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鉴赏(狮子林鉴赏)
苏州狮子林:领略园林艺术之精华
苏州狮子林:领略园林艺术之精华苏州狮子林,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代表之一,也是苏州园林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园林之一。
狮子林以其精湛的园林艺术和独特的景观风貌,吸引了无数游客的参观和探索。
苏州狮子林的建造始于元代,历经明、清两代的不断改造和完善,如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
狮子林的设计注重景观与人工结合,以创造出一种与自然相融合、和谐统一的园林环境为目标。
园林中主要景点包括荷花池、假山、亭台楼阁、走廊长廊等,每处景点都有其独特的特色和韵味。
进入狮子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一片宏伟壮观的荷花池。
池中荷花树影婆娑,湖水清澈见底,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夏日里,荷叶翠绿,荷花盛开,形成一幅美丽的水墨画卷,让人陶醉其中。
狮子林的假山是其最具特色的地方之一。
这些看似天然的山石实则都是由人工塑造而成,每座假山都有其独特的造型和寓意。
它们既有峻峭险峻的山脉,也有平坦如碧的湖泊,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狮子林中,假山被用来分隔出各个景点,构成了一个个独立的小景区,游客可以在其中感受到不同的美景。
除了荷花池和假山,狮子林中还有许多精美的亭台楼阁。
这些亭台楼阁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湛的工艺让人叹为观止。
在这些亭台楼阁中,可以一览整个园林的美景,并在其中品味园林艺术的独特魅力。
此外,走廊长廊也是狮子林的一大特色。
走廊长廊位于园林的主要走道上,起到联通各个景点的作用。
这些走廊长廊以其特有的曲线设计和精美的雕刻装饰,给人一种宁静、优雅的感觉。
在其中漫步,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在游览狮子林的过程中,不仅可以领略到园林艺术之精华,还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狮子林中不仅有精美的园林景观,还有许多古老的文物和艺术品,如石刻、书法、绘画等。
这些文物和艺术品不仅展示了古代艺术的风采,更是一份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总结来说,苏州狮子林是中国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它以其独特的景观和精湛的建筑工艺吸引了无数游客的欣赏和赞叹。
苏州狮子林有何特色值得一探
苏州狮子林有何特色值得一探提起苏州园林,人们往往会想到拙政园、留园等著名的园林景观。
然而,狮子林作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同样有着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
那么,狮子林究竟有何特色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呢?狮子林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它始建于元代至正二年(1342 年),是天如禅师惟则的弟子为奉其师所造。
园内的建筑和景观不仅体现了当时的审美情趣和工艺水平,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
从其建造初衷到历代的修缮与扩建,狮子林见证了苏州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
走进狮子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其独特的假山群。
狮子林的假山被誉为“假山王国”,其规模宏大,造型奇特。
这些假山并非简单地堆砌而成,而是经过精心设计和巧妙布局。
有的如狮子嬉戏,有的似蛟龙盘踞,有的像奇峰罗列。
穿行其中,仿佛置身于一个神秘的迷宫。
假山洞壑曲折,通道错综复杂,让人在探寻中感受到无尽的乐趣。
而且,假山与周围的建筑、水池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幅美妙的画面。
狮子林的建筑风格也是别具一格。
园内的建筑多为传统的苏州园林建筑,飞檐翘角,粉墙黛瓦。
建筑的布局巧妙合理,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
例如,燕誉堂是园内的主厅,建筑高大宽敞,装饰精美。
而指柏轩则是一座依水而建的建筑,窗外水景如画,让人赏心悦目。
此外,还有花篮厅、问梅阁等建筑,每一座都有着独特的韵味和故事。
园林中的水池也是狮子林的一大特色。
水池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弋。
水池周边种植着各种花卉和树木,四季景色各异。
春天,桃花、杏花竞相绽放;夏天,荷花满池,清香四溢;秋天,枫叶如火,银杏金黄;冬天,梅花傲雪,别有一番风情。
水池中的倒影与周围的景物相互交融,构成了如诗如画的美景。
狮子林的花木配置也十分讲究。
园内种植着大量的花木,如松、竹、梅、兰等,这些花木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寓意。
松树象征着坚韧不拔,竹子代表着高风亮节,梅花寓意着坚韧和纯洁,兰花则象征着高雅和淡泊。
这些花木与假山、建筑、水池相互映衬,营造出了一种宁静、典雅的氛围。
狮子林-园林文学鉴赏
贝氏祠堂大厅 大门上方悬挂红底金字的乾隆御书“狮子林”匾。 楹联:似黄道流星散落百座 忆云林作稿点活五龙 译意:好像黄道周围的流星洒落人间成百座星星;回忆当年倪云林画 《狮子林图》,将似五龙的假山点活。
贝氏祠堂大厅 正中的一块匾上有顾廷龙手书“云林逸韵”四个字,是赞扬狮子 林 的设计者之一倪云林的设计有虚静清逸的韵味。”
对联:狮子窟中岚翠合 细林仙馆鹤书频 简析:状景抒情联。取明人王士祯<雨夜宿圣恩寺还元阁)诗:“狮子 窟中岚翠合,法华山外冥烟收。” 匾额:园涉成趣。取意于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句:“园日 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轩内悬挂“揖峰指柏”匾,“揖峰”取宋朱熹《游百丈山记》 “前揖庐山,一峰独秀”之意;又借指宋米芾爱石成癖,逢石即打躬 作揖之趣事,此处将轩前所对的假山峰石拟人化,表达了主人对峰石 的热爱崇敬之情,也是主人追求文人意象的表现。“指柏”指的是一 无射”之句而名。“燕”意为安 闲,亦通宴;“誉”通豫,意为欢乐。即此为“宴请宾客的安乐之 所”。此厅是苏州园林中较为著名的鸳鸯厅。所为鸳鸯厅就是一座大 厅内用屏门、挂落隔成南北两部分,从内部看似两厅相连,但布置相 异,装饰、家俱、陈设各不相同,在功能上,前厅常为招待贵宾,内 “堂”为密友聚谈,女眷欢聚的地方
明洪武六年(1373),倪云林过狮子林的时候,应如海方丈之请, 为狮子林作图、诗各一。诗为五言:“密竹鸟啼邃,清池云影闲。茗 雪炉烟袅,松雨石苔斑。心情境恒寂,何必居在山。穷途有行旅,日 暮不知还。”
卧云室楼 取金元好问“何时卧云身,因节遂疏懒”诗句意。 明“绝胜云林清闭阁,宛如渊明桑落洲”。 对联:吴会名园此第一 云林画本旧九双 译意:苏州名园数这为第一,倪云林的画本古来无匹。
花篮厅 匾额: 水壂风来 译意:临水的堂室吹来阵阵清香。 唐王昌龄《西宫秋怨》:“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宋苏轼《洞仙歌词》云:“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 对联: 尘世阅沧桑,问昔年翠辇经过,石不能言,叠嶂奇峰还似旧。 清谈祗风月,于此地碧篙酣饮,花应解语,凌波出水共争妍。
狮子林
古典园林分析之 狮子林
功能分区:
庭院
住宅 祠堂
建筑可分祠堂、住宅与庭园三
部分,现园子的入口原是贝氏 宗祠,有硬山厅堂二进,檐高 厅深,光线暗淡,气氛肃穆。 住宅区以燕誉堂为代表,是全 园的主厅区。
古典园林分析之 Βιβλιοθήκη 子林交通组织:主要交通路线 次要交通路线
路线描述: 燕誉堂——小方厅——揖峰 指柏轩——古五松园——湖 山亭——花蓝厅——真趣 亭——石舫——暗香疏影 楼——飞瀑亭——问梅阁— —双香仙馆——扇子亭—— 文天祥碑亭——御碑亭—— 修竹阁——立雪堂——出口
古典园林分析之 狮子林
堆山理水:
游人穿洞,左右盘旋,时而登峰巅,
时而沉落谷底,仰观满目迭嶂,俯视 四面坡差,如入深山峻岭。
洞穴诡谲,忽而开朗,忽而幽深,
蹬道参差,或平缓,或险隘,给游人 带来一种恍惚迷离的神秘趣味。
古典园林分析之 狮子林
堆山理水:
园内水体聚中有分。聚合型的主体水 池中心有亭伫立,曲桥连亭,似分似 合,水中红鳞跃波,翠柳拂水,云影 浮动,真是“半亩方塘一镜开,天光 云影共徘徊”。
古典园林分析之 狮子林
堆山理水:
水体
苏州园林甲江南;狮子林假
山迷宫甲园林。狮子林以假山 著称,山占地面积约0.15公顷。 可以说,狮子林假山是中国园 林大规模假山的仅存者,具有 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狮子林假山群峰起伏,气势雄 浑,奇峰怪石,玲珑剔透。横 向极尽迂回曲折,竖向力求回 环起伏。
双香仙馆
古典园林分析之 狮子林
景点分析:
扇亭:外形象折扇的扇面。扇形 月洞,扇形吴王靠,扇形石台。 置身其中,可饱览园景。
相逢柳色还青眼;做听松声起碧涛。
扇 子 亭
狮子林赏析吴冠中
狮子林赏析吴冠中狮子林是苏州园林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而吴冠中作为中国当代著名画家,他的作品更是为狮子林增添了一份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狮子林中,吴冠中的作品与园林景观相得益彰,相互映衬,使得游人在赏析吴冠中的作品时,也能更好地感受到狮子林的美丽与魅力。
狮子林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城区内,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也是苏州园林中的四大名园之一。
始建于元代,距今已有近800年的历史。
狮子林以假山为主要景观,假山之间错落有致,水波荡漾,树木葱茏,构成了一幅幅美不胜收的画卷。
而吴冠中的作品,则为这幅画卷增添了一份意境和艺术的韵味。
吴冠中是中国当代著名画家,他的作品以水墨画为主,擅长山水、花鸟等题材。
他的画作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同时又融入了现代艺术的表现手法,展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狮子林中,吴冠中的作品与园林景观相得益彰,相互映衬,使得游人在赏析吴冠中的作品时,也能更好地感受到狮子林的美丽与魅力。
在狮子林中,游人可以欣赏到吴冠中的许多著名作品,如《狮子林》、《苏州园林》等。
这些作品以水墨为主,通过吴冠中独特的笔墨和构图手法,将狮子林的山水景观、假山、湖泊等美景娓娓道来,将狮子林的美景永恒地定格在画布上。
吴冠中的作品不仅展现了狮子林的自然风光,更融入了他对园林的情感和理解,使得这些作品具有了更深层的艺术内涵。
在狮子林中赏析吴冠中的作品,不仅能够欣赏到园林的美景,更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和艺术的魅力。
吴冠中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为狮子林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韵味,使得游人在游览狮子林的同时,也能够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除了在狮子林中赏析吴冠中的作品,游人还可以通过参观吴冠中艺术馆来更深入地了解这位艺术大师的生平和艺术成就。
吴冠中艺术馆位于狮子林内,馆内陈列着吴冠中的许多代表作品,以及他的生平事迹和艺术创作历程。
通过参观吴冠中艺术馆,游人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位艺术大师的艺术成就,也能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他在狮子林中的作品。
苏州狮子林赏析
苏州狮子林赏析(也是以前的作业,)2008-12-02 21:24摘要:狮子林是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拥有国内尚存最大的古代假山群。
湖石假山出神入化,被誉为“假山王国”。
作为苏州四大园林之一,它所体现的中国古园林的思想及造园的手法都有很大的代表性。
通过对该园林的研究不仅能加强对中国古园林的了解,还有助于审美观的提高。
关键词:格局建筑构园要素思想引言:没有哪些园林比历史名城苏州的四大园林更能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品质。
咫尺之内再造乾坤,苏州园林被公认是实现这一设计思想的典范。
这些建造于16~18世纪的园林,以其精雕细琢的设计,折射出中国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
狮子林主题明确,景深丰富,个性分明,假山洞壑匠心独具,一草一木别有风韵。
苏州园林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利用独特的造园艺术,将湖光山色与亭台楼阁融为一体,把生意盎然的自然美和创造性的艺术美融为一体,令人不出城市便可感受到山林的自然之美。
此外,苏州园林还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底蕴,它所反映出的造园艺术,建筑特色以及文人骚客门留下的诗画墨迹,无不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和内涵(摘自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一、假山王国狮子林的历史、布局和主要建筑1,狮子林的历史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园林之一,至今已有650多年的历史。
狮子林位于苏州城内东北部娄门内园林路,始建于元代,为元代园林的代表。
因园内“林有竹万,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又因天如禅师维则得法于浙江天目山狮子岩普应国师中峰,为纪念佛徒衣钵、师承关系,取佛经中狮子座之意,故名“师子林”、“狮子林”。
2,结构布局狮子林以水池为中心,面积不算太大接近正方形。
这点与中国的传统建筑所追求的思想是相一致的。
原中的山体和古建筑大都绕大水池而设的。
主要的湖石假山主要集中在东南面,园中的古建筑则多在西北面,西南两面建有长廊,布局十分紧凑。
`` 3,主要建筑园内建筑,以燕誉堂为主,堂后为小方厅,有立雪堂。
狮子林景观赏析
狮子林景观赏析狮子林是中国苏州市的一处著名园林景点,被誉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也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代表之一。
狮子林以其独特的山水景观和精美的园林建筑而闻名于世,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本文将对狮子林的景观进行赏析,带领读者一同领略这处古典园林的魅力。
首先,狮子林的山水景观令人叹为观止。
整个园林占地约2.6公顷,其中有大小池塘、假山、石桥、亭台楼阁等各种景观。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狮子林的假山了。
狮子林的假山造型奇特,有的像孔雀开屏,有的像龙卧水,有的像虎踞山,每一座假山都别具特色,给人以无限遐想。
在这些假山的衬托下,园林显得更加宏伟壮观,令人心旷神怡。
其次,狮子林的园林建筑也是其一大特色。
园内的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每一处建筑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比如,园内的狮子亭是狮子林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亭内有一尊石雕的狮子,据说这尊狮子是当年园林建造者的宠物,因此也成了园内的一大景点。
此外,狮子林的长廊更是其一大特色,长长的廊道上布满了精美的砖雕和木雕,每一处都彰显着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独特魅力。
除了山水景观和园林建筑,狮子林还有许多与文化相关的景点。
比如,园内有一处名为“迷宫”的景点,这是一处由假山和石壁构成的迷宫,游客可以在其中尽情探险,体验寻宝的乐趣。
此外,狮子林还有一处名为“寄畅园”的景点,这是一处仿照明代古建筑风格而建的园林,园内有许多古代文人的诗词石刻,给人以强烈的历史文化氛围。
总的来说,狮子林的景观无论是从山水景观、园林建筑还是文化内涵上都有着独特的魅力。
它不仅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代表之一,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因此,狮子林不仅是一处供人们游览的景点,更是一处可以让人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
最后,对于狮子林的景观赏析,我们还需要关注一下游览时的注意事项。
首先,游客在游览时要尊重园内的规定,不要随意践踏花草,不要随意攀折树木,保护好园林的生态环境。
其次,游客在游览时要注意安全,不要攀爬危险的地方,不要在水边嬉戏,以免发生意外。
苏州狮子林的园林景观有何亮点
苏州狮子林的园林景观有何亮点苏州园林,举世闻名,而狮子林更是其中独具魅力的一颗璀璨明珠。
狮子林以其独特的园林景观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探寻其中的奥秘。
狮子林的布局精巧,别具一格。
它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中轴对称式布局,而是灵活多变,曲折迂回。
步入园林,仿佛置身于一个迷宫之中,每一处转弯都可能带来新的惊喜。
这种布局方式不仅增加了游览的趣味性,也体现了造园者的巧思和创新。
园内的小径蜿蜒交错,时而狭窄,时而开阔,让人在不知不觉中穿梭于各个景点之间。
园林中的假山群堪称一绝。
这些假山形态各异,有的像狮子,有的像麒麟,有的像仙女,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
据说当年乾隆皇帝多次游历狮子林,对其中的假山情有独钟。
假山不仅是观赏的景观,更是游玩的好去处。
游客可以穿梭于假山洞窟之间,感受那份探险的乐趣。
有的山洞狭窄幽暗,需侧身而过;有的则宽敞明亮,可驻足观赏。
而且,从不同的角度观赏这些假山,会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和景色,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狮子林的水景同样迷人。
园内有池塘、溪流,与假山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池塘中的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弋。
溪边垂柳依依,微风拂过,柳枝轻轻摇曳,仿佛在与水嬉戏。
水景的存在为整个园林增添了灵动之美,也为游客带来了一份宁静与清凉。
在植物配置方面,狮子林也十分讲究。
园内种植了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四季皆有不同的景色。
春天,桃花、杏花竞相绽放,满园春色;夏天,荷花盛开,荷叶田田,送来阵阵清香;秋天,金黄的银杏叶和火红的枫叶交相辉映,美不胜收;冬天,梅花傲雪绽放,为寒冷的冬日增添了一抹生机。
这些植物不仅美化了环境,还营造出了不同的氛围和意境。
建筑也是狮子林的一大特色。
园内的亭台楼阁、轩榭廊舫,造型精美,风格独特。
亭子有的小巧玲珑,有的宽敞大气;楼阁有的高耸入云,有的古朴典雅。
这些建筑与周围的景观完美融合,既为游客提供了休息和观赏的场所,又成为了园林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而且,建筑上的雕刻和装饰也十分精细,展现了高超的工艺水平。
狮子林讲解
狮子林又称禅意园,是苏州园林中的一座著名景点,以下是相关介绍:
狮子林建于元代至正年间(1341年-1345年),原名问梅园。
明朝中叶,在吴兴王储的带领下将园林扩建后改名为“狮子林”。
它占地约1.2公顷,主要由太湖石制成,以假山、曲水、奇石为主要景观,也有花木、草坪及建筑。
狮子林以其独特的建筑和景观设计,以及对水、岩石的处理而著名。
园内有三座山丘组成的假山,共有90多个洞窟、20多条曲径通行其中,还有精心设计的曲廊、亭阁、桥梁、花园及微缩景观等。
狮子林的最大特色是它的迷宫式造园手法。
游客在其中仿佛迷失在一个无尽的岩洞迷宫之中,体验着随时可能遇到精美景致的刺激和惊喜。
其中最著名的景点是九曲桥和迎风听雨亭。
九曲桥是一座精致的石拱桥,由18个微型拱桥组成,处处体现了东方造园精神的巧妙。
迎风听雨亭是一座假山式的亭子,它被建筑在高高耸立的岩石上,极富艺术感。
总之,狮子林是中国古代园林技艺的杰出代表之一,也是苏州古典园林中最具特色的一座,是一处值得游客深入体验的景点。
狮子林赏析
狮子林赏析狮子林,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以其独特的园林艺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著称于世。
这座园林始建于元代,以其布局精致、景致优美、人文内涵丰富而受到无数游客的喜爱。
一进入狮子林,人们就会被那座巍峨壮观的九狮峰所吸引。
这座峰峦叠嶂的假山是园林的核心,九狮峰的创意源自于佛教中的九品莲台,象征着狮子林的佛教文化背景。
在九狮峰的环绕下,游人仿佛置身于一幅山水画卷之中,不禁让人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和园林匠师的鬼斧神工。
沿着九狮峰的回廊前行,人们会发现这座园林充满了诗情画意。
每一个角落,每一处景致,都凝聚着园林匠师的心血和智慧。
池塘中的荷花、假山上的石笋、水中的鱼儿、树上的小鸟,都显得那么生动有趣,使人们仿佛置身于一幅生动的画卷之中。
狮子林的文化内涵更是丰富多样。
园林中的建筑、雕刻、诗词、书画等都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园林中的许多景点都寓含着深刻的寓意和象征,如九狮峰的九品莲台象征着佛教的九品往生,而池塘中的荷花则寓意着高洁与清廉。
在欣赏狮子林的美景时,人们不禁会思考这座园林所代表的意义。
它不仅仅是一处美丽的景观,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它告诉我们,人与自然、人与文化、人与历史的和谐共处是多么重要。
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走进狮子林,人们可以放慢脚步,静下心来,感受自然的美妙和文化的深厚。
狮子林是一座充满魅力的园林,它以其独特的美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无数游客。
这座园林犹如一幅细腻入微的画卷,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展现得淋漓尽致。
漫步在园林中,人们可以感受到人与自然、人与文化的和谐共处,仿佛置身于一个世外桃源之中。
狮子林的美丽源于其精妙的布局和独具匠心的设计。
园中的假山、池塘、亭台、小径等元素构成了一个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的景观体系。
这些元素之间相互呼应,形成了一幅幅令人陶醉的画面。
此外,园中的古树名木也是其魅力所在,它们枝叶繁茂,郁郁葱葱,为整个园林增添了无限生机。
除了美景之外,狮子林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苏州狮子林赏析
苏州狮子林赏析(也是以前的作业,)2008-12-02 21:24摘要:狮子林是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拥有国内尚存最大的古代假山群。
湖石假山出神入化,被誉为“假山王国”。
作为苏州四大园林之一,它所体现的中国古园林的思想及造园的手法都有很大的代表性。
通过对该园林的研究不仅能加强对中国古园林的了解,还有助于审美观的提高。
关键词:格局建筑构园要素思想引言:没有哪些园林比历史名城苏州的四大园林更能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品质。
咫尺之内再造乾坤,苏州园林被公认是实现这一设计思想的典范。
这些建造于16~18世纪的园林,以其精雕细琢的设计,折射出中国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
狮子林主题明确,景深丰富,个性分明,假山洞壑匠心独具,一草一木别有风韵。
苏州园林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利用独特的造园艺术,将湖光山色与亭台楼阁融为一体,把生意盎然的自然美和创造性的艺术美融为一体,令人不出城市便可感受到山林的自然之美。
此外,苏州园林还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底蕴,它所反映出的造园艺术,建筑特色以及文人骚客门留下的诗画墨迹,无不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和内涵(摘自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一、假山王国狮子林的历史、布局和主要建筑1,狮子林的历史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园林之一,至今已有650多年的历史。
狮子林位于苏州城内东北部娄门内园林路,始建于元代,为元代园林的代表。
因园内“林有竹万,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又因天如禅师维则得法于浙江天目山狮子岩普应国师中峰,为纪念佛徒衣钵、师承关系,取佛经中狮子座之意,故名“师子林”、“狮子林”。
2,结构布局狮子林以水池为中心,面积不算太大接近正方形。
这点与中国的传统建筑所追求的思想是相一致的。
原中的山体和古建筑大都绕大水池而设的。
主要的湖石假山主要集中在东南面,园中的古建筑则多在西北面,西南两面建有长廊,布局十分紧凑。
`` 3,主要建筑园内建筑,以燕誉堂为主,堂后为小方厅,有立雪堂。
园林案例分析——狮子林
建筑
狮子林的古建筑大都保留了元代风格, 为 元代园林代表作 。园以叠石取胜,洞壑宛 转 ,怪石林立 ,水池萦绕 。依山傍水有指 柏轩、真趣亭 、问梅阁 、石舫、卧云室诸 构 。主厅燕誉堂 ,结构精美 , 陈设华丽, 是典型的鸳鸯厅形式;指柏轩 ,南对假山, 下临小池 ,古柏苍劲 ,如置画中; 见山楼, 可览群峰 , 山峦如云似海; 菏花厅雕镂精 工; 五松园庭院幽雅;湖心亭 、暗香疏影 楼、扇亭等均各有特色 ,耐人观赏 。园内 四周长廊萦绕,花墙漏窗变化繁复 ,名家 书法碑帖条石珍品70余方 ,至今饮誉世间。
水景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的阐述您的观点 。根据需要可酌 情增减文字 , 以便观者准确的理解您传达的思想。
植物1
狮子林的植物配置 , 东部假 山区以古柏和白皮松为主,
西部和南部山地则以梅、竹、 银杏为主 。配植色香态俱佳 的花木 ,疏密相间,错落有 致 ,不仅增加了林木森郁的 气氛 。更使山石、建筑、树 木溶合一体 ,而成为真正的 “城市山林 ”。
• 以皱、瘦、漏、透的太湖石 ,建起了立体的仿自然的迷宫 。狮子林不仅给人以静态的观赏 ,还能然人在石洞得穿行中得到乐趣。
• 以中部水池为中心 ,叠山造屋 ,移花栽木 ,架桥设亭 ,使得全园布局紧凑 ,富有“咫足山林 ”意境。
狮子林的文化
狮子林的文化表现在园林厅堂的命 名 、匾额 、楹取 、书条石 、雕刻、
四 、狮子林造园手法
狮子林造园 手法
追求空间美 设定一定主题 采用组景手法
追求空间美
园林的风景 ,建筑和游 人共同组成了欣赏环境。 假山群共有九条路线,
21个洞口 。横向极尽 迂回曲折 ,竖向力求回 环起伏。
苏州的园林之旅:狮子林
苏州的园林之旅:狮子林苏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园林之都。
这座城市以其优美的园林景观而闻名于世。
其中最著名的园林之一就是狮子林。
作为苏州园林中的瑰宝,狮子林以其精美的设计、精湛的工艺和浓厚的文化氛围深受游客的喜爱。
狮子林位于苏州市城北一角,占地约1.03公顷。
它建于元代,迄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
狮子林得名于园内石雕的狮子,每座石雕都栩栩如生,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园内石雕的狮子是狮子林的代表特色之一,也是游客最为关注和喜爱的景点之一。
进入狮子林,仿佛进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园内布局精巧,错落有致。
小桥流水、古树参天、花草繁茂,每一处景观都透露着古老而雅致的气息。
游览其中,仿佛置身于一幅幅画卷之中。
作为一座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园林,狮子林的设计融合了中国传统的哲学和艺术。
它以山水为基础,以建筑、植物和石雕等元素为衬托,形成了一个完美的和谐统一。
园内的小桥流水、假山林木、亭台楼阁、长廊走廊等构件巧妙地融入了整体设计中,增添了园林的美感和趣味。
狮子林还采用了“藏宝图”的设计理念。
游览园林时,游客可以迷失在曲径通幽的小路中,一边探索一边品味园林的魅力。
假山、岩石、水池等各种构件被布置在适当的位置,给人以不同的层次感和视觉冲击力。
这种设计使得园林空间显得更加开阔、生动,引人入胜。
此外,狮子林还有一座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
这些建筑被精心修缮和保护,展现出传统建筑美学的精髓。
游客们可以在这里休憩,体验古人的生活方式,领略到不同的文化和艺术魅力。
在亭台楼阁中,不仅可以观赏园内的美景,还可以俯瞰整个园林的全貌。
这种视角让人更加欣赏和感受到园林的独特之处。
狮子林作为苏州园林中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它以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而闻名于世。
作为中国古代聪明才智的结晶,狮子林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对自然的敬畏。
苏州的园林之旅必不可少的一个景点就是狮子林。
每年都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和旅游。
在狮子林中漫步,感受到了古老的文化魅力,领略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独特魅力。
古老的苏州狮子林:打造园林艺术的瑰宝
古老的苏州狮子林:打造园林艺术的瑰宝苏州,这座古老的文化名城以其精美的园林而闻名于世。
在众多的园林中,狮子林无疑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狮子林位于苏州市区内,是苏州古典园林中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瑰宝。
狮子林的历史可追溯至元代,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它的名字来源于园林内一座古老的石狮子雕像。
这座石狮子是整个园林的象征,也成为苏州园林中独具特色的标志之一。
进入狮子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精巧的石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座形态优美的石桥。
石桥呈弯曲状,象征着园林中的人为善变。
站在桥上,可以看到园林内独特的布局和景致。
沿着曲线行进,令人领略到不同角度下的美丽景观。
狮子林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细致的布局而闻名。
园林内有着精巧的石雕和各种奇妙的景致。
其中最有名的是树盘石。
树盘石是以一块巨大的石头为基座,上面有一颗树状石柱,形状独特。
它被视为园林艺术的杰作,也是中国古代园林的代表之一。
园林中还有一座名为"濠化亭"的亭子,是苏州园林中最大的亭子之一。
它的名字来源于亭子周围形成了一片水濠,令人有如置身于水上的感觉。
亭子内部精心布置,有着典雅的家具和艺术品,展现了中国古代的文人雅士的生活风貌。
园林内的每一处都体现了精心设计和巧妙安排。
无论是建筑物的布局还是花卉的种植,都透露着园林艺术家的智慧和才华。
古人常说"园林是画中有情,画是园外有意",狮子林正是将这种意境发挥到了极致。
除了园林景观外,狮子林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园林内建有一座古老的宁禅寺,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佛教寺庙。
寺庙内保存着众多的佛像和经典文物,吸引了大批信徒和游客前来参观。
作为古代园林的瑰宝,狮子林曾多次受到国内外游客的赞誉和探访。
1997年,狮子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成为苏州园林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且在当年被评为"最美的听濠园林"。
如今,狮子林已经成为苏州市的重要旅游景点,每年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游客。
吴冠中 狮子林赏析
吴冠中狮子林赏析吴冠中(1919年-2013年)是中国现代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他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触动了无数观众的心灵。
其中,他的作品《狮子林》被誉为他的代表作之一,体现了他独特的艺术表达和对自然界的赞美。
下面,我们就来对《狮子林》进行一个赏析。
一、作品简介《狮子林》是吴冠中于1981年创作的一幅油画作品,该作品以油画的形式呈现出一个早晨的狮子林景象。
画面中央是一片狮子林,树木葱茏,枝条交错,呈现出一种蓬勃生机的感觉。
在树林下方是一片青草地,青翠欲滴,给人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而画面中一只孤零零的白鸽,在树林间自由自在地飞翔,增添了一丝灵动的气息。
二、艺术风格吴冠中的《狮子林》展现出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熟练运用了色彩和笔触,以展现自然界的美丽和和谐。
画面中的树木和草地都用了大面积的绿色,呈现出一种宁静和生机盎然的感觉。
而白鸽的存在则突显了整个画面的灵动与安宁。
三、意境与主题《狮子林》传递了艺术家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和谐生活的追求。
画面中的狮子林是一个自然的乐园,给人一种宁静、舒适和和谐的感觉。
吴冠中通过画面中的细节,传达了他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和对和谐生活的向往。
四、艺术技巧吴冠中在《狮子林》中运用了多种艺术技巧,以使画面更加生动和富有层次感。
首先,他通过运用丰富的绿色,创造出了树木和草地的厚实感和蓬勃生机的效果。
同时,他对光影的处理十分巧妙,使画面有了更多的层次和变化。
此外,吴冠中对细节的刻画也十分精细,从树叶的纹理到草地的细碎草丛,都表现出了他极高的艺术造诣。
五、审美体验观看吴冠中的《狮子林》,人们不禁会被画面中的和谐美所打动。
这幅作品呈现出了一种与自然亲近的感觉,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与美丽。
同时,画面中透露出的宁静和舒适也传递给人们一种内心的宁静和放松。
综上所述,《狮子林》是吴冠中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自然界的表现,展示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对和谐生活的追求。
观赏这幅作品,人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所带来的宁静与美好,并从中获得心灵的满足和放松。
狮子林-园林文学鉴赏
目录
• 狮子林的历史与文化背景 • 狮子林的文学价值 • 狮子林的园林美学 • 狮子林的文化传承 • 狮子林的旅游价值
01
狮子林的历史与文化背景
狮子林的历史沿革
狮子林始建于元代至 正二年(1342年), 由天如禅师惟则的弟 子为奉斗姆阁主旨按 《道藏》经典在七宝 池建“师子林”以弘 扬佛法。
狮子林几经兴衰,历 经沧桑,清末以后逐 渐荒芜,成为居民住 宅。
1918年,上海颜料巨 商贝润生在园内大量 培植白牡丹,并将该 园重新修复。
1927年,贝润生将所 占园林略事修葺,作 为私家园林。
1953年,人为著名古 典园林。
狮子林的文化背景
游客置身其中,不仅能欣赏到美丽的自然景色,还能感受到 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祥和,从而达到心灵上的愉悦和满足 。
04
狮子林的文化传承
狮子林的文化影响
狮子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 代表,其独特的造园艺术和深厚 的文化内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狮子林的设计理念和造园手法被 广泛借鉴,为中国园林艺术的发
狮子林的艺术风格
01
02
03
04
狮子林的园林风格以山 水为主,叠石为山、理 水为岛,模拟自然山水。
狮子林的建筑风格以明 清建筑为主,亭台楼阁、 回廊曲桥、竹树掩映、 疏密有致。
狮子林的植物配置以松、 柏、竹、梅、兰、菊等 花卉为主,四季皆宜观 赏。
狮子林的园艺风格以盆 景为主,园内陈列着许 多盆景珍品,千姿百态, 各具特色。
同时,加强对狮子林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的 认知和保护意识。
狮子林的文化创新与现代价值
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狮子林在 文化创新方面不断探索,将传统与现 代元素相结合,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苏州狮子林的园林布局有何特点
苏州狮子林的园林布局有何特点苏州园林,举世闻名,而狮子林更是其中独具特色的一颗璀璨明珠。
狮子林的园林布局精妙绝伦,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走进狮子林,首先感受到的是其错落有致的空间布局。
园林并非规整对称,而是巧妙地运用了曲折迂回的手法,让人在游览过程中充满了惊喜和期待。
这种布局方式打破了传统的直线型游览路线,使游客仿佛置身于一个迷宫之中,每一次转角都可能发现新的景致。
从入口处开始,便能领略到这种独特布局的魅力。
入口处狭窄而低调,与内部丰富多样的景观形成鲜明对比。
穿过小小的门洞,眼前豁然开朗,一片开阔的庭院展现在眼前,给人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庭院中布置着精致的假山、水池和花草树木,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狮子林的假山群堪称一绝。
这些假山形态各异,有的像狮子,有的像麒麟,有的像大象,栩栩如生。
假山之间相互连接,形成了一个复杂的迷宫。
游客可以穿梭其中,感受攀登的乐趣。
而且,假山的布局并非随意为之,而是经过精心设计,通过高低错落、宽窄变化等手法,营造出了丰富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在假山上行走,时而陡峭,时而平缓,时而狭窄,时而开阔,让人充分体验到了空间的变化和节奏。
与假山相得益彰的是园内的水池。
水池面积适中,形状不规则,岸线曲折多变。
池边种植着垂柳、桃花等植物,倒映在水中,增添了几分诗意和柔情。
水池中还放养着各色金鱼,它们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弋,为园林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水是园林的灵魂,狮子林的水池巧妙地将各个景观元素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在建筑布局方面,狮子林也别具匠心。
园内的建筑分布在不同的位置,与自然景观相互融合。
有亭台楼阁,有轩榭廊坊,每一处建筑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功能。
亭子通常建在高处,供游客休息和观赏风景;楼阁则高大宏伟,成为园林中的标志性建筑;轩榭则依水而建,与水池相互呼应;廊坊则蜿蜒曲折,连接着各个景点。
这些建筑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是园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造型、色彩和装饰都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共同营造出了优美的景观效果。
第四章 中国园林赏析专题(狮子林)
狮子林
燕誉堂
取《诗经》中“式燕且誉,好尔无射”之句而名。“燕”意为安闲,亦 通宴;“誉”通豫,意为欢乐。即此为“宴请宾客的安乐之所”。此厅 是苏州园林中较为著名的鸳鸯厅。所为鸳鸯厅就是一座大厅内用屏门、 挂落隔成南北两部分,从内部看似两厅相连,但布置相异,装饰、家俱、 陈设各不相同,在功能上,前厅常为招待贵宾,内“堂”为密友聚谈, 女眷欢聚的地方。
2小方厅:东西两侧墙上有呈矩形的砖砌月,西窗外是称为城市山林的假山和林木。以窗洞、门 洞为画框,观赏外面景色,称为框景。两幅“框景”,如两 幅山水画,尽现造园主人的匠心,意境深远。
3指柏轩 : 指柏轩
两层楼建筑,全名是“揖峰指柏轩”,出处:一是狮子林为现存 的唯一一座“禅意”园林,其建筑名称大多与禅宗的公案有关。指柏轩来自“赵 州指柏”的典故。另一说源于宋代朱熹的诗句“前揖庐山,一峰独秀”;明代高 启的诗句“人来问不应,笑指庭前柏”。指柏轩体态高大,四周围廊,有栏杆围 合。轩前古柏数株,并与假山石峰遥相呼应,为狮子林主景之一。
13扇亭 :外形象折扇的扇面。扇形月洞,扇形 吴王靠,扇形石台。置身其中,可饱览园景。
14文天祥碑亭:亦名正 文天祥碑亭: 文天祥碑亭
气亭,亭内碑刻是文天祥 狂草手迹“梅花诗”:静 虚群动息,身雅一心清; 春色凭谁记,梅花插座瓶。
15御碑亭:乾隆共六次游览 御碑亭: 御碑亭
狮子林,此碑系乾隆第二次 南巡(公元1757年),首次 游览狮子林的题诗。
16立雪堂 堂中置落地圆光罩(俗称“一根籐”地罩,此罩 立雪堂: 立雪堂
似迷宫图案,苏州园林中有两只,此为其中之一)。堂名出 自禅宗典故“慧可见达摩”。意在尊师重道。
17修竹阁 跨涧而筑,方砖铺地,南北两侧有挂落、 修竹阁: 修竹阁
如何在狮子林中感受园林艺术力
如何在狮子林中感受园林艺术力园林艺术,宛如一幅立体的画卷,每一处景致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
狮子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之一,更是将这种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那么,我们究竟如何才能在狮子林中真切地感受到那独特的园林艺术力呢?踏入狮子林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错落有致的假山群。
这些假山并非随意堆砌,而是经过精心设计和布局。
它们形态各异,有的似蹲伏的狮子,有的像蜿蜒的巨龙,还有的仿佛是飘渺的仙山。
沿着曲折的小径穿行其中,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迷宫。
每一次转身,每一步前行,都可能带来新的惊喜和发现。
这种布局的巧妙之处在于,它打破了传统的直线型游览路线,让人在探索中不断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仔细观察这些假山,会发现它们的纹理和质感都被刻画得极为逼真。
工匠们运用了精湛的技艺,将石头的自然形态与人工雕琢完美融合。
石头的缝隙中,偶尔会长出几株顽强的小草,或是点缀着几朵娇小的野花,为这坚硬的假山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柔情。
而假山之间的流水,潺潺作响,清澈见底。
水流顺着山势而下,形成了小小的瀑布和水潭。
水中游弋着几尾金鱼,它们灵动的身姿在光影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
这一动一静之间,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
除了假山,狮子林的建筑也别具一格。
亭台楼阁,飞檐翘角,每一处建筑都展现着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韵味。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燕誉堂”。
堂前的庭院中,种植着几棵古老的桂花树,每逢金秋时节,桂花盛开,香气四溢。
燕誉堂的内部装饰精美,雕花的门窗、古朴的家具,无不彰显着主人的高雅品味。
在这里,我们可以想象当年的文人墨客们在此吟诗作对、畅谈风月的场景。
而“指柏轩”则以其独特的位置和视野吸引着众多游客。
它位于园子的高处,从这里可以俯瞰整个狮子林的美景。
远处的假山、流水、亭台尽收眼底,让人有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之感。
轩内的布置简洁大方,墙上挂着几幅名人字画,为整个空间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园林鉴赏(狮子林鉴赏)
建一座狮子林。1780年,游狮子林后作《狮子林再叠旧作韵》。1784年,乾隆再次南巡,见到了徐贲画的《狮子林十二景点图》,十分感慨。游狮子林后,在《游狮子林三叠旧作韵》中写到:“真山古树有如此,胜曰芳春可弗寻。”这位75岁的老人自觉年事已高。只能“他日梦寐游”了。乾隆五次游览狮子林,题写三块匾额,留诗十首、临摹倪云林《狮子林全景图》三幅。在皇家园林掀起了摹拟江南山水,效法江南园林的高潮。1771年,乾隆在颐和园长春园东北角仿建狮子林,由苏州织造署奉旨将狮子林实景按五分一尺烫样制图送就御览,建成后名景点匾额均由苏州织造制作,送京悬挂。1774年,承德避暑山庄建成,东部是以假山为主的狮子林,西部是以水池为主的文园,合称“文园狮子林”,乾隆对此园非常喜欢,称之“欲傲金阊未有此”。皇家园林广泛采用了江南园林中廊、桥、漏窗与苏式彩画,引入堆叠假山的各种流派,大大丰富了北方园林的内容,是我园园林艺术史的重要一章。黄熙在中状无后,重修府北,并以乾隆御笔的“真趣”匾额新增“真趣亭”一景,在淡雅的苏州园林中抹上了如此富丽堂皇的一笔,也是皇家园林对苏州私家园林影响力的一个典范。
狮子林的主要特点
1.以“假山王国”著称于世。 狮子林假山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堆山最曲折,最复杂的实例之一。元末明初建园时,搜集了大量北宋“花石纲”的遗物,经过叠石名家的精妙构思,假山群气势磅礴,以“适、漏、瘦、皱”的太湖石推叠的假山,玲珑俊秀,洞壑盘旋。象一座曲折迷离的大迷宫。假山上有石峰和石笋,石缝间长着古树和松柏。石笋上悬葛垂萝,富有野趣。假山分上、中、下三层,共有9条山路、21个洞口。沿着曲径磴道上下于岭、峰、谷、坳之间,时而穿洞,时而过桥,高高下下,左绕右拐,来回往复,奥妙无穷。两人同时进山分左右路走,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少顷明明
相向而来,却又相背而去。有时隔洞相遇是可望而不可及。眼看“山穷水尽疑无路”,一转身“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边转,一边可欣赏千姿百态的湖石,多数像狮形,大小小有五百来头,有怒吼的,有憨睡的,有嬉戏打闹的,或躺或立,或大或小,或肥或瘦。也有像鼋的,像鱼的,像鸟的。还可找到十二生肖图,真叫人看得眼花缭乱。在假山顶上,耸立着著名的五峰:居中为狮子峰,形如狮子;东侧为含晖峰,如巨人站立,左腋下有穴,腹部亦有四穴,在峰后可见空穴含晖光:吐月在西,势峭且锐,傍晚可见月升其上。两侧为立玉、昂霄峰及数十小峰相映成趣。清代文人朱炳靖钻过假山后写道:“对面石势阻,回头路忽通。如穿几曲珠,旋绕势嵌空,如逢八阵图,变化形无穷。故路忘出入,新术迷西东。同游偶分散,音闻人不逢。”确实,把狮子林假山迷宫比作诸葛亮的八阵图,毫不为过。个中滋味,非亲临不能体察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入园,便见玲珑石笋、石峰、丛植牡丹及白玉兰,与“立雪堂”背面侧窗和谐统一,使框景更趋完整,形成进入庭院前视觉上的美感,同时喻“玉堂富贵”之意。并有蔽外隐内之含义而景深意远。
循西池岸北行,经曲桥到六角湖心亭。此亭是观觉园内湖山景色的最佳处,名“观瀑亭”。从亭中西眺,四周假山林立,树木森森,西部笔陡的山坡悬崖处,瀑布如经湖石三叠直泻而下,奔腾不息,气势磅礴。
亭东面临广池的花篮厅“水殿风来”,雕镂精工。站在厅前露台眺望池南,群山成岭,峰石倒影清晰可见,景色清丽,此处植荷花,入夏,又是一番翠盖红裳的景象。
出庭院海棠式门宕,到园中正厅“揖峰指柏轩”,凭轩眺望,满目石峰林立,峰间古柏虬根盘绕,指峰揖柏皆成画意。右边竹林青翠欲滴,盛夏天气,绿色浓荫别有情趣。
轩南,越过一条狭长小池“玉鉴”,就是玲珑峻秀、洞容盘旋、出入奇巧的“假山王国“。假山规模大,约占面积七分之一,有山洞11个,曲径9条,分上、中、下三层,为苏州古典宅园中堆山最曲折最复杂的实例。
狮子林既有苏州古典园林亭、台、楼、阁、厅、堂、轩、廊之人文景观,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遂而盛名于世,素有“假山王国”之美誉。
狮子林假山,群峰起伏,气势雄浑,奇峰怪石,玲珑剔透。假山群共有九条路线,21个洞口。横向极尽迂回曲折,竖向力求回环起伏。游人穿洞,左右盘旋,时而登峰巅,时而沉落谷底,仰观满目迭嶂,俯视四面坡差,或平缓,或险隘,给游人带来一种恍惚迷离的神秘趣味。“对面石势阴,回头路忽通。如穿九曲珠,旋绕势嵌空。如逢八阵图,变化形无穷。故路忘出入,新术迷西东。同游偶分散,音闻人不逢。变幻开地脉,神妙夺天工。”“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就是狮子林的真实写照。
厅西傍池的半亭“真趣亭”,为乾隆帝御笔所提。据说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乾隆帝游园到此,观赏全园景色,见石峰重叠,路转峰回,树木疏密,连枝交柯,一弯池水,几曲玉桥,一时兴起,御书“真有趣”某随驾大臣深感不雅,请乾隆帝把“有”字赐给他。乾隆帝顿悟,便做顺水人情点头同意。于是留下“真趣”二字为匾额。屋架梁柱刻凤穿牡丹图案,吴王靠刻狮头万字花卉,一反色调素雅的传统,处处金碧辉煌。
假山用湖石叠置,是佛教故事中珍禽异兽的抽象造型,假山三面环水,在山体西侧用南北向的水涧分假山成涧东、涧西部分,东部石级忽登忽降,高低莫测;西部石洞旋曲折,有如回纹,东西两部分都各自形成环状。在水涧并端,东西两部分假山跨涧连接,分而复合,连成一个整体,手法别具匠心。
整座假山山表,湖石巨峰、石笋耸立其上,群峦起伏,各具神姿。百年古树,根生隙间,枝干交错,气势雄浑如深山老林。假山之内,阴洞盘曲,深处空灵,高下盘旋,路回峰转,内景外景都不相同,素有桃源十八景之称,确是一大奇观。
பைடு நூலகம்
狮子林每年春秋雨季举办花卉展。春季为迎春时令花卉展:主要品种有水仙、梅花、蜡梅、迎春以及松、竹、梅盆景、插花等,这些盆景由资深花卉技师制作,观赏中能充分领略苏盆景的神韵。秋季为菊展,每年有20多个品种、2000盆菊花参展。分为独本菊、多头菊、艺术菊、案头菊、铺地菊五大系列。深秋时节、秋高气爽,徜徉在绚丽的花从中,叫人没然而生持螯赏菊的雅兴。
庭院北是主体建筑高敞宏丽的鸳鸯厅。南厅名“燕誉堂”,出自<<诗经>>,意为名高禄重安闲快乐。北厅称“绿玉青瑶之馆“,出自元画家倪云林诗中,“绿水”指水,“青瑶”指假山。中堂屏风南面刻<<重修狮子林记>>,记述贝氏1917――1926年间重修“狮子林”的经过。北面刻<<狮子林图>>,寺峰古柏,飞瀑层楼。厅内陈设精致华贵。厅的前廊西侧可通“立雪堂”,后廊西侧门宕通假山洞穴而进入“卧云厅”,在后为小方厅,其西侧辟门,可登假山。以鸳鸯厅为中心,面向四方的布局,颇为巧妙。穿越小方厅,见院中花台上的巨峰气势雄伟,由九头不同姿态的狮子组成。峰北院墙漏窗的框形各异,并分别套入琴棋书画图案,流畅明快。
4.近代建筑与古典园林结合的产物。 狮子林自无代以来,几经荒废,几经兴旺。历次的重修都打上了深深的历史烙印,反映了当时的历史、文化、经济特征。颇具争议的是最后一代园主贝润生对狮子林的重建。清咸丰年间,狮子林年久失修,叠石亭台坍塌;由贝润生购下重修。植花木、浚水池,增建燕誉堂、小方厅、九狮峰、牛吃蟹等景点。园周环以长廊,上置“听雨楼藏帖”、“乾隆御碑”、“文天祥诗碑”等碑刻71块。建湖心亭、九曲桥、石舫、荷花厅、见山楼、人工瀑布等景点,峰石依旧。又购园东住宅,建族校、家祠,在修建过和中采用了部分现代的建筑材料,如水泥、钢筋、彩色玻璃等,修建了部分西洋风格的建筑,留下了造园上的败笔和有争议之处。但也很好地保护了原存的建筑和假山,搜集了大量文物,使一代名园得观光辉。
为丰富园林文涵,让来狮子林的游客欣赏中华文明的诸多艺术奇葩,狮子林在园西北部辟有展览馆。展览馆分上下二层,建筑面积530平方米。先后办了“贵州奇石展”、“桃花坞木刻年画展”、“水乡、古镇、园林图片展”和“苏州赏石协会灵壁石展”。并将继续开办各种传统文化中新颖有特色、富观赏性、让人喜闻乐见的展览会。
狮子林鉴赏
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已有650多年的历史。元代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元末名僧天如禅师维则的弟子“相率出资,买地结屋,以居其师。”因园内“林有竹万固,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又因天如禅师维则得法于浙江天目山狮子岩普应国师中峰,为纪念佛徒衣钵、师承关系,取佛经中狮子座之意,故名“师子林”、“狮子林”。
2.与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狮子林是禅宗寺庙园林,惟则法师为禅宗高僧。园因寺而闻名。在佛学中佛为人中狮子,狮子座为佛之坐处,泛批高僧坐席,林即禅寺。因此,狮子林本身即是一个宗教用语。禅僧以参禅,斗机锋为得道法门,不念佛,不崇拜,甚至呵佛骂祖。所以狮子林不没佛殿,唯树法堂。而建筑题名全都寓以禅宗特色。如立雪堂,为讲经说教之堂。其名取自慧可和尚少林立雪之事:达摩祖师在少林修禅时,慧可为拜师在门外站了一个晚上,积雪没膝,后被达魔祖师收为第子,修成正果成为禅宗二祖。如卧云室,为僧人休居的禅房。还有指析轩、问梅阁等,都是以禅宗公案命名。即便独生子林成为私家园林,这些建筑重建后,题名依然不改,可见狮子林是禅宗与中国园林相互影响的一个详细例证。
3.狮子林对皇家园林的影响。 在狮子林的沧桑变迁中,有一位皇帝对狮子林倍加赞赏。曾五次游览狮子林,并留下大量题字和“御制诗”。他就是清高宗弘历,即乾隆皇帝。乾隆二十二年春(1757),弘历二巡江南到苏州,他取来倪云的狮子林图展卷对照着观赏狮子林。赐匾“镜智圆照”于狮林寺,双题五言诗《游狮子林》,此诗后被刻成御诗碑并新添一景名为“御碑亭”。1762年,乾隆二游狮子林,因爱其景,为狮林寺题额“画禅寺”,在他临摹的倪云林《狮子林全景图》和倪氏原作上分别题字。将临摹之作“命永藏吴中”。1765年,狮子林已归黄祖兴所有。乾隆游狮子林后(时称涉园),题下“真趣”匾额,又作“游狮子林即景杂咏”七绝三首、七律一首。回京后在颐和园和承德避暑山庄各信建一座狮子林。1780年,游狮子林后作《狮子林再叠旧作韵》。1784年,乾隆再次南巡,见到了徐贲画的《狮子林十二景点图》,十分感慨。游狮子林后,在《游狮子林三叠旧作韵》中写到:“真山古树有如此,胜曰芳春可弗寻。”这位75岁的老人自觉年事已高。只能“他日梦寐游”了。乾隆五次游览狮子林,题写三块匾额,留诗十首、临摹倪云林《狮子林全景图》三幅。在皇家园林掀起了摹拟江南山水,效法江南园林的高潮。1771年,乾隆在颐和园长春园东北角仿建狮子林,由苏州织造署奉旨将狮子林实景按五分一尺烫样制图送就御览,建成后名景点匾额均由苏州织造制作,送京悬挂。1774年,承德避暑山庄建成,东部是以假山为主的狮子林,西部是以水池为主的文园,合称“文园狮子林”,乾隆对此园非常喜欢,称之“欲傲金阊未有此”。皇家园林广泛采用了江南园林中廊、桥、漏窗与苏式彩画,引入堆叠假山的各种流派,大大丰富了北方园林的内容,是我园园林艺术史的重要一章。黄熙在中状无后,重修府北,并以乾隆御笔的“真趣”匾额新增“真趣亭”一景,在淡雅的苏州园林中抹上了如此富丽堂皇的一笔,也是皇家园林对苏州私家园林影响力的一个典范。
狮子林的主要特点
1.以“假山王国”著称于世。 狮子林假山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堆山最曲折,最复杂的实例之一。元末明初建园时,搜集了大量北宋“花石纲”的遗物,经过叠石名家的精妙构思,假山群气势磅礴,以“适、漏、瘦、皱”的太湖石推叠的假山,玲珑俊秀,洞壑盘旋。象一座曲折迷离的大迷宫。假山上有石峰和石笋,石缝间长着古树和松柏。石笋上悬葛垂萝,富有野趣。假山分上、中、下三层,共有9条山路、21个洞口。沿着曲径磴道上下于岭、峰、谷、坳之间,时而穿洞,时而过桥,高高下下,左绕右拐,来回往复,奥妙无穷。两人同时进山分左右路走,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少顷明明相向而来,却又相背而去。有时隔洞相遇是可望而不可及。眼看“山穷水尽疑无路”,一转身“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边转,一边可欣赏千姿百态的湖石,多数像狮形,大小小有五百来头,有怒吼的,有憨睡的,有嬉戏打闹的,或躺或立,或大或小,或肥或瘦。也有像鼋的,像鱼的,像鸟的。还可找到十二生肖图,真叫人看得眼花缭乱。在假山顶上,耸立着著名的五峰:居中为狮子峰,形如狮子;东侧为含晖峰,如巨人站立,左腋下有穴,腹部亦有四穴,在峰后可见空穴含晖光:吐月在西,势峭且锐,傍晚可见月升其上。两侧为立玉、昂霄峰及数十小峰相映成趣。清代文人朱炳靖钻过假山后写道:“对面石势阻,回头路忽通。如穿几曲珠,旋绕势嵌空,如逢八阵图,变化形无穷。故路忘出入,新术迷西东。同游偶分散,音闻人不逢。”确实,把狮子林假山迷宫比作诸葛亮的八阵图,毫不为过。个中滋味,非亲临不能体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