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对常见传染病的防治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药传染病知识讲座PPT
![中医药传染病知识讲座PPT](https://img.taocdn.com/s3/m/fe3ef0a9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ec.png)
黄芩
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泻火等功效 ,可用于治疗肺炎、急性支气管
炎等疾病。
03
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临床实 践
中医药治疗传染病的临床应用
01
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中医药治疗传染病强调个体化辨证施治,将疾病的病因、病机、病程、
病位、病势等因素综合考虑,针对不同的疾病和证候,制定个体化的治
疗方案。
02
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常用药 物
中成药
01
02
03
连花清瘟胶囊
具有清热解毒、宣肺泄热 等功效,可用于治疗流行 性感冒、新冠肺炎等疾病 。
感冒清热颗粒
具有疏风散寒、解表清热 等功效,可用于治疗风寒 感冒、流感等疾病。
金银花软胶囊
具有清热解毒、疏风散热 等功效,可用于治疗风热 感冒、咽炎等疾病。
中药注射液
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理论依据
整体观念
中医药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脏腑、组织、器官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保持动态平衡 。在防治传染病时,中医药注重调理人体内环境,增强机体免疫力,以达到抵御病邪的目的。
辨证论治
中医药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地域等因素进行辨证施治,针对不同的传染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 方案,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中西医结合的综合防治,提高治疗效果。
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科普知识宣传的方式与方法
01
制作和发布宣传资料
制作针对不同人群的中医药防治传染 病科普宣传资料,包括海报、手册、 视频等,通过媒体、医疗机构、公共 场所等渠道进行传播。
02
举办专题讲座和研讨 会
组织中医药专家和学者,针对不同群 体,举办专题讲座和研讨会,深入讲 解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原理和方法。
中医药在传染病防治中的独特作用
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泻火等功效 ,可用于治疗肺炎、急性支气管
炎等疾病。
03
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临床实 践
中医药治疗传染病的临床应用
01
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中医药治疗传染病强调个体化辨证施治,将疾病的病因、病机、病程、
病位、病势等因素综合考虑,针对不同的疾病和证候,制定个体化的治
疗方案。
02
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常用药 物
中成药
01
02
03
连花清瘟胶囊
具有清热解毒、宣肺泄热 等功效,可用于治疗流行 性感冒、新冠肺炎等疾病 。
感冒清热颗粒
具有疏风散寒、解表清热 等功效,可用于治疗风寒 感冒、流感等疾病。
金银花软胶囊
具有清热解毒、疏风散热 等功效,可用于治疗风热 感冒、咽炎等疾病。
中药注射液
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理论依据
整体观念
中医药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脏腑、组织、器官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保持动态平衡 。在防治传染病时,中医药注重调理人体内环境,增强机体免疫力,以达到抵御病邪的目的。
辨证论治
中医药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地域等因素进行辨证施治,针对不同的传染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 方案,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中西医结合的综合防治,提高治疗效果。
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科普知识宣传的方式与方法
01
制作和发布宣传资料
制作针对不同人群的中医药防治传染 病科普宣传资料,包括海报、手册、 视频等,通过媒体、医疗机构、公共 场所等渠道进行传播。
02
举办专题讲座和研讨 会
组织中医药专家和学者,针对不同群 体,举办专题讲座和研讨会,深入讲 解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原理和方法。
中医药在传染病防治中的独特作用
中医药在常见传染病中进展.ppt
![中医药在常见传染病中进展.ppt](https://img.taocdn.com/s3/m/b1d0f68602020740bf1e9b7f.png)
角 ❖ 用法用量: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等酌定药物用量。日一剂,水煎100—150毫
升,分3—4次口服,或结肠滴注。 ❖ 中成药:紫雪丹或新雪丹等;热毒宁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
手足口病
❖ 3.重型病例:毒热动风证 ❖ 基本方药:羚羊钩藤汤加减 ❖ 羊角粉(冲服)、钩藤、天麻、生石膏、黄连、生栀子、大黄、菊花、
禽流感
❖ 中医专家研究制订“中医药防治人禽流感预案”是可行有效的 2005年10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始组织专家讨论人禽流感的中医
预防方案,参考人流感防治经验,根据不同临床症状初步确定了4种中 医药方,预防可能发生的人感染禽流感疫情。从传统瘟病学理论看,中 医药治疗流感或瘟疫非常有效,应发挥祖国传统医学预防疫病的优势, 积极开展对人禽流感的防治研究,未雨绸缪,积极应对,疫情一旦发生, 中医药应早期介入。 2005年11月,中国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了《人禽流感诊疗方 案(2005版)》的修订版,《方案》收载了人禽流感的中医预防方案, 强调参照流行性感冒及风温肺热病进行辨证治疗,另外,还主张对症治 疗,建议应用解热药、缓解鼻黏膜充血药、止咳祛痰药等中药、抗流感 病毒药品进行治疗,并建议在发病48小时内试用,其可行性和有效性是 不容置疑的。
❖ 对于禽流感的治疗中医药具有优势,中药治疗并非只针对病 原体,而是通过整体治疗,使免疫功能恢复正常,抑杀病毒, 中医治疗病毒性疾病不是强调单纯与病毒对抗,而是既注重 驱邪,也注重调护病人的正气,并使邪有出路。充分发挥中 医药的优势,在把握禽流感总体发病的基础上,结合中医辨 证论治,方能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中医药在防治禽流 感的过程中可以达到以下目的:(1)早期干预,阻断病程。 (2)明显减轻症状。(3)缩短发热时间和住院时间。(4) 促进病情稳定过度,减轻后遗症。(5)减少并发症和西药 的毒副作用。(6)中西医结合可以有效地整合医疗资源, 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降低医疗费用。
升,分3—4次口服,或结肠滴注。 ❖ 中成药:紫雪丹或新雪丹等;热毒宁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
手足口病
❖ 3.重型病例:毒热动风证 ❖ 基本方药:羚羊钩藤汤加减 ❖ 羊角粉(冲服)、钩藤、天麻、生石膏、黄连、生栀子、大黄、菊花、
禽流感
❖ 中医专家研究制订“中医药防治人禽流感预案”是可行有效的 2005年10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始组织专家讨论人禽流感的中医
预防方案,参考人流感防治经验,根据不同临床症状初步确定了4种中 医药方,预防可能发生的人感染禽流感疫情。从传统瘟病学理论看,中 医药治疗流感或瘟疫非常有效,应发挥祖国传统医学预防疫病的优势, 积极开展对人禽流感的防治研究,未雨绸缪,积极应对,疫情一旦发生, 中医药应早期介入。 2005年11月,中国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了《人禽流感诊疗方 案(2005版)》的修订版,《方案》收载了人禽流感的中医预防方案, 强调参照流行性感冒及风温肺热病进行辨证治疗,另外,还主张对症治 疗,建议应用解热药、缓解鼻黏膜充血药、止咳祛痰药等中药、抗流感 病毒药品进行治疗,并建议在发病48小时内试用,其可行性和有效性是 不容置疑的。
❖ 对于禽流感的治疗中医药具有优势,中药治疗并非只针对病 原体,而是通过整体治疗,使免疫功能恢复正常,抑杀病毒, 中医治疗病毒性疾病不是强调单纯与病毒对抗,而是既注重 驱邪,也注重调护病人的正气,并使邪有出路。充分发挥中 医药的优势,在把握禽流感总体发病的基础上,结合中医辨 证论治,方能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中医药在防治禽流 感的过程中可以达到以下目的:(1)早期干预,阻断病程。 (2)明显减轻症状。(3)缩短发热时间和住院时间。(4) 促进病情稳定过度,减轻后遗症。(5)减少并发症和西药 的毒副作用。(6)中西医结合可以有效地整合医疗资源, 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降低医疗费用。
中医类全科医师培训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中医类全科医师培训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e94f183b14e852458fb579b.png)
21
③如大量人群进入流行区与疫水接触, 可发生爆发、流行;
④对疫水采取措施或加强个人防护后, 可控制病例的发生。
22
3.经食物传播流行病学特征 ①患者都有食用被污染食物的暴露史,不吃
者不发病; ②如一次污染大量食物,在进餐者中可引起
爆发、流行,潜伏期短者,临床症状较重; ③停止供应该污染食物后,爆发流行即可终
14
2、 动物作为人类传染病传染源的重要 性,取决于人们与受染动物的接触机会、 接触的密切程度、是否存在传播该病的适 宜条件,以及动物传染源的种类、密度、 动物的年龄、携带病原体时间长短等。
15
传播途径病原体从传染源
体内排出后至入侵新的易感宿主 前,在外界环境中停留、转移所 经历的全过程
空气传播 水传播
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1
整体概述
概述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概述二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概述三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疾病 分为
传染病
非传染病 3
传染病—
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 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 传播的疾病
4
传染病的种类有哪些
2004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 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三类:(共39种)
④停止供水或水源经净化、消毒后,爆发、流 行即可平息;
⑤潜伏期较长的传染病,饮水传播发生的病例 的临床症状较轻。
20
经疫水传播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 ①患者均有接触疫水的历史; ②病例的季节性、地区性及职业性分布
特点,均与疫水接触机会有关,下水 的季节(雨季、水产品收获时)多见、易 与疫水接触的年龄(青、壮年)、性别 (男性)、职业(农民、渔民)、地区(水 网地区)多见,特别是洪水灾害后易发 生爆发、流行;
③如大量人群进入流行区与疫水接触, 可发生爆发、流行;
④对疫水采取措施或加强个人防护后, 可控制病例的发生。
22
3.经食物传播流行病学特征 ①患者都有食用被污染食物的暴露史,不吃
者不发病; ②如一次污染大量食物,在进餐者中可引起
爆发、流行,潜伏期短者,临床症状较重; ③停止供应该污染食物后,爆发流行即可终
14
2、 动物作为人类传染病传染源的重要 性,取决于人们与受染动物的接触机会、 接触的密切程度、是否存在传播该病的适 宜条件,以及动物传染源的种类、密度、 动物的年龄、携带病原体时间长短等。
15
传播途径病原体从传染源
体内排出后至入侵新的易感宿主 前,在外界环境中停留、转移所 经历的全过程
空气传播 水传播
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1
整体概述
概述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概述二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概述三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疾病 分为
传染病
非传染病 3
传染病—
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 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 传播的疾病
4
传染病的种类有哪些
2004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 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三类:(共39种)
④停止供水或水源经净化、消毒后,爆发、流 行即可平息;
⑤潜伏期较长的传染病,饮水传播发生的病例 的临床症状较轻。
20
经疫水传播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 ①患者均有接触疫水的历史; ②病例的季节性、地区性及职业性分布
特点,均与疫水接触机会有关,下水 的季节(雨季、水产品收获时)多见、易 与疫水接触的年龄(青、壮年)、性别 (男性)、职业(农民、渔民)、地区(水 网地区)多见,特别是洪水灾害后易发 生爆发、流行;
【医学PPT课件】中医药对传染病的认识和防治
![【医学PPT课件】中医药对传染病的认识和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cb159eee69dc5022abea0048.png)
防治策略
这里从王孟英提出疫病的预防为主,“守险”为上策, 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他指出疫病流行期间,一是 必须注意居住卫生,指出“住房不论大小,必要开爽 通气,扫除洁净。设不得已而居市廛湫隘之区,亦可 以人工翰旋几分,稍留余地,以为活路。”同时,如 果居室潮湿,天时雨湿,室中可以艾搓为绳条燃之, 而解秽避患。二是注意环境卫生,平时要把疏通河道, 净洁水源列为上策。或用药物来净化水液,如将白矾, 雄精置于井中,解水毒;把降香、石菖蒲置于缸内, 避秽浊。同时要尽快“敛埋暴露,扫除秽恶”,王孟 英针对霍乱死者是这样处理,而现在对传染病患者的 尸体,粪便处理亦是如此。
切断传染途径,注意与传染病患者的距离,以及与其接触的人 如何做到防其传播是非常重要的。在防治上极有临床意义。
防治策略
2.1.2 避毒,守险,防患。如何做好消毒,隔离是控 制传染病流行的关键。特别注意环境,居住,饮水和 饮食。切断传染源,古代医家对疫病的认识也完全是 这样。在《黄帝内经》中强调“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避其毒气。”具体的说应该首先重视增强人体体质, 提高防御病邪的能力。平时注意个人起居,随时令季 节变化,气温改变,合理的增加衣服,注意劳逸结合。 切勿过分劳累而损伤正气,保持居室清洁及空气流通, 这样正气充足,也可使病邪不能侵犯。同时要避免与 疫邪接触的机会。故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告戒切勿去 公共场所,减少人群密集,避免与疫区来的人员接触, 都说明这一点。
认识
疫病有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和地域性的特 点。如《素问·刺法论》指出:“五疫之至, 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诸病源 侯论》也说:“病气转相染易,乃至灭门,延 及外人。”《伤寒总病论》讲到了流行性: “天行之病,大则流毒天下,次则一方,次则 一乡,次则偏着一家。”回顾疫情发生的历史 无不与政府无能,战争不断以及防疫措施不健 全有关。
中医药对常见传染病的防治ppt课件
![中医药对常见传染病的防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6340b7dccbff121dd3683e9.png)
图
为
麻
疹
斑
患 者
出
现
柯 氏
“ ”
ppt课件.
11
(一)中医治疗: 鲜芫荽 30 克,水煎服适用于前期;浮萍、苏叶、芫荽各 15 克,
西河柳 30 克、煎水外擦全身,适用于出疹期出疹不远;鲜芦根、鲜茅 根各30 克,水煎服,适用于恢复期。
鲜 芫 荽
ppt课件.
12
(二)治疗原则:
1.麻疹为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因此主要
连 翘
ppt课件.
15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多见于儿童,也偶见于成年人。一般患
过此病的人痊愈后,便具免疫力,但也有少数人会再患此病。 中药对本病有很好的疗效,只要辩证正确,及时治疗,可以治愈。 临床上将本病分为风热外感型和热毒炽盛型两个类型,患者可根据
各型的症状 特点,辨证治疗。
ppt课件.
2
防疫措施
中医药历来重视对疾病的“预防为主”原则,主张未病先防。对传 染病的具体防疫措施有:
1.对外感瘟疫病人,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疗效。 2.早期隔离病人。 3.对有疫病密切接触者,或病源携带者的发现、监测和管理。《治疫全 书》“毋近病床塌、毋凭死者棺触臭恶,毋食病家食菜,毋拾死者衣 物”,提出防疫隔离的具体要求。
病源“异气”、“病气”、“尸气”。认为瘟疫有特殊病源体,传入人体主要的门户是 口鼻,并特异性侵入有关组织器官。《寓意草》“四时有不正之气,感之而致病者,初 不名为疫也,因病致死,病气、尸气,混合不正之气,斯为疫矣。一室连床,沿门阖境, 共酿之气,尸虫载道,必然之势”(构成瘟疫流行条件)。《医学心悟· 论疫》“疫之
以协同发挥治疗作用。对麻疹并发喉炎、脑炎、心肌炎等并发症,均
中医药对常见传染病的防治
![中医药对常见传染病的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0ee38e75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4b.png)
推动中医药现代化
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推动中医药的现代化进程,提高中医药在传染病防治中 的科技含量。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根据腹泻的不同病因,中医采 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如清热利
湿、健脾和胃等。
症状治疗
针对腹泻引起的脱水、电解质 紊乱等症状,中医采用口服或 静脉输液的方式给予补充。
预防措施
中医强调饮食卫生、个人卫生 和环境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
品和饮用生水。
流感的中医药防治
总结词
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中医药在 防治流感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中医药对常见传染病的 防治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0
目录 CONTENT
• 中医药对传染病防治的历史与理 论基础
• 中医药对常见传染病的防治方法 • 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优势与局限
性 • 中医药在传染病防治中的未来展
望
01
中医药对传染病防治的 历史与理论基础
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历史
古代中医药防治传染病
黄芩等中草药。
03
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优 势与局限性
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优势整体 Nhomakorabea节中医药注重整体调节,通过调 节人体内部环境,提高机体免 疫力,从而达到防治传染病的
目的。
预防为主
中医药强调预防为主,通过调 节人体气血阴阳平衡,增强机 体抵抗力,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
辨证施治
中医药采用辨证施治的方法, 根据不同传染病的特点和患者 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 方案。
01
整体观念
中医药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各脏腑器官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因此,
中医药在治疗传染病时注重调理全身,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治愈
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推动中医药的现代化进程,提高中医药在传染病防治中 的科技含量。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根据腹泻的不同病因,中医采 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如清热利
湿、健脾和胃等。
症状治疗
针对腹泻引起的脱水、电解质 紊乱等症状,中医采用口服或 静脉输液的方式给予补充。
预防措施
中医强调饮食卫生、个人卫生 和环境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
品和饮用生水。
流感的中医药防治
总结词
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中医药在 防治流感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中医药对常见传染病的 防治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0
目录 CONTENT
• 中医药对传染病防治的历史与理 论基础
• 中医药对常见传染病的防治方法 • 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优势与局限
性 • 中医药在传染病防治中的未来展
望
01
中医药对传染病防治的 历史与理论基础
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历史
古代中医药防治传染病
黄芩等中草药。
03
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优 势与局限性
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优势整体 Nhomakorabea节中医药注重整体调节,通过调 节人体内部环境,提高机体免 疫力,从而达到防治传染病的
目的。
预防为主
中医药强调预防为主,通过调 节人体气血阴阳平衡,增强机 体抵抗力,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
辨证施治
中医药采用辨证施治的方法, 根据不同传染病的特点和患者 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 方案。
01
整体观念
中医药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各脏腑器官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因此,
中医药在治疗传染病时注重调理全身,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治愈
中医药对传染病的认识和防治ppt课件
![中医药对传染病的认识和防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57e3a47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db.png)
中医药对传染病的认识和防治
中医药对传染病的认识和防治
上海中医药大学沈庆法
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内科分会常务委员 上海市感染分会顾问, 上海市防治非典、禽流感、甲型Hinl流感中医专家组成员 温病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2
认识
中医药历史上把传染病称为瘟疫,也有谓之疫病。 无论是中国历史上,还是世界历史上,疫病对人民的 健康和生命的威胁是很大的。但在中国历史上基本上 没有出现因疫病流行而造成“空城”,或者导致人口 大规模外迁及大幅度人口锐减的情况。在西汉到明代, 我国人口基本上在4600万到6000万之间。人口总数 变动不大,而历史上三次大规模的人口南迁都是由于 政治原因,而不是疫病的流行。为什么古代疫病的流 行后果没有象西方国家那么严重,这主要应该归功于 中医药在防治疫病上的贡献。
17
防治策略
2.2.1 善用古方,自立验方 中医药理论核心即辨 证论治对疫病进行防治中最重要的就是因人、因时、 因地制宜。药随证变。在疫病的防治历史上确实是这 样。 一方面善用古方,如吴又可非常普于应用张仲景 的承气汤,但却不是一成不变,大大的扩充了治疗范 围,故在此基础上进行变化,经过长期实践,也总结 了有效的验方。如《温疫论》的达原饮:方用槟榔除 伏邪为疏利之药以除邪气,厚朴破戾气所结,草果辛 烈气雄,除伏邪盘踞,三药协力,使其邪其溃败,速 离膜原,另外知母以滋阴,加白芍以和血,加黄芩以 清热,、甘草为和中之用。现代医家称其对伤寒、副伤 寒、流行性感冒、疟疾等病均有较好疗效。
本。”
14
防治策略
2.1.4审因论治——祛邪,扶正,善后。在对疫病辨证基础上,从预防 到治疗及恢复期的善后康复来看,中医药的治疗一方面是针对病邪,另 一方面却是着重调整并提高机体整体抗病功能,即使具有特异性治疗效 果。但却更重视通过调整整体机能状态而使其非特异性治疗作用得到充 分发挥。中医药治疗并不单纯是针对病毒而治,而是始终针对患病的人, 强调整体,强调个体化,进行辨证论治。从疫病的治疗进行分析,始终 做好祛邪、扶正和善后3个环节。
中医药对传染病的认识和防治
上海中医药大学沈庆法
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内科分会常务委员 上海市感染分会顾问, 上海市防治非典、禽流感、甲型Hinl流感中医专家组成员 温病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2
认识
中医药历史上把传染病称为瘟疫,也有谓之疫病。 无论是中国历史上,还是世界历史上,疫病对人民的 健康和生命的威胁是很大的。但在中国历史上基本上 没有出现因疫病流行而造成“空城”,或者导致人口 大规模外迁及大幅度人口锐减的情况。在西汉到明代, 我国人口基本上在4600万到6000万之间。人口总数 变动不大,而历史上三次大规模的人口南迁都是由于 政治原因,而不是疫病的流行。为什么古代疫病的流 行后果没有象西方国家那么严重,这主要应该归功于 中医药在防治疫病上的贡献。
17
防治策略
2.2.1 善用古方,自立验方 中医药理论核心即辨 证论治对疫病进行防治中最重要的就是因人、因时、 因地制宜。药随证变。在疫病的防治历史上确实是这 样。 一方面善用古方,如吴又可非常普于应用张仲景 的承气汤,但却不是一成不变,大大的扩充了治疗范 围,故在此基础上进行变化,经过长期实践,也总结 了有效的验方。如《温疫论》的达原饮:方用槟榔除 伏邪为疏利之药以除邪气,厚朴破戾气所结,草果辛 烈气雄,除伏邪盘踞,三药协力,使其邪其溃败,速 离膜原,另外知母以滋阴,加白芍以和血,加黄芩以 清热,、甘草为和中之用。现代医家称其对伤寒、副伤 寒、流行性感冒、疟疾等病均有较好疗效。
本。”
14
防治策略
2.1.4审因论治——祛邪,扶正,善后。在对疫病辨证基础上,从预防 到治疗及恢复期的善后康复来看,中医药的治疗一方面是针对病邪,另 一方面却是着重调整并提高机体整体抗病功能,即使具有特异性治疗效 果。但却更重视通过调整整体机能状态而使其非特异性治疗作用得到充 分发挥。中医药治疗并不单纯是针对病毒而治,而是始终针对患病的人, 强调整体,强调个体化,进行辨证论治。从疫病的治疗进行分析,始终 做好祛邪、扶正和善后3个环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治疗方法
1.针对瘟疫、伤寒、温病同是传染性热病理论,采取“辨证”施治方法。传染病的种类
很多,但具有其共同临床特点,即病原体在受传染的人体繁殖过程,从一个阶段进展到 另一阶段呈规律性。每一个传染病从发生发展以至恢复,一般可以分潜伏期、前驱期、 发病期、恢复期等几个阶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中医学认为传染病的发生、发展过 程,是于外邪侵犯人体由体表入里,或由口鼻入内自上而下,由浅表深入内脏病变过程, 同样有类似相应“分期”和治疗方法。如《伤寒论》将“外感热病”立“六经病脉证并 治”六期分证;《温热论》分“卫气营血”四期辨证;《温病条辨》划“上中下三焦辨 证”三期分证。每个证期都有其主因、主症、主方。三者分类方法之间,并存在着交叉 联系,理、法、方、药相一致。如以传染病发病期中“稽留热”,中医六经辨证中属于 “阳明病”、卫气营血辨证属“气分证”、三焦辨证属“中焦病证”,临床表现为“但 热不寒,壮热”,“里实热证”。治疗法则宗《内经》“热者寒之”,选择白虎汤为主 方进行治疗。至于传染病的发生与发展,常以不同类型出现,如轻型、重型、再感染、 重复感染、再燃复发等等。在中医学里分别称为“合病、并病、顺传、逆传、食复、劳 复”等进行辨治。
中医药对常见传染病的防
8
展望
新《传染病防治法》已公布,其中明确指出“国家发展现代医学和 中医药等传统医学,支持和鼓励开展传染病防治的科学研究,提高传染 病防治的科学技术水平”,同样对中医药医、教、研工作者提出了新的 要求。因此,我们不能停留在中医药防治传染病“古已有之”、“经验 丰富”,而要研究新情况,要在继承传统学术基础上,应有所创新发挥, 作出新贡献。如重新认识“邪正相争”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及其转变规 律;研究“皮毛、腠理、气血津液”与“人体非特异性、特异性免疫防 卫系统”免疫原理;研究运用中医药方法(包括针灸等)防治某些病毒 性疾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等等
中医药对常见传染病的防
7
3.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应用。自古以来,中医药适宜技术同样在防治传染 病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如在《伤寒论》六经辨证的397法中,论述针灸 疗法的有33法;又如《霍乱论· 治法篇》除了应用内服药治疗传染病外,
常采用“通关散吹入鼻中取嚏”开窍急救;以及“刮痧、淬法、刺法、 熨灸、敷贴、榻洗”等适宜技术治疗瘟疫传染病。
6.对易感人群的防疫措施。《景岳全书》“夏秋新凉之交,或疾风暴雨,
或乍寒乍热之时,善养身者,外而衣被,内而口腹,宜增则增,宜节则 节,略为加意”,重视个人防护,预防疾病。
7.预防接种的创始与应用。我国早已采取措施与天花作斗争,明《寓意 草》(1643年)记“种痘医案数例”的“人工种痘”法,《张氏医通》 (1695年)载“种痘说”:有“痘衣法、痘浆法、旱苗法、水苗法” 四法;《种痘新书》(1741年)已记“种痘八九千人”。现公认,这
4.对动物传染源认识和措施。《金匮· 禽兽鱼虫禁忌并治》“六畜自死, 皆疫死,则有毒,不可食之”,“狸肉漏脯等毒,果子落地经宿,虫蚁 食之者,人大忌食之”指出病畜及被污染物品不能食用,重视食品卫生。
中医药对常见传染病的防
3
5.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本草纲目》“天行瘟疫,取初病人衣服,于 甑上蒸过,则一家不染”,已采取蒸气高温方法灭菌防疫。
病源“异气”、“病气”、“尸气”。认为瘟疫有特殊病源体,传入人体主要的门户是
口鼻,并特异性侵入有关组织器官。《寓意草》“四时有不正之气,感之而致病者,初
不名为疫也,因病致死,病气、尸气,混合不正之气,斯为疫矣。一室连床,沿门阖境, 共酿之气,尸虫载道,必然之势”(构成瘟疫流行条件)。《医学心悟· 论疫》“疫之
中医药对常见传染 病的防治
中医药与传染病认识源自传染病,是由某种特殊病原体(如病毒、细菌等)引起,具有传染性的一类疾病。
历史上,由于瘟疫传染病的不断发生和流行,中医学在反复医疗实践和学术争鸣中
不断认识其病源。1.认为“瘟疫”与“伤寒”、“温病”同是外感病,病因“时行不正 之气”、发病与人体正气强弱有关。2.认为瘟疫的病源异于伤寒、温病,另有一类特殊
中医药对常见传染病的防
9
常见传染病中医药预防方案
一、 麻疹的中医药预防
二、 水痘的中医药预防
三、 流行性腮腺炎的中医药预防
四、 流行性感冒的中医药预
五、 流行性脑膜炎的中医药预防
症,来路两条,有在天者,有在人者。非其时而有其气,自人受之,或为大头天行之类,
斯在天之疫也;若夫一人之病,染及一室,一室之病,染及一方,一方之病,染及合邑,
此乃病气、秽气相传染,其气息俱从口鼻而入,乃在人之疫以气相感,与天无涉”(前 些年“非典”的传染性,似乎证实这一论述),指出瘟疫有其特殊病源,和传播途径。
中医药对常见传染病的防
6
2.针对瘟疫、伤寒、温病的病因微有不同,采取“辨病”和“特效”专
病、专方、专药治疗。中医药在防治传染病过程,已积累出一定数量行 之有效、可重复性的“专方专药”。如《伤寒论》中的茵陈蒿汤治“阳 黄”,葛根黄苓黄连汤治“热利”,白头翁汤治“湿热痢”,现分别用 于病毒性肝炎、痢疾等肠道传染病有效。又如,《摄生众妙方》荆防败 毒散、《温病条辨》银翘散,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流感、发疹性传染病 等有效。《东垣试效方》普济消毒饮治疗急性腮腺炎、丹毒、猩红热等 病毒、细菌感染疾病有效。
种人工种痘,虽在安全度上存在一定问题,但这一创举,启示了后人将 它改造为“牛痘”接种法全球施用,人类终于在1977年根除天花。这 也为人类提供了彻底根除某一种严重传染病的成功范例。
中医药对常见传染病的防
4
早在400多年前,古人们就发明了种牛痘预防天花、水痘等疾病,并 一直沿用至今。
中医药对常见传染病的防
中医药对常见传染病的防
2
防疫措施
中医药历来重视对疾病的“预防为主”原则,主张未病先防。对传 染病的具体防疫措施有:
1.对外感瘟疫病人,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疗效。 2.早期隔离病人。 3.对有疫病密切接触者,或病源携带者的发现、监测和管理。《治疫全 书》“毋近病床塌、毋凭死者棺触臭恶,毋食病家食菜,毋拾死者衣 物”,提出防疫隔离的具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