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防治指南解读_上_
中国丙型肝炎医院感染防控指南讲课文档
(2)医务人员:医疗操作中发生职业暴露后如明确
暴露源为丙型肝炎患者,4周内进行HCV RNA 检测,HCV RNA阳性者建议进行抗病毒治疗 ;HCV RNA阴性者分别于暴露后12周和24周 重复检测抗HCV和ALT,进行跟踪管理。
第十七页,共28页。
2、医务人员岗位调整:若HCV RNA阳性,则建议 进行抗病毒治疗,并暂时避免和调离与有创操作相 关的临床工作,直到HCV RNA转阴,并且6个月后 复查依然为HCV RNA阴性者方可恢复临床工作, 建议定期进行肝功能和HCV RNA的检测。
c)接受实体器官移植者或捐献实体器官或血液,
包括血液成分捐献者,未进行过丙型肝炎筛查者
;
d)丙型肝炎患者的性伴侣或与其有共用牙刷、 剃须刀、指甲刀等的家庭成员;
e)有破损皮肤、黏膜被HCV感染者伤口的血、血 迹、棉球或其他用具等污染者;
f) HIV感染者、HIV阳性的伴侣,男性同性恋 和有多个性伴侣者;
第二十四页,共28页。
5、暴露后的预防措施
由于目前尚无HCV疫苗,故建议对发生职业暴 露者进行密切的跟踪随访。
6、阳性暴露物品及器械的处理:
丙型肝炎患者使用后的可复用的物品及器械,应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310.22009-医院消毒供应巾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 菌技术操作规范进行处理。 丙型肝炎患者使用后废弃的物品,应遵循《医疗废 物管理条例》及《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方法 》的要求,进行分类及处置。
RNA阳性的产妇,产时尽可能避免对产妇进行 有创检查或损伤婴儿皮肤,减少带病毒的血液 污染婴儿的机率。产后HCV RNA高病毒载量 的母亲尽量避免哺乳等可以有效降低围产期 HCV感染。
中国慢性丙肝防治指南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全文)《中华肝脏病杂志》第四期,全文刊发了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修订的。
现节录如下,以供读者参考。
丙型肝炎是一种主要经血液传播的疾病,丙型肝炎病毒(HCV)慢性感染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CC),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
在卫生部和中华医学会有关领导的支持下,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组织国内有关专家,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并参照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制订了我国丙型肝炎防治指南。
必须指出,临床医学的精髓在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现有的医疗资源,采取最合理的诊疗措施。
因此,不应将本指南看作为一成不变的金科玉律。
现代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理论、新观点、新的诊断技术和新的防治方法会不断出现,本指南将根据最新的临床医学证据定期进行修改和更新。
一、丙型肝炎的病原学(一)HCV特点HCV属于黄病毒科(flaviviridae),其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易变异,目前可分为6个基因型及不同亚型,按照国际通行的方法,以阿拉伯数字表示HCV基因型,以小写的英文字母表示基因亚型(如1a、2b、3c等)。
基因1型呈全球性分布,占所有HCV感染的70%以上。
HCV 感染宿主后,经一定时期,在感染者体内形成以一个优势株为主的相关突变株病毒群,称为准种。
(二)HCV基因组结构特点HCV基因组含有一个开放读码框(ORF),编码10余种结构和非结构(NS)蛋白。
NS3蛋白是一种多功能蛋白,氨基端具有蛋白酶活性,羧基端具有螺旋酶/三磷酸核苷酶活性;NS5B 蛋白是RNA依赖的RNA聚合酶,均为HCV复制所必需,是抗病毒治疗的重要靶位。
(三)HCV灭活方法HCV对一般化学消毒剂敏感;100℃ 5min或60℃ 10h、高压蒸气和甲醛熏蒸等均可灭活病毒。
二、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一)世界丙型肝炎流行状况丙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是欧美及日本等国家终末期肝病的最主要原因。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
确度高并且线性广的方法,其检测结果采用IU/ml表示。 2.HCV基因分型:采用基因型特异性DAAs方案治疗的感染者,需要先检测基因型。 3.HCVRASs检测:目前检测RASs的方法包括: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和新一代深度测序方
规范的聚乙二醇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或再同时联合索磷布 韦治疗,或索磷布韦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但是治疗失败。 8.直接抗病毒药物经治:既往经过规范的DAA抗病毒治疗,但是治疗失败, 包括含非结构蛋白(NS)5A抑制剂的DAA经治和不含NS5A抑制 剂的DAA经治。 9.RAS:可导致DAA耐药的基因位点置换(氨基酸替代)。 10.HCVRNA不可测:使用高灵敏度的HCVRNA检测试剂进行检测发现低于检 测下限。
流行病学
✓丙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不同性别、年龄、种族人群均对HCV易感。据世界 卫生组织估计,2015年全球有7100万人有慢性HCV感染,39.9万人死于HCV 感染引起的肝硬化或肝细胞癌。
✓2006年,我国结合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对剩余的血清标 本检测了抗-HCV抗体,结果显示1~59岁人群抗-HCV阳性率为0.43%,在全 球范围内属低流行地区,由此推算,我国一般人群HCV感染者约560万.如加 上高危人群和高发地区的HCV感染者,估计约l000万例。
影像学诊断
1.腹部uS检查:操作简便、直观、无创性和价廉,us检查已成为肝脏检查最常用的重 要方法。该方法可以协助判断肝脏和脾脏的大小和形态、肝内重要血管情况及肝 内有无占位性病变,但容易受到仪器设备、解剖部位及操作者的技术和经验等因 素的限制。
丙型肝炎指南解读
(二)特殊人群的治疗
• 1、儿童和老年人:儿童治疗SVR率较高,耐受性较 好。老年人耐受性较差,应考虑其对药物的耐受性、 并发症(高血压、冠心病)及患者的意愿。
• 2、酗酒及吸毒者:慢性酒精中毒及吸毒可促进HCV 复制,加剧肝损害,加速肝硬化甚至HCC进程。需要 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耐受性,同时戒酒和戒毒。
• 4、肝硬化与HCC:最严重结果是肝硬化和HCC。
• 5、混合感染:我国HCV和HBV或HIV混合感染多见。
• 6、肝脏移植后HCV感染的复发:丙型肝炎常在肝脏 移植后复发,进展速度较快。复发与移植时HCV RNA水平及移植后免疫抑制程度有关。
六、丙型肝炎的实验室诊断
(一)血清生化学检测
• ALT、白蛋白、PTA • 慢性丙型肝炎30%肝功正常,40%ALT低于正常水平
• 慢性感染:感染时间超6个月。
• 慢性化率为50~85%。
• 感染后20年,儿童和年轻女性肝硬化率为2~4%;中 年因输血感染者为20~30%;一般人群为10~15%。
• 感染HCV时年龄在40岁以上、男性、合并HIV感染者、 合并HBV感染、嗜酒(50g/d以上)、非酒精性脂肪 肝、肝脏高铁载量、肝毒性药物和环境污染所致有毒 物质可促进疾病进展。
• 清除或持续抑制体内的HCV、改善或减轻肝损害、阻 止进展为肝硬化、肝功能衰竭或HCC,提高患者生活 质量。
• 肝硬化和HCC是慢性丙型肝炎 患者主要死因。肝硬化10年生 存率约为80%,失代偿者10年 生存率为25%。
(二)抗病毒治疗有效药物
• 长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 林是目前最有效的抗病 毒治疗方案。持续病毒 学应答(SVR)达54~ 56%。
(三)HCV基因组结构特点
(四)HCV灭活方法
丙型肝炎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丙型肝炎的预防与控制措施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通过血液传播。
丙型肝炎具有潜伏期长、病程隐匿等特点,容易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等严重后果。
为了预防和控制丙型肝炎的传播,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一、加强宣传教育宣传教育是预防和控制丙型肝炎的基础。
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向公众普及有关丙型肝炎的知识,提高公众对丙型肝炎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重点宣传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症状和预防措施,让公众了解如何避免感染和传播丙型肝炎。
二、加强血液安全管理血液是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因此,加强血液安全管理是预防丙型肝炎的重要措施之一。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血液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血液检测和筛查制度,确保血液和血液制品的安全。
同时,加强对血液供应者的管理和监督,确保血液来源的安全可靠。
三、控制医疗感染医疗感染是丙型肝炎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医疗机构应加强感染控制措施,严格执行手卫生、消毒灭菌等规范操作。
对于高危人群,如需进行手术、血液透析等操作时,应特别注意使用一次性器械和材料,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四、控制母婴传播母婴传播是丙型肝炎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孕妇感染丙型肝炎后,可通过妊娠期、分娩和哺乳等途径将病毒传给新生儿。
因此,对于孕妇,应加强丙型肝炎的筛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干预感染,减少母婴传播的风险。
五、提高个人防护意识个人防护是预防丙型肝炎的重要环节。
公众应加强个人卫生习惯养成,避免与他人共用刀具、牙刷等个人用品,避免接触他人的血液和体液。
对于高危人群,如静脉吸毒者、性传播人群等,应采取安全措施,如使用无菌注射器、避免不安全性行为等,减少感染风险。
六、加强临床管理临床管理是控制丙型肝炎的重要手段之一。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管理,提高对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率和治疗效果。
同时,加强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随访和管理,及时发现并干预病情,减少病毒的传播。
丙型肝炎的预防与控制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解读_张玲霞
、
,
内专 家按 照 循 证 医 学 的原 则制 定该 指南
。
丙型 肝 炎防 治指南特 点 ; ; 遵 循循 证 医 学 的原则 尽 量与 国际 接轨 密切 联 系我 国 实 际
方针
;
,
符合 我 国国 情
两 个学 会
,
;
突 出了
“
预防 为 主
,
”
的
,
体现 了
。
“
以 人 为本
”
的思 想
;
体现了
“
与时 俱进
。
,
抗 HCV 或 C HV R N A 阳性
。
2
怪性丙肝 的 临床诊 断 : 诊断 依据 HCV 感 染超 过
,
.
6
、
个月
,
或发 病 日期不 明
、
,
虽 无 肝 炎史
、
,
但 肝脏 组织 病 理学 检
,
; 体征 实验室 检查 和 影像学检 查结 果综 合 分析 亦 可 做 出诊 断 : 病 变 程度 判 定 参 与 中华 医 学 分传 染病 与 寄生 虫病 学 分会 肝病 学分 会 联合 修 订 的 《 病 毒性肝 炎 防 治 ; 方案 》 中关 于 肝 炎症 状 和 纤 维化 的分 级 分 期 的诊 断标准 : ; 肝 硬 化 与 HCC 慢 性 HC v 感 染 的最 严重 结 果是进 行性 肝 纤维 化所 致 的肝 硬 化和 H CC
脾 失健运
、
肝 血 淤滞
、 、
、
、
湿 邪 内生
、
、
痰 浊 内蕴
、
。
:
、
、
、
、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解读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解读简介2019年底以来,针对丙型肝炎的筛查及管理策略,无论全球还是我国,都有了进一步的更新;同时,越来越多的DAAs获批准上市,特别是包括国产企业研发生产在内的泛基因型方案上市并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目录,DAAs药物价格以及可及性明显增加,两个分会于2022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对丙型肝炎筛查及治疗的推荐意见进行再次更新,推荐意见由25条减少到20条,形成了《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重点强调了扩大筛查以及简化诊疗。
概括起来,2022年版指南主要的五大更新点如下。
一、扩大筛查,直至成人全员筛查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到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危害的目标,其中包括消除丙型肝炎公共卫生危害的目标。
在2015年的基础上,丙型肝炎新发感染率降低90%,病死率降低65%,90%以上的HCV感染者得以诊断以及80%以上确诊的患者得以治疗。
2022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2022—2030年全球卫生部门关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和性传播疾病行动计划》,对于消除丙型肝炎公共卫生危害,减少新发感染以及死亡,在2020年的基础上给出了更具体的量化目标。
新发HCV感染病例由2020年157.5万例(20/10万),降至2025年100万例(13/10万),2030年35万例(5/10万);丙型肝炎相关死亡由2020年29万例(5/10万),降至2025年24万例(3/10万),2030年14万例(2/10万)。
我国积极响应世界卫生组织的倡议,2017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委联合印发了《中国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2017—2020)》。
2021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财政部、国家医保局、国家药监局等9部门联合印发了《消除丙型肝炎公共卫生危害行动工作方案(2021—2030年)》,提出到2030年,全国大众丙型肝炎知晓率较2020年提高20%,新报告抗体阳性者的核酸检测率达95%以上,抗病毒治疗率达80%以上,专业人员培训比例达100%。
慢性丙型肝炎防治指南解读ppt课件
更新八:抗病毒治疗的评估与监测
• 一旦确诊为慢性丙型肝炎且血液中检测到HCV RNA,即应进行规范的抗病毒 治疗。治疗前应根据病毒载量、基因分型、肝纤维化分期以及有无抗病毒治疗 推荐意 禁忌证等综合评估(A1)
见6
• 在DAA上市前,PegIFNα联合利巴韦林仍然是我国目前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主 推荐意 要的抗病毒治疗方案(A1)
HCV 1b和2a基因型在我国较为常 见,其中以1b型为主(56.8%), 其次为2型(24.1%)和3型 (9.1%)
我国HCV感染者IL-28B基因型以 rs12979860CC为主(84.1%), 该基因型对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应答 较好
更新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防
Ⅰ
严格筛选献血员:检查血清抗-HCV、ALT和HCV RNA
见7
• 在接受PEG IFN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治疗中病毒应答进行个体化 治疗。治疗前、治疗4周、12周、24周应采用高灵敏度方法监测HCV RNA评 推荐意 估病毒应答以指导治疗(B1)
见8
• 无论何种基因型,如治疗12周HCV RNA下降幅度<2log,或24周仍可检测 推荐意 到,则考虑停药(B1)
更新三:丙肝自然史及疾病负担
肝硬化和HCC是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主要死因 肝硬化发生失代偿的年发生率为3%~4%。一旦发生肝 硬化,10年生存率约为80%;如出现失代偿,10年生存 率仅为25%
HCC在诊断后第1年死亡的可能性为33%
急性HCV 感染
慢性HCV 20年 肝硬化 感染55%5%-15% 85% 丙型肝炎的自然史
Ⅱ
预防经皮肤和粘膜传播:推行安全注射,严格消毒!医务人员接触患者血液及体液 时应戴手套
Ⅲ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更新版)》解读
Sofosbuvir 400 mg/Simeprevir 1 50
90
RNA定量检测:在应用DAAs的治疗方案
中,绝大多数患者在短期治疗后,HCV RNA迅速降 低甚至低于检测下限,在此情况下,高敏感度的HCV RNA检测试剂的临床预测价值(如预测治疗失败)的 重要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2.HCV基因分型:与聚乙二醇化干扰素联合利巴 韦林治疗丙型肝炎患者的方案一样,在DAAs的治疗 方案中,HCV基因型及亚型的检测是现有DAAs方案 的基础,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但随着泛基因型DAAs 及DAAs组合的应用,基因型对治疗应答的影响需要 更多的证据。 3.HCV相关耐药基因检测:DAAs的单药治疗 容易导致耐药的发生,目前己确认的耐药相关突变 位点主要有:(i)NS3/4A靶点相关:V36M、T54A、
未控制的甲状腺疾病
利巴韦林
男性Hb<13 rgdl, 女性Hb<13 g/dl; 患有血红蛋白疾病: 肾功能异常,血肌酐>1.5 未控制的冠状动脉疾病
mg/dl
表2 2015年美国、欧盟及部分亚太国家批准上市的DAAs
作用靶点 NS3/4A蛋白酶抑制刑 NS3/4A蛋白酶抑带|J齐0 NS5A抑制剂 NS5B聚合酶核苷类似物抑制剂 NS5B聚合酶核苷类似物抑制剂: NS5A蛋白酶抑带|J齐U NS3/4A蛋白酶抑带|J齐0; NS5A抑带0卉0: CYP3A4强力抑带|J齐U: NS5B聚合酶非核苷类似物抑制剂 规格 150mg、胶囊 100mg、胶囊 30/60mg、片剂 400mg、片剂
1.HCV antiviral agent,DAAs)
即使有预存耐药性的存在也不会影响疗效。 4.宿主IL.28B基因分型:在完全应用DAAs治疗 方案中,宿主IL.28B基因的多态性对治疗应答反应无 预测价值。但若联合干扰素和利巴韦林进行治疗,则 IL.28B基因CC型患者的SVR率高于TT型。 三、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 对聚乙二醇化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方案具有 绝对禁忌证的患者应考虑使用DAAs治疗。 DAAs在多个国家已有多种药物获批上市,部分 DAAs在我国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但不久将获批并 应用于临床。以DAAs为基础的抗病毒方案包括1个 DAAs联合PR,DAAs联合利巴韦林,以及不同DAAs 联合或复合制剂。目前的临床研究暂未有关于DAAs 药物绝对禁忌证的报道,因此,上述DAAs的3种方 案可以涵盖几乎所有类型的HCV现症感染者。这些 含DAAs的方案尤其适用于PR治疗后复发或是对PR治 疗应答不佳的患者。初治患者也可考虑使用含DAAs 的方案,以缩短疗程,增加耐受性,提高SVR率。当 患者有干扰素治疗禁忌证时,可考虑使用无干扰素方 案;当患者有利巴韦林禁忌证时,可考虑使用不同 DAAs联合或复合制剂。不同类型DAAs有不同的联合 方案,某一DAAs与不同药物联合后适用的感染人群 受病毒基因型的影响。有的DAAs联合方案适用于所 有基因型HCV感染的人群,有的仅适用于某些基因 型。DAAs的适应证同时受疾病状态与药物相对禁忌 证的影响。部分DAAs的代谢产物对肾功能的影响暂 未确定,严重肾功能受损患者使用需慎重。DAAs药 物是否用于儿童暂不确定。 四、DAAs用于初治及经治患者 1.美国及欧洲等地上市DAAs及相关作用靶点, 见表2。 2.不同HCV基因型患者采用的DAAs治疗方案以 及疗程不同。因此,患者进行DAAs抗病毒治疗前, 一定要检测HCV基因型,甚至针对基因1型患者,需 要区分是1a还是lb型。针对基因型1、2、3型患者的 治疗推荐方案及疗效比较,见表3~4。 3.基因4型初治或者PR治疗失败的HCV感染者: 含IFN和DAAs的两个三联方案同基因l型;使用无干
课件丙型肝炎防治指南
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
(二)慢性丙型肝炎的诊断 二 慢性丙型肝炎的诊断 1.诊断依据:HCV感染超过6个月,或发病日期不明、无肝炎 史,但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符合慢性肝炎,或根据症状、体征、 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分析,亦可诊断。 2.病变程度判定:病变程度判断可参考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 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 案》(2000年,西安)中关于肝脏炎症和纤维化分级、分期的诊 断标准。HCV单独感染极少引起重型肝炎,HCV重叠HIV、 HBV等病毒感染、过量饮酒或应用肝毒性药物时,可发展为重 型肝炎。HCV感染所致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与其他嗜肝病毒所 致重型肝炎基本相同,可表现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经过。
丙型肝炎的实验室诊断
(一)血清生化学检测
(二)抗-HCV检测 HCV检测 抗-HCV酶免疫法(EIA)适用于高危人群筛查,也可用于 HCV酶免疫法(EIA)适用于高危人群筛查,也可用于 HCV感染者的初筛。但抗-HCV阴转与否不能作为抗病毒 HCV感染者的初筛。但抗-HCV阴转与否不能作为抗病毒 疗效的指标。用第三代EIA法检测丙型肝炎患者,其敏感 疗效的指标。用第三代EIA法检测丙型肝炎患者,其敏感 度和特异度可达99%,因此,不需要用重组免疫印迹法 度和特异度可达99%,因此,不需要用重组免疫印迹法 (RIBA)验证。但一些透析、免疫功能缺陷和自身免疫性疾 (RIBA)验证。但一些透析、免疫功能缺陷和自身免疫性疾 病患者可出现抗-HCV假阳性,因此,HCV RNA检测有助 病患者可出现抗-HCV假阳性,因此,HCV RNA检测有助 于确诊这些患者是否合并感染HCV。 于确诊这些患者是否合并感染HCV。
代偿期肝硬化10年 生存率为8பைடு நூலகம்% 失代偿期肝硬化10年 生存率为25%
丙肝防治指南课件
05
丙肝防治的未来展望
新型治疗方法的研发
直接抗病毒药物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继续研发更高效、副作用更小的 直接抗病毒药物,以替代干扰素 治疗,提高治愈率和患者耐受性
。
免疫疗法
探索将免疫疗法与直接抗病毒药 物结合使用,以增强患者自身的 免疫系统对丙肝病毒的清除能力
。
基因疗法
研究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在 丙肝治疗中的应用,通过修改人 体基因来从根本上清除丙肝病毒
跨国合作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丙肝的全球 流行,分享防治经验和最佳实践。
资源共享
通过国际合作,共享研究资源、临床数据和医疗 技术,加速丙肝防治领域的研究进展。
政策协调
推动各国政府在丙肝防治政策上的协调与统一, 制定符合各自国情的防控策略和措施。
公共卫生策略与措施
预防为主
加强丙肝防治知识的宣传 教育,提高公众的预防意 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控制传播途径
加强血液制品管理,规范 注射、输血等医疗行为, 有效遏制丙肝的传播。
早期筛查和治疗
开展大规模的丙肝筛查, 对发现的患者及时进行治 疗和管理,降低疾病进展 风险。
提高公众对丙肝的认知
1 2 3
普及丙肝防治知识
。
预防策略的改进与完善
疫苗接种
01
加快丙肝疫苗的研发进程,并在人群中推广接种,以降低感染
风险。
筛查策略
02
优化筛查策略,提高高危人群的筛查覆盖率和频率,以便早期
发现和治疗丙肝患者。
血液和血液制品安全
03
加强血液和血液制品的监管,确保输血和血液制品的安全,防
止丙肝病毒的传播。
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主要内容(全文)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主要内容(全文)完善的病毒学检测是慢性HCV感染筛查、监测、诊断和治疗的基础。
根据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情况,还需要积极发展适宜于资源有限地区HCV RNA定量和HCV基因分型的检测试剂。
政府、社会组织、学术团体、制药企业共同努力,以达到新型抗病毒治疗的可及和可负担。
本指南旨在帮助医师在丙型肝炎诊断、治疗和预防中做出合理决策,但不是强制性标准,也不可能包括或解决丙型肝炎诊治中的所有问题。
因此,临床医师在面对具体患者时,应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临床经验和可利用的医疗资源,制定全面合理的诊疗方案。
我们将根据国内外的有关进展情况,继续对本指南进行不断修订和完善。
本指南中的证据等级分为A、B、C三个级别,推荐等级分为1和2级别(根据GRADE分级修订),见表1。
表1推荐意见的证据等级和推荐等级一、术语本指南用到的术语及其定义见表2。
表2术语及其定义二、流行病学和预防(一)流行病学丙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不同性别、年龄、种族人群均对HCV易感。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HCV的感染率约为2.8%,约1.85亿人感染HCV,每年因HCV感染导致的死亡病例约35万[1,2,3]。
但是,由于HCV 感染具有隐匿性,多数感染者并不知道感染HCV,因此,全球确切的慢性丙型肝炎发病率尚不清楚[4]。
2006年全国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1~59岁人群抗-HCV流行率为0.43%,在全球范围内属HCV低流行地区,由此推算,我国一般人群HCV感染者约560万,如加上高危人群和高发地区的HCV感染者,约1 000万。
全国各地抗-HCV阳性率有一定差异,以长江为界,北方(0.53%)高于南方(0.29%)。
抗-HCV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上升,1~4岁组为0.09%,50~59岁组升至0.77%。
男女间无明显差异[5]。
HCV基因1b型和基因2a型在我国较为常见,其中以1b型为主(56.8%),其次为2型(24.1%)和3型(9.1%),未见基因4型和5型报告,6型相对较少(6.3%);在西部和南部地区,基因1型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比例,西部基因2型和3型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比例,南部(包括中国香港和澳门地区)和西部地区,基因3型和6型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比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坛抗疫课堂#丙型肝炎防治指南解读(上)张为民,李蕴铷,谢雯(北京地坛医院,北京100011)中图分类号:R512.6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8-1089(2006)04-0023-03丙型肝炎是一种主要经血液传播的疾病,丙型肝炎病毒(H C V)慢性感染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CC),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
在卫生部和中华医学会有关领导的支持下,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组织国内有关专家,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并参照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制订了我国丙型肝炎防治指南。
并于2004年3月正式公布。
临床医学的精髓在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现有的医疗资源,采取最合理的诊疗措施。
因此,任何临床诊疗指南都不应看作为一成不变的金科玉律。
现代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理论、新观点、新的诊断技术和新的防治方法会不断出现,丙型肝炎防治指南也将根据最新的临床医学证据定期进行修改和更新。
1丙型肝炎的病原学HCV属于黄病毒科(flavi v iri d ae),其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易变异,目前可分为6个基因型及不同亚型,按照国际通行的方法,以阿拉伯数字表示H C V 基因型,以小写的英文字母表示基因亚型(如1a、2b、3c等)。
基因1型呈全球性分布,占所有HCV感染的70%以上。
HCV感染宿主后,经一定时期,在感染者体内形成以一个优势株为主的相关突变株病毒群,称为准种(quasispec i e s)。
HCV基因组含有一个开放读框(ORF),编码10余种结构和非结构(NS)蛋白,NS3蛋白是一种多功能蛋白,氨基端具有蛋白酶活性,羧基端具有螺旋酶/三磷酸核苷酶活性;NS5B蛋白是RN A依赖的RNA 聚合酶,均为H C V复制所必需,是抗病毒治疗的重要靶位。
HCV对一般化学消毒剂敏感;100e5分钟或60e10小时、高压蒸气和甲醛熏蒸等均可灭活病毒。
2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丙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是欧美及日本等国家终末期肝病的最主要原因。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HCV的感染率约为3%,估计约1.7亿人感染了HCV,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约3.5万例。
我国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我国一般人群抗2H C V阳性率为3.2%。
各地抗2HC V阳性率有一定差异,抗2HC V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上升,由1岁组的2.0%至50~59岁组的3.9%。
男女间无明显差异。
HCV1b和2a基因型在我国较为常见,其中以1b型为主;某些地区有1a、2b和3b型报道;6型主要见于香港和澳门地区,在南方边境省份也可见此基因型。
丙型肝炎传播途径:¹HCV主要经血液传播;º性传播:»母婴传播;¼部分H C V感染者的传播途径不明。
接吻、拥抱、喷嚏、咳嗽、食物、饮水、共用餐具和水杯、无皮肤破损及其他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传播H C V。
3丙型肝炎的自然史暴露于HCV后1~3周,在外周血可检测到HC V RNA。
但在急性H C V感染者出现临床症状时,仅50%~70%患者抗2HCV阳性,3个月后约90%患者抗2HCV阳转。
感染H C V后,病毒血症持续6个月仍未清除者为慢性感染,丙型肝炎慢性化率为50%~85%。
感染后20年,儿童和年轻女性肝硬化发生率为2%~ 94%;中年因输血感染者为20%~30%;一般人群为10%~15%。
40岁以下人群及女性感染H C V后自发清除病毒率较高;感染H C V时年龄在40岁以上、男性及合并感染H I V并导致免疫功能低下者可促进疾病的进展。
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嗜酒(50g/d以上)、非酒精性脂肪肝(N AS H)、肝脏高铁载量、合并血吸虫感染、肝毒性药物和环境污染所致的有毒物质等也可促进疾病进展。
HCV相关的H CC发生率在感染30年后为1%~3%,主要见于肝硬化和进展性肝纤维化患者,一旦发展成为肝硬化,HCC的年发生率为1%~7%。
上述促进丙型肝炎进展的因素以及糖尿病等均可促进H CC的发生。
输血后丙型肝炎患者的HCC发生率相对较高。
发生肝硬化和H CC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有所下降。
肝硬化和H CC是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主要死因,其中失代偿期肝硬化为最主要。
有报道,一旦发生肝硬化,10年存活率约为80%,如出现失代偿,10年的存活率仅为25%。
干扰素(I FN A)治疗后完全应答者(包括完全应答后复发者)的H CC发生率较低,但无应答者的HCC发生率较高。
4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4.1急性丙型肝炎的诊断¹流行病学史:有输血史、应用血液制品史或明确的HCV暴露史。
输血后急性丙型肝炎的潜伏期为2~16周(平均7周),散发235中国临床医生62006年第34卷第4期(总215)性急性丙型肝炎的潜伏期尚待研究。
º临床表现: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等,少数伴低热,轻度肝肿大,部分患者可出现脾肿大,少数患者可出现黄疸。
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表现为隐匿性感染。
»实验室检查:ALT多呈轻度和中度升高,抗2 HCV的HCV RNA阳性。
H C V RN A常在AL T恢复正常前转阴,但也有AL T恢复正常而HCV RNA持续阳性者。
有上述¹+º+»或º+»者可诊断。
4.2慢性丙型肝炎的诊断4.2.1诊断依据HCV感染超过6个月,或发病日期不明、无肝炎史,但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符合慢性肝炎,或根据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分析,亦可诊断。
4.2.2病变程度判定病变程度判断可参考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5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6(2000年,西安)中关于肝脏炎症和纤维化分级、分期的诊断标准。
HCV单独感染极少引起重型肝炎,HC V重叠H I V、HB V等病毒感染、过量饮酒或应用肝毒性药物时,可发展为重型肝炎。
H C V感染所致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与其他嗜肝病毒所致重型肝炎基本相同,可表现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经过。
4.2.3慢性丙型肝炎肝外表现肝外临床表现或综合征可能是机体异常免疫反应所致,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性结膜角膜炎、扁平苔藓、肾小球肾炎、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B细胞淋巴瘤和迟发性皮肤卟啉症等。
4.2.4肝硬化与HCC慢性H C V感染的最严重结果是进行性肝纤维化所致的肝硬化和H CC。
4.2.5混合感染HCV与其他病毒的重叠、合并感染统称为混合感染。
我国HCV与H B V或H I V混合感染较为多见。
4.2.6肝脏移植后HCV感染的复发丙型肝炎常在肝移植后复发,且其病程的进展速度明显快于免疫功能正常的丙型肝炎患者。
一旦移植的肝脏发生肝硬化,出现并发症的危险性将高于免疫功能正常的肝硬化患者。
肝移植后丙型肝炎复发与移植时HCV RNA 水平及移植后免疫抑制程度有关。
5抗病毒治疗目的和药物抗病毒治疗的目的是清除或持续抑制体内的HCV,以改善或减轻肝损害、阻止进展为肝硬化、肝衰竭或H CC,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干扰素A (I FN A)是抗H C V的有效药物,包括普通I FN A、复合I F N和聚乙二醇(PEG)化干扰素A(PEG2I FN A)。
后者是在I FN A分子上交联无活性、无毒性的PEG分子,延缓I F N A注射后的吸收和体内清除过程,其半衰期较长,每周1次给药即可维持有效血药浓度。
复合I FN9L g相当于普通I FN A3M U。
PEG2I FN A与利巴韦林联合应用是目前最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案,其次是普通I FN A或复合I FN与利巴韦林联合疗法,均优于单用I FN A。
6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只有确诊为血清HC V RN A阳性的丙型肝炎患者才需要抗病毒治疗。
6.1急性丙型肝炎I FN A治疗能显著降低急性丙型肝炎的慢性化率,因此,如检测到HCV RNA阳性,即应开始抗病毒治疗。
目前对急性丙型肝炎治疗尚无统一方案,建议给予普通I F N A3M U,隔日1次肌肉或皮下注射,疗程为24周,应同时服用利巴韦林800~1000mg/d。
6.2慢性丙型肝炎¹AL T或AS T持续或反复升高,或肝组织学有明显炎症坏死(G\2)或中度以上纤维化(S\2)者,易进展为肝硬化,应给予积极治疗。
ºAL T持续正常者大多数肝脏病变较轻,应根据肝活检病理学结果决定是否治疗。
对已有明显纤维化(S2、S3)者,无论炎症坏死程度如何,均应给予抗病毒治疗;对轻微炎症坏死且无明显纤维化(S0、S1)者,可暂不治疗,但每隔3~6个月应检测肝功能。
»AL T 水平并不是预测患者对I F N A应答的重要指标。
既往曾报道,用普通I F N A治疗AL T正常的丙型肝炎患者无明显效果,因而不主张应用I F N A治疗。
但最近有研究发现,用PEG2I F N A22a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AL T 正常的丙型肝炎患者,其病毒学应答率与AL T升高的丙型肝炎患者相似。
因此,对于AL T正常或轻度升高的丙型肝炎患者,只要HC V RNA阳性,也可进行治疗,但尚需积累更多病例作进一步临床研究。
6.3丙型肝炎肝硬化¹代偿期肝硬化(Chil d2Pugh A级)患者,尽管对治疗的耐受性和效果有所降低,但为使病情稳定、延缓或阻止肝衰竭和HCC等并发症的发生,建议在严密观察下给予抗病毒治疗。
º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多难以耐受I F N A治疗的不良反应,有条件者应行肝脏移植术。
6.4肝移植后丙型肝炎复发HCV相关的肝硬化或HCC患者经肝移植后,H C V感染复发率很高。
I FN A治疗对此类患者有效果,但有促进对移植肝排斥反应的可能,可在有经验的专科医生指导和严密观察下进行抗病毒治疗。
6.5儿童和老年人丙型肝炎有关儿童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经验尚不充分。
初步临床研究结果显示, I FN A单一治疗的S VR率似高于成人,对药物的耐受性也较好。
65岁或7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原则上也应进行抗病毒治疗,但一般对治疗的耐受性较差。
因此,应根据患者的年龄、对药物的耐受性、并发症(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及患者的意愿等因素全面衡量,以决定是否给予抗病毒治疗。
24(总216)5中国临床医生62006年第34卷第4期#诊疗方案#艾滋病诊疗指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4)中图分类号:R512.91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8-1089(2006)04-0025-04 1治疗目标最大限度地抑制病毒的复制,保存和恢复免疫功能,降低病死率和H I V相关性疾病的发病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艾滋病的传播。
2开始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指征和时机2.1成人及青少年开始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指征和时机见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