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解名解

合集下载

局解名词解释

局解名词解释
37. 食管后隐窝:为右侧纵隔胸膜在肺根以下突入食管与奇静脉、胸导管间,形成食管后隐窝,食管下段手术经左胸,可破入右侧胸膜腔导致气胸
38. 心丛:由迷走神经和交感干的分支构成。心浅丛位于主动脉弓前下方,心深丛位于主动脉和气管杈之间。心丛分支分布于心肌、传导系和冠状动脉。
39. 食管后间隙:位于上纵隔后部和后纵隔,食管与胸内筋膜之间,内有奇静脉,副半奇静脉和胸导管等。食管后间隙向上与咽后间隙想通,向下可通过膈的潜在性裂隙与腹膜后隙相通。
头部
1. 翼点:位于颧弓中点上方约二横指处,额、顶、颞、蝶四骨在此相接,多呈“H”形的缝。此处骨质薄弱,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此处受暴力打击时,易发生骨折,损伤脑膜中动脉前支,形成硬膜外血肿。
2. 危险三角:由鼻根至两侧口角连成的三角形区域,有面静脉经过,此处感染可蔓延至海绵窦引起海绵窦综合征。
5. 腹股沟管深环:又称腹股沟深环,位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1.5CM处,为腹横筋膜向外突出而形成的一个卵圆形裂孔,男性有精索,女性有子宫圆韧带通过。
6. 腹股沟镰:腹内斜肌与腹横肌都斜行跨进精索与精索被膜上方,至其后内方,共同组成腹股沟镰
7. 弓状线:脐以下4---5CM处开始,腹内斜肌腱膜和腹横肌腱膜伸向腹直肌前面,故无腹直肌鞘后层,腹直肌后面紧贴腹横筋膜。此处形成的弧形游离下缘称为弓状线或半环线。
11. 腹白线:白线是由两侧腹壁扁阔肌的腱膜在前正中线交织而成的纤维带,附着于剑 突和耻骨联合之间。
12. 幽门平面:指胸剑结合与脐连线的中点平面。此平面上的器官和器官和结构有幽门、胆囊底、肾门、十二指肠空肠曲、结肠左曲、胰颈、脾静脉、脊髓下端以及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肾动脉和肾上腺中动脉起点。
16. 神经点: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颈丛皮支浅出深筋膜的集中点,颈部局麻常在此处注药。

局解名词解释

局解名词解释

1、股三角femoral triangle:为位于股前内侧区上份倒置的三角形间隙,向下与收肌管相续。

主要内容有股神经、股动脉、股静脉。

其中股神经肌腔隙穿出,进入股三角,而股动脉和股静脉则由血管腔隙出入股三角。

2、股鞘femoral sheath:为腹横筋膜与髂筋膜向下延续包绕于股动、静脉上部形成的筋膜鞘呈漏斗形,长约3-4cm。

股鞘内有两条纵行的纤维隔,将鞘腔分为三部分:外侧部容纳股动脉,中间部分窝纳股静脉,内侧部称股管。

3、股管femoral canal:其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及筛筋膜;后界为耻骨梳韧带及耻骨肌筋膜;内侧界为腔隙韧带及股鞘内侧壁;外侧界为股静脉内侧的纤维隔。

4、股环:股管上口称股环,卵圆形,其内侧界为腔隙韧带,后界为耻骨梳韧带,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外侧界为股静脉内侧的纤维隔。

股环是股管上通腹腔的通道,被薄层疏松结缔组织覆盖,称股环隔,上面衬有腹膜。

从腹腔面观察,此处有一小凹,称股凹,位置高与管环约1cm。

股管内除有1~2个腹股沟深淋巴结外,尚有脂肪组织。

腹压增高时,腹腔脏器(主要为肠管)可被推向股凹,继经股环至股管,最后由隐静脉裂孔处突出,形成股疝。

值得注意的是,股环上方常有腹壁下动脉和闭孔动脉的吻合支在陷窝韧带附近。

有是此吻合支异常粗大,甚至代替了正常的闭孔动脉,称为异常闭孔动脉,出现率为18.0%。

行股疝修补术时,特别是切开腔隙韧带时,应特别注意避免损伤此动脉造成大出血。

因股环前、后和内侧三面均为韧带结构,不易延伸,所以股疝易发生绞窄.5、肌腔隙lacuna musculorum:腹股沟韧带与髋骨间被髂耻弓(连与腹股沟韧带和髋骨的髋耻隆起之间的韧带)分隔成内、外侧两部;外侧的即为肌腔隙,是腹、盆腔与股内侧区之间的重要通道。

肌腔隙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外侧部,后外界为髂骨,内侧界为髂耻弓。

内有髂腰肌、股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通过。

6、血管腔隙lacunae vasorum: 腹股沟韧带与髋骨间被髂耻弓(连与腹股沟韧带和髋骨的髋耻隆起之间的韧带)分隔成内、外侧两部;内侧的为血管腔隙。

局解名词解释

局解名词解释

1、面部危险三角区:临床上鼻根与左、右两侧口角之间-三角区域称为“面部危险三角区”;由于面静脉在口角以上缺乏静脉瓣,故可以通过内眦静脉、眼上静脉注入颅内的海绵窦,还可以经面深静脉、翼静脉丛与颅内的海绵窦相通;当口角以上面部感染处理不当时,致病菌可以通过上述交通途径至海绵窦,引发颅内感染;2、腮腺咬肌区:此区为腮腺和咬肌所在的下颌支外面和下颌后窝,前界为咬肌前缘,后界为乳突、二腹肌后腹上缘及胸锁乳突肌上部前缘,上界为颧弓及外耳道,下界为下颌体下缘;其结构由浅入深为皮肤、浅筋膜、浅层的血管和神经、腮腺咬肌筋膜、腮腺浅部、腮腺峡部及穿行其间的血管与神经、咬肌、下颌支、腮腺深部等;3、咬肌间隙masseter space:是位于咬肌与下颌支之间的狭隙;咬肌的血管神经通过下颌切迹进入此间隙,从咬肌深面进入该肌;此间隙前邻第三磨牙,后为腮腺;第三磨牙与腮腺的感染,均可使致病菌进入此间隙;4、翼下颌间隙pterygomandibular space:是位于翼内肌和下颌支之间前邻颞肌、颊肌,后为腮腺、下颌支后缘;此间隙内有舌神经、下牙槽神经核下牙槽动脉、静脉及疏松的结缔组织;此间隙向前与颊肌和咬肌之间的颊间隙相通,向后、内隔颈深筋膜浅层与咽外侧间隙相邻,向上与颞下间隙想通,向前、下与舌下间隙相通,向外经下颌切迹与咬肌间隙相通;5、舌下间隙sublingual space:是位于下颌体的内侧,上界为口腔底黏膜,下界为舌骨舌肌和下颌舌骨肌,前外侧为下颌舌骨肌线以上的下颌骨体内侧面骨壁,后界为舌根;此间隙内有舌神经、舌下神经、下颌下神经节、舌下血管、下颌下腺和舌下腺等;舌下间隙向后经下颌舌骨肌后缘处与下颌下间隙相通,向后上通翼下颌间隙,向前与对侧舌下间隙相通;6、腮腺床:腮腺深面有起自茎突的诸肌、颈内动脉和静脉、第Ⅸ~Ⅻ对脑神经共同组成“腮腺床”;7、神经点nerve point:颈丛皮支浅出深筋膜的集中点,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处,是颈部皮神经阻滞麻醉的部位;8、颈动脉结节carotid tubercle:即第六颈椎横突前结节;颈总动脉在其前方经过;在胸锁乳突肌前缘中点、平环状软骨弓向后压迫,可阻断颈总动脉血流,可阻断颈总动脉血流,为头部出血时的临时压迫止血点;9、Sibson筋膜:第7颈椎横突、第1肋颈和第1胸椎体连至胸膜顶的筋膜称为胸膜上膜suprapleural membrane,又称Sibson筋膜,起悬吊作用;行肺萎陷手术时,需切断上述筋膜,才能使肺尖塌陷;10、椎动脉三角triangle of vertebral artery:由外侧界为前斜角肌,内侧界为颈长肌,下界为锁骨下动脉第1段围成的三角;该三角的尖为第六颈椎横突前结节;后方有胸膜顶、第7颈锥横突、第8颈神经前支和第1肋颈;前方有颈动脉鞘和膈神经、甲状腺下动脉及胸导管左侧等;三角内的主要结构有锥动脉、锥静脉、甲状腺下动脉、交感干和颈胸神经节等;11、Cooper韧带乳房悬韧带suspensory ligament of breast:乳房结缔组织中有许多两端连于皮肤和胸肌筋膜之间的纤维束,称乳房悬韧带或Cooper韧带;12、锁胸筋膜clavipectoral fascia:位于喙突、锁骨下肌与胸小肌上缘之间的深层筋膜又称锁胸筋膜;胸肩峰动脉的胸肌支和胸内、外侧神经穿出该筋膜分布至胸大肌、胸小肌;头静脉和淋巴管亦穿出该筋膜入腋窝,分别注入腋静脉和腋淋巴结;13、腹股沟管inguinal canal: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是由外上方斜下内下方的肌肉筋膜裂隙,长4~5 cm,内有精索或子宫圆韧带通过;14、腹股沟韧带inguinal ligament:腹外斜肌腱膜下缘在髂前上棘至耻骨结节间向后上方返折形成腹股沟韧带;15、腹直肌鞘sheath of rectus abdominis:前层由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腱膜的前层组成;后层由腹内斜肌腱膜的后层及腹横肌腱膜组成;在脐下4~5cm以下三层扁肌的腱膜均参与构成腹直肌鞘前层,鞘后层缺如,形成一弓状游离缘,称弓状线或半环线;线以下部分,腹直肌的后面,由浅入深仅有增厚的腹横筋膜、腹膜外组织和壁腹膜;16、腹股沟三角inguinal triangle又称Hesselbach三角:为下腹部两侧的三角形区域,其内侧界为腹直肌外缘,外侧界为腹壁下动脉,下界为腹股沟韧带内侧半;17、盆膈pelvic diaphragm:又称盆底,由肛提肌和尾骨肌及覆盖于两肌上、下表面的盆膈上筋膜、盆膈下筋膜构成;盆膈有承托盆内脏器的作用,并可与腹肌、膈肌协同增加腹内压,协助排便、分娩等功能;18、会阴perineum:是指盆膈以下封闭骨盆下口的全部软组织,此即广义会阴;其境界与骨盆的下口大致相当,略呈菱形,前角为耻骨联合,后角为尾骨尖,两侧角为坐骨结节;菱形前半部两侧以坐骨结节和耻骨下支为界,后半部两侧以骶结节韧带为界;左右坐骨结节之间做一条连线,可将会阴分为前后两个三角区,前方为尿生殖区,为尿道及外生殖器所在处;后方为肛区,肛门开口于此;狭义会阴在男性指阴囊根与肛门之间的区域;在女性是指阴道前庭后端与肛门之间的区域又称产科会阴;19、坐骨肛门窝ischioanal fossa又称坐骨直肠窝ischiorectal fossa:位于肛管两侧,略似尖朝上底朝下的锥形间隙;窝尖由盆膈下筋膜与闭孔筋膜汇合而成,窝底为肛门三角区的皮肤及浅筋膜;内侧壁的上部为肛提肌、尾骨肌以及覆盖它们的盆膈下筋膜,下部为肛门外括约肌;外侧壁的上部为闭孔内肌、闭孔筋膜及会阴深筋膜,下部为坐骨结节内侧部;前壁为会阴前横肌及尿生殖膈,后壁为臀大肌下缘及其筋膜和深部的骶结节韧带;坐骨直肠窝向前延伸到肛提肌与尿生殖膈之间,形成前隐窝;向后延伸至臀大肌、骶结节韧带和尾骨肌之间,形成后隐窝;坐骨肛门窝内,除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外,还有大量的脂肪组织,称坐骨直肠窝脂体;20、肛直肠环anorectal ring:为肛门内括约肌、肠壁的纵行肌,肛门外括约肌浅、深部和耻骨直肠肌在肛管直肠移行处形成的肌性环;此环在肠管的两侧和后方发达,而在肠管前方纤维较少;若外科手术不慎切断此环,可引起大便失禁;21.听诊三角triangle of auscultation:由斜方肌的外下缘内上界、肩胛骨脊柱缘外侧界和背阔肌上缘下界围成,三角的底为薄层脂肪组织、深筋膜和第六肋间隙,是背部听诊呼吸音最清楚的部位;为方便听诊,可将肩胛骨牵向前外,以扩大三角的范围;22.齿状韧带denticulate ligamment:在脊髓两侧,软脊膜增厚并突向外侧,形成齿状韧带,有维持脊髓正常位置的作用;23.骨纤维管:位于腰椎乳突与副突间的骨沟处,由外上斜向内下;由前、后、上、下四壁构成;前壁为乳突副突间沟,后壁为上关节突副突韧带,上壁为乳突,下壁为副突;管的前、上、下壁为骨质,后壁为韧带,故称骨纤维管;骨纤维有时后壁韧带骨化,则形成完全的骨性管道;骨纤维管的体表投影在同序数腰椎棘突下外方的两点连线上:上位点在第1腰椎平面后正中线外侧约,下位点在第五腰椎平面后正中线外侧约;24.硬膜外隙epidural space:是介于椎管内面骨膜与硬脊膜之间的窄隙,内含脂肪、椎内静脉丛、脊神经脊膜支和淋巴管等,并有脊神经根及其伴行的血管通过,正常时为负压;此隙上端起自枕骨大孔,下端终于骶管裂孔;由于硬脊膜紧密附着于枕骨大孔边缘,故此隙与颅内腔隙并不相通;25.钩椎关节uncovertebral joint:又称Luschka关节;第3~7颈椎椎体上面的外侧缘有明显向上的嵴样突起,称椎体钩或钩突;椎体下面外侧缘的相应部位有斜坡样的唇缘;相邻颈椎的椎体钩和唇缘共同组成钩锥关节;椎体钩限制上一椎体向两侧移位;增加颈椎椎体间的稳定性;并防止椎间盘向外后方脱出;椎体钩不同方向的骨质增生会引起锥动脉型、脊髓型、神经根型和混合型等颈椎病等不同表现;26.提携角carrying angle:在正常臂伸直时,臂轴与前臂轴的延长线,构成向外开放的165°~170°角,其补角为10°~15°,称为提携角;提携角在0°~10°之间为直肘,小于0°为肘内翻,大于15°时为肘外翻;27.肌腱袖myotendinous cuff:也称肩袖shoulder cuff;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的腱经过肩关节周围时,与关节囊愈着,并互相连接形成一接近环形的腱板,围绕肩关节称为肌腱袖;加强了稳定性,当肩关节扭伤或脱位时,常导致肌腱袖撕裂;28.肘窝cubital fossa:是指肘前区的三角形凹陷,其尖朝向上肢远端;1境界上界为肱骨内外上髁的连线,下外侧界为肱桡肌,下内侧界为旋前圆肌;顶由浅入深依次为皮肤、浅筋膜、深筋膜及肱二头肌腱膜;底由肱肌、旋后肌和肘关节囊构成;2内容有肱二头肌腱、肱动脉、肱静脉、肘深淋巴结、正中神经、前壁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29.腕管carpal canal:由屈肌支持带和腕骨沟共同围成;管内有指浅、深屈肌腱及屈肌总腱鞘、拇长屈肌腱及其腱鞘和正中神经通过;30.鱼际间隙thenar space:位于中间鞘桡侧半深方;前界为掌中隔前部、示指屈肌腱、第1蚓状肌及手掌的血管、神经;后界为拇收肌筋膜,外侧界为掌外侧肌间隔;内侧界为掌中隔后部;鱼际间隙向远端经第1指蹼pu间隙通向示指背侧,其近端为盲端;31.三边孔trilateral foramen:肱三头肌长头在在大圆肌的后方和小圆肌的前方之间穿过,在腋窝后壁上形成两个肌腔隙;内侧者称为三边孔,又称三边隙trilateral space,其上界为小圆肌、肩胛下肌、肩胛骨外缘和肩关节囊,下界为大圆肌,外侧界为肱三头肌长头,内有旋肩胛动、静脉通过;32.四边孔quadrilateral foramen:肱三头肌长头在大圆肌的后方和小圆肌的前方之间穿过,在腋窝后壁上形成两个肌腔隙;外侧者称为四边孔,又称四边隙quadrilateral space,其上界为小圆肌、肩胛下肌和肩关节囊,下界为大圆肌,外侧界为肱骨外科颈,内有旋肱后动、静脉和腋神经通过;33.肌腔隙lacuna musculorum: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后界为髂骨,内侧界为髂耻弓;肌腔隙内有髂腰肌、股外侧皮神经及股神经通过;髂腰肌与髂耻隆起之间有一滑液囊,此囊多与髋关节相通;当腰椎结核形成脓肿时,脓液可沿腰大肌及其筋膜通过肌腔隙蔓延到大腿根部,并可激惹股神经产生疼痛等症状;34.股鞘femoral sheath:为腹横筋膜和髂筋膜向下延伸包绕股动、静脉上段所形成的筋膜鞘,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和阔筋膜的深方;股鞘呈漏斗状,长3~纵行的纤维隔分为3部分:外侧部容纳股动脉,中间部容纳股静脉,内侧部称为股管,内有脂肪和腹股沟深淋巴结;35.股三角femoral triangle:1构成位于股前内测区上1/3部,向上经肌腔隙和血管腔隙与腹、盆腔相通;向下与收肌管相续;上界为腹股沟韧带,外侧界为缝匠肌的内侧缘,内侧界为长收肌的内侧缘;股三角前壁为阔筋膜,后壁凹陷,自内侧向外侧分别为长收肌、耻骨肌和髂腰肌及其筋膜;2内容股三角内有股鞘、股管、骨神经、股动脉、股静脉、淋巴管、淋巴结以及脂肪组织等;股动脉位于股三角中份,其外侧为股神经,内侧为股静脉;36.踝管malleolar canal:屈肌支持带由内踝后下方与跟骨内侧面之间的深筋膜增厚形成,它与内踝、跟骨之间构成踝管;屈肌支持带向深部发出三个纤维隔,将踝管又分为4个骨纤维管;通过骨纤维性管的结构由前向后依次为胫骨后肌腱及其腱鞘、趾长屈肌腱及其腱鞘、胫后血管和胫神经、mu长屈肌腱及其腱鞘;踝管是小腿后区通向足底的交通要道,小腿后区或足底感染时,可经此管相互蔓延;外伤出血、管内结构受压,可导致“踝管综合征”;37.收肌管adductor canal:1构成收肌管又称Hunter管,为位于股前区中1/3段前内侧、缝匠肌深面的一个间隙,长约15cm,呈三棱形;其前壁是张于股内侧肌与长收肌、大收肌间的收肌腱板,腱板的前方为缝匠肌所覆盖;管的外侧壁为股内侧肌;后壁为长收肌和大收肌;管的上口接股三角尖;下口为收肌腱裂孔;2内容收肌管内为通向腘窝及小腿的结构,由前向后为隐神经、股动脉、股静脉以及周围的淋巴管等;在收肌管下段,股动脉发出的分支与隐神经伴行;隐神经为股神经进入收肌管的末支,在股薄肌与缝匠肌之间穿收肌管前壁,分布于膝关节小腿及足内侧缘的皮肤;收肌管与股三角和腘窝内的疏松结缔组织上下联系,故发生炎症或脓肿时可上下蔓延;股动脉在收肌管下端分出分支为膝降动脉,参与组成膝动脉网;38.隐静脉裂孔saphenou:有名卵圆窝;为阔筋膜在耻骨结节外下方3~4cm处,或腹股沟韧带中、内1/3交界处下方约一横指处,形成一卵圆形凹陷;孔的外侧缘锐利呈镰状,称镰缘,其上、下部呈弓状弯向内侧,形成上、下角;上角向内侧延伸附着于耻骨结节,并与腹股沟韧带及腔隙韧带相续;下角向内侧延伸与耻骨肌筋膜相续;隐静脉裂孔表面覆盖一层多孔的疏松结缔组织膜,称筛筋膜;经此筋膜出入隐静脉裂孔的结构有大隐静脉、股动脉发出的浅动脉和腹股沟浅淋巴结的输出管等;39.血管腔隙lacuna vasorum: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后界为耻骨梳韧带,外侧界为髂耻弓,内侧界为腔隙韧带陷窝韧带;腔隙内有股鞘、股动脉、股静脉、股管、生殖骨神经的股支及淋巴管等通过;40.坐骨小孔foramina ischiadicum minus;smaller sacrosciatic foramina:由骶棘韧带、骶结节韧带和坐骨小切迹围成,由梨状肌下孔出盆腔,再经坐骨小孔至坐骨肛门直肠窝的血管神经;由外侧向内侧依次为:阴部内动脉、静脉和阴部神经,分布于窝内结构及肛管下部、会阴及外生殖器;。

重医局解名词解释,按字母顺序排列

重医局解名词解释,按字母顺序排列

A1 adductor canal 收肌管:又称腘管,位于股前内侧的中1/3段的肌性管道,长约15-17cm, 前壁缝匠肌、股收肌板;外侧壁:股内侧肌;内侧壁:大收肌和长收肌,上口通股三角,下口为收肌腱裂孔通腘窝。

管内通过的结构有隐神经,股动脉,股静脉。

2 ansa cervicalis 颈袢:由第1~3颈神经前支的纤维构成。

多位于颈动脉鞘前方(浅面),肩胛舌骨肌中间腱上缘,环状软骨弓水平。

也可在鞘内。

由袢上发出分支支配肩胛舌骨肌、胸骨舌骨肌和胸骨甲状肌。

3 arc inferior border 弓状下缘:腹横肌及腱膜向内侧在腹直肌外侧缘移行为腱膜,向下与腹内斜肌共同组成弓状下缘。

4axillary tail 腋尾:乳房外上部的乳腺组织,沿着第三肋间经胸小肌下缘突向腋腔的部分,在检查乳房病变时应注意,以防漏诊。

B5 bronchopulmonary segment 支气管肺段:每一肺段支气管及其所属的肺组织、动脉、静脉、神经、淋巴管等共同构成一个支气管肺段,简称肺段,其结构和功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属于第三级支气管。

C6 Calot triangle 胆囊三角(Calot三角):由胆囊管,右肝管-肝总管,肝脏面围成,是手术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

7 carpal canal腕管:腕横韧带与腕骨沟共同构成的骨筋膜鞘称腕管。

管内有指浅、深屈肌腱和拇长屈肌腱9条肌腱穿过;分别被屈肌总腱鞘和拇长屈肌腱鞘包绕。

两鞘均超过屈肌支持带近侧和远侧2.5cm,二者之间有正中神经通过入手掌。

腕骨骨折时可压迫正中神经,引起腕管综合征。

8 colic marginal artery 结肠边缘动脉:从回盲部至乙状结肠末端,在结肠内侧缘处,肠系膜上、下动脉的结肠支互相吻合成一动脉弓,构成缘动脉。

9 costodiaphragmatic recess 肋膈隐窝:肋胸膜与膈胸膜相互转折处形成半环形的胸膜隐窝,肺下缘不能充满其内,这部份胸膜腔称为肋膈隐窝。

局解名词解释

局解名词解释

局解名词解释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1、面部危险三角区:临床上鼻根与左、右两侧口角之间-三角区域称为“面部危险三角区”。

由于面静脉在口角以上缺乏静脉瓣,故可以通过内眦静脉、眼上静脉注入颅内的海绵窦,还可以经面深静脉、翼静脉丛与颅内的海绵窦相通;当口角以上面部感染处理不当时,致病菌可以通过上述交通途径至海绵窦,引发颅内感染。

2、腮腺咬肌区:此区为腮腺和咬肌所在的下颌支外面和下颌后窝,前界为咬肌前缘,后界为乳突、二腹肌后腹上缘及胸锁乳突肌上部前缘,上界为颧弓及外耳道,下界为下颌体下缘。

其结构由浅入深为皮肤、浅筋膜、浅层的血管和神经、腮腺咬肌筋膜、腮腺浅部、腮腺峡部及穿行其间的血管与神经、咬肌、下颌支、腮腺深部等。

3、咬肌间隙(masseter space):是位于咬肌与下颌支之间的狭隙。

咬肌的血管神经通过下颌切迹进入此间隙,从咬肌深面进入该肌。

此间隙前邻第三磨牙,后为腮腺。

第三磨牙与腮腺的感染,均可使致病菌进入此间隙。

4、翼下颌间隙(pterygomandibular space):是位于翼内肌和下颌支之间前邻颞肌、颊肌,后为腮腺、下颌支后缘。

此间隙内有舌神经、下牙槽神经核下牙槽动脉、静脉及疏松的结缔组织。

此间隙向前与颊肌和咬肌之间的颊间隙相通,向后、内隔颈深筋膜浅层与咽外侧间隙相邻,向上与颞下间隙想通,向前、下与舌下间隙相通,向外经下颌切迹与咬肌间隙相通。

5、舌下间隙(sublingual space):是位于下颌体的内侧,上界为口腔底黏膜,下界为舌骨舌肌和下颌舌骨肌,前外侧为下颌舌骨肌线以上的下颌骨体内侧面骨壁,后界为舌根。

此间隙内有舌神经、舌下神经、下颌下神经节、舌下血管、下颌下腺和舌下腺等。

舌下间隙向后经下颌舌骨肌后缘处与下颌下间隙相通,向后上通翼下颌间隙,向前与对侧舌下间隙相通。

【局解】英语名解翻译——何方舟10

【局解】英语名解翻译——何方舟10

括号里综合考虑可以不写腋窝位于胸上部、臂上部(肩关节下方)的椎体区域内侧壁:前锯肌,上位4个肋骨及肋间肌,胸外侧血管,胸长神经。

外侧壁:肱骨(结节间沟),(肱二头肌长短头,喙肱肌),旋肱前后血管。

前壁:胸大肌,胸小肌,(锁骨下肌),锁胸筋膜及内穿结构头静脉、胸肩峰血管、胸外侧神经,再加胸内侧神经。

后壁:肩胛下肌,大圆肌,背阔肌,(肩胛骨),三边孔,四边孔及其通过结构。

顶:锁骨中1/3部,第一肋外缘(锁骨下血管移行腋血管),肩胛骨上缘围成。

(通颈根部,有臂丛通过)。

底:皮肤,浅筋膜,腋筋膜。

注:三边孔,四边孔。

肱三头肌长头在大圆肌后方和小圆肌的前方之间穿过,在腋窝后壁上形成两个间隙。

四边孔上界:小圆肌,肩胛下肌,(肩关节囊)。

下界:大圆肌。

外侧界:肱骨外科颈。

内侧界:肱三头肌长头外侧缘。

通过结构:旋肱后血管,腋神经。

三边孔(上)上界:小圆肌,肩胛下肌,肩胛骨外侧缘,肩关节囊。

下界:大圆肌。

外侧界:肱三头肌长头内侧缘。

通过结构:旋肩胛血管三边孔(下)上界为大圆肌;内侧界为肱三头肌长头;外侧界为肱三头肌内侧头。

包括桡神经和肱深动脉腋鞘颈部椎前筋膜向腋窝延续,包裹腋血管(腋动脉、腋静脉)和臂丛(的结缔组织膜)肘窝肘前区的三角形凹陷,(其尖朝向上肢远端)。

上界:肱骨内外上髁连线。

下外侧界:肱桡肌。

下内侧界:旋前圆肌。

顶:由浅入深,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肱二头肌腱膜。

底:肱肌,旋后肌,(肘关节囊)。

由外到内包含桡神经、肱二头肌腱、肱动脉、正中神经。

肱二头肌腱膜起自肱二头肌腱内侧,覆盖于肱动脉和正中神经上,向内下与前臂深筋膜愈着屈肌支持带为鱼际肌起始处,形成手腕前部的腕管。

尺侧端附着于豌豆骨、三角骨和钩骨(2第一层+1第二层尺侧),桡侧端附着于手舟骨和大多角骨结节(1第一层+1第二层桡侧,形成腕桡侧管)。

表面通过:尺侧血管神经束(屈肌支持带、腕掌侧韧带形成的腕尺侧管中),掌长肌腱,正中神经掌支。

深面通过:即通过腕管结构。

(完整版)局解名词解释

(完整版)局解名词解释

局解名词解释1。

收肌管 adductor canal 即Hunter管,为股前内侧区中1/3段的肌性管道,向上续于股三角尖,向下通至腘窝,长15~17厘米。

管的前壁为股内侧肌和大收肌间的股收肌板,外侧壁为股内侧肌,内侧壁为大收肌.上口由股内侧肌、大收肌、股收肌板上缘围成,下口为大收肌腱裂孔,前口为股收肌板下份的裂口。

管内通过的结构由前向后有隐神经、股动脉和股静脉。

2.股三角 femoral triangle 位于股前部上1/3,底在上、尖朝下的三角形区域。

上界为腹股沟韧带,外侧界为缝匠肌内侧缘,内侧界为长收肌内侧缘,前壁为阔筋膜,后壁为髂腰肌、耻骨肌和长收肌.内有股神经、股动脉、股静脉、股管等结构及其属支3.股鞘 femoral sheath 为腹横筋膜与髂筋膜向下延伸并包绕股动脉和股静脉上段所成之漏斗形筋膜鞘,长3~4cm。

两个纵形的纤维隔将其分为3格,外侧格容纳股动脉、中间格容纳股静脉、内侧格即股管。

4。

股管 femoral canal为股鞘内侧份一个潜在性间隙(股鞘内侧格),长约1~2cm。

其上口为股环,通腹膜外间隙;下口为盲端,正对隐静脉裂孔。

腹腔内容物若顶着腹膜通过股环进入股管则形成股疝。

5。

股环 femoral ring 股管上口。

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后界为耻骨梳韧带,内侧为腔隙韧带,外侧借纤维隔与股静脉毗邻。

股环被腹膜外结缔组织所充填。

由于股环的内、前、后三面均为韧带,故股疝容易发生嵌顿。

6。

肌腔隙 lacuna musculorum 由腹股沟韧带、髂骨及髂耻弓围成,腔隙内有髂腰肌、股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通过。

7.血管腔隙 lacuna vasorum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后界为耻骨梳韧带,内侧界为腔隙韧带(陷窝韧带),外侧界为髂耻弓.腔隙内有股动、静脉,股管及腹股沟深淋巴结等。

8.腕管 Carpal canal 位于腕掌侧,是屈肌支持带和腕骨沟共同构成的骨筋膜鞘。

管内有拇长屈肌腱及指浅、深屈肌腱共9条肌腱、正中神经、桡侧囊、尺侧囊通过。

局解常考名词解释

局解常考名词解释

1、翼点:位于颧弓中点上方约二横指处,是额、定、颞、蝶四骨的汇合处。

多呈“H”型。

该处颅骨薄弱,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在外伤时,易骨折并损伤脑膜中动脉。

形成硬膜外水肿。

2、头皮:是颅顶部皮肤、浅筋膜(皮下组织)、帽状腱膜及枕额肌三层紧密结合,不易分离,故合成“头皮”。

3、海绵窦:是一对重要的硬脑膜窦,位于蝶鞍与垂体的两侧,前达眶上裂内侧部,后至颞骨岩部的尖端。

窦内有颈内动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和上颌神经通过。

窦内有许多结缔组织小梁,将窦腔分隔成许多小的腔隙。

窦内血液流动缓慢。

4、腮腺鞘:颈深筋膜浅层向上延续,在腮腺后缘分为浅、深两层,包绕腮腺形成腮腺鞘。

腮腺鞘与腮腺结合紧密,并发出间隔,深入到腺实质内,将腮腺分隔成许多小叶。

5、腮腺床:位于腮腺深面,由茎突及茎突诸肌,颈内动、静脉,以及4对脑神经共同形成的结构。

6、眉弓:为骨性标志,位于眶上缘上方,额结节下方的横行弓状隆起。

眉弓适对大脑额叶下缘,其内侧份深面是额窦。

7、神经点: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处,是颈丛皮支浅出颈筋膜的集中点,是颈部皮神经阻滞麻醉的部位,故称神经点。

8、颈动脉鞘:颈筋膜向两侧扩展,包绕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等形成的浸没鞘。

9、颈动脉窦:颈内动脉的起始部和颈总动脉的末端膨大,窦壁上有压力感受器,参与调节血压作用。

10、颈袢:由第1—3颈神经前支的分支组成。

第1颈神经的部分纤维随舌下神经走形,后又离开该神经构成舌下神经降支,该降支又名颈袢上根。

第2、3颈神经的前支的纤维,经过颈丛联合,发出降支,称为颈袢下根。

上、下根在肩胛舌骨肌中建腱上缘,颈动脉鞘浅面合成颈袢。

11、颈交感干:由颈上、中、下交感神经节及其节间支组成,位于脊柱两侧,被颈深筋膜椎前层所覆盖。

12、Virchow 淋巴结:位于左颈根部左倾斜角肌处的淋巴结,食管下部癌或胃癌转移时,常累及该淋巴结,可在胸锁乳突肌后缘和锁骨上缘的交角处触到此肿大的淋巴结。

13、椎动脉三角:内侧界为颈长肌,外侧界为前斜角肌,下界为锁骨下动脉第1段,尖为第6颈椎横突结节。

局部解剖学名词解释+简答——颈部

局部解剖学名词解释+简答——颈部

第二章、颈部一、名词解释1)甲状腺假囊:来自颈深筋膜中层的脏层,是位于外侧的甲状腺被囊。

2)甲状腺囊鞘间隙:气管前筋膜包绕甲状腺形成甲状腺鞘,又称甲状腺假被膜,而甲状腺的外膜称真被膜,即纤维囊,二者之间为囊鞘间隙。

3)甲状腺鞘:即甲状腺假被膜,由气管前筋膜包裹甲状腺成,与甲状腺真被膜之间成的间隙为囊鞘间隙。

4)甲状腺悬韧带:为甲状腺假被膜在侧叶和峡部与甲状软骨。

环状软骨及气管软骨环的软骨膜愈合并增厚形成的韧带称甲状腺悬韧带。

5)颈动脉窦:颈总动脉末端和颈内动脉起始处的膨大部分。

其管壁的外膜下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末梢膨大,在电镜下呈若干层的椭圆形结构,一般称为压力感受器,与血压调节功能有关。

6)颈动脉结节:即第六颈椎横突前结节,颈总动脉行其前方。

在胸锁乳突肌前缘中点,平环状软骨弓向后压迫,可阻断颈总动脉血流。

7)颈动脉鞘:是颈筋膜中层在颈部包绕颈内动脉。

颈总动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等所形成的筋膜鞘。

上起自颅底,下续于纵隔。

8)颈动脉三角:是由胸锁乳突肌上方前缘。

肩胛舌骨肌上腹和二腹肌后腹之间所围成的三角。

9)颈动脉小球:是一个扁椭圆形小体,借结缔组织连于颈总动脉分叉处的后方,属于化学感受器,能感受血液中二氧化碳和氧浓度的变化,当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时,可反射性地促使呼吸加深加快。

10)颈干角:股骨颈的长轴线与股骨干纵轴线之间形成的夹角,为110°-140°,平均127°。

若颈干角>140。

为髋外翻;<110。

为髋内翻。

11)颈交感干:位于脊柱两侧,椎前筋膜后方,由颈上、中、下交感神经节及其节间支所组成。

12)颈静脉弓:左右颈前静脉在胸骨上间隙内的吻合支,横行于颈静脉切迹上方的胸骨上间隙内。

13)颈内静脉肩胛舌骨肌淋巴结:位于颈内静脉与肩胛舌骨肌中间腱交角处的淋巴结,收纳舌尖部的淋巴结,舌尖癌首先转移至该处淋巴结。

14)颈袢:舌下神经发出降支与第1颈N前支构成颈袢上根,在颈鞘浅面下行,与来自第2~3颈神经前支构成的颈袢下根组成颈袢。

局的名词解释

局的名词解释

局的名词解释局(jú)是一种常见的名词,可以有不同的释义和用法。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对“局”进行解释。

一、组织结构在组织结构层面,“局”通常指的是一个机构、部门或组织,承担特定的职能或责任。

例如,政府机构中的“局”是指一个专门负责特定领域事务的行政单位。

比如教育局、卫生局、工商局等。

这些局在政府体系中起着重要的管理和监督职责,负责该领域的政策制定和实施。

二、空间范围“局”还可以表示一个局部的空间范围。

比如,“小局”、“狭局”等词语,指的是一个较为狭小的区域范围。

例如,围棋术语中的“小局”是指棋局的一部分,而非整个棋局。

在一些特定情境下,“局”的范围也可以指一种特定的环境或局面。

比如“会议局势”可以指会议的进行情况和氛围。

三、状态或情况“局”还可以表示一种状态或情况。

在这种用法中,“局”常常指的是一种限制、困境或困局。

它可以指某个局面的发展态势,也可以指陷入某种僵局或困难之中。

例如,“经济局势不容乐观”指的是当前的经济形势不太好或面临困难。

在棋牌游戏中,“局”代表一局游戏的进行,也可以指某一局势的发展。

比如,“扳回一局”指的是在比赛中赢下一局,改变了整个比赛的格局。

四、谐音形式“局”的谐音形式“锔”(jū)在一些特定场合中也有特殊的用法。

例如,饮食领域中,“锔”指的是一种烹饪方式,即在锅上或炉火上烹煮食材。

它通常用于指代一种中式烹饪技巧,如“锔饺子”、“锔火锅”。

同时,“锔”也可以指代一个人在酒肆中的工作岗位,例如“锔酒师傅”。

总之,“局”作为一个非常常见的名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着不同的意义和用法。

它可以用来指代组织结构、空间范围、状态或情况等方面。

熟悉并理解这些不同的含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词语。

同时,也可以体现出中文词汇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局解名词解释

局解名词解释

1.眉弓:为位于眶上缘上方,额结节下方的弓有状隆起,适对大脑额叶的下缘,其内侧部的深面有额窦。

2.乳突:为耳垂后方的一圆锥形隆起,其根部的前内方颈乳孔,面神经由此出颅。

在乳突内面的后半部处有乙状窦沟,容纳乙状窦。

乳突根治术中,注意勿损伤面神经及乙状窦。

3.腮腺床:腮腺深面有起自茎突的诸肌、颈内动脉和静脉、第IX—XII脑神经共同组成的腮腺床。

4.翼点:位于颞窝前下部,为额骨、顶骨、颞骨、蝶骨四骨会合处,多呈H形,相当于在颧弓上方横放的两指4与颧骨额突后方竖放的拇指相交处。

翼点是颅骨的薄弱部位,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肢经过,此处受暴力打击时,易发生骨折,常伴有上述血管撕裂出血,形成硬脑膜外血肿。

5.肌三角:肌三角的底为颈深筋膜深层,顶为颈深筋膜浅层。

三角内含有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甲状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上腹,以及气管前筋膜和位于其深部的甲状腺、气管颈部、食管颈部等结构。

6.魏尔啸淋巴结:颈外侧下深淋巴结中,位于左颈根部经脉角处的淋巴结,称为魏尔啸淋巴结,胃癌及食管癌常转移至此。

7.胸骨角:胸骨角两侧与第2肋软骨连接,可作为在胸前外侧壁计数肋的标志。

胸骨角平对第四胸椎下缘,此平面正对气管杈、主动脉弓的起始端和末端、食管的第二狭窄处、胸导管由右转向左行的部位,也是上纵隔与下纵隔分界的标志。

8.肋弓:由第7~10肋软骨连接而成,其最低点连线平对第2、3腰椎体之间。

剑突与肋弓间的夹角称剑肋角,常选择左侧剑肋角进行心包穿刺。

9.胸壁分层:分为浅、深两层。

浅层结构包括皮肤、浅筋膜。

深层结构包括深筋膜、肌层、胸廓、肋间隙软组织,以及胸廓内面的胸横肌、胸内筋膜和胸廓内血管等结构。

10.锁胸筋膜:深筋膜分浅深两层,浅层覆盖胸大肌和前锯肌,其上缘附着于锁骨,深层的上部包裹锁骨下肌,向下形成锁胸筋膜。

11.肋间臂神经:第二神经外侧皮支称肋间臂神经,横过腋窝,至臂上部与臂内侧皮神经的分支联合,分布于臂部内侧皮肤。

12.肋膈隐窝:又称肋膈窦,呈半环形,为肋胸膜反折成膈胸膜处形成的间隙,是胸膜腔的最低部位,容量大,积液常积聚于此。

局解的名词解释

局解的名词解释

局解的名词解释局解,是指对一个问题、事件或事物进行详尽分析和解释的过程。

它通过梳理事实、逻辑推理和深入思考,用文字和论述来揭示问题的内在本质和规律,并且展示出全面、深入、清晰的见解。

一、局解的独特性局解与其他形式的解释和描述相区别,因为它注重从整体到局部的研究,以及从内部到外部的透彻分析。

局解之所以独特,是因为它深入挖掘问题的各个方面,提供了多视角、多元层面的解读。

二、局解的方法和步骤局解的方法和步骤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明确问题。

一个好的局解必须首先明确问题的范畴和关键点,掌握核心要素和基本概念。

只有明确问题的具体特征,才能深入剖析其内在逻辑。

第二,收集信息。

进行局解之前,需要搜集相关的事实数据、材料和理论知识。

通过对各种来源的信息收集,可以获取到更全面的资料,有助于做出更精准的解释。

第三,分析问题。

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找出其中的关联性和相互影响。

这个过程需要运用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将杂乱无章的数据串联起来,形成逻辑结构和有机体系。

第四,建立理论框架。

建立理论框架是局解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理解问题的本质。

理论框架可以是基于已有的理论体系,也可以是独创性的理论体系。

第五,展开论证。

利用论证逻辑和证据支持,通过推理、比较、对照等方式展开具体的分析论证。

合理运用实证法、演绎法和归纳法,可以使得局解更加有说服力和理论性。

第六,总结归纳。

在局解的末尾,需要对前文的论证和分析进行总结概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这一步骤是对局解过程的一个回顾,也是对读者进行引导和激发思考的最后一步。

三、局解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局解作为一种思维模式和工具,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价值。

它在科学研究、教育教学、企业管理、政策制定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科学研究中,局解是推动发现和创新的关键环节。

科学家通过局解的方法和步骤,去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解决问题,推动学科的发展和进步。

在教育教学中,局解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深入思考的能力。

局解名词解释

局解名词解释

局解名词解释1.掌腱膜palmar aponeurosis:掌长肌腱越过屈肌支持带浅面后,腱纤维分散紧密连接于手掌深筋膜浅层的中部,使该部特别发达,甚为坚韧,形成有光泽的腱膜性纤维组织膜,称为掌腱膜。

其远侧部纵行纤维分成4束,分别止于2~5指的腱纤维鞘和侧副韧带。

2.鼻烟壶anatomical snuff box:位于手背外侧部的浅凹。

其桡侧界为姆长展肌腱和姆短伸肌腱;尺侧界为姆长伸肌腱;近侧界为桡骨茎突;窝底为手舟骨和大多角骨。

其内有桡动脉通过。

临床意义:(1)在鼻烟壶内可以触及桡动脉搏动;(2)当手舟骨骨折时,此窝因肿胀而消失,并有压痛;(3)此处是切开姆伸肌腱鞘、结扎桡动脉的合理途径。

3.肱骨肌管humeromuscular tunnel:又称桡神经管,为肱三头肌的三个头与肱骨的桡神经沟围成的管道,内有绕神经和肱深血管通过。

此管自内上向外下绕肱骨干后外侧面;上口由肱三头肌内、外侧头和肱骨围成,在大圆肌和背阔肌下方;下口在肱肌和肱桡肌之间的深处,约在肱骨中、下1/3交界处的外侧。

4.腕管carpal canal:位于腕掌侧面的深部,由屈肌支持带和腕骨沟围成。

内有9条肌腱及其腱鞘(4条指浅屈肌腱、4条指深屈肌腱及其屈肌总腱鞘、1条姆长屈肌腱及其腱鞘)和位于两个腱鞘之间的正中神经。

临床意义:当腕管内正中神经受损,可产生“腕管综合症”。

5.屈肌支持带flexor retinaculum:位于腕掌侧韧带远侧深面,又名腕横韧带(transverse carpal ligament),是厚而坚韧的结缔组织扁带增厚。

其尺侧端附于豌豆骨和钩骨沟;桡侧端附于手舟骨和大多角骨结节。

6.肘后三角:肱骨内、外上髁与尺骨鹰嘴三者,在肘关节伸直时,成一条直线;当肘关节屈为直角时,三者构成尖朝向远端的等腰三角形,称为肘后三角。

7.肘窝cubital fossa:肘窝位于肘前区深部,为尖朝远外侧的三角形凹陷。

上界是肱骨内、外上髁连线;下外侧界是肱桡肌;下内侧界是旋前圆肌;顶有皮肤、浅筋膜、深筋膜和肱二头肌腱膜;底是肱肌、旋后肌和肘关节囊。

局解名词解释

局解名词解释

局解名词解释1)腮腺床(parotid bed):茎突诸肌、颈内动脉、颈内静脉、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及舌下神经共同形成。

2)颈动脉三角(carotid triangle) 颈动脉三角位于胸锁乳突肌上份前缘、肩胛舌骨肌上腹和二腹肌后腹之间。

其浅面为皮肤、浅筋膜、颈阔肌及颈筋膜浅层;深面为椎前筋膜;内侧为咽侧壁及其筋膜。

3)动脉导管三角(ductusarteriosus triangle)即主动脉弓左前方的三角形区域。

此三角内有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和心浅丛,是临床手术中寻找动脉导管的标志。

4)胃床(stomach bed)胃后壁隔网膜囊与胰、左肾上腺、左肾、脾、横结肠及其系膜相邻,这些器官共同形成胃床。

5)盆膈(Pelvic diaphragm):又称盆底,由覆盖其上、下的盆膈上、下筋膜共同构成,有肛管通过。

盆膈封闭骨盆下口的大部分,具有支持和骨盆脏器的作用。

6)尿生殖膈(urogenital diaphragm)由尿生殖膈上、下筋膜及其间的会阴肌深层共同构成,封闭盆膈裂孔,具有加强盆底,承托盆腔脏器的功能。

7)Luschka关节(Luschkajiont)又称钩椎关节,胃脊柱颈段(C3-C7)所特有,是由上位椎体的唇缘与下位椎体的钩突构成,随年龄的增长,椎体钩骨质增生可压迫神经和血管等,引起颈椎病。

8)肱骨肌管(humeromuscular tunnel)又称桡神经管,由肱三头肌与肱骨桡神经沟共同构成一个自内斜向内下绕肱骨干后外侧面的管道,管内有桡神经及肱深血管走行9)股鞘(femoral sheath)为腹横筋膜和髂筋膜向下延伸包裹股动脉和股静脉上段所形成的筋膜鞘,呈漏斗形,长约3-4cm,至隐静脉裂孔下缘与股动、静脉壁外膜融合。

股鞘被两个纵行的纤维隔将其分为三个腔隙,外侧腔容纳股动脉,中间腔容纳股静脉,内侧腔形成股管。

局解名解

局解名解

1、听诊三角(名词解释):又称肩胛旁三角,该三角上界为斜方肌外下缘、外侧界为肩胛骨脊柱缘、下界为背阔肌上缘,因缺少一层肌肉,故是背部听诊呼吸音最清楚地部位。

2、腰上三/四角、列氏四角(名词解释):位于背阔肌深面,三角的内侧界为竖脊肌外缘,外下界为腹内斜肌后缘,外上界为第12肋。

除以上三边,下后锯肌构成四角的上界。

底为腹横肌腱膜,其深面自上而下有肋下神经、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

此处是经腹膜外入路行肾脏手术必经之处,是腰部的薄弱区之一,可形成腰疝,腹膜后脓肿也可自此穿破。

3、腰下三角(名词解释):围成为下界髂嵴,外上界腹外斜肌后缘,内上界背阔肌前下缘,底腹内斜肌。

该三角是腰部的另一个薄弱区,腹膜后脓肿也可自此穿破。

4、胸腰筋膜(名词解释):包裹竖脊肌和腰方肌的深筋膜在腰部明显增厚,分为浅、中、深三层,这三层筋膜在腰方肌外侧缘汇合而成胸腰筋膜,并作为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起始部。

在剧烈运动中,其常被扭伤,是造成背部劳损病因之一。

5、乳房悬韧带(名词解释):乳腺周围的纤维组织发出许多小的纤维束,分别向深面连于胸筋膜,向浅面连于皮肤和乳头,对乳房起支持和固定作用,成为乳房悬韧带,或Cooper韧带。

当乳腺癌侵及此韧带时,皮肤表面出现橘皮样变。

6、锁胸筋膜(名词解释):胸壁深筋膜深层位于胸小肌上缘、喙突和锁骨下肌之间的部分称锁胸筋膜,有胸外侧神经、胸肩峰动脉穿出该筋膜,头静脉和淋巴管穿入该筋膜。

7、腋鞘(名词解释):椎前筋膜延续而成,包裹腋动静脉,臂丛进入腋腔,所形成的筋膜鞘叫腋鞘。

8、三边孔(名词解释):位于大、小圆肌和肱三头肌长头之间的间隙,有旋肩胛A.通过。

9、四边孔(名词解释):位于大、小圆肌、肱三头肌长头和肱骨上端间的间隙,有腋N.和旋肱后A.V.通过。

10、胸骨角(名词解释):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可在体表摸到,两侧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向后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

平降主动脉的起始处,气管分叉处,左主支气管与食管交叉处。

局解名词解释

局解名词解释

半月线;又称腹直肌线或Spiegel线,为沿腹直肌外侧缘的弧形线,右侧半月线与肋弓相交处为胆囊底的体表投影即Murphy点linea albe:白线:由腹前外侧壁3层扁肌的腱膜在腹前正中线上互相交织而成,上宽下窄。

脐以上宽约12cm,较坚韧而少血管,因而更较明显。

腹股沟管;为腹前外侧壁的一个潜在性裂隙 长约4~5cm 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1.5cm处。

男性有精索通过 女性有子宫圆韧带通过胃床;胃后面膜以网膜囊与胰、左肾、左肾上腺和脾相邻,胃下后方有横结肠及其系膜。

这些结构承托了胃,称为胃床系膜三角;由肠系膜的两层腹膜和系膜缘处的肠壁围成 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在肠的系膜缘处进出肠壁。

系膜三角处的肠壁无浆膜 不易愈合 故小肠切除吻合术时应妥善缝合 以免引起肠瘘和感染扩散。

边缘动脉:是由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的分支形成的围绕结肠和乙状结肠的门型动脉弓。

边缘动脉发出很多直动脉,后者又分为长短支,短枝多起自长支,在系膜带处穿入肠壁;长支在浆膜下环绕肠管,在另外两条结肠带附近分支入肠脂垂后,穿入肠壁。

右肠系膜窦;为腹膜腔的一部分 位于肠系膜根、升结肠、横结肠及其系膜的右2/3部之间 呈三角形 周围近乎封闭 窦内感染积脓时不易扩散。

左肠系膜窦 为腹膜腔的一部分 位于肠系膜根、横结肠及其系膜的左1/3部、降结肠、乙状结肠及其系膜之间 略呈向下开口的斜方形 窦内感染时易蔓延入盆腔。

腹股沟韧带 由腹外斜肌腱膜的下缘增厚形成 张于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腹股沟镰 又称联合腱 由腹内斜肌腱膜和腹横肌腱膜在腹直肌下部的外侧缘附近相互融合而成 呈弓形 构成腹股沟管内侧部分的后壁。

McBurney点 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 此处称McBurney点。

阑尾炎时 McBurney点有明显的压痛和反跳痛。

腹股沟三角为腹直肌外侧缘、腹壁下动脉和腹股沟韧带围成的三角区 是腹前外侧壁的一个薄弱部位 疝囊经此区突出形成腹股沟直疝。

四肢局部解剖

四肢局部解剖

疼痛速疗网
局部解剖学
手休息时 的正常姿势
皮肤和浅筋膜
上肢
屈指肌腱和蚓状肌
手掌深筋膜
屈指肌腱 和蚓状肌
手掌筋膜间隙
手掌侧腱滑液鞘
指端结构特点 返回
下肢局解
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疼痛患者和医生最喜欢的网站
疼痛速疗网
局部解剖学
手休息时 的正常姿势
手掌侧腱滑液鞘
指端结构特点
下肢局解
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疼痛患者和医生最喜欢的网站
疼痛速疗网
局部解剖学
手休息时 的正常姿势
皮肤和浅筋膜
上肢 手掌皮肤和浅筋膜
皮肤和浅筋膜
手掌深筋膜
手掌皮肤厚而致密,角化层厚,富有汗腺,无毛 发和皮脂腺,手掌不长疖肿和皮脂腺囊肿。 皮肤与掌腱膜借垂直纤维隔紧密相连,手掌面皮 肤不易滑动,有利于抓、握物体。 感染时,掌面肿胀不明显,脓肿不易溃破,易向 深面扩散。
图片
下肢局解
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疼痛患者和医生最喜欢的网站
疼痛速疗网
局部解剖学
手休息时 的正常姿势
皮肤和浅筋膜
上肢
状肌
手掌筋膜间隙
手掌侧腱滑液鞘
指端结构特点 返回
下肢局解
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疼痛患者和医生最喜欢的网站
疼痛速疗网
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疼痛患者和医生最喜欢的网站
疼痛速疗网
局部解剖学
手休息时 的正常姿势
皮肤和浅筋膜
上肢
手掌深筋膜
手掌深筋膜
屈指肌腱 和蚓状肌
手掌筋膜间隙
手掌侧腱滑液鞘
指端结构特点
屈肌支持带和腕管 屈肌支持带(又名腕横韧带) flexor retinaculum 为手掌深筋膜在腕前部增厚而成,附于大多角骨、 舟骨与豌豆骨和钩骨之间。 腕管 carpal canal 为屈肌支持带与腕骨沟共同构成。 内容物有: 指浅、深屈肌腱及腱鞘 拇长屈肌及腱鞘 正中神经—紧贴屈肌支持带桡侧端的深面,易受压 产生腕管综合征。 腕管综合征表现为:鱼际肌肌力减弱,拇指、示、 中指麻木、疼痛等。

局解习题答案

局解习题答案

上肢:1、名解:三边孔trilateral foramen:位于腋窝的后壁上,与四边孔有共同的上下界,上界为小圆肌和肩胛下肌,下界为大圆肌和背阔肌,肱三头肌长头为三边孔的外侧界;内有旋肩胛血管通过。

四边孔quadrilateral foramen:位于腋窝的后壁上,与四边孔有共同的上下界,上界为小圆肌和肩胛下肌,下界为大圆肌和背阔肌,肱三头肌长头是四边孔的内侧界,肱骨外科颈为外侧界;内有腋神经和旋肱后血管通过。

腕管carpal canal:由屈肌支持带与腕骨沟共同围成。

管内有指浅、深屈肌腱及屈肌总腱鞘、拇长屈肌腱及其腱鞘和正中神经通过。

掌中间隙midpalmar space:位于掌中间鞘尺侧半的深方。

前界自桡侧起,依次为第3~5指屈肌腱、第2~4蚓状肌;后界为掌中隔的后部,第3、4掌骨,骨间肌及其前面的骨间掌侧筋膜;内侧界为内侧肌间隔;外侧界为掌中隔。

掌中间隙向远侧沿第2~4蚓状肌管与第2~4指蹼间隙相通,进而可通向手背。

鱼际间隙thenar space:位于掌中间鞘桡侧半深方。

前界为掌中隔前部、示指屈肌腱和第1蚓状肌;后界为拇收肌筋膜;外侧界为外侧肌间隔;内侧界为掌中隔后部。

正中神经返支recurrent branch:正中神经经腕管进入手掌后,在屈肌支持带下缘处发出正中神经返支,钩绕拇短屈肌后进入拇短展肌深面,分支支配拇短屈肌、拇短展肌和拇对掌肌。

锁胸筋膜clavipectoral fascia:位于锁骨下肌、胸小肌和喙突之间的胸部深筋膜,有头静脉、胸肩峰血管和胸外侧神经穿过。

鼻烟窝anatomical snuff-box:为位于手背外侧部的浅凹。

其桡侧界为拇长展肌腱和拇短伸肌腱;尺侧界为拇长伸肌腱;近侧界为桡骨茎突。

窝底为手舟骨和大多角骨,有桡动脉通过。

肩关节动脉网:位于肩胛骨的周围,是由三条动脉的分支相互吻合形成的,是肩部血液的重要侧支循环途径:1、肩胛上动脉:绕肩胛上横韧带的浅面达冈上窝2、旋肩胛动脉:绕三边孔至冈下窝3、肩胛背动脉:沿肩胛骨内侧缘下行,分支至冈下窝肘窝cubital fossa:是肘前区略呈三角形的凹陷,其尖指向远侧,底位于近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级临床一大班1、2小班局解名词解释总结
1.动脉导管三角:位于主动脉弓的下方,前界为左膈神经,后界为左迷走神经,下界为左肺动脉,内有
动脉韧带、左喉反神经和心浅丛。

2.心包:为一闭合的纤维浆膜囊,分为外层的纤维心包和内层的浆膜心包,后者又分为脏、壁两层,脏
层是心外膜,壁层紧贴纤维心包的内面,二者之间形成心包腔。

3.心包横窦:为一管型间隙,前界为升主动脉及肺动脉干,后界为上腔静脉及左心房前臂。

心脏和大血
管手术时,可经心包横窦钳夹升主动脉及肺动脉干,以暂时阻断血流。

4.心包斜窦:为心底后面的隐窝,前壁为左心房后壁,后壁为心包的后壁,右界为两条右肺静脉及下腔
静脉的根部,左界为两条肺静脉根部。

5.股三角:是位于股前区内侧壁上三分之一部,由肌肉形成的一个三角形区域,上界为腹股沟韧带,外
测界为缝降肌内侧缘,内侧界为长收肌内侧缘。

内有股神经及其分支,股血管及其分支等
6.股环: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后界为耻骨梳韧带,内侧界为腔隙韧带,外侧界借纤维隔与股静脉相邻。

7.踝管:屈肌支持带与根骨内侧面之间构成踝管。

由前到后依次通过胫骨后肌腱及其腱鞘,趾长屈肌腱
及其腱鞘,胫后血管及胫神经,拇长屈肌腱及其腱鞘。

9. 颈袢:自舌下神经分出的颈袢上根,为来自第1颈神经前支的纤维,颈袢下根来自颈丛的第2、3颈神
经前支的纤维组成,上下根在颈内静脉的后内侧或前外侧合成颈袢。

10.枕三角:由胸锁乳突肌后缘、斜方肌前缘和肩胛舌骨肌下腹围成,枕三角内有副神经外支、淋巴结及
颈丛皮质等。

11. 斜角肌间隙:在前中斜角肌和第1肋之间,形成三角形裂隙,称斜角肌间隙,有臂丛和锁骨下动脉通
过。

12. 腕管:由屈肌支持带和腕骨沟共同构成。

腕管内有正中神经,指浅屈肌腱、指深屈肌腱及其腱鞘,拇
长屈肌腱及其腱鞘通过。

13. 三边孔:外侧界为肱三头肌长头,上界为小圆肌和肩胛下肌,下界为大圆肌,孔内有旋肩胛血管通过。

14.四边孔:内侧界为肱三头肌长头,上界为小圆肌和肩胛下肌,下界为大圆肌,外侧界为肱骨外科颈。

孔内有腋神经和旋肱后血管通过。

15. 右肠系膜窦:亦称右结肠下间隙呈三角形,位于肠系膜根的右侧。

内侧界为肠系膜根,外侧界为升结
肠,上界为横结肠及其系膜的右半部,后界为贴附于腹后壁的壁腹膜。

(由于右结肠窦周围几乎是封闭的,窦内为小肠袢所占据,当间隙内有炎症时,可形成肠间脓肿或局限性腹膜炎。


16. 左肠系膜窦:亦称左结肠下隙,呈向下开放的斜方形,位于肠系膜根左侧。

内侧界为肠系膜根,外侧
界为降结肠,上界为横结肠及其系膜的左半部,下界为乙状结肠及其系膜根,后界为贴附于腹后壁的壁腹膜。

由于左肠系膜窦向下开放,积液可直接扩散至盆腔。

17. 股鞘:为腹横筋膜和髂筋膜向下延伸包裹股动脉、股静脉上段所形成的筋膜鞘,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
半和阔筋膜的深方。

股鞘内腔被两个筋膜分隔为三个腔,外侧腔容纳股动脉,中间腔容纳股静脉,内侧腔称股管,内有脂肪和腹股沟深淋巴结。

18. 甲状腺悬韧带:甲状腺两侧叶的内侧部和甲状腺峡的后面,由假被膜增厚形成的喉返神经在其后才上
行,手术时应注意保护。

19.腹股沟(海氏)三角:位于腹壁下部,由腹直肌外侧缘、腹股沟韧带和腹壁下动脉围成,是腹前外侧壁的一个薄弱区,腹壁内容物由此处突出形成腹股沟直疝。

20. 神经点: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颈丛皮支浅出深筋膜的集中点,颈部局麻常在此处注药。

21. 胆囊三角(Calot三角):在肝的脏面,由胆囊管、肝总管和肝的脏面围成,此三角是手术中寻找胆囊
动脉的标志。

22.麦氏点(Mcburney):位于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三分之一交界处,表示阑尾的体表投影。

阑尾炎时,此处有压痛。

23头皮:颅顶的额顶枕区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及枕额肌紧密结合不易分离,三者合称头皮。

24.下颌管:位于下颌体内,由下颌孔到颏孔的骨性管道,内有下牙槽动脉、静脉、神经。

25.颈动脉鞘:颈部深筋膜向两侧延续,包裹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迷走神经形成。

26.甲状腺假被膜:甲状腺被气管前筋膜包裹,形成甲状腺假被膜即甲状腺鞘。

27.鼻烟壶:位于腕后区外侧部,当拇指充分后伸时明显,其桡侧界为拇短伸肌腱,尺侧界为拇长伸肌腱,近侧界为桡骨茎突,底为手舟骨。

窝内有桡动脉通过。

28.锁胸筋膜:附着在锁骨及其下方的锁骨下肌下缘,胸小肌上缘以及喙突之间的深筋膜,称锁胸筋膜。

有胸肩峰血管、胸外侧神经和头静脉通过。

29.听诊三角:在背部位于肩胛骨的脊柱缘、斜方肌外下缘和背阔肌上缘之间。

该区胸壁最薄,易听清肺部呼吸音。

30.腰上三角:在背部位于下后锯肌下缘、竖脊肌外侧缘和腹内斜肌后缘之间,表面有背阔肌覆盖,底面为腹横肌腱膜,有肋下神经、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通过。

是腰疝好发区。

31.肱骨肌管(桡神经管):在臂后面,由肱三头肌的三头与肱骨桡神经沟共同构成一个自内伤向外下旋绕肱骨干中份后外侧面的管道,管内有桡神经和肱深血管。

32.胸腰筋膜:即腰背部深筋膜,分浅、中、深三层,浅层最厚,位于竖脊肌表面,中层位于竖脊肌与腰方
肌之间,深层较薄位于腰方肌的前面。

33.十二指肠悬韧带:由十二指肠悬肌和包于其下段外面的腹膜皱襞共同形成,此韧带对十二指肠空肠曲起悬吊固定作用,手术时可做为空肠起点的标志。

34.收肌管:位于股前区中三分之一段前内侧,缝匠肌深面的一个间隙,前臂为缝匠肌和大收肌腱板,外侧
壁为股内侧肌,后壁为大收肌和长收肌,管内有隐神经、股内侧肌神经、股血管。

35.腰下三角:位于腹外斜肌后缘、背阔肌起始部前缘和髂嵴之间,该区表面无肌层覆盖,为腹后壁薄弱区,
是腰疝的好发部位。

36. 肋隔隐窝:又称肋隔窦,呈半环形,为肋胸膜反折成肋胸膜处形成的间隙,是胸膜腔的最低部位,容
量大,胸膜腔内的积液或积浓常积聚于此。

37.椎动脉三角:内侧界为颈长肌外侧缘,外侧界为前斜角肌内侧缘,下界为锁骨下动脉第1段,后壁为第
7颈椎横突,第1肋骨颈和第8颈神经前支。

38.下颌下三角:由二腹肌前后腹和下颌体下缘围成,其内有下颌下腺,下颌下淋巴结,面血管,舌血管,
舌神经,舌下神经。

39.颈动脉三角:前为肩胛舌骨肌上腹,上为茎突舌骨肌和二腹肌后腹,后为胸锁乳突肌前缘,其内有颈内
静脉,颈总动脉,舌下神经和迷走神经通过。

40.肘窝:上界为肱骨内上髁与肱骨外上髁的连线,下外侧界为肱桡肌,下内侧界为旋前圆肌,窝顶为肘前
区深筋膜及肱二头肌腱膜,窝底为肱肌与旋后肌。

内容:肱血管,正中神经,桡神经,前
臂外侧皮神经及淋巴结等。

41.肌腔隙: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后外侧界为髂骨,内侧界为髂耻弓,内含髂腰肌,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

42.血管腔隙: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后界为耻骨梳韧带,外侧界为髂耻弓,内侧界为腔隙韧带,内有股鞘,
股动脉,股静脉,生殖股神经支及淋巴管。

43腘窝:上外侧壁为股二头肌,上内侧界为半腱肌和半膜肌,下侧界为腓肠肌内外侧头。

内容:胫神经,腘血管,腓总神经和腓深淋巴结。

44腋鞘:有椎前筋膜向下外方包绕腋血管和臂丛构成,亦称颈腋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