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战略--40多个国家力挺中国
_大战略_释义

□王玲李桂峰“大战略”释义一、国外有关大战略的定义对我们来说,战略或者大战略思想或许古已有之,但作为概念的“大战略”却可以说是“舶来品”。
最早提出大战略这一概念的是英国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
哈特把大战略看作“一种最高层次的战略,其功用在于运用、调节和指导一个国家或者连同其盟国的所有的军事、政治、经济和精神资源,以达到由其基本政策所规定的战争之政治目的。
”〔1〕不过,也有人认为美国的军事思想家和战略史家爱德华·米德·厄尔比哈特更早使用了“大战略”一语,并给出了大致正确的概念。
〔2〕哈特之后,西方众多的学者、专家对大战略的概念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总地看来,西方关于大战略概念的界定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
其一是强调大战略是对战争的谋略,可以把它看作军事战略的一种延伸。
除上面提到的哈特的定义外,比较有代表性的还有1967年版的《大英百科全书》的定义。
它认为大战略是“为了达到战争(与和平)的目的而动员一国或将几个国家联合起来的所有资源的艺术。
”〔3〕此外,美国学者罗伯特·肯特在其新近的著作中也强调了大战略的军事方面。
他们认为,“一项大战略要告诉国家领导人应该采取何种目标,应该如何最成功地运用国家军事力量实现这些目标。
大战略类似于外交政策,他们面对的均为国家在外交事务中的重大选择。
”大战略不同于外交政策在于,“国家为了确定其外交政策,需要设计出国家在世界上追求的一系列对外目标,并决定如何综合运用各种国家机器以实现这些目标。
大战略同样涉及国家应当追求的一系列目标,但它集中关注为实现这些目标而采取的军事工具的使用方式。
大战略告诉人们,一个国家应当怎么样通过运用军事力量来实现外交政策目标。
”〔4〕其二把大战略看作综合运用国家军事、政治和经济等手段来维护国家安全的策略与艺术。
如约翰·科林斯认为,“大战略即在各种情况下,运用国家实力的一门艺术和学问,以便通过威胁、武力、间接压力、外交、计谋及其他可以想到的手段,对敌方实施所需要的各种程度、各种各样的控制,以实现国家安全的利益和目标。
用好国家大战略推动邮政大发展

发展2023-10-28contents •引言•国家大战略概述•邮政业发展现状及挑战•用好国家大战略,推动邮政大发展的战略意义目录contents •用好国家大战略,推动邮政大发展的具体措施•案例分析•总结与展望目录01引言邮政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一环,在国家发展全局中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邮政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邮政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背景介绍通过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大战略,推动邮政业高质量发展提升邮政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促进邮政业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发展,拓展业务领域目的和意义02国家大战略概述国家战略的定义和重要性国家战略是指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发展目标而制定的全局性、长远性、系统性和竞争性的战略计划。
它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和自身发展需要,所制定的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和系统性的战略方针和政策。
国家战略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可以帮助国家明确发展目标,制定发展计划,提高国家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
国家战略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指导国家的发展方向,明确国家的发展目标,制定科学的发展计划,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同时,国家战略还能够促进国家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发展,为国家繁荣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国家大战略的背景和特点国家大战略通常是在国家面临重大挑战和机遇时,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和自身发展需要而制定的。
它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和系统性的特点,通常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发展战略。
国家大战略的特点在于它着眼于国家的长远发展,注重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协同发展。
它不仅关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还注重文化传承、环境保护、科技创新等多个方面的发展。
同时,国家大战略还注重与国际社会的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和国际合作,推动全球共同发展。
03邮政业发展现状及挑战邮政业发展历程和现状邮政业起源与早期发展01邮政业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信鸽传递书信,随着蒸汽机的发明和铁路、公路等交通设施的发展,邮政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大规模、规范化的行业。
大战略的演进、机理及其中国意义

大战略的演进、机理及其中国意义作者:葛汉文来源:《国际展望》2018年第05期【内容摘要】大战略是一个大国避免卷入国际政治经济之纷乱、由强大成长为伟大的关键。
作为战略概念的重要衍生理论,现代大战略研究源起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勃兴于20世纪70年代,并对主要大国的政策行为产生重要且持续的影响。
狭义的大战略主要关注国家对武力的运用或威胁运用如何与国家总体政治目标相协调,从而赢得战争的胜利。
广义的大战略概念则强调国家应当如何较为平衡地运用战争与和平手段,调节和调动本国甚至其盟国所有的军事、政治、经济和精神资源,以实现一个明确、适度和总体可行的宏大战略目标。
现代大战略研究的重点在于从历史经验中分析昔日大国、强国兴衰起伏的案例,以期明确作为一门艺术而非科学的大战略之内在机理及实践意义。
中国拥有大战略思维与大战略缔造的深厚历史根基,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行将结束之际,中国大战略研究的现实和历史意义重大,大战略研究者肩负重要使命。
未来,中国大战略研究应注重聚焦当下情势、注重历史检讨和发掘中国智慧。
【关键词】战略大战略大战略理论中国大战略中国外交【作者简介】葛汉文,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江苏邮编:210039)【中图分类号】 D60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1568-(2018)05-0001-17【DOI编号】 10.13851/ki.gjzw.201805001“大战略”(grand strategy)概念的出现,主要源于对国家命运的历史性忧虑。
当然,自现代国家出现以来,如何采取恰当的方式确保国家在一个无政府状态所支配的环境中生存、延续乃至兴起,一直是诸多国务家尤其是那些在特殊历史时刻和复杂安全环境中亟须作出重大战略决策的国务家思考的首要问题。
然而,由于现代战争规模急剧扩大、破坏力大幅提高及其对国内社会特别是国家决策的冲击力空前增大,20世纪以来的诸多政治或军事天才不得不承认战争仍是也必将是国家确保生存的关键方式,同时他们开始考虑改变近现代以来军事战略时常干扰、改变甚至主导国家总体政策的倾向,使战略决策(特别是考虑使用武力或威胁使用武力)回归到克劳塞维茨的经典归纳,构建一种具有明确和长效的政策目标,以军事、经济、外交等各类手段相互协调的国家战略,以维持国家在愈发紧张危险、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中的生存。
2020-08-12中国大战略

2020-08-12中国大战略近日偶得一报告,是兰德公司的中国大战略。
因为是兰德公司的分析报告,所以要第一时间分析。
兰德公司发布的这份名为《中国的大战略:趋势、轨迹和长期竞争》(China’s Grand Strategy: Trends, Trajectories and Long-Term Competition)的报告,预测了中国在实现其2050年目标方面的可能。
报告声称:美国必须要为中国的崛起做好准备。
-报告分析了中国未来可能四种的结果。
1、获得胜利。
即中国实现了所有的战略目标;2、大国崛起。
中国实现了部分目标,但仍然是世界第二大强国;3、经济停滞。
中国主动或被迫放弃所有战略目标;4、经济崩溃。
即中国经济系统性风险集中爆发。
兰德公司的报告排除了未来中美两国关系改善的可能性,一厢情愿的得出结论:中国的崛起、停滞是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该报告建议美国增加在印度-太平洋地区的军事资金,并提高联合部队的作战能力。
-全文分为1、前言;2、引言;3、中国大战略;4、构筑未来;5、外交与经济;6、重组国防;7、未来场景。
共7个部分报告中提到的中美关系未来可能的三种关系。
1、并行伙伴。
2、大国竞争。
3、各行其是。
-兰德公司对中美关系双赢不认可,报告认为中国在制定战略目标方面已变得越来越清晰,中国关于这些目标最终中国与其他国家“双赢”的说法经不起推敲。
同时,兰德公司提出美国方面,应在与中国寻求在不破坏其(中国)战略目标的前提下,处理好中美关系以获得竞争优势,并解决竞争所带来可能的军事冲突。
在亚太地区控制地区现状的变化,并且不激化双方矛盾。
-兰德公司的报告中并未把中国列为假想敌,同时却提到日本、韩国、菲律宾一线的军事人员将会面临更大的冲突风险。
兰德公司在评述中美关系时认为,中美关系将会是一种长期对抗、合作、竞争的关系,军事冲突只是可能之一的选项,不是必然选项。
-对于中美大战略的问题。
兰德公司的报告指出很多学者质疑中国是否有这样一个大战略,显然中国的发展并不是一个正式的、连贯的整体规划,只是历届中国领导人所制定的总体愿景和国家目标。
新型大国关系下中国的应对之策【可编辑版】

新型大国关系下中国的应对之策新型大国关系下中国的应对之策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两国间最大的分歧集中在“相互尊重”这个问题上。
对于中方关于相互尊重的提议,美未予正面回应,这反映出两国在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利益取向方面的巨大差异。
新型大国关系下中国的应对之策新型大国关系下中国的应对之策一、中国与主要大国关系面临的挑战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与各主要大国已建立起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互之间既拥有越来越多的共同利益,也面临越来越严峻的矛盾与纠纷。
中国正成为大国关系调整的焦点冷战结束虽已久远,但大国在对华关系上仍时常受冷战思维驱使,对华合作中竞争的一面在加剧,借重中牵制的一面在发展。
近年来,美国、欧盟主要成员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传统大国难以适应中国快速发展态势,纷纷产生“战略焦虑症”,因而相继加强传统的盟友关系,联手实施对华防范战略,协同制约中国的发展态势。
政治上,利用现行国际机制引导中国融入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国际体系;经济上,利用国际游戏规则重新塑造中国,使之融入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世界主流经济;文化上,利用交流与合作促使中国接受西方文化观,并向西方文化体系转轨;安全上,构建防范与遏制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包围圈。
在上述进程中,美国已成为领头羊。
奥巴马政府上台后迅速调整美国全球战略,在经济领域以国家利益为载体,加强与各同盟国的关系,在政治领域以责任为“拿手”,加大对新兴国家的战略压力;在军事领域以关岛军事基地扩建为着力点,强化针对亚太局势的军事前沿打击部署。
上述战略针对中国的一面显而易见。
经贸领域相互矛盾进入多发期后金融危机时期,逐利性合作与竞争正成为大国关系的重要内涵。
随着相关国家在政治、经济与外交领域接触和交往愈益增多,相互之间矛盾与纠纷愈益增多。
为拓展国际发展空间,为谋求绿色经济先发优势,各大国更加重视经济外交,相互之间围绕利益汇合点和分歧展开的博弈有增无减。
其间,中国的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经济疆界不断延伸,利益疆界在世界各地与其他大国的利益交汇与碰撞在所难免。
大力支持中国的5个国家,多次和我国互帮互助,一起了解吧

大力支持中国的5个国家,多次和我国互帮互助,一起了解吧
中国的发展一直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和支持,有五个国家尤其努力地支持和助力中国的发展。
首先是俄罗斯,俄罗斯作为中国最大的邻国,多年来开展双边文化交流活动,加强两国经济关系,教育交流,开展合作,实施中俄联合经贸合作,促进双边经济发展,多次为中国提供重要技术和帮助,给中国发展带来了关键性的支持。
其次是日本,中国与日本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友好邻居,日本政府一直在支持中国的发展,为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和建设做出相当大的贡献,为中国的农业提供了宝贵的技术支持,帮助中国把绿色、可持续发展方向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有力推进了中国的绿色发展。
第三是韩国,一直以来,韩国经济帮助中国的发展得到了非常不错的成效,它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助推力,在各种领域中,中韩合作及韩国对中国的投资都得到了良好的反馈。
第四是印度,中印两国的友谊日渐深入,印度也支持和助力中国的发展,尤其是经济上,印度投资中国市场的重大项目,两国国际政治互动日渐密切,未来中印经济合作可期。
最后是巴基斯坦,巴基斯坦是中国的老友,两国互信迅速增强,交流合作日趋紧密,2016年,两国签署了《中巴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协定》,正式正式建立中巴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巴基斯坦不断为中国投资和技术支持提供帮助,并在加强两国人文交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以上五个国家支持和助力中国的发展不仅坚定了中国的国家形象,也有助于提高中国经济的发展潜力。
希望未来双方之间的友谊更加深入,推动中国社会发展更加辉煌。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全一册 单元清 富强与创新测试题

富强与创新测试题得分:________卷后分:________评价: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3分,共45分)1.强国富民成为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 A )①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②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③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④建成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时速350千米的复兴号高铁列车,一秒运算千万亿次的超算计算机,开启商用的5G网络。
今日之中国,1小时能处理约600万件快递,往来货物贸易额超过5亿美元……”这些数字,让世界见识了什么叫“中国速度”。
我国用70载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从一穷二白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
关于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C )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②我国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③我国采取了“走出去,引进来”的关键措施④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3.2020年9月11日,李克强总理在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上说,过去40多年,我们通过改革开放,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
今天我们面对新的困难挑战,仍然要靠改革开放破难题、促发展。
可见改革开放( A )①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②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③是当代中国最本质的特征④是破解所有问题、推动发展的关键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四清原创)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预计,2020年全球经济将萎缩4.4%,中国经济将增长1.9%,是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尽管面临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中国政府仍采取一系列举措推动经济改革和扩大开放,包括进一步开放金融部门、完善资本市场发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
思想品德九年级全一册

计划生育的要求
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33
计划生育的意义
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利于增强国家综合国力
34
我国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
环境污染、生态环境破坏
35
我国资源现状
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
36
我国正在实行的基本国策
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对外开放
82
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谐文化首要的和根本的要求,也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保证是
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83
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根本的是
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84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
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79
在分配领域应反对的两种倾向
反对平均主义,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80
国家为实现共同富裕采取的措施
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战略、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最低工资水平
81
先进文化的内涵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97
你心目中的全面小康所具有的特征
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人民享有更加充分的民主权利、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对外开放进一步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效果。
98
艰苦奋斗精神的集中表现
创业精神
99
成就事业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和崇高美德
艰苦创业的精神
100
创新精神的地位和作用
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只有具备创新精神,我们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开辟新的天地
哪些国家读对中国经济依赖性大

德媒:40国依赖中国该名单正变得越来越长2014-12-13 00:34:00 环球时报克里斯托夫·萨克曼分享184参与德国财经网12月11日文章,原题:40个国家依赖中国对华贸易在全球许多国家占有重要地位,其中不光有发展中国家,也包括世界经济中一些重量级玩家。
而且,这个名单正变得越来越长。
经济学家米谢艾尔·麦克唐纳等近日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编制出一个有趣的“40个依赖中国的国家”名单。
这些国家对华出口份额都超过其出口总量的15%。
与中国最强的贸易关系自然来自其邻国。
尤其是北方接壤的蒙古国,最依赖来自北京的钞票。
这个国家93%的出口商品都由中国人购买。
此外,中国的天津港也是蒙古国唯一的出海通道。
周边许多其他国家大多也离不开中国。
土库曼斯坦、缅甸和老挝就非常依赖中国,对华出口的份额分别占其出口总量的68.8%、41.4%和35.2%。
缅甸主要向中国输送石油,土库曼斯坦则输送天然气。
非洲国家与中国的合作亦越来越紧密。
由于工作条件的变化和工资上涨,许多中国企业把工厂搬到非洲。
中国人也喜欢在非洲购买商品,这令双方贸易额不断提高。
排在中国在非洲重要贸易伙伴名单首位的是塞拉利昂,该国出口的82.1%被中国买走。
之后是毛里塔尼亚(48.7%)、刚果共和国(48.1%)等。
总之,40个最依赖中国的国家中,近一半来自非洲。
此外,太平洋上的所罗门群岛,对华出口份额也占59.4%。
这些依赖中国的国家,绝不都是贫穷的发展中国家。
许多新兴国家和发达国家也需要中国,如日本(18.5%)、新西兰(22.6%)、韩国(25.5%)和澳大利亚(36.2%)都在名单上。
中国特别需要来自这些国家的消费品、机械设备和技术。
就德国而言,对华贸易出口仅约占其出口总量的6%。
但若按绝对值计算,德国肯定是中国在欧洲最重要的贸易伙伴。
(作者克里斯托夫·萨克曼,青木译)。
大战略:以新设计走出中国崛起的新路径

大战略:以新设计走出中国崛起的新路径作者:来源:《全国新书目》2016年第05期本书围绕中国崛起的一系列大战略进行系统解读,包括“大国领袖”“大国交往”“大国治理”“大国军队”四个专题。
作者立足于国家战略的高度,把握时代和社会发展进步的趋势,就习近平总书记新政治观和新设计师定位,中国在国际交往中需要采取的新战略和新策略,国内治理如何在解决深层次和关键问题上狠下功夫,中国军队如何进行改革、实现强军目标等问题,做出富有探索性、启发性和建设性的论断。
作者:公方彬,著名学者,国防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特约评论员。
曾任第十届全国青联常委、社会科学委员会主任。
担任了北京青年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等10余所高校的客座教授、顾问。
上报中央和军委总部研究报告、内参103份,部分进入决策。
出版《大思想——中国崛起的瓶颈与突破》等著作32部(套),发表《新政治观:创新点与突破口》等理论文章300余篇,著述600余万字。
三次参加边境作战,荣立一等功2次,获二级英雄模范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
《大战略》书摘形成和确立习近平“开创文明”的新政治观,根本是起于逻辑、规律和当下国际国内政治生态变化,同时决定于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习近平自己的洞察力与价值判断。
习近平上任伊始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实现这一伟大目标,必须保证自己的路径符合人类文明发展方向及其基本规律。
这个规律就是,大国崛起于文明,只有创造引领世界的文明成果,才有可能达成目标。
换言之,我们已经不能通过“热战”或“冷战”来达成目标,只能和世界一道探寻人类文明的前进方向和最佳路径。
即使从内政上讲,我们也提出了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这就意味着以革命理论支撑执政行为,以阶级斗争激发精神力量,都不能采用,只能寻求自我超越,也就是探寻政治文明本质,弄清其中的规定性,并遵循之。
习近平“开创文明”的新政治观,拥有四大基石:“政治规矩、利益共享、传统一脉、合作共赢”。
中国重回世界第一大战略举隅

中国重回世界第一大战略举隅一.人类社会和中国社会走到了一个转折点今日世界,美国第一,这并非人类社会的常态。
秦汉以降两千多年,中国世界第一是人类社会的常态。
中国生产总值约占世界三分之一,人口约占世界三分之一,一直是人类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人类科技教育的高峰、人类文明的灯塔。
两、三百年的罗马帝国,一、两百年的蒙古帝国,都是昙花一现。
直到1830年前后,欧洲总产值才超过中国。
直到1865年前后,英国总产值才超过中国,之后英国做了三十几年世界第一。
直到1900年前后,美国总产值才超过英国,美国迄今做了一百年多一点世界第一。
一八四零年之后,中国百年国耻。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1949年之后,以朝鲜战争和两弹一星为标志,中国重新站立起来了。
六十年来,中国顽强奋进,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2005年,中国总产值成为世界第四。
2008年,中国总产值可以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三。
再有五年左右时间,中国总产值可以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
超过日本后,再有二、三十年时间,中国总产值可能超过美国,重回世界第一,之后有可能长期保持世界第一。
如果中国总产值能够如期超过美国并长期保持第一,那么,后代人回过头来看,几千年整个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一个基本上中国第一的历史,1865之后这一百多年,就只不过是几千年中国第一的整个人类社会历史的一个小小的插曲、一个变态。
我们现在正站在整个人类社会历史的一个十字路口,一个转折点。
人类社会能不能从变态转回常态,人类社会历史能不能成为基本上中国第一的历史,就看今后几十年中国人怎么干。
2007年GDP(十亿美元)人均GDP(美元)世界54,311 7,9871.美国13,844 45,8452.日本4,384 34,3123.德国3,322 40,4154.中国3,251 2,4615.英国2,773 45,5756.FaGuo 2,560 41,5117.意大利2105 35,8728.西班牙1,439 32,0679.加拿大1,432 43,48510. 巴西1,314 6,93811.俄国1,290 9,07512.印度1,099 97813.韩国957 19,75114.澳大利亚909 43,31215.墨西哥893 8,479资料来源:/ency ... f-countries-by-GDP-(nominal)/ency ... minal%29-per-capita今后二、三十年,中国有三条道路可以走。
两个一百年是什么

两个一百年提出时间1997年9月12 日,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中首次提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002年11月8日,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中强调“根据十五大提出的到二0一0年、建党一百年和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发展目标,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
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中提到“我们已经朝着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今后要继续努力奋斗,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中再次强调“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中谈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时说,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安排,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外国援助与支持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外国援助与支持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袭珍珠港,引发了太平洋战争。
作为太平洋战争的一部分,中国抗日战争由此进入更加艰苦的新阶段。
面对强大的侵略者,中国人民需要外国援助与支持。
在抗战期间,中国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支持和帮助,这对于中国的抗战事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苏联的援助中国与苏联自20世纪初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就呈现出密切的势头。
抗日战争爆发后,以苏联为代表的共产国际积极支持中国,派遣专家和军事顾问前往中国,为中国提供了重要的援助。
苏联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武器装备,还派遣了一批军事专家协助中国军队的训练和指挥。
此外,苏联还通过公开渠道和秘密渠道向中国提供了大量的经济援助,支持中国的抗战事业。
二、美国的援助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选择了中国作为其在亚洲的盟友,大力支持中国的抗战事业。
美国曾多次向中国提供军事援助,包括装备和技术支持。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美国援华飞虎队的组建和行动。
飞虎队是由美国飞行员组成的战斗机部队,他们奋勇作战,对日本军队形成了有效的威慑。
此外,美国还通过外交手段支持中国,积极争取国际支持。
1943年,美国和英国联合发表《开罗宣言》,向日本发出无条件投降的要求,为中国争取了更大的外交空间。
三、其他国家的支持不仅是苏联和美国,其他一些国家也纷纷向中国提供了援助和支持。
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派出了陆军和空军部队协助中国作战。
印度、菲律宾等国家也陆续向中国提供了军事援助。
此外,还有一些中立国家对中国表达了支持和声援,如瑞典、瑞士等。
这些国家的援助虽然规模较小,但对于中国抗战事业的士气和国际声誉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结:外国援助与支持对于中国抗日战争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为中国提供了物质上的支持,更重要的是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信心,扩大了抗战的国际声势,增强了中国抗战的力量。
中国人民在艰苦的抗战岁月中,感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关心和支持,这种团结一心的力量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国家大战略:概念与原则

国家大战略:概念与原则--------------------------------------------------------------------------------周丕启【内容提要】本文主要对大战略的概念进行了廓清。
认为大战略不同于国家战略和国家安全战略。
战略是讲求原则的,认为大战略的原则主要有四条。
指出大战略重视间接战略,实施大战略首选的是间接战略。
大战略领域是一片“处女地”。
(注:利德尔·哈特:《历史上的决定性战争》,转引自吴春秋:《论大战略和世界战争史》,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2年版,第30页。
)正因为此,关于大战略的研究在国内外极为混乱。
特别是作为理论基础的大战略概念,即使在美欧等国家也没有一个为人们普遍接受的、权威的、统一的定义,更何况我国。
这种概念的不统一,造成大战略理论研究的多样,也可以说是某种困境,这实质上也是大战略理论尚未系统化的根本原因。
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要真正对国家大战略实践进行指导,就必须从理论的系统化、科学化入手,做扎扎实实的科学研究,不能泛泛而论。
理论的系统化有赖于概念的明晰。
要提出系统的大战略理论体系,首要的是明确大战略概念,这是大战略研究的基础。
一、大战略的含义要明确大战略的含义,首先要明确战略的含义。
“战略”一词在英文中为“Strategy”,在法文中为“Stratégie”,在德文中为“Strategie”。
其语根出于希腊语,希腊语中有“stratos”一词,意为军队。
从这个词衍生出“strategos”,意为将军或领袖,以及“strategeia”,其意可以分别为战役或将道。
约公元580年,东罗马皇帝毛里斯著Strategikon一书以教育其将领,意为“将军之学”。
自从罗马衰亡、西方进入中世纪后,所有这些发源于希腊的名词和观念都已为人所遗忘,直到千余年后才又出现。
1770年,法国人梅齐乐在翻译毛里斯的Strategikon一书时,根据其书名创造出“Strategy”一词,并于1777年在自己所著的《战争理论》一书中首次使用。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大决战(连载)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大决战(连载)作者:毕建忠来源:《祖国》2018年第16期20世纪40年代(1948年9月-1949年1月),在中国战场上所发起的国共两军战略大决战,是决定国共胜败的大决战,是人民解放军消灭国民党军五大战略集团中的三个集团、全部解放东北、华北、长江下游以北地区的大决战,是确立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在全国胜利局面的大决战。
战略决战前的形势与决战方针这一大决战的到来,是战后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它虽出乎常人所预料,但并非偶然。
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代表全国人民的愿望,并得到人民的拥护,通过重庆谈判确定了“和平建国方针”,但笃定要在全国建立独裁统治的国民党统治集团撕毁了《双十协定》、《政协决议》、《停战协定》,悍然发动了要消灭共产党、人民军队、摧毁解放区的内战;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解放军在全国人民,特别是在解放区人民的大力支援下,仅经一年的作战,就扭转了蒋介石和美国帝国主义的反革命车轮,转入了战略进攻。
又经一年的作战,国共两军就打成了接近平手,即战争出现了决战的前夕。
当时的形势是:——在中国共产党方面: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已由原来的120万人发展到280万人,与国民党的对比由开始时的1:3.39 变为1:1.3;部队士气高涨,军政素质大为提高,武器装备,特别是火炮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不但能打运动战,而且能打阵地战;各解放区已连成一片,各野战军已可集中机动作战。
解放区的面积已占全国的1/4,城市占29%。
人口占35%。
已有1亿人口的地区完成了土改,加之新解放的城市增多,人民支援前线潜力大增。
国民党统治区的民主运动和爱国民主统一战线更加发展和巩固,各民主党派已发表声明拥护中共提出的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许多海外华侨積极声援人民解放战争。
——在国民党方面:其总兵力从原来的430万人下降为365万人,而且内部派系矛盾加剧,士气下降,战斗力大为削弱;其卫立煌、傅作义、刘峙、白崇禧、胡宗南5大战略集团已处在被分割、孤立的被动困境;经济状态急剧地走向全面崩溃;人民对国民党的信任已丧失殆尽。
全面战略竞争:美国对华战略新定位

封面选题:全面竞争全面战略竞争:美国对华战略新定位张蕴岭 孙志强拜登政府宣称要与中国开展“全面战略竞争”,并要美国和盟友做好与中国长期战略竞争的准备。
应该说,这是美国对华战略认知与行动的重大转变。
美国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成为综合实力最强、“二战”后成为综合实力超强的国家之后,滋生了不可被战胜、不可被超越的信条。
特别是冷战以苏联解体为终结,美国由此成为单一的超级大国,更为自信满满。
在此信条支配下,凡是美国认为对其有威胁的国家,定要采取强力措施加以压制,对严重者,则动员本国和盟友的力量进行全面对抗。
因此,美国为了对付苏联的威胁发起冷战;在本土遭受恐怖袭击后,发起全球反恐战争;即便是对日本这样的盟友,当认定其是经济威胁时,也对日本采取了一系列强硬措施进行压制,导致日本经济陷入长时间的停滞。
美国之所以要与中国开展全面战略竞争,是因为认定中国“要替代美国与美国领导的世界秩序”,对美国形成全面挑战和威胁。
美国对华战略定位的变换美国对华战略定位是不断调整变换的,有小的调整,有大的转换。
此次可谓一次大的转换。
基辛格曾有一个形象的说法:“美中关系再也回不去了。
”具体而言,这是指以往以接触(engagement)为主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即由全面接触转向全面竞争。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把“红色中国”定位为敌人,两国陷入对抗。
其后,中苏分裂为美国重新定位与中国的关系提供了机会。
尼克松访华打开了两国改善关系的大门,美国与中国找到战略利益共同点。
中国实施改革开放,使得两国的利益共同点增加,促成两国关系正常化,也推动了两国关系的全面发展。
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对华战略定位曾发生摇摆。
苏东剧变没有波及中国,中国的政治体制并没有因此发生改变,但美国对中国战略定位的利益基础发生了改变,改变对华战略定位的意见影响增大,这使得两国关系一度出现波动与紧张。
以4344但是,经过审慎的调整,两国关系最终渡过了困难时期。
克林顿政府对中确立了“全面接触”的战略。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阶段性检测2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阶段性检测(二)(考查范围: 3~4课)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傅高义说:“许多人敬佩他以87岁高龄毅然踏上南行之路以确保中国在加快改革开放的道路上接着前行的步伐的举动。
”这一“举动”( C )A.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B.标记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C.推动了改革开放深化和思想解放D.把邓小平理论作为指导思想解析:由材料“许多人敬佩他以87岁高龄毅然踏上南行之路以确保中国在加快改革开放的道路上接着前行的步伐的举动”可知,这指的是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视察,本次视察邓小平发表了一系列讲话,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三个有利于,推动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思想解放,故C正确;A不是邓小平南方视察的意义,故A错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记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与材料不符,故B错误;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与题干不符,故D错误。
2.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总结性地说道:“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立的章程并不少……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军事、外交等方面都有明确的方针和政策,而且有精确的表述语言。
”这一说法( C )A.体现了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B.标记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正式启动C.体现了改革开放政策的全面性D.表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解析:据材料“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总结性地说道:‘……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军事、外交等方面都有明确的方针和政策……’”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这体现了当时改革开放政策的全面性,故C项正确;材料主旨不是说明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故A项错误;我国改革开放的正式启动在1978年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故B项错误;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形成,故D项错误。
故选C。
3.浦东初步建立了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新城区框架,已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成为中国的一大奇迹。
抗战时期世界各国对中国的援助政策

Vo l.32No .9S ep.2011第32卷第9期2011年9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J o urnal of C hifeng University (S o c.S ci )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实际外援只有苏联一国。
由于日本侵略范围的不断扩大,逐渐触及西方主要大国的利益,国民政府的外援才由苏联一国变为苏美英法等多国。
各国的援助对中国的抗战是不可或缺的。
一、苏联为本民族利益而进行的对华援助1.苏联对华援助的原因苏联作为抗战初期唯一对华援助的国家,其援助有以下原因:苏联在二战前的处境是最为艰难的。
作为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由于意识形态,无论是英美法还是德意日均打出了反苏、反共的旗号。
尤其是英美法的西方国家面对德意日法西斯势力采取“中立”、“不干涉”的绥靖政策,并把德日两国祸水“东引”、“北引”。
从地缘上说,苏联西面是强大的德国,而东面是对其垂涎已久的日本,处于德日两法西斯野心国家的中间,极有可能面临两线作战的险境。
苏联对于日本除了通过1938年6月的诺门坎战役,给予日本沉重打击外,苏联当局还清楚地看到,除了通过中国军民的抗战牢牢地把日本牵制在中国战场,阻止其“北进”,别无良策。
正如1940年斯大林召见即将赴中国任武官的崔可夫时明确提出:“您的任务,崔可夫同志,以及所有中国人的任务,是牢牢地捆住日本侵略者的手脚。
只有在侵略者的手脚被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避免两线作战,如果德国侵略者进犯我们的话。
”①我们可以看出苏联对华一切援助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中国军民在中国战场牵制住日本军队,打消日本“北进”作战念头。
2.苏联对华援助的具体措施从抗战初期到1939年,苏联向中国提供了2.5亿美元的贷款,用于购买苏联的军事物资。
从1937年10月到1939年的两年中,苏联向中国提供了飞机985架、坦克82辆、大炮1300多门、汽车1550辆、机枪14000多挺以及大批弹药和其他军需物资②。
这一时期正是中国抗战最为艰难时期,经过一系列的会战,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丢失了华北、华中、华南大片领土。
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外援支持

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外援支持中国在抗日战争中面临了严重的困境,但幸运的是,许多国家给予了中国宝贵的外援支持。
这些援助不仅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切和支持,还发挥了在战争中扭转局势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在抗日战争中得到的外援支持。
一、苏联的援助苏联是中国在抗日战争中最重要的外援国家之一。
自抗日战争爆发后,苏联便向中国提供了大量的军事援助。
1937年至1940年期间,苏联先后提供了大量的武器、弹药和军事顾问,有力地支持了中国国民党政府的战争努力。
1941年苏联与德国爆发战争后,苏联从日本侵华战场抽调了一部分军队,有效缓解了中国军队的压力。
此外,苏联还在华成立了苏联空军志愿兵团,参与了对日本的空中作战,对中国的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美国的援助美国是中国在抗日战争中最重要的援助国家之一,其支持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自抗日战争爆发后,美国便开始向中国提供援助。
最初,美国提供了大量的金融和经济援助,帮助中国政府维持战争努力。
随着战争的发展,美国逐渐增加了军事援助。
1941年,中美两国签订了《中美互济互助协定》,美国向中国提供了大量的军火和物资。
此外,美国还在中国境内组建了美国空军飞虎队,积极参与对日作战,对中国的抗战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英国的援助英国是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援助国家之一。
在战争初期,英国提供了财政和物资援助,帮助中国政府维持抗战。
此外,英国还向中国派遣了大批军事顾问,为中国军队提供训练和指导。
1940年,中英两国签订了《中华民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会议公约》,英国承诺向中国提供军事援助和物资支持。
此外,英国还派遣了皇家空军的飞行员参加中国的空战行动,为中国的抗战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其他国家的援助除了苏联、美国和英国,还有一些其他国家也向中国提供了援助支持。
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英联邦国家纷纷提供了军事和物资援助。
泰国、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也向中国提供了经济和物资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战略--40多个国家力挺中国
美国“玩不转了”,成为最大的破坏者
3月23日,世界贸易组织(WTO)货物贸易理事会会议在日内瓦召开。
不同于以往,原本一天就能结束的会议这次延长了一天的时间,就是因为40多个国家都对美国表达了强烈的不满,要求WTO要主持公道。
只能说美国逆势而为,引起了众怒,只能是自作自受。
我们都知道,这次的贸易战是美国人率先开火!为了针对中国,美国展开了301调查,更是开出了600亿美元的“天价罚单”!
在本次会议上,各方成员都明白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道理,纷纷力挺中国,但是美国仍然不要脸地死不认账,一如既往的抬出了“国家安全”这张烂牌。
但是事与愿违,以往美国用的很爽的“国家安全牌”这次行不通了。
第一,我们中国代表就明确的指出,凡是有关美国公布的所有对中国进行的301调查的结论和措施,中方都将严格地按照WTO的规则和一切必要的手段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第二,鉴于目前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各方成员都知道,一旦中美全面展开贸易战,世界经济就会遭受巨大的损失。
因此美国的盟友也都坐不住了,都纷纷站出来反对美国对中国实施单边的“301调查”。
首先站出来的就有欧盟
欧盟方面就开始呼吁美国千万不能再一步采取任何更加广泛的贸易限制措施,反而需要采取适度的贸易防御措施来减少双方损失。
其次还有俄罗斯
美国是相当狡猾的,他们声称到根据1962年的“贸易扩张法案”相关条例,认为眼下的美国进口钢铝以及结合全世界钢铝的产能过剩的情况,这严重“损害了美国的国家安全”,特朗普就认为提高关税才能解决这一问题,俄罗斯就要求美国就此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美国的“301”就是想要把矛头对准我们的“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25,是我们中国政府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而美国就是担心这一计划倘若成功实施,就可能意味着中国将成为未来高科技产业的
全球领导者。
可是我们中国已经今非昔比了,美国想走霸权主义的老套路注定是行不通的。
彼得森研究所就有所研究,在中美双方全面展开贸易战之后,美国消费和政府将遭受重创!
中国一旦采取强有力的反制措施,美国失业人数将会大幅上升,对美国的经济造成剧烈的冲击!
而且特朗普之所以能够赢得大选,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农业州的支持。
中国一旦将矛头直指农场品,将会使得特朗普进退两难!
继第一批中止减让清单之后,中国完全可以根据形势再出第二批、第三批,而且中国限制的不仅仅是商品领域,还可以是飞机、芯片等高端领域,能够瞄准美国经济的“七寸”实施更为有效的反制打击!
一旦贸易战全面开展,虽然会两败俱伤,但是我们中国承受损失的能力可不是老美能比的。
毕竟我们中国的实力摆在那里的,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任何挑衅,我们都无所畏惧!
特朗普,作为一个商人,好好想想吧!
中美新一轮的贸易对话已经开始,美国方面已经证实递交了与中国磋商的请求书,接下来就看美国是否好好表现自己了?
观其言,看其行
我们中国有这样的底气,不着急!看美国的表现我们在作出相关回应,毕竟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