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题中的常见词语
历史用语知识点总结
历史用语知识点总结一、古代历史用语1. 夏朝:中国古代历史时期的一个朝代,是中国最早的一个朝代。
2. 商朝:中国古代历史时期的一个朝代,是中国最早的一个朝代。
3. 周朝:中国古代历史时期的一个朝代,是中国最早的一个朝代。
4. 春秋时期:中国古代历史时期的一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
5. 战国时期:中国古代历史时期的一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
6. 秦朝:中国古代历史时期的一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
7. 汉朝:中国古代历史时期的一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
8. 三国时期:中国古代历史时期的一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
9. 魏晋南北朝:中国古代历史时期的一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
10. 唐朝:中国古代历史时期的一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
11. 宋朝:中国古代历史时期的一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
12. 元朝:中国古代历史时期的一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
13. 明朝:中国古代历史时期的一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
14. 清朝:中国古代历史时期的一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
二、中国古代历史人物1. 伏羲: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话人物,被认为是中国人的始祖。
2. 女娲: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话人物,被认为是中国人的始祖。
3. 黄帝: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位传说中的帝王,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始祖。
4. 周公: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是周朝的宰相。
5. 孔子: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位伟大思想家,被尊称为中国古代的圣人。
6. 孟子: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位重要思想家,被尊称为中国古代的圣人。
7. 老子: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位重要思想家,被尊称为中国古代的圣人。
8. 庄子: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位重要思想家,被尊称为中国古代的圣人。
9. 孙子: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位重要军事家,被尊称为中国古代的军事大师。
10. 项羽: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位重要军事家,被尊称为中国古代的军事大师。
高三文综历史万能救急答题术语
高三文综历史万能救急答题术语
1. 历史背景:分析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因素。
2. 原因分析:探讨事件发生的原因,如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等。
3. 影响评估:分析事件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包括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4. 历史比较:将相似或相关的历史事件进行比较,分析其异同点。
5. 历史趋势:关注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如政治制度的演变、经济发展的趋势等。
6. 人物评价: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分析其贡献、影响以及局限性。
7. 史料分析:运用历史文献、考古发现等史料来支持论点,进行实证分析。
8. 时代特征:强调特定历史时期的主要特征和独特性质。
9. 综合分析: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全面分析历史事件的复杂性。
古诗专用词语
古诗词专用词语以下是50个常见的古诗专用词语:墨客:指文人、诗人。
骚人:泛指忧愁失意的文人、诗人。
诗情:做诗的情绪和兴致。
诗意:指诗所表达的意境、情感和思想。
诗眼:指诗中最能表现意境和感情的关键字或词。
诗韵:指诗的押韵、节奏和音调。
诗律:指诗的格律、规则和体制。
诗风:指诗的风格、特点和风貌。
诗句:指诗中的一行或一段文字。
诗行:指诗中的一行文字,通常用于押韵。
诗节:指诗中根据节奏或内容划分出来的部分。
诗篇:指整首诗或一组诗。
诗稿:指诗人写下的原始稿件或草稿。
诗抄:指对古诗的抄写或摘录。
诗集:指将多首诗编在一起的书籍。
诗经:指古代收录诗歌的经典文献,如《诗经》。
诗意盎然:形容诗歌的意境深远、感情丰富。
诗情画意:形容诗歌、绘画等艺术作品的意境深远、优美动人。
诗中有画:形容诗歌的意境优美如画,令人想象丰富。
画中有诗:形容绘画的意境深远如诗,令人感受深刻。
咏史怀古:指以历史事件或人物为题材,抒发感慨和怀旧的诗歌。
山水田园:指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现自然美和隐逸情趣的诗歌。
边塞军旅:指以边塞战争、军旅生活为题材,表现豪情壮志和英勇无畏的诗歌。
送别怀人:指以送别、怀念亲友为题材,抒发离愁别绪和思念之情的诗歌。
托物言志: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来寄托诗人的志向和情感的诗歌。
借景抒情:指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感慨的诗歌。
即景生情:指诗人看到眼前的景物而触发的情感和感慨的诗歌。
以景结情:指诗歌结尾处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感慨的手法。
情景交融:指诗歌中景物和情感相互融合、相互衬托的表现手法。
借古讽今:指通过描写古代事件或人物来讽刺或批评现实社会的诗歌。
用典抒情:指通过引用典故来抒发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感慨的诗歌。
双关隐语:指诗歌中运用双关语或隐语来表达深层含义或隐藏意图的手法。
比喻拟人:指诗歌中运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手法。
对仗排比:指诗歌中运用对仗和排比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节奏感和音乐性的手法。
历史问答题题目常见词语试解
历史问答题题目常见词语试解在平常的考试和高考评卷过程中,笔者发现一部分考生在问答题上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审题不清,而审题不清这一点又明显地是因为对题目中一些常用词语的含义不求甚解所致。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审题和解题,笔者结合自己的体会对历史问答题题目中的常见词语做一番试解,供参考。
对一些常见词语的试解1.简述、综述、概述简述就是简要叙述的意思。
但是历史问答题的题目中如果出现了“简述”二字,就意味着以下三种情况:一是简单叙述题,如“简述商鞅变法的背景和内容”。
二是复合简述题,如“简述明清两代加强封建专制主义的措施及影响”。
三是综合叙述题。
如“简述中国古代在医药学方面的主要成就”。
综述就是综合叙述。
历史问答题中如果含有“综述”二字,就肯定属于综述题。
然而,在历史问答题中,综述题直接用“综述”作提示语的并不多,更多的是用“简述”作提示语,有的甚至不用提示语。
所以,判断一道问答题是不是综合题,主要应该看全题意思是否以综述作为主要解答方法。
综述题和简述题的区别,主要在于:第一,从答案内容来看,简述题只要求叙述—件事情,材料在课本里很集中;综述题则要求叙述多件事情,材料在课本里很分散。
第二,从解答方法来看、简述题主要是概括叙述,而且采用的是“详细概括法”;综述题虽然也要概括,但它采用的是“高度概括法”。
而且它的主要解答方法是综合。
第三,由上述两点就决定了简述题属于普通题或“基础题”。
而综述题属于综合题或“提高题”。
概述就是概括叙述的意思。
概述和综述的意思基本相同。
它们的共同点是都要求采用“高度概括法”去叙述。
如“概述184O—1949年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华侵略势力的消长及其原因和结局。
”2.背景、原因、条件、目的背景一般是指某一历史事件在什么历史情况下发生的,实质上包括原因和条件两个方面的内容。
如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就包括四个原因和三个条件。
原因和条件其含义基本接近,但又略有不同:其一是原因偏重于“为什么”,即必要性,条件偏重于“有什么”,即可能性;其二,条件的使用范围较之原因要小一些,如历史事件或革命运动的成功或失败,就只能分析其原因,而不能用条件去表达。
常见的四字成语解释100个_常用四字词语解释大全
常见的四字成语解释100个_常用四字词语解释大全成语是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文化符号,每一个成语都有着自己的含义,代表着一个个典故和一段历史。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些常见的四字成语解释100个_常用四字词语解释大全,作为参考,希望你喜欢。
四字成语解释【1】一、华而不实:华:开花。
花开得好看,但不结果实。
比喻外表好看,内容空虚。
二、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上下。
三、如数家珍:好像数自己家藏的珍宝那样清楚。
比喻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
四、墨守成规: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成规:现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规则、方法。
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五、刨根问底:比喻追究底细。
六、心宽体胖:原指人心胸开阔,外貌就安详。
后用来指心情愉快,无所牵挂,因而人也发胖。
七、心神恍惚:恍惚: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
形容精神不集中或神志不清楚。
八、群贤毕至:指贤能者齐集,济济一堂,都会聚在这里。
毕:全。
九、枉费心机:枉:白白地,徒然。
白费心思。
十、鹤发童颜:仙鹤羽毛般雪白的头发,儿童般红润的面色。
形容老年人气色好。
十一、流言蜚语:毫无根据的话。
指背后散布的诽谤性的坏话。
十二、小巧玲珑:小巧:小而灵巧;玲珑:精巧细致。
形容东西小而精致。
十三、问道于盲:向瞎子问路。
比喻向什么也不懂的人请教,不解决问题。
十四、投笔从戎:从戎:从军,参军。
扔掉笔去参军。
指文人从军。
十五、为所欲为:为:做。
本指做自己想做的事。
后指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十六、首当其冲:当:承当,承受;冲:要冲,交通要道。
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十七、事必躬亲:躬亲:亲自。
不论什么事一定要亲自去做,亲自过问。
形容办事认真,毫不懈怠。
十八、精明强干:机灵聪明,办事能力强。
十九、虚怀若谷:虚:谦虚;谷:山谷。
胸怀象山谷一样深广。
形容十分谦虚,能容纳别人的意见。
二十、理屈词穷:屈:短,亏;穷:尽。
由于理亏而无话可说。
二十一、夸大其词:把事情说得超过原有的程度。
二十二、诲人不倦:诲:教导。
公务员行测史上最全成语(词语)辨析(超1000例)
一、常见成语辨析300例1、目无全牛:《庄子.养生主》中说,一个杀牛的人最初杀牛,眼睛看见的是全牛,三年以后,技术纯熟了,动刀时只看到皮骨间隙,而看不到全牛。
用来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
本词易误用为贬义。
2、天花乱坠:指说得极为动听,多指夸大或不切实际。
本词只能用来形容说。
3、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时候天真无邪,在一起玩耍。
多指男女间幼时的亲密感情。
4、不刊之论:刊,删改,修订。
不可删改或修订的言论。
形容文章或言论的精当,无懈可击。
易误用为贬义。
5、差强人意:差,稍微地。
愿意是很能振奋人,现多用来表示比人预想的好一些,还算让人满意。
易误解为“不如人意”。
6、弹冠相庆:《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取舍同也。
”弹冠,掸去帽子上灰尘准备做官。
后来用“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多用作贬义。
使用时易弄错感情色彩。
7、汗牛充栋:汗牛,用牛运输,使牛累得出汗;充栋,堆满了屋子。
形容书籍极多。
形容的对象仅指书。
8、明日黄花:苏轼诗《九日次韵王巩》中有“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句。
原指重阳节过后,菊花即将枯萎,便再也没什么好玩赏的了。
后来用“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此成语易被想当然地误写成“昨日黄花”。
9、深孚众望:孚,使人信服。
意思是深得众人的信赖和尊重。
易误用成“不负众望”。
10、重整旗鼓:指失败后重新集后力量再干。
也可写作“重振旗鼓”。
此词不能用作贬义。
11、信口雌黄:指不顾事实地随意乱说。
注意与“信口开河”区别开来,“信口开河”也有随口乱说的意思,但“信口雌黄”词义更重。
12、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
多用贬义。
13、万人空巷: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了,形容庆祝、欢迎等的盛况。
不能误解为“人们都集中在家里,故万巷皆为空之意。
14、不谋而合: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
本词应与“不约而同”也只能做状语不能做谓语。
高中历史名词概念大全
高中历史名词概念大全
一、中国古代史
1. 炎黄子孙:传说中的中华民族的祖先。
2. 井田制:商周时期的土地制度,特点是土地国有。
3. 封建社会:以地主阶级剥削农民为经济基础的社会形态。
4. 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
5. 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掌政令的草拟、审批和执行;尚书省下设六部,分掌各项行政事务。
二、中国近现代史
1. 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改良运动。
2. 戊戌变法:1898年发生的改良主义政治运动,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3. 辛亥革命: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4. 新文化运动:1915年开始的思想文化运动,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5. 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三、世界史
1. 文艺复兴:14-16世纪欧洲新兴资产阶级掀起的反对封建主义和宗教神学的思想文化运动。
2. 宗教改革:16世纪欧洲新兴资产阶级以宗教改革为旗号发动的一场反封建的社会运动。
3. 启蒙运动:17-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继文艺复兴之后所发起的第二次反对封建主义和宗教神学的思想文化运动。
4. 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的资本主义生产从手工工场过渡到使用机器的过渡时期。
历史答题时对关键词的把握
历史答题时对关键词的把握历年的高考来看,历史部分的题目主要为选择题,材料题,问答题三类,在解答时须抓住关键词,以更好地领会题目的意图。
为了更好地答题,这里将试题中常用词语作一专门的分析。
一、试述、简述、简要述评、概述、简要说明、简要评述、概括说明、概括指出此类常用词语一般用于问答题之中。
"述",就是叙述,即摆事实;"评",就是评论、评价,即讲道理,谈观点。
"述评"或"评述",就意味着既要摆事实又要讲道理。
"说明","指出",实际就是评述,解答的问题依据是什么,怎么样。
"简"、"简要"、"概"、"概括",说到底意思也差不多,都包含两层要求:一是综合,愈是要求"简",就愈是要求全面综合,高度概括;二是简要,。
抓主干去枝节,点到即止。
二、背景、历史背景、原因、社会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客观原因、主要原因、基本原因、条件、前提条件、前提和条件此类常用词语多用于选择题、问答题中。
背景,一般是指一历史事物在何种情况下发生的,实际上包含了原因、条件两方面内容。
原因,一般是回答"为什么",也就是必要性;条件,一般是回答"有什么",也就是回答可能性。
当然,这也是不是绝对的,如"抗战为什么能胜利?"等,原因就不仅仅是"必要性"。
原因、条件并列于设问中时,二者的界限较为明显;但是,二者分列时,其含义又基本相同,甚至可以互相替代。
不过仔细推敲依然有细微的差虽,"条件"的使用范围较之原因要小些,在论及成败时就用"原因",而不能用"条件"。
"历史背景"与"背景"本质是一致的,在这里"历史"并无实在意义。
历史考试专业词汇
历史考试专业词汇历史考试中涉及到许多专业词汇,这些词汇通常与历史事件、人物、思想等相关。
以下是一些在历史考试中遇到的专业词汇:封建制度(Feudalism):中世纪欧洲的社会制度,以封建主与农奴的关系为基础。
工业革命(Industrial Revolution):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以机械化、工业化为特征的社会经济变革。
文艺复兴(Renaissance):14至17世纪,欧洲发生的一场涉及文学、艺术、科学等多个领域的思想文化运动。
启蒙时代(Enlightenment):17至18世纪,欧洲一场强调理性、科学和人权的思想运动。
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古希腊的征服者,建立了一个辽阔的亚历山大帝国。
革命(Revolution):社会、政治或经济方面的彻底变革。
联合国(United Nations):二战后建立的国际组织,旨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文革(Cultural Revolution):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社会运动,发生在1966年至1976年,以革除“资产阶级思想”为目标。
冷战(Cold War):二战后至苏联解体前,美国和苏联之间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对抗。
世界大战(World War):包括一战(1914-1918)和二战(1939-1945)等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冲突。
殖民主义(Colonialism):欧洲列强在亚非拉等地建立殖民地的历史现象。
社会主义(Socialism):一种追求公有制、社会平等和对贫困的关切的政治经济体制。
这只是一个小小的范例,历史考试中的专业词汇会根据考试范围和内容有所不同。
建议参考具体的历史教材和考试大纲,以了解相关的专业词汇。
文言文常用词
文言文常用词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一种,它有着许多常用词语,其中部分词语仍被广泛运用。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2000个常用的文言文词语。
一、名词类1. 人:衣冠、士、夫、子、儒、世、民、绅、庶、众等。
2. 家族:宗、族、门、派、支、戚、世、姓、氏、社等。
3. 地点:国、都、郡、县、乡、村、庄、城等。
4. 时节:春、夏、秋、冬、旦、昏、永、时、节、令等。
5. 动物:虎、狼、熊、鹿、兔、鸟、鱼、蛇、马、豕等。
6. 植物:梓、松、竹、桃、梅、花、草、树、果等。
7. 食品:酒、肉、饭、茶、蔬、果、饼、饵、羹等。
8. 家具:床、榻、椅、几、桌、灯、镜、屏、帷等。
9. 服饰:衫、裙、袍、帽、鞋、袜、绸、缎、锦、橐等。
10. 工艺品:玉、瓷、铜、铁、锡、花、车、舟、箫等。
二、动词类1. 吃、喝、食、饮、啜、咀、净、病、增、吸等。
2. 行、行走、移、迁、驾、趋、御、逐、阻等。
3. 求、索、访、问、拜、借、假、遗、赠等。
4. 打、折、切、割、砍、斩、震、撼、摇等。
5. 歌、舞、乐、吟、唱、奏、弹、章、念等。
6. 语、言、说、道、论、叙、提、称、述等。
7. 手、取、握、抓、拿、挽、抱、搏、袭等。
8. 看、望、瞻、观、视、察、窥、旁、瞧等。
9. 静、安、宁、定、息、寂、默、静、止等。
10. 睡、寤、梦、忆、想、思、怀、思、念等。
三、形容词类1. 美、丽、媚、妍、艳、嫣、姣、良、秀等。
2. 瘦、瘠、皮、寡、痩、瘤、瘦、瘦、炯等。
3. 苍、青、碧、翠、綦、紫、洁、红、白等。
4. 高、峻、俊、秀、壮、伟、端、严、良等。
5. 长、宽、深、浅、高、矮、短、窄、阔等。
6. 众、多、盛、广、众、万、亿、满、大等。
7. 转、回、圆、透、滑、润、柔、细、软等。
8. 快、易、好、慢、难、坏、可、乃、甚等。
9. 良、好、美、宏、大、壮、臧、协、奇等。
10. 苦、甜、酸、辣、香、淡、咸、涩、味等。
四、副词类1. 微、细、极、甚、最、全、散、闲、清等。
人教版二年级历史上册----词语搭配、历史事件填空练习题
人教版二年级历史上册----词语搭配、历
史事件填空练习题
人教版二年级历史上册
词语搭配、历史事件填空练题
一、根据句意和首字母提示,填入合适的词语。
1. 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利用石器进食和生活,用石头打和割食物。
2. 汉字是一种表音文,每个汉字都有自己的字形、字义和发音。
3.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发明家,他们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
贡献。
4. 少年时代,孔子就很聪明,经常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
5. 古代的中国人工作非常辛苦,农民们要种地、收割粮食、养
殖牲畜等。
6. 秦始皇统一了六国,使中国成为一个统一的大国。
7. 在古代,铁器制作工艺越来越精细,农民们使用铁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8. 在明朝时期,郑和率领船队七次下西洋,开辟了对外贸易的新道路。
二、根据所给的历史事件,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1. 1872年,领导革命的孙中山出生在{中国/美国}。
2. 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宣告成立,中国的首都是{北京/上海}。
3. 文化大革命是在1966年由{/周恩来}发起的。
4. 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了{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政策。
5. 中国于2008年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这是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一次重大活动。
6. 中国于2020年成功实施了{长征火箭/嫦娥五号}任务,这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7. 中国现任国家主席是{/}。
8. 中国于2021年庆祝了{建党100周年/花样年华},回顾了中国的发展历程。
敦煌、吐鲁番文献词语考释
敦煌、吐鲁番文献词语考释敦煌和吐鲁番都是著名的丝路文化遗址,两地文献更是丝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文献中的词语,包含了丰富的历史、人文和地理信息,也是我们了解古代中亚文化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从敦煌、吐鲁番文献中选取一些代表性的词语,进行考释和解析。
一、敦煌文献词语考释1. 竖折(shù zhé)“竖折”是敦煌文献中常见的书写方式。
这种方式将文字符号竖立起来,然后从中间折弯。
通常用于表示页码、章节标题或某些特定的单词。
竖折的使用可以增强文献的阅读效果,使得纵向的排版更为美观。
2. 绢帛(juàn bó)“绢帛”指的是丝绸和棉布。
这个词语在敦煌文献中被广泛使用,说明了古代丝绸之路的繁荣和重要性。
此外,还有一些“绢帛”相关的词语,如“绢帛之路”、“丝绸之路”、“葱绸”等,都是与丝绸和棉布相关的词语,充分展示了敦煌文献中丝绸之路的经济和文化价值。
3. 佛像(fó xiàng)“佛像”是敦煌石窟中常见的雕塑形式。
佛像多数为人像,展示了佛教中那些具有典型形态特征的人物形象,如药师佛、弥勒佛、观音菩萨等等。
这些佛像传达了佛教中的精神和信仰,同时也是敦煌石窟艺术的重要元素。
4. 玉兔(yù tù)“玉兔”是敦煌文献中的一个典型词语,出自《月令举要》。
这个词语描述了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兔子,在月亮上磨药和打针的场景,表达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古代人们认识和探索月亮的历程。
二、吐鲁番文献词语考释1. 开花(kāi huā)“开花”指的是水果的开花结实。
这个词语在吐鲁番文献中非常常见,说明了该地区的经济特色和生产生活方式。
此外,“开花”的相关词语,如“果实”、“甜橙”等等,都是与吐鲁番地区的农业生产和经济联系紧密的词汇。
2. 沙漠(shā mò)“沙漠”是吐鲁番地区的典型地貌,也是古代中亚文化中的重要元素。
吐鲁番文献中的“沙漠”和“沙漠化”等词汇,展示了当地人们生活的艰难和环境的特殊性质。
中国历史知识复习题目(二)
1、根据几个词语选出相关联的历史人物:江东、小乔、英年早逝?A、周瑜B、刘邦C、项羽D、曹操2、根据几个词语选出相关联的历史人物:草堂,诗圣,江南逢李龟年?A、杜甫B、李白C、辛弃疾D、卢照邻3、根据几个词语选出相关联的历史人物:赤兔马、貂禅、辕门射戟?A、曹操B、吕布C、袁绍D、孙权4、根据几个词语选出相关联的古代名著:四大名剧、崔莺莺、王实甫?A、西厢记B、兰亭序C、木兰辞D、窦娥冤5、根据几个词语选出相关联的历史人物:清圣祖、平定三藩、抵抗沙俄?A、康熙B、乾隆C、顺治D、雍正6、根据几个词语选出相关联的历史人物:楚汉战争、开国皇帝、市井无赖?A、刘邦B、项羽C、周平王D、庄王7、根据几个词语选出相关联的古代名著:短篇小说集,民间传说,清代文学作品?A、聊斋志异B、儒林外传C、官场现形记D、孽海花8、决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会议是:A、中共"三大"B、中央十七届二中全会B、C、中共“一大” D、中共“八七会议”9、我国著名的赵洲桥建于哪个朝代?A、明B、清代C、元代D、宋代10、在虎门抗击英国侵略军壮烈牺牲的爱国将领是:A、关天培B、邓廷桢C、邓世昌D、林则徐11、平安王朝是哪个国家的?A、日本B、美国C、朝鲜D、韩国12、晋与十六国时期,谁曾建立前燕、后燕、西燕、南燕?A、慕容氏B、匈奴C、巴氐族人D、汉臣刘曜13、唐朝前是什么朝代?A、晋朝B、元代C、夏D、商14、西安事变促成国共的第几次合作?A、第3次合作B、第2次合作C、第1次合作D、以上都不对15、中国古代名医华佗为谁所杀?A、曹操B、刘邦C、吕布D、董卓16、法国被处死的最后一个皇帝是谁?A、路易十六B、路易十四C、查理十世D、拿破仑一世17、我国的"五粮液"最早酿造在哪个朝代?A、明朝B、元朝C、唐朝D、宋朝18、中秋节吃月饼最初的兴起是由于:A、推翻元朝统治B、纪念嫦娥C、驱除恶魔D、庆祝庄稼丰收19、19世纪70年代收复新疆的清军将领是:A、左宗棠B、邓世昌C、沈寿昌D、柯建章20、昭君出塞嫁给呼韩邪单于是西汉哪位皇帝在位时?A、刘奭B、刘彻C、刘贺D、刘秀21、戚继光驱逐的是哪国侵略者?A、日本B、美国C、英国D、法国22、我国是什么时候采用公历的?A、辛亥革命以后B、俄国十月革命C、五四运动D、新中国成立23、科举制始于哪个朝代?A、隋唐B、宋朝C、元朝D、汉朝24、谁是"中山装"的创始人?A、孙中山B、聂耳C、周恩来D、蒋介石25、夸父是哪个部落的族裔?A、炎帝B、匈奴C、女真D、契丹26、北京的十三陵是哪个朝代的皇帝的陵墓?A、明朝B、唐朝C、宋朝D、元朝27、俄国十月革命发生在哪一年?A、1917B、1916C、1915D、191428、闻名于世的指南针、印刷术和火药三大发明,开发和应用主要是在:A、北宋B、西汉C、唐朝D、西晋29、我国在何时产生了冶铁技术?A、春秋中期B、唐朝末期C、宋朝初期D、元朝中期30、废除宰相一职始于:A、明朝B、西汉C、唐朝D、西晋31、历时最长的封建王朝是:A、明朝B、西汉C、唐朝D、西晋32、吴三桂在清朝初期在哪里宣布独立?A、云南B、贵州C、湖南D、西安33、从何时起,对最高统治者称"王"?A、商B、夏C、春秋D、唐朝34、唯一的两个皇帝合葬陵墓在:A、西安B、南京C、北京D、洛阳35、故宫是哪一年建成的?A、1420年B、1396年C、1410年D、1530年36、马可波罗来中国的时候,中国处于哪个朝代?A、元朝B、唐朝C、宋朝D、清朝37、以"无字碑"名扬天下的是:A、武则天B、唐太宗C、刘邦D、康熙38、"杀龟大会"的"龟"是指:A、吴三桂B、金毛狮王C、匈奴D、契丹39、"建元"是我国哪一个皇帝使用的年号?A、汉武帝B、汉高祖C、汉元帝D、汉皇帝40、"滑铁卢"是失败的代名词,滑铁卢战役与谁有关?A、拿破仑B、朱德C、D、41、"珍珠港事件"发生在哪一年?A、1941年B、1940年C、1936年D、1951年42、"三八线"是:A、朝鲜韩国的分界线B、中国与内蒙古的分界线43、公元230年,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
初中历史特殊疑问词
初中历史特殊疑问词1. 什么是特殊疑问词?特殊疑问词是用来提问特定信息的词语。
在初中历史研究中,我们常常使用特殊疑问词来探究历史事件、人物和事物的细节和背景。
特殊疑问词帮助我们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原因和影响。
2. 常见的历史特殊疑问词有哪些?在初中历史研究中,常见的历史特殊疑问词包括:- 谁?用于询问历史事件中的人物和领导者。
- 什么?用于询问历史事件中的重要事物、事件或现象。
- 何时?用于询问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持续时间或相关时间点。
- 为什么?用于询问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动机。
- 如何?用于询问历史事件的过程、手段或方式。
- 在哪里?用于询问历史事件的发生地点或地理环境。
这些特殊疑问词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探究历史事件,并了解其中的细节和背景信息。
3. 如何使用特殊疑问词进行历史研究?在进行历史研究时,我们可以运用特殊疑问词来构建问题,以便更好地了解历史事件。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特殊疑问词来提出问题,如:- "谁是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者?"- "什么是文艺复兴?"- "何时开始了工业革命?"- "为什么法国发生了大革命?"- "如何传播了印刷术?"- "在哪里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通过使用这些特殊疑问词,我们可以指导我们的历史研究,并帮助我们回答关于历史事件的问题。
4. 使用特殊疑问词的注意事项在使用特殊疑问词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确定特殊疑问词的正确使用,以避免提出模糊或不准确的问题。
- 结合上下文和背景知识,根据需要灵活选择特殊疑问词。
- 运用逻辑思维,将特殊疑问词与其他问题组合,以构建全面的历史研究问题。
通过注意这些事项,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特殊疑问词进行历史研究,并获得更全面的了解。
结论特殊疑问词在初中历史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使用特殊疑问词,我们可以发掘历史事件的细节和背景,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历史词语 abb式词语
历史词语abb式词语
以下是一些历史相关的abb 式词语:
- 沉甸甸:形容物体因过重而下坠的样子。
在历史上,它可以用来形容某个事件或时期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 空荡荡:形容房屋、场地等很空。
在历史上,它可以用来描述某个地区或国家在战争、灾难等事件后的荒凉景象。
- 乱糟糟:形容事物杂乱无章或场面混乱。
在历史上,它可以用来描述某个时期的社会动荡、政治混乱或战争场面。
- 静悄悄:形容非常安静没有声响。
在历史上,它可以用来描述某个重要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或者某个时期的和平与宁静。
这些词语虽然简单,但通过abb 式的表达方式,增强了词语的形象性和表现力,更生动地描绘了历史的某些方面。
中国历史小知识(中国历史小知识小学生)
一、常见借代词语:1、桑梓:家乡2、桃李:学生3、社稷、轩辕:国家4、南冠:囚犯5、同窗:同学6、烽烟:战争7、巾帼:妇女8、丝竹:音乐9、须眉:男子10、婵娟、嫦娥:月亮11、手足:兄弟12、汗青:史册13、伉俪:夫妻14、白丁、布衣:百姓15、伛偻,黄发:老人16、桑麻:农事17、提携,垂髫:小孩18、三尺:法律19、膝下:父母20、华盖:运气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22、庙堂:朝廷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5、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儒家:孔子孟子法家:韩非子道家:庄子、列子墨家:墨子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咏史诗名词解释
咏史诗名词解释
咏史诗是通过叙述故事来以高度的艺术性和象征性去描述历史事件的一种文学体裁。
它们可以追溯到古诗体、古代神话,但也可以表达现代的社会主题和感受。
在这里,我们将解释咏史诗中常见的几个词语。
首先,“叙事”是指一种文学手法,它将历史事件或叙述性故事构建成一种有序的形式,除了讲述事件来源之外,还可以描述事件的细节、影响或结果。
叙事往往具有某种传达的功能和教育意涵,是一种典型的咏史诗体。
其次,“比喻”是咏史诗中最常用的一种手法,它是一种把事物用抽象化的形容词直接或间接地描述出来的方法。
比喻通常用来描述人或事物的行为、性质或特征,可以表现为一种叙述文字或简单的句子。
此外,“象征”是指通过一个物体或形象去表示某一个抽象概念的手法而得名。
象征不同于比喻,其有着更深刻的含义,通常用来指代某个情感、概念或社会值观等。
最后,“对照”是指在咏史诗中,作者将一些事物或人类状况作出比较,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此外,对照还可以创造一种传达的艺术快感,凸显出某个人或者某个社会价值的特质。
以上就是关于咏史诗常见词语的简单解释,通过对其本质特性的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咏史诗。
在一首咏史诗中,古典逼真的叙事、传神比喻、深刻诗歌象征,以及精辟的对照,可以使诗歌完
美融合,使我们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历史,从而感受那些被古代伟大文学家所记叙的精妙变化。
人教版小学历史四年级上册词语专项练习(词语题型)
人教版小学历史四年级上册词语专项练习(词语题型)一、填空题1. 这本书的内容很有意思,我看得很高兴。
内容很有意思,我看得很高兴。
2. 爷爷常常诉说那个年代的往事,让我感受到了历史的魅力。
诉说那个年代的往事,让我感受到了历史的魅力。
3. 我们要珍惜和平,努力建设美好的家园。
珍惜和平,努力建设美好的家园。
4. 在班级的投票中,大家一致同意举行一次户外活动。
投票中,大家一致同意举行一次户外活动。
5. 妈妈整理了一下书桌,使得研究环境更加整洁舒适。
整理了一下书桌,使得学习环境更加整洁舒适。
二、选择题1. 小明最近对历史非常感兴趣,他想把自己学到的东西画成漫画,这样既好玩又能帮助记忆。
以下哪个标题最适合他的漫画书?- A. 中国的悠久历史- B. 世界历史大全- C. 当代中国的变革- D. 历史诗韵2. 常常谈论家族历史,是让孩子了解祖辈们的生活,增强孝敬心的一种活动。
以下哪个活动最合适?- A. 自己动手制作一本家族历史的小册子- B. 上网搜索家族历史并整理成报告- C. 画一幅家族的世系图- D. 听父母和长辈讲述家族历史并记录下来3. 下面哪个动作不符合"保管好历史文物,传承优秀文化"的宗旨?- A. 偷盗国家级博物馆中的文物- B. 在博物馆举办历史展览- C. 参与文物修复工作- D. 阅读与历史文物相关的书籍4. 小明在博物馆看到一幅画,他迫不及待地想了解画作的作者和相关历史背景。
他应该先做什么?- A. 在博物馆拍照记录下来- B. 将画作的信息记在便签上- C. 向博物馆工作人员询问- D. 上网搜索相关信息5. 历史课上,老师讲述了中国古代的一些叙事性诗歌作品。
以下哪种方式最适合学生在课后加深理解?- A. 写一篇感悟作文,表达对古代诗歌的理解- B. 跟同学们围坐在一起互相背诵诗歌- C. 用绘画或手工制作一件与古代诗歌相关的作品- D. 向老师请教一些相关问题三、改错题1. 古代文学作品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记录着历代人民的智慧和努力。
历史的四字词语
历史的四字词语关于历史的四字词语【以顺诛逆】:顺:顺应;逆:违反发展趋势。
顺应趋势,征伐逆历史趋势的势力。
【青史流芳】:指在历史上留下好名声。
【青史传名】:青史:史书。
历史上留下好名声。
【里程碑】:路边标志里数的碑。
比喻历史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以古非今】:非:非难,否定。
用历史故事抨击当前的政治。
【直笔之史】:直笔:指古代史官按照事实,忠实地记载,无所顾忌。
按照事实进行忠实记载的历史。
【大江东去】:长江的水往东奔流而去。
后借用为词牌名。
多表示陈迹消逝,历史向前发展。
【青史垂名】:青史:青指竹简,古代在竹简上记事,因称史书。
垂:流传下去。
指在历史上留名,永垂不朽。
【一治一乱】:治:太平盛世。
在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太平盛世与乱世相间隔。
【源深流长】:源:河流的源头;流:流程。
源头很深,水流很长。
比喻历史悠久。
【青史标名】:青史:史书。
标:记下。
在史书上记下姓名。
比喻在历史上留下好的名声。
亦作“青史留名”、“青史传名”、“青史名留”、“青史流芳”。
【永垂青史】:光辉的事迹或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在历史上。
【以古为镜】:借历史上的成败得失作为鉴戒。
同“以古为鉴”。
【名垂青史】:青史:古代在竹简上记事,因称史书。
把姓名事迹记载在历史书籍上。
形容功业巨大,永垂不朽。
【源远流长】:源头很远,水流很长。
比喻历史悠久。
【数典忘祖】:数:数着说;典:指历来的`制度、事迹。
谈论历来的制度、事迹时,把自己祖先的职守都忘了。
比喻忘本。
也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盘古开天地】:指人类开始有了历史。
【朝经暮史】:经:指旧时奉为经典的书籍;史:指历史书籍。
一天到晚诵读经史。
形容勤奋读书。
【洞鉴古今】:洞鉴:明察。
深入透彻地了解历史与现实世事。
【疑今察古】:疑:疑问;察:考察。
对于当世有所怀疑的事,通过考察历史来寻求解决。
【留取丹心照汗青】:丹心:赤红的心,比喻忠心;汗青:指历史书册。
留取这颗赤胆忠心,永远在史册中放光。
【名书锦轴】:锦轴:古代把历史写在带轴的锦缎上,代称历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根本原因和主要原因 “根本原因”是引起事物发展变化的潜在的、深层次的、不 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比较持久的、内在的、本质的、必 然的因素。“主要原因”是指一定历史条件下导致该事件发生的 诸多现实的、具体的因素中起决定作用或决定性作用的原因。 两者的区别在于“根本原因”在语言表达较为抽象,分析时一般 可从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内因 和外因的关系、历史事件或政权的性质(或阶级本质)等方面 入手; “主要原因”在语言表达上较为具体,分析时一般从具体史 实入手,通过对多种因素不同作用或地位的认真比较得出正 确结论。应当指出的是有些“最主要原因”与“根本原因”并没 有实质上的不同,其区别在于,“根本原因”是从原因的性质 上说明其重要性,“最主要原因”是从原因的地位重要性来确 定的。
(10)背景、原因、条件、目的 背景一般是指某一历史事件在什么历史情况下发生的,实质上 包括原因和条件两个方面的内容。如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就包括四 个原因和三个条件。 原因和条件其含义基本接近,但又略有不同:其一是原因偏重 于“为什么”,即必要性,条件偏重于“有什么”,即可能性;其 条件的使用范围较之原因要小一些,如历史事件或革命运动的成功 或失败,就只能分析其原因,而不能用条件去表达。如,试分析巴 黎公社的失败原因。在这一题中,“原因”就不能用“条件”去代 目的是想要达到的地点或境地,想要得到的结果。它常常用“为 了……”的介词结构表示。实质上也是原因,只是在语气上表现 得较为直接,较为主观些,并且一般都属于直接原因。
(13)作用、影响、意义 作用就是对事物产生的影响、效果或效用, 影响是指对人或事物所起的作用。 意义指的是价值和作用。 作用和影响基本相同。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在历 史问答题中,一说作用和影响都应该从正、反两个方 面去考虑;作用包括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影响包括 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意义和作用、影响相比较,它的范围就要大得多。 一般地讲.性质、特点、作用、影响、后果、评价、 控验、教训等都属于“意义”的范畴。所以,如果题目 问某件事的意义怎样,上面提到的这几点都应该加以 考虑。
(9)简述、综述、概述 简述就是简要叙述的意思。但是历史问答题 的题目中如果出现了“简述”二字,就意味着以 下三种情况:一是简单叙述题, 综述就是综合, 判断问答题是不是综合题, 主要应该看全题意思是否以综述作为主要解答 方法。综述题和简述题的区别, 概述就是概括叙述的意思。概述和综述的意 思基本相同。它们的共同点是都要求采用“高 度概括法”去叙述。如“概述1840一1949年间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华侵略势力的消长及其原 因和结局。”
(11)特点 特点就是人或事物所具有的独特的 地方。通俗地讲就是与众不同的地方, 应该把同类事件进行比较,鉴别,从而 找出它与众不同的地方。
(12)性质、实质 所谓性质,就是一种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据属性。即抛 开表面现象,看它的特征,看它的实质。分析一个历史事件的性 质,往往从它产生的原因和目的就可抓住一点苗头来,性质常因 所指事物的不同,其具体含义也不一样。倘若是指一本书的性质, 这就是具体说明它是属于哪一方面(或哪一类),以什么体例写出 来的著作。是战争的性质,则需要着重谈这次战争是正义的,还 是非正义的,是侵略性的,还是反侵略性的等等。如果问的是革 命的性质,就必须以当时的社会形态为出发点,看它革命的动力 是以哪个阶级为主体,在其斗争纲领中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为 哪个阶级谋利益,代表哪个阶级说话等等,最终要确定它的阶级 属性和社会属。 实质,也就是本质。它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 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事物的本质是隐蔽的,是通过现象 来表现的,不能用简单的直观去认识。必须透过现象掌握本质. 如俄国1861年改革,就其性质而言,是由农奴主实行的资产阶级 改革;就其实质而言,实际是对农民进行的一场掠夺。 有时候性质和实质会合二为一,如“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17.“主要目的”与“根本目的” “主要目的”则是指当事者想要达到的 各种境地和希望实现的各种结果中占支配 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目的。 “根本目的”一般指当事者从其阶级本 性(立场)、阶层(集团)利益、民族利 益或所处的历史环境等方面出发所要达到 的最终结果。解答这类选择题的关键之一 就在于正确理解它们各自的含义。
历史题中的常见词语
(1)联系、结合 “联系”、“结合”意思差不多,字面上说是与之发 生关系,实际上则是以之作背景和依据,用以说明或论 证或阐述后面的问题。也就是说,题中要求“结合”的内 容是次要的,而后面要回答的问题才是主要答案所在。 前者要简明扼要地回答,但重心应放在后面的向题之上。 下面再看一例,就更清楚了:“结合13世纪至20世纪20 年代英国经济和阶级关系的变化,分析英国议会和政党 政治的演变”。此题要求答出英国在700年间的“经济”, “阶级关系”、“议会”、“政党政治”四个方面的变化, 前两个方面是次要的,后两个方面是主要的,同时后者 以前者为背景、依据,两者有密切联系,而不是毫无关 系。因此.此题答题内容虽包括四个方面,但不能分别 将四个方面的史实一一列出了事;而必须分成若干个阶 段,每个阶段都先述前两个方面的情况,后述后两个方 面的情况,才符合题目要求。
Hale Waihona Puke (3)体现、反映 “体现”、“反映”主要说明不是直接的,面是间接 的,不是表面的,面是深层的,不是现象,而是本质, 如,“下列19世纪中期的重大历史事件中,体现了资本 主义历史潮流的有……”此题的含义可这样理解;“资 本主义历史潮流”这个实质,通过“美国内战”、“日本 明治维新”等史实来“体现”。又如,“试从民族关系的 角度分析此诗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民族关系既有“战 乱和分裂”,又有“各民族间的友好交往和合作”,且后 者是主流,这一“现象”,通过刘迎的诗“反映”出来了 这样的答案,要转几道弯才能组织出来(不是直接能够 得出结论的)。
(14)经验、教训、失败原因 经验是从实践中得来的知识或技能。 教训是从错误或失败中取得的认识。经验 是实践范畴的东西,教训是认识范畴的东西。 经验是指成功的东西,它有推广的价值;教训 则是指失败的东西,它可以作为一面镜子,供 后来人借鉴,使后来的人少走弯路。 失败原因和教训基本相同。
(15)效果、结果、后果 效果是指由某种力量、做法或因素产生的 结果(多指好的)。结果是在一定阶段,事物发展 所达到的最后状态。后果是指最后的结果(多用 在坏的方面)。从词性上看,效果是褒义词,结 果是中性词,后果是贬义词。在历史问答题目 中,使用效果的不多.最常用的是结果,有时 用后果。
(2)说明、表明 “说明”、“表明”的含义也相似,就是说从 什么材料得出结论(这个意义多用“表明”,如 1995年高考历史第22、24、30,32题);此外, “说明”还含有分析、阐述之意(这个意义多用 于问答题,如“概括说明这些局部战争为什么未 能遏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994年高考 历史第43题最后一问“(恩格斯)对原先的结论进 行修正,说明了什么?”就相当于说“表明了什 么?”也就是“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的意思。
18.必然性和偶然性 (1)必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一定要发生的、不可 避免的趋势。偶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不确定的趋向。 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2)二者是对立的,它们是事物发展的两种不同趋向, 产生的原因以及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 (3)二者是统一的,其表现是: 第一,必然性总是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由此为自 己开辟道路,没有脱离偶然性和纯粹必然性; 第二,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必要补充,偶然性背 后隐藏着必然性并受其制约,没有脱离必然性的纯粹偶然性; 第三,必然性和偶然性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4)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对指导科学研究 和社会实践有重大意义。
(6)基本、根本 “基本”是指大部分;总体上或主体而言,“ 本”则是指根源、实质和内部、深层而言。以原 因为例,“基本原因”可以说是几方面原因的总和 (一些次要的可以不计)。而“根本原因”则追根溯 源而挖掘出深层次的原因。
(7)主要、简要 “主要”是指几者中最重要的,“简要”即简明扼要 要精炼而准确地把主要的部分概括性地表述出来。关键 在乎抓住主要之点,否则是简而不要,如果事无巨细, 面面俱到,则又不成其为主要,而是庞杂了。 (8)现象、表现 “现象”、“表现”都是对情况、史实而言,回答时 逐条罗列或分成若干方面若干要点来加以表述,注意条 理性,切忌东拉西扯。如“上引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 即要求答出材料中反映的史实。“南朝和南宋时期,南 经济……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即要求答出经济发展 的情况。
(4)指出、举出 指出是直接说出某个(或某些)史实或结论, 而举出(列举)则为举例性质,如不限定,一般 应全部列中 (史实或结论)。
(5)评价、评论 、评述 评价就是评定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历史事件中 性质、作用、地位等.评论则是对历史人物,事件、 观点等进行分析、论证和评价。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 系。不要求面面具到,关键是要准确而又深刻,精炼 而又恰当。评述就是评论性叙述,侧重于叙述,而评 论则侧重于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