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word参考模板
湿地公园设计导则
![湿地公园设计导则](https://img.taocdn.com/s3/m/b55c7502168884868762d6c4.png)
xx湿地公园设计导则住房城乡建设部____年10月前言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xx建设的意见》,促进xx湿地资源的系统保护与合理利用,提升生态园林建设质量,保障xx湿地公园设计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更好地发挥xx湿地公园的综合效益,在总结国内外湿地保护与湿地公园科研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12xx,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设计原则、总体设计、栖息地设计、水系设计、竖向设计、种植设计、道路与铺装设计、配套设施设计、基础工程设计、设计成果。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
主要起草单位:华中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xx植物园、xx园林建筑规划设计院、xx林业大学、xx林业大学、xx园林设计院、xxxxxx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苏州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等。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xx建设司负责指导实施与监督管理,华中农业大学风景园林系负责技术解释。
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目录1 总则..................................................................................................................................... . (1)2 术语..................................................................................................................................... . (2)3 设计原则 (3)4 总体设计 (4)4.1 基本要求 (4)4.2 资源调查与分析评价 (4)4.3 定位与目标 (5)4.4 功能分区 (5)4.5 游客容量计算 (6)4.6 用地比例 (7)4.7 湿地保护与修复 (7)5 栖息地设计 (9)5.1 基本要求 (9)5.2 动植物保护 (9)5.3 栖息地系统设计 (9)5.4 栖息地要素设计 (9)6 水系设计 (1)16.1 基本要求 (11)6.2 水域设计 (11)6.3 驳岸设计 (12)7 竖向设计 (1)37.1 基本要求 (13)7.2 高程控制 (13)7.3 挖填方设计 (13)7.4 道路及场地坡度设计 (13)8 种植设计 (1)48.1 基本要求 (14)8.2 植物选择与配置 (14)9 道路与铺装设计 (16)9.1 交通组织 (16)9.2 道路设计 (16)9.3 铺装及场地设计 (17)10 配套设施设计 (18)11 基础工程设计 (20)12 设计成果 (21)编制说明..................................................................................................................................... ..231总则1.0.1 为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xx湿地资源,规范xx湿地公园设计,指导公园有序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导则。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修编) 文本0703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修编) 文本0703](https://img.taocdn.com/s3/m/04d6fb2c81c758f5f61f67cf.png)
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总体规划 (2)第一节风景资源评价 (2)第二节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性质和发展目标 (2)第三节规划结构与布局 (4)第四节湿地公园容量及生态原则 (6)第三章专项规划 (9)第一节保护培育规划 (9)第二节风景游赏规划 (12)第三节典型景观规划 (14)第四节科研监测及科普规划 (17)第五节游览设施规划 (17)第六节基础工程规划 (18)第七节公共环境保护规划 (20)第八节防灾规划 (22)第九节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23)第十节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23)第十一节分期发展规划 (24)第四章实施规划的对策及措施 (25)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与利用的需要,为湿地公园资源“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在确保具有高度自然与文化价值的湿地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得以修复培育、世代传承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的综合效益,促进区域的社会经济和精神文明建设,实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编制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第二条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范围东起紫金港路绿带西侧,西至绕城公路绿带东侧,南起沿山河,北至文二西路(不含西溪旅游服务中心用地),总面积约为10.64平方公里。
第三条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外围保护带风景区外围保护地带,风景区界线以外,东至紫金港,南至老和山麓,西至绕城公路西侧绿带。
北至余杭塘河,用地面积约为15.7平方公里。
第四条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周边景观控制区周边景观控制区,主要涉及五常乡,闲林镇的两湿地水网区域,用地面积约为50平方公里。
第五条本规划是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内编制各项规划设计及进行保护与利用的依据和法定文件,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公园内使用土地和进行各项利用活动,均应符合本规划。
第二章总体规划第一节风景资源评价第六条景源特征1、田园质朴,水乡浓郁2、古迹丰富,历史悠久3、水网密布,环境清幽第七条景源统计及评价1、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内共有主要景点51个,其中:一级景点29个,占景点总数的56.9%二级景点8个,占景点总数的15.7%三级景点5个,占景点总数的9.8%四级景点9个,占景点总数的17.6%2、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空间格局与保护区域范围具有整体性的特征、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人文景观内涵水乳交融的特征。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https://img.taocdn.com/s3/m/66cd24f18bd63186bcebbc39.png)
第一章总则1.1 编制依据1.1.1 《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1.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1.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1.4 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1.1.5 国务院《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1.1.6 建设部《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1.1.7 建设部《城市绿线管理办法》1.1.8 行业标准《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1.2 指导思想根据各地区人口、资源、生态和环境的特点,以维护城市湿地系统生态平衡、保护城市湿地功能和湿地生物多样性,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基本出发点,坚持“全面保护、生态优先、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充分发挥城市湿地在城市建设中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1.3 基本原则1.3.1 遵循与湿地有关的国家法律、法规,与国际有关规定相一致;1.3.2 维护城市湿地生物多样性及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对于人为干扰而遭到破坏的城市湿地,应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其恢复与修复工作;1.3.3 坚持城市湿地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应在全面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适度开展科研、科普及游览活动,发挥城市湿地的经济和社会效益;1.3.4 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和湿地保护现状,坚持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的原则。
1.4 规划目标全面加强城市湿地保护,维护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特性和基本功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城市湿地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和休闲游乐等方面所具有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有效地遏制城市建设中对湿地的不合理利用现象,保证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第二章基本概念2.1 湿地的定义本导则采用《湿地公约》关于湿地的定义,即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
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规划成果大纲
![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规划成果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c71f9c67a32d7375a417808a.png)
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规划成果大纲规划成果:湿地公园总体规划成果文件,由摘要、规划文本和规划图纸三部分组成。
一、摘要简述规划的主要内容。
二、规划文本规划文本编写参考提纲如下,规划单位可根据具体情况对内容进行调整,并鼓励规划单位以此为基础增加创新性内容。
第一章总则规划主要内容(摘要)第二章基本情况第1节自然地理条件第2节社会经济条件第3节历史沿革第4节湿地公园建设与旅游现状第三章湿地资源第1节湿地类型、面积与分布第2节湿地生物多样性第3节湿地景观与文化资源第4节湿地生态系统评价第四章湿地公园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1节湿地公园的资源条件第2节湿地公园的资源利用条件第3节建设湿地公园的管理条件第4节湿地公园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第五章总体布局第1节湿地公园范围第2节湿地公园性质定位第3节规划指导思想第4节规划原则第5节规划依据第6节规划总目标与分期目标第7节功能分区第8节公园分区建设目标与发展第六章保护规划第1节规划原则第2节水系和水质保护规划第3节水岸保护规划第4节栖息地(生境)保护规划第5节湿地文化保护规划第6节保护管理能力建设规划第七章恢复规划第1节规划原则第2节水体修复规划第3节栖息地(生境)恢复规划第八章科普宣教规划第1节科普宣教设施第2节解说标志系统第九章科研监测规划第1节科研规划第2节监测规划第十章合理利用规划第1节规划原则第2节资源利用方式第3节环境容量及游客容量预测第4节客源市场及游客规模分析第5节旅游项目规划第6节游览线路规划第7节旅游设施规划第十一章防御灾害规划第1节有害生物防治规划第2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第3节洪涝防治规划第4节防火规划第5节应急救援安全规划第十二章区域协调与社区规划第1节土地利用协调规划第2节社区经济调控原则第4节水资源协调规划第5节社区协调(共管共建)规划第十三章保护管理基础能力建设规划第1节保护管理局建设、第2节保护管理站、点建设第3节信息管理建设第十四章基础工程规划第1节道路交通规划第2节电力工程规划第3节给排水工程规划第4节供热工程规划第6节燃气工程规划第十五章管理规划第1节管理机构规划第2节运营规划第3节保障措施规划第十六章投资估算与效益评析第1节估算依据第2节投资估算第3节效益评析第十七章环境影响评价三、规划图件主要图件应符合下表规定,此外可根据需要增加其他图件。
(完整版)城市湿地公园设计导则
![(完整版)城市湿地公园设计导则](https://img.taocdn.com/s3/m/ee1acca0ed630b1c58eeb57a.png)
城市湿地公园设计导则住房城乡建设部年月前言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促进城市湿地资源的系统保护与合理利用,提升生态园林建设质量,保障城市湿地公园设计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更好地发挥城市湿地公园的综合效益,在总结国内外湿地保护与湿地公园科研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设计原则、总体设计、栖息地设计、水系设计、竖向设计、种植设计、道路与铺装设计、配套设施设计、基础工程设计、设计成果。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
主要起草单位:华中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武汉市园林建筑规划设计院、东北林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上海市园林设计院、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苏州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等。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负责指导实施与监督管理,华中农业大学风景园林系负责技术解释。
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目录总则术语设计原则总体设计..............................................................................................……………………基本要求资源调查与分析评价定位与目标功能分区游客容量计算用地比例湿地保护与修复栖息地设计...........................................................................................…………………..…基本要求动植物保护栖息地系统设计栖息地要素设计水系设计基本要求水域设计驳岸设计竖向设计基本要求高程控制挖填方设计道路及场地坡度设计种植设计基本要求植物选择与配置道路与铺装设计交通组织道路设计铺装及场地设计配套设施设计基础工程设计设计成果编制说明为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城市湿地资源,规范城市湿地公园设计,指导公园有序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导则。
某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某湿地公园总体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3e52900b192e45361066f59a.png)
某湿地公园总体规划XXXX湿地公园总规第一章总则建设XX湿地公园,能有效保护本区域近海与海岸湿地、湖泊湿地资源,并使其能够长期维持稳定,保护本区域的生态安全。
通过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与重建,利用生物工程、物理工程等手段修复湿地生态系统,提高湿地净化水质能力,达到减轻或治理富营养化水质的目标。
充分发挥XX湿地的多种功能效益,合理、适度地开展湿地的综合开发和利用,为公众浏览、休闲或进行科学、文化和教育活动提供良好的空间和平台。
湿地公园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环境保护、整治工程。
按照“规划先行、分步实施、统筹安排、有序推进”和“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近期主要是对湿地公园园区进行整体控制,控制污染源,禁止非生态建设活动,进行重点区块的景点建设。
对已经开展的生产经营活动,排污等达不到要求的,限期整改,以达到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安全、维护生态环境健康的目的。
开展湿地生态系统修复、重建和生物防治水体富营养化等方面的研究,建立湿地生态系统修复试验示范区,为下一步全面实施湿地生态系统修复工程做好技术储备,提供相关经验。
着手开展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建立湿地生态保护、生态休闲旅游体系。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湿地公园各功能区的联系,全面实施湿地生态系统修复、重建工程,健全完善湿地保护、生态旅游体系,实现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XX湿地公园建设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代、利于千秋的社会公益事业。
随着总体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必将使湿地保护工程、科研工程等基础设施设备得到提高和完善,各项保护制度、管理制度更加健全,湿地的各项功能和作用将更进一步地得到体现和发挥,由此必将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第二章基本情况第一节自然地理条件1.1. 地理位置XX县位于XX省东南沿海,东经121°5′~120°32′,北纬28°01′~28°19′。
东濒东海,南连洞头洋,西嵌乐清湾,北接温岭市。
全境由楚门半岛、XX岛与鸡山岛、洋屿岛、披山岛、大鹿岛、江岩岛、茅埏岛、横床岛等135个外围岛屿组成,是全国13个海岛县之一。
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湿地公园总体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1ac15ca3aa00b52acfc7ca76.png)
目录第一章总则.......................................................1.1项目提要.........................................................1.2项目主要建设内容.................................................1.3主要建设指标..................................................... 第二章基本情况...................................................2.1自然地理条件.....................................................2.2社会经济条件.....................................................2.3历史沿革.........................................................2.4湿地公园建设与旅游现状........................................... 第三章湿地资源...................................................3.1湿地类型、面积与分布.............................................3.2湿地生物多样性...................................................3.3湿地景观与文化资源..............................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湿地生态系统评价................................................. 第四章湿地公园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4.1湿地公园的资源条件 (22)4.2湿地公园的资源利用条件...........................................4.3建设湿地公园的管理条件...........................................4.4湿地公园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6)第五章总体布局...................................................5.1湿地公园范围.....................................................5.2湿地公园性质定位.................................................5.3规划指导思想.....................................................5.4规划原则.........................................................5.5规划依据.........................................................5.6规划期限.........................................................5.7规划总目标与分期目标.............................................5.8功能分区.........................................................5.9公园分区建设目标与发展.......................... 错误!未定义书签。
湿地公园建设发展方案两篇.doc
![湿地公园建设发展方案两篇.doc](https://img.taocdn.com/s3/m/e07924f98e9951e79b89279c.png)
湿地公园建设发展方案两篇第1条湿地公园建设与发展规划湿地公园建设与发展规划1 、XX湿地公园范围XX湿地公园位于XX新区上游、XX,包括XX 、XX 、XX和XX河、XX河、XX河等水系湿地。
向南整合XX新区XX区水域,向北覆盖XX水库、XX水库、XX水库和XX水库,向东延伸至XX高新区上游,沿外环高速公路两侧300米绿化带向西北延伸。
XX、XX河、XX河、XX河由北向南流入XX,XX水库、XX 水库、XX穿插其中,总面积约2万亩,超过XX“中国水城”规划水域总面积的五分之一。
2 、湿地公园建设近期建设的XX湿地公园主要包括XX、XX、XX河、XX河、XX河综合环境整治工程和XXXX接渠工程等。
内容涉及河道整治、生态修复、雨水污水管网、生态补水、景观工程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等。
目前,XX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一期工程建设已进入后期。
XX公园主要河道工程和生态修复绿化工程已基本完成。
核心区完全满足“中国水城”的建设要求,“湖清、岸绿、水畅、景美”。
公园景观焕然一新,排洪排涝能力进一步提高,湿地生态环境进一步恢复,配套工程逐步建设,成为市民观赏和游玩的大型生态景观公园。
XXXX连接运河的主体工程已经完成,桥梁照明和改善景观绿化的规划已经通过规划审批。
XX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二期景观工程、XX河流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项目、XX河流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项目、XX河流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等项目正在有序开展。
三、XX湿地公园建设目标建设XX湿地公园有利于推进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提高XX现代宜居城市质量,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和XX“最佳区”,是一项造福人民的公益性工程。
通过建设XX湿地公园,XX周边水系将成为一条畅通的洪水通道,XX湿地公园将成为一个生态环境良好的人文公园、丰富的物种资源、优美的自然风光、深厚的文化底蕴、完善的配套设施,公园将成为全区乃至全国一流的综合湿地公园与湿地保护相结合、生态教育、休闲旅游、环保产业培育。
成为湿地保护和利用的最佳展示窗口。
湿地公园设计导则
![湿地公园设计导则](https://img.taocdn.com/s3/m/fd8f3259b4daa58da1114a27.png)
xx湿地公园设计导则住房城乡建设部2017年10月前言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xx建设的意见》,促进xx湿地资源的系统保护与合理利用,提升生态园林建设质量,保障xx湿地公园设计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更好地发挥xx 湿地公园的综合效益,在总结国内外湿地保护与湿地公园科研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12xx,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设计原则、总体设计、栖息地设计、水系设计、竖向设计、种植设计、道路与铺装设计、配套设施设计、基础工程设计、设计成果。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
主要起草单位:华中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xx植物园、xx园林建筑规划设计院、xx林业大学、xx林业大学、xx园林设计院、xxxxxx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苏州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等。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xx建设司负责指导实施与监督管理,华中农业大学风景园林系负责技术解释。
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目录1 总则......................................................... ........................................................... (1)2 术语......................................................... ........................................................... (2)3 设计原则......................................................... ........................................................... . (3)4 总体设计......................................................... . (4)4.1 基本要求......................................................... ........................................................... .. (4)4.2 资源调查与分析评价......................................................... .. (4)4.3 定位与目标......................................................... ........................................................... .54.4 功能分区......................................................... ........................................................... .. (5)4.5 游客容量计算......................................................... .. (6)4.6 用地比例......................................................... ........................................................... .. (7)4.7 湿地保护与修复......................................................... . (7)5 栖息地设计......................................................... (9)5.1 基本要求......................................................... ........................................................... .. (9)5.2 动植物保护......................................................... ........................................................... .95.3 栖息地系统设计......................................................... . (9)5.4 栖息地要素设计......................................................... . (9)6 水系设计......................................................... ........................................................... .. (11)6.1 基本要求......................................................... ........................................................... .. (11)6.2 水域设计......................................................... ........................................................... .. (11)6.3 驳岸设计......................................................... ........................................................... .. (12)7 竖向设计......................................................... ........................................................... .. (13)求......................................................... ........................................................... .. (13)7.2 高程控制......................................................... ........................................................... .. (13)7.3 挖填方设计......................................................... ........................................................... .137.4 道路及场地坡度设计......................................................... .. (13)8 种植设计......................................................... ........................................................... .. (14)求......................................................... ........................................................... .. (14)8.2 植物选择与配置......................................................... . (14)9 道路与铺装设计......................................................... .. (16)9.1 交通组织......................................................... ........................................................... (16)9.2 道路设计......................................................... ........................................................... (16)9.3 铺装及场地设计......................................................... .. (17)10 配套设施设计......................................................... ........................................................... .. (18)11 基础工程设计......................................................... ........................................................... .. (20)12 设计成果......................................................... ........................................................... . (21)编制说明......................................................... ........................................................... . (23)1 总则1.0.1 为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xx湿地资源,规范xx湿地公园设计,指导公园有序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导则。
贵州冷水河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贵州冷水河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a9b33b727e21af45b207a80b.png)
目录第一章总则 (1)1.1项目名称 (1)1.2项目建设单位 (1)1.3项目性质 (1)1.4项目建设地点、范围 (1)1.5项目建设期限 (1)1.6项目总投资 (1)第二章基本情况 (3)2.1自然地理情况 (3)2.2社会经济条件 (5)2.3历史沿革 (6)2.4湿地公园建设与旅游现状 (6)第三章湿地资源情况 (9)3.1湿地类型、面积 (9)3.2湿地生物多样性 (9)3.3湿地景观与文化资源 (11)3.4湿地生态系统评价 (16)第四章湿地公园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8)4.1项目建设背景 (18)4.2湿地公园建设必要性 (20)4.3湿地公园建设可行性 (23)4.4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5)第五章总体布局 (27)5.1湿地公园范围 (27)5.2湿地公园定位 (27)5.3规划指导思想 (28)5.4规划原则 (28)5.5规划依据 (29)5.6规划目标 (32)5.7功能分区 (33)第六章湿地保护规划 (37)6.1保护原则 (37)6.2水系保护规划 (37)6.3水岸保护规划 (40)6.4栖息地生境保护规划 (41)6.5湿地文化保护规划 (43)第七章湿地恢复规划 (45)7.1湿地恢复原则 (45)I7.2湿地恢复目标 (46)7.3湿地水体恢复规划 (46)7.4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恢复规划 (48)第八章科普宣教规划 (50)8.1科普宣教 (50)8.2解说系统 (54)8.3标识系统 (56)第九章科研监测规划 (58)9.1科研规划 (58)9.2监测规划 (60)第十章合理利用规划 (63)10.1规划原则 (63)10.2环境容量及游客容量预测 (64)10.3客源市场及游客规模分析 (65)10.4旅游项目规划 (69)10.5游览线路规划 (71)10.6旅游设施规划 (72)第十一章防御灾害规划 (75)11.1有害生物防治规划 (75)11.2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79)11.3洪涝防治规划 (80)11.4防火规划 (81)11.5应急救援和安全规划 (83)第十二章区域协调与社区规划 (87)12.1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87)12.2社区经济调控规划 (88)12.3湿地水资源协调规划 (89)12.4社区协调规划 (92)第十三章保护管理基础能力建设规划 (95)13.1保护管理局建设 (95)13.2保护管理站建设 (96)13.3信息管理建设 (96)第十四章基础工程规划 (98)14.1道路交通规划 (98)14.2电力工程规划 (100)14.3给排水工程规划 (101)14.4电信工程规划 (102)14.5卫生设施规划 (103)第十五章管理规划 (104)II15.1管理机构规划 (104)15.2运营规划 (106)15.3保障措施规划 (109)第十六章投资估算与效益评析 (111)16.1估算依据 (111)16.2投资估算 (112)16.3效益评析 (113)第十七章环境影响评价 (117)17.1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117)17.2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17)17.3对人文环境的影响 (118)17.4环境保护策略 (118)17.5环境影响结论 (119)附表:1、贵州金沙冷水河国家湿地公园投资估算表2、贵州金沙冷水河国家湿地公园植物名录3、贵州金沙冷水河国家湿地公园动物名录4、贵州金沙冷水河国家湿地公园本底资源报告附图:1、区域分析图2、卫星影像图3、交通现状分析图4、土地利用现状图5、湿地资源现状图6、功能分区图7、总体规划平面图8、水系规划图9、保护工程规划图10、恢复工程规划图11、宣教展示规划图12、生态旅游规划图13、科研监测规划图14、旅游客源市场分析图15、游览线路规划图16、旅游设施规划图17、防御灾害规划图18、管理设施规划图19、道路系统规划图20、电力工程规划图21、给排水规划图22、分期建设规划图III附件:1、金沙县人民政府关于请求将贵州金沙冷水河湿地申报为国家湿地公园的请示2、金沙县人民政府关于承诺组建贵州金沙冷水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机构的函3、金沙县人民政府关于对贵州金沙冷水河国家湿地公园(拟建)土地权属及相关利益主体情况说明的函IV第一章总则1.1 项目名称贵州金沙冷水河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1.2 项目建设单位建设单位:贵州金沙冷水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1.3 项目性质新建,生态型社会公益性建设项目1.4 项目建设地点、范围拟建的贵州金沙冷水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金沙县西南部,湿地公园属于长江流域赤水河水系,主要由油沙河、冷水河、深沟三条主河流及其支流以及汇流后的长征水库组成,公园四至范围为:东至张家坡,西接大湾子,南至猪市堡,北抵长征水库,地理坐标介于北纬27°25′55"~27°33′32″,东经105°52′40"~106°4′26"之间,总面积668.77公顷,湿地公园的湿地率为35.68%。
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全解
![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全解](https://img.taocdn.com/s3/m/62b1d1d3da38376baf1faef5.png)
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1 总则1.1 为促进我国湿地保护事业健康发展,规范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的编制内容和成果,为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和发展提供技术指导,制定本导则。
1.2 本导则适用于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的编制和修编工作。
地方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编制,可参考本导则。
1.3 国家湿地公园面积应在20公顷以上,湿地率原则上不低于30%。
1.4 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的任务是通过对湿地公园所在地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的综合研究,确定该湿地公园的范围、规模和性质,科学合理开展功能分区,明确保护与恢复措施,设置必备的科普宣教设施,合理利用湿地资源,科学指导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管理,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1.5 编制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应遵守国家相关规定,坚持“保护优先、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1.5.1 保护优先原则是指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防止湿地退化,维护湿地生态过程,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5.2 科学恢复原则是指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湿地修复理论和实践经验,结合湿地公园实际,引入先进的恢复技术和措施,使退化湿地得到科学修复。
1.5.3 合理利用原则是指在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湿地资源。
1.5.4 可持续发展原则是指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要充分考虑湿地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使湿地资源既能满足当代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能满足后代人对湿地资源和生态利用要求的水平,使湿地保护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1.6 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应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水利规划和旅游规划等相协调。
1.7 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首先需经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评审,并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后,报送国家林业局;其后,国家林业局组织专家进行现场考察并对总体规划送审稿提出修改意见,申报单位应根据专家意见组织对总体规划进行修改和完善;最后,总体规划最终稿报国家林业局审查备案。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https://img.taocdn.com/s3/m/97a8b7f5cfc789eb162dc882.png)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第一章总则1.1 编制依据1.1.1 《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1.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1.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1.4 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1.1.5 国务院《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1.1.6 建设部《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1.1.7 建设部《城市绿线管理办法》1.1.8 行业标准《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1.2 指导思想根据各地区人口、资源、生态和环境的特点,以维护城市湿地系统生态平衡、保护城市湿地功能和湿地生物多样性,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基本出发点,坚持“全面保护、生态优先、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充分发挥城市湿地在城市建设中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1.3 基本原则1.3.1 遵循与湿地有关的国家法律、法规,与国际有关规定相一致;1.3.2 维护城市湿地生物多样性及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对于人为干扰而遭到破坏的城市湿地,应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其恢复与修复工作;1.3.3 坚持城市湿地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应在全面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适度开展科研、科普及游览活动,发挥城市湿地的经济和社会效益;1.3.4 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和湿地保护现状,坚持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的原则。
1.4 规划目标全面加强城市湿地保护,维护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特性和基本功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城市湿地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和休闲游乐等方面所具有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有效地遏制城市建设中对湿地的不合理利用现象,保证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完整版)城市湿地公园设计导则
![完整版)城市湿地公园设计导则](https://img.taocdn.com/s3/m/d39ccd0f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0f.png)
完整版)城市湿地公园设计导则n___ Party of China and the State ___"。
promote the ___ urban wetland resource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cological and landscape n。
ensure the ___ of urban wetland parks。
and better play the comprehensive benefits of urban wetland parks。
this ___ chapters。
including General Principles。
Terminology。
Design Principles。
Overall Design。
Habitat Design。
Water System Design。
Vertical Design。
Planting Design。
Road and Paving Design。
Supporting Facilities Design。
Basic Engineering Design。
and Design Results.___ by the Ministry of Housing and Urban-Rural Development。
The main ___。
___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___。
___。
___。
___。
___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Suzhou Landscape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etc.The Ministry of Housing and Urban-___ supervising management。
and the Department of ___ in the process of use.Table of ContentsGeneral Principles___Design Principles___。
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
![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https://img.taocdn.com/s3/m/bb2f9b1a6bd97f192279e92d.png)
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1 总则1.1为促进我国湿地保护事业健康发展,规范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的编制内容和成果,为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和发展提供技术指导,制定本导则。
1.2本导则适用于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的编制和修编工作。
地方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编制,可参考本导则。
1.3国家湿地公园面积应在20公顷以上,湿地率原则上不低于30%。
1.4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的任务是通过对湿地公园所在地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的综合研究,确定该湿地公园的范围、规模和性质,科学合理开展功能分区,明确保护与恢复措施,设置必备的科普宣教设施,合理利用湿地资源,科学指导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管理,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1.5编制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应遵守国家相关规定,坚持“保护优先、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1.5.1保护优先原则是指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防止湿地退化,维护湿地生态过程,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5.2科学恢复原则是指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湿地修复理论和实践经验,结合湿地公园实际,引入先进的恢复技术和措施,使退化湿地得到科学修复。
1.5.3合理利用原则是指在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湿地资源。
1.5.4可持续发展原则是指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要充分考虑湿地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使湿地资源既能满足当代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能满足后代人对湿地资源和生态利用要求的水平,使湿地保护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1.6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应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水利规划和旅游规划等相协调。
1.7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首先需经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评审,并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后,报送国家林业局;其后,国家林业局组织专家进行现场考察并对总体规划送审稿提出修改意见,申报单位应根据专家意见组织对总体规划进行修改和完善;最后,总体规划最终稿报国家林业局审查备案。
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骨架.
![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骨架.](https://img.taocdn.com/s3/m/2fe35c125727a5e9856a61d9.png)
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一节项目提要(1项目名称、2项目建设单位及项目法人、3项目主管单位、4项目性质、5项目建设地点、6项目区域范围、7项目建设原则、8建设目标、9项目主要建设内容、10项目建设期限、11项目建设资金额)第二节项目建设背景(1国家背景、2国家背景、3黑龙江省背景、4地方背景)第二章基本情况第一节自然地理条件(1地理位置、2简短介绍湿地公园范围、3地质地貌、4土壤、5气候、6水文、7野生植物资源、8野生动物资源)第二节社会经济条件第三节历史沿革第四节湿地公园建设与旅游现状(1基础设施条件、2旅游现状)第三章湿地资源第一节湿地类型、面积与分布(1河流湿地、2湖泊湿地、3沼泽湿地、4人工湿地)第二节湿地生物多样性(1植物资源、2动物资源)第三节湿地景观与文化资源(1旅游资源类型、2湿地景观资源、3文化资源)第四节湿地生态系统评价(1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性、2湿地生态系统的稀有性、3湿地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4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性、5湿地生态系统的面积适宜性)第四章湿地公园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一节湿地公园的资源条件(1湿地资源、2生物资源、3景观资源)第二节湿地公园的资源利用条件第三节建设湿地公园的管理条件(1区域内无土地权属争议、2湿地生态用水权益能够得到基本的保障、3建设投资主题明确、4运行维护投入制度健全、5湿地公园管理、6经营机构明确、7具备开展实地保护、8科普宣教的基础和能力、9相关利益主体无争议)第四节湿地公园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1机遇分析、2挑战分析)第五节湿地公园建设的必要性(1生态保护、2社会政治、3经济发展)第六节项目建设的可行性第五章总体布局第一节湿地公园范围(详细介绍)第二节湿地公园型指定位第三节规划指导思想第四节规划原则第五节规划依据第六节规划总目标与分期目标第七节功能分区第八节公园分区建设目标与发展(1湿地公园管理区、2湿地保护区规划、3湿地恢复重建区、4湿地宣教展示区规划、5湿地合理利用区)第六章保护规划第一节规划原则第二节水系和水质保护规划(1水源保护规划、2水质保护规划)第三节水岸保护规划第四节栖息地(生境)保护规划(1湿地防火、2野生动植物保护、3栖息地保护、恢复与改造、4有害生物监控与防治)第五节湿地文化保护规划(1历史文化、2少数民族文化、3冰雪文化、4饮食文化、5知青文化)第六节保护管理能力建设规划第七章恢复计划第一节规划原则第二节水体修复计划(1水文联系恢复与水环境整治规划、2开阔水域拓展规划、3恢复重建湿地水环境保育规划)第三节栖息地(生境)恢复规划(1湿地生态系统结构恢复与重建规划、2水禽栖息地恢复规划)第八章科普宣教规划第一节科普宣教设施(1湿地宣教中心、2宣传牌、3声像、图片、实物等宣传资料、4宣传网站)第二节解说标志系统(1解说体系的构成、2解说体系的建设)第九章科研监测规划第一节科研规划(1湿地科研课题规划、2湿地国际合作与交流)第二节监测规划(1资源调查、2湿地资源及环境监测、3湿地监测设施)第十章合理利用规划第一节规划原则第二节资源利用方式第三节环境容量及游客容量预测第四节客源市场及游客规模分析第五节旅游项目规划第六节游览线路规划(1游览路线组织、2游路系统、3旅游线路规则)第七节旅游设施规划(1餐饮、2住宿、3娱乐设施、4购物、5导游标志)第十一章防御灾害规划第一节有害生物防治规划第二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第三节洪涝防治规划第四节第四节防火规划第五节应急救援安全规划第十二章区域协调与社区规划第一节土地利用协调规划(1土地资源综合评估、2土地利用现状分析、3土地利用规划)第二节社区经济调控原则第三节水资源协调规划第四节社区协调(共管共建)规划(1社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社区共建共管规划)第十三章保护管理基础能力建设规划第一节保护管理局建设(1管理局办公大楼、2办公设备配备)第二节保护管理站、点建设(1保护管理站、2监测系统建设、3资源监测)第三节信息管理建设第四节人员培训(1竞争上岗、2岗位培训和持证上岗、3岗位激励和奖励机制)第十四章基础工程规划第一节道路交通规划(1规划原则、2外部交通、3内部交通、4交通设施及其工具)第二节电力工程规划(1现状、2规划目标、3规划原则、4用电负荷预测、5供电规划)第三节给排水工程规划(1给水工程规划、2排水工程规划)第四节供热工程规划第五节燃气工程规划第十五章管理规划第一节管理机构规划(1机构设置、2人员编制)第二节运营规划第三节保障措施规划(1法规政策保障、2项目组织保障、3工程管理保障、4科学技术保障、5人才保障、6宣传保障、7资金保障)第十六章投资估算与效益评析第一节估算依据第二节投资估算(1投资概算范围、2投资估算、3项目融资与资金筹措建议)第三节效益评析(1经济效益分析、2生态效益分析、3社会效益分析)第十七章环境影响评价第一节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分析(1自然环境影响分析、2人文环境影响分析、3生物多样性影响分析、4生物安全影响分析)第二节环境保护策略第三节环境影响评价结论附录:附录1 湿地公园植物名录。
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湿地公园总体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fa67c1696c175f0e7dd13767.png)
目录第一章总则 (1)1.1项目提要 (1)1.2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2)1.3主要建设指标 (4)第二章基本情况 (7)2.1自然地理条件 (7)2.2社会经济条件 (10)2.3历史沿革 (12)2.4湿地公园建设与旅游现状 (13)第三章湿地资源 (14)3.1湿地类型、面积与分布 (14)3.2湿地生物多样性 (15)3.3湿地景观与文化资源 (17)3.4湿地生态系统评价 (21)第四章湿地公园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2)4.1湿地公园的资源条件 (22)4.2湿地公园的资源利用条件 (24)4.3建设湿地公园的管理条件 (25)4.4湿地公园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5)第五章总体布局 (29)5.1湿地公园范围 (29)5.2湿地公园性质定位 (29)5.3规划指导思想 (29)5.4规划原则 (30)5.5规划依据 (31)5.6规划期限 (33)5.7规划总目标与分期目标 (33)5.8功能分区 (35)5.9公园分区建设目标与发展 (36)第六章保护规划 (39)6.1?规划原则 (39)6.2水系和水质保护规划 (40)6.3水岸保护规划 (41)6.4栖息地(生境)保护规划 (41)6.5?湿地文化保护规划 (42)6.6?保护管理能力建设规划 (43)第七章恢复规划 (46)7.1?规划原则 (46)7.2?栖息地恢复规划 (47)第八章科普宣教规划 (49)8.1科普宣教设施 (49)8.2解说标识系统 (51)8.3标识系统 (53)第九章科研监测规划 (55)9.1科研规划 (55)9.2监测规划 (56)第十章 ?合理利用规划 (59)10.1规划原则 (59)10.2资源利用方式 (60)10.3环境容量及游客容量预测 (60)10.4客源市场及游客规模分析 (61)10.5旅游项目规划 (64)10.6游览线路规划 (65)10.7旅游设施规划 (66)第十一章防御灾害规划 (69)11.1有害生物防治规划 (69)11.2洪涝防治规划 (71)11.3防火规划 (71)11.4应急救援安全规划 (73)第十二章?区域协调与社区规划 (75)12.1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75)12.2水资源协调规划 (75)第十三章保护管理基础能力建设规划 (77)13.1保护管理处建设 (77)13.2保护管理站建设 (77)13.3信息管理建设 (78)第十四章基础工程规划 (80)14.1道路交通规划 (80)14.2电力工程规划 (81)14.3给排水工程规划 (82)第十五章管理规划 (83)15.1管理机构规划 (83)15.2运营规划 (84)15.3保障措施规划 (86)第十六章投资估算与效益评价 (89)16.1估算依据 (89)16.2投资估算 (90)16.3效益评价 (91)第十七章环境影响评价 (94)17.1环境影响预测 (94)17.2环境保护对策建议 (95)17.3评价结论 (96)附表附表1 辽宁大伙房国家湿地公园投资估算表附表2-1 辽宁大伙房国家湿地公园动物名录——鸟类附表2-2 辽宁大伙房国家湿地公园动物名录——哺乳类附表2-3 辽宁大伙房国家湿地公园动物名录——爬行类附表2-4 辽宁大伙房国家湿地公园动物名录——两栖类附表2-5 辽宁大伙房国家湿地公园动物名录——鱼类附表3 辽宁大伙房国家湿地公园植物名录附图附图1 区位分析图附图2 交通分析图附图3 资源现状分布图附图4 土地现状利用图附图5 总体规划布局图附图6 功能分区图附图7 水系规划图附图8 生态旅游规划图附图9 道路交通规划图附图10 供电工程规划图附图11 防御灾害规划图附图12 土地利用规划图附图13 管理设施规划图附图16 分期建设规划图第一章总则1.1 项目提要1.1.1 项目名称辽宁大伙房国家湿地公园1.1.2 项目建设单位大伙房实验林场1.1.3 项目性质新建社会公益型项目1.1.4 项目建设地点抚顺市大伙房实验林场境内。
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
![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https://img.taocdn.com/s3/m/bd2595d684868762caaed5be.png)
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二〇一〇年二月二十三日1总则1.1为促进我国湿地保护事业健康发展,规范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的编制内容和成果,为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和发展提供技术指导,制定本导则。
1.2本导则适用于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的编制和修编工作。
地方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编制,可参考本导则。
1.3国家湿地公园面积应在20公顷以上,湿地率原则上不低于30%。
1.4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的任务是通过对湿地公园所在地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的综合研究,确定该湿地公园的范围、规模和性质,科学合理开展功能分区,明确保护与恢复措施,设置必备的科普宣教设施,合理利用湿地资源,科学指导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管理,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1.5编制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应遵守国家相关规定,坚持“保护优先、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1.5.1保护优先原则是指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防止湿地退化,维护湿地生态过程,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5.2科学恢复原则是指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湿地修复理论和实践经验,结合湿地公园实际,引入先进的恢复技术和措施,使退化湿地得到科学修复。
1.5.3合理利用原则是指在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湿地资源。
1.5.4可持续发展原则是指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要充分考虑湿地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使湿地资源既能满足当代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能满足后代人对湿地资源和生态利用要求的水平,使湿地保护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1.6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应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水利规划和旅游规划等相协调。
1.7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首先需经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评审,并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后,报送国家林业局;其后,国家林业局组织专家进行现场考察并对总体规划送审稿提出修改意见,申报单位应根据专家意见组织对总体规划进行修改和完善;最后,总体规划最终稿报国家林业局审查备案。
国家湿地公园合理利用规划方案
![国家湿地公园合理利用规划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89b58c52af90242a995e57b.png)
国家湿地公园合理利用规划方案第一节合理利用规划要求一、保护与开发相结合项目的开发建设必须服从于保护,并与环境保护建设同步进行。
开发项目只有在通过严格的环评可行之后才能在规定的区域内进行建设,并在建设的过程中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同时,游客人数必须控制在环境容量以内。
二、资源与市场相结合资源的开发必须与市场接轨,在倡导利用的同时,要注重市场的动态变化,使合理利用项目多元化,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
三、合理利用与科普教育相结合合理利用要把环境保护、生态教育、休闲娱乐融为一体,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使游人享受自然、陶冶情操、增长知识,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
四、可持续发展统一规划、集中管理、合理布局、先易后难、优先开发投资少、风险低、见效快、辐射范围广、服务当地民众多的项目,并为今后的发展留有余地;所有建设项目必须先进行可行性论证和环境影响评估,确保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不被破坏,实现永续利用。
五、突出特色公园开发建设要大力弘扬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风情民俗,合理利用项目和服务接待设施的建设要突出自然特点、本地特色及民族风格。
第二节资源利用方式为了生存和发展,无论是当代人,还是未来人都需要利用资源。
人口和贪欲膨胀驱使当代人过度利用资源,破坏资源再生能力,损害未来人的利益,甚至人类生存的基础。
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相对稀缺的国家,更应该树立整体的、长远的、合理的资源观,只有对自然资源进行科学、合理和有效的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才有可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旅游是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的旅游形式,也是当前旅游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它是针对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和倡导的一种全新的旅游形式。
生态旅游作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实践形式,是科学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一种良好实践,被认为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的、必然的选择,因而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重视和迅速发展,并将成为21世纪国际旅游的主流。
在湿地公园中开展生态旅游是湿地保护和利用实现双赢的最佳方式。
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
![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https://img.taocdn.com/s3/m/fafe70d96f1aff00bed51eeb.png)
扬州市广陵区普亨产品设计室 湿地资料
网址: 电邮:cat@
5 专项规划 5.1 保护规划 5.1.1 一般规定 湿地公园规划的主要保护对象包括水体、野生动植物及其 栖息地、自然景观和文化资源等。 湿地公园保护规划应根据功能分区的具体特点,对湿地生 态系统保护、景观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保护能力建 设等提出具体措施。 保护规划应明确湿地保护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湿地保护 工程项目的位置、规模、技术措施、实施期限等内容。 5.1.2 水源和水质保护规划 分析湿地公园与界外水源的联系,提出确保湿地公园合理 水量的保护和控制性措施。针对湿地公园水质现状和影响 水质的各种因素,提出水质保护和水污染防控的技术措 施。 5.1.3 水岸保护规划 分析研究湿地公园水位的动态变化,界定不同水位(常年 水位、高水位、低水位)状况下水体的边界,掌握水陆交 接区域的植被分层、自然演替、设计功能以及使用状况, 规划不同类型护岸做法。
专业测图,精度参考相应行业标准。
气候
温度、降水、湿度、日照、风力、蒸发量与降 水量、特殊气候现象等。
必备资料
水文
所在地区域水文资料;湿地公园湿地水文资 料。
必备资料
地质、地貌、土层、建设地段承载力;地质灾
自然资源 资料
地质土壤 湿地
害情况;地下水现状;土壤组成、类型和分布 必备资料
等。
区域湿地的整体分布及变化趋势;水源补给及 其稳定性;项目所在地的湿地类型及特殊性。
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 ★ 第 8 页
扬州市广陵区普亨产品设计室 湿地资料
网址: 电邮:cat@
4 总体布局 4.1 国家湿地公园规划范围和面积的确定 确定国家湿地公园规划范围主要考虑: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与湿地类型的独特性;历史文化与社会的连续性;地域单元的 相对独立性;保护、管理、合理利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具有 明确的地形标志物等。 国家湿地公园面积的计量以地形图上的标界范围为依据。 4.2 国家湿地公园的定位 湿地公园的定位应依据湿地的典型特征、资源类型、自然条件、 区位关系、发展对策与功能选择等因素综合确定。要凸显该国 家湿地公园的特色,及其在区域乃至全国的示范作用。 4.3 国家湿地公园的发展目标 4.3.1 湿地公园的发展目标应依据湿地公园的性质定位确定, 包括湿地公园建设总目标和分期目标。制定目标应坚持保护优 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充分考虑历 史、现在和未来的关系、政府支持程度、经济状况等因素;与 国家、地区的社会经济技术发展水平、趋势及步调相适应。 4.3.2 根据国家湿地公园分期建设目标,将规划期一般分为: 近期规划:3 年以内;中期规划:第 4-5 年;远期规划:第 6-8 年。
某湿地公园总体规划
![某湿地公园总体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c4c65447c77da26925c5b0fc.png)
XXXX湿地公园总规第一章总则建设XX湿地公园,能有效保护本区域近海与海岸湿地、湖泊湿地资源,并使其能够长期维持稳定,保护本区域的生态安全。
通过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与重建,利用生物工程、物理工程等手段修复湿地生态系统,提高湿地净化水质能力,达到减轻或治理富营养化水质的目标。
充分发挥XX湿地的多种功能效益,合理、适度地开展湿地的综合开发和利用,为公众浏览、休闲或进行科学、文化和教育活动提供良好的空间和平台。
湿地公园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环境保护、整治工程。
按照“规划先行、分步实施、统筹安排、有序推进”和“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近期主要是对湿地公园园区进行整体控制,控制污染源,禁止非生态建设活动,进行重点区块的景点建设。
对已经开展的生产经营活动,排污等达不到要求的,限期整改,以达到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安全、维护生态环境健康的目的。
开展湿地生态系统修复、重建和生物防治水体富营养化等方面的研究,建立湿地生态系统修复试验示范区,为下一步全面实施湿地生态系统修复工程做好技术储备,提供相关经验。
着手开展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建立湿地生态保护、生态休闲旅游体系。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湿地公园各功能区的联系,全面实施湿地生态系统修复、重建工程,健全完善湿地保护、生态旅游体系,实现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XX湿地公园建设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代、利于千秋的社会公益事业。
随着总体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必将使湿地保护工程、科研工程等基础设施设备得到提高和完善,各项保护制度、管理制度更加健全,湿地的各项功能和作用将更进一步地得到体现和发挥,由此必将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第二章基本情况第一节自然地理条件1.1. 地理位置XX县位于XX省东南沿海,东经121°5′~120°32′,北纬28°01′~28°19′。
东濒东海,南连洞头洋,西嵌乐清湾,北接温岭市。
全境由楚门半岛、XX岛与鸡山岛、洋屿岛、披山岛、大鹿岛、江岩岛、茅埏岛、横床岛等135个外围岛屿组成,是全国13个海岛县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湿地公园相关标准目录1. 《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林湿综字[2010]7号)2. 《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2010年2月20日印发)3.《国家湿地公园评估标准》(LYT1754-2008)4.《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LYT 1755-2008)《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林湿综字[2010]7号)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关于印发《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内蒙古、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为进一步规范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编制内容和规划成果,科学推进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我中心研究制定了《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参照执行。
附件: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二〇一〇年二月二十三日附件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1 总则1.1 为促进我国湿地保护事业健康发展,规范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的编制内容和成果,为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和发展提供技术指导,制定本导则。
1.2 本导则适用于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的编制和修编工作。
地方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编制,可参考本导则。
1.3 国家湿地公园面积应在20公顷以上,湿地率原则上不低于30%。
1.4 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的任务是通过对湿地公园所在地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的综合研究,确定该湿地公园的范围、规模和性质,科学合理开展功能分区,明确保护与恢复措施,设置必备的科普宣教设施,合理利用湿地资源,科学指导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管理,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1.5 编制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应遵守国家相关规定,坚持“保护优先、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1.5.1 保护优先原则是指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防止湿地退化,维护湿地生态过程,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5.2 科学恢复原则是指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湿地修复理论和实践经验,结合湿地公园实际,引入先进的恢复技术和措施,使退化湿地得到科学修复。
1.5.3 合理利用原则是指在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湿地资源。
1.5.4 可持续发展原则是指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要充分考虑湿地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使湿地资源既能满足当代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能满足后代人对湿地资源和生态利用要求的水平,使湿地保护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1.6 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应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水利规划和旅游规划等相协调。
1.7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首先需经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评审,并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后,报送国家林业局;其后,国家林业局组织专家进行现场考察并对总体规划送审稿提出修改意见,申报单位应根据专家意见组织对总体规划进行修改和完善;最后,总体规划最终稿报国家林业局审查备案。
2 术语2.1 湿地根据《湿地公约》,湿地是指天然的或人工的、永久的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和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及咸水水体,以及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
2.2 湿地公园湿地公园是指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合理利用湿地资源为目的,可供开展湿地保护、恢复、宣传、教育、科研、监测、生态旅游等活动的特定区域。
2.3 国家湿地公园指依照相关程序申报,经国家林业局批准建立的国家级湿地公园。
2.4 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指以有效保护湿地生态系统为根本目的,通过对湿地资源的全面保护和科学恢复,开展湿地宣传教育活动,合理利用湿地资源,促进湿地公园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性文件。
2.5 功能分区根据规划区资源特征和分布情况,为实现规划目标将公园划分成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不同地理单元,明确各单元的建设方向,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2.6 湿地率国家湿地公园内的湿地面积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百分比。
3 基本规定3.1 基础资料的收集与补充调查基础资料是开展总体规划编制的重要依据。
规划编制单位应根据规划编制的实际需要,提出基础资料和数据清单,并向有关单位获取准确、可靠并反映现状的基础资料和数据。
对欠缺的基础资料和数据,规划编制单位应组织专业人员开展补充调查,以满足规划编制工作的需要。
编制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所需的基础资料和数据如下表。
表:基础资料和数据表3.2 现状分析与评价分析评价必须客观、公正、准确,符合实际。
3.2.1 规划区地理位置、地质地貌、水文、气候、土壤、湿地资源、森林资源、草原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现状、分析与评价。
重点陈述各种自然资源的类型、数量、分布、多样性,分析其特点和保护价值等。
分析评价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典型性,以及生态区位的重要性。
生态旅游资源现状、开展生态旅游的现状分析与评价。
3.2.2 分析评价规划区内历史人文情况、土地资源现状、土地权属和土地利用情况、各种生物资源和水资源的利用现状和趋势。
3.2.3 分析评价规划区居民数量和分布情况,以及当地居民对建设湿地公园的意见、各种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3.2.4 分析现有管理机构、人员和经费情况,当地人民政府对建立湿地公园的支持程度和政策措施。
3.2.5 规划区所在地社会经济现状分析,包括所在地区的整体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人口、面积、行政管理,周边旅游资源等3.2.6 存在问题和建议3.3 建立国家湿地公园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利弊分析分析拟建国家湿地公园在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湿地恢复、湿地宣传教育和合理利用湿地资源,以及促进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发展地方经济等方面的作用。
分析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在区域的示范性。
分析建立国家湿地公园的利与弊。
4 总体布局4.1 国家湿地公园规划范围和面积的确定确定国家湿地公园规划范围主要考虑: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与湿地类型的独特性;历史文化与社会的连续性;地域单元的相对独立性;保护、管理、合理利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具有明确的地形标志物等。
国家湿地公园面积的计量以地形图上的标界范围为依据。
4.2 国家湿地公园的定位湿地公园的定位应依据湿地的典型特征、资源类型、自然条件、区位关系、发展对策与功能选择等因素综合确定。
要凸显该国家湿地公园的特色,及其在区域乃至全国的示范作用。
4.3 国家湿地公园的发展目标4.3.1 湿地公园的发展目标应依据湿地公园的性质定位确定,包括湿地公园建设总目标和分期目标。
制定目标应坚持保护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充分考虑历史、现在和未来的关系、政府支持程度、经济状况等因素;与国家、地区的社会经济技术发展水平、趋势及步调相适应。
4.3.2 根据国家湿地公园分期建设目标,将规划期一般分为:近期规划:3年以内;中期规划:第4-5年;远期规划:第6-8年。
4.3.3 在确定各时期发展目标与重点项目时,应突出湿地保护和恢复、宣传教育与监测,并兼顾合理利用,包括生态养殖、景观游赏等,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4.3.4 近期发展规划应明确发展目标、工作重点、建设内容,并提出具体建设项目、规模、布局、投资估算等。
4.3.5 中期发展规划目标应使湿地公园各项规划内容初具规模,并提出规划区内的发展重点、主要内容、发展水平、投资估算等。
4.3.6 远期规划目标应提出湿地公园规划所能达到的最佳状态、远景目标。
4.4 功能分区4.4.1 湿地公园应依据规划对象的属性、特征和管理的需要,进行科学合理分区,实施分区管理,遵循同一区内规划对象的特性及其存在环境基本一致,管理目标、技术措施基本一致,并坚持自然、人文单元完整性的原则。
4.4.2 根据功能不同,湿地公园可分为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等。
保育区可供开展保护、监测等必需的保护管理活动,不得进行任何与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无关的其他活动。
恢复重建区可供开展退化湿地的恢复重建和培育活动。
宣教展示区可供开展湿地服务功能展示、宣传教育活动。
合理利用区可供开展生态旅游、生态养殖,以及其他不损害湿地生态系统的利用活动。
管理服务区可供湿地公园管理者开展管理和服务活动。
5 专项规划5.1 保护规划5.1.1 一般规定湿地公园规划的主要保护对象包括水体、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自然景观和文化资源等。
湿地公园保护规划应根据功能分区的具体特点,对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景观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保护能力建设等提出具体措施。
保护规划应明确湿地保护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湿地保护工程项目的位置、规模、技术措施、实施期限等内容。
5.1.2 水源和水质保护规划分析湿地公园与界外水源的联系,提出确保湿地公园合理水量的保护和控制性措施。
针对湿地公园水质现状和影响水质的各种因素,提出水质保护和水污染防控的技术措施。
5.1.3 水岸保护规划分析研究湿地公园水位的动态变化,界定不同水位(常年水位、高水位、低水位)状况下水体的边界,掌握水陆交接区域的植被分层、自然演替、设计功能以及使用状况,规划不同类型护岸做法。
护岸以自然生态的渗透性护岸为宜,尽可能不采用非渗透性的材料护岸,确保水陆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通,并为动植物创造生息的场所。
采取工程措施加固护岸,其外形和所用材料的质地、色彩均应与环境协调。
5.1.4 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保护规划针对湿地公园内野生动植物的生态习性和生活习性,提出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的具体措施,包括防火设施建设,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与制度建设,栖息地恢复与改造,有害生物的监控和防治,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控等,以增加湿地公园内的野生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丰富湿地公园的生物多样性。
5.1.5 文化保护规划调查分析湿地公园所在地区的文化渊源,挖掘湿地文化及其内涵,提出保护和弘扬湿地文化的具体措施。
5.1.6 能力建设规划确定能力建设的规划目标和具体任务(包括执法能力、信息化建设、基础性工作能力、管理机构能力建设等),提出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可操作的实施计划和步骤。
5.2 恢复重建规划5.2.1 一般规定根据湿地公园建设目标,确定恢复重建湿地的面积和质量标准,提出湿地恢复重建的具体方案,包括主要建设内容、规模、技术措施、恢复时间以及恢复预期效果和评估等。
5.2.2 水体修复规划分析研究湿地公园所在区域水系状况,制定水系连通规划,促使湿地公园与区域水系相连,确保湿地公园正常生态蓄水的供给。
根据不同水体污染类型和程度的差异制定相应的水体修复目标和净化技术,并在分析技术经济可行性后确定最终的修复技术方案。
5.2.3 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恢复规划在调查、分析、掌握湿地公园内不同种类野生动植物及其生态习性和生活习性的基础上,制定栖息地修复方案,包括修复目标、需要修复的湿地类型和湿地功能、以及为实现这些目标所需的技术措施。
栖息地恢复的目的主要是营造不同种类野生动植物所需的生长和栖息环境,使生物量和种群数量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