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近母语高效阅读范文

亲近母语高效阅读范文
亲近母语高效阅读范文

亲近母语高效阅读

一、什么是阅读

阅读指的是从书面文字数据采集意义的过程,阅读教学则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阅读各类书面文字数据的实践中,逐步发展阅读能力的过程与活动。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从文本中获取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以及交际能力,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三、新课标精神下,小学阅读教学具体教学策略

根据新修订的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教学要重视语文学习的完整性、实践性和学段性,让语文课回到语文本身,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表达。下面,我结合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谈谈对阅读教学策略的一点思考。

(一)、单元求整

人教版教材的编写,是以单元为教学板块编写的,教师应对教材进行研读。在研读教材时,要把整组教材进行合理规划,整合所有有用的资源,在不同块状教学中,梳理出一个序列来。

明确两条主线。具体说,就是要通过研读这一单元的课文和相关信息,梳理教学的两条主线。其中,这一单元贯穿的单元主题作为一条纵线,也就是我们语文单元导读的第一段。(比如:六年级上册的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等)横线就是本单元语文知识点训练目标,也就是我们语文单元导读的第二段。(比如:学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怎样通过语言、外貌和动作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例如,三年级上册第六组“壮丽的祖国山河”,有四篇课文:《古诗两首》,《美丽的小兴安岭》,《富饶的西沙群岛》,《香港,璀璨的明珠》,这里面只有一篇略读课文——《香港,璀璨的明珠》。这个单元的主题线是赞美祖国物产丰富、景色迷人,这是一条主线(纵线);横线是,第一,通过朗读体会“美”是用那些词句写的,无论是古诗、散文,优美词句是这个单元的重点,让学生不但能找出来,而且要体会好在哪里。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半是水,一半是鱼”,美妙的修辞方等,该讲就讲,该读就读,让学生读出为什么这么美?怎么写的这么美?哪个词语让我觉得这么美?第二个训练点是体会文章结构的精妙之处。《美丽的小兴安岭》,首尾呼应;《富饶的西沙群岛》按照总分结构,怎么富饶?特点:海水、岛屿、物产、鱼……《香港,璀璨的明珠》大城市的繁华怎样写的?这一单元学习完后,孩子们学习到:写景要抓住特点写,可以首尾呼应,写特点可以按时间顺序写,也可以按方位顺序写。《语文园地》介绍一处景物时,学生就不会为难了,顺利的完成了读写结合。

(二)、单课求速

1、抓特点巧设计

文章是作者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和自然现象的独特认识,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而个性的特点往往又借助于文章的体裁、结构、思路、题目等外显“物”展现出来。因此,抓住一篇文章的体裁、结构、思路、题目等特点进行教学设计,能收到以简驭繁、纲举目张之效。

(1)、抓体裁设计

选入小学课文的体裁非常丰富,大的划分有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从记叙文中的文学作品这一小的方面来划分,也有寓言、小说、散文、诗歌、童话等,但不论怎样划分,不同的体裁就有不同的特点,在教学设计时,我们应该明确体裁的特点,依据特点进行教学设计。

比如《白杨》(人教版五下)一文属“借物喻人”的散文,教学设计时,就要抓住“物→人”这一特点来进行。第一板块:充分认识白杨形象。先让学生充分地体会白杨生长的恶劣环境——大戈壁。研读语段:“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都是浑黄一体。”其次读兄妹俩的对话。研读语段:“‘爸爸’大孩子摇着他的腿,‘你看那树多高!’……哥哥还不满足:‘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感受到白杨的高大挺秀,形成强烈的对比。第二板块:体会白杨的品性。研读语段“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不软弱,也不动摇。”爸爸的表白,承上启下,为从“物→人”(喻人)奠定感悟的基础。第三板块:感悟建设者与白杨相同之处。如:同样生活在恶劣的环境;同样坚强的品格;同样服从(祖国)需要。第四板块:学习借物喻人类文章的方法。整个教学设计从物到人,有条不紊,层次清晰,特点分明。

(2)、抓结构设计

结构是文章的骨架,不同作者总是通过结构的安排来突出所要表达的主题。因此,抓住文章结构上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也是较好的方式。

比如:《鹿和狼的故事》(人教版六上)我们可以围绕“昔日的森林”与“今朝的森林”这两个对比的结构板块来进行教学设计,从而追究悲剧根源。

有的课文用一个过渡句(段)来安排课文的结构。教学设计可以抓住这一结构的特点来进行。比如:《秦兵马俑》(人教版四上)一文中由过渡句:“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把上文的“规模宏大”的内容和下文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两个板块内容联系起来,共同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英雄气概和智慧。教学设计时,就可以依据这一特点,把课文设计成三大板块进行研读,效果就很好。再如:《赵州桥》一文中的过度句“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3)、抓思路设计

叶圣陶先生曾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课文的思路,也就是作者的思路,它是作者对有着错综复杂联系的社会生活和自然现象反复观察及周密思考的过程中产生的,作者就是依照它,运用一定章法写成了文章(课文)。抓住思路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也是一种比较常用的好方法。

有的课文写作思路体现在文章的结构上。比如《桂林山水》(人教版四下)作者的写作思路体现在文章的“总、分、总”的结构上。先总写“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具体写漓江水的静、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险;最后总结“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教学设计便可以按“总、分、总”的思路进行分板块设计。

还有的课文写作思路体现在作者的感情变化当中。比如:《母鸡》(人教版四上)开始写“我一向讨厌母鸡”;最后写“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这一情感变化,就是作者的写作思路,抓住这个变化,设计成“讨厌”与“尊重”(不敢再讨厌)两个板块,让学生研读,简洁而有效。

当然有的课文,写作思路明暗并行(交替)、纵横交错,非常复杂。这时,我们应该选择易于学生理解、学习的显性思路为主进行教学设计。

(4)、抓文题设计

文章的题目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浓缩,是作者最重要的点睛之笔。抓住文题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往往收到以简驭繁之效。比如:《圆明园的毁灭》(人教版五上)根据文题特点,我们可以围绕“圆明园”和“毁灭”设计成两大核心板块:板块一:感受圆明园宏伟建筑;板块二:体会毁灭之恶行。当然有特点的文题还有很多。像《索溪峪的“野”》(人教版六上)就可以扣住“野”字进行教学设计。板块一:山野;板块二:水野;板块三:(动)物野;板块四:(游)人野。

文章的特点,有时还反映在作者运用语言的特色、情感表达的方式等方面,同样也可以作为我们教学设计之用,有志于此的同行可以作进一步地研究、探讨。

2、抓特点巧“练能”

阅读教学就要成为“练能”教学,从“言语方面”就是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和积累语言;从“技能方面”就是听、说、读、写、思等训练。所以在阅读教学中需要采用的教学策略是:“立足练能,选点,做实”。

1、选点练能

关于“选点”,一定要长文短教,大胆取舍。长期以来,我们总习惯将课文各部分都讲完,总觉得这样才完整,还有就是顾及到如果有些内容没讲,怕一旦考到没讲的部分学生完成不好相应的题目。导致一篇长文章,处处都去讲,处处都用力,最后的结果就必然是对全文浮光掠影、浅尝辄止,根本顾及不上对学生的练能。“大胆取舍”意味着,在对课文整体感知后,我们只管切人到文章的某一个部分上去,究其一点,可以不及其余,在这一点上“将文章做够”。那么,

“点”在哪里呢?“点”在文章中

(1)能很好地结合语文环境进行识字训练的文段;

(2)能很好地进行词句品悟与运用的文段;

(3)能很好地进行精彩朗读(美读)的文段;

(4)能很好地结合文段学习进行说话或口语交际训练练的文段;

(5)能很好地在文段学习中进行补白或延伸性练笔的文段;

(6)能很好地展现某种学习方法学、用结合的文段;

(7)能很好地进行思维训练的文段;

(8)能很好地将精彩词句现场积累(背诵)下来的文段;

当然,能够在文章中找到适合多方面言语学习和能力训练的部分最好。有些课文,不存在能集中进行多方面练能的个别文段,这时的“点”是文章分为几个部分中的一个部分,会涉及多个文段,可用一个大问题来统顿这一部分,进行“问题任务——导练”式练能。比如《詹天佑》一课,讲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经过部分,遇到了哪些困难,都是怎样克服的,这可以说是—个大的练能点,如果只是让学生阅读(在老师牵引下读或是自主阅读)后能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这仅仅是老师“教懂”,学生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培养。我们老师可以这样对学生进行练能,如:(1)文中叙述了詹天佑克服了三个困难,选取了三个典型事例。假如当时国内的报纸要报道詹天佑如何克服这三个困难,如何写?(练笔)(2)设计詹天佑“开凿隧道”的说明图并配上文字说明。(画图—配文—解说)

2、做实练能

关于“做实”,在阅读教学课堂也就“七件事”:(1)层层推进读到位;(2)词句理解兼运用;(3)由点到面练口才;(4)巧选时机当堂写;(5)学法指导重迁移;

(6)思维训练促创新;(7)积累词句增素养。面对一个练能点,就选做七件事中的一两件或两三件,可别贪多,多做了可能就做不扎实,做不到位。

(1)、层层推进读到位(能很好地进行精彩朗读(美读)的文段)

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理解课文靠读,感受课文思想感情靠读,积累语言要靠读,熟读成诵。在阅读教学中实施“以读为本”,既是学生学习的需要,也是优化阅读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优良途径。我们教师应对优美的篇章、片段、语句进行练读。(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描写春天的文章都要求背诵,三年级第五单元美丽的祖国风光也要求背诵)当然,读的形式有多样:比如朗读、默读、略读、诵读。还有个别读、小组读、齐读、比赛读等。我认为老师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应做到有成次,层层推进读到位,可以分三步走。

①、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主要是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在实际教学中,初读课文不是要

求读一两遍,而是让学生反复地读,读到朱熹所说的那样“凡读书……须字字响亮,不误一字,不少一字,不多一字,不倒一字”初读强调的是整体把握,要把整篇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语感始能得到初步的培养。学生初接触课文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通过看题目抓题眼,审清题意,提问设疑,然后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大体轮廓。这一阶段还包括学生学习生字新词,生字新词的学习必须扎扎实实。阅读教学第一个层次是整体感知,初读的形式应以学生个体自主学习为主,也可以小组同学群体的交流、切磋。

②、回归整体,品味性朗读课文

通过自由式朗读和理解朗读,学生已经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但这时的理解是零散的,要真正达到口诵心惟,还需要进一步深化理解,即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进行再一次的整体性朗读,进行感悟。如学完《巨人的花园》,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与人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这里的朗读虽然不用花费很大的时间,却能将学生零散的理解梳理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③、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在读中感悟,就是把读书与思考结合起来。学生对课文有所感悟,有利于逐步形成阅读和表达能力,阅读教学中的感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感情语言材料积累多了,感悟就在其中,感悟是潜移默化的,是一种熏陶。等到学生在运用时,所积累的语言材料自然会活起来,或遣词造句,或借鉴句式,或模仿写法。正如巴金先生说的“有两百多篇文章储蓄在我的脑子里面……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与这种隐性的自悟相对而言,第二种是情况是教师有意引导学生去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紧扣重点,鼓励学生多读质疑,多读解疑,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鸟的天堂》一课,学生在读书中会质疑:为什么这里会成为鸟的天堂?小鸟是怎样在这个天堂里生活的?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我并不直接交给学生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先带着问题去读课文、思考,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句子和段落多读几遍。通过读读想想,学生恍然大悟:原来,这棵榕树很大,而且枝繁叶茂、土地湿润、环境安宁,正适合鸟儿做巢生活、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鸟儿得到了保护,便于鸟类的繁殖,因此它成了鸟儿生活的“天堂”。

总之,语文课只有书声琅琅,才能情境融融,只有让学生长期浸染在朗读声中,在读书声中受到熏陶、受到感悟,受到启迪,才能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语感,提高理解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词句理解兼运用(能很好地结合语文环境进行识字训练的文段;

能很好地进行词句品悟与运用的文段)

学词,是阅读教学必须完成的一项任务,阅读教学应注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

词义;注重在运用中积累词语。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在教学《中彩那天》第一二自然段时,首先他没有针对课文内容提诸如“这两段主要讲了什么意思”的问题,其次也没有针对“拮据”和“梦寐以求”这样的重点词提“某某词语是什么意思”的问题,而是做了这样的练能:出示“拮据”“梦寐以求”和一辆玩具汽车,请学生按序用这些词语说这两段话的意思;再把汽车模型放到“拮据”与“梦寐以求”两个词的中间:“谁能再说说这两段的意思?”再交换“拮据”和“梦寐以求”的位置:“现在谁会说?”最后还在“拮据”后加一个“?”,示意学生继续说。这样的练说,不仅理解课文内容水到渠成,而且积累、内化了“拮据”“梦寐以求”等词语,实现熟练地运用。我们教师应从字的音、形义方面进行训练,同时,对重点句进行研读品悟,最终达到运用。(比如:《慈母情深》一文中的“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立刻又陷入了忙碌”作者通过四个“立刻”描写了一位母亲的忙碌,争分夺秒地挣钱。我们教师也可以对四个立刻进行说话训练。再如:《詹天佑》一文中的“哪里”)

(3)、由点到面练口才(能很好地结合文段学习进行说话或口语交际训练)阅读教学看重“练说”的巨大价值;绝不满足于答问、“对话”之“说”;练“说”要求到位而精彩。练“说”要成为阅读教学最基本、最重要的方式。“由点到面”的要求是,不是几个学生得到说的机会,不是几个学生说得好,而是尽量地让每一个学生说得好。所以在重视练说的阅读课堂里,常常有“请自己对自己说—说”“请同桌相互说一说”“请自己练习说,说好以后再来班上展示”等小环节。我们教师应搭建训练平台让学生说。比如:课文的揷图、(面对詹天佑的铜像你想对他说什么?灯光中的揷图让学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抓住重点的段、句搭建训练平台。

(4)、巧选时机当堂写(能很好地在文段学习中进行补白或延伸性练笔的文段)阅读教学读中有写,这是做实阅读教学的重要措施之一;力求课课必写,天天一写。阅读教学中的写,是自然契合在读文章的过程之中,甚至可以是为读懂、读深、读透文章而写,是读的延伸和拓展。这样的写,写得自然,写的要求不能太高,绝不能整篇文章地写,只能是片段式地写,写几句话就行。它的目标就在于练笔,在每课一小练中,积少成多,在经年累月中生成学生的写作能力。由于这样的写作要求不高,难度小,又因为蕴含于阅读的情境中富有情趣,所以不但不增加学生的负担,反而会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比如:《新型玻璃》让学生发挥想象试着写一写其他的新型玻璃,再如:《穷人》让学生续写)

(5)、学法指导重迁移(能很好地展现某种学习方法学、用结合的文段)阅读教学深谙“文本—学法—能力”之间的关系,借助文本,以文本学习为载体,进行学习方法的习练,尽早形成学习能力;这样的课将“自能读书,不待

老师讲”作为过程性目标;学法指导在运用中落实,学生就在用方法阅读的过程中提高能力。如教师在《颐和园》教学中有这样的操作片段:(1)快速浏览课文,看作者游览了哪几个大的地方?找出每段中最重要的句子,再读一读;(2)看老师的示范(游了某公园画出游览路线图),再学画出《颐和园》作者游览颐和园的路线图;(3)看着自己所画的路线图,说话,提示用连接语词。这一段练能中就有画流程图来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训练。再如:《新型玻璃》一文主要讲述了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五种玻璃,教师可以重点讲解第一种玻璃,然后进行学法迁移,让学生自学其他的玻璃。《富饶的西沙群岛》按照总分结构突出了富饶,按照总分结构突出它的物产丰富。张龙老师通过思维导学图教学。课后,让学生运用本文的写法描写校园。

(6)思维训练促创新(能很好地进行思维训练的文段)

(7)、积累词句增素养(能很好地将精彩词句现场积累(背诵)下来的文段)阅读教学应注重当堂积累,积累几词、一(几)句、一段;其实,学文章的过程中,及时地让学生记下点字词句段,并非难事,有时就只需多花那么一点点时间,如“老师给大家一分钟,请将这四个描写春天景物的成语默记下来”,就达到了积累的效果,但就是不会去做,因为我们所要的常常不是这个,而是让学生尽力弄懂课文内容,从而忽略了这些。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阅读兴趣,学生才能有正确的阅读行为表现。那么,我们平时应该怎么做呢?首先,培养学生的语感。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多种策略,指导学生领悟语言含义,增强语感。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加以想象,用稚嫩的语言来描述各种动人场景,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使他们的听、说能力同时得到训练。其次,重视语言积累。学生只有不断地熟悉语言,积累语言,才能把古今中外的语言精华据为已有。第三,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及时恰当地评价,能让学生明辨是非,得到激励。

小学语文写作课教案汇总电子教案

小学语文写作课教案 汇总

小学写作上课教案 一、写人的文章: 一、抓住人物的语言举止,体会人物的个性和品质。 二、通过典型事例,分析人物形象。 三、分析写作目的。正确归纳中心思想。 主要内容的归纳方法有:综合个段段意,抓关键词句;抓重点段,抓过渡段句;抓标题等。 一般写人类文章以人物描写为主,通过对人物在具体事例中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及细节的描写,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在阅读此类文章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分析人物的外貌。 外貌描写是作者对人物容貌、神情、姿态、服饰等方面的描绘。人物的外貌往往反映人物的个性和内心。阅读时可以分析人物外貌来了解人物的内心变化及个性特点。 (二)、读懂人物的语言。 语言是人类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文章对人物语言的描写能反映人物一定的思想、个性和心理特点。读文章时分析揣摩人物的语言,有助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三)、分析人物的动作。 人物的动作同样能反映人物的个性。在阅读文章时要细细地品味,并感悟其特别的地方。 (四)、分析人物的心理。

人物的心理泛指人的思想、感情等活动。对人的心理上活动描写能直接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一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往往是靠许多心理描写来突出人物个性的。心理活动刻画得好,人物品质就表现得更加丰富多彩,就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注意侧面烘托描写的作用。 注意: 1、抓住人物的特点,体会人物的个性和品质。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也一样。每个人的外貌特征,言行举止都不尽相同,所以在阅读时,认真分析人物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内容,从而了解人物的个性特点以及人物的美丑善恶。 2、抓住典型事例,分析人物形象。 写人离不开记事,人,是全文的中心,事,则是为表现人物的形象服务的。有的写人文章是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表现某一特征,有的则是通过几件不同的事表现某几方面的特征。所以在阅读时,我们应抓住典型的事例,认真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道德情操。 3、理清文章层次,明确写作目的。 在理清文章段落层次的基础上,了解文章写的是什么,还要弄清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看文章通过记叙或者描写表现、歌颂了什么,这也就是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明确了中心,有利于更进一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接着应该做: 1、分清文章中的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 2、弄清文章中记叙的事情,共写了几件事,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 3、分清文章中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以及心理的描写。 4、概括人物的品质和精神。

初中作文指导课教案[1]

第一教时 一、导入:“课前五分钟,日积月累,水到渠成” 1、一位作家曾经对自己的作品“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请问这位作家是谁?这部作品又叫什么? 2、“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脍炙人口的诗句留下了一个文坛佳话,你能说出有关的两个人物吗? 3、有这么一则故事:有一个地主,家里开了一个酿酒的作坊,还喂了许多猪。要过年了,就请了一位秀才替他写几个字,好为来年讨个吉利。秀才便写了如下一些字:“肥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由于当时没有标点,财主看后大发雷霆。秀才连忙解释,并读了一遍,财主马上转怒为喜,摆宴席请秀才喝酒。请问:财主大发雷霆是什么原因?秀才为什么让财主破涕为笑? 答案:*“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曹雪芹------《红楼梦》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贾岛、韩愈 * 肥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 得出启示: 文章不厌百回改细枝末节也关键字斟句酌出佳作努力当从今日始 二.作文评改要求: 一、读第一遍,要求查找:用词造句上的不足,划出来,改正。 二、读第二遍,要求评点:立意、选材、结构形式、写作手法等方面有哪些优点与不足。 三、读第三遍,要求润色:细节描写、结构形式上值得推敲之处,修改。 三、例文导入: 亲情:是一坛陈年老酒,甜美醇香;是一幅传世名画,精美隽永; 是一首经典老歌,轻柔温婉;是一方名贵丝绸,细腻光滑。 发放例文,按要求读三遍,及时评点。 第二教时 一、检阅第一遍的评改。 二、检阅第二遍的评改。 我是一只小小的碗 我是一只小小的碗,我承载着亲人给我的点滴关爱,我在记忆里搜索,每一滴的琼浆玉液,何时淌入了我的心窝,那么甜蜜。 “点滴”、“琼浆玉液”这类选词非常精美。“点滴”不仅有形可见,而且紧扣“小小”两字。“琼浆玉液”这一比喻词形象生动地写出这种关爱无比珍贵、万分甜蜜。 很小的时候,我有一个坏毛病:尿床,三天两头的尿床。那时我寄托在外婆家,这下受累的就是我的外婆了,第一天才洗的床单,第二天就被我尿湿了,日复一日。我知道外婆累了老了,因为她似乎没有力气打我了,高高地扬起手,却轻轻地“打”在我的身上,但她似乎还很健壮,因为我看到她在池塘边洗尿湿的床单时力气好像很大,而她三天两头的去,却没有说累,说苦。 此处的细节设计可取,可惜不够到位。那种无怨无悔、任劳任怨没良好的刻画出。 (魏巍《我的老师》里:她高高地举起教鞭,却轻轻地落在石板上。我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狡猾的目光发现她爱我们。) 这就是外婆这把茶壶向我倾倒的叫做“爱”的茶,有一点儿苦,却好像也加了糖。 把外婆的爱比作“茶”,形象! 我的弟弟,一个天真活泼的男孩,只要我一回到家,弟弟总会迎上来,笑笑,然后就拉着我到房间里一会儿看动画片……过了一会儿,一股香味冲进了鼻子里,这是弟弟给我的肯德基,于是我和他一起直到消灭得一干二净,这是回家后弟弟对我的慰劳。 最需要补足的是弟弟的天真活泼之态。补一笔“我”的欣喜。 这就是弟弟,他是糖,会放进我碗里,让茶变得甜蜜,浓烈。

小学五年级语文作文教学案例

小学五年级语文作文教学案例 设计思路:小学高段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有一定的语文知识基础。对其听、说、读、写能力的要求就相应有所提高。不仅能通顺流利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会分段,有中心。还应学会运用一定的写作技巧使文章增色。结合本班学生在习作中存在的语言平淡,缺乏说服力的问题。设计本课,让学生学会怎样利用排比句准确而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感情,怎样使自己的作文更添亮点。 教学步骤: 片段1: 师:(布黑板展示一个排比句和一个根据此排比句修改过的陈述句,学生比较。并说一说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句子1:母爱是什么?母爱是早上出门前一句叮嘱“好好学习”;母爱是回家之后一顿香喷喷的饭菜;母爱是早上穿在身上的带有阳光味道的衣服;母爱是…… 句子2:母亲每天早上都要对我们不厌其烦地说“好好学习”,除了上班,还要做家务。妈妈真累啊,我爱我的妈妈! 生1:排比句更顺口,更流利。 生2:我读排比句似乎更能表达我对母亲的爱。而且用了排

比句感情更强烈。 生3:后面用了一个省略号似乎还没有说完。而陈述句是平铺直叙,感情一般。 师:很好,你们能比较出排比句有这么多好处,那为什么不把它用在我们的作文中去呢?(出示课题) (评论:导入直接入题,既节省时间,让学生很快地明白本堂课要学习的内容,而且对一般的陈述句和排比句进行了比较,初步感受了排比句的妙处。) 片段2: 师:仿照下面这个句子,你还能说出更多的句子吗?(大黑板展示句子) 希望是春天刚探出头的小草;希望是春天归来的燕子;希望是 ;希望是;希望是…… 生1:希望是春天刚展开笑脸的桃花 生2:希望是春天刚扎好辫子的柳树 生3:希望是春雪覆盖下努力生长的麦苗 ……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那赶快把这个排比句工工整整地写在你的作文本上,并向你的同桌读一读吧! (评论:用学生熟悉的春天的景物作为此排比句的原材料,

初中语文九年级作文指导课教案

《生活中不能没有》 ——九年级作文指导 一、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准确的审题能力; 2.围绕中心选材; 3.通过具体情节(细节)表现主题思想。 二、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情节(细节)表现主题思想。 三、教学难点 围绕中心选材。 四、教学过程 (一)展示作文要求: 请以“生活中不能没有”为题,写一篇真情实感,500字以上的记叙文。 1. 要弄清题意:分析已有文字部分所表达的意思。 2. 补好文题:要易写作;充分考虑所要写的人、事、物;要内容健康。 3.回顾与主题有关的名言警句,尝试引用到写作上。 (二)审题 1. 审人称 2. 审题眼 3. 审范围 (三)围绕中心选材 1..从这些关键的字眼我们会思考着哪些问题? 在弄清题目要求、题眼、范围以后,思考:①要选择与题目有关并且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代表性的材料?②用什么表现手法和生动的语言来表达文章的主题? 2. 重现生活篇章,激起学生思绪,引导学生初步构思写作素材。(事件真实、感 情真挚) (四)具体事情(细节)表现主题 1. 借鉴《珍珠鸟》严谨的结构及记叙顺序,通过具体事件(细节)表现主题; 2. 讨论与交流:根据下面信息,通过具体事件(细节)表现主题思想。 主要对象:珍珠鸟和我 主要内容:主要是生动细腻地描写珍珠鸟在我的呵护下成长,我取得了它的信赖。作者把鸟与人由疏远到亲近的和谐相处的经过写得栩栩如生,和谐相处使两者之间建立起友谊,成为朋友。 主题思想: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五)列提纲 1. 学生参考范例《生活中不能没有母爱》给自己的作文列提纲。 2. 交流点评。

(六)布置作业:阅读范文后,用50分钟根据提纲写作文。 课例: 《珍珠鸟》 冯骥才 提纲 主要对象: 珍珠鸟相关对象:“我” 主要内容:主要是生动细腻地描写珍珠鸟在我的呵护下成长,我取得了它的信赖。作者把鸟与人由疏远到亲近的和谐相处的经过写得栩栩如生,和谐相 处使两者之间建立起友谊,成为朋友。 主题思想: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记叙顺序:时间顺序 ⑴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放在一个简易的竹条编成的笼子里,笼内还有一卷干草,那是小鸟舒适又温暖的巢。 ⑵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 ⑶我把它挂在窗前。那儿还有一大盆异常茂盛的法国吊兰。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它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⑷阳光从窗外射入,透过这里,吊兰那些无数指甲状的小叶,一半成了黑影,一半被照透,如同碧玉,斑斑驳驳,生意葱茏。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也看不出,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小嘴从绿叶中伸出来。 ⑸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我们就这样一点点熟悉了。 ⑹三个月后,那一团愈发繁茂的绿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我猜到,是它们有了雏儿。我呢,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睛去惊动它们。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更小的脑袋从叶间探出来。哟,雏儿!正是这小家伙! ⑺它小,就能轻易地由疏格的笼子里钻出来。瞧,多么像它的父母: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⑻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

小学语文写作课教案设计汇总情况

小学写作上课教案 一、写人的文章: 一、抓住人物的语言举止,体会人物的个性和品质。 二、通过典型事例,分析人物形象。 三、分析写作目的。正确归纳中心思想。 主要容的归纳方法有:综合个段段意,抓关键词句;抓重点段,抓过渡段句;抓标题等。 一般写人类文章以人物描写为主,通过对人物在具体事例中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及细节的描写,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在阅读此类文章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分析人物的外貌。 外貌描写是作者对人物容貌、神情、姿态、服饰等方面的描绘。人物的外貌往往反映人物的个性和心。阅读时可以分析人物外貌来了解人物的心变化及个性特点。 (二)、读懂人物的语言。 语言是人类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文章对人物语言的描写能反映人物一定的思想、个性和心理特点。读文章时分析揣摩人物的语言,有助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三)、分析人物的动作。 人物的动作同样能反映人物的个性。在阅读文章时要细细地品味,并感悟其特别的地方。 (四)、分析人物的心理。 人物的心理泛指人的思想、感情等活动。对人的心理上活动描写能直接反映人物的心世界。一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往往是靠许多心理描写来突出人物个性的。心理活动刻画得好,人物品质就表现得更加丰富多彩,就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注意侧面烘托描写的作用。 注意: 1、抓住人物的特点,体会人物的个性和品质。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也一样。每个人的外貌特征,言行举止都不尽相同,所以在阅读时,认真分析人物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容,从而了解人物的个性特点以及人物的美丑善恶。 2、抓住典型事例,分析人物形象。 写人离不开记事,人,是全文的中心,事,则是为表现人物的形象服务的。有的写人文章是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表现某一特征,有的则是通过几件不同的事表现某几方面的特征。所以在阅读时,我们应抓住典型的事例,认真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道德情操。 3、理清文章层次,明确写作目的。 在理清文章段落层次的基础上,了解文章写的是什么,还要弄清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看文章通过记叙或者描写表现、歌颂了什么,这也就是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明确了中心,有利于更进一步加深对文章容的理解。

初中语文作文讲课教案

初中语文作文讲课教案 【篇一: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设计 初中学生的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仿写是学生学习写作的有效方法。指导学生仿写,该注意些什么? 一、明确作文课教学目标 一节作文课,要达到什么目标,要求学生这一节作文课学会什么? 这指导着老师备课。指导学生仿写要选择范文,作文课的教学目标,约束老师选择范文,也要求老师在课前对范文信息解读要准确和理 解深刻,以及在课上对学生认读范文的引导要明确和精当。 二、选好示范文章 仿写,就是照样子写,即以一篇文章为范文来进行阅读分析,从中 学到一些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因此,仿写,走的是读写结合之路,“以读促写”。因此,课前老师 选择好范文是关键。范文应该选取经典文章,作文课上能起到真正 示范作用的好文章。而且,选择范文,还要考虑,所选文章,是在 哪方面起示范作用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表现手法、语言; 写作顺序、表达方式、修辞、句型),范文能起到好的启示作用, 学生才有好的标竽可画。 三、由浅到深,由易到难 作文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表现,,有经验的初中语文老师知道, 初一新生的写作能力,和初三的大哥大姐姐们的写作能力相比,是 相差很远的,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也是有距离的。那么,在 整个初中阶段的作文教学过程中,初一的仿写和初二、初三的仿写 应该是有区别的。我们应遵循“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规律。 前面说过中学生写作文,就是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写文章。学生运用 语言表情达意,首先是用句子表达,然后是段落,其次是整篇文章。初一的作文教学,有经验的老师常常是着重训练学生的片断写作能 力(如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文章的开头、结尾方法)从简单的开始。而到了初二时,则可以训练一些谋篇布局、选材、衔接过渡、 呼应等一些作文技巧。初三则可以训练一些表现方法了:如先抑后 扬法、联想拓展法、想象法、托物言事(人)法、对比法等。如果 对初一学

(完整版)小学语文记叙文写作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记叙文写作教学设计 通过认真、反复地学习了《小学语文记叙文写作教学设计》专题讲座,我受益匪浅,更加坚信自己多年来对学生记叙文写作方法指导的正确性,现就我指导学生写作记叙文的方法介绍如下,与同仁们共勉: 一、怎样写人 写人,是小学作文训练的基本功之一。在记叙文中,人和事是不可分的,关键是看题目如何要求。要求写事的题目,文中的人要为事服务;要求写人的题目,文中的事必须为人服务。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就是要通过一件或几件事,来表现人物一种或多种品质。写人的记叙文,叙事不要求完整;记事的记叙文,事情要求完整,而且要贯穿文章始终。 (一)通过一件事来写人 通过一件事来写人,通常是表现人物的一种品质或性格的一个方面。为了刻画人物,对所写人物必须进行必要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但是,从以事写人这个角度来说,最好是选择一件最能反映此人某一特点的事,并把这件事写好。在写事情的时候,要选择典型的事例。所谓典型,就是能集中反映中心思想的事,能够表现人物好思想、好品质、美好情感的事。对小学生来说,选择典型事例,要着眼于小事,选择那些最能反映深刻意义的小事。这样的事表面上看,都是普普通通的凡人小事,但是其中却蕴涵着深刻的意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小中见大”。 (二)通过几件事写人

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是用几件事表现某个人的一种品质;二是用几件事表现某个人的多种品质。要注意:用几件事写人,这些事可以是完整的,作者必须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一一交代清楚,也可以是不完整的,只着重于某几点进行叙述。更多的是在一篇文章中,有的事详写;有的事略写;有的事要求写得比较完整,有的事要求写得比较简单。通过几件事写人,同样要对人物进行必要的外貌、行动、语言、心理的描写。 (三)学会刻画人物 写人的文章要在叙事的过程中,对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感情、性格特点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进行描写,也就是学会刻画人物。 1. 刻画人物也叫肖像描写,是通过对人物的容貌、神情、衣着、姿态、语调、外貌特征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方法。人物的的外貌和人物内心世界密切的联系,具体说:通过外貌描写,使人物的形象更丰满,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通过外貌描写,揭示人物的身份;通过外貌描写,展示人物在特定场合的内心世界;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精神面貌和思想品质。 总之,外貌描写要和表现人物特点、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紧密配合。外貌描写要传神,切忌脸谱化,反对那种部分主次,从头写到脚、千人一貌的写法。 2. 语言描写有对话和独白两种。 对话是两个人或几个人的谈话;独白是人物的自言自语。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表露,对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起重要作用。有个性特点的语言可以起到“闻其言,见其人”的作用。语言描写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文章中人物的语言要精心筛选,把那些足以能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语言,写进文章中;二是好的语言描写,一定是符合当时的情景,符合人物的性格、身份、性别、年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情景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情景教学设计 摘要:语文教育一直是教育的灵魂所在,而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语文教学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化社会对于学生素质的要求。本文以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情景教学设计为话题,对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情景教学设计做出一些阐述和谈论,提出几点思考和探索意见,希望可以为做出一点点的帮助和贡献。 关键词:情境教育语文教育写作教学教学模式 为了能够合理开展初中作文教学,让学生的语文作文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情景教学法应时而生,情景教学法在初中语文中的应用大大的改善了当下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困境,为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通过情景教学,学生可以更好的对写作进行感知和学习,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考能力。正因如此,研究如何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是一件十分有价值的事情。[1]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景教学模式的内涵和意义 所谓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景教学的应用,追根溯源,就是指教师可以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去为学生

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创造一个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从而加以引导。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景教学模式就是一个与现实相连的枢纽,他让语文写作知识体系和现实生活有机的联系在了一起,让学生丰富了想象的空间,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共鸣和学习的兴趣。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模式的具体作用如下:1.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景教学的应用可以让学生充满学习积极性。2.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景教学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质量。3.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景教学的应用要注重情景的建立。 在情景教学课堂中,教师应该有目的性的选择建立情景,不能忽视了人文课堂语言的学习和要素。选择的文章应该涉及责任感,爱国主义,奉献精神,善意等重要精神,道德修养。[2] 二、初中语文情景创建的实践运用。 1.情景教学中的悬念设计。 情景教学最重要的就是情境导入,如何无法让学生融入进去,情境教育法便不成立,只有好的、精妙的场景导入,才能让学生深入其中,感受到教师所感,获得好的学习效果。而情境导入的方法最直接的就是悬念设计,通过学习材料中教师主观性的设计悬念,例如在“山的那边”一文中,教师通过栩栩如生的语

小学语文写字课教案

1、横的书写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2.在老师的讲解引导下,了解掌握铅笔字的书写要领,学会书写基本笔画“横”。3.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习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教学难点】 学会书写基本笔画“横”。 【教学过程】 一、正确的写字姿势。 ①写字时坐姿要端正,两臂平放桌上,眼睛与练习本的距离为30—35厘米(大约一尺)。 ②胸部与桌子的距离为6—8厘米(大约一拳的距离)。 ③写字时还要把练习本放在胸部正前方,左手按在练习本一侧,右手握笔。 ④握笔时食指较大拇指稍低(大约一寸左右)。 二、横的书写。 〈一〉讲解“横”书写要领。 ⑴示范书写,指名说笔画名称。 ⑵讲解笔顺(从左到右)。 ⑶再次范写,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横”有什么特点(分小组讨论)。 ⑷分析讲解: 书写每一个笔画都要有起笔、行笔、收笔,不能平拖或平划;要有轻重变化,不能写得像个火柴棒。 横的书写要领是:起笔重——行笔轻——收笔重。 图示:(课件出示) 详细讲解:起笔稍重、行笔向右较轻,收笔略向右按一下,整个笔画呈左低右高、向下俯势的形态。 由于人的视觉的错觉,横画不能写成水平,而应写成左低右高,收笔时稍按一下笔,使笔画变重些,这样,看起来才显得平稳。所以,人们常说的“横平竖直”,不是指横水平书写,而是要求看上去平稳的意思。 图示:(课件出示) 〈二〉学生练习书写“横”,师行间巡视辅导。 展示优秀的学生作业。 〈三〉学习书写带“横”的字。 上五 三、小结。 能告诉老师,你今天有什么收获吗?

2、竖的书写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竖”这种基本笔画的书写方法。 2.在老师的讲解引导下,学会书写基本笔画“竖”,写好带有这种基本笔画的字,注意生字中“竖”的写法。 3.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习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竖”这种基本笔画的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书写基本笔画“竖”,写好带有这种基本笔画的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范写:竖 2.学生评议,起笔、收笔的轻重。 3.思考:竖的书写有什么特点。 4.揭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新授。 〈一〉讲解“竖”书写要领。 1.老师示范书写。 2.讲解笔顺(从上到下)。 3.再次范写,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竖”有什么特点,(分小组讨论)。 4.分析讲解: ⑴书写每一个笔画都要有起笔、行笔、收笔,不能平拖或平划;要有轻重变化,不能写得像个火柴棒。 ⑵竖画要写垂直,因为竖画在一个字中往往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竖不垂直,则字不正。 ⑶竖有垂露、悬针和短竖之分。 ⑷垂露竖的写法,下笔稍重,行笔垂直向下较轻,收笔稍重。 图示:(课件出示) ⑸悬针竖的写法同垂露,只是收笔时由重到轻,出锋收笔,笔画出尖。 图示:(课件出示) ⑹短竖,写法同垂露竖,只是笔画较短,短竖要写得短粗有力。 图示:(课件出示) ⑺指名说一说垂露竖、悬针竖、短竖怎样书写,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二〉学生练习书写“竖”,师行间巡视辅导。 〈三〉学习书写带“竖”的字。 1.出示范字。(课件出示) 垂露竖:个开 悬针竖:十丰 短竖:田土 2.带领学生分析书写要领,演示书写过程。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行间巡视。 三、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作文教案:作文修改

作文修改 教学目标 1、引导作文基础较差的学生从几个方面将记叙语段扩展成篇。 2、训练语言优化手法,培养学会僧树立语言的形象化意识。 3、指导主题的提炼方法和表达过程。 4、指导选择结构技巧,让学生初步懂得从结构技巧和丰富内容两方面对文章作补写。 教学设想: 小学阶段,学生的作文修改更多的只是在修改错字,标点、病句和表意准确这一层面。学生更多的也只是在积累事例材料这方面下功夫,老师更是不厌其烦地要求学生写周记,日记,却不知道自己在误导学生。这样不但学生的作文水平并不见提高,而且让学生错误地树立一种写作意识:学生写作文时绞尽脑汁地翻倒积累的事例材料。但必定带有很多偶然性,学生如果找到符合文题的材料过于简单平凡,加上写日记,周记不太注意语言的表达养成记流水账的习惯。这都造成学生作文篇幅达不到要求;内容不充实;立意不深刻甚至牵强等一系列问题。 进入初中阶段,要尽快提高学生作文水平,首先要改变学生的作文意识:强调语言表达的重要性,鼓励学生敢想,敢写,挖掘出更深刻的主题。在动笔之前确定整体的结构框架。 近年来,“新概念”作文冲击传统的作文指导观念,更强调语言的优美和结构的技巧。优美的语言和严谨而又完美的结构可以掩饰事件的平凡和肤浅的主题。 中考的评分标准自去年考试从语言表达,思想内容,结构和发展等级四个方面分开评分。特别是发展等级的平分取三个方面得分的最高值。这个都要求在作文教学先从语言,立意,和结构三个方面加以引导。 希望本课完成的教学目标,能让学生初步形成全新的作文意识。 教学过程: 一、由常见的浅层修改导入 二、提出中层修改的要求: 第一:语言要优美 第二:立意要有深度 第三:结构要完整 三、复习以前归纳并要求摘录出例句的几种简易的语言技巧,特别强调形象性技巧。(一)、明确:形象性技巧是多种语言技巧的综合运用 1、增添修饰语 2、提炼动词 3、细节描写(细化动作、运用修辞刻画外貌或神态) 4、多用修辞手法(比喻、排比) 5、引用或化用古诗文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设计 课题《假如我是……》 设计思路 本次作文的教学目标是:(1)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激活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习作的素材。(2)引导学生通过定向阅读.让学生领悟写假设类想象作文的方法。(3)采用扶放结合的方法,进步培养学生学写假设类想象作文的能力。(4)培养学生独立构思和认真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 导写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同学们,在你们美好的心灵世界里一定装满了一个个美好的愿望,当你看到孙悟空变幻无穷的非凡本领时,也许会想,假如我会七十二变该多好;当你学习感到疲倦时,也许会想,假如我是一片自由自在的云该多好;当你看到病魔夺去一个个人的生命时,也许会想,假如我是一名神医该多好……让你的愿望今天就能实现,当然是不可能的。然而,如果将你的愿望通过自己的想象和幻想,在自己的作文中成为现实是完全可能的。 同学们,你们是否愿意把自己的美好愿望写下来呢? 二、引导走向阅读,领悟写法规律 为了帮助学生领悟假设类想象作文的写法规律,教师课前先布置学生在课前广泛收集有关假设类想象作文,并在浏览的基础上做好摘录笔记,然后组织课堂讨论,揭示其规律。

1.课堂讨论,激活记忆表象 同学们,老师布置大家课前收集、阅读了有关假想类作文,想一想:在你读过的这类文章中,哪些人或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从中受到哪些启发呢?假设类想象作文与一般的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文章有什么不同呢? 2.归纳小结,揭示写法规律 教师先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要写好假设类想象作文,必须把握哪几点呢?在组织学生广泛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归纳小结,并揭示以下写法规律: (1)根据自己的愿望,选择自己理想中的人或物来写。 (2)想象要大胆、合理,假设的推测是有理有据,情节要生动有趣。 (3)所写的理想中的人或物,都应当有人的思维和人的行为。 三、启发点拨,指导选材 1.启发谈话,开拓选材思路 同学们,写假设类想象作文,写什么都可以。如果你对流逝的时光、对古老的历史有一种“揭开谜底”的欲望,你可以把时光想象成可以倒流;如果你学习感到困倦了,你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只鸟,一条鱼,一只老鹰……;如果你看到一位身患癌症的病人在死亡线上挣扎,你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盒药丸,一位名医……等等。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不同,生活经历不一样,因此,每个人想象的内容应该是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

初中语文写人作文教案

初中语文写人作文教案

初中语文写人作文教案 【篇一: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之人物形象的描写教案】 记叙文写作之人物形象的塑造 写人的文章通常是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和典型事例的叙述相结合来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品质、作风等特点。要写好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肖像描写 肖像描写常犯的毛病 1.肖像描写纯属多余 写人物,常常用肖像描写,但并非说对所有人物都要来一番肖像描写。例子: 我们来到山脚下,眼前出现了三条上山的羊肠小道。到底哪条通向最高峰的路呢?正在我们不知往哪走的时候,从山上下来一位老大爷,拉着一个小姑娘。那老大爷,两鬓如霜,古铜色的打皱的脸像核桃皮似的,一双向里凹陷的眼睛闪着有神的光;那小姑娘,红扑扑的脸,就像一只大苹果,用红绸扎起来的两只小辫儿,向上翘着,怯生生地躲在老大爷的身后边,两颗乌亮的眼珠看着我们,滴溜溜地转。我们向老大爷打听通向最高峰的路是哪一条,他用手一指,说:“喏,右边那条。”我们谢过老大爷,又兴高采烈地出发了?? 这篇文章,重点是写游山的经过和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至于半路向人打听路,则是非常次要的情节;为了打听路而出现的人物不是主要的描写对象,也与主题无关。因此,上面这段文字中对老大爷和小姑娘的肖像描写是没有必要的。 2.肖像描写太多太细

描写人物肖像时,从头到脚细描细写,眉毛胡子一把抓,写得过多过细,根本抓不住人物肖像的特征,往往给读者以芜杂臃肿之感,显得单调刻板、浅薄平庸,甚至有形无神,读来索然无味。 例如《一堂生动的语文课》的肖像描写: 这位年过半百的语文老师,矮矮的身材,胖胖的体态。上着深灰茄克装,下是蓝色西裤,脚蹬一双双星牌中老年旅游鞋。头发已经花白,向后抿着;脸上刚刮过的络腮胡子茬儿青乎乎的;宽阔的前额上,皱纹清晰可见;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幅眼镜;嘴角上,总是挂着微笑。他环视了一下教室,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课题?? 这篇文章,应当扣住“生动”二字,表现老师讲课的独特而科学的方法,赞扬老师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和教学改革精神。因此,对老师的肖像,只要作几笔简单的勾勒。像上面的肖像描写,面面俱到,细而又细,结果使人物形象毫无特点可言,不能给读者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3.肖像描写千人一面 不同的穿着打扮和相貌,能反映出人物不同的思想性格;反过来,不同思想 性格的人,其穿着打扮和相貌也往往不尽相同。我们必须根据人物的思想性格,写出人物肖像的典型特征。但有些同学描写人物肖像,往往是一样的打扮一样的相貌,就像克隆出来的,根本看不出人物肖像的个性特征。 如:写美人,都是“瓜子脸儿”,“柳眉杏眼”,“樱桃小口”;写老教师,都是“两鬓斑白”,“皱纹刀刻似的”;写小姑娘,都是“梳着羊角辫”,“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如此千人一面,岂不是违背了生活真实?又焉能表现出人物思想性格的独特性? 肖像描写优秀范例 写人外貌时,一定要根据文章主题的需要,抓住特征,善于取舍。

小学语文规范文本优秀课程教案教学方案教育教案

小学语文作文优秀教案(附范文) 一、本次作文较好的进行表扬。 1、请好的同学读自己的作文。 2、全班同学认真倾听,说说这位同学的作文好在哪儿? (举出具体的实例,是那个情节还是……) 3、对他的作文你觉得还有什么地方可以进行再思考、在创作。 二、订正错别字。 对同学们错字率较高的字进行订正 (在小黑板上) 三、同学改错,教师进行复批。 写一张照片 课题:选择一张你的照片,或你和其他人的合影,然后根据 照片,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教学要求:1、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有一定条理。 2、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会用常用的标点符 号。 教学重点: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有一定条理。 教学难点: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有一定条理。 教具准备:有关的范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照片是美好生活瞬间的定格,每张照片都可能记载着一段独特的故事。用我们的笔写下这段故事讲给大家听,便是一篇很好的习作。

二、审题指导 读题目要求:你都了解到什么?(读题目要求,认真加以思考) 你认为此次作文的重点应在什么上下功夫?(内容具体、真情实感) 三、组织材料 1、打开同学们的影集,那一定是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那里记载着同学们的成长历程;记载着同学、朋友间的友谊;记载着父母、老师们的关爱……浏览一番,一定会勾起同学们许多的回忆。大家可以在其中选择一张令你感触最深的照片,把他的故事写出来。请学生们根据要求进行材料的组织。 要求: 1、说一说使你难忘的事情是什么? 2、说一说你为什么选择这个材料? 3、把你选择的材料完整的说给大家听。 (在独立选材的基础上可以就近进行交流) 2、汇报自己的选材。 1.请比较好的同学先汇报。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比较客观的评价,教师应注意评价学生的评价,要充分肯定优点,适当的指出需要努力的方面。 2.在请中等和有一定困难的同学进行汇报。同学老师进行及时评价。友善的提出不足之处。 四、突破难点 1、刚才我们已经说过要写好这篇文章重点是内容具体、感情真挚。那怎样才能做到呢? 2、就刚才同学们的故事,大家提出的改进的方案。 小组每进行讨论,报讨论的结果进行汇报。 3、教师总结: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充分融入自己的真情,才能写出好文章。 五、动笔练习

初三语文作文课教学设计(3)教案

初中作文课教学设计(3)教案 教学重点: 描写包括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本节课主要练习生动的人物描写 教学难点: (1)学会细致地观察(2)掌握描写的要领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我们每天都面对生活,生活是多姿多彩的,生活中的人也是各具形色:有的刚正耿直;有的能言善辩;有的乐观豁达;有的多愁善感。生活中的事更是千奇百怪:有的令人刻骨铭心;有的令人匪夷所思;有的令人欢呼雀跃。面对如此纷繁的生活,我们该如何拿起手中的笔,把它们形象地呈现在人们面前,以触动人们的心灵,唤起人们的情感,昭示人生的真谛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写作中的一种重要方法——生动的描写。 师:描写包括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时间关系,今天这节课我们只对人物描写做一些探讨。 投影:生动的人物描写 师:请同学们观看一段录像,看完后用一句话概括录像内容。 播放曾获奥斯卡金奖的美国电影《音乐之声》中玛丽亚小姐与她的七个学生见面的画面。 师:这是美国影片《音乐之声》的一个片段,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影片的内容? 灯片三: 学会感知物 物包括动物和静物 1、全方位调动感官感知事物:看、听、嗅、触、味。 ⑴看:A.物的颜色B.物的形状C.物的构造D.特点和功能 ⑵听:A.物的声音(远音或近音)B.物的声息 ⑶嗅:A.物的气息B.物的气味 ⑷触:A.物的软硬B.物的冷热C.物的质地D.物的干湿 ⑸味:A.物的基本味道(酸、甜、苦、辣、咸)B.相对的味道(涩—滑、淡—浓) 提问2:是不是只有全方位调动感官才能感知物?还有没有其他的感知方法?(保留思考引入下个环节) 初中作文课教学设计(3)教案 (三)教学活动二:交流“观察笔记”,比照感知“瞬间” 1.小组交流:交流你所感受到的牵牛花与教学楼的“观察笔记”,互相补充,推荐展示,交流感知心得。(设计意图:有了课前对事物的自我感知做准备,辅以上述理论规则的指导,加强对“感知格”的理解,并且在小组交流中互相学习,扬长避短,补充修改不足。) 2.阅读经典例文《牵牛花》与《教学楼》,说说你所感受到的“牵牛花”和“教学楼”与例文有何异同?(设计意图:借鉴例文,在讨论评价中,找到自己感知的不足或优势,取长补短,增强写作的信心。同时为下面要进行的课堂感知训练做好准备。) 3.提问作结,明确新的感知提纲 提问3:从以上笔记的交流和对例文的学习,我们可以得到启发,感知物的方法还有什么呢?请同学们做一下小结。(设计意图:通过现象看本质,学会归纳提炼。)出示灯片四: 2.调动感官全方位感知 ⑴感知物的各个部位(上下、前后、内外) ⑵感知物的周围附属物

小学语文作文课教案

小学语文作文课教案 【篇一:小学五年级作文指导教案】 小学五年级作文指导教案 (2009-10-11 21:30:06) 标签: 育儿 (转)小学五年级作文指导教案 第一讲回味无穷——忆中写 一、习作指导 同学们的童年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是充满梦幻的,是快乐有趣的。在记忆的长河里,哪件事曾经为你的童年生活增添过乐趣?又有哪件事曾经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何写好一件既有意义又有趣的事,是这一讲的主要话题。 作家孙云晓在一次谈作文时说道:“作文的成功在于一个‘真’字,失败在于一个‘假’字。”同学们写作文时首先要求实、求真、求新。既不能抄编套,也不能落俗套。 要想写出好作文,必须坚持与生活结合。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在一定意义上讲,写作文就是写生活。只有热爱生活,才能写好作文。谁的生活丰富多彩,谁的爱好兴趣广泛,谁就会有许许多多的写作素材。由此看来,要想写好记事的作文,同学们就要热爱生活,获得真知识、真经验、真感受,这就解决了作文的第一大难题“苦于无米之炊”、“没的可写”。我们就可以变“没的写”为“有的写”,有写不完的新鲜事,有说不完的心里话。 怎样写好记事的文章呢?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1、事情要真实,选材要新颖。 写真实的事,不仅是作文的要求,也是做人的要求。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事,才能印象深、感受多,写出来的作文才会真切感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充满矛盾、充满温馨、充满情趣。我们要从亲身经历过的,亲眼看到的感受最深的那些平凡小事中选取那些具有浓郁生活气息、能体现强烈的时代精神风貌,又最能反映自己个性特色的事例来写,要“小中见大”地反映事情的意义和情趣。 例如,一位同学选择了这样的材料:大年三十晚上看完春节晚会的节目,家庭模特大赛开始了。通过对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参加比赛的服装,表演时的神态、动作,以及当时热烈气氛的描写,使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教案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教案 【篇一:七年级下册语文作文教学教案设计】 七下语文第一单元作文教案设计 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 (一).激趣: 用一则寻人启事激发学生兴趣,知道观察人物要抓住特征,并导入 新课。导入语:大千世界,人海茫茫。走在大街上,人们步履匆匆,擦肩而过,一张张鲜活各异的面孔如花瓣一般,在 我们面前闪现。那么如何去将一张张缤纷的面孔定格,化作永恒的 一瞬呢?画家可以用颜料去画,摄影师可以用相机去拍,而我们所 能做的,就是用手中的笔去描绘。俗语说:“画人画虎,难画皮。” 意思是说,无论画人还是画虎,要画出虎和人的外形是比较容易的,但要画出虎和人的内在精神却不太容易。那么,如何才能将人物刻 画得栩栩如生呢?板书课题: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 (二)介绍写人物个性特征并提示常见的人物描写方法 (三)指导习作 1.肖像描写 照片激趣:你觉得照片上的老人的身份是什么?你为什么认为是这 样的? 明确:肖像描写的作用不止在于画出这个人的外部面貌,而是为了 以形传神,通过人物的外部特征揭示性格特点(表现人物的身份、 性格和生活际遇)。 课文范例:(作家笔下人物猜测) 1.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衫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 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鲁迅外形瘦弱、精神矍铄、意志顽强) 2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 难以形容的愉快的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坚固的雪白的牙齿,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外祖母开朗的性格,年轻、明朗的心态) 明确:成功的肖像描写是理解人物性格的一把钥匙 练一练:肖像描写,写出人物特征

小学语文作文的教案

小学语文作文的教案 一、导入 1、在我们心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或愿望,有人说理想是一盏不熄的灯,能照亮夜行的路,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设计。我要说理想是一颗树种,有一天它会长成枝繁叶茂的大树。我想我们同学心中一定会有美好的愿望。今天我们就共同畅谈一下你的理想和愿望。 2、请同学们把书翻到21页习作部分,看书中怎么说,提出了哪些要求?找一名学生读。 大家想想这次习作的题目是什么呢?要求是什么? ①出示题目 ②出示习作要求 二、指导审题 1、这次作文是以“假如我是……”为题。这是半命题作文。作文时要根据自己的文章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而且题目中有两个关键字眼“假如”,则说明这是一篇想象的作文,“我”强调有假设、如果的意思。以第一人称来写。“……”是自己某种美好愿望,那么,你的愿望是什么,就填什么。谁能补充好? 学生说:假如我是老师、警察、校长…… 2、同学们说得很好,写这样的想象作文,同学要驰骋自己的想象,大胆、勇敢、敢于想。 那想象的时候要注意:

①有意义,对社会,对别人有益处。如:你是市长为人民做好事。 ②想象合理。要从当前现实出发,有一定合理性。 ③想象具体、不笼统。 3、下面我们就分小组畅谈自己的理想。学生说。 4、同学们刚才说得不错。不论在说或写的时候,开头,从现实入手,点明时间,地点及我的角色,从现实生活入手,主体部分展开想象,结尾回到现实,照应开头,点明中心,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设计》。 总——分——总 5、读范文 假如我是神笔马良 假如我是神笔马良,我就会拿起神笔,把世界变得富裕而漂亮起来,让人们过上幸福的生活。 我先来到农村的学校用我的神笔,画出一座二层小楼,让同学们在楼里,每天都高高兴兴的上课。 我又来到农民伯伯家,如果没有电视、电饭锅等日常生活用品的话,我会把它们一一画出来,放在农民伯伯的家里,好让他样不用上山砍柴,就成天吃上香甜可口的饭菜了。 我又来到种植蔬菜基地。再画出一个喷药的箱子和几盒农药,把药倒进箱子里,喷在蔬菜上,把虫子去掉,好让人们吃的放心,再卖一个好价钱。

初中语文的作文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的作文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时间:2020-05-12 我要投稿 初中语文的作文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的作文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话题作文的概念和特点。 2、使学生明确并初步学会话题作文的几种拟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话题作文”的拟题) 二、研习新知 ⑴说明事理,感悟新知 1、破题解疑:话题作文是用一段揭示语启发思考,激发想象,限制范围的一种作文命题形式。“话题作文的”话题是谈 话的中心,它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所提供的话题情境和内容范围,写一篇与其相关的文章,或记叙,或议论,或说明,或其它形 式都可。 2、举例说明了(出示投影片):有人说“有两种东西,一旦失去后才知道可贵:一是青春,二是健康。”其实,失去后

才知道可贵的何止于此。请以“失去后才知道可贵”为话题, 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3、揭示特点: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话题作文最明显的特点 就是内容熟、范围广、形式活。 ⑵教师教“法”,学生学“用” 目的:教师给学生具体介绍各种拟题法的要领,并引导学 生依此说出具体的题目。通过师生共同参与,使学生体会各种 方法的操作过程,并为自己以后的运用奠定基础。 引语:那么,“话题作文”拟题有哪些简单易行的方法呢?下面我们将逐一学习。 板书: 1、扩展法 教师教“法”:扩展法即在所给话题的前面或后面加上适 当的词语,从而拟出比话题更加具体的题目。如以“路”为话题,可拟为《风雪路上》、《回家之路》等。 学生学“用”:学生依据对扩展法的理解和教师提供的范例,自选角度拟题目。如:《乡间小路》、《路途遥遥》、《小路弯弯》等等。 (注:以下几种方法,都是以“路”为主题,设计步骤与“扩展法”相同,故略去) 2、想象法 即由所给的话题想象开去,从而给予独到的题目。如:《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