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疾病学重点 已打印
动物传染病学小字终结版重点(河南某校)
家畜传染病学:是研究家畜、家禽传染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预防和消灭这些传染病方法的科学,是兽医科学的重要预防兽医学科之一。
涉及家畜传染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预防和消灭传染病的一般性措施,以及各种家畜传染病的分布、病原、流行病学、发病机理、病理变化、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措施等传染病:凡是有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伏期和临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传染病感染: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在位定居,生长繁殖,从而引起机体一系列病理反应,这个过程称为感染外源性感染:病原微生物从外界侵入机体引起的感染性过程,称为外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当受不良因素的影响,致使动物机体的抵抗能力减弱时,可引起病原微生物的活化,增强毒力,大量繁殖,最后引起机体发病,这就是内源性感染单纯感染:由一种病原微生物所引起的染或单一感染混合感染:由两种以上的病原微生物同时参与的感染,称为混合感染继发感染:动物感染了一种病原微生物之后,在机体抵抗力减弱的情况下,又有新侵入的或原来存在于机体内的另一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称为继发感染显性感染:表现出该病的所特有的明显过程称为显性感染隐性感染:在感染后部呈现任何临床症称为隐性感染一过性感染:开始症状较轻,特征症状未见出现即行恢复者称为一过性感染顿挫型感染:开始症状表现较重,与急性病列相似,但特征性症状尚未出现即迅速消退健康者,称顿挫型感染局部感染:由于动物机体的抵抗能力较微生物毒力较弱或数量较少,病原微生物被局限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并引起一定病变称局部感染全身感染:如果动物机体抵抗力较弱,病原微生物冲破了机体的各种防御屏障侵入血液自全身扩散,则发生全身感染最急性感染:最急性感染病程短促,常在数小时或一天内突然死亡,症状和病变不显著。
急性感染:急性感染病程较短,自几天称急性感染。
亚急性感染:亚急性感染的临诊表现不病程稍长,和急性相比是一种比较缓和的类型。
慢性感染:慢性感染的病程发展缓慢,临诊症状常不明显或甚至不表现出来持续性感染:是指动物长期持续的感染。
实验动物学复习重点终极版
实验动物学复习重点终极版第一章绪论●实验动物学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LAS是以实验动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将培育的实验动物应用于生命科学等研究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是研究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LA指由人工培育;来源清楚;遗传背景明确;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实行监控;用于生命科学研究、药品与生物制品生产和检定;以及其他科学研究的动物..●根据遗传特点不同;常把实验动物划分为近交系inbred strain、封闭群远交群; closedcolony or outbred stock、杂交群hybrids ..●目前;我国根据对微生物、寄生虫的控制程度将实验动物划分为4个等级:普通级动物conventionalCVanimal、清洁动物cleanCLanimal、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animal、无菌动物germ freeGFanimal..●动物实验:应用标准的实验动物进行科学研究;观察实验过程中实验动物有关器官的组织形态改变、机能反应变化及其发生、发展规律..●1988年; 原国家科委颁布了实验动物管理条例; 标志着我国实验动物工作走上了行政法规管理的轨道..●伴随着2001年实验动物国家标准的颁布和实施;普通级大鼠和小鼠将被禁止使用..●“AEIR”是进行生命科学实验研究所必需的四个基本条件..“A”即animal实验动物;“E”系equipment设备;“I”为information信息;“R”是reagent试剂..●“3R”原则:替代replacement原则、减少reduction原则、优化refinement原则..第二章实验动物遗传学实验动物的分类包括动物学的分类和实验动物学的分类两部分..按动物学分类可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按实验动物学分类则分为品种和品系..品系包括近交系、封闭群和杂交群等..●品种是人们根据不同需要而对动物进行改良、选择;即定向培育;并具有某种特定外形和生物学特性的动物群体;其特性能较稳定地遗传..如新西兰兔、青紫蓝兔和日本大耳兔等品种的实验用兔..●品系即“株”;为实验动物学的专用名词;指来源明确;并采用某种交配方法繁殖;而具有相似的外貌、独特的生物学特征和稳定的遗传特性;可用于不同实验目的的动物群体.. 以NIH小鼠为例;按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真兽亚纲、啮齿目、鼠科、小鼠属、小家鼠种;并按实验动物学分类;其品种为白化小鼠;其品系是NIH小鼠;封闭群..●近交—有意识地从一个动物群体中选用血缘关系比较接近的雌雄个体;即有共同祖先的兄妹、母子、父女进行交配;此种近亲交配的方式称为近交inbreding..●近交系动物—经至少连续20代的全同胞兄妹之间或亲代与子代之间交配培育而成的动物;称为近交系inbred strain动物..●近交系动物的特点1、基因纯和性homozygosity 按照国家标准要求;近交系的近交系数应大于99%..2、遗传组成的同源性isogenicity3、表现型的一致性uniformity4、对外界因素的敏感性sensitivity5、遗传特征的可辨别性identifiability6、遗传组成独特性individuality7、背景资料可查性accessibility8、国际分布广泛性extensity●封闭群closed colony动物;又称远交群outbred stock动物;是指以非近亲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一个种群;在不从其外部引入新个体的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的动物..如昆明种小鼠、SD大鼠等..●如果有效群体数目过小;必然导致近交系数上升率加大..因此Ne至少要达到25对50只..○杂交群动物——由不同品系或种群之间杂交产生的后代..简称F1代动物..第三章实验动物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普通级动物CV animal是微生物和寄生虫控制级别最低的实验动物;要求不携带所规定的人兽共患病病原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病原;以及人兽共患寄生虫..●清洁动物CL animal是根据我国国情而设立的等级动物;除普通级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和寄生虫外;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和寄生虫..●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F animal通常被称为SPF动物;除清洁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和寄生虫外;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和寄生虫..●无菌动物GF animal 指无可检出一切生命体的动物..○悉生动物GN animal——如果在无菌动物体内人为植入一种或数种微生物;称为悉生动物.●导致人兽共患病的主要病原体1、病毒—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狂犬病病毒、猕猴疱疹病毒1型B病毒、汉坦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病毒..2、细菌—沙门菌、布鲁杆菌、志贺菌、结核分枝杆菌、钩端螺旋体..3、真菌—皮肤病原真菌..4、寄生虫—弓形虫..●病毒性疾病第四章实验动物环境生态学●实验动物环境:是指这种人工控制的; 供实验动物繁殖、生长的特定场所及相关条件; 即围绕实验动物所有事物的总和..●实验动物设施:用于实验动物繁育、生产和动物实验的建筑物、设备以及运营管理在内的总和..●影响实验动物环境的因素简答/问答——气候因素、理化因素、生物因素1、气候因素——包括温度、湿度、气流和风速等..1温度:1 影响生长发育和繁殖 2 影响代谢 3 影响健康与抗感染能力4 激发应激反应5 影响实验结果2湿度:高温高湿情况下;机体调节体温的主要方式蒸发散热受障碍;而易于引起代谢紊乱及抵抗力下降..大多数实验动物适宜的相对湿度为40-70%;并以50±5%为最佳..3气流和风速:一般要求饲育室和动物实验室气流速度小于或等于0.1-0.2m/s;屏障环境换气次数为10~20次/h..2、理化因素——包括光照、噪声、粉尘、有害气体和杀虫剂、消毒剂等..1光照:①影响视力: 出现视网膜障碍.. ②影响生理及生殖机能..2 噪声:一般将室内噪声控制在60dB以下..3粉尘:屏障环境的空气洁净要求达到10 000级;隔离环境的空气洁净要求达到100级.. 4有害气体:我国国家标准规定实验动物设施中的氨浓度应低于14 mg/m3..3、生物因素——包括空气中的微生物、社会因素、饲养密度1空气中的微生物:空气落下菌数要求;普通环境≤30个/皿;屏障环境≤3个/皿;隔离环境无检出 ..2社会因素:社会因素指在某个种属中;实验动物个体的优劣、社会地位以及饲养密度等.. 3饲养密度:饲养室每平方米面积收容的成年实验动物最大密度;大约是小鼠100只、大鼠50只、豚鼠20只、兔4只、狗1只、猴1只..表4-4 实验动物繁育、生产设施环境指标静态表4-5 动物实验设施设备环境指标静态●初效过滤材料一般1周到2周更换一次..中效过滤材料3个月到半年更换一次..高效过滤器装在送风系统末端..洁净室中高效过滤器通常1~1.5年更换一次.. 第五章 实验动物营养学○实验动物营养学——是研究饮食物营养素与实验动物机体生长、发育、繁殖、健康及实验结果关系的科学..○饲料——实验动物的食物称为饲料;它是实验动物摄入营养素的主要来源..●实验动物饲料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矿物质、维生素和水六大营养成分.. ●氨基酸的互补作用—将氨基酸含量不同的几种饲料按比例混合;以提高其营养价值;叫做氨基酸的互补作用..●豚鼠和猴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C;须由饲料供给..选 ●判断/选择●当实验动物体内水分减少8%时;就有失水表现;严重干渴、食欲丧失、黏膜干燥、抗病力下降、蛋白质和脂肪分解加强;水分减少10%时;会引起严重的代谢紊乱;水分减少20%;将导致动物死亡..●不同种动物摄取食物的习性各不相同;这种习性称为食性..通常根据食性将动物分成三大类:草食性动物;如豚鼠、兔、羊等;肉食性动物;如狗、猫等;杂食性动物;如小鼠、大鼠、金黄地鼠、猴等..●啮齿类实验动物的营养需要第六章常用实验动物●小鼠的习性和行为:①胆小怕惊;②昼伏夜动;③喜群居;④适应性差;⑤喜啃咬;⑥寿命短2-3年..●小鼠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一药物研究:1、药物安全性评价试验2、生物制品的检定3、药物筛选4、药效学评价试验二肿瘤学研究:1、自发性肿瘤2、诱发性肿瘤3、人癌细胞移植4、肿瘤遗传学研究三遗传学研究1、遗传学分析2、基因研究3、遗传性疾病动物模型四病原体所致疾病的研究:1、病毒性疾病2、细菌性疾病3、寄生虫疾病4、动物模型五免疫学研究1、制备单克隆抗体2、动物模型3、免疫功能六老年病研究七其它疾病研究:1、神经系统疾病 2、呼吸系统疾病 3、消化系统疾病 4、计划生育常用品种、品系:●近交系小鼠:BALB/c、C57BL、C3H.. 封闭群小鼠:昆明种KM、NIH、LACA..●突变系动物——由自然变异或人工致畸;使正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突变;而具有某种遗传缺陷或某种独特遗传特点的动物..如裸小鼠、SCID小鼠、快速老化模型小鼠SAM小鼠..●SCID小鼠是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小鼠..T、B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缺陷..●大鼠的习性和行为:①昼伏夜动;②喜独居;③胆小怕惊;④喜啃咬;⑤抗病力较强;⑥敏感性强;⑦寿命短2.5-3年.. 空气湿度低于40%时;大鼠尾巴易发生环状坏死症环尾病..●大鼠肝脏再生能力极强;被切除60%~70%后仍可再生..大鼠无胆囊;故无呕吐反射;血液成分呈动态性变化..●大鼠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一内分泌研究:1、内分泌学研究;2、内分泌疾病模型..二营养、代谢性疾病研究;三药物研究:1、药物安全性评价试验;2、药效学研究..四行为学研究:1、迷宫试验;2、奖励和惩罚试验;3、成瘾性药物的行为学研究;4、高级神经活动研究..五老年病学研究;六肿瘤研究;七感染性疾病研究;八心血管疾病研究;九中医药研究●近交系大鼠:F344/N、Lou/CN等.. 封闭群大鼠:Wistar大鼠、SD大鼠 ..●豚鼠的习性和行为:①草食性、②喜群居、③性情温顺、④胆小怕惊、⑤性行为、⑥用叫声表达要求、⑦寿命4-5年;最长7年.. 豚鼠属于胚胎发育完善动物..●家兔的习性和行为:①昼伏夜动、②胆小怕惊、③群居性差、④食粪癖、⑤怕潮湿、⑥喜啃咬、⑦草食性、⑧喜穴居、⑨寿命8 - 15年..●家兔属于剌激性排卵的多胎动物;必须通过公兔的交配动作刺激才能排卵..猫也是刺激性排卵动物..●家兔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1、发热及热原实验2、皮肤刺激试验3、制作动脉粥样硬化症模型4、计划生育研究刺激性排卵5、免疫学研究免疫血清6、心血管疾病研究心肌梗塞7、微生物学研究 8、眼科学研究眼球大 9、急性实验 1 0、遗传学研究 11、口腔科学研究●犬感觉器官的灵敏程度;可以通俗地用“鼻好、耳好、眼不行”来形容..第七章人类疾病动物模型●为阐明人类疾病的发生机制或建立治疗方法而制作的、具有人类疾病模拟表现的实验动物;称人类疾病动物模型animal models of human diseases..●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发展至今具有比较完善的理论和方法..通常可分为①诱发性疾病动物模型、②自发性疾病动物模型、③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等类型..●通过人为方式使实验动物受到物理、化学、生物等致病因素的作用;而发生类似某种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称诱发性疾病动物模型experimental animal models..●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维A酸致骨质疏松、糖皮质激素致骨质疏松、卵巢切除致骨质疏松、睾丸摘除致骨质疏松..○类风湿性关节炎——Wister大鼠右后肢足底皮下注射福氏完全佐剂含灭活卡介苗..○肾炎——鸡卵白蛋白诱发肾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使用Wistar大鼠或SD大鼠造模;方法:用3%戊巴比妥钠按 1.5mL/kg腹腔注射麻醉;剖腹切取左侧子宫角组织一块;在洛氏营养液中作子宫内膜剥离术;切取两块约25mm2的子宫内膜组织片段;并将其分别缝合在腹膜上、卵巢或子宫上段附近;子宫内膜面朝向腹腔;关腹..●高血脂及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新西兰兔高血脂症模型●糖尿病动物模型——链尿佐菌素模型;腹腔注射法●衰老模型—— 1、自然衰老;2、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 老年性痴呆:一侧海马伞切断致老年性痴呆..●自发性疾病动物模型spontaneous animal models主要是由突变系动物经定向培育而稳定遗传的实验动物..免疫缺陷动物分类:1、T淋巴细胞功能缺陷动物;如裸鼠;2、B淋巴细胞功能缺陷动物;CBA/N 小鼠;3、联合免疫缺陷动物;SCID小鼠..●中医征候动物模型的分类:1、单纯的中医证候动物模型;2、病证结合的动物模型;3、状态反应性动物模型;4、自然病态性动物模型或证候纯系动物模型..●中医征候动物模型的研制方法1、利用致病因素造模;2、通过改变动物的生理状况造模;3、采用人工方法;改变动物的生活环境造模;4、利用过量中药造模●脾证动物模型:1、脾气虚证动物模型—劳倦过度加饥饱失常法..2、脾阳虚证动物模型—伤湿法;苦寒泻下加饥饱失常法..●恐伤肾动物模型——猫吓鼠致“恐伤肾”模型、人吓猫致“恐伤肾”模型、爆竹吓狗致“恐伤肾”模型、烧伤大鼠致“恐伤肾”模型..“劳倦过度、房事不节”——肾虚动物模型●肝郁证动物模型——夹尾法◎血瘀证模型——高分子右旋糖酐法;大肠杆菌感染法..●大肠杆菌家兔卫气营血模型第八章动物实验质量监控●实验动物的选择原则一、相似性原则 1、结构、功能及代谢与人相似 2、年龄近似 3、群体分布相似性4、生态或健康状况的近似性5、疾病特点的相似性6、操作实感的相似性二、差异性原则三、易化原则四、相容或相匹配原则五、可获性原则六、重现性、均一性原则实验动物选择的某些具体问题:1、年龄、体重;2、性别;3、生理状态与健康情况;4、品系、等级..●实验动物选择时;一般采用成年实验动物..小鼠18~22g;大鼠180~220g;豚鼠350~650g;兔2~3kg;猫 1.5~2.5kg;犬6~15kg..慢性实验应选择未成年实验动物为主..小鼠15~18g;大鼠80~100g;豚鼠150~200g;兔1.5~1.8kg;猫1.0~1.5kg;犬6~8kg..选择题一般宜选用雌雄各半;以避免由性别差异造成的误差..●实验动物选择的基本意见1、呕吐——选犬和猫;不宜选用草食性的动物和大鼠2、过敏反应和变态反应——豚鼠因豚鼠易于致敏3、外界环境因素导致机体发热反应——兔体温变化灵敏4、药物致癌作用——小鼠和大鼠5、气体、蒸汽对黏膜的刺激——猫;吸入性粉尘对机体的影响——大鼠6、药物对皮肤的局部作用——兔或豚鼠或猪7、毒性物质对实质性器官的损害——小鼠8、药物的迟发性神经毒作用——来航鸡9、药物的细胞遗传效应——小鼠或大鼠10、血压变化——犬和大鼠;复制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兔和大鼠11、放射病——犬、猴、大鼠和小鼠;不宜选用兔;易发生放射性休克而死亡12、免疫毒理——C57BL/6小鼠13、新药毒理——两种以上不同种属的实验动物..● GLP是指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广义的GLP是“实验室研究在计划、执行、监督、记录和报告方面的组织过程和条件..”●标准操作规程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SOP标准操作规程对每项工作都制定操作步骤;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促使GLP的实施.. SOP包含13方面的内容..第九章转基因动物与克隆动物●转基因动物transgenic animals是指将特定的外源基因导入动物受精卵或胚胎;使之稳定整合于动物的染色体基因组并能遗传给后代的一类动物..●基因的转移方法:一、显微注射法:1、采集受精卵->2、向受精卵雄性原核注射DNA溶液->3、将2细胞的受精卵移植到假妊娠雌性小鼠的输卵管中->4、导入基因的鉴定二、反转录病毒感染法三、胚胎干细胞法四、电脉冲法五、精子载体导入法克隆动物是指动物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无性生殖以及由无性生殖形成的基因型几乎完全相同的后代个体组成的群体..●动物克隆技术的基本方法:一、胚胎分割二、细胞核移植1、胚胎细胞核移植、2、胚胎干细胞核移植、3、胎儿成纤维细胞核移植、4、体细胞核移植..。
第十二章实验动物的主要疾病
1.发生疾病时的扑灭措施
2.灭菌与消毒
3.隔离措施
2019/10/20
15
四、实验动物病毒性疾病
小鼠脱脚病(鼠痘) 是由MPV引起的一种小鼠的烈性传染病。
多呈爆发流行,致死率高。临床表现为四肢、 尾和头部的肿胀、溃烂、坏死甚至脚趾脱落。
对实验研究的干扰:急性病例,小鼠突然
死亡,实验中断,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 费;慢性型病例,出现全身症状,使实验结果 混乱,且污染环境,使病毒广泛传播,严重影 响科研工作;隐性感染,无临床症状,许多应 激因素均可使鼠痘病毒激活而使本病流行。
细小病毒引起的犬的一种急性接触性致死性传 染病。临床表现以急性出血性肠炎和非化脓性 心肌炎为特征。
犬是主要的自然宿主,其他犬科动物也可感 染。犬细小病毒的抵抗力极强,犬场一经污染 很难彻底根除。一旦发生犬细小病毒感染,常 可使大批动物发病和死亡,造成实验中断。预 防的最合理措施是免疫接种。
2019/10/20
17
四、实验动物病毒性疾病
仙台病毒病(Sendai)
实验小鼠仙台病毒感染是最难控制的病毒性疾病 之一,临床表现为两种病型:急性型多见于断 乳小鼠,主要表现呼吸道症状;多数情况下呈 隐性感染,可对实验研究产生严重的干扰。
对实验研究的干扰:
对免疫系统的干扰,可严重影响体液和细胞介 导的免疫应答;对致瘤作用研究的干扰,其遗 留的组织学改变易与浸润性肺癌相混淆,能抑 制诱发肺腺癌;对鼠类生殖繁育有较大影响, 可影响胎儿的发育,增加新生鼠的死亡率。
22共患病原菌和动物致病菌: 这类细菌 中,有的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布氏杆菌、 结核分枝杆菌等,不仅可引起动物的严重疾病, 而且也是人类的重要致病菌。有的如鼠棒状杆 菌、泰泽氏菌等,可引起实验动物的严重疾病, 使实验研究中断,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巨 大浪费。 不同品种、品系、性别、年龄的动物对不
第七章-实验动物常见传染性疾病
9. 犬瘟热
由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引起 的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病毒性传染病。
第三十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五点 六分。
① 病原学:
① 犬瘟热病毒,直接的日光照射能于14 小时后将其杀死,56℃10~30分钟能灭活, 但对干燥和寒冷有很强的抵抗力,3%氢 氧化钠、0.75%福尔马林均能杀灭病毒, 0.5%~0.75%酚溶液也可作为消毒剂。可 在鸡胚上培养生长。
② 流行病学
A.传染源:兔
B.传播途径:病兔对环境的污染,包括呼 吸道、消化道、皮肤等多种途径。 C.易感动物:兔,尤其是长毛兔。
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五点 六分。
③ 症状:
③ 发病初期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萎糜,食欲 下降,发展到呼吸困难,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
④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征表现和病
④ 诊断: 粪便中有大量的病毒颗粒,可稀释离心后用 猪红细胞进行血凝试验。
第二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五点 六分。
⑤ 预防与控制: ⑥ 预防措施是接种质量可靠的疫苗,
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保持犬 舍清洁干燥,定期消毒。饲料中添加足 够的维生素A、D、E。发现病犬立即 隔离饲养和护理,及时治疗病犬,早期 使用抗犬腺病毒高免血清。
④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和典型的临床症状如皮损、脱脚、断尾等特 征可以作出初步诊断的,确诊可采取实验室诊断,方法有: 动物接种感染、包涵体检查、病毒分离、血清抗体检测、 牛痘病毒小鼠尾部划痕。需要与之相鉴别的有:小鼠间的 咬伤。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五点 六分。
⑥ 预防与控制
目前无治疗办法。对污染的鼠群必须严格封锁, 及早处理淘汰,全部设备进行彻底消毒,可用 福尔马林熏蒸或次氯酸钠溶液浸泡(有效氯 1,000mg/L),死亡动物及其废弃物污染的垫 料等应予隔离焚烧。新引进的小鼠要隔离观察 2~3周,健康者方能继续饲养繁殖,在做好日 常综合性预防措施(清洁、卫生、消毒、检疫) 的前提下,最好采取自繁自养的方法,进行疫 苗预防注射效果较好。
《实验动物学》复习重点
《实验动物学》复习重点《实验动物学》复习重点1、小鼠的给药途径有那些?请演示一下。
a.灌胃(ig):左手将动物固定后,右手持装有灌胃针头的注射器,自口角进针,沿上腭向鼠口腔的后下方插入食管。
一般的给药量小鼠为0.1~0.3ml/10g,大鼠为1~2.0ml/100g。
b.皮下注射(sc): 常在背部皮下注射。
一手固定动物,另一只手注射给药。
一般给药量小鼠为0.1~0.20ml/10g,大鼠为1ml/100g。
c.腹腔注射(ip): 左手固定动物,右手持注射器,从下腹部外侧,呈45度角刺入腹腔,进针约3~5mm,一般给药量小鼠为0.1~0.3ml/10g,大鼠1~2.0ml/100g。
d.肌内注射(im):多注射后肢股部肌肉。
如一人单独操作,以左手拇指和食指抓住小鼠头部皮肤,小指、无名指和掌部夹住鼠尾及一侧后肢,右手持注射器刺入后肢肌肉给药。
一般小鼠每侧不超过0.1ml。
e.尾静脉注射(iv):将动物固定,鼠尾巴露在外面,用70%~75%的酒精棉球擦尾部,或将鼠尾浸入45~50℃温水中。
待尾部左右静脉扩张后,左手拉着尾,右手进针。
小鼠一般的给药量为0.1~0.2ml/10g。
2、请演示一下大鼠、小鼠的捉持、固定及灌胃给药。
(1)小鼠的捉持:捉拿时可先用右手抓住并提起鼠尾,置于实验台或鼠笼上,并稍向后拉;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抓住小鼠两耳后颈背部的皮肤,将鼠置于左手心中,拉直后肢,以无名指及小指按住鼠尾或小鼠的左后肢即可。
(2)大鼠的捉持:大鼠的捉拿时,可戴上手套。
实验者可用右手捉住鼠尾,放在实验台或鼠笼上,并稍向后拉;左手掌面向鼠背,食指和中指压住鼠的头顶,拇指和无名指分别从鼠的两腋下插入,将鼠的两前肢卡住;或拽紧鼠后颈及后背皮肤即可。
(3)灌胃(ig):左手将动物固定后,右手持装有灌胃针头的注射器,自口角进针,沿上腭向鼠口腔的后下方插入食管。
3、大鼠的给药方法有那些?请演示一下常用的给药方法。
a.灌胃(ig):左手将动物固定后,右手持装有灌胃针头的注射器,自口角进针,沿上腭向鼠口腔的后下方插入食管。
实验动物学重点 (完整版)
一、绪论1、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指经人工培育或人工改造,来源清楚,遗传背景明确,对其携带微生物和寄生虫、遗传及营养、环境因子实行控制,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验以及其它科学实验的动物。
2、实验用动物(experiment animal):指用于实验的各种动物,包括实验动物、经济动物、观赏动物和野生动物3、《广东省实验动物管理条例》于2010年10月1日起颁布实施供应用的实验动物应当具备下列完整资料:(1)品种、品系及亚系和确切的名称;(2)遗传背景或其来源;(3)微生物检测状况(4)合格证书(5)饲育单位负责人签名。
无上述资料的实验动物不得应用。
实验动物福利1)定义:动物与它的环境相协调一致的精神和生理完全健康的状态。
2)动物五大自由:不受饥渴的自由;生活舒适的自由;不受痛苦伤害和疾病威胁的自由;生活无恐惧和悲伤感的自由;表达天性的自由3)动物实验设计必须遵循的“3R”原则1、替代(replacement):尽可能使用低等实验动物或非实验动物替代动物实验进行实验。
2、减少(reduction):不应盲目增大动物样本数或重复实验以获得统计结论,而应提高实验的精确性,应权衡统计学满意程度与伦理学间的关系。
3、优化(refinement):应优化实验设计和操作,以减轻动物的痛苦。
实验动物分类(1)微生物控制分类:普通动物2.清洁动物3.无特定病原体动物4.无菌动物5.悉生动物(2)遗传学控制分类:1、近交系2、封闭群3、杂交群4、突变系5、转基因动物二、实验动物环境生态学1、实验动物环境:人工控制的,供实验动物繁殖、生长的特定场所及相关条件,即围绕实验动物的所有事物的总和。
3、实验动物分类(1)普通动物:一级动物:不携带人畜共患病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
(2)清洁动物:二级动物:不携带对动物威胁大和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
(3)无特殊病原体动物:三级动物:无特定的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存在。
动物病毒学重点知识点
动物病毒学重点知识点为什么病毒必须在活的敏感细胞内才能生长繁殖?答:因为:1病毒本身没有合成蛋白质的场所一核糖体,故必须借助宿主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2由于病毒缺乏完整而又必须的酶,故必须借助细胞的某些酶才能复制;3只有敏感细胞上才有病毒的受体,病毒与受体结合后才能进入细胞内生长繁殖。
简述病毒复制的基本过程。
答:病毒复制的基本过程为:1吸附,即病毒颗粒与细胞膜的受体发生相互作用后病毒颗粒特异性地吸附于宿主细胞表面;2穿入,病毒吸附于宿主细胞膜后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进入细胞,此即穿入;3脱壳,病毒在宿主细胞内脱去核壳,病毒核酸随后进入细胞的一定部位;4病毒大分子的生物合成,病毒基因组进入宿主细胞后,一方面表达与合成病毒复制过程中所必需的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另一方面进行复制合成子代病毒核酸;5装配与释放,病毒核酸与壳体蛋白合成完毕后,在细胞核内或胞浆内装配成熟为病毒颗粒(核衣壳),此即子代病毒体,然后子代病毒体以不同方式从感染细胞中释放到细胞外环境。
简述病毒鉴定的基本原则。
答:鉴定病毒的基本原则包括:根据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如病毒的形态、大小与结构等加以鉴定;根据病毒的宿主范围及受染宿主的症状加以鉴定;根据病毒的理化性质如核酸的类型及其对理化因素的抵抗能力等加以鉴定:根据病毒的血清学反应加以鉴定。
流感病毒的快速诊断方法有哪几种?答:(1)免疫方法检测标本中抗原如IFA、EIA及放射免疫技术均可检测培养物及标本中的抗原。
(2)分子杂交检测病毒RNA。
(3)RT-PCR检测培养物及标本中流感病毒RNA,并能进行病毒分型及分亚型。
(4)免疫电镜技术。
目前最常用的培养病毒的方法是细胞培养。
根据细胞来源和性状的不同可分为三类:(1)原代细胞:新鲜组织经胰酶消化后形成单细胞,加入培养液后37?培养,数日可贴壁长成单层细胞,即为原代细胞培养。
原代细胞经胰酶消化后再传一次即为次代细胞培养。
原代细胞培养可用于多种病毒分离和疫苗的制备。
《医学实验动物学》重点汇总
1、BALB/c小 鼠 ,对致癌因子敏感,乳腺癌发病率低;对放射线极度敏感;一般无相互侵袭 习性,容易饲养。 2、C57BL/6小鼠, 是继人类之后第二个完成基因测序工程的哺乳动物;对白血病因子和麻 疹病毒敏感;放射线照射后淋巴瘤发病率达90-100%; 3、C57BL/He和 C57BL/An亚系 有Ce元素的高效肝分解酶;习于穴居,对侵袭反应不敏感。 4、C3H/He小鼠 ,乳腺癌发病率97%(自发率高,318日龄雌鼠100%),对致肝癌物质感 受性强(14月龄自发肝癌85%),对狂犬病毒敏感,对炭疽杆菌有抵抗力。 5、其 它 :615、A、AKR、CBA、129、TA1/TA2、DBA/2
二、大鼠:
(一)行为和习性 易受惊,对外界环境的改变反应敏感;喜静;群居;具夜行性;喜啃咬
;对噪声敏感;对环境湿度的变化特别敏感。
( 二 ) 解剖学特点
① 消化系统:胃属单室胃,分前胃和胃体两部分,两部分由一个界限嵴隔开,食管通
过此嵴形成的皱褶进入胃小弯,因此大鼠不会呕吐;肝脏共分6叶,再生能力强,无 胆 囊 。
② 肺结构特别,左肺为1个大叶,右肺分成4叶。
③ 生殖系统
④汗腺不发达
( 三 ) 生殖生理特性
① 体重:新生仔5-6g,成年200-350g,寿命3-5年,
② 性成熟:雄:45-60天,雌:70天左右,
③ 体成熟:雄:90天,雌:80天,
④ 妊娠期:19-23 天,动物保护
应用:大 鼠 踝 关节对炎症 反应敏感,用于抗关节炎药物的研究.
封闭群(远交群)(Closed colony or outbred stock) (1)概念:封闭群是以非近亲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实验动物种群,在不从其外部引入 新个体的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 (2)命名:封闭群由2-4个大写英文字母命名,种群名称前标明保持者的英文缩写名称,第 一个字母须大写,后面的字母小写,一般不超过4个字母。保持者与种群名称之间用冒号分 开。如N:NIH表示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保持的NIH封闭群小鼠。 Lac:LACA表示由英国实验动物中心(Lac)保持的LACA封闭群小鼠。 某些命名较早,又广为人知的封闭群动物,名称与上述规则不一致时,仍可沿用其原来的名 称。如Wistar封闭群大鼠。 杂交群 (一)概 念 1. 杂交(crossbreeding or outbreeding): 是指两个基因型不同的纯合子之间的交配。 2. 杂种优势:指杂交子一代个体在某一性状上高于或优于其两个亲本(也有人认为只要超出 双亲中间值就可成为杂种优势)。优势表现在产量、生活力,抗逆性以及产量和品质上。 3. 近交及杂交的效应:近交使基因型纯合,杂交使基因型杂合;近交降低群体均值,杂交提 高群体均值;近交使群体分化,杂交使群体一致; (二)命 名 雌性亲代名称在前,雄性亲代名称在后,二者之间以大写英文字母“X”相连表示杂交。将以
【优质文档】实验动物学重点总结版
《实验动物学》复习重点第一章概论1. 概念实验动物:实验动物指经人工培育,对其携带微生物和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实验动物学:实验动物学是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专门研究实验动物的饲养繁殖及育种、实验动物的标准化、实验动物的质量监测、野生动物的实验动物化及其开发应用以及动物实验技术的科学。
比较医学:比较医学是对不同种动物(包括实验动物和人)的基本生命现象以及健康和疾病状态进行类比研究的科学。
3R原则:即动物实验的三大原则:替代原则、减少原则、优化原则。
2.实验动物的特点。
答:实验动物具有以下几大特点:①遗传限定:遗传动物必须是人工培育的,遗传背景明确或来源清楚的动物,即是人为遗传限定的动物。
②携带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得到控制③适宜环境和均衡营养保证其健康生长繁育。
④应用于科学研究。
3.实验动物与实验用动物的区别。
答:实验动物是指经人工培育,对其携带微生物和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而广义的实验用动物是指一切用于实验的动物,包括野生动物、经济动物、警卫动物、观赏动物,也包括实验动物等。
现在实验用动物则特指不符合实验动物的定义,即非标准化的实验动物。
4.国际上对动物实验伦理的5项要求。
答:国际上对动物实验伦理有如下5项要求:①动物居住空间应符合标准,注意日常的饲养管理,不使动物陷入饥饿、缺水和患病状态;②尽可能的采用代替法最少地使用和牺牲动物;③在必须使用犬、猫和猴时,在实验前应进行训练,尽可能的减少动物的恐惧和不安;④实验结束和动物不可能恢复时,应采取安乐死;⑤要爱护动物,对因实验死亡的动物应持有怜悯和感谢之情。
第二章实验动物的遗传学控制1.概念近交系:近交系是经至少连续20代的全同胞兄妹交配培育而成。
封闭群:5年以上不从外部引种,只在一定的群体中进行繁殖,为经常提供实验动物而进行生产的群体叫做封闭群。
实验动物学重点(精)
人兽共患病人兽共患病是指在脊椎动物与人类之间自然传播的、由共同的病原体引起的、流行病学上又有关联的一类疾病。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感染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
主要存在于野生啮齿动物中,传播途径广。
人患本病表现为发热、出血、肾功能损坏和外周循环衰竭,死亡率高。
动物感染后无临床表现。
诊断方法:免疫荧光实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血凝抑制试验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感染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是由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
主要存在于野生啮齿动物中,传播途径广。
动物感染后临床变化和病理变化不明显,人类感染可引起流感样症状和脑膜炎。
B 病毒感染B 病毒感染又称猴疱疹病毒。
可使猕猴属引起良性经过的疱疹样口炎,但感染人类却产生致死性的脑炎或上行性脑脊髓炎。
是一种人兽共患病。
局部皮肤出现红斑、硬结,1~3天后形成水疱;全身症状多样化,包括发热、流感样综合征,尤其是头痛、肌痛、疲劳等,还可出现淋巴结炎、淋巴管炎、口咽部水疱状损害等。
病情继续加重则可发生BV感染性脑炎,甚至危及生命。
沙门氏菌感染感染呈爆发性,一周左右大批死亡。
亚急性行动呆滞、弓背。
松毛、颤抖、结膜炎、食少、腹泻。
巴士杆菌病(动物败血症和炎性出血过程,又称炎性败血症。
人偶有感染成慢性疾患,如被猫咬伤发生脓灶)布氏杆菌病(隐性经过,少数典型表现为流产、不孕、睾丸炎、后肢麻痹及跛行。
人感染表现为全身淋巴结疼痛和脾肿大,伴有发热、头痛、寒战、出汗、虚弱、肌肉疼痛、恶心和体重减轻)弓形体感染传染性疾病对实验动物影响:1动物死亡和质量下降2携带人兽共患病的动物对饲养员和科研人员健康带来危险3干扰实验结果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定义人类疾病动物模型(Animal models of human diseases)是指为阐明人类疾病的发生机理及建立预防、诊断和治疗方法而制作的具有人类疾病模拟表现的实验动物一个好的动物模型应具有以下特点1动物模型应与相应的人类疾病有类似之处,尽可能再现所要研究的人类疾病的病理变化;2动物模型的可利用性表现在是否具有可重复性,最好能在二种以上动物上得到证实;3所选得动物背景资料要完整,生命史能满足实验需要;4动物经济而来源充足,便于转运,易于关养。
实验动物学——第八章常见疾病
一.实验动物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引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
的一类疾病。实验动物传染病的一个基本特征是能在实验动物之间直接或间接地 通过媒介物(生物或非生物的传播媒介)互相传染,导致流行。传染病在实验动 物群中蔓延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及对传染病易感 的动物。掌握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制定正确的防疫 措施,控制传染病在实验动物群中的蔓延或流行。
内容提要:实验动物常常由于机体内在或外在的、传染或非传染的致病因素的侵 扰而发生各种各样的疾病。通常可分为普通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传染性疾病(细菌性疾病、病毒 性疾病、寄生虫疾病、其他病原微生物疾病)和肿瘤病,本章主要详细介绍了实 验动物传染性疾病以及如何进行监测微生物学的变化。 关键词:传染病;流行途径;微生物;监测
3.由于病原体的单一或相互作用,影响动物的新陈代谢和免疫应答功能。如 仙台病毒感染可显著促进豚鼠肺炎链球菌的增殖和传播,仙台病毒、小鼠肝炎病 毒、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细小病毒、呼肠孤病毒、乳酸脱氢酶病毒、支 原体、泰泽氏菌、鞭毛虫、线虫等病原体的隐性感染可增强或抑制肿瘤的发生, 或影响新陈代谢和免疫应答。
第三节 实验动物的健康观察
经常对实验动物进行健康检查,有利于及早发现和及时处理疫情。实验动物 健康检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健康观察的内容与方法 1.生活习性的观察 不同种属的动物有不同的生活习性,若习性反常,常表明动物健康异常。 2.身体状况的观察 健康动物应具有正常的体形和坐姿,检查时应注意动物活动是否异常,身体各部 是否正常以及动物营养状况是否良好。 3.精神状态及反应性观察 健康动物精神状态良好,活泼好动,双眼明亮,对外界环境反应灵敏,对光照、 响声、捕捉反应敏捷。如果出现过度兴奋或过度抑郁则为异常。 4.皮肤及被毛观察 健康动物被毛光泽浓密,无污染,异常时可出现被毛粗乱、蓬松,缺少光泽,甚 至有粪便污染。健康动物的皮肤富有弹性,手感温暖,异常时可见皮肤粗糙,缺 乏弹性,甚至出现损伤。 5.采食及采食方式观察 健康动物食欲旺盛,有相对固定的采食量和饮水量以及采食和饮水方式,若采食 和饮水量骤增或骤减以及采食方式发生改变,均为异常。 6.粪尿 正常动物的粪便具有一定的形、色、量,尿液具有一定的色泽、气味。异常时可 见粪尿过多或过少,粪稀薄或硬结,粪便中有胶胨状黏液,脱落黏膜、血液等, 尿中带血,颜色混浊不清。 7.呼吸、心跳和体温检查 正常动物具有相对固定的呼吸、心跳、体温范围和固定的呼吸方式,呼吸、心跳 和体温超出固定的变动范围则视为异常。 8.天然孔、分泌物及可视黏膜观察 正常动物的天然孔干净无污染,分泌物少,可视黏膜湿润。如出现鼻涕、眼屎、 阴户流恶露、肛门有粪便、可视黏膜充血或发汗均为异常。 9.妊娠及哺乳 正常雌性动物经配种后出现正常妊娠和哺乳期,而且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体态、行 为及采食反应。异常时可见流产、早产、死产、难产、拒绝哺乳、弃仔和食幼仔 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动物:指不携带主要人兽共患病病原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病原的动物。
清洁动物:指除普通级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的动物。
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指除普通、清洁级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还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的动物。
无菌动物:指无可检出一切生命体的动物。
悉生动物来源于无菌动物,指在无菌动物体内,植入一种或几种已知微生物的动物。
检测频率:(1)普通级动物:每三个月至少检测动物一次;(2)清洁动物:每三个月至少检测动物一次;(3)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每三个月至少检测动物一次;(4)无菌动物:每年检测动物一次,每当-4周检查一次动物的生活环境标本和粪便标本。
取样要求:选择成年动物用于检测。
取样数量:每个小鼠、大鼠、地鼠、豚鼠和兔生产繁殖单元;每个犬、猴生产繁殖群体,根据动物多少,取样数量。
小鼠:泰泽氏病(名解):毛发状芽胞杆菌,传染性疾病。
特征是肝脏多发性灶样坏死和出血性坏死性肠炎,肝坏死灶的细胞内可见到毛发样菌体。
小鼠和兔泰泽氏病主要以出血性肠炎和盲肠炎为特征。
1.防治: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综合性卫生。
饲料、垫料污染毛样芽胞杆菌的繁殖体,侵入幼龄动物的消化道可引起疫病,应加强对饲料、垫料的管理。
2.影响:以腹泻为主的急性临床症状,死亡率很高(95%)。
大多数以慢性、潜伏性感染为主,无明显临床症状。
当动物处于应激状态时(X射线、腹水移植等),抵抗力下降,可表现出腹泻、体重减轻等慢性消耗性症状,多数则发生不明原因的突然死亡。
传染性结肠增生症:自然发生的疾病。
特征:结肠粘膜增生和结肠炎。
病原:弗氏柠檬(枸橼)酸杆菌绿脓假单胞杆菌病(名解):1.病原:又称铜绿假单胞菌,惯称绿脓杆菌。
是伤口感染较常见的一种细菌。
能引起化脓性病变。
感染后因脓汁和渗出液等病料呈绿色,故名。
绿脓杆菌是一种条件病原菌。
病理主要以败血症的病变为特征。
动物间的传染也主要通过直接接触。
2.重要性:在宿主正常防卫反应受损害的试验中,它是一种影响严重的病原菌。
在自然界广泛分布。
存在于常规实验啮齿类,其它实验动物和人。
栖居于生物体以外的垫料、粪便和饮水瓶中,甚至于消毒药和洗涤剂中。
在屏障系统的动物房中,饲养员和实验人员有可能将该菌带入,并因未戴手套传染给动物。
3.防治:用氯化或酸化饮水的办法控制感染是相对有效的。
将次氯酸钠加入饮水中,使水中氯含量为12mg / L 。
或用盐酸将饮水调至pH2.5-2.8 。
此办法也可以预防感染,但不能根除业已建立起的感染。
酚类常是有效的消毒剂,但铵盐化合物可支持该菌的生长。
预防措施是引进动物时的检疫,防患鼠进入。
将动物保持于严格的屏障系统之中。
巴氏杆菌病:嗜肺巴氏杆菌和仙台病毒的联合感染,常导致致死性肺炎。
组织病理学变化:不具有特异性,与其它病原菌在宿主同一部位产生的病变相似。
嗜肺巴氏杆菌肺炎的早期阶段,与肺霉形体感染相似。
为界限分明的红色实变病灶,以及支气管周围的急性或慢性炎性细胞浸润。
无胸腺裸鼠产生散在的脓肿。
中耳、泪腺、子宫、皮肤、乳腺、淋巴结、附属性腺和泌尿系统可发生化脓性反应。
鼠痘(传染性脱脚病):发病机制:脱脚病病毒—皮肤的微小擦伤—侵入部位和局部淋巴结增殖—第一次病毒血症—血流—脾脏和肝脏中大量增殖—脾和肝坏死—部分死亡。
未复制到致死的浓度—1-2 天以后—病毒血循环—第二次病毒血症—全身各处的皮肤—表皮细胞中增殖,细胞的坏死—全身性皮疹(继发性皮疹)。
在入侵部位增殖的病毒经7-8 天的潜伏期后,产生原发病灶;约2-3 天的间隔时间—继发皮疹。
(1)原发性皮肤病灶——局部肿胀—周围组织明显水肿—坏死的上皮突出于皮肤表面,形成硬的痂皮—1-2 周后痂皮脱落,留下一个深的无毛的疤痕。
(2)继发性皮疹晚2-3日—多发性和散发性—先是稍稍突起,直径约2-3mm 的苍白区域。
以后增多,增大,变成溃疡—若病鼠存活,病灶结痂愈合留下疤痕—继发性皮疹时期内常伴有结膜炎和眼睑炎,严重病例可有口腔和舌的溃疡。
仙台病毒性肺炎:小鼠仙台病毒感染是最难控制的病毒之一。
自然感染发生于小鼠、大鼠、仓鼠和豚鼠,但后三种动物极少表现临床体征。
在未感染过仙台病毒的易感鼠群,新生乳鼠和未成年小鼠最为易感,常发生严重的肺炎,3-4天内死亡。
在感染过仙台病毒的鼠群,母鼠血清内常有较高滴度的母源抗体,因此不易感。
断乳后,由于母源抗体水平逐渐下降,抵抗力降低,易感性增加。
乳鼠的感染一般是致死性的,在某种程度上,老龄小鼠感染比幼鼠更为严重。
在敏感性上尚未发现有性别差异。
仙台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被感染鼠群的发病率一般达100 %。
自然流行时死亡率可变动于0-100 %之间。
不同品系小鼠对仙台病毒的易感性明显不同。
较易感的小鼠品系有:NIH、SSB、129/ReJ、129/J、Swiss裸鼠、DBA/2、C3H/Bi等,抵抗力较强的品系有SJL/J、KF/J、C57BL/6、Swiss、AKR/J、BALB/CJ等。
在有抵抗力的品系,仙台病毒的复制仅限于呼吸道中,而在易感的品系,仙台病毒还可在肺Ⅰ型细胞内复制,以致引起严重的肺实质性损伤。
直接接触和空气传播是仙台病毒主要的传播和扩散方式。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多发,气温骤变,忽冷忽热等环境因素可加重发病和流行。
相对湿度高和空气流通慢可促进空气传染。
临床症状:由于小鼠品系、年龄、群体大小、有无继往病史以及免疫状况的不同,感染仙台病毒可表现两种不同的感染类型。
(1)慢性型:呈地方性流行,病毒在鼠群中长期存在。
多见于断乳不久至42日龄的小鼠,通常为亚临床感染,病毒存在14天左右。
(2)急性型:急性流行常发生在过去未感染过的鼠群,其特征是呼吸窘迫、新生鼠死亡、生长受阻、妊娠期延长。
受染的成年小鼠呈典型的蜷缩状,被毛竖立。
体重迅速下降,呼吸困难,可能出现眼眦和吱吱叫声。
严重患病的成年鼠可死亡。
仙台病毒感染小鼠的病理变化过程分为3个阶段:急性阶段、修复阶段、恢复阶段。
三阶段特点:(1)对病毒的炎症反应和靶细胞溶解。
感染早期,肺细支气管粘膜固有层、肺泡和肺泡管中嗜中性白细胞浸润,肺泡隔毛细血管充血,细支气管上皮细胞坏死、脱落。
(2)细支气管和肺泡内有高度嗜碱性的、较矮的立方样细胞或扁平样细胞增生,这些细胞表现高度分裂相,迅速修补损伤了的细支气管和肺泡。
有时也可见立方上皮沿肺泡隔增生,围绕终末细支气管形成一种局部腺泡样或腺瘤样排列,有人称为肺泡细支气管化。
(3)肺实质瘢痕化,它们在体内终生存在。
自然条件下,大鼠感染仙台病毒主要表现多灶性间质性肺炎变化,血管周围和支气管周围可见大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支气管上皮细胞局灶性充血,坏死,大量淋巴细胞和嗜中性白细胞浸润;支气管管腔中可见粘液、炎性细胞和坏死细胞碎片。
小于240日龄大鼠的病变更为严重。
诊断:(1)病毒分离与鉴定。
(2)血清学检查:血凝抑制试验、补体结合试验、血吸附抑制试验、免疫荧光试验、微量中和试验、琼脂扩散试验、玻片免疫酶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必须将仙台病毒性肺炎与小鼠的其它肺炎相鉴别。
小鼠的肺炎病毒一般较温和,不引起症状。
小鼠细菌性肺炎是散发的,并且在形态上和培养上能加以鉴别。
鼠呼吸道霉形体病也是这样。
因为仙台病毒性肺炎可使肺易发生机会性细菌感染,而细菌的存在并不能阻止对原发性病毒性损伤的评价。
防制:对无感染的鼠群,应建立封闭群体,新引入的动物必须通过无菌途径和严格检疫,合格后方能混群。
定期进行血清学检测。
在已有仙台病毒染的鼠群,可采取:①消灭感染鼠群,用剖腹产技术重新繁殖鼠群或从一个无病群中重新引入小鼠。
②从感染群中移去所有新生乳鼠、断乳小鼠和妊娠鼠,仅保留成年小鼠。
在静止条件下保存这种非繁殖群直至感染消除(30-60 天)。
然后,再恢复繁殖和其他正常活动。
用福尔马林灭活疫苗免疫小鼠,具有很好的保护力,能抵抗强毒的攻击,可用于种鼠的免疫。
用弱毒疫苗,如温度敏感变异株弱毒苗和依赖胰酶的弱毒苗,经气溶胶免疫,经济易行,对控制本病具有一定的效果。
体被脱毛原因:①斗殴、咬尾和啃须可引起皮肤的损害。
②咬毛或啃颊须(“理发剃须”) ,也是群居优势的一种表现。
③慢性咬毛,可引起组织学异常,例如色素缺乏。
一旦停止咬毛,脱过毛的小鼠在数周内会重新长起来。
④局部脱毛,尤其在口鼻部周围,可能是由于在笼子表面擦伤的结果。
⑤对消毒剂稀释不当,也可引起局部脱毛。
⑥鉴别动物用的金属标牌,可引起瘙痒和自导性创伤。
在将实验用化合物用于皮肤之前夹皮肤可以引起瘙痒应答,并且能够加重损害,以致干扰试验结果。
⑦在口鼻部或体躯脱毛的鉴别诊断时,必须考虑皮真菌病或外寄生物。
⑧在妊娠时,雌激素水平高可以影响分娩后脱毛。
病因不明的斑点状秃毛在某些小鼠的品系如C57BL/6 可以发生。
在B6C3F1小鼠见有腹部和胸部脱毛。
大鼠的流行性出血热(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对此病的认识):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汉坦病毒属)引起的以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烈性传染病,常见于人类,属自然疫源性疾病,宿主以啮齿动物为主。
大鼠多表现为隐性感染,感染鼠可长期向外排毒,从而危及人类的健康。
1.流行病学:自然宿主主要是小型啮齿动物。
黑线姬鼠为姬鼠型HFRS 的主要传染源,褐家鼠为家鼠型HFRS的主要传染源,大鼠为实验动物型HFRS 的主要传染源。
HFRS 主要为动物源性传播,人类主要是由于接触带病毒的宿主动物及其排泄物而受感染。
宿主动物排泄物可通过污染尘埃、食物及破损皮肤引起人类感染。
污染尘埃飞扬形成气溶胶吸入感染被认为是主要传播途径,实验动物型HFRS 暴发主要经此方式传播。
HFRS在人类具有地区性、季节性、普遍易感性等流行特点,在大鼠中主要表现为地区性,在流行疫区必须加强对实验大鼠的严格管理,以免造成实验大鼠感染。
2.临床症状:人兽共患病,在人类可引起严重疾病,而大鼠感染HFRS 病毒后一般无临床症状,也不发生死亡。
人类感染HFRS 后,临床过程轻重不一,且较复杂。
典型病例短时间发热后,相继发生休克、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等病征。
野鼠型感染病例多为典型重症,而家鼠型感染病例轻症者较多。
目前临床上多分5 期,即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
轻症病例或早期治疗者,常有“越期”现象,可跳过低血压休克期或少尿期,重症患者,也有前2-3 期交叉重叠的。
3.诊断:由于大鼠感染HFRS 病毒后无临床症状,因此,定期的实验室检查对了解感染情况非常重要。
实验室检查包括检查抗原和检查抗体。
4.防制:(1)综合性预防措施:①开展灭鼠运动,从根本上清除传染源。
②实验大、小鼠群定期检查,发现感染鼠及时处理。
③加强实验室管理,防止饲料、垫料等被野鼠排泄物污染,杜绝外来传染源,特别是在冬、春季节,野鼠繁殖活动高峰期,更应该注意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