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精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区教研室→ 课题研究→ 中学数学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

发布:陡峻时间:2011-1-17 16:43:57 来源:宁夏教研网点击:111 讨论:0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教学设计”是教师对课程实施的设想、策略、方案,是教师将教育理念付诸实践的起点,是联系新课程理念与课程行动的中介。传统的教学设计是指在实施教学活动之前,在分析教学主体状况和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在整合教科书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形成教学活动的过程,把教学设计等同与备课,实际上备课应该是教学设计的一部分,把教学设计描述为一种预定过程,忽略了它创造性的一面,这样的教学设计是固定的,就像施工的图纸。照者图纸完成任务就行了,完全忽略了教学设计的对象是人,其设计者主体也是人,而人的思维活动是最复杂、最难以把握的,加上影响教学过程其它因素的复杂性,所以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新课程依据现代建构主义理论,把教学设计看成是对课堂教学进行积极建构的过程,把教学设计看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为在课堂中教师和教材的组合体并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源;知识源变得非常丰富,除教师和教材外,每一位同学也都成了其他同学的知识源;传统课堂中,教师依“教学设计”组织教学;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师生围绕“教学设计”共同探究问题。因为课堂教学呈现出的是丰富性、多变性、复杂性的学习氛围,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具有独特生活方式和经验的学生,所以教学设计除了事先考虑到的也就是预设部分,又要关注并考虑到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师生、生生在思考、交流、互动时所生成的新的课程资源。二、预设的研究目标和任务教师授课的目的是实现课程目标,只有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才能实现新课程目标。所以研究的目标是:教学设计应建立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会学、爱学、乐学,这种教学设计,以凸现学生主体为指导思想,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导向,以追求学习快乐成功为主线,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让学生有机会亲历数学的探究过程,使学生在快乐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体验课堂学习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且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使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使其认知能力、行为、和情感发出积极的变化,使教师与学生在交往互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要提倡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真正让学生成为

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和教师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共同得到发展。三、基本的研究思路: 1.课堂教学前进行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分析、学习任务的分析、学生情况的分析、分析教学资源等。2.根据授课内容如何创设情景、制定教学策略,包括教学模式的选择与创新、教学方法的组合、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教学材料的取舍、教学评价的思考等。 3.教学前的思考与教学后的反思,教学前的目标制定与教学后目标完成情况的对比,以及师生、生生互动过程中所生成的新课程资源的思考。四、研究方法与遵循原则::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采取常态下的行动研究法和实验研究法。同时运用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思辨比较法进行研究。 1.建立初中三个年级的教学设计课题研究小组,以各小组为单位,进行理论学习,(资料为继续教育教材《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新课程教学设计概论》,结合新课程理念对传统数学教学设计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比较新、旧教学设计从教师的教到学生的学所产生的变化。鼓励教师积累这方面的资料。 2.结合学校名师铸造教研活动,对研讨课进行精心设计,课后认真分析总结。 3.在各备课小组中对同一授课内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进行同师异班或同课异班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对比效果后反复改进设计再实践。4.设计学生问卷调查等。教学设计研究所遵循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教学设计应有明确的目标,课堂情景与问题的设计必须以教学目标为指南,要围绕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来进行设计,便于有效引导学生主动积极思维,为实现有效课堂而服务。 2、启发性原则:教师要设计善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教学环节,启迪学生的思维,使之应启而发,通过自己的思考找出答案,学到知识。

3、实践性原则:认识从实践开始,好的教学设计的形成必须经过多次的认识、思考和实践。

4、兴趣性原则:教学设计要能引起学生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内在动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

5、循序渐进性原则:数学设计必须根据学生需要,按照教学程序、课堂结构精心的设计,要遵循、考虑学生的认知结构,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环环紧扣等一系列规律,体现教学的思路,符合学生的认知顺序、体现出课堂结构的紧密型、科学性、条理性。

6、全面性原则:教学设计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调动每一个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不同的意见,并鼓励学生发问,培养创新精神。五.预设的研究结果:整理初中三个年级典型数学课的教学设计课堂模式的学案或课件,以及在实施过程中的教育教学叙事文章,课题研究所形成的论文等。六.课题实施的步骤: 1.前期准备:组建课题小组,由各年级备课组长及一名

老师负责本年级的课题实践活动,积累资料,汇总。阶段性小结由课题组长与备课组长共同完成。2.实验阶段:第一实施阶段(2010年11月-2011年3月)(1)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学习储备,充分地思考传统的教学设计与新课程的理念有那些差距,反思我们的教学设计存在那些问题。(2)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第二实施阶段(2011年3月—2012年1月)(1)各备课组按照实施方案在各年级进行实践研究。(2)课题组组织所有成员对各年级研究情况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进行分析交流。(3)根据第二阶段实践研究汇总的情况,调整实践研究方案。(4)提交本阶段的实验研究情况小结及典型数学课的教学设计模式和课件。第三实施阶段(2012年3月—2013年1月)(1)各备课题组根据阶段调整实践研究方案,展开第三阶段的课题实践研究。(2)召开教学设计课题组成员研讨会。谈体会、谈认识与收获。(3)提交本阶段的实验研究情况小结及典型数学课的教学设计模式和课件。第四实施阶段(2013年3月—2013年12月)(1)各备课题组根据阶段调整实践研究方案,展开第四阶段的课题实践研究。(2)提交本阶段的实验研究情况小结及典型数学课的教学设计模式和课件。(3)整理课题研究成果成册、撰写研究报告、论文。(4)

召开课题实践经验汇报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