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历史人教版选修1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单元优化总结 课件(13张)

合集下载

人民版历史选修1课件:专题九专题优化总结

人民版历史选修1课件:专题九专题优化总结

专题九
戊戌变法
项目
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
发展 程度பைடு நூலகம்不同
(1)日本资本主义生产关 系得到进一步发展 中国民族资 (2)日本商人、资本家和 本主义仅得 新兴地主逐渐成为一种 到初步发展 政治力量
栏目 导引
专题九
戊戌变法
项目
明治维新 (1)维新前,农民和 城市贫民起义接连 不断;幕府统治已 摇摇欲坠 (2)以中下级武士、 商人、资本家和新 兴地主为主体的改 革力量也积极倒幕
栏目 导引
专题九
戊戌变法
4.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使资产阶级 力量进一步壮大,出现了以康有为为代表的
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旨在发展资本主义
和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
栏目 导引
专题九
戊戌变法
造成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结果 不同的原因
戊戌变法仅是昙花一现,而明治维新则具有里 程碑意义。二者结果不同的原因有:
栏目 导引
专题九
戊戌变法
2.清政府要偿还的借款逐年增加,又遇天灾, 造成财政危机日甚,为解决财政问题又大力搜刮 百姓,加剧了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 3.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造成自然经济进一步解 体,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扩大促进了资本主义
发展,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困难,放宽了对民间办
厂的限制,这使得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创办合法 化,从而,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初步发展。
栏目 导引
专题九
戊戌变法
项目
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 (1)资本主义已进 入垄断阶段,迫 切需要扩大海外 市场和殖民地 (2)西方列强已形 成宰割中国的同 盟
(1)资本主义处于自 由资本主义阶段,力 时代 量相对不足 背景 (2)西方大国正在加 不同 紧侵略中国,给明治 维新提供了一个有利 的国际环境

历史人教版选修1 第9单元 戊戌变法 课件(共18张)

历史人教版选修1 第9单元 戊戌变法 课件(共18张)

4.戊戌变法的小结 (1)变法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①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 级维新力量过于弱小,封建势力过于强大。 ②主观原因:
A.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 B.脱离广大人民群众,依靠无实权的皇帝 C.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D.企图用和平合法手段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改良) ③客观原因: A.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 B.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中国成为列强瓜分对象, 国际环境不利 ④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改良主义的道路
②概况: 商办厂矿数量增加;投资总额迅速增长;轻工业发展
最 阅为读显6:著 材料1:甲午战争前后中国的近代企业表(P.126-P.127) 材料2:1895—1898年间,国内新创建的商办厂矿企业资 本在万元以上的有60多家,其中80%属轻工业。
(3)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壮大
①原因: A.甲午战后,帝国主义侵略加剧,中国的自然经济进 一步解体,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一些爱国工商人士发出“实业救国”的呼声; C.清政府调整工商政策,放松限制,允许民间设厂 (也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

主立宪制;
影张响:启发发民展智资、本组主织义力。量、制造舆论、形成局面
☆维新思想的传播方式:
△著立说
△上书请愿
△组织学会或学堂
△创办报刊

(7)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和救亡变法的呼声再起
①原因
A.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险 B.中国人民展开反侵略、反瓜分的斗争 C.维新运动从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阶段 D.光绪帝的支持(上清帝第六书) E.康有为发起组织保国会,宣传变法 F.守旧派的攻击 G.有爱国心的官员的推动 ②表现:各种改革力量推动下,1898年变法形势进一步高

高中历史选修1《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462人教PPT课件

高中历史选修1《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462人教PPT课件

1.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 同外国人“商战”。
2.学习西方先进制度;设 立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康有为
梁启超
康(
19 90
梁 维
世 纪

思年

代 )
康有为:《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
梁启超:《变法通义》,伸民权、 设议院、变法图存
二、宣传变法的实践活动
(一)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
1.办学堂: 广州万木草堂
甲午中 日战争 后
商办
53
官督商办、官办 19
商办
63
官督商办、官办 18
4707 16208
12465 5345
占总资本额 的百分比
22.4% 77.6%
70% 30%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坐标曲线图
1、初步发展原因: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的
自然经济的进一步瓦解;“实业救国”的倡
导;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合体理系;特未形点成二完:特 封整建点先的势一天工力:不业的发足双展,重艰资压难迫,金受少外、国规资模本主义和本国 小、技术力量薄弱
20世纪初中国民族工业分布图
一、戊戌变法背景
(一)政治方面: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二)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原因: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实业救国”的倡导;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2、特点:发展艰难,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
先天不足, 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后天畸形, 地区分布不合理;产业结构不合理; 未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3、影响:促使民族资产阶级开始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 舞台,成为维新变法运动的阶级基础 (三)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历史舞)政治方面: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新人教版历史选修一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课件

新人教版历史选修一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课件

B.著书立说: 《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维新变法 的理论基础
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 叶长庚 yechanggeng1218@
C.上书: 1895年公车上书——标志维新思潮发展 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公车上书”部分签 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 叶长庚 yechanggeng1218@
节支增收 (3)结果:
使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更加激化,统治危 机进一步加剧
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 叶长庚 yechanggeng1218@
3、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日益壮大并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根本原因:经济基础、阶级 基础) (1)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 帝国主义侵略使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实业 救国”的倡导、清 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 制
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有 哪些特点?其发展存在什么困境?
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 叶长庚 yechanggeng1218@
(2)特点: 初步发展、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受到外来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 (3)影响: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使民族资产阶级作 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为维新变 法奠定了经济和阶级基础
借款、修路、开矿、设厂、开设银行 *资本输出的影响:
列强通过资本输出加强了对中国经济、 政治的控制,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 族危机加深了。
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 叶长庚 yechanggeng1218@
一、背景: 1、甲午战争后,列强加紧对华资本输出, 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 (1)经济: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 出为主; (2)政治:直接割地转变为强占租借地 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狂潮; *列强瓜分中国的方式:

讲选修一 第9单元 戊戌变法

讲选修一 第9单元 戊戌变法

评价
① 体现了资级利益和要求,是资产阶级维新思想。 ② 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并且没有付诸于实践。 (根本原因: 缺乏必要的资本主义经济基础) ③为康、梁思想形成奠定基础。
2.90年代 康有为的维新思想
2.90年代 康有为的维新思想
著作 理论
特点
《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
资级进化论 君主专制 儒家三世说 据乱世 君主立宪 升平世 民主共和 太平世
思想 维新派通过著书立说、办报纸、办学堂、上书、论
战等活动,大力宣传资产阶级维新思想。
1.70年代 王韬、郑观应、薛福成的早期维新思想。 主 张
政治上: 学习西方先进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经济上: 发展资本主义,与外国进行商战。 文化上: 主张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思 维新派通过著书立说、办报纸、办学堂、上书等活动, 想 大力宣传资产阶级维新思想。 1.70年代 王韬 郑观应 薛福成 早期维新思想 背景 主张 ①洋务运动展开②民族资义产生③民族危机 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 经济上-发展工商业,与外国人进行商战 文化上 - 主张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把西方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原 ①封建正统思想根深蒂固。 因 ②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或从传统的儒家思想中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或托古改制)
和妥协性。 ③借孔子的权威论证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 以减少改革阻力。
利 利:减少阻力,有利于宣传资产阶级改良思想。 弊 弊:资产阶级改良派不可能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
一、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
经济
阶级 政治
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级日益壮大, 他们要求民族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登上了历史舞台。

优课2018学年(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一课件 第九单元戊戌变法

优课2018学年(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一课件 第九单元戊戌变法

政治 由直接割地改为划分势 变 由商品输出进入资本输出 力范围和强占租借地 化 为主的阶段 ①强租港口 方 ①争做中国债主 式 ②争夺修筑铁路和开采矿山 ②划分“势力范围” 的权利 ③开设工厂和银行 ③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影 ①帝国主义基本控制中国的财 响 政,并从政治上控制清政府。 ②控制中国铁路干线、霸占了 中国面临被列强 的许多矿山资源和土地资源, 瓜分的危险。 阻碍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 门户开放政策使 ③改善了中国的交通结构; 中国陷入列强共 ④冲击了铁路沿线地区的自给 同宰割的局面。 自足的经济体制。
康《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为变法奠定了理论基础 梁《变法通议》谭《仁学》严《天演论》
(4)建立学堂讲学: 万木草堂、时务学堂 (5)创办报刊: 康有为在北京创办《万国公报》,后改为《中外纪闻》; 严复在天津创办了《国闻报》;上海有《时务报》。 《国闻报》和《时务派》居当时北南舆论界主导地位。 (6)论战: 维新派同顽固派论战。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的
康有为 《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
梁启超
《变法通议》
谭嗣同 严复
《仁学》
译《天演论》
共同点:
都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观念, 都主张维新变法。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康、梁、谭、严
归纳:戊戌变法的背景
1.政治基础: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必要性 清政府统治危机加剧。 2.经济基础: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D、评价: ①性质:思想主张明显地属于资产阶级的性质,反映了民 族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由器物而制度。 ②作用:为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做了理论上的准备,起了承 上启下的作用。 ③局限性:未形成完整的理论。未付诸实施。
(2)发展:19世纪90年代初,康梁的维新思想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专题九 戊戌变法》课件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专题九  戊戌变法》课件

NEWS
1894年的中国
万 寿 无 疆 疆 无
社会花絮
一 人 有 庆 庆 有
1894 年,清朝慈禧太后要过 60 岁生日 。当时有一副对 联为慈禧太后所欣赏,那就是‚一人有庆,万寿无疆‛。于是 这对联就在宫中和北京城里到处张挂。 当时,民主革命家、学者章太炎想起慈禧把台湾、澎湖割 让给日寇就非常生气 ,把词序稍作改变,变成了‚一人庆 有,万寿疆无‛。这样一变,就把本来是歌功颂德的意思变 成了辛辣的讽刺!
代表人物
活动地点
主要著述


学堂
梁启超 谭嗣同
上海 湖南 天津
《变法 通议》《时务报》
《仁学》 《天演论》 《国闻报》
严复 陈宝箴
湖南
时务 学堂
思考:维新派的准备活动有哪些?
办报立会,宣传变法思想
著书立说,寻找变法依据
论战权贵,减少变法阻力
持续上书,争取皇帝支持
想一想:强学会的创办对维新变法运动起了 哪些作用?创办报刊、组织学会的意义是什么? 作用:
一行浊泪!
悲哀?!抑或是感动?!
这个秋天真的有点冷!
匆匆来去的‚现代化‛运动 在菜市口的刑场上画上了休止符……
课标要求
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
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 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NEWS
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产生与传播
甲午 战败 赔款
清政府放宽对 民间设厂的限 制
民族资产阶级 登上历史舞台 (阶级基础) 维新思想的传播 (思想基础)
戊 戌 变 法
一、戊戌变法背景
1.政治基础: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严重 2.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3.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4.思想基础:维新思想传播 (1)早期维新思想 (2)康、梁的维新思想

选修1第九单元《戊戌变法》优质课件

选修1第九单元《戊戌变法》优质课件

维新派
变者天下之公 理 实行君主立宪 变法之本在育 人才
评析:
论战不仅是资产阶级的思想启蒙运动,而且是 中国近代的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反映了资产阶级 的要求和愿望。 其论战的内容直接触及了封建制度,使人们逐 渐摆脱了封建思想的束缚,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 的高涨,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地主阶级在思想领 域的交锋。 而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是地主阶级内部的分 歧,没有触及封建制度。
百日维新
1.诱因: 列强掀起瓜分潮 德国强占胶州湾 2.准备:
《应诏统筹全局折》
施政纲领
——资产阶级的施政纲领
内容主张
1、大集群臣,革旧维新 2、设对策所,广征贤才 3、开制度局,重定章程
《应诏统筹全局折》 (上清帝第六书)
原因:它较系统全面的反映了维新变法主张
保国会
——资产阶级政党
3.百日维新
一是儒学传统思想对中国影响深刻; 二是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保守性,不可能打出 鲜明的旗帜; 三是由康有为出身经历、文化底蕴决定,特别 由于其所处时代决定; 因而,康有为为减少改革阻力,采取此策略。
梁 启 超 活 动
担任《时务报》主笔
发表《变法通议》
阐述变法图存道理 维新变法的宣传家
“变者天下之
公理”,只有实行
二、民族资产阶级的维新思想
△条件:西方资本主义思想传入;中国民族资本 主义产生;洋务运动的兴起 △代表:王韬、郑观应 △主张: 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同外国商战 文化上——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 △局限性:未形成完整的理论 未付诸实施 △认识: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 康梁思想形成奠定了基础
有感一章 世间万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下何处是神州。 ——谭嗣同

2018年秋高中历史第九单元戊戌变法单元整合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

2018年秋高中历史第九单元戊戌变法单元整合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

一、为什么要 大力培育新型 职业农民 (一)深刻背景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老人农 业”“妇女农业”“小学农业”问题日益凸显
陕西抽样调查:
72%
55岁
“80后”“90后”青壮年劳动力(农民工)
务农农民平均年龄
四川抽样调查: 务农农民 50 岁以上 54% , 60 岁以上 30%,70岁以上13%;
二、戊戌变法的经过 1.1895年,康有为领导公车上书,标志着维新变法由一种思潮发展 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揭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 2.此后,资产阶级维新派创办报馆、学堂、学会,不断上书皇帝, 同顽固势力展开论战,促使维新变法运动不断高涨。 3.1898年,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瓜分不断加剧,中华民族的民族危机 不断加剧,光绪帝接受了维新派的变法要求,维新变法运动更加高 涨。 4.从1898年6月11日到9月21日,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维新变法的 上谕和诏书,采取了一系列的变法措施,维新变法运动进入高潮。 5.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9月28日处死“戊戌六 君子”,“百日维新”宣告失败。
技,着力解决农业生产力发展问题,明确提 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13年中央一号 文件突出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着力完善 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农业生产关系,进 一步强调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
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现代)家庭经营+合作组织+主体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现代农业
妇女60%;
初中及以下90%。
一、为什么要 大力培育新型 职业农民 (一)深刻背景 ◆农村新生劳动力离农意愿强烈,农业后 继乏人问题步步紧逼
新生代农民工 76% 85% 不愿再回乡务农 从未种过地
(国家统计局2010年10省调查:90%的新生代农

历史人教新课标版选修一第九单元第四课《戊戌变法》PPT课件

历史人教新课标版选修一第九单元第四课《戊戌变法》PPT课件
雷颐分析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视角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论证他的观点。
传统文化的影响
《新学伪经考》在维 护孔子的名义下,把历代 封建统治者认为神圣不可 侵犯的古文经斥为伪经, 主张应予抛弃,这就动摇 了守旧势力恪守祖训、反 对变法的理论基础,为变 法制造舆论。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人教版选修一)
戊戌变法
110多年前在中国大地上兴起的戊 戌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化发展路程中 的一座丰碑。它有两个鲜明的特征:既 是伟大的爱国救亡运动,又是伟大的民 主启蒙运动。这次运动在提高民族觉醒 和民主意识方面产生的那种震撼人心的 力量,是中国人以前从来没有见到过的。 同时,它为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以至日 后中国历史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作了必 不可少的准备。
——《康有为墨迹》(一) 转引自张鸣《梦醒与嬗变》
戊戌悲歌
——再探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是中国传统文化 的重要特点,这两者的结合使学习和参考 外国的任何改革都变得更加困难。
——雷 颐
人物简介:雷颐:(1956—— )吉林大学历史学 硕士,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戊戌变法时期维 新派的报刊和著述
旧式私塾
维新时期的遗产
“天足会”奖章 梁启超等创办的“经正女学堂”
缠足


嗣 同
广 仁
杨 锐
林 旭






1922年,康有为在杭州忽见剧场上演 《光绪皇帝痛史》,急购票入观。观后唏 嘘良久,赋诗道:
电灯楼阁闹梨园, 笳鼓喧天万众繁。 谁识当年场上客, 今宵在座痛无言。
近代中国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启蒙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
戊戌变法 颁布了大量的改革上谕, 但由于资产阶级无实权 和顽固派的强大,无法 推行 (1)发生在19世纪末资本 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阶 段,成为列强瓜分对象 (2)帝国主义国家不愿意 中国成为独立强大的资 本主义国家,国际环境 对中国不利
[对应训练] 2.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一成一败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就中日两国进行社会变革的内部条件而言,主要是由于( C ) ①中国封建制度具有特殊的稳定性,社会变革的阻力比日本 大 ②中国未能如日本那样从旧营垒中分化出一支革新力量 ④中国 ③中国的维新变法缺乏人民群众反封建斗争的配合 A.①②
项目
戊戌变法
(1)帝国主义掀起瓜分 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 空前加剧 (2)封建统治者与帝国 主义勾结,封建顽固势 力较强大
以资产阶级上层为核心, 把希望寄托在无实权的 皇帝身上
明治维新 发布一系列除旧布新的 具体措施 改革措施,大力推行 (1)发生在19世纪中期自 由资本主义时期 (2)西方各国忙于本国事 国际环境 务以及英法正帮助清政 府镇压革命运动,客观 上为日本提供了较为有 利的国际环境
[对应训练] 3.某论文将“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 日本遭遇黑船来航的冲击,继而明治维新”、“中国遭受列强 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作为重要论据。该论文的主题可能是 ( B ) A.西方的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B确立
3.从变法过程来看:维新派通过报刊、学会和论战等方式和
途径,猛烈抨击封建专制,大力提倡西学,促进了资产阶级
思想文化的传播,因此,戊戌变法又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4.从各种政治力量的斗争来看:戊戌变法还是一次争夺政权 的斗争,既有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权力斗争, 又有“帝党”与“后党”的宫廷斗争。
D.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散 解析: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理解能力。俄国1861年改革、日
本明治维新、中国的戊戌变法都是推动本国近代化的改革,
而且根源都是西方工业革命影响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上分析的。 B 项在题干中缺乏必要信息支持,另外该选项与 历史事实不符。
二、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的比较
明治维新 (1)陷入沦为半殖民地的 危机之中 (2)新兴地主、商人、人 民的不满 社会背景 (3)统治阶级内部(大名、 中下级武士)分化,幕府 成为众矢之的,幕府统 治被武力推翻 中下级武士、新兴地主 领导力量 等联合,力量强大
3.从四国改革内容上看,只有中国的戊戌变法没有触及封建 土地制度,其他三国都涉及土地制度,改革多涉及政治改革, 都大力发展近代工业,但从实施的举措看,日本明治维新更 为彻底,成效也最为显著。
4.从结果与影响上看,改革后俄国、日本走了上资本主义发
展道路,埃及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和中国戊戌变法都未成功, 但客观上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本国近代化的发展。
的变法是依托旧政权而进行的,未发生权力中心的转移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当时以光绪帝为首的“帝党”支持变法,只不过力量
不如日本的改革力量强大,②所述不正确;从康有为上光绪 帝书中提到的“揭竿斩木,已可忧危”可以看出,当时中国 并不缺乏人民群众反封建斗争,只不过维新派因其自身的局 限性没有发动和利用,③错误。故选C项。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单元优化总结
一、全面认识戊戌变法
1.从变法背景来看:戊戌变法是在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发生的,其首要目标是救亡图存, 戊戌变法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2.从变法内容来看:变法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所 采取的措施,对旧制度进行的改革,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 知识分子参与政权,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 科学技术的传播,戊戌变法又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 质的改良运动,这符合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也是其最本质 的意义。
三、分析比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埃及、俄国、日本、中国四 国近代化改革 1.四国改革都是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出现的,但从背景看, 埃及阿里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戊戌变法具有很大的 相似之处,都是在遭受西方工业国侵略,内忧外患的情况下 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是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交织的结 果;而俄国 1861年改革的主要因素是本国农奴制的落后与对 外争霸战争的失败。 2.四国改革都是自上而下的变革,但其性质却不同。埃及阿 里改革虽然也有发展近代工业的举措,但是属于地主阶级自 救运动;其他三国改革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虽然俄国 1861年改革的领导阶级是沙皇政府,但是改革后促进了俄国 资本主义发展。
[对应训练] 1.对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历史学家认为:“光绪的悲剧,是 在他的周围没有形成一个足以制服慈禧一伙的力量。”对这 一观点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B ) A.保守派力量强于改革派
B.光绪帝对变法优柔寡断
C.力量对比对改革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D.慈禧太后反对戊戌变法
解析:A、C、D三项均是从改革派与保守派力量对比的角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