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理论
第十章劳动关系-第一节劳动关系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架
第十章劳动关系主要理论框架【本节知识点】【知识点】劳动关系的概念【知识点】劳动关系的主体构成和环境因素【知识点】劳动关系的运行【知识点】劳动关系的概念一、劳动关系的定义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以及相关组织为实现劳动过程所构成的社会关系。
以劳动者和劳动力使用者为基本主体。
●员工和雇主以及他们的组织,构成了狭义的劳动关系主体;●广义的劳动关系主体还包括政府。
以劳动与劳动报酬相交换的利益分配关系;也是一种组织与个体、群体之间重要的社会关系。
二、劳动关系的特征★1.雇佣关系2.冲突与合作3.劳动者和雇主的权利义务:三、劳动关系的层级结构(3个)★1.(狭义)—具体的企业或劳动单位中劳动者个人与劳动力使用者之间的关系。
涉及劳动行为的实现和劳动标准的保障。
2.—由工会为代表的劳动者与雇主或雇主组织所构成的社会关系。
集体劳动关系的主要特征:主体独立、权利对等、工会代表。
集体劳动关系的主要功能:交涉、谈判和协商确定劳动条件和劳动标准。
3.—又称产业关系,包括劳方、资方、政府的三方关系。
●最重要的特征:政府作为一个直接主体介入。
●是一种宏观层面的劳动关系。
(1)个别劳动关系:是基础构成 (2)集体劳动关系:是核心构成 (3)社会劳动关系:是总体构成【2016真题:单选】关于社会劳动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社会劳动关系是一种微观层面的劳动关系 B . 社会劳动关系的主要功能是保护雇主 C . 社会劳动关系的主要特征是公会代表各方利益 D . 社会劳动关系是劳动关系系统的总体构成 【答案】D【解析】社会劳动关系通常是指一个大的产业或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范围的劳动关系。
政府作为一个直接主体介入其中,是社会劳动关系最重要的特征。
社会劳动关系是一种宏观层面的劳动关系。
劳动关系的层级结构的特点:个别劳动关系是劳动关系系统的基础构成,集体劳动关系是劳动关系系统的核心构成,社会劳动关系是劳动关系系统的总体构成,这三者相互关联,逐级包容。
第二节劳动关系的各学派理论、历史和在各国的发展
第二节劳动关系的各学派理论、历史和在各国的发展【本节考点】【考点】劳动关系各学派理论【考点】劳动关系氛围理论【考点】劳动关系的调整模式及其特征【考点】劳动关系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背景及其特点【考点】世界各典型国家劳资关系的不同模式【考点】劳动关系各学派理论1. 韦伯夫妇的产业民主理论(1)中心主张:劳工运动既要有政治方向,又要有经济方向。
(2)工会是将民主带进产业内的主要机制。
【关键】民主。
2. 康芒斯的集体行动理论◆劳资冲突:源于不同经济利益的对立◆制度的实质:就是“集体行动控制个体行动”,最主要的是法律制度。
◆特别重视和强调:国家和法律制度的作用◆工会看作是一种经济制度◆极力主张包括国家干预在内的“集体行动”,强调政府在调节和管理经济中的作用。
【关键】集体、国家和法律。
3. 邓洛普的劳动关系系统理论◆劳动关系系统构成:输入部分(主体、环境、意识形态)+ 输出部分(规则网—劳动关系研究的中心)◆首次将劳动关系领域分散的理论建成一个系统化的思想体系。
◆最早以统合模式对劳、资、政三方的经济、政治关系进行了分析【例题:多选】邓洛普的劳动关系系统的构成包括()。
A. 主体B. 环境C. 意识形态D. 规则网E. 政府【答案】ABCD【解析】邓洛普的劳动关系系统的构成包括主体、环境、意识形态和规则网。
【考点】劳动关系氛围理论【2015新增】(一)劳动关系氛围的概念组织内部环境所特有的、相对持久的属性,是一系列可以通过个体主观知觉和感受测量的工作场所环境的特征集合。
(二)劳动关系氛围的类型以及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例题:多选】关于对立-消极的劳动关系氛围表述正确的是()。
A. 被动参与B. 信息分享C. 怠工D. 劳动争议E. 绩效最低【答案】CE【解析】A属于合作-消极(绩效处于中间水平);B属于合作-积极(绩效最高);D属于对立-积极(绩效处于中间水平)。
(三)劳动关系氛围的影响因素社会因素、组织因素、个体因素【考点】劳动关系的调整模式及其特征★◆表现形式:雇佣劳动和剩余价值的生产◆本质: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美国)认为市场是决定就业状况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工会或工会运动对市场机制的运行和发展具有负面影响,主张减少政府对劳动关系的干预。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第二章
劳动关系与劳动法曹菁老师第二章劳动关系理论第二章劳动关系理论西方学者从不同的立场、理念和对现象的认识出发,对劳动关系进行研究,得出了各不相同的结论,形成了比较有代表性的五大理论学派。
按照从政治趋向上的“右翼”(保守)到“左翼”(激进)的顺序排列为:新保守派管理主义学派正统多元论学派自由改革主义学派激进派这些学派的相似之处在于,都承认劳动双方之间存在目标和利益的差异。
(多选题或单选题)一、新保守派的主要观点【020101】——经济效率最大化(1)市场化是解决效率与公平两大问题的最佳途径。
(2)具有经济理性的员工与管理方有不同的利益和目标,但同时他们又能互相协调这些目标。
(3)工会的作用是负面的,减少政府和工会对市场的干扰。
(4)在奉行新保守派思想的国家中,以美国模式最为典型。
(新保守派也被称为新自由派或新古典派,基本由保守主义经济学家组成。
)(5)思想渊源:西方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国富论》。
二、管理主义学派的主要观点【020102】——强调劳资平等,对工会态度模糊(1)更关注员工的动机、对企业的认同度和忠诚度,主要研究企业对员工的管理政策、策略和实践。
(2)双方利益基本一致的。
(3)该学派对于工会的态度是模糊的,对集体谈判制度的态度是灵活的。
(4)解决方法:高绩效模式,可避免冲突,推进进步的管理实践并增强劳动者和管理方合作。
日本劳动关系模式成为该学派主张的典范。
与管理主义学派主张比较接近的还有英国模式。
三、正统多元论学派的观点【020103】——寻求效率与公平的平衡,提倡工会和集体谈判该学派主要关注经济体系中对效率的需求与雇用关系中对公平的需求之间的平衡,主要研究劳动法律、工会和集体谈判制度。
(1)该学派认为对员工公平和公正待遇的关心,同管理方对生产效率和组织效率的关心是相互矛盾的,员工处于不利地位,工会和集体谈判具有积极作用。
(2)核心假设是:通过劳动法和集体谈判确保公平与效率的和谐发展,是建立最有效的劳动关系的途径。
自考 劳动关系 第二章 劳动关系理论
第二章劳动关系理论第一节劳动关系理论:各学派的观点比较有代表性的五大理论学派,把他们按照从政治趋向上的“右翼”(保守)到“左翼”(激进)的顺序排列:新保守派、管理主义学派、正统多元论学派、自由改革主义学派、激进派。
这些学派观点的相似之处在于,都承认劳动关系双方之间存在目标和利益差异。
其主要区别体现在:(1)对雇员和管理方之间的目标和利益差异的重要程度、认识各不相同;(2)在市场经济中,对这些差异带来的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3)对双方的力量分布和冲突的作用持不同看法;(4)在工会的作用,以及当前体系所需的改进等方面各执一词。
一、新保守派:新保守派也称新自由派或新古典学派,基本由保守主义经济学家组成。
这一学派主要关注经济效率的最大化,主要研究、分析市场力量的作用,认为市场力量不仅能使企业追求效率最大化,而且能够确保雇员得到公平合理的待遇。
新保守派一般认为,劳动关系是具有经济理性的劳资双方之间的自由、平等的交换关系,双方具有不同的目标和利益。
资方获得高利润,雇员获得高工资、福利和工作保障,形成“双赢”格局。
劳资双方的冲突就显得微不足道。
工会的作用就不大了。
典型模式:美国模式二、管理主义学派:管理主义学派多由组织行为学者和人力资源管理专家组成。
该学派更关注就业关系中员工的动机,以及员工对企业的高度认同、忠诚度问题,主要研究企业对员工的管理政策、策略和实践。
该学派认为,雇员与企业的利益基本是一致的,劳资之间存在冲突的原因,在于雇员认为自己始终处于被管理的从属地位,管理与服从的关系是雇员产生不满的根源。
该学派对工会的态度是模糊的。
应尽量避免建立工会。
同工会领导人建立合作关系。
管理主义学派主张采用新的、更加弹性化的工作组织形式,更强调员工与管理方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合作。
典型模式:日本模式三、正统多元论学派:正统多元论学派由传统上采用制度主义方法的经济学家和劳动关系学者组成,该学派主要关注经济体系中对效率的需求与雇佣关系中对公平的需求之间的平衡,主要研究劳动法律、工会和集体谈判制度。
1章劳动关系理论第1节各学派观点
五大学派,从右翼保守派到左翼激进派的顺序排列为:新保守派,管理注意学派,正统多元论学派,自由改革主义学派,激进派一新保守派的主要观点1,主要关注经济效率最大化,研究市场力量的作用,认为市场不仅能使企业追求效率最大化,而且取保雇员得到公平合理的待遇2这一学派认为,劳动关系具有经济理性的劳资双方之间的自由,平等的交换关系,双方具有不同的目标和利益,从长远看供求双方是均衡的,假若市场运行和管理方的策略不受任何其他因素干扰,那么劳资双方都会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实现管理效率和生产效率的最大化。
3由于劳动力市场机制保证双发利益的实现,因为劳资双方的冲突就显得微不足道,工会的作用就不大了4在奉行新保守派思想的国家中,以美国模式最为典型,加拿大和爱尔兰的主流思想也是新保守派思想。
5新保守主义政策的负面影响表现再三方面:1美国是收入水平差距第二大的国家,收入差距是日本荷兰瑞典的两倍2美国是平困指标比较高的国家,也是预期寿命不足60岁的人口百分比最高的国家3美国工人的年工时也很高,无疑会增加人均GDP,降低社会绩效。
二管理主义学派的主要观点1这学派关注就业关系中员工的动机,以及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度,忠诚度问题,主要研究企业对员工的管理政策,策略和实践。
2该学派认为雇员与企业的利益是基本一致的,劳资之间的冲突原因在于雇员认为自己始终处于被管理的从属地位,管理与服从的关系是雇员产生不满的根源,企业采用高绩效模式的进步的或高认同感管理策略,冲突就可以避免,会使双方保持和谐的关系。
3该学派对公会的态度是模糊的420世纪70年代日本劳动关系称为该学派的主张典范,接近的还有英国模式。
三正统多元论学派的观点1该派主要是关注经济体系中对绩效的需求和雇佣关系中对公平的需求之间的平衡,主研劳动法,公会和集体谈判制度。
2该派认为,雇员对公平和公正待遇的关心,与管理方对经济效率的组织效率的关心是相互冲突的。
3正统多元论学派观点的基础是雇佣关系多元主义的信念和价值观4核心假设是,通过劳动法和集体谈判确保公平与效率的和谐发展是建立最有效的劳动关系途径,这也是战后许多国家奉行的劳动关系制度。
劳动关系理论:各学派观点
我赞同正统多元论学派的观点。
在劳动关系中,雇主的利益在于支付雇员报酬的最小化,以及从雇员那里获得利益最大化,而雇员的利益在于工资福利的最大化,以及在保住工作的前提下尽量少工作。
这就构成了劳动关系冲突的必然性。
正统多元论学派观点的基础是雇佣关系多元主义的信念和价值观。
正统多元论学派认为雇佣组织就是一个微型社会,组织中有不同是利益群体,他们都有追求某些目标的需求,但是达到目的的方式却不一致。
管理者对于组织的整体效果和目标的实现负有责任。
雇员关心的更多是个人利益,特别是希望获得更有利的雇佣条款和条件。
同一组织中不同群体对于有效资源进行分配时,难免会有利益冲突。
这就要求有一系列的机制来防止利益冲突演变成为混乱,进而有效解决方法和机制。
我认为,劳动法和集体谈判是确保公平和效率的有效途径。
正统多元论学派提出工会和集体谈判是较为有效和民主的方法。
这相对于新保守派依赖于“纯市场”调配更具科学性和时代性。
在劳动关系中,雇主无论是在力量还是在资源上都占有绝对的优势,雇主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本性是建立在压榨雇员,剥削雇员劳动剩余价值的基础之上的。
所以“纯市场”调节只是一个美好的假想而已,并不具有科学性。
管理主义学派基于“关系一元主义”的信念也是不现实的。
正所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会有”,一个企业是不可能有完全一致价值观的雇员的。
不同岗位的雇员可能利益也会不同,利益不同必将导致对于同一事件的不同看法和不同价值取向。
管理学派过于看重组织内的一致性,而认为工会等组织的存在是对雇佣关系的一种干扰的观点更是不符合时代发展潮流。
自由改革主义学派既通过“结构不公平”理论提出集体谈判的重要性同时又批判当前的工会,认为工会难以战胜强大的权利资方,从而无法为成员提供有效的保护,甚至在严重影响是无法保全自己。
这是一种较为松散的观点。
激进派基于马克思的阶级基础提出带有很重的阶级斗争性。
首先劳动关系是基于市场经济的基础上的,脱离经济基础谈劳动关系就像无根之树,是经不起考究的。
劳动关系
第一章1、劳动——指人们运用自己的劳动能力,利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创造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财富的有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
2、具体的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在实现劳动的过程中所结成的一种经济利益关系。
3、一般来说,劳资关系或雇佣关系是指私有经济中的劳动关系,它反映的是雇主与雇员之间的关系。
劳资关系或雇佣关系的含义或性质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
4、劳动关系的主体:⑴员工⑵员工团体⑶管理方⑷雇主协会⑸政府5、劳动关系的表现形式:⑴合作⑵冲突⑶力量⑷权力第二章1、西方劳动关系分为四个阶段:⑴自由竞争时期⑵从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⑶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历史时期⑷二战至今的历史时期2、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关系的基本特征:⑴劳动关系的建立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⑵劳动关系的确立是通过契约的形式认定的⑶劳动集体组织在劳动关系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⑷劳动关系的是指仍然是对抗性的3、经典作家笔下的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关系有:⑴平等的劳动关系⑵合作的劳动关系⑶不体现任何身份差别的劳动关系⑷主体发生在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4、中国特色的利益协调型劳动关系⑴就利益关系而言是在利益分化的同时仍然以利益一致为取向;⑵就运行机制而言,在市场机制的总体要求下,政府干预、人际关系和社会传统仍然会有相当的作用;⑶就文化特色而言,在开始注重个人和群体价值实现的情况下,仍然以追求社会和谐一致为主要的文化价值标准。
5、股份制劳动关系的特点:⑴劳动关系双方的利益主体身份比较清晰。
⑵劳动关系的运行及关系处理主要是通过市场机制。
第三章1、当代劳动关系理论⑴新古典学派的劳动关系理论:理论:认为市场是决定就业状况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工会或工会活动并不是劳动力市场所需要的,甚至认为工会或工会活动对市场机制的运行和发展具有副作用或反面影响。
特点:①忽视或贬低工会的作用②开始关注劳动关系系统内部各要素的作用和特征⑵新制度学派的劳动关系理论⑶人事管理学派的劳动关系理论⑷组织行为学派的劳动关系理论2、影响劳动关系运作的因素:⑴环境因素:①经济因素②技术因素③政治和法律因素④思想意识因素⑵工作场所因素:①工作场所的技术②预算和市场力量③工作场所的管理④所有制和企业的思想⑶个人因素第四章1、基本需要——也称必不可少的需要。
劳动关系的历史和理论
第二章劳动关系的历史和理论第一节劳动关系的历史发展一、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劳动关系资本原始积累阶段,是资本主义劳动关系的形成时期。
此阶段的特点体现为:第一,劳动关系主体是以直接一种剥夺方式形成的。
第二,在劳动关系形成过程中充斥着暴力与强制。
第三,宗主国和殖民地的劳动关系发展并不同步。
二、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的劳动关系从产业革命开始至19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的发展处在自由竞争时期,国家对劳资关系调整采取自由放任政策。
这一时期的劳资矛盾主要表现为尖锐的阶级对抗和激烈的阶级冲突。
西方国家这一时期的劳动关系具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劳资双方形成了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第二,劳工运动总体上处于分散、个别和局部的状态;第三,阶级斗争尖锐化。
三、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劳动关系19世纪下半期至20世纪初,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完成了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政府对劳资关系的调整从自由放任转向国家干预政策。
归纳这一时期劳动关系的特点:第一,劳资矛盾的焦点依然如旧,但是矛盾的激烈程度和表现方式发生了一些变化。
第二,由于工人罢工斗争的发展、工会组织的广泛建立以及社会主义运动的出现,导致劳资力量对比发生改变,日趋强大的、有组织的劳工运动,迫使资方及其政府做出让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和缓解了劳资矛盾。
第三,政府调整和改变了劳资关系政策,从对劳资关系领域的自由放任政策转向国家干预政策,大量劳工立法的出现以及相应机构的建立,使劳资关系的调整开始向有序化、法律化方向迈进。
四、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历史时期的劳动关系20世纪上半期的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劳资关系领域可以说是一个过渡期,从初期的国家干预向下一阶段全面进入制度化、法制化过渡。
这一阶段劳动关系的特点是:第一,战争、危机和革命极大地影响着这一阶段劳资关系的发展,劳资关系领域的许多重大变化都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
第二,国家的劳动行政管理工作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成为政府宏观调节劳资关系的主要手段。
国外马克思主义的劳动关系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 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是阶级统治的 工具。在资本主义社会,国家是资产 阶级统治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 工具。
资本主义国家具有对内和对外两种职 能。对内职能主要是政治统治职能和 社会管理职能,对外职能主要是进行 国际交往和维护国家安全及利益。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与资本主义生 产关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一方 面,国家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政策 、法律、法规等措施来维护资本主义 生产关系的稳定和发展;另一方面,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也要求国家 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
跨国公司对全球劳动 关系的影响
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和组 织生产,对全球的劳动关系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一方面,跨国公司促进了 全球范围内的就业增长和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跨国公司也加剧了全球范 围内的劳动条件恶化和劳动者权益保 障问题。同时,跨国公司的行为也受 到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的关注和制约 。
通过实施各种福利制度,如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养老保险 等,提高劳动者的福利待遇,增强劳动者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
01
国外马克思主义劳 动关系理论的现实
意义
对当前劳动关系的启示
强调劳动关系的阶级性
国外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关系是 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关系的重要体 现,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在劳动 过程中的利益对立是劳动关系的 主要矛盾。
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是创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值的唯一源泉,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剩余价值学说
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动机,是资本增殖,即生产过程的结果。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 度的本质。
剥削的实质
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是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资本家通过购买工人的劳动力,将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必 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从而无偿占有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剩余价值。
劳动关系学
劳动关系学第一章:劳动关系导论名词劳动关系:劳动关系是劳动者与雇主之间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的统称。
名词劳动关系的具体含义:劳动者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经济社会关系.名词劳动:劳动是人们改变劳动对象,使之适合自己需要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名词劳动关系的本质:是管理方与劳动者个人及团体之间产生的、由双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权利关系的总和,它会受到一定社会的经济、技术、政策、法律制度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名词劳动关系中的力量:劳动关系双方选择合作还是冲突,取决于双方的力量对比。
简答劳动关系的主体答:是指劳动关系中劳动力的所有者和劳动力的使用者,拥有劳动力的雇员和使用劳动力的雇主名词劳动关系中的雇员:指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由雇主雇佣并在其管理下从事劳动以获取工资收入的法定范围内的劳动者。
名词雇员团体:指因为共同的利益、兴趣或目标而组成的雇员组织,包括工会和类似于工会组织的雇员协会和专门的职业协会。
名词雇主组织:雇主组织的主要形式是雇主协会,他们以行业或贸易组织为纽带,一般不直接介入雇员与雇主的具体劳动关系事务之中.简答劳动关系的特点一、个别性与集体性二、平等性与隶属性三、对等性与非对等性四、经济性、法律性和社会性名词合作:指在组织中,管理方与雇员要共同生产成品和服务,并在很大程度上遵守一套既定制度和规则的行为。
简答合作的根源答: 主要有两方面,被迫和获得满足一、被迫是指雇员迫于压力不得不合作,雇员要谋生,就得与雇主建立雇佣关系。
二、获得满足1、要建立在员工的信任的基础上.2、大多数工作有积极的一面,这是劳动者从工作中获得满足的更重要的原因.3、管理方也努力使雇员获得满足.简答冲突的根源一、根本根源1、异化的合法化2、客观的利益差异3、雇佣关系的性质二、背景根源1、广泛的社会不平等2、劳动力市场状况工作场所的不公平3、工作本身的属性第四章雇主名词雇主:也称用人单位,是指一个组织中,使用雇员进行有组织有目的的活动,并向雇员支付工资报酬的法人或自然人。
劳动法与劳动关系理论及实践
劳动法与劳动关系理论及实践劳动法与劳动关系理论及实践劳动法是一门研究工人与雇主之间劳动关系的法律学科,主要涉及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律关系、劳动保护、劳动争议解决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劳动关系理论则是指对劳动法相关概念、原则和规则等进行理论分析和深入研究。
劳动法与劳动关系理论的实践主要体现在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立法、行政及司法实践中。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劳动法制度和劳动关系理论有一定差异,但都以保护劳动者权益、维护劳动关系稳定为基本出发点。
劳动法与劳动关系理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的工业革命时期。
当时,大量工人进入工厂,劳动条件恶劣,工时长、工资低、劳动保护薄弱,因此产生了很多劳动争议。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劳动法与劳动关系理论逐渐形成。
早期的劳动法主要以保护童工权益为主,随后逐渐扩大到成年工人的权益保护。
随着工人阶级的觉醒和劳动运动的兴起,劳动法与劳动关系理论不断演变和完善。
20世纪中叶以后,随着工人权益保护的进一步加强,劳动法与劳动关系理论也随之发展。
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推行社会保障制度,通过国家的调节和干预,建立起有利于劳动者的法律体系,保障了劳动者权益,同时也促进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主义国家则更加强调劳动者的权益保护和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劳动法与劳动关系理论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加剧和经济发展的转型,劳动法与劳动关系理论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劳动力的跨国流动给劳动法和劳动关系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涉及国际合同、劳动移民、跨国劳动争议解决等问题;另一方面,科技进步和信息化使得劳动关系的形式和特点发生了变化,如雇佣、自由职业等新兴劳动形式,需要对劳动法和劳动关系理论进行创新和更新。
总之,劳动法与劳动关系理论及实践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经济的背景和劳动者权益的保护。
劳动法的制定和执行需要更多的社会参与,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需要政府、雇主和工会的共同努力。
未来,劳动法与劳动关系理论及实践将继续发展和变革,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和挑战。
劳动关系第二章劳动关系理论与现状
发挥媒体和社会组织的作用,加强对劳动关系问题的舆论监督和引导, 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
推动行业自律和规范发展
鼓励行业协会等组织制定行业自律规范,推动行业健康发展,构建和 谐行业劳动关系。
加强劳动关系研究和学术交流
加强劳动关系领域的研究和学术交流,推动劳动关系理论和实践的创 新发展。
遵守企业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
自觉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认真履行工作职 责和义务。
ABCD
积极参与企业管理和决策
积极参与企业的管理和决策过程,表达自身诉求和建议 ,促进企业民主管理和科学决策。
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了解自身权益和义务,积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合理表 达诉求和解决问题。
社会层面的策略与建议
全球化加速了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使得劳动者面临更大的就业不确定 性和竞争压力。
技术进步对劳动关系的影响
远程工作和灵活就业
01
技术进步使得远程工作和灵活就业成为可能,改变了传统的雇
佣模式和劳动关系。
人工智能和自动化
02
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对劳动力市场产生了深刻影响,
可能导致部分传统岗位的消失和新兴岗位的出现。
产业结构
不同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 和劳动条件不同,影响劳 动关系的和谐程度。
全球化
全球化使得企业面临更激 烈的竞争,可能对劳动关 系产生负面影响,如裁员、 降薪等。
政治因素
政治制度
不同政治制度下,政府对劳动关 系的干预程度和方式不同,影响
劳动关系的稳定性和公平性。
法律法规
劳动法律法规是调整劳动关系的重 要手段,其完善程度和执行情况直 接影响劳动关系的和谐程度。
3
劳动者参与和合作
第02章劳动关系论
第二章劳动关系理论一、劳动关系理论:各学派的观点1、五大理论学派:新保守派、管理主义学派、正统多元论学派、自由改革主义学派、激进派。
这些学派观点的相似处:都承认劳动关系双方之间存在目标和利益差异。
区别在于:⑴对雇员和管理方之间的目标和利益差异的重要程度、认识各不相同⑵在市场经济中,对这些差异带来的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⑶对双方的力量分布和冲突的作用持不同看法,尤其是对冲突在劳动关系中的重要程度,以及雇员内在力量相对于管理方是否存在明显劣势这两个问题上存在明显分歧⑷在工会的作用,以及当前体系所需的改进等方面各执一词2、新保守派的主要观点①由保守主义经济学家组成②关注经济效率的最大化,主要研究、分析市场力量的作用,认为市场力量不仅能使企业追求效率最大化,而且也能确保雇员得到公平合理的待遇。
③劳动关系是具有经济理性的劳资双方之间的自由、平等的交换关系④由于劳动力市场机制可以保证劳资双方利益的实现,所以劳资双方的冲突就显得微不足道,研究双方的力量对比,也就没有意义,工会开展集体谈判只会对经济和社会起到负面作用⑤改进雇员与管理方之间关系的方法:要将市场“规律”引入工资和福利的决定过程,采用额外支付计划,使雇员的收入和绩效联系得更紧密。
应该赋予管理方更大的管理弹性,减少限制管理权力的法律和法规,尤其是减少劳动法对管理方的限制。
⑥以美国模式最为典型。
3、管理主义学派的主要观点①由组织行为学和人力资源管理专家组成②关注就业关系中员工的动机,以及员工对企业的高度认同、忠诚度问题。
主要研究企业对员工的管理政策、策略和实践。
③认为雇员与企业的利益基本是一致的,管理和服从的关系是雇员产生不满的根源。
如果企业能够采用高绩效模式下的“进步的”或“高认同感的“管理策略,冲突就可以避免,并且会使双方保持和谐的关系。
④对工会的态度矛盾,取决于双方合作的愿望⑤改进雇员与管理方之间关系的方法:主张采用新的、更加弹性化的工作组织形式,更强调员工与管理方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合作,尤其赞赏高绩效模式中的“高度认同“的内涵,包括工作设计改革、雇员参与改革,以及积极的雇佣政策。
劳动关系从属性理论
劳动安全保护与工伤认定
劳动安全保护
劳动关系从属性理论强调雇主对雇员的劳动安全保护责任。 在实践中,雇主应当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采取必要的劳动 安全措施,保护雇员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工伤认定
在认定工伤时,劳动关系从属性理论也是重要的参考因素。 如果雇员在工作中受伤,并且该伤害与雇主的控制和管理直 接相关,那么通常可以认定为工伤,享受相应的工伤保险待 遇。
权利义务法定:劳动关系中的权利义务 受法律约束,雇主和劳动者应当遵守劳 动法律法规的规定。
劳动关系的重要性
劳动关系的重要性在于
促进经济发展:和谐的劳动关系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促进经济发展。
保障人权:劳动关系是劳动者参与社会生产的基本形式 ,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就是保障人权。
维护社会稳定:劳动关系的稳定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 减少社会矛盾。
劳动关系从属性的
02
表现
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的从属性
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其劳动力的使用权完全属于用人单位,由 用人单位安排工作、决定劳动内容和劳动方式等。
劳动者的劳动行为受到用人单位的严格控制和监督,必须遵守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 和劳动纪律。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着经济上的依赖关系,即劳动者依赖用人单位提供的劳 动机会和报酬维持生计。
劳动者的劳动行为受用人单位的控制
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劳动过程拥 有直接控制权,劳动者必须按照 用人单位的要求进行劳动,否则 将面临失业或失去工作的风险。
用人单位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劳 动纪律等手段来规范和控制劳动 者的行为,以确保劳动过程的顺
利进行。
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劳动成果拥 有评价权,可以根据劳动者的表
劳动关系从属性理
04
第二节 劳动关系的各学派理论、历史和在各国的发展
第二节劳动关系的各学派理论、历史和在各国的发展【本节考点】【考点】劳动关系各学派理论【考点】劳动关系氛围理论(2015年新增)★【考点】劳动关系的调整模式及其特征★【考点】劳动关系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背景及其特点【考点】世界各典型国家劳资关系的不同模式★【本节内容精讲】【考点】劳动关系各学派理论劳动关系各学派理论【例题:多选题】韦伯夫妇的产业民主理论主要观点是()。
A.中心主张是劳工运动既要有政治方向,又要有经济方向B.特别重视国家和法律制度的作用C.工会是将民主带进产业内的主要机制。
D.赞同产业的社会主义化E.相信私人企业和国有企业可以共存【答案】ACDE【解析】本题考查劳动关系各学派理论。
其中,韦伯夫妇的产业民主理论主要观点如下:(1)中心主张:劳工运动既要有政治方向,又要有经济方向。
(2)工会是将民主带进产业内的主要机制。
(3)一方面赞同产业的社会主义化,另一方面也相信私人企业和国有企业可以共存。
【例题:多选题】邓洛普的劳动关系系统的构成包括()。
A.主体B.环境C.意识形态D.规则网E.工会【答案】ABCD【解析】本题考查劳动关系各学派理论。
其中,邓洛普的劳动关系系统的构成包括主体、环境、意识形态和规则网。
【本知识点结束】【考点】劳动关系氛围理论(2015年新增)★(一)劳动关系氛围的概念(二)劳动关系氛围的类型【例题:单选题】企业与员工双方相互配合达成共利的程度,是指()。
A.积极一消极B.合作--消极C.合作一对立D.对立--积极【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劳动关系氛围衡量的两个维度。
其中,合作一对立是指企业与员工双方相互配合、达成共利的程度。
(三)劳动关系氛围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劳动关系氛围类型、员工行为、绩效的影响【例题:多选题】企业呈现合作--积极的劳动关系氛围,则员工行为和对绩效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A.被动参与B.信息分享C.主动参与D.绩效最高E.劳动争议【答案】BCD【解析】本题考查劳动关系氛围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我国劳动关系中劳动者的判断?
问题: 保姆、军人、公务员是我国劳动关系中的劳动 者吗?
(一)职位概况 职位名称:劳动关系管理职位 职务名称:劳动关系管理员 职务代号:05-07 职务别名:劳动关系管理专员、劳动关系管 理项目经理、劳动关系协调师 隶属关系:隶属于人力资源部经理
(二)主要业务职责
劳动合同管理: 集体协商与集体合同管理: 劳动规章制度建设: 劳资沟通与民主管理: 参与劳动争议的处理:
七、个别劳动关系和集体劳动关系
劳动合同种类
集体合同 综合集体合同(报酬、保险福利等事项) 专项集体合同(工资调整机制等某项)
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全日制合同 个人合同
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非全日制劳动合同
七、个别劳动关系和集体劳动关系
个别劳动关系: 是劳动者个人与雇主之间形成的社会经济 关系. 个别劳动关系是劳动关系的基本形态,是劳 动者个人与雇主之间通过书面或口头的劳动 合同,来确定和规范双方的权利义务。
4.3课堂练习
劳务关系受 和 法律调整。 劳动关系受 和 法律调整。 哪种关系中存在隶属关系? 哪种关系中要缴纳社会保险? 哪种关系中可以对劳动者的违章处理权?
五、事实劳动关系?
按《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 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但在实 践中,由于各种原因,双方没有订立劳动合同, 但事实上形成了劳动力的使用与被使用关系, 这种关系就是事实劳动关系。
7.1集体劳动关系的定义及内涵
集体劳动关系定义: 劳动者集体即工会与雇主或雇主组织之间形成的、 团体对团体的社会社会经济关系。
7.1集体劳动关系的定义及内涵
集体劳动关系定义: 内涵: 1. 集体劳动关系是在个别劳动关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上形 成的。 2. 集体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通过行使团结构权,组成工会 来实现自我保护,进而平衡和协调劳动关系。 3. 集体劳动关系的一方是工会,另一方为雇主或雇主组织, 是团体对团体的关系。 4. 双方主要通过集体谈判和集体协议的形式来体现其构成 和运行。
600,000 500,000 400,000 300,000 200,000 100,000 0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¼ ¸ þ Á ¿ æ ¼ É °Ë È Ê ý
微观原因——企业层次
企业内部劳动规章制度不合理、不健全或不依合理
程序制定
企业法制观念淡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缺少在劳动 争议管理方面的专业训练 企业改制和一些企业经营困难导致了劳动争议的产 生 一些企业知法犯法造成劳动争议
一、劳动关系的概念及含义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为实现劳动 过程而发生的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社 会经济关系。 劳动关系(Labor relations)是指劳动力 的提供者与劳动力使用者双方以及相关组织 为实现劳动过程所构成的社会经济关系的统 称。
1.1劳动关系主体的确定
案例: 大连日资企业罢工事件P1-2 问题:案例中事件发生在谁之间?最后事件得 以解决又有谁参与其中? 引出问题: “两方说” “三方说” “多方说”
课程名称:劳动关系管理
劳动关系处理失败的典型案例
2010年4个月中发生 12连跳,引发了全社 会的关注。我们先记 住这些年轻的生命: 2010.1.23,19岁 马向前跳楼身亡。 2010.3.11,27岁 李红亮跳楼身亡。 2010.3.17,17岁 田玉跳楼,重伤。 2010.3.29,23岁 刘志军跳楼身亡
(4)当事人承担义务方面的区别: 劳动关系中的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承担社 会保险义务 劳务关系中的当事人一方不存在必须承担另 一方当事人社会保险的义务。
(5)用人单位对当事人在管理方面的区别 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有违章违纪的 处理权, 劳务关系中不存在一方处分另一方的权利。 案例:保姆不尽责是否有惩治权?
劳动合同签订
—— 《 劳动合同法》第三、七~十、十六、八十一、八十二 条
(一)签订的时间、形式和时限要求:
第七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 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应当建 立职工名册备查。”
劳动合同签订 —— 《 劳动合同法》第三、七~十、 十六、八十一、八十二条 (一)签订的时间、形式和时限要求:
两方说:劳动者 用人单位 三方说:劳动者 用人单位 政府 多方说:劳动者、工会 用人单位、企业协 会 政府 三方说另一版本:(劳动者、工会)、(用 人单位、企业协会)、政府组织。 本书采用的后两种P6-8
1.2劳动关系主体之间的关系
政府
立法底线控制
协调与监管
法制化管理
企业及雇 主协会
职工及工会
判断:哪个概念更合理?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为实现劳动 过程而发生的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社 会经济关系。 劳动关系(Labor relations)是指劳动力 的提供者与劳动力使用者双方以及相关组织 为实现劳动过程所构成的社会经济关系的统 称。
二、我国劳动关系主体的确定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
一、授课方式 把前几个学时用于劳动关系的理论基础知 识,就要进入到实操业务,70个业务示 例,50多个操作示例. 二、授课方法 : 以学生自己动手实操为主 , 讲练结合,角色扮演的方法
第一节 劳动关系的基础知识
一、劳动关系概念 二、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 三、事实劳动关系 四、劳动关系的建立 五、劳动关系的特征
6.1劳动关系建立的判断依据:
法条链接: 1995年,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关系的 建立以订立劳动合同为主要标志。
6.1劳动关系建立的判断依据:
法条链接: 2008年,《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 在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建立劳动 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 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也就是说,引起劳动关系产生的基本法律事实是用工, 而不是订立劳动合同。 总结:劳动关系的建立是以事实用工为基础。即使用 人单位没有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只要存在用工行 为,该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即建立,
微观原因——个人层次
贪图私利,钻企业政策空子的心理
法制观念淡薄 习惯观念制约
引子
一个劳动关系管理新员工的困惑:
劳动关系管理专员的职责是什么?即干什么的 问题?
8个环节:
1、工作分析与设计 2、战略规则 3、招募与配置 4、培训与开发 5、绩效管理 6、薪酬与福利 7、劳动关系管理 8、职业生涯管理
我国劳动关系现状
劳动关系最为突出的现状特征:
劳动关系的主体初步确立
劳动关系日趋多样化、复杂化、动态 化 劳动争议日渐显性化
劳动争议的特点
劳动争议案件数高速增长 国有企业劳动争议案件不再居首位 劳动者申诉率高,胜诉率也高 劳动争议案件与经济发达成正比
裁决的比重加大
劳动争议案件数高速增长
总结:使用哪一种是根据各国的习惯,并没有优劣之 分。
四、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
为什么要区分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
在校大学生到某单位实习,他们之间是 是劳务关系? 还是劳动关系? 保姆与用人家庭之间 是劳务关系? 还是劳动关系?
四、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
劳务关系的含义: 劳务关系属于民事关系的一种,是指平等民 事主体之间就一方向另一方提供劳务,另一 方接受劳务并支付对价而形成的相互间的权 利义务关系。 保姆与用人家庭之间 是劳务关系? 还是劳动关系?
案例
某造船厂的厂房漏雨,请来两名瓦工修补 屋顶,修好后付给报酬。双方形成的是不是劳 动关系?
案例
某单位小王响应团委号召向雷锋学习,
自愿参加市团委组织的“五四”义务劳动 和社区组织的慈善事业的义务劳动等,是
否形成劳动关系?
2.2是否劳动关系的判断标准:
1、从主体上看:一方是用人单位、或者组织;另一方 是劳动者, 2、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是以劳动合同为契约; 3、从目的上看,它是作为一种谋生的职业劳动,即以 劳动报酬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社会义务劳动和其 他无偿劳动以及虽有一定报酬或物质补偿但目的 不在于谋生的劳动,都不属于劳动关系中所指的 劳动。
4、受《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调整。
三、劳动关系的相关术语
劳动关系:突出劳动生产过程双方关系 劳资关系:突出所有权:劳动力的所有者,资本的所 有者之间的关系,对立性 劳使关系:强调技术性、比较中性。 劳雇关系:强调受雇者与雇主之间的关系,重点在于 权利与义务。 产业关系:强调是工业大生产过程中双方的之间的关 系、范畴较广。
为什么突出强调事实劳动关系? 在”弱劳动强资本”的不平衡劳动关系下, 单位不签合同情况下保护劳动者的权利
5.1形成事实劳动关系,可能是如下原因
1、自始至终没有劳动合同. 2、劳动合同到期后既没有办理终止手续,也 没有办理续订手续.
六、劳动关系的建立时间的确定
问题: 1、2010年1月1日,劳动关系双方签订了劳动合 同,但劳动者因各种原因半个月之后才上 岗,劳动关系的真正建立日是哪一日? 2、2010年1月1日,劳动者开始上岗工作,但劳 动合同一个月之后才签订,劳动关系的建 立日为?
第十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 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三、劳动合同签订
—— 《 劳动合同法》第三、七~十、十六、八十一、八十二 条
(一)签订的时间、形式和时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