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过伸的原因及康复
儿麻后遗症-膝反屈 膝反张(膝过伸)病因分析以及治疗方案
在小儿麻痹后遗症下肢畸形中,膝反曲畸形也是一种常见的畸形。
膝反曲,也叫膝反张,是指站立时膝关节形成弓背向后的弯曲畸形。
出现膝反曲的原因是大腿后方的肌肉(腘绳肌)瘫痪,而前方的肌肉(股四头肌)没有瘫痪或者没有完全瘫痪,站立时后方肌肉不能牵拉小腿弯曲膝盖,前方的肌肉(股四头肌)持续牵拉小腿向前弯曲,久而久之就引起膝盖向后弓,形成反屈畸形。
一旦出现膝盖后弓(膝反曲),站立时由于身体重量的压迫,使膝关节后方(腘窝)的韧带和关节囊被拉松,畸形逐渐加重,并逐渐继发骨头的弯曲变形;弯度越大,膝关节后方受力越大,关节囊和韧带越被拉松弛,形成恶性循环,畸形逐渐加重。
膝反屈形成后,站立时,身体的重量压在膝关节的前部,前部受力成倍增加,加速关节的磨损,引起疼痛,严重者丧失行走能力。
轻度膝反屈畸形,如果仅仅是因为关节囊和韧带松弛而没有骨头的变形,治疗起来相对简单,可以通过微创矫正松弛的韧带和关节囊;如果膝反屈较重,除了关节囊和韧带的松弛,骨头也发生变形,则我们定制化矫正方案,畸形即可矫正。
例:女 3岁脑瘫后遗症,双膝畸形反张,摇摆步态。
我们施行个性化定制化优化组合方案后,下肢畸形矫正,步态明显改善。
术前:
术后:
例:女儿麻后遗症,双下肢畸形,双膝反张畸形,跛行步态。
我们施行个性化定制化优化组合方案后,下肢畸形矫正,步态明显改善。
术前:
术后:
例:女儿麻后遗症,双下肢畸形行走功能障碍,双膝反张畸形3°,左膝35°,右膝25°。
我们施行个性化定制化优化组合方案后,下肢畸形矫正,步态明显改善。
术前:
术后:。
膝过伸的康复训练方法
膝过伸的康复训练方法
1 膝过伸的症状
膝过伸是一种常见的膝关节损伤,是由于体育活动中突发性运动造成的损伤,或者是慢性损伤。
其症状主要表现为膝关节内侧有一种痛感,膝关节移动时也会出现不适感。
2 膝过伸的康复训练
(1)热敷为了缓解膝关节痛症强调进行热敷,热敷以加速血液循环,缓解肌肉僵硬,以便有效的消除膝关节内的炎症,同时可以提高膝关节的活动度。
(2)拉伸训练通过拉伸膝部肌肉可以增强关节侧膝跨步,并缓解膝关节的痛感。
(3)小体能训练小体能训练有助于锻炼膝盖肌肉,例如站立抬腿,面向墙壁迈步,面朝天花板抬腿,横穿步等,有助于减轻膝关节内存在的痛感。
3 其他康复方法
(1)饮食改变饮食影响着膝关节损伤的康复,可以选择富含抗氧化剂和抗炎抗性的食物,可以加快膝关节损伤的康复。
(2)药物治疗如果膝关节损伤病毒性非常严重,可以使用药物进行治疗,以缓解膝关节痛和炎症新陈代谢障碍。
4 总结
膝过伸是一种常见的膝关节损伤,其症状主要有膝关节内侧出现疼痛感,膝关节移动时也会出现不适感等。
膝过伸的康复训练以拉伸和小体能训练为主,可以改善膝关节痛症,加快膝关节的康复,有利于恢复正常的运动活动。
除了训练外,也要注意饮食结构,如果症状较严重,可以考虑使用药物治疗。
膝过伸?可能是这些肌肉出问题了
膝过伸?可能是这些肌肉出问题了膝过伸导致了一系列的继发性症状,如疼痛、肿胀和膝关节不稳。
也会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降低其康复的自信心。
据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中心专家介绍,膝过伸的出现常常与肌肉功能异常的有着紧密的联系。
1、股四头肌肌力不足及痉挛股四头肌是保持膝关节伸展的最重要肌群,能够在行走的支撑相稳定膝关节,维持膝关节的正常姿势。
但是只有股四头肌肌力达到正常水平,且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协同配合才能保证股四头肌发挥其正常功能,研究表明正常情况下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肌力比值应接近 1∶1。
很多研究报道,恢复期内脑卒中患者股四头肌肌力下降、股内侧肌明显萎缩甚至凹陷,股内侧肌激活困难,很难在膝关节伸展的最后 15°范围内控制膝关节的屈伸运动。
因此,在步态训练过程中,为了保持患侧支撑相末期的稳定,脑卒中患者便将患膝被动置于完全伸展位,发生膝关节“交锁”现象,出现膝过伸。
2、膝关节屈肌无力脑卒中后,患者常出现下肢肌力减退现象,但屈膝肌群肌力减退会更加明显。
屈膝肌群肌力恢复程度与患者步行能力的提高呈中到高度相关。
目前,国际普遍将腘绳肌向心收缩峰力矩和股四头肌向心收缩峰力矩之比(H/Q)作为评定膝关节屈伸肌群肌力是否平衡的黄金标准,在慢速收缩情况下(60°/s)该值不应低于0.6。
脑卒中患者的患侧和健侧Q/H值均明显高于正常人,肌肉利用比出现失调。
腘绳肌具有稳定膝关节的作用,膝关节屈伸肌群肌力失衡时会出现膝关节不稳,表现为步行时伴有膝关节过伸。
3、小腿三头肌无力及痉挛、胫前肌无力小腿三头肌无力及胫前肌无力是导致膝过伸的另一重要原因。
在患侧支撑相中期,膝过伸的出现与小腿三头肌肌力不足高度相关,与其他下肢肌群肌力不足无关,而且在支撑相初期触地阶段出现的膝过伸与下肢肌群肌力不足无关。
小腿三头肌痉挛或胫前肌无力时,会出现支撑相初期前足先着地,前足着地后受到的地面反作用力使胫骨后移,产生一个向后的应力,形成伸膝力矩,缺乏控制能力的膝关节通过锁定机制保持稳定,从而导致膝过伸。
个案分析严重膝过伸的病例机制与治疗
个案分析严重膝过伸的病例机制与治疗病例机制当膝关节处于完全伸直动作并伴随些微外转,膝关节会处于最紧密连接、也是最稳定的位置,此时膝关节可能伸直超过中立位5至10度。
当膝关节于站立时完全伸直时,身体重心会些微的前移至膝关节内-外轴线上。
因此,地心引力会产生些微膝伸直扭矩来协助膝关节于被锁定的位置,使股四头肌于站立时可间歇性的放松。
正常来说限制此重力协助产生的伸直扭矩,主要是藉由后侧关节囊以及膝关节屈曲肌群牵拉,包括腓肠肌等。
膝关节伸直的关节运动学A:胫骨相对于股骨运动的示意图。
B:股骨相对于胫骨运动的示意图。
由A与B图中可观察到半月板会随着股四头肌收缩的方向而被拉扯。
关节内稳定机制前十字韧带及后十字韧带A,侧视图;B,前视图。
由A图可明显看出前十字韧带的两个纤维束。
当膝关节过度伸直超过中立位10度时,则通常会被称为膝过伸。
轻微的膝过伸也可能会发生在健康人身上,通常是因为膝关节后侧结构松弛所导致。
主要造成严重膝过伸的原因是由于慢性且过强的膝关节伸直扭矩,过度伸展膝关节后侧结构所致。
膝关节伸肌肌群过度收缩可能是由于姿势控制不良或神经肌肉疾病引起,如股四头肌痉挛或膝关节屈曲肌偏瘫等。
个案分析一名膝关节严重的膝过伸患者,因患有小儿麻痹症超过30年,而使其下肢肌肉软弱无力。
过去20年中,患者并未穿戴膝关节支架而使得其膝关节缓慢的产生畸形。
其股四头肌与髋关节屈肌部分偏瘫,而下肢膝关节屈肌完全偏瘫,左侧的踝关节完全瘫痪,且接受过手术融合,将踝关节固定于跖屈25度的位置。
图为一名小儿麻痹引起严重膝反曲的患者。
其左侧下肢部分肌肉无力,踝关节则接受过融合手术固定于跖屈25度的姿势,A,当患者赤脚站立时,此时体重会与一不大正常巨大的外部旋转力臂作用于膝关节,而此伸直扭矩会放打膝关节过度伸直变形的效益。
B,图中患者藉由穿戴后跟垫高的鞋子以减少严重的膝反曲变形,此特殊的鞋子使胫骨会向前偏移,而使膝关节也跟着向前移动(绿色箭头表示的位置),因此可减少膝关节外转力臂的长度。
膝过伸步态分析
自我管理
保持健康的体重、加强肌肉锻炼、避免过度使用膝关节等自我管理 措施也可以帮助预防和治疗膝过伸
以上治疗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具体 情况由专业医生进行选择和指导
治疗过程中应定期评估治疗效果 并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治疗 效果
总结
PART 5
18
膝过伸是一种常见的步态问题,对患者 的生活质量和活动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2
肌肉问题:膝关节的伸肌肌力不 足或失衡也可能导致膝过伸。例 如,股四头肌无力或萎缩,或者 小腿后侧肌肉紧张,都可能导致 膝关节无法正常弯曲,从而出现 膝过伸
4
步态习惯:不正确的步态习惯也 可能导致膝过伸。例如,走路时 膝盖过度伸展,或者由于疼痛或 其他原因导致的避痛步态,都可 能使得膝关节长期处于过度伸展 的状态
膝过伸的评估和诊断
PART 3
评估和诊断膝过伸需要专业的医生和物理治疗师进行。以下是一些评估和诊断膝过伸的方 法
观察步态:观察患者的步态可以发现膝过伸的迹象。观察内容包括行走时的膝盖角度 、步幅和稳定性等
测量角度:使用量角器测量站立时和行走时的膝盖角度,可以定量评估膝过伸的程度
肌肉力量测试:测试膝关节相关肌肉的力量,如股四头肌、腘绳肌等,可以了解肌肉 的力量平衡情况
膝过伸的影响
PART 2
膝过伸会对患者的步态、姿势和日常生活产生负面影响。以下是膝过伸可能产生的影响
疼痛:膝过伸可能导致膝关节疼痛,影响行走和其他活动。疼痛可能由关节炎症、韧 带损伤或肌肉紧张引起
稳定性问题:膝过伸可能导致行走时膝关节不稳定,容易摔倒或扭伤。这对于老年人 和行动不便的人来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定期评估恢复情况:定期到医生或物理治疗师处进行检查和评估,了解膝过伸的改善 情况,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治疗计划
对脑瘫儿童膝过伸的原因及训练方法的总结和探讨
对脑瘫儿童膝过伸的原因及训练方法的总结和探讨摘要:脑性瘫痪是一组由于发育中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引起的运动和姿势发育持续性障碍综合征,它导致活动受限。
脑性瘫痪的运动障碍常伴有感觉、知觉、认知、交流及行为障碍,伴有癫痫及继发性肌肉骨骼。
膝关节过伸也称为膝的反张,在行走和站立过程中,患侧下肢在支撑期出现膝关节的过度伸展(伸展角度大于5度),身体重心后移,患侧髋关节过度屈曲,身体出现后倾趋势的现象。
我国脑瘫儿童伴膝反张的发病率约为21.3%,膝过伸严重的影响患儿的步行以及生活能力。
关键词:脑瘫;膝过伸;总结1.膝过伸的原因1.1 肌力低下:股四头肌软弱无力,不足以支持体重,当站立或行走时因患腿在支撑期不能保持伸膝稳定,患者常用前倾上身的代偿方法,重力线通过膝关节的前方,使膝被动伸直以增加稳定性,易导致膝过伸的发生[1] 。
另外国外研究报道当脑损伤后患侧股四头肌肌力降低后,患者会学会一种代偿方法,即将患膝被动置于完全伸展位,发生锁膝现象并一直保持至站立期的末期,从而阻碍了患者在摆动期开始的屈膝,进而形成膝过伸。
有人在研究中进行膝关节患者的屈伸肌等速肌力测试,结果显示膝过伸患者的膝屈伸肌肌力均明显落后于正常人,且在膝关节近伸直位(屈曲10°)的时候更低,造成膝关节的过伸。
1.2 肌张力异常:有研究证实,在小腿三头肌痉挛的脑瘫患儿中,在腓肠肌局部进行肉毒毒素注射,注射后进行康复治疗,腓肠肌痉挛降低后,患者的膝关节过伸能够得到明显改善,证明腓肠肌的痉挛在膝过伸的行程中有着一定的作用。
另有研究对于腓肠肌和比目鱼肌进行肉毒毒素注射,证实比目鱼肌的痉挛较腓肠肌痉挛的下降能够更好改善膝关节的过伸程度[2],由于脑瘫患儿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导致原始运动模式的持续存在。
脑瘫患者主要是上肢的屈肌模式和下肢的伸肌模式,而原始运动模式中的下肢伸肌模式多存在股四头肌高度痉挛,痉挛的股四头肌使得患儿膝关节处于僵硬的伸直位,不能保持膝关节的轻度屈曲,从而导致膝关节在站立时或行走时处于过伸状态[3]。
膝过伸的原因及康复
膝过伸的原因和康复训练的方法定义膝过伸也被称为膝反张或膝反屈畸形,又称“琐膝”现象,即在行走或站立过程中,患侧下肢在支撑期出现膝关节过度伸展(膝伸展角度大于5°),身体重心后移,患侧髋关节过度屈曲,身体出现后倾趋势的现象。
脑卒中患者因肌力下降、肌张力异常、平衡及本体感觉障碍导致膝关节过伸并出现“划圈步态”。
膝关节肌力、肌张力异常具体表现为股四头肌张力高,股四头肌、腘绳肌肌力弱,而股四头肌肌张力过高易产生交互抑制效应,导致腘绳肌(屈膝肌)对运动体位改变的保护反射性减弱,踝关节以上本体感觉缺陷与股四头肌力弱的原因尤为突出。
常见膝过伸的几种原因1、屈膝肌(腘绳肌)肌力弱即屈肌肌力过小。
支撑期时不能保持膝关节的轻度屈曲0°~15°2、力过大3、原始运动模式出现股四头肌高度痉挛,使膝关节出现过伸展,且不能主动屈曲,合并踝关节背伸无力或腓肠肌痉挛导致的足下垂,迫使患肢出现偏瘫步态。
3、踝关节以上本体感觉减退或丧失,前后肌群收缩不协调导致膝过伸膝关节周围肌梭和腱器官发出的本体感觉神经冲动由Ⅰa 纤维传入脊髓,一是直接兴奋该肌的运动神经元,同时通过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活动,抑制拮抗肌的活动,使主动肌和拮抗肌相互配合、制约,完成协调动作。
当患侧肢体因本体感觉障碍而出现交互抑制障碍时,患者则不易准确获得患膝位置觉和不能抑制过高的股四头肌肌张力,导致患膝屈伸协调功能障碍,出现膝过伸。
4/。
56,导致的代偿性膝过伸7过伸。
8控制能力对膝关节的过伸也有影响910髋关节肌力过高或者不足导致身体重心前移膝关节和踝关节出现代偿保持身体平衡。
下肢肌肉解剖及作用(3)后群:共三块。
腘绳肌是一组肌群而不是单独一块,通常由半腱肌、半膜肌和三块肌肉组成。
这些肌肉共同的起点位骨盆的坐骨结节。
三肌均可屈膝关节、伸髋关节。
也比较复杂,分为前群、外侧群和后群。
前群多为足的伸肌和内翻肌,后群多为足的屈肌和内翻肌,外侧群为足的外翻肌。
膝关节超伸的常见原因
膝关节超伸的常见原因膝关节超伸指的是膝关节向后过度伸展或超出正常伸展范围。
导致膝关节超伸的原因有很多,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些常见原因。
1. 运动损伤:膝关节超伸常见于一些运动中,特别是需要频繁使用膝关节的运动,如篮球、足球、滑雪等。
在这些运动中,若关节受到外力扭曲、撞击,或者肌肉失控拉伤,就有可能导致膝关节超伸。
这种超伸一般会伴随疼痛、肿胀和关节不稳定感。
2. 韧带撕裂:膝关节的韧带起着稳定关节的功能,尤其是前交叉韧带(ACL),若受到剧烈撕裂或部分撕裂,会导致膝关节超伸。
这种情况常见于剧烈运动或扭伤,通常伴随关节不稳定感。
3. 肌肉失衡:膝关节周围的肌肉起到稳定关节的作用,若肌肉力量不均衡或者某组肌肉发力不当,也会导致膝关节超伸。
例如,腿部内收肌群和髂胫束的失衡可导致膝内翻,进而引起膝关节超伸。
4. 遗传因素:一些人天生关节松弛,关节结构不稳定,容易发生膝关节超伸。
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胶原纤维成分或连接组织异常造成的。
5. 骨骼畸形:膝关节的骨骼结构异常可能导致膝关节超伸。
例如,髌骨过长或过短、胫骨后凸或前凸等。
6. 跌倒或摔跤:当人们跌倒或摔跤时,如果膝关节过度伸展,可能导致膝关节超伸。
这种情况常见于老年人或者孩子等对身体控制能力较差的人群。
7. 特定疾病:一些疾病或患者所服用的药物也可能导致膝关节超伸。
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某些药物抑制了骨骼的正常发育。
膝关节超伸可能会导致一系列问题,包括膝关节不稳定、疼痛、关节肌力下降、跑步时困难等。
因此,发现膝关节超伸情况,应尽早就医,并根据具体原因进行相关治疗。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物理疗法、药物治疗、肌力锻炼、饮食调整等。
在康复过程中,常见的物理疗法包括热敷、冷敷、按摩、理疗等,以缓解疼痛、舒展肌肉和加强关节稳定性。
此外,合理调整饮食,增加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摄入,也有助于加速康复。
综上所述,膝关节超伸的常见原因包括运动损伤、韧带撕裂、肌肉失衡、遗传因素、骨骼畸形、跌倒或摔跤以及特定疾病等。
偏瘫患者膝过伸的康复治疗
营养支持方案制定
评估营养状况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营养评估,了解患者的饮 食习惯、营养摄入情况等。
增加蛋白质和钙质摄入
适量增加优质蛋白质和钙质的摄入,有助于 关节软骨的修复和骨骼健康。
制定个性化营养方案
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和饮食习惯,制定个性 化的营养支持方案。
控制总能量和脂肪摄入
合理控制总能量和脂肪的摄入,以维持健康 的体重,减轻关节负担。
。
06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危险因素
01
02
03
04
膝关节疼痛
由于膝过伸导致关节结构异常 ,引发疼痛。
关节僵硬
长期膝过伸使得关节周围肌肉 、韧带等软组织挛缩,导致关
节僵硬。
摔倒风险增加
膝过伸患者平衡能力受损,易 摔倒。
深静脉血栓
偏瘫患者长期卧床,血流缓慢 ,易形成深静脉血栓。
预防措施落实
关节僵硬处理
进行关节松动术、牵拉等治疗,改善关节 活动度。
摔倒后的处理
深静脉血栓处理
立即检查患者有无受伤,必要时进行影像 学检查。如有骨折等严重情况,需及时转 介至相关科室治疗。
采取药物治疗、溶栓治疗等,必要时进行手 术治疗。同时,加强患者肢体功能锻炼,促 进血液循环。
07 康复效果评价与持续改进
04 康复治疗技术与方法
物理治疗技术应用
热敷和冷敷
应用热敷和冷敷可帮助减轻疼痛 和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缓解偏 瘫患者膝过伸引起的疼痛和肌肉
紧张。
电疗
如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和 干扰电疗法等,可通过刺激神经 肌肉系统来减轻疼痛和促进肌肉 收缩,有助于改善偏瘫患者膝过
伸的症状。
儿童膝过伸的康复训练方法
儿童膝过伸的康复训练方法儿童膝过伸,又称为“米思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发育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双侧膝关节外翻和附着点肌腱炎。
它是一种自发性的疾病,病因不明,需要通过早期的康复治疗来缓解症状、改善功能活动及提高质量生活。
儿童膝过伸的治疗方法包括物理治疗、物理治疗、药物治疗以及外科治疗。
在物理治疗方面,拉伸技术可以帮助减轻屈曲活动时的疼痛及减少膝关节活动度,以改善膝关节的功能活动。
此外,电疗可以改变肌肉收缩力,激活肌肉,改善膝关节的活动能力。
在药物治疗方面,药物可以改善关节活动,增强肌肉的可操作性,减轻疼痛,改善膝关节的功能活动。
外科治疗可以采用韧带改变技术或者骨关节磨配技术,以减少膝关节外翻角度。
此外,儿童膝过伸康复训练也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训练的目的是通过多种形式的动作,帮助儿童改善膝关节的功能活动,缓解疼痛,提高膝关节的活动范围,并建立健康的运动习惯。
训练活动的内容有拉伸训练、动作疗法、改善行为性行为、物理治疗等。
拉伸训练是帮助儿童保持正常的关节及肌肉发育和功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拉伸训练可以帮助儿童减少膝关节外翻角度,改善膝关节的功能活动及提高力量。
训练时可以采用低强度、长时间拉伸方式,适当增加拉伸强度和拉伸时间,以便达到有效的拉伸效果。
动作疗法是用肌肉活动来改变膝关节的位置,改善膝关节功能活动的物理治疗方法。
通过给予儿童特殊的激活和肌肉练习,如踝屈曲、膝屈曲等,可以改善膝关节的活动能力及减轻疼痛。
改善行为性行为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主要是通过改变儿童的行为习惯,如制定康复计划、改变运动习惯、学习保护膝关节等,帮助儿童了解和认识膝关节的受伤,使其意识到自身保护膝关节的重要性。
物理治疗也是促进儿童膝关节功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可以帮助儿童增强肌肉的力量,改善力量及柔韧性,增加关节的灵活性,改善运动技能及提高全身功能。
可以采用物理治疗手法,如肌肉拉伸、肌肉冲击疗法等,以改善肌肉功能活动及减轻疼痛。
膝超伸,没你想的那么简单
膝超伸,没你想的那么简单膝超伸,可能很多人都听过。
但膝超伸具体又是什么呢?如何自测是否有膝超伸?膝超伸有什么征兆?又该如何纠正?膝超伸是什么?在正常的中立位站姿中,我们膝关节应该处在一个放松、非锁死的状态,从侧面看,髋、膝、踝三个关节应基本在一条直线上。
然而,当膝盖向后顶死时,髋关节前移至膝关节相对位置的前方,足部着力点移至前脚掌,这种状态一般被称为膝关节超伸。
膝超伸带来的,除了体态上的变化,还会使膝盖的稳定性和控制力都变差,甚至有可能造成损伤。
那么,为什么会发生膝关节超伸?除了少数先天和病理的原因外,绝大部分超伸可以说是相关各个肌肉群相互间的不平衡所导致的。
展开剩余92%膝关节是由股骨和胫骨形成的铰链关节,有四条主要的韧带提供稳定。
它们包括:前十字韧带(ACL),后十字韧带(PCL),内侧副韧带(MCL)及外侧副韧带(LCL)。
ACL 位于膝关节里面,从股骨(大腿骨)后侧穿过并连接到胫骨(小腿骨)的前面。
膝关节承担着大部分的体重,而它在承重和运动时,主要依靠软组织来稳定和协调。
正常情况下,股骨和髌骨应该是在关节面均匀接触的,重力会平均分布在整个支撑面上。
然而,一旦膝盖超伸,重力就全压在了关节前侧,成为膝关节病痛的诱因。
膝超伸的原因?膝关节超伸是由很多原因导致的,比如天生膝关节韧带松弛、肌肉的不平衡、受伤造成的膝关节不稳定、运动或不良习惯。
❗髋部伸肌过弱我们身体的主要髋部伸肌包括:臀大肌和腘绳肌(股二头肌、半膜肌、半腱肌)。
腘绳肌收缩使膝关节屈曲,股四头肌收缩负责使膝关节伸展。
在我们走路、跳跃和跑步时,作为主动肌的股四头肌的向心收缩,不断为我们提供推进力,而股四头肌的拮抗肌——腘绳肌,就时长处于放松的状态。
久而久之,主动肌(股四头肌)就会变得紧张,而腘绳肌会逐渐变的虚弱,继而增大了膝关节超伸发生的可能性。
而臀部,虽然是人体中最大、最有力的肌肉,但大多数人的臀部都极度虚弱。
臀部力量不足不仅会影响体姿、还会增大受伤和疼痛的风险,限制运动能力、力量和发力以及体形的发展。
《膝过伸治疗》课件
结语
通过合理的治疗方法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们可以有效治疗膝过伸,重获健康活力。祝您身体健康!
小腿推拿
通过推拿小腿部位,可以促进 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疼痛。
膝盖周围的按摩在膝盖周围进行 Nhomakorabea摩,有助于 缓解膝关节的紧张和不适感。
注意事项
1 避免过度锻炼
适当的运动是好的,但过度锻炼可能会对膝关节造成额外的压力。
2 注意休息
给予膝关节足够的休息时间,有助于肌肉恢复和减轻疼痛。
3 遵从医嘱
遵从医生的建议和治疗计划,积极参与治疗,有助于加速康复。
《膝过伸治疗》PPT课件
欢迎来到《膝过伸治疗》PPT课件!这个课件将为您介绍膝过伸的治疗方法, 帮助您重获健康膝盖。
简介
什么是膝过伸?
膝过伸是指膝关节向后弯曲超过正常范围的情况,可能导致疼痛和功能障碍。
为什么要治疗膝过伸?
治疗膝过伸有助于减轻疼痛,恢复膝关节的正常运动范围,并提高生活质量。
膝过伸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本课件将介绍膝部肌肉锻炼、按摩和推拿等多种治疗方法,帮助您早日康复。
治疗方法
1
膝部肌肉锻炼
通过特定的运动来强化膝部肌肉,帮助改善膝过伸的症状。
2
按摩和推拿
通过按摩和推拿,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膝部肌肉的紧张和疼痛。
3
维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保持适量的活动,注意饮食,充足睡眠,与医生保持密切的沟通,有助于膝部健 康。
膝部肌肉锻炼
1 膝关节屈曲练习
通过膝关节的屈曲运动,可以增强膝部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2 腿部屈伸练习
进行腿部的屈伸练习可以帮助增强膝关节周围的肌肉,减轻膝盖的压力。
3 座位提踵练习
坐下时,可以进行提踵运动,有助于加强小腿肌肉和韧带,减轻膝部的负担。
膝过伸的原因和康复训练的方法
膝过伸的原因和康复训练的方法膝过伸的康复训练有基础训练和常规训练,建议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
常见膝过伸的原因有:①踝关节达不到功能位,膝过伸代偿;②膝关节肌力不足或者韧带松驰造成膝关节控制不足;③髋关节肌力过高或者不足导致身体重心前移或者后移,整个身体重心落不到承重线上,膝关节和踝关节出现代偿保持身体平衡。
膝过伸会导致人体生物力线的改变,影响步行姿势与步行效率,长期过伸进而导致关节、肌肉及其他软组织等的损伤。
常见于偏瘫患者。
膝过伸的常规康复训练方法分两类:1.基础训练:①通过牵张、关节压缩,促进膝关节深感觉的恢复。
② 降低小腿三头肌、股四头肌张力等。
2. 控制膝过伸常规训练:①伸膝控制训练;②股四头肌肌力和耐力训练;③踝背屈诱发训练;④倒走训练;⑤蹲马步训练;⑥靠墙下蹲训练;⑦患侧蹲起训练;⑧屈膝站立或行走提高膝关节稳定性。
膝过伸的康复训练有基础训练和常规训练,建议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
常见膝过伸的原因有:①踝关节达不到功能位,膝过伸代偿;②膝关节肌力不足或者韧带松驰造成膝关节控制不足;③髋关节肌力过高或者不足导致身体重心前移或者后移,整个身体重心落不到承重线上,膝关节和踝关节出现代偿保持身体平衡。
膝过伸会导致人体生物力线的改变,影响步行姿势与步行效率,长期过伸进而导致关节、肌肉及其他软组织等的损伤。
常见于偏瘫患者。
膝过伸的常规康复训练方法分两类:1.基础训练:①通过牵张、关节压缩,促进膝关节深感觉的恢复。
② 降低小腿三头肌、股四头肌张力等。
2. 控制膝过伸常规训练:①伸膝控制训练;②股四头肌肌力和耐力训练;③踝背屈诱发训练;④倒走训练;⑤蹲马步训练;⑥靠墙下蹲训练;⑦患侧蹲起训练;⑧屈膝站立或行走提高膝关节稳定性。
偏瘫病人膝过伸预防
✓ 膝关节支具:用于限制 膝关节活动范围,防止 膝过伸
12 34
✓ 康复训练器械:用于进行 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提高 膝关节稳定性和肌肉力量
谢谢
运动疗法
1
关节活动度训练: 通过被动和主动 运动,增加关节
活动范围
3
平衡训练:通过 平衡板、平衡球 等工具,提高平
衡能力
2
肌肉力量训练: 通过抗阻训练, 增强肌肉力量和
耐力
4
步态训练:通过 正确的步态训练, 改善行走姿势,
预防膝过伸
辅助器具使用
✓ 踝足矫形器:用于固定 踝关节,防止膝关节过 伸
✓ 拐杖或助行器:用于辅 助行走,减轻膝关节负 担
02
加强腘肌力量训练:如腘肌 收缩、腘肌拉伸等
03
加强臀大肌力量训练:如臀 桥、侧抬等
04
加强小腿三头肌力量训练: 如提踵、小腿拉伸等
05
加强核心肌群力量训练:如 平板支撑、俄罗斯转体等
06
加强全身力量训练:如深蹲、 硬拉等复合动作
改善关节活动度
关节活动度训练:通过关 节活动度的训练,增强关 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预 防膝过伸。
02 膝关节不稳:膝关节过伸 可能导致膝关节不稳,增 加跌倒风险
03 膝关节退化:膝关节过伸 可能导致膝关节退化,影 响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
04 膝关节损伤:膝关节过伸 可能导致膝关节损伤,如 半月板损伤、韧带损伤等
膝过伸的预防方 法
加强肌肉力量训练
01
加强股四头肌力量训练:如 直腿抬高、靠墙静蹲等
膝过伸的康复治 疗
物理治疗
01
运动疗法:通过关节活动度训练、肌肉力量 训练等方法,增强关节稳定性和肌肉力量。
脑卒中膝关节过伸原因分析及康复治疗对策演示文稿
治疗对策
• 1、良肢位摆放 早期床上进行良肢位摆放:仰卧位时将患侧臀部
垫起,使患侧骨盆向前突,患肢股外侧垫枕头 维持患侧下肢于中立位, 膝关节下方放置一薄 垫使之成略屈位,以防止髋关节屈曲、外展、 外旋及膝过伸;患侧卧位时患侧下肢髋关节伸 展,膝关节轻度屈曲;健侧卧位时患侧下肢髋 、膝关节屈曲置于身体前面的枕头上,可防止 下肢伸肌痉挛模式的发生。
治疗对策
• 降低下肢伸肌张力训练
• (1)主动及被动牵拉跟腱:患者取仰卧位,治疗 者一手固定患足踝关节上方,另一手握住患者的 足跟,向前下方牵拉跟腱,使踝关节背屈。主动 及被动牵拉跟腱可降低小腿三头肌张力,防治膝 过伸,改善尖足内翻。
• (2)站立斜板:患者正面站立于20~30°斜板上 ,开始站立时双腿负重,以后逐步过渡到患腿负 重。
脑卒中膝关节过伸原因分析及 康复治疗对策
概述
• 膝关节过伸是偏瘫病人很常见的功能 障碍,脑卒中后期70%的患者具有步 行能力,但其中相当一部分患者以膝 过伸的步态行走,长期以这种 步态行 走,可使膝关节半月板、脂肪垫、关 节囊及周围软组织受损,造成患侧膝 关节疼痛及其他病变, 影响步行能力 。而且膝过伸一旦发生,纠正困难, 因此从早期开始就应对脑卒中偏瘫患 者进行科学、规范的康复训练,防止 膝过伸的发生,提高其步行能力。
• (3)电动起立床训练:健腿屈髋屈膝置于起立床 前面的凳子上,患腿固定在起立床上,膝关节处 垫一软垫,单腿负重站床,可降低小腿三头肌张 力,增加患肢负重和踝关节的控制能力,促进 下 肢本体感觉恢复。
治疗对策
• .4 本体感觉再教育训练 • (1)髋、膝关节的被动运动:在脑卒中偏瘫早期,
进行髋、膝关节的被动运动训练,包括髋关节的屈伸 、内收外展、内旋外旋及膝关节的屈伸。运动顺序由 大关节到小关节,幅度由小到大,让患者先睁眼认真 体会运动的感觉并用健侧肢体模仿患侧肢体各方向的 运动,在被动运动中通过使用肌肉牵拉技术和关节压 缩技术来增强髋、膝关节本体感觉的输入,然后嘱患 者闭眼用健侧肢体模仿患侧肢体的被动运动,反复多 次刺激让患者记忆。注意运动时动作要轻柔,防止用 力活动膝关节致关节囊及韧带松弛。 • (2)主动运动恢复后,让患者仰卧位做膝关节小范 围的(0~15°)的屈伸,股四头肌、腘绳肌、半膜 肌、半腱肌、和股二头肌做交替节律性等长收缩训练 ,训练过程中让患者认真体会肌肉收缩的感觉。
膝过伸的原因和训练方法PPT课件
膝过伸的原因
• • • • • • 小腿三头肌张力过高(足下垂),被动不能越过中立位 小腿三头肌痉挛或挛缩,导致代偿性膝过伸 髋关节控制力差 股四头肌无力或挛缩 髋关节屈曲挛缩(躯干前倾),骨盆旋后或臀大肌后伸无力 伸肌肌力与屈肌肌力严重平衡(屈肌肌力过小、伸肌肌力过 大、伸肌无力) • 一侧膝无力,导致对侧膝过伸 • 跟腱挛缩导致的代偿性膝过伸 • 腘绳肌无力
THANK
YOU
SUCCESS
2019/4/15
O(∩_∩)O谢谢!
THANK
YOUSUCCESS2019/4/15脑瘫患者膝过伸的主要原因
• 踝关节达不到功能位导致的膝过伸代偿 • 膝关节肌力不足或者韧带松弛造成的膝关节控制差 • 髋关节肌力不足或过高导致的身体重心前移或者后 移,整个身体重心与承重线发生偏移,出现膝、踝 关节的代偿
膝关节过伸的训练
1.压膝整足法、牵踝法、摇踝法,骶屈肌牵拉的训练 2. 膝关节屈伸、足背屈的训练,提高伸肌力量,协调拮抗肌 肌张力 3.爬行训练,膝关节屈曲位,有利于纠正反张,同时增加膝关 节 运动的控制能力,协调期运动功能 4.提高腘绳肌肌力,降低伸肌张力,协调关节屈伸功能 5.上下楼梯的训练,对于纠正膝反张及协调步态有较大的作用 6.增加股四头肌肌力及大腿后群肌肌力 7.功率车,学步车训练,提高下肢的主动运动,增大下肢的运 动范围 8.走路时,患侧脚后跟先落地,然后有意识的屈膝,在抬腿往 前走。
膝过伸的定义
膝关节过伸也称为膝的 反张,在行走和站立 过程中,患侧下肢在 支撑期出现膝关节的 过度伸展(伸展角度 大于5度),身体重心 后移,患侧髋关节过 度屈曲,身体出现后 倾趋势的现象
膝关节过伸的原因及解决策略
六、
髋关节控制和躯干的控制都对膝关节的过伸也有影响。 主要是造成了重心的过度前移,人体为了维持平衡只有 增加小腿三头肌肌力的来对抗失衡,进而诱发了小腿三 头肌张力过高引起膝过伸的机制。
肆
解决膝过伸的策 略
针对第1种原因策略是强化伸膝肌力
如图:
针对第1种原因策略是强化伸膝肌力
如图:
针对第2种原因策略是降低小腿三头肌张力、缓解跟腱挛缩
强化伸膝肌力
缓解跟腱挛缩 降低股四头肌张力、 加强屈膝肌肌力 加强协调收缩 强化本体感觉和运动感觉 步态分析、矫正步态
回顾
谢谢聆听!
n
二、
小腿三头肌张力过高或跟腱挛缩(即足下垂),被动不能 越过中立位。小腿三头肌张力过高的患者开始着地期首先着 地的是足尖而不是足跟,当进入承重反应期时候胫骨前移受 到了过高的小腿后部拉力牵拉而不能前移,进而锁定在膝关 节过伸展的位置,此时患者会同时加大屈髋角度来实现重心 转移和步行。
三、
伸膝肌张力过大。偏瘫病人下肢以伸肌张力增高居多,当 增高的肌肉张力叠加阳性支持反射,自然出现膝过伸。
如图:
针对第3种原因策略是降低股四头肌张力、加强屈膝肌肌力
如图:
针对第4种原因策略是加强屈膝肌肌力和屈伸膝肌的协调收缩
如图:
针对第5种原因策略是强化本体感觉和运动感觉
如图:
针对第6种原因策略是步态分析、矫正步态
如图:
1、伸膝肌无力
2、足下垂 3、伸膝肌张力过大 4、伸膝、屈膝肌力 严重不平衡 5、本体感觉障碍 6、重心的过度前移
控制膝关节的肌肉
贰
肌肉的分类
因为大脑往往是支配某一个运动而不是单独支配某一块肌肉, 所以我们更愿意将膝周部肌肉区分为伸膝肌和屈膝肌。 伸膝关节的肌肉(伸膝肌):股四头肌。 屈膝关节的肌肉(屈膝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叁源自膝过伸的原因、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膝过伸的原因和康复训练的方法
定义
膝过伸也被称为膝反张或膝反屈畸形,又称“琐膝”现象,即在行走或站立过程中,患侧下肢在支撑期出现膝关节过度伸展(膝伸展角度大于5°),身体重心后移,患侧髋关节过度屈曲,身体出现后倾趋势的现象。
脑卒中患者因肌力下降、肌张力异常、平衡及本体感觉障碍导致膝关节过伸并出现“划圈步态”。
膝关节肌力、肌张力异常具体表现为股四头肌张力高,股四头肌、腘绳肌肌力弱,而股四头肌肌张力过高易产生交互抑制效应,导致腘绳肌(屈膝肌)对运动体位改变的保护反射性减弱,踝关节以上本体感觉缺陷与股四头肌力弱的原因尤为突出。
常见膝过伸的几种原因
1、屈膝肌(腘绳肌)肌力弱即屈肌肌力过小。
支撑期时不能保持膝关节的轻度屈曲0°~15°2、伸肌肌力和屈肌肌力严重不平衡伸膝肌张
力过大
3、原始运动模式出现股四头肌高度痉挛,使膝关节出现过伸展,且不能主动屈曲,合并踝关节背伸无力或腓肠肌痉挛导致的足下垂,迫使患肢出现偏瘫步态。
3、踝关节以上本体感觉减退或丧失,前后肌群收缩不协调导致膝过伸膝关节周围肌梭和腱器官发出的本体感觉神经冲动由Ⅰa 纤维传入脊髓,一是直接兴奋该肌的运动神经元,同时通过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活动,抑制拮抗肌的活动,使主动肌和拮抗肌相互配合、制约,完成协调动作。
当患侧肢体因本体感觉障碍而出现交互抑制障碍时,患者则不易准确获得患膝位置觉和不能抑制过高的股四头肌肌张力,导致患膝屈伸协调功能障碍,出现膝过伸。
4小腿三头肌张力过高/ 即足下垂踝关节达不到功能位膝过伸代偿。
5可能和髋关节控制有关
6小腿三头肌痉挛或者跟腱挛缩,导致的代偿性膝过伸
7髋关节的屈曲挛缩骨盆旋后或是臀大肌
后伸无力都可以引起膝关节的
过伸。
8躯干的控制能力对膝关节的过伸也有影响
9一侧膝关节无力导致对侧代偿膝过伸
10髋关节肌力过高或者不足导致身体重心前移或者后移整个身体重心落不
到承重线上膝关节和踝关节出现代偿保持身体平衡。
下肢肌肉解剖及作用
1股肌
也称大腿肌,分三群。
(1)前群①股四头肌,位于股前部,是膝关节强有力的伸肌。
②缝匠肌,呈扁带状,屈髋屈膝。
(2)内侧群:为5块内收肌,即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耻骨肌、股薄肌。
均可使髋关节内收。
(3)后群:共三块。
腘绳肌是一组肌群而不是单独一块肌肉,通常由半腱肌、半膜肌和股二头肌三块肌肉组成。
这些肌肉共同的起点位骨盆的坐骨结节。
三肌均可屈膝关节、伸髋关节。
3.小腿肌
也比较复杂,分为前群、外侧群和后群。
前群多为足的伸肌和内翻肌,后群多为足的屈肌和内翻肌,外侧群为足的外翻肌。
后群肌:1)内翻足的肌:胫骨前肌和胫骨后肌2)外翻足肌: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
二:康复训练
针对性的康复治疗方法也大都提倡循序渐进,早期促进分离运动,恢复本体感觉,待下肢肌力足以支撑体重且出现下肢分离运动时,继而进行站立及行走等训练,切忌下肢肌力在达到3级(Lovett肌力6级分法)以前过早站立行走;如果患者已经出现膝过伸现象且经康复训练无改善,则可选择适当的下肢矫形器矫正步态。
1、患者俯卧位,在抑制上肢和躯干肌痉挛的情况下,行腘绳肌最大向心性等张屈膝末端等长抗阻训练。
每次持续10s,每两次练习间隔30s,重复练习20min/次,每天2次。
2、早期分离与抗阻运动训练由于膝过伸一旦出现将很难纠正,所以,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脑卒中3周内的患者,下肢康复治疗循序渐进且及早进行分离抗阻训练,包括正常体位摆放、伸髋、屈膝、患肢负重及膝关节屈曲0°~15°控制等,训练强度为1次/d,40~60min/次,5次/周,总疗程6个月。
3、病程不超过2周、下肢各肌群肌力<2级、不能站立的脑卒中患者,康复组经早期膝关节稳定性训练(包括患侧下肢的牵张、关节压缩等促进膝关节深感觉恢复的训练以及加强股四头肌、腘绳肌、胫前肌等肌力的训练,并配合中频电治疗),待患侧下肢肌力达3级后再进行站立训练,
4、腘绳肌抗阻训练针对脑卒中后可独立行走且膝关节不稳、不伴有感觉认知障碍的患者,在抑制上肢和躯干肌痉挛的情况下,进行腘绳肌最大向心性等张屈膝、末端等长抗阻训练,每次抗阻持续10s,每2次练习间隔30s,重复练习
20min,每日1次,配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疗程60天。
即腘绳肌肌力增强,膝关节稳定性改善。
4、强化胫前肌让患者主动做踝背屈训练,通过视觉反馈,使患者不断往高的阈值努力,达到主动锻炼的效果。
可用中频电刺激,刺激胫前肌,并增加负重训练。
针刺法
祖国医学认为,中风后膝过伸属中医“筋急”、“风痉”、“筋惕肉瞤”范畴,治疗取穴以多多气多血之伏兔、阳陵泉、血海为主,临床以疏通经络、调理气血为治则。
现代医学认为,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膝关节不稳是由于股四头肌(伸膝肌)肌张力过高产生交互抑制效应,导致腘绳肌(屈膝肌)对运动体位改变的保护反射性减弱引起的。
提高腘绳肌收缩能力,配合针刺治疗,股四头肌主要由股直肌收缩产生伸膝作用,髀关、鹤顶位于股直肌的起止点,加用电针选用密波刺激可抑制支配股四头肌的感觉及运动神经,以抑制兴奋肌,缓解股直肌痉挛。
伏兔位于股四头肌肌腹深层有股神经及股直肌,泻法针刺可松解股直肌。
从经络学角度分析,阳陵泉为筋会,治膝
伸不得屈,梁丘、血海为治疗膝关节常用穴,其位于膝关节内外侧,二穴对刺,可调节局部气血,濡养筋肉,疏通经络,促进痉挛肢体的康复。
1、毫针飞法取50mm毫针,将毫针斜刺入阳陵泉、伏兔、委中、承山,每穴行针两分钟,每日1次,15天为1疗程,休息3天,共治疗2个疗程。
2、针刺配合康复技术治疗取30号1. 5寸不锈钢针,选梁丘、血海、足三里、阳陵泉,均直刺;中犊鼻向上斜刺,平补平泻手法。
得气后接G6805电针仪,选疏密波,电量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留针1 h,1次/天,10次1个疗程,配合以膝关节屈曲0°~15°范围内控制为主的康复训练。
结果显示,52例中风患者膝过伸治疗总有效率为98%。
3、下肢矫形器
4、对于脑卒中患者本体感觉的缺陷,首选早期进行关节牵拉、挤压等方法促进其恢复;如果本体感觉丧失,治疗师可加强其功能性步态训练,或利用视觉、听觉等补偿,例如一种肢体载荷指示器的生物反馈装置,当脚接触地面时提示患者,提供强化训练时肌收缩力量的信息。
屈膝训练方法为
坐在一张稍高些的椅子上,两腿悬空,患腿前后甩动。
当小腿向后甩至最高位置时,尽量悬空保持住,然后再向前甩。
等小腿能持续悬空一两分钟时再做患脚踩地,膝盖向后屈伸的练习直达膝盖如果向后屈伸能超过90度
膝关节过伸的家庭康复训练
训练的主要目的:膝过伸训练中增加半蹲训练,是对下肢的屈伸肌、骨骼、韧带、关节及本体感觉等起到综合训练作用,可整体性提高股四头肌、臀肌及腘绳肌等步行肌群及下肢肌力,改善膝过伸和足下垂.同时促进髋、膝、踝的协调控制能力和稳定性;患者可根据个人情况自行掌握下蹲度数,让患者体会到患侧肢体的存在,促进大脑功能重组,改善双侧肢体的运动,有效防止错误的代偿运动。
膝关节过伸的主要训练:
1.基础训练:
①通过牵张、关节压缩,促进膝关节深感
觉的恢复。
②用助动一主动一抗阻训练加强股四头肌、胭绳肌和胫前肌肌力。
③在抗阻的情况下,股四头肌作0~15度的屈伸;股四头肌、胭绳肌、半膜肌、半腱肌(内旋肌)和股二头肌(外旋肌)交替节律性抗阻等
长收缩,持续时间10 s/次。
④注意髋及踝关节的协调,纠正异常步态。
采取20度的斜坡站立训练来治疗小腿三头肌痉挛或挛缩
2、控制膝过伸常规训练:
①控制训练:仰卧位伸膝控制,保持15 S。
俯卧位屈膝控制,尤其加强o~90。
控制训练,避免臀部抬起,保持15 S;
②股四头肌肌力和耐力训练:采用绑式沙袋或股四头肌训练椅;
③踝背屈诱发训练:仰卧位屈髋屈膝、髋膝伸展位、坐位及站立位时踝背屈;上下楼梯控制训练,治疗师站于患者身后,用膝关节抵患肢胭窝处,患腿站立负重保
持0~15。
健腿做上下楼梯运动20遍。
④倒走训练:患侧伸髋屈膝,注意防止患腿支撑相膝过伸;应用膝关节支架或支具防止膝
过伸;辅助行走训练,治疗师一手辅助或膝关节辅助患膝胭窝处防止行走时膝过伸,另一手辅助患侧骨盆上缘防止行走画圈,训练均每日5~10次。
⑤半蹲式训练:患者站于配有矫正镜的肋木前,双脚分开,与双肩同宽,双手自行或在治疗师辅助下抓握肋木。
自行或在辅助下完成半蹲,半蹲时患侧需充分负重,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从0。
开始至60。
结束,半蹲时间60 S为1遍,共lO遍,每日8次。
“直腿下压”具体的练习动作就是:
腿伸直平放在床面或者是垫高下肢用的枕头上(伤病和手术后的早期,为了促进循环,经常需要把下肢垫高。
具体机制在《踝泵》和《冰敷还是热敷》里面都有说明。
),不弯曲膝关节,只是用整条腿向下用力压床面或者是枕头。
如果不好找到大腿后侧肌肉收缩的感觉,可以用脚后跟向下压,这样比较容易找到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