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教案

合集下载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和要求:1、结合实例,说明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和人文因素。

2、结合实例,说明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教学重点:农业区位因素教学难点: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和探究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思考引入:“世界桑蚕看中国,中国桑蚕看江浙”。

种桑养蚕一直是我国江浙地区的传统农业。

21世纪初,广西迅速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桑蚕生产基地。

现在“世界桑蚕看中国,中国桑蚕看广西”。

为什么我国最大的桑蚕生产基地由江浙地区转移到广西呢?自主学习一、农业区位因素1.农业生产活动(1)概念:人们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等,以获得所需的产品。

(2)特点: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

2.农业区位因素:影响一定地方农业生产选择的因素。

(1)自然因素气候:热量、光照、降水等气候条件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很大水源:保证农作物收成地形: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山地、丘陵地区适宜发展林业或畜牧业土壤: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2)人文因素①市场:市场的需求,农产品的价格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②交通运输:交通运输快捷,可以节省农产品的运输、存储费用和运输时间。

③政策法规:政府制定的各项政策法规,对农业生产有很大影响。

④资金、劳动力、科技、历史、文化、政治等因素也影响农业区位选择。

高考链接(1)气候条件中的雨热同期、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对农业生产有利。

(2)平原适合种植各类农作物和林果业;丘陵、山地适合发展林果业。

(3)郊区农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市场。

(4)光照和热量条件既联系密切,也有区别。

对同一地区来说,光照充足的时候热量也丰富,但不同地区之间比较时,二者不一定呈现这种正相关,如青藏高原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四川盆地的光照并不充足,但气温高,热量足。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和国防建设方面的影响,导致了人口的增长速度非常快,而且这种增加速度还在逐渐加快着。

《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19必修第二册

《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19必修第二册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2. 掌握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及其变化。

3. 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及其变化。

2.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含图片、案例和相关图表。

2. 准备与农业区位因素相关的实物或模型。

3. 准备与农业生产相关的视频或音频素材。

4. 安排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了解农业区位的基本概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的农业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影响农业布局的因素有哪些,从而引出农业区位的概念。

2. 讲解农业区位因素:包括概念、影响因素以及影响因素的具体内容。

在讲解过程中,可以通过案例来说明不同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3. 小组讨论:以小组形式,讨论当地农业布局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4. 案例分析:选择一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包括案例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以及影响该案例的区位因素等。

引导学生掌握分析案例的方法,并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知识应用:针对当地农业结构调整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合理化建议。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思考的形式来完成此项任务。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7.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撰写一篇关于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的论文,以巩固和拓展课堂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教师根据课堂情况及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和总结,以便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描述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践和讨论,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变化的趋势,并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初中地理教案《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初中地理教案《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初中地理优秀教案《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及其分类。

(2)掌握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3)能够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和实例,分析不同农业区位因素的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运用实例分析,探究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农业区位因素变化的敏感性和关注度。

(2)培养学生热爱农业、关注农村发展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及其分类。

2. 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3.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及其分类,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2. 难点: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不同?引入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分类及其影响因素。

3. 课堂讲解:讲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分类及其影响因素,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分享讨论成果。

5.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农业区位因素变化的案例,如南方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因素变化。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意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农业区位因素变化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地理教案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地理教案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地理教案1.1.1 农业区位因素是指影响农业发展的各种外部条件。

1.1.2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

1.1.3 了解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有助于指导农业生产实践。

二、知识点讲解2.1 农业区位因素2.1.1 自然因素:气候、土地、水资源等。

2.1.2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需求、交通运输、政策支持等。

2.1.3 技术因素:农业生产技术、农业机械化水平等。

三、教学内容3.1 农业区位因素的基本概念和分类3.1.1 自然因素:介绍气候、土地、水资源等对农业的影响。

3.1.2 社会经济因素:介绍市场需求、交通运输、政策支持等对农业的影响。

3.1.3 技术因素:介绍农业生产技术、农业机械化水平等对农业的影响。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4.1.2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1.3 学会运用农业区位因素的知识指导农业生产实践。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1 理解农业区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5.1.2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5.1.3 运用农业区位因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2.1 掌握农业区位因素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5.2.2 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趋势。

5.2.3 学会运用农业区位因素的知识指导农业生产实践。

(由于篇幅原因,剩余五个章节的教学内容未展开编写,您可以根据上述格式和结构进行编写,内容上可以结合实际农业生产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1 投影仪和幻灯片6.1.2 地图和图表6.1.3 教学模型和实物标本6.2.1 笔记本和笔6.2.2 地图和图表6.2.3 调查表和研究报告七、教学过程7.1 引入新课7.1.1 提问:什么是农业区位因素?7.1.2 引导学生回顾: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

7.1.3 提问: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7.2 讲解知识点7.2.1 自然因素:气候、土地、水资源等对农业的影响。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地理教案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地理教案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掌握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3)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2)运用地图和数据,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处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农业地理环境的兴趣和好奇心;(2)增强学生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3. 影响农业区位的社會经济因素4.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其对农业的影响5.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3)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其对农业的影响;(2)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农业区位因素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2. 地图和数据分析法:运用地图和数据,培养学生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能力;3. 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农业发展历程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农业区位因素的思考;2. 讲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及其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影响农业的各类因素;3. 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结合案例进行讲解;4. 引导学生关注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探讨其对农业的影响;5. 讲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变化的环境中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6. 课堂小结,巩固所学知识;7. 布置作业,鼓励学生深入思考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六、案例分析:美国中央大平原的农业区位变化1. 通过地图展示美国中央大平原的农业区位变化;2. 分析影响美国中央大平原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3. 引导学生思考美国中央大平原农业区位变化对当地农业的影响。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地理教案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地理教案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地理教案第一章:农业区位因素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农业区位因素的分类及其作用。

教学内容:1. 农业区位因素的定义和作用。

2. 农业区位因素的分类: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技术因素。

3. 农业区位因素的影响:气候、土壤、水资源、市场、交通、政策等。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农业区位因素的重要性。

2. 讲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定义和作用。

3.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分类及其作用。

4. 案例分析:特定地区的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产业的影响。

第二章: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教学目标:1. 了解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 掌握主要自然因素对农业的影响及其区位选择。

教学内容:1. 气候因素:温度、降水、光照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 土壤因素:土壤类型、肥力、排水性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 水资源因素:水源、灌溉设施、水资源利用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 引入话题: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 讲解气候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 分析土壤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 探讨水资源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第三章: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教学目标:1. 了解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 掌握主要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的影响及其区位选择。

教学内容:1. 市场因素:市场需求、价格、销售渠道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 交通因素:交通设施、运输成本、物流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 政策因素:政府政策、补贴、法律法规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 讲解市场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 分析交通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 探讨政策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第四章:技术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教学目标:1. 了解技术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 掌握主要技术因素对农业的影响及其区位选择。

1. 农业技术:种植技术、养殖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3.1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3.1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第1课时)教案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方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农业生产活动及其特征;2.掌握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理解区位因素对农业的影响;3.结合地理材料,分析区域中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4.结合典型区域的农业,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对区域农业的影响;5.综合农业区位因素,合理布局农业,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运用实例,说明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教学难点】能够分析农业地域类型(亚洲水田农业)的形成因素和分析方法。

教学过程【课程引入】视频《超级工程——食物供应——高原夏菜》师:请大家观看视频,视频中都提到甘肃省榆中县哪些地理条件呢?生:甘肃省榆中县的地理条件,如:高寒、气候凉爽、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但水资源不足等。

师:下面我们来探讨这些地理条件——即农业区位因素。

【讲授新课】(板书)第三章产业区位因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一、农业区位因素出示图片“农业生产活动”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副业师:看图,思考:什么是农业生产活动呢?生:人们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等,以获得所需的产品,这就是农业生产活动。

(注意:栽培植物、饲养动物等)师点拨:广义的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和副业;狭义的农业仅指种植业。

(板书)1.农业生产活动 1.1 概念师:下图中展示的是南方水稻生产、东北小麦生产、内蒙古的畜牧业生产,能否调换?为什么?生:不能。

它们的地理环境不同。

师:由此可见,农业生产具有什么特征呢?生:地域性。

师:因此,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

(板书)1.2 农业生产特征 1.2.1地域性师:我们再来看华北地区冬小麦种植的农事安排,看看农业生产还有哪些特征?生:季节性和周期性。

(板书)1.2.2 季节性 1.2.3 周期性师:我国民间流传很多关于农业的谚语,如:“七月十五枣红腚,八月十五打个净”“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麦到芒种谷到秋,寒露以后刨红薯”“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天里种荞麦”等,都说明了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周期性。

初中地理教案《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初中地理教案《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初中地理优秀教案《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目标:1. 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3. 能够分析不同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教学内容:第一章: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与分类1.1 农业区位因素的定义1.2 农业区位因素的分类1.3 农业区位因素的重要性第二章:土地资源与农业区位因素2.1 土地资源的分类与特点2.2 土地资源对农业区位因素的影响2.3 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第三章:气候条件与农业区位因素3.1 气候条件的分类与特点3.2 气候条件对农业区位因素的影响3.3 气候变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第四章:水资源与农业区位因素4.1 水资源的分类与特点4.2 水资源对农业区位因素的影响4.3 水资源管理与农业发展第五章:农业生产技术与社会经济因素5.1 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与农业区位因素5.2 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因素的影响5.3 农业现代化与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分类和影响因素。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发展的案例。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不同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提问的情况。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资源:1. 教材《初中地理》相关章节。

2. 参考资料:关于农业区位因素变化的相关论文和报道。

3. 投影仪和幻灯片:用于展示案例和图表。

教学时间安排:第一章:2课时第二章:2课时第三章:2课时第四章:2课时第五章:2课时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不同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学生能够分析实际案例,了解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发展的作用。

初中地理优秀教案《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内容:第六章:市场需求与农业区位因素6.1 市场需求的概念与特点6.2 市场需求对农业区位因素的影响6.3 农产品市场的变化与农业发展第七章:交通条件与农业区位因素7.1 交通条件的分类与特点7.2 交通条件对农业区位因素的影响7.3 交通条件变化与农产品流通第八章:政策因素与农业区位因素8.1 农业政策的分类与作用8.2 政策因素对农业区位因素的影响8.3 农业政策的变化与农业发展第九章:农业科技发展与环境因素9.1 农业科技发展的分类与特点9.2 农业科技发展对农业区位因素的影响9.3 农业与环境的关系及其变化第十章: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区位因素10.1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10.2 农业可持续发展对农业区位因素的影响10.3 农业可持续发展实践与案例分析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市场需求、交通条件、政策因素、农业科技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概念和影响因素。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教案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教案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教案教案标题: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教学目标:1.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定义与分类;2.掌握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能够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内容:1.农业区位因素的定义与分类;2.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等教学工具;2.打印相关课堂笔记和教辅材料;3.预先准备适合学生讨论的案例分析材料。

教学过程:第一节:导入1.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并请学生简要讨论他们对这个主题的理解和认识。

2.教师引入今天的课题,介绍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生产和区域发展的重要性。

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的定义与分类1.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农业区位因素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和描述不同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2.教师通过课堂讨论方式,引导学生分类和总结农业区位因素。

第三节: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1.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农业区位因素变化的案例,引起学生的兴趣。

2.教师讨论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生产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并记录相关观点。

第四节: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区域发展的影响1.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区域发展的影响,并要求每组准备一个报告。

2.学生报告并展示他们小组的讨论结果,教师负责引导和点评。

第五节:课堂总结1.教师总结全节课的内容,重点强调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生产和区域发展的重要性。

2.教师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解答学生的问题。

第六节:课后作业1.学生根据课上的内容,撰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论文,探讨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生产和区域发展的影响。

2.学生准备下节课的相关内容。

教学扩展:1.学生可根据自己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深入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展示活动,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加深对农业区位因素变化的理解。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了农业区位因素。

第一部分是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这部分先认识农业生产活动的概念和特点、农业区位,然后学习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主要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介绍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怎样影响人们进行区位选择,并利用案例进行分析。

第二部分是关于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不同时期,影响农业的主导因素是不同的,这部分主要通过一些实例让学生认识到农业区位因素是在发展和变化的,其中自然因素相对稳定,而社会经济因素在不断的发展。

【学情分析】
我校高一学生地理基础知识薄弱,地理空间分析和思维能力比较差,但他们对感兴趣的知识有较高的热情和探究的意愿。

学生对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等识记性知识关注较多,缺乏从整体上对某一地区农业区位进行综合分析的意识与习惯,应用农业区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

需要教师综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和知识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多开发学生感兴趣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运用农业区位的知识,对某区域的农业发展进行综合分析。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教学重点】
结合实例,分析影响某区域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
结合实例,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
正确运用农业区位理论,对不同农业活动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和评价。

【教学方法】
社会调查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调查问卷、导学案。

学生准备:填写调查问卷,结合导学案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地理教案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地理教案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地理教案第一章:农业区位因素概述1.1 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1.2 农业区位因素的作用1.3 农业区位因素的分类1.4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第二章:自然区位因素2.1 气候因素2.2 地形因素2.3 土壤因素2.4 水资源因素第三章:社会经济区位因素3.1 市场需求因素3.2 交通运输因素3.3 政策与支持因素3.4 农业生产技术因素第四章:农业区位因素分析与应用4.1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4.2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案例4.3 农业区位因素应用的实践4.4 农业区位因素变化的应对策略第五章: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趋势5.1 气候变化对农业区位因素的影响5.2 土地利用变化对农业区位因素的影响5.3 农业生产技术进步对农业区位因素的影响5.4 农业政策调整对农业区位因素的影响第六章:区域农业区位因素分析6.1 区域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意义6.2 区域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6.3 区域农业区位因素案例分析6.4 区域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实践与应用第七章:农业区位因素评价与决策7.1 农业区位因素评价的方法7.2 农业区位因素评价的指标体系7.3 农业区位因素决策的原则与方法7.4 农业区位因素决策案例分析第八章: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可持续发展8.1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8.2 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8.3 农业区位因素优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8.4 农业区位因素变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第九章:现代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与挑战9.1 全球化对农业区位因素的影响9.2 人口增长与城市化对农业区位因素的影响9.3 农业生产方式变革对农业区位因素的影响9.4 农业区位因素变化的挑战与应对策略第十章:农业区位因素变化的未来展望10.1 科技创新对农业区位因素的影响10.2 农业政策调整对农业区位因素的影响10.3 农业区位因素变化的趋势与预测10.4 农业区位因素变化的机遇与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农业区位因素概述难点解析: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在不同地区的作用差异,以及如何影响农业布局。

3.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3.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农业区位的含义,理解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例如气候、地形、土壤、市场等,掌握这些因素的变化如何影响农业布局。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教室展示等方式,培养合作探究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理解农业与环境的干系,培养环保认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区位选择,理解主要影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布局的影响。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农业生产相结合,培养他们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课前准备各类农业生产的图片或视频,以便在教室上进行案例分析。

2. 准备相关资料,以便在教室上进行小组讨论。

3. 准备黑板、粉笔、地图等教学工具。

4. 设计互动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室讨论。

高中地理课程《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课程导入1. 展示一些闻名的农业区位,如荷兰的郁金香农场、美国的棉花带、中国的江南水乡等,让学生思考这些地区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2. 引导学生回顾农业区位的定义,并讨论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二、农业区位因素分析1. 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

* 讨论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农业生产,举例说明有利和不利影响。

* 结合实际案例,如我国南北方农业生产的差别,讨论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需求、交通运输、科技水平、政策法规等。

* 讨论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农业生产,举例说明有利和不利影响。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对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如市场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布局的影响。

三、农业区位变化分析1. 气候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如极端天气、气候变化对农作物发展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2. 政策法规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如政府对农业生产的政策扶持或限制,以及法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初中地理教案《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初中地理教案《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初中地理优秀教案《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目标:1. 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 掌握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 能够分析不同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案例。

4. 提高学生对农业地理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重点:1. 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相关案例图片3. 地图教学过程:第一章: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1.1 引入: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场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不同?1.2 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引导学生学习农业区位因素的定义,解释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

1.3 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分析不同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如地形、气候、水源、市场、交通运输、政策等。

1.4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如我国南方的水稻种植和北方的小麦种植,引导学生理解不同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第二章: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1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引导学生学习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如气候变暖、城市化、交通便利化等。

2.2 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如产量增加、种植结构调整、农业生产区域化等。

2.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如我国东北地区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引导学生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第三章:农业区位因素的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1 农业区位因素的优化:引导学生学习农业区位因素的优化,如改良土壤、节水灌溉、科技支持等。

3.2 农业区位因素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如产量提高、品质改善、可持续发展等。

3.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如以色列节水灌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引导学生理解农业区位因素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高中地理《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案

高中地理《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案

高中地理《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案一、教学内容及要求:1.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含义和分类。

2.掌握不同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分布的影响。

3.了解不同历史时期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农业区位因素的分类及其影响。

2.历史时期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其影响。

三、教学方式:1.讲授法2.案例分析法四、教学内容:1.农业区位因素的定义和分类:农业区位因素是指影响农业生产和农民生产行为的物质、非物质条件。

常见的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社会和经济等方面。

(1)自然因素:包括地形地貌、土壤、气候和水资源等。

这些条件对特定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有重要影响。

比如,洱海流域的土壤肥沃、气候适宜,是云南省优秀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

(2)社会因素:包括人口、文化、政治和历史等方面。

这些条件反映了人类社会在不同历史时期对自然资源的认识程度和利用水平,以及在不同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比如,南方的稻作农业和北方的小麦作物农业,就反映了不同地区的不同历史和文化传统,也反映了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经济条件。

(3)经济因素:包括市场需求、交通、能源和劳动力等方面。

这些条件对农业的发展和运作有重要的影响。

比如,城市对粮食的需求,对农业生产、加工和销售的需求,是影响农业运作的重要因素。

2.不同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分布的影响: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在不同的农业区域起着不同的作用。

例如:(1)自然因素:中国南方气候湿润,土地肥沃,适合发展水稻、茶叶和柑橘等,成为南方的“稳定农业基地”。

而北方气候偏干旱和土地贫瘠,大多数地区种植小麦和杂粮,发展畜牧业。

(2)社会因素:人口、文化和历史等社会因素对农业区位有重要影响。

云南省的大理州是少数民族聚集地区,以水稻和花卉业著称。

而江苏省的扬州市,由于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汴京至扬州的运河,因此是江南优势农业区之一。

(3)经济因素:交通网络的发展,用电量的增加,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等,大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初中地理教案《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初中地理教案《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初中地理优秀教案《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1 设计意图:通过引入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激发学生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的学习兴趣。

1.1.1 利用图片展示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场景,引发学生对农业区位因素的思考。

1.1.2 提出问题:“为什么不同的地区会选择不同的农作物进行种植?”引导学生思考农业区位因素的重要性。

1.1.3 总结:农业区位因素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通过学习我们将了解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二、知识点讲解2.1 农业区位因素:2.1.1 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1.2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需求、交通运输、政策支持等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1.3 技术因素:农业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2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2.2.1 自然因素的变化:气候变化、土地退化等自然条件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2.2 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市场需求的变化、交通运输的改善、政策调整等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2.3 技术因素的变化: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3.1 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1.1 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气候条件的适宜性、季节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1.2 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山地、平原等地形对农作物种植的影响。

3.1.3 土壤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土壤的肥力、质地等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3.2 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2.1 市场需求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市场需求的变化对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影响。

3.2.2 交通运输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交通运输的便利性对农产品销售的影响。

3.2.3 政策支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政府政策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3.3 技术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3.1 农业技术的发明和应用:新技术的引入对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

3.3.2 农业机械化的推广: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初中地理优秀教案《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初中地理优秀教案《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初中地理优秀教案《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2)掌握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图表展示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农业发展、珍惜粮食资源的态度,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2)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2. 教学难点: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农业区位因素的相关资料;(2)案例分析题;(3)教学课件。

2. 学生准备:预习农业区位因素的相关内容,了解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景观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地区种植的作物不同,从而引出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典型案例,如“南稻北麦”的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及其变化,强调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课后练习;2. 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我国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趋势;3. 结合生活实际,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当地农业的影响。

六、教学过程(续):6.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及其变化,认识到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七、课后作业(续):4. 结合所学知识,为家乡的农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八、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的知识,以及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等,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教案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教案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教案“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短短一句话,包含了两方面的要求,在逻辑思维顺序上,正好是一正一反。

小编在这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一、课标分析(一)课标要求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二)课标内容解读“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短短一句话,包含了两方面的要求,在逻辑思维顺序上,正好是一正一反。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就是要列举出各个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了解各因素是从哪方面在何种程度上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则要求在分析某个具体农业地域类型时,不仅能指出该农业地域类型的外观特点及形成这些特点的内在条件,还能进一步进行区位因素分析。

二、教材分析教材在“农业的区位选择”一节讲了两个内容,第一个是“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第二个是“农业地域的形成”。

大体上,教材是以因果关系作为内容编排的逻辑顺序的。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部分,先讲农业区位的概念,再从静态上讲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最后从动态上谈这些因素的变化。

为巩固农业区位因素的知识,教材编排了一个“活动”;在谈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时,教材使用了“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变迁”案例来进行具体说明。

显然,教材的目的是试图教会学生在进行农业区位选择──即在合理利用农业土地时如何通盘考虑。

“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受农业主要区位因素影响的,但是,农业地域的形成,其前提条件的范围更广。

总的来说,它是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由于思考方式相同,如果掌握了前面农业区位因素的知识,那么这部分知识就较为容易把握了。

本教学设计为第一节的第一部分内容。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区位及农业区位的含义。

(2)学会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3)学会运用农业区位因素分析评价某一地区的农业选择。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教案(3)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教案(3)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教案(3)
[板书] (四)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课件展示]花都区近几年水稻种植面积占全区耕地面积比例图表
[提问] 阅读以下材料,思考:我们花都区的农业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要调整?
[教师小结]水稻种植面积越来越少,而水果等农副产品越来越多。

原因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对这些农副产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由此可知,市场是最具变化的因素。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课本第44页案例“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变迁”,回答案例后提出的第1个问题。

[教师小结][课件展示]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1.市场区位及市场需求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

2.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3.自然因素相对稳定,但有些因素也可以通过人为改造从而影响农业区位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教案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短短一句话,包含了两方面的要求,在逻辑思维顺序上,正好是一正一反。

小编在这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一、课标分析(一)课标要求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二)课标内容解读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短短一句话,包含了两方面的要求,在逻辑思维顺序上,正好是一正一反。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就是要列举出各个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了解各因素是从哪方面在何种程度上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则要求在分析某个具体农业地域类型时,不仅能指出该农业地域类型的外观特点及形成这些特点的内在条件,还能进一步进行区位因素分析。

二、教材分析教材在农业的区位选择一节讲了两个内容,第一个是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第二个是农业地域的形成。

大体上,教材是以因果关系作为内容编排的逻辑顺序的。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部分,先讲农业区位的概念,再从静态上讲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最后从动态上谈这些因素的变化。

为巩固农业区位因素的知识,教材编排了一个活动;在谈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时,教材使用了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变迁案例来进行具体说明。

显然,教材的目的是试图教会学生在进行农业区位选择──即在合理利用农业土地时如何通盘考虑。

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受农业主要区位因素影响的,但是,农业地域的形成,其前提条件的范围更广。

总的来说,它是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由于思考方式相同,如果掌握了前面农业区位因素的知识,那么这部分知识就较为容易把握了。

本教学设计为第一节的第一部分内容。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区位及农业区位的含义。

(2)学会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3)学会运用农业区位因素分析评价某一地区的农业选择。

2.过程与方法培养案例分析的能力,通过生活中的地理,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学会运用这一理论知识评价某一地区的农业选择。

3.情感与价值观(1)通过对乡土地理与抽象理论的结合,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2)培养对家乡农业生产的自豪感。

四、重点与难点1.重点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变动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2.难点(1)农业的各主要区位因素;(2)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条件。

五、课时:1.5节六、教学过程引入:让学生展示课前搜集到的花都区名优农产品及农业生产的相关图片,引出农业的概念。

[教师小结]农业──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

1.广义:农林牧副渔2.狭义:种植业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转折并说明教学目标:近年来花都区的农产品远销世界各地,闻名海内外,创造了巨大的经济、环境、社会效益。

假如在花都区给一块农业用地,你如何经营才最赚钱?也就是说,如何因地制宜、合理地布局农业生产呢?在经营过程中又如何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呢?今天我们以花都区农业生产为案例,首先学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

[板书]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过渡:首先,我们学习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请大家看课本第42页,了解农业区位的两层含义。

[板书]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一)农业区位[教师小结]农业的区位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地理位置,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这些因素就是农业的区位因素。

通过对花都区农业选择的研究分析,我们具体学习农业区位因素是如何影响农业生产的。

[资料展示1]花都区的农业生产思考:1.花都区的农作物有哪些?2.农业生产受到哪些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解释为什么。

花都区的农业生产花都区位于广州市的北部,珠江三角洲北缘,是南北粤通商的必经之路。

总面积968平方千米,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丘陵绵亘,中部浅丘台地,南部为广花平原,形成东北向西南斜置的长方形。

东有流溪河流经,西有巴江河过境。

花都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21.7摄氏度,阳光、雨量充足,草木常青,四季花开。

近几年来,花都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稳妥有序地调整农业结构,扶持了2000多个农业生产基地,培育发展了200多家具有辐射带动能力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树立了一批农产品名牌,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步伐进一步加快,农业科技含量有效提高,全区农业形成了花卉、蔬菜、水果、水稻、水产、禽畜六大支柱产业,具有花都特色的农副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占优势。

其中,花都无公害蔬菜HDV品牌驰名中外,年上市量达5400万公斤,销售遍布全国和港澳等地,并继续向世界各地开拓市场。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板书](二)农业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提问]从资料中看,花都区的气候情况是怎样的?是如何影响农业生产的?[板书](1)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教师小结]亚热带季风气候,阳光、雨量充足,雨热同期,最适宜水稻的生长。

还有其他各种亚热带水果、淡水鱼等。

气候决定农作物的种类、产量、耕作制度(复种指数);年降水量小于250mm的干旱地区,一般不能发展种植业。

[提问]从资料中看,花都区的地形情况是怎样的?[板书](2)地形[教师小结]花都区地处广花平原,种植水稻、蔬菜、花卉,丘陵台地种植水果等,低洼地方开挖成鱼塘。

平原适宜发展种植业;坡度大于25的地区适宜发展林业或牧业;坡度小于25的地区可以发展种植业(梯田)。

[板书](3)土壤[教师小结]土壤决定农作物的种植种类,如酸性红壤适宜种植茶树。

[提问]从资料中看,花都区的水源情况如何?[板书](4)水源[教师小结]流溪河、巴江河为农田灌溉提供了保障,尤其是在降水量不足的季节和年份。

[板书]2.社会经济因素[提问]从资料看,花都区有关农业的政策情况如何?[板书](1)政策[教师小结]近几年来,花都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稳妥有序地调整农业结构,扶持了2000多个农业生产基地,培育发展了200多家具有辐射带动能力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树立了一批农产品名牌。

从以上材料可看出,政府的鼓励支持对农业生产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除此之外,政府还每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建设水利工程、科研开发等。

由此可见,我区的农业政策是鼓励支持。

[提问] 为什么花卉、蔬菜、水果、水稻、水产、禽畜成为我区农业生产的六大支柱产业?[教师小结]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对这些农副产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因此市场的需求量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板书](2)市场[提问] 蔬菜花卉很容易变质,为什么还能远销全国及世界各地?[教师小结] 便利的交通是商品农业、园艺业、乳蓄业的必要条件,而保鲜技术水平的提高扩大了我区农产品的销售范围。

此外众多外来廉价的劳动力降低了我区农业生产的成本。

[板书](3)交通[强调]在此强调一下科技水平对农业的影响。

科技的进步(培育良种、改革耕作制度、玻璃温室、大棚、无土栽培、营养土等)扩大了农作物的分布范围,改变了产品的季节。

(4)科技水平①机械──提高农业生产率②化肥、良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③冷藏、保鲜技术──扩大农产品销售范围(5)劳动力过渡:现在我们了解了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那么,对于某一个具体地方,应如何进行农业区位选择呢?[板书] (三)如何进行农业区位选择[教师小结]总的来说,就是要因地制宜,实现对土地的合理利用。

[板书]1.综合分析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决定农业类型及农作物种类。

自然因素相对稳定,但某些因素可以人为地改造利用。

[板书]2.综合分析社会经济因素,尤其是市场和交通[提问]对于城郊这个具体地区,应如何进行农业区位选择呢?[板书]3.城郊农业的区位选择让学生阅读《过程与方法评价》手册第44页完成练习(二)。

[教师小结]应考虑以下因素。

(1)地价的高低一般来说,距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农业生产成本较高,只能选择单位面积产值高的农业类型,例如花卉、乳牛。

(2)农业类型的单位面积产量大小从单位面积产量看,由高到低依次是花卉、乳牛、塘鱼、果园、棉粮等。

(3)各种类型农业需水量多少需水量大的花卉等应选择接近河流、湖泊等水资源丰富的地方。

(4)产品对运输的迫切性鲜花需保鲜,鲜奶易变质,乳牛、花卉等生产应分布在近城镇及交通方便的地方。

过渡: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具有决定意义,那么,所有这些区位因素是否是一成不变的呢?不是的,我们接下来学习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板书] (四)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课件展示]花都区近几年水稻种植面积占全区耕地面积比例图表[提问] 阅读以下材料,思考:我们花都区的农业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要调整?[教师小结]水稻种植面积越来越少,而水果等农副产品越来越多。

原因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对这些农副产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由此可知,市场是最具变化的因素。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课本第44页案例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变迁,回答案例后提出的第1个问题。

[教师小结][课件展示]时期发生变化的农业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早期对水源进行人工改造:兴修水利、拦洪灌溉、涸沼开垦更适宜水果、蔬菜、花卉的生产19世纪中叶以后交通运输的进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使水果、蔬菜、花卉的需求量大增水果、蔬菜、花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1.市场区位及市场需求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

2.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3.自然因素相对稳定,但有些因素也可以通过人为改造从而影响农业区位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