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案例:改变幼儿的不良行为

合集下载

幼儿行为矫正案例分析[幼儿行为矫正案例]

幼儿行为矫正案例分析[幼儿行为矫正案例]

幼儿行为矫正案例分析[幼儿行为矫正案例]这天是家长开放日。

晨间活动时,豪豪用自己带来的玩具搭了一把“枪”,小小想借来玩一会儿,豪豪断然拒绝。

过了一会儿,豪豪去上厕所了,等他回来时发现小小拿着他的玩具抢,便愤怒地大叫,还抡起双拳使劲打小小。

教师见状连忙拉住豪豪,但豪豪还是一个劲儿地往前冲,嘴里喊着:“打死你,打死你……”这一幕就发生在豪豪爸爸眼前。

豪豪爸爸悄悄用摄像机把豪豪的行为记录了下来。

经过一上午的细心观察,爸爸发现小朋友都不太愿意跟豪豪玩。

活动结束后,爸爸忧心忡忡地找到教师。

教师觉得当天的事一定对爸爸有很大的触动,便借机询问爸爸在家是否听豪豪说过“打死你”这样的话。

爸爸反映,豪豪在看动画片时偶尔会喊“打死你”。

这使教师意识到类似《铠甲勇士》这样充斥着打斗场景的动画片可能是豪豪的不良模仿源。

爸爸很认同教师的分析。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提出以下建议:多陪陪豪豪,以减少他看动画片的时间。

还可以选择陪豪豪外出打球等豪豪喜欢的活动来代替看动画片。

可以陪豪豪一起阅读“小兔汤姆”系列图画书等,在阅读过程中引导他思考,为豪豪提供良好的模仿对象。

洪洪,男,2000年5月12日出生,三岁之前和爸爸妈妈生活在广州,三岁之后和姑姑一起在北京生活。

二岁半发现有智力问题,经北京第六医院诊断为自闭症。

洪洪认知范围较广,有简单的语言,不善于沟通。

多动,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差,表现无持续性。

兴趣狭窄,行为刻板重复,强烈要求维持环境不变。

对于不愿意的事又哭又闹,乱跑乱跳,行为不稳。

洪洪对情感有一些理解,理解对方情感但与人基本不交流互动。

现很眷恋姑姑,当听到“姑姑不要你了”的话很激动也会因此发脾气,与姑姑会有某种互动,但构成关系很少。

经常表现的很亢奋,有很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

家长常用口头表扬及实物奖励洪洪。

曾送入普校和幼儿园接受教育,但其刻板等问题行为不仅影响了其自身的学习,也对其他同学的学习及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莫大的干扰而且在这样的环境中洪洪的刻板行为在得不到控制的情况下更加严重。

幼儿不健康行为案例教育

幼儿不健康行为案例教育

幼儿不健康行为案例教育
《幼儿不健康行为案例教育》
近日,某幼儿园发生了一起幼儿不健康行为案例,引起了家长和老师们的关注。

该案例中,一个三岁的幼儿频繁地咬其他小朋友,导致其他小朋友受伤。

针对这样的情况,幼儿园采取了一系列的教育措施,帮助这位幼儿改正不健康的行为。

首先,老师们与家长进行了沟通,共同商讨针对这位幼儿的幼儿不健康行为案例教育方案。

其次,幼儿园组织了集体活动,让幼儿们互相尊重,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

同时,针对这位幼儿,老师们进行了个别辅导,针对咬人的行为进行了详细解释,并教给他其他解决矛盾的方法。

通过这些教育措施,这位幼儿的不健康行为得到了有效地纠正。

在家长和老师的引导下,他学会了与他人友好相处的方式,也逐渐摆脱了咬人的习惯。

这次案例也让人们意识到,对于幼儿不健康行为的教育非常重要,只有用正确的方法引导,才能使他们健康成长。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不仅看到了幼儿不健康行为的严重性,也看到了教育的力量。

在面对类似的情况时,家长和老师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通过正确的教育方法,帮助幼儿改正不健康的行为,让他们健康成长。

幼儿园正面管教:中班儿童行为引导案例

幼儿园正面管教:中班儿童行为引导案例

一、案例背景在幼儿园的中班教室里,有一个孩子叫小明。

小明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常表现出一些行为问题,比如爱打闹、不听老师的话、做事不细心等。

这些行为给教师和同学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因此需要进行有效的行为引导和管教。

二、深入分析问题1. 分析小明的行为背后原因小明的行为问题可能是由于家庭环境、自身发展特点或者其他原因所导致。

我们需要从孩子的个体差异出发,了解他的家庭情况、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以便更好地理解他的行为问题。

2. 中班儿童行为特点在幼儿园的中班阶段,孩子们正处在认知、情感和社交等方面的发展时期,他们的行为特点通常包括好奇心强、自我意识渐强、社交能力初步形成等。

对待中班儿童的行为引导需要结合他们的特点展开。

三、解决方案与行动1. 家园协同老师要和小明的家长进行沟通,了解他在家的情况,寻找可能的行为缘由。

家长可以共享孩子在家的表现和家庭环境,这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小明的情况,促进解决问题的方式。

2. 设置明确的规则和奖惩机制在教室中,老师需要给孩子们规定清晰的行为规则,并告知他们的违规后果。

同时也要设立奖励机制,让孩子们明白哪些行为是受到鼓励的。

这样可以让小明和其他孩子明白什么是被期待的行为。

3. 个体化关怀和引导针对小明的行为问题,老师要采取个体化的关怀和引导方式。

可以通过和小明单独交流,了解他的内心想法和感受,寻找他的潜在需求和动机,引导他走向积极的行为。

四、行动成果通过家园协同和规则奖惩机制的设立,小明在一段时间后表现出了明显的改善。

他开始更加遵守规则,与同学相处更加和谐,学习也更加专注。

这表明在教师的引导下,小明已经慢慢接受了正确的行为观念,并且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行为。

五、我的观点和理解在进行幼儿园正面管教时,针对中班儿童的行为问题,我们需要充分了解孩子的个体差异,结合其自身特点展开行为引导。

在家园协同的基础上,制定明确的规则和奖惩机制,同时给予个体化的关怀和引导,可以有效帮助孩子克服行为问题,为其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幼儿园中班案例分析与措施

幼儿园中班案例分析与措施

幼儿园中班案例分析与措施
案例分析:
1.不守纪律:小明经常不按照老师的要求行动,不等待自己的轮到就插队或者抢玩具。

2.与他人难以相处:小明在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时,经常出现抢夺玩具、打架和争吵的情况。

3.语言表达能力差:小明在表达自己的意思时经常使用不恰当的词语或者说话含糊不清,导致其他孩子不理解他的意思。

措施:
1.建立良好的纪律意识:由于小明对纪律意识的不理解,需要在班级中建立一些规则和制度,并且要提醒小明遵守这些规则。

同时,老师还应该给与小明正面的激励,当他能够遵守规则时,要给予他一定的奖励,以增强他的遵守纪律的动力。

2.提供合适的引导:小明的问题在于不知道如何与他人相处,所以需要老师在观察到他出现问题时,及时进行引导。

当小明出现抢夺玩具、打架或争吵的情况时,老师可以带领他们进行游戏规则和冲突解决的教育。

在具体的行为上,老师可以鼓励他与其他孩子合作玩耍,分享玩具,并适时地对他的行为作出表扬和鼓励。

3.提升语言表达能力:针对小明语言表达能力差的问题,老师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提升他的语言能力。

比如,用简单的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让小明理解老师的要求,引导他说清楚自己的意思。

同时,在日常的语言环
境中,老师还可以让小明多参与到对话中,并提供丰富的语言材料,帮助他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以上是对幼儿园中班小明案例的分析和相应的措施。

通过建立纪律意识、提供合适的引导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帮助小明改善他的问题行为,更好地适应班级生活。

同时,这些措施也能帮助其他孩子更好地理解小明,提供更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幼儿园的不好行为教案

幼儿园的不好行为教案

幼儿园的不好行为教案教案名称:培养幼儿园不好行为的纠正与改进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幼儿对不好的行为有基本的认识,明确行为是对他人和社会产生影响的;2.培养幼儿的道德观念,理解什么是好的行为,什么是不好的行为;3.增强幼儿的自制力,让他们能够自觉抑制不好的行为;4.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促进他们在集体环境中遵守规则。

二、重点内容:1.分析幼儿园中常见的不好行为;2.引导幼儿认识行为的后果与对他人产生的影响;3.培养幼儿正确的道德观念;4.提升幼儿自制力和遵守规则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导幼儿讨论常见的不好行为,如推搡、打闹、抢夺、欺负等,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相互交流。

2.分析与引导(20分钟):a.通过故事、图片等形式,向幼儿展示不好行为带来的不良后果,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

3.道德教育(20分钟):a.介绍幼儿园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让幼儿了解什么是好的行为和不好的行为。

例如,礼貌待人、友善相待、尊重师长和同伴等。

b.利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幼儿思考并分享自己理解的好行为和不好行为,强调好行为的积极意义。

4.培养自制力(20分钟):a.向幼儿们介绍自制力的概念,明确自制力在遵守规则和控制行为中的作用。

b.通过游戏和实际操作训练幼儿的自控能力,例如,克制冲动、等待轮流等。

5.规则约定(15分钟):a.与幼儿共同制定一份幼儿园行为准则,让他们参与制定规则的过程,增强规则的执行力。

b.通过讨论和示范,让幼儿理解规则的重要性,并明确不遵守规则可能带来的后果。

6.课堂总结(5分钟):向幼儿总结今天的教学内容,强调重要观点和规则,鼓励他们在生活中积极践行好的行为。

四、教学评价:1.教师观察:观察幼儿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是否能够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2.问答评价:通过提问,检查幼儿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3.课后作业:要求幼儿回家向家长报告今天学习的内容,让他们在家中巩固所学,进一步培养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园中班个案分析与措施范例共四篇

幼儿园中班个案分析与措施范例共四篇

幼儿园中班个案分析与措施范例【篇一】案例分析: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我国思想家陶行知曾说“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

揭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应及早抓起的必要性。

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健时期,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

开学至今,我发现有一部分幼儿存在一定的坏习惯:有的喜欢拉扯衣服,有的喜欢抠鼻子,有的喜欢把小手放进裤衩中……对于这些幼儿来说,形成这样的坏习惯,对以后的成长自然存在一定的影响。

由于各方面的不同,出现种种小动作,常常在不经意间将小动作表现了出来。

在与妈妈依依不舍的分离后,帅帅小朋友便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午睡时,发现帅帅小手拿着被角放在嘴巴里,我便示意让他拿出来,并且让他睡觉。

接连好几天每天都是一样下,这点引起了我的注意,在与其家长的沟通中发现,该幼儿在家中就喜欢小手去拿被角放在嘴巴里不肯拿出来,家长也时常劝说但不见效果。

我们都知道,中班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在逐步增强,很多坏习惯也正是在这个阶段慢慢改正,因此作为家长、老师更应该在此时,提醒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改掉不良的坏习惯。

采取措施:经过一个月的观察,只要他睡觉时将用手拿被角放进嘴巴里,我便目不转睛地看着他,他便会把被角从嘴巴里拿出来,逐渐领会到我的意思。

因此:首先,作为家长,在家时要时刻注意孩子的这一小动作,睡觉时不时地叮嘱他不要把被角放进嘴巴里,在必要时打他的手背,让他意识到这样做是不对的。

其次,作为老师在继续注意他的同时,教育他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保持个人的卫生,做个讲卫生的好宝宝。

适当地跟他沟通,给他讲讲有关其他小朋友咬被交的故事,让他有个学习的榜样,逐渐改变自己的坏习惯。

最后,家园互交流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每天利用家长接送孩子的时间多交流一下,看看怎样更能帮助幼儿改变他的这一习惯,或利用QQ群、电话等形式进行沟通。

中班幼教案例:改变幼儿的不良行为

中班幼教案例:改变幼儿的不良行为

中班幼教案例:改变幼儿的不良行为案例背景:小明是我们幼儿园中班的一名小朋友,他聪明活泼,但有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那就是他总是喜欢打人。

无论是在游戏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只要稍有不顺心,他就会用拳头去解决问题。

这不仅让其他小朋友害怕,也给老师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案例分析:1. 了解原因: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小明打人的原因。

通过观察和与他的交谈,我们发现小明打人主要是因为他在表达自己的情感时,不知道如何用语言来表达,而是选择了用行动来表达。

这可能是因为他在家中也是这样表达情绪的,或者是他在模仿电视上的角色。

2. 制定计划:了解了小明打人的原因后,我们制定了一个改变他不良行为的计划。

这个计划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育小明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不是用行动;二是通过游戏和活动,让小明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三是对小明进行奖励和惩罚,让他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3. 实施计划: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困难。

例如,小明并不理解为什么不能用打人来表达情绪,他认为这是最直接的方式。

但是,我们并没有放弃,而是通过更多的沟通和示范,让他慢慢理解这个道理。

4. 结果反馈: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的行为有了明显的改变。

他不再随意打人,而是学会了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虽然他还会有时候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但是他已经比以前进步了很多。

案例反思:这个案例让我们认识到,改变幼儿的不良行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我们耐心的教育和引导。

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到,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行为背后都有他们自己的原因。

因此,我们在处理孩子的行为问题时,不能一概而论,而应该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制定出适合他们的解决方案。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坏习惯》附反思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坏习惯》附反思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坏习惯》附反思一、活动目标1.让幼儿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坏习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培养合作精神。

二、活动重难点1.活动重点:让幼儿认识坏习惯,学会改正不良行为。

三、活动准备1.PPT课件:《坏习惯》2.活动材料:画笔、彩纸、剪刀、胶水3.视频材料:关于坏习惯的动画片四、活动过程1.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坏习惯吗?谁能举例说说?2.基本环节(1)观看PPT课件,了解坏习惯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PPT课件,了解一下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坏习惯。

幼儿观看PPT,教师讲解。

(2)讨论坏习惯的危害师:刚才我们了解了坏习惯,那么谁能说说坏习惯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危害呢?(3)学习改正坏习惯的方法师:既然我们知道坏习惯的危害,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改正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这个动画片,学习改正坏习惯的方法。

幼儿观看动画片,教师讲解。

(4)实践活动:制作“好习惯”手抄报师: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坏习惯的危害,也学会了改正的方法。

下面,请大家分成小组,一起制作一份“好习惯”手抄报,展示我们学到的好习惯。

幼儿分组制作手抄报,教师巡回指导。

3.结束环节五、活动反思1.本节课通过观看PPT课件、讨论、观看动画片等多种形式,让幼儿了解了坏习惯的危害,提高了自我保护意识。

2.实践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动手制作手抄报,展示了所学的好习惯,达到了活动的预期效果。

3.在活动中,教师注重引导幼儿思考,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提高了幼儿的参与度。

4.不足之处:在实践活动环节,部分幼儿制作手抄报的速度较慢,导致活动时间较长。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合理安排活动时间,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5.教师在活动中应更加关注每个幼儿的表现,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提高幼儿的自信心。

重难点补充:1.活动重点:让幼儿认识坏习惯,学会改正不良行为。

基本环节补充:(1)观看PPT课件,了解坏习惯师:小朋友们,你们看看这个图片,这个小朋友在做什么呢?幼1:他在吃手指。

幼儿园反欺凌大作战:中班反对欺凌教学案例

幼儿园反欺凌大作战:中班反对欺凌教学案例

幼儿园反欺凌大作战:中班反对欺凌教学案例在幼儿园教育中,反欺凌教育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主题。

对于中班幼儿来说,他们正处于人际交往和情感认知发展的关键阶段,因此需要特别重视反对欺凌教育。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介绍一些中班幼儿园开展反对欺凌教学的情况,旨在帮助家长和老师更好地了解幼儿园反欺凌教育的重要性和有效方法。

1.故事时间:在某幼儿园中,一名中班幼儿遭到其他同学的排斥和欺凌,她情绪低落,严重影响了她的学习和生活。

作为老师,如何帮助这名幼儿,以及通过故事时间向中班幼儿们传递反对欺凌的教育?2.借助故事传递理念:在这个教学案例中,老师选择了《小熊维尼和跳蚤》这个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幼儿们可以从小熊维尼和跳蚤的故事中感受到友情和相互帮助的重要性,以及不同个体间的平等和尊重。

而老师在讲解故事的过程中,着重强调了欺凌行为的不良影响,以及大家需要共同维护和平相处的理念。

3.情景再现:除了故事时间,老师还通过情景再现的方法,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感受欺凌和被欺凌者的感受。

通过这个过程,幼儿们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欺凌行为的伤害,思考自身行为对他人的影响,从而增强他们的同理心和社会责任感。

4.小组讨论:在教学案例中,老师还组织了小组讨论环节,让幼儿们就欺凌行为的成因、对策和预防方法进行探讨。

通过和同伴们的交流,幼儿们可以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培养合作精神,同时也加深他们对于欺凌现象的认识和反思。

5.行为承诺:老师通过让每位中班幼儿做出行为承诺的方式,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更加积极地践行反对欺凌的理念。

每位幼儿都会说出“我拒绝欺凌,我愿意与大家和平相处”的字样,以此来表达他们的态度和决心。

对于这个反对欺凌的教学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幼儿园老师通过故事传递、情景再现、小组讨论和行为承诺等多种方式,引导幼儿们深入理解和践行反对欺凌的核心理念。

这样的教学案例也为中班幼儿们搭建了一个共同学习、互相尊重的教育氛围,为他们的成长奠定了健康的心理和社交基础。

幼教个案分析:帮助孩子改掉坏习惯

幼教个案分析:帮助孩子改掉坏习惯

幼教个案分析:帮助孩子改掉坏习惯案例背景:小明是一个4岁的男孩,他的父母都是忙碌的上班族,平时都是由奶奶照顾。

最近,小明的父母发现他有一些不良习惯,如吃饭时喜欢玩玩具、不愿意按时睡觉等。

他们希望通过幼教专家的帮助,找到合适的方法来帮助小明改掉这些坏习惯。

分析过程:1. 观察和记录:首先,幼教专家需要对小明的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了解他的坏习惯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以及这些行为发生的频率和时间。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小明在吃饭时总是分心玩玩具,导致吃得很慢;晚上睡觉时总是拖延时间,不愿意按时上床。

2. 分析原因:接下来,幼教专家需要分析小明产生这些坏习惯的原因。

可能的原因有:一是家长的溺爱,没有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及时的纠正;二是孩子缺乏规律的作息时间,导致他无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三是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无法集中注意力完成一件事情。

3. 制定计划:根据分析结果,幼教专家需要制定一个针对性的计划,帮助小明改掉这些坏习惯。

计划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 家庭教育:家长需要加强对小明的教育,对他的不良行为进行及时的纠正,同时给予适当的奖励和鼓励。

例如,当小明能够按时吃完饭时,可以给他一个小奖励;当他能够按时上床睡觉时,可以在睡前陪他讲一个故事。

b) 规律作息:家长需要为小明制定一个合理的作息时间表,让他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

例如,每天按时起床、按时吃饭、按时睡觉等。

c) 注意力训练:家长可以通过一些游戏和活动,帮助小明提高注意力。

例如,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益智游戏,或者带他去户外参加一些有趣的活动。

4. 实施计划:家长按照制定的计划,逐步引导小明改掉坏习惯。

在此过程中,家长需要保持耐心和信心,不要因为孩子的一时表现而气馁或放弃。

5. 反馈和调整: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家长需要密切关注小明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和调整。

如果发现某个方法效果不佳,可以尝试其他方法。

同时,家长也需要与幼教专家保持沟通,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帮助小明改掉坏习惯。

幼儿园幼儿案例分析3篇

幼儿园幼儿案例分析3篇

改正坏习惯一、案例现象杨x小朋友胖嘟嘟的,非常可爱,可是他有一些习惯很不好。

观察一:晨间自由活动时他会带着同伴在教室或幼儿园窜来窜去,追逐打闹;玩积木时,他会把所有的积木都扔在地上;小朋友正聚精会神地听讲,他却和周围的小朋友头碰头讲得热火朝天,手舞足蹈。

观察二:绘画活动开始了,他趁老师不注意,拿着记号笔在画纸上、桌布上乱涂乱画,要不,就拍着桌子大声叫“我画不来〞,当老师走近他时,他就对你笑嘻嘻的,让你又好气又好笑。

观察三:他的口语表达能力较差,一紧张就小脸涨得通红,让他答复一些简单的问题有时也会结结巴巴说不清楚,有时直接说“我不会〞。

观察四:自理能力特差,可以说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他妈妈对他是一点方法都没有。

二、案例分析:㈠好奇心很强。

这时期的孩子好奇心理很强,不管对什么东西都很感兴趣,而且,我们这里的积木他以前根本没玩过,尤其是那些好玩好看的、自己没有的一些东西他们总想弄个明白,想个究竟,因此他们会玩玩弄弄,甚至把玩具弄坏。

事实上,孩子所表现出的恶作剧、小破坏有时并非真的坏行为,但却是一种不利于他人的行为。

㈡家庭环境的影响,在家里,他是小皇帝,上面还有一个姐姐,长他6岁,他提出的条件不管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人人都会容许,使他养成了唯他独尊的性格,以致,什么都不会,因为有人包办了。

三、措施与效果:不良的习惯,不是说一时就能改正的,我软硬皆施,表扬和批评相结合,每天对他吹耳边风,睡午觉时,摸摸他的头,拍拍他的背,把他哄睡,孩子也会反思的,逐渐,他慢慢改掉了这些不良习惯。

针对杨x 画画时的表现,我让能力较强的幼儿坐在他的身边,时常关心他,照顾他,还手把手的教他勾线,教他涂色。

并与家长取得联系,在家多为孩子添置一些绘画工具,让他在家里涂涂画画,培养他的兴趣。

针对孩子口齿不清、说话结结巴巴这一问题,我在平时注意与孩子多交谈,让他重复其他幼儿的答复,并时常找时机让他在集体面前讲述。

另外,请家长平时用普通话与孩子交谈,让孩子在家多听故事,多接触语言环境,在每次的外出活动中,陪伴在他身边,引导他描述周围的景色、人们的活动,让他复述别人的话,渐渐地孩子的语言有了较大的进步。

幼儿教育案例分析

幼儿教育案例分析

幼儿教育案例分析在幼儿教育的领域中,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性格、兴趣和学习方式。

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幼儿的发展特点和教育需求,从而为他们提供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的教育支持。

以下是一个幼儿教育的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小明是一个五岁的小男孩,在幼儿园中班就读。

他性格活泼好动,但在集体活动中常常注意力不集中,难以遵守规则。

在课堂上,他喜欢随意走动,与旁边的小朋友打闹,影响了教学秩序。

同时,小明在与其他小朋友的交往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他常常抢夺别人的玩具,不懂得分享,导致与同伴之间的关系不太融洽。

观察与分析为了更好地了解小明的情况,教师对他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观察。

通过观察发现,小明的注意力不集中可能与他对教学内容缺乏兴趣有关。

幼儿园的课程有时可能比较单调,无法吸引像小明这样活泼好动的孩子。

此外,小明在家中可能受到了过度的溺爱,缺乏规则意识的培养,导致他在幼儿园中难以适应集体生活的规则。

在与同伴交往方面,小明抢夺玩具、不懂分享的行为可能反映出他缺乏正确的社交技能和合作意识。

这可能是由于他在家庭中没有得到足够的引导,或者是因为他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缺乏成功的经验,从而不知道如何与他人友好相处。

教育措施针对小明的情况,教师采取了一系列的教育措施。

首先,在教学方面,教师尝试采用更加生动有趣、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小明的注意力。

例如,在课堂上增加互动环节,让小明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同时,根据小明的兴趣点,调整教学内容,让他能够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

其次,教师加强了对小明的规则意识培养。

通过游戏和故事的方式,向小明讲解规则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引导他遵守规则。

例如,在排队、洗手、吃饭等环节,给予小明明确的指示和要求,及时表扬他遵守规则的行为,让他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社交方面,教师组织了一系列的小组活动,鼓励小明与其他小朋友一起合作完成任务。

在活动中,教师给予小明适当的指导,帮助他学会与同伴分享玩具、互相帮助。

幼儿园学生案例分析

幼儿园学生案例分析

案例:“沉默”的妹妹妹妹是我们班一个比较特殊的孩子,在与人交往方面,她表现出两种情况,面对老师,她总是比较羞涩,不愿意吐露自己的心声,学本领时,就算自己知道的她也从不举手回答;而在孩子中间,她却显示了自己的智慧,和孩子们能够打成一片。

据妹妹的家长反应,孩子在家也是这样的,除了和妈妈有点话说,其他人妹妹也给予同样的反应。

对于这个孩子,我一直在集体面前鼓励她,让她勇敢一点,有什么就说什么,不管答错答对老师看到你举手了就很开心,但似乎孩子还是有什么心结难以打开。

直到有一次,那天她早早地来到幼儿园不时地出现在我的面前,原来今天她戴了一个新的手表,于是我就抓住手表这个点和孩子聊起了天,虽然我们的形式还是以我问妹妹答为主,但从孩子偶尔露出的喜悦表情来看,我知道我们之间的谈话让她很开心,我也很开心。

也许对于这个孩子,我的关注少了一点,因为她一直很听话,平时也不需要老师操很多的心,唯一的问题就是不愿意和成人交流,但我也一直注意给予孩子在大家面前的鼓励,我以为只要给孩子多一点的时间和鼓励她会有所进步的,但“手表事情”让我深思,其实孩子并非不愿意和你说话,只是她不知道如何与成人沟通,她会不停地出现在你的面前引起想要引起你的关注就说明她又被你关注的想法,这个时候老师应该抓住这个孩子感兴趣的点和她聊聊天,在简单的谈话中建立和孩子的良好关系。

但是妹妹不喜欢在大家的面前表扬她,于是以后,我会利用给她梳辫子的时候,或者自由活动的时候参与她的游戏,慢慢地,孩子会来和我说说话,虽然不是很多,但孩子愿意开口了,我想只要持之以恒,利用平时的时间和孩子多聊聊天,孩子定会愿意开口和说话,也定会开朗起来的。

案例:不该忽视的胆小的孩子班上总有一些胆小的孩子,他们性格内向、孤僻、懦弱,往往缺乏自信心。

他们不爱说、不爱玩、不爱交往,只是静静地坐在角落里,默默地看着别人游戏、玩耍。

尽管他们的智力并不比别人差,有时也踌躇满志、跃跃一试地想做一些事,但常常因自我感觉较差,害怕失败,怕被人取笑而情绪低落。

中班幼儿社会行为案例分析

中班幼儿社会行为案例分析

中班幼儿社会行为案例分析中班幼儿社会行为案例分析幼儿园是孩子们最早接触社会的地方,幼儿时期是孩子们发展社会技能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阶段,幼儿需要通过互动、合作、分享等行为与他人建立联系和关系,从而逐渐形成自我意识、建立自信和塑造自我形象。

然而,在幼儿园中,有些幼儿在社交交往中出现了不适当的行为,需要及时干预和指导。

以下是一个中班幼儿社会行为的案例分析:小明是一位六岁的男孩,在幼儿园里有很多朋友。

但是,他经常在班级里打闹、捉弄其他小朋友,甚至会用力推搡其他小朋友。

同时,他还经常不遵守班规、打断老师的话语、不尊重老师等不良行为。

针对小明的问题,幼儿园采取了以下措施:1.了解问题原因幼儿园老师通过观察和了解小明的情况,发现小明表现出一些不良的行为是由于他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经常处于情绪激动的状态。

因此,老师需要帮助小明培养情绪管理能力,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2.与小明进行沟通幼儿园老师通过与小明进行沟通,让他认识到自己不良行为的后果,告诉他应该如何行为。

并鼓励小明进行积极行为,帮助他树立良好的道德和行为准则。

3.建立规则和制度为了让小明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幼儿园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则和制度,让小明遵守,同时帮助他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4.家校联动家长和幼儿园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机制,家长了解小明在幼儿园的情况,并与老师共同协调、指导小明的行为。

同时,家长也通过亲子活动和沟通,帮助小明更好地发展自我控制能力。

以上措施有效地帮助小明树立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良行为得到了纠正,他的自我控制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小明逐渐改变了自己的行为,变得更加懂得尊重和体贴他人,也更加容易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他的社交技能和自我意识也得到了全面发展。

针对幼儿的不适当行为,幼儿园需要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行为准则和行为习惯,帮助幼儿发展自我控制能力和积极的社交技能,使他们在未来的成长中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生活。

中班案例:改变幼儿的不良行为

中班案例:改变幼儿的不良行为

案例:改变幼儿的不良行为情况分析:军军是全园闻名的“新闻人物”,相对于同龄儿童来说他确有不少特别之处,如:无缘无故打人,抢玩具,欺负同伴,不爱学习,常搞破坏,等等。

尽管他母亲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采取了多种教育手段,但收效甚微。

通过家访,我们了解到:军军在一岁时,被开水烫伤,光医药费就用了将进十万。

他的父亲没有什么工作,整天在社会上混,三天两头不回家,即使偶尔回来也是从不管孩子。

孩子基本上由母亲一人抚养,由于妈妈也没有工作,再加上身体不好,孩子因此就缺少管教,逐渐使他养成了“没有人能管我、惟我独尊”的性格。

学期总目标:通过创设“小老师”“小帮手”等机会,逐步增强军军的自控能力,培养他的坚持性;在活动中,正确对待孩子的攻击性行为,积极发挥他的长处、肯定他的优点,使军军成为小伙伴都喜爱的好朋友、好榜样;通过家长交流、取得家园教育一致,并能理解和支持教师的工作。

第一阶段目标、措施:1、通过老师对孩子的观察、正确对待军军的攻击性行为。

2、逐步增强他的自控能力,培养他的坚持性。

第二阶段目标、措施:1、不在同伴面前损害他的自尊心,注意挖掘他的“闪光点”。

2、通过运用各种方法,有意识地树立军军在集体中的威信,让同伴真正亲近他、接纳他。

幼儿个案追踪记录第一阶段:(3月17日)军军是我班的淘气鬼,也是全园闻名的“皮大王”,手脚一刻不闲,屁股坐不住小椅子。

上课时,爱做小动作,一会儿碰碰积木,一会儿又惹惹小朋友;活动时,更是横冲直撞,蛮无约束。

一天之内,告他状的小朋友接连不断:“老师,他打我”,“老师,他抢我玩具”,“老师,他推我”……只要有他在,教室便不得安宁。

这一天吃点心时军军又管不住自己,用喝剩的牛奶将别的小朋友洒得满头满脸。

被洒的小朋友委屈得大声哭泣,他却瞧着自己的“杰作”,直乐得大笑。

我又气大恼,真想狠狠训他一顿,然而理智迫使我按捺住心中怒火,耐心地说服教育:“牛奶是营养品,是工人叔叔,阿姨饲养奶牛挤出牛奶,经过辛辛苦苦劳动才得到的,能浪费吗?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友爱……”他默默地低下头,看似有所触动,我也暗喜这一次终于收到成效……4月3日军军非常敏感,他往往会对外界的各种刺激作出过度反应。

幼儿行为举止教育案例(2篇)

幼儿行为举止教育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幼儿园教育中,行为举止教育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和道德品质的重要环节。

本案例以某幼儿园小班为例,探讨如何通过教育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举止。

二、案例描述小班幼儿小明(化名)是一个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孩子。

然而,他的行为举止却存在一些问题,如:上课时经常插嘴,不懂得尊重老师和同学;在游戏时间,喜欢抢别人的玩具,不懂得分享;吃饭时,总是边吃边玩,饭菜洒得到处都是。

这些问题让老师和家长感到十分困扰。

三、案例分析1. 问题原因分析(1)家庭教育缺失:小明的父母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陪伴他,导致他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缺失。

(2)同伴交往不足:小明在幼儿园的朋友不多,缺乏与同伴的交往,导致他在行为举止上存在一些问题。

(3)幼儿园教育引导不足: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对小明的行为举止关注不够,未能及时进行引导和纠正。

2. 教育目标(1)培养小明尊重他人、礼貌待人的良好习惯。

(2)提高小明在游戏中的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

(3)帮助小明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四、教育措施1. 家庭教育指导(1)与家长沟通,了解小明的家庭教育情况,指导家长如何在家中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举止。

(2)定期举办家庭教育讲座,提高家长对幼儿行为举止教育的重视程度。

2. 同伴交往引导(1)组织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让小明与其他幼儿互动,培养他的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

(2)鼓励小明与其他幼儿交流,引导他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

3. 课堂行为规范教育(1)制定课堂行为规范,明确上课、游戏、用餐等环节的行为要求。

(2)通过讲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小明了解良好的行为举止对自身和他人的重要性。

(3)对小明的不良行为进行及时纠正,表扬他的进步,增强他的自信心。

4. 家园共育(1)建立家园联系制度,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小明的行为表现。

(2)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共同促进小明良好行为举止的培养。

五、案例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引导,小明的行为举止得到了明显改善。

幼儿园班级教育案例中班(2篇)

幼儿园班级教育案例中班(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幼儿园中班,共有幼儿30人,年龄在4-5岁之间。

该班幼儿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但部分幼儿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受到外界干扰。

为了提高幼儿的注意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开展了以下教育案例。

二、案例目标1. 提高幼儿的注意力,使其能够专注于学习活动。

2. 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3. 增强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

三、案例实施1. 环境创设教师首先对班级环境进行了精心布置,利用色彩鲜艳的图画、生动有趣的玩具等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同时,将学习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让幼儿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学习。

2. 教学活动(1)游戏教学: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找朋友”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培养注意力。

游戏规则:幼儿在规定时间内,找到与自己名字相同的玩具,并与同伴交换。

通过游戏,幼儿在寻找过程中培养了专注力。

(2)注意力训练:教师采用“看谁记得快”等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锻炼注意力。

例如,教师出示一张图片,让幼儿观察后说出图片上的物品。

通过不断重复训练,幼儿的注意力得到了提高。

(3)故事教学:教师讲述《小熊找蜂蜜》的故事,让幼儿在故事中了解注意力的重要性。

故事结束后,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小熊为什么找不到蜂蜜?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提高注意力?3. 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6人。

每组选择一个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成员进行学习。

教师提出问题,要求幼儿在小组内讨论,共同找出答案。

通过合作学习,幼儿的沟通能力得到了提高。

4.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了解幼儿在家的学习情况。

同时,向家长推荐一些培养幼儿注意力的方法,如: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等。

四、案例效果1. 幼儿的注意力得到了明显提高,学习效果显著。

2. 幼儿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对学习活动更加热情。

3. 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得到增强,沟通能力得到提高。

五、案例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幼儿的注意力。

幼儿园中班案例反思

幼儿园中班案例反思

幼儿园中班案例反思幼儿园中班案例反思第1篇嘉杰经常与其他小朋友发生冲突,难以和小朋友友好相处。

他会推倒别人的“建筑物”,将积木拿来自己玩,还会强行拿走别人没有做完的手工作品,甚至看到别人的东西掉到地上,他也要故意踩上一脚。

这些行为常常影响他与其他孩子的正常交往,我曾无数次提醒、引导,也曾多次批评他,但收效不大。

为此,我在思考如何帮助跃跃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便引导他学会交往、协商、合作。

在一次户外活动时,他衣服后面的带子散了,叫我帮他系上,我故意以忙为由让他找别的小朋友帮忙。

嘉杰找到冉冉,说:“你能帮我系一下带子吗?”冉冉说:“我不给你系。

”跃跃说:“为什么?”冉冉不慌不忙地说:“因为你刚才不好好和我玩,还推我。

”嘉杰只好去找瑞瑞,瑞瑞说:“我不给你系,昨天你还抢我的积木。

”结果,嘉杰转了一圈都没人肯帮他。

看到他低着头很沮丧的样子,我便走了过去:“嘉杰,你想知道为什么小朋友都不愿意帮助你吗?”这时,有好几个孩子七嘴八舌地说起了嘉杰以前做得不对的事情。

此时,嘉杰没说话,头低得更低了。

于是,我为他打了圆场,并趁机给了他一些如何与同伴交往的建议。

这件事对嘉杰触动很大,使他感受到了不良行为习惯带来的后果,有了主动调整自己行为的意识。

此后,在教师和同伴的帮助下,嘉杰慢慢改变了不良行为习惯。

实践证明,让孩子了解自己的不良行为带给同伴的感受,体验自己被拒绝的感受,比说教更有效。

幼儿园中班案例反思第2篇10月份是幼儿步入中班,建构结构游戏的第二个阶段。

本阶段预设了大型建构——十字路口,本阶段的游戏目的:1、学习看平面图进行建构活动,尝试合理布局十字路口。

2、学会分工合作,懂得爱护建构材料和建构成果。

3、体验共同游戏的乐趣,感受建构的喜悦。

上阶段主要桌面建构了各种车辆、楼房、滑滑梯、跷跷板等立体物,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技能,才开展大型的建构游戏。

第一次建构十字路口,提供的材料有平面图、雪花插塑、花片,主要让孩子学看十字路口的平面图,启发幼儿怎样来分工合作。

中班幼儿观察矫正个案记录 (4)

中班幼儿观察矫正个案记录 (4)

观察对象张泽年龄5岁所在班级中(6)班观察地点教室观察日期 3.16 观察内容上课观察者观察行为描述张泽小朋友的性格比较活动开朗,但是又比较好动,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特别是在学本领的时候,小椅子坐不端正,回答问题不举手,又喜欢插嘴,常规习惯不是很好。

另外,还有一个慢吞吞的性格,洗手慢吞吞、吃饭慢吞吞,做事总有点心不在焉。

不爱午睡更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行为分析孩子的爸爸妈妈工作比较忙,妈妈对于孩子的发展情况也是很重视的,但是对孩子比较溺爱,我们对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我们也多数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沟通,妈妈和爸爸在家里的教育方式等都不统一,造成孩子在家里有样学样,说脏话抖腿,不好的习惯就这样慢慢养成了。

矫正措施1.一日活动中多关注、督促幼儿,学会规范自己的行为,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行为。

2.通过谈话、游戏等形式,帮助幼儿学会安静坐小椅子的方法,以及以表扬的方式,让幼儿能够爱上举手回答问题。

3.家园共育,共同督促幼儿改掉不好的习惯。

4.通过一些拼比的方法,激励幼儿争做好宝宝。

效果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引导,幼儿在一日活动中能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上课插嘴的现象明显减少,但是有的时候还是会慢吞吞,经过提醒,能够马上意识到从而进行改正。

而在午睡方面,虽然不能每天睡着,但是至少能保持安静了,进步不小。

观察对象明可雅年龄5岁所在班级中(6)班观察地点角色游戏区观察日期 4.20 观察内容游戏表现观察者观察行为描述明可雅是班级中比较调皮的女孩子,她的自控能力比较薄弱,经常会出现打边上的同伴,而且打的力气很大,导致了把边上的同伴打哭,一直到老师这里来告状。

行为分析课间休息的时候,有些同伴经常被明可雅打,而且不止打一下,她会反复的用力握紧拳头打在同伴的身上,力气很大。

于是我把她拉到身边,询问打人的原因,她就说人家笑她,她不开心,所以就狠狠的向同伴挥舞着自己的小拳头。

矫正措施首先,我和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鼓励孩子当和同伴发生矛盾的时候,可以换一种方式来解决,而不是用打人的方式,这样子只会让自己的朋友越来越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新课程标准教材
教学设计(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幼儿园教案 / 幼儿园案例 / 幼儿园中班案例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案例:改变幼儿的不良行为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学习教案中的内容,提升自我能力、提升个人素质、提升德智体美劳等作用,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幼儿园幼儿园中班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情况分析:
军军是全园闻名的“新闻人物”,相对于同龄儿童来说他确有不少特别之处,如:无缘无故打人,抢玩具,欺负同伴,不爱学习,常搞破坏,等等。

尽管他母亲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采取了多种教育手段,但收效甚微。

通过家访,我们了解到:军军在一岁时,被开水烫伤,光医药费就用了将进十万。

他的父亲没有什么工作,整天在社会上混,三天两头不回家,即使偶尔回来也是从不管孩子。

孩子基本上由母亲一人抚养,由于妈妈也没有工作,再加上身体不好,孩子因此就缺少管教,逐渐使他养成了“没有人能管我、惟我独尊”的性格。

学期总目标:
通过创设“小老师”“小帮手”等机会,逐步增强军军的自控能力,培养他的坚持性;在活动中,正确对待孩子的攻击性行为,积极发挥他的长处、肯定他的优点,使军军成为小伙伴都喜爱的好朋友、好榜样;通过家长交流、取得家园教育一致,并能理解和支持教师的工作。

第一阶段目标、措施:
1、通过老师对孩子的观察、正确对待军军的攻击性行为。

2、逐步增强他的自控能力,培养他的坚持性。

第二阶段目标、措施:
1、不在同伴面前损害他的自尊心,注意挖掘他的“闪光点”。

2、通过运用各种方法,有意识地树立军军在集体中的威信,让同伴真正亲近他、接纳他。

幼儿个案追踪记录
第一阶段:(3月17日)
军军是我班的淘气鬼,也是全园闻名的“皮大王”,手脚一刻不闲,屁股坐不住小椅子。

上课时,爱做小动作,一会儿碰碰积木,一会儿又惹惹小朋友;活动时,更是横冲直撞,蛮无约束。

一天之内,告他状的小朋友接连不断:“老师,他打我”,“老师,他抢我玩具”,“老师,他推我”……只要有他在,教室便不得安宁。

这一天吃点心时军军又管不住自己,用喝剩的牛奶将别的小朋友洒得满头满脸。

被洒的小朋友委屈得大声哭泣,他却瞧着自己的“杰作”,直乐得大笑。

我又气大恼,真想狠狠训他一顿,然而理智迫使我按捺住心中怒火,耐心地说服教育:“牛奶是营养品,是工人叔叔,阿姨饲养奶牛挤出牛奶,经过辛辛苦苦劳动才得到的,能浪费吗?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友爱……”他默默地低下头,看似有所触动,我
也暗喜这一次终于收到成效……
4月3日
军军非常敏感,他往往会对外界的各种刺激作出过度反应。

他的攻击性行为一方面是为了引人注意,一方面似乎是为了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

如:饭菜太烫时,他会莫名其妙地抠别人;散步时,他会突然去撞前面的同伴;画画时,他会冷不丁地到别人脸上画一条线;高兴时,他会突然打别人一拳……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不知道。

问他对不对,他会承认不对。

第一阶段小结:
看到孩子这段时间的表现,我认为他的攻击性行为主要是自我控制能力不强而表现出来的无意识的失控行为。

针对他的这一特点,我认为如果过分关注他,只会扩大他的问题和缺点。

如果就此采取一些特别的措施,反而会使他感到自己与其他小朋友不一样,是个不好的典型,从而更加导致他不能与同伴友好相处。

因此,在他出现无意识失控行为时,我会设法加以阻止,但决不斥责他,也不实施压服教育,以免因自己的主观臆断而伤害他。

然后,再找适当的机会,了解他的行为动机,耐心地告诉他同伴间的相处之道,暗示他努力改正缺点。

当他稍有进步时,我便马上大张旗鼓地予以表扬、鼓励,让他逐步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和信任。

另外,我认为
军军表现出来的许多行为特征可能与成人的过多关注有关。

他已习惯于成为人们注意的焦点,一旦别人注意他,他就会感觉被忽视,就会作出一些过激反应(包括侵犯行为)以引人注意。

所以,我常常"故意"不去关注他的举动,逐渐使他也"忽视"自己。

第二阶段:(5月9日)
今天户外活动时,军军站在台阶上挥动着手臂,很神气地学交警指挥车辆。

我走过去对他说:“你做的真好,真象一个小警察。

现在,老师和几个小朋友扮司机和乘客,你当警察,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

”他听了我的话,用兴奋的眼神望着我,然后又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我鼓励他说:“你看小朋友都在等着你做游戏呢,我相信,你一定是一个能干的交通警察。

”他在我的鼓励下,很快地投入了游戏。

在游戏中,我以角色身份不断给他以鼓励,直到游戏结束时,他都始终坚守岗位。

对他的表现,我及时地给予了表扬和鼓励,孩子们也纷纷鼓掌向他表示祝贺。

6日5日
军军的攻击性行为使他同伴之间的关系不太协调,小朋友常常出于害怕而疏远他,满足不了交往需要的他便只好以新的攻击性行为来引起同伴的注意,如此这般形成“恶性循环”。

为此,我尽量不在同伴面前损害他的自尊心,注意挖掘他的“闪光点”。

如当他带来蜘蛛侠玩具时,我就专门请他介绍、演示玩法并指导同伴玩;当他把散了好久的拼图整理好时,
我便夸他手巧,让全班小朋友向他学习;当他从家中带来自己做的手工作品时,我就立即把它装饰在教室里。

通过种种办法,使他逐渐树立自信,感受到集体生活的快乐。

学期小结
通过我的计划的实施,这个孩子渐渐地变了,他不仅渐渐地改掉了以前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而且还经常帮助老师拿送各种游戏教具、摆放桌椅、主动帮助阿婆收拾碗筷等。

由此可见,老师通过种种办法可以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可以让他在孩子们中间拥有一定的威信、让大家真正地亲近他、接纳他。

XX文讯教育机构
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