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测量学学课程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测量学》课程标准
此课程属于应用心理学的基础性课程,主要讲授如何展开心理测量工作,以及如何对所测量结果进行评价。这一课程以普通心理学以及人格心理学的内容为基础。课程的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有这些要求:一是学生一定要认真阅读指定的教材,二是学生在上学时要认真听讲,并且积极思考;三是学生要积极参加人格测量的实习,比如使用量表测量自己并且评价自己的人格特征。
三、课程目标
心理测量学主要培养学生四邻方面的能力,一是掌握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知识,如信度与效度理论等;二是掌握人格评估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包括结构性测量与投射测验的理论与过程;三是学会使用艾森克人格量表、瑞文标准推理测量以及大五人格理论(简本)的测量技术以及基于测量的人格评价;四是提高大学生对自身人格特征优势与不足的认知与理解,并且能够针对性地提高优化自己人格特征的方式或方法。
五、考核方式
平时作业撰写占20%,期中考试或测验占20%,期末考试占60%。如果平时上课迟到或早退,酌情从总评中扣分,但扣分不超过10分。
六、课程资源
此课程内容比较难,将主要以教材为主;
艾森克人格量表;16PF量表。
任课教师有丰富的科研经验,对人格评价有较深厚的理解。
七、其他说明
将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与知识水平调整教学计划与内容。
课程标准制订说明
一、基本信息
包括课程名称、课程代码、学时数、学分数、先修课程、面向对象、任课单位、所属教研室、课程负责人等。这些信息应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致。
二、课程定位
包括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等。
1.课程性质:主要阐述本门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本门课程与其它专业课程的关系。
2.课程基本理念:主要阐明课程教学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重点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明确教与学两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三、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说明学生学习该门课程后应在专业能力(知识与技能)、方法能力(过程与方法)、社会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达到的整体预期结果。课程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明确教学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
留有一定的空间。
四、课程内容
阐述学生在特定知识、技术领域的学习内容。理论课程教学内容可按知识体系展开,鼓励以模块的方式设计课程内容。实践课程教学内容课按实践项目展开。在编写中既要考虑课程各部分内容的相对独立,又要形成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要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合理安排学生自主学习内容,例如布置课外作业、开放实验、调研、参加学科竞赛与科研活动、社会实践等。
1.学习目标
描述学生在特定知识领域学习后达成的预期结果。学习目标按以下层次叙述:
(1)理论课:学习目标主要指学生知识性学习目标,分“了解”“理解”、“掌握”、“应用”、“分析”、“评价”等。
(2)实践课程,主要是指学生技能培养目标,分“模仿”、“独立运用”、“熟练运用”等。
2.学时分配
在课程总学时范围内,合理分配各单元教学内容的学时,鼓励理论课程中适当增加实践学时,要明确标示理论课程中的实践内容学时。学生自主学习内容不分配学时。
3.教学方式及学习要求
描述各单元课程内容的教学方式、方法、手段,以及教学条件要求。对学生的学习(包括学生自主学习)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例如布置课程作业。
五、考核方式
总体说明本课程的考核方案和学生获得课程学分的条件,突出过
程评价、目标评价、综合性评价,关注评价的多元性(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社会评价等)。要充分体现和符合课程的特点。
主要写明终结性考核的方式(如笔试闭卷、笔试开卷、课程论文、课程设计、实验等)和最终成绩的构成。
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一)硬件条件
校内实训基地条件:课程对校内实训基地条件的要求,主要配套的教学仪器设备与媒体要求。
校外实训基地及条件要求,工学结合、社会资源等。
网络条件建设,如精品课程网站。
(二)师资条件
对任课教师的职业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
对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组成的具有“双师”结构特点的教学团队要求。
(三)教材编写或推荐
教材体现任务驱动、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
(四)信息化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多媒体素材、电子图书和专业网站的开发与利用。
七、其他说明
本标准应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学习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