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固基优选题:中国地理概况包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固基优选题:中国地理概况含答案**中国地理概况**
一、选择题
(一)(2019四川邻水二中)下图为2015年1~2月我国各省区规模以上工业同比增速(%)地区分布。

读图完成1--2题。

1、2015年1~2月我国各省区规模以上工业同比增速()
A.最快的两个省级行政区分别是藏、贵
B.最慢的两个省级行政区分别是辽、秦
C.东部经济带各省区快于西部经济带各省区
D.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级行政区北多南少
2、各地区增速存在差异,其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①黑龙江、辽宁接受产业转移②北京、上海第三产业发展迅速③江苏、山东、广东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④江西、湖南面临资源问题,工业发展受阻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参考答案1---2、D.B
解析第1题,图中数值越高,表明增速越快。

因此可知,我国各省区规模以上工业同比增长最快的两个省级行政区分别是藏、渝;最慢的两个省级行政区分别是辽、晋;东部和中西部经济地带均有快有慢;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级行政区北多南少。

第2题,黑龙江、辽宁增速均较慢,可能为产业转出地;北京、上海均有所增长,主要得益于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江苏、山东、广东等地增速较大,和高新技术产
业发展迅速有关;图中显示,江西、湖南增速较大。

(二)[2019·安徽皖南八校模拟]
下图为我国四条著名山脉。

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图中山脉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B.②是我国长江与珠江流域分界线
C.③是山西与山东两省的分界线
D.④是两大板块的分界线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和所学中国地理知识可知,①为大兴安岭,②为武夷山,③为太行山,④为喜马拉雅山。

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乌鞘岭—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一线,A正确。

答案:A
2.图示山脉附近地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是()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②武夷山附近地区(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和③太行山附近地区是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C正确。

答案:C
(三)如图为我国30°N纬线经过的六省(区)的公路网密度和公路货运量占该省(区)总货运量比重图。

据此回答1--2题。

1.与①省(区)比较,②省(区)公路网密度小的主要原因是()
A.山区面积大,地表崎岖B.人口稀少
C.河流密布,多洪涝灾害D.资源贫乏
2.③省(区)公路货运量占总货运量比重小的原因可能是()
A.地质灾害频发B.公路里程短
C.运输方式多样D.经济水平低
解析:1.A 2.C
第1题,依据“30°N纬线”、①位于110°E以东、②位于100°E以西,可判断①②分别是湖北、四川,湖北多为平原地形,而四川除成都平原外,多山区而地表崎岖,故地形因素使两省(区)公路网密度差异大。

第2题,公路货运量占总货运量比重小说明其他运输方式货运量占总货运量比重较大,或公路里程短,但图示③省(区)公路网密度大,则反映公路里程较长。

(四)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1~2题。

1.武夷山脉是我国()
A.森林与草原的分界线
B.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C.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的分水岭
D.江南丘陵与浙闽丘陵的分界线
2.图示区域()
A.山脉两侧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显著
B.山地与小兴安岭相比,生物种类更丰富
C.河流流量大且稳定,含沙量小
D.降水量从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
答案1.D 2.B
解析第1题,武夷山为江南丘陵与浙闽丘陵的分界线。

第2题,武夷山脉两侧地形、
气候差别不大,A项错;武夷山纬度比小兴安岭低,海拔较高,因此气候垂直地域分异更明显,生物种类要多于小兴安岭,B项正确;该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C项错;图示地区降水受地形影响明显,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D项错。

(五)(2019·厦门模拟)当强冷空气经过渤海上空时,受海水加热加湿作用,使空气中的水汽凝华,形成“冷流云”,继而在山东半岛北部形成“冷流雪”,12月是冷流雪量最多的月份。

据此回答1--2题。

1.山东半岛南部冷流雪量远少于北部的主要原因是()
A.距海较远B.地形阻挡
C.气温较高D.地势低平
2.冷空气南下时,山东半岛北部12月比2月更易产生冷流雪的主要原因是()
A.海陆气温差异较大B.南下冷空气较频繁
C.渤海表层水温较高D.半岛上空尘埃较多
解析:第1题,依题意“冷流雪”是冷气流经渤海海水加热加湿后遇地形阻挡而成的,山东半岛北部处于冷气流的迎风坡,南部处于背风坡,降雪量要少于北部。

第2题,冷流雪的发生与渤海的加湿加热能力呈正相关,渤海12月比2月表层水温高,对冷空气的加热加湿作用更强,故更易出现冷流雪。

答案:1.B 2.C
(六)(2019·福州质检)将各类食物产量折算成人类生存所需三大营养成分(热量、蛋白质和脂肪)的数量,用于研究我国食物供给和可供养人口数量的相关性,对保障食物营养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下表示意我国三大生态系统、净进口食物供给数量和根据小康水平标准换算成的可供养人口数量。

据此回答1~3题。

1.表中甲、乙、丙三大生态系统分别是()
A.草地、农田、水域B.农田、水域、草地
C.农田、草地、水域D.水域、草地、农田
2.我国各类食物提供的热量和蛋白质总量大,但仍大量进口,是因为() A.饮食习惯的影响大
B.食物需求的多样化
C.绿色食物需求量增大
D.人口数量大幅增长
3.在合理利用我国有限的土地资源的前提下,为保障食物营养供给可采取的措施是()
A.挖掘湿地潜力,提高水域的生产力
B.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C.保护我国耕地资源,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
D.提高牲畜养殖技术,适度增加油料作物种植
解析:第1题,表中数据显示甲的各项数量都最大,表明各类食物产量大,应为农田;乙的脂肪较高,符合畜产品食物特点,为草地;丙的蛋白质较高,符合水产品食物特点,为水域。

第2题,“总量大,但仍大量进口”,说明总产量基本能满足需求,但某些品种不能满足需求而进口,则B正确。

第3题,表中数据显示,各类食物提供的脂肪可供养人口数量最少,热量和蛋白质可供养人口数量多,则应提高脂肪类食物的生产比重,故D正确。

答案:1.C 2.B 3.D
(七)中国的饮食文化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演变至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菜系及相应的饮食习惯。

一个地方饮食习惯的建立与许多因素都有关联,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地理环境。

结合下图,回答1--2题。

1.关于该地区农业生产与饮食习惯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区域更适合发展水稻种植
B.乙区域更适合发展苹果等林业生产
C.该地区人们离不开牛羊奶酪和肉食
D.该地区饮食为“饭稻羮鱼”“山珍海味”
2.下列饮食习惯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①山西人爱吃醋与该地区水土流失,土壤中钙较少有关②重庆人喜辣的食俗多与该区域冬季气候较同纬度气温更低、湿度更大有关③北方喜爱咸菜是因为冬季寒冷干燥,新鲜蔬菜少,形成了腌制蔬菜的习俗④南方人喜爱甜食与南方多雨,光热条件好,盛产甘蔗有关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答案 1.D 2.D
解析第1题,该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河网稠密,应该是有“鱼米之乡”之称的江南地区,故饮食为“饭稻羮鱼”;图示该区域临海,又因区域界线为山地,故饮食又有“山珍海味”。

由于甲地为多条河流的源头,应该是山地地形,不宜发展水稻种植;乙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势低平,适宜发展水稻种植。

第2题,当地气候条件决定了当地的物产,而物产会影响饮食习惯。

山西人爱吃醋与当地“水硬”(碱性强)有关,重庆人喜辣与气候潮湿有关。

二、非选择题
1、[2019·唐山市质检]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气候的大陆性是相对于海洋性而言的,大陆性气候是受大陆热力性质变化大、水分少的性质影响的气候,在我国,主要表现为最热月与最冷月紧
跟在夏至与冬至之后出现,春温高于秋温,降水集中在夏半年,气温年、月平均日较差>10 ℃等。

材料二下图为我国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分布图。

(1)简述中国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的分布特征。

(6分)
(2)四川盆地地处内陆,但位于海洋性气候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为什么许多滨海城市,如大连、天津、青岛,甚至上海都不能算作海洋性气候,而只是海洋性过渡气候?(6分)
(3)分析中国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8分)
(4)从降水方面分析青藏高原以南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为海洋性过渡气候,而藏北高原是大陆性过渡气候的原因。

(4分)
解析:第(1)题,由材料二图可以归纳出中国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分布的特征。

第(2)题,四川盆地因其独特的地形特征,形成湿度相对较大、温差相对较小的气候特征。

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典型,导致气温年、月平均日较差均较大。

第(3)题,气候主要包括气温和降水,从这两方面来思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第(4)题,青藏高原以南的雅鲁藏布江谷地受西南季风的影响,在迎风坡形成丰富的降水,因而为海洋性过渡气候;而藏北高原周围高山环抱,地形闭塞,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所以是大陆性过渡气候。

答案:(1)气候的大陆性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强,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北部、内蒙古、陕北、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和藏北等北部广阔地区;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华南沿海和四川盆地。

(6分)
(2)地形。

冬天从西伯利亚吹来的寒冷的北风经常控制这些城市,冬天的寒冷和夏天的炎热构成强烈对比,气温年、月平均日较差均较大,所以这些滨海城市只能是海洋性过渡气候。

(6分)
(3)有利影响:季风气候显著和雨热同期使得夏季全国普遍高温,使需热较多的作物(水稻、玉米)种植范围大大向北扩展,雨热季节配合好,有利于农作物生长;气候复杂多样使世界上大多数农作物都能在我国生长。

不利影响:降水过分集中在夏季,夏涝春旱现象严重,降水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频繁;冬季冷空气带来严寒、大风、霜冻等灾害性天气,夏秋季节台风带来水灾、风灾等。

(8分)
(4)藏北高原地势高峻,周围高山环抱,地形闭塞,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较少。

雅鲁藏布江谷地在夏季受西南季风和地形的影响,在迎风坡形成丰富降水。

(4分)
2、柑橘喜温暖湿润气候,是热带、亚热带的常绿果树。

中国是世界上栽培柑橘历史最早的国家,柑橘品种多样,被称为世界柑橘资源的宝库。

近年来,我国柑橘出口量逐年递增,柑橘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果品。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柑橘优势区域布局图。

材料二我国柑橘成熟期分布。

(1)根据材料一,说出柑橘优势规划区域中长江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名称。

(2)甲、乙两区域纬度位置相近,但甲区域是柑橘优势产区,乙区域柑橘产量却较小,从气候和地形角度推测其原因。

(3)简述我国柑橘成熟期的特点,并说明其对柑橘销售的影响。

(4)分析我国柑橘在国际市场有较强竞争力的原因。

答案(1)云南省、四川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

(2)气候:甲区域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山地阻挡冬季风,受冷空气影响范围较乙区域小,柑橘冻害少。

地形:甲区域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适宜种植柑橘;乙区域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适宜发展种植业。

(3)特点:我国柑橘的成熟期较为集中,主要在秋冬季节,其他季节较少。

影响:会导致市场销售期集中在秋冬季节,售价低,春夏季节柑橘供应不足。

(4)栽培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柑橘种类多样,物种资源丰富;我国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区面积广大,(低山丘陵广布)适宜种植柑橘的面积大;我国土地和劳动力价格低,柑橘生产成本较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