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 魏晋南北朝文学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
沈德潜《古诗源》:“子桓诗有文士气,一 变乃父悲壮之习矣。要其便娟婉约,能移人 情。”
王夫之《姜斋诗话》:“曹子建之于子桓, 有凡之隔,而人称子建,不知有子桓,俗论 大抵如此。
(一)诗歌 《燕歌行》
秋风萧瑟天气凉, 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 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 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摇踵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
(4)注重文学与哲学的结合。
第一章 建安与正始文学
一、建安文学繁荣的社会原因
建安文学的时间段限,上起汉献帝元年(公 元196)下到魏明帝太和六年(公元233)指 汉末魏初的文学,共27年。 其主要作家大 都生活在汉献帝建安时期。
(一)儒学失去统治地位,思想意识的解 放。
谢灵运:“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 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奇才敏捷,安 有继之?”(李瀚《蒙求集注》)
明代张戎《岁寒堂诗话》“韩退之之文,曹子建 杜子美之诗,后世所以莫能及也。”
二、创作 曹植的诗歌创作,可以曹丕称帝为界,划 分前后两期。
前期诗歌,主要是抒写自己政治上的雄心 壮志和对建功立业的向往。代表作他的 《白马篇》。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主要特征 ——文学的自觉
“文学的自觉”是本时期文学的最主要 的特征。贯串整个魏晋南北朝,大约 经过三百年才实现。
所谓文学的自觉有三个标志:
➢ 第一,对文学的重视和文学观的发展。
➢ 第二,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 区分,更重要的是有了对各种体裁的文体 辨析的意识。

【中国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文学名词解释:建安风骨建安诗坛,指汉末XXX时期诗歌。

这一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五言诗兴盛、七言诗奠基的阶段。

此时期作家众多,诗作丰富,在中国诗歌史上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创作,并形成了被称为“建安风骨”的时代风格。

简述XXX诗歌思想内容及创作成就。

一.XXX诗歌创作的一大成就,是开创了文人“拟乐府”诗歌创造的全盛局面。

借古题写新事,如《薤露》、《蒿里》,乐府旧辞皆为挽歌,XXX却用悲凉苦恨之调。

二.悲凉沉雄的独特艺术风格,他的诗特别能表现出他的个性,有政治领袖人物的宏大气魄,本色质朴大抒情浓郁,表现了他高远的志、坚定的信心、卓越的毅力和雄伟的气势,悲歌慷慨,气韵沉雄。

如《短歌行》写得高远阔大,有君临天下之气度,与坚若盘石的信心和意志,能激发起读者积极向上的奋进精神。

简述XXX诗歌的特点。

一.语言绮丽工练,抒情深婉细腻,形成了便娟婉约的纤丽清新风格。

如《燕歌行》全诗清词丽句,情思婉转,缠绵动人,准确成功地表现了一个思妇在漫漫长夜中牵念夫君的无限情意。

二.XXX的抒怀之作,写得清俊悲凉,带有拟作性质,然更主要的是藉以抒发战乱中的一种苍凉情怀。

三.抒发志向记叙军旅的作品,如《黎阳作》气魄高昂却亚于XXX。

简述XXX诗歌艺术特点。

XXX诗歌的艺术特点在于抒情深切,慷慨悲凉,文辞奇丽,场面阔大,抒情深切不仅指情语凄婉动人,而且指诗中风景描写都笼罩渗透着墨客浓郁的感情色采。

取景开阔宏大,具有豪放之美。

试论XXX诗歌的艺术成就。

思想内容:XXX的诗歌创作分前后两个时期:一.前期多抒发远大幻想和宏伟抱负,如《白马篇》通过一个青年英雄的机智英勇英勇卫国的精神,来表现自己对壮烈奇迹和战斗生活的憧憬。

全诗塑造了一个武艺高强的爱国勇士形象,颂扬了他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也寄托了墨客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二.后期的作品多是表现自己壮志难酬,倍受压抑的郁愤心情。

典型代表是《赠白马王彪》,全诗充满了悲苦之辞、愤慨之音。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流派和代表作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流派和代表作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流派和代表作【引言】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它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文学流派和代表作。

这些文学流派和代表作以各自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思想表现,成为了整个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后来的文学创作也提供了很多的借鉴和启示。

【一、文学流派】1. 水墨山水派:水墨山水派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文学流派之一,它以现实主义描写自然景观为特点,主要反映了从南北朝时期到唐代的山水风景和人文景观。

代表作品有《离骚》中的“舒而优游,泊于天津”的描述和谢灵运的《临洮吟》。

2. 风景诗派:魏晋南北朝时期是被称为中国郊野诗的高峰。

由于这个时期政治动荡不安,作诗聚会成为一个文学习惯,以风景为主的诗歌写作非常流行,例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王羲之的《兰陵王夫人弹铗记》、许询的《红楼梦词》等作品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3. 玄言诗派:玄言诗派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流派之一。

它通过玄学、武侠小说、传奇以及儒家、道家和佛教等思想理论来表达玄妙的哲学意义。

代表作有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和谢灵运的《长歌行》。

【二、代表作】1. 《离骚》:《离骚》是魏国政治家屈原的代表作品,属于散文和古文诗。

这部作品描写了屈原怀念楚怀王和楚国昔日荣养的心情,同时也抨击了时政。

《离骚》提出了种族和国家的自尊心,体现了爱国主义和民族情感。

此作品对唐代的文学影响很大。

2. 《长恨歌》:《长恨歌》是唐代著名女诗人白居易所作,是一首长篇抒情诗。

它描写了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以及唐朝的辉煌和衰落,叙述了一段轰轰烈烈的历史。

《长恨歌》激情澎湃,气势恢宏,极具感染力,成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3. 《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编辑的一本记录名人谈论家事、国政和历史典故等的书,收录了多达527则有趣的故事,是一部文革时期被列为反动的禁书。

它为我们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历史细节及人物形象,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晋代社会风貌,而且对研究汉语词汇、词义变化以及语言风格也有很大的帮助。

本科中国古代文学授课教案魏晋南北朝文学

本科中国古代文学授课教案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本科中国古代文学授课教案-魏晋南北朝文学二、授课目标:1. 让学生了解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历史背景。

2. 使学生掌握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主要特点。

3. 培养学生对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4. 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整体认识和理解。

三、教学内容:1.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历史背景介绍。

2.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主要特点解析。

3. 代表性文学作品选读和分析。

4. 作品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探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历史背景和主要特点。

2. 案例分析法:选读代表性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分析。

3.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作品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4. 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讨论。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提问的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

3. 文学作品分析报告:学生对选读作品进行分析的报告。

4. 期末考试: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知识和能力考核。

六、第二章: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背景与特点1. 历史背景: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状况,分析其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2. 文学特点:解析魏晋南北朝文学的独特风格和主要特点,如诗文的豪放与婉约、小说和戏剧的兴起等。

七、第三章:魏晋南北朝诗歌欣赏1. 代表性诗人: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如曹操、曹植、陶渊明等,并选读其代表作品。

2. 诗歌分析:对选读的诗歌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主题思想、艺术手法和审美风格。

八、第四章:魏晋南北朝散文与辞赋1. 散文特点:讲解魏晋南北朝散文的特点和成就,如清新自然的文风和深刻的哲理思考。

2. 辞赋选读:选读代表性的辞赋作品,如曹植的《洛神赋》等,并分析其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

九、第五章:魏晋南北朝小说与戏剧1. 小说兴起:探讨魏晋南北朝时期小说的兴起和发展,分析其对中国小说史的影响。

2. 戏剧选读:选读代表性的戏剧作品,如元杂剧《汉宫秋》等,并分析其剧情结构、人物塑造和艺术特色。

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

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文学复习重点一、填空1、刘勰《文心雕龙》称赞左思“尽锐于《三都》,拔萃于《咏史》”。

2、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自觉,还表现在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繁荣。

(魏)曹丕的《典论·论文》、(西晋)陆机的《文赋》、(梁)刘勰的《文心雕龙》、(梁)锺嵘的《诗品》等论著以及(梁)萧统的《文选》、(陈)徐陵的《玉台新咏》等文学总集的出现,形成了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高峰。

3、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出自曹操的《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陆机的《拟古诗》12首,是模仿《古诗十九首》写成的。

4、建安七子中年辈最长者为孔融,其创作“体气高妙,有过人者”,尤为擅长书信体散文。

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者是王粲,其代表作为诗歌《七哀诗》三首和赋作《登楼赋》。

5、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中,有两对兄妹的创作很有名,分别是班固、班昭与鲍照、鲍令晖。

6、后人写哀念亡妻的诗以“悼亡”为题,是受了晋代诗人潘岳的《悼亡诗》影响。

7、曹植的生活与创作以曹操死为界分前后两个时期。

其前期的代表诗作是《白马篇》,后期的代表诗作是《赠白马王彪》。

8、曹丕,谥魏文帝,有作品集《魏文帝集》,其成就主要在诗歌上,创作了现存最为完整的七言诗《燕歌行》。

9、在中国诗歌史上,有“魏三祖”之说,指的是魏武帝曹操、魏文帝曹丕和明帝曹叡。

10、南北朝时的北方文人,郦道元创作了《水经注》,杨衒之创作了《洛阳伽蓝记》。

11、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是曹操的《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12、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自觉,还表现在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繁荣。

(魏)曹丕的《典论·论文》、(西晋)陆机的《文赋》、(梁)刘勰的《文心雕龙》、(梁)锺嵘的《诗品》。

13、南朝文学,诗歌走向了格律化,其突出的表现是沈约的“四声八病”说。

14、西晋太康、元康时期,诗坛出现了一些诗人,总称为“三张二陆两潘一左”。

“二陆”即陆机和陆云,“两潘”即潘岳和潘尼,“一左”即左思。

15、《七哀诗》中“西京乱无象”中的“西京”是指现在的西安。

本科中国古代文学授课教案魏晋南北朝文学

本科中国古代文学授课教案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教案名称:本科中国古代文学授课教案-魏晋南北朝文学二、授课目标:1. 让学生了解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历史背景。

2. 使学生掌握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主要特点。

3. 培养学生对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三、授课内容:1.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历史背景介绍。

2.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主要特点讲解。

3. 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的选择与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历史背景和主要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对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进行鉴赏和讨论。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写作或阅读任务,以检验学生的理解能力。

3.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魏晋南北朝文学的问题,以评估学生的整体掌握情况。

六、第二章: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背景与分期1.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历史背景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宗教思想对文学的影响2.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分期魏晋文学:建安七子、正始文学-南北朝文学:南朝文学与北朝文学的差异七、第三章:魏晋南北朝诗歌的特点与代表作家1. 魏晋南北朝诗歌的特点抒情性、哲理性、艺术性的结合五言诗、七言诗的发展诗歌形式的创新与多样化2. 代表作家与作品曹操、曹植、曹丕陶渊明、谢灵运、谢朓庾信、王褒八、第四章:魏晋南北朝散文与辞赋1. 魏晋南北朝散文的特点骈文的兴起与流行记叙文、议论文、抒情文的多样化散文艺术性的追求2. 魏晋南北朝辞赋的特点与代表作品抒情与咏物的结合骈文与散文的融合代表作家与作品九、第五章:魏晋南北朝小说与文学理论1. 魏晋南北朝小说的起源与发展志怪小说、志人小说的兴起小说的艺术特色与表现手法2. 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的成就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的初步形成文学观念的变化与文学批评的方法代表文学理论著作与观点十、第六章: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传承与影响1. 魏晋南北朝文学对后世的影响文学风格的传承与演变文学作品的影响与传颂2. 魏晋南北朝文学在现代的传承与研究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在现代文学中的应用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与现状十一、第七章: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形式与技巧1. 诗歌的形式与技巧五言、七言、杂言的发展格律、对仗、平仄的运用意象、意境、情感的融合2. 散文的形式与技巧骈文、散文的差异与融合修辞手法的运用与创新叙事、议论、抒情的技巧十二、第八章: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主题与思想1. 文学主题的多样性山水田园、离别怀古、咏史抒怀人生哲理、宗教信仰、社会现实2. 文学思想的特点儒家、道家、佛家思想的影响文学审美观念的演变文学批评的标准与方法十三、第九章: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的鉴赏与解读1. 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了解历史背景与作者生平分析文学形式与技巧体验情感与意境2. 解读文学作品的角度文学主题与思想的探讨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文学作品的文化意义十四、第十章: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传承与创新1. 传承与创新的意义继承传统与发扬特色借鉴与融合的策略2.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创新成果文学形式的突破与创新文学思想的拓展与深化文学作品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十五、第十一章:期末总结与评估1. 课程内容的回顾与总结重点章节与核心概念的回顾学生的学习成果与反思2. 期末评估与考核期末考试的内容与形式作业、讨论、课堂参与度的评估学生的综合表现与成绩评定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本科中国古代文学授课教案-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内容,包括文学背景、分期、诗歌特点与代表作家、散文与辞赋、小说与文学理论、传承与影响、形式与技巧、主题与思想、作品的鉴赏与解读、传承与创新以及期末总结与评估。

【中国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文学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风格,具有鲜明的特点。

在这个时期,文学的发展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密切相关。

本文将对魏晋南北朝文学作一概述。

一、政治激荡与文学思想的变迁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剧变不断,不仅出现了三国分裂的局面,而且还涌现了一些领袖人物,如曹操、诸葛亮、司马懿等,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这些政治上的变革,对文学思想和文化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在这个时期,不同的政治权力之间的角逐、文人的反战思想等都体现在文学作品中。

二、文学思潮、形式的发展1、“文学三绝”这个时期,文学出现了“文学三绝”,即“骈文、乐府、演义”。

骈文是一种具有特殊韵致的文学形式,采用对偶、叠韵等手法,如《琵琶行》、《长恨歌》等都是骈文。

乐府是民歌的一种形式,常常被作为大众文学的一种形式,如《木兰辞》。

演义则是和历史和官方颇为相似,其主要是描写英雄豪杰的故事,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

2、以文化自信为基础的文学思潮在这个时期,中国文人对文化的自信心大大增强,尤其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因此出现了很多具有文化批判意义的文学作品,如王安石的《登幽州台歌》、李商隐的《夜泊牛渚怀古》等。

这些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作品,坚持自我价值,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有着明显的民间色彩和文化情调。

3、唐宋古文运动之前的体裁面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许多新的文学体裁和形式,如城楼诗、宫体诗、新乐府、小令等,都是为达到抒发个人感情和表达政治、社会思想而诞生的。

其中,小令是一种具有民间色彩的短歌,比较流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而且歌词简单易于记忆,因此大受欢迎。

三、代表作品1、《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南朝梁代的一部文学著作,分上、中、下三卷,共494条。

它是一部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书,记录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很多有趣的故事以及人物的言行,反映了社会变迁和文化风尚。

这部书已成为中国古代散文的代表作之一,对后来的散文作品十分重要。

古代文学史— 魏晋南北朝

古代文学史— 魏晋南北朝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主要特征 ——文学的自觉
鲁迅在他的著名论文《魏晋风度及文章 与药及酒之关系》中说:
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 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 术的一派。
“文学的自觉”是本时期文学的最主要的特 征。贯串整个魏晋南北朝,大约经过三百 年才实现。
所谓文学的自觉有三个标志:
第一,对文学的重视和文学观的发展。
对文学重视:“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学者对文学作品的收集、整理和品评。梁太子萧统《文 选》、南朝陈徐陵《玉台新咏》、钟嵘《诗品》等。 文学观的发展:《典论论文》《文赋》《文心雕龙》 《诗品》等。 《文心雕龙》标志着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了完 整的体系。

第二,对文学的体裁有了较细致的区分,更
(3)强烈的个性表现。建安时代是文学开始走向自觉的时
代,也是诗人创作个性高扬的时代。建安诗人多高自标置,以 文才武略自负,在进行诗歌创作时,另辟蹊径,努力展现自己
独特的风貌。如曹操诗古直悲凉,气韵沉雄;曹丕便娟婉约, 有文士气;曹植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 文质等,鲜明的个性色彩,是建安诗歌独具魅力的标志。
重要的是有了对各种文体的辨析意识。
第三,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
一方面,曹丕的《典论论文》:“盖奏议宜雅, 书论宜理,铭诔善实,诗赋欲丽”;陆机的 《文赋》说:“诗缘情而绮丽,赋体物而浏 亮”;而《文心雕龙》以大量篇幅论述文学基 本特征,涉及情采、声律、比兴、夸饰、练字 等许多方面,更是文学自觉的标志。
简述曹操诗的艺术成就
(1)曹操诗歌创作的一大成就,是开创了文人“拟乐府”诗
歌创作的全盛局面。多用乐府古题,叙汉末实事,如汉乐府的 《薤露》和《蒿里》本是挽歌,曹操却用来描写当时的社会现 实。 (2)曹操的诗继承汉乐府的传统,既反映现实,又有很深的 感慨,语言古朴率真,所以胡应麟说曹操的诗是“汉人乐府本色 尚存”。他的诗于悲凉之中多有跌宕慷慨之气,锺嵘说“曹公古直, 甚有悲凉之句”;陈祚明评其诗 “跌宕悲凉,独致超绝”;冯班评 其为“慷慨悲凉” 《步出夏门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 汉灿烂,若出其里。”均写得高远阔大,气势雄伟,表现出积 极向上的奋进精神。 (3)曹操是建安文坛的领袖,他不仅以自己的创作开风气之 先,影响了一代诗风,而且还以其对文学的倡导,为建安文学 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中国古代文学史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历经多个时期的发展,其中包括两汉、魏晋和南北朝时期。

这些时期的文学成就对于中国文学史具有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对于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简要介绍:
两汉文学
两汉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关键时期,它包括东汉和西汉两个朝代。

在东汉时期,文学盛行于儒家经典的传承和注释上,如《论语》和《孟子》等。

西汉时期则以辞章文学为主,其中代表作品有司马迁的《史记》,这是一部重要的史学著作。

魏晋文学
魏晋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阶段,其特点是思想多样化和文风开放。

这个时期的文学主要集中在辞章文学和诗歌创作上。

魏晋时期的骚体诗,以曹操、曹丕和曹植等人的作品为代表,影响了后来的文学发展。

南北朝文学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分裂的时期,文学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南朝的文学以乐府民歌为主,反映了社会的动荡和民间的生活。

北朝的文学则以文学和骈文为特色,如北魏的《元气》和南朝的《世说新语》。

总结起来,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这些时期的文学作品不仅在形式上有所创新,也通过表达各种思想和情感,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内涵。

在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中汲取灵感和启示。

中国古代文学(三) 魏晋南北朝

中国古代文学(三) 魏晋南北朝

之魏晋南北朝文学(终极背诵版)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第二章:两晋诗坛第三章:陶渊明(重点)第四章:南北朝诗歌第五章:谢灵运、鲍照与诗凤的转变第六章:永明体与齐梁诗坛(重点)第七章:庾信与南朝文凤的北进第八章: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散文第九章:魏晋南北朝小说姓名:李延帅学院:文学院班级:中本0902电话:1328762881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魏晋南北朝至唐前期是中古期第一段,以五七言古近体诗兴盛为标志。

五古在魏晋南北朝高潮,七古和五七言近体在唐前期鼎盛。

魏晋南北朝文学自觉、文学创作个性化,期间宫廷起核心作用,形成文学集团。

集团内部趋同性使文学呈现群体性风格,使文学发展阶段性明显。

对两汉文学的继承在五古和辞赋方面最明显。

第一节文学的自觉与文学批评的兴盛一、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繁荣。

曹丕《典论〃论文》、陆机《文赋》、(梁)刘勰《文心雕龙》、(梁)锺嵘《诗品》等论著以及(梁)萧统《文选》、(陈)徐陵《玉台新咏》等文学总集出现。

文学自觉的标志:(一)文学从学术中分化成为独立门类。

1、汉朝人所谓文学是指学术,特别是儒学。

2、南朝文学有独立地位,宋文帝立四学,文、儒、玄、史学并立,《后汉书》单列《文苑列传》,与《儒林列传》等并立;同时有文笔之分,《文心雕龙〃总术》:‚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

‛,梁萧绎《金楼子〃立言篇》文笔之别已不限于有韵无韵,而强调文以情动人的特点,并且更广泛地注重语言的形式美。

(二)体裁的细致区分,对各种体裁的体臸和风格有明确认识。

1、《艺文志》、《东观汉纪》蔡邕《独断》刘熙《释名》等反映早期文体辨析意识。

2、《典论〃论文》将文体分为四科,并指出‚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明晰而自觉。

3、《文赋》将文体分为10类,对每类特点有所论述,并将诗赋分成两类,指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4、西晋挚虞《文章流别论》论及12种文体,追溯起源,考察演变,并列举作品。

中国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

中国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

三、曹植
• (一)曹植生平简介 •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丕同母 弟。曾封为陈王,死后谥‚思‛,故世称 陈思王。
• ‚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 (《三国志〃陈思王传》)
(二)曹植的诗歌创作
• 1、前期创作 • 主要抒发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 浪漫的情调和奋发进取得精神。 • (1)功业精神与报国信念:如《白马篇》 • (2)游宴、唱和之作:《名都篇》 • (3)抒写友情之作:《赠丁仪》、《赠王 粲》、《送应氏》
• • •

3、文学的士族化、家族化和宫廷化 (1)文学的士族化 士族因之拥有世袭的政治特权和经济特权, 因而,自然造成了士族对文化的特权。魏晋南 北朝的大多数作家都出生于世家大族。 西晋的左思和此后东晋的郭璞、刘宋时的 鲍照,是魏晋南北朝庶族文学的卓越代表。
• (2)文学的家族化 • 文学家族主要有:三曹、阮瑀与阮藉、嵇康
• • • • •
(2)文学题材的新变 玄言诗 山水田园文学 山水田园文学继玄言诗而兴起,标志着中 国古典诗歌从题材到风格都有了重大的突破, 是中国文学史上划时代的大事。 此外,咏怀诗、咏史诗、边塞诗、游仙诗、 宫体诗等诗歌题材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都得到了 不同程度的发展,并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建安文学
正始文学
魏 晋 南 北 朝 文 学
两晋文学 晋宋山水田园文学 齐梁陈文学
北朝文学
魏晋南北朝的乐府民歌 魏晋南北朝的小说
诗歌
建安时期:慷慨悲歌,诗中充满个性和情感。 三曹、七子、蔡琰 正始时期:沉痛委曲、隐蔽曲折,哲理化倾向和清逸玄远之美。 阮籍、嵇康
两晋时期:繁缛诗风(陆机、潘岳) 刚健诗风(左思、刘琨) 游仙诗、玄言诗、田园诗(郭璞、陶渊明)

古代文学作品选(魏晋南北朝)

古代文学作品选(魏晋南北朝)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 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 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 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 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 之进退,实为狼狈。
太息将何为,天命与我违。奈何念同生,一往形不归。孤魂翔故 域,灵柩寄京师。存者忽复过,亡殁身自衰。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 晞。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自顾非金石,咄唶令心悲。
心悲动我神,弃置莫复陈。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 亏,在远分日亲。何必同衾帱,然后展慇懃。忧思成疾疢,无乃儿女 仁。仓卒骨肉情,能不怀苦辛?
短歌行
朝代:魏晋
作者:曹操
原文: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谈讌 一作:谈宴)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海 一作:水)
咏史八首·其一
朝代:魏晋
作者:左思
原文:
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 边城苦鸣镝,羽檄飞京都。 虽非甲胄士,畴昔览《穰苴》。 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 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 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 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
画工弃市
作者:葛洪
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案图召幸之。诸宫人皆赂 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匈奴入 朝,求美人为阏氏。于是上案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

(完整版)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一览表

(完整版)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一览表

《中国古代文学史概论作业》魏晋南北朝诗歌文学一览表文学时期代表人物代表作品特点建安文学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桀、徐干、阮瑀、刘桢、应玚蔡琰诗歌七子"以写五言诗为主。

五言诗是直到东汉后期才兴盛起来的新诗体,桓、灵之世"古诗"的出现,标志着五言诗已经初步成熟。

而"七子"的优秀五言之作,写得情采飞扬,变化多致,使五言诗在艺术上更臻于精美。

如徐干的《室思》就比同一题材的《青青河畔草》或《冉冉孤生竹》写得细腻深厚。

而陈琳《饮马长城窟行》、阮瑀《驾出北郭门行》等都作于汉末战乱发生之前,其写作时间不一定比"古诗"晚,它们在五言诗发展史上的重要性就更加值得重视。

辞赋"七子"写了大量的小赋,他们在张衡、蔡邕等已经取得的成就基础上,为小赋的进一步繁荣作出了贡献。

"七子"的小赋有三点值得注意:①取材范围更加扩大,题材的普通化、日常化进一步冲淡了过去大赋的贵族性质;②反映社会现实的功能更趋加强,直接描写政治事件的作品有所增多;③抒情色彩愈益浓厚。

对于"七子"的赋,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曾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刘勰在《文心雕龙·诠赋》中也表示了同样的意见,还特别认为王粲、徐干二人是曹魏一代的"赋首",说他们可与宋玉、司马相如、左思、潘岳等并列。

散文孔融的章表,陈琳、阮瑀的书记,徐干、王粲的论说文,在当时都能独树一帜。

它们的共同优点就是曹丕所说的"文以气为主"(《典论·论文》),贯注了作者独特的气质。

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从黄巾起义到魏明帝景初末年,大约五十年时间。

在东汉末群雄并峙逐鹿中原的争夺兼并中,曹操完成了统一北方的大业,并吸引大批文士,形成了以曹氏父子为核心的邺下文人集团。

建安诗歌便是社会由分裂动荡趋向统一这一历史时期的产物。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一、魏晋南北朝文学1、【建安风骨】:以曹氏父子为中心形成的文人集团所表现出的共同的文学倾向,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

他们高扬政治理想,展示强烈个性,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展现了东汉末年动荡的时代,形成了慷慨激昂、刚健有力的诗歌风格,所以被称为“建安风骨”,代表人物主要有“三曹”、“七子”和蔡琰等。

2、【玄言诗】:东晋时期在玄学思想影响下,诗坛上流行的“寄言上德,托意玄珠”的作品。

代表作家有东晋孙绰、许询。

玄言诗以玄学思想方法体悟玄理,以诗为老庄哲学的说教和注解,严重脱离社会生活。

诗味不浓,但其中通过景物来表现哲理的作品,为山水诗的出现起到了催化作用。

3、【永明体】:永明是南朝齐武帝的年号。

周顒发现汉语的四声,沈约将四声的知识运用到诗歌的声律上,与谢眺、王融共同创立了“永明体”。

这种诗体要求严格四声八病之说,强调声韵格律。

对“近体诗”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从古体诗向近体诗过渡的一种重要形式。

4、【三曹】汉魏间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的并称。

他们以显赫的政治地位与杰出的文学才能著称于世。

他们在诗歌中抒写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乱离的社会场景,悲歌慷慨,是汉魏风骨的代表诗人,在五言诗歌发展史上处于承先启后的重要地位。

曹植被誉为“建安之杰”。

5、【建安七子】指东汉建安年间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等七位文学家的并称。

他们均以诗文显赫当世,是曹魏文学集团核心成员,与三曹同为建安时代的重要作家。

其中以王粲、刘桢成就最高。

6、【正始文学】魏曹芳正始年间的文学。

当时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激烈,老庄哲学风行,文学创作受到严重影响。

宣扬消极思想,滋长了脱离现实的倾向。

只有阮籍、嵇康的作品还能以隐蔽的手法表现彷徨苦闷的心情,流露出不满现实的情绪,成就较大。

7、【竹林七贤】指魏晋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

七位文士“相与友善,游于竹林”,故号“竹林七贤”。

8、【与山巨源绝交书】文章篇名,曹魏正始间嵇康写给山涛的一封信。

《中国古代文学(二)》重点知识

《中国古代文学(二)》重点知识

耐烦《中国文学史(二)》重点知识第一部分:魏晋南北朝文学一、填空题:1.从魏晋开始,南北朝及唐代前期,这段文学是以五七言古近体诗的兴盛为标志的;魏晋南北朝文学是典型的乱世文学。

2.魏晋南北朝文人在学习汉乐府的过程中将五言古诗推向高峰;抒情小赋的发展及其所采取的骈俪形式,使汉赋在新的条件下得到发展。

3.建安时代是文学开始走向自觉的时代。

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异常繁荣,文学理论与批评的兴盛是与文学的自觉联系在一起的。

代表:魏曹丕《典论·论文》,西晋陆机《文赋》,梁刘勰《文心雕龙》,梁钟嵘《诗品》等论著,以及梁萧统《文选》,陈徐陵《玉台新咏》等文学总集。

①刘勰《文心雕龙》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了完整的体系。

②梁萧统的《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

③曹丕的《典论·论文》是我国第一篇论文学的文章。

4.魏晋南北朝文学创作形成的共同主题:生死主题、游仙主题、隐逸主题。

5.魏文帝曹丕建立九品中正制,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

6.门阀政治是士族与皇权的共治,是在东晋特定条件下出现的皇权政治的形态。

7.玄学三典:《庄子》、《老子》、《易经》。

8.“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三张:张载、张协、张亢;二陆:陆机、陆云;两潘:潘岳、潘尼。

9.建安时代,三曹、七子并世而出,为中国诗歌打开一个新的局面,并确立了“建安风骨”这一诗歌美学的典范。

10.曹操的诗全部都是“乐府诗”,其内容和写作方法与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的精神一脉相传。

11.曹操的部分诗歌由于反映现实深刻真实,被后人称为“汉末实录”(钟惺《古诗归》。

12.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是曹操的《步出夏门行·观沧海》13.曹操诗歌的特点:用古题写诗;发扬光大四言体诗。

14.曹丕的《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对后代歌行体诗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5.曹丕和文人诗酒唱和,开创了文人雅集的先河,具备了文人集团的性质(邺下文人集团)。

古代文学之魏晋南北朝文学(建安文学)

古代文学之魏晋南北朝文学(建安文学)

古代文学之魏晋南北朝文学(建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是文学史上的大转折时代,文学走向自觉。

并且产生了大批依据文学审美特征而开展的论文和文著。

此时不仅有三曹、二陆、陶谢、鲍照、谢脁、庾信等流芳百世的大作家,更有建安风骨、正始之音、田园诗、山水诗、以及元嘉体、永明体等诗歌的典范。

建安文学建安文学是汉末建安时期兴起的文学,是以曹操父子为核心、以及建安七子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等曹魏集团文人为主力的文学,其中王粲刘桢的成就最高,曹植被称为“建安之杰”。

主要作品精读曹操刘勰评曹氏父子的诗曾说:“志不出于滔荡,辞不离于哀思。

”(《文心雕龙·乐府》)锺嵘评曹操的诗也说:“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诗品·下》)都指出了曹操的诗歌感情沉郁悲怆的特点。

惟其有情,故曹操的诗读来有感人的力量;惟其悲怆,故造成了其诗沉郁顿挫、格高调响的悲壮气势。

蒿里行(背诵)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这首《蒿里行》即是极为典型的例子。

故陈祚明说:“孟德所传诸篇,虽并属拟古,然皆以写己怀来,始而忧贫,继而悯乱,慨地势之须择,思解脱而未能,亹亹之词,数者而已。

”(《采菽堂古诗选》)可见曹操诗歌抒忧写愤的特征已为前人所注重。

短歌行(背诵)作者: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短歌行》正像曹操的其它诗作如《蒿里行》、《对酒》、《苦寒行》等一样,是政治性很强的诗作,主要是为曹操当时所实行的政治路线和政治策略服务的;然而它那政治内容和意义却完全熔铸在浓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全诗充分发挥了诗歌创作的特长,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

古代文学史 要点提取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古代文学史 要点提取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这段文学以五七言古近体诗的兴盛为标志,宫廷起着核心作用,以宫廷为中心形成文学集团。

陶渊明不属任何集团。

对两汉文学的继承与演化在五言古诗和辞赋方面痕迹最明显。

第一节文学的自觉与文学批评的兴盛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的兴盛与文学的自觉联系在一起,自觉有三个标志:1、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

2、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

(《文选》是按文体编成的文学总集)3、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

人物品评到文学品评刘勰《文心雕龙》标志着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了完整的体系。

主要贡献在以下两方面:1、论述了文学发展的外部原因和内部规律。

2、总结了许多宝贵的文学创作经验,揭示了创作活动的奥秘,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作论。

(“创作论”这一部分是全书的精华)总集的编纂是文体辨析的自然结果。

箫统的《文选》是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自唐代以来赢得文人的广泛重视,并逐渐形成“文选学”。

新的文学思潮:努力将文学从学术中区分出来,进而探寻文学的特点、文学本身的分类、文学创作的规律,以及文学的价值。

魏晋以后,经学摆脱了经学的束缚,整个文学思潮的方向也脱离儒家所强调的政治教化的需要,寻找文学自身独立存在的意义,提出了崭新的概念和理论,如风骨、风韵及言意关系等,形成了重意象、中风骨、中气韵的审美思想。

诗歌求言外之意,音乐求弦外之音,绘画求象外之趣,各类文艺形式之间互相沟通的这种自觉的美学追求,标志着一个新的文学时代的到来。

这个时期文学创作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服务于政治教化的要求减弱了,文学变成个人的行为,抒发个人的生活体验和情感。

(赋,从汉代的大赋演化为魏晋南北朝的抒情小赋,便是很有代表性的一个转变。

)第二节动乱文人的命运与文人的风尚战乱和分裂,成为这个时期的特征,文学典型是乱世文学。

文学形成一些共同的主题:生死主题(感慨人生的短促、死亡的不可避免及表现如何对待生、如何迎接死的思考)、游仙主题(想象神仙的世界,表现对那个世界的向往以及企求长生的愿望)、隐逸主题(包括向往和歌咏隐逸生活,也包括招隐诗、反招隐诗)。

【重点】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

【重点】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

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1.魏晋南北朝(中古文学)的标志:五七言古近体诗兴盛。

2.魏晋南文学变化的因素(1)文学的自觉与文学批评的兴盛第一、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并独立(汉时,文学即指学术、刘宋时期才与史、玄、儒学并列)第二、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区分,对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明确认识。

(到南朝时已成系统)第三、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文学最终表现在对审美特性的自觉追求上)(2)动乱中文人多遭杀戮的命运魏晋文学是典型的动乱文学,既要适应战乱,又要适应改朝换代。

容易感受人生的短促、生命的脆弱、命运的难卜、祸福的无常,以及个人的无能为力,从而形成悲剧性基调,以及作为补偿的放达。

于是产生了一些共同主题,如死生、游仙、隐逸。

(3)门阀观念下的文学创作A.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仕进之路,寒士的不平就反映在文学创作中。

B.文学乃至文化集中在少数世家大族中,与政治权力一起世代相传,文学家族的大量出现与之有关。

C.重视门第的风气还表现为对宗族关系和伦理观念的强调,或是追述炫耀门第及祖先功德。

(4)玄学对文学的渗透源于老庄,后受儒、佛影响的玄学对文学渗透很大,其中的自然与真、言意之辨、名理形神之辨,都成为文学讨论及作品的主题,将理趣融入文学。

(5)佛教与佛经翻译对文学的影响3.中古文学发展历程A.概要建安:曹氏、王粲、刘祯政治理想与务实精神,通脱态度与应变能力。

不拘守于儒学,表现鲜明的个性。

反映理想的高扬、人生的短暂、个性与浓郁的悲剧色彩正始:嵇康、阮籍崇尚自然,反对名教、揭露礼教与时政的冲突、政治重压下的苦闷与抗议。

太康:三张、二陆、两潘、一左以繁缛为特点,丧失建安风力,但在语言运用上多有探索,抗议门阀,书法寒士不平。

两晋:玄言诗晋宋易代:陶渊明开创田园诗汉魏古朴诗风带入更纯熟境地,将“自然”提升为美的至境。

宋初:谢灵运,玄言诗转向山水诗B.总论思潮:文学进入自觉阶段,文学创作趋于个性化玄学与佛教带来新的创作因素语言形式美的发展及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1.汉大赋:也叫新体赋,汉初形成,汉武帝至东汉中期最盛。

它是汉赋的主要代表,居于主流地位。

大赋在形式上篇幅较长,结构宏大,多采用主客问答的结构形式,一般由小序、正文、结尾三部分组成,韵文与散文相间。

代表作有枚乘《七发》,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扬雄《长杨赋》、《羽猎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两京赋》等。

2.互见法:是《史记》选取,安排材料以反映历史、表现人物的一种方法。

可分为有无互见和详略互见。

对某些人物的某些材料,在本传中未写,在他传中写了,这是有无互见;对某些史实和某些人物的事迹,在一片传中详写,在其它传中略写,这是详略互见。

蔡邕互见法,有时是为了避免行文重复,有时则是为了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多样性。

3 乐府诗:汉乐府原是汉初采诗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

武帝时乐府规模扩大,成为一个专设的官署,掌管郊祀、巡行、朝会、宴飨时的音乐,兼管采集民间歌谣,这些采集、保存而流下来的歌辞被后人称为乐府诗。

乐府诗主要收集在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中。

4.古诗十九首:最早见载于《文选》,出自汉代文人之手,但没留下作者姓名。

诗非一人一时之作,作者是中下层文人。

古代抒情诗的典范,羁旅行役,相思怀人之苦,是其一大主题。

《古诗十九首》是汉代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被刘勰喻为“五言之冠冕”。

5.建安风骨:也称汉魏风骨,是指建安时期的作家反映社会动乱、民生疾苦和抒写雄心壮志时所形成的悲凉慷慨、明朗刚健的写作风格,是对建安文学成就的经典概括。

代表作家是“三曹”、“七子”和蔡琰。

6.太康诗风:是指以陆机、潘岳为代表的西晋诗风。

把逞才作为创作目标,并形成拟古风气。

在诗歌技巧方面,追求“繁缛”的艺术风貌,这也是太康诗风的重要特征。

它发展了曹植“辞采华茂”的一面,对中国的诗歌发展是有贡献的。

7.玄言诗:指盛行于东晋的一种以阐释老庄和佛教哲理为主要内容的诗歌。

一方面是魏晋玄学及清淡之风兴盛的结果,另一方面也与东晋证据及由此而形成的士人心态有关。

在表达上则是抽象玄虚,谈乎寡味。

艺术价值不高,但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东晋玄言诗人有孙绰、许询等。

8.永明体:又称新体诗,最早出现于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

自觉地运用“四声”、避免“八病”,形成了“永明体”。

永明体是中国格律诗的开端。

代表作家有谢朓、沈约、王融。

9.宫体诗:开始并盛行于梁陈时期的诗歌体式。

以宫廷生活为描写对象,多写女性与咏物,形式工巧,声律严整。

是对女性的审美观照。

在情调上伤于轻艳,风格上比较柔靡缓弱。

它是梁陈时期诗歌的一道奇特风景线。

萧纲,徐擒是宫体诗的代表人物。

简答:1.汉代文学基本态势:①苞括宇宙、总揽天人、贯今古通的艺术追求;②汉代文人立功扬名的价值取向和圣主贤臣理想;③对机遇和命运的感慨;④批判与赞颂的更迭;⑤文人的独立和依附;⑤从浪漫到现实;⑥民间创作和文人创作相互促进。

2.贾谊散文风格:贾谊的散文有战国纵横家的风格,纵横捭阖。

善于运用不同历史事实的对比来分析利害,在铺张渲染的描写中,造成文章的充沛气势,富于说服力和感染力。

如《过秦论》。

抱有改革政治的热情,又受到压抑,因而笔端常带感情,议论说理毫无顾忌,行文畅达而不浮浅,语言犀利激切,富于文采。

忧时济世的感情溢于言表,富于鼓动性。

3.汉赋的意义:①表现了一种昂扬旺盛的气象,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②丰富了汉字和词汇,锻炼了语言词句,提高了文字的表现功能。

③促进了文学观念的形成4.两汉赋的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从汉初到武帝时汉赋的形成时期,主要在藩国发展。

继承楚辞传统,形式是骚体赋。

优秀作品有贾谊的《吊屈原赋》、《鵩鸟赋》和淮南小山的《招士隐》。

同时三体大赋开始出现。

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汉代三体大赋的正式形成。

(2)武帝至东汉中叶,是汉赋的兴盛时期。

形式上主要是散体大赋。

司马相如的作品代表了散体大赋的最高成就。

西汉后期的代表作家是扬雄等。

班固的《两都赋》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张衡模拟班固的《两都赋》作有《二京赋》。

(3)东汉中后期到汉末是三体大赋的衰落时期,讥讽时事、言志抒情的小赋兴起。

张衡的《归田赋》开先河,之后有蔡邕、赵壹等人。

5.汉大赋的艺术特点:(1)篇幅较长,结构宏大,一般都在千字以上。

(2)善于用铺陈、夸张的手法,富丽的辞藻。

(3)侧重铺写宫苑、京都、宫殿、山川等壮丽事物,帝王的政治、军事、祭祀等重大活动,以及帝王贵族声色犬马、畋猎驰逐等生活。

(4)主旨则既美且刺。

其效果往往是“劝百讽一”。

(5)多采用主客问答式,赋文一般由序、正文、结尾。

序和结尾一般用散文,正文以韵文为主。

6.乐府诗的艺术手法:基本艺术手法是娴熟巧妙的叙事手法。

①生活镜头的诗意选取②故事情节完整曲折③人物形象各具特色④叙事详略得当⑤语言是的创作(例子见第一卷P193)善于运用比兴、拟人、夸张、铺陈和烘托手法。

语言朴素自然,生动活泼。

句式上打破《诗经》的四言,以杂言为主,逐渐趋于五言。

7.魏晋南北朝文学自觉的标志:①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

②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

③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

8.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主题:①生死主题主要是感慨人生的短促、死亡的不可避免,以及表现如何对待人生、如何迎接死的思考。

如《短歌行》。

②游仙主题主要是想象神仙的世界,表现对那个世界的向往以及企求长生的愿望。

如郭璞的游仙诗。

③隐逸主题包括向往和歌咏隐逸生活的作品,也包括招隐诗、反招隐诗,形成这个时期的一个重要特点。

如潘岳的《闲居赋》。

9.门阀制度对文学的影响:①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仕进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心怀不平。

这些不平反映在文学创作中,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特色。

如左思的《咏史》。

②门阀制度也与文学家族的大量出现有直接关系,文学乃至文化集中在少数世家大族手中与政治权力一起世代相传。

③重视门第的风气在文学作品中海表现问对宗族关系和伦理观念的强调。

如曹植的《责躬》。

10.曹植的“骨气奇高,辞采华茂”特征:①“骨气奇高”的体现:强烈的抒情化色彩。

曹植一生热中功名,追求理想,遭遇挫折、壮志不衰,转多愤激之情,无论是前期的任侠使气,还是后期诗中的满腔悲愤,都体现了他的个性特色。

诗歌内容充满追求与反抗,富有气势和力量,形成了“骨气奇高”的特征,激越感人。

②“辞彩华茂”的体现:1)语言绮丽自然,韵律色调和谐,注重对偶、炼字和声色之美。

2) 善于以警句开篇, 如《野田黄雀行》以“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开头。

11.阮籍诗歌的风格特征:阮籍诗的风格是“隐约曲折”。

常常借比兴、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感情,寄托怀抱。

表达方式比较曲折隐晦,再加上阮诗的比兴在意念是往往不是很切近,而是比较悠远、旷放,增强了诗歌的含蓄效果。

如《咏怀》其一,作者面对“黑暗世界”在清风明月中弹琴徘徊,通篇采用象征手法表达作者的情思。

阮籍之文长于论着,多发惊世骇俗之论,行文奇偶相生,意蕴深沉。

12.南北朝民歌的风格区别:由于南北朝长期处于对峙局面,在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风尚、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因而南北朝民歌也呈现出不同风格。

①南朝民歌清丽缠绵,更多反映了人民真挚纯洁的爱情生活。

南朝民歌的内容比较单一,以抒情为主。

既明快,又含蓄,语短情长。

多用比兴、象征手法等特点,而且大量采用双关的修辞手法。

②北朝民歌粗犷豪放,广泛地反映了北方动乱不安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习性。

数量不多,但是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广泛领域。

反映北方民族的游牧生活,以及风俗习惯、风光景色。

简单疏朗、质朴无华,毫无造作矫饰是其艺术的基本特点。

13.谢灵运山水诗的新风:①从写意到摹象。

谢诗不想陶渊明的诗那样一写意为主,注重物我合一,表现出整体的自然美,更注重山水景物的描摹刻画,观察与体验十分细致。

②从启示性到写实性。

陶诗之分注重言外的效果,发挥语言的启示性以调动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去体会那些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东西。

而谢诗语言更注重写实性,云再用准确的语言对山水景物作精心细致的刻画,力求真实地再现自然美。

14.为什么说庾信文章老更成:庾信前期作品主要是奉和之作,思想内容轻浅单薄,宫廷趣味浓厚。

但由于这些诗在诗歌形式上的多方面探索,为庾信积累了美感形式上和美感内容上的经验,他的诗已经有了“流连哀思”的审美趣味,以绮艳之辞抒哀怨之情。

这些经验结合后期的生活经历,使他的后期诗歌达到了“穷南北之胜”的高度。

其后期作品主要抒写乡关之思,包括感伤时变,魂牵故国和叹恨羁旅忧嗟身世两方面。

内容丰富,笔调劲健苍凉,艺术上更为成熟。

因此说庾信文章老更成。

15.志怪小说与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家、作品志怪小说①地理博物:如托东方朔的《神异经》、张华《博物志》②鬼神怪异:如曹丕的《列异志》、干宝的《搜神记》、托名陶渊明的《搜神后记》、王嘉《拾遗记》、吴均《续齐谐记》。

③佛法灵异:如王琰的《冥祥记》、颜之推《冤魂志》。

志人小说①笑话:邯郸淳《笑林》②野史:葛洪伪托刘歆所作《西京杂记》。

③逸闻轶事:裴启《语林》、郭澄之《郭子》、沈约《俗说》、殷芸《小说》、刘义庆《世说新语》。

大问题一、《史记》(一)体例: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五种体例,共130篇,526500字“本纪”,历代帝王的政迹“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是专门史,分别叙述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和现状“世家”写历代贵族王侯的历史“列传”是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物的传记,包括国外和国内少数民族君长统治的历史(二)断限:《史记》记事,上起黄帝,下至何年主要有三说武帝太初年间(前104——前101)说武帝元守元年(前122)说武帝天汉年间(前100——前97)说(三)创作宗旨:“穷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确立以人物为中心的述史体系,为“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立传(四)注本:最著名的有三家,号称“三家注”,即南宋裴骃的《书籍集解》、唐司马员的《史记索引》和张守节《史记正义》。

(五)思想内容(1)暴露了统治阶级的丑恶面目和残暴罪行1.揭露汉代帝王的丑恶面目 2.揭露统治阶级内部的丑行3.揭露贪官酷吏残害无辜的罪行(2)热情歌颂反抗暴秦的英雄人物(3)颂扬品质优良的中下层人物(4)歌颂了一系列爱国人物(六)文学成就(1)善于选择、安排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1.精心选取历史人物一生中最重要的、最有代表性的大事 2.主义选择富有表现力的细节,暗示人物的未来3.运用“互见法”(2)善于将历史故事化,在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1.描述细致入微 2.场面扣人心弦(3)在运用语言方面有很高的成就1.人物语言颇具个性化,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2.叙述的语言简洁、精炼,极富表现力3.引用民谣和谚语,使语言更加丰富多彩,也更富表现力二、两汉乐府与《古诗十九首》的内容与艺术手法两汉乐府(1)内容:1.平民百姓的痛苦与挣扎2.士卒役人的控诉与呼叫3.男女两性的哀怨与情仇4.权贵势要的骄奢与清廉 5.人在旅途的乐生与恶死 6.少壮游子的努力与操守7.江南采莲的嬉戏与愉悦8.动物植物的诉说与寓意(2)艺术手法:1.注重叙事 2.长于写人3.语言朴实4.体制多样5.浪漫色彩《古诗十九首》(1)内容:第一类,游子之歌1.思乡情结2.立功扬名3.人情淡薄4.及时行乐第二类,思妇之词1.珍惜婚姻2.自我宽慰3.相隔愁苦(2)艺术手法:1.长于抒情2.善于运用比兴与写景来抒发感情3.语言精炼工整,朴素自然,保持了乐府民歌的特色三、陶渊明及其诗歌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