公平公正,任何人都应该有机会获得奖金。
•考核标准明确:竞赛评选应该根据明确的考核标准来进行,并对所有参赛选手公示。
•奖励标准透明:奖励标准应该明确且透明,所有人应该清楚地知道不同奖项的奖励金额及分配比例。
•发放及时:奖金一旦确定,应尽快发放,避免出现延迟或无故拖延等情况。
•安全保障:奖金管理应该高度安全,确保奖金不会出现丢失、损害、被盗等情况。
竞赛奖金管理实施方案建立竞赛奖金管理专项账户为了保障竞赛奖金的安全,应该建立一个专门的管理账户,进行奖金的收支管理。
该账户应该与组织者的财务账户分开,避免奖金被误用或被动用于不恰当的方面。
建立竞赛奖金发放机制有了专项账户,就应该建立奖金发放的机制。
首先,应该明确奖金的发放时间,确保奖金在竞赛结束后能尽快发放。
其次,应该建立奖金发放的审核机制,以保证奖金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建立竞赛评比机制竞赛评比机制应该是公开、公正、透明的。
应该根据明确的考核标准对参赛选手进行评比,并在评比过程中透明公开,确保每个选手公平公正地参与评比。
建立竞赛奖励机制竞赛奖励机制应该是明确而透明的。
应该明确不同奖项的奖励金额及分配比例,并在竞赛结束前公示,以确保每个人都能清楚地了解奖励规定。
建立竞赛奖金管理制度为了保障竞赛奖金的发放和管理,应该建立竞赛奖金管理制度,明确各项管理职责和操作流程,在发放奖金时严格执行制度,避免出现管理不善或管理混乱的问题。
结论竞赛奖金管理是组织者和参赛者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
为了保障奖金的公平公正、安全保障和及时发放,应该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和制度,从而使竞赛的奖金管理更加规范和有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南理工大学“挑战杯”“创青春”系列竞赛奖励管理办法华南工学〔2017〕13号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下简称“挑战杯”系列竞赛)和“创青春”大学生创业竞赛(,以下简称“创青春”系列竞赛),分为校级、省级、全国赛。
为激励我校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选拔优秀作品参加“挑战杯”“创青春”系列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不断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 “挑战杯”系列竞赛作品选拔及奖励第二条 为加强对“挑战杯”系列竞赛作品选拔工作的领导,学校设立竞赛组委会和组委会办公室。
组委会主任由学校主管学生工作校领导和主管教学工作校领导担任,成员由学校办公室、校团委、科学技术处、社会科学处、学生工作部(处)、教务处、研究生院、人事处、财务处、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组委会办公室设在校团委,负责组委会日常工作。
第三条 “挑战杯”系列竞赛作品选拔1971.参赛对象凡在举办竞赛终审决赛的当年6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我校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不含在职研究生)均可申报作品。
2.作品形式(1)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仅限本科生参加);(2)哲学社会科学类(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6 个学科内)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3)科技发明制作。
3.作品选拔范围凡在举办竞赛终审决赛的前两年6月1日至当年5月31日之间,由我校在校学生参与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经指导教师和所在学院推荐均可参赛。
第四条 “挑战杯”系列竞赛奖励1.参赛学生团队奖励(1)对于在“挑战杯”系列竞赛各级赛事中取得奖项的学生团队,按以下标准给予奖励:获奖等级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全国赛20000元10000元8000元5000元省赛5000元3000元2000元1000元校内赛1000元800元500元300元奖金分配由获奖项目指导老师和团队队长协商决定。
(2)在“挑战杯”全国赛中,获得特等奖团队的所有本科生成员及获得一等奖团队前3名本科生成员,直接获得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获得一等奖团队的其他本科生成198员及其他获得三等奖以上(含三等奖)团队的本科生成员,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
(3)在“挑战杯”全国赛中获得二等奖以上(含二等奖)的团队中,前3名研究生成员等同于在SCIE上以第一作者发表一篇论文。
(4)根据《华南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管理细则》(华南工教〔2016〕8 号),本科生以核心成员身份参赛获奖,可申请以“创新研究实践”课程替代专业选修课(2 个学分)。
(5)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参加“挑战杯”系列竞赛,进入省级复赛阶段,可获得社会实践必修环节1学分。
(6)对在“挑战杯”全国赛中获奖的团队授予“华南理工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杰出贡献奖”荣誉称号。
2.指导教师奖励(1)进入“挑战杯”全国赛的项目,学校按10万元/项目的标准予以资助工作经费,由指导教师或教师组支配使用。
(2)指导学生团队在“挑战杯”系列竞赛各级赛事中取得奖项的指导教师或教师组,按以下标准给予奖励:获奖等级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全国赛200000元100000元50000元20000元省赛20000元10000元5000元3000元校内赛3000元2000元1000元800元(3)对于指导学生获得“挑战杯”全国特等奖的指导教师,学校在其岗位聘任、职称晋升中,认定为发表C类论文2篇或主持国家级项目1项;获得全国一等奖的指导教师,199认定为发表C类论文1篇。
获得全国一等奖以上(含一等奖)的指导教师,在职称晋升中免除“具有累计一年以上出国(境)学习或工作经历”的条件要求。
指导学生获得“挑战杯”全国赛奖项的指导教师,学校在其岗位考核中予以一定倾斜政策。
(4)对于指导学生获得“挑战杯”全国赛特等奖的指导教师或教师组,在下一年度研究生招生中增加1个博士研究生招生指标或者2个硕士研究生招生指标。
(5)授予“挑战杯”全国赛中获奖团队指导教师“华南理工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
3.学院组织工作奖励(1)学校以积分的方式对各学院组织工作进行评选,奖励在“挑战杯”全国赛组织工作中贡献突出的学院。
①在“挑战杯”校内赛中,每件申报作品计1分;入围终审决赛的作品,每件计2分;获得特、一、二、三等奖分别计5、4、3、2分。
②在“挑战杯”省赛中,每件入围作品计3分;获得特、一、二、三等奖的作品分别计10、8、6、4分。
③在“挑战杯”全国赛作品选拔过程中,每件申报作品计5分;参加遴选答辩的作品,每件计8分。
④在“挑战杯”全国赛中获特等奖作品每件计40分,获一等奖的作品每件计30分,获二等奖的作品每件计25分,获三等奖的作品每件计15分。
(2)“挑战杯”全国赛结束后根据各学院总积分,对获得前六名的学院分别进行奖励:200第一名奖励经费20000元;第二、三名各奖励经费10000元;第四至六名各奖励经费5000元。
(3)“挑战杯”参赛成果及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开展情况将列入学院年终考核体系,在教学评估和学生工作评估中予以体现。
(4)对于表现突出的学院,授予“华南理工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优秀组织奖”称号。
4. 其他(1)同一项目获得不同级别的奖项,奖金按最高级别奖励。
(2)同一项目指导教师多于1人的,现金奖励由排列首位的指导教师负责分配。
指导不同项目,奖金可以累加。
(3)指导教师或教师组根据对项目的贡献程度,确定学生团队成员排序方案,最终以获奖证书上的排序为准。
第三章 “创青春”系列竞赛作品选拔及奖励第五条 为加强对“创青春”系列竞赛作品选拔工作的领导,学校设立竞赛组委会和组委会办公室。
组委会主任由学校主管学生工作校领导和主管教学工作校领导担任,成员由学校办公室、校团委、科学技术处、工商管理学院(创业教育学院)、学生工作部(处)、教务处、研究生院、人事处、财务处、国家大学科技园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201组委会办公室设在校团委,负责组委会日常工作。
第六条 “创青春”系列竞赛作品选拔1. 竞赛内容下设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即“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创业实践挑战赛、公益创业赛等3 项主体赛事。
2. 参赛对象凡在举办竞赛终审决赛的当年7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我校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不含在职研究生)均可参加全部3 项主体赛事; 毕业3 年以内(时间截至举办大赛终审决赛的当年7月1日)并在我校取得最终学历的毕业生(不含在职研究生)可代表学校参加创业实践挑战赛。
3. 参赛方式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参加竞赛项目分为已创业与未创业两类; 分为农林、畜牧、食品及相关产业, 生物医药, 化工技术和环境科学, 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材料,机械能源,文化创意和服务咨询等7个组别。
实行分类、分组申报。
创业实践挑战赛: 拥有或授权拥有产品或服务, 并已在工商、民政等政府部门注册登记为企业、个体工商户、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形式, 且法人代表或经营者我校毕业未满3年的学生、运营时间在3 个月以上( 以预赛网络报备时间为截止日期) 的项目,可申报该赛事。
申报不区分具体类别、组别。
公益创业赛: 拥有较强的公益特征( 有效解决社会问题, 项目收益主要用于进一步扩大项目的范围、规模或水平) 、202创业特征( 通过商业运作的方式, 运用前期的少量资源撬动外界更广大的资源来解决社会问题, 并形成可自身维持的商业模式) 、实践特征( 团队须实践其公益创业计划, 形成可衡量的项目成果, 部分或完全实现其计划的目标成果) 的项目,可申报该赛事。
第七条 “创青春”系列竞赛奖励1. 参赛学生团队奖励(1)对于在“创青春”系列竞赛各级赛事中取得奖项的学生团队,按以下标准给予奖励:获奖等级金奖银奖铜奖全国赛20000元8000元5000元省赛5000元3000元2000元校内赛2000元1500元1000元奖金分配由获奖项目指导老师和团队队长协商决定。
(2)在“创青春”全国赛中,获得金奖团队前五名本科生,直接获得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获得金奖团队的其他本科生成员及其他获得铜奖以上(含铜奖)团队的本科生成员,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
(3)在“创青春”全国赛中获得银奖以上(含银奖)的团队中,前3名研究生成员等同于在SCIE上以第一作者发表一篇论文。
(4)根据《华南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管理细则》(华南工教〔2016〕8 号),本科生以核心成员身份参赛获奖,可申请以“创新研究实践”课程替代专业选修课(2 个学分)。
(5)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参加“创青春”系列竞赛,203进入省级复赛阶段,可获得社会实践必修环节1学分。
(6)对在“创青春”全国赛中获奖的团队授予“华南理工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杰出贡献奖”荣誉称号。
2.指导教师奖励(1)进入“创青春”全国赛的项目,学校按10万元/项目的标准予以资助工作经费,由指导教师或教师组支配使用,原则上商务指导教师、技术指导教师各支配50%。
(2)指导学生团队在“创青春”系列竞赛各级赛事中取得奖项的指导教师或教师组,按以下标准给予奖励:获奖等级金奖银奖铜奖全国赛150000元80000元40000元省赛15000元8000元4000元校内赛2000元1000元800元(3)对于指导学生获得“创青春”全国赛金奖的指导教师,学校在其岗位聘任、职称晋升中,认定为发表C类论文2篇或主持国家级项目1项;获得全国赛银奖的指导教师,认定为发表C类论文1篇。
获得全国赛银奖以上(含银奖)的指导教师,在职称晋升中免除“具有累计一年以上出国(境)学习或工作经历”的条件要求。
指导学生获得“创青春”全国赛奖项的指导教师,学校在其岗位考核中予以一定倾斜政策。
(4)对于指导学生获得“创青春”全国赛金奖的指导教师或教师组,在下一年度研究生招生中增加1个博士研究生招生指标或者2个硕士研究生招生指标。
(5)授予“创青春”全国赛中获奖团队指导教师“华204南理工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
3.学院组织工作奖励(1)学校以积分的方式对各学院组织工作进行评选,计分如下:①校内赛第一名:作品来源学院计15分,队长所在学院计12分,每个队员所在学院计6分。
第二名:作品来源学院计12分,队长所在学院计10分,每个队员所在学院计5分。
第三名:作品来源学院计10分,队长所在学院计8分,每个队员所在学院计4分。
第四到八名:作品来源学院计8分,队长所在学院计6分,每个队员所在学院计3分。
②省赛金奖:作品来源学院计20分,队长所在学院计18分,每个队员所在学院计8分。
银奖:作品来源学院计18分,队长所在学院计16分,每个队员所在学院计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