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 平均数
小学数学四年级 平均数问题应用题 PPT带答案
(25+35)÷2=30(元) 答:艾小米买这些学习用品平均每天花30元。
例题2 李庄小学三年级四个班,一班、二班两个班各有学生42人,三班、四班两个
班共有学生88人,三年级平均每班有多少人?
【分析】平均数=总数÷总份数。
(42×2+88)÷4=43(人) 答:三年级平均每班有43人。
例题1 在一次单元测验中,高小帅的三个好朋友的成绩分别是100分、89分、90分,
那么这三个好朋友的平均分是多少?
【分析】平均数=总数÷总份数。
(100+89+90)÷3=93(分) 答:这三个好朋友的平均分是93分。
练习1 在这个周末的两天里,艾小米每天都去文具店买了学习用品。她在周六花了
25元,在周日花了35元,那么艾小米买这些学习用品平均每天花了多少钱?
练习2 甲筐有梨32千克,乙筐有梨38千克,丙、丁筐共有梨50千克,平均每筐多少
千克?
【分析】平均数=总数÷总份数。
(32+38+50)÷4=30(千克) 答:平均每筐30千克。
例题3 李明在一个星期里面,前4天平均每天做口算题28道,后3天平均每天做42道,
这星期李明平均每天做多少道?
【分析】平均数=总数÷总份数。
(28×4+42×3)÷(4+3)=34(道) 答:这星期李明平均每天做34道。
练习3 一个同学读一本故事书,前4天每天读25页,以后每天读40页,又读了6天正
好读完,这个同学平均每天读多少页?
【分析】平均数=总数÷总份数。
(25×4+40×6)÷(4+6)=34(页) 答:这个同学平均每天读34页。
平均数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PPT课件小学数学四年级
图片解析
你知道吗?这个游泳池的深度,实际上是这样的……
80 厘米
150 厘米
200 厘米
60 110 厘米 厘米
图片解析
✓ 真实数据可能比平均数大,也有可能比平均数小, 也有可能和平均数相等。
✓ 平均数只是一组数据的代表数值。 ✓ 平均数不一定真实存在于那组数据中。
联系生活
• 我校三年级学生的平均年龄是9周岁。 • 张老师家去年平均每月用电85千瓦时。 • 富阳地区六月份最高平均气温30摄氏度。
课后请你找一找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平均数?
三月 26
四月 28
五月 30
六月 29
(20+23+26+28+30+29)÷6 (20+23+26+28+30+29) ÷5 (20+23+26+28+30)÷6
练习2
用四个同样的杯子装水,每个杯子分别标有水面的高度,这四个杯子水面的平均高度是多少厘米?
12厘米
6厘米
10厘米
4厘米
练习3
临河地区4月16日至4月20 日的最高平均气温是21℃,4 月16日的最高气温是26 ℃, 可能吗?
练习6
以下是某校“校园十佳小歌手”歌唱比赛中雷菲同学的得分情况:
评委 1号 2号 3号 4号 5号 最后得分 成绩 92分 98分 95分 83分 92分 93分
你知道雷菲同学最后得分是多少分吗?
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代表数值,不一定真实存在。平均数比一组数据中最 大的数要小,比最小的数要大。
四年级数学之平均数问题
第七讲平均数问题知识要点与学法指导:平均数在日常生活中和工作中应用很广泛,例如,求平均身高问题,求某天的平均气温等。
求平均数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是: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解答平均数问题的关键是要确定“总数量”以及与“总数量”相对应的“总份数”,然后用总数量除以总份数求平均数。
也可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或找一个基准数,用基数+各数与基数的差之和÷份数=平均数。
例1王老师为四年级羽毛球队的同学测量身高。
其中两个同学身高153厘米,一个同学身高152厘米,有两个同学身高149厘米,还有两个同学身高147厘米。
求四年级羽毛球队同学的平均身高。
【分析与解】这道题可以按照一般思路解,即用身高总和除以总人数。
这道题还可以采用假设平均数的方法求解,容易发现,同学的身高都在150厘米左右。
可以假设平均身高为150厘米,把它当作基准数,用基数+各数与基数的差之和÷份数=平均数。
(153×2+152+149×2+147×2)÷(2+1+2+2)=150(厘米)或:150+(3×2+2-1×2-3×2)÷(2+1+2+2)=150(厘米)答:四年级羽毛球队的同学平均身高是150厘米。
试一试1某小学选出7名同学参加数学竞赛,其中两人得了99分,还有三人得96分,另外两人得了93分,这7个同学的平均成绩是多少?例2 从山顶到山脚的路长36千米,一辆汽车上山,需要4小时到达山顶,下山沿原路返回,只用2小时到达山脚。
求这辆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
【分析与解】求往返的平均速度,要用往返的路程除以往返的时间,往返的路程是36×2=72(千米);往返的时间是4+2=6(小时)。
所以,这辆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行72÷6=12(千米)。
(36×2)÷(4+2)=12(千米)答:这辆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12千米。
平均数(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 北师大版
教案:平均数年级:四年级学科:数学教材版本: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知道平均数是一组数据中所有数值的总和除以数值的个数。
2. 培养学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已知条件求出平均数。
3.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能够通过平均数对一组数据进行合理的解释和判断。
教学重点:1. 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2. 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教学用具。
2.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组数据,引导学生观察数据的特点。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数据特点,教师总结并引出平均数的概念。
二、探究(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学生尝试计算并分享计算方法。
2. 教师总结并讲解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三、实践(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学生尝试运用平均数解决这些问题。
2. 学生分享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答案,教师给予指导和评价。
四、巩固(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并互相交流答案。
2. 教师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讲解和指导。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数据特点,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并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评价,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重点关注的细节: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补充和说明:平均数是一组数据中所有数值的总和除以数值的个数。
它是用来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可以反映出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在数学教学中,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是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工具。
四年级下数学《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知识点总结归纳
四年级下数学《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平均数
1.定义:平均数是所有数的和除以数的个数。
2.计算方法:
•直接相加法:将所有数值相加,然后除以数值的数量。
•移多补少法:将多的数值移到较少的数值上,使所有数值相等。
1.平均数的性质:
•平均数大于或等于最小值,小于或等于最大值。
•当所有数值相等时,平均数等于所有数值中的任何一个。
•平均数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平均水平”。
1.平均数的应用:
•比较不同类别的数据大小和它们之间的对比关系。
•表示数据的分布情况。
•在实际生活中,可以用平均数来估算平均水平。
二、条形统计图
1.定义:条形统计图是用直条的长短来表示相互独立的统计指标数值大小和它们
之间的对比关系。
2.制作方法:
•确定统计指标和数据。
•确定直条的分类和间隔。
•绘制直条并标注数据。
•写上标题和时间。
1.条形统计图的优点:
•可以直观地看出各类别的数据大小和它们之间的对比关系。
•可以比较不同类别的数据,便于分析和比较。
•可以表示出数据的分布情况。
1.条形统计图的局限性:
•不容易表示数据的变化趋势。
•容易受到直条间隔的影响,可能导致误导。
•如果数据量很大,制作会比较困难和繁琐。
1.条形统计图的应用:
•展示不同类别数据的数量和对比关系。
•比较不同时间段或不同地区的同类数据。
•分析数据的分布情况,了解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
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8.1 平均数 人教版
例题讲解
例题6.7个数的平均数是50,去掉一个最大数A,其余 6个数的平均数是45。再去掉一个最小数B,剩下5个数 的平均数是48。那么A减B等于_5_0__。 解析:A=50×7–45×6=80, B=45×6–48×5=30, A–B=50。
总结
1.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基本计算公式。 2.能够将平均数公式进行变形,计算出个数或者其他 数据的平均数。
例题讲解
例题1.丽丽前四次语文测试的平均成绩是89分,第五 次测试的成绩是94分,她五次测试的平均成绩是多少?
解析:前四次平均成绩是89,所以前四次总成绩为 89×4=356, 所以五次的总成绩是356+94=450, 所以五次的平均成绩就是450÷5=90。
例题讲解
例题2.列方程解应用题:一次测验后,将前十名的成 绩按从高到低排成一串数。前四名的平均分是97分, 后六名的平均分比总平均分低2分,那么前十名的总平 均分是____分。
四年级(下册)
平均数
引入
最高分:100 最低分:76 平均分:91 年级平均分:80
知识讲解
1.平均数的意义: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 所得的商叫做平均数,它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 统计量。
2.平均数的求法: ①移多补少法:从多的数量中拿出一部分给少的数量, 使它们的数量相等。 ②公式法: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例题讲解
例题4.甲、乙、丙三个数中,甲、乙的平均数是34, 乙、丙的平均数是33,甲、丙的平均数是35。这三个 数的平均数是多少? 解析:(34×2+33×2+35×2)÷2÷3=34 或(34+33+35)÷3=34。 答案:34
例题讲解
例题5.2010个连续自然数由小到大排成一排,排在奇 数位上的各数的平均数是2345,那么偶数位上各数的 平均数是____。 解析:2010个连续自然数,连续偶数有1005个,连续 奇数有1005个,由于奇数个等差数列的平均数就是中 间数,所以奇数位上的中间数为2345,那么偶数位上 的数是2346。 评注:本题如果告诉的不是奇数位上的各数的平均数 为2345,而是奇数的平均数是2345,那么结果还可能 是2344,就会出现两种结果,可见审题非常重要。
如何计算平均数?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二
善于计算平均数是数学学习的基础之一。
平均数是指一组数据中所有数值的总和除以该组数据的数量。
在小学四年级的数学课程中,学生需要学习如何计算平均数。
以下是一些简单的步骤,帮助学生掌握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一、理解平均数的定义
平均数是指一组数据中所有数值的总和除以该组数据的数量。
例如,5、8、10、12、15这五个数的平均数是:(5+8+10+12+15)/5=10。
二、准备测量数据
在计算平均值之前,需要先测量需要求取平均数的数据。
可以使用不同的方式收集数据,例如学生们可以在教室中测量书桌高度、体重、步长等。
三、将数据相加
将所有的数据进行相加,得到总和。
例如,计算 2、4、6、8、10、12 的平均数,要先将这些数字相加得到:2+4+6+8+10+12=42。
四、计算平均值
将数据总和除以数据数量得到平均值。
例如,数据总和为42,数据数量为6,平均数就是:42/6=7。
五、练习计算平均数
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练习,以提高计算平均数的能力。
例如,让学生计算以下数字的平均数:4、7、8、10、13、15。
六、扩展练习
当学生熟练掌握计算平均数的基础技巧时,可以进行扩展练习来提高能力。
例如,给出不规则数据集,让学生计算平均值。
这种扩展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平均数。
学生在小学四年级学习数学时,需要掌握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使用以上简单的步骤和练习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提高计算平均数的能力,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平均数(13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平均数(13篇)《平均数》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道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
2.加强学生对平均数在统计学上意义的理解。
3.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生活中有关平均数的问题,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师重点和难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长方形。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谈话引入:(出示幻灯教师家的书架)师:这是老师家的书架,咱们一起来看看。
现在我的书架上上层有8本书,下层有4本书,我想请同学帮忙,重新整理一下,使每层书架上的书一样多。
你有什么办法?2.感知(1)学生思考,想象移的过程。
生:把上层书架上的8本书,拿2本放在下层书架上,现在每层书架上的书就一样多了。
(2)教师操作并问:现在每层都有几本书了?(6本)(3)师:像这样把多的移给少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移多补少。
(4)师:你还有什么方法?生:把上层书架上的书和下层书架上的书先合起来,再平均放在两层书架上,这样每层书架上的书就一样多了。
师:像这种把几个不同的数先合并起来,再平均分成这样的几份的到相同的数,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也给它起个名字叫:先合后分。
(5)师:现在每层书架上的书一样多了吗?生:一样多了。
师:都是几本?(6本)师:它是我们通过什么方法得到的数?(或者:谁来说一说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得到这个数?)生:用的是移多补少和先合后分的方法。
师:像这样得到的数,它也有自己的名字—平均数。
师:所以6就是8和4的平均数。
谁再来说说6是谁和谁的平均数?(生说)(6)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平均数”这个新朋友,好吗?(板书:平均数)二、合作探究,深化理解1、师:老师又新增添了一层书架,第三层书架上有几本书了?生:第三层书架上有3本书了、师:用我们刚才解决问题的方法,你能求出这三层书架上书的本数的平均数吗?师:请拿出学具,来摆一摆,注意摆时要一一对应。
摆完把你的想法讲给你的同伴听一听。
四年级数学平均数知识点
四年级数学平均数知识点
平均数是四年级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它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或“中心值”。
在学习平均数时,学生首先需要理解其基本概念,即所有数值之和除以数值的个数。
这个概念帮助学生认识到平均数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整体趋势,但它不一定代表数据集中的每一个具体数值。
计算平均数时,学生需要掌握求和及除法运算。
对于给定的数据集,他们应首先将所有数值加起来,然后除以数值的个数,从而得到平均数。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平均数的性质,例如,当一组数据中的数值增加或减少相同的量时,平均数也会相应地增加或减少相同的量。
平均数在日常生活和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计算学生的平均成绩、家庭的平均收入等。
通过学习和应用平均数,学生不仅可以提高数学技能,还可以培养分析数据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年级下册数学平均数
四年级下册数学平均数四年级下册数学平均数在四年级下册的数学教学中,平均数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平均数代表一组数据的典型值,通常被用来衡量同一组数据中各数值的差异。
以下是关于数学平均数的一些主要概念。
1.平均数的定义平均数指一组数的总和除以这组数的总个数。
其数学公式为:平均数=总和÷总个数。
2.计算平均数的步骤要计算一组数的平均数,首先需要将这组数的每个数值相加,然后将这个和除以这组数的总个数。
具体步骤如下:(1) 将每个数值相加;(2) 将和除以总个数;(3) 结果就是平均数。
3.平均数的应用平均数被广泛用于量化同一组数据中各数值的相对大小。
例如,在一个班级中,学生们参加了一次考试,各自得了不同的分数。
这时,平均数可以给出这个班级的考试成绩的典型值。
如果一个学生的分数高于平均数,那么他的成绩就比班里大多数人好;反之亦然。
4.加权平均数加权平均数指根据各数值的权重来计算平均数,权重越高的数值在计算中所占的比重越大。
例如,在一组数据中,有些数值比其他数值更具有代表性。
这时,可以利用加权平均数计算平均数,以更好地反映数据的实际情况。
5.平均数与中位数平均数和中位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的典型值。
但是,它们的计算方式不同。
平均数是所有数值的总和除以总个数,中位数是所有数值按照大小排列后中间的数值。
对于一个数据分布比较对称的数据集来说,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值会比较接近;对于一个数据分布比较偏斜的数据集来说,两者的值会有较显著的差异。
6.小学生如何计算平均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通常会用简单的例子来教给学生如何计算平均数。
例如,老师可以给学生发一堆糖果,让学生自己数一下自己拿了多少个,然后将所有同学拿到的糖果总数除以同学个数,就得到了这一堆糖果的平均数。
平均数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概念,在学生的数学教育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学习平均数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应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课件)
• (137+150+143+145+155)÷5
• =730÷5
• =146
• 方法二:移多补少
• 150-137=13(厘米)
• 143-137=6(厘米)
• 145-137=8(厘米)
• 155-137=18(厘米)
• (13+6+8+18)÷5=9(厘米)
例题5 求这辆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 解析: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因为要求的是“往返” 的平均速度,所以总路程是2个36千米。总时间包括去 的时候的时间和返回的时间共4+2=6 (小时)。
(36x2)÷(4+2)
=72÷6
=12(千米/小时)
答:这辆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12千米。
练习5
1、甲乙两地相距240千米,一辆汽车
(3×46+4×53)÷7 =350÷7 =50(吨) 答:这个炼钢厂平均每天炼钢50吨。
例题 2 晶 晶 的 语 文 前 四 次 测 试 的 平 均 成 绩 是 8 6 分 , 她 想 通 过 第 5 次 测 试 将 五 次 的 平
均成绩提高到88分,那么在第5次测试中,她语文至少要考多少分?
练习 2
A:64个
B:72个 C:96个 D:97个
答案:C
练习 2
有六个数排成一列,他们的平均数为 27,前四个数的平均数为23,后三个 数的平均数为34,第四个数是多少?
(23×4+34×3)-(27×6) =(92+102)-162 =194-162
=32 答:第四个数是32.
例题3
五一班同学数学考试平均成绩91.5分,事后复查发现计 算成绩时将一位同学的98分误作89分计算了。经重新计 算,全班的平均成绩时91.7分,五一班有多少名学生?
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数学平均数(教案)
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数学平均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均数的概念2. 求平均数的方法3. 平均数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均数的概念和求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统计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 利用生活实例引入平均数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 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3. 实践应用- 设计一些与平均数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 引导学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 总结提升-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
- 提出一些拓展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平均数的概念和求法。
2. 请学生收集一些生活中的平均数实例,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七、板书设计1. 平均数的概念2. 求平均数的方法3. 平均数的应用八、教学评价1. 课后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对平均数知识的掌握情况。
2. 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观察学生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
3. 定期进行测试,检验学生对平均数知识的掌握程度。
本教案旨在帮助教师系统地传授平均数的知识,培养学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质量。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在教案的实施过程中,教学过程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它涉及到教师如何有效地传授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和参与,以及如何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所学内容。
四年级下册数学《平均数》教案(三篇)
四年级下册数学《平均数》教案学情及教材分析: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过简单的统计表,本节课是把已学的统计知识和认识平均数结合起来,学会求平均数的基本方法移多补少,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平均数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以帮助学生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通过多种练习让学生加深对平均数意义的多角度理解和先求和再平分的求平均数一般方法的掌握。
从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来看,平均数是一个持续的学习内容,今后还要学习稍复杂的平均数以及其他常见的统计量。
因此,我觉得这节课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求简单的平均数,更要引导学生从数据处理分析的角度把握求平均数的方法,体会平均数的意义,用平均数进行比较,描述分析一组数据的状况和特征,感受平均数的应用价值。
本节课是在学习认识简单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教学最基础的数据整理分析,平均数的知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统计数据的分析和整理打下基础,新教材明显地加重了对平均数意义理解的份量,突出了平均数的统计学意义,既平均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践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意义,体会平均数的作用,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能计算平均数。
2、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概念。
3、在活动中,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兴趣,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平均数的特征,用平均数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你乘车买票吗?六岁以前买票吗?你对乘车是否买票这方面的常识了解吗?我们把1、2米这条线叫“儿童乘车免票线”。
看,就是这条线,经过相关部门研究决定,六岁以下儿童乘车免票线为1、2米。
你知道怎么去确定这个标准吗?调查谁?如果数据来了,有高的,有矮的,如何处理?让我们一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来解决这些问题。
2024版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
致计算结果错误。
未能正确应用平均数
03
学生没有掌握平均数的应用场景和方法,无法将所学知识灵活
运用到实际问题中。Fra bibliotek针对性纠正措施和建议
加强对平均数概念的教学
教师应该详细讲解平均数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应用场景,帮助学 生准确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提高计算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大量练习和针对性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准确 性。
利用公式直接求解
检查结果的合理性
根据题目背景和实际意义,检查所求 平均数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根据平均数的定义和公式,将数据代 入公式进行计算,得出结果。
选择题答题技巧分享
排除法
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和选 项,排除明显错误的选 项,缩小选择范围。
代入法
将选项中的答案代入题目 中进行验证,看是否符合 题目条件。
适用范围
适用于各个数值的重要性 相等或无明显差异的情 况。
计算公式
平均数 = (数值1 + 数值2 + ... + 数值n) / n
加权平均法及其应用场景
定义
适用范围
加权平均法是指根据不同数值的重要性或权 重,分别乘以相应的数值后相加,再除以权 重之和,以求得平均数的方法。
适用于各个数值的重要性或权重不相等的情 况,如考试成绩的加权平均。
训练图形分析能力
多进行图形分析的练习,提高自己的图形分析能 力。
拓展思维
通过图形结合的方式,拓展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 题思路,提高数学解题能力。
05 易错点剖析与避 免方法
常见错误类型及原因分析
对平均数的概念理解不清
01
学生没有准确理解平均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导致在实际应用
小学四年级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平均数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第1节平均数【知识梳理】一、平均数:1、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而不能代表其中某个个体的情况。
它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
2、它比一组数据中最大的数要小,比最小的数要大。
3、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总数量=每份数相加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4、平均分:平均数和平均分不一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5、比赛时,计算平均得分时,一般要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
【诊断自测】一.选择题1.小明班里的同学平均身高是1.4米,小强班里同学平均身高是1.5米,小明和小强相比,()A.小明高B.小强高C.一样高D.无法确定2.第一小组的学生称体重,最重的48千克,最轻的25千克.下面()千克可能是这组学生的平均体重.A.24B.36C.48D.503.水塘平均水深1.1米,李兵身高1.4米,他准备下去游泳,你的建议是()A.小明:安全(1.4大于1.1)B.小刚:危险(最深处可能大于1.4)C. 两个人都不危险4.下面的说法中,合理的是()A.王刚班上期末数学测试的平均分是91分,王刚的分数有可能低于91分B.王刚身高160厘米,他到一个平均水深110厘米的池塘里游泳,不会有危险C.王刚家8月份平均每天用电8千瓦时,他家每天的用电量一定都是8千瓦时5.希望小学四年级5个班参加植树活动,第一天植树28棵,第2天植树20棵,第3天植树32棵,下面()算式是求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A.(28+20+32)÷3B.(28+20+32)÷5C.(28+20+32)÷(3+5)6.一组数据最大值是34,最小值是19,这组数据的平均数()A.比34大B.比19小C.在19和34之间7.8个橘子的平均重量是83克,下面描述正确的是()A.每个橘子的重量大约在83克左右B.每个橘子的重量比83克轻C.每个橘子的重量比83克重D.每个橘子的重量都是83克8.24小时PM2.5平均值超标准值为100﹣150,则空气质量等级为()A.优B.轻度污染C.严重污染【考点突破】类型一:简单的统计和求平均数问题例1.某校一次合唱比赛中,7位评委给五(1)班的打分情况如下:9.65;9.70;9.68;9.95;9.72;9.25;9.78计算五(1)班的平均得分.(得数保留两位小数)答案:见解析解析:用这组数据的和除以数据的个数即可求得这个班的平均得分,据此解答即可.解:(9.65+9.70+9.68+9.95+9.72+9.25+9.78)÷7=67.73÷7≈9.68(分)答:五(1)班的平均得分是9.68分.例2.湖滨花园12幢6户居民2014年用水情况统计如表.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用水量/度 582 488 706 564 (1)平均每月用水量多少度?(2)平均每天用水量多少度?(得数保留两位小数)(3)平均每个季度用水量多少度?答案:见解析解析:(1)要求平均每月用水多少度,先把2014年四个季度的用水量加起来,再除以月数12即可解答;(2)2014年是平年,有365天,先把2014年四个季度的用水量加起来,再除以天数365即可解答;(3)先把2014年四个季度的用水量加起来,再除以4即可解答.解:(1)(582+488+706+564)÷12=2340÷12=195(度)答:平均每月用水量195度.(2)(582+488+706+564)÷365=2340÷365≈6.41(度)答:平均每天用水量6.41度.(3)(582+488+706+564)÷4=2340÷4=585(度);答:平均每季度用水量585度.例3.在抗震救灾的日子里,解放军张叔叔前4天在一线共奋战了74小时,后3天平均每天在一线工作15小时,这一周,张叔叔平均每天在一线工作多少小时?答案:见解析解析:根据题意可以求出张叔叔在7天一共工作了几小时,用总的小时数除以总天数,就是要求的答案.解:(74+15×3)÷(4+3),=(74+45)÷7,=119÷7,=17(小时);答:这一周,张叔叔平均每天在一线工作17小时.例4.学校买来6箱图书,每箱120本,平均分给5个年级,每个年级分得多少本?答案:见解析解析:根据题意,先求出学校买来6箱图书一共有多少本,进而把总本数平均分成给5份,每一份的本数,也就是每个年级分得的本数.解:120×6÷5=720÷5=144(本).答:每个年级分得144本.例5.手工制作比赛中,六年级学生做泥人玩具,一班48人,共做267个;二班50人,共做292个;三班47人,每人做6个.六年级学生平均每人做多少个?答案:见解析解析:先用“48+50+47”求出六年级三个班共有的人数,根据“平均每人做的个数×人数=总个数”求出三班做的总个数,进而根据“三班做的总个数÷三个班共有的人数=六年级平均每人做的个数”进行解答即可.解:48+50+47=145(人)(267+292+47×6)÷145=(261+292+282)÷145=841÷145,=5.8(个);答:六年级学生平均每人做5.8个.类型二:简单的求平均数问题以及中位数和众数例6.某公司全体员工工资情况如下表.员工总经理副总经理总门经理普通员工人数 1 2 5 32 月工资/元8000 6000 4000 2500 (1)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各是多少?(2)你认为哪个数据代表这个公司员工工资的一般水平比较合适?答案:见解析解析:(1)根据“工资总数÷总人数=平均工资”计算出平均数;进而把这组数据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如数据为偶数个,中位数则是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如是奇数个,中间的那个数即中位数;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是该组数据的众数;(2)根据中位数和众数的特点,并结合题意,进而得出结论.解:(1)平均数:(8000+6000×2+4000×5+2500×32)÷(1+2+5+32),=120000÷40,=3000(元)众数:8000,6000,6000,4000,4000,4000,4000,4000,2500,2500, (2500)因为是40个数,是偶数,中位数为(2500+2500)÷2=2500;众数为2500(2)众数最能代表这个公司员工工资一般水平;答:平均数是3000,众数是2500,中位数是2500,众数最能代表这个公司员工工资一般水平.例7.运动会开幕式,160名同学组成了2个花束队,每个花束队4行,平均每行有多少名同学?答案:见解析解析:求平均每行有多少名同学,先用“160÷2”求出每个花束队有多少人,进而用“每个花束队的人数÷每个花束队分成的行数=平均每行的学生人数”进行解答即可.解:160÷2÷4,=80÷4,=20(名);答:平均每行有20名同学.类型三:和实际问题相关的求平均数问题例8.小王的气步枪射击最佳成绩是10.9环,训练时,小王打了5发,平均成绩是10.2环.为了尽快达到平均成绩10.6环.小王至少还要打多少发?答案:见解析解析:现在离要求的环数还差[(10.6﹣10.2)×5]2环,10.9环最佳,每打一发10.9环可以补回(10.9﹣10.6)0.3环,2÷0.3=6(发).故至少还需要打7发.解:[(10.6﹣10.2)×5]÷(10.9﹣10.6),=2÷0.3,=6(发),≈7发.答:小王至少还需要打7发.例9.期终小红语文、数学两门课的平均分是94.5分,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课的平均分为94分,她英语考了多少分?答案:见解析解析:用94.5×2求出语文和数学的总分,用94×3求出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课的总分,再用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课的总分减去语文和数学的总分就是英语的分数.解:94×3﹣94.5×2,=282﹣189,=93(分),答:她英语考了93分.例10. 5个裁判员给一名体操运动员评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平均得分9.58分.如果只去掉一个最高分,平均得分为9.46分,如果只去掉一个最低分,平均得分9.66分.最高分和最低分各是多少分?答案:见解析解析:五位裁判员给一位体操运动员评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平均得分9.58分,说明:中间三个裁判共打分:3×9.58=28.74分,如果只去掉一个最高分,平均得分9.46分,可以求出其他4位裁判打的总分,减去中间3人打的总分,即得最低分,同理可得裁判员给打得最高分,进而得出结论解:9.46×4﹣9.58×3=9.1(分)9.66×4﹣9.58×3=9.9(分)答:最高分是9.9分,最低分是9.1分.例11.下表为一栋居民楼内家庭人口情况统计表,请算出这栋楼平均每户有几口人家庭人口数(人) 2 3 4 5户数8 23 6 3答案:见解析解析:先算出每户的人数,再把每户的人数加起来除以户数就是这栋楼内平均每户的人数.解:(2×8+3×23+4×6+5×3)÷(8+23+6+3),=(16+69+24+15)÷40,=124÷40,=3.1(人);答:平均每户3.1人.【易错精选】一.选择题1.陈红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功课平均成绩是92分,其中语文90分,数学95分,英语分数应该是()A.90B.91C.922.一批本子分发给六年级一班学生,平均每人分到12本,若只发给女生,平均每人可分到20本,若只发给男生,平均每人可分到()本.A.24B.27C.30D.353.有一组数据2、4、4、5、3、9、4、5、1、8,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分别为()A.4、4、6B.4、6、4.5C.4、4、4.54.如表是小明的田径考试成绩,他跳高的成绩是()分项目跑步跳高跳远平均分分数70 ?85 83A.79B.80C.93D.945.有甲、乙、丙、丁四名同学,甲、乙两人的平均身高是120厘米,丙、乙两人的平均身高是126厘米.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丁的身高一定比甲高B.四个人的平均身高一定低于甲、乙两人的平均身高C.四个人的平均身高一定高于甲、乙两人的平均身高D.以上说法均不准确二.填空题6.在一次投篮训练中,8名同学投中的个数如下:4个、5个、4个、6个、10个、9个、8个、10个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众数是,中位数是.7.在一个分钟踢毽比赛中,小娟前两次的平均成绩是43个,她第三次应踢个,才能使这三次的平均成绩是45个.8.某次测试,以80分为标准,六名同学的成绩记为+4、+8、0、﹣5、+9、﹣4,这六名同学的实际平均成绩是.9.王阿姨买来一些苹果和香蕉,花去了同样多的钱,已知苹果每千克6元,香蕉每千克 4元,那么这些水果平均每千克的单价是元.10.上星期,小红家每天买菜所用钱数的情况如下表.星期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金额/元40 20 24 34 40 26 40 上星期,小红家平均每天买菜用去元.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众数是.三.解答题11.朝阳小学五年级有两个班,一班有51人,二班有49人,期中考试两个班全体同学的平均成绩是81分,已知二班的平均成绩比一班的平均成绩高7分,那么二班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分?12.甲数是33.5,乙数与丙数的平均数是30.5,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精华提炼】1、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而不能代表其中某个个体的情况。
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平均数(课件)
移多补少
145 145
145 145
140 142 145 148 150
3 5
答:这一组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45厘米。
四3班第一组五名男生的身高如下表:
姓名小林Βιβλιοθήκη 身高/厘米150 140 多10
小宁
小力
小军
小平
142
140
145
148
140
140
140
多2
多5
多8
10+2+5+8 =25(厘米)
四3班第一组五名男生的身高如下表:
总时间
240÷30=8(小时) 240÷20=12(小时) 8+12=20小时
答:这艘船在两个码头之间往返一次平均每小时行24千米。
某旅馆要定制一批新床,如果按照旅客的平均身高定制床的长度,这样合理吗?
不合理
平均数是在最大数与最小 数之间的一个数据。
如果按平均身高来定制新床, 那么身高大于平均身高的那 部分旅客用起来就不方便了。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求平均数的方法
移多补少 先合后分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四3班第一组五名男生的身高如下表:
姓名
小林
小宁
小力
小军
小平
身高/厘米 150
142
140
145
148
这一组同学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
先合后分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150+142+140+145+148 )÷ 5 =725÷5 =145(厘米)
平均数?
A BC
平均数?
平均数
四年级平均数问题知识点及练习题
四年级平均数问题知识点及练习题1、平均数:把几个不相等的数,在总数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移多补少,使它们相等。
2、基本数量关系式:平均数=总数量十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X总份数总份数=总数量十平均数3、解题关键:找准问题与条件,条件与条件之间相应的关系。
4、平均数问题中的行程问题:(1)路程=时间X速度时间=路程十速度速度=路程十时间(2 )平均速度=总路程十总时间(V=ST往返路程=去的路程+回来的路程( 3)静水速度(本身的速度) 水流速度(外来的速度)顺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4)设数法解题二、例题精讲例1、二( 1)班学生分三组植树,第一组有8 人,共植树80棵,第二组有 6 人,共植树66棵,第三组有 6 人,共植树54 棵,平均每人植树多少棵?例2、四年级羽毛球队的同学测量身高。
其中两个同学身高153厘米,一个同学身高152 厘米,有两个同学身高149 厘米,还有两个同学身高147 厘米。
求四年级羽毛球队同学的平均身例3、从山顶道山脚的路长36 千米,一辆汽车上山,需要 4 小时到达山顶,下山沿原路返回, 只用 2 小时到达山脚。
求这辆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
例4、李华参加体育达标测试,五项平均成绩是85 分,如果投掷成绩不算在内,平均成绩是83 分,李华投掷得了多少分?例5、如果四个人的平均年龄是23 岁,四个人中没有小于18 岁的,那么年龄最大的人可能是多少岁?例6、五个数的平均数是18,把其中一个数改为 6 后,这五个数的平均数的16,这个改动的数原来是多少?例7、一位同学在期中测试中,除了数学外,其它几门功课的平均成绩是94 分,如果数学算在内,平均每门95分。
已知他数学得了100 分,问这位同学一共考了多少门功课?例8、四(2)班有40 名学生,期末数学考试有两名学生生病缺考,这时班级平均分为90 分, 缺考的两名学生补考成绩是98 分,92 分。
四(2)班期末考试的平均分是多少?例9、小芳和四名同学一起参加数学竞赛,那四位同学的成绩分别为78 分、91 分、82 分、79 分小芳的成绩比五人的平均成绩高 6 分。
四年级数学上册简单的平均数计算
四年级数学上册简单的平均数计算在四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平均数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帮助我们理解事物的整体情况。
本文将介绍四年级上册中关于平均数的简单计算方法。
1. 平均数的定义平均数是指一组数的和除以数量的结果。
在数学中,平均数常用来表示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2. 如何计算平均数计算平均数的方法很简单,只需要将一组数相加,然后除以这组数的数量即可。
例如,我们有一组数:4,6,8,10。
首先,将这组数相加:4 + 6 + 8 + 10 = 28。
然后,将总和28除以这组数的数量,即4个数:28 ÷ 4 = 7。
所以,这组数的平均数为7。
3. 应用举例平均数的计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以下是一些例子:例子1:小明考了语文,数学,英语三门科目的成绩分别为80,90,70。
我们可以通过计算这三门科目的平均数来了解小明的总体表现。
首先,将这三门科目的成绩相加:80 + 90 + 70 = 240。
然后,将总和240除以科目的数量3,得出平均数:240 ÷ 3 = 80。
所以,小明的平均成绩为80。
例子2:在班级中,有10个学生的身高分别为130cm,135cm,140cm,145cm,150cm,155cm,160cm,165cm,170cm,175cm。
我们可以通过计算这些学生的身高的平均数来了解整个班级的身高水平。
首先,将这些学生的身高相加:130 + 135 + 140 + 145 + 150 + 155 + 160 + 165 + 170 + 175 = 1585。
然后,将总和1585除以学生的数量10,得出平均数:1585 ÷ 10 = 158.5。
所以,班级的平均身高为158.5cm。
4. 小结通过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平均数计算的简单性和实用性。
通过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值,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数据的总体情况,从而做出更准确的分析和决策。
总结一下,计算平均数的步骤如下:1)将一组数相加得到总和;2)除以这组数的数量得到平均数。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优秀5篇)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优秀5篇)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优秀5篇)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作用,会计算平均数,会利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合情推断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数据的作用和统计对决策的作用。
3、通过平均数的学习,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进而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教学重点: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合情推断的过程,使学生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和作用,会计算加权平均数。
教学难点: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合情推断,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进而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5分钟左右)1、出示图片:我班学生在大街上捡拾白色垃圾。
谈话:白色垃圾对于我们的生活危害很大。
出示相关数据。
我校也要求学生调查自己家的情况。
那么谁说说,你们家一周大约丢弃多少个塑料袋?学生分别说。
(三个)2、看过一篇报道,城镇某校一个班平均每周丢弃塑料袋28个之多,大多数用于买菜,丢垃圾用。
谁能说说平均数怎样算?板书关系式: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3、看到这个信息你最想做什么吗?(到底城镇用的多,还是我们农村用得多?)如果以我班为农村调查对象。
4、比较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统计中的平均数。
(板书)二、在活动中,自主建构概念到底我们班的同学平均每家一周丢弃多少个呢?看来要得到平均数只知道几家的数据还不行,你们最想知道什么吗?(一)活动1:初估平均数。
(3分钟)1、出示数据,初估平均数。
学生面对分散而且毫无规律的数据,迟疑一下,在教师的鼓励下有的学生会大概猜一猜。
但是数据不统一。
2、“为什么不好估?有什么困难?”,“怎样就比较容易估算了?”两个问题的讨论,引出学生要对数据进行整理的需求。
3、“怎么整理?”,这一问题又引发学生观察数据的特点,最后得到根据相同数据及其个数进行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练习——检测题
1、八年级一班有学生50人, 二班有45人。期末数学测试 成绩中,一班学生的平均分 为81.5分,二班学生的平均 分为83.4分,这两个班95名 学生的平均分是多少?
解:(50×81.5+45×83.4)/95=82.4(分)
答:两个班95名学生的平均分是82.4分。
答:这10名同学平均捐款20.86元
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 回顾平均数的概念。
概念一:算术平均数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平均数表 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一般地,对于n个数x1 ,x2 ,… ,xn ,
我们把 x1 x2 xn n
叫做这n个数的算术平均数, 简称平均数,记做 x (读作x拔)
例、某广告公司欲招聘广告策划人员一名,对 A,B,C三名候选人进行了三项素质测试,他们 的各项测试成绩如下表所示:
(85×4+74×3+45×1)÷(4+3+1)=75.875分。
C的测试成绩为∶
(67×4+70×3+67×1)÷(4+3+1)=68.125分。
因此候选人B将被录用。
思考
(1)(2)的结果不一样说明了什么?
由于测试的每一项的重要性不同, 所以所占的比份也不同,计算出的 平均数就不同,因此重要性的差异 对结果的影响是很大的。
例、某广告公司欲招聘广告策划人员一名,
对A,B,C三名候选人进行了三项素质测试,他
们的各项测 测试
试成绩如下 项 目
表所示:
创新
测试成绩
A
B
C
72
85
67
综合知识
50
74
70
语言
88
45
67
(2)根据实际需要,公司将创新、综合知识和 语言三项测试得分按4∶3∶1的比例确定各人测 试成绩,此时谁将被录用?
测试 项目
创新 综合知识
测试成绩
A
B
C
72
85
67
50
74
70
(2)根据实际 需要,公司将创 新、综合知识和 语言三项测试得 分按4∶3∶1的
语言
88
45
67
比例确定各人测
试成绩,此时谁
解∶(2) A的测试成绩为∶ 将被录用?
(72×4+50×3+88×1)÷(4+3+1)=65.75分。
B的测试成绩为∶
72
85
67
50
74
70
88
45
67
测试 项目
创新 综合知识
语言
测试成绩
A
B
C
72
85
67
50
74
70
88
45
67
(1)如果根据三项测试的平均成绩决定录用人 选,那么谁将被录用?
解: (1)A的平均成绩为(72+50+88)÷3=70分。
B的平均成绩为(85+74+45)÷3=68分。 C的平均成绩为(67+70+67)÷3=68分。 由70>68,故A将被录用。
x x1 f1 x2 f 2 xk f k n
练习:某校规定学生的体育成绩由三部分组成: 早锻炼及体育课外活动表现占成绩的20%,体育 理论测试占30%,体育技能测试占50%,小颖的上 述三项成绩依次是92分、80分、84分,则小颖 这学期的体育成绩是多少?
解:小颖这学期的体育成绩是 92×20%+80×30%+84×50%=84.4(分)
(2)求 4x+5, 4y+6, 4z+7 的平均数。
解: 由上题知x+y+z=18 ∴( 4x+5)+(4y+6)+(4z+7) =4(x+y+z)+18 =4×18+18=90
∴(4x+5+4y+6+4z+7)/3=90/3=30
2、已知数据a1,a2,a3的平均数是a, 那么数据2a1+1,2a2+1,2a3+1的平 均数是 ( C )
(A)a
(B)2a
(C) 2a+1
(D) 2a/3+1
延伸与提高
1、某次考试,5名学生的 平均分是82,除甲外,其 余4名学生的平均分是80, 那么甲的得分是 D
(A)84 (C) 88
(B) 86 (D) 90
2、若m个数的平均数为x, n个数的平均数为y,则这 (m+n)个数的平均数是
A:(x+y)/2 B:(x+y)/(m+n) C:(mx+ny)/(x+y) D:(mx+ny)/(m+n)
思考题
一组6个数1,2,3,x, y, z 的平均数是 4
(1)求x, y, z 三数的平均 数;
平均数(1)
回顾复习
1、某班10名学生为支援希望工 程,将平时积攒的零花钱捐献给 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每人捐款 金额如下
10, 12, 13.5, 21, 40.8, 19.5, 20.8, 25, 16, 30。
这10名同学平均捐款多少元?
x 10 12 13.5 21 40.8 19.5 20.8 25 16 30 20.86(元) 10
一组数据的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 未必相同。因此,在计算这组数据的 平均数时,往往给每个数据一个 “权”,如上例中的4就是创新的权、 3是综合知识的权、1是语言的权 , 而称
72 4 503 881 65.75 4 3 1
为A的三项测试成绩的加权平均数。
概念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权平均数
一般地,如果在n个数中,x1出现f1 次,x2出现f2次, ……,xk出现fk次(这 时 f1+f2+……+fk=n ),那么这n个数的 加权平均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