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使用原则讲课教案

合集下载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教案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教案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教案引言:抗菌药物是现代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类药物,它们能够抑制或杀灭病原菌,对于治疗各种感染疾病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滥用、不当使用和过度依赖抗菌药物,已经导致了耐药菌株的出现,加大了感染疾病治疗的难度。

因此,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医务人员必须掌握的核心技能之一。

一、抗菌药物的分类与机制为了更好地理解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首先需要了解抗菌药物的分类以及它们的作用机制。

根据作用靶点和作用机制的不同,抗菌药物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这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来杀灭或抑制细菌的生长。

2. 庆大霉素类抗生素:庆大霉素类抗生素主要通过抑制细菌的核糖体蛋白的合成来达到杀菌的效果。

3. 硫胺类抗生素:硫胺类抗生素主要通过抑制细菌葡萄糖代谢的酶来杀灭或抑制细菌的生长。

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原则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原则是指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医务人员应当遵循的一系列指导准则,以最大程度地降低耐药菌株的发生率,同时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

以下是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几项关键原则:1. 确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应仅用于确诊为细菌感染的患者,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

2. 选择适宜药物:根据细菌的敏感性测试结果,选择对目标菌株具有杀菌或抑菌作用的抗菌药物。

3. 控制疗程与剂量:抗菌药物的疗程和剂量应该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调整,避免长期使用和过大剂量的使用。

4. 避免滥用联合用药:联合用药是指同时使用两种或更多种抗菌药物治疗感染疾病。

医务人员应避免滥用联合用药,除非确有必要。

5. 严格控制预防用药:抗菌药物在预防手术感染和其他感染的应用中需要格外慎重,应避免过度预防使用。

三、培训内容与方法为了使医务人员能够更好地掌握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技能,我们设计了以下培训内容与方法:1. 讲座式教学:通过讲座式教学的方式,向医务人员介绍抗菌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和合理使用的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具体的临床案例进行讲解,加深医务人员对于合理使用的理解。

讲课——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课件

讲课——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课件

培训内容
医务人员应接受抗菌药物合理使 用的培训,包括抗菌药物的种类 、适应症、不良反应、给药途径 、剂量、疗程等方面的知识。
培训方式
可以通过讲座、案例分析、模拟 演练等方式进行培训,提高医务 人员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认识 和技能。
患者及家属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教育
教育内容
向患者及家属普及抗菌药物的基本知 识,包括抗菌药物的种类、适应症、 不良反应、用药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内 容。
儿童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肝肾功能尚未 完全发育,因此应选择对肝肾毒性小的 抗菌药物,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 。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在选用抗菌药物时应 特别慎重,避免使用对胎儿或婴儿有害 的药物,如喹诺酮类、四环素类等。
老年人
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肝肾功能较 弱,应选择毒性低、对肝肾影响小的抗 菌药物,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
02 胃肠道感染
针对腹泻、胃肠炎等,通常选 用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或氨 基糖苷类抗菌药物。
03
泌尿道感染
04
对于膀胱炎、肾盂肾炎等泌尿道 感染,常用喹诺酮类、磷霉素或 磺胺类抗菌药物。
皮肤和软组织感染
对于皮肤表面的感染,如疖、痈 等,常用外用抗菌药物如莫匹罗 星、夫西地酸等。
特殊人群的抗菌药物选择
成等。
抗菌药物的应用范围
03
预防和治疗感染
外科手术预防用药
内科系统感染的抗菌治疗
适用于各种细菌感染、支原体、衣原体和 螺旋体等微生物感染。
如妇科、外科、骨科等手术预防术后切口 和手术部位感染。
如肺炎、泌尿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
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问题
01
产生机制
细菌基因突变导致抗菌药物作 用靶点改变,细菌产生抗菌药 物灭活酶或改变抗菌药物作用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讲课文档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讲课文档
第一部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在特殊病理、生理状况患者中应用的基本原则
第二部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
病原微生物检测 管理与督查
第三部分 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症和注意事项 第四部分 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
良反应)优于林可霉素。 • 抗菌作用强,用于金葡菌等G+和厌氧菌感染
*血、骨、骨髓、关节中浓度高,不入脑 *引起伪膜性肠炎(口服甲硝唑、万古霉素 )
第十八页,共82页。
氟喹诺酮类
• 广谱:G-为主,耐药菌,非典型病原体 • 杀菌剂,抗生素后续作用(PAE)长,半衰期长 • 口服生物利用度较高,分布广 • 作用于DNA旋转酶,小儿,孕妇不宜应用 • 细菌耐药快,交叉耐药 • 不宜用于有癫痫或其他中枢神经系统基础疾
• 具有青霉素类优良属性 • 广谱,覆盖常见致病菌 • 耐酶、耐酸 • 过敏少、轻 • 缺点:对肠球菌、脆弱类杆菌差
第十页,共82页。
头孢菌素类
抗G+球菌 抗G-杆菌 酶稳定性
第一代头孢菌素(Ⅰ~Ⅷ)
头孢唑啉(Ⅴ)
第二代头孢菌素
头孢呋辛(西力欣)
第三代头孢菌素
头孢噻肟(凯福隆)
头孢哌酮(先锋必)
头孢曲松(罗氏芬)
Ⅰ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1]或产碳青霉烯酶[KPC]的肠 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 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 —《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第三页,共82页。
常用抗菌药物分类
• 严格控制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课件课件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课件课件

抗菌药物的处方审核与调配
01
02
03
处方审核
药师对医师开具的抗菌药 物处方进行审核,确保处 方符合相关规定和用药指 征。
处方调配
药师根据处方要求,准确 调配抗菌药物,确保药品 质量安全。
处方点评
定期对处方进行点评,对 不合理处方进行干预和改 进,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的 合理性和安全性。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与处理
抗菌药物的疗效评估与不良反应监测
总结词
及时评估抗菌药物的疗效和监测不良反应,有助于调整治疗方案和提高患者的安 全性。
详细描述
在治疗过程中,定期评估抗菌药物的疗效,如病情改善、症状缓解等。同时,密 切监测不良反应的发生,如过敏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 治疗方案,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THANKS
感谢观看
愈率。
联合应用抗菌药物应避免无根据 地随意配伍,以免产生拮抗作用
或增加不良反应。
联合应用抗菌药物时应根据药敏 试验结果和临床经验来选择合适 的药物配伍,并进行临床观察和
监测,以确保安全有效。
特殊人群抗菌药物的应用
特殊人群包括儿童、老年人、孕 妇、身体虚弱者和肝肾功能不全 者等,这些人群在使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课件课 件
汇报人: 202X-12-23
contents
目录
• 抗菌药物概述 •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原则 •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 抗菌药物的临床管理 • 抗菌药物的临床研究与教育
01
抗菌药物概述
抗菌药物的种类与作用机制
抗生素
通过抑制或杀死细菌细胞壁的 合成、影响细胞膜的功能或干 扰蛋白质的合成等机制,发挥
时应特别注意。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课件课件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课件课件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课件课件课件内容:一、引言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抗菌药物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提高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和耐药性的产生,本课件将介绍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二、抗菌药物分类根据作用机制、化学结构、抗菌谱等方面的不同,抗菌药物可分为以下几类:1、β-内酰胺类: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等,主要用于治疗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感染。

2、氨基糖苷类:如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主要用于治疗革兰阴性菌和厌氧菌感染。

3、四环素类:如四环素、多西环素等,主要用于治疗立克次体、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

4、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等,主要用于治疗革兰阳性菌和某些革兰阴性菌感染。

5、喹诺酮类:如诺氟沙星、环丙沙星等,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可用于治疗多种细菌和支原体感染。

三、抗菌药物使用指导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严格掌握适应症:在使用抗菌药物前,应明确感染的诊断,并根据致病菌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2、合理选择药物:根据患者的病情、药物的作用机制和抗菌谱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同时,还应考虑患者的肝肾功能状况,避免使用对肝肾功能有影响的药物。

3、适当调整剂量:根据患者的体重、病情和药物代谢特点,适当调整药物剂量,确保药物在体内的有效浓度。

4、合理配伍用药:在必要时,可以联合使用两种或多种抗菌药物,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但应注意配伍禁忌,避免药物相互作用产生不良反应。

5、遵循用药疗程:根据感染类型和患者病情,制定合理的用药疗程,确保感染得到彻底治愈。

6、注意不良反应:抗菌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如皮疹、恶心、呕吐、肝肾功能损害等。

在使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四、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过敏反应:部分患者可能对某种抗菌药物产生过敏反应,如皮疹、呼吸困难等。

在使用前应询问患者是否有过敏史,并在使用过程中密切观察。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宣讲培训课件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宣讲培训课件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宣讲
20
• 1使.宿用主的抗免生疫素状况要。考虑三方面:
• 2.看药代动力学的改变及药效学的改变。 • 3.要考虑到微生物:是G+还是G-?是耐药菌
还是非耐药菌?
• 4.浓度依赖性药物(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
两性霉素B):其对致病菌的杀菌作用取决于 峰浓度,而与作用时间关系不密切。可通过 提高血药峰浓度来提高临床疗效,但不能超 过最低毒性剂量。
1)临床已不主张大剂量给药,因脑脊液 内浓度超量,可能出现抽搐,引起“青霉素 脑病”。故已不作“鞘内注射”。
2)婴幼儿不主张肌注,因为可能浸润到 坐骨神经,导致瘫痪。
• 抗葡萄球菌青霉素类(耐酶青霉素类):包括
双氯西林、苯唑西林、甲氧西林等;主要针 对金葡菌有效,对链球菌不如青霉素。氯唑 西林在骨内浓度较抗菌高药物的,合理使适用宣合讲 骨内感染用药2。8
多数β-内酰胺类、 林可霉素类
恶唑烷酮类、氟胞嘧啶
主要参数
T>MIC 抗菌A药U物的C合>理M使IC用宣讲
链霉素、四环素、 碳青霉烯类、糖肽类、 大环内酯类、唑类抗真菌药
主要参数 T>MIC,, PAE
T1/2 AUC/MIC24
抗菌药物分类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宣讲
25
抗菌药物分类
• 青霉素类
• 头孢菌素类
• (3)肾功能减退时不宜使用:

四环素﹑磺胺类﹑呋喃类﹑头孢噻啶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宣讲
18
7.免疫功能缺陷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 (1)尽早开始经验治疗
• (2)尽快明确病原体
• (3)所选抗菌药物的要求:

杀菌剂;对致病菌有高度活性;

抗菌药物应用原则ppt课件

抗菌药物应用原则ppt课件
体感染等感染 (2)产母有羊膜腔感染或其它活动性感染 (3)胎膜早破、羊水污染和宫内或分娩过
程有羊水吸入 预防艾滋病等免疫功能低下者肺孢子虫感染 肠道脱污染 外科手术预防用药
33
外科手术预防用药
病原体 来源
外源性—医用器材 医用环境 医用药品
内源性—皮肤粘膜 感染病灶
34
有植入物的手术; 指
暴露时间长; 证
8.7h
12 ~24h
1 .6 ~1 . 7h 4~6h 停4天
2 ~3天 0.5 qd×3--------
20
组织浓度
骨浓度高的药物:克林霉素、林可霉素、 磷霉素、氟喹诺酮类
前列腺中浓度高的:氟喹诺酮 磺胺类 四环素 多西环素
CSF中浓度高: 氯霉素 磺胺 利福平 异烟肼 氟胞嘧啶
21
不良反应
• 根据病原菌、感染部位、感染严重程度和 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制订抗菌药物治疗 方案。
• 包括抗菌药物的选用品种、剂量、给药次 数、给药途径、疗程及联合用药等。
10
(一)品种选择
• 根据病原菌种类。 • 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 经验选择。 • 标准
1、是否有效; 2、有无毒性反应;毒性反应的大小,权衡利弊。 3、是否易产生耐药。 4、治疗部位浓度的高低。
• 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 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特殊 情况,妥善处理。
• 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膜炎、 伤寒、布鲁菌病、骨髓炎、溶血性链球菌 咽炎和扁桃本炎、深部真菌病、结核病等 需较长的疗程方能彻底治愈,并防止复发。
16
• 败血症:症状消退后1-2周,清除病原菌。 • 感染性心内膜炎:杀菌剂,4-6周。 • 化脓性脑膜炎:症状消失,CSF正常。 • 伤寒:体温正常后7-10天, • 布鲁菌病:6周以上。 • 溶血性链球菌咽炎和扁桃体炎:不少于10天。 • 深部真菌病、结核病等需较长的疗程。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教案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教案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教案一、培训目标通过本次培训,使参与者:1. 理解抗菌药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掌握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重要性;3. 了解抗菌药物耐药性的产生原因及危害;4. 学会正确使用抗菌药物,包括适应症、剂量、时长等方面的操作;5. 增强对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的意识和责任心。

二、培训内容1. 抗菌药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1 什么是抗菌药物抗菌药物是一类能杀死或抑制细菌生长繁殖的药物。

1.2 抗菌药物的分类根据抗菌机制和作用范围的不同,抗菌药物可分为以下几类:β-内酰胺类药物、氨基糖苷类药物、氟喹诺酮类药物、碳青霉烯类药物等。

2.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重要性2.1 避免滥用抗菌药物导致的药物耐药性增加过度和不适当使用抗菌药物是造成药物耐药性增加的主要原因,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减缓耐药性的发展。

2.2 预防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降低患者的风险。

3. 抗菌药物耐药性的产生原因及危害3.1 抗生素的过度使用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如滥用、过量使用等,会导致细菌产生耐药基因。

3.2 细菌的基因突变细菌存在基因突变的可能性,会导致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降低。

3.3 危害耐药菌株的传播会导致严重的感染控制问题,使原本可以有效治疗的疾病变得难以治愈。

4. 正确使用抗菌药物的要点4.1 疾病诊断与抗生素应用的合理性4.2 治疗方案的设计4.3 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的参考价值4.4 抗生素的剂量、给药途径和疗程的选择4.5 抗生素联合使用的原则4.6 抗生素的合理储存和配制4.7 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与处理5. 培养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意识和责任心5.1 医务人员的责任提高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认识,加强相关培训和教育。

5.2 患者的责任提醒患者正确使用抗菌药物,如按时、足量、规范使用,或根据医生建议停药。

三、培训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讲解抗菌药物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合理使用的重要性,提高参与者的知识水平和意识。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原则课件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原则课件
当一种细菌引起的感染,用该种药物常用 剂量治疗有效,这种细菌即对该药高度敏 感,即常规用药时达到的平均血浓度超过 对细菌MIC的5倍以上。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原则
“中度敏感(中介)”
当细菌引起的感染,仅在应用高剂量抗菌 药物时才有效,或者细菌处于体内抗菌药 物浓缩部位,如尿液,胆汁等才被抑制, 这种细菌对该药呈中度敏感。常规用药时 达到平均血浓度,一般相当于或略高于对 细菌的MIC。
(脆弱拟杆菌)菌,毛霉菌,
卡氏肺孢子菌
其他
衣原体,支原体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原则
抗菌药物常见类型
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 其它β内酰胺类 氨基糖苷类 大环内酯类 喹诺酮类 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 多肽类 其它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原则
药敏试验
测定抗菌药物在体外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长 效力,称“抗菌药物对细菌的抑菌试验”, 或称“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试验”。
病原治疗(靶向治疗,target therapy)
根据细菌培养、药敏选择药物;理想之选; 重症社区感染、医院感染应确保达到病原治疗; 一些培养结果意义?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原则
三、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 特点选择用药
药代动力学:药物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药效学:药物对机体的作用(t1/2、MIC、AUC)
第一部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是否正确、合理, 基于以下两方面: (1)有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2)选用的品种及给药方案是否正确、 合理。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原则
一、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 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血、尿常规等实验室检 查结果,初步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以及经病原检 查确诊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讲课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讲课

加强抗菌药物研 发,提供更多有
效药物选择
抗菌药物的
4
安全性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 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 终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 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药物不良反应
F
二重感染:导致菌群失调,引发新的感染
E
肝肾功能损害:转氨酶升高、肾功能异常等
D
血液系统反应:贫血、血小板减少等
C
神经系统反应:头痛、头晕、失眠等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 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 终演示发布的良好效:细菌感染性疾病,如肺炎、尿路感染、 皮肤感染等
禁忌症:过敏反应、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孕妇、 哺乳期妇女等
药物相互作用:避免与某些药物同时使用,如抗 凝血药物、抗癫痫药物等
剂量与疗程:根据病情和药物特点,合理选择剂 量和疗程,避免滥用和过度治疗
抗菌药物的不 合理使用
抗菌药物的滥 用
抗菌药物的剂 量不足
抗菌药物的疗 程不足
抗菌药物的种 类选择不当
抗菌药物的给 药途径不当
抗菌药物的联 合使用不当
抗菌药物的耐 药性基因转移
耐药性的危害
增加治疗难度:耐药性导致 抗菌药物疗效降低,治疗时
间延长,甚至无效
影响患者预后:耐药性可能导 致患者病情恶化,增加死亡风
03
药物顺序:按照药物作用机制和
调整药物剂量
药效,合理安排药物使用顺序
04
药物间隔:合理安排药物使用时
05
药物监测: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
间,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化,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抗菌药物的
3
耐药性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 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 终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 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抗菌药物的应用原则课件

抗菌药物的应用原则课件
订抗菌治疗方案
9
细菌性感染诊治的难点2
临床诊断容易 病原诊断困难
临床诊断
肺炎 尿路感染 胆囊炎 脑膜炎 心内膜炎 ……
病原诊断
金葡菌 大肠埃希菌 肺炎克雷伯菌 鲍曼不动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 支原体 ……
10
X线表现为肺炎的 非细菌性肺部感染
结核
11
为何病原诊断困难?
病原微生物不易检测 苛养菌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 非典型病原体
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 的住院患者,不低于80%
难点2的克服办法:提高血培养送检率
上海地区血培养分离菌在临床分离菌中的比例逐年上升
12 10 %8
6 4
12.6 11.3
9.6 8.5 8.9 7.7 6.1 6.6 4.7 4.9 4.1 3.7 5.3
2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2
n=696 11 hospitals
Year
n=3058
14 hospitals
协和医院 1993-2004,7.7% (1550/20159)
这一成绩是在临床微生物、临床感染及感控专业的共同努力下取得的
尽可能进行病原治疗的益处
病原治疗是有针对性的治疗:根据病原及药 敏选用药物
提高疗效 增加使用窄谱抗菌药的可能 减少联合用药的可能 减少不良反应 降低药品费用
唑啉、氨苄西林/舒巴坦 ❖ 甲氧西林耐药株(MRSA): 万古霉素、替考拉宁 ❖ VISA或hVISA: 利奈唑胺、达托霉素
21
难点3的克服办法
提高病原诊断率,明确药敏试验结果 在数个敏感的药物中选择合适的抗菌药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课件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课件
02 病毒感染
对于病毒感染,一般不使用抗菌药物,应优先考 虑抗病毒治疗。
03 寄生虫感染
对于寄生虫感染,应选择具有抗寄生虫活性的抗 菌药物。
根据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选择抗菌药物
01 年龄
不同年龄段的患者的生理特点和药物代谢有所不 同,应根据年龄选择适合的抗菌药物。
02 性别
不同性别的患者在生理和病理上存在差异,应根 据性别选择适合的抗菌药物。
老年人
肝肾功能可能较弱, 需注意调整剂量和用
药间隔时间。
身体虚弱者
需注意观察不良反应 ,及时调整剂量或停
药。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案例分
04

常见感染的抗菌药物选择与应用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适当的抗菌 药物,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 或大环内酯类,用于治疗细菌性
感染。
急性胃肠炎
针对不同病原体(如细菌、病毒、 寄生虫等),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 ,如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或氨基 糖苷类。
明确抗菌药物的管理要求,对抗菌药物的研制、生产、经营、使 用等环节进行全面规范。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指导原则,规范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的合 理使用。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
明确医疗机构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的管理职责和要求,规范医疗 机构对抗菌药物的采购、储存、调配等环节。
抗菌药物的研发与上市后监管
治疗失败原因分析
抗菌药物治疗失败的原因可能包括病原体对抗菌药物不敏感、给药方式不当、 用药剂量不足或过量、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针对不同原因采取相应的处 理措施,以提高抗菌治疗的效果。
05
抗菌药物的管理与政策法规
抗菌药物的管理制度与规范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教案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教案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教案引言: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对于维护患者健康和防止细菌的耐药性发展至关重要。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具备正确的抗菌药物选择和使用知识。

本教案旨在向医务人员传授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原则,提高他们的抗菌药物处方素质,从而减少不必要的药物耐药性和不良反应。

一、抗菌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机制1. 分类:a.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b. 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c. 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d. 磺胺类抗菌药物e.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f. 其他抗菌药物2. 作用机制:a. 细菌细胞壁的抑制合成b. 细菌蛋白质合成的阻断c. 细菌核酸代谢的抑制d. 细菌代谢途径阻断二、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原则1. 根据感染病原体的选择性用药a. 了解各类抗菌药物特点及其对常见病原体的敏感性b. 在临床实践中准确判断病原菌,选择有效抗菌药物2. 注意细菌的耐药性情况a. 定期了解当地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b. 避免盲目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减少细菌耐药性发展3. 谨慎使用抗生素a. 临床上遵循适应症使用原则,避免滥用抗生素b. 个体化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药物代谢特点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剂量和给药途径c. 确定治疗疗程,避免过早停药或过度治疗4. 多学科合作a. 临床医生、药师、微生物学家等专业人员之间的合作与沟通b. 提高准确的病原学及药物敏感性检测水平三、实施方法和策略1. 组建抗菌药物管理团队a. 由多学科专业人员组成,包括感染科医生、药剂师、临床微生物学家等b. 定期开展研讨会和培训,提高团队成员的专业知识水平2. 开展抗菌药物政策和指南a. 根据当地细菌耐药性情况,制定抗菌药物使用指南b. 包括抗菌药物的选择、给药途径和剂量等方面的建议3. 加强教育和宣传a. 针对医务人员、患者和家属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抗菌药物教育和宣传活动b. 强调抗生素的正确使用和预防感染的重要性4. 建立监测与反馈机制a. 监测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和耐药性发展趋势b. 反馈数据给医务人员,促使其改进抗菌药物使用行为结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是现代临床医学的重要课题。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讲课文档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讲课文档
氨基糖苷类主要不良反应:有耳毒性、肾毒性、神 经肌肉阻断作用和过敏反应。
第三十二页,共64页。
(六)、喹诺酮类 (1)
常用喹诺酮类品种有:
吡哌酸、诺氟沙星(氟哌酸) 、培氟沙星(甲氟哌酸)、氧氟沙 星(氟秦酸)、环丙沙星、洛美沙 星、氟罗沙星、左氧氟沙星、依诺 沙星、加替沙星。
第三十三页,共64页。
胺 甲 恶 唑 ( SMZ-TMP ) 、 复 方 磺 胺 嘧 啶 ( SDTMP); 口服不易吸收:柳氮磺吡啶(SASP); 局部应用:磺胺嘧啶银、磺胺醋酰钠等。 抗菌谱及作用特点:磺胺类对G+、G—菌均有抑制
作用、对衣原体、少数真菌、少数原虫也较敏感, 对螺旋体、支原体、病毒感染无效。对立可次体不 仅无效,反而刺激其生长。
第二页,共64页。
抗菌药物使用的几个问题
一、常见感染性疾病的致病原(了解) 二、常用抗菌药物分类、抗菌谱及作用特点 三、抗菌药物给药次数及联合用药问题 四、外科围手术期的抗菌药物预防应用 问

第三页,共64页。
一、常见感染性疾病的致病原
(一)细菌(G+、 G—) (二)真菌 (三)支原体、衣原体 (四)螺旋体 (五)立克次体 (六)寄生虫 (七)病毒
第二十一页,共64页。
2、头孢菌素类(四)
第二代头孢菌素抗菌谱及其特点:
1、对G+菌作用较第一代略差或相仿;对 G—菌较第一代强,较第三代弱;对厌氧 菌有一定作用,但对铜绿假单孢菌无效。
2、对多种β-内酰胺酶稳定。 3、对肾脏毒性较第一代小。
第二十二页,共64页。
2、头孢菌素类(五)
第三代: 注射用:头孢噻肟、头孢唑肟、头孢甲肟 、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唑南、 头孢 地嗪、头孢宙兰、头孢咪唑、头孢匹胺、 头孢哌酮、 头孢拉宗。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教案资料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教案资料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教案资料一、教学目标1.了解抗菌药物的定义、分类和作用机制;2.掌握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原则;3.能够正确选择和使用常见的抗菌药物。

二、教学内容1.抗菌药物的定义和分类a.抗菌药物是指能够杀灭或抑制细菌生长和繁殖的药物;b.抗菌药物根据其作用机制可分为抗生素、抗微生物药物和化学合成药等。

2.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a.抗生素作用机制:(1)干扰细菌的细胞壁合成;(2)干扰细菌的核酸和蛋白质合成;(3)破坏细菌的生物膜结构。

b.抗微生物药物作用机制:(1)干扰病毒的复制和繁殖;(2)干扰真菌细胞膜组成;(3)干扰原虫和寄生虫的代谢过程。

c.化学合成药作用机制:通过干扰细菌的代谢途径来达到杀菌的目的。

3.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原则a.根据病原体的敏感性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b.严格按照剂量和使用时间规定使用抗菌药物;c.限制广谱抗菌药物的滥用;d.避免过度使用抗菌药物。

4.常见的抗菌药物及其应用a.青霉素类药物:常用于治疗革兰阳性细菌感染;b.大环内酯类药物:常用于治疗呼吸系统和皮肤软组织感染;c.氨基糖苷类药物:常用于治疗肾结石和泌尿系感染;d.抗结核药物:常用于治疗结核病;e.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常用于治疗艾滋病。

三、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利用幻灯片或黑板简单介绍抗菌药物的定义和分类。

2.正文(30分钟)分析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重点讲解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原则,并介绍常见的抗菌药物及其应用。

3.实践操作(40分钟)将学生分组,要求每组选择一种常见的感染病例,并运用所学知识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方案设计。

4.总结讨论(10分钟)每组汇报治疗方案,并讨论不同组的选择理由和合理性。

5.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小论文,提供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四、教学评估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讨论的深度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此外,也可以对学生的论文进行评分,评估学生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原则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不能口服或不能耐受口服给药的患者(如吞咽困难者);2.患者存在明显可能影响口服药物吸收的情况(如呕吐、严重腹泻、胃肠道病变或肠道吸收功能障碍等)3.所选药物有合适抗菌谱,但无口服剂型;4.需在感染组织或体液中迅速达到高药物浓度以达杀菌作用者(如感染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等) ;5.感染严重、病情进展迅速,需给予紧急治疗的情况(如血流感染、重症肺炎患者等);6.患者对口服治疗的依从性差。

肌内注射给药时难以使用较大剂量,其吸收也受药动学等众多因素影响,因此只适用于不能口服给药的轻、中度感染者,不宜用于重症感染者。

*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只限于少数情况:①全身给药后在感染部位难以达到有效治疗浓度时加用局部给药作为辅助治疗(如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时某些药物可同时鞘内给药,包裹性厚壁脓肿脓腔内注入抗菌药物等);②眼部及耳部感染的局部用药等;③某些皮肤表层及口腔、阴道等黏膜表面的感染可采用抗菌药物局部应用或外用,但应避免将主要供全身应用的品种作局部用药。

局部用药宜采用刺激性小、不易吸收、不易导致耐药性和过敏反应的抗菌药物。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较易产生过敏反应的药物不可局部应用。

氨基糖苷类等耳毒性药不可局部滴耳。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其他β-内酰胺类、红霉素、克林霉素等时间依赖性抗菌药,应一日多次给药。

氟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等浓度依赖性抗菌药可一日给药一次。

*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 72~96 小时,有局部病灶者需用药至感染灶控制或完全消散。

但血流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膜炎、伤寒、布鲁菌病、骨髓炎、B 组链球菌咽炎和扁桃体炎、侵袭性真菌病、结核病等需较长的疗程方能彻底治愈,并减少或防止复发。

*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联合用药,仅在下列情况时有指征联合用药。

1.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

2.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2 种及 2 种以上复数菌感染,以及多重耐药菌或泛耐药菌感染。

3.需长疗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如某些侵袭性真菌病;或病原菌含有不同生长特点的菌群,需要应用不同抗菌机制的药物联合使用,如结核和非结核分枝杆菌。

4.毒性较大的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时剂量可适当减少,但需有临床资料证明其同样有效。

如两性霉素 B 与氟胞嘧啶联合治疗隐球菌脑膜炎时,前者的剂量可适当减少,以减少其毒性反应。

联合用药时宜选用具有协同或相加作用的药物联合,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或其他β-内酰胺类与氨基糖苷类联合。

联合用药通常采用 2 种药物联合,3 种及 3 种以上药物联合仅适用于个别情况,如结核病的治疗。

此外必须注意联合用药后药物不良反应亦可能增多。

*预防用药基本原则1.用于尚无细菌感染征象但暴露于致病菌感染的高危人群。

2.预防用药适应证和抗菌药物选择应基于循证医学证据。

3.应针对一种或二种最可能细菌的感染进行预防用药,不宜盲目地选用广谱抗菌药或多药联合预防多种细菌多部位感染。

4.应限于针对某一段特定时间内可能发生的感染,而非任何时间可能发生的感染。

5.应积极纠正导致感染风险增加的原发疾病或基础状况。

可以治愈或纠正者,预防用药价值较大;原发疾病不能治愈或纠正者,药物预防效果有限,应权衡利弊决定是否预防用药。

6.以下情况原则上不应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昏迷、休克、中毒、心力衰竭、肿瘤、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患者;留置导尿管、留置深静脉导管以及建立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口)患者。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用药,应根据手术切口类别(表 1-1)、手术创伤程度、可能的污染细菌种类、手术持续时间、感染发生机会和后果严重程度、抗菌药物预防效果的循证医学证据、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和经济学评估等因素,综合考虑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

但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并不能代替严格的消毒、灭菌技术和精细的无菌操作,也不能代替术中保温和血糖控制等其他预防措施。

1.清洁手术(Ⅰ类切口):手术脏器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

手术部位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但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①手术范围大、手术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②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等;③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④有感染高危因素如高龄、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尤其是接受器官移植者)、营养不良等患者。

2.清洁-污染手术(Ⅱ类切口):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部位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通常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3.污染手术(Ⅲ类切口):已造成手术部位严重污染的手术。

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4.污秽-感染手术(Ⅳ类切口):在手术前即已开始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术中、术后继续,此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给药方案*抗菌药物品种选择1.根据手术切口类别、可能的污染菌种类及其对抗菌药物敏感性、药物能否在手术部位达到有效浓度等综合考虑。

2.选用对可能的污染菌针对性强、有充分的预防有效的循证医学证据、安全、使用方便及价格适当的品种。

3.应尽量选择单一抗菌药物预防用药,避免不必要的联合使用。

预防用药应针对手术路径中可能存在的污染菌。

如心血管、头颈、胸腹壁、四肢软组织手术和骨科手术等经皮肤的手术,通常选择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药物。

结肠、直肠和盆腔手术,应选用针对肠道革兰阴性菌和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的抗菌药物。

4.头孢菌素过敏者,针对革兰阳性菌可用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克林霉素;针对革兰阴性杆菌可用氨曲南、磷霉素或氨基糖苷类。

5.对某些手术部位感染会引起严重后果者,如心脏人工瓣膜置换术、人工关节置换术等,若术前发现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定植的可能或者该机构 MRSA 发生率高,可选用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预防感染,但应严格控制用药持续时间。

6.不应随意选用广谱抗菌药物作为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鉴于国内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高,应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7.常见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品种选择,见附录 2: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预防应用的品种选择。

[1]所有清洁手术通常不需要预防用药,仅在有前述特定指征时使用。

[2]胃十二指肠手术、肝胆系统手术、结肠和直肠手术、阑尾手术、Ⅱ或Ⅲ类切口的妇产科手术,如果患者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可用克林素霉+氨基糖苷类,或氨基糖苷类+甲硝唑。

[3]有循证医学证据的第一代头孢菌素主要为头孢唑啉,第二代头孢菌素主要为头孢呋辛。

[4]我国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耐药率高,预防应用需严加限制。

[5]表中“±”是指两种及两种以上药物可联合应用,或可不联合应用。

1.操作前半小时静脉给药。

2.手术部位感染预防用药有循证医学证据的第一代头孢菌素主要为头孢唑啉,第二代头孢菌素主要为头孢呋辛。

3.我国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耐药率高,预防应用应严加限制。

1.给药方法:给药途径大部分为静脉输注,仅有少数为口服给药。

静脉输注应在皮肤、黏膜切开前 0.5~1 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给药,在输注完毕后开始手术,保证手术部位暴露时局部组织中抗菌药物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沾染细菌的药物浓度。

万古霉素或氟喹诺酮类等由于需输注较长时间,应在手术前 1~2 小时开始给药。

2.预防用药维持时间: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

手术时间较短(<2 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给药一次即可。

如手术时间超过 3 小时或超过所用药物半衰期的 2 倍以上,或成人出血量超过 1500ml,术中应追加一次。

清洁手术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 24 小时,心脏手术可视情况延长至 48 小时。

清洁-污染手术和污染手术的预防用药时间亦为 24 小时,污染手术必要时延长至 48 小时。

过度延长用药时间并不能进一步提高预防效果,且预防用药时间超过 48 小时,耐药菌感染机会增加*根据抗菌药物体内过程特点及其肾毒性,肾功能减退时抗菌药物的选用有以下几种情况。

1.主要由肝胆系统排泄,或经肾脏和肝胆系统同时排出的抗菌药物用于肾功能减退者,维持原治疗量或剂量略减。

2.主要经肾排泄,药物本身并无肾毒性,或仅有轻度肾毒性的抗菌药物,肾功能减退者可应用,可按照肾功能减退程度(以内生肌酐清除率为准)调整给药方案。

3.肾毒性抗菌药物避免用于肾功能减退者,如确有指征使用该类药物时,宜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据以调整给药方案,达到个体化给药,疗程中需严密监测患者肾功能。

4.接受肾脏替代治疗患者应根据腹膜透析、血液透析和血液滤过对药物的清除情况调整给药方案。

*妊娠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妊娠期抗菌药物的应用需考虑药物对母体和胎儿两方面的影响。

1.对胎儿有致畸或明显毒性作用者,如利巴韦林,妊娠期禁用。

2.对母体和胎儿均有毒性作用者,如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等,妊娠期避免应用;但在有明确应用指征,经权衡利弊,用药时患者的受益大于可能的风险时,也可在严密观察下慎用。

氨基糖苷类等抗菌药物有条件时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3.药物毒性低,对胎儿及母体均无明显影响,也无致畸作用者,妊娠期感染时可选用。

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

*哺乳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哺乳期患者接受抗菌药物后,某些药物可自乳汁分泌,通常母乳中药物含量不高,不超过哺乳期患者每日用药量的 1%;少数药物乳汁中分泌量较高,如氟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甲硝唑等。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β-内酰胺类和氨基糖苷类等在乳汁中含量低。

然而无论乳汁中药物浓度如何,均存在对乳儿潜在的影响,并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如氨基糖苷类可导致乳儿听力减退,氯霉素可致乳儿骨髓抑制,磺胺甲噁唑等可致核黄疸和溶血性贫血,四环素类可致乳齿黄染,青霉素类可致过敏反应等。

因此治疗哺乳期患者时应避免用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磺胺药等。

哺乳期患者应用任何抗菌药物时,均宜暂停哺乳。

*下列情况之一可考虑越级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①感染病情严重者;②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发生感染时;③已有证据表明病原菌只对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敏感的感染。

使用时间限定在24 小时之内,其后需要补办审办手续并由具有处方权限的医师完善处方手续。

*青霉素类可分为:(1)主要作用于革兰阳性菌的青霉素,如青霉素 G、普鲁卡因青霉素、苄星青霉素、青霉素 V。

(2)耐青霉素酶青霉素,如苯唑西林、氯唑西林、氟氯西林等。

(3)广谱青霉素,包括:①对部分肠杆菌科细菌有抗菌活性,如氨苄西林、阿莫西林;②对多数革兰阴性杆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具抗菌活性,如哌拉西林、阿洛西林、美洛西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