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课件体温》PPT课件

合集下载

体温PPT课件

体温PPT课件
• 自主性体温调节:机体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下,通 过增减皮肤血流量、发汗、寒战等生理反应,经常维持产热 和散热过程的动态平衡。体温调节的基础。 • 行为性体温调节:机体(包括变温动物)在不同的温度环境 的姿势和行为。体温调节的补充,并使人具有预见性。 • 体温调节的生物控制系统
调 定 点
+
-
2.中枢性温度敏感神经元
⑴分类: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
血温↑→热敏神经元冲动发放频率↑ 血温↓→冷敏神经元冲动发放频率↑
⑵分布:下丘脑、脑干网状结构和脊髓等处
加温PO/AH → PO/AH的热敏N元+ → 散热反应↑产热反应↓ 冷却PO/AH → PO/AH的冷敏N元+ → 散热反应↓产热反应↑
说明: PO/AH 中的某些温敏N 元能感受局部脑温 的变化。
每天1000ml,皮肤600 - 800ml,呼吸道200 400ml。
所以,临床上给病人补液时应考虑到由不感蒸发丢失 的体液量。
②发汗:又称可感蒸发。
人在安静状态下,当环境温度达到30℃左 右时,便开始发汗;如果空气湿度大、衣着又 多时,气温达25℃便可发汗;机体活动时,由 于产热量↑,虽然环境温度低于20℃亦可发汗。 发汗散热是通过汗液蒸发吸收体表热量实 现的 , 若将汗液擦掉则不能起到蒸发散热的效 果; 汗腺缺乏 (如烧伤病人 )或汗腺分泌障碍者 , 在热环境中就可导致体温升高危及生命。
第二节 机体的热平衡
• 体热平衡: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之 间的动态平衡,维持体温恒定。
一、产热与能量代谢
(一)产热 1、主要产热器官:安静——肝、脑;运动——骨骼肌。
2、机体的产热形式
1)基础代谢产热
2)食物特殊动力效应产热 3)寒战产热:是骨骼肌发生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的表现。 2)非寒战产热:又称代谢产热,发生在细胞水平。以褐色脂 肪组织的产热量为最大。

生理学课件第七章体温

生理学课件第七章体温
症状
低热时,患者可能会出现乏力、头晕、失眠、盗汗等症状。 低热可能伴随其他症状,如咳嗽、腹痛、尿频等。
治疗
对于低热,一般采取观察和对症治疗,如休息、补充水分 等。如果低热持续时间较长或伴随其他症状,建议及时就 医,以便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体温过低
定义
体温过低是指体温低于正常范围的下限,通常定义为低于35°C。体温过低可能是由于暴露于 极寒环境、某些药物过量、严重疾病等原因引起。
生理学课件第七章-体温
目录
• 体温的概述 • 体温的生理变化 • 体温的异常 • 体温的测量 和记录 • 体温与健康的关系
01
体温的概述
体温的定义
01
体温是指人体内部的温度,是人 体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的基础条 件。
02
正常体温的维持对于人体生理功 能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是人体 免疫力和自我修复能力的重要保 障。
体温与运动的关系
运动与体温升高
运动时身体会产生热量,导致体温升高。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身体 的代谢和免疫力,提高抵抗力。
高温环境下的运动
在高温环境下运动可能导致中暑等严重后果。应避免在极端高温下 进行剧烈运动,并注意补充水分和休息。
运动与低体温
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中可能导致低体温,如冬泳、滑雪等运动。进 行这些活动时应采取适当的保暖措施,以防低体温的发生。
直肠测量法
将体温计涂上润滑剂,轻轻插入肛 门约3-4厘米,三分钟后取出读数。
体温的记录和分析
记录时间
记录测量体温的时间,以便分析体温变化规律。
记录其他症状
记录同时出现的其他症状,如头痛、咳嗽、乏力 等,以便综合分析病情。
分析体温变化
通过分析不同时间点的体温数据,了解体温变化 趋势,判断病情发展状况。

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动ppt课件

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动ppt课件

• 体温是机体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指标,是机 体进行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生命体征监测的重要指标之一
ppt精选版
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动
一、体温的测量部位及其正常值
• 体温-体核温度,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 • 血液温度-不易测量 • 测量部位:
直肠、口腔、腋窝
ppt精选版
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动
ppt精选版
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动
• 注意事项: 水银体温计,测温前要确保 体温计计数在35℃以下。 电子体温计,使用前应参照 说明书进行校准。
ppt精选版
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动
二、体温的生理变动
• 生理情况下,体温可随昼夜、性别、年龄等因素变 动,但其波动幅度一般不超过1℃
ppt精选版
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动
ppt精选版
说课
5.教学反思
利用微信、蓝墨云班课的翻转课堂,增加了师生互动和学生的课下学习,但是,我校学 生的学情特点,决定了翻转课堂的效果及课下自学的效果都不是像我们所期待的那么理想。因 此,在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前提下,还是要注意教师的主导作用,对知识的系统性讲解、归纳 和总结仍然是必不可缺的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中,尽量多用图片,多用比喻,加深学生对抽象 理论知识的理解。总之,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是生理 学教学改革一直努力的方向。
课前讨论
ppt精选版
课前讨论
问题1:你测量体温的部位一般在哪里?体温的正常值约为多少? 任务1:分别在清晨与午后测量体温,并进行记录。 任务2:分别测量餐前体温与餐后1小时左右的体温,并进行纪录。 任务3:分别测量安静状态下与运动状态下的体温,并进行纪录。 问题2:你认为哪些生理因素可以导致体温发生波动? ※参与答题并课堂发言的同学,可获得蓝墨云班课的经验值奖励!

体温 PPT课件

体温 PPT课件
7.下列病人测体温方法选择正确的是(D) A.婴儿腋下测温 B.呼吸困难病人口腔测温 C.心肌梗死者直肠测温 D.昏迷病人腋下测温 E.精神异常口腔测温
40
历年护士执业考试真题
8.周先生在测口温时不慎咬破体温计,护士首先
应采取的措施是 C
A.了解咬破体温计的原因 B.检查体温计破损程度 C.清29
测腋温
部位:腋窝正中 方法:腋下有汗 先擦干,水银端紧 贴皮肤,屈臂过胸 时间:10min
30
测肛温
取好体位 方法:润滑肛表,
插入3-4cm 测量时间:3min
31
注意事项
1. 测前:清点、检查体温计 2.禁忌症:精神异常、昏迷、婴幼儿、口腔疾患、口
鼻手术、呼吸困难及不合作者忌测口温; 腹泻、直肠或肛门手术、心肌梗死病人忌测肛温;
儿童>成年>老年
年龄 性别
昼夜
运动、药物、 情绪、进食
环境
其他
波动范围不超过0.5-1.0℃
7
异常体温★
发 体温 热 过高
体体 温温 不过 升低
8
一.体温过高 ★
由于致热源作用于体温调节 中枢或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 碍等原因,使产热增加或散 热减少导致体温升高超过正 常范围。
要素一: 病因 要素二:机制 要素三:表现
A.驰张热
B.稽留热
C.间歇热
D.不规则热
E.波浪热
38
历年护士执业考试真题
6.患者张某,58岁,诊断为"菌痢",护士 测量口温时得知其5分钟前饮过热水,为此
应该 (E)
A.嘱其冷开水漱口后再测 B.暂停测一次 C.参照上次测量值记录 D.改测直肠温度 E.告知患者30分钟后再测口腔温度

《生理学课件体温》课件

《生理学课件体温》课件

温度调节的机制
体温调节通过神经和激素的调节机制来实现,包括 产热、散热、血液循环等。
体温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1
体温的日变化
人体的体温会在一天中不同时间段发生变
体温的生理性变化
2
化,这种变化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运动、食物摄入、环境温度等因素都会对
体温产生短期的影响,但通常是可逆的。
3
体温的病理性变化和临床意义
《生理学课件体温》PPT 课件
介绍体温的概念和重要性
什么是体温
体温是人体内部的温度,是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指标。
为什么要关注体温
体温的变化反映了人体的健康状况,对于诊断疾病和监测病情变化至关重要。
正常体温的测量及其变异性
1 体温的测量方法
体温可以通过口腔、腋下、直肠、额头等部位进行测量,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情况。
类和症状
体温调节失常症可以分为 低体温和高体温两种,症 状包括寒战、发热、出汗 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体温监测技术
体温监测的常用方法
常用的体温监测方法包括口腔温度计、腋下温度计、 耳温计等,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情况。
体温监测技术的特点和应用
现代的体温监测技术包括红外线耳温计、远程体温 监测等,具有快速、准确、方便等特点,广泛应用 于临床和科研领域。
某些疾病和病理状态会导致体温持续升高 或降低,这些变化可能与疾病的严重程度 和发展有关。
热失调与体温调节失常症
1 热失调的定义
热失调是人体调节温度的 能力受损,导致体温异常 升高或降低的病理状态。
2 热失调的类型
热失调可以分为中枢性热 失调和周围性热失调两种 类型,原因和症状有所不 同。
3 体温调节失常症的分

温州医科大学《生理学》体温ppt课件

温州医科大学《生理学》体温ppt课件

36
2019/9/9
37
体温
概念:指身体深部的平均温度。
意义: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新陈代谢和一切
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需条件。
T < 22℃→心跳停止; T > 43℃→酶变性而死亡; T = 27℃→低温麻醉。
2019/9/9
1
一、人体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动
(一)正常体温
1.肛温:正常为36.9~37.9℃。• 2.口温:约比直肠低0.2℃,为36.7~37.7℃。 3.腋温:约比口腔低0.3℃,为36.0~37.4℃。
29
2019/9/9
30
2019/9/9
31
2019/9/9
32
2019/9/9
33
多饮水 降低室温(夏天) 脱去过多的衣服 开窗通风适当加强对流 温水擦浴 每隔2小时或者症状变化时监测体温 服用降温药 医院处理
2019/9/9
34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又称代谢产热,棕色脂肪有关
3.产热活动的调节
(1)体液调节 (2)神经调节
2019/9/9
9
⑴机体在寒冷环境几周后 ↓
甲状腺 ↓
T3、↓T4 ↑ 代谢率↑(增加20~30%)
↓ 产热量↑
特点: 作用缓慢, 维持时间长。
⑵寒冷刺激时 ↓
交感-肾上腺髓质 ↓
NE、E↑ ↓
产热量↑
特点: 作用迅速, 维持时间短。
资料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实际分析
2019/9/9
35
主要经营:课件设计,文档制作,网络软件设计、 图文设计制作、发布广告等
秉着以优质的服务对待每一位客户,做到让客户满 意!

生理学--体温及其调节ppt课件

生理学--体温及其调节ppt课件

直肠温 rectum 36.9-37.9
4
(二) 体温的正常变动
1、昼夜波动:昼夜节律、日周期 清晨2-6时最低,午后1-6时最高
2、性别:女性高于男性0.3摄氏度 成年女性的体温随月经周期变化
5
排卵日
37℃
36℃ 1
14
图:成年女性基础体温的变化
6
28 天
3、年龄 小儿体温高且不稳定,老年人体温低。
4、肌肉活动 剧烈的肌肉活动使产热量增加,体温升高。
5、其他:情绪、进食、环境温度等
7
二、机体的产热与散热
heat production and heat loss
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之间的动态平衡.
The balance between heat production and heat loss determines the body temperature.
影响发汗的因素:
劳动或运动强度;环境的 温度和湿度;风速。
14
5. 循环系统在散热反应中的作用
物理散热的多少与皮肤温度及相环境温度之差 有关。皮肤温度又受皮肤血流量控制。
通过交感神经系统调节皮肤血流量。 皮肤血液循环的特点:
血流量可以大范围的变化。 炎热时,皮肤血流量可达心输出量12%。 寒冷时皮肤血流量大幅度减少。
传导:体热直接传给与皮肤接触的较冷物体。 对流:一种特殊的传导散热。约占12%。
散热量受风速的影响。
11
蒸发散热 evaporation
(1)不感蒸发insensible water loss :
指体液中的水分直接渗透出皮肤和呼吸道粘 膜等表面而蒸发,并不为人们察觉,持续进 行的一种散热途径。
每天1000ml,皮肤600-800ml,呼吸道 200-400ml。

体温讲课ppt课件

体温讲课ppt课件

二、异常体温的观察与 护理 ※
(一)体温过高 ※
3.热型:将体温绘制在体温单上,互相连 接,就构成了体温曲线,各种体温的曲线 的形状称为热型
(1)稽留热 (2)间歇热 (3)弛张热 (4)不规则热
二、异常体温的观察与 护理 ※
(1)稽留热 体温持续39-40℃, 持续时间长(数天 或数周),日差不 超过1℃。
二、异常体温的观察与 护理 ※
(2)高热持续期 特点: 产热 = 散热 临床表现: 皮肤潮红、灼热,口唇、皮肤 干燥,呼吸↑心率↑头痛,全 身不适,严重者可出现瞻望、 昏迷。 体温变化: 体温持续在较高水平
二、异常体温的观察与 护理 ※
(3)退热期 特点: 散热 > 产热
临床表现: 大量出汗,皮肤潮湿 体温变化: 骤退 大叶性肺炎、疟疾等 渐退 伤寒、风湿热等
二、异常体温的观察与 护理 ※
(一)体温过高 ※
2. 发热的临床过程: (1)体温上升期 (2)高热持续期 (3)退热期
二、异常体温的观察与 护理 ※
(1)体温上升期 特点: 产热 > 散热 临床表现: 皮肤苍白、干燥无汗、畏寒、 疲乏不适,伴有寒战。 体温变化: 骤升 肺炎球菌性肺炎 渐升 伤寒
一、正常体温的生理变化
(二)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化
1.正常体温 温度:℃(摄氏)或℉(华氏) ℃与℉的换算公式:
℃=(℉-32)×5/9
℉=℃×9/5+32
一、正常体温的生理变化
(二)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化
※ 1.正常体温
部位 口温 肛温 腋温 平均温度 37.0 ℃ 37.5℃ 36.5℃ 正常范围 36.3~37.2 ℃ 36.5~37.7℃ 36.0~37.0℃
一、正常体温的生理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吸道粘膜等表面而被汽化并且带走 热量,1000ml/天。
皮 肤:600 - 800ml,不被感觉,与汗腺活动无关, 又称不显汗.
呼吸道:200 - 400ml
狗:热喘呼吸
(2)发汗:汗腺分泌汗液的过程,通过汗液汽化
带走身体的热量,是可以意识到的,又称 可感蒸发.
发汗速度受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影响: 高湿环境中,发汗增多。因为空气湿度大,水分不易 蒸发,体热不易散失,反射性的引起汗腺分泌汗液; 高温 环境停留时间长,汗腺疲劳,发汗速度减慢. 发汗量的多少还和运动状态有关: 安静时,环境温度30℃以上才发汗;运动时,气温即 使低于20℃,就能发汗。
(一) 产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程
⒈主要产热部位:肝脏和骨骼肌
安静时,内脏器官(肝脏) 运动时,骨骼肌
⒉产热形式:
⑴寒战产热:在寒冷环境中骨骼肌发生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 节律为9-11次/分钟。
特点
屈肌和伸肌同时收缩 不能完成特定动作,对外不做功 ,能量全转化为热量 能量代谢率增加4-5倍,能量消耗用来产热 新生儿不能发生
三、体温调节
自主性体温调节: 在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下,通过增减皮 肤的血流量、发汗、战栗等生理调节 反应,使体温在正常情况下能维持在一 个相对稳定的水平,无意识的
行为性体温调节:
机体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通过做出姿 势和行为来采取措施人为保温或降温 有意识的,是自主性体温调节的补充
(一) 温度感受器
影响因素:温度差(皮肤与气温) 有效散热面积 风速
生活应用: 电风扇
前三种方式散热的前提条件:
皮肤温度 > 环境温度
环境温度≥皮肤温度时: 人体唯一散热方式:蒸发散热
4、蒸发散热:机体通过体表水分汽化时吸收热
量而散发体热,蒸发1g水可散 失热量2.43kJ。分为不感蒸发 和发汗。
(1)不感蒸发: 体液中的水分直接渗透出皮肤和呼
2、性别影响:成年女性体温高于男性0.3℃。
月周期:月经期和月经后的前半期较低 排卵日最低 排卵之后升高0.3-0.6 ℃
与女性体内孕激素水平的月周期性变化有关。
3、年龄影响 儿童和青少年体温较高 老年人体温偏低 新生儿体温受环境温度影响大
4、肌肉活动的影响
二、人体的产热与散热
地球上的气温: 60 ℃~-70 ℃ 人的体温为什么是相对稳定的? 体温平衡:产热、散热动态平衡 → 体温恒定
代谢水平不同:肝脏>脑>肾脏、胰腺和十二指肠>直肠
体温:指机体核心部分的平均温度。
常用测量部位:
腋窝温度 口腔温度 直肠温度
36.0 - 37.4℃ 36.7 - 37.7 ℃ 36.9 - 37.9 ℃
(二)体温的正常变动(≦1℃)
1、昼夜变化:(日节律) 清晨2-6时最低 午后1-6时最高
与肌肉活动状态及精神活动没有关系,是一种内 在的生物节律所决定,是由下丘脑的视交叉上核的昼 夜节律控制中心来控制的。
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
一、体温 ( body temperature)
正常的体温是机体进行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一)、表层体温和核心体温
1、表层体温(shell temperature): 机体表层的温度,不稳定,温差大
皮肤温度:额头>躯干>手>足
2、核心体温(core temperature): 机体核心的温度。相对稳定,温差小
1、外周温度感受器(温度敏感的游离N末梢) 存在部位: 皮肤、粘膜、内脏中 分 类: 冷感受器、热感受器
2、中枢温度感受器(温度敏感的N元)
存在部位:下丘脑PO/AH区(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
脊髓、延髓、脑干网状结构 分 类: 冷敏神经元、热敏神经元
(二) 体温调节中枢
部位:下丘脑PO/AH区 (基本中枢)
⑴破坏PO/AH,产热和散热反应减弱或消失 ⑵各个部位的温度传入信息都会聚PO/AH ⑶PO/AH中温度敏感神经元对温度信息进行整合
的型式同整体的体温调节反应的型式是相似 ⑷ PO/AH中温度敏感神经元对影响体温的化学物
质的反应型式同这些物质引起的体温调节反应是 相对应的
(三)体温调定点学说 调定点:是PO/AH区 的温度敏感神经元的温度感受阈值


调 定 +点
调 节 中

产热过程 散热过程 温度感受器
深 部 温 体温 度
调定点设置机制,暂不十分清楚
谢谢!
环境温度35℃
环境温度20℃
水: 99% (3)汗液成分: 固体成分: NaCl、尿素
机制:汗腺细胞主动分泌的 (4)汗腺:大汗腺和小汗腺 汗腺分布: 手掌、足底 > 额、手背 > 四肢 > 躯干 分泌能力: 手掌、足底 < 额、手背 < 四肢 < 躯干
发汗是神经反射性活动,发汗中枢在下丘脑
温热性发汗: 全身各处,参与体温调节
⑵非寒战产热(代谢产热):以棕色脂肪组织产热为 最多(70%)。
特点:对新生儿维持体温意义重大
⑶ 产热活动的调节 体液调节: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神经调节:交感神经
(二) 散热过程
散热部位: 皮肤(97%) 呼吸、排尿、排便(3%)
散热方式
辐射 传导 对流 蒸发
1、辐射散热:
方式:人体发射热红外线形式将体热传给 外界较冷物质
效果:环境21℃时,裸露皮肤,散热60% 影响因素:温度差(皮肤与环境)
机体有效辐射面积 生活应用:穿衣戴帽、围围巾、戴手套
2、传导散热:
方式:体热直接传给与之接触的较冷物体
影响因素:温度差(皮肤与物体) 接触面积 物体导热性
临床应用: 冰袋、冰帽
3、对流散热: 特殊的传导散热
方式:通过气体流动进行热量交换的一种散热 方式
支配N:交感神经胆碱能纤维 适宜st:皮肤和下丘脑的温度变化
精神性发汗:手掌,足跖,前额,不参与体温调节
支配N: 交感神经肾上腺素能纤维 适宜st :精神紧张或情绪激动等
(5)循环系统在散热中的作用
机体通过改变皮肤血管的舒缩状态来调 节皮肤血流量大小,从而调节热量的散失。 在炎热环境中,交感神经紧张活动降低, 皮肤小动脉舒张、动-静脉吻合支开放,皮 肤血流量大大增加,使皮肤温度升高,故 散热量增加。反之,在寒冷环境中,散热 量也因此大大减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