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计算式题 教学设计 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七 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七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型的解法方法;2.学生能够应用学习的知识,自行解题;3.学生能够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课本《数学》第一册;2.练习册《数学信箱》第一册;3.课件,包括例题和练习题 PPT;4.教学工具,如黑板和白板等。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3.1 教学内容1.回归之前的知识,复习加减乘除法2.介绍新知识“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型3.解读例题,讲解解法4.学生练习,教师辅导5.学生互评和教师总结3.2 教学步骤3.2.1 复习加减乘除法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通过口算或黑板和白板演示,对加减乘除法进行回归式的教学和练习。
3.2.2 介绍新知识“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型教师通过 PPT 或黑板,讲解“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型,包括定义和解法方法。
3.2.3 解读例题,讲解解法教师对课本中的例题进行解读,讲解解法方法。
教师要注意做到逐步引导,让学生理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3.2.4 学生练习,教师辅导学生进行课本和练习册中相关练习,教师进行逐一辅导和指导。
同时,教师要注意对于出现错误的学生,耐心分析错误原因,逐步引导改正。
3.2.5 学生互评和教师总结学生进行互评,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们总结复习中出现的问题,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教学评价1.学生的课堂表现;2.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3.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4.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提问情况。
五、教学延伸1.学生自主练习;2.学生自编题目,交给教师和同学互评;3.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进一步探究。
六、教学反思1.例题选择要有针对性,让学生更好理解;2.练习中的题目难易度适当,要让大部分学生都能正确完成;3.对于出现错误的学生,需要耐心引导和进行错误分析;4.学生反馈要及时回应,评价要及时总结。
五年级数学上册《三步四则混合运算》教案、教学设计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同学们说得很好,今天我们学习了如何正确进行三步四则混合运算,也掌握了计算器在这个运算中的应用。希望大家在课后继续巩固练习,提高自己的运算能力。”
4.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理解并掌握三步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
2.学会运用括号改变运算顺序,解决实际问题;
3.提高使用计算器进行三步四则混合运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4.培养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表达式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通过小组讨论,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三步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也知道了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些具体的练习题。”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出示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使用计算器验证答案。
“下面,请同学们运用我们刚才学习的知识,完成这些练习题。完成后,用计算器验证一下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
1.对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顺序的掌握;
2.解决实际问题时,将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的抽象思维过程;
3.计算器在三步四则混合运算中的熟练运用。
(三)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通过设计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发现三步四则混合运算的需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2.结合生活实际,自己设计一道含有三步四则混合运算的题目,并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分享。通过这个过程,希望大家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教学设计
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教学设计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0~7l页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第72页练习十一第1~4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具体问题的情境,认识并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说明算式的运算顺序,并正确计算得数;初步学习到综合算式解决二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能联系实际问题说明解决问题的计算过程.联系计算过程归纳运算顺序,发展归纳思维,提高运算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发展认真严谨、细致计算的学习习惯,树立数学规则意识,培养按规则办事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一、激活经验,引入课题1、说说下面每组题的运算顺序。
(1)240—69+120(2)12×3+5(3)120÷20+1632×14÷2835—12×236—120÷6提问:第(1)组题按怎样的顺序算?指出:只有加、减法或乘、除法,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提问:第(2)组、第(3)组题按怎样的顺序算?指出: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减法:2、引入新课。
谈话:我扪在以前已经学习过不含括号的两步计算混合运算,掌握了运算顺序。
今天.就以原来的知识为基础,学习新的混合运算。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唤醒、激活两步混台运算的已有方法、经验,意图使学生能面对新的内容背景,在新旧内容间主动建立联系,产生迁移,把已有的认识类推到新的学习中,发挥学习主体的积极因素,使其学会新的知识,体会数学方法的一致性。
]二、联系实际,学习新知1、学习例题。
(1)解答例1,体会过程。
出示例1。
谈话: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参加更多的体育活动,大家推派了一位同学到体育用品商店购买象棋和围棋,我们一起来看看在体育用品商店里能知道些什么?提问:知道哪些条件一要求什么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先算什么?为什么?让学生列式解答,教师巡视,指名分步列式的学生,板演在黑板上。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教学设计
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学生已经理解了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了两步混合运算顺序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学习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本课教学是进一步发展学生混合计算能力的需要,又是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和有效工具。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己具备了获取知识的能力,并且学生已学习了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出此类题目的结果。
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并在自主探究过程中获得新知识,再通过训练,使其达到熟练地应用的程度。
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我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并给出一个有趣的导入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快乐、轻松地接受新知识。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70-71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具体问题的情境,认识并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说明算式的运算顺序,并正确计算得数;初步学习列综合算式解决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能联系实际问题说明解决问题的计算过程,联系计算过程归纳运算顺序,发展归纳思维,提高运算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发展认真严谨、细致计算的学习习惯,树立数学规则意识,培养按规则办事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式的运算顺序。
难点: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式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1【导入】一、了解学情,因学而教出示情境图:你能从图中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1)猜想买三个篮球,要付多少元?(2)买一副网球拍和2副围棋,需要付多少元?复习两步混合运算,回忆两步混合运算的顺序(3)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一共要付多少元呢?用你喜欢的方法列式解答。
要解决着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知道哪些条件?【设计意图】根据情境图让孩子提出问题,并解答。
复习两步混合运算,了解学生的学情,为学习新知做铺垫。
2【探究】二、理解算式的合理性。
1、教师巡视,展示典型性做法:刚才老师巡视了一下同学们的写法,也收集了几位同学的写法①小明12×3=36(元)15×4=60(元)36+60=96(元)②小亮15×4=60(元)12×3=36(元)60+36=96(元)③小芳12×3+15×4 ④小城 12×3+15×4=36+15×4 =36+60=36+60 =96(元)=96(元)(1)观察比较四位同学的算式,有什么发现?(2)分步算式每步是什么意思呢?(3)继续观察小芳和小城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4)对比小明和小城的算式,又有什么相同与不同呢?在综合算式里先算乘法,再算加法与分步计算的思路是一样的,所以在综合算式里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是合理的。
《含有小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教学设计
《含有小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P11页例5及P12做一做、练习二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四则混合运算式题,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2、通过探讨为什么参与运算的数、排列顺序及运算符号都相同,而结果却不一样,使学生再一次认识小括号的作用,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重点: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计算意识。
教学过程:(一)单刀直入教学新知前几天,咱们都到“冰雪天地”去寻找数学问题,今天咱们就不去了,请看老师这儿有两题,你会计算吗?1、出示:(1)42+6×(12-4)(2)42+6×12-42、比较这两题的异同点。
(数字、运算符号都一样,第一题有小括号,第二题没有小括号。
)3、你能用和、差、积、商来表述运算过程吗?(第一题:先求差,然后求积,最后求和。
第二题:先求积、然后求和,最后求差。
会解答吗?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板演,其余同学做在草稿纸上。
4、反馈交流,指出不足。
42+6×(12-4)=42+6-8=42+48=90以采访的形式向板演的同学发问:在计算之前,你先干什么?(先确定运算顺序)你是根据什么来确定运算顺序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然后再乘除,最后加减)42+6×12-4=42+72-4=114-4=110教师提问:你是怎么确定运算顺序的?5、计算这两题后,你想说些什么?(数字、运算符号一样,就因为一个有小括号,一个没有小括号,运算顺序不一样,导致运算结果也不一样。
)6、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1)明确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回忆混合运算的学习,小组总结出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交流,形成板书。
(二)及时练习加深理解(二)巩固练习拓展延伸1、完成P12做一做。
开始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学生用和、差、积、商说说运算顺序。
(2)计算,写出计算过程。
(3)交流,改错。
最新沪教版四年级上册《三步计算式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三步计算式题
教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方括号
2、知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能用递等式正确的计算三步算式。
4、能将分步列式合并成综合算式。
5、能结合树状算图,体会计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
二、教学重点:
1、知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能用递等式正确的计算三步算式。
三、教学难点:
能将分步列式合并成综合算式。
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在含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的
独立尝试
交流想法
学生归纳
小组合作:说说各题的运算顺序
学生小结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口语表达的能力
在计算前先进行审题的好习惯。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出课题
1、投影演示:
小朋友们,这是小丁丁用2、3、6、9四张牌算24的算法。请你将这个树状图填写完整。小丁丁根据树状图写成的综合算式是:(9-2+3)×6
2+3=5
9-5=4
4×6=24
师:小丁丁的综合算式正确吗?
1、出示课题:三步计算式题
仔细观察
首先,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进行思考。
四年级数学上册《三步计算式题》教案、教学设计
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遇到困难时,保持积极的心态,勇于克服困难,增强自信心。
3.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体会数学的价值和美。
4.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认真听讲、仔细审题、规范计算等。
本章节以四年级数学上册《三步计算式题》为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以下教学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考虑到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数学学习水平,他们对数学基础知识已有一定掌握,具备初步的运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但在面对复杂的三步计算式时,部分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问题:运算顺序混淆、符号使用错误、计算过程不清晰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以下几点:
1.导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出三步计算式,激发学生兴趣。
2.新课:讲解三步计算式的概念、结构和特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
3.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计算方法。
4.小结:引导学生总结பைடு நூலகம்步计算式的规律和性质,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5.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技能。
教学设想: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三步计算式的兴趣。
2.分层教学,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3.启发引导,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三步计算式的规律和性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三步计算式题教学设计(张佳美)
三步计算式题(一)上海市实验学校东校张佳美教学内容:课本第47~48页。
教学目标:1、知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能结合树状算图,将分步算式合并成不带括号的综合算式。
3、能用递等式正确地计算三步式题。
4、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1、能结合树状算图,将分步算式合并成不带括号的综合算式。
2、能用递等式正确地计算三步式题。
教学难点:能结合树状算图,将分步算式合并成不带括号的综合算式。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感受四则运算。
(一)展开1、多媒体出示主题图算“24”,请学生思考:(1)说一说图中的小伙伴在干什么?(2)你了解“算24”的方法和规则吗?(3)图中的小伙伴们要用哪四张牌来算“24”?师小结:用一副扑克牌(去掉大、小王)就可以算24了。
游戏方法:每次在扑克牌中翻出四张牌进行运算,每张牌必须用一次,而且只能用一次,使运算结果为24。
(牌A、J、Q、K分别代表数1、11、12、13)2、请你也来试一试,用2、3、6、9算“24”。
二、讨论交流,探求新知。
(一)探究1、交流汇报,将学生的方法贴在黑板上。
2、以这种方法为例,尝试画出树状算图,请一名同学在黑板上画。
3、根据树状图,说一说你的思考过程。
4、列出综合算式:3 + 2×6 + 9师总结: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都是用三个数字在进行计算,今天这道题,是4个数字在运算,4个数字运算一般需要三步,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三步计算式题。
(板书)5、读一读这道算式3 + 2×6 + 93加上2乘6的积,再加上9,和是多少?6、说一说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把计算过程写在黑板上。
3 + 2×6 + 9=3+12+9=15+9=24(二)巩固1、请你选择黑板上的一种方法,画出数状图,并尝试列出综合式。
(完成在学习单上)2、交流,把学生的综合算式写在黑板上。
3、请学生根据黑板上的综合式,说说运算顺序。
4、总结加法与减法属于一级运算,乘法除法属于二级运算。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7.4 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7.4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的解法。
2.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建立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1.理解含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
2.学习含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的解法。
3.培养学生运用解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学生对含有括号的数学计算可能存在的理解困难。
2.需要适时引导和解释,使学生掌握解法和应用技巧。
教学方法1.演示法2.独立思考与指导3.互动交流与合作学习教学准备1.教学用具:黑板、彩色粉笔、教辅资料、练习题。
2.学生用具:铅笔、橡皮、练习本。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1.教师打开 PPT,呈现含有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
2.学生自主思考,尝试解题。
Step 2 演示1.教师解题演示,用黑板演示方法,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解题思路。
2.教师及时指出解题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免学生在后续实践中犯错。
Step 3 互动学习1.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题目。
2.教师指导并解答疑问,同时也可以建议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互相讨论思路和解法。
Step 4 练习反馈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目,并在一定时间内提交给教师检查。
2.教师对学生提交的练习进行答案和方法的审核,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教学评价1.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表现及作业提交情况进行评价。
2.学生对课程的效果进行自我评价。
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针对更复杂的含括号的计算式进行实践探究。
2.学生可以在家中进行训练和巩固,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总结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的解法。
学生通过教师的演示和指导,锻炼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后续的实践中,学生应该积极运用已掌握的方法,提高自己的数学应用能力。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的解题方法。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顺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简单的计算方法和含有两步的计算式题,对计算有一定的基础。
但学生在解决三步计算式题时,可能会出现计算顺序混乱、运算符号使用错误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明确计算顺序,正确使用运算符号。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计算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明确计算顺序。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勇于面对挑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会正确计算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
2.难点:学生能够明确计算顺序,自主解决复杂的三步计算式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
2.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计算规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包含例题、练习题和教学环节的PPT。
2.练习题:准备一些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3.教学辅助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入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
例如,展示一个购物清单,要求学生计算总价。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一个简单的三步计算式题,如23 + 45 × 6。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计算顺序,解释运算符号的含义。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决其他类似的三步计算式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并强调计算顺序和运算符号的正确使用。
巩固(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复杂的三步计算式题,如123 ÷ 45 + 78。
“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与评析
“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与评析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混合运算,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混合运算。
2.学生能够通过思考和分析来解决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问题。
3.学生能够通过实际问题运用混合运算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理解混合运算的概念和步骤。
2.学生能够通过思考和分析来解决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问题。
教学准备:1.准备教案、教学PPT等教学辅助工具。
2.准备白板、黑板、彩色粉笔等教学用具。
3.准备一些练习题和实际问题来进行练习。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新知识(5分钟)在引入新知识的第一步,可以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引起学生的兴趣。
比如:老师: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进行计算的呢?请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一下。
学生1:老师,我们在买东西时,需要计算价钱和找零钱。
学生2:老师,我们在运动会上要计算各项成绩的总和。
老师:很好!那么计算价钱和找零的时候,你们是怎么做的呢?学生1:我们会先把每样东西的价格加起来,然后再减去付出的钱数,就可以得到找零的金额了。
学生2:对,而且有时候还会涉及到乘法、除法等运算。
老师:非常好!你们提到了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这些都是我们学过的运算方法。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是这些运算的混合运算。
Step 2:教授混合运算的概念(10分钟)在这一步中,教师可以通过PPT或板书的方式,给学生呈现混合运算的概念和步骤。
老师:同学们,前面提到过混合运算,你们知道混合运算是什么意思吗?学生:不知道。
老师:混合运算是指在一个算式中包含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运算方法,并且按照一定的次序进行计算的运算方法。
我们通常按照乘除法、加减法的顺序进行计算,先乘除后加减。
老师:我给你们举个例子,我们来算一下这个算式:5+7*3学生:35老师:为什么是35呢?学生:因为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老师:非常好!这就是混合运算,我们需要按照一定的次序进行计算。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 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七单元《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教学目标1.通过本单元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中括号的意义,能够根据题目要求把握计算的顺序。
2.能够掌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式的解法,能够正确地解决这类问题。
3.培养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其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理解中括号的意义,掌握含有括号的三步计算式的解法。
2.难点:把握计算顺序,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及过程设计一、导入(10分钟)1.教师出示一道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目:“21 ÷ (8 - 6) × 5”,请学生思考如何计算。
2.请学生口算,计算过程中用括号标注计算的顺序,计算结果为多少。
二、引入(15分钟)1.教师出示另一道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目:“16 ÷ 4 - (5 + 1)”,请学生思考如何计算。
2.接着请学生用自己的思路和方法口算,标注计算的顺序,计算结果为多少。
3.引导学生发现计算过程中中括号的作用,并且理解括号中的内容需要比别的运算符先算,然后进行后续的计算。
三、讲解(20分钟)1.教师对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式进行讲解。
2.分步阐述括号内的计算的优先级,并讲解括号内的运算完之后再进行后续的计算。
3.示范如何根据题目要求把握计算的顺序,并且强调算数口算的准确性。
四、练习(25分钟)1.分发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内完成。
2.教师讲解如何在题目中正确识别和使用括号,并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3.针对出现错误的同学,进行一对一辅导,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
五、巩固(10分钟)1.由教师出示一些计算有括号的小学数学问题,让学生在黑板上口头解答,并且在解答的过程中大声朗读计算步骤和结果。
2.请部分学生上台演示计算的过程,让其他的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想。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理解了中括号的意义,掌握了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式的解法,并且能够正确地解决这类问题。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
另外,课堂总结时,我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发现他们对于一些细节问题还是有些模糊。这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掌握程度不同的学生,给予个性化的指导。
重点强调先计算括号内的运算,然后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
-难点一:学生对中括号的优先级理解不足,容易与加减乘除的顺序混淆。
-解决方法:通过具体例题,如[800 - (200 + 50)],明确指出中括号内的计算是第一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计算顺序。
-难点二:在多层括号的情况下,学生难以判断哪一层括号先计算。
教学内容涵盖以下例题及练习:
1. 1000 - [800 - (200 + 50)]
2. (1500 + 200) ÷ [50 - (30 ÷ 10)]
3. 3500 ÷ [50 + (40 - 20)]
4. (300 ÷ 10)]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其能够理解和运用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式,形成严密的数学推理能力。
1.加强对中括号优先级和计算顺序的讲解,让学生通过更多练习,形成牢固的认识。
2.提高课堂互动性,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确保他们都能参与到课堂讨论和实践中。
3.课后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计算实例。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4课《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4课《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4课《含有中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含有中括号的算式的计算方法。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关键,对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本方法,但对于含有中括号的算式,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同时,学生对于算式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含有中括号的算式的计算方法,能够独立解决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含有中括号的算式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中括号在算式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正确计算含有中括号的算式。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含有中括号的算式,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算式的意义。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算式中的规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教学内容,准备相关教学素材,如PPT、练习题等。
2.学生准备:预习课本内容,了解含有中括号的算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含有中括号的算式,如“小华买了一些笔记本,每本3元,他买了一些4元的笔,一共花了50元,问他买了多少本笔记本和多少支笔?”让学生观察算式,引发学生对含有中括号算式的兴趣。
教案23:三步计算式题(二).docx
教案23:三步计算式题(二)教学内容:课本第49〜50页。
教学目标:1、知道含有小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括号里有两部的也要先乘除后加减。
2、能用递等式正确地计算三步式题。
3、能将分步列式合并成综合算式。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小折号的三步计算式题的计算顺序教学难点:能将分步列式合并成综合算式教学关键:掌握含括号的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教学准备:ppt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1. 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什么?按什么顺序计算的?师生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 下而老师要考考你们,上节课学习的怎么样,请完成下列各题:耍求:先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用递等式进行计算。
36 X 15-960 4-16 561-161X54-7 968-27164-28+72(注意:没有计算的部分,包扌舌数与运算符号,耍照抄卜•來,保持一个等式的前后始终相等。
)3. 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四则运算。
(板书:三步计算式题)[说明:通过知识梳理和练习,帮助学生复习前一课学习的知识点,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有一个连贯的、系统性的认识,形成一定的知识、技能结构。
]二、讨论交流,探求新知1、你能把小巧编的算式合成一个综合算式吗?9 + 6 = 15;15 — 3 = 12;12X2 = 24(1)尝试练习:先利用树状算图理清运算顺序和结构,再列式。
(2)多媒体演示小亚和小胖的列式,进行比较:小胖:(9+6—3) X2小亚:9+6—3 X 2算一算:两个算式是否都等于24?想一想:为什么9+6—3X2不等于24,错在哪里?(3)用数学语言说一说算式:9加上6再减去3,所得的差再乘2。
(4)要先求出差,说明要先做减法再做乘法,我们请扌舌号来帮忙2、学牛尝试用递等式完成:(9+6—3) X2 说说你是怎么算的?(1)学生探究(2)交流板书:(9+6—3) X2=(15-3) X2 注意括号里没有算完括号就还得抄下来=12X2=24帅生小结:在含冇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四年级数学:《含小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含小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教学设计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四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过程:说出运算顺序(小黑板出示)20+30÷342×3-590÷15+3120×5-40÷2 8×5×10120÷3×523+57÷19 90-(32+30)42+6×(12-4)42+6×12-4尝试自学,自主探究1、尝试练习(1)42+6×(12-4)(2)42+6×12-4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画出顺序线)(指三名学生板演)交流汇报:两小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两题的计算结果为什么不一样?(生说理由)总结探究:这几天我们一直都在说“四则运算”?那么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学生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板书)下面看一组试题,请你说一说先算什么?然后算什么?①90÷15+3 ②120÷3×5③100-70+20 ④20+(30×2)⑤20×2+30÷5 ⑥36-6×5板书:四则运算(+ - ×÷)1、没有括号的算式⑴同级左→右⑵两级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2、有小括号的算式:先算小括号里的三、二次尝试1、课本:第12页“做一做”的第1小题第14页的第1、2、3、4小题及“做一做”第2小题全课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呢?还有什么疑问吗?教学内容:教材第11页的例5,第12页的“做一做”和第14页练习二的第1-5题。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7.1 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 丨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7.1 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丨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的计算方法。
2.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运用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讲解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的计算方法。
(2)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3)引导学生总结计算规律,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实践应用(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解决实际问题,运用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
4. 总结反思(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反思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计算能力。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收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运用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解决。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了计算规律,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在实践应用环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个别辅导。
此外,课后作业的布置应更加注重实践性,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巩固所学知识。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基本掌握了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的计算方法。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在以上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实践应用”环节。
这个环节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的关键步骤,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
《含小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教学设计
含小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 1. 理解并掌握含小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的解题方法; 2. 能够灵活运用该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小括号的作用及解题方法;2.含小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的解题方法;3.相关实例演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回忆小括号的作用,以及如何计算含小括号的简单算式。
2. 引入主要内容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含小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
解题方法为:先计算小括号里的内容,再进行乘除法运算,最后进行加减法运算。
3. 讲解解题方法教师通过实例演示的方式,详细讲解含小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的解题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步骤1:先计算小括号里的内容。
将小括号内的运算进行计算,得到结果。
步骤2:进行乘除法运算。
计算除法时,要特别注意分母不能为零。
步骤3:进行加减法运算。
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运算。
4. 案例演练教师设计一些含小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的案例,提供给学生进行演练。
学生根据讲解的解题方法,逐步计算出最终结果。
例题1:计算表达式:3 + 2 * (4 - 1) + 3 / 2解题步骤: 1. 先计算小括号里的内容:4 - 1 = 3; 2. 进行乘除法运算:2 * 3 = 6,3 / 2 = 1.5; 3. 进行加减法运算:3 + 6 + 1.5 = 10.5。
例题2:计算表达式:(6 - 2) * 4 + 5 / 2解题步骤: 1. 先计算小括号里的内容:6 - 2 = 4; 2. 进行乘除法运算:4 * 4 = 16,5 / 2 = 2.5; 3. 进行加减法运算:16 + 2.5 = 18.5。
5. 拓展练习教师提供一些拓展练习题,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
6. 归纳总结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总结含小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的解题方法。
四、教学方法1.演示法:通过具体示例演示解题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能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文字计算题。
2、能结合树状算图,用逆推的思想探索文字计算题的结构。
3、能根据文字计算题选择正确的算式。
4、能根据树状算图口编文字题。
5、在用逆推的思想探索文字计算题结构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文字计算题。
教学难点:结合树状算图,用逆推的思想探索文字计算题的结构。
3. 教学用具
教学准备:课件、练习纸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用数学语言表述
14+7(14加上7的和、14与7的和、比14多7是多少……)
15-6(15减去6的差、比15少6是多少……)
12×5(12乘5的积、12的5倍、12个5相加的和几个相同数相加……)
24÷6(24除以6的商、6除24、24被6除、24是6的几倍、24里有几个6……)
红色字体可以板书(作为辅助的板书,写在黑板一旁)
二、探究新知
出示课题:今天汤老师和大家一起研究文字计算题(板书课题)
1、出示例题:40乘2加上18的和,积是多少?
(1)请每个同学默读例题,想一想,如何列综合算式?(提出问题,学生尝试)
(2)学生试做。
——让学生在尝试中领悟,理解方法。
(3)学生板演:40×(2 + 18)40×2 +18
=40×
20 =80+18
=800 = 98
(4)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是对的?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用逆推的思想分析数量关系,结合树状算图使学生
明确思维的过程。
分析式:42×和=积
再分析:40×2 + 18,使学生明确每做完一道题目就应该进行检查,先将所
列的算式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再与原题比较。
2、用数学语言表述40×2 +18。
——本题的关键是求“和”
(1)40与2的积加上18,和是多少?
(2)40的2倍加上18,和是多少?
(3)2个40加上18,和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想一想,分析式应该是怎样的?
(1)350减去80乘3的积,差是多少?
(2)400减去170与80的和,差是多少?
(3)40除16与24的和,商是多少?
反馈:(1)你是怎样想的?
(2)同样是差,为什么第二题要加(),第一题不用加。
小结:我们要正确使用小括号。
(3)比较不同的算式:到底哪一种对呢?你觉得哪里有陷阱?
你能不能用除以来表述一下?还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吗?
小结:看来我们一定要认真审题,光知道从问题入手进行分析是不够的,还要搞清哪部分写在前面,哪部分写在后面。
2、他们的朋友分别是谁?用线连一连。
1886除以46减去23的差,商是多少?(1886-46)÷23
1886被46减去23的差除,商是多少?1886÷46-23
23除1886减去46的差,商是多少?1886÷(46 - 23)
3、判断(用√和×表示)
1、400减去25与21的和,差是多少?
400-25 +21 ()(想一想:这个算式如何用问题表述?)
2、416除以8的商比325少多少?
416÷8-325 ()(想一想:比……少……就是求什么?——就是求商与325的差。
说明:有时候没有和、差、积、商这些词,也要学会分析。
)
3、325减去25的差的3倍,结果是多少?
325- 29×3 ()(想一想:这个算式如何用问题表述?比较一下区别。
)
4、根据树状算图口编文字题,并列综合算式。
——关注学生的不同叙述,总结出关键处:第一题求商、第二题求差。
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