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更迭的历史脉络,形成该时期历史发展的时空观念。
(2)通过学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趋势和南方经济的开发,掌握该时期“发展”的主要表现,培养历史解释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正确认识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对汉族的影响。
【难点】
全面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和经济特色。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谈话法)、图示法、归纳法
情境教学法、史料分析法、联想理解法
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问题探究法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课件(PPT演示文稿、教学视频短片)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播放中国三国两晋南北朝史的相关短片。教学视频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并以此来提问:中国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状况如何?引发学生思考,顺势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教学
①首先,教师出示本课课件,展示重点知识;学生自主学习,圈点标注;
②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讨论,合作解决疑问;
③最后,全班采用问答法的形式,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知识要点提纲如下:
一、三国与西晋
1.三国鼎立
(1)政权建立
①220年,曹操之子曹丕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
②刘备仍用汉的国号,定都成都,史称蜀汉,简称蜀。
③孙权定都建业,国号吴。
(2)三国斗争:魏国力较强,在三国鼎立局面中略占上风。蜀、吴两国则加强了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
2.西晋
(1)建立:266年,司马炎代魏称帝,西晋建立。
(2)统一:280年,西晋灭吴,完成统一。
(3)灭亡
①背景:自东汉到西晋,少数民族内迁。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羯、氐、羌和鲜卑。晋武帝死后,宗室诸王展开对中央权力的争夺,演化为内战。
②过程:内战中,内迁少数民族卷入其中。316年,西晋被内迁匈奴贵族所灭。
③影响:中国历史又进入一个比较长的政权分立时期,起初是东晋十六国的割据,后来演变为南北朝的对峙。
二、东晋与南朝
1.东晋建立
317年,西晋宗室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
2.士族兴起与六朝出现
(1)士族兴起
①概念: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声名显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特权,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称为士族。
②地位:逃到南方的几家北方高门士族先后执掌朝政,成为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
(2)六朝出现
420年,武将刘裕夺取皇位,改国号宋。此后170年间,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4个王朝,合称南朝。4个王朝均定都建康,加上先前在此定都的吴和东晋,又统称为六朝。
3.江南开发
(1)原因:从西晋末年起,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批流亡南下,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也充实了劳动力资源。
(2)表现
①农业方面: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
②手工业方面: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都有明显进步。
(3)影响:许多山区的少数民族也逐步与汉族交融。
4.南朝衰落
(1)东晋南朝之交,一度将势力范围扩展到黄河南岸附近,但随后在军事上渐处下风,又退回到淮水一线。
(2)到陈朝,只能保有长江以南,上游又丢掉了四川和荆襄,在南北对峙中处于明显劣势,覆亡大局已定。
三、十六国与北朝
1.北方十六国
(1)建立
北方15个割据政权加上西南地区的成汉,合称“十六国”。其中大部分由内迁少数民族建立。
(2)概况
①都采用了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各族差异慢慢缩小,但民族隔阂仍然广泛存在。
②4世纪下半叶,氐族建立的前秦统一北方,随后大举进攻东晋,被击败于淝水。
③前秦政权在淝水之战后迅速崩溃,曾经稍显缓和的民族矛盾又加剧了。
2.北魏孝文帝改革
背景:北魏于439年统一北方;5世纪后期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在位,实行改革。内容: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迁到洛阳的鲜卑贵族一律将籍贯改为洛阳;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朝中禁鲜卑语,统一说汉语;改鲜卑姓为汉姓,皇族拓跋氏改姓元;将新改姓的部分鲜卑贵族定为一等高门,并鼓励他们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
影响:改革措施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3.北朝的出现与隋朝的统一
(1)北朝的状况
①6世纪前期,北魏发生动乱,分裂为东魏和西魏,稍后又分别被北齐、北周取代。上述五个王朝合称北朝。
②北齐、北周东西对峙,北周内政修明,逐渐占据优势,灭掉北齐。
(2)隋朝的统一:隋朝取代北周,统一全国,终于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
思维导图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演变
环节三:巩固提高
①首先,教师出示相关文字和图片等史料,并且提问探究问题。
②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所示问题,教师从旁加以引导;
③最后,小组推荐代表发言,教师适时精当点评,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探究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和经济
材料一从2世纪到5世纪……先后出现了四次由“乱”到“治”的局面。一是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失败后,军事集团间的混乱到曹操统一北方;二是从西晋短期统一,到西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皇位的斗争和北方少数民族统治者割据混战的十六国时期,到前秦苻坚统一黄河流域;三是从淝水之战后前秦瓦解到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四是从北魏分裂到北周统一北方。
——摘编自刘芃、朱汉国主编《历史学习精要》材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至于元嘉(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424—453年)末,三十有九载,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田中余粮不必再收割),户不夜扃,盖东西之极盛也。……自此以至大明(年号,457—464年)之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宋书》
互动探究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四次“乱”的相同原因和影响。第四次的“治”对历史有何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现象?材料中忽视了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1)原因: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影响:北方长期战乱破坏了社会生产,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治”的影响:为隋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现象:江南经济的发展。原因:北方人民南迁带去先进技术。
探究二:孝文帝改革和北方的民族交融
材料一北魏王朝于孝文帝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定迁都之计”。十八年“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