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总览(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史总览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清朝——民国——北洋军阀统治)

中国内部腐败,实行闭关锁国,科学技术逐渐落后于世界;市场闭塞,外国人无法在中国获利。欧洲列强发展到了一定的时期,开始拓展世界,首先用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开始在中国倾销商品,并且逼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获得在华的特权。这时候,中国属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封建制度统治。农民收到地主的压迫,而清政府由于对外赔款,加大了徭役赋税,使得农民生活更加艰苦。许多农民被迫破产,前往城市,沦为最低级的工人阶级,成为西方企业的劳动力。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以军事侵略为主的一系列包括政治、经济、思想侵略的暴行,激起人民的不满。

因为生活贫困受压迫,势必会有反抗。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义和团运动也是其中之一。它处于列强企图瓜分中国之际,属于爱国反帝的运动。但清政府不仅不加以扶持,反而出兵协助帝国对农民进行镇压。这也说明清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沦为了洋人的朝廷。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还包括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以及认识的非理性性,有迷信、落后的因素。但是,正因为以义和团运动为首的人民的抗争和西方列强对于瓜分中国的纷争不断,才使中国免于被列强瓜分完毕的悲剧下场。

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可以归结为社会的腐败以及科技水平的落后两大原因。爱国运动收到列强与腐败政府的双重压迫,势必难以成功。这也体现了当时的历史任务。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民族开始觉醒,有人开始用明眼看世界。以林则徐为代表的一系列人物开始觉醒。林则徐协助魏源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早期维新思想;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则有更多的人看清楚了当时的情形,并且展开了一系列的行动,企图挽救中国。康有为的演讲和严复的《天演论》均是当时的代表,为民族的觉醒做出贡献。

残酷的剥削迫使农民走上了反抗的道路。早期的太平天国运动便是这样被催生的产物,是一次反对清朝腐朽统治和地主阶级压迫的正义战争,也是当时农民运动的最高峰。太平天国运动中颁布了一系列方案和法典,包括《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前者因为其绝对平均主义和描绘的社会仍属于闭塞的小农经济为主的社会而无法实行,包含绝对平均主义;后者则可被定义为中国最早的对资产阶级社会的构想。不幸地是,由于西方列强和清政府的共同镇压,再加上农民自身的局限性和无法深刻地理解当时的情形;暂时胜利后领导内部安于现状,管理腐败,矛盾激化,最终导致了太平天国内部的自相残杀,最终覆灭。

太平天国运动虽然最终失败,但是它沉重地打击了封建统治势力,撼动了清政府,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它显示中中国农民的巨大潜力。并且,它还冲击了儒家等封建礼教,为社会的进步做了一定的贡献。这些农民运动的失败都告诉我们,农民拥有绝对的革命潜力,但是仅靠农民是无法完成革命的使命的。(以上均属于自下而上进行)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官员中开始形成洋务派。他们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和军事战略等硬实力,并以“中体西用”为准则,企图通过学习西方而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在当时的中国掀起了洋务运动。他们通过建立现代军事、民用工厂、创办新式学堂等一系列措施,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企图将

中国向西方靠拢。它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它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而并非促使中国走向资本主义;它也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社会的风气价值也在此时开始改变。但是,变革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问题,带有很强的封建性,对外国也具有十分的依赖性,内部管理非常腐朽,导致其最终的失败。

后来,经过时间的推移,维新派逐渐成型。他们继承了洋务派“维新”的观点,并且突破了“中体西用”的局限,企图向西方学习技术以及政治制度和思想等。他们向上上书、发表演讲和文章,与守旧派进行争论,极力宣传自己的主张。在光绪皇帝的支持和帮助下,戊戌变法拉开了序幕。戊戌变法是一次代表着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他们试图在中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新的工厂等,反对儒教等封建礼教。后来,在以慈禧太后为领导人的守旧派的干预下,戊戌维新运动最终存活了103天,故又称百日维新。洋务派和维新派失败的原因可以认为是封建制度在中国的根深蒂固,并且改良本身也都没有触及到封建统治的根本。它们都是爱国的运动,戊戌维新运动则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但由于这些改良都对于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企图借助帝国主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而且都没有触及中国封建制度的根本——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国内守旧派势力强大,最终导致改良的失败。但是同样地,这些可以告诉我们,资本主义制度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以上均属于自上而下进行)(以上均属于改良运动)

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一批人开始清晰地看待整个中国。当时人民的压迫日益加重,生活难以维持。清政府的“新政”又使人民对清政府彻底失去了信心,一场革命是必不可少的。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一批先进知识分子认为,改良没有用,只有通过革命,推翻清政府这个洋人的朝廷才能使处于困苦生活中的农民得到解放。此即为当时的革命派。孙中山先后成立了兴中会和同盟会,并最终在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上确立了其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来被概括为“三民主义”,分别对应“民族、民权、民生”。在辛亥革命爆发之前,许多小型的武装起义(影响最大的是广州起义)和四川的保路风潮都对革命的进程起了促进的作用。

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清政府迅速垮台,革命派在南京建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法典,而整个政权的政治色彩也是资本主义色彩。辛亥革命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国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也打击了列强在中国的嚣张气焰,鼓舞了民心,加速了民族的觉醒,也使社会风气和中国经济、思维习惯等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但是,由于革命团体成员的经验缺乏以及轻敌——更为重要的是对列强和军阀资产阶级了解的不透彻——从而导致了革命根据地并没有很好地守护,最终还是落入了军阀资产阶级的手中。而西方列强对于辛亥革命的来势汹汹感到害怕,于是怂恿当时北洋军阀的总率领袁世凯取代孙中山的位置。在列强的帮助和群众的呼声下(很多人认为如果袁世凯能让清朝皇帝下位,则临时大总统的位置则应当属于他),孙中山不得已让出了临时总统的职位。袁世凯掌权后,中国笼罩在被军阀统治的黑暗中,又返回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体制,农民依然受到封建地主阶级和新兴的军阀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榨。辛亥革命胜利的果实被窃取,所有成果都化为了泡影。尽管宋教仁通过同盟会确立了国民党这一党派,且企图将政权夺回,可由于当时革命核心人士大多隐居山林或者没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