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情商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大学生情商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
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共处——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21世纪教育支柱的概括。
可见,“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对一个人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
”“教育的一个特定目的就是要培养感情方面的品质,特别是在人和人的关系中的感情品质。
”大学教育的成果应该是身心健康的社会人,所以情商的培养必然属于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
但是,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普遍存在重智育轻情育的问题,造成不少学生智商有余而情商不足,不能真正成才,这种状况亟需加以改进。
本文试图在分析情商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意义及我国大学生情商现状之基础上,探讨大学生情商培养的途径。
标签:大学生情商情商教育
一、情商的内涵
“情商”又称情感智商或情绪智商(EQ),是相对于智商(IQ)而言的,关于情商,国内外有很多的论述,其中以美国作家丹尼尔·戈尔曼在《情感智商》一书中对情感阐述最为系统和通俗。
他在书中把情商概括为五种能力:把握、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了解、疏导与驾驭他人情绪的能力;自我激励与自我管理的能力;面对逆境挫折的承受能力;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以及通过情绪的自我调节,不断提高生存质量的能力。
即一个人的情商分为内外两个方面,通过了解自己的天赋、才能对内可以及时觉察自己的情绪,面对困境挫折时能用自己的容忍力实现自我情绪管理;对外可以凭借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及时判断、解读他人情绪,并懂得如何用圆满的方法处理好与他人竞争合作的关系,使之达到一个和谐的状态。
由此可见,情商教育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特别是对于大学生来说,情商更是他们生活中所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
大学教育是他们社会化过程中一个重要并且特殊的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情商高的学生在毕业后可以顺利地融入社会,实现社会化,在社会这个汪洋大海中游刃有余、如鱼得水,更好的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情商低的学生固然有着丰富的知识,但却与复杂的社会之间具有难以跨越的鸿沟,表现出高智商、低能儿的现象,更甚者会出现心理疾病,严重者可能会有犯罪现象的发生,届时他们的高智商就可能成为他们犯罪的有力工具。
因此,在市场竞争如此火爆的今天,越来越多的面试官更加注重应聘人员的情商,也就是他们的综合素质,所以,大学生的情商教育就显得越发必要了。
二、当前我国大学生情商教育的现状
当前我国高校情商教育参差不齐,出现诸多问题,了解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有的放矢地采取正确的措施提高情商教育的效果,以便更好地实现个人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
笔者认为,当前大学生情商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
1.社会适应能力不高,缺乏独立性,不能很好的自我管理
现在的大学生多是90后,出生在物质富足,信息发达的网络时代,经济上的富裕和父母过多的关爱使他们很少有机会去接受生活的磨砺。
笔者曾在教师培训会上听到这样一个案例,上海某医学院一新生入学成绩很好,但总不能与同学交流,不太合群,后经校方了解,其父母对孩子一味要求学习,家务一概不让孩子碰,限制孩子活动的时间,久而久之,就养成了孩子目前的这种状况。
后经校方劝说,其父母同意孩子休学半年进行心理治疗。
平心而论,这种现象和我国当前的教育体制不无关系,管窥一斑,如果大学不注意学生情商的培养,那么最终向社会输出的就是不合格的半成品,一个个拥有丰富的学识、才华,却不能适应社会,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悲哀。
再者,大学生的独立性表现在两个方面:生活独立和思想独立。
虽然大多数学生都能生活自理,但也不得不说确实存在生活不能自理的现象,固然和家庭教育脱离不了关系,学校也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在信息获取渠道多元化的今天,90后大学生更容易接触新鲜的事物,与此同时,一方面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树立,另一方面又处于逐步接触社会,开始新的社会化征程的阶段。
主要表现为自我意识普遍苏醒,要求独立,但事实上他们的成熟度又尚未达到社会要求的标准,这就使他们容易受社会思潮负面影响,不能自主判断、自主决定、易亦步亦趋,表现出趋同性,好的结果可能是人云亦云,逐步丧失独立见解的能力,不好的结果就是可能会受不良信息的诱导,走上犯罪的道路。
2.抗挫能力不高,缺乏自我认知,不能很好的自我情绪管理
在经济增长伴随着激烈竞争的今天,一方面,父母溺爱孩子,变相地使孩子丧失了面对真正社会的机会,使他们难以体会社会的残酷、父母的艰辛,生活上一帆风顺,缺少真正的认知;另一方面,“社会竞争压力大”“人际关系复杂”“找工作难”……等几乎成了社会成员的口头禅。
学生在这样的反差下喘着气学习生活,就很容易出现孤僻的心理性格,不能很好的认知自我,正确定位,使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比如出现自负与自卑情绪。
另外,当今社会,贫富差距很大,一部分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自尊心极强,在同龄人面前比较自卑,一旦学习落后就觉得对不起家人,也容易产生压力,这些压力日积月累,未经适时的调适和疏导,再加上不能很好的控制转移自己的情绪,一旦超过心理承载极限就“火山”爆发了,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尤其是出现因找不到工作而把怒气洒向父母的情况更是令人痛心。
3.人际交往能力不高,缺乏团队合作意识,不能很好的认知他人情绪
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大多数大学生从小娇生惯养,并存在任性、爱发脾气、懒惰、动手能力差等缺点,不能与他人很好的沟通和交流,并且长期生活在溺爱的环境里,他们经常不会自觉的谦让和体谅对方,不会站在对方的角度上去考虑问题,缺乏集体主义观念,这就容易引起成员之间的摩擦,不利于团队的合作,
而团队精神又最为用人单位看重。
另外,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因而不利于建立伙伴关系,缺乏“手足之情”,往往意识不到有东西应和别人一起分享,容易产生自私、不关心他人等不良思想和行为,部分严重的甚至会产生攻击性行为。
三、高校如何加强大学生情商教育的对策思考
情商是靠后天培养和熏陶而形成的,它受家庭教育观念、学校教育模式、社会环境及个人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高校作为情商培养的主阵地,应该积极发挥教育引导作用。
笔者认为,高校对大学生情商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加强学校顶层设计,建立整套系统的情商培育内容体系
情商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计划实施、内容体系、评估机制等多方面,要取得预期的效果,首先学校应牵头,设计系统完善的情商培育内容体系。
笔者认为,大学生情商的培育应该围绕培养大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情绪调控能力,抗挫折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等展开。
具体说来,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培养就是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能以此审时度势,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
学生的情绪调控能力培养,重点在于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结合实践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疏导和自我调节,及时转移不良情绪,缓解心理压力。
挫折教育就是有意识地利用和设置挫折情境,通过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正确认识挫折、预防挫折、正视挫折,增强对挫折承受力的教育。
人际交往及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则要让学生学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能够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适应周围的环境。
此外,由于大学生社会化过程具有阶段性,因此情商培育体系的设计还应根据不同的阶段性特点有所区别和侧重,不能一成不变。
如对大一新生和大四毕业生应安排不同的侧重点。
2.发挥大学生“伙伴教育”的功能,扩展情商培养平台
由于缺乏集体观念,“伙伴教育”在情商培养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通过“伙伴教育”,建立与倡导人与人相互敞开、共同进步的伙伴关系,能使学生集体意识增强,让人能够在充满安全感的氛围中彼此走近,展开合作,形成既维护人的独立、平等,又有助于实现集体发展目标的丰富多样的伙伴关系格局。
通过这一教育途径,道德教育所追求的“学会共同生活”、促进人的素质全面提高等目标可以得到充分实现。
此外,在活动中伙伴们认识自我,认识他人,体会挫折,其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认识能力、情绪控制能力、抗挫折能力也会得到逐步提高。
因此,高校辅导员可以引导建立成长互助型的“伙伴教育”团队,既可以是同年级间的伙伴团体,也可以是高年级与低年级同学间的“1+X”模式的伙伴团队。
团队的建立要注意优势互补,注重团队内成员的异质性。
辅导员应对这种“伙伴教育”团队的活动在尊重同学主体性的前提下,结合大学生的发展需要予以科学规划和设计,并在活动过程中,给予积极的引导。
3.完善社会实践育人体系,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情商水平
情商实质上是一个人有效认识自我、调节自我和适应外部社会的能力。
列宁曾经说过:“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社会实践
正是大学生正确认识、评价自我的最好途径,也是促使“自我”尽快适应社会的必由之路。
在社会实践中,大学生通过客观评价自身的地位和作用,正确感知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提高自我认识水平,提高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
同时,通过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体验困难、克服困难,可以增强大学生的意志力、自信心和抗挫折能力,并通过实践过程中的团队合作,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等情商素质。
一言蔽之,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情商教育的重要途径。
因此,完善社会实践育人体系,是高校提高大学生情商培养水平的必然要求。
该体系的构建既要在内容上坚持社会实践与专业知识和社会需要相结合,社会实践与大学生的自我发展相结合,也要在形式上寻求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与服务社会和勤工助学相结合,并实行集中实践与日常活动相结合。
4.整合高校各部门力量,营造全方位的情商培养环境
情商培养是个系统工程,把这项工作交给高校任何单一的部门都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只有统筹各方力量,各个环节通力合作,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才能真正实现情商培育的目标。
比方说,专任教师的作用就很重要。
教师的敬业精神、面对困难的坚强意志、人际关系的协调能力、对学生的热爱等等,学生能够自发地认同、模仿。
所以,专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授专业知识,也应参与对学生情商的培养。
5.建立一套测评体系,有效发挥其评估功能
为正确评估情商培养的效果,应该引入测评体系,测评体系的设计应符合导向性、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全面性等要求。
评价体系不仅要关注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常见的、显性的问题,更要关注深层次的隐性问题。
应为每个学生建立测评档案,通过自评、互评等方式对学生的性格特征、情绪控制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意志力等方面进行全面、科学评价。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认识自我,也利于辅导员、老师了解学生,加强下一步工作的针对性,为个性化指导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丹尼尔·戈尔曼.情感智商[M].上海科技出版社,1997
[2]李榜江.情商教育对大学生成长重要性研究[J].管理观察.2008年第18期
[3]刘长海、罗怡.关于“伙伴教育”的理论构想[J],江西教育科研2005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