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捷:虞美人 听雨(完美版)

合集下载

《虞美人·听雨》原文及译文

《虞美人·听雨》原文及译文

《虞美人·听雨》原文及译文《虞美人·听雨》原文及译文《虞美人·听雨》以“听雨”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选取作者一生三个典型片断,凸显词人晚年悲苦凄凉的境遇和心情。

同是听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环境,不同的际遇,有着迥然不同的感受。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虞美人·听雨》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虞美人·听雨》原文:蒋捷〔宋代〕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虞美人·听雨》译文:年少的时候,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

人到中年,在异国他乡的小船上,看蒙蒙细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线,西风中,一只失群的孤雁阵阵哀鸣。

而今人至暮年,两鬓斑白,独在僧庐下听细雨点点。

想到人世的悲欢离合,似乎总是那样的无情,既然如此,又何必感慨呢?就任随那窗外的雨,在阶前点点滴滴直到天明。

《虞美人·听雨》赏析:历代诗人的笔下,绵绵不断的细雨总是和“愁思”难解难分的,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但是在蒋捷词里,同是“听雨”,却因时间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不同而有着迥然不同的感受。

词人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出发,通过时空的跳跃,依次推出了三幅“听雨”的画面,而将一生的悲欢歌哭渗透、融汇其中。

第一幅画面:“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它展现的虽然只是一时一地的片断场景,但具有很大的艺术容量。

“歌楼”、“红烛”、“罗帐”等绮艳意象交织出现,传达出春风骀荡的欢乐情怀。

少年时候醉生梦死,一掷千金,在灯红酒绿中轻歌曼舞,沉酣在自己的人生中。

一个“昏”字,把那种“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的奢靡生活表现出来。

这时听雨是在歌楼上,他听的雨就增加了歌楼、红烛和罗帐的意味。

尽管这属于纸醉金迷的逐笑生涯,毕竟与忧愁悲苦无缘,而作者着力渲染的只是“不识愁滋味”的青春风华。

古诗虞美人·听雨翻译赏析

古诗虞美人·听雨翻译赏析

古诗虞美人·听雨翻译赏析《虞美人·听雨》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蒋捷。

其全文如下: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前言】虞美人·听雨为南宋词人蒋捷所作,为作者自己一生的写照。

从少年、再到壮年、最后到晚年,以听雨为线索,作者用寥寥几笔,写出了对人生、岁月不寻常的观感。

【注释】(1)虞美人:著名词牌名。

唐教坊曲。

《碧鸡漫志》卷四:“《脞说》称起于项籍‘虞兮’之歌。

予谓后世以此命名可也,曲起于当时,非也。

”又称:“旧曲三,其一属‘中吕调’,其一属‘中吕宫’,近世又转入‘黄钟宫’。

”兹取两格,一为五十六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两平韵。

一为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三平韵。

(2)断雁:失群孤雁(3)星星:白发点点如星,形容白发很多。

左思《白发赋》:“星星白发,生于鬓垂。

”(4)无情:无动于衷。

【翻译】年少的时候,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

人到中年,在异国他乡的小船上,看蒙蒙细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线,西风中,一只失群的孤雁阵阵哀鸣。

而今,人已暮年,两鬓已是白发苍苍,独自一人在僧庐下,听细雨点点。

人生的悲欢离合的经历是无情的,还是让台阶前一滴滴的小雨下到天亮吧。

【鉴赏】这是蒋捷自己一生的真实写照。

词人曾为进士,过了几年官宦生涯。

但宋朝很快就灭亡。

他的一生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

三个时期,三种心境,读来也使人凄然。

这首词作者自己漫长而曲折的经历中,以三幅象征性的画面,概括了从少到老在环境、生活、心情各方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这是一首小令,却概括出少年、壮年和晚年的特殊感受,可谓言简意赅。

它以“听雨”为媒介,将几十年大跨度的时间和空间相融合。

少年只知追欢逐笑享受陶醉;壮年飘泊孤苦触景伤怀;老年的寂寞孤独,一生悲欢离合,尽在雨声中体现。

因受国亡之痛的影响,感情变得麻木,一任雨声淋漓,消解了喜怒哀乐……而其深层则潜隐着亡国愁情。

虞美人听雨阅读题及答案_虞美人听雨阅读答案

虞美人听雨阅读题及答案_虞美人听雨阅读答案

虞美人听雨阅读题及答案_虞美人听雨阅读答案《虞美人.听雨》阅读原文虞美人.听雨〔宋〕蒋捷①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①蒋捷,字胜欲,生活在宋、元换代之际,一生饱经战乱。

宋咸淳十年(1274)进士,几年后宋亡,不仕。

《虞美人.听雨》阅读题目(一)⑴词中说,“少年”听雨是在歌楼上,“壮年”听雨是在客舟中,两者分别有什么寓意(2分)⑵说说“断雁叫西风”的具体情景。

这些具体情景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分)⑶“鬓已星星”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表现了词人什么心情(4分)《虞美人.听雨》阅读答案(一)⑵凄厉的西风里传来几声“断雁”孤独的哀鸣。

既与前面少年生活作比较,呈现出青春好梦的破碎;更为下文老年苦涩的境遇作铺垫。

⑶比喻。

表现词人无可奈何、万念俱灰的绝望心情。

(4)时间;心情(或感情)《虞美人.听雨》阅读题目(二)(1)请找出表达在人生三个阶段不同心情的词语。

歌楼听雨:客舟听雨:僧庐听雨:(2)对“悲欢离合总无情”理解最确切的一项是[]A.这里的“总无情”意思是,对他人的“悲欢离合”已无感情。

B.这里的“总无情”意思是,“悲欢离合”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D.这里的“总无情”意思是,“悲欢离合”本是没有感情的。

(3)试从一个角度切入,为这首词写一段鉴赏性的文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虞美人.听雨》阅读答案(二)(1)欢娱失意无奈本题考查对词的初步感受,三个阶段听雨的不同心态。

(2)C “总无情”是不在乎、不在意的意思。

A.“无感情”太绝对;B.说法不正确;D.“本是没有感情的”更不恰当。

(3)略《虞美人.听雨》阅读赏析《虞美人.听雨》是宋词中运用时空表现的艺术手法高度简练而又概括着人生道路的接触名篇之一。

三幅图画:温软香艳的“歌楼夜雨图”,凄风苦雨的“江舟秋霖图”,孤独枯寂的“僧庐听雨图”。

蒋捷《虞美人·听雨》赏析

蒋捷《虞美人·听雨》赏析

蒋捷《虞美人·听雨》赏析蒋捷《虞美人·听雨》赏析《虞美人·听雨》是宋代词人蒋捷创作的一首词。

此词在结构上运用时空跳跃,以“听雨”复沓串连,上、下片浑然一体,具有跌宕回旋的匠心。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蒋捷《虞美人·听雨》赏析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蒋捷,字胜欲,阳羡(今江苏宜兴)人。

生当宋、元易代之际,约为宋度宗咸淳十年(1274)进士。

蒋捷年青时曾贵为一介公子,宋亡后保持气节,隐居竹山不仕。

其一生饱经战乱流离之苦,颇富忧患意识。

现存九十余首词,多体现人生遭际、表达故国之思,《虞美人·听雨》即为词人深谙人生况味的艺术结晶。

在这首词中,蒋捷以五十六字的概括之笔极写自我人生历程和生命体验。

其构思之巧妙、手法之独特、含蕴之深刻足令后人津津乐道,实为《竹山词》中代表篇目。

“悲欢离合总无情”,经历世事纷纭的词人回味一生,感慨万端。

他已没有晏欧们的潇洒闲适,没有秦柳们的优游快意,没有东坡们的豪迈旷达。

时光飞逝,他曾道“流光容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

绿了芭蕉”;忧离伤乱,他曾道“此际愁更别。

雁落影,西窗愁月”(《秋夜雨;秋夜》);经历风雨飘摇,意蕴层层沉积,终在暮年“凄凉一片秋声”(《声声慢;秋声》)的心境中凝结为小令词:《虞美人·听雨》。

这首词言简意深,不仅以其贮存的丰厚的人生意蕴即唐宋词“第一生命力”耐人咀嚼,更因其独到高妙的艺术表现而卓立词坛。

三部曲式的线性历时结构词人对自己的一生际遇回忆体味,撷取少年、壮年、暮年三个代表性时段,选择歌楼、客舟、僧庐三个典型地点,以“听雨”这样常见而又贴切的背景情节为贯穿始终的纽带,珠珠相串,井然有序,连缀“上”、“中”、“下”成为一个浑然有机的整体。

《虞美人·听雨》鉴赏及赏析

《虞美人·听雨》鉴赏及赏析

《虞美人·听雨》鉴赏及赏析《虞美人·听雨》鉴赏及赏析《虞美人·听雨》宋代: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虞美人·听雨》译文年少的时候,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

人到中年,在异国他乡的小船上,看蒙蒙细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线,西风中,一只失群的孤雁阵阵哀鸣。

而今人至暮年,两鬓斑白,独在僧庐下听细雨点点。

想到人世的悲欢离合,似乎总是那样的无情,既然如此,又何必感慨呢?就任随那窗外的雨,在阶前点点滴滴直到天明。

《虞美人·听雨》注释虞美人:著名词牌之一。

唐教坊曲。

兹取两格,一为五十六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两平韵。

一为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三平韵。

昏:昏暗,罗帐:古代床上的纱幔。

断雁:失群孤雁僧庐:僧寺,僧舍。

星星:白发点点如星,形容白发很多。

无情:无动于衷。

一任:听凭。

《虞美人·听雨》赏析历代诗人的笔下,绵绵不断的细雨总是和“愁思”难解难分的,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但是在蒋捷词里,同是“听雨”,却因时间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不同而有着迥然不同的感受。

词人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出发,通过时空的跳跃,依次推出了三幅“听雨”的画面,而将一生的悲欢歌哭渗透、融汇其中。

第一幅画面:“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它展现的虽然只是一时一地的片断场景,但具有很大的艺术容量。

“歌楼”、“红烛”、“罗帐”等绮艳意象交织出现,传达出春风骀荡的欢乐情怀。

少年时候醉生梦死,一掷千金,在灯红酒绿中轻歌曼舞,沉酣在自己的人生中。

一个“昏”字,把那种“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的奢靡生活表现出来。

这时听雨是在歌楼上,他听的雨就增加了歌楼、红烛和罗帐的意味。

尽管这属于纸醉金迷的逐笑生涯,毕竟与忧愁悲苦无缘,而作者着力渲染的只是“不识愁滋味”的青春风华。

《虞美人听雨》阅读答案及赏析

《虞美人听雨》阅读答案及赏析

《虞美人听雨》阅读答案及赏析原文:虞美人·听雨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虞美人·听雨字词解释:⑴虞美人:著名词牌之一。

唐教坊曲。

兹取两格,一为五十六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两平韵。

一为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三平韵。

⑵昏:昏暗,罗帐:古代床上的纱幔。

⑶断雁:失群孤雁⑷僧庐:僧寺,僧舍。

⑸星星:白发点点如星,形容白发很多。

左思《白发赋》:“星星白发,生于鬓垂。

”⑹无情:无动于衷。

⑺一任:听凭。

虞美人·听雨翻译:年少的时候,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

人到中年,在异国他乡的小船上,看蒙蒙细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线,西风中,一只失群的孤雁阵阵哀鸣。

而今,人已暮年,两鬓已是白发苍苍,独自一人在僧庐下,听细雨点点。

人生的悲欢离合的经历是无情的,还是让台阶前一滴滴的小雨下到天亮吧。

虞美人·听雨阅读答案:试题:(1)词中说,“少年”听雨是在歌楼上,“壮年”听雨是在客舟中,两者分别有什么寓意?(2分)(2)说说“断雁叫西风”的具体情景。

这些具体情景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分)(3)“鬓已星星”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表现了词人什么心情?(4分)(4)这首词按照____________顺序,截取了词人一生中三幅富有象征性的画面,形象地概括了作者不同时期在环境、生活、__________各方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2分)(5)“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一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案:(1)前者寓指偏安一隅的南宋尚能沉迷于逸乐中;后者寓指元军南侵,作者处于逃难漂泊之中了。

(2)凄厉的西风里传来几声“断雁”孤独的哀鸣。

既与前面少年生活作比较,呈现出青春好梦的破碎;更为下文老年苦涩的境遇作铺垫。

(3)比喻。

表现词人无可奈何、万念俱灰的绝望心情。

蒋捷《虞美人 听雨》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蒋捷《虞美人 听雨》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蒋捷《虞美人听雨》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船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①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②悲欢离合总无情。

③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④【注释】①“断雁”句:语本薛道衡《出塞曲》:“寒夜哀笳曲,霜天断雁声。

”西风:秋风。

②僧庐;僧房。

星星:指白发如星之多。

③“悲欢”句:苏轼《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④“一任”二句: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

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译文】少年时听雨在歌楼上,红烛朦胧,美人倩影映罗帐。

壮年时听雨在客舟中,江面宽阔黑云低,西风里,孤鸿哀鸣闻动容。

而今听雨在僧房下,双鬓白发似星星。

有道是悲欢离合都无情。

任凭它阶前淫雨,点点滴滴到天明。

【集评】清·王闿运:“此是小曲。

‘情’亦作‘凭’,较胜。

”(《湘绮楼词选》)现代·胡云翼:“这首词概括了作者少年的浪漫生活、中年的飘泊生活、以及亡国以后晚年悲苦凄凉的生活。

”(《宋词选》)【赏析】这首词抒写了人生之少年、壮年、老年三个不同时期听雨的感受。

少年不谙世事,故听雨歌楼蜜意柔情;壮年感时伤世,故听雨客舟悲愤难抑;老年饱经风霜,故听雨僧庐遁世不惊。

这可说是词人对自己一生经历形象化的概括总结。

词写听雨时的心情感受与辛弃疾《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写登楼时的感受笔法不同,辛词是通过直抒胸臆的方式,来反映一生不同时期的心理流程的,而此词却是通过意象来曲现其心理情感变化。

辛词清澈见底,使人看得深切,此词朦朦胧胧,使人品来有味。

2019-蒋捷《虞美人·听雨》阅读答案及赏析-推荐word版 (4页)

2019-蒋捷《虞美人·听雨》阅读答案及赏析-推荐word版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蒋捷《虞美人·听雨》阅读答案及赏析虞美人〔宋〕蒋捷①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①蒋捷,字胜欲,生活在宋、元换代之际,一生饱经战乱。

宋咸淳十年(1274)进士,几年后宋亡,不仕。

此词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表现了少年、壮年、晚年三个人生阶段的不同境遇、不同况味的不同感受。

作者通过时空的跳跃,依次推出了三幅听雨的画面,而将一生的悲欢歌哭渗透其中。

⑴词中说,少年听雨是在歌楼上,壮年听雨是在客舟中,两者分别有什么寓意?(2分)⑵说说断雁叫西风的具体情景。

这些具体情景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分)⑶鬓已星星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表现了词人什么心情?(4分)(4)这首词按照____________顺序,截取了词人一生中三幅富有象征性的画面,形象地概括了作者不同时期在环境、生活、__________各方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2分)(5)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一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阅读答案】⑴前者寓指偏安一隅的南宋尚能沉迷于逸乐中;后者寓指元军南侵,作者处于逃难漂泊之中了。

⑵凄厉的西风里传来几声断雁孤独的哀鸣。

既与前面少年生活作比较,呈现出青春好梦的破碎;更为下文老年苦涩的境遇作铺垫。

⑶比喻。

表现词人无可奈何、万念俱灰的绝望心情。

(4)时间;心情(或感情)(5)描绘了一幅在水天辽阔、乌云低垂的江面上,一只在风雨中失群孤飞的大雁,在凛冽的西风中悲鸣的画面。

表达了作者远离家乡、孤独凄凉的愁苦之情。

阅读练习二:1)请用现代汉语(词语)表达作者在人生的三个不同阶段的心情:歌楼听雨:客舟听雨:僧庐听雨:(2)壮年听雨中悲欢离合的情感是怎样体现的?(3)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一句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简析这首宋词的映衬手法。

红烛昏罗帐“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全词翻译赏析

红烛昏罗帐“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全词翻译赏析

红烛昏罗帐-“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全词翻译赏析“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全词翻译赏析古诗网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译文】命a href=‘ target=‘_blank’>晟俚氖焙颍?杪ド咸?辏?熘蛘嫡担?璋档牡乒庀侣拚是嵊?Ⅻbr />【出自】南宋蒋捷《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红烛昏罗帐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释: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断雁:失群的孤雁。

星星:白发点点如星,形容白发很多。

左思《白发赋》:“星星白发,生于鬓垂。

”无情:无动于衷。

译文1:年少的时候,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

人到中年,在异国他乡的小船上,看蒙蒙细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线,西风中,一只失群的孤雁阵阵哀鸣。

而今,人已暮年,两鬓已是白发苍苍,独自一人在僧庐下,听细雨点点。

人生的悲欢离合的经历是无情的,还是让台阶前一滴滴的小雨下到天亮吧。

译文2:青春年少时,在歌楼上细听雨声,烛昏罗帐,尽情欢乐,蜜意柔情。

人到中年时,在客船里细听雨声,断雁西风,江阔云低,开阔深沉的情怀啊!离群的孤雁,悲鸣在西风之中。

晚年的今天,在僧房内细听雨声,头发花白,历尽沧桑,一生的悲欢离合,谁也说不清。

听那窗前的秋雨,一无所动,任它滴滴答答落到天明。

译文3:年少的时候在歌楼上听雨,红烛摇曳,昏暗了罗帐。

中年在异乡的小舟上听雨,广阔的江面上白云低垂,一只离群的大雁在细风中哀鸣。

作者蒋捷(约1245-1305后),南宋词人,宋末元初阳羡(今江苏宜兴)人。

先世为宜兴巨族,咸淳十年(1274)进士。

南宋亡,深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仕,人称“竹山先生”、“樱桃进士”,其气节为时人所重。

长于词,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

虞美人-听雨-蒋捷

虞美人-听雨-蒋捷

老年听雨这一部 分,是这首词的重 心,他回顾了词人 的一生,言有尽而 意无穷,深化了作 品的主题。
艺术特色
• “三部曲”式线性时间结构
撷取少年,壮年,暮年三个代表性阶段,选择歌楼,客船,僧庐三个典型 地点,以“听雨”这一背景情节为纽带,将不同的画面衔接成有机的整 体,画面简洁,富有概括性,无一处闲笔。
谢谢观赏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 文天祥�过伶仃洋�
床头屋漏 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 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人生如梦,往事如烟,风雨之中细追寻。
• “蒙太奇”手法的借用
以淅沥不断的雨声为画外音,在同样“听雨”的背景中,表现出不同时段 人生剧目的镜头切换和叠加,使词具有了时空的统一性和连续性,有意 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 意象化词语及象征化手法的使用
三幅画均以意象化词语连缀而成,含蕴深厚,如 "歌楼","客舟","僧庐"暗 喻人生主要行迹,蕴涵着不同的情绪。由 "上"至"中"而"下",色调也随 之发生相应的变迁。 每一场景中的词语也大都含寄托,富象征,如"红烛","罗帐"描绘少年不识 愁滋味的适意快活;"断雁","西风"渲染漂泊孤寂心境,有游子怀乡之 情愫;"僧庐"则点名词人遍尝悲欢离合,晚年引身而退,看似无情实则 痛楚无限。
虞美人 听雨
蒋捷
虞美人 听雨

蒋捷《虞美人·听雨》阅读答案及赏析

蒋捷《虞美人·听雨》阅读答案及赏析

蒋捷《虞美人·听雨》阅读答案及赏析虞美人〔宋〕蒋捷①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①蒋捷,字胜欲,生活在宋、元换代之际,一生饱经战乱。

宋咸淳十年(1274)进士,几年后宋亡,不仕。

此词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表现了少年、壮年、晚年三个人生阶段的不同境遇、不同况味的不同感受。

作者通过时空的跳跃,依次推出了三幅听雨的画面,而将一生的悲欢歌哭渗透其中。

⑴词中说,少年听雨是在歌楼上,壮年听雨是在客舟中,两者分别有什么寓意?(2分)⑵说说断雁叫西风的具体情景。

这些具体情景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分)⑶鬓已星星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表现了词人什么心情?(4分)(4)这首词按照____________顺序,截取了词人一生中三幅富有象征性的画面,形象地概括了作者不同时期在环境、生活、__________各方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2分)(5)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一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阅读答案】⑴前者寓指偏安一隅的南宋尚能沉迷于逸乐中;后者寓指元军南侵,作者处于逃难漂泊之中了。

⑵凄厉的西风里传来几声断雁孤独的哀鸣。

既与前面少年生活作比较,呈现出青春好梦的破碎;更为下文老年苦涩的境遇作铺垫。

⑶比喻。

表现词人无可奈何、万念俱灰的绝望心情。

(4)时间;心情(或感情)(5)描绘了一幅在水天辽阔、乌云低垂的江面上,一只在风雨中失群孤飞的大雁,在凛冽的西风中悲鸣的画面。

表达了作者远离家乡、孤独凄凉的愁苦之情。

阅读练习二:1)请用现代汉语(词语)表达作者在人生的三个不同阶段的心情:歌楼听雨:客舟听雨:僧庐听雨:(2)壮年听雨中悲欢离合的情感是怎样体现的?(3)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一句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简析这首宋词的映衬手法。

(3分)参考答案:(1)欢乐失意无奈(同义词均可以);(2)以客舟点明客居在外的悲和离,以江阔、云低、断雁、西风等意象,映现出在风雨飘摇中颠沛流离的坎坷遭际和悲凉心境。

【爱情诗句】《虞美人 听雨》译文注释_《虞美人 听雨》点评_蒋捷的诗词

【爱情诗句】《虞美人 听雨》译文注释_《虞美人 听雨》点评_蒋捷的诗词

【爱情诗句】《虞美人听雨》译文注释_《虞美人听雨》点评_蒋捷的诗词虞美人听雨[宋] 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释】:这是蒋捷自己一生的真实写照。

词人曾为进士,过了几年官宦生涯。

但宋朝很快就灭亡。

他的一生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

三个时期,三种心境,读来也使人凄然。

这首词作者自己漫长而曲折的经历中,以三幅象征性的画面,概括了从少到老在环境、生活、心情各方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展现的只是一时一地的片断场景,但具有很大的艺术容量,从红烛映照、罗帐低垂这样氛围中引发青春与欢乐的联想,抒发了“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情怀。

这样的阶段在词人心目中的印象是永恒而短暂的。

以这样一个欢快的青春图,反衬后面的处境的索漠。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一个客舟中听雨的画面,一幅水天辽阔、风急云低的江上秋雨图。

而一失群孤飞的大雁。

恰是作为作者自己的影子出现的。

壮年之后,兵荒马乱之际,词人常常在人生的苍茫大地上踽踽独行,常常东奔西走,四方漂流。

他通过只展示了这样一幅江雨图,一腔旅恨、万种离愁却都已包孕其中了。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描写的是一幅显示他的当前处境的自我画像。

一个白发老人独自在僧庐下倾听着夜雨。

处境之萧索,心境之凄凉,在十余字中,一览无余。

江山已易主,壮年愁恨与少年欢乐,已如雨打风吹去。

此时此地再听到点点滴滴的雨声,自己却已木然无动于衷了。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表达出词人无可奈何的心绪,使其“听雨”嘎然而止。

蒋捷的这首词,内容包涵较广,感情蕴藏较深。

以他一生的遭遇为主线,由少年歌楼听雨,壮年客舟听雨,写到寄居僧庐、鬓发星星。

结尾两句更越过这一顶点,展现了一个新的感情境界。

“一任”两个字,就表达了听雨人的心情。

这种心情,在冷漠和决绝中透出深化的痛苦,可谓字字千钧。

虞美人听雨阅读答案 赏析 翻译 蒋捷

虞美人听雨阅读答案 赏析 翻译 蒋捷

虞美人听雨阅读答案赏析翻译蒋捷原文:虞美人·听雨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虞美人·听雨字词解释:⑴虞美人:著名词牌之一。

唐教坊曲。

兹取两格,一为五十六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两平韵。

一为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三平韵。

⑵昏:昏暗,罗帐:古代床上的纱幔。

⑶断雁:失群孤雁⑷僧庐:僧寺,僧舍。

⑸星星:白发点点如星,形容白发很多。

左思《白发赋》:“星星白发,生于鬓垂。

”⑹无情:无动于衷。

⑺一任:听凭。

虞美人·听雨翻译:年少的时候,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

人到中年,在异国他乡的小船上,看蒙蒙细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线,西风中,一只失群的孤雁阵阵哀鸣。

而今,人已暮年,两鬓已是白发苍苍,独自一人在僧庐下,听细雨点点。

人生的悲欢离合的经历是无情的,还是让台阶前一滴滴的小雨下到天亮吧。

虞美人·听雨阅读答案:试题:(1)词中说,“少年”听雨是在歌楼上,“壮年”听雨是在客舟中,两者分别有什么寓意?(2分)(2)说说“断雁叫西风”的具体情景。

这些具体情景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分)(3)“鬓已星星”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表现了词人什么心情?(4分)(4)这首词按照____________顺序,截取了词人一生中三幅富有象征性的画面,形象地概括了作者不同时期在环境、生活、__________各方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2分)(5)“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一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案:(1)前者寓指偏安一隅的南宋尚能沉迷于逸乐中;后者寓指元军南侵,作者处于逃难漂泊之中了。

(2)凄厉的西风里传来几声“断雁”孤独的哀鸣。

既与前面少年生活作比较,呈现出青春好梦的破碎;更为下文老年苦涩的境遇作铺垫。

(3)比喻。

表现词人无可奈何、万念俱灰的绝望心情。

虞美人.听雨翻译、解析

虞美人.听雨翻译、解析

虞美人听雨宋代: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译文年少的时候,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

人到中年,在异国他乡的小船上,看蒙蒙细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线,西风中,一只失群的孤雁阵阵哀鸣。

而今人至暮年,两鬓斑白,独在僧庐下听细雨点点。

想到人世的悲欢离合,似乎总是那样的无情,既然如此,又何必感慨呢?就任随那窗外的雨,在阶前点点滴滴直到天明。

注释虞美人:著名词牌之一。

唐教坊曲。

兹取两格,一为五十六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两平韵。

一为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三平韵。

昏:昏暗,罗帐:古代床上的纱幔。

断雁:失群孤雁僧庐:僧寺,僧舍。

星星:白发点点如星,形容白发很多。

无情:无动于衷。

一任:听凭。

创作背景蒋捷生当宋、元易代之际,大约在公元1274年(宋度宗成淳十年)中进士,而几年以后宋朝就亡了。

他的一生是在战乱年代中颠沛流离、饱经忧患的一生。

这首词正是他的忧患余生的自述。

赏析历代诗人的笔下,绵绵不断的细雨总是和“愁思”难解难分的,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但是在蒋捷词里,同是“听雨”,却因时间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不同而有着迥然不同的感受。

词人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出发,通过时空的跳跃,依次推出了三幅“听雨”的画面,而将一生的悲欢歌哭渗透、融汇其中。

第一幅画面:“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它展现的虽然只是一时一地的片断场景,但具有很大的艺术容量。

“歌楼”、“红烛”、“罗帐”等绮艳意象交织出现,传达出春风骀荡的欢乐情怀。

少年时候醉生梦死,一掷千金,在灯红酒绿中轻歌曼舞,沉酣在自己的人生中。

一个“昏”字,把那种“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的奢靡生活表现出来。

这时听雨是在歌楼上,他听的雨就增加了歌楼、红烛和罗帐的意味。

尽管这属于纸醉金迷的逐笑生涯,毕竟与忧愁悲苦无缘,而作者着力渲染的只是“不识愁滋味”的青春风华。

《虞美人-听雨》蒋捷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虞美人-听雨》蒋捷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虞美人-听雨》蒋捷宋词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虞美人·听雨》是宋末词人蒋捷创作的一首词。

这首词概括出少年、壮年和晚年的特殊感受,可谓言简意赅。

它以“听雨”为媒介,将几十年大跨度的时间和空间相融合。

少年只知追欢逐笑享受陶醉;壮年飘泊孤苦触景伤怀;老年的寂寞孤独,一生悲欢离合,尽在雨声中体现。

因受国亡之痛的影响,感情变得麻木,一任雨声淋漓,消解了喜怒哀乐,而其深层则潜隐着作者的亡国愁情。

作品原文: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作品注释:⑴虞美人:著名词牌之一。

唐教坊曲。

兹取两格,一为五十六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两平韵。

一为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三平韵。

⑵昏:昏暗,罗帐:古代床上的纱幔。

⑶断雁:失群孤雁⑷僧庐:僧寺,僧舍。

⑸星星:白发点点如星,形容白发很多。

左思《白发赋》:“星星白发,生于鬓垂。

”⑹无情:无动于衷。

⑺一任:听凭。

作品译文:年少的时候,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

人到中年,在异国他乡的小船上,看蒙蒙细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线,西风中,一只失群的孤雁阵阵哀鸣。

而今,人已暮年,两鬓已是白发苍苍,独自一人在僧庐下,听细雨点点。

人生的悲欢离合的经历是无情的,还是让台阶前一滴滴的小雨下到天亮吧。

创作背景:1267年,元灭南宋。

宋元之际的词人,经历了这一沧桑变故,其国破之痛、家亡之恨,都在他们的作品中表现出来。

其中,蒋捷是颇有代表性的作家。

蒋捷用词作来抒发黍离之悲、铜驼荆棘之感,表现悲欢离合的个人遭遇,其中《虞美人·听雨》便是这一时期创作中的代表作。

作品鉴赏:历代诗人的笔下,绵绵不断的细雨总是和“愁思”难解难分的,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但是在蒋捷词里,同是“听雨”,却因时间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不同而有着迥然不同的感受。

【优质】虞美人听雨蒋捷译文及赏析word版本 (2页)

【优质】虞美人听雨蒋捷译文及赏析word版本 (2页)

【优质】虞美人听雨蒋捷译文及赏析word版本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虞美人听雨蒋捷译文及赏析
虞美人·听雨这一首古诗是我们宋代诗人蒋捷的著作,传承至今,已经
有了数千年的历史。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了虞美人听雨蒋捷译文及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虞美人·听雨
宋代: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

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译文
年少的时候,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

人到中年,在异国他乡的小船上,看蒙蒙细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线,西风中,一只失群
的孤雁阵阵哀鸣。

而今,人已暮年,两鬓已是白发苍苍,独自一人在僧庐下,听细雨点点。

人生的悲欢离合的经历是无情的,还是让台阶前一滴滴的小雨下到天亮吧。

注释
⑴虞美人:著名词牌之一。

唐教坊曲。

兹取两格,一为五十六字,上下片
各两仄韵,两平韵。

一为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三平韵。

⑵昏:昏暗,罗帐:古代床上的纱幔。

⑶断雁:失群孤雁
⑷僧庐:僧寺,僧舍。

⑸星星:白发点点如星,形容白发很多。

左思《白发赋》:“星星白发,
生于鬓垂。


⑹无情:无动于衷。

蒋捷《虞美人·听雨》解读赏析

蒋捷《虞美人·听雨》解读赏析

蒋捷《虞美人·听雨》解读赏析蒋捷《虞美人·听雨》解读赏析虞美人听雨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一年少时追欢买笑,歌楼上雨声中烛光下罗帐轻盈。

中年时漂泊流离,在茫茫江面风雨中听孤雁哀鸣。

如今白发苍苍,独自一人在僧庐里倾听雨声。

人生的聚散可真是无情,就这样无动于衷静坐到天明。

二蒋捷(约12451305后),宋末元初阳羡(今江苏宜兴)人。

吴兴望族,少年时过着风流豪华的生活。

咸淳十年(1274)中进士"少年不识愁滋味',"富贵不知乐业'。

壮年时,兵荒马乱之际,颠沛流离,常为生计奔波。

客舟是水路最主要的交通工具,《舟过吴桥》:"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何日归家洗客袍?'祥兴二年(1279),南宋王朝灭亡。

蒋捷深怀亡国之痛,隐居太湖竹山,人称"竹山先生'。

元成宗大德年间,先后有人向朝廷荐举,但他始终不肯出仕,其气节为时人所重。

江山易主,国破家亡,由富贵到困窘,多少难言的心酸。

细数难言的人生,壮年愁恨与少年欢乐,已如雨打风吹去。

此时此地再听到点点滴滴的雨声,自己却已木然无动于衷了。

将雨的几个片段连贯起来,却暗示了所有的一切,是人生深长的叹息。

如果写蒋捷传记,也许需要一部长篇小说,但是《虞美人》短短五十六个字,就概括了他的一生。

一时一地的三个片段,共时性地勾勒出的生命轨迹,将少年、青年、老年历时性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蒋捷以"听雨'为线索,一以贯之,用岁月的积淀来观照自己的一生,是一生真实的心路历程的写照。

壮年听雨,是为了功名,为了生计而四处漂泊的人生。

暮年听雨,是沧桑历尽之后,万念俱寂的人生。

将一生的时间和空间相融合,概括出少年、壮年和晚年的特殊感受。

元末明初韩奕说:"夫听雨,一也。

《虞美人·听雨》阅读题答案及赏析

《虞美人·听雨》阅读题答案及赏析

《虞美人·听雨》阅读题答案及赏析《虞美人·听雨》阅读题答案及赏析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①蒋捷,字胜欲,生活在宋、元换代之际,一生饱经战乱。

宋咸淳十年(1274)进士,几年后宋亡,不仕。

此词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表现了少年、壮年、晚年三个人生阶段的不同境遇、不同况味的不同感受。

作者通过时空的跳跃,依次推出了三幅“听雨”的画面,而将一生的悲欢歌哭渗透其中。

⑴词中说,“少年”听雨是在歌楼上,“壮年”听雨是在客舟中,两者分别有什么寓意?(2分)⑵说说“断雁叫西风”的具体情景。

这些具体情景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分)⑶“鬓已星星”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表现了词人什么心情?(4分)(4)这首词按照____________顺序,截取了词人一生中三幅富有象征性的画面,形象地概括了作者不同时期在环境、生活、__________各方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2分)(5)“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一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阅读答案】⑴前者寓指偏安一隅的南宋尚能沉迷于逸乐中;后者寓指元军南侵,作者处于逃难漂泊之中了。

⑵凄厉的西风里传来几声“断雁”孤独的哀鸣。

既与前面少年生活作比较,呈现出青春好梦的破碎;更为下文老年苦涩的境遇作铺垫。

⑶比喻。

表现词人无可奈何、万念俱灰的绝望心情。

(4)时间;心情(或感情)(5)描绘了一幅在水天辽阔、乌云低垂的江面上,一只在风雨中失群孤飞的大雁,在凛冽的'西风中悲鸣的画面。

表达了作者远离家乡、孤独凄凉的愁苦之情。

二:1)请用现代汉语(词语)表达作者在人生的三个不同阶段的心情:歌楼听雨:客舟听雨:僧庐听雨:(2)“壮年听雨”中悲欢离合的情感是怎样体现的?(3)“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一句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简析这首宋词的映衬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悲情之三:伤离别
• • • • • • • • 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 ——白居易《途中感秋》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马戴《灞上秋居》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黄庭坚《寄黄几复》
悲情之四:伤生命
• 去者日以疏, • 生者日已亲。出郭门直视, • 但见丘与坟。古墓犁为田, • 松柏摧为薪。白杨多悲风,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饱经风霜的作者,面对萧萧秋雨,追抚一生经历发出不尽 的慨叹,又蕴藏着无限的惆怅。唉!满怀愁绪,欲语泪先 流。仰问苍天,为什么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总是这样的无迹 可循?如今只能听任雨打窗棂,一直到天明了。
《虞美人· 听雨》 赏析
• 这是蒋捷自己一生的真实写 照。词人曾为进士,过了几 年官宦生涯。但宋朝很快就 灭亡。他的一生是在颠沛流 离中度过的。三个时期,三 种心境,读来也使人凄然。 这首词作者自己漫长而曲折 的经历中,以三幅象征性的 画面,概括了从少到老在环 境、生活、心情各方面所发 生的巨大变化。



智慧之二:化困为通
• 《定风波》 (苏轼) •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 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 故作此。 • 莫听穿林打叶声, • 何妨吟啸且徐行。 •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 一蓑烟雨任平生。 • 料峭春风吹酒醒, • 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 也无风雨也无晴。
智慧之三:天人合一
• • • • • • • • •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己忘言。 ————陶渊明《饮酒》(其五)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于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刘方平月夜诗
客舟听雨:失意 压抑 苦闷
僧庐听雨:无奈 麻木
《虞美人· 听雨》: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 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 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17.对“悲欢离合总无情”理解最确切的一项是( C
• 人生如梦,往事如烟,风雨
之中细追寻。
高考点兵 :
《虞美人· 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 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 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16.请在下表中填入表达作者在人生的三个阶段不同心情的 词语。(3分) 歌楼听雨:欢乐 惬意 幸福
暮年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独立僧庐,两鬓白霜,孤独凄凉。刻意凸现出僧庐之冷寂 与鬓发之斑白,借以展示晚年历尽离乱后的憔悴而又枯槁 的身心。
两鬓斑白顿悟生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当前处境的自我画像。一个白发老人独自 在僧庐下倾听着夜雨。处境之萧索,心境 之凄凉,在十余字中,一览无余。江山已 易主,壮年愁恨与少年欢乐,已如雨打风 吹去。此时此地再听到点点滴滴的雨声, 自己却已木然无动于衷了。“悲欢离合总 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表达出词 人无可奈何的心绪,使其“听雨”嘎然而 止。
• • • • • • • • • • •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渔歌子》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 ―― 志南和尚《绝句》 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 ――杜牧《江南春绝句》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年少不知愁滋味
红烛昏罗帐
壮年
一幅水天辽阔、风急云低的江上秋雨
中年凄凉忧患始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以“客舟”为中心场景,以“江阔”、 “云低”、“断雁”、“西风”等衰飒、 凄凉的景象点缀,挥就成“壮年听雨图”, 映现出中年在风雨飘摇中颠沛流离的坎坷 遭际和悲凉心境。 “客舟”中,这便寓有 漂泊他乡、人生无定的意味。而一失群孤 飞的大雁。恰是作为作者自己的影子出现 的。壮年之后,兵荒马乱之际,四方漂流。 他通过只展示了这样一幅江雨图,一腔旅 恨、万种离愁却都已包孕其中了。 回味壮年听雨的寂寞凄凉,既是与前文少 年生活作比较,呈现出青春好梦的破碎, 又是为下文写老年苦涩的境遇作铺垫。
• 在年少时,读蒋捷的《听雨》读出的是一份“少年听 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的欢快,就是偶而有些许的 忧愁也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少不更事。而今,重 读此词,才读出了一种发自内心的共鸣,因为,自己 也是“鬓已星星也”。“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 断雁叫西风”,这是蒋捷经历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 的忧患之后发出的声声悲叹。 人生的各个阶段都有一个阶段性的心情,只有当我们 年老时,才会知道,有很多的情怀已逝,很多的心情 不再,很多的人逝物非。 • 对于大自然的雨雪风霜,每个人都视其境况和心情, 而各有其感触,“冷暖自知”这句话是最能概括这个 中滋味。当心情愉悦的时候去听雨 ,雨声是音乐, 当心情悲伤离别来临的时候去听雨,雨声是“梧桐树, 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 明”。
• 我爱雨不是为了可以撑把伞兜雨,听伞背滴答的 雨声,就只是为了欢喜那下不完雨的雨天。为什 么,我说不明白,好象雨天总是把我带到另一个 处所,离这纷纷扰扰的世界很远很远,在那儿, 我又可以重享欢乐和童年,会到了亲人和朋友, 游遍了梦牵魂萦的好地方。优游、自在。那些有 趣的好时光呵,我要用雨珠的链子把它串起来, 绕在手腕上……如果我一直不长大就可以一直沉 浸在雨的欢乐中。然而谁能不长大呢?人事的变 迁,尤使我于雨中俯仰低徊 。 • ——台湾 琦君
艺术特色1
• 三部曲”式线性时间结构
• 撷取少年,壮年,暮年三个代表性阶段,选择歌楼,客 船,僧庐三个典型地点,以“听雨”这一背景情节为纽 带,将不同 的画面衔接成有机的整体,画面简洁, 富有概括性,无一处闲笔。
艺术特色3
• 意象化词语及象征化手法的使用 三幅画均以意象化词语连缀而成,含蕴深厚, 如“歌楼”,“客舟”,“僧庐”暗喻人生主要行 迹,蕴涵着不同的情绪。由“上”至“中”而 “下”,色调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迁。每一场 景中的词语也大都含寄托,富象征,如“红 烛”,“罗帐”描绘少年不识愁滋味的适意快活; “断雁”,“西风”渲染漂泊孤寂心境,有游子 怀乡之情愫;“僧庐”则点名词人遍尝悲欢离 合,晚年引身而退,看似无情实则痛楚无限。
虞美人 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 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 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 阶前点滴到天明。

少年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借“歌楼”、“红烛”、“罗帐”等绮艳景 物组合而成“少年听雨图”,传达出春风骀 荡、欢乐甜蜜的情怀。少年时代是无忧无虑 的,又是多情善感的,少年的心,总是放荡 不羁的,年少的时候,不识愁滋味,那时候 是无忧无虑的,没有经历人生的风雨,心中 有着豪情与壮志,就算忧愁,也只显得淡雅 与悠然,也只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罢了。在悠 闲与得意中,会为了春花与秋月而不由发出 感叹: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词人回味意气风发的少年生活,是为下文表 现人生苦多乐少,中年颠沛流离、晚年老境 孤寂凄凉做反衬。
• • •

• • • •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虞美人•听雨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以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1)请在下表中填入表达作者在人生的三个阶段 不同心情的词语。(3分) 歌楼听雨 : 客舟听雨 : 僧庐听雨 : (2)简析这首宋词的映衬手法。(3分)
悲情之二:伤史
• 《乌衣巷》 • (唐)刘禹锡
• • • •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 • • • • • • • •
《西塞山怀古》 王濬楼船下益州, 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 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 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 故垒萧萧芦荻秋。
悲欢离合总无情
“悲欢离合总无情”
以他一生的遭遇为主线,由少年歌楼 听雨,壮年客舟听雨,写到寄居僧庐、 鬓发星星。结尾两句更越过这一顶点, 展现了一个新的感情境界。“无情” 即“有情”,这是词人饱经沧桑后的 感叹。“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句, 一任的洒脱却是形似解脱实则无可奈 何、万念俱灰的绝望之语 “一任”两个字,就表达了听雨人 的心情。这种心情,在冷漠和决绝中 透出深化的痛苦,可谓字字千钧。虽 “一任点滴到天明”,却也同时难掩 听雨人心中的不平静。身在僧庐,也 无法真正与世隔绝,也不能真正忘怀 人生。“点滴到天明”亦无眠到天明, 无静到天明也。
• 总结 • 蒋捷的这首词,内容包涵广,感情蕴藏深.以 他一生的遭遇为主线,组成了少年风流,壮 年飘零,晚年孤寂的人生长卷,也从侧面透 视了社会从相对稳定到动荡离乱,劫后荒 凉的演变过程. 结尾"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 天明"更越过这一顶,展现了一个新的感情 境界.“一任”表达了听雨人的心情,在冷 漠和决绝中透出深化的痛苦,可谓字字 千钧.
虞美人 听雨
蒋捷
蒋捷,字胜欲,阳羡(今江苏宜兴)人。生当宋、 元易代之际。蒋捷年轻时曾贵为一介公子,南宋 咸淳十年(1274)中的进士,可叹尚未一展鸿图, 岌岌可危的南宋王朝便告覆亡。 一心想效力宋王朝重整山河的蒋捷,抑郁寡欢, 退隐江湖之间,栖息于太湖中竹山岛,恪守气节, 人称“竹山先生” 。其一生饱经战乱流离之苦, 颇富忧患意识。 长于词,与周密、王沂孙、 张炎并称“宋末四大 家”。其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山河之恸 、风格多 样,而以悲凉清俊、萧寥疏爽为主。尤以造语奇 巧之作,在宋季词坛上独标一格。
悲情一:伤时
• • • • • • • • • 张惠言《水调歌头》 今日非咋日,明日复何如? 朅(qiè)来真悔何事,不读十年书。 为问东风吹老,几度枫江兰径,千里 转平芜。 寂寞斜阳外,渺渺正愁予! 千古意,君知否?只斯须。 名山料理身後,也算古人愚。 一夜庭前绿遍,三月雨中红透,天地 入吾庐。 容易众芳歇,莫听子规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