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法布尔《狼蛛的猎食》阅读练习及答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

法布尔《狼蛛的猎食》阅读练习及答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

法布尔《狼蛛的猎食》阅读练习及答案狼蛛的猎食法布尔①我在实验室的泥盆里,养了好几只狼蛛。

从它们那里,我看到狼蛛猎食时的详细情形。

这些做了我的俘虏的狼蛛的确很健壮。

它的身体藏在洞里,脑袋探出洞口,玻璃般的眼睛向四周张望,腿缩在一起,做着准备跳跃的姿势,它就这样在阳光下静静地守候着,一两个小时,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②如果看到一只可作猎物的昆虫从旁边经过,它就会像箭一般地跳出来,狠狠地用它的毒牙咬猎物的头部,然后露出满意又快乐的神情,那些倒霉的蝗虫、蜻蜓和其他许多昆虫还没有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就做了它的盘中美餐。

它拖着猎物很快地回到洞里,也许它觉得在自己家里用餐比较舒适吧。

它的技巧以及敏捷的身手令人叹为观止。

③如果猎物离它不太远,它纵身一跃就可以扑到,很少有失手的时候。

但如果猎物在很远的地方,它就会放弃,决不会特意跑出来穷追不舍。

看来它不是一个A. (贪心大,老不满足)的家伙,不会落得一个“鸟为食亡”的下场。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狼蛛是很有耐性,也很有理性的。

因为在洞里没有任何帮助它猎食的设备,它必须始终傻傻地守候着。

如果是没有恒心和耐心的虫子,一定不会这样B. (长久地坚持下去),肯定没多久就退回到洞里去睡大觉了。

可狼蛛不是这种昆虫。

它确信,猎物今天不来,明天一定会来;明天不来,将来也总有一天会来。

在这块土地上,蝗虫、蜻蜓之类多得很,并且它们又总是那么不谨慎,总有机会刚好跳到狼蛛近旁。

所以狼蛛只需等待,时候一到,它就立刻蹿上去捉住猎物,将其杀死,或是当场吃掉,或者拖回去以后吃。

④虽然狼蛛很多时候都是“等而无获”,但它的确不大会受到饥饿的威胁,因为它有一个能节制的胃。

它可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吃东西而不感到饥饿。

比如我那实验室里的狼蛛,有时候我会连续一个星期忘了喂食,但它们看上去照样气色很好。

在饿了很长一段时间后,它们并不见得憔悴,只是变得极其贪婪,就像狼一样。

⑤在狼蛛还年幼的时候,它还没有一个藏身的洞,不能躲在洞里“守洞待虫”,不过它有另外一种觅食的方法。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向大海也能要“药”刘诗瑶①前不久,由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和上海绿谷制药联合研发的治疗阿尔茨海默症新药“甘露寡糖二酸”(GV—971)顺利完成临床Ⅲ期试验,在新药研制上迈过了最关键的一步。

该药物是从海藻中提取的海洋寡糖类分子,其新颖的作用模式与独特的多靶作用特征,为阿尔茨海默症药物研发开辟了新路径。

②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是巨大的生物资源库。

以海洋生物和海洋矿物中的有效成分为基础开发的药物就是海洋药物。

据中国海洋大学、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学委会主任管华诗院士介绍,目前认识和开发的海洋药物主要来自海洋生物资源。

③人类主要生活在陆地上,所研发的药物主要来源于陆地,但使用多了,就有可能产生耐药性。

于是,人们将目光转向了浩瀚深邃的海洋。

④除了够新,海洋药物还够“奇”。

据管华诗介绍,为了适应在深海环境中的生存、繁衍、防御等活动,深海生物进化出了独特的基因,耐寒耐热耐高压等,能够产生结构奇特、活性多样显著的海洋天然产物,它们为现代创新药物研发提供了重要结构信息,是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免疫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人类重大疾病药物先导化合物发现的重要源泉。

⑤半个多世纪以来,全球共有13个海洋创新药物被批准上市,其中管华诗院士1985年开发上市的我国首个海洋新药藻酸双酯钠(PSS)就是其中之一。

进入21世纪后,海洋药物的开发和上市速度明显加快,十几年间,先后有8个海洋药物被美国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或欧盟EMEA(欧洲药品评估局)批准上市。

到2016年,海洋药物的全球市场达到86亿美元,已成为蓝色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一极。

⑥据了解,世界各国尤其是美国、日本及欧盟等国家纷纷制订相应计划,斥巨资开发海洋生物资源,海洋药物已经成为国际医药领域竞争的热点。

⑦但向大海要“药”,并不容易。

⑧首先是采样难。

八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人教版]
新视觉https:///
新视觉 下载的电影没有字幕怎么办 新视觉 电影没有字幕,我们可以通过一款播放器,用它打开电影自动下载字幕。 新视觉 射手影音 新视觉 1、我们看看这是常用的播放器,播放一部无字幕电影的截图,6分03秒时,女主角的嘴巴动了,但是没有看到字幕。2、我们看看用射手影音打开这部电影,同时是在6分03秒,字幕自动出现了。 新视觉 在家里怎么看3D电影 新视觉 想必小伙伴们在电影院都看过3d电影,也都感受到了3d电影带来的视觉震撼。那么告诉你在家里一样可以看上3d电影,而且效果也非常好。下面就大家介绍在家里面如何看3d电影。 新视觉 电脑一部3d眼镜一副 新视觉 1、第一步,我们需要购买一副3d眼睛,直接在淘宝上购买就行,在购买眼睛的时候尽量购买质量比较好的,这回直接关系到我们的观影质量。2、第二步,我们买好眼睛之后就是片源的问题了,一个好的观感片源的质量是重中之重,我们需要下载安装一个暴风影音,上面的3d片源还是非 新视觉 电影candyman2020精彩看点抢先看 新视觉 Candyman是由NiaDaCosta执导并由JordanPeele,WinRosenfeld和DaCosta撰写的美国超自然杀手影片。 新视觉 它是根据克莱夫·巴克(CliveBarker)的短篇小说《禁忌》改编的1992年同名电影和《糖果人》系列中的第四部电影的直接续集。 新视觉 candyman 新视觉 1、Candyma电影将于2020年6月12日在美国由UniversalPictures发行上映。 新视觉 主演有YahyaAbdul-MateenII,TeyonahParris,NathanStewart-Jarrett,ColmanDomingo,以及TonyTodd和VanessaEstelleWilliams。2、电影的故事线是1992年恐怖片《糖果人》的“精神续集”,回到传说开始的

【复习指导】2020八年级语文暑假作业第18天说明文阅读一新人教版

【复习指导】2020八年级语文暑假作业第18天说明文阅读一新人教版

第18天说明文阅读(一)典例在线阅读下面短文,完成文后各题。

台风的功与过①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急速旋转的热带气旋,它像在流动江河中前进的涡旋一样,一边绕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转,一边随周围大气向前移动。

由于台风带来的狂风和暴雨常常会造成人类重大的生命或财产损失,因此,人们提起台风总是望而生畏。

然而多数人并不了解,如果没有台风,人类可能会遇到巨大的生存危机。

客观地说,台风有过亦有功,而且台风的功甚至大于过。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民间流传的“台风来了怕台风,台风不来想台风”,正是对台风的客观评价。

②盛夏时节,我国由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常严重干旱,造成大片农作物干枯,这时人们会盼望台风带来降水。

台风降水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季降水的主要来源,根据统计,这些地方每年7月—9月有59%—76%的降水是台风带来的;而包括我国在内的东南亚各国和美国,台风降雨量占这些地区总降雨量的¼以上,对改善上述地区的淡水供应和生态环境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未来,由于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自然降水将越来越少,而台风带来的暴雨性降水和丰富的风能资源量所占比重将增大。

③台风可调节地球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

台风最高时速可达200千米以上,巨大能量的流动在直接给人类造成灾难的同时,也使地球保持着热量平衡。

众所周知,靠近赤道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受日照时间最长,气候也最为炎热。

台风发展和维持的主要能量来源是水汽凝结释放出的潜热能,其水汽主要来自低纬度的热带洋面;随着台风从热带向中高纬度地区的移行,由其携带的大量热量和水汽即从热带输送至中高纬度地区,它给酷暑难熬的人们带来了清凉。

如果没有台风,就会造成热带地区的气候更加炎热,寒带地区则正好相反。

④台风一方面通过缓解高温酷暑,节约了因防暑降温支出的生活用水和用电量,缓解了电力的紧张程度;另一方面也使大、中、小型水库蓄满水,使水力发电机组正常运转,从而节约了大量原煤;而且台风登陆时陆地下垫面会迅速削弱其风速,因此风害也被大大减轻,甚至不再成害而可以被人们用于风力发电。

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说明文阅读练习有答案

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说明文阅读练习有答案

八年级上册说明文阅读练习(一)纳木错湖为什么越变越大①自本世纪以来,居住在纳木错湖畔的牧民们发现,纳木错的湖水在一点一点向他们的居住地靠近,甚至有的牧民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的家已经和湖水挨在了一起。

对此,各种说法在牧民中 a ,有人说,这是“天湖”之神被惹怒了。

因为牧民不注意卫生,使得一直都爱干净的纳木错仙女发怒,才将湖水涨起来,把湖边的人家给淹没。

还有人说,天上的神仙发怒了,下了大雨,下得太多,湖水自然就上涨了。

②纳木错的湖水上涨这一现象不仅引起当地政府和牧民的关注,也吸引了科学家的目光。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纳木错综合观测站的工作人员观测后发现,在在1970~2009年年近40年时间里,纳木错的水位上涨了7米,湖面海拔从4718米变成现在的4725米,整个湖水增加近140亿立方米容量。

③纳木错湖求为何会突然上涨?那些增加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起查找资料,走访村民,拜访专家,揭开问题背后的真相。

④在西藏地区,全球变暖导致的最为显著的变化就是冰川融化。

我们知道,冰川是雪域高原的固体水库,在高原的水循环中 b 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纳木错周围,有很多白皑皑的雪山,这些雪山实际上就是冰川。

这些冰川每年都在融化,向下游补给水源,又在每年冬天的时候通过降雪补充冰川的消融量,最终形成一种动态平衡。

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这种动态平衡被打破,冰川融化速度加快,而冰川通过降雪所获得的补给量远远少于融化量。

这样一来,冰川不断退缩,冰川融化的水大部分注入纳木错湖中,最终造成湖水水位上涨。

⑤除此之外,纳木错湖水水位上涨还受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

⑥纳木错周边地区的海拔高度基本都在4000米以上,属于高寒地区,地表在常年低温的作用下形成一层厚厚的冻土。

中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挖掘后发现,这些冻土层中甚至有一层很厚的冰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高原水循环的一部分。

⑦这些冻土在低温状态下,长期以冰的形态存在。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复杂事物说明文阅读-运用特征,解决问题-练习【2】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复杂事物说明文阅读-运用特征,解决问题-练习【2】及答案

学科:语文专题:复杂事物说明文阅读——运用特征,解决问题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这次汶川发生的地震属于浅源地震。

浅源地震大多发生在地表以下30公里深度以上的范围内,占地震总数的70%以上,所释放的地震能占总释放能量的85%,震源越浅,破坏越大。

这次汶川地震为8级,震中地区的破坏力度在10度左右,造成房倒屋塌、地质滑坡和地面裂缝等灾害。

由于汶川地震不是一次性释放所有能量,因此四川及周边地区有很多余震发生。

汶川地震属于大型板块断层活动。

由于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挤压欧亚板块,造成青藏高原隆升,能量从青藏高原向内陆释放。

中国地层分为青藏高原板块、华南地区板块、华北地区板块等6大亚板块。

四川汶川是地震活跃地区,处于全国6大亚板块断裂带上。

该断裂带涉及地区包括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西部及云南,属于地震密集带。

汶川在四川龙门山地震带上,虽然龙门山地区看上去构造性活动不强,但是处在应力的蓄积过程中,蓄积到了一定程度,地壳就会破裂,从而发生地震。

这次地震使聚集的巨大能量突然间释放,能量沿着板块裂缝传递,对各板块进行挤压,地层破裂尺度大,导致其他地区有震感,灾情严重。

还有,地震发生地汶川——茂汶大断裂带以东的四川地块相对坚硬,地震波传播的能力比较强。

1、下面对汶川地震发生原因的分析哪一项不正确()A.印度洋板块挤压欧亚板块,青藏高原隆升,能量向内陆释放。

B.该地区构造性活动不强,地块相对坚硬,致使能量释放巨大。

C.汶川地区处于全国6大亚板块断裂带上,是地震活跃的地区。

D.龙门山地区处在应力蓄积过程中,蓄积到一定程度地壳破裂。

2、下面是对造成汶川地震破坏性大的原因分析,哪一项不恰当()A.汶川地震震级8级,震中破坏力度在10度左右。

B.巨大能量突然释放,地层破裂尺度大,且余震多。

C.地震不是一次性释放能量,导致各板块逐渐断层。

D.汶川地震属于浅源地震,震源越浅,其破坏越大。

3、从文中看,汶川地震时为什么全国许多地方都有震感。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①20世纪四十年代末,由于美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利用测量原子稳定能级之间跃迁的方式来计时的方法后,计时方式进入了所谓的“原子钟时代”。

②原子钟的计时方式是采用测量一种稳定的原子能级之间的跃迁频率作为计时的方法。

在1967年,国际度量衡大会决定采用原子钟来定义基本时间单位。

到20世纪末,一方面通过进一步对原子钟的使用条件进行严格规定,另一方面通过技术改进,例如使用激光冷却和原子俘获,以及更精密的激光光谱技术,使原子钟的精确性有了更大的提高。

这种精确的计时装置使时间的计量更加统一和准确,为科学技术研究、现代生产活动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都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于是有人将之称为“时间魔盒”。

③进入21世纪,科学家不但在原子钟的准确性方面继续努力,还在原子钟的微型化和节能化方面狠下功夫,使得新一代原子钟实现了芯片级的跃升,所需能量也大大降低,从而在稳定性和精密性方面再一次得到了极大的优化,并进入到了商业化推广阶段。

④当前,原子钟在工作物质方面也开始多样化,不再限于铯元素。

工作模式则分为光学原子钟和量子原子钟等多种不同的模式。

原子钟甚至已经突破了单纯原子的界限,开始朝着原子核和单个离子特性测量的方向发展。

特别重要的进展还在于,如今的原子钟________已作为一种精确的计时装置得到应用,________成为科学家研究宇宙天体乃至地形地貌等更广泛科学领域的新型探测工具。

⑤我们已经知道时间并非绝对均匀的流逝过程,在不同的引力条件下时间流逝是有一定差异的。

反映到原子钟的运行上,其时间快慢也由于引力场的作用而有所差异。

但一般原子计时装置可能无法觉察到这种微小差异,只有超精密的原子钟才有可能探测到这个差异。

基于这个思路,在目前更新一代原子钟技术的基础上,科学家开始通过探测其时间差异来研究不同宇宙天体的变化所引起的引力波现象。

新人教版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题汇集含答案

新人教版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题汇集含答案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题汇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 O题。

(1 1分)①传统的石化能源正在一天天的减少,同时全球还有20亿人得不到正常的能源供应。

这个时候,全世界都把目光投向了可再生能源,希望可再生能源能够改变人类的能源结构,维持长远的可持续发展。

太阳能是当前既可获得能量,又能减少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和有害物质排放的可再生能源之一。

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实行“阳光计划”,开发太阳能能源。

如美国的“光伏建筑计划”、欧洲的“百万屋顶光伏计划”、日本的“朝日计划”以及我国已开展的“光明工程”等。

②太阳能每秒钟到达地球的能量达1.7×l O14千瓦,如果我们把地球表面O.1%的太阳能转为电能,转变率5%,每年发电量即可望达到7.4×1 O13千瓦时,相当于目前全世界能耗的40倍。

因此,太阳能资源是非常丰富的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人类能够自由利用的重要能源。

③资料显示,我国大部分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太阳能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全国总面积2/3以上地区年日照时数大于2000小时,理论储量达每年17000亿吨标准煤。

大多数地区年平均日辐射量在每平方米4千瓦时以上,陆地面积每年接受的太阳能辐射相当于上万个三峡工程发电量的总和。

④太阳能开发成本低廉,前景广阔。

近十年来,我国的太阳能利用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特别是太阳能热水器,已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

据预测,今后l 5年内,太阳能热水器将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全国城乡家庭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的户数将达总户数的25%。

随着太阳能利用方式研究的发展,太阳能空调也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产品,有望今年走进百姓生活。

太阳能路灯、太阳能手机、太阳能无冲洗卫生间等一系列太阳能产品正处于开发应用阶段。

现在我国成了石油净进口国,对太阳能发电有了很大的需求。

目前,我们国家已制定了相关政策,鼓励把太阳能作为替代能源。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到处阳光到处电”将成为我们的生活现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二)阅读下文,完成17-20题。

(11分)植物“气象员”张晓天①植物不仅供给人们氧气和果实,而且也可以预报天气。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观察到了一些植物预报天气的规律。

发现它们可以预报阴雨和温度。

②天气晴朗时,南瓜蔓梢是向上翘起生长的。

如果发现南瓜蔓梢下垂,那是天气转为阴雨的征兆;如果在连绵阴雨的天气里,南瓜蔓梢由下垂转为上翘,那就表明阴雨天气即将结束,晴朗的天气马上就会到来。

南瓜蔓为什么能指示天气呢?原来,天气在变化时,南瓜有向阳性和向阴性,这是南瓜在进化过程中为了更好地适应天气保护自身所形成的特性。

③风雨草生长在我国西双版纳的密林中,能预报风雨,它开花的习性很特殊,没有固定的时间。

可每当暴风雨来临之前的两三天,它那小巧玲珑的花就开放了。

而且暴风雨过后,它的花开得越发齐整和鲜艳,好像只有经过暴风雨的洗礼,才能显露其本身。

④“含羞草害羞,天将阴雨。

”天气正常时,你用手指触动它的叶柄,叶子马上就会合拢,但是很快就会恢复常态。

如果叶片自然下垂合拢,便是阴雨天气的征兆。

⑤在秘鲁的安第斯山区生长着一种奇特的“晴雨花”,它的花瓣紧密无隙,吸水性和透气性都很弱。

因此,每当下雨前气压低、空气中的水气密度饱和时,花蕊深处的露珠也就消失了。

这种现象是表明晴朗天气即将逝去,阴雨天马上就要到来。

因此,当地居民将这种花称为“晴雨花”。

⑥在炎热的夏季里,茅草的叶子和茎的交界处会冒出一小团水沫来,好像螃蟹吐沫那样,因此老百姓总结出“茅草叶柄吐沫,明天冒雨干活”的农谚。

⑦在瑞典的南部生长着一种名叫“三色鬼”的草,人们称它为“天然寒暑表”,因为这种草对温度的变化极为敏感。

在20℃以上时,它的叶片都是向斜上方伸出;温度若降低到15℃时,枝叶就向下运动,直到与地面平行时为止;当温度下降到10℃时,枝叶向下弯曲:如果温度回升到原来的状况,叶片就会恢复到原状。

⑧栗子树不但感觉灵敏,而且还能预测天气。

进入冬季以后,在预测到有霜或下雪的坏天气将要来临时,它会提前几个星期长出芽来。

研究证明,栗子树是在对夜间的时间长度进行“测量”之后,预知严冬的到来。

⑨在我国东北各省,农民喜欢在房前屋后或田边地头种植鬼子姜,用它的块茎来腌制咸菜。

据观察,鬼子姜能准确预报初霜,在它开花10天左右,就要降第一场霜了,从而提醒农民做好防霜抗冻的准备工作。

(选自xx年第5期《百科知识》,略有删改)17、选文标题运用了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3分)18、下面农谚适合用于本文的一项是()(2分)A、河里泛青苔,必有大雨来。

B、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C、老鹰盘旋,天气转晴。

D、子夜杜鹃啼,来日晒干泥。

19、选文第⑥⑦段的位置能否调换,为什么?(3分)20、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看看说明了什么道理。

(3分)链接材料: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庄稼;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动物的忧伤》,完成10(8)段都依次说了那些动物的寂寞情形?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来说明?(4分)14、第(6)段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15、由文中的信息得知蚂蚁和猴子哪种动物更难以承受孤寂?为什么?(2分)(二)阅读《动物的忧伤》。

(15分)10、动物也会感到忧郁、苦闷和沮丧。

(2分)11、原文用问句开头,提起人们注意,引发读者思考,又引起下文,改为陈述句就没有这样的效果了。

(2分)12、动物也有感情。

(2分)13、猴子、小鸟、鱼、昆虫。

(2分)是按照从高级动物到低级动物对寂寞环境的适应能力逐渐下降,忧伤程度逐渐加重的逻辑顺序来说明的。

(2分)14、举例子。

(1分)举戴菊鸟和长尾山雀被关进笼子以后,就会很忧郁,很孤独,因而很快就死去。

(1分)以此说明对低级动物来说寂寞就更难以忍受了。

(1分)15、蚂蚁更难以承受孤寂。

(1分)相对蚂蚁,猴子是更高级的动物,它们可以尝试把其他种类的动物<比如人)作为自己的伙伴。

(1分)阅读下文,完成21—25题。

(18分)天赐良“源”浩瀚的海洋不仅面积占整个地球表面积的70、8%,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接收器:6000万平方千米的热带海洋平均每天吸收的太阳能就相当于2500亿桶石油所含的热量。

吸收太阳热能的海洋表面温度较高,而在一定深度下的海水温度较低。

海洋表面在太阳的照射之下,和长期未受到光线照射的深海产生了温差,一般在热带地区,地层与1000米深处的海水温差可达25℃。

由于存在温差,就可以利用海洋表面和海洋深处的温度差来发电。

按资源普查的经验公式计算,在几种海洋能利用中,海洋温差能可开发总装机容量为148亿兆瓦。

单从数量上来讲,温差能是最大的。

A利用海洋温差产生电力的研究已有120多年的历史,海洋温差发电的概念最早于1881年提出,但是当时世界上大部分科技发达的国家都处于纬度较高的温、寒带地区或者是内陆国,缺乏发展海洋温差发电的基本条件。

1926年法国科学家克劳德利用分别装在两个烧瓶里的28℃温水和冰块实现了温差能至电能之间的转换。

这个试验虽然产生的电力不大,只能使几个灯泡发光,但却已经从原理上说明利用海洋温差发电是完全可能的。

理论上的可行并不代表在工程上就可以立即应用。

海洋温差发电直到上世纪70年代全球爆发能源危机时期,在美国夏威夷成功建设了世界上第一座海洋温差发电装置后才得到重视,近年来的研究使它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B海洋温差发电机系统是由蒸发器、涡轮机、发电机、冷凝器等几部分组成。

各部分间由很大的管道连接。

蒸发器中是一种在13~15℃间即可蒸发的液体物质,向其中导入15~28℃的表层温海水时,工作流体因受温海水加热,而致沸腾,蒸汽经由连接管路送到涡轮机,使其转动。

逸出的蒸汽则汇入冷凝器,当向其中导入1~7℃的深层冷海水时,这些蒸汽受冷凝结成液态的工作流体,随由其他装置重新送回蒸发器。

这样的操作周而复始地进行,只要表层温海水管与深层冷海水管间存有温差,即能经由上述循环从海水中不断获得电力。

广阔的利用前景对于海洋温差能的利用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它工作过程中所需换热面积大,导致建设费用较高,并且海水会腐蚀设备,海洋生物也会在机器工作过程中进入设备等等。

但是海洋温差能发电对能源的浪费远远低于普通火力发电。

当海洋电站离陆地较近时,可考虑直接向陆地上的变电站输送电能;人们还可以利用海水在工作过程中分解出的氢作为燃料,或从浓缩海水中提取铀、重水以及一些稀有金属,送往陆地供核电站使用。

同时它几乎不会产生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因此对海洋温差能这种清洁能源的利用前景可谓分广阔。

21、文章第①段画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简要分析其作用。

(4分)22、请在文章的A、B两处分别撰写两个适当的小标题。

(4分)A:B:23、简要说明“海洋温差能”为什么“利用前景可谓分广阔”。

(4分)24、下列句子中删去加点的词语对原句意思表达影响最小的一项是(3分)A、一般在热带地区,地层与1000米深处的海水温差可达25℃。

B、单从数量上来讲,温差能是最大的。

C、但却已经从原理上说明利用海洋温差发电是完全可能的。

D、同时它几乎不会产生污染物和温室气体。

25、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本文内容,写出你从中的发现或思考。

(3分)材料:上海电力公司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发电项目,风力、太阳能、生物质能发电齐头并进。

根据测算,世博会召开时,上海并网清洁能源发电将达到146、4兆瓦,其中风电139、4兆瓦、太阳能光伏发电7兆瓦,可为世博园区提供三分之一的用电量。

这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6万吨。

(二)(18分)21、(4分)列数字、作比较。

(2分)突出说明海洋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接收器。

(2分)(或:突出说明海洋接受太阳能数量之大)22、(4分)A、漫长(长久)的研究历史(2分)。

B、海洋温差发电机的工作流程。

(2分)23、(4分)(1)几种海洋能利用中数量最大;(2)对能源的浪费低;(3)产生的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少。

(答出任意两点即可)24、(3分)C25、(3分)清洁能源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四、阅读下面文章,然后完成9~12题。

(12分)低碳生活处处可为冯云①面对环境的恶化,科学家都鼓励人们过低碳生活。

那么,什么是低碳生活呢?②低碳生活涉及碳足迹,碳足迹表示一个人或者一个团体的碳耗费量,是测量某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因每日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的一种指标。

第一碳足迹是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一个经常坐飞机出行的人会有较多的第一碳足迹,因为飞机飞行会消耗大量燃油,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

第二碳足迹是因使用各种产品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消费一瓶普通的瓶装水,会因它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而带来第二碳足迹。

碳足迹越大,说明你对全球变暖所要负的责任越大。

碳足迹越小,说明你对环境的保护做出的贡献越大。

③就个人而言,每个人可以从自我做起,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尽量减低碳足迹,选择低碳生活。

例如,少开一天车,少吃一顿肉食大餐,少用一次性筷子,少开一盏灯等等,都可以减少碳足迹;甚至用餐做菜时选择烹饪方式也可以减少碳足迹。

以土豆为例,用烤箱烘烤土豆产生的二氧化碳比用锅煮的要多,而用锅煮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比微波炉做产生的多。

所以,用微波炉做土豆就是一种更好的低碳生活。

④另外,棉布衣服与化纤衣服,爬楼梯与坐电梯,走路与开车等等,都是前者是低碳生活,后者是高碳生活。

生产化纤衣服要消费更多的石油和能源,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所以应当选择棉布衣服。

在家居用电上,使用风电或水电等清洁能源产生的碳排放会比使用热电低。

在交通出行方面,小排放量汽车在同距离时碳排放量较少,应大力推广小排量节能环保型汽车。

⑤尽管低碳生活值得提倡,但是,由于工作需要或其他原因,人们不时会进入高碳生活。

这时就应当对自己的高碳生活进行补偿。

这种补偿就是所谓的碳中和。

这种补偿就是碳中和。

碳中和指的是,人们可以计算自己日常活动(生产)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如果过高,则可以通过植树等方式把这些排放量吸收掉,或者计算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本,然后个人付款给专门企业或机构,由他们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量,以达到降低温室效应的目的。

可以说,碳中和就是人们对自己高碳生活的补偿。

⑥因此,人类的低碳生活处处可为。

(摘自《百科知识》,xx年第12期,有删改)9、本文围绕“低碳生活处处可为”谈了哪几个方面?请简要概括。

(3分)答:10、“生产化纤衣服要消费更多的石油和能源,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一句中为什么连用两个“更多的”?(2分)答:11、第③段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答:12、从全文看,文章主要内容是介绍“低碳生活”,但为什么还要谈“高碳生活”?(3分)答:四、(12分)9、(3分)谈了三个方面:(1)从碳足迹谈什么是低碳生活;(2)个人日常生活可以减少碳排量,选择低碳生活;(3)面对高碳生活应利用碳中和进行补偿,降低碳排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