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长城》的教案

《长城》的教案

《长城》的教案《长城》的教案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长城》的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长城》的教案篇1活动目标:1、学习按从下到上作画的顺序表现事物简单的重叠。

2、知道关于长城的常识,感受长城的雄伟。

活动准备:记号笔、蜡笔、长城图片、示范画活动过程:一、欣赏长城图片、讨论1、提问:中国的首都在什么地方?北京有哪些好玩的名胜古迹吗?小结:长城、天安门、故宫和颐和园都是有名的名胜古迹。

2、提问:长城是怎么样的?(教师出示图片)小结:长城是依山而建,高低起伏,曲折绵延的,由烽火台和城墙连接而成。

二、教师示范1、刚才我们看了长城,现在我们来试试画漂亮的长城。

(出示范画,引导幼儿观察)2、哇,原来长城造在那么多的山头上,谁能告诉我先画什么?为什么?(引导幼儿观察范画)3、弯弯的山头画好了,接着画什么?烽火台要怎么画,上面的屋顶的形状像什么?(教师边示范边念口诀“四四方方一座墙,上面曲曲又折折,下面开个圆门洞”)4、画好了烽火台,旁边的城墙怎么画?(教师边示范边念口诀“一横一竖再一横,一高一低好躲藏”)5、一座山头建好了,像不像?可是,我们接下来画的时候发现山头怎么样了,这该怎么画?(引导幼儿观察范画,老师念口诀“看到线绕开线,从左向右画,从下往上画”)三、引导创作提问:老师的口诀你们学会了吗?现在我们自己也来试试画长城,好不好?1、开始画山——说说它是怎么来画的。

2、画烽火台和古城墙——大家来爱护我们的古城墙,不要有裂缝,点对点,线连线,使它依然十分坚固,3、当幼儿画到最高峰时,启发他在上面添画登上山头的人。

4、运用多种方法装饰每一个山头,如盛开的鲜花、茂密的树林、飞翔的和平鸽或五彩缤纷的彩虹等。

四、分享体验1、看看长城都坚固吗,比一比谁的长城最雄伟?2、中国人在古代就修建了如此宏大的工程,长城是中国人的骄傲。

《长城》优秀教案(精选5篇)

《长城》优秀教案(精选5篇)

《长城》优秀教案(精选5篇)《长城》优秀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长城》优秀教案(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长城》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想象。

3、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在联想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媒体】长城范读录象,长城近景录象,长城谣乐曲。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003年,我国航空飞天史上创造了一个奇迹,中国首次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从而我们认识了一位英雄,他是谁?你们知道么?那你们知道杨利伟叔叔在太空中看到的唯一的人工工程是什么么?对,是长城!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长城,去领略长城的风采!二、整体感知,心生赞叹请同学们看录象(播放长城配乐范读的录象),谁来说说长城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三、细读课文,感悟体会1、学习第一自然段:⑴你从哪里体会到了长城的长?(学生抓住长龙,一万三千多里等词语体会。

)⑵什么是蜿蜒盘旋?请同学们感情朗读第一句,看看你还能体会出什么?(长城的雄伟气势)⑶指导朗读。

⑷渗透写作方法:作者在这段描写中,分别运用了打比方和例数字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长城长而壮观的气势,这也是我们今后在习作中需要学习的把事物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⑸明确观察点:这是在哪里看长城?⑹指名读背课文第一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⑴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长城还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高大坚固)⑵长城的高大坚固体现在哪儿?(建筑材料、垛子、方砖)适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朗读。

⑶长城为什么要修筑得这样高大坚固呢?(意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了解长城是古时候用来防御敌人进攻的城墙。

《长城》的优秀教案(精选5篇)

《长城》的优秀教案(精选5篇)

《长城》的优秀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长城》的优秀教案(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长城》的优秀教案1教材分析:《长城》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

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配有一幅是气势磅礴的长城鸟瞰图,第二自然段配有一幅长城的近景,使学生可以更形象地感受长城的气势;第三自然段是由长城展开的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第四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

可以说,它不仅是一篇状物类的文章,更像一首动人心魄的中华历史文化的赞美诗。

语文课程目标的核心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拟订“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长城并不陌生,但是只限于名字而已,课前应多加以交流。

教学目标:1、认识13个字。

正确读写“蜿蜒、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呼应、肩膀、凝结、奇迹、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重点: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雄伟的气势。

难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搜集长城资料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展示资料,导入课题1、导入:同学们,提起长城大家一定不陌生吧。

中班社会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万里长城

中班社会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万里长城
中班社会公开课教案 及教学反思《万里长

汇报人: 2023-12-24
目录
• 课程介绍 • 教案设计 • 教学过程实施 • 教学反思与总结 •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 教师专业素养提升
课程介绍
01
教学目标
01
知识目标
让学生了解万里长城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文化意义 等。
02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鉴赏能力 。
1.谢谢聆 听
知识讲解与示范
讲解长城的构造
详细介绍长城的建筑结构、材料、防 御设施等,帮助学生了解长城的基本 构造和特点。
示范制作方法
通过现场示范或视频播放,向学生展 示如何制作长城模型或画出长城的简 笔画,让学生了解制作方法和步骤。
学生自主练习与小组合作
个人练习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主完成长城模型制作或简笔画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04 教学反思与总结
教学效果评估
教学目标达成度
通过本次公开课,学生们对万里 长城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文 化意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教学
目标基本达成。
学生参与度
学生们在课堂上表现出较高的兴 趣和参与度,积极回答问题和参
与讨论,课堂氛围较为活跃。
教学效果反馈
通过课后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到 学生们对本次公开课的内容较为
小组合作
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共同讨论和完成一项与长城相关的创意作品,如搭建 小型长城模型、设计长城主题海报等。
归纳小结与拓展延伸
回顾总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长城的历史、文化、构 造等方面的知识。
拓展延伸
介绍更多与长城相关的知识,如长城的传说、故事、旅游景 点等,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探索长城文化。同时,可以引 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和传承长城文化,培养他们的文化自觉 和责任感。

《长城》教学设计(15篇)

《长城》教学设计(15篇)

《长城》教学设计(15篇)《长城》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会写“吏、碑、瀚、烽、隘”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将帅、吏卒、黎庶、毅力、智慧、巍峨、丰碑、峻岭、瀚海、纵横、点缀、锦绣”等词语。

2、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深刻领会语句的内涵,感受长城悠久的历史和它所凝聚的民族智慧。

(重点)3、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形式——对联。

(难点)4、熟读成诵。

激发学生诵读、积累古迹上的对联的兴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看文中的图片,图片上是什么?关于它,你了解多少?(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长城的资料)2、长城居“世界八大奇迹”之首,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建筑。

千百年来,雄伟而壮丽的长城,吸引着无数历史学者、考古学家、文人墨客、中外游客。

他们千里迢迢,历尽奔波来慕名瞻仰它的容貌,探索它的奥秘,评论它的功过是非。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它的__——《长城赞》。

(板书课题)从课文内容看,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__?(生:对联)师:对联又叫楹联,俗称对子,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一副对联是一幅长联。

〔通过观看图片导入,轻松自然。

然后引导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资料,从学生对长城的感性了解入手,直入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由读文,做到读通读顺。

检查,疏通。

三、自主学习,精读感悟1、自读全文,把全文正确、流利。

同桌间、小组间互相读一读,评一评。

2、研读上联。

(1)认真默读,勾画重点词句,小组讨论:上联从哪方面赞美长城,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

全班交流,师点拨引导,适时板书:(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上联,组内互评。

3、用同样的方法研读下联,学生汇报,并适时板书。

四、指导有感情诵读,读出民族自豪感。

五、拓展延伸。

历史上有不少赞美古迹的对联,课后大家搜集一些,下堂课与大家一起分享。

板书设计(略)教学反思:《长城赞》是一副对联,一副全面赞美长城的长联。

全联句势整齐,对仗工整,内容博大,意义深远。

关于对联,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见到,但对它的感知也仅限于此,没有更深入的了解。

长城 公开课教案

长城 公开课教案

长城公开课教案教案标题:长城公开课教案目标年级:初中学科:历史课时数: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长城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2. 掌握长城的建造过程和主要特点;3.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豪感。

教学重点:1. 长城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2. 长城的建造过程和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长城的重要性;2. 帮助学生理解长城建造的困难和挑战。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 长城的图片和视频素材;3. 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使用一张长城的图片或视频来引起学生的兴趣;2. 提问:你知道长城吗?它有什么作用?导入(10分钟):1. 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介绍长城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2. 引导学生思考:长城为什么被认为是中国的象征?讲解(15分钟):1. 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详细介绍长城的建造过程和主要特点;2. 引导学生了解长城的规模、材料和防御系统等方面的信息;3. 呈现相关图片和视频素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长城的建造过程和特点。

练习(15分钟):1. 分发学生练习册,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2. 练习题内容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旨在检查学生对长城的理解程度。

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长城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2. 提问:你认为长城对中国有何重要意义?作业:1.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长城的短文,包括长城的历史背景、建造过程和重要性等方面的内容;2. 鼓励学生使用图片和图表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长城遗址或博物馆,加深对长城的了解;2.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研究,探究其他世界文化中的类似建筑物。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2. 学生完成的练习册和作业的质量;3. 学生对长城的重要性和文化价值的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1.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2.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讲,帮助学生提高写作和表达能力。

17《长城》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 3篇

17《长城》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 3篇

《长城》教案设计他们吗?并说说他们的作用。

以此来感受长城设计之巧妙。

虽然我们没去过长城,但是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它的高大坚固,构思巧妙,不由对他发出这样的赞叹——齐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四、烘托高潮,体会情感. 1.过渡: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作者浮想联翩,谁来读读第3自然段?(指名读)2.作者想到了什么?(劳动人民)3.从哪里可以看出修建长城的不易?4.小组讨论:为什么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小组交流。

5.小结:在如此落后的条件下,劳动人民却能修建出这气魄雄伟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长城,你想对劳动人民说什么呢?(自由发言)6.让我们呐喊对劳动人民的敬意,再读读这句话。

(齐读)是啊!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五、总结并用伟人的赞叹升华感情.六、知识拓展:课件出示29处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图片,让学生谈感受,激发探究兴趣。

建议射口 瞭望口成排的垛子城墙顶上:17《长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运用简笔画的形式,理解长城的构造。

2. 边朗读边想象,感受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 .抓住“多少”“才”“凝结”等关键词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4图文结合,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边朗读边想象,感受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难点:抓住“多少”“才”“凝结”等关键词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教学准备:课件一、猜谜引入,板书课题。

(学生书空)1、师:同学们,想猜谜语吗?请猜猜我是谁吧!“我是世界遗产,我属于中国,我像一条长龙横卧在祖国的北方。

”生猜。

对了,今天我们继续去登长城。

板书课题:长城2、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初步感知了长城,今天这节课,咱们再一次跟随作者,登上长城,去一睹它的风采。

《长城》教学设计优秀4篇

《长城》教学设计优秀4篇

《长城》教学设计优秀4篇《长城》教案篇一内容摘要本课例是在互联网开放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拓展阅读实践课。

本课以《万里长城》一文为基点,引发出开展以“游世界名胜”为主题的拓展阅读学习活动。

充分利用各种教育站,通过便捷、资源丰富的网络,让学生扮演导游、游客或其他主体参与型的社会角色,通过收集阅读有关某一世界名胜的大量资料,了解并体验那里的人文景观、历史故事、文化气息、风俗习惯等,从自己特定的视角形成独特的感受与观点,并以不同的形式向大家阐述,以求在拓展阅读的主题活动中进一步巩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课例属于情境回归性质的拓展阅读学习,包含着课例提出背景、教学目标、教学资源、设计思路、探究过程五大部分,并后附教学总结反思一则。

一、课例提出背景互联网以其全新的技术特质介入教学,它的便捷性、交互性、超时空性以及对资源的共享分配方式,对我们的教育观念、学习方式、师生关系、教学模式,乃至对整个课程与教育体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龙游西门小学早在2000年就建立了四个多媒体实验教室,并在原有的基础上添设一个计算机教室,全都已加入广电网。

次年学校又建立了局域网,完成完善好学校自己的网页。

今年学校又添置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等较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配置。

鉴于此,我们也应时开展了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阅读和写作方面的实践探究活动,并取得了些较为显著的研究成效。

本课例就是在这样的前提下诞生的。

《万里长城》(六年制义教版第9册第11课)是一篇介绍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建筑物的说明文。

全文按“总—分—总”的写作思路分为三个部分,其中第二部分重点介绍长城的三大特点:(1)气魄雄伟。

(2)年代久远。

(3)工程浩大,施工艰难。

最后部分由物联想到人,写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因此本文是一则进行热爱祖国、激发民族自豪感教育的好材料。

学生们在学习本篇课文过程中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产生了想了解全国乃至全世界名胜古迹的愿望。

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系列游世界名胜为主题的拓展阅读课,应用网络,开展了一次十分有趣的'“世界之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认识到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魄,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长城的气势和自豪感。

3.激发探究我国世界遗产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感情,培养他们保护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的意识与习惯。

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长城的知识资料,准备中国地图、长城的图片、挂图。

学生:搜集关于长城的历史知识、故事传说或图片资料;自学生字、生词,读通课文。

教学课时:2
第一课时
一、看到这幅图你会很自然地想到什么?
生:长城。

(板书长城)
这便是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内容。

打开课本82页,听录音,标注不会读的生字。

二、
1、默读课文一边,读准字音。

进入第一轮闯关游戏。

1)在练习本中写出5个本篇课文中的新词语。

2)找一名同学上黑板写一写。

注意字的间架结构。

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3)打开书对照课本纠正错别字。

三、自读课文,解决问题。

1、课文中的每一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2、课文是什么结构?
3、学生汇报交流。

1)指名说第一个问题,并根据回答画简笔画。

第一个自然段: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

(师板书蜿蜒盘旋的简笔画)
第二自然段:近看,长城高大坚固。

长城的建筑材料,城墙顶上的样子,城墙外沿垛子和射口的构造、作用,城台的样子、作用等方面做了具体说明,让我们切切实实地
感觉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

为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可按照“思考·练习”2的要求让学生画一幅长城的示意图。

(画出瞭望口、垛口、射口、城台并进行理解词语。

第三自然段:讲了作者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
第4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

引出毛泽东“不到长城非好汉”的佳句。

2)回答第二个问题:课文的结构。

生:先分述,后总结。

五、学习第一自然段
1、齐读第一自然大段,想一想,从远处看长城想什么?用打比方的句式说一说。

生: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

2、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生:比喻句。

3、该段还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呢?(列数字)从哪里知道的?(一万三千公里长)
4、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体现长城的长)
六、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近看长城你能看出长城的哪些特点?体现在那几个方面?认真读读第二个自然段,把相关的句子用直尺画下来。

同时进入第二轮闯关游戏。

2、交流
生:a、选用材料:巨大的条石
b、城墙顶上:平整、
c、路:宽
d、城墙外延:垛子
e、城墙顶上:城台(屯兵)
瞭望口(瞭望、观察作战情况)作用:利于作战
射口(射击使用)
3、通过作用能够体现出古代劳动人民的什么特点?(聪明、智慧)
七、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读第三自然段。

假如你登上了长城,看到高大坚固的长城,绵延起伏,摸到巨大的条石,踩上平整的方砖,领略巧妙的设计,你会想起什么?
2、生汇报交流。

3、齐读课文。

4、说一说哪些句子使你感到震撼。

1)理解:多少、才、单看、前不见头、后不见尾
2)小结:正句话表达出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无限赞叹之情。

5、齐读这句话。

6、遥想当年:他们为了修筑长城正在干着什么?请用下面的句式进行回答:
在那炎炎烈日下,他
们;
在那雷电交加的风雨下,他
们;
在那天寒地冻的雪地里,他
们。

在那,他们……
八、学习最后以自然段
1、所以作者在总结时这样说道:齐读第四自然段。

2、为什么说是“奇迹”?
一是感受到“长”而“高大坚固”又“气魄雄伟”的长城,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古代建筑;
二是感受到当年修筑长城时,在极其落后的条件下,劳动人民能用自己的双手完成这样浩大的工程,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九、总结
1、“不到长城给好汉”,这句话出自毛泽东。

你收集到了哪些跟长城有关的句子同大家怡情分享。

2、展示台。

3、小结
在你们收集的资料中老师又一次的被震撼了。

让我们再次走近这“高大坚固”“气魄雄伟”的伟大长城。

感受这一历史遗产带给我们的伟大奇迹。

(板书:气魄雄伟、伟大奇迹)
2、齐读课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