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3.3 简单有机物的合成 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物质合成教案全套

高中生物物质合成教案全套

高中生物物质合成教案全套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物质合成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能够描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生物物质合成中的作用。

3. 掌握生物物质合成的关键概念和术语。

教学重点:1. 生物物质合成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合成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 描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合成中的具体作用。

2. 分析生物物质合成的调节机制。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实验材料等。

2. PPT制作所需的资料。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简单的问题导入主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如:“你知道生物体是如何合成物质的吗?合成的原理是什么?”二、讲授生物物质合成的基本原理和过程(15分钟)1. 给学生介绍生物物质合成的基本原理和过程,包括合成的种类、原料和反应等内容。

2. 解释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合成中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操作(20分钟)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实际效果,加深学生对生物物质合成的理解。

四、小组讨论(15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探讨生物物质合成的调节机制,各自分享自己的见解和发现。

五、总结(5分钟)总结生物物质合成的关键概念和术语,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六、课堂作业(5分钟)布置课外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课堂内容对生物物质合成进行归纳总结。

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学习。

2. 实验操作是否能够达到预期效果,是否有互动性和参与度。

3. 教学方法是否合适,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化学教案:高中四年级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和分离

化学教案:高中四年级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和分离

化学教案:高中四年级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和分离高中四年级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和分离一、引言有机化学是高中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几十年来发展最迅速、应用最广泛的化学分支。

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和分离研究是有机化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本文将从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出发,介绍高中四年级有机化合物的合成与分离方面的教案设计。

二、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性质介绍1.碳原子特性:碳原子具有四个价电子,能够形成共价键连接其他原子,并与自身形成多个共价键构建不同类型的碳骨架。

2.官能团:官能团是决定有机分子性质和反应行为的关键部分,如羟基(-OH)、羰基(C=O)、胺基(-NH2)等。

3.同系物序列:同系物序列即同一功能团在其结构上只改变一个诸如碳原子数量或位置而得到一系列相似性质化合物。

三、教案设计1. 合成实验(1)目标:通过简单操作演示两种常见有机反应方法——酯交换反应和醇酸反应的合成实验。

(2)步骤:a. 酯交换反应:准备甲酸乙酯和甲醇,加入少量硫酸催化剂,在加热条件下观察生成乙酸乙酯的过程。

b. 醇酸反应:准备苯甲醇和溴乙烷,添加稀碱溶液作为催化剂并加热;观察生成对苯二甲基甲酸丁酯的过程。

(3)结果分析:学生通过实验掌握有机化合物合成的基本方法,并了解不同反应条件对产物结构的影响。

2. 分离技术(1)目标:通过两种高效常用的分离技术——蒸馏和萃取进行实验操作,理解纯度、分离和提纯等概念。

(2)步骤:a. 蒸馏法:取乙烷-若干正庚烷混合物为例,设计并进行适当条件下的蒸馏操作,观察分馏过程中不同组分沸点差异所导致的分离现象。

b. 萃取法:选取某种有机溶剂和水作为萃取剂,将二苯甲酮溶解在有机溶剂中,通过逐步饱和、混合、分层等操作提取出目标物质。

(3)结果分析:学生通过实验了解蒸馏和萃取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常用的分离技术,并能够分析提取物的纯度。

四、教学反思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和分离是高中化学教学重点内容之一。

通过设计实际操作的合成与分离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手能力,并加深对有机化学原理的理解。

《有机合成》的教学设计

《有机合成》的教学设计

《有机合成》的教学设计《有机合成》是化学领域的一门重要课程,其内容涵盖了有机分子的合成方法、反应机理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了解有机合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其合成有机物的能力,为日后从事有机化学领域的研究和工作奠定基础。

下面我将介绍一份针对《有机合成》这门课程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理论目标:让学生掌握有机合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各种有机反应的机理和条件,培养学生分析有机合成问题的能力。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动手合成有机化合物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应用目标: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有机合成在药物、材料等领域的应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二、教学内容1.有机合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化学反应的机理和条件3.有机合成的实验操作技能4.有机合成在各领域的应用案例分析三、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课堂教学,讲解有机合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介绍各种有机反应的机理和条件。

2.实验操作:设计一系列有机合成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合成有机化合物,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

3.案例分析:选取一些有机合成在药物、材料等领域的应用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有机合成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第一阶段:介绍有机合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这个阶段,首先要为学生介绍有机合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有机反应的基本类型、反应的机理和条件等内容。

通过清晰的讲解和示例,让学生建立起对有机合成的基本认识。

2.第二阶段:实验操作和技能培养设计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有机合成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合成有机化合物。

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他们动手合成的能力。

3.第三阶段:案例分析和应用讨论选取一些有机合成在药物、材料等领域的应用案例,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

通过实际案例的展示,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的理论掌握情况和思维能力。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校本课程学习指导纲要(教师版)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校本课程学习指导纲要(教师版)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校本课程学习指导纲要专题1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课程标准内容1、知道元素、核素的涵义。

2、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3、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4、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5、认识化学键的涵义,知道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

6、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

7、举例说明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第一单元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律一、教学目标二、教学内容第二单元 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一、教学目标二、教学内容第三单元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一、教学目标二、教学内容三、本专题教学方法建议1、本专题学习内容层次性强,学习原子结构认识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找到元素周期律,在学习元素周期律后,让学生分析元素周期表,认识位置,结构,性质之间的关系,最后学习元素周期表的意义。

2、本专题注意控制学习的深广度,对物质结构的学习是为《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模块打基础,通过分析一些典型事例,帮助学生掌握一些粗浅的常识和规律性知识。

3、本专题重视化学用语的学习,在本专题要使用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结构式。

4、本专题充分发挥模型的作用,在教学中要灵活运用各种模型如比例模型、球棍模型、晶体结构模型,注意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5、本专题学习运用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能力获取信息,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培养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四、本专题教学评价1.重视学生过程性学习评价,包括课堂学习的自主性、与人合作交流态度、作业完成情况。

作业要掌握数量和质量,要精选习题,主要以教材中习题和作业本习题为主。

2.在学生探究实验中要注重活动表现评价,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技能、探究能力、表达交流能力进行评价。

3.专题检测试题难度要合理,基础题达到70%以上,年级平均分达到75分,鼓励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高中化学必修二讲义专题3第三单元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Word版含答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讲义专题3第三单元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Word版含答案

第三单元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 [课标要求]1.通过乙酸乙酯合成路线的分析,学会简单有机合成的基本方法思路。

2.会分析、评价、选择有机物合成的最佳路线及合成过程中反应类型的判断。

3.知道常见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和三大合成材料。

4.熟知加聚反应的原理,会书写加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会判断加聚反应的单体。

1.常见有机反应类型: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和聚合反应。

2.由乙烯合成乙酸乙酯的反应流程:3.加聚反应的条件和特点:(1)条件:单体必有碳碳双键或碳碳叁键等不饱和键; (2)特点:产物只有高聚物; (3)实例:n CH 2===CH 2―→CH 2—CH 2,4.CH 2CH 2中单体是CH 2===CH 2,链节是,聚合度是n 。

简单有机物的合成1.有机合成有机合成是利用简单、易得的原料,通过有机反应,生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化合物的过程。

如利用石油化工产品乙烯可合成下列有机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乙烯水合法制乙醇:。

OH 2CH 3CH ――→催化剂O 2+H 2=CH ==2CH(2)乙烯氧化制乙醛:2CH 2===CH 2+O 2――→催化剂2CH 3CHO 。

(3)乙烯氧化制乙酸:。

COOH 3CH ――→催化剂2+O 2=CH ==2CH2.以乙烯为原料合成乙酸乙酯若合成路线如下,请在方框内填写相应物质的名称。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

;反应加成,OH 2CH 3CH ――→催化剂O 2+H 2=CH ==2CH ① 反应;氧化,O 2CHO +2H 32CH ――→催化剂△2OH +O 2CH 32CH ②反应;氧化,COOH 32CH ――→催化剂2CHO +O 32CH ③反应。

酯化,O 2+H 5H 2COOC 3CH 错误!OH 5H 2COOH +C 3CH ④ 3.乙酸乙酯的合成途径(1)合成路线一(2)合成路线二(3)合成路线三1.制取氯乙烷有以下两种方案:方案一:乙烷与Cl 2光照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H 3CH 2Cl 。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3册 《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与实施2》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3册 《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与实施2》教学设计

《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与实施2》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与实施》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选择性必修课程模块三有机化学基础主题1(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部分的内容。

1、内容要求:认识有机合成的关键是碳骨架的构建和官能团的转化,了解设计有机合成路线的一般方法。

体会有机合成在创造新物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及促进社会发展方面的重要贡献。

2、学业要求:能综合应用有关知识完成推断有机化合物、检验官能团、设计有机合成路线等任务。

二、教材分析有机化学路线的设计与实施是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有机化学基础第3章烃的衍生物第5节的内容。

从章节整体来看,本章分类介绍了烃的衍生物的结构特点、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在本章的最后第5节,教材以有机合成为载体,对此前介绍的官能团的性质与转化、有机反应类型等内容进行系统化梳理和总结,并进行综合应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引导学生从碳骨架和官能团的视角认识有机化合物结构和性质,建立正向和逆向设计合成路线的方法模型。

在教学过程中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认识化学的应用价值,培养社会责任感。

本章的第5节有机合成,是对高中阶段学习的烃、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等各类有机化合物性质的综合应用。

需要学生在熟练掌握上述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典型性质的基础上,能够利用其相互衍生关系及重要官能团的引入和消除方法,通过综合性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初步学会有机合成的方法,掌握有机合成过程的表示方法。

本节课为第5节有机合成第3课时,第一课时从碳骨架和官能团视角认识有机化合物结构和性质,并引入官能团保护的概念;第二课时构建了烃的衍生物转化模型,建立了正向和逆向设计合成路线的方法模型;本节课则立足于生活中的复杂有机化合物,巩固正向合成和逆向合成分析法,进一步锻炼在陌生情境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生活中常见的重要药物的合成路线设计,体会有机合成在创造新物质方面的重要贡献。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烃、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等各类有机化合物结构特点、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具备一定的有机化学知识基础;在烃的含氧衍生物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从结构(官能团)出发分析化学性质的思维方法;但是仍然缺乏对有机化合物知识的综合性、系统性的应用分析能力。

2019 2020高中化学第3章有机合成及其应用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第1节第2课时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和应用学案鲁

2019 2020高中化学第3章有机合成及其应用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第1节第2课时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和应用学案鲁

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和应用[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结合碳骨架的构建及官能团衍变过程中的反应规律,能利用反应规律进行有机物的推断与合成。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落实有机物分子结构分析的思路和方法,建立对有机反应多角度认识模型、并利用模型进一步掌握有机合成的思路和方法。

一、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正向合成分析法)1.正向合成分析法(1)方法:从确定的某种原料分子开始,逐步经过碳链的连接和官能团的安装来完成。

(2)步骤:首先要比较原料分子和目标化合物分子在结构上的异同,包括官能团和碳骨架两个方面的异同;然后,设计由原料分子转向产物的合成路线。

2.优选合成路线依据(1)合成路线是否符合化学原理。

(2)合成操作是否安全可靠。

(3)绿色合成:主要考虑有机合成中的原子经济性;原料的绿色化;试剂与催化剂的无公害性。

3.有机合成中常用的“四条路线”(1)一元合成路线HXNaOH水溶液[O][O]醇、浓硫酸,△R—CH===CH――→卤代烃――→一元醇――→一元醛――→一元羧酸――→酯。

2△(2)二元合成路线XNaOH水溶液[O][O]2CH===CH――→CHX—CHX――→CH―→OHCCHO――→ OH—CHOH―222222△HOOC —COOH―→链酯、环酯、聚酯。

(3)芳香化合物合成路线水溶液ClNaOH2――――①―――→―→△FeCl3NaOHCl水溶液2――――②――→―→△光照.醇、浓HSO[O][O]42――→―――→芳香酯――→――△h[O]Cl/NaOH/ν水2――→③―――→―→△hνNaOH/水/Cl2―――④――→→△[O] ―→―(4)改变官能团位置加成消去―→CH===CH―Br―→CH―CHCHCH23322HBr—+HBr 相关链接 1.常见有机物的转化关系若以乙醇为原料合成乙二酸(HOOC—COOH),则依次发生反应的类型是消去反应、加成反应、水解(或取代)反应、氧化反应、氧化反应。

高中化学第3章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第3节第2课时乙酸教案第二册

高中化学第3章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第3节第2课时乙酸教案第二册

第2课时乙酸发展目标体系构建1。

能从原子、分子水平认识乙酸的组成、结构.2.通过了解乙酸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认识官能团与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构建“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

3.通过酯化反应实验的探究,培养“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学科素养.一、乙酸的物理性质与分子结构1.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熔点俗称无色液体强烈刺激性易溶于水16.6 ℃冰醋酸2.分子结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官能团空间填充模型名称化学式C2H4O2CH3COOH羧基—COOH二、乙酸的化学性质1.弱酸性乙酸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CH3COOH CH3COO-+H+,是一元弱酸,具有酸的通性。

反应现象化学方程式紫色的石蕊溶液溶液变红色—活泼金属(Zn)产生气体2CH3COOH+Zn―→(CH3COO)2Zn+H2↑碱性氧化物(Na2O)—2CH3COOH+Na2O―→2CH3COONa+H2O 碱(NaOH)—CH3COOH+NaOH―→CH3COONa+H2O弱酸盐(CaCO3)产生气体2CH3COOH+CaCO3―→(CH3COO)2Ca+H2O+CO2↑2.酯化反应(1)定义酸和醇生成酯和水的反应.(2)乙醇和乙酸的酯化反应实验操作实验现象饱和Na2CO3溶液的液面上有无色透明的油状液体生成,且能闻到香味化学方程式CH3COOH+CH3CH2OH错误!CH3COOC2H5+H2O 微点拨:(1)虽然乙酸分子中有4个氢原子,但是只有羧基上的氢原子能电离出来,所以乙酸是一元酸.(2)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故用“”.(3)酯化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乙酸的最简式是CH2O。

()(2)冰醋酸是混合物。

()(3)1 L 1 mol·L-1的CH3COOH溶液中,H+数目为N A。

()(4)乙醇、乙酸均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5)制取乙酸乙酯时,适当增大乙醇的浓度,可使乙酸完全反应。

高中化学必修二册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册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册教案
课程名称:高中化学必修二
课时安排:每周3节课,每节课45分钟
教学内容:《有机化合物》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和特点,掌握构成有机化合物的基本元素,培养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的兴趣和研究意识。

教学重点: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和特点
教学难点: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化合物的区别
教学准备:PPT、实验器材、化学实验室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出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和特点。

二、讲解(15分钟)
1. 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和特点
2. 构成有机化合物的基本元素
3. 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化合物的区别
三、实验演示与讨论(15分钟)
教师进行有机化合物的相关实验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实验现象,讨论实验结果与理论知识的联系。

四、课堂练习(5分钟)
教师布置相关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的理解程度。

五、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布置相关作业,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

六、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复习时要重点关注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和与无机化合物的区别。

第二课时及之后的课时内容可侧重于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结构和性质的讲解,辅以相关实验演示和课堂练习,引导学生从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3.1《最简单的有机物》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3.1《最简单的有机物》
甲烷常温时很稳定,但在高温时可分解; 甲烷的高温分解反应方程式:
CH4 高温 C+2H2
产物用途:H2是合成氨及合成汽油等工业 的原料。C是橡胶工业的原料,可以用于制造 颜料、油墨、油漆等。
小结
甲烷化 学性质
总体:性质较 稳定
不与强酸、强碱反应
不与强氧化剂(如高锰
酸钾、浓硫酸、浓硝酸等)
反应
一定条件下
结构特点:碳碳单键、链状、C原子剩余 价键全部和氢结合
2、烷烃的结构
(1)结构式:
乙烷: H H ||
H-C-C-H || HH
丁烷: H H H H ||||
H-C-C-C-C-H |||| HHHH
丙烷:
HHH
||| H-C-C-C-H
|||
H HH
异丁烷:
H
|

H
H
|
|
H-C——C——C-H
Cl
Cl (三氯甲烷)
俗称 分子式
状态 (S T P)
氯仿 CHCl3
液态 (l)
四氯甲烷的形成
Cl
Cl
Cl C H + Cl—Cl 光 Cl C Cl + H Cl
Cl
Cl (四氯甲烷)
别名 分子式
状态 (S T P)
四氯化碳
CCl4 液态 (l)
学 ①、在光照下,将等物质的量的CH4和Cl2充 以 分反应,得到的产物物质的量最多的是( D )
十七烷 CH3(CH2)15CH3 固
-182 -183.3 -189.7 -138.4 -130
22
-164 -88.6 -42.1 -0.5 36.1 301.8
0.466 0.572 0.585 0.5788 0.6262 0.7780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7篇)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7篇)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7篇)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1 知识目的使学生理解如何应用化学反响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选择合成氨的适宜条件;使学生理解应用化学原理选择化工消费条件的思路和方法。

才能目的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才能,及理论联络实际的应用才能和分析^p 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

情感目的通过学生领悟理论知识对消费理论的指导作用,使学生树立理论和理论相结合的思想认识;并通过知识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方法。

本节教材表达了化学反响速率和平衡挪动原理等理论对工业消费理论的指导作用,同时在运用理论的过程中,也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

教材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运用化学反响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等知识,并考虑合成氨消费中动力、设备、材料等的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合成氨的消费条件。

第二部分是拓宽思路方面的内容,主要是讨论合成氨的开展前景。

在第一部分内容中,教材针对合成氨的反响是一个放热的、气体总体积缩小的可逆反响,首先要求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讨论为使合成氨的化学反响速率增大所应采取的方法。

在此根底上,又据实验数据讨论为进步平衡混合物中的含量所应采取的方法。

在两个讨论的根底上,教材又结合合成氨消费中动力、材料、设备、催化剂的活性等实际情况,较详细地分析^p 了合成氨时压强、温度、催化剂等的选择情况。

此外,还结合合成氨消费过程示意图,简单提及浓度等条件对合成氨消费的影响,以及原料的循环使用等问题,以使学生理解合成氨条件的选择应以进步综合经济效益为目的。

第二部分教学在第一部分的根底上讨论合成氨的开展前景,拓宽学生的思路,主要目的不在于知识本身,而更多地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训练科学方法。

教学建议第一部分“合成氨条件的选择”的教学:1.提出问题:针对合成氨的反响,首先需要研究如何在单位时间里进步的产量,这是一个化学反响速率问题。

2.复习提问: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响速率影响的结果。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教案设计 (1)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教案设计 (1)

高中化学必修2《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教学设计高中化学必修2《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教学设计知识与技能:1.掌握甲烷的性质,理解取代反应的含义,了解甲烷的用途。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思维能力。

3.通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增强安全意识、环保意识、能源利用的观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探究实验、模型、图片等,培养学生关心科学、研究科学和探究科学的精神2、通过讲授、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和实验条件控制、比较、类比等科学方法,教给学生科学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初步掌握研究物质的方法――结构解析、推测可能的性质、设计实验、解析现象,得出结论。

教学重点:掌握甲烷的性质教学难点:理解取代反应的含义教学方法:实验探索法媒体选用:实验、投影、电脑动画、录像教学过程:[引言]初中的时候我们已学过甲烷,那么大家一起回忆下甲烷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呢?[学生回忆回答][教师讲解]由初中我们可以知道甲烷的分子式是CH4[板书]一、甲烷的结构1、甲烷的分子式:CH4[提问]那么甲烷的电子式是怎样的呢?[学生思考回答][板书]2、甲烷的电子式:[模型展示]展示甲烷的球棍模型[过渡]我们知道了甲烷是最简单的一种有机物,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接下来我们一起通过实验来研究甲烷的性质,认识甲烷的用途。

[板书]二、甲烷的性质[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甲烷的色态、水溶性,小心地闻气味,动手演示甲烷与空气密度的比较实验器。

[归纳、板书]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比空气轻,难溶于水。

[演示]将甲烷分别通入加了酸碱指示剂的盐酸、氢氧化钠、高猛酸钾溶液中。

[学生观察描述]溶液颜色均无变化[归纳、板书]2、化学性质:a、一般情况下,性质稳定,跟强酸、强碱或强氧化剂等不起反应。

[讲述]甲烷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在特定的条件下,也会发生某些反应。

[板书]b、特定条件下的反应。

[演示]氯气和甲烷的混合气体在光照条件下的反应,用一只配双孔塞的大试管,把试管的体积划分成五等份并做上标记。

高中化学新教材教案:有机合成的主要任务

高中化学新教材教案:有机合成的主要任务

第五节有机合成第1课时有机合成的主要任务[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通过碳骨架的构建、官能团的转化,体会有机合成基本任务,掌握有机化合物分子骨架的构建,官能团引入、转化或消除的方法。

2.体会有机合成在发展经济、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贡献及对健康、环境造成的影响,能用“绿色化学”的理念指导合成路线的选择。

一、有机合成1.有机合成的概念有机合成指利用相对简单、易得的原料,通过有机化学反应来构建碳骨架和引入官能团,由此合成出具有特定结构和性质的目标分子的过程方法。

2.有机合成的任务和过程3.有机合成的原则(1)起始原料要廉价、易得、低毒、低污染。

(2)尽量选择步骤最少的合成路线,使得反应过程中副反应少、产率高。

(3)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操作简单、条件温和、能耗低、易实现、原料利用率高、污染少,尽量实现零排放。

(4)按照一定的反应顺序和规律引入官能团,不能臆造不存在的反应事实。

对照下列有机合成的原料分子和目标分子,仿照示例给出下列有机合成的主要任务。

原料分子目标分子主要任务示例CH2==CH2CH3COOH改变官能团种类(1)CH3CH2OH(2)CH≡CH(3)CH 3CH 2CH 2Br (4)CH 3CH==CH 2CH 3CH 2CH 2COOH答案(1)改变官能团数目(2)碳链转变为碳环(3)改变官能团的位置(4)改变官能团的种类和碳原子数目二、有机合成中的碳骨架的构建和官能团的引入1.构建碳骨架(1)增长碳链①卤代烃与NaCN 的反应CH 3CH 2Cl +NaCN ―→CH 3CH 2CN(丙腈)+NaCl ;CH 3CH 2CN ―――→H 2O 、H+CH 3CH 2COOH 。

②醛、酮与氢氰酸的加成反应CH 3CHO +HCN ―→;―――→H 2O 、H +。

③卤代烃与炔钠的反应2CH 3C ≡CH +2Na ――→液氨2CH 3C ≡CNa +H 2;CH 3C ≡CNa +CH 3CH 2Cl ―→CH 3C ≡CCH 2CH 3+NaCl 。

2019-2020年高中化学 有机化合物的合成 教案1

2019-2020年高中化学 有机化合物的合成 教案1

2019-2020年高中化学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教案11.本节教材主线见演示文稿2.本节内容的评价标准·初步了解有机合成路线设计的基本思路;·知道有机合成设计的一般程序,能对给出的合成路线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评价;·能够运用逆推法设计简单有机分子的合成路线;·了解使碳链增长、缩短的反应类型;·综合各类有机物间的相互转化关系,知道在碳链上引入特定的官能团的反应途径;·认识卤代烃的组成和结构特点,掌握卤代烃的重要化学性质。

3.本节教材的几点说明3.1碳骨架的构建·设计意图: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为有机合成做基础知识铺垫,同时也是在烃和烃的衍生物知识学习结束后,引导学生从增长碳链的视角对学习过的有机化学反应进行复习和整合。

·实施建议:1、引导学生有序地回忆从前所学的能够引起碳链增长的反应。

2、让学生充分讨论这些反应是通过怎样的反应类型或与何种反应物反应实现碳链增长的。

3.2官能团的引入与转化·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整理有机反应中官能团引入的方法。

从官能团转化的视角认识和应用有机化学反应,进一步体现了前面学习中建立起来的有机化学反应分析框架对学习的重要作用。

·实施建议:1、引导学生有序回忆从前所学的官能团转化的反应,在这里丙烯中碳碳双键向其他官能团的转换只是一个例子。

2、让学生充分讨论起始物的特征,明确是通过怎样的反应类型实现了从起始物官能团向生成物的官能团转化的。

3.3卤原子转化成羟基的反应·设计意图:有关卤代烃的内容,在本教材中没有以专题的形式出现。

教材在这里以这样的形式安排卤代烃的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目的在于:(1)强化卤代烃在有机合成中的官能团转化中的功能和作用;(2)整合卤代烃。

·实施建议:1、要结合第二章第1节《有机化学反应类型》来学习,让学生自己写出卤代烃的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总结反应条件不同,生成的主产物就不同。

2023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7篇)

2023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7篇)

2023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7篇)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1一、教材该部分内容出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乙醇”这一部分涉及的内容有:乙醇的物理性质、乙醇的化学性质、乙醇的结构。

在教学时要注意从结构的角度适当深化学生对乙醇的认识,建立有机物“(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认识关系,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形成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渡: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二、学情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乙醇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乐于去探究物质的奥秘,因此本节课从科学探究和生活实际经验入手,充分利用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反应,再从结构角度深化认识。

通过这样的设置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

(过渡: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烃的衍生物;认识到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能说出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写出乙醇的结构。

【过程与方法】通过乙醇的结构和性质的学习,建立“(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乐趣,逐步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过渡:根据新课标要求与教学目标,我确定了如下的重难点:)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乙醇的化学性质。

【难点】建立乙醇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

(过渡:为了解决重点,突破重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方法:)五、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过渡:好的教学方法应该在好的教学设计中应用,接下来我将重点说明我的教学过程。

)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包括了四个环节:导入新课、新课讲授、巩固提升、小结作业。

我将会这样展开我的教学:环节一:导入新课在这一环节中我会以“乙醇汽油的利与弊”为话题,请学生谈一谈他们的想法,引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警醒,培养学生的辩证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单有机物的合成》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本节课我运用生产和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简单有机物的合成反应。

同时学生根据自己对乙烯、醇、醛、酸、酯的了解以及信息提示的内容通过交流讨论的方式进行探究,从而了解从乙烯制取乙酸乙酯的合成路线,初步认识人们是怎样合成有机物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总结出有机合成遵循的原则。

进而更好的了解有机合成的基本思路。

教学目标:
1.在认识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水解反应、氧化反应等简单的有机反应的基础上,分析从乙烯制取乙酸乙酯的合成路线。

2.了解有机化合物合成的路线和方法。

教学重点:
从乙烯制取乙酸乙酯的合成路线。

教学难点:
有机化合物合成的路线和方法。

教学流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