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初中八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
初中八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一、初中文言文练习题1.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昨游江上,见修竹数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声,有茶烟飘扬而出,心窃乐之。
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
从竹缝中向外而窥,见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直是山水大师画意,悬挂于竹枝竹叶间也。
由外望内,是一种境地;由中望外,又是一种境地。
予以为,学者诚能八面玲珑①,千古文章之道,不出于是,岂独画乎?(节选自郑燮《游江》)【注】①八面玲珑,原指屋子四面八方敞亮通明,此指多角度思考或欣赏。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语。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________②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③心窃乐之________④学者诚能八面玲珑________(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
(3)【乙】段作者“由中望外”欣赏到怎样的美景?(用原文作答)(4)【甲】、【乙】两段借山水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联系文段谈谈。
【答案】(1)靠近;情趣;以……为乐(把……当作快乐的事);确实(果真;实在)(2)①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②第二天,我拜访了这户人家,静静地坐了很久。
(3)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
(4)【甲】段作者借游历山水表达自己对山水的喜爱;【乙】段作者既表达了对山水的喜爱,又从眼前的山水悟出了一个哲理:作画、写文章,乃至做学问都应多角度,多层次地去思考或欣赏。
初中八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
初中八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一、初中文言文练习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名之者谁名:________②醉翁之意不在酒意:________③杂然而前陈者陈:________(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3)根据文意,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第一段写亭子之前层层铺垫,交代了亭子的得名来由,这是为了突出文章中心:醉。
B. 第二段对景美详写,第三段对酒香略写,照应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C. 文章中写了禽鸟的乐趣,作者认为它们的乐趣与人不同,它们只享山林的乐趣,并不懂得人的乐趣是什么。
D. 全文环环相扣,从醉翁亭的命名引出“醉翁”的深意,从早晚与四季的景致引出滁人游琅琊之乐,从日暮醉归引出太守之乐,结构严谨,脉络分明。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0篇(精选)【含答案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0篇(精选)目录(一)陶公性检厉 (1)(二)楚庄王欲伐越 (2)(三)王羲之诣门生家 (3)(四)服虔匿名 (4)(五)丞相牛公应举 (6)(六)文天祥至潮州 (7)(七)庄子家贫 (8)(八)送李愿归盘谷序 (10)(九)喜雨亭记 (11)(十)苏轼其人 (12)(一)陶公性检厉陶公①性检厉,勤于事。
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
咸.不解其意。
后正会②,值.积雪始晴,听事③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官用竹,皆令录厚头④,积之如山。
后桓宣武⑤伐蜀,装船,悉以作钉。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陶公:陶侃,字士行,晋朝鄱阳人,曾任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
②正会:元旦集会。
③听事:处理政事的厅堂。
④厚头:剩余的比较大的竹块。
⑤桓宣武:桓温,曾任大将军、大司马。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咸.不解其意:___________ (2)值.积雪始晴:___________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3.文中写了哪两件事?表现了陶公是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全,都(2)遇到,碰上……的时候2.都用锯木屑覆盖在地面上,(人们出入)一点也不受妨碍。
3.积存废弃锯木屑,雪后覆地;积存竹头,造船时做竹钉。
陶公是一个节俭、勤勉的人。
【参考译文】陶侃性情检束而严厉,对政事十分勤勉。
他任荆州刺史时,命令造船的官员把锯木屑全部收集起来,有多少收多少。
大家都不理解他的用意。
后来正月初一大会僚属,恰好遇上久雪初晴,大堂前的台阶下雪后还很湿。
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原文 1.赵襄主学御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
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导读: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注释:①赵襄主:赵襄子。
御:驾车。
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
③易:更换。
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
④调:谐调.⑤诱:引导。
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精练一。
解释加点的词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 2。
术未尽也( )3.先则恐逮于臣()4。
夫诱道争远()二.翻译1。
术已尽,用之则过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
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 2.老马识途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乃掘③地,遂得水.导读: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为人类造福。
注释:①管仲,隰(x )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
孤竹:古国名。
②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③掘:挖.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春往而冬反( )2.迷惑失道( )3。
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昔有愚人,至于他家。
主人与食,嫌淡无味。
主人闻已,更为益盐。
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
食已口爽,反为其患。
1.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 主人与食(给)- 更为益盐(增加)- 缘有盐故(因为)- 食已口爽(败坏(口味))2. 翻译下列句子。
- 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 译文:之所以味道鲜美,是因为有盐的缘故。
- 愚人无智,便空食盐。
- 译文:这个愚人没有智慧,就空口吃盐。
3.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呀,做事情要有个限度,恰到好处才好。
就像这个愚人,他发现盐能让食物变美味,就以为盐越多越好,结果空口吃盐,把自己的口味都搞坏了。
这就好比我们在生活中,任何东西过量了都不行,比如学习,不能一天到晚只学习,不休息,得劳逸结合;再比如说玩游戏,要是玩得没节制,那就会影响生活和健康啦。
鲁人身善织屦(jù),妻善织缟(gǎo),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
”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xiǎn)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1. 解释下列加点字。
- 鲁人身善织屦(擅长)- 或谓之曰(有人)- 屦为履之也(穿)- 而越人被发(同“披”,披散)2. 翻译句子。
-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译文:凭借您的专长,到用不着这些专长的国家去游历,想要使自己不穷困,难道可能吗?3. 这个鲁人要徙越的想法错在哪里呢?- 这个鲁人的想法可有点傻呢。
他只想着自己有织屦和织缟的本事,却没考虑到越国的实际情况。
越国的人都不穿鞋,也不戴帽子,他的这些本事在越国根本就没市场啊。
这就像我们现在要去做生意,不能只看自己有什么东西,还得看看那个地方的人需不需要。
要是不做市场调查,就盲目地把东西拿到一个没人要的地方去卖,那肯定得赔本,最后穷困潦倒啦。
初中八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
初中八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一、初中文言文练习题1.阅读《富贵不能淫》与《郭永传》,完成小题。
富贵不能淫景春日:“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日:‘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郭永传刘豫①举济南来寇,大名孤城无援,永②率士昼夜乘城,伺间则出兵狙击。
(甲)……攻围益急,俘东平、济南人,大呼城下日:“二郡已降。
降者富贵,不降者无噍类③。
”益谦④辈相顾色动,永大言日:“今日正吾侪报国之时。
”(乙)……良久城陷,永坐城楼上,或掖⑥之以归,诸子环泣请去。
(丙)……金人遣骑召永,永正衣冠南向再拜讫,易幅巾⑤而入,黏罕⑦日:“阻降者谁?”永熟视曰:“不降者我。
”金人奇永状貌,且素闻其贤,乃自相语,欲以富贵啖⑧永,永嗔目唾日:“无知犬豕,恨不醢⑨尔以报国家,何说降乎?”怒骂不绝。
金人讳其言,麾之使去,永复厉声日:“胡不速杀我死?当率义鬼灭尔曹。
”大名人在系者⑩无不以手加额,为之出涕,金人怒断所举手。
乃杀之,一家皆遇害。
虽素不与永合者皆面恸,金人去,相与负其尸瘗⑩之。
(选自《宋史》)注:①[刘豫]北宋叛臣,原济南知府。
投降后,协助金人攻宋。
②[永]郭永,大名府元城人,北宋抗金官吏。
③[噍(jiào)类]指活着的或活下来的人。
④[益谦]指张益谦,北宋将领,此役中降金。
⑤[幅巾]古代男子以全幅细绢裹头的头巾。
⑥[掖]拽着别人的胳膊。
⑦[黏(nián)罕]金朝名将。
⑧[啖(dàn)]用利益引诱人。
⑨[醢(hǎi)]古代的一种酷刑,指把人杀死后剁成肉酱。
⑩[在系者]指被俘虏的人。
⑩[瘗(yì)]埋葬。
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
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一、阅读《与顾章书》,回答下列问题。
与顾章书吴均仆①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②。
梅溪③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④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⑤相杂绵绵⑥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⑦宇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⑧。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⑨。
仁智之乐,岂徒语哉!【注释】①仆:自己的简称。
②薜萝:即薜荔和女萝,植物名。
屈原《楚辞·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兮带女萝。
”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
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
③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
④幽岫:幽深的山穴。
⑤英英:同“嘤嘤”,象声词,形容虫鸟动物的鸣叫,也形容声音和谐动听。
⑥绵绵:连绵不绝的样子,形容声调悠长。
韵:和声。
⑦葺,修建。
⑧偏:特别。
饶:丰富。
竹实:又名竹米,状如小麦。
这里指山中的物产。
⑨办,具备。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仆去月谢.病谢________②仁智之乐,岂徒.语哉徒________2.请用标点符号给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断句。
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3.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书信从表达方式上看,先______,再写景,在写景中又穿插________,最后________ ,表达了作者_________的思想情感。
5.请从遣词造句或者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①告②仅仅,只。
2.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3.蝉鸣鹤叫,水声清越,猿猴啼叫,和谐动听的声音相互混杂,声调悠长有音韵之美。
4.叙述叙述抒情不慕荣利、热爱山水、归隐自然、崇尚淡泊宁静生活5.“争”“限”“含”“蓄”字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峭壁努力向上、孤峰阻挡的威力、幽深山谷掩藏白云、深谷小溪集聚翠绿的秀美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热爱和归隐山水之后的惬意自得之情。
初中八年级的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docx
( 一) 之法叶奕言之法 : “某性甚,每一,遇所喜即札之,①朗十余遍,粘之壁,每日必十余段,少也六七段。
掩卷②步,即就壁所,日三五次以常,期③精熟,一字不。
壁既,乃取第一日所粘者收笥④中。
俟⑤再有所,粘其。
随收随,无日。
一年之内,得三千段。
数年之后,腹笥。
每泛者⑥,略得影响⑦而止,稍日,便成枵腹⑧,不如予之⑨取而得也。
”(自《篙庵》)【注】① (q ì): 完。
②掩卷 : 合上本。
③ 期 : 一定要达到。
④笥 (xì): 竹箱。
⑤俟 (s ì): 等到。
⑥ 泛者 : ; 力求。
泛 : 此指多而乱。
⑦影响 : 此指印象。
⑧枵 ( xi āo) 腹: 空腹,指毫无学。
⑨ : 要,精。
【指津】世界上多名人之所以成功,与他善于有关。
有成效,不取决于什么,而且决定于怎,一目十行,二分群,利用“三余”⋯⋯本文的法和在《稼送琥》所述的“博而取,厚而薄”相一致。
叶奕要告我的是与其多而乱无章地,以致无所得;不如精地而能得到的收。
1.解下列句子中加点的。
(1)即就壁所.()(2)一字不 (.)(3)壁既(.)(4)无日(.)2. 下列句中“之”与“粘之壁”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是()A. 叶奕言之法.B.之千里者.C. 跪而拾之以.D.不如予之取而得也.3. 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 录讫朗诵十余遍..B. 每见务为泛滥者..C.略得影响而止..D.其实味不同..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日三五次以为常,务期精熟,一字不遗。
(2)不如予之约取而实得也。
5.作者在文中倡导“ 约取而实得” 的读书方法。
“ 约取” 的具体表现为,“ 实得” 的具体表现为。
与“ 约取” 相对的是,与“实得”相对的是。
( 二) 薛谭学讴薛谭学讴①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②,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③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
终身不敢言归。
④秦青顾谓其友曰 : “昔韩蛾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
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一、文言文阅读知识要点。
1. 实词积累。
- 古今异义:文言文里有很多字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不同。
例如“交通”在古文中常指“交错相通”(如“阡陌交通”),而现代指运输业等。
- 一词多义:像“之”字,可作代词(“下车引之”中的“之”指代元方)、助词(“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的“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水陆草木之花”)等。
- 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名词等情况。
如“狼不敢前”中的“前”是名词作动词,意为“上前”。
2. 虚词理解。
- 常见虚词有“而”“其”“以”“于”等。
- “而”的用法:表并列(“黑质而白章”)、表承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表转折(“人不知而不愠”)等。
- “其”可作代词(指代人、事、物等,如“其不善者而改之”)、表示揣测语气(“其真无马邪”)等。
3. 文言文句式。
- 判断句:一般有“……者,……也”(“陈胜者,阳城人也”)或者“……也”(“夫战,勇气也”)的形式来表示判断。
- 省略句:句子中省略主语、宾语或介词等成分。
如“(渔人)便舍船,从口入”省略了主语“渔人”。
- 倒装句:有宾语前置(“何陋之有”应为“有何陋”)、状语后置(“战于长勺”应为“于长勺战”)等情况。
二、阅读训练方法。
1. 初读文章。
- 借助课下注释,尝试通读文言文,了解大致内容。
对于不认识的字,先根据字形结构或上下文推测读音和意义。
- 标记出难以理解的字词和句子。
2. 字词分析。
- 对照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准确理解实词、虚词的含义。
对于一词多义的情况,要结合句子语境判断。
- 注意特殊句式,调整语序后再理解句子的准确意义。
3. 内容概括。
- 在理解字词和句子的基础上,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可以从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方面进行概括。
- 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来判断人物的性格特点。
4. 主题探究。
- 思考文章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可以从作者的写作目的、当时的社会背景等方面入手。
初中八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
初中八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一、初中文言文练习题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记过合浦①苏轼余自海康②适合浦,连日大雨,桥梁大坏,水无津涯。
自兴廉村净行院下,乘小舟至官寨,闻自此西皆涨水,无复桥船,或劝乘疍③并海④即白石。
是日六月晦⑤,无月,碇宿大海中。
天水相接,星河满天,起坐四顾太息:“吾何数乘此险也已济徐闻复厄于此乎?”稚子过⑥在旁酣睡,呼不应。
所撰《书》、《易》、《论语》皆以自随,而世未有别本。
抚之而叹曰:“天未欲使从是也,吾辈必济!”已而果然。
七月四日合浦记,时元符三年也。
【注】①合浦:郡名,即廉州,治所为今广西省合浦县。
廉州,辖今广西省合浦县西南。
②海康:郡名,即雷州。
其下“廉村”、“官寨”、“白石”、“徐闻”皆地名。
③乘疍:乘坐疍船(指南方少数民族的船舶)。
④并海:依海,沿着海路。
⑤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⑥过:苏轼幼子苏过,字叔党,人称小坡。
苏过亦为北宋文学家,自号斜川居士,有《斜川集》留世。
(1)文言文字词解释。
①或:或劝乘疍并海即白石________ 而或长烟一空________②适:余自海康适合浦________ 而此地适与余近________③碇:形声,字从石,定从声。
“定”意为平息静止。
“石”指石块或石墩。
故“碇”本义表示稳定船身或系船的石墩;在“碇宿大海中”句中,“碇”意思是________。
(2)用“/”给下面文字断句。
(限断两处)吾何数乘此险也已济徐闻复厄于此乎(3)翻译文中画线句。
天未欲使从是也,吾辈必济!(4)文中写了两次叹息,“四顾太息”和“抚之而叹”,作者“叹息”的是________,更“叹”________。
(5)研读全文,分析苏轼的心境变化。
【答案】(1)有的人;有时;到;恰好;船停泊或下碇(2)吾何数乘此险也/已济徐闻/复厄于此乎(3)老天要是没打算把你们带走,那我们此次一定能度过一难”结果还真是灵验。
(4)自己命运如此不济,屡遭险境;自己所修订的《书》《易》《论语》怕是难度此险,不能传于世间(5)苏轼的人生经历了乌台诗案后的三起三落,被贬到海南这样的一个荒凉之地,生活非常困苦。
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
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1 范仲淹作墓志范文正公尝为人作墓志,已封将发,忽曰:“不可不使师鲁①见之;”明日以示尹;师鲁曰:“君文名重一时,后世所取信,不可不慎也;今谓转运使为都刺史,知州为太守,诚为清佳,然今无其官,后必疑之,此正起俗儒争论也;”希文怃然曰:“赖以示予,不然,吾几失之;”注释①师鲁:尹洙的字;阅读训练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诚为清佳 2.此正起俗儒争论也3.赖以示予 4.不然,吾几失之二、翻译下列句子;1.君文名重一时,后世所取信,不可不慎也;2.然今无其官,后必疑之;三、回答下列问题;1.范仲淹有远大的抱负,体现在他曾说的“ , ”一句中;2.尹洙对范仲淹说这样的话的用意是2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三朝名臣言行录注释:①司马温公:即司马光;②独下帷绝编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患记问不若人患:②迨能倍诵乃止迨:③迨能倍诵乃止乃:④咏其文咏:2.与“迨能倍诵乃止”中“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才美不外见C.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D.京中有善口技者3.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A.用力多者收功远;B.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C.书不可不成诵;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4.文中“独下帷绝编”写只有司马光独自苦读,其中化用的表现孔子读书勤奋的成语是 ;3义猴某山隅有一老圃,早失偶,惟一女远适他乡;猎者怜其孤,赠以猴;老这爱如赤子,每出必从,不链不掣,而不离不逸;如是这五年;一日,老者暴卒,猴掩门,奔其姐,泪如雨;曰:“父死乎”颔之,乃俱归;老者家徒壁立,无以为养,猴遍哭于乡,乡人乃资而掩;姐引之去,猴揖谢之,仍牢守故宅,撷果自食;每逢五必哭祭,似念老父养之五年,哀伤殊甚;未三月而偃卧坟间;乡人怜之,乃葬于老者之侧,勒石其上,曰:“义猴之墓”;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惟一女远适他乡 B.老者暴卒惟吾德馨士卒亡者过半C.乃俱归 D.仍牢守故宅吾谁与归彼竭我盈,故克之;2.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猴子从家里一直哭到乡里,乡里人也跟着掩面哭泣;B.猴子在乡里哭了一遍又一遍,乡里人帮它一起哭;C.猴子在乡里到处哭着求别人帮助,乡里人于是资助掩埋了老者D.猴子一遍又一遍的哭声惊动了乡里人,大家竟然资助掩埋了老者3.读了本文后,你有何感想请用简洁的语言回答;3分4盲子失坠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楯栏杆上的横木,兢兢握固,自分料想失手必堕深渊矣;过者告曰:“毋怖,第只管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楯长号;久之,力惫,失乎坠地;乃自哂曰:“嘻早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夫大道甚夷;沈空守寂指陷在空想中,执一隅以自矜严矜持自负者,视此省哉1.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①有盲手道涸溪道:②视此省战省: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毋怖,第放下即实地也译:②久之,力惫,失手坠地译:3读了这则寓言后,你获得了哪些答:5 郑人逃暑①郑人有逃暑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注释①逃暑:避暑,乘凉;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③衽rěn:卧席;④濡rú:沾湿;⑤逾:同“愈”,更加;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1徙衽以从阴 2其阴逾去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3.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2分4.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2分6 杨修颖悟杨德祖为魏武主簿;时作相国门,始构榱桷,魏武出门看,使人题门作“活”字便去;杨见即令坏之;既而曰:“门中‘活’,阔字;”王正嫌门大也;人饷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许,盖头上题“合”字,以示众;众莫能解;次至杨修,修便啖,曰:“公教人啖一口也,复何疑”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使人题门作“活”字 2.即令坏之3.众莫能解 4.次至杨修二、选出下面“夫”字义项的正确答案,填人括号中;A.丈夫 B.发语词 C.那 D.成年的男子1.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2.夫战,勇气也3.其夫呓语 4.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三、指出下列疑问句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1.复何疑2.且焉置土石3.子何恃而往7 王勃故事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①命其婿作序以夸客②,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③,然④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⑤,乃矍⑥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⑦,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⑧,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注释①宿:事先;②夸客:向宾客夸耀女婿的才能; ③勃:指王勃; ④泛fàn 然:轻松、愉快之意; ⑤语益奇:勃文语益奇; ⑥矍jué:惊惶貌; ⑦属zhǔ文:写文章;属,连缀; ⑧寤:睡醒;一、第2自然段中加点的“寤”的意思与学过的狼一文中“”填一词的意思相反;二、选出对画线句子“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的意思理解准确的一项 ;A.因此拿出纸和笔来请遍所有的客人作序,客人没有一个敢当真的;B.于是,拿出纸和笔逐一请客人作序,客人没有一个敢承当的;C.于是,出示纸和笔邀请所有的客人,客人没有一个敢来的;D.因为出示了纸和笔遍请客人来吃饭,客人没有一个敢答应的;三、都督开始为什么对王勃的欣然接受不高兴后来又为什么改变了态度四、请用自己的话回答,王勃的创作过程有何与众不同之处一、1.诚然 2.引起 3.依靠 4.失误二、l你的文章已经很出名,后代人会以你的文章为典范,不可以不谨慎啊; 2.但是现在没有这些官职名称,后代必然会产生疑惑; 三、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写文章要对后人负责,一定要认真、慎重;1.①担心;②等到;③才;④吟咏; ; ; 4.韦编三绝;1.A 2.C 3.例:①我觉得文中的猴子对养之五年的老人有情有义,那么我们做人更应该有情义; ②我觉得文中的猎人富有同情心,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主动关心与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③文中的乡人不但出钱掩埋了老人,而且给死去的猴子立了一块碑,由此可见他们的善良与淳朴,这是值得现代人学习的;此外还可以从老人或老人的女儿的角度来回答;1.道:取道,过或走;省:醒悟,反省;2.①不要害怕,只管放手,下面就是坚实的土地了或下面就是土地了;②过了很久,他精疲力尽或疲惫不堪,力气用尽了,一松手就掉到了地上3.①要勇敢尝试,不要被自己凭空设想的困难所吓倒;②走出思维的定势,战胜自己;③不要固执己见,要善于听从别人的意见;1、⑴:移动⑵离开2、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3、“拙”具体表现在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席子4、要随机应变,要顺应变化,不凭经验办事,不要墨守成规一、1.写 2.拆毁 3.理解 4.按次序二、1.C 2.B 3.A 4.D 三、1.何 2.焉3.何一、寐二、B三、都督想让女婿在众宾客面前“露一手”,而王勃年少气盛,不知谦让,都督因而生气;没想到后来王勃文章越写越新奇,都督也就心悦诚服地改变了态度; 四、开始并不怎么着意构思,而是先研磨好几升墨汁,接着痛快地喝酒,再将被子蒙在脸上睡觉,等到睡醒后提笔;一挥而就并且一字不改;。
初中八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初中八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一、初中文言文练习题1.古诗文阅读(甲)泛舟后溪[唐]羊士谔①雨余芳草净沙尘,水绿滩平一带春。
唯有啼鹃似留客,桃花深处更无人。
【注释】①羊士谔:唐朝人。
顺宗时,贬汀州宁化尉。
(乙)游岳阳楼记(节选)[明]袁中道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
时有小舫往来,如绳头细字,(A)白溪练①上。
取酒共酌意致闲谈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
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
日墓,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
予时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②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
昔滕子京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
既成,宾僚请大合乐落之,子京曰:“直须凭栏大哭一番乃快!”第以束发③登朝,(B)为名臣,(C)为名帅,已稍稍展布其才;而又有范公为知己,不久报政最④矣,有何可哭?至若予者,为毛锥子⑤所窘,一往四十余年,不得备国家一亭一障之用。
玄鬓已皤,壮心日灰。
近来又遭知己骨肉之变,寒雁一影,飘零天末,是则真可哭也,真可哭也!【注释】①练:白色丝绢。
②愀然(qiǎo):形容神色变得严肃或不愉快。
③束发:年纪轻。
④政最:政绩考核第一等。
⑤毛锥子:毛笔的别称。
(1)请将文言词语“出”“入”“着”准确填入(A)(B)(C)处。
(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下划线词语。
①泫然不能自已也________②昔滕子京左迁此地 ________③壮心日灰 ________④是则真可哭也 ________(3)用“/”为下面句子断句,共断3处。
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
(4)根据选文画横线句的内容和你的理解填空。
古人惜墨如金,却蓄意无尽。
有人认为要解读古人文意,翻译不如品味咀嚼。
“炮车云生”,绘尽云之状貌;“猛风大起”极言风之狂烈;“湖浪奔腾”摹写浪涛之________;“雪山汹涌”则描画________之澎湃。
(5)古诗《泛舟后溪》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诗歌意象描述。
(6)结合《泛舟后溪》《游岳阳楼记》,说说羊士谔、袁中道的情怀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古仁人的情怀有何不同?【答案】(1)A.着; B.入; C.出(2)停止;降职或远调;一天天;这(3)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精选)【含答案及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精选)【含答案及译文】】___欲伐越,问计___。
___曰:“臣闻兵不厌诈,诈可制敌。
臣有一计,可以使越王自灭。
”___:“___也?”___曰:“陛下设一美女,令人以珍宝献之越王,越___,必为所动,召入后宫,而陛下乘机发兵,___必不戒备,可一举而定也。
”___其计,遂命人选美女,以珍宝献之越王。
___见之,大喜,召入后宫。
___发兵,越___,慌不可终,遂败于___之手。
选自《史记》)【注释】___:___,春秋时期楚国的大夫。
越: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位于今浙江省南部。
1.文中“兵不厌诈,诈可制敌”是什么意思?请用自己的话表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为什么要问___如何伐越?___给出的计策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简述计策的过程及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指战争中可以使用欺骗手段来制敌,而欺骗是不会用尽的。
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班级姓名成绩(一)宋昭公出亡①,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
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②,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③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④者众也。
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选自《新序》[注]①出亡:失国后逃亡。
②发政举事:施政办事。
③侍御:侍从妃子。
④谄谀:奉承拍马。
⑤卒:终于。
1.解释下列加点词。
(4分)(1)私.臣:(2)齐地方..千里:(3)吾知所以..亡矣:(4)内外不闻吾过.: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4分)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3.简要分析齐威王“战胜于朝廷”与宋昭公“卒得反国”的原因。
(4分)(二)汉明帝尊师上①自为太子,受《尚书》于桓荣,及即帝位,犹尊荣以师礼。
尝幸②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杖,会百官及荣门生数百人,上亲自执业③;诸生或避位发难④,上谦曰:“太师在是。
”既罢,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
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太官、太医相望于道。
及笃,上疏谢恩,让还爵士⑤。
帝幸其家问起居⑥,入街,下车,拥经而前,抚荣垂涕,赐以床茵、帷帐、刀剑、衣被,良久乃去。
自是诸侯、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
荣卒,帝亲自变服临丧送葬,赐冢茔于首山之阳。
子郁当嗣⑦,让其兄子泛;帝不许,郁乃受封,而悉以租入与之。
帝以郁为侍中。
【注】①上:汉明帝刘庄。
②幸:驾幸,到。
③执业:听讲。
④避位发难:离开座位向皇帝提出疑难问题。
⑤爵士:爵位和封地。
⑥起居:此为病情。
⑦嗣:继承爵位。
1.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①太师在是.()②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③拥经而前.()④抚荣垂涕.()2.翻译句子(2分)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
3.读了本文,然后结合《送东阳马生序》一文,谈谈你得到的启示。
(2分)(三)范滂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①人也。
少厉②清节,为州里所服。
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一、《泷冈阡表》〔节选〕修不幸,生四岁而孤。
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
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累。
'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垅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耶?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译文:我不幸,四岁时父亲去世了,母亲立志守节,家境贫困,她靠自己的力量操持生活,还要抚养我、教育我,使我长大成人。
母亲告诉我说:“你父亲为官清廉,乐于助人,又爱结交朋友,他的薪俸微薄,常常所剩无几,说:‘不要让钱财使我受累!’他去世后,没有留下可赖以生存的家产。
我靠什么守节呢?我对你父亲有所了解,因而把期望寄予在你身上。
〞一、解释加点的词1. 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2. 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二、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2、毋以是为我累三.从欧阳修母亲的口中你了解欧阳修有哪些优秀品质?参考答案一、他,指欧阳修他的二、1、她靠自己的力量操持生活,好药抚养我、教育我。
2、不要让钱财使我受累!三、清廉乐善好施爱结交朋友二、马厩夜读景泰①间,X刘公宣②代戍于京师龙骧卫,为为使畜马,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
公偶与塾师论《春秋》,师惊异之,以语使,使乃优遇之。
未几,发解及第……取解时,刘文恭公铉③主试,讶其文,谓必山林老儒之作,及启封,乃公也,人始识公,而文恭知人之名益著。
〔[注释] ①景泰:明代宗朱祁钰年号。
②刘公宣:即刘宣。
发解及第:〔刘宣参加科举考试〕发榜考中了解元。
③刘文恭公铉:即刘铉,下文的“文恭〞也同。
译文:明代宗景泰年间,X的刘宣替代别人在京师的龙骧卫当兵,为卫使养马,昼夜在厩中读书,卫使开始不了解。
刘宣偶然和私塾的老师谈论起《春秋》,老师很惊异,把这件事告诉了卫使,卫使便对刘宣很好了,不久,刘宣退伍,考中了进士。
会试时,刘铉主持考试,对他的文章很惊讶,觉得这肯定是山林中的老儒生所作,等到启封时,才了解是刘宣的文章,人们这才认识了刘宣,刘铉识人的名声也更加著名了。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精选)【含答案及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精选)(一)文天祥至潮州文天祥至潮阳, 见张弘范①, 左右命之拜, 不拜, 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与俱入崖山, 使为书招张世杰②。
天祥曰: “吾不能捍父母, 乃教人叛父母, 可乎?”索之固, 乃书《过零丁洋》与之。
其末二句云: “人生自古谁无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弘范笑而置之。
崖山破, 军中置酒大会。
弘范曰: “国亡, 丞相忠孝尽矣, 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 将不失为宰相也。
”天祥汪然出涕曰: “国亡不能救, 为人臣者死有余罪, 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
【注释】①张弘范: 元军将领。
②张世杰: 崖山战役中的宋军将领。
1. 原文横线上应填入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与俱.入崖山________________ (2)使为.书招张世杰________________(3)其末二句云.________________3. 文中画线句子的翻译, 正确的一项是()。
A. (你)如果能够改变情感不事奉宋朝皇帝而事奉我们皇上B. (你)如果能够改变心意用事奉宋的态度来事奉我们皇上C. (你)只能改变情感用对待宋的态度来对待我们皇上D. (你)只能改变心意不事奉宋朝皇帝而事奉我们皇上4. “不拜”表现了文天祥的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文中最能体现其忠贞品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天祥固然是英雄, 张弘范也颇有君子之风。
因为张弘范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人,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列举文中的3处地方)【参考答案】1. 留取丹心照汗青。
初二 八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
初二,八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一,养鸟,(一)养鸟有道所云不得笼中养鸟,而予又未尝不爱鸟,但养鸟之有道耳。
欲养鸟莫如多种树,使绕屋数百株,扶疏茂密,为鸟国鸟家。
将旦时,睡梦初醒,尚展转在被,听一片啁啾,如《云门》、《咸池》①之奏;及披衣而起,颒面漱口啜茗,见其扬翚振彩②,倏③往倏来,目不暇给,固非一笼一羽之乐而已。
大率平生乐趣,欲以天地为囿④江汉为池各适其天斯为大快。
比之盆鱼笼鸟,其钜细仁何如也⑤!【注释】①《云门》、《咸池》:古代乐舞名. ②扬翚(huì)振彩:张开五彩缤纷的翅膀飞翔。
③倏:迅速,极快的样子。
④囿:。
⑤其钜细仁何如也:意思是这样空间的大小,用心的仁慈或残忍,相差多么远啊!8、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及.披衣而起及:等到B、比之盆鱼笼.鸟笼:用笼子养C、而予又未尝.不爱鸟尝:曾D、为.鸟国鸟家为:替9、对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大率平生乐趣,欲以天地为囿,江汉为池,各适其天,斯为大快。
A、大率平生乐趣欲/以天地为囿/江汉为池/各适其天斯为大快B、大率平生乐趣/欲以天/地为囿/江汉为池/各适其天斯为大快C、大率平生乐趣/欲以天地为囿/江汉为池/各适其天/斯为大快D、大率平生乐趣/欲以天地为囿/江汉为池/各适其天/斯为大快10、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欲养鸟,莫如多种树,为鸟儿们营造一方繁衍生息的乐园。
B、人要与自然和谐相处,要给自然界的动植物一片自由的天地。
C、家长、学校、社会注重孩子教育,要给予孩子自由发挥的空间。
D、要尊重每个生命,让每个生命都能拥有自由。
11.将上面文言语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4分)所云不得笼中养鸟,而予又未尝不爱鸟,但养鸟之有道耳。
(二)詹以工为师万历末,詹懋举者,守颍州,偶召木工,詹适弹琴,工立户外,翘首画指,若议其善否耳。
呼问之曰:“颇善此乎?”曰:“然。
”使之弹,工即鼓前曲一过,甚妙。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含答案)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题一、阅读文言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商於子论治国(明)宋濂商於子①,商国之布衣也,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②驾之而东。
商君,商国之君也,微访乡野,过而责之曰:“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淖③也。
豕纵大,安能耕耶?"商於子不说,弗应。
商君曰:“今子以之代耕,不亦颠乎?”商於子曰:“子以予颠之,予亦以子颠之。
吾岂不知服田④必以牛,亦犹牧⑤吾民者必以贤。
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
子何不以责我者责牧民者耶?"商君立有间,面有惭色,顾谓左右从者曰:“尔辈以此究物理。
耕者,能善晓天下之治,而治者乃愚也。
论国之道,自恨弗如远甚矣。
”比至国,乃除旧弊施新策,广招天下之士以治。
数年之后,富民安邦,盖商於子之功也。
【注】①商於子(wū):虚构的人名;后面的“商君",商国的国君。
②豕(shǐ):猪。
③淖(nào):烂泥。
④服田:驾牲口耕田。
⑤牧:统治、管理。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意思。
①子过矣( )②尔辈以此究物理( )③商於子不说( )2.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今子以之代耕丈夫之冠也B.过而责之曰面山而居C.虽不得田虽我之死D.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以天下之所顺3.翻译下列句子论国之道,自恨弗如远甚矣。
4.文中商於子是怎样巧妙谈论治国之道的?请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河南尹张全义唐张全义为河南尹,经黄巢之乱,居民不满百户,四野俱无耕者。
全义招怀①流散,劝之树艺②。
数年之后,都城坊曲③,渐复旧制;桑麻蔚然,野无旷土。
全义明察人不能欺而为政宽简。
出见田畴④美者,辄下马与僚佐⑤共观之,召田主劳以酒食。
有田荒秽⑥者,则集众杖之。
或诉以“乏⑦人牛”,乃召其邻里,责之曰:“彼诚乏人牛,何不助之?"众皆谢,乃释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强记之法叶奕绳尝言强记之法:“某性甚钝,每读一书,遇所喜即札录之,录讫①朗诵十余遍,粘之壁间,每日必十余段,少也六七段。
掩卷②闲步,即就壁间观所录,日三五次以为常,务期③精熟,一字不遗。
壁既满,乃取第一日所粘者收笥④中。
俟⑤再读有所录,补粘其处。
随收随补,岁无旷日。
一年之内,约得三千段。
数年之后,腹笥渐满。
每见务为泛滥者⑥,略得影响⑦而止,稍经时日,便成枵腹⑧,不如予之约⑨取而实得也。
”(选自《篙庵闲话》)【注释】①讫(qì):完毕。
②掩卷:合上书本。
③务期:一定要达到。
④笥 (x ì):竹箱。
⑤俟(sì):等到。
⑥务为泛滥者:务为;力求。
泛滥:此指多而杂乱。
⑦影响:此处指印象。
⑧枵( xiāo)腹:空腹,指毫无学问。
⑨约:简要,精练。
【阅读指津】世界上许多名人之所以成功,与他们善于读书有关。
读书有成效,不仅取决于读什么,而且决定于怎样读,一目十行,二分群书,利用“三余”……本文的读书法和苏轼在《稼说送张琥》所阐述的“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相一致。
叶奕绳要告诉我们的是与其贪多而杂乱无章地读书,以致无所得;不如精练地阅读而能得到实际的收获。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即就.壁间观所录( ) (2)一字不遗.( )(3)壁既.满( ) (4)岁无旷.日( )2.下列句中“之”与“粘之壁间”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叶奕绳尝言强记之.法B.马之.千里者C.跪而拾之.以归D.不如予之.约取而实得也3.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录讫朗诵..十余遍B.每见务为泛滥..者C.略得影响..而止D.其实..味不同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日三五次以为常,务期精熟,一字不遗。
(2)不如予之约取而实得也。
5.作者在文中倡导“约取而实得”的读书方法。
“约取”的具体表现为,“实得”的具体表现为。
与“约取”相对的是,与“实得”相对的是。
(二)薛谭学讴薛谭学讴①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②,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③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
终身不敢言归。
秦青顾谓其友曰:“昔韩蛾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④歌假食。
既去而余音绕梁欐⑤,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
过逆旅,逆旅人辱之。
韩娥因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
遽而追之。
娥还,复为曼声长歌。
一里老幼喜跃抃⑥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
乃厚赂⑦发之。
故雍门之人,至今善歌哭,放⑧峨之遗声也。
(选自《列子·汤问》) 【注释】①讴:唱歌。
②郊衢:城外的大道。
③遏:阻止。
④鬻(yù):卖。
⑤欐 (lì):屋梁。
⑥抃 (biàn):鼓掌。
⑦赂:赠送的财物, 亦泛指财物。
⑧放:同“仿”,效仿。
【阅读指津】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千万不可有骄傲自满的心态,不要浅尝辄止地学习,学习必须虚心、持之以恒。
它还给我们教育方面的启示:恰当的正面教育可收到很好的效果。
道理是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当用它来指导别人实际时,就应具体化、形象化。
针对容易自满的人,这样的导向往往能使其看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使其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让其真正懂得如何做到全面发展,进而激励他们锐意进取的可贵精神。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未穷.青之技( ) (2)薛谭乃谢.( )(3)秦青顾.谓其友曰( ) (4)弗能自禁.( )2.下列对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薛谭学讴于.秦青②饯行于.郊街③忘向之.悲也④故雍门之.人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2)既去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
4.文中说薛谭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求返后,“终身不敢言归”,对于这一点,你有什么看法?(三)造酒忘米一人问造酒①之法于酒家。
酒家曰:“一斗米,一两曲②,加二斗水,相参③和,酿七日,便成酒。
”其人善忘,归而用水二斗,曲一两,相参和,七日而尝之,犹④水也,乃往诮⑤酒家,谓不传与真法。
酒家曰:“尔第⑥不循⑦我法耳。
”其人曰:“我循尔法,用二斗水,一两曲。
”酒家曰:“可有米么?”其人俯首思曰:“是我忘记下⑧米!”噫!并⑨酒之本而忘之,欲求酒,及于⑩不得酒,而反怒怨教之者之非也。
世之学者,忘本逐末,而学不成,何异于是!(选自明·江盈科《江盈科集》)【注释】①造酒:制酒。
②曲:酒曲,酒母,酿酒所用的发酵剂。
③参:同“掺”。
④犹:还,还是。
⑤诮(qiào):责备,讽刺。
⑥第:只是,一定。
⑦循:按照,遵循。
⑧下:做动词,放下,放进。
⑨并:连。
⑩于:在。
【阅读指津】凡事应该分清主次,不能舍本逐末,本末倒置;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抓住根本,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做事要细心,要多自我反思,少埋怨别人;不管学什么都要打好基础,认真学习,不可一步登天……文章寓意很多,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类似。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一人问造酒之法于.酒家( )(2)相.参和( )(3)而反怒怨教之者之非.也( )(4)何异于是.( )2.翻译下列句子。
(1)谓不传与真法。
(2)何异于是!3.文中隐含的一个成语是,意思是。
4.本文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四)圣琵琶传闻有书生欲游吴地,道经江西,因风阻泊船,闲步入林,过①一僧院。
僧已他出,房门外,小廊数间,傍有笔砚。
书生攻②画,遂把③笔,于素壁上画一琵琶,大小与真不异。
画毕,风静船发。
僧归,见画处,不知何人。
乃告村人曰:“恐是五台山圣琵琶。
”当亦④戏言,而遂为村人传说,礼施求福,甚效。
书生往吴,经年⑤,乃闻人说江西僧院,有圣琵琶,灵应非一⑥,心窃疑之。
因还江西时,令船人泊船旧处,上访之。
僧亦不在,所画琵琶前,已幡花⑦香炉供养矣。
取水洗之尽,还宿船中。
至明日,又上。
僧夜已归,以失琵琶故,邻人大集,方共悲叹。
书生故问,具言前验:“今应有人背⑧着琵琶,所以潜隐。
”书生大笑,为说所画及拭却之由,自是灵圣亦绝。
(选自唐·皇甫氏《原化记》)【注释】①过:寻访。
②攻:善于。
③把:拿。
④当亦:当时也是。
⑤经年:过了几年。
⑥非一:不止一二次。
⑦幡花:挂着幡,供着花。
⑧背:违背。
【阅读点津】文中写了一个书生无意间在寺院墙上画了个琵琶,最后被人们当成圣物来敬仰。
这个故事体现人们的迷信思想,庆幸的是书生最后把画擦掉,还原了事物的本质。
他告诫人们对此应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解释,要实事求是,不能凭主观臆断。
其实,对于一个理论,人们不去深入探讨而一味膜拜,也会犯文中人们的错误。
1.解释加点字的意义。
(1)书生攻.画( ) (2)于素.壁上画一琵琶( )(3)心窃.疑之( ) (4)以.失琵琶故( )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有书生欲游/吴地B.过/一僧院C.而遂为/村人传说D.僧夜已/归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于素壁上画一琵琶,大小与真不异。
(2)而遂为村人传说,礼施求福,甚效。
4.把书生所画琵琶当作神验,是怎么形成的?对此,人们能得到什么启示?(五)陈章侯蔑视显贵陈章侯性诞僻①,好游于酒。
人所致金钱随手尽。
尤喜为贫不得志人作画,周其乏。
凡贫士藉其生,数十百家。
若豪贵有势力者索之,虽千金不为搦②笔也。
一龌龊显者,诱之入舟,方将鉴定宋元人笔墨。
舟既发,乃出绢强之画。
章侯科头③裸体,谩骂不绝。
显者不听,逐欲自沉于水。
显者拂然④,乃自先去。
托他人代求之,终一笔不施。
(选自清·周亮工《读画录》)【注释】①诞僻: 怪僻。
②搦 ( nuò):握。
③科头:不戴帽子。
④拂然:甩动(袖子)的样子。
【阅读指津】文章刻画了陈章侯扶贫济困、刚正不阿、蔑视权贵的品格。
视金钱为粪土,尤其在贫困潦倒的时候,实属可贵。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人所致金钱随手尽.( ) (2)若豪贵有势力者索.之( ) (3)虽.千金不为搦笔也( ) (4)舟既.发(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尤喜为贫不得志人作画,周其乏。
(2)显者不听,遂欲自沉于水。
3.下列“去”的解释符合文中加点词“乃自先去.”意思的一项是( )A.除掉,去掉B.失去,损失C.距离D.离开4.文中表现陈章侯蔑视“一龌龊显者”的是哪一句(用文中的话回答)5.短文赞扬了陈章侯什么精神?(六)物各有短长甘戊使于齐,渡大河。
船人曰:“河水间①耳,君不能自渡,能为王者之说乎?”戊曰:“不然。
汝不知也。
物各有短长。
谨愿敦厚②,可事主,不施用兵;骐骥騄駬③,足及千里,置之宫室,使之捕鼠,曾不如小狸④;干将为利,名闻天下,匠以治木,不如斤斧。
今持楫而上下随流,吾不如子;说千乘之君、万盛之主,子亦不如戊矣。
”(选自刘向《说苑卷十七·杂言》)【注释】①间:间隔。
②谨愿敦厚:谨慎老实,诚恳厚道。
愿,老实,谨慎。
③骐骥騄駬:都是良马名。
④狸:猫。
【阅读指津】物各有所长,应该要用其长处,发挥其特点。
不能因为别人的短处而瞧不起别人,要学会取长补短.完善白己的知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甘戊使.于齐( ) (2)能为.王三者之说乎( ) ( (3)不然.,汝不知也( ) (4)可事.主( )2.下列各句中的“以”与“匠以治木”中“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无从致书以观B.以袅拥覆C.俯身倾耳以请D.以中有足乐者3.用“/”划出下列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今持楫而上下随流4.翻泽下列句子。
(1)河水间耳,君不能自渡,能为王者之说乎?(2) 骐骥騄駬,足及千里,置之宫室,使之捕鼠,曾不如小猫。
5.说说这则故事说明的道理。
(七)齐欲伐魏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①曰:“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
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②,腾山者五。
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
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③,而擅其功。
今齐魏久相持,以顿④其兵、弊⑤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
”齐王俱,谢将休士也。
(选自《战国策·齐策》)【注释】①淳于髡(kūn):战国时齐国的上大夫。
齐王:齐宣王,战国时齐国国君,姓田,名辟疆。
②环山者三:相当于“三环山”,意思是围绕着山追了三圈。
③无劳倦之苦:意思是没有费一点力气。
④顿:困倦,这里是“使……困倦”的意思。
⑤弊:疲劳,这里是“使……疲劳”的意思。
【阅读指津】淳于髡用形象的寓言故事巧谏君王,避免了一场战争,可谓大功一件。
淳于髡告诫齐王既要看到眼前利益,更要看到身后的危险。
这和成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何其相似。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天下之疾.犬也( )(2)各.死其处( )(3)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 )(4)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