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边境冲突33页PPT
中印领土争端
![中印领土争端](https://img.taocdn.com/s3/m/d9d1ca11bed5b9f3f90f1cd9.png)
1914年,在中英藏三方参加的解决西藏问题的“(印度) 西姆拉会议”上,英方代表亨利•麦克马洪以喜马拉雅山脊分 水岭的连接线作为界线,炮制了一条新的印藏边界线,将中国 藏南约 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归英属印度。麦克马洪又利诱西 藏噶夏的代表,背着中国北洋政府代表,搞了一份划界换文。 1947年印巴分治,印度从英国300多年的殖民统治下获得 独立,随后印度继承了英帝国主义在西藏的通商特权关税协定 权领事裁判权等侵略权益。 1949年后,新中国成立,继续不承认麦线。
历史进程:
1949~1959 克制忍耐
1959年8月25日爆发了第一次边界冲突,即东线的朗久事件
1960年,印度政府开始推行“前进政策”
1961~1962外交谈判
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
2008年1月13日至15日,总理辛格对中国进行访问。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
面对印军得寸进尺的入侵、蚕食和挑衅,中国领导人终于下决心进行自卫反 击。反击作战从1962年10月20日正式开始,至11月21日基本结束,历时一个月, 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从10月20日开始至28日结束。这一阶段的作战,主要在中印边境东段克节朗 -达旺地区和西段的加勒万河谷、红山头地区进行。 第一阶段作战胜利后,我国政府呼吁印度重开谈判解决边界问题,但遭到 尼赫鲁拒绝。 第二阶段 从11月14日开始,至21日结束。这一阶段的反击,在东线主要分两个作战方 向,即“麦线”东端的瓦弄方向和西端的西山口-德让宗-邦迪拉方向。 至11月20日,中国军队已完全占领了边界全线上的所有争议地区。在西段, 我军清除了印军侵占的全部据点;在东段,我军前进到了非法的“麦线”以南、 靠近传统习惯线附近地区。
边界争端解决方法:
一、政治方法与法律方法相结合
中印边界之战
![中印边界之战](https://img.taocdn.com/s3/m/d6e7a3fae009581b6bd9ebb4.png)
中印边界之战,我们真的吃亏了吗?回答为否中印边界全长约1700公里,分西、中、东三段。
西段长600公里,争议面积约3.35万平方公里。
此段北起喀喇昆仑山口,沿喀喇昆仑山南下至***阿里地区与印辖克什米尔的拉达克、印度的喜马偕尔邦三处接壤为止。
争议地区主要是阿克赛钦的归属问题。
中段长450公里,北起西段的南端,往东南至中、印、尼(泊尔)三国交界处的里普列克山口,争议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
英印政府于1919年侵占了边界中国一侧的葱沙和桑两地。
东段长650公里,西起中、不(丹)、印三国交界处,东到中、印、缅(甸)三国交界处的库阳山口,争议面积约9万平方公里。
东段通常提到的有三条线,即:麦克马洪线、传统习惯线和实际控制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印度是最早给予承认的国家,这一点,***政权始终心存感激。
在随后的边界谈判中,中国总理周恩来表达了"让东不让西"的意思。
中、东段争议区9200平方公里,相对富庶,西段争议区3.35万平方公里,是为高寒无人区,为何"让东不让西"?原因是西段阿克赛钦地区是新疆-***公路的必经之地。
但是印度在这一问题机械而又僵硬,他们把中国的退让当成软弱,不仅不顾历史事实,毫不让步,还为了自身利益,支持西***立,大大伤害了中国人的感情。
1959年3月17日,武装叛乱失败的***喇嘛带领8名随从逃离拉萨。
31日傍晚,这位宗教领袖进入了印度。
印度政府准予他避难,中印关系急转直下。
1962年,两国发生边境战争,战争是以领土争端的形式开始,以印度人失败而告终的。
中国军队在没有充分准备,没有高原作战经验的情况下投入了战斗。
在那场实际上不超过10天的闪电战中,印军死、伤、失踪、被俘6000余人。
被俘者中包括一名准将。
那次战争之后,喀喇昆仑山口附近的神仙湾、空喀山口、天文点等海拔5000米以上的通外山口上,中方设立了哨所。
印度在这些哨所的对面设立了哨所。
中印边界问题.ppt
![中印边界问题.ppt](https://img.taocdn.com/s3/m/36eec683cc22bcd126ff0c15.png)
藏南能歌善舞的人民
藏南珍稀植物
二、中印关系的历史进程
1、第一阶段为20世纪50年代,中印关系的友好时期。 2、第二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初至70年代中期,中印关 系的低潮时期。 3、第三阶段为1976年到1988年,中印关系的缓和时期。 4、第四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中印 关系的升温时期。 5、第五阶段为20世纪90代中后期,中印关系继续发展 的时期。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双边贸易额的年增长 率一般均为两位数,1990年贸易额2.6亿多元,增幅近 80%以上。
三、中印关系的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印关系 稳步发展。进入21世纪后,双 方就安全观问题达成一致,重 申彼此互不构成威胁,并采取 多种“建立信任措施”,双边 关系走出“冷和平”的阴影, 开始了“热合作”的进程。 第一,高层互访和接触比较频 繁。 第二,经贸关系发展迅速。 第三,多边合作与协调明显加 强。
想请教老师的问题:
1、怎样正确的 理解中印边界 问题?
2、我们应该对 中印关系有什 么期待?
2.安全问题
(1)陆地安全:西藏的地缘 价值、所谓“在青藏地区设导 弹基地”问题、中巴关系。 (2)印度洋地区:中缅战略 合作、安达曼群岛、中巴共建 瓜达尔港、中国海军在印度洋 的存在、中斯合作。 (3)印度“东向政策”同东 盟(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 等国的联合军演) (4)美印关系与中国的关注
3.印度的西藏情结与涉藏问题
(1)西藏的战略地位 (2)历史上英俄对西藏的争夺 (3)英印政府时期对西藏的侵略:攫取特权如: 建立驿站、兵站、控制商路、在拉萨驻军等 (4)独立后印度对西藏的认知与政策:继承英印 传统,认为独立半独立的西藏同中国中央政府之 间的关系——宗藩关系;1951年后,西藏是中国 的一个自治区(不认为是“中国领土的一部 分”);2003年调整态度,锡金问题解决。 (5)印度的西藏情结和对“臧独”政策(1959 年3月叛乱,1962年边境战争)。“边界+臧独”: 中印关系恶化的必然性
中印边境问题争端ppt课件
![中印边境问题争端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4a0aaaa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79.png)
中印之间的争端可能引发军事冲突,使得地区安全形势 严峻。
01
恐怖主义活动增加
中印之间的争端可能引发恐怖主义活 动,使得地区的安全受到更大的威胁 。
02
03
战略平衡被打破
中印之间的争端可能改变地区的战略 平衡,使得该地区的国家之间的关系 变得紧张。
04
国际社会的反应与干预
国际社会对中印边境问题的态度
详细描述
国际法对于领土争端的解决机制并不完善,且执行力度也存在很大问题。此外,中印两国在国际法方 面的合作程度也有限,因此通过国际法律途径解决的可能性不大。
地区安全形势对解决中印边境问题的影响
总结词
地区安全形势对解决中印边境问题具有重 要影响。
VS
详细描述
中印两国都是地区大国,边境地区的稳定 与否直接关系到两国和地区的整体安全。 如果边境地区发生冲突或局势紧张,将对 两国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稳定产生不利影 响。因此,两国需要在维护地区安全稳定 的大背景下,寻求妥善解决边境问题的途 径。
06
结论与思考
中印边境问题对地区安全的影响将持续存在
地区安全形势严峻
中印两国边境地区的军事对峙和紧张局势 ,对整个地区的安全和稳定产生了重大影 响。这种紧张局势可能会持续存在,并对 两国和整个地区的和平稳定构成威胁。
长期军事对峙的风险
中印两国在边境地区的军事对峙可能会导 致长期军事冲突的风险。这种冲突将对两 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重大影响, 并可能对整个地区的和平稳定构成威胁。
中印边界纠纷是英国殖民主义的遗 产,是历史遗留问题。
中印两国的关系历史
01
1950年4月1日,中国与印度正 式建立外交关系。
02
第12-5专题中印边界问题
![第12-5专题中印边界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26820a68783e0912a2162ab2.png)
4.中印边界谈判
截止2012年1月,两国副外长级边界问题联合工 作小组已举行了十五轮会谈。
5.中印边界帐篷对峙
印度媒体报道指出,2013年4月15日中国军队一个排 约50名士兵越过‘实际控制线’,在印度领土上搭起帐 篷,安营扎寨” 。2013年4月21日,印度媒体又纷纷惊 呼“中国入侵论”观点,称印度边防警察获得消息后, 随即赶到与中国士兵营地相距300米的地方驻扎,由此进 行了所谓的中印军队“帐篷对峙”。4月24日中国外交部 发言人表示,中国边防部队没有越过实际控制线一步。5 月6日,在持续20多天后,中印两国军队在边境克什米尔 拉达克地区的“帐篷对峙”以平静的方式告一段落。双 方军队同时向后撤退,结束了紧张局势。
2.中印边界由来
中印边界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1914年,英 国殖民主义者炮制了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中国 历届中央政府都不予承认。1947年印度独立后,不 仅继承了英国对中国部分领土的侵占,而且进一步 侵占中国大片领土,于1953年扩展到“麦线”。
3.中印边界冲突
1962年10月,印在边境向中国发动全面武装进攻, 企图用武力攫取领土,中国被迫进行自卫还击。此 后,两国边境地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基本保持 平静。
第12-5的构想
第一专题:台湾问题
第二专题: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 第三专题:钓鱼岛问题 第四专题:南海问题 第五专题:中印边界问题
第12-5专题:中印边界问题
(一)中印边界问题回顾
1.中印边界问题简介 中印边界全长约2000公 里,分为东、中、西三段。 双方争议地区面积共约 12.5万平方公里,其中东 段约9万平方公里由印度控 制;中段约2,000平方公 里,由印度控制;西段约 3.3万平方公里,由中国控 制。
中印龙象之争ppt
![中印龙象之争ppt](https://img.taocdn.com/s3/m/1e40a509964bcf84b9d57b1b.png)
劳动力因素
1.劳动力成本
中国的适龄劳动力少, 而人 口老龄化严重
劳动力因素
2.劳动力素质(受教育程度)
印度中低等技能的劳动力居多,具有
高技能和熟练技工的劳动力较少。人 口中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较其他国家 来说偏低。
科技因素
1.R&D投入
科技因素
2.人才培养
教育投资:中国财政性教育投资占GDP比重低于印 度 基础教育:中国义务教育工作开展较好,文盲率低 于印度 高等教育:印度较为突出,IT行业的成就与高等教 育的飞速发展息息相关,但受高等教育的人数相对 于中国来说较少
科技因素
3.科技管理体制
中国:建国刚开始采用高度集中的科技管理体制;
促进企业成为创新主制,总理集中领导,
科技部具体管理,其他相关部门间接管理。
社会文化因素
1.种性制度、宗教信仰与价值观念
印度的种姓制度与宗教文化对人民价值观念的影响较深。
基础设施
道路及通讯
《国际金融报》曾指出:阻碍印度经济快速发 展的诸多因素中,最主要的就是其满目疮痍的城 市内部建设。
“地面坑坑洼洼,港口常年拥挤堵塞,铁路陈旧不 堪,断电成了家常便饭,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农田 得到灌溉......”
结论:
印度在邮电通讯方面与中国差距明显;
在基础设施相关投入的绝对量较小,增长率多数低于中国。
政治容易僵化,路径依赖显著,
改革受到限制。
政治因素
2.政权稳定性
澳大利亚智库“经济与和平研究所”公布的全球和平指数
政治因素
3.优惠政策
税收政策对比 中国
改革开放初期:“两免三减”;
印度
公司成立前5年,免缴出口收益所得税,之后5年 免缴50%的出口收益所得税及50%再投资后的出口 收益所得税;
中印关系演进及边境问题浅析优质课件
![中印关系演进及边境问题浅析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2fbbcee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bf.png)
中印关系演进及边境问题浅析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中国现代史》第七章第三节“中印关系演进及边境问题”。
内容主要包括:中印关系的历史追溯,从古代的交流互鉴到近现代的合作与竞争;重点分析中印边境问题的产生、发展及其影响,特别是1962年的边境冲突及其对两国关系的影响;探讨当前中印关系的发展态势以及解决边境问题的可能性。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印关系的历史演变过程,理解两国关系在不同时期的特点。
2. 掌握中印边境问题的来龙去脉,分析其对两国关系的影响。
3. 提高学生分析国际问题、理性看待国家关系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中印关系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印边境问题的产生、发展及其影响。
难点:如何理性分析中印关系,理解两国在边境问题上的立场和诉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件:展示中印关系演变及边境问题的相关图片、地图和表格。
2. 学具: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记录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印文化交流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中印关系的历史渊源。
2. 讲解:详细讲解中印关系的历史演变过程,分析两国关系在不同时期的特点。
3.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中印边境问题相关的地图,让学生了解边境问题的具体位置和背景。
4. 例题讲解:以1962年边境冲突为例,分析冲突产生的原因、过程及其对两国关系的影响。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分析当前中印关系的发展态势以及解决边境问题的可能性。
七、板书设计1. 中印关系演变古代:交流互鉴近现代:合作与竞争2. 中印边境问题产生:历史原因、地缘政治发展:1962年边境冲突影响:两国关系紧张3. 当前中印关系及边境问题发展态势:合作与竞争并存解决可能性:对话与合作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中印关系的历史演变过程。
分析中印边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对两国关系的影响。
结合当前国际形势,谈谈你对中印关系发展的看法。
2. 答案:个人看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但要理性、客观。
中印边境冲突(课件)
![中印边境冲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8abbdc7f18583d048645977.png)
如果没有这道 屏障,公元前4世 纪的亚历山大的远 征就不会在印度河 停止。
公元7世纪的 阿拉伯大军,远征 的方向可能就不会 是欧洲查理曼帝国。
青藏高原这种北 缓南陡的地形使西 藏地区与中国中原 政权发生天然联系, 这使西藏天然成为 中国的一部分。同 时在西南方向天然 获得了居高临下的 地缘优势。
4.军事上 印度在南亚 和印度洋是 毋庸置疑的 超强
6.地缘政治 上 印度扼守着 印度洋上的 海上通道
1.中国的主要对手
小结:
中国在相当长的时期里,所面临的国际关系 即现实又艰难,但又充满机会。美国是老大,所 有的事情背后基本都有它的影子,印度的目标只 是想和中国抢第二的位置。
而我们的目标是民族的伟大 复兴,自然是瞄准老大的位子, 我们想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时 刻认清这个目标,时刻都紧紧盯 着这个目标。
04
03
政治投机--成功后在国内 威望达到巅峰。
02
01
如果是这样,无论是对莫迪个人政治利 益,还是对其强力推动的改革大业,都 会极有好处
4.战略设想中的边境对峙
莫迪看来,洞朗修
路不过是一次试探;
01
跟以前的边境小摩
擦一样,中国在避
免与印矛盾激化的
前提下,尽量给自
己占一些便宜罢了
中国的反应十分强 烈,丝毫没有妥协 之意,甚至展现出 了不惜一战的决心
02
印度屡次寻求政治
解决,给中国台阶,
中国却就不接招,
03
反而以强硬姿态应
对,并且态度步步
升级,现在已无限
接近爆发冲突
中印关系演进及边境问题浅析课件
![中印关系演进及边境问题浅析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b9b17ba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7f.png)
中印关系演进及边境问题浅析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中国近现代史》教材第十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第三节“中印关系演进及边境问题浅析”。
具体内容包括:中印两国历史关系回顾、中印边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发展、我国政府在处理中印边境问题上的原则和立场。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印两国历史关系的变迁,认识到中印友好合作的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中印边境问题的产生、发展过程,理解我国政府在处理这一问题上的原则和立场。
3.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国际关系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中印边境问题的复杂性、我国政府在处理这一问题上的原则和立场。
教学重点:中印两国历史关系的变迁、中印边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发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中印关系演进及边境问题》资料汇编、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中印友好交往的历史图片,引发学生对中印关系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新课。
2. 讲解新课:(2)介绍中印边境问题的产生、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政府在处理这一问题上的原则和立场。
(3)通过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巩固学生对中印关系及边境问题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中印关系演进历史友好关系影响因素2. 中印边境问题产生与发展我国政府原则和立场3. 中印友好合作的重要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中印两国历史关系的变迁。
(2)分析中印边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及我国政府的原则立场。
2. 答案:(1)中印两国历史关系变迁:古丝绸之路时期、印度独立后、改革开放以来。
(2)中印边境问题产生原因:历史遗留问题、领土争端、民族问题等。
我国政府原则立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共同发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中印关系演进及边境问题,使学生对我国与邻国的友好合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课后反思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关注国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国际视野。
中印边界问题(地图)
![中印边界问题(地图)](https://img.taocdn.com/s3/m/561ddedead51f01dc281f186.png)
四、中印关系走出困顿的路径
1. 地区合作进程、合作规范与“外溢” 2. 促进发展经贸合作,为双边关系奠定新 的基础。 2010年贸易额600亿美元 、能源 合作 3. 认知结构的调整,重塑彼此的“镜像” (Image) 4. 边界问题的解决既要考虑历史,又要尊 重现状。目前的实际控制线是最终解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龙与象:竞争对手,还 是 合 作 伙 伴 ?
——对中印关系互动的思考
一、中印关系的历史演进 二、构建中印战略伙伴关系面临挑战
1.边界问题 3. 涉藏问题 2. 安全问题(印度洋地区) 4. “中印+X”
2.安全问题
(1)陆地安全:西藏的地缘价值、所谓 “在青藏地区设导弹基地”问题、中巴关系。 (2)印度洋地区:中缅战略合作、安达曼 群岛、中巴共建瓜达尔港、中国海军在印度 洋的存在、中斯合作。 (3)印度“东向政策”同东盟(越南、马 来西亚、新加坡等国的联合军演) (4)美印关系与中国的关注
一、中印关系的历史进程
1. 1950年代中前期,友好合作时期; 2. 1950年代末1960年代初的边界纠纷、冲突、 战争; 3. 边境战争后的冷漠、僵冷期——尘封的中印 关系; 4. 中印关系改善: 1976年恢复互派大使; 1979年德赛政府外长访华;1981年英甘地再次上台, 印度对华政策的调整—把解决边界问题同改善双边关 系脱钩;1988年拉甘地访华;1991、1993、1996 5. 1998年5月,Pokhran II核试验以及印度的 行为,中印关系遭遇曲折。 6. 1999年中印关系的恢复,安全对话、边界 谈
4. 中印+X及其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