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学 名词解释 全

呼吸: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摄取氧气并把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这种机体与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潮式呼吸:又称陈—施呼吸,是一种呼吸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然后再由深快转为浅慢,再经一段时间的呼吸暂停(5—30S),又开始重复以上的周期变化,其形态如潮水起伏。
深度呼吸:一种大而规则的呼吸,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尿毒症酸中毒
浅快呼吸:浅表而不规则的呼吸,有时呈叹息样。见于呼吸机麻痹,濒死病人
间歇(断)呼吸:又称毕奥呼吸,是有规律地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呼吸,间隔一段时间后又开始呼吸,如此反复交替
体位引流:是将病人置于特殊的体位,借重力作用使肺部及深部支气管的痰液引流至较大的支气管并咳出体外的方法。
吸痰法:是指利用机械吸引的方法,经口,鼻腔,人工气道将呼吸道分泌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吸入性肺炎,肺不张,窒息等并发症的一种方法
氧气疗法:是指通过给氧,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增加动脉血氧含量,纠正各种原因造成的缺氧状态,以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治疗方法
外呼吸:指外界空气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即通过呼吸运动与血液循环,肺泡内的空气与肺部毛细血管内的静脉血之间不断地进行气体交换,静脉血吸入氧,排出二氧化碳,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的过程.
生命体征:是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总称
体温:通常是指身体内部胸腔,腹腔,中枢神经的温度,又称为体核温度,其特点是相对稳定且较皮肤温度高
发热:体温过高,是由于致热源作用于体温调节或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等原因,使产热增加而散热减少,导致体温超过正常范围
热型:将体温绘制在体温单上,互相连接,就构成了体温曲线,各种体温曲线的形状称为热型
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左右,数天或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
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但波动幅度不大,24小时体温差在2.0℃以上,最低体温仍高于正常水平
间歇热:体温骤然升高至39℃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然后下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经过一个间歇,又反复发作
不规则热:体温在24小时中变化不规则,持续时间不定
脉搏:每个心动周期中,动脉内的压力随着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而发生的周期性波动所引起的动脉管壁的搏动,称为动脉脉搏,简称脉搏
脉率:脉率是指每分钟脉搏搏动的次数(频率)
速脉(心动过速):指成人在安静状态下脉率大于100次每分钟
缓脉(心动过缓):指成人在安静状态

下脉率小于60次每分钟
脉搏短绌:在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称为脉搏短绌
二联律/三联率:是指每隔一个/两个正常搏动后出现一次期前收缩
洪脉:当心输出量增加,外周动脉阻力较小,动脉充盈和脉压较大时,则脉搏强而大,称为洪脉
血压:是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一般所说的血压是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
收缩压:在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上升达到的最高值称为收缩压
舒张压:在心室舒张末期,动脉血压下降达到党的最低值称为舒张压
平均动脉压: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动脉压
热疗法:是利用高于人体温度的物质作用于人体表面,通过神经传导,引起皮肤或内脏器官血管的收缩压或舒张压,改变机体各系统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达到治疗目的
冷疗法:是利用低于人体温度的物质作用于人体表面,通过神经传导引出皮肤或内脏器官血管的收缩或舒张,改变机体各系统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达到治疗目的
继发效应:持续用冷1小时后,即出现10-15分钟小动脉扩张,持续用热1小时后,扩张的小动脉会发生收缩,这种用冷或用热超过一定时间,所产生的生理效应相反作用的现象称为继发效应
标本:是指采取病人少许的血液,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体液和脱落细胞等样品,经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实验室技术和方法对其进行检验,作为判断病人有无异常存在的依据
12小时尿标本:留取12小时尿标本,于下午7点排空膀胱后留取尿液至次日早上7点留取最后一次尿液
24小时尿标本:留取24小时尿标本,嘱病人在早上7点排空膀胱后,开始留取尿液,至次日早上7点,留取最后一次尿液
危重病人:是指病情严重,随时有可能发生生命危险的病人
意识障碍:是指个体对外界环境刺激缺乏正常反应的一种精神状态,任何原因引起大脑高级神经中枢功能损害时,都可能出现意识障碍
意识模糊:较嗜睡深的一种意识障碍,病人表现为思维和语言不连贯,时间、地点、人物定向力发生障碍,可有错觉、幻觉、躁动不安、精神错乱
嗜睡:病人处于持续睡眠状态,但能被语言或轻度刺激唤醒,醒后能正确、简单而缓慢的回答问题,但反应迟钝,刺激去除后又很快入睡,是最轻度的意识障碍
昏睡:病人处于熟睡状态,不易唤醒,但经压迫眶上神经、摇动身体等强刺激可被唤醒,醒后答话含糊或答非所问,停止刺激后又马上进入熟睡
昏迷:是最严重的意识障碍,也是病情危重的信号,按其程度可分为浅昏迷,中度昏迷,深昏迷
心肺复苏:是针对心跳,呼吸停止所采取的心脏按压或其他方法形成的暂时

的人工循环并恢复心跳和血液循环,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并恢复自主呼吸,达到恢复苏醒和挽救生命的目的
基本生命支持:又称徒手(或初步)心肺复苏,指不用任何设备保证气道通畅,支持呼吸和循环,维持病人的脑、心和其它组织的供氧,维持生命,基本生命支持可以用于对任何原因所致的心搏动骤停和呼吸停止的病人
洗胃法(术):是将胃管由鼻腔或口腔插入胃内,反复灌入洗胃溶液而达到冲洗并排出胃内容物目的的一种方法(技术)
临终:是临近死亡的阶段,指现代医学不能彻底医治的疾病,经过一段时间的维持(支持性)治疗,仍不能好转,病情逐渐恶化,医生认为是无效治疗时至病人临床死亡的时间为临终
关怀:是一种社会及亲属对临终者总体的、特殊的、人文的态度,自始至终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
临终关怀:是有组织地向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一种全面的照护,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主要是为临终病人缓解痛苦,使生命得到尊重,症状得到控制,提高生存质量,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维护和增强,使病人在临终能够无痛苦、安宁、舒适的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
脑死亡:即全脑死亡,包括大脑、中脑、小脑、脑干的不可逆死亡,是生命活动结束的象征
静脉输液: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原理将大量无菌液体、电解质、药物由静脉输入体内
静脉输血:是将血液通过静脉输入人体体内的方法,输血是临床上常用的急救和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
成分输血:即依据不同的血液比重,将血液中的各种成分加以分离提纯,分别制成高浓度的制品,根据病人情况的需要分别输入有关血液成分
自体输血:是指采集病人自己的血液或术中失血再回输给本人的方法
便秘:是指正常的排便形态改变,排便次数减少,排出过干过硬的粪便,且排便困难
腹泻:正常排便形态的改变,频繁排出松散稀薄的粪便甚至水样便
粪便嵌塞:指粪便持久滞留堆积在直肠内,坚硬不能排出,常发生于慢性便秘病人
排便失禁:指肛门括约肌失去意识的控制而不自主地排便
肠胀气:指胃肠道内有过量气体积聚,不能排出
灌肠术:是将一定量的液体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帮助病人清洁肠道,排便、排气或肠道供给药物,达到缓解症状,协助和治疗疾病为目的的方法
不保留灌肠:是将一定量的溶液由肛门经直肠,以刺激肠蠕动,清除肠内粪便和积气的方法。包括大量不保留灌肠、小量不保留灌肠和清洁灌肠
保留灌肠:是自肛门灌入药液,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黏膜吸收,达到治疗目的
吸入给药法:通过特殊的吸入装置,使药液

呈雾状喷雾状喷出,经患者口、鼻吸入后,进入支气管及肺泡从而达到局部或全身治疗效果
TAT脱敏注射法:脱敏的机制是小量抗原入体后,同肥大细胞或者嗜碱性粒细胞上的IgE结合后,释放出少量的组胺及活性物质可致机体产生严重损害,因此,临床上可不出现症状经过多次次小量反复注射后可致细胞表面的IgE抗体大部分甚至全部被结合而消耗掉,最后可以全部注入所需要而不发生过敏反应,一种被动免疫注射
口服给药法:是将药物经口服用后通过血液循环达到局部或全身,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清洁区:指凡未和病人直接接触,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
半污染区:凡有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
污染区:指病人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区域
隔离:隔离是指通过控制感染源,切断感染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达到防止微生物在病人、工作人员以及媒介物中播散的目的
医院感染: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任何人员在医院活动期间,遭受病原体侵袭而引起的任何诊断明确的感染成疾病
清洁:是指利用物理方法清除物体表面的污垢,尘埃和有机物,其目的是去除和减少微生物,并非杀灭微生物
消毒:是指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或杀灭除芽胞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使其数量减少到无害程度的过程
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全部微生物,包括致病的和非致病的微生物,以及细菌芽胞的过程
无菌技术:是指护理操作过程中,保持无菌物品不被污染,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或传播给他人的一系列操作技术和管理方法,是预防医院感染的一项重要的基本措施
护理学:护理学是一门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研究维护、促进、恢复人类健康的护理理论、知识、技能以及其它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环境:是指在特定时刻的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的各种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些因素可能对生命机体或人类活动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其影响可能是现时或远期的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内部自然的、动态的相对平衡的状态
病室湿度:一般指相对湿度,即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单位体积的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量与其达到饱和时含量的百分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