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社区治安管理现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农村社区治安管理现状

摘要: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日益提高,但随之而来的社会治安问题也愈加严重。农村社会的稳定是整个社会稳定的前提和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本文将就农村社区治安管理的现状、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对策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农村社区,治安管理,现状,问题,对策

中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0%以上,这决定了农村的稳定是整个社会稳定的前提,农村社区的治安管理对于社会乃至整个国家的安定都具有重大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的发展,农村由封闭型向开放型极具转化,使得农村经济日益繁荣,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严峻的社会治安管理问题,严重危害了广大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破坏了农村社区的社会秩序。因此,维护农村社会治安稳定,为农村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1、农村社区治安管理现状

1.1刑事案件犯罪率递增,重大刑事案件时有发生。近年来,农村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农村社会治安形势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据有关调查显示,当前,农村社区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的数量都有所攀升,农民犯罪占整个社会犯罪比率的近80%,主要表现为盗窃、抢劫、诈骗等侵财性案件发生率大幅度上升。

1.2[群体性事件高发,突发性越级上访时有发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也不再局限于耕种养殖,因山林、土地、水源、滩涂、矿产等自然资源的权属之争引起的大型械斗事件,以及因计划生育、邻里纠纷等矛盾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日趋增多。] [2]而当前农村社区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弱势群体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容易造成村民内部矛盾激化,由此引发了各种越级上访事件增加,严重危害了农村社区社会稳定,不仅造成了大量的财物损失,还耗用了基层组织和公安机关的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1.3农村社会顽疾依然存在,黑恶势力危害严重。农村留守人员基本是弱势群体,如老人、妇女、儿童,他们的文化知识水平和社会阅历有限,加之中国农村依然存在封建迷信思想以及现在骗术的不断更新,有不少农民屡屡上当受骗,不但影响了农民的正常生活,还促使封建迷信的思想苗头越发壮大,严重危害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再有农村的黑恶势力依然猖獗。农村受到数千年来宗法制度和血缘、宗族关系的影响,一些人便借助农村残留的封建帮

派思想,利用同乡、同学、亲友、狱友或有前科的人,纠集成伙,垄断一方,横行乡里,为非作歹,形成了农村的黑恶势力,严重影响了农民的正常生产生活,对农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造成严重危害。

1.4社会丑恶面向农村地区蔓延,黄赌毒等丑恶现象屡禁不止。近年来由于城市整治力度大大加强,大力开展扫黄打非活动,使得不法分子将眼光瞄准了农村市场。农村单调的文化娱乐活动不能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要,加之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和不法分子的教唆,使得黄赌毒等丑恶势力在农村发展蔓延。

2、影响农村社区治安管理的因素

2.1[农民法制观念淡薄,防范意识弱,思想道德腐朽。改革开放以来,农村自然经济解体,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虽然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由于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滞后,也造成了农村社区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不同步、不协调。] [3]一些落后愚昧、消极腐朽的文化趁虚而入,一些本已消失的思想又卷土重来,死灰复燃,农村道德水平滑坡,农民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发生扭曲,邪教组织得以发展,封建迷信抬头,封建行帮没落文化蔓延,宗族势力、地方恶势力复苏。在重建的多元价值体系中,市场经济的消极因素凝合成畸变的价值观念,导致拜金主义作用泛化,使拥有一部分成员经不起诱惑,成为其产生犯罪的驱动力和内在原因。再加上农村普法工作不够深入,许多农民法制观念淡薄,缺乏防范意识,不能在法律的约束下去行使自己的公民权利,不会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更加不会同犯罪分子作斗争,维护法律的尊严了。

2.2农民负担过重,农民收入过低。农业问题和农村问题一直是中国经济的基本问题,而且是一些基本的难题。前几年,由于农民负担过重,导致农民收入过低。近几年,中央虽逐步在减少农业税,提高农民收入,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农民收入仍处于低水平运行。正是由于农民收入相对较低与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不相适应,农民生产方式、生产工具改善不大,城乡差距日益拉大,人口过速增长与高消费高需求产生了巨大反差,在这种交合矛盾中,农民心理产生紧张情绪,各类社会矛盾增多,有些人为占有他人的利益,不择手段,不惜一切。农村不同成员之间的磨擦不断加剧,导致纠纷大量萌生,治安刑事犯罪活动也不断攀升。再者,中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但是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社会各种新矛盾层出不穷,各类犯罪活动频发,在城市打击犯罪的高压下,各种犯罪活动逐渐向农村渗透,致使农村治安形势日趋恶化,严重影响和破坏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2.3受社会腐败现象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社会思想文化也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

少数干部理想信念动摇,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思想滋长,花天酒地,中饱私囊,腐化堕落,部分收入较低急于致富但又无致富门路的人心态失衡,铤而走险,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4农村自防力量不足。一方面,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村青壮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留守的大多是老人和妇女儿童,面对犯罪活动几乎没有抵抗力量,这在客观上助长了犯罪活动的发生。因为没有足够的人力当地农民群众也不能建立起有效的自防组织。另一方面,农村基层自治组织涣散无力,缺乏必要的组织能力,很多地区的治保主任根本不具有组织自防的能力,即使具有相关的能力和经验,但由于很多治保主任是由村两委兼任,基本没有精力来进行自防工作。因而,在中国农村治安自防已经完全处于一种真空状态。

2.5流动人口管理措施不够得力。[在广大农村,由于治安体系比较薄弱,给流窜人员提供了便利条件。流窜人员往往因为在其居住地实施了犯罪,为了逃避打击流窜到附近农村地区藏匿,由于要维持生计,迫于经济压力继续作案,从而造成躲到哪、危害到哪的恶性循环。另一方面,公安机关户籍管理没有走出以常住人口管理为主的僵化模式,外来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思想认识不到位,清查整顿工作不实,底数不清,出租房屋和用工单位管理不力,公安机关内部整体运行机制不协调等,造成管理工作失控,导致外来流动人口犯罪逐年增多。] [1]

2.7农村社区治安防范工作不够到位,打击力度不够坚强。一方面,公安机关警力大多配置在城市,农村警力更是少之又少。农村地域广阔,地理环境复杂村居相对分散,农村警力相对城区而言明显不足。从农村地区发生的案件看,多数是盗窃、抢劫、诈骗等案件。这些案件虽具有侵害目标不固定、突发性和动态性强、破案难度大的特点,但都可以预防。而大部分公安机关侧重于城区的治安防范,农村社会治安防范工作做得不深不细,很少有警力和精力来抓这些基础性防范工作。另一方面,公安机关虽然年年搞集中打击整治行动,但由于专项行动一个接一个,广大基层民警长期超负荷运转,使相当部分民警产生了疲劳厌战心理,“只求出工,不求有功”,这些都影响了队伍的战斗力,破坏了专项行动环环相扣的链式模式,导致事倍功半。再者,相关经费短缺,限制了农场治安防范工作的开展。由于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基层政府无法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来保障治安防范的开展;同时,有关领导片面的注重发展经济对于社会治安的防范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特别是对农村治安问题的认识不足,致使在经费方面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2.8基层组织涣散,干群关系紧张。一方面,有的基层政权组织弱化,客观上助长了农村不安定因素。一些农村基层政权组织职能处于半瘫痪状态,对一些民间纠纷置若罔闻,制止不力,估计不足,任其发展,酿成事态;一些农民的矛盾纠纷无法排解,致使农村治安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