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媒在经典文学传播中的作用
《2024年大众文化影响下的当代文学现象》范文
《大众文化影响下的当代文学现象》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众文化逐渐成为当代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众文化以其独特的传播方式和影响力,对当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大众文化影响下的当代文学现象,分析其特点、影响及发展趋势。
二、大众文化的定义与特点大众文化是指以工业化社会为基础,通过大众传媒传播的,被广大人民群众广泛接受的文化现象。
其特点包括通俗性、流行性、消费性等。
大众文化为当代文学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使得文学作品更加多样化、市场化。
三、大众文化对当代文学的影响1. 文学题材与内容的变化随着大众文化的普及,当代文学作品在题材和内容上发生了显著变化。
大众文化的通俗性使得文学作品更加注重情感表达和娱乐性,追求与读者产生共鸣。
例如,都市言情小说、网络文学等,以其轻松、有趣的特点吸引了大量读者。
2. 文学形式的创新大众文化为当代文学提供了丰富的形式创新空间。
网络文学、微博文学、短视频等新媒体形式的出现,为作家提供了更多表达自己的平台。
同时,大众文化的流行性也促使文学作品在形式上追求新颖、独特,以满足读者的审美需求。
3. 商业化与市场化的趋势在大众文化的影响下,当代文学作品逐渐走向商业化与市场化的趋势。
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通过购买文学作品的版权,将其改编为影视剧、游戏等,实现文学作品的商业化运作。
这种趋势使得文学作品更加注重市场效益,也促使作家更加关注读者的需求和喜好。
四、当代文学现象的案例分析以网络小说为例,近年来,网络小说在大众文化的推动下迅速崛起。
许多网络小说作品通过影视化、动漫化等方式实现了跨界传播,吸引了大量读者和观众。
同时,网络文学的创作形式和内容也日益丰富多样,涵盖了玄幻、言情、科幻等多个领域。
这些作品不仅在娱乐性上满足了读者的需求,还通过描绘社会现象和人性思考等问题,引发了人们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和关注。
五、当代文学的发展趋势与展望在大众文化的推动下,当代文学将继续保持多元化、市场化的发展趋势。
大众媒体与文学传播——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的传播学阐释
大众媒体与文学传播——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的传播学阐释大众媒体与文学传播——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的传播学阐释引言:随着大众媒体的迅猛发展,影响着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的传播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本文将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大众媒体对中国文学传播的影响与作用。
一、大众媒体与中国文学的媒介转变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文学主要通过书籍、杂志、报纸等印刷媒体进行传播。
然而,大众媒体的普及与广泛应用改变了这种传统的传播方式,推动了中国文学传播的媒介转变。
通过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可以方便地在网上阅读作品,与作者进行互动交流。
同时,电视、电影等大众媒体的发展也为中国文学的传播提供了新的渠道和机会。
二、大众媒体对中国文学传播的影响1. 扩大了中国文学的受众范围以前,由于印刷物的限制,文学作品的传播范围受到了限制,只有少数人能够阅读到优秀的文学作品。
而大众媒体的兴起,使得文学作品可以迅速传播到更广泛的人群中。
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轻松获取到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拓展了文学作品的受众群体,增加了作品的影响力。
2. 加速了中国文学的创作和发展大众媒体的出现,使得文学作品的传播速度大大加快,也促进了作品的创作和发展。
作家可以更方便地与读者进行交流,获取到反馈和建议,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
同时,大众媒体也为作家提供了更广阔的创作舞台,使得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
3. 促进了中国文学的多元化大众媒体的发展带来了更多文化交流的机会,也促进了中国文学的多元化。
通过大众媒体的传播,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文学作品得以展示,反映了社会的多元化和个体差异。
同时,大众媒体也为少数群体的声音提供了更多的发表机会,推动了文学作品呈现出更丰富的面貌。
三、大众媒体对中国文学传播的问题与挑战虽然大众媒体为中国文学的传播带来了诸多好处,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与挑战。
首先,大众媒体的普及带来了信息的过载,人们更容易被短期、低质量的信息所吸引,导致对优秀文学作品的关注度降低。
大众传媒与文化传播
大众传媒与文化传播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大众传媒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成为了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
大众传媒是指那些可以广泛传播信息的媒体平台,如电视、广播、报纸和互联网等。
通过这些媒体,人们可以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包括新闻、娱乐、教育和文化等内容。
然而,大众传媒对于文化传播的影响并不是单纯的传递信息,它还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我们的思想、价值观和审美观。
首先,在大众传媒的引导下,我们接触到不同类型的文化产品并形成了自己的喜好。
文化产品是人类创造的具有特定文化意义的作品,在传播过程中承载着传递价值观和思想观念的重要任务。
例如,电视剧、电影、音乐等都是大众传媒通过各种媒介手段向公众推广的文化产品。
当我们沉浸在电视剧的情节中,跟随着角色的成长,我们对于人性和社会现象也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当我们欣赏音乐和艺术作品时,我们也会被其中的情感和美感所打动。
大众传媒的推广和宣传,无疑在塑造着我们的审美观和文化品味。
此外,大众传媒也对于社会的文化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新闻报道和综艺节目等,大众传媒可以引导和塑造公众的舆论,影响人们对于社会问题的看法。
以新闻报道为例,大众传媒的话语权往往能左右公众的眼光和态度。
当大众传媒选择报道某一事件或议题时,它的声音和观点会进一步塑造公众的认知和态度。
这种影响力不仅仅体现在新闻报道上,还延伸到其他节目和娱乐领域。
例如,在电视综艺节目中,嘉宾们的言谈举止、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都可以影响到年轻观众的价值取向和思考方式。
因此,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对于公众的文化认知和社会观念具有深远影响。
然而,大众传媒对文化传播的影响并非完全正面。
在商业化和市场竞争的环境下,大众传媒往往追求高收视率、高点击量和高点击率,为了满足观众的需求,很多时候不得不采用低俗娱乐、煽情揭秘和恶搞等手段,从而扭曲了文化传播的本质和价值。
这种情况下,大众传媒可能成为一种庸俗化的娱乐工具,导致文化传播的质量下降和对传统文化的冲击。
大众传媒与古代文学传播
大众传媒与古代文学传播众所周知,大众传媒对社会各层面的传播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作为传播层面之一的文学传播,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对于社会政治文明、道德建设和淳厚民风所起的重要作用,而揭示中国古代文学传播是推动中国古代社会进步、推动历史文化前进的主要动力之一。
为了说明大众传媒与古代文学传播之间特殊的关系,我们将对中国古代文学传播表现作概略性说明,以及对这些现象从传播学角度来作以论析,从而更加细致的理解古代文学传播在大众传媒中的价值所在。
现在我们从二个方面来阐述下古代文学传播。
一. 中国古代文学传播方式从传播学所规定的一般传播方式角度考察,中国古代文学大致可以归纳出以下几种主要传播方式。
1.比乐弦歌。
即是将诗、词、曲之类的文学作品配上乐谱,通过乐器相伴的演奏或演唱而传播开去,例如中国最早诗歌总集《诗经》,就主要是凭借这种方式实现传播的,它是由人们吟唱而进行的文学传播。
而到了战国时代,屈原所写的《九章》、《九歌》等作品也都是可以歌唱的祭祀文学。
以比乐弦歌方式来传播文学,到汉代以后主要凭借“乐府”这一国家机关来实现,再到后来时代,就逐渐发展出词、诸宫调、杂剧和南戏等专门靠比乐弦歌来传播的文学样式,如宋代柳永所创作的词就主要通过唱来传播。
2.吟。
从文学传播的角度来说,主要有行吟与吟游。
限于发表和传播媒介及传播技术水平,先秦时代的文学往往通过作者自己进行传播,行吟便是主要方式之一。
当年“屈原放逐,乃赋《离骚》”用的就是“行吟泽畔”方式。
行吟作为传播方式到后来演化为诗人在游历中以文学来发布自己的感受,这可称为吟游。
唐代李白的大多数诗就是通过该方式传播的。
与李、杜大约同时,唐代还有一个壮游塞外的诗人群落,他们以诗歌咏唱边塞风光、军中苦寒和个人壮志,形成其时的边塞诗派。
该派绝大多数作品,也是通过吟游进行传播的。
3.聚徒讲学与周游列国。
这主要是散文传播所凭借的方式。
中国古代散文的传播就以这种方式进行着。
春秋战国之际,以诸子百家为代表的士人阶层为发布和传播自己对当时社会和政治的改革意见,大多采取聚徒讲学或周游列国的方式,孔子、墨子、孟子、韩非子都是其中的代表,而孔子和墨子更为突出。
大众传媒对英美文学传播的作用
大众传媒对英美文学传播的作用作者:余薇来源:《新闻爱好者》2020年第03期文学是一种语文艺术形式,是社会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研究文学不仅要关注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写作手法等,还要关注作品的时代内涵。
不管是什么形式的文学作品,都会带有时代的痕迹。
由于各个国家的历史文化背景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的差异性比较强。
对英美文学作品进行研究,是对西方世界的深度探索。
由张小燕、白文霞等共同编著的《跨文化视角下的英美文学发展研究》(2017年3月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一书以时间作为重要线索,从不同文体的视角出发,研究美国文学、英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对其发展背景、文学特点实施科学梳理,将不同时期文学的风格彰显出来,对其背后原因进行深入挖掘,对影响文学风格的相关因素进行积极探究,掌握文化发展的重要特点,实现其研究意义的最大化。
近些年来有关文学的争议比较大,学者对文学的看法不同,文学研究工作不断深入,产生了大量文学研究成果。
《跨文化视角下的英美文学发展研究》一书以独特视角作为切入点,梳理不同时期的研究对象,明确重点,展现了英美文学发展的重要背景。
该书并没有将其研究范围局限在发展脉络方面,而是从跨文化视角出发,对英美文化的发展进行总结,时刻关注各个时期文学的发展。
该书通过简洁的叙述,对不同阶段的文学内涵进行科学分析,对其背后意义深度挖掘。
因此,该书在出版后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可,为英美文学研究人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跨文化视角下的英美文学发展研究》一书主要以文学的发展脉络作为线索,以英美各个时期的诗歌、小说等作为出发点,总结作品之间的相同特点,积极挖掘其时代内涵对文学的影响,且针对其中的差异,结合文学的自身经验,进行科学论证,进行深入分析。
该书明确研究对象为英美文学,应用时间轴作为重要线索,描述具有很强的系统性。
文学作品彰显了文化的差异性,在相同阶段内,中国文学与英美文学具有显著差异。
对于文学来讲,文化差异性不会产生作品质量的不同。
大众媒体与文学传播——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的传播学阐释
大众媒体与文学传播——20世纪90时期以来中国文学的传播学阐释导言随着大众媒体的迅速进步和普及,文学传播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中国,20世纪90时期以来,大众媒体对于中国文学传播产生了深遥的影响和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通过对大众媒体与文学传播的干系进行阐释,探讨在中国文学传播方面的变革和进步,并探究其影响。
一、大众媒体对中国文学传播的影响1.媒体普及与读者扩大20世纪90时期以来,随着互联网和手机的进步,大众媒体进入了一个高速进步的阶段。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人们能够迅速得到和传播信息,手机的普及使得阅读和文学更加便利。
这种大众媒体的普及使得读者的数量有了显著的增加,进一步扩大了中国文学的传播范围。
2.传播速度与效果的提高通过大众媒体,中国文学作品的传播速度大大提高。
作家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将自己的作品迅速上传,读者们可以实时地得到最新的文学作品。
这种传播速度的提高,使得中国文学的传播更加快捷高效。
同时,大众媒体还能够增加文学作品的传播效果。
通过互联网、电视、电影等各种渠道,文学作品可以更好地与读者的生活相结合。
例如,通过电视剧或电影改编的文学作品,通过影像的方式更直观地传达了作品的情感和意义,引起了更多读者的关注。
3.文学资源共享和多元化大众媒体的普及和进步也带来了文学资源的共享和多元化。
通过网络和电子图书的形式,文学作品可以被更多人所分享。
同时,大众媒体也为当代作家提供了更多展示才华的机会,使得文学创作更加多元化和开放。
二、大众媒体对中国文学传播的挑战1.商业化倾向在大众媒体的影响下,中国文学传播也面临着商业化倾向的挑战。
一些受市场需求驱动的文学作品更容易被媒体推广,而一些非商业化的高质量作品往往被轻忽。
商业化倾向的传播模式可能会影响文学作品的创作和传播方式,对中国文学的多样性和独立性构成一定的恐吓。
2.传播内容的碎片化大众媒体的特点之一是信息的碎片化和得到的浅显化。
在信息迅速更新的时代,文学作品往往只能被快速阅读和浅尝辄止。
大众传播对文学传播的影响探讨
大众传播对文学传播的影响探讨作者:向月洲来源:《参花·下半月》2015年第05期一、大众传播与文学传播的比较(一)什么是大众传播大众传播(Mass Communication)这个名词确切地说是出现在1945年11月。
它是人类最重要的一种传播模式。
无可非议的是大众传播过程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媒体组织和现代机器设备这两个构成要素。
大众传播也因其借助工具传播的特性被称为通过传播工具的传播,在20世纪之后,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由此诞生出了多种电子媒介。
例如,广播、电子等,这些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并且让信息量不断扩大,多元,可以说目前大众传播已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被我们所接受。
(二)什么是文学传播“文学创作者通过一些物质媒介与固定的传播模式,将文学内容亦或是作品给予文学消费者的过程,而这也就是我们一般所指的文学作品的发行行为与流动活动。
”通常社会文学传播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将文学传播者的创作内容借助一系列流程转化成为社会共享模式,而这样的传播模式改变后,则能够较大程度上影响着传播效果与范围,甚至会影响到整个文学接受系统的架构与性质,而这也是极其重要的。
(三)分析大众传播与文学传播的异同点首先,我们从构成上来看,大众传播和文学传播从表层上看都有传者、信息和受众三个要素。
大众传播和文学传播这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在大众传播过程中,能够在传播者与其接收者之间融入多重联系的工具,这样的工具来进行文学内容的媒介作用,而文学传播不一定需要借助某些工具进行传播。
接下来,我们从大众传播和文学传播的特点来剖析其异同点。
1.组织性。
两者的传播者都为一种体系复杂的架构,在内部具有明确的分工与作用。
2.公开性和易逝性。
二者都是通过某种手段将信息传播给大众,因此具有公开性。
然而大众传播与文学传播比较有着更强的易逝性,往往信息以广播、电视、报纸等各种方式传播,不像文学传播可以通过出版发行的方式进行信息的保存。
3.选择性。
无论是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方式还是受众都不是独立存在的。
浅析经典文学中大众传媒的影响和作用
浅析经典文学中大众传媒的影响和作用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大众传媒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人们接受信息最重要的方式,并正以前所未有的影响力影响着大众的感观。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经典文学不可避免地也受到大众传媒的影响。
一方面,大众传媒促进与发展着经典文学,表现在促成经典文学的民间回归与增强了经典文学的传播影响力两方面上;另一方面,大众传媒冲击与解构着经典文学,表现在弱化经典文学的主题意义、削弱经典文学的艺术美感和背离经典文学的教化功能三方面。
要让经典文学在新时代下焕发更强大的生命力,就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经典文学中大众传媒的这种促进与冲击作用。
关键词:经典文学大众传媒传播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大众传媒是指“有组织的传播者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而向广大受众进行信息符号的复制和传播时所凭借的传播手段、工具、途径和渠道,它是借助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信息载体,向公众进行知识传播的一种传播形式。
经典文学是指超越时空,具有永恒性的文学作品。
童庆柄在《文学经典建构的内部要素》一文中指出:“经典”是承载人类普遍的审美价值和道德价值的典籍,它们具有超时空性和永恒性;经典具有永恒性,也具有变动性、建构性。
在童庆柄看来,经典文学的永恒性是绝对的,它也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
随着大众传媒的兴起与发展,经典文学不可避免地受到大众传媒的影响,势必造成经典文学的内部变革及经典文学的当代形态的重构。
大众传媒的发展,既促成了经典文学的民间回归,增强了经典文学的时代影响力,又不断冲击与解构着经典文学,削弱了经典文学的主题意义,艺术美感,教化功能。
一大众传媒对经典文学的促进与发展由于大众媒体的强大介入性,经典文学势必受媒介的诱惑与主导,经典文学面临日益严重的生存危机。
但是理性地分析大众传媒对文学经典的影响,发现大众传媒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与发展着文学经典。
具体来说,报刊、网络、影视、手机短信等的兴起与发展,扩大了经典文学的传播范围,促成了经典文学的平民回归,增强了经典文学的时代影响力。
大众传播媒介对作家形象的塑造
大众传播媒介对作家形象的塑造大众传媒在当代文学的传播中作用日益突出从传播和媒介意义上讲,当代文学要想更广泛地传播给读者,就需要借助大众媒体这一传播利器。
比如,在大众传媒产生之初,也就是报纸刚刚诞生阶段,文学传播可以依据报纸的文本形式传于读者;而在广播出现之后,文学可以通过声音这一载体进行传播;随着电视的发明,文学传播的载体从单一的声音转变到声画一体,并且文学也被人们拍摄成了影视作品,帮助人们更多、更好地了解文学;网络对于文学传播就更无须赘述了,网络使文学传播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并且还改变了人们阅读文学作品的方式,把纸质的文学作品电子化,方便了人们阅读。
因此,大众传媒在当代文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传播工具角色。
大众传媒在一定程度上使当代文学的写作定位发生改变在大众传媒还仅限于报纸、广播等阶段时,当代文学或者准确地说是当代文学作家基于国情、民情,初期创作以乡土写作为主,文学作品的主人公多为农民、工人、知识分子,文学创作的初衷更多结合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或者革命历史脉络。
随着电视、网络、新媒体等大众传播媒介的相继产生,当代文学的写作定位逐渐趋于现代化、城市化,并尝试着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接轨。
进入21世纪,文学作品的创作尤其是网络流量小说多迎合时下大众的审美需求,作品中的主人公形象摇身一变由农民转变为城市人,创作主题也转变为职场奋斗、两性关系探索、家庭伦理等。
因此,大众传媒在一定程度上使当代文学的写作定位发生改变,从而影响了当代文学写作的方向。
大众传播媒介的运行机制特征映射文学的发展方向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加剧,人们较多利用一些碎片化的时间去阅读散文、小说,而大众传播媒介根据受众需求和市场定位规律,有目标地为人们传播散文、小说等能激发阅读兴趣的文学样式,从而使人们对于文学的审美倾向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
因此,大众传播媒介的运行机制特征正好映射出了当代文学样式的发展方向,内涵性差、商业化明显的发展方向,必然不是人们想要看到的,因此必须重新找到大众传媒与高雅文学之间的融合点,重新利用大众传媒将高雅文学形态展现给大众,增进他们的文学涵养。
当代大众文化语境对文学经典解读的影响
当代大众文化语境对文学经典解读的影响在当代社会,大众文化如同一股汹涌的潮流,迅速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文学经典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在这一语境下,其解读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
大众文化的兴起,使得信息传播变得极为迅速和广泛。
互联网、电视、电影等各种媒体平台成为了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
在这样的环境中,文学经典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过去,人们主要通过纸质书籍来接触文学经典,阅读过程相对缓慢和深入,能够静下心来品味文字背后的深意。
而如今,电子阅读、有声读物、影视作品改编等形式让文学经典以更加便捷和直观的方式呈现在大众面前。
这种传播方式的改变,一方面扩大了文学经典的受众范围,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到这些经典作品;另一方面,也使得人们对文学经典的解读变得更加浅显和表面。
大众文化追求娱乐性和商业价值,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文学经典的解读。
为了吸引观众和获取经济利益,一些根据文学经典改编的影视作品往往更注重情节的刺激性和视觉效果,而对原著中的深刻思想和文化内涵挖掘不足。
比如,某些改编自经典小说的电影,为了增加票房吸引力,可能会加入大量的爱情戏码或者夸张的动作场面,从而偏离了原著的精神内核。
这种以娱乐和商业为导向的解读方式,容易让观众对文学经典产生误解,认为它们只是一些情节跌宕起伏的故事,而忽略了其中蕴含的对人性、社会、历史等方面的深刻思考。
当代大众文化的快节奏和碎片化特点,也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
在忙碌的生活中,人们更倾向于快速获取信息,习惯于浏览简短的文章和社交媒体上的碎片内容。
这种阅读习惯使得人们在面对文学经典时,缺乏耐心和专注力去深入研读。
对于篇幅较长、思想复杂的经典作品,很多人可能只是浅尝辄止,无法真正理解其中的精妙之处。
而且,碎片化的思维方式也导致人们难以构建起系统的知识体系和深入的思考能力,从而影响对文学经典的全面和准确解读。
大众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为文学经典的解读带来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大众媒体与文学传播——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的传播学阐释
大众媒体与文学传播——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的传播学阐释引言: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众媒体的普及与深入,对文学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的文学传播不再局限于纸质媒体,而是通过互联网、电视、广播和数字出版等多种渠道广泛传播。
本文将从传播学的角度,探讨大众媒体对中国文学传播的影响。
1. 大众媒体的兴起与中国文学传播的变迁随着电视、广播、互联网的普及,大众媒体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和文化的重要途径。
传统的文学传播渠道受到了冲击,新的传播方式迅速崛起。
大众媒体的兴起,使得中国文学的传播途径更加多元化、快捷化。
2. 互联网时代的文学传播互联网具有低成本、高速度和广泛覆盖的特点,成为了中国文学传播的主要平台之一。
互联网提供了丰富的文学资源,使得读者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和阅读作品。
与此同时,互联网也促进了读者与作家之间的互动交流,打破了传统文学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3. 电视和广播的影响电视和广播作为大众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学传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电视和广播,文学作品得以被广大观众和听众所接触。
例如,电视剧改编的文学作品在电视台上播出后,吸引了大量观众的关注。
电视和广播的传播方式和特点,使得文学作品更加形象化和立体化。
4. 数字出版的兴起随着电子书籍的普及和数字出版的发展,数字出版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文学传播方式。
数字出版突破了传统纸质书籍的限制,使得作品更容易被推广和传阅。
同时,数字出版也满足了读者对多样化阅读形式的需求,使得中国文学在全球的传播得以扩大和加强。
5. 大众媒体对中国文学的挑战和机遇大众媒体的普及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
传统的文学传播渠道和媒体受到了冲击,一些小众文学作品可能被边缘化。
然而,大众媒体也提供了更多的平台,让更多的作品和作者脱颖而出。
大众媒体的影响力和传播能力,有助于中国文学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的扩大。
结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众媒体的兴起使得中国文学传播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大众传播对文学的影响
然, 也离不开影视传媒 的影 响作用。
众传播媒介 的影响 ; 另一方面 , 它也影响 着文学创作的发展方向。近年来 ,随着 文学评论的 日益媒 体化 、感性化 、商品 化 、 白化 和事件化 , 直 文学创作也变得具 有越来越强烈的大众性 、 消费性 、 休闲性
新 闻学 院 的 目的进 行 阐述 ,表 明 了新 闻
1 导文 学作 品 的题 材 引
由于 电影 电视艺术本身 的特点 , 以 及影视审查制度 的制约 ,影视题材在某 个时期会表现得比较集 中。如一段时 间 大兴历史戏 , 一段时间又变成生活剧 ; 一 会儿流行古装戏 ,一会儿又变成偶像剧
… …
印刷 媒 介对 文 学 的影 响
1 富 了文 学的 题 材 . 丰
传 媒 研 究
摘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在传媒 时代 , 文学的传播要依
附 于大 众传 播 进 行 。 着报 纸 、 随 电子 媒 介 及 互联 网 的迅 猛 发 展 ,大 众传 播 对 文 学
产生 了越 来越 大的 影 响 。 关键词 : 印刷 电子 网络
和娱乐性。
电子 媒 介对 文 学 的影 响
上 的 文 化 或 文艺 色 彩 。1 r因此 , 和纯 文学
2 肖解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 -
电影 电 视 是 一 种 视 觉 上 的艺 术 , 它
相 比, 报纸副刊就具有 了大众化 、 通俗化 的特点 , 并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 , 与百姓
们 注重 的是画面感和动作性 ,这与文学 作 品追求 内在体现 、深入挖掘是不一样
现代的报刊在发行时往往会附有一
些副 刊 , 随主报发行 的附页 、 张 , 即 附 这
影 视 剧题 材 的轮 番 转换 .也 会 影 响
大众传播媒介对现代文学书写的影响
大众传播媒介对现代文学书写的影响大众传播媒介对现代文学书写的影响2022-03-18 11:27:12公文范文文学是贯穿我国历史发展始终的重要艺术形式,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构成了我国古典文学独具特色的发展文学是贯穿我国历史发展始终的重要艺术形式,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构成了我国古典文学独具特色的发展谱系,现代文学在整体文学发展史上扮演着承上启下的角色,它一定意义上与古典文学具有紧密的内部联系。
同时也孕育着当代文学的某些重要基因,而现代文学的发展与特定时代的环境密不可分,特别是随着清末民初报纸杂志等大众传媒形式的兴起,现代文学的生产方式、传播路径等都发生了变化,这一定意义上直接影响着现代文学的发展,而事实上现代文学与大众传媒的关系历来是学界关注的重要命题,相应的学术研究成果是多元化的。
由王龙洋所著的《传播媒介与现代文学史分期》(2020年9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一书是近年来出版发行的具有重要学术影响的理论性著作。
全书紧密围绕清末民初社会语境下大众传媒与现代文学的发展这一特定命题,以我国古典文学的现代转型为主题研究的焦点,从社会结构内部及外部环境两个层面上探究了大众传媒影响下现代文学的发生与发展状况,是近年来出版发行的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理论著作,值得各相关主体的高度重视和认真参阅。
《传播媒介与现代文学史分期》关注的焦点是现代文学在特定时代语境下与大众传媒的互动关系,随着清末民初报纸杂志等大众传媒形式的风行,文学生产、传播以及文学接受的路径、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文学以大众传媒为载体迅速进入到公众的视野,而读者的喜好作为一种对艺术作品必要的反馈,对文学生产者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是一个辩证的关系。
众所周知,在清末民初特定的社会语境下,我国社会经历了艰难而漫长的现代化转型,在“西学东渐”潮流中,西方思想先后传入中华大地,这些外来思想涵盖政治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为当时正在探索国家与民族出路的仁人志士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君主立宪制政体、民权思想、分权制衡理念等都是这一时期传入我国并产生重要社会影响的,直接影响了现代中国的发展进程。
大众传媒在当代文学传播中的作用
大众传媒在当代文学传播中的作用大众传媒在当代文学传播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它们不仅是传递文学作品的媒介,还能对读者舆论产生深远影响。
首先,大众传媒在当代文学传播中扮演着引领潮流的角色。
众所周知,当代文学不仅仅是为了娱乐而存在,更重要的是为了传递人类文明的价值观和文化传承。
然而,只有通过大众传媒的广泛传播,才能引起足够的关注和关心程度,让文学作品产生更大的社会影响力。
例如,《红楼梦》、《西游记》等经典文学作品之所以能成为代表中华文化的优秀作品,正是因为它们被大众传媒广泛传播,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和喜欢。
其次,大众传媒在当代文学传播中还起到了挖掘、发掘作品的重要作用。
有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可能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得到广泛传播,许多作家的名字也一直没有为人所知。
而大众传媒在这方面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文学界的关注和报道,挖掘那些被忽视的、有内涵、有影响力的作品和作家,从而为文学创作和传播注入新的活力。
最后,大众传媒在当代文学传播中还能成为创作灵感来源之一。
众所周知,文学创作需要时刻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具有专业的文学素养的作家需要时刻了解社会、学术、文化等各个领域的脉搏。
然而,由于文学创作本身就是一项孤独而辛苦的工作,文学作家常常与社会脱节,无法及时了解新的思潮和趋势。
而通过大众传媒广泛传播的文化活动和信息,作家们可以得到更加广泛和全面的参考和启发,从而获得更加清晰和深刻的思想启示,为自己的创作增色添彩。
综上所述,大众传媒在当代文学传播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不仅能够引领潮流、发掘作品、挖掘作家,还能成为创作灵感来源之一,为文学创作的发展和繁荣注入新的活力和血液。
大众传媒在当代文学传播中的作用
大众传媒在当代文学传播中的作用一、大众传媒对当代文学传播的影响1.1 媒介的普及和普及性阅读•大众传媒如报纸、杂志、电视、互联网等的普及使得文学作品可以更广泛地传播给大众。
•大众传媒的普及也促进了普及性阅读的发展,使得更多人有机会接触文学作品。
1.2 文学作品的推广和宣传•大众传媒通过报道、评论、推荐等方式,对特定的文学作品进行推广和宣传。
•大众传媒的影响力可以帮助推动文学作品的销售和传播,提高作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1.3 文学评论的形成与传播•大众传媒对于文学评论的形成和传播扮演着重要角色。
•大众传媒的评论和评价可以对读者产生指导作用,影响他们对文学作品的认识和理解。
二、大众传媒对文学创作与创作者的影响2.1 大众传媒的反馈与参与•大众传媒的读者反馈可以对作品和作者进行评价和影响。
•文学作品的受众反馈可以为作家提供创作动力和方向,对作者的创作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2.2 大众传媒的约束与市场导向•大众传媒的市场导向性会对文学创作产生一定的限制和约束。
•由于大众传媒的商业化倾向,有些文学作品可能因为商业价值不高而被忽视或限制在传播领域。
2.3 大众传媒的创作主题与审美导向•大众传媒在推动文学创作中的一种作用是通过创作主题和审美导向的引导。
•大众传媒的审美趋势有时会使文学作品追求商业成功而放弃创作者原有的创作风格和主题。
三、大众传媒与文学作品的传统传播方式的比较3.1 传播范围和速度的差异•大众传媒的普及使得文学作品可以更快速地传播到更多人群中。
•传统的文学传播方式如出版物、文学讲座等受限于传播范围和速度,无法与大众传媒相媲美。
3.2 信息传递和交互的差异•大众传媒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更生动地传递文学作品的信息,与读者进行更多形式的交互。
•传统的文学传播方式更侧重于书面文字的传递,交互性较弱。
3.3 影响力和传播效果的差异•大众传媒的广泛影响力使得文学作品可以更迅速地传播和影响更多的读者。
•传统的文学传播方式的影响力相对较弱,可能无法达到大众传媒的广泛传播效果。
大众传媒对文化的影响
大众传媒对文化的影响大众传媒是指通过大规模传播媒介,如电视、电影、广播、互联网等传递信息和传播文化的工具。
它以其广泛覆盖的特点,对社会文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大众传媒对文化的影响。
首先,大众传媒对文化起到了宣传和传递的作用。
通过电影、电视剧和广播节目等媒介,大众传媒能够向广大群众传递各种文化价值观念和观念,传播正向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例如,通过纪录片和新闻报道,大众传媒可以向观众介绍不同的文化,增加人们对其他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此外,大众传媒还能够宣传社会公益事业和推广文化创意产品,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和发展。
其次,大众传媒对文化也起到了引导和塑造的作用。
大众传媒能够通过媒介的选择、内容的制作和表达方式的呈现来引导和塑造观众的文化品味和审美观念。
例如,电影和电视剧的主题和情节往往会影响大众对于特定文化的认知和态度。
传媒对于流行文化的创造和推广也能够对年轻人的价值观产生影响,引导他们对时尚潮流、消费观念等方面的接受和追求。
然而,大众传媒对文化的影响也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大众传媒的商业化运营导致了内容的商业化。
许多传媒公司往往更关注经济利益而忽视文化传承和保护,导致传媒内容的制作和呈现更加注重市场需求而不是文化内涵。
其次,由于大众传媒的垄断地位和话语权,它们对于文化的解读和塑造也具有主导性,可能会导致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的被侵蚀和忽视,进一步加强了一些人们对文化单一化和全球化的担忧。
面对以上问题,应该加强对大众传媒的监管和引导。
政府应该通过相关法律法规来保护文化多样性和传统文化,限制大众传媒对文化的过度商业化和商业化。
同时,大众传媒自身也应该加强自律,提高文化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对于公共文化负责的意识和行动。
总而言之,大众传媒对文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复杂的。
它能够宣传和传递文化,引导和塑造观众的文化品味和审美观念。
然而,大众传媒对文化的影响也面临一些问题。
我们应该加强对大众传媒的监管和引导,保护文化多样性和传统文化。
试析大众传媒对当代文学的影响
二、大众传媒对当代文学的影响 ( 一 ) 大众传媒影响文学活动 以前文学活动的传统四要素包括世界、作家、作品和读 者,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传媒文化时代,文学活动并非 是一个单纯而透明的过程。在实际情况中,由四要素组成的三 环结构中,每两个相连要素之间的动态过程都会有现代传媒的 参与。其中,在世界到作家的这个过程中,人活动的实际范围 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在没有经验的情况下,人们与外界世界不 可能保持完全接触,若不将现代传媒作为了解外部世界的渠道, 人们就会与现实社会慢慢脱节,根本就不能进行文学创作。所 以现代传媒逐渐成为作者获取创作材料和灵感的源泉,在现代 文学中缺少传媒,文学活动是不能正常进行的。所以越来越多 的人将大众传媒当做现代文学活动的第五要素,所以运用大众 传媒扩大文学艺术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 ( 二 ) 经典作品拍成影视作品,扩大作品影响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对于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越来越少,反 而将大量时间放在消闲通俗读物上。也有一些人想去读一些经 典文学作品,但是看到厚重的书本就没有读下去的欲望,所以 现在越来越多的经典文学被翻拍成了影视作品。通过观看电视 作品,能够更加直观地分析出其想表达的主题。例如《青春之 歌》向人们传达主人公遇到不公时,不向命运低头积极抗争到 底走上革命道路的历程,为大众呈现出九一八事变后我国知识 分子的精神面貌。人们在享受影视作品的同时也了解到了文学 作品的精华,这就是一种有效的文化传播 [3]。 ( 三 ) 电视讲坛节目使文学艺术的影响扩大 电视讲坛节目的主要是起到教育的目的,一般是通过主持 人讲述为主。当下最受年轻人喜欢的是《百家讲坛》,这个节目 主要是为观众讲述我国历史文化,主持人时而举例论证,时而 侃侃而谈,让听众能够被完全吸引过来,这个栏目不仅为听众 提供了知识空间,也让他们学到了很多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 扩大了文学艺术的影响,也为人们快速的生活节奏增添了一点 乐趣。 结论: 综上可知,大众传媒的发展给当代文学带来了极大的影 响,不仅让文学艺术的传播变得方便,也让文学能更好的融入 到人们日常生活中去。
现代文学的时代审美与大众传媒 -- 文学的生活化表达与传播
大众传媒为现代文学提供多元化的传播渠道
融合发展的趋势推动现代文学不断创新
06
现代文学的时代审美与大众传媒的案例分析
代表性文学作品的分析
《围城》:钱钟书通过幽默讽刺的语言,揭示了当时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和追求。
《平凡的世界》:路遥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普通人在时代变迁中的命运和奋斗。
《白鹿原》:陈忠实通过描绘白鹿原上的家族恩怨,反映了传统文化的衰落和变革。
引导文学作品的审美趋势,影响读者的阅读偏好
现代文学对大众传媒的影响与启示
现代文学的价值观念影响了大众传媒的审美取向
现代文学的传播方式推动了大众传媒的变革
现代文学的创新形式丰富了大众传媒的内容
现代文学的发展促进了大众传媒的兴起
现代文学与大众传媒的融合发展
现代文学与大众传媒相互影响,共同发展
现代文学借助大众传媒扩大影响力
现代文学的起源与背景
起源: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受到西方文学的影响,中国现代文学开始兴起。
背景:当时的社会处于转型期,传统文学无法满足人们对于新思想、新文化的需求,现代文学应运而生。
特点:现代文学注重个性表达、情感抒发和思想探索,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大众传媒相互影响。
代表人物:鲁迅、茅盾、巴金等现代文学作家。
新媒体:互联网、移动设备、社交媒体等
媒体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相互融合与转型
现状:新媒体迅速发展,传统媒体逐渐衰落
大众传媒对文学传播的影响
扩大文学作品的传播范围,让更多人接触和了解文学作品。
加速文学作品的流通和传播,提高文学作品的时效性和影响力。
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推动文学作品的跨文化传播。
《活着》:余华通过福贵的人生经历,反思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中国近代大众传媒对中国文学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中国近代大众传媒对中国文学的影响的开题报告题目:中国近代大众传媒对中国文学的影响研究背景:中国文学在不同历史阶段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始终是中国人民了解历史、传承文化、表达思想的重要途径。
近现代以来,随着大众传媒的出现和发展,尤其是新闻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的普及,对于中国文学的影响也逐渐显现出来,这也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研究意义:通过对中国近代大众传媒对中国文学的影响进行研究,可以深入探究新媒体时代对于传统文化的冲击和促进作用,了解大众传媒对于中国文学创新、传播和发展的影响,为新时代中国文学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同时也可以为国内外学者提供研究素材和思路。
研究内容:1、中国近代大众传媒对于中国文学的传播和推广:以新闻报纸、广播、电视节目、网络文学等为例,探讨它们是如何推动中国文学的传播和推广,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2、中国近代大众传媒对于中国文学创新的促进:从文学风格、创作主题、文学形态等方面考察近代大众传媒对于中国文学创新的推动作用,以及它们如何借助新媒体技术,探索文学新领域。
3、中国近代大众传媒对于中国文学的历史影响:通过研究大众传媒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它们对于中国文学的历史推动作用,以及对于中国文学的影响和评价。
研究方法:1、文献分析法:通过阅读文献、图书、期刊、报纸等各种资料,整理和分析关于中国近代大众传媒对中国文学的研究成果和相关文献。
2、历史研究法:通过对于中国近代大众传媒和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资料进行梳理和分析,了解它们之间的历史联系和时代背景。
3、问卷调查法:通过对于文化工作者、读者等相关人群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于大众传媒对中国文学的影响的认知和评价。
预期结果:1、准确理解中国近代大众传媒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探究二者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2、了解大众传媒对于中国文学的推广、创新和历史作用,为当前中国文学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3、对于新时代中国文学的推动方向和创新方法提出新的思考和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武% 警% 学% 院% 学% 报 % &,-./01 ,2 345 647/585 95,915’ 8 0.:5; 9,1765 2,.65 060;5:<
&’() !""#
=>?) !* />) +
大众传媒在经典文学传播中的作用
!赵% 敏
( 廊坊师范学院 中文系, 河北 廊坊% "$#""" ) 摘% 要: 大众传媒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人们接受信息最重要的方式。由于大众传媒的介入, 传统的经 典文学改变了原来的传播方式, 变成了大众文化的一种。大众传媒一方面促进了经典文学的传播, 另一方面又背离了经典文学原有的主题意义、 审美功能和教化功能。 关键词: 经典文学; 传播; 大众传媒; 审美功能; 教化功能; 主题 @!"$A +% % 文献标识码: 0% % 文章编号: *""B C !"DD ( !""# ) "+ C ""D$ C "! 中图分类号: % % 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下, 大众没有过 文学的传播范围。而大众传媒的介入, 从表面上看, 多的时间和精力阅读那些卷帙浩繁的大部头经典名 无疑是扩展了经典文学的传播范围。过去只有少数 著; 另一方面, 大众传媒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冲击力冲 精英或贵族才可以享用的经典文学, 在今天已经经 击着大众的感观。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在于其超 由大众传媒之手, 变成了大众能在较少限制下, 自由 电视工作者对 越时代的生命力, 其存在的意义不在于被奉若圭臬 享用的大众文化。!" 世纪 B" 年代, E" 年代又完成了对 《红楼梦》 进行了电视剧改编, 和被高阁 “ 悬置” , 它的价值在于传承。大众传媒可 《 三国演义》 的改编。而最近几年, 我们更 以使经典文学的传播和扩散达到一个空前的高度。 《 水浒传》 是看到越来越多的经典名著被改编成电视剧、 电影, 在此种情境下, 经典文学选择大众传媒作为传播媒 搬上银幕、 荧屏。这种改编, 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有益 介也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了。也正因为如此, 传统 的, 因为它毕竟在某种程度上使对经典文学无所知 经典文学的传播途径正在一步一步地被消解。那 的一部分受众对经典文学有所了解。然而, 我们也 么, 是不是经典文学选择了大众传媒, 就意味着大众 应该看到问题的另一方面— — —精英文化大众化的同 传媒是其最适合的传播途径呢?事实并非如此。 时, 使其由原来人们精神上的盛宴变成了大众即时 大众传媒具有传统媒介不可比拟的优势, 尤其 消费、 用完即弃的 “ 快餐” 。随着电视剧的热播, 经 是新兴媒介, 更是彻底打破了传统媒介在传播途径 典原作就会越来越被我们束之高阁。而这些经过大 上的限制。大众传媒运用各种先进的方式, 调动一 众传媒改编的 “ 经典” 或多或少地背离了其本来面 切因素诉诸于受众的听觉、 视觉等各种感观, 给受众 貌, 大众实际上离经典越来越远。 带来一种前所未有的冲击, 从而彻底打破了传统媒 首先, 从经典文学的主题来看。任何一部经典 介的垄断局面, 废除了传统媒介在传播活动中长期 名著, 都有着深刻的主题意义, 或者对读者有所启 存在的等级制度。大众传媒的这种特性, 使得当代 迪, 或者对读者有教育意义, 或者会让读者深思。这 文化系统形成了一种大众文化传播的天罗地网。这 种主题意义正是经典名著恒久不变的一个精神内 样一来, 身处其中的大众, 就成了一个个渺小的个 核。大众传媒在传播经典的时候无法让经典的主题 体。在这个系统中, 大众已经没有更多的选择机会, 意义得到准确阐释。 大众文化产品的铺天盖地, 狂轰滥炸, 已经使大众失 大众媒介从一诞生起就是契合大众文化的内容 去了接触精英文化的机会。这并不是说精英文化彻 要求的, 而大众文化也是契合大众传媒的特性而产 底退出了文化系统, 也不是用大众文化的内容代替 生的一种文化形态。大众文化从内容上讲应该是通 了精英文化, 而是传播者们无意中将大众文化的传 俗易懂的, 而不是像经典文学那样阳春白雪、 曲高和 播方式与手段作用到了精英文化的身上。正如马尔 寡。它为了追求生命力和活跃性必须要不断的变换 库塞所说: “ 如果大众传播工具和谐而且经常地不 花样, 求新求变。大众文化只是大众即时使用的一 引人注意地把艺术、 政治、 宗教和哲学同广告节目混 种消费品, 就如快餐一样, 具有用完即弃的特性。而 为一体, 它就使得这些文化领域成为它们的公分母 经典文学之所以能成为经典, 就在于它的魅力永不 — — —商品形式。 ” 所以, 在现实社会中, 我们不情愿 消退, 历久弥芳。它是盛宴大餐, 而绝不是饱腹而已 而又不得不看到的状况就是精英文化正在一步一步 的快餐。在用大众传媒进行经典文学传播的同时, 地大众化。 就在不由自主地把经典文学变成了大众文化, 削弱 作为精英文化重要构成部分的传统经典文学大 了经典的魅力。经典文学改编的影视剧利用传媒所 都以书籍为载体, 接受者要受到知识水平、 认知能力 特有的视象特性, 以视像刺激为主要手段, 再辅之以 以及自身各方面修养的限制。所以, 在传统社会里, 声音、 文字、 色彩等各种手段来刺激人们的感观。这 经典文学的接受者往往是精英或贵族阶层, 形成了 样一来, 呈现在人们面前的 “ 经典” 可以让受众得到 一个精英文化的代表集团, 这;F C *! C !* 作者简介: 赵敏 ( *ED+ —% ) , 女, 河北承德人, 廊坊师范学院中文系教师。
D$
《 武警学院学报》 !""# 年第 $ 期 ( 总第 %%# 期)
・文史研究・
文本所无法给予的感观享受。但同时, 也让受众过 必定要有不同主体的主观创造在里面。经过这些环 分关注感观享受, 从而忽略了经典所具有的主题意 节的经典文学, 其本质还能有多少传播给受众?受 义。正是这种对主题的忽略, 削弱了经典文学最大 众从荧屏、 银幕上看到的经典文学作品所能带给他 的魅力。当受众在影视工作者们所提供的色彩缤纷 们的审美体验已经完全不同于原著了, 更多的是感 的视像中陶醉的时候, 当他们为荧屏上所营造出来 叹人物造型的优美, 直观画面的鲜明生动, 以及各种 的似梦似真的意境感动的时候, 其实他们已经远离 迎合大众口味的煽情性情节, 而经典的真正的艺术 了经典, 甚至正在抛弃经典。这决不是危言耸听。 美, 已经被忽略了。这也正是大众传媒削弱经典文 试问, 当一部经典文学改编的影视作品热播之后, 除 学审美功能的表现。 了一部分认知水平较高的观众之外, 又有多少人真 文学在满足读者审美需求的同时, 应该是有教 正领会了经典的魅力?在受众慨叹宝黛爱情悲剧的 化功能的。作为经典文学, 他所能提供给人们的教 同时, 有多少人能真正体会这部千古名著的宏大主 化功能应该是积极的、 健康的。而大众传媒是以赢 题呢?当受众在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旋律中陶醉时, 利为目的的, 在利益驱动下, 经典文学的教化功能不 又有多少人能看到刘关张结义背后的广阔历史画面 可能很好地发挥出来。为了吸引受众的眼球, 刺激 呢?更有一些用后现代的手法来重新诠释经典文学 他们的感观, 从而提高收视率、 收听率, 大众传媒会 的新一代传播者, 把经典文学用诸如 “ 戏说” 、 “大 利用视听的优势, 将原著所批判的某些场景、 人物加 话” 、 “ 外史” 、 “ 外传” 、 “ 无厘头” 的面貌阐释出来。 以大肆渲染。对男欢女爱场景的渲染, 对江湖义气 如果大众只是简单通过这种途径来了解经典, 他们 的颂扬, 对血腥屠杀场面的刻画, 都会不同程度地刺 又能接触到多少经典真正的主题意义呢? 激受众的感观。并不是所有的受众都能认清其错误 其次, 就文学的功能来看。文学是寓教于乐的, 性从而摒弃它, 而更多的时候, 反而会使一些认知水 也就是说文学要兼具审美和教化功能。大众传媒当 平不高或不成熟的人— — —比如青少年来模仿它。这 然也能表现经典的审美功能和教化功能, 但是这种 就背离了经典文学本身所应具有的教化功能。 表现却会背离经典的本意, 甚至适得其反。 总之, 经典文学走向大众文化在今天似乎已成 传统的经典文学以文字为载体, 已经形成了最 为一种趋势。我们既要看到大众传媒在传播经典文 契合这种载体的审美特性。文学的这种审美功能的 学过程中的背离, 也不能彻底否定大众传媒对于经 实现不是直接的, 而是含蓄的、 韵味无穷的, 是需要 典文学传播的作用, 毕竟有时候一部电影或电视剧 作者和读者双方面合作来完成的。文学艺术通过虚 的热播也会带动某些人来阅读原著。传媒工作者要 构手法来打破日常生活经验的合理性, 向人们展示 加强责任意识, 不能一味地为利益所驱, 要尽可能地 超越于现实的梦幻世界, 从而保护、 激发人们的创造 让受众接触到经典的本来面貌。再有, 受众不应该 力和思想自由。这正是文学对于人类而言弥足珍贵 被大众传媒占用太多的时间, 了解经典的最好途径 的魅力所在。四大名著把一个个瑰丽奇特的画面、 就是阅读原著。任何一部经典都不是冷冰冰的, 它 场景呈现在我们面前, 使每一个读者都能得到莫大 充满着生命的激情, 饱含着作家对生活的深切体验。 的艺术享受, 而其中的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更是 阅读也不只是一种纯粹的机械活动, 它也是一种体 成为读者心目中的经典形象, 栩栩如生地活在读者 验生活的方式, 深入经典之中, 会看到自己的影子, 的精神领域中。而经典文学一旦走向大众文化, 便 深化读者对生命存在的认知。当受众在经典中真正 会逐步削弱甚至丧失了经典的这种审美功能。大众 迷失的时候, 他们也会同以往无数的读者一样, 深情 传媒把经典文学中的超现实的审美功能现实化, 将 地慨叹: “ 我就是哈姆雷特! ” 这时, 他们已经在经典 经典文学中的理想物质化。 中听到了大师的心灵呐喊, 感受到了自己的生命律 读者在传统文学中所感受到的思想内容是无穷 动。而这也正是经典的永恒魅力所在。 的, 有个体差异的,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 言有尽而意 无穷” , “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而大众 参考文献: [ % ]李良荣& 新闻学概论 [ ’]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文化所面对的受众是大众, 所以要迎合大众的口味。 [ ! ]童庆炳& 文学概论 [ ’]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经典文学一旦走向大众文化, 便会呈现出千篇一律 [ $ ]李扬& 经典的现实主义 [ *] & 河北日报・文化周刊, !""$ + ", + 的面孔, 受众已经失去了二次创作的机会。画面、 声 ",& 音一闪而过, 受众没有足够的时间、 空间去回味, 去 [ , ]马尔库塞& 单向度的人 [ ’] & 重庆出版社, %(($& [ # ]李静传, 李娜 & 漫说 “ 电视本” 四大名著 [ * ] & 中华读书报, !"", + 进行审美体验。另外, 一部经典文学在改编成影视 "# + "-& 文学作品的过程中, 必定要经过剧本的改编, 还要经 过导演的指导, 再加上演员自身的演绎, 每个环节都 !"# $%&’()*&+ *$ ,-++ ,#.)- )& ("# +/0#-. *$ 1")&#+# ’2-++)’ 2)(0-(%0# ./01 ’23 ( !"#$%"#$ &’"()’*’ + (,--’$’, !"#$%"#$, .’/’0 1*,20#(’3 ")#""" ,4)0#") 34+(0-’(: 456 7899 76:28 58;6 <6=>76 ?56 7>9? 27@>A?83? B8C ?> ><?823 23D>A78?2>3& 456 B8C >D 5>B E523696 =F8992= F2?A8?GA6 29 A68: 589 =583H6: B2?5 ?56 23?A>:G=?2>3 >D 7899 76:28& 4529 78I69 E523696 =F8992= F2?A8?GA6 @>@GJ F8A& 0F?5>GH5 ?56C 58;6 =8G96: ?56 B2:6 9@A68: >D E523696 =F8992= F2?A8?GA6 ,7899 76:28 58;6 :6;28?6: DA>7 ?56 ?56769,869?56?2=9 83: 6:G=8?2>3 >D E523696 =F8992= F2?A8?GA6& 5#6 7*0.+: =F8992=;9@A68:;E523696 =F8992= F2?A8?GA6 @>@GF8A;869?56?2=9;6:G=8?2>3;9G<K6=? 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