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训练的原则和方法

平衡训练的原则和方法
平衡训练的原则和方法

平衡训练

平衡,是指身体所处在的一种姿势状态,并能在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时自动调整并维持姿势的一种能力。婴儿出生后6个月,形成俯卧位平衡反应,7~8个月形成仰卧位和坐位平衡反应,9~12个月形成蹲起反应,12~21个月形成站立反应。因此,在婴儿期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反应,也直接反映着婴儿生长发育的概况。

平衡训练的原则

1.支撑面积由大到小

首先,刚开始进行平衡训练时,可先开展俯卧或者仰卧的活动,随着训练难度的增加,身体接触地面的面积越来越小。

2.身体重心由低到高

初期,可进行仰卧或者俯卧的姿势训练,后期慢慢过渡到坐、站立,使身体的重心越来越高。

3.由睁眼到闭眼

视觉对平衡功能有补偿作用,前期训练时可在睁眼状态下进行,当平衡能力提升后,可增加训练难度,在闭眼下进行。

平衡训练的方法

无设备训练方法

1.中线调正

双手胸前抱肘,训练者从不同方向轻推幼儿躯体,诱发头部以及躯干向正中线调正。

2.站立训练

单腿站立、单腿站立同时头部旋转、单腿站立同时上肢、头部转动、闭眼单腿站立。

简易器材训练方法

1.平衡台训练

2.平衡坐垫

前期让幼儿睁眼双脚站立,逐渐过渡睁眼单脚站立;再到闭眼双脚站立,闭眼单脚站立。

3.平衡木、1/4圆

交叉、侧走、倒走走平衡木或者1/4圆,并引导幼儿行进中上肢做伸展、上举、胸前交叉等动作。

平衡功能障碍的训练方法

平衡功能障碍的训练方法 治疗的一些原则 (1)起初训练患者作小范围的平稳而又流畅的运动。范围随着患者的控制改善而逐渐加了 (2)治疗应集中在训练患者在正常支持基底上(即站立时两足距离正常而不是患者由于害怕不稳定而使两足的距离加大)和在抗重力的位置上训练平衡。 (3)发展在抗重力位置上的平衡,第一步是使位置尽量稳定,其法是增加为提高稳定而设的固定点(如为了站稳可用手扶桌面等)和进行压缩,如在支撑于桌或床上的上肢的肩部向下或在站位上通过骨盆向下进行的压缩。先一部分一部分地进行,直到患者能控制其身体的单个部分、并对近端的姿势调节和平衡有一些控制为止。 (4)随着治疗的进展,治疗师减少其控制,并慢慢地用下述的方法引导。①减少压缩的压力;②减少稳定性固定点的数目;③增大运动的范围,增加患者对平衡的需要;④从远端处理患者,迫使他去控制其较近端的部位;⑤让患者由慢到快地增加运动的速度,然后再降低之;⑥让患者反爱尝试发起和停止运动,变换运动的方向,在不失去控制的情况下再发起运动。 (5)改善言语的不协调,包括在稳定位置上控制呼气和用手在肋上加压以助呼气。 (6)在近端加重量200g~2kg以增加躯干和近端的稳定性以降低远端运动的错误。但需注意,近来有些学者认为对于像深感觉型共济失调那样的患者,加重量是有效的;但对于本体感完好的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效果不甚显著。 (7)以后治疗集中在促进患者的稳定和在特殊位置上的运动控制。 (8)要注意的几点:①在改善姿势稳定和平衡中,负重、压缩、交替轻拍、肢体的空间定位和控住等促进技术是有用的,可以结合情况应用。②对这类患者应用震颤是不适宜的. ③PNF技术中的节律性稳定不适于用来建立这类患者的姿势和近端稳定,因患者的问题握要通过微细的肌控制以调节运动,而不是激发运动单位或保持固定的位置。④在患者仍倒乏姿势稳定和平衡时,不宜在水中运动池中作直立运动,因浮力会加重失平衡。 治疗的方法 (1)患者坐在低的治疗床上,背部不支持,足平放地板上,手扶前方桌上,让他伸展脊柱、前倾骨盆,同时尝试用视固定使头在空间定向。一旦能正确地完成,治疗师通过对他自肩、骨盆、膝和踝的分别压缩帮助他了解其身体部位和位置。 (2)在(1)的位置上,练习向各个方向转移体重,练习骨盆的运动,进而让他抬起一手并探取物品。但仍要保持躯干稳定、骨盆前倾和脊柱伸直。 (3)一旦患者能不用支持地稳坐片刻,就轻轻地推或拉他,使他的重心轻微地移位,激发他的自动平衡反应。适应后,治疗师逐步增大其重心的位移程度,但要防止过大,致使其反应过剧而失去控制。 (4)一旦患者能使双上肢游离地进行其他功能活动,治疗师就要利用让患者将上肢在空间的不同地方定位、控住和交替轻拍,促进他对肩胛带的控制,患者以后必须练习向各个方向探取物体,抓放物体,持物作关节全活动范围的运动。 (5)一旦患者双上肢能游离地活动而无需支持,就要准备作站起的练习:前倾骨盆,伸直脊柱,身体在骨盆上前倾,先作小范围的活动,获得控制后再增大活动范围。

平衡功能训练操作流程

平衡功能训练操作流程 1、平衡的定义 平衡( balance, equilibrium )是指物体所受到来自各个方向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使物体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人体平衡比自然界物体的平衡复杂得多,平衡是指身体所处的一种姿势状态,并能在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时自动调整并维持姿势的一种能力。 2、平衡的分类 静态平衡:指的是人体或人体某一部位处于某种特定的姿势,例如坐或站等姿势时保持稳定的状态。 动态平衡:包括两个方面: (1)自动态平衡:指的是人体在进行各种自主运动,例如由坐到站或由站到坐等各种姿势间的转换运动时,能重新获得稳定状态的能力。 (2)他动态平衡:指的是人体对外界干扰,例如推、拉等产生反应、恢复稳定状态的能力。 3、平衡训练的基本原则 ?支撑面积由大变小 ?稳定极限由大变小 ?从静态平衡到动态平衡 ?逐渐增加训练的复杂性

?从睁眼到闭眼 ?因人而异,循序渐进 4、平衡的评定 5、平衡训练方法-训练顺序 前臂支撑下的俯卧位→肘膝跪位→双膝 跪位→半跪位→坐位→站立位。 偏瘫患者: 仰卧位→坐位→站立位 (1)仰卧位 桥式运动分类:双桥运动、单桥运动。 桥式运动方法:完成伸髋、屈膝、足平踏于床面的动作。 桥式运动训练:治疗师可将一只手放在患者的患膝上,然后向前下方拉压膝关节,另一只手拍打患侧臀部,刺激臀肌收缩,帮助患髋伸展。 (2)前臂支撑下的俯卧位 适合截瘫患者,是上肢和肩部的强化训练及持拐步行前的准备训练。 患者取俯卧位,前臂支撑上肢体重,保持静态平衡;然后治疗师向各个方向推动患者的肩部,进行他动态平衡训练;最后进行自动态平衡训练,患者自己向各个方向活动。 (3)肘膝跪位 此种训练体位同样主要适合截瘫患者,也适用于运动失

平衡能力的训练

平衡能力的训练 发表者:华东 一、基本概念 平衡就是指人体所处的一种稳定状态,以及不论处在何种位置、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时,能自动调整并维持姿势的能力。即当人体重心垂线偏离稳定的支持面时,能立即通过主动的或反射性的活动使重心垂线返回到稳定的支持面内,这种能力称为平衡能力。恢复平衡能力就是指训练时着重要求维持人体平衡,所采取的各种训练措施。通过这种训练,能激发姿势反射,加强前庭器官的稳定性,从而改善平衡功能。 二、维持平衡功能的因素 (一)人体具有保持身体位置安定的能力即稳定力,在身体最小的摆动下身体能保持姿势。 (二)再随意运动中能调整姿势 (三)能安全有效地对外来干扰做出反应,保持动态稳定性 三、平衡的种类 平衡可分为静态平衡与动态平衡 1.静态平衡就是指人体在无外力的作用下,保持某一姿势,自身能控制身体平衡的能力,主要依赖于肌肉的等长收缩及关节两侧肌肉协同收缩来完成、 2.动态平衡在外力作用于人体或身体的原有平衡被破坏后,人体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姿势来维持新的平衡的一种能力,主要依赖肌肉的等张收缩来完成,如平衡板上的站立训练. 四、平衡功能障碍的原因 1.视觉 2.前庭功能 3.本体感觉效率 4.触觉的输入与敏感度. 5.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6.视觉及空间感知能力. 7.主抗肌与拮抗肌的协调动作. 8.肌力与耐力. 9.关节的灵活度与软组织的柔韧度. 五、平衡功能的评定 平衡障碍严重程度分级 级别特征 伸直下肢时不能坐 1 能在伸直下肢的情况下坐着 2 能手膝位站立 3 能双膝跪立 4 能双足站立

5 一腿前一腿后地站着时能将身体重心从后腿移到前腿 6 能单膝跪立 7 能单腿站立、 脊髓损伤患者平衡障碍的评定 级别评判标准 0 不能根本不能采取座位 1 差能在极短时间内采取坐位,但 不能维持 3 尚可可采取坐位,但不能上举,不能抗 推 4 良两上肢向前上方举时,仍能保 持平衡,但稍推即不稳定 5 优对不甚强烈的推有翻正反应能 保持平衡,但强力推时有不够稳定的现象 6 正常正确地坐着时对来自各个方向的 用力推均有正确的翻正反应,并能保持平衡。 六:基本原则 平衡训练的基本原则: (1)从最稳定的体位通过训练逐步进展至最不稳定的体位。 (2)从静态平衡进展至动态平衡。 (逐步加大平衡难度,破坏站立平衡训练与在平衡板上训练,诱发患者平衡反应。) (3)支撑面积由大到小 (4)身体重心由低到高 (5)自我保持平衡到破坏平衡时维持训练 (6)训练时由睁眼到闭眼 七:恢复平衡功能锻炼 平衡与姿势就是相互关联的、前者取决于支撑面的大小与重心就是否落在支撑面上,要么平衡,要么失衡,后者就是指人体的任何位置,可以在某一姿势下需要较多肌群的收缩来维持,否者必然自动调整姿势以保持平衡、 1;平衡训练的顺序 (1) 系统地有顺序的进行: (2) 坐位平衡→爬行位平衡(手膝跪位)→双膝跪位(长跪位)→立位平衡 (3) 从容易做的动作开始: 1)最稳定位置→最不稳定体位 2)人体支撑面积由大→小 3)身体重心由低→高 4)静态平衡训练→动态平衡训练 2;偏瘫病人坐位平衡训练 1.倒向肘部支撑的一侧 患者向侧方倾过去,直到肘部接触到治疗床,然后自己在坐直.

感觉统合训练方案

感觉统合训练方案 姓名: 学号专业: 测评信息:小云,七岁,本体感统失调,视觉统合失调。注意力记忆力差,身体平衡差,胆小懦弱,缺乏自信,动作迟缓笨挫,成绩差。 长远目标:加强平衡感,提高注意力记忆力,语言能力,培养愉悦的心情,建立自信,能够和人正常沟通。 训练主题:感统失调训练 训练活动实施人:老师、父母 物资准备:训练中心、家庭 训练时间周期:三个阶段,每个阶段一个月,共三个月,每周三天训练。 训练项目:大滑板、蹦床、乌龟爬、大象爬、袋鼠跳、按摩大龙球等。 技术要素:采用游戏的方式,特定环境、特殊的器材与孩子的交互作用,让儿童在玩的过程中感到快乐,即刺激与运动相结合,达到刺激及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从而让儿童在积极快乐的情绪中来玩、来学习,促进他们身体和大脑之间的协调反应,帮助他们的感觉运动功能向正常方向发展。 训练难点与应对方法:儿童可能会在训练中,产生反抗哭闹的行为,老师与家长要及时安慰,积极调整儿童心态,协助其完成训练。 (一) 教学计划:第一个月 主要训练目标:主要是训练前庭和触觉,训练平衡感。 具体训练内容:大滑板(30~50)

蹦床(200~500) 乌龟爬(5圈) 平衡台(5次) 按摩大龙球(200) 平衡踩踏车(100) 抛接球(20个) 第一个月小结:平衡感稍微好了点,注意力慢慢在集中。 教学计划:第二个月 主要训练目标:主要挺高注意力和触觉,加强平衡感。 具体训练内容:大滑板(30~50) 蹦床(200~500) 走平衡台(5次) 按摩大龙球(200) 平衡踩踏车(100) 大象爬(10圈) 晃动独木桥(10) 对接抛球(20个) 第二个月小结:平衡感开始正常,可以独立的做早操,认真的听别人讲话。写字姿势稍微正确。 教学计划:第三个月 主要训练目标:主要训练平衡感,注意力记忆力。

平衡能力训练

平衡能力训练 初级训练 初级阶段的平衡能力练习主要体验平衡的感受,通过身体重心的转移建立初步平衡感。 坐姿平衡 训练目地 训练身体在静态下的平衡,矫正坐姿,初步培养平衡感。 训练方法 (1) 坐在椅子上,抬头挺胸,后背倚靠椅背。 (2) 双臂自然放在前面的桌子上,身体保持平衡。 训练要求 放松肩膀及身体其他部位的肌肉,不要过度紧张。 单脚站立 训练目的 初步训练在重心偏离常态时的身体平衡感。 训练方法 (1) 双手左右侧平举,身体正直,目视前方站稳。 (2) 一只脚站立,另一只脚抬起,上身保持不动。 (3) 换脚练习,并逐渐延长站立时间。 训练要求 单脚站立时尽量不要东摇西晃。 脚尖站立 训练目的 训练在小支撑点上的平衡。 训练方法 (1) 双脚尖站立,并从1数到10。 (2) 双脚尖站立平稳后,改为单脚尖练习。 训练要求 最初训练以光脚练习为宜。 平衡板上站立 训练目的 利用器具训练身体平衡。 训练方法

(1) 在支点较宽的平衡板上站立,目视前方,并从1数到10。 (2) 训练中逐渐减小质点的宽度,并从1数到20。 中级阶段 在身体的连续移动中掌握平衡。这是比较困难的阶段,因为身体两侧所进行的动作不相同,这样对平衡能力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顶物走 训练目的 初步锻炼在动态中平衡。 训练方法 (1) 地面上画一直线,孩子头项一本书或一个枕头站在起点。 (2) 沿直线走,同时头上的东西不能掉下来。 (3) 在练习达到一定程度时,可以将直线改为圈线。 训练要求 忌用手扶头上的东西。 跳华尔兹舞 训练目的 培养在方向不断变化的活动中保持动态平衡能力。 训练方法 (1) 地面上画一个大圆圈,围绕着某一垂直的轴转圈。 (2) 速度逐渐加快。 注意事项:若出现头晕、出汗、脸色苍白时,应及时停下来休息,并调整转动的速度与弧度。 走平衡木 训练目的 利用器具训练平衡感,使之能够在平衡木上保持平衡;在保持身体平衡的基础上表现某种韵律,为较高级的知觉动作做准备。 训练方法 (1) 在平衡木上行走,保持平稳。 (2) 在以上基础上按节拍或音乐行走。 训练要求 跳下的动作要轻,前脚掌先着地。

左右脑平衡训练

左右脑平衡训练 左右脑平衡训练之一 左右脑平衡(达 .芬奇)训练法 左右脑平衡(达 .芬奇)训练法: 准备纸一张,笔两支,左右手各握一支,在准备好的纸上左右手同时作画:左手 画圆,右手画三角。 另一达 .芬奇训练法: 先用墨水在纸上画出一五角星,将它放置于镜子前,对照镜子里的五角星形状用红色的墨水描出纸上的五角星,描的时候绝不能看手。每天至少不低于三分钟, 坚持经常训练,你的大脑得到进化(所以称达.芬奇训练),为记忆力筑牢根基。看似简单,你若未经训练,是不能流畅的画出来的!不要着急、不可气馁哟! 左右脑平衡训练二 增进记忆操,事半功倍

训练之余,做下记忆操,不但能缓解疲劳,还能有效增进记忆力,何乐而不为!增进记忆操: 第一章呼吸篇 一、腹式呼吸法 二、节奏呼吸法 三、屏息呼吸法 四、快速呼吸法 五、能量呼吸法 复习思考: 第二章松弛篇 一、肌肉松弛法 二、全身松弛法 三、形象松弛法 四、色彩松弛法 五、大脑疗养法 六、模拟梦境法 七、自然发生法 复习思考: 第三章静思篇 一、超觉静思法

二、自我暗示法 三、屏幕投像法 四、形象控制法 复习思考: 第四章按摩篇 一、按摩太阳穴 二、按摩三穴法 三、按摩头顶法 四、按摩治疗法 五、指压眼睛法 六、“天鼓”鸣响法 七、梳发健脑法 八、毛巾按推法 复习思考: 第五章体操篇 一、原地慢跑法 二、左侧体操法 三、瑜伽天地操 四、手指健脑操 五、眼睛训练操 六、照相记忆操

左右脑平衡训练三 脑操训练 四肢协调练习是教育运动学专家推荐的用以联系大脑两半球的一种典型练习,它可以缓解紧张,使学习变得容易一些。 站式,交替抬膝,并用手去碰另一边的膝盖。10 次。 闭眼在身后交替抬脚,并用脚去碰另一边的手。10 次。 二、数数背字母寻找弱势脑 下面的练习可以协调左右脑,改善两半球之间的交流。如果在对付一个问题时你 的左右脑半球在交流,那么它可以使整个大脑共振,极大地扩展你的能力和才智。 闭眼,深深地放松地吸气。抬头向左想字母A,然后抬头向右想数字1;抬头向左想字母 B,抬头向右想数字2??直到 Z 和 26。再反方向重复整个过程:向 左想数字 1,向右想字母 A。可以念出声,熟练后还可以倒背。你会发现一边在 故意拖延,那就是你的弱势脑。 三、手指操练习 俗话说“ 心灵手巧”。脑科学家认为,手指在大脑皮层的感觉和运动机能中,占 的比重最大,经常活动手指来刺激大脑,可以延缓脑细胞的衰老,改善记忆力、 思维能力。手指操需要左右手共同完成,因此有益于左右脑协调。高效率地活动手指,比效果差的用功学习和死记硬背更能增加大脑的活力。

平衡训练

二、平衡训练的原则 (一)安全性 训练平衡功能的原则是在监护下,先将患者被动地向各个方向到失衡或接近失衡的点上,然后让他自行返回中位或平衡的位置上。训练中要注意从前面、后面、侧面或在对角线的方向上推或拉患者,让他达到或接近失衡点;要密切监控以防出现意外,但不能扶牢患者,否则患者因无需做出反应而失去效果;一定要让患者有安全感,否则因害怕而诱发全身痉挛出现联合反应,加重病理模式。 (二)循序渐进 1.支撑面积由大到小 2.稳定极限由大变小 3.从静态平衡到动态平衡:静态平衡需要肌肉的等长收缩;动态平衡需要肌肉的等张收缩 4.逐渐增加训练的复杂性 5.从睁眼到闭眼 6.因人而异,循序渐进 三、平衡训练方法 1.训练体位平衡训练时,一般先从卧位(如前臂支撑下的俯卧位)开始。因为卧位的支撑面最大,最稳定,患者比较容易掌握平衡技巧。逐渐过渡到最不稳定的体位(如站立位)。 2.训练次序训练顺序为:仰卧位→前臂支撑下的俯卧位→肘膝跪位→双膝跪位→半跪位→坐位→站立位。其中对于截瘫的患者,主要训练体位是前臂支撑下的俯卧位→肘膝跪位→双膝跪位→半跪位→坐位→站立位,而对于偏瘫患者则主要训练体位是仰卧位→坐位→站立位。不论在什么体位下训练,首先需要控制头部的稳定,其次是颈部和躯干肌肉的协同收缩,来保持躯干的稳定性。 (一)仰卧位训练 此种体位下的平衡训练主要适合于偏瘫患者。平衡训练的主要内容是躯干的平衡训练,所采用的训练方法是桥式运动。 1.桥式运动的目的是训练腰背肌和提高骨盆的控制能力,诱发下肢分离运动,缓解躯干及下肢的痉挛,提高躯干肌肌力和平衡能力。故应鼓励病人于病情稳定后尽早进行桥式运动。 2.桥式运动的方法病人仰卧位,双手放于体侧,或双手交叉手指相握,胸前上举,注意患手大拇指放在最上面,以对抗拇指的内收和屈曲,下肢屈曲支撑于床面,患者将臀部抬离床面,尽量抬高,即完成伸髋、屈膝、足平踏于床面的动作。因完成此动作时,人体呈拱桥状,故而得名“桥式运动”。双侧下肢同时完成此动作为双桥运动,单侧下肢完成此动作为单桥运动。 3.桥式运动的训练方法当病人不能主动完成抬臀动作时,可给以适当的帮助。治疗师可将一只手放在患者的患膝上,然后向前下方拉压膝关节,另一只手拍打患侧臀部,刺激臀肌收缩,帮助患髋伸展。在进行桥式运动时,病人两足间的距离越大,伸髋时保持屈膝所需的分离性运动成分就越多。随着病人控制能力的改善,可逐渐调整桥式运动的难度,如由双桥运动过渡到单桥运动。 (二)前臂支撑下俯卧位训练 此种训练体位主要适合截瘫患者,是上肢和肩部的强化训练及持拐步行前的准备训练。 1.静态平衡训练患者取俯卧位,前臂支撑上肢体重,保持静态平衡。开始时保持的时间较

前庭平衡失调的感统训练方法

前庭平衡失调的感统训练方法 2008-06-20 21:14 前庭机能是在婴幼儿感知——运动中发育成熟起来的。前庭功能与孩子的运动计划、双侧大脑的协调、空间知觉、思维推理、语言发展,以及听、说、读、写、计算能力都有关系。孤独症儿童在没有特效治疗方法的情况下,感觉统合训练的确是一种能给孤独症儿童带来福音的有效办法。由于孤独症儿童存在着广泛的脑功能发育性障碍,不仅存在触觉方面的问题,同时也存在平衡感觉和本体感觉的失调,通过感知——运动强化训练,的确有利于脑功能的改善。在这提供一些简单的触觉和本体感觉的训练方法。 1、滑板游戏 使用对象:孤独症、多动症、动作不协调等儿童。 训练目标:调整前庭机能、本体感机能、触觉敏感或迟钝。 训练方法:让孩子俯卧与滑板上,挺胸抬头,并拢双脚,从大滑梯上向下俯滑至地板 上这样来回滑行数十趟。这种滑板游戏有助于大脑机能协调发展。 2、吊缆游戏 使用对象:孤独症、多动症、视觉协调障碍的儿童。 训练目标:调整前庭机能、视觉协调等。 训练方法:让孩子俯卧于吊缆上,训练师将其前后、左右晃动。孩子对这种游戏适宜 过后进行旋转运动,其强度和时间,应根据孩子的具体反应而定。 3、蹦蹦床游戏 使用对象:孤独症、多动症、身体不协调等。 训练目标:调整前庭感.本体感觉.手眼协调机能。 训练方法:训练师或家长握住孩子的双手,让孩子在蹦蹦床上跳跃起来,跳的同时配合着口令.音乐,增加孩子跳跃的兴趣。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可以在跳跃的基础上变换花样,比如,跳跃+接球,跳跃+投球入网。训练师或家长应当配合表情或形体奖励,以激发孩子的信心和兴趣。

4、走线游戏 适用对象:孤独症、多动症、学习障碍者。 训练目标:调整平衡觉.本体感觉等。 训练方法:在地上划一条直线或波浪型曲线,让孩子踩着行走,足尖对着足跟,双臂向两侧伸直,抬头看前方。 家庭感统训练的几个小方法 如果小孩的感觉统合失调,会造成学习上的困难,以及心理素质方面的不健康。所以家长们要重视孩子的感统能力的训练。多做这些训练可以使小孩左右脑平衡发展。以下几点感统训练方法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自己总结出来的,在家中就可以做,简单易行,写出来供各位家长参考、交流学习。 一、准备一个宽10公分,长2米左右的木板。让小孩在上面走平衡木,锻炼小孩的胆量和平衡能力。也可在室外,让孩子走马路沿、花池沿。 二、给小孩买一个羊角球让他在家中蹦。如果他蹦烦了,没有新鲜感,可以和他玩捉迷藏的游戏,让他蹦着去找你、去捉你。 三、让小孩平躺在垫子上,胳膊伸直,在垫子上滚,每天每次滚5分钟为宜。这个方法可以提高小孩的注意力。 四、让小孩扒在地上,头抬起来,双手抱一个球,向墙上推球,再双手接球。我每天让孩子做100个。距离墙的距离自己掌握。 以上几点可以利用零星时间做,坚持每天做,会收到好的效果的

身体平衡能力简易训练法

平衡能力反映了身体的肌肉力量及其协调能力、中枢神经系统处理信息的速度、各种感觉器官的功能及灵敏程度,是一个人身体综合素质的体现。 平衡能力不足会导致姿势或运动发展迟缓,影响孩子的认识能力。除了增强体质外,身体平衡能力训练还可以促进大脑发育,开发孩子的智力,所以我平时就注重对孩子进行身体平衡能力的训练。 端水 有些家长怕孩子摔碎碗具,或弄伤自己,一般不让孩子在家里端饭端汤,这其实浪费了锻炼孩子身体平衡能力的机会。我在家里常有意让孩子端水,让他坚持“一碗水端平”而不洒。家长把端水的机会让给孩子,或者设置端水的游戏活动,对孩子的平衡能力会大有裨益。 安全提示:让孩子练习端的应该是冷水,千万不要选热水,并可借机会向孩子进行“热水烫人”的安全教育。 路沿石上“开火车” 晚饭后,我们一家人常会到户外散步,只要遇到路沿石,我就会叫儿子一起“开火车”。 我们把路沿石当成火车,儿子在前面走,我在后面走,看谁先掉下来。为了避免掉下来,大脑就必须协调全身的每一块肌肉,做好平衡。有路沿石的地方,是练习孩子身体平衡能力的好去处,路沿石处处有,平衡能力就可以随处练。 安全提示:要选择宽度适合的路沿石,过于狭窄的路沿石容易踏空跌倒。路沿石不能过高,以离路面十公分以内为宜。在路沿石上练习平衡时不要跑,家长要控制好孩子的行进速度,以慢走为主。 “开”自行车 家长可以把小型的自行车推到空地上让孩子“开”。让孩子在车上坐稳,两手扶住车头,大人站在自行车侧面,一手做保护孩子的准备,另一手扶正车身,兼做“动力”,轻轻地把车向前推。车子前行,孩子是“司机”—“开”自行车时孩子将自身的平衡感觉和自行车的稳定性结合起来,可以锻炼更高层次的身体平衡能力。 安全提示:自行车要小,孩子“开”自行车时身体不能过于前倾。大人对自行车的推进速度要慢,并且要及时修正孩子在“开车”过程中的失衡状态,对孩子进行细致的安全防护。 单腿站立 这是从体育老师那里得来的方法,老师常会在操场上用单腿站立的方法训练学生的身体平衡能力。具体做法有两种:可以让孩子睁着眼睛单腿站立,保持姿势,另一只脚尽量长时间不落地;也可以让孩子闭着双眼单腿站立,这是难度比较高的训练方式,对锻炼大脑的平衡效果较好。安全提示:站立时要选取裸地或草坪,不要在水泥等硬地面上进行训练。进行闭眼单腿站立训练时,大人要在一边细心防护,防止孩子跌倒。

平衡能力的训练

平衡能力的训练 发表者:华东 一、基本概念 平衡是指人体所处的一种稳定状态,以及不论处在何种位置、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时,能自动调整并维持姿势的能力。即当人体重心垂线偏离稳定的支持面时,能立即通过主动的或反射性的活动使重心垂线返回到稳定的支持面内,这种能力称为平衡能力。恢复平衡能力是指训练时着重要求维持人体平衡,所采取的各种训练措施。通过这种训练,能激发姿势反射,加强前庭器官的稳定性,从而改善平衡功能。 二、维持平衡功能的因素 (一)人体具有保持身体位置安定的能力即稳定力,在身体最小的摆动下身体能保持姿势。 (二)再随意运动中能调整姿势 (三)能安全有效地对外来干扰做出反应,保持动态稳定性 三、平衡的种类 平衡可分为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 1.静态平衡是指人体在无外力的作用下,保持某一姿势,自身能控制身体平衡的能力,主要依赖于肌肉的等长收缩及关节两侧肌肉协同收缩来完成. 2.动态平衡在外力作用于人体或身体的原有平衡被破坏后,人体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姿势来维持新的平衡的一种能力,主要依赖肌肉的等张收缩来完成,如平衡板上的站立训练.四、平衡功能障碍的原因 1.视觉 2.前庭功能 3.本体感觉效率 4.触觉的输入和敏感度. 5.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6.视觉及空间感知能力. 7.主抗肌与拮抗肌的协调动作. 8.肌力与耐力. 9.关节的灵活度和软组织的柔韧度. 五、平衡功能的评定 平衡障碍严重程度分级 级别特征 0 伸直下肢时不能坐 1 能在伸直下肢的情况下坐着 2 能手膝位站立 3 能双膝跪立 4 能双足站立 5 一腿前一腿后地站着时能将身体重心从后腿移到前腿 6 能单膝跪立 7 能单腿站立、 脊髓损伤患者平衡障碍的评定

平衡和协调训练

平衡和协调训练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平衡训练的康复指导 什么是平衡 平衡是指物体所受到来自各个方向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使物体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即牛顿第一定律)。 人体平衡比自然界物体的平衡复杂得多,平衡是指身体所处的一种姿势状态,并能在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时自动调整并维持姿势的一种能力。包括 静态平衡:又称一级平衡 动态平衡:包括两个方面:(1)自动态平衡:又称二级平衡(2)他动态平衡:又称三级平衡。 而根据平衡活动的完成情况,可将平衡功能分为4级: I级:能正确地完成活动; II级:能完成活动,仅需要较小的帮助来维持平衡; III级:能完成活动,但需要较大的帮助来维持平衡; IV级:不能完成活动 影响平衡的因素 1.感觉输入:包括视觉输入、躯体感觉、前庭感觉。对平衡的维持和调节具有前馈和反馈的作用; 2. 中枢整合:三种感觉信息在包括脊髓、前庭核、内侧纵束、脑干网状结构、小脑及大脑皮层等多级平衡觉神经中枢中进行整合加工,并形成运动的方案。 3.运动控制:

踝调节机制:是指人体站在一个比较坚固和较大的支撑面上,受到一个较小的外界干扰(如较小的推力)时,身体质心以踝关节为轴进行前后转动或摆动(类似钟摆运动),以调整质心,保持身体的稳定性。 髋调节机制:人体通过髋关节的屈伸活动来调整身体质心和保持平衡。 跨步调节机制:重新建立身体质心支撑点,使身体重新确定能实现稳定站立的支撑面,避免摔倒。 以上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均会导致人体平衡被打破,人体就难以维持平衡。 平衡训练的方法 仰卧位--桥式运动,可分为:双桥运动、单桥运动。方法:完成伸髋、屈膝、足平踏于床面的动作 前臂支撑下的俯卧位 肘膝跪位 双膝跪位和半跪位 站立位训练:进行站立位的平衡训练,都是为步行做好准备,并最终达到步行的目的。包括: 静态平衡训练、他动态平衡训练、自动态平衡训练。 1. 静态平衡训练:包括患者辅助扶持下保持平衡,双腿站立下保持平衡,单腿站立位下保持平衡的站立训练。

身体平衡能力简易训练法

身体平衡能力简易训练法 平衡能力反映了身体的肌肉力量及其协调能力、中枢神经系统处理信息的速度、各种感觉器官的功能及灵敏程度,是一个人身体综合素质的体现。 平衡能力不足会导致姿势或运动发展迟缓,影响孩子的认识能力。除了增强体质外,身体平衡能力训练还可以促进大脑发育,开发孩子的智力,所以我平时就注重对孩子进行身体平衡能力的训练。 端水 有些家长怕孩子摔碎碗具,或弄伤自己,一般不让孩子在家里端饭端汤,这其实浪费了锻炼孩子身体平衡能力的机会。我在家里常有意让孩子端水,让他坚持“一碗水端平”而不洒。家长把端水的机会让给孩子,或者设置端水的游戏活动,对孩子的平衡能力会大有裨益。 安全提示:让孩子练习端的应该是冷水,千万不要选热水,并可借机会向孩子进行“热水烫人”的安全教育。 路沿石上“开火车” 晚饭后,我们一家人常会到户外散步,只要遇到路沿石,我就会叫儿子一起“开火车”。 我们把路沿石当成火车,儿子在前面走,我在后面走,看谁先掉下来。为了避免掉下来,大脑就必须协调全身的每一块肌肉,做好平衡。有路沿石的地方,是练习孩子身体平衡能力的好去处,路沿石处处有,平衡能力就可以随处练。 安全提示:要选择宽度适合的路沿石,过于狭窄的路沿石容易踏空

跌倒。路沿石不能过高,以离路面十公分以内为宜。在路沿石上练习平衡时不要跑,家长要控制好孩子的行进速度,以慢走为主。 “开”自行车 家长可以把小型的自行车推到空地上让孩子“开”。让孩子在车上坐稳,两手扶住车头,大人站在自行车侧面,一手做保护孩子的准备,另一手扶正车身,兼做“动力”,轻轻地把车向前推。车子前行,孩子是“司机”—“开”自行车时孩子将自身的平衡感觉和自行车的稳定性结合起来,可以锻炼更高层次的身体平衡能力。 安全提示:自行车要小,孩子“开”自行车时身体不能过于前倾。大人对自行车的推进速度要慢,并且要及时修正孩子在“开车”过程中的失衡状态,对孩子进行细致的安全防护。 单腿站立 这是从体育老师那里得来的方法,老师常会在操场上用单腿站立的方法训练学生的身体平衡能力。具体做法有两种:可以让孩子睁着眼睛单腿站立,保持姿势,另一只脚尽量长时间不落地;也可以让孩子闭着双眼单腿站立,这是难度比较高的训练方式,对锻炼大脑的平衡效果较好。 安全提示:站立时要选取裸地或草坪,不要在水泥等硬地面上进行训练。进行闭眼单腿站立训练时,大人要在一边细心防护,防止孩子跌倒。

感统失调的训练方法

感觉统合失调的训练方法: 1.触觉训练强化皮肤、大小肌肉关节神经感应,辨识感觉层次,调整大脑感觉神经的灵敏度。使用器械:按摩球、波波池、平衡触觉板。 适应症:爱哭、胆小、情绪化、怕陌生、笨手笨脚、怕人触摸、发音不正确、偏食、挑食、注意力差、自闭、体弱多病等。 2.前庭平衡觉训练调整前庭信息及平衡神经体系自动反应机能,促进语言神经组织健全、前庭平衡觉及视听能力完整能力。使用器械:圆筒、平衡踩踏车、按摩大龙球、滑梯、平衡台、晃动独木桥、袋鼠袋、圆形滑车。 适应症:身体灵活度不足、姿态不正、双侧协调不佳、多动、爱惹人、语言发展迟缓、视觉空间不佳、阅读困难、自信心不足、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跌倒、方向感不明、学习能力以及习惯培养不起来。 3.弹跳训练调整固有平衡、前庭平衡感觉神经体系,强化触觉神经、关节信息,促进左右脑健全发展。使用器械:羊角球、跳床。 适应症:站坐无相、姿态不正、情绪化、身体灵活度不够、多动、注意力不集中、语言发展迟缓、阅读困难、胆小、情绪化、笨手笨脚、视觉判断不良、触觉发展不佳、关节信息不足。 4.固有平衡训练调整脊髓中枢神经和对地心吸力的协调,强化中耳平衡体系,协调全身神经机能,奠定大脑发展基础。使用器械:独脚椅、大陀螺、脚步器、竖抱筒。 适应症:坐无坐相、站无站相、多动不安、容易跌倒、脾气急躁、好惹人、语言发展不佳、缺乏组织力及推理能力、双侧协调不良、手脚不灵活、、自信心不足。 5.本体感训练强化固有平衡、前庭平衡、触觉、大小肌肉双侧协调,灵活身体运动能力、健全左右脑均衡发展。使用器械:跳床、平衡台、晃动独木桥、滑板、S形垂直平衡木、S形水平平衡木、圆形平衡板。 适应症:语言发展迟缓,笨手笨脚、注意力不集中、多动不安、情绪化、组织力及创造力不足。

偏瘫平衡训练 2

平衡训练 基础性训练:1桥式训练(单桥双桥侧桥) 2骨盆PNF 3四点跪位 4跪位坐起 5三点跪位 6两点跪位 7坐站转换等 端坐位:a静态平衡:辅助坐位—独立坐位,患者保持静态坐位平衡,面对镜子视觉反 馈,协助调整不正确的姿势 1.要求良好的躯干肌肌力 2.治疗师辅助量逐渐减少(在后方控制患者头、肩、躯干—在后方控制双肩 —在前方控制患者双上肢) 3.平衡1级向2级的过渡 b自动态平衡: 1.活动上肢的同时保持端坐位 2.指示患者向各个方向活动+侧屈旋转躯干 3.手拿物体,放于患者的各个方向,让患者触碰 c他动态平衡: 1、不同角度,向患者抛球逐渐增加抛球的距离和力度 2、坐于治疗床或板,向各个方向推动患者力度决定难度 3、使用Bathel治疗球,活动而较软的支撑面 4.PNF躯干抗阻训练 5.不同角度,向患者抛球逐渐增加抛球的距离和力度 站立位:a静态平衡:辅助站立—独立站立,面对镜子视觉反馈,协助调整不正确的姿势 1.辅助源:治疗师、平行杠、肋木、助行架、拐杖 2.静态平衡稍改变后,减少辅助程度 3.平衡1级向2级的过渡 b自态平衡:面对镜子,治疗师站于患者旁边 1.足保持不动,身体交替向侧方前方后方倾斜,身体交替向左右转动 2.左右下肢交替负重:每次保持5到10秒,特别监护,矫正不正确的姿势 3.触碰治疗师手中的物体:正前方侧前方正上方侧上方正下方侧下方 4.抛接球训练;不同角度,距离,力度 5.伸手拿物:物体放于地面上距离患者不同的地方鼓励患者弯腰伸手去拿物 6.平衡仪训练 c他动态平衡: 1.硬而大的支撑面上:各个方向推动患者:力度幅度,双足分开较大距离 2.软而小的支撑面上:气垫,软的床垫,缩小支撑面,并足站立,单足站立, 各个方向推动 3.活动的支撑面:平衡板,各个方向推动 PS:1增强前庭功能训练:1双足并拢(必要时双手或单手扶墙保持平衡),左右转头 2单手或双手不扶墙站立,时间逐渐延长并保持平衡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